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19

低碳城市理论篇1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规划理论;实践

abstract:thelowcarboncitiessincetogetpeopletoview,andarethoughttocontaintheclimateistheprimarychoice,andasalowcarboncitiesconstructionoflowcarbonurbanplanningtechnologyto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ofthesociety.inthispaper,thecurrentlowcarbonurbanplanningtheoryaresummarized,andsomelowcarboncityplanningpracticemakesadetailedintroductiontothelowcarbonfutureurbanplanningandconstructiontomakeausefulexploration.

Keywords:lowcarboncities;Urbanplanning;planningtheory;practic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以来,低碳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关于低碳城市内涵的研究,也随着最初的以减少碳排放为主的环境课题演变为现在包含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综合课题[1]。能源节约基金会认为,没有“低碳社会”就无法发展“低碳经济”。日本环境大臣咨询机构—中央环境审议会提出,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是争取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能被自然吸收的范围之内,为此需要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又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强调通过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低碳城市建设。清华大学刘志林等认为低碳城市是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

一、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1.1低碳城市的内涵

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低碳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低碳的城市规划建设,包括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低碳城市技术的运用等;②低碳的城市生活方式,包括居民低碳的消费理念、企业低碳的生产方式等;③低碳的城市运行系统,包括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效的城市管理方式等。

1.2低碳城市标准体系

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该标准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四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见下表1)。

表1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

1.3低碳城市规划基本体系

低碳城市规划基本体系按一般城市规划“自上而下”的类型建立,强调从研究对象的“整体”开始,由宏观-中观-微观对各个层面进行递进式,逐步展开、深入研究,一般上一个层次的低碳城市规划可作为下一个层次的指导和依据[2]。除自上而下基本类型之外,还可以引入部分非法定规划来补充低碳城市规划;如:低碳城市设计、低碳概念规划、低碳战略规划、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等。

低碳城市规划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类:①宏观层面的低碳规划,其重点是解决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低碳发展模式;②中观层面的低碳规划,重点研究“承上启下”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内容;③微观层面的低碳规划,重点研究解决城市发展中具体的低碳规划问题。具体的内容涉及以下六个体系:低碳法规体系、低碳产业体系、低碳城市建设体系、低碳交通与物流体系、低碳生活与文化体系、碳汇吸收与利用体系。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低碳农业、碳汇、低碳工业、公共交通导向、低碳建筑、低碳消费等领域。

二、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及实践方法

2.1技术层面

目前,对新能源及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实践较多,如太阳能、生物能及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等。但是这些大多是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的低碳技术。本文所讨论的低碳技术是指城市规划中可以用来减少城市碳排放的低碳规划技术,可以说是低碳技术的一个子集,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建筑物节能的应用、低碳产业体系的建立及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等。

2.2空间层面

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会对环境、生活及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物质空间结构具有锁定作用。研究表明,由于这种锁定作用,西方国家城市交通所需消耗的能源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总量增长迅速且很难控制。由于技术上的进步而取得的低碳效果,很容易被城市空间结构的锁定作用所抵消。因此,城市空间安排对于低碳城市规划来说至关重要[3]。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紧凑、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布局、综合交通模式及城市碳汇系统来进行低碳城市空间安排。

2.3完善建议

目前低碳城市规划在国际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我国也大多处于战略层面,仍存在诸多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①城市空间布局紧凑度的确定。自紧凑城市空间布局理念提出后,城市紧凑度就成为城市规划师的讨论话题。目前,由于紧凑城市空间布局成为低碳城市的一种空间组织方式,城市紧凑度又吸引了城市规划师的注意。对于低碳城市来说,紧凑和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实现就近就业,从而可以减少碳的排放,但是城市布局过于紧凑、人口密度过大也会产生“高碳”的后果,交通拥堵和昂贵的交通设施投入,都会增加城市的碳排放。低碳城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城市紧凑度的把握,因此传统的城市紧凑度的测度方法要增加衡量城市碳排放的测度方法与指标。

②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制约着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目前城市规划的各项指标均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城市规划指标体系需要加入新的能够反映城市低碳情况的指标,但是要注意这些指标的可操作性与对各地区的适用性。

③低碳城市规划成果的评估。城市规划成果具有滞后性,低碳城市规划成果更是如此。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有助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这是在短期内无法测度的。因此,需要建立长期的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对低碳城市规划的绩效进行综合的评估。

三、结论

城市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应对气候及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应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当中,促进城市规划与时俱进,在公共政策和公共参与等的基础上加强对建筑物节能的研究、低碳产业体系及低碳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宜采用紧凑、组团式、混合和公交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并加强城市碳汇系统的建设,使低碳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向阳,李瑞晴.低碳城市的缘起与发展路向[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4).

[2]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06).

低碳城市理论篇2

关键字:低碳理念;城市建设;居住区;规划设计

abstract:inrecentyears,astherapiddevelopmentandtheconstructionof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graduallybad,humansocietyisfacedwithallkindsofenvironmentalproblems.Lowcarbonideaastomaintai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cityhasbecomeanimportantwayfortheworld'sattentionhot,inurbanresidentialareaplanningapplicationlowcarbonideahasbecomeatrend.thispaperexplainsthelowcarbonrelatedconceptsforlowcarbonconceptinthecityintheplanningofresidentialareareflectedaanalysisanddiscussion.

Keyword:lowcarbonidea;Urbanconstruction;Residentialarea;planningand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低碳居住区理论

低碳理论

低碳的英文是lowcarbon,指的是排放更少的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等等。随着当今世界上的人口的增加、工业的扩张、人类社会生活方式无节制等多元化的原因,使得地球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式,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态。

低碳生活,就是要尽可能的降低人们生活作息时间内的能量消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低碳生活,对于大多数来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认可,也是现代的人们推进潮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低碳的理念向人们提出来的问题是人们愿不愿意共同努力构建低碳生活。人们应该对于低碳生活进行大力提倡,并且进行主动实践,比如节电一小时的活动、开展植树活动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人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低碳居住区理论和内涵

低碳居住指的是通过最少的地球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大化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生产数量最少的废弃物的建设方式来规划住宅和居住小区。低碳居住注重的是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相关材料资源的回收利用,降低垃圾废弃物的生产量,彻底的贯彻现代的节能减排原则,强调居住区中居民和自然之间的共处和谐,强调低碳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低碳居住区应该要符合自然、社会、经济之间协调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客观规律,以及尊重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根本原则,来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指导下,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落实生态环保建筑的发展战略,对于能源、资源、信息要进行高效利用和良性的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建设低碳的城市居住区。因此,在低碳居住区内部应该实现生态的平衡,逐渐的满足居民的日益增长低碳生活需求,比如在居住区内实现垃圾废弃物的分类存放收集,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能源来构建低碳绿色的居住环境。

在进行居住区规划时,应该基于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来进行设计,居住区的结构和布局应该合理便捷,所具有的功能之间相互协调,并且符合其所在地区的外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城市居住区中实现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率,采用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使用节能的生产工艺。在居住区交通部门,能够构建合理尺度和功能主导的交通系统,辅助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在区域内构建便捷的公交系统。在规划时应该大力倡导绿色型建筑,引领建筑实现节能减排,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的按照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来执行。低碳居住区还应该扩大自身的碳汇系统(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和所处地区自然资源的相互结合,提升碳汇的总量,保持居住区的生态平衡度。低碳居住区应该配备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能够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和建筑共建环境,能够有效的提升居民的身心健康,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低碳居住区中,居民应该自觉的参与到低碳生活方式的构建中来,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和节约意识,参与到居住区的环境管理工作中来。实现政府、社会和居民三体合一的调控体系和决策系统,实现自我参与和自我调节。

低碳理念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体现

居住区场地选址

居住区的地址选择一直都是规划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了所处地段、价格、周围环境等。在选择低碳居住区地址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避免密集地区和绿地,因为密集地区的建筑发展高度现代化,并且周围已经建设了大量的住房和生活社区,在这种地区一般人口偏多,通常会带来交通阻塞和交通污染等不良的影响,而如果对于绿地进行开发的话是对于自然的损害,降低了碳汇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低碳居住区选址工作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褐色用地”,也就是被遗弃的工业用地或者是城市中被闲置的用地,在对褐色用地进行开发的时候不会出现上述问题,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地紧张的局面,减小自然环境的压力,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提升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

在现代的低碳城市居住区建设中,功能混合土地的利用是一个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对于城市居住区中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重新进行分配,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和人群的共处,促进居住区多样性发展。在低碳居住区实现土地的混合利用还可以减小城市对于机动车的依赖性,并且提高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和步行的比例,降低机动车出行的比例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的总碳排放量。

在建筑设计上要节省每一分的土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的进程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对于土地的需求度也越来越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要注重居住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尽量的实现两者的平衡。在建筑的布局之中,需要大量采用一些简单的建筑技术,比如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遮阳功能等等,都能够实现能源的节省。在现代化的居住区建筑屋顶设计,大部分的都是采用沥青类型的材料,但是随着建筑理念的不断发展,屋顶的绿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屋顶绿化能够在局部范围内改善环境,减少空气中存在的灰尘和烟雾,屋顶绿化是行之有效的低碳手段之一。

低碳技术的使用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资源是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也是现代低碳居住区的重要构成因子。在低碳城市居住区中能够采用中水的回用技术,中水的质量是处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在当前的居住区中居民直接用于饮用的水比例是非常小的,其中很大的一部分用在打扫清洁卫生等等方面,大量的符合饮用标准的自来水被浪费,充分的利用中水能够缓解这一现象。雨水的利用技术也是低碳居住区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够在居住区中构建科学完善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将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作为主要的中水来源,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能够应用于清洁打扫、绿地用水等工作,从而实现居民污水零排放的目标。

居住区作为人们的生活空间,每天都将产生大量的垃圾废物,所以在居住区普遍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尽量的提升各种垃圾的回收率,增强垃圾相关资源的回收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再生利用。而对于那些危险的垃圾,能够进行有效的收集,运送到城市特定的地方集中进行处理。以上也是构建绿色低碳居住环境的有效手段。

低碳照明也是居住区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固态的照明要使用成本低、使用时间长、能量消耗少的设备。现代的紧凑型荧光灯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在居住区中,应该合理的设计自然光的采集,自然光是最清洁的光能源,毫无污染和能源消耗。

三总结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低碳理念的普及,对于保护现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低碳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了城市居住区的规划之中,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低碳型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国家现在推行的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相呼应,也是国家整个住宅产业以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裴萍;关于城市生活居住区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1980年03期

[2]安紫薇;;借鉴国际经验,推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廖昌启;以低碳出行为导向的出行特征与住区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低碳城市理论篇3

关键词:低碳理念;园林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理念的概述

低碳理念在经济、文化以及生活方面都有一定的涉及,由低碳理念衍生出来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概念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其实低碳的核心就是加强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等,共同促进森林的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的变化。低碳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比如在我们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如果不使用人工制造气温,运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这样的生活环境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低碳。低碳就是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把低碳分为三种情况理解,一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要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小;二是零排放;三是绝对的排放量减少,那么要实现这三种情形低碳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经济的正增长。

二、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的意义

低碳理念满足园林设计工作的需要,在设计中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的来说,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能耗。园林设计中,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角度出发,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实现对各种能源的有效利用,达到尽量降低能耗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有利于减低能耗,促进园林更好的发挥综合效益。

(2)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设计工作理念对园林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设计中通过采取节能措施,有利于维护周围生态平衡,促进周围环境质量的提高。园林在日常运行中,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涵养水源,减轻噪声污染,调节周围的温度与湿度,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

(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通过运用低碳理念,提高设计工作水平,更好的指导园林规划建设,降低园林运行的能源消耗,这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出发,运用先进工作理念指导日常工作,有利于促进设计水平提高,同时也遵循规律,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氛围,实现对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污染,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

三、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标准豪奢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我国目前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

(二)不能因地制宜的进行园林设计

园林本来就是以自然的形态存在的,所以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应当依照园林的天然地形进行设计。而部分设计师在设计规划园林的时候并没有对这一点形成重视,他们没有观察园林建设场地的原有地貌,所以在场所规划时做不到因地制宜,而是随心所欲的建设创新,这样既加大了成本,又没能做出最好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大量的挖湖堆山,对植物进行不合理的移栽,这导致环境的承载力不足,碳排放量有增无减,使园林失去了它的原本意义。

(三)不合理的选择植物

通常情况下,不同植物其固碳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当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木荷每年森林碳汇量高达15.73mtC,而马尾松却只有3.8mtC上下。由此可得,若想改善城市环境,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需要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合理的选择植物,对各个植物的固碳能力全面深入地了解。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规范相关部门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结合城市实际生态情况考虑,大大降低了园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难以实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保证其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必须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及搭配植物,最大程度提升园林固碳能力,降低后期养护管理成本,不失为低碳设计的良策。

(四)不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有很多种,其中化工材料的使用寿命短,再生性能较差;而低碳材料在保持原有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寿命长、可回收,且在使用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污染。比如,钢材和混凝土要比木结构材料消耗更多的能量,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建筑材料如果使用不当,会对碳排放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四、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应用中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的大自然,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吸碳放氧、减噪降温,那么如何将低碳理念应用于城市园林设计中,下文对此做了简单分析:

(一)坚持生态理念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对当地的文化特色做相关的考虑,将周边环境的要素作为设计基础,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规划。这样就可以使整个大环境和园林环境互相协调。在种植植被过程中也要首先对当地的生态系统进行考察,植被的种植要符合当地的生态系统,这样才能使植被顺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生长,并且发挥良好的生态效应。

(一)根据场地种树

在园林中对植物的种类数目,是每一个园林设计师所注重的,当然也不是随便种植几棵树那么简单,要注意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还有就是要注意植物的特色是否与园林的景观的整体风格相符,再有就是种植的植物是否适宜于当地的气候环境,这是因为有的植物的特性,比如夹竹桃适宜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生长,那么就应该根据场地的特征选种植物。在选择园林配备的植物时,应该注重一些乡土植物,这类植物对于当地的环境是有很大作用的,还有就是要合理分布植物种植,保证植物茁壮成长。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选取建筑材料和规划园林的时候,要对材料的选取进行挑选,尽量选择能够重复使用,寿命长,可再生的材料,这些材料有助于更加低碳。在园林规划时,不能只单纯的考虑眼前利益,追求一时之需,而是要立足长远,对园林的长远维护做考虑。

(四)坚持植物群落的营造

在选择植物时,多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比如:垂柳,夹竹桃,木荷等。在植物的搭配过程中,尽量做到将不同品种的植物搭配后种在一起,让植物群落发挥功效,如:在种植高大的乔木时,用低矮的灌木对其进行搭配;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的搭配等,这种搭配方式不仅仅对生态效益形成了良好的保障,而且可以提升固碳、汇碳功能,还保证了景观的美感。

(五)坚持再生能源利用

近年来,雨水的收集与利用也成为众多国家非常重视的项目。如在建设景观园林时,可以考虑同时建立蓄水池,这样就可以对雨水进行很好的管理和收集利用。在建设了蓄水池后可以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可以用于景观植物的灌溉,用雨水灌溉景观植物,可以大大的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并且实现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公园的中心区有一个大型的下沉花园,可以对雨水进行回收,这些收集来的雨水足够供给花园的绿化,还及时的补给了景观用水和观赏水,把雨水的循环利用落到了实处。为了能够实现节约用水的理念,对雨水进行合理的应用于园林建设中,因此,我们把雨水的收集利用与城市绿地规划进行结合,对我国发展低碳园林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在全球气候日趋变暖的情况下,低碳理念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首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也在不断的受到破坏,这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其中,促进我们的园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伟昊.探析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低碳城市理论篇4

关键字: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背景;手段

abstract:referstothecarbonemissionsproducedbyhumanactivitiesofeconomiclifetothecarbonintheair,thelowcarboncityhasbecomeanimportantsymbolofhumancivilization,thelowcarboncityhasverybigeffecttotheimprovementoftheenvironment,lowcarbonurbanplanningasanewconceptthatisrelatedtotheactivitiesofacertaincityplanning,controlofcarbonintheatmosphere.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backgroundofalowcarboncityplanning,relatedconcepts,aswellasamajormeansoflow-carbonurbanplanning.

Keywords:lowcarboncity;Lowcarbonurbanplanning;Background;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建设,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忽视了环境的污染,随着空气中碳的含量逐渐增加,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了全球的气候,因此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迫在眉睫。我们需要追求一种理想的“低碳”城市模式,然而要发展理想的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必然是关键技术。但仅仅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Co2排放问题,还需要多元的标准衡量城市规划与建设,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面向可持续未来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众所周知,碳是指人类在经济生活活动中所产生并且排放到空气中的碳,低碳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对环境的改善有很大作用,低碳城市规划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就是对城市的活动进行一定的规划,控制大气中的碳含量。文中主要介绍一下低碳城市规划的背景、相关概念以及低碳城市规划的主要手段。

低碳城市的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年里,中国的GDp已经从1978年的3624.1亿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249529.9亿元,城市的人口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一些数据表明,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人口就从1.72亿增加到5.93亿,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然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也伴随经济的发展,从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加快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排放,短短的十年之内,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大国。气候的变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契机,因此中国也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城市建设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国家政策下,环境保护,尤其是低碳生活的提出,受到了广泛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采用低碳经济促进城市的进程。因此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

低碳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建立一个低碳的城市,是指城市德经济发展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同时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当地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城市建筑蓝图的城市,其中城市的经济主要通过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为主要目标,从而来改善空气,为全球二氧化的减少排放贡献出一定的力量。

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时,要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研究理论框架;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揭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运行以及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之间的耦合关系,这些理论和方法之间的联系应该力图为全国的减碳活动、全球的气候变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尚在发展之中,探索中国现阶段城市的高速发展与低碳目标的协调和契合,碳排放与城市系统的耦合是进行环境、能源保护的关键,也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理论方法,因此要加强城市系统运行的机制,协调配合好它们之间的度,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环境,降低能源的消耗。

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

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城市自身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社会的建设,保持能源的低量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量排放;其二是,通过大力推进以新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降碳产业”的发展,为全球二氧化碳的减少排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低碳城市规划的手段

4.1进行一定的城市交通规划

交通一直是能源消耗的一大杀手,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的规划,实行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模式,积极向人们宣传倡导低能源、低碳排放的出行模式。在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中,要加强城市公交的出行比例,来代替小汽车的出行方式,以减少尾气的排放;其次要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拓宽或增加自行车道路或人行道路,来鼓励人们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从自己做起,从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城市环境的改善作出一定的贡献。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推广绿色能源的公交车,建立地铁、高铁的轨道管制。

4.2规划城市的能源结构

在实际的生活中要大力推广绿色能源,例如太阳能、氢能等,大力开展绿色能源项目的专项研究。例如可以把太阳能列入城市整体的规划当中,可以推广到建筑领域,并且针对这一使用的能源,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于积极采用太阳能能源的用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予以适当的照顾。在农村可以使用沼气,放弃煤炭的使用,这样既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空气的质量。

在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中,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即使用绿色节能材料,以绿色的建筑代替传统建筑,研究新能源和低碳能源的建筑在建筑中的使用,减少能元的消耗,为全球的节能减排贡献力量。

4.3确保城市的绿化用地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一定要对城市的绿地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体环境,调节气候,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进行绿化建设还可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建设,再加上树木可以防风固沙,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在户外活动上,要建立适合健身室外绿地,提高城市小区绿色住宅的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整体吸碳能力,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4.4建立立体的城市绿化规划

城市绿地面积毕竟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立体绿化最大限度地增大城市的绿化量。传统绿化大多采取地面种植大片草坪或树木的方式进行,而立体绿化则是可以在墙上和屋顶种植植物,植物栽种的载体区域发生很大变化。立体绿化所营造的城市绿色环境更能起到防风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吸收二氧化碳、减弱太阳辐射及调节建筑物室内温度的良好作用,特别适用于人口稠密、建筑物拥挤的城市闹市区。但是,立体绿化是一个长期以来容易被规划建设者忽略的领域。若把城市的屋顶建成“空中花园”,既可使建筑物隔热保温,降低建筑能耗,又可以不用多占土地而扩大绿化面积,美化城市空间环境。据测算,如果一个城市全部屋顶面积实行绿化,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将减少80%左右。因此,要着手研究把立体绿化规划纳入到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来。

结语:

综上,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对低碳城市的背景、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做了一定的介绍,并简略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的一些手段,希望给同行以借鉴。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要在城市低碳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有效地结合低碳的概念,与城市规划的理论融会贯通,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

我们要把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构建一套完整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最终要和可持续的发展相结合起来,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出理论来。

参考文献:

[1]潘海啸,汤諹,吴锦瑜,卢源,张仰斐.中国“低碳城市”的空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6):57-64.

[2]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1):40-45.

[3]潘海啸.低碳城市的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J].建设科技.

[4]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在2009年7月12日城市与发展规划国际论坛上的演讲《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

低碳城市理论篇5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战略

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世界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开拓新型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的有利契机,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与我国政府多年来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思想一致,因此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

一、达州建设低碳城市的必要性

(1)低碳城市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城市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单元,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关注重点。低碳城市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新的规划、实施和监管制度的确立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低碳城市的发展必须要同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平衡发展。由于达州城市特点,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等因素,达州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制度的设计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制度、经济、文化、历史、价值现状推行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把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有助于带动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控制环境恶化,缓解生态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当前的达州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当前的达州城市治理制度没有将低碳的目标纳入进来,因此,达州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因此,达州城市的发展呼唤新的城市发展路径,低碳城市不仅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提供解决方案,而且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伴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探索性地开展了低碳城市的经验实践,低碳城市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带来的是城市发展观上的变革,是城市治理和管理制度上的变革。同时,居民的能源消费习惯对于城市长期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而当前的城市治理机制在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方面功能不健全。(3)达州工业能源消耗增加伴随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些年达州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工业、建筑和交通是城市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达州工业基本状况:主要以金属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塑料制品业为主,目前已形成天然气、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达州工业效益方面,实现利润高位走低,企业经济效益不佳;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较高,节能降耗压力加大。可以看出达州工业发展的局限:主要工业企业属于能源型工业,对能源的依赖性过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同时伴随能源利用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建设达州低碳城市已迫在眉睫。

二、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

(1)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所谓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低碳经济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低碳经济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全过程社会活动的低碳化,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排放乃至零排放;第二,低碳经济要实现社会活动全过程的能源消费低碳化,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用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上,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国,日本、丹麦和挪威等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国内对低碳经济的实践则主要集中于碳减排、碳交易和创建低碳城市。(2)低碳城市的概念界定。我国学者从不同的方面界定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付允、汪云林等学者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胡鞍钢认为,在中国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低碳城市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低碳能源,提高燃气普及率、提高城市绿化率、提高废弃物处理率等方面的工作。夏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金石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金石,2008)。总之,低碳城市就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以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支撑更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达州城市的产业和区位特点,本文认为,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的城市。

三、达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

达州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素有“川东明珠”之誉。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使达州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广阔的区域市场空间,尤其是距重庆市相对较近,使达州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辐射源;达州市还处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成渝经济带,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以工业强市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立足达州市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和城市功能布局,建设达州低碳城市的路径如下:

1.“绿色”规划。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达州低碳城市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和“绿色建筑”规划。第一,产业规划。达州素有西南气都之称,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及煤炭资源,并且是川渝鄂陕结合部交通枢纽。所以一直以来,达州经济都是以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以求实现达州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经过长期努力,达州在工业和能源基地的建设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却滞后了。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水耗少、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的原则,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第二产业“高加工度化”;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交通规划。达州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一方面应当有效促进城市其他经济部门节能减排,提升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城市交通的发展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正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从规模上更加大了城市交通对能源的需求以及排放强度。因此,需要将低碳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交通的规划与发展之中,提升交通部门的能源利用水平,减少城市交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交通部门的排放水平。第三,“绿色建筑”规划。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绿色建筑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既是对建筑节能的有力带动,也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居住质量水平、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大力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城镇民用供暖节能改造;打造绿色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新模式和兴建光伏民宅社区工程等。

2.“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共同参与。发展低碳城市既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政府行为,而是公共治理的三方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的过程。第一,政府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起到领导、指导、引导的作用。政府需要制定低碳发展的目标,从而展开相应的城市规划,并同本地的企业和公众合作,同上级政府、其它城市合作,甚至同国外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建立多方合作,顺利执行并监管低碳城市的建设。第二,企业是执行低碳经济的主体,要为达州发展低碳经济争当表率;社会组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推手,要为达州发展低碳经济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尤其是达州的工业企业又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是达州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市民是落实城市低碳经济的参与者,要为达州建设低碳城市发挥积极参与作用。民众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要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倡导文明理性消费、绿色生活模式及促进家用技术革新,实现城市低碳发展。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

3.创新发展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为获得低碳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尤其针对提高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

4.资源回收利用。在废弃物处理问题上,要求实施市政垃圾的处理程度和回收水平达到100%;所有的开发建设应当通过规划设计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处理本地区的垃圾废弃物时,应当考虑如何将其作为燃料,获取生态城镇的热能和电能资源。例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循环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应该强调从源头处理,走3R(Reduce,Reuse,Recycle)即减量化、再利用、循环经济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http://省略/.2010-10-27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3]胡鞍钢.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Z].国情报告.2007(29)

低碳城市理论篇6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概念;规划策略;层面

1.引言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全球大、中城市能源的消耗占全球75%,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全球80%,可见城市在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积极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顺应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要求,低碳型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国内,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亦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门话题,而低碳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

旧模式下的中国的城市发展走在外延扩张的发展之路上,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旧的城市规划模式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无序规划、低效开发,降低了城市土地利用率,引起了城市的不平衡发展。故新时期低碳理念下经济的发展模式约束着旧模式的发展,是一次用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在城市发展上的新调整,也是新时期城市规划模式脱胎换骨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2.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内涵

2.1低碳城市及其规划

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是指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低碳理念为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向,以低碳社会为城市社会发展样本和蓝图,以低碳生活为城市生活方式和导向的城市。实际上是,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社会理念、低碳生活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综合应用。因此,倡导“绿色消费”的交通系统规划模式,以低碳环保的原则,利用有限资源,实现交通系统内部的协调性和效益性,引导城市交通规划系统逐步组建合理的结构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为在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低碳交通”,其策略如下:

(1)城市交通规划的内部优化

一方面,优先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如,结合城市规模灵活规划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Rt),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发展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快速公交(BRt)系统,牵引低碳交通格局;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模式),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另一方面,发展环保型交通工具,研发智能交通,规范小型交通工具,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发展。如,开发研制新能源、小排量、轻型环保类交通工具,推广以人力为主的小型交通工具飞应用;适度合理的限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解决其所引发的过多占用城市规划用路、能源浪费、尾气污染等问题;引进智能交通系统(itS),加强人与交通设施、工具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充分利用交通系统的“时空”资源。

(2)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

将低碳交通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协调城市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的关系,使交通系统的规划支撑城区土地规划;研究交通规划外部的需求分析、规划模式,从整体把握交通系统以及城市布局;强调节能环保的交通理念,在道路规划建设中,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与之相关的要素,实现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建立全民参与机制,提高全民交通素质水平,培养绿色交通消费的意识,树立有节制的交通观念。

3.1.2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在城市结构空间规划方面,解决紧凑形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人口密度之间的矛盾,合理规划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形态是其实现低碳城市规划目标的关键。

首先,打造低碳城市空间结构应解决人口密度与紧凑型城市发展的矛盾。一方面要遏制城区摊饼式膨胀,引导疏散高密度人口区域,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夏季电力降温能源消耗。又应实行有控制的紧凑型疏解,推进以绿稧间隔为辅的公共交通走廊型城区空间方式扩张,将新的规划布局于公共交通纽带。结合城市发展的步伐,在走廊方向进行分段分时序的规划发展,最大程度的地吻合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需要。

其次,在城市整体结构形态方面,通过对各种空间布局形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效应进行分析、对比、评估,得出不同的低碳建设结论,进而对比选择出最优城市空间结构方案。如,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居民区、产业园区、CBD新区的规划与设计等,其建设空布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实际用途,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4]。在居民区引导低碳生活和消费理念、全面建设绿色、高效可再生利用能源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区内环保能源利用率;产业园区规划方面,重点分析不同类型产业布局的能源损耗率,提高废物能源的再生利用率;在CBD规划方面,合理组织不同功能的用地和建筑布局,优化规划布局中的能源集中供给、绿色碳汇、绿色建筑技术等方案。

3.1.3城市土地规划

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方面,探索不同用途组合,科学制定城市土地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结合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以“大分区,小混合”的原则构建以多功能混合使用为主的土地使用模式,减少资源的利用实现低碳目标[5]。规避城市总体规划中惯用的功能分区方法所导致的功能区用途单一、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对已按原则规划的土地,通过对其混合功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甄别,纠正功能分区僵化的布局。

拓展以公共交通为支撑,适合人与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的用地地块面积,规避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拓宽城市基础建设、加大城市街道等大尺度的建设倾向。学习中新天津生态科技城项目,加强城市非传统建设用地的开发,倡导高密度混合型的土地规划模式;曹妃甸生态城项目,探索低碳生态城市之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规划模式;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项目,按照低碳生态理念的“改进”,而非在场地原生状态下的规划模式。

3.2低碳技术层面

3.2.1倡导节能型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和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科学合理的节能型建筑设计技术应用亦是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节能型建筑则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而且能为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节能型建筑的设计[6]包括:建立建筑节能型政策与法规;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设计评价体系,明确建筑的量化数据和量化指标;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和低能耗技术产品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推广节能型建筑设计,促进建设主管部门、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业生产企业等就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应用节能型建筑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推广普及绿色节能建筑。针对不同地区方位,提出不同的节能建筑设计认证系统和相关制度,作为对城市和建筑设计的节能标准做出审核、评价。把具体的节能建筑设计过程及其内容按照不同的方面加以评审,确保实际设计中建筑节能化、绿色化的应用可行性。

3.2.2推广低碳能源应用

更新原有能源结构,扶持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城市主打石化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只有煤炭的60%。而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属于无碳能源[7]。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规划山谷地块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试点,通过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实现对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从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的角度看,扶持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城市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发展,处理好高热值碳密集能源与无碳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是适用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的必要技术路线。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碳中和”技术,发挥清洁生产的作用。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是实现低碳经济主要方式,通过“碳中和”技术实现城市总体碳排放量和单位排放量的减少;通过清洁生产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料的处置的过程中,适度限制高碳能源的使用,较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其污染物的产生和Co2的排放;提高城市整体“碳汇”能力,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绿化率等手段,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Co2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8]。

3.3政府政策法规层面

2008年新城市规划法的颁布,使我国的城市规划逐步迈向规范化。只有通过清晰的政策、指标的规范引导,才能保证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的推广,才能够规范市场经济状况下开发商的步调,为各地方的低碳城市规划目标提供一个共同的基准,指引地方政府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

宏观层面,借鉴国外城市规划经验,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规范低碳城市发展方向;微观层面,起草对建筑宏观的空间形态、布局方面的规定,通过审批许可,实际控制城市开发项目。通过政策手段,规划产业布局,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制定低碳产业规划战略,合理引导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城市规划科学研究中,所进行的调研、信息共享等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活动,并实证基础上研究低碳城市的运行模式,得出明确的城市规划发展结论,亦需要以政府相关课题研究政策为支撑。

4.结论

总之,低碳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优化城市交通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土地规划的同时,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通力协调与配合。本文仅从低碳城市规划的宏观方面提出了一些规划策略,其具体的微观实现策略、步骤以及其可行性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以事实为出发点,以强有力的城市规划理论、经验为支撑,才能形成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探索出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最终实现我国的低碳城市规划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海啸、汤啺、吴锦瑜等:《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载《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第6期。

[2]顾朝林,谭纵波,刘 宛.低碳城市规划:寻求低碳化发展[J].建设科技,2009(9).

[3]陈群元,喻定权.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5]李靖,戴慎志.低碳城市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应用初探[a].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9.

[6]戴亦欣.低碳城市发展的概念沿革与测度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低碳城市理论篇7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等社会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的“pm2.5”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何解决好城市发展与低碳环保的矛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政府决策层面来看,低碳环保需要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政府应该成为低碳生活的“发动机”。所幸,当前的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理念。譬如广州市就提出“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把低碳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幸福生活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三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以人为本,贯穿于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创新实践。深圳市也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市长许勤曾表示,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深圳具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自主创新能力、法制环境建设四大优势,有能力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还提出了深圳加快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要把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从民众的行为层面来看,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向往低碳生活的同时,要努力培养“低碳意识”,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以低碳理念践行“低碳工作”和“低碳生活”!

作为业内媒体,

低碳城市理论篇8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peSt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107-01

peSt分析是指对于各行各业有一定影响作用的因素分析,一般包括有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低碳城市经济发展是一项惠及民生,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前经济趋势,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然而低碳城市的建设覆盖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评估方法、考核标准、科学理论尚未统一、完善。为帮助城市了解自身低碳城市发展的现状与差距,推动低碳城市的转型。运用peSt分析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还可以优化资源、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等。避免低碳城市进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竞争和重复建设与投资,为低碳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贵阳市低碳经济研究的peSt分析

(一)政策分析

自2008年1月28日,全球性保护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至2009年,贵阳市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文明生态城市。目前,贵阳市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全社会参与的低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于2009、2010、2011、2012连续成功举办,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跨领域、跨专业、跨部门、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成为交流各方经验和休息、总结各类实践和典型案列、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2013年经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批准,外交部同意贵州省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并与2013年9月成功举办。2014年2月,贵阳市委、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了《贵阳市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的请示》和《贵阳市建设低碳城市方案》,正式启动贵阳低碳城市建设,为贵阳低碳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经济分析

随着贵阳低碳城市经济的深入发展,近年来,每年婉拒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都在三百亿元以上。在贵阳本地,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贵州水泥厂于2010年6月底搬迁,国电贵阳发电厂所有发电机在2010年12月底关停,贵州华电清镇发电厂在2011年6月关停,首钢贵阳特殊钢厂于2012年12月底搬迁。据估计,这四大工业污染源在2009年排放二氧化硫超过五万吨,约占全市总排量的63%,排放粉尘1558吨,排烟尘946吨。

经济的快速增长,贵阳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25.6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1.82亿元,年均增长14.2%。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7:47.4:45.9调整为2010年的5.1:40.7:54.2。近年来,贵阳市已初步形成了铝及铝加工、磷煤化工、建材、能源开发、装备制造、现代药业、特色食品、烟草制品等特色优势产业。2010年,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33.3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2%;综合能耗总量为856.94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4%。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1.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了20.0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4.7%。其中,贵阳市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905.4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55.23%(详见表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极大程度上拉动贵阳低碳经济的增长,推动低碳城市的转型。

低碳城市理论篇9

关键词: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探源:启示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剧,低碳的城市规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低碳城市建设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方式的一种否定,是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指引。它是建立在文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基础上,以实现高层次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确保经济、资源、环境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低碳城市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向经济发展、社会公平、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厚的良好图景。

2 低碳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2.1萌芽阶段(18世纪6。年代之前)

农耕文明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完全依赖自然,并对自然抱有一种“尊从和敬畏”的心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放在首位,以适应自然为主,坚持人工建筑与自然的协调。从城市的起源看,农业时代的城市大都选址在依山伴水的环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管子・乘马》篇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充分体现了农业时代人类与自然相融的思想。

2.2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工业革命后,针对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交通、住房、公共卫生、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开始探讨一种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使之能够解决众多城市问题,协调好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个阶段涌现了大量的代表性理论,主要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马塔的带形城市、耐特的广亩城市、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等。同时表达了人们亲近自然、改善生存环境的想法,无形中为低碳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

2.3成熟与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后现代时期,人类在充分享受物质财富之后,开始关注城市的环境质量,渴望生活得更加安逸舒适。人类追求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高效性、持续性,同时又希望营造一个社会经济发达、自然和谐共存、令人感到愉悦的城市环境。这个阶段出现的代表性理论有:新城市主义、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低碳城市以及包容性城市等。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特点是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生活和就业单位距离拉近;土地混合利用;创造方便、快捷的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和公交系统:新增开敞的绿地空间,促进城市碳汇系统运行。至此,低碳城市的关键要领已形成,达到了成熟与完善阶段。

3 低碳城市的概念内涵

3.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Lowcarbon)最早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造低碳经济》白皮书的“低碳经济”的概念中被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碳排放量的减少。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社会发展的心脏,也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重要举措,倍受关注。一般认为,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3.2低碳城市的内容

低碳城市构建通常包括五部分内容:城市结构低碳化、产业结构低碳化、交通模式低碳化、能源结构低碳化和城市建筑低碳化(图1)。

3.2.1城市结构低碳化。紧凑城市空间布局,尽量保证职住平衡和商住平衡。强调多元化的土地用途混合,缩短交通距离,减轻交通负担。此外,增加城市碳汇,拓展开敞空间,保证大面积城市绿地能起到的碳汇作用。

3.2.2产业结构低碳化。首先对高碳行业减排,按照低投入、高效率、可循环的原则,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同时,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发展静脉产业和循环产业体系,减少碳排放,调整和升级城市产业结构。

3.2.3交通模式低碳化。低碳交通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主要从慢速交通、公共交通、高效高速交通和限制城市私家车四个方面研究。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积极促进公共交通系统,大力发展高效高速轻轨地铁交通,规定私人汽车碳排放标准顺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3.2.4能源结构低碳化。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加强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开发,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同时,逐步限制化石能源,积极开发利用核能。不断优化和完善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5城市建筑低碳化。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通过外墙节能、门窗节能、屋顶节能、采暖、制冷和照明的节能。此外,能够使室内能源供应达到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被动式节能建筑也是低碳建筑中重要组成成员。

3.3低碳城市的特征

通过以上对低碳城市概念和内容的分析,总结得出低碳城市包括以下两个特征:

3.3.1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的特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化背景下,通过研发低碳能源,发展低碳产业,树立低碳的价值观来积极回应气候变化,实现生态文明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2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低碳城市的本质是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和城市建筑等多个方面探讨低碳城市的构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努力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同时,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4 低碳城市的规划案例分析

4.1强调自然生态环境的案例

当前城市规划发展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考虑,为了增加城市碳源与碳汇,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城市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引入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生态资源客观条件和碳足迹标准确定城市发展战略(表1)。

4.2倡导低碳交通模式的案例

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引发许多城市病,提倡绿色交通工具、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已成为低碳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点。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并在公共交通路线周围设置居民点,以此减少高峰时段私家车的出行;规划紧凑的城市结构,将公交站点与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起来组织成一个多功能混合空间等(表2)。

4.3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案例

循环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

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主要强调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循环产业链的形成;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循环产业发展潜力;通过产业与科研结合布局,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丰富循环产业网络(表3)。

4.4鼓励生态基础设施的案例

鼓励能源结构转型、减少能源消费、改变增长方式是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关键环节。清洁能源的开发、运用生态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低碳城市构建的主流,具体的措施包括:风能、太阳能的能源形式;利用环境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地区的污水、垃圾的处理和回用等(表4)。

4.5以低碳社区为导向的案例

低碳社会的构建强调社会的包容性发展、规划的精细化设计,这体现在支持、鼓励和培养社会联系,鼓励面对面交流。在国外许多“诱导型社区”中,我们可以发现规划师注重公共场所和人类之间的交流,通过高连通性的步行系统创造一个体现人类尺度、结构紧凑、多样化的功能社区(表5)。

5 启示

低碳城市构建融入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因素,它必须兼容并蓄,整合所有影响其发展要素,以实现城乡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物种之间多种关系的和谐共生,同时体现了社会公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整体协调。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类型低碳城市案例的分析,并得出以下启示:

5.1土地功能复合使用。采用紧凑、城市性和绿色的战略方针,进而加强社会的流动性,使城市特征明显。有效地降低交通需求,减少出行距离,节约能源消耗,提高空间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街区功能的多样性,增强社区活力。城市不应该过分地推行功能分区,而应该根据人们活动需求,强调不同功能的混合使用,积极探讨新的用地使用模式,如“商业+交通”、“居住+商业”、“商业+交通+居住”等多种用地功能的组合模式。

5.2绿色交通系统的支撑。坚持低碳交通构建5个导向则:poD>BoD>toD>x0D>CoD,即步行导向发展>自行车导向发展>公共交通导向发展>形象导向发展>小汽车导向发展。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逐步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

5.3城市与环境协同发展。由“正规划”向“负规划”的变化,也就是由过去的先“建设”后“保护”的规划向先“保护”后“建设”的规划转变。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新方向。此外,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碳汇系统的主体,能够有效地将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中,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低碳城市理论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能源消耗

目前而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新的转型时期,受深化改革的影响,“一带一路”与自由贸易战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显得愈加明显。其在给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相应地给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发展的困境。针对于这样的问题存在,我国需要主动地去加强对全球环境的认识水平,建立全球战略大纲,为新一轮的经济建设活动奠定良好基础。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活动一方面能够具备较为稳定的进步速度;另一方面,也能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此来全面推进城市规划活动的开展,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1对城市规划的概念定义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建设也从传统地追求速度与广度,向着对绿色、智慧内容的追求,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创新精神,也让城市规划活动的开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治理内容会针对于城镇的空间分布与统筹安排来将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对能源消耗与水资源短缺等具体内容的解决,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因为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而城市本身带有的文化特征日渐磨灭。所以,其需要从科学理论出发,来确保城市规划建设内容可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需求,将低碳城市建设作为核心点,确保农村与绿色交通项目得以落实到位,以此来完成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2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定义

就低碳城市来说,其指的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通过降低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使其可以处于城市发展的较低水平线上,以此来改善温室效应,实现低碳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当然,低碳城市既包括了经济建设活动,也包括了社会发展。前者,是为了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让经济产出得以保障;后者,主要是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城市经济活动带来新的商机与就业机会。

3城市规划中对低碳城市建设活动的阻碍因素表现

总的来说,低碳城市这一概念作为城市规划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诸多实践活动中都有所表现,也相应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其也存在着一些改进点,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加强重视。1)碳核算模式存在不足之处,其信息内容缺乏可靠性。碳核算信息是城市低碳建设活动的开展基础,其将生产活动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形成对所需误差内容的计算,从消费活动的边界内容出发,将存在的误差有效避免。其还能对社会大众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带来积极影响,使得社会大众主动地参与到低碳生活中去,但是,在我国因核算项目的开展水平较低,导致这样的工作成效无效而产出需求尚未能满足社会情况。2)低碳城市的概念较为复杂,未能做到统一表现。学术界在对低碳城市建设理论进行分析的时候,尚未能提出较为统一的标准。因此,相关学者的研究活动,主要是从城市的能源结构出发,将其与城市碳排放量、城市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等相结合,来完成对整个学术探究活动的开展。其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首先,低碳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表现,通过对矛盾内容的处理,来确保二者得以实现共同发展;其次,低碳城市的内容定义,需要将生产建设活动、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进行融合探讨,将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内容,来增强其完整性与影响力。3)因地制宜的管理概念未能有效落实,缺乏建设性。许多城市在对低碳项目进行推广的时候,仅仅是对新能源产业引进,但受其技术门槛的限制,而缺乏可行性,比如,光伏产业、风电项目等。这些项目内容因为结构相近,且缺乏创新性,而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就无法帮助传统产业完成转型任务,经济社会的稳定性也就无从谈起。

4城市规划活动对低碳城市建设理论的补充

1)让企业提高低碳生产建设的开展水平。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将经营利润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使得二者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同时,企业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主动地转变经营管理模式,降低生产能耗与成本,确保低碳建设能够在整体生产运营活动中被有效地体现出来。2)政府行政改革对低碳内容的追求。政府在低碳项目中,应当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促使企业可以将低碳理念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在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的时候,需将产业调整与基础社会建设项目相结合,提高排放标准,加大惩治力度。3)城市规划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运用,提高对金融财政的使用水平。低碳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也就需要金融中介机构开设相关的金融项目。转变目前我国的单一业务模式,将社会资金与外国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切实地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到位。

5结语

我们认为,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引,将扶持重点转向研发和销售环节。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围绕发展低碳核心技术,调整充实各级科技计划来推动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发挥城市内各级低碳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高端人才和设施富集优势,引导其积极参与低碳技术研发、储备与转让,积极招揽低碳核心技术人才和专门人才,促进低碳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前进张招招单位:霸州市城乡规划局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闫文静,史怀昱,王伟哲,等.陕西省低碳城市建设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6):1069-1074.

[2]邱鹏.探索低碳城市建设新路径———瑞典经验借鉴及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10):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