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的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57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1

通信工程研究生阶段分的方向很细,包括通信网域宽带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路、无线通信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卫星无线电导航及应用等等。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

(来源:文章屋网)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2

因此,石家庄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结合当今世界通信行业的发展特点和我国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各类、各层次的通信人才的现状,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如何提高通信工程专业教育质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3]如何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实现科研与服务相结合等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对我系通信工程专业今后的重点建设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和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石家庄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始建于2006年,自2006年通信工程专业开始招生以来,招生势头良好,录取人数逐年递增,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共有在校生287人。2009年,我系通信工程专业被确立为石家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赢得了学校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力支持。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我校在“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围绕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我系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办学过程中,我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在重视基础理论和理论应用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做文章,根据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规律和本科教育层次的特点,结合我系实际,考虑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开展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把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融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坚持宽基础、重实践的工程教育,面向地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通信类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新建本科专业之一,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专业学科定位和专业建设特色的问题,如果专业学科定位不准确,专业发展没有特色,培养的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等,专业本身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是通信工程专业今后更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再次,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能否体现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培养模式是否契合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这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最后,科研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是专业发展的动力,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

二、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的专业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上,相对于已开办通信工程专业并有多年办学经验的综合性高等院校来说,地方性高校新建专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关键是要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4]

因为新建专业受师资、教学条件的限制,专业发展方向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就要结合我系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专业特点,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做好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在合适的专业方向上进行重点建设,办出自己的特色。

石家庄学院作为石家庄市市属的唯一本科院校,在2006年通信工程专业开办之初,即对石家庄市及周边各地的通信类企业进行了调研。目前,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还没有大型的通信产品制造研发企业,但是有大量的中小通信类企业对该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这些企业的特点是以面向工程实践进行系统开发设计集成为主。为适应这样的人才需求特点,我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面向应用、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有一定自主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把“移动通信”作为专业建设方向的突破点。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所有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应用,一门移动通信课程要涉及到通信原理、电磁场与波、编码、程控交换及高等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等多门课程,通过移动通信课程的建设可以带动整个专业教学的发展;二是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所谓“个人通信”,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erever)可以和其他任何人(whomever)进行任何形式(whatever)的通信,完成信息的宽带传输,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移动通信是最关键的技术;同时移动通信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模块和其他通信系统是互通或相近的,学好、学精“移动通信课程”,就可以做到对其他通信系统触类旁通。

总之,地方性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专业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有自己突出的特色和专业方向。

三、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构想

1.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学术梯队的建设、专业特色的培育都与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学术梯队建设是通过科研、课题的拉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同时,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特点决定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工程应用和工程设计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除应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有通信工程设计开发集成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地方性本科院校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应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来”的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聘请通信专业居于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的学术带头人为我系通信工程专业的外聘教授或客座教授,指导和带动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是聘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到校任教;三是由于通信专业发展极其迅速,新理论、新器件更新很快,可以聘请高水平院校的博导、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及通信行业的业内人士来我系做各种类型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报告和讲座。

“走出去”的方式有以下几点:一是派遣骨干教师到“211”等高水平院校访问学习或课程进修,通过回校交流带动整个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二是派遣有深厚理论知识的教师到工程现场顶岗锻炼,使其掌握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三是选派年轻有为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学科科研的强化是对专业建设的提升,是融合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在学科建设中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同时将有能力的同学扩充进教师的课题组,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又可以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相应地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学科建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术研究梯队的建设,考虑到新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科研梯队的建设也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挑选出一个或两个专业方向进行重点建设,专业方向的选取最好结合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例如石家庄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把“移动通信”作为特色专业方向,那么,科研梯队的建设也应把“移动通信”作为建设方向,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研究课题的申请、资助都应围绕这一专业方向进行,以争取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一些突破。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规划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地方性本科院校新建专业受各方面条件,如师资、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等的限制,一般不会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应把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同时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输送部分高水平研究人才。那么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要坚持知识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培养模式,以“重基础、强能力、有特色”为原则来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中体现专业特色。[5]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按照知识传授循序渐进的规律,将通信专业的所有课程以其在通信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提高拓展课程四个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是通信专业的数理基础,在课程设置中要突出数学、物理、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地位,要加强基础课程中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和大学英语等数理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在这一阶段增加“现代通信技术概论”课程,全面和系统地概述了现代通信和网络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及主要技术问题,体现了通信发展的新技术及新方向。使学生对通信技术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各类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大学四年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程在其中的实际应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激发其学习这些课程的积极性,解决当前某些院校通信专业本科生“知抽象原理,不知其实际具体应用”,看不到现代通信全貌的问题。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通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工艺实训实践课程,使学生掌握基础电子操作技能。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通信原理、编码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专业培养计划的主体,在教学大纲中,要突出核心主干课程的知识单元,以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学时的分配上,在保证本专业知识结构的课堂教学学时的同时,加大实验时数并增加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提高拓展课程模块,包括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类以及应用类选修课程,这类课程也是体现专业办学特色的核心课程,在通信技术发展的不同方向上,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地方需求来构建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深化课程组合,通过课堂教学和贴近实际的工程实训,提高学生在这一方向的工程设计能力,使该专业方向成为我系通信专业的品牌方向。

3.实践教学建设

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上,依据通信是全程全网的特点,[6]按照信号的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直到通信网的实现这样一个过程,明确各门专业课程在通信网中所处的位置,从通信网各个环节互相联系的角度来设置每门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最终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后,不仅对通信网的某一个环节(对应于一门课程)有一个理论和实际的认识,而且对整个通信网络也应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通信网络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自主地综合运用几年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新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工程性、实践性、研究性等要求,要求大多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都应在实验室实践,极其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撰写和验收等各环节工作。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3

目前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定位为电子技术科学、通信科学、计算机科学三大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学生需要学习三大学科的主要理论和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多,学生负担重,但学习不够深入,离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国内很多其他工科专业课程设置也有类似问题。通信专业课程设置及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专业课程跨三个学科,学生负担重,学习针对性不强,在厚基础、广知识面与深度学习能力培养之间没有找到一个恰当平衡点;

(2)现有专业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理论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教学,实验的手段是使用原理性实验箱,对各知识点进行验证实验;

(3)通信工程专业现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都是各知识点孤立进行,缺乏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是教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教学方法;

(4)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有较大距离,学生毕业后不得不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去学习,企业也不得不花费巨大人力和时间成本培训新入职的毕业生。

2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构建创新教学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认知心理学原理分析,要激发人的认知积极性,必须让学生大胆无负担地学习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1)设计新的培养方案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培养出厚基础具有宽口径发展潜力的特定方向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重点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2)新的培养方案对专业学科教学内容按方向重新整合,根据企业研究课题和工程案例的需求驱动,选择性的重点讲授有关理论,做到学以致用,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学而不用,实现学习过程的自我激励,国内很多工科专业都在做类似课程改革;

(3)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实验室建在教学班上,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到企业去学习,根据工程案例需求,选择性的重点讲授有关理论、技术和方法。

(4)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与能力训练建设为教学改革主线;

(5)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等去学习、去实践的有效机制;

(6)引进企业教师,建立学校、用人单位、行业部门和教学部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宽口径与主研方向有机结合,既加强了基础,又有主攻研究方向,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一个着力点,其关系类似于外语学习的泛读与精读的关系,恰到好处地把握广度与深度,广度学知识,深度炼能力。根据上述思路,按照全面设计、精心实施、注意细节的指导原则,构建了工程型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围绕一个核心:“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来培养杰出工程技术人才;两个层面:学校和企业培养层面;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素质,在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大纲改革、课程计划修订、教学方法、保障体系完善。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措施

3.1人才培养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突破口,力争把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能较好适应通信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示范专业。具体目标:

(1)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只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2)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个性化与群体化相结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个性化与群体化相结合的原则,要想在现在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就必须学会团结协作,与别人进行“信息共享”。

(3)在厚基础宽口径前提下,通过整合专业学科方向,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同步进行,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达到精通水平。

3.2教师职责转变

基于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重点采用以下的工作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上,建立多种评估方式;

(2)建立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之间的互相支持、良性互动;

(3)重视过程化教学,即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重视教学活动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开放式教学,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

3.3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分为学校教育阶段与企业培训阶段,采用“3+1模式”,部分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进入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攻读专业型硕士学位。

(1)“3+1模式”培养分为两大块,三年时间是学校教育阶段,一年时间是企业教育阶段;

(2)大三、大四实行小班化教学,实行“公司化”管理,每位学生有固定办公学习、研究场所(研修室),并为每个学习岗位配备电脑、常用工具等实验设备,理论教学和部分实验教学就在研修室内完成;

(3)大三、大四实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课程模块组合;

(4)工程实践类课程中一部分在校外企业完成,另一部分在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和研修室内完成;

(5)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学习,培养计划中的其他必修课、选修课使用学分置换的解决方式。

3.4教学方法改革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改革,根据课程性质把所有课程分成6大模块:素质教育、工程基础教育、计算机与嵌入式系统开发/信号处理与电子工程教育、射频与微波技术教育、通信技术及通信网教育、工程实践教育。各模块与培养目标紧密衔接,通过课程体系达到相应能力培养;

(2)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

(3)建立学生学习团队,实现互助学习,组成各年级的学习团队,提高学习效果与效率,设置以团队为基础考核的素质学分(团队能力)。高年级中同方向学习团队带领低年级团队学习;

(4)建立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及校企联合工程实训中心,提升师生工程能力,并重点建设了两个校企联合工程实训中心:“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实训中心”和“软交换与nGn网络工程实训中心”;

(5)实施校企联合科研战略,促进创新培养计划可持续发展,通过“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计划的全面顺利实施,不断的培养出大批量的初级工程师,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局面;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与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建立了“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自2009年以来,江西理工大学开展了下列试点工作:在通信工程专业现有培养方案基础上,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每年招收了一个实验班(20人左右)按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每位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攻专业模块学习,细分的专业研究方向与企业需求的方向紧密结合,完成了该模块课程学习,学生就具备了为相关企业服务的基本能力。首届实验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式所培养的学生。

(2)建立了完备的实验中心和实训中心

江西理工大学已建立了完备的通信电子实验中心,设备投资总额超千万元,通信工程专业所有实验、实习、毕业设计都能在实验中心完成。“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过现有设备资源的整合,重点建设了两个校企联合实训中心:“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实训中心”和“软交换与nGn网络工程实训中心”。

(3)实验区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和示范作用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于江西理工大学通信2007-2013级部分学生,取得良好效果。该培养模式正在其他专业中推广,本成果对我国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并提供宝贵参考经验。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新培养模式已得到学生本人和家长的高度肯定,并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等综合评价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①理论基础扎实,考研录取率逐年攀升,在实验区的带动和示范下,通信专业的学生学习氛围和学习意愿浓厚;②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动手、创新和创业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动手、创新和创业能力得到提升,经过在校期间各种课内、课外的培训和实训,毕业生均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多名实验区学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④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社会评价高,通信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本专业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好评。

(4)建立了合作关系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中心

创新实验区在校院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一直注重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技能。学院和专业教研室花大力气与行业龙头企业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深圳中兴学院的设备资源与工程师人才资源,江西理工大学通信专业的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就在中兴学院完成。

(5)建立了实验区网站,整理和收集了丰富教学资源

实验区网站: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质量工程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实验区->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高层次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网站首页:

(6)对通信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对通信专业的“微机原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完成了《嵌入式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材的编写。对通信专业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完成了《信息论与编码》的教材编写。

5结论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4

针对当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后,提出了通过选修课进行分方向培养等对策,满足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通信工程;培养方案;调研;应用型本科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通信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大规模通信网络、大量的移动终端业务以及丰富多彩的应用程序,使我国的通信行业走向社会化和大众化,通信服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特别是4G通信的普及以及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通信工程专业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科技知识更新最迅速的专业之一。通信行业对通信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7]。与之相适应的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专业,尤其是应用型本科的通信工程专业也应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内容[8-11]。鉴于此,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为了贯彻《南京工程学院关于制订2015-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的文件精神和安排,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凸显人才培养特色,决定开展2015-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相关工作,为全面做好2015-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奠定基础。其中,对通信工程专业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调研工作是此次培养方案调整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主要针对调研的结果进行解读与分析,并根据调研结果反映的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2在校生调研结果与分析

在校生调研主要针对三、四年级学生,通过座谈和电子邮件的形式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对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领域的认识,毕业后最希望的工作领域以及最希望从事的工作类型,专业应培养的人才类型,最感兴趣的专业基础知识领域,课程设置中,最需要加强的专业基础知识领域,对今后工作最有影响的专业课程,对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的认识等。根据这些内容,通信工程学院培养方案制定小组共设置了20道选择和问答题,调研结果与相应的分析如下。在校生期望毕业后去向或者最想从事的工作领域是软件产品研发占19.35%和考研占19.35%,其次是生产管理占16.13%和通信运维占12.9%,剩下的学生想从事硬件产品研发、科研或教学工作、自主创业、软件测试和考公务员。今后选择就业单位主要考虑如下因素:今后发展空间占25%、单位所在地占20.83%、和薪酬,福利占16.67%,剩下的有兴趣和志向、工作的稳定性和专业对口。这符合我们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说明学生对自身定位比较准确。从选择就业单位角度来看,也比较理智,不再过多的关注薪酬,而是关注发展空间。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的占64.29%,一般的占35.71%。其中对所学专业满意的学生中57.89%是对所学专业感兴趣,26.32%认为专业发展前景较好,待遇好,有10.53%对所学课程比较满意,有5.26%喜欢专业课教师的授课风格。对所学专业一般满意的学生中有40%是因为与专业课教师的互动机会太少,30%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20%认为专业前景不好,就业困难,10%认为专业课设置不合理。这几项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通信工程专业是因为感兴趣,而学生高中所学课程中,并没有涉及通信工程专业,他们的兴趣源于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可,如移动互联产业的兴起,中兴、华为等著名通信企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等。相应地,在课程设置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加满意,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机会,优化或者适当减少需要较多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提高学生兴趣。认为通信工程专业最需要具备的知识是通信信号处理类占24%,其次是电子技术基础类占22%,通信与网络类占18%。计算机软件类占18%,剩下的还有智能芯片类和光学与光电类。在校大学生认为最应掌握的计算机语言中,C语言占33.33%,其次是Java占30.77%和C++28.21%,剩下还有.net和python等新兴计算机语言。已掌握的语言中C语言占绝大多数,占52%,其次是Java28%和C++16%。认为最应该取得的是四、六级证书占41.94%,其次是软件设计师12.9%和软件工程师12.9%,还有系统架构师和网络工程师,以及一些培训机构颁发的证书等。这几项与当前培养方案的设置相符,当前培养方案主要以通信信号处理、电子技术基础类、通信与网络类课程为主。计算机语言主要讲授C语言,其他计算机语言,比如.net和python主要靠学生自学。对英语的要求是达到四、六级水平。认为本领域专业人才应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占21.28%,应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占19.15%,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分别占17.02%,科研能力14.89%以及沟通与协调能力10.64%。认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吃苦耐劳占22.8%、团队合作占19.3%和探索与创新精神19.3%,此外还有责任心、梦想与雄心以及勇于奉献的精神。这项调研结果除了反映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认可之外,也初步体现了学校对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学校应通过鼓励学生科研科创和竞赛和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获得实践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强化课堂教育、加强社团活动和改革教学方法的手段。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满意的占69.23%,一般的占23.08%,不满意7.69%。满意的学生中有27.78%学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分别有22.22%的学生锻炼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13.89%的学生提高了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13.89%提高了专业素养和眼界。学生对学习期间不满的地方有: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占22.22%、学校有些方面管理不到位占22.22%、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硬件条件不满意占22.22%等。有22.45%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学习和20.4%的学生认为实验实习对今后工作的影响较大,此外还有18.37%的学生认为科技活动,14.29%认为社会实践和14.29%认为毕业设计以及10.2%认为专题讲座也很重要。学生有37.5%认为最应该加强的是课程设计,其次是实习环节,改革毕业设计和改革实验课。学生还列举了一些收获最大的理论课有: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高等数学、电路原理。学生认为收获最大的实践课程有:通信原理实验、数字电路技术基础实验、数字传输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等。这项调研结果反映了当前使用的培养方案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比如课程安排不合理,过多地安排了理论课,忽视实践课程,而仅有的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实践课等实践实训类课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形同虚设。这也是本次培养方案修改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3毕业生调研结果与分析

毕业生调研主要利用互联网发放电子邮件的形式对2012,2013,2014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主要内容有:目前从事工作的性质;从事工作与专业培养的符合度;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最有帮助的知识类型;最需要加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最需加强的专业知识及实习实践内容;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建议等。根据这些内容,通信工程学院培养方案制定小组共设置了20道选择和问答题,主要调研结果与分析如下:毕业生大多在民营企业工作,占52.17%,还有部分研究生在读17.39%,剩下的学生主要在国有企业8.7%、中外合资企业8.7%以及事业单位工作4.35%。这项调研结果符合我校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参加工作,另一类继续深造。年薪水平大多数处于5万以下,占73.91%,5~8万占21.74%,12~16万占4.35%,这是因为调研的学生都初入职场,薪酬还属于较低水平。从事岗位主要是软件产品研发,占54.17%,其次是研究生在读,占16.67%,技术支持8.33%,通信运维4.17%,其他岗位占16.67%,主要有网络营销和工程助理。从事的工作大多与所学专业相符,其中完全相符占22.73%,比较相符占13.64%,有点相符占50%,不相符的占13.6%。对目前工作满意,其中较满意的占72.73%,很满意占13.64%。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考虑的因素从高到低有:发展空间25.71%、兴趣和志向24.29%、薪酬,福利20%、单位所在地17.14%、工作的稳定性7.14%、专业对口4.29%。这项与在校生调研结果相符,比较关注发展空间说明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都比较理性。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从高到低为:学习能力20.83%,理解、分析问题能力17.71%,团队合作能力16.67%,环境适应能力9.38%,专业能力7.29%,计划、组织、协调、决策能力5.21%,抗挫折能力5.21%,创新、竞争能力3.13%和职业规划、自我评价能力2.08%。认为在职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从高到低为:踏实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占38.33%、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23.33%、优秀的综合素质18.33%、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13.33%、创新意识强6.67%。这项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走向社会的毕业生,都认为终身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踏实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是职场中重要竞争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计划制定中,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增加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对自己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满意的占78.26%,一般的占21.74%。认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有计算机软件类占31.43%、通信与网络类占18.57%、通信信号处理类占15.71%、电子技术基础类占14.29%、智能芯片类占11.43%、光学与光电类占8.57%。认为在校大学生应该掌握Java占33.33%,C语言26.32%,C++12.28%,python12.28%,.net7.02%,其他:C#占8.77%。在工作中应用到的计算机语言有:Java29.17%,C语言20.83%,C++16.67%,.net8.33%,python8.33%,其他软件占16.67%,主要有objective-C,Delphi,pHp等。对在校大学生考取证书有如下建议:四六级证书52.5%、软件工程师22.5%、网络工程师17.5%、系统架构师2.5%。这项调研结果说明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有与社会脱节的地方,在校生调研中,学生们认为通信信号处理、电子技术基础类、通信与网络类课程等课程很重要,而毕业生调研中,却发现社会对计算机语言类的要求较高,其中工作中应用的计算机语言以Java为主,其次是C语言。这项调研结果表明,通信工程专业不能在教授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在后续培养中需要丰富计算机语言教学种类。认为在大学学期期间最大的收获,从高到低排列为: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47.62%、提高了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占30.95%、学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占11.9%、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占4.76%、其他能力占4.76%。最希望得到的培训指导,从高到低排列为:如何确定职业方向占36.36%、如何制作简历占15.9%、面试技巧占15.9%、如何选择行业公司有11.36%、职场礼仪有6.82%。认为学校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从高到低为:鼓励学生科研科创和竞赛32.08%、安排企业实习占32.08%、组织社会实践20.75%、改革教学方法5.66%,强化课堂教育3.77%、加强师生互动3.77%。在校学习期间觉得收获最大的一门理论课有: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传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收获最大的实践课程有: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数字传输技术课程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课程设计。以上这些课程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需要继续加强。

4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校生与毕业生都很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吃苦耐劳、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这些能力是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新知识结构,调整培养模式的依据。目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目标单一化。大学教育应多层次培养人才。根据上面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毕业后去向主要为民营企业和继续深造,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学生主要从事的工作有软件开发类、工程运维类、硬件开发类。目前培养方案以通信信号处理、电子技术基础、通信与网络等课程为主,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花很大的精力适应工作要求,继续深造的学生也感觉跟不上研究生课程。

(2)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时太多,与学生急切地希望多接触与实际相关内容的愿望相矛盾。从上面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受益最多的课程主要集中在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如数字传输技术课程设计,有1周时间,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中,操作实际设备,与现实中使用的设备是一样的,学生对这类的课程兴趣浓厚。所以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3)除此之外,由于通信工程专业理论性强,数学基础要求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采取完全理论化的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事软硬件技术支持、运营维护、通信管理和营销等工作,可以考虑适当减轻学生对需要深厚数学基础的课程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本次培养方案修改中,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为主线,学生基础和能力并重的培养目标。针对目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办法。

(1)根据学生毕业后去向,重点在4个方向建立课程体系,打破了原先由教师帮学生选课的传统,建立选修课体系。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统一授课的前提下,大三和大四进行选修课分方向培养,即通信技术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工程技术、通信软件系统、通信硬件系统4个方向。其中通信技术与通信系统是以考研为导向的选修课程,主要包含了信息类研究生课程中前导课,以及一些需要扎实理论基础的课程,如信号与系统ii、通信原理ii、无线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高频电子线路等。信号与系统i、通信原理i作为专业基础课为所有方向学生必修课程,信号与系统ii、通信原理ii是在基础课之上做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工程技术是针对毕业后想从事运行维护、通信管理等工程类工作的学生,比如Lte技术与设备这门课,是与华为公司合作的课程,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了解最新的通信设备与操作。通信软件系统和通信硬件系统分别针对毕业后想从事软件和硬件开发类的学生。通过不同方向选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通信工程的某一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或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社会的认可度。

(2)更新实验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抛弃陈旧过时的内容,添加新的技术,更新教材,增强实践环节效果,提高效率。增加大型实训环节,集中训练,一方面提供学生与专业老师接触机会,增加师生互动;另一方面让学生对通信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了解。在这次培养方案修改中,新增了一门为期3周的通信系统仿真实训,这3周中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从最基本高斯信道基带通信,逐步提高高斯信道频带通信,最终到在多径信道中实现4G使用的oFDm技术、mimo技术等。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了解通信的发展,对通信过程有直观感受,开阔眼界,启发思维。

(3)降低对数学基础要求高的课程要求,如信息论与编码,目前培养方案是放在必修课中,由于这门课程较抽象,且与其他课程关系不明显,学生反映听不懂,学完就不再用了等意见。在这次培养方案调整中,将它放到了选修课,供有考研需求的学生选修。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两门课程,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合理分配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授课内容,降低必修课程难度,将进阶内容放在选修课讲授。

5结束语

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以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培养内容和培养体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被社会所接纳,为推动通信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富爽,索丽敏,许杰.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107-108.

[2]刘丰年,果鑫,杨伟丰.面向“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3):93-95.

[3]褚丽莉,周军.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77-79.

[4]陈建军,韩庆文,蒋阳.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4(22):110-113.

[5]孔英会,戚银城,项洪印.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68-69.

[6]李祖贺,王凤琴,田二林.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3)37-39.

[7]张春娟,蓝华.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5):139-141.

[8]常怡萍,刘琴,李春雷.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85-87.

[9]付秀花,彭荣群.大学生通信技术人才的工程素质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7):82-84.

[10]周媛媛,王瑛剑,李海林.通信线路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102~103.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5

关键词:通信工程;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59-02

ResearchonConstructionofComputerCurriculumforapplication-oriented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pecialty

YUnuo

(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huipolytechnic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weinvestigatetheproblemsintheexistingcurriculumconstructionofapplication-oriented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pecialty.aimingtocultivateinnovativecommunicationengineeringtalents,weoptimizethecomputercurriculumof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pecialty.andalso,weimprovetheteachingcontentofpracticalteachingprocedure,basedonthedevelopmentofcommunicationtechnologyandthedemandforcommunicationengineeringprofessionals.

Keywords:communicationengineering;curriculumconstruction;talenttraining;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practicalteaching

通信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推动了通信相关行业的快速兴起。基于移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1]。随着相关产业的日益发展,社会对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通信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高校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就需要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其核心内容是对相关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置[2]。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符合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并能满足当前通信行业的应用需求。一方面,从通信技术本身的发展来看,其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3][4]。软件定义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等通信网络新技术不断涌现,而这些新技术都依赖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网络优化等计算机技术[5]。另一方面,从行业应用需求来看,通信产业目前正从传统以设备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核心[6]。这就要求通信专业人才在掌握通信设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通信网络管理、运营和应用开发的能力。而要从事现代化的通信网络运维与网络应用开发,通信技术人员必需熟练掌握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技术。因此,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建设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针对目前本科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通信行业应用需求,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两方面,提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优化方案。

1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建o现状

普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常会参考一些重点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综合实力、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无法直接照搬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安徽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虽然自本专业开办以来,已经多次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应课程体系,但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以电路分析与设计为中心,开设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专业必修课以通信系统信号处理为核心,开设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专业方向课包括移动通信、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多媒体通信技术、光纤通信、信息理论与编码等。而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课程只有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其中还有部分是选修课。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课程体系侧重信号分析与处理,重理论轻应用。但是随着现代通信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有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相关就业调查结果和毕业生反馈情况,目前普通高校通信工程毕业生从事信号处理及相关工作的不到四分之一,而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通信网络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开发及运维等工作[7][8]。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特别是加强计算机类课程的建设。

2)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专业课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大实验、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计划等。目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配合专业主干课程,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课程实验。这些实验主要使用实验箱完成,只能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综合大实验和课程设计也主要采用实验箱并结合matlab、SystemView等仿真环境完成,缺少设计型实验。而大学生创新计划、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虽然能较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能参与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在优化调整课程体系的同时,需要结合计算机技术,开设普及面广、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优化设置,需要结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对现有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由于目前各专业在培养计划中的学时有一定总量限制,在保持现有总学时不发生较大变动的前提下,要加强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对部分课程进行课时压缩,例如信号处理方向的几门专业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一定重叠,可以考虑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一定的授课学时,用于安排少量新开计算机类课程;二是对现有计算机类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优化之后的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类,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Java)。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现有课程,但是在课程内容上需要加强数据结构及算法设计的相关内容,为后续计算机类课程打好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新开课程,由于应用软件设计普遍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而原有课程体系缺少了这一重要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C++或Java语言进行讲授,主要让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念并在后续课程中加以应用。

2)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类,包括通信电子线路、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现有电路硬件设计课程在内容设计上没有考虑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需要加强无线通信相关电子线路设计的内容,还可以融合微波电路设计,开展综合性实验。而通过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软硬件结合,开发实际应用无线通信电子设备的能力。

3)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类,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新技术专题。计算机网络为现有课程,但是设置为专业基础选修课,需要调整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网络知识是通信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原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影响了后续通信网络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除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路由方法和网络协议等基本原理,还要注重网络应用,增加课程实验学时。现有通信网络技术新专题内容调整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和物联网相关专题。这些新技术是通信工程毕业生在工作中将会接触到的产业技术背景,其最大特点就是通信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实现通信网络的数字化和虚拟化。

4)通信w络软件开发类,包括网络编程、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设计。根据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必要加强通信网络软件开发相关的能力培养。在无法增加更多新课程的条件下,可以将相关教学内容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网络编程主要包括Socket编程、B/S、C/S架构程序设计等,可以将其纳入网络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主要包括无线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移动增值业务开发等。课程内容主要为ioS或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开发,可以作为通信工程综合实验的一部分。

由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与计算机专业学生不同,同样的计算机课程对通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应有区别。以上计算机类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必须考虑通信专业学生的特点,不能直接照搬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软件类课程以通信网络软件系统开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为主线,硬件类课程以无线通信电子线路设计为核心内容。

3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点,有助于锻炼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实践教学环节中,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设置欠缺,而且各实践环节之间缺乏相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设置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时,应尽量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并注意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优化调整后的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几类。

1)课程实验: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三门课程的课程实验。其中C语言实验主要让学生建立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编程规范和程序调试技巧,具备实现基础算法的能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着重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念,具备利用C++/Java编程环境开发实际应用程序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网络设备使用、调试和组网的同时,能够利用工具软件深入理解网络协议,并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

2)课程设计:将现有硬件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整合为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增加网络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两项计算机类课程设计。其中网络软件开发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使用面向对象和网络编程技术,开发C/S、B/S架构下的网络应用软件系统,积累整体性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综合了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两门课程的内容,利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设备,让学生掌握典型嵌入式硬件平台上的软件系统开发技术。

3)综合性大实验:包括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和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两项综合性实验。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学习和掌握ioS或android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方法,结合网络编程知识,开发具备网络通信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利用通信电子线路设计、多媒体通信和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内容,完成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收发端硬件设计和相关嵌入式软件开发。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综合能力培

养的重要阶段,在设计选题上要尽量减少理论型和仿真研究型课题,以通信软硬件系统开发类课题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并结合专业教师自身研究方向和课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所学通信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计划:积极引导部分学有所长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智能制造挑战赛、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大赛和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等多种学科竞赛。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4结束语

课程建设是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面向社会实际需求。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已经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本文针对现有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的优化方案,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初步实践。今后将继续以应用创新型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优化相关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洪全,冯进玫,郭继坤.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33-34.

[2]丁文飞,孙会楠,郭秀娥.通信工程专业柔性化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101-103.

[3]杨亚萍,梁丰,刘高平,等.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6):8-10.

[4]朱宇光,严伟忠,闵立清,等.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26(2):85-88.

[5]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5):551-563.

[6]刘建航.李世宝.张锡岭.通信工程专业特色的软件综合实践课程规划[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237-238.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6

关键词: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00-02

1工程案例

某高速公路为早期公路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也没有修建通信管道。在现代管理和交通道路的不断发展下,通信管道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该公路已经被绿化多年,施工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只可以在高速公路东侧边沟的外沿进行施工,由于通信管道的铺设是为了服务高速公路,因此该工程决定使用用HDpe双壁波纹管作为主要的施工管材。

2通信管道施工的地域特点

2.1通信管道和交通干道相交

该高速公路的交通干道与附近很多城市乡村相接,要保证干道交通顺畅就不能采取破路法进行通信管道的铺设,如果采用破路施工,不仅会对干道交通产生影响,还会对阻碍立交匝道的道路通行。

2.2沿线有多处大型渗水池

该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了许多的渗水池,这些渗水池的深度差不多达到了3m或者3m以上,设置渗水池主要是为了防止道路积水引起通行不便。渗水池一般设在较为低洼的位置,这样就会形成自然排水系统,降低公路施工难度。对于较为特殊的地势,尤其是沟深达到4m以上的地区,应按照相关的规定用钢管来进行施工,这么做可以有效延长管道的使用时间。

2.3通信管道和河流相交

该高速公路沿线的地形较为复杂,除了有大量的城郊干道与之相连外,还要跨越多个河流,且河流的大小不一,有唐河、南北拒马河等,在进行施工时首先要对河流进行分类,对于小型河流可以进行顶管嫁接,而对于流量较为大的河流则要将管道侧挂在桥上,并且进行加固以此来方便今后的维护和管理。

3通信管道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

在进行高速公路的通信管道施工中,可以将管道铺在中央隔离带下或者公路路肩下,这两种方案都是从整体进行考量且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其中中央隔离带的管道铺设可以对管道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器械进行有效的保护,但是由于铺设位置较为特殊,在施工时要先进行整体的设计和安排,一旦完成是很难修改的;而进行路肩部位的管道铺设则具有方便操作的优势,但是由于路肩部位构造较为复杂,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阻力,再加上路肩部位长期在外,通信管道易受到人为或自然灾害的破坏,因此在通信管道施工方案的选择中,一般选用在中央分隔带下铺设管道的方案。高速公路上的通信管道施工一般会遇到三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一是通信管道铺设进行到桥梁、隧道等较为特殊的地段时,需要布设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安装和布线一般要利用横向管道输送,从中央隔离带下横向布线,将输送电力和信号的两种管道分别放入横向管道,且要控制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能低于25cm。二是通信管道在需要通过服务区和收费站等集中管理的地方时,也要进行横向管道的铺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机电系统留着备用,以便以后开展下线工程。三是对手井等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由于高速公路中央隔带宽度有限,仅有1.5m的距离,因此手井的设计也要进行长度设定,不易过长或过短,但是要有适当的宽度,以便于今后电缆和光缆的铺设。由于通信管道的手井较容易出现积水现象,为防止通信管道及电缆光缆长期浸泡于水中,在管道技术方案中应将通信管道管底和井底的距离控制在不小于30cm的范围之内,管口设计成向下弯曲的形式来避免积水向管道内部回流;手井内部有许多的电缆和光缆,这就要求对手井进行防水处理,一般来说,只要将防渗剂加入手井抹面砂浆内即可,其次要将井口设计为喇叭口形状,这是由于手井是电缆和光缆的出入口,这类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缆线的损伤,延长缆线寿命。

4通信管道材料的选择和验收

4.1通信管道材料的选择

钢管材料的硬度较为坚实,在进行施工时很难对地下已有的管线进行避让,只能用更多的钢管进行疏导,从而增加了施工难度。在施工过程中人井的深度会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地形,人井需要达到4m才可以进行施工操作,且人井挖掘过深会有渗水的现象产生,所以要对人井进行防水处理,这不仅占用了施工工期,还给施工技术增加了难度。因此,建议用pe管材料代替钢管进行通信管道的铺设。pe管是一种塑料管,它的优势在于有一定的弹性,比钢管材料更容易避让障碍物,从而降低了施工的难度,且pe管材料的价格远远低于钢管,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施工难度来说pe管都是通信管道铺设材料的最佳选择。

4.2施工管材质量的验收

管道材料的质量决定着通信设施的安全,因此在施工前对管道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是很重要的。为了提高验收的效率和质量,一般采用多种验收试验对不同的材料进行验收检查,比如说对材料外观色泽的对比观察、对材料进行冲击、现场挤压等试验,用观察和试验的方法来确定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是否得到保障,防止有瑕疵的材料被工程采用。

4.2.1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需要的物品有:被检验的管材如硬聚乙烯管和2.5km的钢球。用500∶3的随机取样法抽取管材样本。试验过程:将管材放置在平坦、坚硬的水平面上,将钢球在距离水平面3.5m的高空处对准管材,钢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冲向管材,检测管材的承受力度,如果管材承受住钢球的三次冲刺而没有损坏,说明管材的质量合格,可以投入使用。

4.2.2挤压试验

挤压试验需要的物品有:被检验的管材如硬聚乙烯管和压力机或台虎钳。用500∶3的随机取样法抽取管材样本。试验过程:将管材放入压力机或台虎钳中,进行多次的挤压,如果管材的管口到管材中部没有被挤压变形,那么管材检测合格,可以在工程中投入使用。

4.2.3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需要的物品有:被检验的管材如硬聚乙烯管和4吨重的货车。用500∶3的随机取样法抽取管材样本。试验过程:先将管材放在平坦、坚硬的路面上,保证管材和路面中间没有其他物品,然后让货车横着行驶碾压过管材,要求速度保持在5km/h,如果经过碾压的管材没有破损或断裂即为合格,可以投入使用。

5通信管道工程的施工

前期的工作对于施工来说是很重要的,包括工程方案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选择上,都要进行严格的讨论和检验,以保证施工期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前期工作完工之后,通信管道技术方案的践行施工便成为通信管道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5.1施工参与方的协调处理

在整个高速公路设施的施工过程中,通信管道设施的建设一般会晚于其他设施,为了顺利的进行最后通信管道的铺设,前期工程需要为其留有一定的施工空间,这个过程就需要通信管道施工单位在还没有进入现场前与其他工程单位进行协商:(1)与负责土建项目的施工单位协商空间预留问题,要保证留有通信管道施工所需要的空间;(2)与监理部门进行协商,保证通信管道施工的有序进行;(3)与负责中央分隔带的施工单位进行技术协商,保证隔离带中的水沟和绿化带等设施不会对通信管道的铺设造成阻碍;整个施工的安排要合理有序,保证有质量、有效率的完成工程施工建设。通信管道建设是基础性建设,属于机电系统中的物理通道设施,多由机电系统的相关建设单位承办,但高速公路的土建工程和公路沿途的房建工程等项目多由土建工程单位负责,土建方面的设计变更常常会引起通信管道铺设的变更,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及施工人员要强化各个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以便通信管道的铺设顺利进行。

5.2使用pe管道施工的重点

pe管是具有高强度的塑料管,它的弹性特点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当通信管道铺设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或者特殊交通要道时,需要进行人井的设计,而采用pe管的人井施工难度明显降低。此外,运用pe管可以免去挖槽工程,主要是通过一些技术如岩土钻掘等手段来铺设通信管道,具体的技术手段有微型隧道钻进、气动矛、定向钻进、夯管法铺管技术和导向钻进等,这类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发挥pe管的特性,具体的施工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首先,要确定铺设管道和设备的预留位置,具体方法是利用管线探测仪对地下已有的管道网络进行探查和测量,确定网管的具体深度和位置,然后进行管道线路的确定和标记;其次,通过对地下管道的探测和标记,设计出所要铺设的通信管道路线,然后利用导向仪指挥钻头进行钻孔,在此过程中,时刻注意地下情况,引导钻头达到指定目标区域,在施工中导向钻头的准确位置状态与造斜面方向控制是通过安放在钻头腔室内的信号发射器及地面跟踪导航仪来测得和确定的;再次,钻孔到达目的地后会形成一条路径,此时的路径还不足以放入pe管,因此要用扩钻再次进行扩孔施工,方法是只需将目标区域的钻头反向旋转拉回即可。最后,铺管施工。当孔径达到所铺设的管线的要求后,在扩孔钻头后面连接万向联轴节及铺设的pe管线,把pe管拉入孔腔,在孔壁内注入泥浆,保证无空隙(如图1)。

5.3通信管道埋设深度

由于高速公路沿线土质情况不一,为了保证管道的顺利铺设和安全性,一般会对管道和手井的掩埋深度进行具体的规定:(1)通信管道深度一般在距离地面的80cm之内;(2)手井与管道的距离要控制在30cm以上。当通信管道的埋深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需采用混凝土包封管道的方式进行管道埋深的适当提高,或者是在局部管道路段等将硬聚乙烯管更换为镀锌钢管等;为了防止管道内有积水,一般会在铺设过程中设计一定的坡度,使积水可以顺着坡面流入手井中。

5.4pe管过路包封

通信管道是一种长期使用且难以更换的设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pe管的铺设进行过路包封处理,以此来加强管道的强度。包封效果如图2所示,首先,需要对包封的管道进行挖槽处理,管槽的深度和宽度视实际施工情况而定;其次,将细石与混凝土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填入管槽进行垫底;再次,将pe管放入管槽,一层一层的进行铺设,在铺设过程中不断添加细石混凝土,这样做的目的为了坚实管道;最后,选用粗粒径混凝土覆盖在管槽顶部,并且加以夯实。由于在信息产业部有关规范中尚未对pe管的施工做出明确规定,为保证强度,必须对过路pe管采用混凝土包封,包封混凝土必须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并振捣,这样才能保证其密实性和整体性(如图2)。

6结语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性,通信管道的铺设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要求较高,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通信管道施工时,要对工程细节如管道材料的选定、铺埋位置的测量和选定、铺设管道的方式、最后的质量验收等给予严格的要求和把关,以保证工程有质量、有效率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辉.浅谈高速公路通信管道工程[J].信息系统工程,2012(4):111-115.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7

新时期国家重点投资铁路工程建设,通信系统是其中有位置关键的组成部分,搞好通信系统的结构设置关系着后期人员及货物运输的安全进行。http://

1接入网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及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信业务向综合化、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人们对电信业务多样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主干网上sdh、atm、无源光网络(pon)及dwdm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使用,为实现话音、数据、图象“三线合一,一线入户”奠定了基础。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增加业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电信专家和运营商日益关注研究的课题。因此,接入网成为网络应用和建设的热点。

2传统铁路通信存在的问题

当前,通信工程已经成为铁路交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信工程的设计质量关系着未来交通事业的发展趋势,决定着最终工程建设的收益大小。根据现有的铁路通信设计流程研究,施工单位采取的规划方案与操作流程还存在诸多问题。

1)设计方面。铁路通信设计是一项复杂性的规划工作,必须要从铁路运输的各个方面考虑铁路信息传输的要求。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在编制铁路通信方案时缺少可靠的参考资料,建筑通信工程的应用成效不理想。如:建设单位提供的结构图纸不详细,设计单位的实地考察不全面等,这些前期工作对铁路通信设计方案的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2)模式方面。就铁路通信模块来说,国内已掌握的设计方法包括人工设计、自动化设计两种方式,不同的设计方法均有相应的使用场合。铁路通信设计所用的方法不当,导致工程成本造价提高而降低了经济收益。如:通信工程应尽可能手工设计完成通信工程的规划,设计单位采用自动化设计增多了成本投入,难度较大的通信系统则应结合计算机等完成自动化设计。

3)性能方面。标准的设计流程可指导设计人员有序地完成规划任务,保证了通信工程功能的全面发挥。铁路通信设计流程不全面等问题普遍存在,缺少系统性的设计模块而限制了相关设备的使用。整套铁路通信设计方案应从资料筹集、通信分析、系统组件、配件安装等方面考虑,工程建设中对各项问题考虑不周全,造成通信网络的传输性能不理想。

3接入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铁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部门必须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入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升级,发挥铁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有线接入技术

1)高速率数字用户环路技术。通过2-3对双绞线双向对称传送基群数字速率信号,传送距离为3km-5km,上行速率与下行速率相等。通过回波抵消技术实现在一对双绞线上全双工传输,通过特定的编码和调制方式提高传输质量,用多线对并行传输,以降低每对双绞线上的传输速率,增加无中继传输距离。

2)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它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相等,下行速率可高达(9-10)mbit/s,上行速率只有数十或数百kbit/s,此技术适用于视频点播vod系统;其高速下行信道可向家庭用户提供多路的数字图像信号及低速语音信号,而上行信道用于传送用户控制信号。adsl的优势在于它几乎不需要对现有的对1双绞线作任何改动就可获得高传输速率。

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它是基于有线电视系统catv发展起来的。在有线电视中心与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与光节点之间采用光纤连接,光节点与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同轴电缆连接。其主要是使用副载波调制,将catv原有的单向传输系统改造成双向传输系统。

4)光纤用户环路技术。以光纤为主要传输媒介,根据光纤向用户延伸的距离,可以分为fttc(光纤到路边),fttb(光纤到大楼),ftth(光纤到家)等。fttb是用户接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最终理想目标,但根据现有通信发展的实际,fttc、fttb与铜缆相结合的用户接入,虽然是有过渡性质的折衷方案。

3.2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网是在接入网中部分或全部引人无线传输媒介,为用户提供固定终端业务和移动终端业务。无线接入可分为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两大类。其基本结构由控制器、基站和用户终端设备构成。应用技术

转贴于http://

主要包括微波1点多址技术、蜂窝技术和微蜂窝技术等。无线接人由于其灵活方便易于建设,目前已得到极大的重视。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通信与微处理机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4基于接入网技术的工程管理策略

通信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对系统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铁路通信设计流程存在的各种问题,设计单位应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开展工作,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满足高效率通信模块的需要。接入网技术运用于铁路通信工程后还需加强人员、技术方面的综合改进,为接入网技术创造更好的运行环境。

1)管理方面。坚持管理规范化也是铁路通信的重点,利用管理措施约束设计人员的操作流程,可引导其遵循行业标准完成不同的信息处理操作。利用接入网必须要适应通信工程的使用需要,无论选用哪一类形式的铁路通信方案需朝着“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等主流趋势改进。“能耗、成本、安装”等问题也是通信工程重点考察的指标。

2)人员方面。通信单位对参与铁路通信建设人员实施规范化管理是第一步,只有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践技能、设计水平等方面http://全面提升,才能保证铁路通信方案的实用性、科学性。规范化管理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可制定综合性的培训计划辅助设计人员增强其业务能力,确保铁路通信规划时严格按照标准编制接入网通信方案。

3)技术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是铁路通信质量的保证,也是指导信息传输、处理、收集、显示等一体化操控的条件。接入网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的新技术,其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辅助技术才能发挥作用。如:利用计算机为辅助平台,结合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技术完成操作,既减少了运营商的成本投资,也使得数据信息的处理水平有所改善。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8

在通信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中,要大胆探索高职办学新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有着很明显的区别,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人才培养新规格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型具有重要意义,人才培养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1.1人才培养必须定位于区域服务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均由地方或行业主办,主要面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地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同时学校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1.2人才培养应该明确层次

目前,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强调技术,注重技能,关注创新,兼顾人文,综合发展”。从这个规格定位出发,高职教育要紧紧抓住“技术技能”、“发展、复合、创新”这两层涵义,从技术、技能角度来制定适合“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岗位或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注意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技术、技能等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在工艺型、操作型、管理型岗位上发挥才华。

二、通信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的思路和过程

在对京津地区近百名通信专业毕业生及多家通信技术相关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后,统计发现近一半的企业认为当前本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满足这些企业所设实际岗位的需求,部分课程老化,知识陈旧,一些实训课程所对应岗位的人才需求很少,例如家用电器维修;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认为当前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整体构建上不能满足通信行业实际岗位的需求.

2.1确定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我们分析了通信技术行业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终端设备装配师,需要掌握智能设备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方法、操作流程、常用工具的使用及技术革新,掌握智能手机元器件的筛选、测试、高级装配,故障处理、产品工艺等技术。

(2)智能终端程序员,掌握基于新型智能终端设备的app设计,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JaVa程序设计及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调试。

(3)通信网络勘察设计师,掌握基于4G的通信工程工程文件编制、安全操作、新工具使用、线路勘察、网规网优、光缆敷设等技能。

(4)工程维护与管理员,能够进行通信网开局、数据配置、交换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传输设备例行检查、通信网络硬件改造、优化、软件升级操作,以及网络故障诊断、排查、修复。

(5)通信产品销售专员,能够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熟悉新的增值业务,提供移动互联网、iptV、数字集群行业等领域新技术的支持与服务。

2.2重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我们重新确立了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新兴通信产业的生产、服务和运营类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与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在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和宽带接入以及物联网等通讯领域从事工程建设、运维、管理、技术服务以及通信产品和设备的生产、测试、销售、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借助在校期间培养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技术上改造并进行创新,在毕业后的3-5年中成为大中型企业技术骨干。

2.3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和的课程体系

为了能够很好的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通信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要求,我们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四个层面重新设计,包括新增课程、课程整合、课程改造和课程删减。

(1)新增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基础文化素质,提高个人修养,增开大学语文课程,为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拓宽专业视野,为职业能力的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增开了智能终端程序设计与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等课程。

(2)课程整合,为了向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将电子工艺焊接与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进行整合,改为电子工艺实习。

(3)课程改造,为适应职业岗位强调技术的需求,在数据通信课程中加入二、三层交换设备相关知识点,并提出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熟练掌握交换设备的配置技能。

(4)课程删减,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家用通信设备的更新,智能化、集成度越来越高,很多的家用电器设备维修的价值越来越小,其岗位需求逐步缩小,因此将家用电器维修删除。

2.4“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教学效果。遵循虚实结合,“教学做”一体的建设理念,大力加强通信技术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工作的内容就是学习内容,工作的场所就是学习的场所,教师从团队组建、任务选择、项目管理等方面引导学生团队逐步完成各项任务,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同学有具体的角色和任务,真正做到“教”与“学”的一体化。

2.5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创业与创新能力

通过举办、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通信技术技能大赛”,加强学生通信技术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和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结合具体产品开展网络运维、网络改造、网络优化等技能水平,促进各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对推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特别是校企合作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2.6提高“双师”素质,优化教学团队

提高“双师”素质,加大现有师资的培养力度,派遣教师下到企业参加工作锻炼,加大力度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完善“双师”结构;逐步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库,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能工巧匠进课堂,在学生技能指导、现场实习教学、学生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验实训指导环节,加强既懂理论又熟悉实践的实训教师的陪养,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形成专兼结合、分工协作的“双师”教学团队。

2.7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虚实结合、学训一体的理念,从基本技能到专项技能,从单一素质到综合素质依次递进的培养规律,本专业与中兴通讯,华为公司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包括通信综合实训室、Lte实训室、数据通信实训室和网络优化实训中心。

三、小结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9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确立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定位和实践教学目标,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与通信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按能力模块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等举措,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实践训练,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0前言

随着通信技术快速发展,需要高校培养更多贴近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知识结构、实践能力,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研究。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社会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专业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结合师资和生源条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应用型通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然而,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任课老师理论强于实践,实验设备也比较简单,这使得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训练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前通信行业发展需求。

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工程类和技能型,与以往的的专科教育培养不同,也区别去普通的本科类教育人才培养。在以社会需求为指导的前提下,需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备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人才。本科类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突出专业定位,以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通信行业的岗位就业能力、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引入现网通信设备,结合传统的通信实验箱,组建先进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工程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与企业合作重组实践课程,加强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设备操作技能,大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

2应用型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2.1加强校内通信实践综合实训平台建设。通过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技能灵活应用到通信各个岗位上。一般可以建立设计型实验室、测试型实验室,还可以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实验室,但是,后者的建设需要学校有相当的资金支持。校内基地建设不完善,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建立通信设备和仿真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加深对信号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物联网等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建立校外通信基地,与大型通信企业合作,建立光传输和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综合实训系统,使学生可以在商业运行平台上进行试验,接触实际通信设备,掌握通信实际设施,提高学生在硬件与软件开发能力、通信设备实际维护能力等,将学生只重操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转变为理论与过程并重,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也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

2.2重视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培养。建设一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教室队伍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通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满足以下两点:首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满足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要求,目前的师资大部分时间放在理论教学和科研方面,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双师型教师既要传授通信专业基本知识,也要熟悉通信岗位操作,能够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通信专业人才。鼓励通信工程专业教师在进修培训过程积极参加通信企业各种岗位技能培训,以此提高对通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方向了解。此外,通过实际操作设备、调测设备等完成企业考核,使教师自身具备通信技能实操能力,达到能够操作和讲授现有的主流通信营运商通信产品的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首先是加强培养学生通信基础技能。学校建立相对的基础实验室,如通信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一些基本理论课程的,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另外在此基础上,做一些验证性实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以后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准备,要逐步先学会使用常规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其次,适当性地增加实践课程教学课时。通过教学实践调整和改革,将认识实习、综合实训和综合设计等实践加入到原有课程实验中。此外,加大实践训练。如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各行业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竞赛培训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培养学生读实践课程的兴趣。

2.4广泛开展通信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以就业为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为此,在高校中广泛开展通信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将职业岗位技能融入其中,以提高学生的行业岗位技能,增强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进而提升应用通信人才的培养质量。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师队伍结构,确定通信工程定向培养的方向。学生参与大型通信企业实习,在其过程中通过培训,理论和操作考核等,通过者可以获得大型通信企业公司的nC助理交换工程师认证、nC助理移动工程师认证(GSm)和nC助理传输工程师认证(SDH)等。同时,学校准备组织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针对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的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使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就能够拿到通信行业就业的准入证书,为学生今后在通信行业的求职、任职、创业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结束语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要改革,根据社会对通信工程人才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长期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和改革,既要面向应用也要面向创新。通过加强校内通信实践综合实训平台建设、重视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培养、培养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广泛开展通信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等来改革应用型通信专业实践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缩短了学生适应通信岗位的时间,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良福,张传武.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应用型的通信工程专业[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2):58-59.

[2]肖明明,王员根.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53):74-75.

通信工程的方向篇10

对通信软件进行数据记录是逆向分析的第一步,我们可以使用二进制平台DynamoRio将软件中贮存的数据和容量以及各个操作指令等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和监控。二进制平台只是一个工具,它上面包含很多的函数信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二进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然后再利用开发后的进行各项数据和信息的记录和监控。在图1的结构图中我们能够看出,在二进制平台上有非常多的外部接口,每个接口上面都有各自的一些功能。通过上面的整个流程结构图,我们就能够把原有的目标函数,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处理,最后得到我们所要求的功能。

2创建线程提高效率

我们在进行网络数据的传输时,都是通过线程进行的,在传输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个主线程,为了提高数据和信息传输的速度,我们叶可以同时创建几个线程进行传输。但是由于线程数量的增加,也会使通信软件的逆向分析变的复杂和困难。在进行创建新的线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每个线程进行序列号的标记,还要记录线程的地址,母线程的程序代码。这样我们就能够在通信软件逆向分析的时候,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分析的效率。

3线程同步的分析

上面所讲的在进行线程的创建后,进行各个线程进行同步的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也是一个问题。要保证线程的同步就要使各个线程在进行传输的时候保持协调,当线程接到协作信号的时候才能进行工作,没有接到信号的时候就处于休息状态。在实际的运行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线程已经执行完了,它的协作线程还处于执行状态,这时完成的线程就要等待它的协作线程。我们为了使各个线程的工作尽可能的处于同一进度,就要使用事件对象进行线程的同步。这种方法是将摸一个正在工作的线程作为一个事件对象,当这个线程完成工作之后,再将这个事件对象设置成有效工作状态,这个时候其他的一些线程才能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送,这样就能达到多个线程工作的同步性。这时也要将各个同步线程的地址记录下来,方便逆向分析的需要。

4基于自动机的套接字i/o模型识别

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型:(1)select模型:该模型以集合的方式管理众多套接字连接,其具体思想是调用select函数检查当前多个套接字的状态,根据select函数返回信息判断套接字的可读可写性,然后有针对性的处理各个套接字连接,完成数据的发送或接收。(2)wSaasyncSelect模型:该模型又称为异步选择模型,其具体思想是利用wSaasyncSelect函数为套接字向某个窗口注册网络事件。并且在确定一定的事件后,就会向子程序发出指令,而且还会通知应用程序的时态,然后应用程序在进行工作。(3)wSaeventSelect模型:该模型又称事件选择模型,其具体思想是在套接字上将设定的网络事件与某个通过api函数wSaCreateevent创建的事件绑定,应用程序通过查询该事件的状态判定套接字上是否发生了设定的网络事件。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