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1:21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1

关键词:彝族传统体育特点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41-02

云南简称滇,这是由于历史上在云南这片土地上曾建立过古滇王国而得名的。在云南这个多少数民族的省份中,彝族是其中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在这里,彝族人民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体育就是其中的瑰丽宝石。

1云南彝族传统体育的种类

1.1竞技体育类

在各彝族地区,摔跤和赛马都是广泛流行的竞技体育活动。摔跤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其中云南东南部的路南和弥勒彝区都有“摔跤之乡”的美称。另一项传统竞技体育类运动赛马是开展最为普遍的运动。因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这个运动。不分时间不分季节,只要有大型的集会,比如说婚丧和节日庆典等,都会举行比较隆重的赛马运动。

在过去的楚雄州大姚县一带,摔跤活动还可以作为解决争端的一种裁决方法。由于当地的彝族人民出现地盘或者是水源的纠纷时,矛盾的解决方法就是摔跤,胜负一分,便不再有争执。

1.2传统舞蹈类

少数民族一般都是能歌善舞的,彝族也不例外,而且彝族人民的传统舞蹈内容更是丰富。舞蹈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反映征战的大刀舞,也有是从宗教祭祀活动中演变出来的铃铛舞,还有反映生产活动的铜鼓舞等。

其中反映宗教祭祀活动的老虎笙或是跳虎舞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舞蹈之一。宗教活动中常常会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在云南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绝大部分彝族人民是以图腾崇拜为主的。从跳的舞蹈来看,当时的人们是将虎看作是万物之源,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一般是在正月,这个被称为虎节的月份,人们模仿虎来到人间施法,保佑人们无疾无灾,五谷丰登。曾经跳虎舞还作为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代表云南省出访日本,与日本民间体育组织进行了文化交流。

1.3娱乐游戏类活动

彝族有很多丰富的娱乐游戏类的传统体育活动。其中广为认知而且流传的也非常广的就有斗牛、跳高脚马、跳火绳、打陀螺、磨秋、蹲斗等。其中的斗牛和磨秋这两项运动应该是最为有趣和吸引人的。每逢节日庆典,必要进行的娱乐活动就是斗牛,尤其是在火把节上。虽然彝族的斗牛是牛与牛之间的角斗,但是作为欣赏者的人们也在其中感受到了巨大的乐趣。不像是西班牙斗牛的那种刺激热血,彝族的斗牛更是一种欣赏性的娱乐活动,观赏性更强。另外一种运动磨秋则是我国少数民族创造的适合青少年参与的有趣运动之一。除了彝族,还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这项娱乐活动,比如说哈尼族和壮族。难以确定是起源于那个少数民族,因为这几个少数民族对于这项娱乐活动的玩法和规则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2云南彝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因为云南的地形原因,少数民族多数生活在山区之中,交通的闭塞导致了经济和文化的基础薄弱。也正因为此,彝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才表现出很多与现代体育活动不同的特点。

2.1独特和普及性

由于彝族处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之中,不能像在平原地区中开辟出很大的一片空地作为运动的场所。而且由于交通的闭塞和经济的落后,体育活动和器材在这方面就受到了很大一部分的限制。如果要在山区中布置出一个篮球场都是十分困难的,即便是没有标准的体育器材,随便安放一个篮球架也难以实现,说不定投篮的时候一个不慎就投到了山崖下面。因此,彝族人民就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环境,即便是没有正规标准的场地和体育器材,依然是创造出了很多适合开展的娱乐游戏和体育活动。有时候在山头,田地间都可以进行的活动。既没有场地和器材的限制,而且不分男女老少,普及性很强,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其中,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增强了人们的民族团结。

2.2原始和宗教性

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于很多神奇的自然现象还没能有科学的解释,所以将很多自然现象和无法解释的事情归结为鬼神等超自然的力量。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彝族人们无法预测和控制自然灾害,所以就将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天灾人祸、疾病瘟疫等等都归结为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所以每当节日庆典或者是遇到自然灾害而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人们都会进行宗教祭祀的活动,向他们在思维中幻化成的神和图腾祈福献祭,来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在这些祭祀活动中,也总是会贯穿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和舞蹈内容,因为他们认为传统体育活动和舞蹈能使人与神相通。这样的表现形式不仅仅能达到祈求神灵庇佑的目的,还可以使人们求得心灵上的慰藉,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力量,增加了人们战胜灾害疾病的信心,同时还具有驱恶除邪的作用。

2.3继承和发展性

作为彝族先民的文化遗产之一,彝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从彝族先民的生产劳动和宗教祭祀中发展形成的。虽然在远古时期,彝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是作为征服自然的一种表现,也作为人和人之间出现矛盾纠纷是的调解纠纷的手段的一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原来的传统体育活动有了新的意义和生命力。从原来传统的环境中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广阔的世界,以后还会走向国际的舞台。

3彝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变迁,彝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又有了新的功能和作用。

3.1民族团结功能

体育活动向来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拓展人际交往、维系人们之间的关系、消除人与人之间文化和生活方式不同带来隔阂的好方式。只要遵守一定的体育道德和规范,体育活动就能成为一种很好的群体性社会互动场所。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荣辱与共,患难并存,都对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2健身娱乐功能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生活中,彝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娱神同时娱己的氛围。在开展无论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活动或者是节日庆典是的体育竞技赛事,人们都在娱乐自己,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释放内心的压力。“阿细跳月”就是现代彝族人民经常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不仅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们带来精神上和心灵上的洗礼。

3.3教育学习功能

古代时候,由于语言文字的不发达,造成很多技能和技术都需要身体语言来传授。所以很多流传下来的传统舞蹈也是反映生产技能和生产技术的舞蹈。比如说彝族的“纺棉舞”就是一种向后代传授纺织棉布技艺的教育手段。所以现在的彝族传统体育中也有一部分是含有教育下一代的目的的。这样的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下一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诚实勇敢坚强的道德品格和强大的民族品质。

4结语

云南彝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多元化功能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鲜明的民族特征在现代社会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并在传统的节日庆典中稳定的传承了下去。它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功能是极具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郑朝沙,刘亚.论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时形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4).

[2]邓以华.探究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回族武术为例[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1(10).

[3]袁泽民,季浏.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态探讨――以云南彝族传统体育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3).

[4]阿桂婷,白文婷,尹金萍,等.南诏国时期军事活动与彝族传统体育的关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0(30).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学;重要性

在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其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丰富和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民族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历史稳定性的体育形式和体育文化活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过,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高校中开展,并且有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一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但大多以武术等项目为主。由于现代体育运动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并且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并不理想。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了边缘化趋势,甚至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有效的措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相应的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了解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知识,熟悉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地方特色和生活习俗,使其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丰富高校课程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常具有趣味性、竞技性、健身性、休闲性和娱乐性,因而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及课程资源。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娱乐、表演、游戏等内容为主,不会受到环境、天气、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较容易开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舞龙舞狮运动,其气氛较为欢快,且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使传统体育教学中严肃、传统的情况得以转变。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团结协作精神进行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三、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地域性、民俗性较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引入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所在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是其他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大力推广,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将其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从而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内容。此外,特色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优化师资力量,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而高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和关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落实很有必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能满足不同体质、不同性格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教师要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终身锻炼项目和方法,使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实现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统一。

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策略

1.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教学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讲解,并实现与体育实践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加充分的了解。

2.改进、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民俗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因此,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和普及;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进和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要与现代体育项目的特点有效融合,使其符合当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优化、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完整的教材体系作为保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想得到真正地融入和发展,应当对相应的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要对教学内容给予高度关注,使其充分展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项目特色。要大力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注重对本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所选教学内容的比重、课时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课程编排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

4.合理规划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男生和女生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采取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方法,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单独安排。高校男女学生在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当根据男女学生不同的特点,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男生通常对具有对抗性、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较为喜欢,而女生往往愿意参与激烈程度相对不高的运动项目。

六、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高校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适当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化高校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和永杰.滇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才智,2014(13).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育特点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了1亿。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基地,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是各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顺利举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高校体育中运用的比重和研究的力度不断提高和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素材新颖的特点,得到了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青睐。它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会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特点,深刻认识其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对于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特点

1.1民族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我国主体汉族以外的其它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各民族世代相传下来,具有他们各民族特点的各种体育项目的总称。如人们所说“民族的都是优秀的”一样,它们大部分都是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民族性,由于各民族的文化、经济、地理的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1.2易开展性

相对于竞技体育项目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易于开展。竞技体育项目一般都需要在一定的运动队、运动场馆接受专业的运动训练。而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体育爱好者,则时时处处就可以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如:陀螺、踢毽子随处可进行活动,甚至可以在家门前就进行健身比赛。竞技体育项目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沛的体力,如有疏忽就容易造成伤害,并且它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没有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是不容易掌握的。而传统体育项目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及其对场地、设施的要求都相对较低。大多是以自娱自乐、消遣和游戏的活动形式出现,易于开展。如云南每逢喜庆节日,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一起,开展打陀螺、抢花炮、顶竹竿、射弩、跳大鼓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1.3健身性

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的初衷就是使人们在娱乐中过程中体质得到增强,各个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也是人们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创编产生,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锻炼手段。如:侗族的抢花炮、傈僳族的射弩、拉祜族的接薪水、朝鲜族的跳板、白族的霸王鞭、哈尼族的秋千、回族的木球等,都具有较好的锻炼功效。在这些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人们在得到欢乐的同时,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为增强各族人民的身体、心理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4趣味性、娱乐性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历程,它们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有着内涵丰富、融健身娱乐为一体等特点。它们着重于人们身心的需要和对情感愿望的满足,大多以娱乐、游戏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风格纯朴、妙趣横生。如欢庆丰收、欢庆佳节、祝贺新婚等都将体育寄寓于活动之中,目的在于增加欢快的氛围。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具有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1.5地域性

我国的少数民族多数聚居在边疆地区,由于各民族人民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带来自然条件上的较大差异,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南方气候温和,水源充足,江河众多,为游泳、潜水、赛龙舟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北方草原辽阔,是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善骑好射的物质基础。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为开展冰雪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生活在高山密林区的土家族,用飞棒打野兽曾经是他们谋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现在已成为了他们的重点比赛项目。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

2.1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现在整理挖掘出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有上千种。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把锻炼寓于娱乐之中。大部分项目都与各民族的历史变革、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活动形式紧紧地附着于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之中,保持了应有的特色和特点,可以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对锻炼项目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丰富,对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都有众多相适宜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选择。因此高校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丰富活跃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外生活质量。

2.2缓解高校场地、经费不足的压力

由于受扩招、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经费不足,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良好发展的一个瓶颈。经费有限、工作量大、授课班级人数多、场地设施缺乏,使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完成,已经成为了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高校尤为突出。例如,跳高、单杠、双杠、技巧等教学项目,由于人多器材少,每次课堂练习每个学生只能有3―4次机会,课后缺乏练习条件,教师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学生学好技术动作,使部分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基本无学习积极性可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它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人多人少都能练,课上课后都能练,而且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器材可以自制,如陀螺、高跷等,这些器材可以发动学生以自制的方式获得,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不受经费的制约,缓解部分高校场地设施及其经费不足的现象。

2.3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根据已经召开的民族运动会及其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部分项目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大部分运动项目水平不高,许多项目在比赛方法、竞赛规则、场地、设施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没有科学的民族体育专业人才的支撑。高校应充分发挥培养专业人才的优势,利用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有利平台,培养一批既有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又有技术、技能的专业人才。利用这些人才,使他们能根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民族体育项目技术、训练、竞赛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失民族特点的情况下不断地被挖掘和提高,最终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步推向世界。

2.4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传承

在我国,高校是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基地之一,部分高校的体育工作者都长期活跃于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各个领域,他们见多识广,从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到各种民族运动会的开展工作,各人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这就对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的存在,为高校的体育教师在科研方面发挥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他们更易于挖掘、研究、整理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2.5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后期,生理机能均已成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健身功效是现代竞技体育不能代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使学生的身心在欢悦气氛中得到积极休息,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人际关系。此类一般不受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均可参加,投入少而效果好。如:大象拔河、踩高跷、抢花炮等项目的活动,能显著增强学生的上下肢力量,提高心肺功能;荡秋千等能提高大脑神经系统功能;抛绣球、打鸡毛球等项目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6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

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都有着自身的文化历史背景,它们受不同的历史、地域、宗教、文化、生活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特点。由于很多竞技体育项目都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少的竞技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之间有着非常类似的特点。如达斡尔族的波依阔,类似于曲棍球运动,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普及、推广,为中国曲棍球队输送了很多优秀运动员。同时引入了国外的教练,引进先进训练手段和方法,不仅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曲棍球运动发展。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从很多方面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结语

高校体育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多姿多彩,风格独特,它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既有竞技体育的表现形式,又有较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和较丰富的活动内容。我们应确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致力于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完善教学、科研等工作,对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朴刚.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对体育的促进作用[m].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3):43-45.

[2]刘吉昌.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功能[J].贵州民族研究,1999,(2):13-14.

[3]赵静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161.

[4]刘靖南.高等院校开设民族体育必修课的思考[m].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1):55-58.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4

(一)科研机构层面

从科研机构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方面进行考虑,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在实际的生活中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科研人员一般都分布在大城市的高校或是科研机构,基层这方面的人才有很大的欠缺,这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尽管地方的科研人员或是管理者置身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中,但是由于其知识水平的局限性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很好地保护,并且很难肩负起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事业的研究。此外由于大部分科研人员很少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考察,这样也就使得科研人员无法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真实情况,给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很多博物馆或是纪念馆中缺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方面的资料,这样也说明了我国在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方面的保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好传统的体育文化,需要培养更多的研究人员,并对当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很好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法律法规层面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对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一五”规划中指出需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人才,加强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通过在不同地区根据民族文化的实际,建立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培训基地,对濒临消失的传统体育要进行保护。此外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使用的器材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发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规范还不够明确,没有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建立相应的法规,如在《关于加强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工作意见》中并没有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工作进行详细的论述,这也给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仅是提到了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扶持以及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人才方面的培养,但是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问题没有进行考虑。由上可见,我国目前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应坚持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涉及到很多的体育项目,并且每个体育项目的价值是没有办法进行估量的,有的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但是有的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为了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需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这就需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搜集和整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将其中有价值的传统体育进行整理,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受到影响。

(二)重点性原则

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全面保护,必须坚持重点性原则。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使具有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很好地保护,并且使其能够健康地发展,但是其中并不是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得到很好地发展,这还需要结合时展的需要,以及是否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符合现代社会的标准,只有符合以上标准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是需要保护以及发展的对象,只有这样明确需要保护的对象,再加强对其保护,才能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发展。

(三)民俗原则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俗的特点,因此其体育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俗对于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民俗将会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对其中体育部分进行保护,而忽略其中的民俗特点将会使得体育文化的传承失去其意义,因此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保留民俗的特点,这样才使得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加有意义。

(四)整体性原则

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时需要考虑到整体性原则,因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于所存在的自然环境、周围的社会环境以及当地人们的精神信仰。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在不断地超越这些因素并且在不断地影响这些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精神信仰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决定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特点,与体育形式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因此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整体性的原则。

(五)人本性原则

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要充分认识到其民族性特征,保护活动应该依靠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群众,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最浓厚的感情,因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态度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都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注重少数民族群众在其中的作用,遵循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追求,并且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协调文化保护与商业盈利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只有将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点考虑在内,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六)现实性原则

在发展以及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符合时展的需求,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去除,保留其中的合理部分,并且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创造出新的文化元素。此外,还需要保护其中的民俗特点,适应当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被大家所接受,并且坚持这样的原则也是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中所必须做到的。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措施

(一)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分级保护体系

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需要根据不同的区域建立不同的保护体系,主要是根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来进行分级,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国家、省级、市级以及县级。在个等级中有不同的保护重点,这样将会帮助相关部门更加有针对性地根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级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的保护以及发展有很大帮助。这四个等级中的部级主要是由文化部牵头,体育部门以及其他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配合,其中主要是由体育总局负责,其主要职责是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涉及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审计以及资助等内容。

(二)进行数字化整理与编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涉及到的项目众多,这就需要对所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以及整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最好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以及编目,因为这是最科学的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方法。采用数字化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处理以及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现状,也有利于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资源的保存,对于以后的科研或是在教学中使用都将会有很大的好处。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理以及编目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成立专门的小组,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整理;第二,需要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支持,这也是保证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第三,任务明确以及做好具体分工。这就需要对基层工作深入开展,全面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再进行编目,这样才能保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开展以及得到保护。

(三)打造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文化旅游品牌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或者要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应该大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体育品牌,通过打造体育文化旅游品牌等形式来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吸引力,进而强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当外来游客到少数民族地区体验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文化旅游时,他们自然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从而形成文化传承与文化宣传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发展。当然,在以旅游开发的形式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习惯,尽可能沿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本真的内容成分,避免误传、误导,要从传承的视角坚持保护的理念进行适当的开发,才能实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真正保护。

(四)开发学校体育文化教育资源

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力,这种文化力作用主要是借助学校的教育来实现。现在很多外来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民族文化受到冲击,通过学校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适合在学校进行教学,因此在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选择。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进学校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高等学校将引进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编成相关的教材,并在学校成立相关的专业;另一种是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点,将其中一些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纳入教材课本,由此扩大其文化宣传面,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这样可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可以激发学生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

(五)开展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竞赛娱乐活动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5

[关键词]黎族传统体育旅游

黎族,自称“赛”,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岭南民族的一支,是海南岛上原住居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定安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

黎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独特地域色彩的传统体育活动。源远流长的黎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它与本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劳动生产方式和宗教活动等紧密相联。它是祖国体育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如何使这些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财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黎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旅游相结合,对于促进黎族传统体育的规范化、现代化,以及体育旅游开发进行探讨。

一、黎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特征

海南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是典型亚热带气候类型,海南省的经济、文化和民族分布特点使其具有丰富文化的旅游资源,具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海南岛主要居住有汉、黎、苗等民族,他们大部分以种植、捕鱼为主要谋生手段。这些相对稳定且具有特点的文化,毫无例外地都会体现在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实际生活中,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海南岛的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尚未受岛外地区的经济物质文化的冲击,仍然保持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原有形态。黎族在其生存的地理环境与生产生活条件下创造出丰姿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构成了蔚为壮观的体育文化资源体系。这些体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生活情趣,并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市场资源构成极佳的资源配置状况,极宜开发具有特色优势的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海南岛的体育探险旅游和黎族体育风情旅游资源众多,千姿百态,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无论从品位、总量、类型、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看,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利用黎族多彩的节日盛会,诸如黎苗族的“三月三节”、海南的“欢乐岛节”、黎族的“民俗风情节”、黎族传统体育节目如:竹竿舞、打狗归坡、大象拔河、登山“抢姑娘”等,来吸引广大游客到黎族聚居地区进行黎族体育风情的观赏旅游与参与性娱乐健身活动,形成“以体促游”的良性互动局面。体育旅游业使许多黎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不断从物质技术和价值层面实现现代化发展,使得黎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在体育和文化上都具有鲜明的特性。

1.民族性

黎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都具有民族特色,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黎族在旅游景点产生的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民间体育充分表现出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如黎族的钱铃双刀和竹竿舞,从风格到内容都因为民族的生活土壤、历史文化、民族气质而体现了其民族性。文化是区分民族的重要标志,黎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文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与此同时,这些具有特点的文化,还会以各种方式在这个民族中流传下去,世代相继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于是文化特点和文化传统便成为区分民族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2.地域性

地理环境历来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黎族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和在同自然界不屈的斗争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黎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海南岛气候温和、空气全年优良、环境秀美清脆,地理条件十分优越,非常适合旅游者从事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其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射箭、射弩、爬杆过树、串藤圈、托物竞渡等,这些活动都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3.传承性

黎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历史沉淀,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然形成的,其活动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传承性。黎族传统体育从产生之时起,就能穿越历史隧道,能绵延流传至今,也得益于文化和旅游优势的力量。因为任何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具有自身的活动规律和惯性,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顽强的传承性。正是这种传承性,使得许多体育活动代代相传。

4.实用性

黎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的主要价值是健身。在活动中,参与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就促进了体能的发展、增强了体质。在海南旅游景点所开展的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竹竿舞、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射箭、射弩、等,都直接表现出这方面的作用。传统体育活动蕴有丰富的竞技性、游戏性、艺术性特点,因而具有强烈的自娱和娱人功能。通过进行各种黎族传统体育活动能培养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热爱民族之情操。许多参加旅游的人们,每每忆起在亲临其中的各种体育活动,热爱民族之情便会油然而生,美化人们的旅游文化生活。

二、黎族传统体育旅游现状

1.黎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有一定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人民生活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而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活动。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参与体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健身、娱乐、探险等各类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对健身活动的要求趋向多元化。黎族传统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健身休闲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欢迎。

海南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地处热带,属季风气候区域,四季长青,无明显季节之分,其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保存完好。黎族传统体育旅游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壮大的同时,也亦步亦趋的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后,本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紧紧抓住建省办特区的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降低商业性投资成本,营造适应社会资金投入的氛围,使全省旅游业出现快速发展态势,并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

2.黎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开发仍相对滞后

黎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自90年代以来有一定发展,但目前除少数地区之外,黎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仍是一个尚待开发的行业。即便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黎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效益、档次和吸引力等方面差距也非常大,我们的产品缺乏自己的特色多为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而现代旅游市场所需要的休闲旅游,专项地方旅游特色产品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开发,旧的传统型产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黎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黎族传统体育旅游在现代旅游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黎族传统体育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还需付出很大努力。目前的开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体制创新不足

在企业制度方面,有的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现代公司模式建立了管理组织机构,但主要领导身兼数职,没有具体的办公人员,没有导游,只存在一个空架子。在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一些管理部门仍延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

3.产品结构单一

多数景区从开业至今始终如一,形式单调,绝大部分旅游者是观光,而消费和娱乐者很少,特别是配套设施的严重不足,导致黎族传统体育旅游景区行大于游,觉得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就返回了。

4.财政困难,旅游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黎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在海南省蓬勃开展起来,但政府对其的投资力度相对比重还是较小,致使黎族传统体育旅游相关的一些配套措施还是不足。

5.黎族传统体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在黎族传统体育旅游的起步阶段,海南省还没有专业的培训黎族传统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机构,导致了黎族传统体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四、黎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对策

1.把黎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旅游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回归自然,融入文化,注重参与”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当代人们的需求变化,界定了未来旅游业的基本走势和整体格局。国家旅游局最近调查表明,国内外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第一是山水风光,第二是历史文化。在海南可以借助各旅游风景区的自然资源,选取一些娱乐性、观赏性较强的项目,在旅游区开展富有地方风情的体育活动,既推广林族传统体育,又发展了体育旅游事业。

2.加强黎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发展

(1)发展黎族传统体育,首先要做理论上的准备。数十年来,许多学者从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等不同角度对黎族传统体育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然而,时代的发展又赋予她新的价值和功能。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在继承和发扬基础上,推陈出新,这对于发展黎族民族传统体育,弘扬黎族传统体育文化大有裨益。

(2)培养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民族传统体育列为一个专业,它需要依据市场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3)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地方政府开展体育旅游业。海南省的体育院系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以建立黎族地区体育旅游集团公司,与地方政府组建的体育旅游旅行社,利益共享。

3.培育黎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主体

(1)争取国家或地方财政对发展黎族传统体育事业的投入。

(2)不断扩大体育旅游中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层次化。充分利用黎族传统节日发展黎族传统体育,推动黎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旅游的结合。

4.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造黎族传统体育品牌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反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高盛会,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作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不断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整理和提高。海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区的一大主力军,必然要求建设好自己的传统体育队伍,在运动会上一展风采。这样可以鼓动对黎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积极性,还能充分发挥优势项目,创造拳头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德洙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6:l824-l826

[2]栾桂芝: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476-1477

[3]邢植朝:黎族文化溯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158―159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6

1民族传统体育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中华历史上一个或者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体育性,主要指民族传统体育所包含的各种项目同样具备体育的基本特征,即满足人们按照一定规则来实现锻炼身体的目标,满足人们特定方面的需求,使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在一定的锻炼中实现身体机能上的协调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性。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即这些体育项目反映了特定区域特定民族人们的爱好及精神风貌,反映了人们特定生活习惯和当地风俗习惯,反映了民族文化特点。可以说,民族性说明了传统体育具备很深的群众基础,是特点地区或满足文化底蕴的传承和延伸。再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传统性则说明传统体育项目是经历过久远的历史,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理念下逐步传承而来。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需要借助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成熟完善,是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派的有形载体,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

2.1学校领导认识不够,养成教育流于形式

领导习惯性认为,无法在在中小学阶段合理融入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必要话花费过多的精力、人力、财力放在?魍程逵?教育上。因此,传统体育项目无法在体育教育中谋得一席之地。

2.2老师素质有待提升,教学方法仍显陈旧

很多老师的素质并不高,他们对于传统体育的概念还很模糊,甚至不知道传统体育的特点及价值所在。他们只知道一味的进行体育教育,而体育教育深层的目标则无从谈起,直接影响传统体育教育的效果。

2.3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完善,与教育要求差距较大

目前,很多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无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得传统体育的参与度非常低,体育教学的氛围也比较差,效果不太明显。

2.4体验机会比较有限,影响学生能力提升

老师习惯于对动作进行讲解,而没有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琢磨,致使整体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也影响了学生之间对于教学内容的探讨和交流。同时,学生也缺少实际锻炼的机会,对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不够深刻。

2.5教学教材内容老旧,无法体现时代要求

目前,教材内容陈旧,无法适应时代特点。毕竟,传统体育教育应当重视前瞻性,尽量避免滞后性,这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而决定,而现实教材却依然没有更换。因此,无形之中为传统体育教育设置了阻碍,致使很多传统体育知识无法体现出来。

3图片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的策略

3.1学校领导应当及时转变思想,注重传统体育教育

学校领导要对传统体育教育形成清醒全面的认识,要学会从当前体育教育趋势中体悟传统体育的价值和意义。毕竟,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要求领导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方面做出教学理念上的调整和筛选,不利于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理念不能被认可和坚持;其次,中小学生传统体育教育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通过实际教学真正的重视起来,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的配合老师,接触并喜欢传统体育教育,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传统体育真正传承开来。

3.2老师自身素质要不断提升,运用崭新的教学方法

老师的自身素质对于传统体育教学至关重要。因此,老师应当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的深化传统体育教育学习,掌握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利于其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保障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参与到传统体育教学中去,不断的掌握体育知识和人文知识,体会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

3.3及时更新设备设施,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率

传统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人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借助良好的设备设施来完成。鉴于此,学校要投入足够的资金,一旦学校的设备设施需要更新时,要实现即时更新,尽管设备设施是辅助工具,却是传统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帮手。最终,设备设施有所保障,老师的教学会更加轻松,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升,传统体育教育才能字物质上有所保障。

3.4重视实践活动,确保传统体育的拓展教育

很多时候,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首先,老师可以建议定期开展一些传统体育竞赛,结合体育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比赛环境中充分运用专业技巧,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团队意识;其次,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文化部门进行联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好提前量,使学校的传统体育教育得到外界的参与和支持,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锻炼。

3.5及时更换体育教学教材,不断体现时代要求

关于少数民族体育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老师应当与学校及时沟通,针对传统体育教育目标编写专门的教材。学校及老师可以与当地的传统体育研究者、传播者进行沟通,共同努力编写一套专门的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教育目标,利于学生的理解。如此,学生就会对传统体育教育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等事宜加以深入了解,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7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体现着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民族传统体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流传至今,形成了代表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展示了其社会价值作用,比如健身、娱乐、陶冶身心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对中国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生活内容、习俗宗教http://等的传播与促进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与作用也必将会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而发生改变,因此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与文化选择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1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及特征

1.1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概念的界定是其发展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对其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的体现,在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内涵界定。

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方面界定,主要是指古代民族体育,包括奴隶制与封建社会时期的体育运动项目[1]。后来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各民族之间也出现了不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便更加宽泛起来,世界各国都形成了本民族的体育项目。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指世界各国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类身心发展及其他方面需要的体育活动形式与内容[2]。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吸收外来体育形式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小农经济的发展与大一统的文化氛围[3],在与其他少数民族进行文化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多民族不断融合与发展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形成的与其他国家有显著不同的体育形式。文章主要从中国传统体育出发,运用社会学独特视角,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与文化选择进行剖析,并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进行建构。

1.2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特征

社会学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特征主要包括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两方面,其中显性特征包括健身性、大众性等特点,隐性特征主要包括传统性、民族性与文化性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显性特征

(1)健身性体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以身体活动锻炼身体为基本的目标,鼓励人们直接参与其中。民族传统体育一般都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是劳动形式的一种转化,因此具备健身的特点,涵盖健美、保健与体疗康复等方面的内容,对增进人们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2)大众性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性特点主要包括体育项目方式、技巧的简单化倾向,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并不断传承;另外还表现为其健身性附加的恒定性,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利于最广大的群众接受并习得,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大众性价值体现。

1.2.2隐性特征

(1)传统性体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其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特定风俗与生活习惯,并在民族传统节日中予以表达出来并进一步的促进其发展,将寓意深刻的内涵及文化表达方式渗透到体育项目中,使传统体育项目更加具有民俗风情,体现出了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价值的发展。

(2)民族性体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民族性主要是指体育项目对民族特定内涵、文化与习俗的融合,比如蒙古族的摔跤,体现了一种高原生活方式,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本民族之间不断流传,象征着本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并不断影响着这些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及体育精神的不断充实。

(3)文化性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习俗的传承与文化精髓的继承,其中文化习俗主要包括民族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比如赛龙舟与龙图腾之间的关系;文化精髓主要包括传统的文化观念、伦理价值与哲理思想等的发展,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动静相生”、“阴阳辨证”等观念与哲理体现在体育项目中出现了太极拳、气功等运动形式,充分证明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

2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价值分析

2.1大众娱乐与强身健体

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以静养生,相对于日渐形成的封闭的自然与社会生活环境来讲,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与娱乐方式,调整着人们的心理与情感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其多样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不断增强了其娱乐价值体现。另外传统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其最初的价值就体现在强身健体方面,通过机体的运动协调,使机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活动与锻炼,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尤其是现阶段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亚群体不断出现,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以其独特的优势与文化色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促进参与者身体能量的消耗与恢复的代谢过程,保证人的身体强壮。

2.2陶冶情操与增进团结

民族传统体育陶冶情操的社会价值主要通过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包括对人的感情的培养与信仰的追求。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多是一种健康、优雅、有内涵的项目,比如太极拳、气功等,这类体育运动更多能陶冶人的心性,反映生活的情趣与价值,进而促进自身感情与心态的升华。另外透过传统体育项目,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统体育延续的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从而有效的维系人的信仰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民族传统体育增进团结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凝聚力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必然存在合作与竞争等环节,内部的有效合作与外部的有效竞争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团结与凝聚的内涵,反映在民族之间主要是民族内部不断凝聚交往的价值内涵,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往与情感交流,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向心力。

2.3拉动经济与传承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色,开发出新的体育项目、服务及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形成新的民族产业链。民

转贴于http://

族传统体育产业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商业表演、民族文化本体宣传产业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产业,比如民族传统体育器械、服装、文化旅游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都将经济与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融合,促进了传统体育对经济的有效拉动作用。

民族传统体http://育对文化的传承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宗教的信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等方面。宗教与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与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论其表现形式还是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都体现了一种特定文化的表达,体现了民族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价值信仰与文化形式所起到的作用。在许多民族内部,体育项目均是特定的宗教价值取向的表达,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及民族内部文化观念的有效整合与认同。

 3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价值

3.1代表民族母体文化的价值取向

民族母体文化可以通过任何代表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体育运动形式与其母体文化及其各个文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4],在母体文化的积淀中得以发展,并受母体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常会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例,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其本质与中国民族文化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与母体文化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其他外来的文化或者体育项目形式在与民族文化与体育形式结合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首先与母体文化相融合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以中国武术为例进行分析,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武术各门派中关于阴阳学说的印迹[5],还能体会到其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意境。同样西方体育运动项目也具有这样的文化痕迹,比如篮球——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体现在在现代工业文化发展过程中西方诸国逐渐形成的竞争意识。

任何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都隐藏着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音乐、戏曲、诗歌等的融合与统一,西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同样与其绘画、交响乐、歌剧等相统一[6],具有本质上的关联性。

3.2代表民族文化品格的价值取向

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本民族的母体文化中,并与母体文化共同发展,体现了一种不断的扬弃与融合过程,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天然的统一性与历史传承性。另外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的结合还表现出了另一种主体价值取向,这种主体性及价值取向与母体文化内涵与规范相结合,体现出了本民族的特色。这种主体性的发展一般不会偏离母体文化[7],而是在母体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创新,最终发展成为具有自身运动特色与母体文化特点的文化品格,即文化标识。以中国武术为例,武术是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同样朝鲜民族有具有自身文化品格内涵的跆拳道,大和民族有相扑、美利坚合众国有篮球[8]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与文化个性的形成具有显著的规训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也出现了不断融合的趋势,比如在印度、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中出现了英国的半球,在世界各国基本都存在的篮球与足球等,都体现了一种对外来文化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吸收与传承。另外,在世界民族传统体育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反对外来体育项目,保存本民族文化品格主体地位的行为,这些方式也体现出符合本民族文化品格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自选择性。因此在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下体育过程中,需要从本民族文化品格及文化内涵出发,不断扬弃,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本民族文化品格的延续。

3.3代表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通常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都与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与习俗相关,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是特定习俗与宗教信仰的产物,比如端午节划龙舟,是一种节庆礼仪与祭祀活动[9]。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对一个民族的庆典、祭祀及其他娱乐活动发挥着丰富与完善的作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品格与民族性格。

回顾中国历史,透过文化发展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便可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发展价值取向的代表性作用。中国从孔子到康熙大帝,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都以自身的行动切实倡导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10]。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形成与文化品格的塑造有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与智慧结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的能力与价值。比如美国的篮球,日本的相扑,中国的武术等,都是本民族能力与信心的表现,是塑造本民族文化性格的重要表达方式,代表着本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与价值取向和追求。

4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选择

4.1摒除文化自卑,回归民族传统体育到主流文化领域

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发展,是一种充满冲突与演变过程,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政治地位不断下降,经济不断衰弱,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袭,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心态,使国人陷入一种深度的文化自卑之中。反映在体育文化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则是对西方竞技体育的无限崇拜,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认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不具有独立发展的形态与健全科学的体系,因此开始用西方体育的标准来衡量民族体育,使得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完全失去了自身特有的价值与内涵。随着以奥林匹克运动为基调的西方体育世界性发展,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不得不去适应西方体育发展的要求,甚

转贴于http://

至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西化,最终失去自身的特点及主体地位。

新时期要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恢复主体地位与自身的特色与特殊价值,需要从根本上摒弃民族自卑心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http://文化的博大精深内涵,将西方体育运动作为借鉴对象与辅助工具,不断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回归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主体地位与价值。

4.2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的信念

民族传统体育积淀着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文明成果,也蕴含着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文化基因。尤其是现阶段全球化发展趋势逐渐明显,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保持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的发展健全自己,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因此需要不断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不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维护民族与国家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基础与价值。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存在于整个社会进程中,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来讲,首先需要确定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并且坚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民族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数千年,已经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风情,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内涵的体育项目体系,但受地域及传承方式的影响,一些项目逐渐消失了,因此要有效保护民族传统体育及其特殊的功效价值,应重视其存在的意义与作为民族原创文化的价值,充分利用现有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

4.3与多元化的体育文化进行对话与沟通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也面临着多元开放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因此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融合与对话、沟通,在沟通与对话中相互理解和包容,从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与多元化的体育文化进行对话与沟通一方面可以促进本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模式,需要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意义出发,不断实现现代化的追求与目标。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化、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促使民族传统体育需要不断适应多变的社会,解决好民族化与全球化、个性化与普遍化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深对多元一体化文化内涵的理解,在文化形式、文化风格等方面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民族自身特点,形成与现代化发展步调相结合的现代化民族传统体育形式。从民族传统体育与全球化发展来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通过与其他民族体育相互碰撞与沟通、融合,逐渐实现了自身世界性的发展,提高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4.4以原创文化为基础,实现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

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需要以本民族的文化为基础[11],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世界化的发展,才能有效保证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本民族文化的结晶,如果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就失去了其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相融合与发展的世界性意义与价值。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及其他各方面的不断扶持、指导与配合,充分考虑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本民族文化内涵的依赖性。世界各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其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矛盾与冲突,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论证。民族传统体育与其内涵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在本民族原创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当代性的变迁,即将体育项目与文化内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外来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不断的接触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意义与价值,进而实现其现代化的转型与变迁,体现出文化筛选的作用。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受国家与民族发展历程特殊性的影响,很少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因此民族原创文化在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承载了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往往决定其发展的方向,不论是参与运动的主体还是运动过程及内容,传统的文化内涵及其他不科学的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因此从现代化发展的角度讲,民族传统体育要持续进步与发展,应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去除其中封建的、不科学的因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5结语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8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保健和养生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是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姿态、呼吸以及人体的意念来调节人体机能,进而起到一个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1现阶段,中医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医院校的体育大多都是以技术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要目的,在特色的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慢慢显示出来,经过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1.1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过分注重运动、体能和技能的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方法过于单一,乏味,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

1.2没有考虑到学科间的融合贯通,利用中医院校的特点,将传统养生与保健知识和体育结合不深入。

1.3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导者”。

1.4没有重视体育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消弱了学生的积极性。

2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色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更是历史悠久,拥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它融合中庸和谐以及整体把握等等一些理论和思想于体育之中,因此我国传统的体育能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注重预防,有防患于未然的特点。另外也强调整体,形神具养。例如,传统保健体育中的一些运动,武术、太极等等,大多都要求人和自然相融合,强调动作的顺畅和谐,让人达到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天地人合一的境界。还有,我国传统的体育养生与保健注重实践,强调动静相互结合。也就是说,体育健身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在现代社会,生存压力以及竞争压力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的特点,正是强调了顺畅和谐,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因此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虑,在帮助人们锻炼身体的时候,也保持了精神的健康。

3如何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

3.1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强调适度和适时的运动适度,即是刚柔相济,满足医学中的有氧、安全和适量的原则;而适时,则是要求运动要遵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原则,注意运动的时节、地点以及人体自身的特性。例如,人们在运动的时候,心率的最佳次数为120-140次/分钟;春季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不适合做一些激烈的运动,而人们也应该晚睡早起,相反,秋季,正是适合锻炼的好时候,人们则应早睡早起,时常进行室外运动。

3.2结合中医院校的专业特性,以及现在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探索和实践,将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养生和中医院校现在的体育相互巧妙揉和,深挖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的内涵。

3.2.1根据中医院校的学科特点,把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引入体育教学中,并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3.2.2和武术专业相互结合,利用其师资力量,将传统保健与养生的相关知识制定一个教学计划,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普及一些传统的项目,例如太极拳和太极剑等。还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例如气功、易筋经等等。

3.2.3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时代性,选择一些易于开展同时适合年轻人的保健与养生运动项目。

3.2.4结合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特有的教学方法。另外,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生学习。

3.2.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专业的教材可以让学生清晰知识脉络,更好的学习。还有,利用体育第二课堂,开展一些保健养生方面的活动,加强学生的锻炼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一些武术表演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一些比赛则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等。

3.3加强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与养生教学的益处

3.3.1将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项目加入体育教学中,使得学生学习了太极、长拳等等项目,掌握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

3.3.2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知识内容深邃,有趣,并且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传统体育的兴趣。另外,一些相关的比赛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也传扬了国粹文化。

3.3.3加强传统体育保健与养生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整个的体育水平有了显著的升高。

3.3.4传统的体育保健与养生和体育相互结合,完善了体育健身教学体系,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了全面发展的人才。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9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体育;民间传承;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3-0057-04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而民族体育文化除了具有“活跃”因素外,更体现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征。地处亚高原地区蒙古耕文明下形成的汉族为主体的体育形式有着较大的差异。从其表现的民族特色和马背上生活爿性的外显性特征来看,可以说是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束奇葩。然而,以现代体育的视角审视现代体育文化与蒙古族体育文化在蒙古族区域的传承与发展,可以看到其日益呈现“主流”与“支流”之势;西方竞技为人们所热宠,其打布鲁、贵由赤、赛骆驼等蒙古族传统体育除在民族性质赛事上为人们所关注外,业已稍然淡出人们的视野。源何其“主流”体育文化得以繁荣,而原本为“主流”的体育项目成为“支流”而常居弱势,甚至消亡。在民族化、本土化体育日益回归的当代,如何在不失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其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引起学者们高度关注。

1蒙古族体育文化沿袭的重新解读

1.1蒙古族游牧体育文化源起与发展

蒙古族发迹于蒙古高原,蒙古族由蒙兀室韦与其他室韦各部以及蒙古高原上的突厥余部、回纥余部、鲜卑与乌桓的后裔,甚至还包括契丹族的大部分,女真族的小部分所构成。其传统体育萌芽于狩猎、采集与游牧过程之中,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形成而后发展成为固有的运动形式。由于蒙古族初民对体育技能的传授常于口传身授,最初少于文字记载。从史料上来看,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最早记载源于唐朝,薛仁贵与突厥将军争战于凤凰山摩天岭,突厥士兵投掷金属制的曲形短棍大败唐军。从史料考证,当时突厥是今天蒙古族的先民,所用的曲形短棍就是今天蒙古族投掷的“布鲁”。12世纪,蒙古大军挥戈南下,占据了蒙古草原。铁木真成为蒙古族各部落的首领并一统蒙古高原,建立以漠北(今外蒙古为中心)的大蒙古帝国,强国强种的社会性需要在帝国建制后得到深化和延续,对蒙古族体育的进一步强化目的是充分发挥蒙古族士兵在军事作战中的功用。这一时期,大多数体育活动目标单一,获得作战时体力与势气的绝对优势是进行军事体育活动的终极目的。元朝中期,蒙古族统治得以平稳,其传统体育得到怏速发展。除军事训练功用外,有宫廷娱乐体育出现。贵由赤项目就是源于这一时期出现的,“贵由赤”译成汉语就是“怏行者”、“速跑者”之意。元朝《辍耕录·贵由赤》中提到:“贵由赤者,怏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日放走,以脚力便捷者膺上赏。”可见这项运动最初源起练兵之用。

1.2蒙古族游牧体育文化的跃升

建立清王朝的满族同是北方少数民族,与蒙古族有着地缘上的联姻。以“骑射”立国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后,为巩固其统治,与蒙古族交往甚好。当时地处边塞的昭乌达地区是距京都较近的最大的草原,被称为“清朝皇家”的后花园,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木兰围场”。皇帝常以“宫门校射”、“晾鹰台杀虎”、“布库”等为内容,在蒙古族所在的草原地区进行京外郊游活动;木兰围场作为清朝八旗子弟专为皇帝进宴的两处属地之一,宴请皇帝之时,蒙古亲王为向皇族示好,进行诈马、相扑、弈棋等活动的表演与比赛。“木兰围猎”持续140多年,为满蒙关系的维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问蒙古族传统体育虽然作为娱乐形式出现,但很大程度上获得多元化的发展。至清朝中后期,边塞昭乌达地区,王室力推满、蒙共有体育项目外,积极接受外来体育项目,兴办中国史无前例的带有近代体育的特征的蒙古式“武学堂”,由于聘请汉族及外籍人士在学堂进行施教,使得中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进一步深入满、蒙民族的体育活动中,对近代满、蒙民族体育思想的革新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西方学校体育思想的介入也使得蒙古族传统体育由军事训练与宫廷游戏向学校体育活动转型。

1.3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失

在蒙古族初民时期,游牧和渔猎爿俗使得蒙古族体育一度延续。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来看,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逐草迁徙,鞍马于天下”,其经济带有较为强大的爆发力,其经济的发展带动体育项目发展,甚至体育项目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当蒙古族经济转向农牧经济时,蒙古族体育问或被冷落。由于放牧生活的结束,意味着马上的游牧生活告一段落进而一度出现体育文化断层,而使得部分体育项目处于长期缓慢的发展,中间不乏有外来民族体育文化的冲击,与其他民族体育“联姻”,逐渐过渡到多元方向发展。20世纪50年代左右,相对封闭的边境生活区域,迎来西方体育思潮的冲击,学校体育西化的影响最为深远,加之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体育项目已不再适应蒙古族人民的现实生活而为人们所放弃。

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并行的当代,蒙古族传统体育形式由祭祀和娱乐的自然传承向竞技体育倾斜,蒙古族传统体育被要求冲破家庭观和传统文化的绑缚,走向运动场。“千面一律”的西化体育形式使得本土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部分蒙古族体育被修改,并入竞技、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体系之中,而部分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部分运动项目从蒙古族群体中消失。尤其是面对现代信息化、全球化的冲击,西方体育的日益蔓延和强化,部分蒙古族传统体育除了在带有民族性质的赛事上成为人们唏嘘惊叹的观赏之物外,在蒙古草原的日常生活中也很难见到。纵使蒙古族传统体育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区域性特征,但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动荡也使得蒙古族传统体育难以摆脱西方新兴体育的冲击与强势,但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是蒙古族对本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缺乏认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大有“任其消亡而视而不见”之势。

2蒙古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契合

2.1对当下困境中的蒙古族体育文化传承的思考

如何在不失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其传统体育文化,这是当前蒙古族传统体育所面临的难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全球化、民族性意识的加强以及文化的争夺给蒙古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民间自然传承是否还能延续这宝贵的民族文化,引发学者们的深思与探索。同时,在蒙古族地区的学校体育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暴露诸多不足。面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窘境,有学者提出学校体育教学从单一的现代体育向“二元化”本土体育内容与现代体育相结合转型。这一提法得到专家与人类学、教育学学者的充分肯定。从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体育课程体系完善的角度来说,“二元化”的体育课改无疑是一大进步;同时,也为本土体育进入学校发展提供难能可贵的契机。

2.2民族区域内学校是本土项目传承的土壤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内,本土体育项目由于源于生产和生活而在民间广泛传承,但民间传承与学校传承相对比,其缺点在于传承分散而难以集中,但坐落在民族区域内的学校无论从师资、教学条件、运动器材还是学爿环境,与其他场所相比,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教育是一种有选择的活动,能在自守与新变之间为文化的发展进行优化与不断探索。现行各类新兴体育的肆意冲击,单一靠民间自然传承的民族传统体育已再也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式。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出激活文化并发展文化的传承者,只有通过优秀的传承者,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在不断的更新中延续,在不断的发展中传承。因而,民族区域内的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

在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学生大多数来源于苏木、嘎查,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早已熟知。从民族认同感和群众基础方面来说,是毫无争议的。在蒙古族地区的学校中开展“现代体育”的同时,在课堂上加入部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使二者并行发展,可以说是传承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发展现代体育的最佳途径。

3蒙古族传统体育入校传承之构想

3.1强化蒙古族地区学校体育“民族主义精神”的培养

在文化日益趋同化的今天,“民族个性”几乎成为一种品牌,为其他群体所关注。然而,保持“民族个性”需要多方共同来维系。保护民族个性的今天,在蒙古族学生集中的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之外,“民族个性”的培养也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说,蒙古族体育文化的特质性以及趣味性是其他体育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应在学校体育课中开设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课程,以兴趣爱好课形式把蒙古族历史、文化、体育介绍给蒙古族学生以及其他各族学生,向学生展示蒙古族传统体育数百年的文化积淀,让学生感受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运动美和文化魅力。在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较好的学校,开展小型“那达慕”体育盛会或者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开设蒙古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以镇、旗或县的各级各类学校为单位,举行以“蒙古族传统体育”为内容的体育运动会,从而以比赛的形式推动蒙古族传统体育各项运动的开展,以增强蒙古族学生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和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3.2“人性化”编撰蒙古族传统体育学校化教材

在蒙古族集中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与体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当地在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有经验的长者、教练员和高校研究蒙古族体育文化的专家进行教材的编写。根据学校所在的区域特点和学生的喜好适当的选择项目,尤其选择具有特色并且在学校中能够开展的项目为编写的主要内容;介绍蒙古族体育文化的历史年限和事件以及历史名人,研究各类蒙古族体育项目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在编写过程中,从学生意愿和体育教师的想法入手,对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到体育技能进行系统的整合;使用蒙汉两种文字进行出版,以满足蒙古双语教学背景下的学生和教师使用,改变因为语言障碍,有教材也无法阅读的现状。规范现行教材,添加部分项目,如:安代舞、打布鲁、蒙古象棋、鹿棋、赛骆驼等。把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行体育课程相结合。采用体育课或者大课间的形式开展各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能搞“一刀切”模式化强制推行。

3.3在学校中培养蒙古族体育项目继承人

众所周知,每项运动都有其核心的技术和致胜的规律,因此,对项目精髓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在强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通过文献整理、影像刻录以及品牌商标注册等手段,固然可以在特定时期里保护某些项目的流失,甚至消亡。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的核心是生活在该文化空间或爿得文化表现形式的人。”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人参与,那些项目本身价值就无从体现,久而久之,可能会被社会所淡忘,甚至被遗弃。只有各种体育项目参与人民的生活,为农牧民身心健康而服务,才能充分体现项目鲜活的生命力。在特定地区的学校中培养本土项目继承人是使经验、技能、理论得到深化的一种必要手段。在各类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突出的地区的学校,政府应采用行政手段,通过申报与探方相结合,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在学生中进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后备人才选材,在学校中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得到一定的深化,使项目得到有序的发展、继承和保护。

3.4构建区域性蒙古族传统体育特色学校

各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相冲斥、交流和融合的今天,在吸收其他体育项目优点的同时,保持自身项目独特的特质,是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的区域发展应采取兼容并蓄,强化重点的态度,打造项目自身的特色品牌,让世人提及地区知道项目,听到项目便想起地区。如人们提及足球便想起英国,想起巴西,提起曲棍球便想起莫力达瓦少数民族一样。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全面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依托地区优势,重点培养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学校。借助DV、相机甚至手机拍摄功能都能摄取一系列精彩的画面,通过剪辑传送到网络上,让观众零距离的去感受蒙古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同时,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强势,学校体育主管部门积极寻求与各类企业合作,共同开拓体育与商业双赢的市场,以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为商业代言,吸引社会关注,集结社会各方面资金,进行蒙古族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为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传承提供“造血”功能保证。

4结束语

民族个性的培养是传统体育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学校无疑为传统体育的传承提供深厚的土壤。在学校体育课中推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与现代体育结合的过程中,应继承与发展双向并重,最大化的缩小自身限制因素,有序的更新自己,与现代体育项目达到互通有无,进而达到契合。改变现行体育运动中物质利益占主导地位的原则,转换为区域性蒙古族传统体育与现行体育兼收互赢,使娱乐、效益、平面让位于启蒙、审美、多维”。尤其在文化徘徊与变迁的新时期,对于民族体育文化来说,正确的传承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各方面有利的条件无疑为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甘少杰,古代室韦、蒙古族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影响[1],渤海大学学报,2005,(3):112,

[2]李

肇,唐国史补[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78,

[3]杜熙茹,对民族健身操进入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7,

[4]李季芳,清代满族传统体育史兴衰评析[J],体育文史,1991,(6):47,

[5]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学位论文,2007,

[6]张宏宇,李小兰_论彝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特点[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J):13,

[7]高美琼,李洋,蒙古族传统体育民间传承社会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1):53,

[8]吉如河,高娃,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57,

[9]房殿生,王公法,肖水平,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黎族体育文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6):38,

传统体育的特点篇1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事体育部,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其发展模式能够带来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够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延续.因此,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讲述当地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现状,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两个观点,并结合发展模式提出了实际、细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黑龙江省;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06-02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部的省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物质资源,以及其拥有的独特多民族相互结合的现状,让这一地区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类型丰富、数量巨大、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风俗背景.在民族众多的黑龙江省,迄今为止其拥有四十多个民族,在众多民族之中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民族的人数占据主要比例.这些民族在历史延续当中创立诸多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多样化和具有丰富地域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随着受到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加之民族聚居行为常见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不利于这些运动的传播,让新时代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研究将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

1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现状

由于民族众多、地理区域划分已经成型、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和经济快速发展为这一区域带来了大量的汉人,在这些情况共同影响下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仅仅会被一些少数民族数量稠密的学校、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山区继续沿用.久而久之让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已经接近失传、数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了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并且,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开始面临生存的问题.那么,找准方向来改变这一现状就势在必行.其实,在黑龙江这个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区,其固有的思想、传统依旧在影响着这一地区居民的繁衍生息.那么,其拥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依旧是十分充分的,并且具有厚重的文化力量、价值背景的支持.并且,当地原住民在近些年政府扶持的旅游项目中也已经开始认识到传统体育项目对其经济因素具有重要的推动力量,并开始加深其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识.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改变现有发展模式,提出解决对策.

2构建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模式

要促进现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模式的改变,就需要明确当前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2.1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目标

在寻找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滞后的现状下,我们应当首先审视当前发展目标的缺陷.可以看出,现有的发展目标非常浅显,大多局限于短期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只是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将现有资源的生命当做儿戏,而放弃对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培养体制的构建,对于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未来的发展是岌岌可危的.那么,为了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模式转变就要从改变现有发展目标做起.

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长远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对当地体育事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改变以文化资源带动经济发展的单纯模式,转向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从而通过给予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经济支持,从而让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优秀传统体育资源能够向外流传.另外,有关部门还应该斥资打造专属传统体育项目器材、设施,缩小城乡之间体育基础资源不均等的布局,从而为当地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奠定物资基础,促进其长远发展.

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对传统体育进行项目给予关注力度之后,还应当发挥有关部门的宣传功能,让更多地区了解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这一资源有效的循环成为经济资源反向促进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规范传统体育项目准则、标准、规范,定期组织传统体育项目竞技,从而给予招商引资的机遇,带动其可持续发展.

2.2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重点

第一,政府支持.政府支持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上文所论述的两个观点目标都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帮助.由于黑龙江省当地区域划分较多,让传统体育项目的流传和交互收到了阻碍.城乡之间的分割,信息沟通的阻碍是当前在发展路上的一块巨石.要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就需要对现有体育资源进行重新规划,消除城乡之间差距,构建城乡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整体,从而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立起一个属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平台,消除这一区域体育项目的畸形发展,建立起体育和经济良好发展的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肩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宏观管理职能,强化城乡民族体育统筹发展总目标,并完善相关法规的制定.

第二,经费投入.努力改善现有城乡之间体育经济发展资金分配失衡的现状,对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重点.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地方体育经济发展,给予启动资金,并在福利、公益募资所获款项专款专用注入传统体育发展项目.另外,还应当通过政府、公益等方式减少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成本,给予更多人接触传统体育项目的机会.

第三,设施建造.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运动场地设施不规范、使用年份非常久远,这些硬性因素阻碍了传统体育项目的长久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减少城乡之间体育设施的相关差距.一方面,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取得社会团体、学校的支持,取得校园建设资金的分配.传统体育项目发达地区经费的分配可以采用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居民体育运动需求等相当的方式,从而促进这一地区各种资源联动促进当地体育项目和谐发展的模式.

第四,组织管理.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就需要作为体育事业发展主体的政府部门高度支持.一些偏远地区往往是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保存最完好、形式最多样的地区,而要将这些项目宣传出去、走入大众眼球,就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组织管理.通过加强城乡之间体育部门联合,组织走基层活动,探究每项传统体育项目兴起的源头,扩大当地体育资源影响力,从而整合黑龙江省地区各项体育运动资源.另外,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其宣传作用,带动城乡之间体育事业交流的长效机制,让城乡居民共同参与,从而实现学习、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良好氛围.

第五,活动开展.定期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活动,让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山区,走向荧屏,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强这项体育运动开始就应当建立起适合当今体育的发展形式.一方面可以采用小型竞赛的方式,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增加城乡队员之间交流.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具有运动专长的居民走入社区、学校对项目进行宣传,从而为传统体育项目吸收更多新鲜血液.

3提出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对策

3.1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民族品牌

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可以依靠“政府”、“旅游”、“品牌”三驾马车来发展.对于当地现有资源,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将地区传统体育项目打造成这一区域的一种品牌产品,通过开发其趣味性、功能性、实用性、经济性等诸多特点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广泛参与.黑龙江省丰富的体育资源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运动.将体育项目打造成品牌,更能够让品牌效应促进这一资源信息的传递.通过向游客展示当地特有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吸引其眼球,满足其心理上猎奇的追求,通过将其趣味性、竞赛性、可参与性等诸多特点的结合能够让游客情不自禁的融入这种体育项目当中.通过参与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而且还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物质文化,从而大大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

3.2转变传统观念、思想

在黑龙江省,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认为比较落后、不容易搬上屏幕成为大众喜好的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稀奇古怪动作、姿势的背后却是在彰显一方文化和价值观.要想扩大对此项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延续其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体育项目难等大雅之堂的旧观念、旧思想.通过利用这项资源,让其成为老东北的新时展、文化底蕴的传递、文化气息的传播贡献力量.要做到这些,就应当加大对这些传统项目的介绍,选择恰当的时令、气候、乡土节日等方式在大街小巷进行巡演,广泛推广这项体育活动.促使更多社区群众广泛参与,利用这项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运动性、健身性、可参与性、娱乐性不断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竞赛,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3.3重视传统体育项目文化传递

黑龙江省少数名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在于其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创立都是由各个民族的前辈们经过多年设计所发明的,与此同时也决定了这些传统体育项的集体性、地区性、娱乐性等特征.黑龙江省民族众多、地区划分规范,这就让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育运动项目.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多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些运动最早之前都是专属于每个民族的行为守则、道德规范.通过学习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培育专属于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土人情、节庆仪式以及服饰饮食等习惯.所以,在当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每项体育运动文化的特质,重视建立发展体系、培养训练规范过程中把握文化的分离,重视不同地区特色体育项目发展.另外,还应当在申请民族体育项目运动会上做出更多努力,通过赛事的发展促进当地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和发展.

3.4大力支持传统体育项目研究

当前,传统体育项目研究依旧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严重阻碍其发展.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良好的创新也是新时代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关键.与现代体育研究项目,我国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研究非常粗糙、不够准确.在对当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中,要重视地区文化、地区经济、地区人民需求的现实状况,在现有资源基础上适配合理发展方案才是当前传统体育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要想大力扶植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除了要积极宣传之外,还要在中、小学教材当中给予积极引述,让接触传统体育项目从娃娃做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了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当期政府必须扩大传统体育项目经费,积极的参与发展项目的工作中.通过广泛的改良、重建体育场地和器材等基础设施,并对传统体育项目当中的动作进行重塑、创新,将其载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给予这项运动充足的练习、实践,让学生成为传统体育项目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