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十篇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1:17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1

XX年,在县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我所紧紧围绕和服务于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执法为民”的要求,认真实践依法治国的方略,创新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夯实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执法为民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和服务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做到观念上有新转变,思想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调整,工作上有新突破。紧紧围绕府谷镇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针对镇域范围内可能出现的不安定因素,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取得了较好成绩。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总结“四五”普法、部署五五普法工作为契机,推进依法治镇,创建“平安府谷”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职能,加快推进法制化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普法和依法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健全普法工作责任制,我所加强了对全镇普法工作落实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各村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及时宣传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上半年由于土地征用引发的各种上访、纠纷较多,我们除上门调解外还极时的宣传《土管法》、《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在农村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利用墙报、版报,书写标语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对宪法、刑法等进行宣传。据统计、各村及镇属各企事业单位在此次活动中,书写标语240多条,办板报8块、墙报8块。适时举办法制讲座,普法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效果。

(三)、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到常抓不懈。以法制教育工作从娃娃开始的教导为方针,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帮助镇域范围内各中小学校将法制教育列入教育大纲,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他们珍爱生活,远离犯罪。

二、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创建“平安府谷”,维护社会稳定为抓手,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一)、切实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当好镇政府依法行政的顾问和助手,努力做好排查社会不安定因素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及时掌握动态,积极预防矛盾纠纷的激化,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XX年年共调解各类纠纷起,调解成功起。纠纷受理率达到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8%,在司法所调处的纠纷中,集访案件5起,全部予以化解并妥善处置,全年无调解不当而发生民转刑或非正常死亡。针对今年以来我镇矛盾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及时整理思路,调整重心,重点加强了对涉及土地征用、土地承包、企业改制引发的劳资纠纷等社会突出问题的控制力度。对每位来访群众我们做到热情接待,认真办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落实,受到来访群众的交口称赞。

(二)、切实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提高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力,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帮教方式,确保安置帮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镇XX年年刑满释放人员人,对所有刑满释放人员全部建立了个人档案,并确定了具体的帮教人实施帮教,完善刑满释放人员年度帮教考察记录。对外出打工的刑满释放人员,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落实帮教考察。

(三)、以创建“民主法治村”为载体,完善行政村民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今年,府谷镇在56个行政村开展了“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民主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三、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增强机关效能建设。

(一)、深入开展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通过运用多种形式,把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的要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上来,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

(二)、切实加强村级调委会建设,充分发挥调委会在调处矛盾、纠纷中的生力军作用。今年,对全镇56个行政村的调委会进行了调整、充实,并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素质高、能力强、威望高的人员充实到调解组织,不断提高调委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调解质量。并通过会议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如组织调委会成员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和人民调解卷宗的归档工作,为调委会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熟练掌握调解技巧,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转变作风,振奋精神,树立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新形象。进一步树立争先创优意识,进一步弘扬以作为求地位,以创新求发展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扬真抓实干的精神,切实抓好普法宣传、人民调解、两劳帮教等职能工作的落实,以人民满意为根本,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普法工作资金缺乏,普法宣传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二)、别村调委会业务水平急待提高,未能起到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x司法所将针对存在的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统揽全局,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及切实搞好自身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工作力度,进一步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2009年度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抓好“五五”普法工作,并探索将普法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三、践行“三个代表”,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真正起到“第一道防线”作用。

四、加大安置帮教工作的力度,努力消除各种重新违法犯罪隐患。

五、探索在没有基层法律服务所建制下,如何为群众进行法律服务,帮他们排忧解难。

六、完成司法局部署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七、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2

工会助力企业升级

当国企改制时,企业“死”了又“生”,职工仍能找到一个温暖的“家”;当非公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时,职工仍能得到“组织”的关爱,保岗位、保工资;当农民工拖着疲惫的脚步蹒跚前行时,仍能找到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

虽然时值冬季,但伴随着冬日里和煦的阳光,曲靖各级工会组织总能给职工们带来一个温暖的心情。

还记得2004年初,也是一个冬季,对于曲靖市沾益县百货公司的职工们而言,面临的局势如雪上结霜一般。眼看着原来的国有企业换上了益源商贸有限公司的牌子,众多的职工就要下岗待业,企业的改制在大家心中泛起无限苍凉。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沾益县各级工会积极行动起来,将冬日的温暖洒进了职工们的心中,支撑着所有人都没有放弃希望。

企业的改制没有使工会组织流失,益源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之时,也成立了企业工会。公司领导与工会都有一个共识,企业改制的成败在于安置职工。职工安置的工作一步步有序展开。企业原有在职职工110人,在明晰了改制政策后,有44人选择自谋职业,公司为他们办理了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并一次性付清经济补偿金,解决了这部分职工走得舒心的问题。仍愿意留下来的50多名职工,公司与他们全部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并安排了就业岗位,解决了重组人员留得放心的问题。

公司有一部分店面要对外承包经营,却把最好的优先安排给了重组的职工,并在承包费用上给予了优惠。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人员,公司保证工资随企业效率同步增长,几年来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正是在公司领导与工会的共同努力下,解职工后顾之忧,公司平稳“过冬”,迈向下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时刻,指日可待。

多年来,曲靖各级工会组织努力打造实力工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会就是建家,把企业工会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家”。工会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着力点,成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工会魅力“转身”见实效

曲靖境内物华天宝,各种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品种齐全,品质优良,探明可开采的近百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3。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类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量非公企业、大项目纷纷在乡镇落户,乡镇所辖区域成为包括农民工在内各种人员就业的聚散地,乡镇已成为曲靖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然而,很多非公企业劳动用工不够规范,职工缺乏归属感,迫切需要加强乡镇工会的组织建设。曲靖市、县级工会投入财力和物力,为乡镇工会进行了一次整体大“升级”。

在这次大“升级”中,富源县总工会成为了“急先锋”。2009年12月底,曲靖市总工会召开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推进进程工作会议,本来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完成,富源县总工会当即表示,只用一年的时间,把全县11个乡镇工会统一规范化。一时间,曲靖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由个体推进变成了整县推进,形成一股热潮。至今,全市115个乡镇工会中已有99个完成了“升级”。

“升级”后的乡镇工会,从主席到专干的办公桌椅、电脑、书柜、档案柜等一应俱全,职工活动中心、职工书屋等设施齐备,乡镇工会都有了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从工作到生活,乡镇工会制定了学习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工作督查制度及工会工作例会制度等,使工会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而在富源县,在省、市二级总工会补助2万元经费的基础上,县总工会补助2万元,县财政补助1万元,确保全县每个乡镇工会不少于5万元的工作经费。

这里才升完级,乡镇工会的活力便凸显出来。富源县竹园镇总工会组织起职工的文体活动,不断走访看望职工;黄泥河镇总工会,担负起全镇干部的考核工作,干部为职工做表率……

富源全县11个乡镇10个镇有煤,很多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以煤矿工人为主的非公企业和从业人员迅速增多,煤炭直接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乡镇工会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富源县总工会感到,加强乡镇工会建设,提升乡镇工作水平特别重要。

近年来,煤炭工会工作重新划归地方工会管理。富源县总工会结合“当矿工一天”等活动,深入到煤矿对民情民生、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调研,结果令工会心情沉重。“工人们出力挖煤,流血流汗一整天,却吃不上一口热饭,洗不上热水澡。”很多农民工没有经过培训,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很差,容易发生事故。

工会要为维护煤矿职工的权益尽到责任,维护他们的安全健康。全县各基层工会结合“安全和社会责任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大对煤炭、矿山等高危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开展了安全知识教育、“安全周”、“安全月”、“百日安全无事故”和“安康杯”竞赛活动。仅2010年,全县各级工会积极参与安全检查和不安全事故查处246余次,查出不安全隐患800多件,提出、整改建议480余条。全县158个煤矿工会,都建立起工会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完善群众监督工作制度,认真组织煤矿职工开展以比安全、比质量、比贡献,无三违、无轻伤、无事故的“三比三无”班组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的阵地作用,增强了职工安全生产法制观念,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为富源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成员,县总工会还参与了劳动仲裁108件,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消除矛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2010年1月,富源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接到县祥达煤矿有限公司工伤补偿劳动争议一案。职工李雄2009年4月下井采煤时,因顶板塌方被砸伤腰部。先后被送至富源阳光医院、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总医院曲靖医院、昆明空军医院治疗120天,最后诊断为:L1、2椎体骨折钉棒固定术后;双下肢肌力Ⅲ。经曲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3级伤残,护理依赖程度为部分护理依赖。7月经云南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5级伤残。李雄申请祥达煤矿有限公司补偿,双方多次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向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李雄请求与煤矿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给予赔偿593243.50元。经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李雄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公司一次性支付给李雄各项伤残补助金、赔偿金等费用共计295660元整,扣减已支付的15660元,再由公司一次性支付28万元。

县总工会还积极为职工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努力。从2011年开始,县总工会决定用三年的时间,整体推进全县地方煤矿“两堂一室”规范化建设。保证煤矿职工有热饭吃,有热水洗澡,有地方看书读报,娱乐健身。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为主题,发挥各级各部门在软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抓软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责任意识,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有新转变、执行能力有新增强,营造为民、务实、高效、和谐的发展环境。

二、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的软环境建设工作目标激励约束、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活动长效运行机制,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实现全市软环境建设水平整体跃升——创全省软环境最优县份、打造“一流服务”品牌,使软环境成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特色竞争力,助推“吉北中心城”升位崛起。

三、主要任务

1、纳入中心工作。确定2012年为全市“软环境建设提升年”和“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推进年”。各级各部门要把软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年初工作计划,纳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汇报,与中心工作系统思考、统一安排、统筹实施、同步推进。要以“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活动为重要载体,建立定期“走访”、“接访”等联系企业制度,严格执行服务企业各项规定,做到联系企业经常化、走访对象全覆盖、人员变动不断档,形成常态运行机制,营造党员干部服务企业“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2、明确领导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软环境建设与管理,逐级明确责任,层层实行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体系。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要直接分管软环境工作,牢固树立“不抓软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软环境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软环境建设“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对所分管领域软环境工作负直接责任,按照职责分工,业务工作分管到哪里,软环境建设(党员干部服务企业)就抓到哪里。

3、加强组织保障。各级各部门要梯次建立软环境工作领导分支机构,指定专人(联络员)负责软环境日常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增配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四、任务落实的考核办法

市本级考核工作由市软环境领导小组负总责,市软环境办公室组织实施。按照“科学、量化和可操作”原则,制定考核细则,加强动态考核,客观、公正地反映全市软环境建设水平。

(一)考核对象

市本级部门行业(90个),乡镇街区(30个,区即五棵树经济开发区、环城工业集中区)。

其中,部门行业划为以下5类:

1、执法监督部门(14个):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国土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药监局、审计局、安监局、行政执法局、环保局;

2、经济和社会管理部门(20个):发改局、经济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交通局、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畜牧局、文体局、卫生局、计生局、广电中心、社保局、残联、物价办;

3、社会公共服务行业部门(24个):农电公司、烟草专卖局、邮政局、吉视传媒分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农村商业银行、人民银行支行、中行支行、工行支行、农行支行、农发行支行、建行支行、邮储银行、住房公积金分理处、人民保险、人寿保险、大地保险、安华保险、天安保险、烟叶公司、火车站、中石油经营处;

4、党群、人大、政协机关(20个):市委办公室、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市纪委(监察局)、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机关工委、农办、老干部局、党校、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局、编办、总工会、妇联、团市委、文联、工商联;

5、其他部门(12个):政府办公室、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法制办、档案局、信息中心、统计局、招商办、粮食局、供销联社、气象局、地震台、盐务局。

部门行业、乡镇街区所属基层单位(如重点科室、农村基层站办所等)的考核工作由本部门行业、本乡镇街区软环境领导分支机构组织实施,自行确定考核标准。部门行业、乡镇街区向市软环境办公室报送本区域考核结果。

(二)考核机构

1、市本级考核机构由市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农办组成,负责对部门行业、乡镇街区的考核。

2、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负责57个支部)、农办(负责28个乡镇街)对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软环境建设情况另行实施考核,计入软环境考核总分值。

(三)考核内容

软环境建设工作推进情况,重点包括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活动开展情况、“三满意”机关创建活动情况。

(四)考核评定

考核实行分值制。按照考核细则(见附件),对部门行业和乡镇街区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考量,给予相应的分值,按考核对象类别,以分值多少进行排序。分值分别纳入全市“市直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年终综合评定范畴。

(五)考核时间

2012年全年。12月份考评汇总。

五、考核结果运用

1、一票否决。在软环境建设管理、政行风和“三满意”机关民主评议综合评定中,部门行业综合评定满意度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取消其入围全市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类”单位资格,满意度排名后3位的,取消其入围“二类”单位资格;乡镇街区综合评定满意度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取消其入围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模范”单位资格,满意度排名后3位的,取消其入围“优胜”单位资格。

2、依规问责。按考核对象类别与最终得分排序,考核结果连续两年排名后2位的部门行业(垂直管理部门行业除外)、乡镇街区,市纪委将依据《省关于实行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试行)》及市《关于对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的处理办法》的规定,对其“一把手”实施问责。

3、兑现奖惩。考核结果年终在全市进行书面通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与兑现奖惩结合。按考核对象类别与最终得分排序,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对排名后2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其主要负责人须向市软环境领导小组提交书面说明和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不到位的,建议对主要负责人予以组织调整。垂直管理部门行业的考核结果(含“万人评议机关”测评结果)由市软环境领导小组函告其上级主管部门。排名后2位的,其部门主要负责人须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检查,提交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不到位的,由市委、市政府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对主要负责人予以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六、有关要求

1、加深认识。充分认识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意义,深刻理解对软环境建设加强考核的目的,进一步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涉及软环境”的“大软环境”理念。

2、抓好落实。部门行业、乡镇街区软环境领导分支机构要定期检查督导本区域软环境建设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公正考核。各级软环境领导分支机构要确保考核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丈量”,科学量化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结果经得起检验,兑现奖惩不打折扣。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4

夯实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点

xx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总面积1520平方公里,辖7镇8乡,153个村(居)委会,人口33万。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总体工作部署,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探索和丰富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路子,筑牢“第一道防线”,化解了大量民间纠纷。这两年,我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纠纷6335起,调处成功6270起,调解成功率达99%,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政治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三个到位”,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推进人民调解由“一家抓”向“大家抓”转变

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大服务、大调解、大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各方联动,协同作战”的方针,按照“强化县级指导、完善乡镇层面、巩固村级基础”的工作思路,把思想观念、力量配置、工作重点、经费投入全面转移到抓基础上来,具体坚持“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政府把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常思、常议、常督、常查。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关于在全县试行标准化调委会建设的意见》,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公、检、法、司等21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乡镇也成立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从而在全县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司法行政部门为主抓、有关部门配合抓,调解、治安、等项职能互动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前两年,我们在人民调解专项调查中发现,乡村一级调解组织存在着机构不全、体制不顺、经费不足、人员不专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调解员均为兼职,缺乏固定的调解场所,也没有任何的待遇报酬,严重挫伤了广大调解人员从事调解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县委、县政府经反复研究,决定在全县大力实施基层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工作,在马鞍镇先期试点成功后,进一步修正方案向全县推广;同时,结合上级有关政策精神,按照有机构、有牌子、有场所、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六个有”的标准,下大力气抓配套政策的落实到位,全县几项重要配套保障措施的政策到位率走在全市的前列。在专职调解员的待遇问题上,研究确定了乡(镇)、村两级专职调解员的误工补贴基数,列入县财政预算,其中乡镇首席调解员每人每月误工补贴200元,村级专职调解员每人每月误工补贴60元,由县、乡两级财政分别负担50%。这项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调解员的工作热情,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县、乡(镇)、村(居)三级党政班子和各有关部门领导责任,规定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建立了四名县委常委领导包片、县四套班子其他成员包乡(镇)、各乡镇和21个成员单位领导包村(居)委会、村(居)委会干部包村(居)民小组、司法调解员包重点的层层包干制度,形成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领导责任体系。同时,把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纳入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范畴,一旦发生问题,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抓好“三化建设”,全力打造反应灵敏的网络体系,推进人民调解由“事后调解”向“事前防范”转变

乡(镇)、村调解组织处在防范和处置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沿,发挥着龙头作用,只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才能确保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我们按照高标准、高素质、高效能的要求,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抓了机构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和制度规范化建设。

一是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搭建调解平台。乡镇司法所是人民调解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平台。为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我们从理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体制入手,在全市率先对司法所实行了定编定员管理。去年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县15个乡镇全部建立司法所,隶属县司法局垂直管理,为每个司法所配备2—3人,均列入行政编制,各项经费由县财政纳入统一预算;司法所长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特别是国家发改办投资[2004]1206号文件下发后,我县对基层司法所建设予以高度重视,虽然司法所办公大楼建设上级不要求地方政府配套投资,但是我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支持乡镇司法大楼建设,为每所乡镇司法大楼建设配套了2万元资金,征地和相关建设性取费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而且,高标准设计,确保30年在当地不淘汰。目前,我县的相山、巴山、马鞍、礼陂四个乡镇司法所大楼正在加紧施工,年内有望全部竣工。同时,以达标调委会建设为重点,按照场所、人员、经费、设备、制度“五落实”的要求,为乡、村调委会统一建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等统一制成版面上墙公示,并统一规范调委会的名称,统一制作牌匾和刻制印章。乡(镇)调解室配备有主调解人席、记录员席、监督席、纠纷当事人席、听众席等专门席位,工作人员工还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

二是按照专业化的要求配强调解队伍。我们以村委会调解员为主体,大力推行调解员资格认定制度,并由县司法局进行统一考核后持证上岗。针对过去存在的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调解程序不规范、法律约束力不强的问题,狠抓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的队伍专业化建设,由司法部门负责牵头,县财政全额出资,每季举办一次以调解方法与技巧、常用法律和法规教程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调解人员依法、以德调解的技巧。关于调解工作,调解员都各自熟练的调解技能,通俗地讲就是“庭上讲马列、庭外解凝结”,不固定地点,不拘于程序,不局限形式,以能促成当事人双方和解即可。全县153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调解会,村调解委会下设村民调解小组,配备有纠纷信息员、法制宣传员、人民调解员,在全县司法战线共配有专职调解员173人,初步形成了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调解员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基层三级调解网络。

三是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完善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总结和完善调解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现已建立和完善了调解原则、调解工作程序、调解岗位责任制、调解记录登记制度、纠纷排查反馈制度、处理纠纷回访制度、纠纷首问责任制度、调处承诺制度、对口督办制度、“1+4”联合接访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15项调解规范制度。设立了“四簿”(会议学习记录簿、普法宣传登记簿、回访登记簿、安置帮教登记簿)、“三册”(调委会花名册、调解员花名册、专职调解员花名册),形成了一套自行调控的运行机制。去年,还印制了1000多套制式调解文书,下发乡(镇)、村两级调委会,实现了调解文书统一使用、制作、归档的工作要求。

三、创新“三项机制”,着力探索运转有序的管理模式,推进人民调解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转变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利益冲突、矛盾纠纷不仅数量众多、涉及面广,而且每一起纠纷中诸多复杂因素交织缠绕在一起,单凭一两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及时调处化解到位。为此,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由各方参与、通力合作的调解管理新模式,推动调解工作向多层次、宽领域渗透,提高了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一是快速联动机制。为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种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建立了党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严格依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处。重大纠纷发生后,当即由分管县领导出面接访或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研究处理意见,公、检、法、司、、综治办、共青团、妇联、工会及调解涉及的有关部门都必须联合参与。由领导挂帅、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既加强调解力量,又快速解决了过去由单个部门难以处理到位的大量问题,并且促进了调解法律效力的发挥,提高了调解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去年底,我县六家桥与巴山镇村民发生一起土地权属纠纷,由县调解领导小组抽调土管、司法等部门同志参与,经过两星期调解,将问题圆满解决。

二是统筹协调机制。县司法局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村调委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工作协调会议,着重做好“三个一”工作,即一季度(月)一排查、一季(月)一交办、一季(月)一督办,认真研究处理急、大难矛盾纠纷的措施,并对当月、当季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点评,表扬做得好的,黄牌警告工作不到位的。每次协调会议形成会议纪要,记载排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落实调处责任,注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是考核的约束机制。根据防止纠纷激化和提供法律服务目标,我们对各项调解工作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制订了《乡(镇)、村基层调解员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司法所与各调委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采取百分制考评办法,对乡、村专职调解员实行责任捆绑、奖惩挂钩,规定年终考核达70分的为合格,发放全年误工补贴;达90分以上的为优秀,另外奖励一个季度的补贴费;考核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只发一个季度过的误工补贴;考核成绩不合格且排位倒数后三名或连续两年都为不合格的,解除其专职调解员资格。2004年度通过考核,有4位专职调解员因成绩突出,获得奖励,有一名专职调解员业绩平平,基本上没有发挥什作用,准备与当地乡政府协商,进行调整。

四、坚持“三个结合”,致力提高排查调处的工作实效推进人民调解由“小服务”向“大服务”转变

我们把化解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作为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基石,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地段大力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解。

一是坚持经常性调解与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经常性调解由县司法局指导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根据民调工作责任制具体实施,实行专业调解员随时排查调处民间纠纷;集中性的排查调处活动由各乡镇民调委统一组织调解小组实施,实行村(居)调委会“一周一排一回访”,乡(镇)“一月一排一梳理”,县调解中心“一季一排一督查”。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梳理归类和定性分析,集中时间和力量进行“挂号”调处,跟踪督办,一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矛盾纠纷,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杜绝“民转刑”案件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5

   目前,乡镇银行的传统经营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地农村市场的需求。实践证明:乡镇银行要想在农村站稳脚跟,必须改变原有的经营方式,加大对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贷款审批流程等的创新,力争开发出具有当地农村特色、真正符合农村现实的金融产品等。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但目前乡镇银行的员工大都是从农信社转过来的,经营观念比较落后。大中型银行作为乡镇银行的控股股东,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照搬过来,创立初期可能还有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对象、业务流程、贷款还款方式等,与农村市场的发展特点并不适应,最终必然会失败。

   二、产权结构不合理,导致利益主体动力不足

   按照银监会的有关规定:乡镇银行最大的股东或唯一的股东必须是母行或总行等金融机构,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可事实上,大银行在村镇初创乡镇银行时,大多都要求其持股比例较高,一般维持在50%以上,即是说其必须是绝对控股股东。但由于乡镇银行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以及乡镇银行如果经营不善,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总行的声誉和品牌等,致使大中型银行对创办乡镇银行的积极性不高。据统计:到2009年末,我国已相继成立了13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这些贷款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贷款业务已经基本达到了银监会规定的最大量,这就限制了其再发展的空间。这些小额贷款公司为了今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改制的愿望,即由小额贷款公司转为小型银行。但是银监会又有明确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乡镇银行必须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这就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将把自己的控制权转让给银行,显然,这样他们利益必定会受到损失,最终大大挫伤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积极性。

   三、存贷比高,流动性风险时有发生

   乡镇银行是新开的银行,其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等,无论是在社会公信力还是社会认知度上都远比不上国有银行,这就造成乡镇银行的吸储能力弱的现实,最终导致农村资金外流,限制了乡镇银行资金的来源。乡镇银行在贷款上的明显优势与吸收存款难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乡镇银行业务流程非常短,从接受客户申请到最终决定贷款,最多不超过3天时间;如果抵押担保措施及时到位的话,客户当天申请,当天就可以贷款。这一矛盾导致了乡镇银行的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行。据银监会统计,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乡镇银行)其存贷比为67%,低于75%的监管最高限制比例。但事实恰恰与此相反,乡镇银行的存贷比一般都高于75%。一方面反映了县域贷款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少。按照监管层的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得突破75%的红线。但出于对乡镇银行必须为当地农村服务考虑,监管层对乡镇银行在经营政策上也有所放宽。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行,可能会导致乡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大。目前,大部分乡镇银行距离总行或母行较远,相互脱离,加上人民银行在县域大都没有设立分行,使得在紧急情况下依靠外部支援的能力非常有限。一旦乡镇银行出现资金流动性风险,很可能对其声誉带来严重影响,最终使其吸收存款的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弱。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6

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抓住中央高度重视“两所一庭”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抓基层、打基础,司法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制约基层司法行政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已成为基层司法行政发展的“瓶颈”。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笔者拟从制约基层司法行政发展的突出问题几谈点粗浅看法。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司法所日益突显的的重要性与尴尬的社会地位不相适应

司法所是构建基层和谐的重要力量,对基层政权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作用,具有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治本”功能,但却长期得不到各层面的认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司法行政职能被边缘化。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法战线的“幕后”工作者,短期内很难体现出明显的工作成效,这与公检法三家“立杆见影”工作性质截然不同,大多数人认为公安工作是“硬”的,法检工作是“实”的,司法行政工作是“虚”的,认知观念的落后,造成司法行政职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更难说如何理解与支持司法行政工作了。

2、司法所工作职能较弱。司法所与政法其他成员单位相比自身职能较弱,除社区矫正工作外,其它各项工作的工作和责任主体都是乡镇政府,司法所在各项工作中只是起到“指导”、“协调”、“参与”作用。其中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都具有长期性,短期内看不到效果,更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加之上级部门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少,可操作性差,致使司法所给人一种工作务虚多、成绩少的错觉。

3、司法所自身定位迷失。司法所做为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实行“乡镇和县局双重领导,以司法局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很多司法所片面追求“有为有位”,过于注重遵守和服从乡镇党委政府的管理,工作人员大多还身兼乡镇多个职务,如综治办副主任、办副主任等,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乡镇工作中,顾此失彼荒了自己的“责任田”,严重影响了司法所业务工作的扎实开展,制约了司法行政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基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与司法所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从总体上看,司法行政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为稳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们这支队伍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司法所人员编制紧缺。近年来,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人员编制仍旧十分紧缺,至今普遍达不到司法部乡乡建所和每所最少应有3人的建所标准,多数挂牌的司法所多为1人所或由乡镇工作人员兼职。现行机制难以满足新时期司法所发展的客观需求,人手不足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司法所工作人员担负九项职能,虽然基中不少工作司法所只是参与部门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有司法所“一个人在战斗”,如普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做为工作和责任主体的乡镇政府,实际上最多也只是发文时挂个名,开会时来个人,事后基本不干事。司法所除了承担九项职能,还要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繁杂的乡镇工作进一步挤压了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一个人在战斗”的司法所两头都要顾及,但因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难免顾此失彼,县局和乡镇两头都得罪的情况时有发生,忙的三头六臂却时常处于双方都不理解的尴尬境地。

2、司法所队伍有待加强。司法所队伍能力素质整体不高,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司法所队伍要么“半路出家”,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相应的专业法律知识,缺乏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精神,难以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要么就是才招录进入队伍的新人,虽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基层/:请记住我站域名/实战经验,造成工作被动难以打开局面的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司法所的业务培训和用人机制不尽完善,与新形势下司法所承担的职能任务不相适应。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成为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迫在眉睫的内在需要。

3、司法所考核机制滞后。由于司法所工作在乡镇、司法局对基层司法所的管理鞭长莫及,只能将日常管理工作委托给乡镇。而乡镇部分领导对司法行政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司法所业务开展并不重要,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视程度上远不如派出所和国土所等部门。加之我国改革现在进入深水区,基层各类矛盾纠纷凸显,维稳压力很大,乡镇迫于基层人手不足的情况,便让司法所承担了许多与本职业务无关的工作;而基层司法所受制于工作经费的匮乏,加之对“有为有位”存在认识上误区,造成工作重心向乡镇工作倾斜,把与本职无关的工作当做主业,而本应认真开展的本职工作却成了应付差事的副业。对于‘不务正业“的司法所只靠定期或不定期下乡指导和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是很难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的,客观上造成局机关无法及时全面掌控基层的具体工作情况。从目前来看,基层单位绩效管理虽都实现了目标管理和具体的量化标准,但执行监督和督导机制并不完善,考核结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年终考核名次也没有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对基层司法所管理上的缺位,使基层司法行政的总体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司法所匮乏的经费保障体系与新形势下的日趋加重的工作职能不相适应

基层司法所自开展规范化创建以来,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软硬件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司法所的经费保障和以前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观。但因司法所工作经费并没有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经费保障采取县司法局定额包干,不足部分由司法所向所属乡镇临时申请经费的方式来解决,司法所经费保障并未形成长效机制。由于各乡镇司法所受重视程度不同以及各乡镇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等因素,司法所工作经费的保障与新形势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缺口。近年来,司法所又新增加了社区矫正、大调解等工作职能,工作经费缺口进一步增大,这个问题一直影响着司法所职能的发挥,困扰着司法所能否持续、稳定、深入、高效地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司法所的业务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司法所工作的整体发展,是当前需要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加大工作宣传力度,从不同角度展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扩大社会知名度

1、.在转变社会对基层司法行政固化观念上下功夫。一是让各级党政领导看到司法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性,看到司法行政部门在维护基层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作用,转变他们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大的被动局面,使他们重视和支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千方百计想办法改善司法行政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发展环境。二是改变本系统同志对本职工作的片面认识,要让大家看到本系统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要下定决心以自身的作为争取更好的地位,增强干事业的源动力。

2、不断拓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行职责,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群众法律需求开展工作,及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紧紧围绕形势发展需要开展工作,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

3、.要正确处理“为”与“位”的关系。要认清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司法所的工作职能以及司法所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中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牢固树立立足本职岗位,以为求位的作为意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体现司法所在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特殊作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断提升司法所的地位。

(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适应新时期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根本需求

1、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司法所建设,切实巩固“一乡一所”的司法所设置格局。要进一步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用好中央下达的政法专项编制,继续采取争取地方编制、购买公益岗位等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力量;人员配置要向基层倾斜,避免“头重脚轻”状况的出现。要打破“一人所”瓶颈,充分利用司法所现有人员编制,打破人员编制、行政地域限制,试行“中心所”工作模式。在处理重大疑难纠纷等工作中,实行中心所联动机制,由过去“一人敲锣”向“众人打鼓”转变,充分发挥集群作战的优势。要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班子是队伍建设的核心,要在队伍建设中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配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领导班子队伍,充分发挥班子在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把好人员准入关。要注重年轻化、知识化,切实解决人员老化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通过公开招录或者选调的形式,将具有法律本科专业知识的人才录入司法行政队伍,输入“新鲜血液”,解决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建立完善工作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结合工作需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通过宗旨意识教育、素质能力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基层工作队伍。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关心和爱护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建立健全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基层工作人员有盼头、有奔头,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内部制度化管理和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及时采纳合理化建议,并将群众的满意度纳入工作考核。考核工作要注重实绩、客观公正,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避免照顾性和轮流性的奖励以及形式性惩罚的情况出现,要用好考核结果,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开展司法所长轮岗交流,要把工作踏实,作风优良的干部交流到工作条件较好的基层所任职,让作风飘浮、成绩低劣的干部去条件艰苦的环境接受锻炼。通过客观、公正的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司法所工作活力。引导全局形成能者上,庸者下,人人争先的浓厚竞争氛围,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带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健康发展。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7

经营销咨询管理公司的朋友推荐,临时负责由其公司咨询服务后某药业某产品的第三终端上市项目。咨询公司给企业制定了以“第三终端学术分割”营销策略为核心的产品营销规划,由我根据整体的营销规划负责制定产品上市计划和行动方案,然后指导实施,时间为八个月。

授权上任入住企业,首要任务是制定产品上市计划,在和企业和咨询公司的多次沟通后,制定完成产品上市计划,明确了年度销售目标、执行策略,执行步骤,并通过公司董事会的合议,财务根据项目预算设立了专项资金。上市计划以“1123”为行动目标;以第三终端中的乡镇医院为销售终端;以“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为指导策略,开发一个省级市场。

1个月的时间,完成团队组建和物料的设计制作工作

人员招聘:销售经理1名、医药代表15名、客服代表1名、销售内勤1名的招聘工作。招聘方式以人才市场现场招聘、网上招聘、报纸广告招聘三种方式结合,医药代表任职要求必须在本市场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业务人员。

人员培训:招聘时间为春节后找工作的高峰期,为期14天的招聘信息,报名人数高达40多人,经过首轮面试,留下27人,统一参加公司岗前为期5天的业务培训,培训期间不断考察每个人的业务能力,培训后留下18人,顺利完成组织的搭建工作。

物料设计制作:物料(喷绘广告、海报、Dm单、桌牌、医生手册)设计和印刷工作进行外包,对设计印刷公司提出我们的设计思路和印刷质量要求,确定具体的校稿和交货时间。 1个月的时间,完成目标医院的开发工作

任务:一个月内完成开发180乡镇医院;

任务分解:选定省内15个地级市为开发的市场,每个地级市设1名业务代表,每个地级市开发2个县,每县定额开发6家经济效益较好的乡镇医院,执行计划分解如下:

4天:市场调研,重点了解医院院长的姓名、联系电话(一般医院公示栏都能查到)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情况。

1天:进行调研总结,梳理出15家目标开发医院,多出3家医院作为备选,调研总结以电子版格式上报公司项目部销售经理。

17天:目标医院开发,开发流程为:电话与院长邀约(2家/每日医院)—制定拜访路线排版化—工具准备(产品资料、学术培训资料、销售推广的活动资料)—医院合作洽谈—约定签订协议时间。医药代表基本上8天就完成了15家目标医院的合作洽谈,然后5天选定12家合作医院进行协议签订和证件资料的交换,最后4天协调企业的商业公司给医院发货。

2个月的时间,推动学术培训和客情维护

持续的开展学术培训是项目发展的支撑点,企业联合学会组织共同开展Cme教育活动,利用2个月的时间,邀请省级权威专家针对医院目标科室的医生进行首轮学术培训,提升医生诊疗用药水平,提高目标科室核心医生对医药代表和产品的认知度,培训后办发部级的继续教育学分证。后续以季度为培训单元,进行学术培训工作的续展。

3个月的时间,实现每月80件的目标销量

180家乡镇医院终端,平均每家医院每月销售90盒,就可以实现月销量80件(每件200盒)总体销售目标,对于部分年销售额近千万的乡镇医院,医生学术培训后的第二月就实现了月销售100盒以上的销量。初定产品进入终端第三个月时,实现月销量80件的总体销售目标完全得以实现。

通过三个月的市场维护,市场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根据市场目前的市场基础、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环境及企业资源情况,项目部制定出“资源优化、终端扩大化、队伍职业化”的整体战略部署。依据医院规模和销量划分为a、B、C三类,重点医院加大投入和维护力度;销售稳定的地级市于12份在增开一个县级市场,提高市场的终端覆盖率;加强团队的职业化培训,提升销售业务能力和团队文化的建设。

第三终端并非是一片平静的“蓝海”,也成为众多进入第三终端企业的“死海”,地域广、管理难、利润低、费用高是第三终端发展的瓶颈。回顾总结8个月的市场运作,我们成功突破了第三终端发展的瓶颈,实现了既定的营销目标,为企业营销突围开辟了一条出路。总结成功之因,我们关键做到了三点:

1、终端布局“选择大于努力”

第三终端以其400亿~500亿元的市场容量,已经成为一块诱人的馅饼。相对过度竞争的医院市场和城市药店零售而言,第三终端是一片新的“蓝海”。第三终端中的乡镇医院市场,随着国家对农村医保投入不断加大和医疗建设的不断完善,乡镇医院的患者源不断增加,效益也随之得到快速提升。根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体系的建立,乡镇医院由原来个体,变为下辖20家以上村诊所的综合医院,整体规模效益不小于二甲医院。第三终端中的乡镇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蓝海中的蓝海市场”

对于一个部级新药,中药保护品种,产品自身有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我们没有选择第一终端和otC市场,而选择了第三终端乡镇医院为主要销售终端。顺应了市场的发展趋势,以低成本快速的完成了第三终端销售网络格局的建设,为企业后续产品进入第三终端建立了通路。

2、计划为先导,谋定而后动 在“第三终端学术分割”营销策略的指导下,制订了整体的销售计划,包括:销量目标、费用预算、销售区域、销售策略、行动步骤、达成时间、人员安排、过程控制、结果评估、奖罚制度、合作部门协调事宜等事项,为整个第三终端市场的开发明确了工作的重点、方向、要求。

3、执行有力,目标有保障 执行力对一个市场成功的启动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营销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关键在于项目团队的执行力。

“第三终端学术分割”营销策略,在策略上获得了先机,关键是执行制胜,因此,团队管理以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为核心,以检查力提升执行力。项目部推行“一明、二做、三总结、四奖罚”绩效管理制度。

一明:确每个人的责、权、利;明确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明确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关键业绩指标;明确绩效考核奖罚制度;明确完成目标的策略方法,不明不白者勿下市场;

二做:做到“一明”的业务员,在派驻市场,有计划的开展市场调研、医院开发、终端维护工作;

三总结:检查重于信任,工作层级检查,并建立各级定期会议汇报、总结、分析制度;

四奖罚:奖罚分明是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关键要素,团队公开考评,奖励先进树榜样,鞭策后进树典型。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8

司法所2004年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局会议精神,大力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全面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发展地方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题,全面推动“四五”普法向纵深发展,认真开展各项司法行政业务,服务于“苏中争第一、跨江争位次、全国争百强”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创建“安全大仪”的进程,为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二、工作目标规范化司法所、规范化调委会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均达上级要求,努力争创“人民满意司法所”,各项司法行政业务居于全市上游。三、工作任务(一)抓普法,推进依法治镇工作深入开展2004年是全面实施“四五”普法和开展安全创建活动的决战之年。法制宣传工作按照“四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镇规划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改革发展的法治氛围。1、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今年我们将以广播、橱窗、电视、横幅、戗牌、标语等媒体为主渠道,法制宣传咨询台为依托,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社会法制宣传模式,突破就普法而普法的浅层次运作,为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继续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健全学法培训、学法笔记本、学法考试和学法登记制度,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继续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的法制培训,组织好外来务工人员学习相关法律。3、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巩固拓展宣传阵地。严格按照市法治办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工作重点示范点的数量和质量均符合有关要求。强力推进“平安大仪”的创建工作和依法治镇的工作,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调动城乡基层干群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抓基础,加强网络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按照市政法委、市局的有关部署,成立由党政统一领导、镇综治委牵头协调、司法行政为主、有关部门参与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会同周边秦楠、天山、公道、甘泉、刘集、陈集等乡镇成立我市北片联合调委会,构建并完善“大调解”机制。规范化镇调委会、规范化村级调委会的建设始终贯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态运行的理念。加强对村级调委会的工作指导力度,加强基层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坚持重大纠纷快报制度和社情分析制度,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从行政执法的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确保年内无上访、集访,矛盾纠纷调解率98%,调处成功率达90%以上,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实效。2、强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司法厅规范化司法所“六有”的要求,立足我镇实际,在市级规范化司法所的基础上,争取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筹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争创“人民满意司法所”。3、落实各项安置帮教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刑释解教人员回归衔接和管理力度,定期召开例会,明确职责,各项工作做到有安排、有措施、有检查、有结果,及时向上汇报情况。探索并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4、做好信息调研工作。时刻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住重点,及时报送反映我镇司法行政服务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动态的信息,力争圆满完成年初市局下达的工作任务。(三)抓业务,全力推进“平安大仪”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我镇关于开展“创建最安全地区”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三年创建”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六个不发生”、“七个较低水平”的工作目标,确保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诚信的发展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等五大环境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为大仪镇继续保持“社会治安先进乡镇”荣誉称号进一步夯实基础。(四)抓队伍,不断提升司法行政干警素质狠抓本所工作人员思想素质的提高,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总要求,抓好反腐倡廉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五)抓服务,全方位服务招商引资突出服务经济这一工作重心,选准突破口,进一步跟进服务,贴近经济建设的每个环节,铺就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协调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等之间的矛盾,竭力营造“亲商、便商、富商、安商”的投资氛围,为我镇经济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司法所2004年度工作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9

一、机构编制人员情况

县司法行政系统政法专项编制主要包括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乡镇司法所人员两部分。

(一)编制分配

政法专项编制共46个,其中局机关编制21个,基层司法所编制25个。局调处中心有5个事业编制。

(二)人员分配

1、局机关:机关政法专项编制21个。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科主任8名,其他人员7名。实际使用情况为局长1人,副局长2人,纪检组长1人,办公室1人,政工科1人,宣教科2人,社区矫正科1人,法律援助中心1人,公证处1人,二线老同志8人。另有事业编制工作人员5人(调处中心2人,法援中心2人,法律服务科1人,县局借用1人)。另聘用专职人民调解员2人,公证员2人。

2、基层司法所:我县有11个乡镇,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编制25个(除黎城镇4个、银集镇3个外,其他9个镇均为2个)。根据最近的统计结果,目前基层实有政法专项编制工作人员7人,实际在岗6人,二线1人。另占用系统外编制数7个,其中地方行政编制1人,地方事业编制6人。此外,聘用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共30人。

二、取得的成绩

近两年,我局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市局有关要求,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活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月活动和法润春风行动等,队伍建设工作进步明显。2014年度,我局被省司法厅表彰为“农民工维权工作先进集体”、“信息工作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年度目标考核二等奖并获得全县软环境建设“优胜单位”,我局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也被省厅和市局评为优秀等次。纪泽新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邹开兵同志被省司法厅记“个人二等功”,刘斌同志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机关服务标兵”。

三、存在问题

(一)人员不充实、人才留不住。

一是人员紧缺。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累计空编数达20名,县局空编2人,乡镇空编18人,4个乡镇政法专编人数为0人;二线人员较多,局机关在编的19人中,二线老同志就达8人,严重制约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局基层科和法律服务科工作目前均由事业编制人员负责;二是司法所长缺少,有不少乡镇司法所长存在兼职现象;三是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专项工作人员紧缺,戴楼、吕良这2个镇出现了专职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专工、安置帮教专工同为1人兼任的现象,最多的镇也仅仅有8人;四是乡镇人员平均文化水平不高,11个司法所累计本科以上有15人,其中法律专业仅5人。大专学历有27人,其中法律专业仅9人。其他学历5人。新招录社工16人,法律专业仅1人,专业水平严重不足;五是乡镇人员老化严重,据近期统计,乡镇工作人员中45周岁以下仅有20人,46周岁以上有27人。新招录年轻公务员基本留不住,试用期一过就被各个职能部门或者乡镇“挖”走了,招录的社工普遍没有工作经验,且精力多半都放在各类考试上,2014年初招录的16个社工,被其他部门借用1人,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考走3人,实际在岗还剩12人。司法所核心力量普遍年龄偏大,身体条件、工作精力和电子化办公业务等方面都已不能胜任司法所的实际工作需要。

(二)工作压力大、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基层工作头绪日渐增多,各项创建建设工作繁杂,基层司法所在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法制宣传等业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乡镇布置的各项临时任务,如成立下村工作组,夏秋两季秸秆“双禁”,土地整治项目的调整,房屋拆迁等,总离不了司法所人员,耗费大量精力,仅靠司法所一两个人很难支撑,再加之基层司法行政地位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上升通道狭窄,部分司法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已有很多优秀的司法所长转任或兼职其它职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策和建议

解决人员不稳定、人员结构老龄化等制约队伍发展的问题,首先要改变人员流动频繁这一现状,政法专编要做到专编专用,定人定岗,将人员相对固定。其次要建立规范合理的用人机制,努力将年轻、有法律专业特长的人员争取到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上,同时对司法所人员要给予合理的政治经济待遇,扩宽上升通道,令其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对投身司法行政工作的年轻社工,应当建立激励政策,在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中予以合理照顾,鼓励其安心工作。

针对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近年来,我局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建立了基层司法所社工常态化培训考核制度,每月一学法,季度一考试,成绩与绩效挂钩,社工的业务素质提高明显。队伍建设,素质是根本,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近期,新的法律、法规出台较多,每年上级机关的业务培训又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建议上级多组织一些面向基层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司法所长培训和社工培训。

五、近期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近日,全市司法行政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试点项目落地。4月9日,我局召开了司法行政队伍“三化”建设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并研究下发了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开展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管理规范试点”和“开展建立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能力要求标准体系及培训大纲试点”2项试点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部门职能和工作实际,由各科室、处、中心分别编制岗位目录、岗位管理规范、工作流程规范。并进一步建立各个岗位的人员能力要求标准体系,编制培训大纲内容。这项工作由局政工科牵头实施。

乡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篇10

渠道渗透、品牌推广双阻塞

3.44万个乡镇,61.4万个行政村,中国三线之下的市场巨大。很多企业早在10年前,就已经吹响了这个号角,但他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渠道渗透和品牌推广都很难落地。无论厂家如何卖力,最终都变成了渠道捧场、观众缺席的自娱自乐。

是哪些关键原因导致了这种格局?

一级经销商:偏科生

1 对网络只生不养。

几年前,多数厂家涉足三、四级市场,主要通过一级经销商开拓和维护县级经销商。销售压力一大,一级商对县级商和乡镇网点的利益保护力度就会动摇,一县开多户或周边县互相窜货等,直接影响到下游的利益和积极性。

而且,一级商没有产品线规划、新品促销政策、导购培训等服务职能,时间一长,三、四级市场销量不见大增,县级经销商的信心就会下降,转而主推毛利较高的杂牌。

2 喜旧厌新。

多数一级经销商,每月在县乡市场的销售都聚焦在几个固定的畅销单品上,对厂家重点推广、利润较高的新产品,或不够重视,或操作能力不足,导致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不能及时上样,导致老品过多,“新产品快死、老产品带货、主推杂牌”的格局成了顽症,县乡市场的经营之路越走越窄。

3 投鼠忌器。

多数一级经销商,不舍得投入资源推广三、四级市场,厂家给的促销政策,标配赠品、老品补差,或截流一部分用于一、二级市场的竞争,或全部截流直接变现为利润。由于厂家很难管控,促销形成肠梗塞。

县级经销商:留级生

1 不做促销。

一级经销商多数没有促销意识,认定在县乡做促销很难提高多少销量,因此,几年都难见促销;有的倒是有促销意识,却没有开展大型促销活动的能力,往往在店面门前搭几顶帐篷、摆几台产品、搞几样特价买赠、站几个闲人导购,这些雷同的打法,各个行业、各个品牌都用过,消费者已经失去了敏感度。这种小打小闹不论做多少场次,坚持多长时间,都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 博弈多于合作。

由于县级经销商对县乡镇网点的销售搅动不足,很难引起县城主流门店(超市、家电商城)的重视,更难以转变其旧有的经营观念,结果县级经销商与当地主流门店博弈多于合作,比如:该进的门店不进,进了的做不好,新品出样少,没有任何气氛布置,价格混乱,回款不顺,拿不到门店任何支持,最终,品牌效应失效,名牌与杂牌之间纯粹拼客情。

3 底子薄。

大多数的县、乡经销商,市场操作敏感度低,缺乏操作市场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三个最大的问题是:

一是夫妻店内部管理水平过低,随机管理、多头管理、责权不明的现象到处可见;

二是财务管理无规划,仍采用“日进日出”的简单记账方式,按传统的办法计算市场的“投入产出”,今日卖今日赚,不赚不卖,对市场不愿投入;

三是缺乏熟悉市场的专业人才,对市场搅动有心无力,而一级经销商几乎不具备培训能力,因此县、乡镇经销商的市场操作水平不高。

搅动县乡镇网点

早在几年前,国内很多著名的家电企业就提出要深耕三、四级市场,期间做过诸多调整和尝试,但是,以上的这些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县乡镇网点不能马上产生销量,赚到利润,任你如何推销现代营销理念都没用,最终他们还是主推利润高的杂牌,顺手销售好卖的老品。终端堵住了,渠道再怎么压货,最终还是要吐回来。因此,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一个症结上:县乡镇网点的销售搅动不足。

小病积小成大,就要上猛药;小仗久攻不下,就要打大仗。在这种思路之下,a公司决定亲自上阵,组织一场整合营销战役,整合传播和促销搅动双管齐下,以破市场之困。

这场战役以促销推广为核心,聚焦资源,爆破攻占县城核心终端,建设县城品牌推广根据地,搅动周边乡镇,连点成线,实现县镇联网扩张。

于是在2008年年底,a公司策划了一个能够整合“央视、门户网站、一级经销商、县级商、卖场、当地政府和地方电视台”等多方资源的整合营销战役。

之所以要以央视为龙头,是因为调查数据显示,乡镇主要媒体渠道还是电视,大概有95.7%的农村消费者每天都会看电视,他们依然认为央视至高无上,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

乡镇消费者若能与央视电视节目近距离互动,他们不但会认为赞助节目的品牌有超强实力,还会广为传播“我曾亲眼见到了某一位明星主持人”……这样传播威力远强于常规广告,更有助于拿下乡镇的意见领袖。

要知道,口碑传播是农村家庭消费决策的一大重要驱动力。谁家新买了一个家电产品,去串门的人一定要询问在哪里买的,有什么特点;要是村里电器修理工等意见领袖推荐或引导,一定会引来周边几家的跟风效应。

擒贼先擒王。用体验性的营销传播活动征服这些意见领袖和专家代表,直接或间接推荐a公司的小家电,就能利用乡镇市场的攀比心理和跟风习惯,快速实现产品的“消费共振”。

打通活动的利益链

央视的合作门槛非常高。在乡镇开展终端销售搅动的渠道费用本来就很高,公司不可能拿出多少钱直接在央视打广告,只能整合资源,开展实效营销活动。

笔者利用多年与央视合作大型营销活动的人脉资源,迅速与央视《天天饮食》等节目组沟通,决定在CCtV打造一档全新的“我爱家乡菜”特别节目。

a公司所有的产品均与饮食有关,具有共性,“我爱家乡菜”既符合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又能满足线下传播促销的需要;既能在一二级市场勾起背井离乡的城市白领们的乡情,又可激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地方政府宣传家乡的热情。

对于央视来说,a公司可以通过全国10万个终端,宣传这档“我爱家乡菜”节目,利用全国每个县城的网点,推荐具有地方特色和具有历史文化的家乡菜,既可为电视节目拍摄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又可为电视节目播出后提供宣传推广,拉升收视率。当然,还有a公司为新节目提供一些资金赞助,对于节目来说,既能卖广告赚钱又能提升节目收视率的事情,敲定下来并不难。

而当地政府是整个活动执行中的另一个关键。他们可以通过宣传当地菜,借势在央视宣传当地家乡特产、旅游风光、经济投资环境,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举手之劳就能增加政绩,何乐不为?

既有厂家辅导做一场“我爱家乡菜”大型路演活动,还能邀请到电视知名主持人和当地县领导的参加,这样的大规模路演必然能吸引超高的人气,让经销商老板在当地“扬名立万”,让家电卖场顾客盈门,他们自然求之不得。

终端疏通好了,一级经销商自然

能轻松地完成销售任务,还紧密了下游关系,同样欢迎。

而门户网站的美食频道需要内容吸引网民,全国大规模的地面活动也是他们渴求的宣传途径。

各类参与主体的利益链被打通之后,“我爱家乡菜”顺利出笼:网易拿出了3500万元资源,成功拿下“我爱家多菜”落户权;CCtV《天天饮食》迅速组织各地名厨,推出“我爱家乡菜”特别节目;所到之地,区县政府一路绿灯提供了安保、场地等资源保障……

a公司花费了极少的投入,就顺利占据了整个活动的总导演地位。

投资与收益

从“我爱家乡菜活动”的现场销售看(见附表),如果以每场活动平均销售15万元计算,在三、四级市场对经销商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而且,这种活动有三大额外好处:

一是没有进场费、堆码费用等卖场位置费用;

二是没有账期,现场卖货,现场回款;

三是现场售实类似于“直销”,经销商利润率高。

这一活动非常迎合经销商“逐利的本质”,得到了全国经销商的夹道欢迎。

一个经销商如此评价:“以前a公司总说深度分销三、四级市场,这句话提了好几年,我们见到的无非就是业务员过来整整终端、发点资料;这种大型路演活动,想到了如何娱乐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者,a公司算是动真格的了。”

当地家电商城的老板如此说:强势进入三、四级市场,别人是拿着牙签来的,而你们拖着大棒,效果不一样!

而对a公司来说,一场“我爱家乡菜”大型户外路演实现了四大目的:

品牌推广:吸引三、四级市场广大消费者的眼球,通过海陆空多层次推广,让品牌得以落地。

促进销售:通过高密度的宣传和大型路演活动吸引客流,路演期间开展买赠、特价单品、换购等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直接拉动门店客流和销量。

市场提升:活动期间对活动区域的销售网点进行整改,争取以单店突破的方式突破当地的Ka系统,优化合作关系,争取更强话语权,为以后的合作奠定基础,并全面规范终端,提升当地市场操作能力。

培训渠道:大型活动结束之后,及时总结经验,把导购培训和活动经验留下,为一级和县乡经销商自发组织大型促销活动留下革命的种子。

整合营销活动成功的四大法宝

1 前期充分宣传,调动政府资源:

做促销活动,有人气才有销量,一般要提前15天,卖场内外的堆头、电梯、门口等务必做好气氛布置;提前一周,宣传必须到达乡镇,当地电视广告、字幕广告、单张全力而上;提前3天,手机短信、宣传车、高音喇叭、锣鼓队,爆发式宣传;并与当地政府协调好关系,提前布置现场的安全保卫。

2 分工是保证,检查是关键:

为了保证活动每个环节可控,尤其是销售备货、收银开单,需将一级经销商和县级经销商的业务人员合理分工,随时检查执行进度。

3 特价销售要低价,美食演示要多送:

促销活动现场,超低特价吸引的是眼球,刺激现场销售,带动中高端产品销量;新产品的功能演示和美食品尝,要多做、多送、多尝,老百姓吃得越多,掏钱购买的冲动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