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10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1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智慧物流;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developmentofsmartlogisticsunderthenewstrategyof“oneBelt,oneRoad”inourcountry.FirstlybrieflyintroducesthedevelopmentstatusandexistingproblemsofsmartlogisticsinChina.Basedonthis,thepaperdiscussestheinfluenceofthestrategiesof“oneBelt,oneRoad”tothedevelopmentofsmartlogistics.Finallyputforwardthesuggestionsofthedevelopmentofthesmartlogisticsunderthestrategyof“oneBelt,oneRoad”,includingtheimprovementofthesmartlogisticsmanagementsystem,theestablishmentofasoundinformationserviceplatform,andthetrainingoflogisticstalents.

Keywords:the“oneBelt,oneRoad”strategy;smartlogistics;internetofthing

0引言

“一带一路”是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战略,是发展我国经济和物流的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创造和发展我国海上物流的发展战略,从而会形成陆路和海洋两大战略物流通道,并形成和发展我国的多种物流体系。

我国物流技术协会在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的概念。当前,智慧物流呈现出了高效便捷性、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成本等优势,所以我国政府和企业对智慧物流的发展都比较重视[5]。但是较之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业还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物流信息的标准不健全、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且布局管理散乱等问题成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的瓶颈。

对于智慧物流发展的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Jennieckhardt等人分析了多通道运输和成本效益,并指出了智慧物流在多通道运输和成本效益中的作用[1]。andrzejadamski等人分析了物流的分层集成,并提出了分层集成智能物流系统平台[2]。黄雪芬分析了物流系统的路径优化,并对路径优化在智慧物流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探讨[3]。王继祥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分析研究,提出物联网技术推动我国智慧物流变革[4]。

针对“一带一路”下智慧物流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研究还不多,主要集中在对个别相关领域策略的研究。马玉成从我国的港口物流发展出发提出了,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策略[5]。本文就“一带一路”新战略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

1“智慧物流”的相关理论

1.1“智慧物流”的含义

智慧物流是指利用集成智能化的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拟出人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并进行某些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的问题。即在物流进行过程中获取物流相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决策,使物品从物流开始到结束都被实时的跟踪和管理,从而实现信息流的速度快于实物流。

1.2“智慧物流”的功能

(1)感知功能。利用多种物联网技术能够获得运输、包装、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物流环节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实时地收集物流信息数据,从而能够准确地掌握运输车辆、物品和仓库等信息,实现物流信息及时获取智慧。

(2)智能分析功能。物流过程中物流系统会自动调用存储在数据库的数据,实时监测物流活动并及时发现物流中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实现物流问题发现智慧[6]。

(3)优化决策功能。根据不同的物流情况并结合特定的物流需要评估物流成本、时间、服务质量和其他的标准,以及基于风险的概率来进行相关的预测分析,做出更加准确及时、科学的决策,进而提出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物流决策智慧[6]。

1.3智慧物流的作用

1.3.1降低物流过程成本,提高利润

利用智慧物流的追踪和实时无线定位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批发、零售三方的协作和信息的分享,从而能够实现物流的高效智慧管理,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无用行为,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过程的费用、增加企业利润。

1.3.2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撑,智慧物流符合现代物流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实时化和可视化的发展趋势[7],因此智慧物流会全方位影响现代物流业。

1.3.3将企业生产系统、采购系统、销售系统和物流系统智能融合

随着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的应用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有助于企业的物流、生产、采购与销售系统慢慢的智能融合,并且网络的融合会产生智慧生产与供应链的融合,有利于建立和发展智慧企业。

1.3.4为消费者提供轻松、放心的购物环境,节约成本

智慧物流可以提供货物源头查询和跟踪等多项服务,特别是查询食品类货物的源头,能够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食品,这样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从而促进消费者再消费,对整体市场产生良性影响。

1.3.5利于在“一带一路”新战略下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一届国家领导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为了扩大开放,特别是为了向东部和向西部开放的前瞻战略。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物流的作用将从后方保障转变为前方引导,特别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将发挥重要作用。

2“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1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系统

例如食品和药品的可追溯系统,婴幼儿奶粉的可追溯系统等,这些智能的产品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2.2可视化智能物流管理网络系统

通过GpS技术、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能够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对运输物品进行监控,并可以进行配送可视化以及在线进行调度。

2.3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智能化

通过传感技术、RFiD技术、移动计算等多项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控制物流作业、自动化操作的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从而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

2.4智慧供应链

基于eDi技术、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采购需求和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以及运输、仓储和配送管理系统,实现产品生产供应全流程可追溯。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反馈系统、物流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使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运作,从而打造信息化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2.5我国智慧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智慧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比如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运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但是,由于智慧物流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还存在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使我国智慧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妨碍了智慧物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2.5.1不健全的智慧物流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现有的智慧物流业管理体制还不能打破部门分割局面,还存在信息孤岛不能共享的现象,但是智慧物流业却要求包括商业、交通、信息技术等众多行业领域的合作,以及众多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协商。信息流不畅通制约了我国智慧物流。

2.5.2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普遍较低

物流企业的信息现代化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平衡,东部优于西部、南方优于北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所以常常出现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不能优化资源配置,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等问题。

2.5.3物流信息标准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缺少基础的信息标准,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成为制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障碍。而且很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都遵循各自制定的标准规范,导致了企业间、组织和平台间都很难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使得从产品生产、运输流通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通畅的信息化供应链,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运作和智慧物流的发展建立[7]。

2.5.4相关信息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平台

当前众多企业的物流设备陈旧落后,与国外智慧物流的先进设备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物流信息技术没有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缺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开发平台和数据挖掘平台的使用,物流移动服务终端设备和移动定位技术使用较少。

2.5.5缺乏物流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紧缺问题表现明显。智慧物流人才的稀缺严重制约着我国智慧物流业发展。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缺口达到30万人之多,大部分国内物流企业缺少高层次的物流一线岗位技能人才和既懂计算机技术知识,又懂物流管理业务、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一带一路”战略下发展我国智慧物流的方案及对策

3.1制定适合我国的智慧物流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的法规政策

制定适合我国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建立智能管理体系,由成功的企业来引导和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以此促进和加快企业间相关要素的流动,真正实现物流产业的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减少建设我国智慧物流过程中对建设资源的浪费,明确智慧物流管理责任。

政府要把智慧物流项目作为重点支持项目,建立动态高效的政府财政保障支持体制机制,以此来促进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7]。

3.2健全我国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的智慧程度

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支撑,相关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推进。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标准,实现不同企业间、企业与供应链间的物流信息的共享,也是目前物流行业应用市场的需求。物联网运行实现的必要条件就是建立统一的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这样才能真正能做到物与物的相互连通,从而实现智慧应用和信息共享。

3.3提高我国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

目前在物流领域应用较多的信息手段是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众多信息的获取和相关操作。信息平台是智慧物流正常运作和发挥它的作用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建立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集成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实现物流高效运作。

3.4教育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是智慧物流的发展和良好高效运作的重要保证。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培养和引进物流管理人才,学校要多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智慧物流依托的技术,企业应多给予在校物流管理学生走进企业积累经验的机会,做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3.5新战略下我国智慧物流实施框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的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物流仓储过程进行出入库管理、盘点和调拨管理、实时监控报警等功能,并实现合作企业间的系统兼容和信息共享;(2)对物流和配送路径进行规划和实时监控,包括车辆货物信息查询以及车辆实时跟踪等;(3)对信息收集的管理,包括处理订单、匹配运输配送能力、查询货物等。所以智慧物流系统由物流仓储管理子系统、物流运输管理子系统、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和配送管理子系统组成。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要着力构建以国际物流网、区域物流网和城市物流网运输网络,并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系统应用于物流各个过程。“一带一路”下智慧物流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4结束语

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的智慧物流发展还面临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信息平台、信息技术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挑战。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我国的智慧物流才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参考文献:

[1]Jennieckhardt,JarkkoRantala.theRoleofintelligentLogisticsCentresinamultimodalandCost-effectivetransportSystem[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2,48:612-621.

[2]andrzejadamski.HierarchicalintegratedintelligentLogisticsSystemplatform[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1,20:1004-1016.

[3]黄雪芬.路径优化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80-83.

[5]马玉成,尹传忠,徐启文.“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国水运,2015(7):45-47.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2

关键词:城市配送供应链智慧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整合

城市配送作为物流链条中的“最后一公里”,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扶持,城市配送被提至优先重点发展的高度。

宁波市的配送体系正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不但缺乏大型的正规的配送中心,更缺乏合理的配送路线和配送布局。宁波市的配送工程不仅对城市的交通产生了压力,而且配送体系效率低下。随着宁波“智慧物流”的提出,城市物流配送业也日益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并出现新的发展曙光。

一、宁波城市配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适应宁波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宁波积极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城市配送物流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目前,梅山保税港区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宁波现代国际物流园等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海陆空”立体综合物流网络。

(二)城市配送物流运作能力显著提高

如今全市实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6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超过100家,国家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70多家,Fedex、UpS、DHL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宁波,形成了一批物流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的职能型分支机构。

(三)现代装备和先进技术应用加快

标准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电子标签、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装备在物流企业和业务流程不断普及推广。新增集装箱车辆GpS安装率达100%,RFiD技术在宁波港集装箱码头、集卡运输和后方物流中心得到良好应用。

从总体来看,宁波城市配送市场主体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尚未成熟,面向社区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末端配送物流设施缺乏,城市配送运力未得到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高、中转难、配送车辆通行难等问题较为突出。

2010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智慧物流”成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示范试点项目之一。然而,“智慧物流”不仅仅是解决城市的配送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基于2030年的“城市病”而提供的一个城市物流解决方案。“智慧物流”将重新定义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重新定义传统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在这个方面,德国邮政DHL、西门子公司联合课题组已为宁波市制定了一个定制化的城市物流解决方案。2013年1月出炉的《宁波城市物流规划研究》提出了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电子商务自提等新物流模式。可以说,“智慧物流”的先行先试,适逢其时,对宁波城市物流的规划及启动城市物流项目运作实施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智慧物流”使得充分利用物流存量资源成为可能,使所谓“虚拟物流园”、“网上停车场”成为现实,使得物流模式创新成为可能,使“不让物流断在最后一公里”不成为一句口号。

二、以智慧物流构建宁波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新思路

构建宁波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目标是以实现物流资源利用的社会化、物流资源信息共享、提高重点商品共同配送率为出发点,以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共同配送点等物流节点为支撑,做到布局合理、运行高效、通行有序、绿色环保。为实现该目标,宁波应该以智慧物流为抓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智慧物流新技术应用的步伐

要支持企业积极改造升级现有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企业、贸易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及相关部门之间资源和信息的充分共享。推广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在共同配送中的应用水平,建立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体系、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的智慧供应链。

(二)加大智慧物流示范企业培育力度

要培育一批智能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专业化城市配送市场主体,鼓励企业通过整合仓储和商场售货资源,建立相对较大规模的仓储设施和统一的配送系统,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存货数量和资金占用率,通过集中配送,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快仓储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仓储企业由功能单一的仓储中心向功能完善的各类物流配送中心转变,优化商贸配送物流功能,提高城市配送服务水平。

(三)构筑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整合信息资源

信息化不仅是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特征,也是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的重要环节。物流信息系统好比是城市物流供应链中的神经中枢,对提高城市配送的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建立以宁波智慧物流统一门户为核心的智慧物流协同平台,以整合物流各个环节和从事单一环节物流中小企业为突破口,推动网络市场从信息交换向市场服务交易的转变,积极引导城区配送企业和合作伙伴供应链的上线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快速实现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城市配送方案。

参考文献:

[1]鲁晓春,詹荷生.关于配送中心重心法选址的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邓爱民.城市配送系统优化,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第11期

[3]徐根强.城市配送体系优化研究以青岛市为例,长安大学,2009年第3期

[4]刘斌.上海发展城市配送的问题和对策,管理,2007年第7期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3

abstract:internetofthings,largedate,cloudcomputingandothergener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aredevelopment,markingthecomingofintelligentlogistics.inordertoreducecosts,improveefficiencyandenhancecustomersatisfaction,thearticleproposespathoptimization,visualdistributionandintelligentanalysistooptimizetheterminaldistribution,which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intelligentlogisticsandstatusquoofdistribution,andthenbuildaintelligentdistributioninformationplatform+jointdistributioncentersystemtointegratetheonlineandofflineresourcestosolvetheseproblem.

Keywords:intelligentlogistics;e-commerce;terminaldistribution

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是物流企业与终端客户接触的唯一阶段,直接影响着物流服务能力与客户的满意度,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1月到6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再创新高。但在快递包裹量急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现有模式的诸多弊端,造成延迟到货,包裹破损、丢失,顾客投诉率高,快递员服务差等问题。如何提高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效率,降低末端配送成本,同时提升顾客满意度,成为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急需解决的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迎来了智慧物流时代,有望改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现状,解决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诸多问题。

1智慧物流时代的特征

智慧物流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物流各个环节具有系统感知、全面学习与分析、自动化解决问题等功能,涉及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智慧装卸、搬运、包装,智慧配送,智慧供应链等方面。智慧物流时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物流服务个性化

智慧物流时代,顾客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会由于其购买物品类型等客观因素及便利、心理等主观因素,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不仅仅需要满足顾客的收送货需求,更需要提供高度可靠的、特殊的、额外的服务,如通过物流app,顾客可以通过LBS(定位服务)查询、定位到附近网点取件,同时物流app还提供一键转寄、服务点代收等功能,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1.2物流运作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物流运作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运作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智能分单系统和智能分拣设施,实现物流分拨中心的智能化分类分拣;(2)通过大数据预测、?稻萃诰颍?找出特殊区域内包裹量的变化规律,智能化设置和调整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网点位置;(3)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顾客的购买习惯、收货习惯、收货时间等信息,智能化安排快递的配送模式和时间;(4)通过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先进手段,实现智能化末端配送。

1.3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

智慧物流时代,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信息资源将越来越集成化,共享化。智慧物流时代下,通过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利用RFiD视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用户、交易、商品、企业等信息的集成、整合和优化,对整个物流过程实时追踪、安全监控和管理,从而在统一的物流平台上实现多方信息资源的共享。

2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运用现状

目前,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中已得到了一定的运用。2015年7月,京东利用云技术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青龙电子签收系统,通过poS机电子签收快递,实现简单图片管理系统,并与京东云打通,将电子签名接入国家认证,打通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末端配送环节,从而最先实现整个B2C流程电子化,极大提高了运作效率。2015年双十一,菜鸟网络利用大数据预测和协同机制,通过预警雷达监测系统,把交通拥堵、订单、发货等信息组合成完整的数据链,预测不同路线的包裹量,并协调资源,极大提高全国物流快递处理能力,2.4亿个包裹在近7天内被送到消费者手中,与2014年双十一的包裹配送花了近16天相比,效率足足提高了一倍以上。2015年12月,同城货运一号货车与物流网络平台壹米滴答达成合作,构建“骨干网络+同城配送”的物流运营新模式,实现末端配送从干线货运、区域货运到同城货运的上下游无缝对接。2016年1月,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山东开始推进智慧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以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和自我调整等功能。2016年5月,菜鸟网络启动“新绿洲”项目,联合搭建自提柜服务信息平台,打通物流末端配送的信息流,实现智能快递柜间快递信息的拼接,提升消费者代收包裹的体验。

2.2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存在的问题

上述企业虽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电子商务末端配送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是从技术突破,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成本高。顾客不便导致的二次配送、末端配送网点的建设以及庞大的快递员数量等,都会提高末端配送的成本。据调查,末端配送成本占整个物流成本的30%以上,成本高昂。(2)效率低。社区单位的管理、客户取货时间不定等原因,都会造成包裹投递困难,导致快递公司的配送效率低。(3)服务质量差。快递的延迟到货、包裹的破损丢失、高峰期末端网点的爆仓以及虚假签收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末端配送服务的质量差,客户满意度低。(4)资源缺乏整合。不同物流企业都会在同一区域建立各自的分流中心,利用各自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为自己的客户进行末端配送服务,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除了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增加成本,降低效率之外,还会引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形成良好的生态圈。

3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的思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智慧物流的关键。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质量差、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从车辆路径、可视化配送、智慧分析三方面对现有电子商务末端配送进行优化,充分发挥智慧物流时代的优势。

3.1优化车辆路径

车辆路径问题(VRp)是指配送中心的一个车队向一定数量的客户运送物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如何组织适当的行车路线来满足路程最短,或成本最小,或耗费时间最少等约束条件的问题。智慧物流时代,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车辆、交通、拥堵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由系统自动计算安排出配送车辆最合理的优化路线,使得配送路线和时间最合适。通过对电子商务末端车辆配送路径的优化,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物品配送至客户,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节约资源,减少交通拥堵。

3.2优化可视化配送

可视化配送是一种对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功能,通过车辆定位、物品监控、在线调度等手段让顾客及时了解所购物品的物流信息。目前这种可视化配送服务虽已有所运用,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只能提供一些节点信息,信息显示还会延迟,而且缺少末端配送路径上详细信息的显示。智慧物流时代,将物品的可追溯网络融入万物相连的物联网中,让客户看到送货的全过程、送货的具体位置,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地计算送达时间等。通过对电子商务可视化配送的优化,能极大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3.3优化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

终端客户分布范围广而且分散,需求差异化等特点决定了末端配送多种模式并存的状态。目前主要有三种末端配送模式:上门送货模式、自助提货模式、智能提货柜模式。智慧物流时代,为了使快递员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优的成本将快递送达顾客,必须对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进行优化,通过对顾客购物习惯、购买商品特点等特征迅速分析出适合不同顾客的终端配送模式。比如,老年人、退休人员、家居办公族或专职太太比较适用于上门送货模式;学生群体或在职人员比较适用于自助提货模式和提货柜模式;大件物品适用于送货上门模式;上夜班人员适用于提货柜模式,等等。智慧物流时代对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还可对订单页面进行优化,订单页面可提供多种配送模式的选择:送货上门+时间点、自助提货+提货网点、提货柜+柜点地址等,由顾客自主搭配,选择所需的配送模式,以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提高企业差异化服务能力。通过优化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能极大减少二次配送,降低物品的损坏率和丢失率,提高末端配送效率。

4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方案及运作流程

4.1优化方案

根据上述优化思路,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优化方案是建立一个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末端配送系统,以实现线上整合信息资源与线下整合实体资源的全面对接,最大程度地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4.1.1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电商企业、物流公司、顾客等多方主体信息进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对系统积累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客户提供最优的配送方案。

利用物联网技术,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涵盖了车辆信息、交通信息、地理信息、订单信息、顾客信息及快递员信息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挖掘、协调、预测所存储数据,实现路径优化、可视化追踪、智慧分析等功能。而且智慧配送信息平台还提供了客户对快递员的评价功能。首先对所有快递员进行实名制验证,防止犯罪分子伪装成快递员从事犯罪活动,以保证顾客安全。其次,顾客可以从多方面对快递员进行评价,包括投诉事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最后,系统会定期对每个快递员进行审核和评估,利用奖惩制度来规范快递员的行为。

4.1.2共同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是对线下实体资源的整合,拥有完整的配套物流设施、设备和种类、数量众多的配送车辆,专业的作业人员,严谨的作业制度以及作业程序等。各物流公司将各自的包裹快递集中到特定区域内的共同配送中心,进行集中分拣、拼装、搬运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中心集中资源,从而实现智能分拣、智能调度、配载以及路径优化、可视化追踪、智慧分析等功能。多个企业共同使用共同配送中心,能避免重复建设,极大提高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4.2运作流程

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的具体运作流程如下:(1)各物流分拨中心将货物运送至共同配送中心,并将信息反馈到智慧配送信息平台。(2)智慧配送信息平台通过对存储的车辆、交通、地理、订单等信息,进行索引、抓取、处理、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智能化操作,制定出优化的末端配送计划。(3)根据制定的优化配送计划,共同配送中心对所有包裹快递集中智能分拣、调度车辆、车辆配载,进行共同配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同一位顾客在不同网站上购买的商品分拣一起,进行集合配送。(4)通过智慧配送信息平台的智能分析功能,在送货上门、智能快递柜和自助提货点三种模式中确定顾客最适合的末端配送模式,同时确定相应的送货时间段或末端配送网点。运用共同配送或者集合配送将包裹直接送达终端客户,或由客户到相应的配送网点自助取货。(5)通过终端客户签收、对快递员评价和物流服务进行评价和建议。相应的信息直接与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对接,再循环应用于下一批的配送。

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运作如图1所示:

4.3优势分析

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具有以下?赘鲇攀疲海?1)结合共同配送,将多家企业联合起来,整合和优化网点资源、车辆资源、线路以及终端配送点等,减少甚至消除资源的重复浪费。(2)通过智能分拣可以实现组合配送,将同一个顾客的不同商品整合一起配送,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能极大便利终端顾客。(3)能有效结合可视化追踪、快递员评价功能,极大提高顾客满意度。(4)结合路径优化、智慧分析,以及共同配送,能极大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末端配送成本。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4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购物;智慧旅游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69-03

引言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旅游已经融入国民的常态化生活,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2013)。

然而,旅游购物却依然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购物收入在旅游创汇中所占比例仍旧在20%左右的水平低位徘徊(见表1),远低于国际公认的40%―60%的发达水平。旅游购物被看做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成熟以及旅游业发展深度和广度标志[1,2],对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进行科学、理性的事件解析与对策研究,似已成为攸关旅游业发展的大问题[3],为适应全球化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转轨要求,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的旅游购物发展迫在眉睫,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4]。

新时期,智慧旅游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如何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治愈旅游购物中的多年沉疴,对改善目的地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旅游购物(tourismShopping)

学界关于旅游购物的概念曾有不同的见解,争议焦点在于对购物中“物”的界定。目前,把旅游物中的“物”界定为实物形态的旅游商品在学界已经约定俗成,并被政府采纳[5]。据此,本文采纳石美玉对旅游购物的定义: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为了旅游或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各种实物商品的经济文化行为,它不仅包括专门的购物旅游行为,还应包括旅游中一切与购物相关的行为总和。但不包括任何一类游客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购物活动,即为了转卖而进行的购物行为[6]。

石美玉在论述中进一步确认,旅游购物行为发生的空间范围包括客源地、目的地以及二者之间的转移空间。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考察,游客在客源地和空间转移过程中的购物行为不能增加目的地财富总量,因而有别于游客在目的地的购物行为对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如何改善和促进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购物行为。

在现代旅游六要素中,购物需求弹性较高,游客的购物动机随时可能被激发;购物具无限性特征,旅游购物收入因此成为目的地旅游创收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旅游购物由于对目的地的非破坏性,也日益受到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和国家政府的重视[7]。

(二)智慧旅游(Smarttourism)

在国内,“智慧旅游”这一概念在2010年被首次提出,由于政府大力倡导、业界高度认可而迅猛发展,成为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界定,学界还未取得统一认识。张凌云教授从产业总体运行的角度分析,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8]。较多的研究文献采用了张凌云教授的观点[9]。

智慧旅游的本质是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

在技术层面上,学界都认同“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计算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服务平台。它作为旅游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形态,不但将给传统的旅游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直接的影响[10]。

二、我国旅游购物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在国内,旅游购物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在业界不断爆出围绕旅游购物的各类潜规则和种种冲突的同时,旅游商品销售收入水平长期低位徘徊。

政府和业界先后采取了不少政策和措施。如《旅游法》专门针对旅游购物做出具体规定以规范市场、旅行社和目的地企业利用各种机会鼓励旅游购物。但迄今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低水平踟蹰不前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这从表1的统计数据也能得到证明。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旅游购物给予长期关注,研究集中在旅游商品、旅游购物行为、旅游购物市场、旅游购物产业等四个方面,但尚缺少细化研究。

(二)存在问题

学界对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曾有广泛研究,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旅游商品

已有的研究关注焦点为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它们是旅游购物的主要对象,属狭义旅游商品的范畴。设计不能表现目的地文化特质而缺乏个性、品种单调且相互雷同、质低价高无法激起购买欲望是旅游商品的主要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旅游商品难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2.销售环节

营销低效率、销售环境粗糙且缺乏设计、销售人员不能提供高品质的销售服务、购物缺乏体验、游客对旅游商品性价比做出准确判断能力缺失或不足、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障等,是已有研究中被广泛提及的旅游商品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3.监督管理

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销售单位以及旅行社等都曾尝试对旅游购物加以规范,使其能够在公平前提下满足游客需求,为其提供体验。由于自身利益所限,这样的行业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基于此,政府采取了设立定点商店、强化执法、重视投诉、加大惩罚等措施。然而,由于违法违规成本低,维权周期长、难度大且成本高等原因,相关的监督管理作用有限,旅游购物健康发展难以得到制度性保障。

上述种种问题导致游客在旅游购物中可能遭遇不公平对待。旅游购物市场的无序、失序,导致旅游者对这一市场的信任度大大下降,阻碍了旅游购物的迅速发展。

(二)原因分析

作为目的地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购物问题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旅游业发展。综观以往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基本都是针对上述旅游购物中的种种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如通过比赛等途径获取最佳旅游商品创意、强化商品的文化特色、改进生产提高商品质量、合理定价以保证旅游商品交易公平;注重营销、美化购物环境、提高销售人员素质以改善旅游购物体验;强化旅游执法,消除各类回扣,改进旅游购物投诉制度以保障购物市场的正常秩序等等。毋庸置疑,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保护了旅游商品供求双方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地旅游业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旅游购物长期低水平徘徊,说明还存在过去没能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阻碍目的地旅游购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游客准确把握旅游商品性价比能力不足或缺失以及高维权成本,这是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被普遍忽视的问题。

地方性或“地方特色”是旅游商品最本质的特征,它源于一种地域的差异化,是旅游者居住地与目的地之间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对比,是促使旅游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本动力。旅游商品正是源于这样的“差异化”而对游客产生吸引;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化”导致游客可能产生对旅游商品的认知判断困难,旅游者有限的认知能力与旅游商品“地方特色”的无限性之间就可能存在矛盾冲突。

当游客对旅游商品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存在缺陷时,他们可能会受到旅行社、导游、商店等旅游商品销售单位和中介的单独或联合误导甚至欺骗,并因此作出不恰当的消费行椤=酉吕吹奈权无论成功与否,失败的旅游购物体验已经产生。本为寻求愉悦体验的旅游活动因旅游购物而产生了不愉快的经历;即使维权成功,游客得到某种补偿,被破坏的旅游体验由于超过时效已成不愉快的回忆。研究结果显示,高达95%的游客有了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后,会在以后的旅游中选择不再购物、减少购物或者更加谨慎购物。

综上所述,要促进我国旅游购物全面发展,在坚持提高商品性价比、改善购物过程体验、规范完善售后服务等前提下,搭建某种可靠的、具有足够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公众服务平台,及时高效地为游客提供所需服务以助其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通过平台将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和组织的业务时刻置于公众,尤其是潜在消费者的有效监督范围内,以对其形成足够的震慑,应是解决上诉针对游客准确把握旅游商品性价比能力不足或缺失,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维权的最佳途径,智慧旅游则是搭建这样的公众平台的应景之物。

三、基于智慧平台发展旅游购物的新思路

智慧旅游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游客”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智慧旅游为其提供各种与旅游相关信息,借助智慧旅游创造的有利条件,有助于克服我国旅游购物领域内过去长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旅游购物突破。

(一)政府:利用智慧平台促进旅游购物健康发展

智慧旅游具有多利益主体的价值供给特征,鉴于旅游商品供给双方在利益上的对立,建立有利于发展旅游购物的智慧平台应由政府主导。事实上政府主导是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

1.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权威旅游购物信息

实践中,政府在建设智慧旅游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智慧平台促进目的地旅游购物发展,在智慧系统中嵌入旅游购物子系统,在实现对目的地旅游购物实施监督管理功能的同时,面向旅游商品供求双方提供公益。

针对游客准确把握旅游商品性价比能力不足或缺失的问题,政府及其认可的行业管理部门应利用智慧旅游泛在化特征,向游客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及时向游客推送有关目的地旅游商品种类、品质以及价格标准等权威信息,为游客提供购物参考,以利于其能够做出正确的购买决定。

2.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改善购物监管工作

智慧旅游出现之前,游客作为单独个体难以形成合力,在旅游购物中处于弱势,利益受损后缺乏有效途径警示后来者,因而无法对旅游购物中的违法违规形成足够的震慑。缺乏游客参与的旅游购物监管是难以奏效的。智慧旅游的多方参与性特征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应该在智慧旅游系统中建设有游客参与的旅游购物监管平台,让游客成为旅游购物的监管主体,使他们的购物过程同时成为监管过程。通过智慧平台将游客的购物监督及评价信息即时向公众,供后来者参考。只有这样,先期游客旅游购物体验的质量才会真正成为影响旅游商品销售方及中介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游客的参与有利于形成最有效的监督。

充分利用发展智慧旅游的优势解决旅游购物中的弊病,需要政府在建设智慧旅游中做好顶层设计,给予旅游购物足够重视,立足实践需要开发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应用系统。考察我国现已建成或在建的智慧旅游系统,流量监控、交通引导、危机处理等是政府想着力借助智慧旅游解决的主要问题,缺乏专门针对旅游购物的通道和平台,对旅游购物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销售部门:依靠智慧旅游平台实现商品销售升级换代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商品销售部门只有完成自身智慧化,参与到目的地智慧旅游系统,才能充分享有智慧旅游平台带来的新机遇,实现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变革管理、创新业态、提升服务甚至催生周边业务等目标,最终成为智慧旅游的受益者。

1.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减少旅游商品销售的冗余环节

传统旅游购物除供求双方外,还常涉及旅行社和导游等第三方中介。在旅游商品供求信息通道不畅旅游商品销售服务不到位的时代,第三方服务促进了旅游购物的发展,但游客购物成本也因此增加。当中介和销售方为不合理利益联合时,误导、欺诈甚至强制消费等问题就可能出现,游客利益受到侵犯,严重影响目的地旅游购物的发展。

新时期,依靠智慧旅游平台带来的便利,旅游商品销售的中介地位和作用被大大弱化,旅游商品供求双方可借助智慧旅游平台直接完成交易,中间环节减少,交易成本降低,进而实现旅游商品销售供求双赢。

2.依托智慧旅游平台,改善游客购物体验

传统的旅游购物体验实际是对终端旅游商品、购物环境以及服务人员提供的即时服务体验。为了改善旅游购物体验,卖场多在销售过程中融入游客参与的内容,例如DiY陶器、彩绘等部分体量小,工艺简单的旅游商品,或是将旅游商品生产线置于卖场,如丝绸、竹编等工艺品。由于多数旅游商品生产周期较长、所占空间较大,将其生产过程纳入旅游购物体验延伸范围难度很大。

在实践层面,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借助虚拟技术,开发专门的智慧终端应用,将旅游商品的原材料获取、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内容立体再现,借此克服时空限制,游客因此能得到延伸体验,这有益于进一步改善游客购物体验。

(三)游客:凭借智慧旅游实现愉快购物

智慧旅游平台的服务对象涉及以政府为代表的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目的地居民[9]。随着智慧旅游平台逐步完善、终端日益普及,智慧旅游对于游客出行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旅游者而言,智慧平台不仅能有效降低购物成本、确保交易公平,而且有助于改善其购物体验进而实现愉快购物。在此背景下,引导游客正确利用智慧平台实现最佳旅游购物体验,是旅游购物各方都应关注的问题。

Y语

智慧旅游时期,我国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利用这一平台消除我国旅游产业过去长期存在的问题,完成旅游产业升级换代,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旅游购物尤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晓京.旅游商品消费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2]黄敏行.发展旅游购物品生产与销售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11).

[3]曹国新.我国旅游商品市场的问题及症结[J].商业时代,2005,(26).

[4]俞金国,王丽华.国内外旅游购物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7,(1).

[5]马进甫.国内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9).

[6]石美玉.关于旅游购物的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4,(1).

[7]管婧婧.试论体验经济下的特色化旅游购物体系--兼与袁国宏先生商榷[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8]张凌云,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应用挑战

2008年,iBm公司首先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于2010年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智能化作出响应,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著云台》认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以实现技术而言,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智慧城市建设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通过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方面实施各种应用,更好地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一、智慧城市概述

1.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进行智慧地感知、互联、处理和协调,使城市构建成为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1.2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是全面透彻感知:立体传感、智能识别、分析处理、和谐运行。二是宽带泛在互联:依托宽带网络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动。三是智能融合应用:云计算、海量数据存储、智能融合,实现随时、随地、随身、随意应用。四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实现全民参与,创造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

1.3“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看到另外一个概念“数字城市“,那它与”智慧城市“是什么关系呢?“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注重数字化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入应用。“智慧城市”基于“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基础,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智能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的城市。“数字城市”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再现城市,行业信息化过程相互分割、相对封闭,注重信息数据的产生和积累,以信息化提升传统城市运营效率。“智慧城市”则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实时、全面透析地感知城市,在宏观上更开放、整合、协同,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效能;注重数据应用模型的建立,以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营水平。

1.4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城市信息化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后,正在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数字化主要体现为城市公共信息、市民服务信息、个人社会信息转化为数字化计算资源;网络化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在区域内将分散的信息互联成为数据;智慧化主要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整理、加工、分析资源,协同工作,智慧互动,“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内”智慧城市“发展迅速,从概念提出,到规划建设只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2009年,首次提出”感知中国“概念;2010年,全国两会首次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提及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有超过150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

二、智慧城市建设

2.1智慧城市建设要求

在需求和技术的双驱动下,"智慧城市“以改善民生和服务作为建设导向,更加注重底层的物联感知、信息的共享协同、应用的创新发展,这就对智慧城市的业务发展、支撑提供和技术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通信运营商,一是业务要创新,面向政府、企业与公众客户群提供融合信息服务,积极参与应用创新;二是支撑要完备,规划先行,但更需要重视平台建设、业务运营、设备维护等全环节的支撑;三是技术要融合,提供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无缝连接的网络。

2.2智慧城市建设内在需求

“智慧城市”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政府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提升政府服务价值,创造产业经济价值,体现民生社会价值,最终达到“强政、兴业、惠民”的目标。强政主要体现在完善城市功能核心系统,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效率,建设服务政府。兴业主要体现在提高本地GDp,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保持经济可持续性。惠民主要体现在构建和谐环境,引导创新应用,提升信息化生活品质。

2.3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

在民生与服务方面,重视创建和谐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水平,提升生活品质。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业务应用创新与体验。在共享与协同方面,摆脱信息孤岛,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部门间高效协同。在物联与感知方面,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实时感测。

三、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应用

智慧城市主要服务“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3大领域,主要分为公共应用类业务、行业应用类业务和个人应用类业务,涵盖政务、金融、交通、医疗、安全、能源、文教、物流等各个方面。

3.1公共应用类业务典型应用

智慧城市公共应用业务通常为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广泛,是一种广泛的公共资源。

智慧公共安全,通过建立全数字化城市监控系统,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智慧之眼”视频监控探头全部纳入系统,警方可借助该系统破获街头盗抢案件及其它各类安全问题。保安押运3G智能监控可以将全市押运车全部实现定位、监控等功能,实时监控、调度、组织,更增强了押运车辆的安全保障。智慧城管则解决了传统城市管理中责任单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缺少有效监管的问题。

智慧医疗从药品监管、医院移动查房、医学影像云存储等医疗行业信息化项目入手,一是实施药品电子监管项目,实现药品溯源。二是实施移动医疗应用系统,实现移动查房信息化。医务人员通过该系统可以浏览和查看病人的电子病历、最新的检验和检查报告、paCS影像、已执行或正在执行的医嘱,实现病人身份识别,实时下达新的医嘱。三是实施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实现无胶片影像管理,运用云存储技术,提供数字化影像管理方法。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3.2行业应用类业务典型应用

智慧城市行业类业务是与企业信息化紧密结合的一种延伸,它服务于企业,也是企业向外披露和展现的重要手段。

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信息做出决策,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即可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让配送货物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智慧高速是一种免费的出行服务产品,依托强大的云平台和呼叫中心人工坐席,在传统导航软件的基础上,还为用户提供人工智能导航、高速公路实时路情查看与沿途播报、高速公路实时视频监控沿途查看与在线点播,以及报警、咨询、互动、娱乐等全方位的驾乘服务。任何时候点都可通过语音方式轻松获得人工导航、路况咨询、电话代办、音乐视频、信息娱乐等服务,着力保障驾乘人员方便、安全、绿色出行。

智慧水利采用应用一体化设计的无线应用平台,通过资源列表区分应用,涵盖移动办公、移动视频监控、水利门户网站、三防决策支持、移动视频会商、小水库监管、综合服务信息等10多项功能。通过该平台,水利三防单位及部门将随时随地地利用3G移动通信高速网络安全接入水利信息系统,一是实现水利三防信息报文的移动查询和处理。包括水库、江河水位视频监控实时查询,水、雨、工情、气象实时三防决策信息查询等,为防汛抗旱、办公管理等重要工作获得及时、科学、便捷的决策参考。二是实现移动化的水利三防应急会商调度系统。通过交互式视频调度,利用智能手机方式实现应急指挥,实现召开视频会议、进行视频对讲,实现视频录像上传等功能,提高三防应急决策、指挥管理效率。

智慧照明,由于城市照明涉及地下管线、供配电、道路、桥梁、绿化资源等公用设施,各专业单位在建设、管理方面自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面临着资料分散、数据不完整所带来的协调管理难、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照明设施进行监管和养护等相关工作的效率,也严重制约了城市高效发展的后劲和城市管理效能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亟需建设城市照明监控管理系统对市政设施的监控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维护,实现设施监测智能化、档案资料电子化、养护管理智能化、实施决策科学化。

3.3个人应用类业务典型应用

目前智慧城市的个人业务应用还较少,主要是由于产业链缺乏和缺少市场推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引入极大丰富了个人应用的体验,推动了实时高清电视、3D在线游戏等高速低时延应用的发展。

智慧旅游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地理信息技术和异构融合技术,打造统一门户和平台,实施旅游信息交互、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等。游客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及时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方便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

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建设“智慧城市“泥沙俱下。目前中国已有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蜂拥而上重复建设、信息安全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国家层面缺乏总体协调、明确的发展思路、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国产软硬件产品的总体技术性能、产品成熟度与国外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党政信息系统和重点核心业务的需求等。

将智慧城市片面理解为数字城市。很多时候人们容易把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混为一谈,简单地理解为把各个部门的电脑连在一起、网络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智慧城市了,其实数字城市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内容,只是将信息集成数字化,而智慧城市则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飞跃。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各有差异。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概括其建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技术工程项目建设型,把智慧城市当做技术工程项目来做。二是数字城市的扩充型,停留在数字城市的建设,缺乏对数据的智慧处理能力的开发。三是智慧能力建设型,具有业务云存储、网管、终端一体化的智慧,具有市民主体、城市公共服务力量、依法监管等人、机、物的系统协同服务能力,具有基础标准与应用业务标准相统一的标准规范等,这是目前理想的建设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网络条件尚有待加强。如技术上没能开发”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业务操作系统软件,不能真正”一卡通“;再如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还有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重复建设大,小区入户重复率高,不利于家庭、社区物联网与骨干网的有机对接和业务开发等。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6

一、基本概念

1、何谓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管理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城市病”日趋显凸显,城市管理者们热切希望在保持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病”,并做了种种有益的尝试,构建“智慧城市”便是其中的主流思想。

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一种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2、智慧城市特征

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等四方面。即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

《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强调智慧城市不仅强调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更强调以人为本、协同、开放、用户参与的创新2.0,将智慧城市定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与生态,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塑造城市公共价值并为生活其间的每一位市民创造独特价值,实现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因此,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被总结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亦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应该体现在维也纳大学评价欧洲大中城市的六个指标,即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六个方面。

智慧城市包含着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项目、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手段和驱动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是载体,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标。具体说来,智慧(应用)项目体现在: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食品系统、智慧药品系统、智慧环保、智慧水资源管理、智慧气象、智慧企业、智慧银行、智慧政府、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建筑、智慧楼宇、智慧油田、智慧农业等诸多方面。

二、探索与实践

1、国际方面探索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欧盟于2006年发起了欧洲LivingLab组织,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

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交通拥挤非常严重,于是,瑞典当局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税”。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

日本2009年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政务治理、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与人才培养三大公共事业领域。

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还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Lab(微观装配实验室)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应用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使人们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可随心所欲的设计和制造他们想象中的产品。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

2、中国建设实践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度公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

2013年1月29日,由住建部组织召开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各省和试点城市要按照住建部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文件要求,切实、高效推进试点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并根据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扎扎实实稳步推进项目遴选、调查、放款等工作;试点城市所在省代表和试点城市代表表示,将按照国家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和规划,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住建部是承担着城镇化推进任务的重要部门之一,在响应中央战略部署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民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智慧城市(区、镇)应运而生,为此,住建部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提出并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其重要内容是从方法论高度重新认识城镇化发展和规划,智慧的规划和管理城镇,智慧的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实现市民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住建部表示,将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开展2013年试点申报工作。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试点城市申报的组织和推荐工作。

通知要求,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试点城市申报的组织和推荐工作。每个省限推荐两个试点(市、县、区、镇)。申报城市应在明确当地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分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做好试点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工作,并编写申报书、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等申报材料。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建设部、工信部、科技部都有全国性的试点计划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除了建设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测绘局等部门也在研究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特色。

上海借助世博会之机,将全球“智慧城市”最新信息科技率先应用于世博园的安防、管理、服务、交通等各个环节,使世博园成为智慧城市“样板”。2009年12月,北京携手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正式签订“感知北京”合作协议,启动“感知北京”的示范工程建设。

“生态沈阳”。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公司及东北大学联合宣布成立的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其研究内容包括生态城市和谐规划、城乡水污染监管及饮水安全等重大课题,旨在为解决中国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难题开创一个新的思路和模式。“数字广东”。广东省希望通过打造“数字广东”,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经济变得更有效率”。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智慧医疗、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物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智慧南京”。南京市提出了“智慧南京”构想,希望从交通、医疗和电力三方面入手,建设服务型政府。

台湾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台湾地区在2008年将“智慧台湾”作为发展政策主轴的重点,专门制定《i-236智慧生活科技运用计划》,以智慧小镇和智慧经贸园区为两个推动主轴,在安全防灾、医疗照护、节能永续、智慧便捷、舒适便利、农业休闲等六大领域开展智慧生活科技创新应用的服务示范。

台湾几个推动智慧城市重点,包括新北市、桃园县、新竹市,还有台北市等,都有相关的组织单位颁发的创新成果的奖项。台湾从北到南,到东部,选择十个重要的城市作为推动的重点。

新竹市有一些特殊的因素,希望将新竹市打造成一个兼具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低碳绿能、生态休闲等特色的智慧联网科技城,因为新竹市有全球知名的科学园区。台湾的科技创新的成果,在新竹的科学园区在过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像大家熟悉的台积电,都是从那边出来的。

新竹市在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现况及其规划,是希望结合各方的资源,聚焦共同场域、发展多元整合应用,规划明年加入全球十五大科技城联盟,它几个特点,包含智慧观光、智能交通、安全监控、节能与安全等等,是推的重点项目,预计会有好的成果,获选15大科技联盟之一。

在全球信息产业大会上,台北市智慧城市上的一些应用得到了首奖,台北市不管是市民还是访客都可以享受智慧城市的应用。比如带台湾公共汽车站等车可以知道什么时候下一班车来,也知道哪一班车什么时候可以到哪一站?智慧观光,从你在的地方可以知道这个附近有哪些重要的观光景点。看医生的时候也不需要排很长的队,我们可以做移动挂号,也可以告诉你什么时候去医院看医生。台湾最近在招标一个提案,建大型云端园区,除了促成一个比较大型的云端产业群聚以外,也包括在人才方面都是提案的重点。

台湾在智慧城市方面有很多进展,也有很多智慧城市方面的解决方案跟大家分享。智慧城市是大数据最好的应用,也是大数据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应用,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活的更好,进到下一个阶段的智慧生活。

大数据最重要的是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带来更深一层的价值。难度越高价值越高。

三、瓶颈与展望

1、问题瓶颈

缺乏顶层设计。

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国内各城市必须清晰、冷静地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的利益尤其是智慧城市类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布局进行的各种宣传和公关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为了避免后期大量问题的爆发,政府需要在此事上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强大的免疫力。

但是,期望值过大,导致了部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以至于希望用几年时间就能够改变一个城市,甚至期望一个基础薄弱甚至连数字城市基础都不完全具备的城市也能迅速成为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智慧城市,巨大的建设压力和投资风险潜藏在规划文件和口号的洪流中,尚未浮出水面。

缺乏有效数据和it基础成瓶颈。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数据或没有准确的数据,这就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缺少最基本的前提;中国城市的it基础建设还不完善。虽然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刚刚起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城市离我们并不遥远。智慧城市需要通过广泛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而缺乏有效数据和it基础将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两大制约因素。

智慧城市仍然挑战重重。

智慧城市理念为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我国众多城市纷纷展开智慧城市的研究规划,部分城市已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当前的发展规划,然而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然面临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应用模式、信息安全、体制机制等诸多困难和障碍。

到目前为止,在智慧城市的框架内还没有探索出一套统一的理论和标准体系,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高端芯片和传感器新技术。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还很低,各种应用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底层层面。我国应该充分利用智慧城市技术优势和先发机遇,尽快出台智慧城市的总体标准,为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整体性和基础性的指导意见与规范标准。

在全球智慧城市产业方兴未艾,尚未形成被广泛接受的统一产业技术规范的形势下,抢占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自主的产业技术标准和统一的市场准入机制,是打造我国的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充分动员产学研用等各方面的资源,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建立智慧城市产业联盟。

近日,神州数码、方正国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45家机构在京联合成立了中国首个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共性核心基础技术的研究与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带动重大应用示范,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

2、趋势展望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也将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作数字城市的新包装,一些城市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国内智慧城市虚火过旺和盲目贴标签的行为也广为诟病。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将在探索和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矫正和澄清。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引领的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扬弃,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7

关键词:智慧校园;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6967-04

1概述

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首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数字化概念,并引出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概念。步入新世纪,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总体来看,我国的“数字校园”建设大概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第一个阶段,简单的资源“数字化”。大量文字和数字资源上网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第二个阶段,业务工作的“流程化”。在此阶段中教务系统、办公系统等各类业务工作系统开始出现,传统的部门工作开始转向网络流程;第三个阶段,业务数据的“共享化”。业务工作的“流程化”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信息,而相关部门对这些数据信息的需求直接催生了业务数据的“共享化”。从实用研发层面,所谓业务数据的“共享化”也就是应用系统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优化。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都处于此阶段中。另有一些高校已经完成了此阶段的建设,开始探讨和摸索智慧校园的构建。比如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厦门大学等等。江苏警官学院在完成数字校园三期的建设后,也开始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

2智慧校园概念解析

相对而言,智慧校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只有深入理解了它,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智慧校园构建方案。

2.1定义

毫无疑问,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化版本。而如同数字校园一样,智慧校园也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构建的角度、层次不同,对智慧校园的理解和定义也不尽相同。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沈洁、黄宇星从比较宽泛的层面解释:智慧校园“是一种将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环境及资源的因素以及社会性因素,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机整合的一种独特的校园系统。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的相关性为核心,通过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手段提供及时的双向交流平台,提供结合网络、技术、服务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全方位地实施教育信息化。”[1]

南京邮电大学的宗平等则从更加细节的层面解释: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基于数字环境的应用体系,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的获取校园中人、财、物和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同时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来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动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2]

2.2特性

无论对智慧校园的哪一种解释,概括起来,都包含以下几个特性[3]:

1)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互联网络覆盖校园每一个角落,智慧校园支持所有需要上网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

2)全面感知的校园环境。从人员到物品,从校园各类资源(水、电、气等)一天的运行消耗到个人一天的轨迹,智慧校园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摄像头及各种系统平台,能够随时随地客观的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

3)广阔开放的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将为师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得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本,师生的互动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智慧校园将为校内师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支持全天候的在线学习,支持校内任意地点任意人员的互动交流和探讨。

4)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依托于数字校园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基础,智慧校园将建构出各类实用的数据挖掘模型,建立预测方法,同时智慧校园能够综合各方面及时新鲜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通过智能推理,做出快速反应,改被动分析为主动应对,更加突出智能化特点。

5)个性化的应用服务。智慧校园更加重视个性化服务理念,任何人都能灵活配置自己所需的功能应用以及喜爱的界面风格。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依然采用Soa理念,面向服务。

3数字校园基础上的智慧校园构建

智慧校园由数字校园进化衍生而来,智慧校园的构建也不可能脱离数字校园,因此功能完善、架构稳定的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构建的基础。而对于智慧校园的构建,笔者认为最现实和可行的是采用“裹粽子”的方式,在数字校园基础上层层叠加、精心修补。

3.1数字校园构建现状

各个院校数字校园的构建状况不尽相同,该文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

由下至上,该架构模型共分为五个层级,分别为基础设施层、业务系统层、数据交换层、流程服务层和信息服务层。基础设施层解决网络互通、服务器软硬件部署相关问题。基础不牢固、不安全,架构的整体就不稳定。在基础设施层采用了ipV6技术和Vmware虚拟化技术保证了网络、服务器运行的稳定和高效。二层是业务系统层,它是高校数字化校园运行的主体,和学校各个业务部门工作都有关联,包括教务、教学、学工等等,各个业务系统之间保持相对独立,但又有关联,而关联它们的就是数据交换层和流程服务层。数据交换是从数据表、数据字段层面保障信息准确及时的传递,具体技术包括企业服务总线技术(eSB)和消息机制(eQ)。而流程管理则是从更高级的代码流程层面保证业务系统间相互的沟通互联,主要通过流程管理器技术(Bmp)来实现。数据交换和流程管理最终都是服务于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校园所有数据汇合共享的地方,它既是数据的接收者又是数据的提供者,是数字化校园系统正常运转的核心所在。数据中心包含数据处理的两个阶段:数据共享和数据归档。最后是信息服务层,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的weB展示。纵贯数字化校园架构模型所有层级的是两个保障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包括数字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信息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目前,江苏警官学院数字化校园系统运行正常。相比较传统的校园管理,数字化校园至少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1)信息获取及时透明。门户管理平台集成了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功能,任何部门的通知新闻都能够立刻显示在校园内网界面中。

2)内部办公高效节俭。多个业务系统的使用,使得数字化办公基本代替了传统的纸质办公。无论教师、学生还是行政管理人员只需要上网就能获知最新的工作消息,而且任何一个业务部门通过本部门业务系统就能随意抽取到所需的其它部门提供的数据,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

3)校园生活便捷有序。一卡通系统集成了日常校园生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如门禁、饭卡、水卡、电卡等等。一张校园卡就能解决师生的吃、用、住、行,反应在数字校园系统中就是一串清晰变化的数字。校园生活也变得简单而有序。

4)学习空间逐渐拓展。师生们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登陆数字校园后,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和下载资源,还能在线练习和提交作业。校园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上的45分钟,数字校园系统大大拓展了师生们学习的空间。

当然,除了优势之外,目前的数字校园系统也存在许多的缺憾,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1)数据中心的功能不够强大。数据中心是数字校园的核心部件,是维系数字校园运行的动力之源。未来,海量的数据要通过数据中心来处理和安置,没有科学、长远的设计和规划,数据中心势必成为整个数字校园或智慧校园运行的最大瓶颈。

2)学习平台的架构不够完善。现在的学习平台大多死板僵硬,缺少“动感”。所谓“动感”一是指“互动”即师生间的互动沟通,探讨交流;二是指“移动”即师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平台;三是指“联动”即学习平台和所有的资源平台(如图书馆、课程网站等)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3)数据来源的层次不够细密。由数字校园总体架构模型可以看到,目前的中心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大业务系统,且仅限于关系型业务数据,数据来源的层次不够细密。比如说校园环境数据(设备、植物、教室等)、人员流动数据、视频监控数据、个性weB应用数据(博客、QQ心情、人人网等非私密空间)、其它学习和娱乐相关的数据等等都未被适当引用。

4)校园数据的利用不够充分。部分校园数据被存储后未做进一步加工处理,从而失去其特殊的价值,成为无用的电子垃圾,浪费空间和资源。

5)个不够周到和全面。数字校园系统中虽然也有个性化的处理,比如区分了教工和学生的页面构成,但方法太过简单和粗糙,无法突出每一个人的“个性”。比如师生近期的关注点、学习或者工作的重点等等。且界面无法变换更新,缺少灵活性。

3.2智慧校园的整体构建

智慧校园整体构建是以已经建成的数字校园为基础,以弥补数字校园系统的缺憾和不足为目标,融入“物联网”的应用,并突出“智能化”特点。其总体架构模型例图2。

智慧校园架构模型是在数字校园架构模型的基础上做了部分的修改和升级。从下至上依旧分为基础设施层、业务系统层、数据交换层、流程服务层和信息服务层,在最上层构造上多了一个终端服务层。每一层都分别做了或多或少的调整。比如基础设施层,在校园网内新融入了移动网络和物联网络;业务系统层,更细致的划分出典型业务系统和非典型业务系统,同时突出校园学习环境的建设,以所有与科研、学习相关的系统为基础,利用云技术手段,构建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及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交换层和流程管理服务于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是以大数据概念进行构建,包括了非关系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关系数据的存储处理,所有数据通过Hive-Hadoop集群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最后汇总数据和分析结果导入关系数据库中以联机分析的方式为客户所调用;信息服务层新增个平台,在统一信息门户中灵活调用;最后是终端服务层,在固定终端之外,新增了移动终端,通过定制的校内移动终端平台高速访问智慧校园。

3.3智慧校园局部构建分析

由图2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图可以看出新构建的系统至少有两大区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其一是数据中心;其二是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及资源共享平台。

1)大数据中心的构建

大数据中心的构建将是智慧校园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大数据中心功能架构例图3所示。

在未来,针对非关系型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已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时代,完全的关系型数据库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该文考虑在大数据中心内的交互区综合应用两种方式的数据库存储,所有的业务系统根据各自需求进行选择性存储。交互区内的数据再经过订阅抽取,归入大型数据仓库系统中按照主题分类建立深度分析模型。在深度分析模型中,分析结果将不仅仅为简单的“是什么”和“怎么样”,而且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复杂问题,包含了查询统计、分析预测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突出“智能化”特点。这里的大型数据仓库系统是基于Hadoop(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技术的Hive(Hadoop下的SQL解析引擎)系统,即图3中的Hive-Hadoop集群。经过Hive-Hadoop集群深度挖掘分析之后的数据和分析结果重新导入专用关系数据库中,供系统和用户使用。前端工具不再承担分析功能,仅仅实现数据和结果的可视化查询[4]。

2)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及资源共享平台构建

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及资源共享平台将为智慧校园内泛在的学习提供可能。例图4。

平台以云服务的方式融合了所有学习与科研相关的系统的资源,再经过优化的检索处理,通过各类终端以个性化的方式提供给不同的用户,真正实现按需服务和全天候服务。所有的资源都不会被浪费。同时平台综合多种互动方式如语音、视频、在线留言等等,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交流畅通可靠的交流场所。教师还能应学生的要求随时安排在线考试或者在线作业,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平台的实现采用Soa架构以及websrvice技术,通过组件方式灵活组合和调用各类资源。基于云服务的互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将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师生们的学习需求和表达需求。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和蓬勃生机,而如何将先进的技术与高校的管理、教学完美结合则是每一个高校信息化建设参与者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该文对智慧校园的考虑和构建受当前技术发展所限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智慧校园的构建必将更加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2-125.

[2]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5-19.

[3]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4]覃雄派,王会举,杜小勇,等.大数据分析——RDBmS与mapReduce的竞争与共生[J].软件学报,2012,(1):32-41.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8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0-22-04

analysisofsmartcampusconstructionmodeinbackgroundof"internetplus"

LiXiumin,ShiHaiyan,wangXijie

(SchoolofpublicHealthandmanagement,BinzhoumedicalUniversity,Yantai,Shandong264003,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theresearchbackgroundandcurrentsituationofintelligentcampus.itdiscussedtheconstructionmodeofsmartcampusfromtheaspectsofcampusform,educationandteaching,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ndcampusmanagement.theresultsshowedthatinthe"internetplus"backgroundofsmartcampus,throughintelligentteachingmanagementandservicesandhardwarefacilities,thecampusintelligentmanagementhasimprovedmuch.iteffectivelyreflects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alinformationization,whereastherearestillalotofproblemsexistedinthedataanalysisandapplication.

Keywords:internetplus;smartcampus;constructionmode;educationalinformationization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科学进步,人类思想逐步发生改变,创造性的思维深入人心。“互联网+”与校园相结合,促使教育领域改革、教学模式等发生质的改变,校园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智慧校园”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完全融合[1]。智慧校园的建设包含多个方面,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将校园运行中的所有数据结合起来,有效实现高校智能监控和智能识别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校园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智能化服务平台及智能感知功能,二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信息服务与校园各应用领域相结合,三是在个性化定制服务基础上,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2]。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技术的一种较高的形式,将学校的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3]。

“互联网+”是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因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功能,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当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4]。

教育领域所衍生出的智慧校园是校园发展的新模式,“互联网+”的产生将推动智能生活的发展,智慧管理、智慧教学与智慧服务将是现代化校园新的发展方向。利用校园的智慧化管理来分析、研究、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创新管理将是未来校园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国内外智慧校园研究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形态也逐步发生改变,“互联网+”行动计划[4]的提出,更进一步加快了智慧化的建设,拓宽了教育领域对于智慧校园的认识,智慧校园也将是教育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高级形态,也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浙江大学很早就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并开始研究和建设,给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5]。上海交通大学在云计算基础上创建智慧校园图书馆。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采用一卡通管理服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这些高校都对智慧校园建设作了各种探索。

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对智慧校园相关的概念等进行了研究。黄怀柔教授认为前期的数字校园思想虽然先进但有很多不足之处,而智慧校园理念恰好弥补了它的缺陷,将为高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服务。陈翠珠教授的观点是智慧校园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分析评价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充分挖掘这些数据中潜在的利用价值。沈洁认为应该在物联网基础上把人与物理设施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进一步优化[6]。

国外很多大学早已实行校园数字化管理。加利福尼亚大学采用了较为统一、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核心业务的动态管理。国外一些学者在智慧校园研究领域也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talal指出在校园里用一张智能卡可实现多种功能服务,真正做到方便快捷[7]。michael和其他学者提出的etHoC系统,重点对虚拟和物理的校园环境要素进行整合,用户可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学校生活。

“互联网+校园”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学习模式,将教育、科研、服务以及生活融为一体的智慧化校园模式。

2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分析

2.1校园形态智慧化

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信息化系统,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展开等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得以实现。智慧校园中数据是为整个校园提供个性化服务。每个数据对于他人都可能非常重要,这些数据也将在服务过程中挖掘更大的潜力,创造更多的活力。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改变前期以各种系统应用为核心而导致错综复杂、数据混乱的现象,以“数据技术”为核心,也将调整人与系统的关系,促使个性化交互的形成,数据也可高效的为使用者所用,形成智慧校园新的数据形态。

高校信息化发展中,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的数据形态的转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技术形态的智慧化非常关键。智慧化的数据形态需要“云”、“网”、“端”的共同支持,三者相结合,促使技术形态的成立。例如2016年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建立基于三校区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利用可视化服务等实现各实物间的联通,同时采用多平台管理并且将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云计算对于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及服务。此外,建立基于手机app端的移动办公服务功能,实现“微互动”、“微办公”以及“微服务”功能。

2.2教学模式智慧化

智慧型的师生是未来建设与应用的核心,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采荷小学率先在学生社团中开展机器人项目活动,开发了机器人校本课程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通过机器人课程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智慧化教学模式。

2.3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智慧化

在全校教学区域以及大部分公共场所逐步实现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校园内进一步实行云计算为基础的虚拟化管理。目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园借助VLan等建立了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财务专网等各类校园网络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校园信息化发展需求。同时,搭建了校园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精品课程以及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管理[8]。常熟理工学院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有线和无线网络基础上建立RFiD环境,自主研发资产管理系统以及教学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开发各类校园应用系统,并且进行测试研究,以促进校园内真正实现物联网为基础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

部分学校开发了在线教学模块,实现在线辅导与评价,教师在线答疑、学生在线做作业和在线测试,全面开展智慧化教学[9]。2015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已经逐步实现教学资源智慧化,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在线视频教学等。各院校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课外拓展库、虚拟仿真库,实现智慧教学。

2.4校园管理与服务智慧化

智慧校园的建设支持数据整合,呈现“一站式”新型服务模式[10]。在互联网基础上综合数据管理,实现高度集中的业务数据交换,为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2016年北京艾威康携“智慧校园一站式平台”亮相于高教仪器设备展览会,该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功能,包括管理、资源、环境以及服务的全方位智慧化管理。这种服务模式整合校园各项业务所产生的数据,达到数据资源共享效果[11]。

智慧校园建设中合理的数据分析和明智的处理措施将有助于校园的管理[12]。以招生为例,大学在招生中信息部门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工作,提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比如关注不同生源地学生入学的绩点、入学成绩与毕业成绩以及最后的毕业去向,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从入学、在校学习到毕业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数据,及时做出问题反馈,为招生决策提供依据[13]。

2.5各模式比较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相对于数字校园在各方面有很大提升,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度。从杭州采荷小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和北京艾威康的经验看,虽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有效促进智慧校园全面建设,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缺陷。

杭州采荷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建设到位,但缺少一定的数据规范标准,信息资源不够完善,同时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不能适应时展要求。重庆师范学院各类应用系统建设相对较为齐全,但缺少统一规划,系统集成度不高,信息化人才匮乏。艾威康推出一站式平台,虽然能基本满足智慧校园建设中各类应用系统的需要,但在实施等方面可能还缺少一定的指导。目前各校园对于“智慧校园”这一理念认识仍不够深刻,容易导致过分追求硬件建设,无法真正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因此,智慧校园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结合教育发展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促进校园建设模式的合理化。

3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数据规模不足并且形式单一;重硬轻软,缺少标准化研究;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不符合时代要求;缺乏理论层面的指导和对于理论的关注;缺少智慧型人才等[14]。为此,智慧校园建设对策有[15]:①组建大数据库。加大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存储,开展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平台共享,促使大数据库的建设。②探索数据化标准规范。在各个部门间形成互助互利的交流模式,加强数据流动性,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16]。③进一步完善校园管理改革机制。对于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不当、效率低等问题加以改善,采用高效智能管理,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促进智慧校园的进一步发展。④增强智慧校园相关的理论研究。当然智慧校园目前是比较新的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形成智慧校园所独具特色的建设理论以及设计要求。⑤加强智慧型人才的培养。在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中,通过知识管理、在线教育等支撑平台,强化智慧型人才培养[17]。

4结论

在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整合优化教育信息化资源,为学生、学校构建随时随地交流学习的平台,提供便捷安全、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是智慧校园发展的建设目标。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适应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改造数字网络,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技术融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蒋家傅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

术,2013.2:45-46

[2]于长虹,王运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

管理,2015.6(321):49-51

[3]蒋东兴.“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畅想[J].中国教育网络,

2014.1:58-62

[4]唐斯斯,杨现敏,单志广等.智慧教育与大数据[m].科学出版

社,2015.

[5]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eB/oL].[2016-03-16].http://zuits.

/xxhjs/redir.php?catalog_id=187343.

[6]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

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7]江林升.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

教育,2011.11:133-136

[8]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

导刊,2015.14(8):6-8

[9]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

讨[J].华东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报,2015.S1:119-125,131

[10]it168信息化频道.智慧校园平台艾威康“一站式”平台引

关注[eB/oL].[2016-04-27].http:///a2016/

0427/2619/000002619084.shtml

[1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

电化教育,2014.332(5):88-99

[12]杨文,赵洪光.基于网络技术的智慧型校园应用研究[J].信息

化教学,2015.15(9):117-118

[13]江桂珍.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现代

中小学教育,2016.32(4):5-6

[14]尹合栋,陈军.“互联网+”环境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

信息化建设构想[J].重庆高教研究,2015.3(6):87-94

[15]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n].中国教育报,

2015.5.

[16]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用[n].光明日报,

2015.6(14).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9

关键词教育智慧教师文化生物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

智慧是个体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产生的面对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它不是自然发生的,必须要在智慧的教育下,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教育智慧是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教育状态,是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教育智慧主要通过具有一定文化的教师来体现。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教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体系以及行为模式三个层次,并构成了教师文化的统一体。

1重塑高中生物教师文化的必要性

1.1教学目的的功利取向,限制了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现有高考制度的压力下,许多高中生物教师研究和实践着如何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成绩。教师将提高所任班级的生物学科成绩作为自己的全部工作目标,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情感冷漠、发展迷惘。

1.2教学理论的狭隘肤浅,束缚了高中生物教师的理论视野

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把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简单化为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对教材本身蕴含的文化素材视而不见,师生之间缺少深刻的交流,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丰富和发展,价值观和人生观没有得到提升,知识与智慧脱节,科学与人生分离,课堂没有体现出生物教学多方面的教育使命和应有的丰富内涵。

1.3教学模式的规范统一,制约了高中生物教师的创造性发挥

传统的教学流程强调规范统一,教学内容的设计追求完整,教学过程各环节追求精确化和程序化,甚至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都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教师被定格,课堂缺少灵动,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教师进入自由和智慧的境界。

2重塑高中生物教师文化的建议

2.1明确课程目标,树立教育智慧理念

新课程建构了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们的达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育智慧理念的认可程度。教师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课堂教学多样、灵活、开放,从而走向智慧统帅知识,人生关照科学的教育的较高境界。

2.2优化教学艺技,构建教育智慧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生物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形成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际,学生能融知识于生活中,在生活的情境中解读生命,从生命的角度去思考人生,学会做有意义的事,做有尊严的人,过有品位的生活。

2.2.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民主是对学生的平等与尊重、真诚热爱与接受。平等对话、相互尊重是师生之间实现沟通与交流的前提,而师生间真诚的沟通与交流,能够让教育智慧得以有效实现。不久前听了张家港梁丰高级中学特级教师任小文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堂课,整堂课教师给人的感觉犹如春天般的温暖,教师的言谈举止充满了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回答问题不需要站立。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这样的,教师给出有关自然选择的一组资料,请学生思考后讨论进化到现在长颈鹿的脖子长的原因。学生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师真实地倾听,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最终达成共识。这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超越了知识传授本身,高度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人性关怀。教师的亲切友善是对对方生命内在尊严的一种尊重,使师生愉快地进行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

2.2.2进行精心的教学预设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精心的预设才能激发精彩的生成,创造智慧。教师在预设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与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高质量的加工和包装,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上实验课“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有一组学生发现自己的提取液的颜色和别的组不同,不是呈深绿色,而是呈黄绿色,很是疑惑。教师马上向全班学生展示这组提取液,并与其他组的提取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并鼓励这组学生“将错就错”,继续实验,观察分离后的结果。实验结束后,教师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多个出现一定操作错误的分离结果,与正确操作的分离结果进行对照,请学生分析原因。教师机智地应付,恰当地调整了现场策略,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反映了教师一定的教育智慧。

2.2.3追求艺术的课堂语言

艺术的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感情和传递智慧的重要工具和载体。艺术的课堂语言除了要具备科学性、形象性、趣味性、情感性等特征外,还需具有教育性和启迪性,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讲Dna的复制方式时,教师可以先抛出这样一段话:“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立即又提出了Dna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同学们能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设想出Dna分子可能的复制方式吗?假如用15n标记母链,用14n标记子链,请同学们假设一下,复制一代和两代的结果各是什么?”在教师富有启迪性的语言下,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活动,提出两种假设即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并根据假设演绎两种不同方式复制的结果。最后,教师再展示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总结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2.2.4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完善课堂教学行为和发展教师素质的基础。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实现经验向智慧的升华,他人理论向自我理论的转化。例如,对“有丝分裂”这部分内容,总是存在这样的困惑:老师刚讲,学生很明白,可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通过学习专业书籍和理论,以及不断的反思,现在已调整为围绕有丝分裂的本质,即“保证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且保持数目不变”来启发学生。教师借助动画演示,首先,从间期要进行Dna复制,到前期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避免染色质在分离时打结断裂受到损失;核膜核仁的消失,与它们阻碍染色体的平均分配有关;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保证染色体平均分配的安全性……对诸多机制,教师一一引导学生,避免了学生对有丝分裂学习的简单记忆,而是对有丝分裂的本质进行组织和理解。

吴也显在“教与学:课堂文化重建与走势”中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在教育智慧的理念下重塑教师文化,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实现师生思维的互动,人格的影响,才能让课堂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旅程。

参考文献:

智慧物流的缺点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产业;移动互联;标准化

基金项目:1.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2102310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多校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GGJS-1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河南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城市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以上问题。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城市必须拥有一批在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具有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智慧城市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银行和智慧医院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1.3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智慧城市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1.4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不足

全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部门的广泛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建设了一系列的智慧应用系统:平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并在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稳步前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

1、由于缺少展示、传播、交流、分享平台,智慧城市的建设处于"孤岛"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缺乏数据与业务相结合的深入应用。

2、信息化阶段强调数据的集成,而信息在系统间业务流转时无法共享,造成现阶段系统间业务集成困难。

3、无法完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不能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一站式在线信息综合服务。

4、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难以满足产业升级所需的信息互联互通、业务高度协同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三、加快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

河南省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主要以民生服务在医疗、教育、住房、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与系统设计为起点;建立城市级“一级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编制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和实施细则。

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均衡的智慧城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智慧城市基础层、应用层和管理决策层。

3.1基础层

基础层包含政府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该层面建设导向为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其中,网络服务包括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具体分为公网、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政务无线宽带专网、政务传感网等;数据服务包含数据资源融合、数据云存储、数据交换,并通过云计算支撑数据资源的挖掘、整合、开放、共享等;载体服务是指云计算、云存储、市民卡、智能车辆卡、共享软件等服务和相关介质。

3.2智慧城市应用层

应用层专注于各部门和领域自身的核心业务,包含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人文三大领域,该层面的建设导是聚焦业务、丰富功能。其中,智慧政务主要是政府、企业、个人之间交互关联,具体包括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业务系统等;智慧产业的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业、个人等,主要是日常事务的处理或感知,具体包括公用事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信用应用系统、社交媒体、企业eRp/CRm/SCm、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智能化产品等。此外,行业应用层除满足部门、行业、企业及民生需求外,还为基础设施层集聚信息资源,并为集成应用层提供支撑。

3.3智慧城市管理决策层

管理决策层基于基础层和应用层,围绕政府、市民、企业三大主体的需求,开展数据挖掘和智能应用,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应用和交互服务两个层面,该层面的建设导向是统筹规划、融合服务。协同应用包含市级层面的各业务应用,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交互服务包含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智能门户等。

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研究

建设“智慧河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怎样配置资源,能否使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将直接决定河南省建设智慧城市的成效和进展的快慢。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从建立领导机制、评估体系建立、制定标准规范、培养人才队伍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切实加强保障措施建设。

4.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要落实智慧城市领导小组职责,明确智慧城市各重点领域推进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在各部门信息化队伍中组建智慧城市工作团队;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决策研究工作。

4.2建立智慧城市评估体系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绩效的评估可通过引入评估评比机制,建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不同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建立智慧城市绩效评估体系,分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绩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信息和白皮书,为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3加快制定标准政策法规

加快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法规制度保障;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各行业,成立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的技术工作小组,加快制定和完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信息共享交换和运行管理等各环节的流程、技术架构、跨部门信息协同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4.4提升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建立河南省智慧城市人才库和专家库,通过实行专业人才登记备案,提升信息化人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与院校特别是市内高等院校、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引进信息化技能培训资源,规范信息化人才培养、认证和使用。

4.5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

以现有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规划和政策法规为基础,构建河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制定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标准、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安全预警预案等。

参考文献

[1]白秋生.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幸福咸阳[J].中国信息界.2012(4).

[2]朱灵.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的发展融合路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35期.

[3]史建政,于东敏,刘振强.基于国际对标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