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十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十篇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1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1

论文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内容提要: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即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运用知识产权策略与手段,成为企业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法宝。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中,知识产权战略对实现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运用依托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保障。一、问题的提出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利用知识产权资源的主战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如何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企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涉及到十分复杂的各方面问题,如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现行法律规范、国内市场和国际环境等。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注意到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资源在企业优化配置、企业发展这一“舞台”上,将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在20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资源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是在大幅度提高的。这在发达国家表现尤为明显。有资料统计,美国、日本、德国知识产权资源在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已达70%以上。我们还应该看到,知识产权资源在一个国家中的优化配置、有效利用,与这个国家实施富有成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西方国家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特别注重开发、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全方位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已将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资源作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源泉,作为研究和决策的重头戏。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知识产权立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飞速发展无疑给知识产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研究方面可谓硕果累累,这些成果涉及知识产权立法、执法、管理、保护、利用等,对于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些研究对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特别是对企业这一知识产权运用的极重要主体如何策略性地利用知识产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研究却很匮乏。企业界、经济界人士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倒是在加强,这是令人振奋的。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上仍然感到十分生疏。这种局面如不逐步改变,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我国的许多企业将难以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就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二、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念在涉猎“知识产权战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战略”这一概念有个基本认识。“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扩大,并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国外一些著名学者认为,国家战略是在平时和战时,组织使用该国政治、经济和心理上的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我国《辞海》对“战略”一词所下的定义则是:战略是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我们可以对战略归纳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战略涉及的是带有全局性的、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第二,战略具有系统结构,它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政策法律、动态调节机制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战略思想属于观念范畴,是形成战略的前提,也是决定战略的总方针;战略目标是沿着战略思想所指引的方向应实现的要求,它应建立在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判断上,应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战略方案是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方案、手段,包括实施战略的策略、战略步骤、战略重点等;政策和法律既是保证战略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条件,也是保证战略目标实施的基础;动态调节机制体现的则是战略实施的灵活性,即战略各要素应针对不同情况的变异表现出一定的可调节性。第三,战略本身具有层次性。宏观方面的战略和微观方面的战略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细分。从战略的共性出发,结合知识产权的特点,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可定义为: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充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并遏制竞争对手,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手段。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而言,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与手段。(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特点1.法律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依托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这包括两个方面:(1)它具有依法确认的特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每一步利用都必须置于法律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制约下,法律规范是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行为规则;(2)法律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对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又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可以说,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知识产权战略性运用的共同结果,两者缺一不可。2.保密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直接相关,实际上也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经济和科技情报分析、市场预测、新产品动向,以及经营者在某一阶段的经营战略意图,如果被企业竞争对手掌握,将对自己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这些涉及带有商业秘密性质的内容宜加以保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因之具有保密性的特点。3.时间性和地域性。这一特点是由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地域性特点所决定的。以时间性而论,与某一知识产权战略相应的知识产权期限届满或因故提前终止,相关的知识产权战略就应及时调整。就地域性而论,企业在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时应考虑到知识产权的权利产生地。这一点对于企业实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是极端重要的。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著名品牌在国外屡遭“抢注”,蒙受巨大损失,就是一个反面例子。4.整体上的非独立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属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其目标的实施与企业其他战略往往是相互包含、相互交错的,单纯地运用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商标战略为例,它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广告宣传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企业形象战略紧密相关。不过,整体上的非独立性并不排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跨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当然其立足点还是法律和经济两方面。我国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处于宏观层面,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则尚未深入;即使是在宏观层面上,许多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1.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理论;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3.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其他发展战略的关系;4.企业知识产权资源在企业经济中如何实现优化配置;5.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类型和具体的实施策略;6.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7.不同类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8.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保障问题;9.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逐步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其实这正是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就是产权明晰,除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外,企业享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个目标,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也必然要求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这一无形的财产权的作用。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实现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应有之义。在这两个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推行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经济学角度看,产权安排属于制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产权是“授予特定个人某种‘权威’的方法,利用这种权威可以从不被禁止的使用方式中,选择任意一种对特定物品的使用方式。”知识产权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权,在经济学上则表现为一种经济资源,在企业中还表现为一种经营资源。知识产权在企业产权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上升。经济学家测算,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值,在20世纪初只占5%~20%,到世纪中叶后升至50%,以后更快速上升到60%~80%,以至80%以上.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的“新增长理论”即指出,在信息时代,生产不仅是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组成,科技业已成为组成生产的第三大要素。可以说,随着商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当前世界正由物化商品向非物化商品发展。作为重要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就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经济发展意义上说,所谓资源,是指对产出创造具备有效增长功能的各种投入的集合,但这些投入必须为创造产出的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所能选择。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和表现形式,资源配置(或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则属于微观经济范畴,它是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对投入的知识产权资源与其他各投入要素的有机组合。知识产权资源本身的投入,不仅是企业经济资源存量增加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企业各种经济资源和投入要素的有机组合,促使企业资源发挥出最佳整体效用。知识产权资源在促进企业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与企业产权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协同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创造各名牌产品上。名牌产品不仅是企业分化组合的主导因素,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创名牌产品正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名牌产品是企业长期经营的结果,其背后意味着企业有着良好的信誉、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名牌产品企业容易通过合并、兼并、联营、控股等多种形式建立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现代企业集团。在实现资产重组过程中,低效率资源被以各种方式步入效率高、科技实力强的企业,社会新的投资也逐渐向名牌优势企业集中,这样就实现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也是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目标。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即提出了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大课题,它是在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中期,市场竞争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形势下提出的。就企业而言,集约型经济表现为企业的集约经营,即用少量的投入得到同量的产出,或者用同样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生产的增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而不是活劳动和物质投入的增加。企业集约经营的结果是形成产品开发与研究、产品生产与市场营销的规模经济,以低成本优势和产品高附加值利润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丰厚回报。企业集约经营是当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从本质上讲,企业集约经营是以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在当代,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取代劳动力和资本成为首要因素。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涉及到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等重大问题,而这些因素都与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内在联系。仅以商标战略,特别是创立驰名商标战略加以剖析,即可见一斑。商标,就其形式而言,是商品的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为区分其他同类商品或服务而使用的带有显著性的标志。就其实质而言,它又是企业信誉、产品质量和对消费者吸引力的综合载体。由于商标权具有专有性,商标从法律性质上讲是企业的一种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的强弱,与商标的知名度成正比,商标知名度越大,垄断优势越强,拥有该商标的企业越能获得超额利润。例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但由于知名品牌少,产品出口仍以低附加值为特点,产品单价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的丝绸服装每年成批出口到美国,尽管质量优良,但如果用自己的商标每件只能卖20美元,而换上美国的驰名商标,则可卖到300美元。正是由于上述特性,创立驰名商标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体现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体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则是通过品牌的竞争来实现的。驰名商标由于信誉卓著,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它已成为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就一个国家而言,它又是民族工业的象征和经济实力的体现。而驰名商标实际上又是企业长期集约经营的结果,驰名商标的良好效用则正是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反映。毋庸指出,企业驰名商标的出现既是企业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企业坚持实施商标战略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企业市场竞争归结为品牌的竞争,品牌竞争则是以质量和技术为基础的。驰名商标商品意味着优良的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创立驰名商标的先决条件,只有在追求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才能创立驰名商标,而产品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因此,企业驰名商标战略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它应与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专利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也是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就我国企业现状而论,集约型经营尚未实现。许多企业由于忽视技术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方面的运用,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原材料消耗大、效益低。这种状况只有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进步运行机制、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策略性运用等才能改变。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保障如上所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有法律性特征。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是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一个现代化的公平的专利制度,通过对发明人及其物质利益的承认,鼓励发明和革新活动,为专利权人提供一种安全的技术保护方法,并为这种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一个有效的商标制度,对一个国家来说,能改善国内的商业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为接受先进技术作准备.具体而言,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其一,能够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充分的保护,使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行按预期目标推进。其二,促使企业重视运用知识产权资源发展自己。一般地说,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法制健全的程度与该国企业重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程度是紧密相联的。在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十分不力的国家,企业即使有再好的知识产权战略思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其三,吸引国外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并且积极有效地推进其知识产权战略。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外国许多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它们不仅输出产品和资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输出品牌、申请专利欲占领、控制我国市场。目前我国许多技术领域与市场分别被外国企业专利和商标所覆盖,形势相当严峻。这暴露了我国许多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上的种种问题。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被公认为是用以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也是进行国际间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的工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也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近些年来,日益完备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名牌战略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像海尔、长虹、康佳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就是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而迅速成长起来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企业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认识。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仅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我国知识产权现行法律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这里不妨以专利法、商标法为例略加剖析。我国《专利法》经1992年修改后至今已8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朝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推进,以及国际专利制度的迅猛发展,专利法中若干不适应性已逐渐暴露。与企业有重要关系的如专利诉讼中无效宣告请求的适用对企业的长期困扰、发明专利申请审批期限的不确定、职务发明界定的不合理性以及实用新型审查制存在的问题都有待完善。鉴于此,2000年8月《专利法》第二次修订案通过,新的《专利法》于2001年7月1日施行。我国《商标法》在1993年也经历了一次修改。应当说,这部法律与企业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商标使用的主体是企业。该法随着当今形势的变化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注册公告中的异议制度,会使绝大多数企业申请注册的商标向后推延三个月。商标法缺乏对驰名商标、联合商标、防御商标的规定,对服务商标的规定也过于笼统。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修改商标法时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开展商标工作,实施名牌战略。五、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从国外来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像日本、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十分注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日本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运用上最为成功,它在“二战”废墟上短短几十年内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形成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仅以专利战略为例,日本书刊涉及到这方面的远比其他国家要多。如1973年日本出版《美国企业的专利·技术战略》,1974年特许厅出版《欧洲企业的专利·技术战略》,发行《专利战略实用手册》(科普型)。相比之下,我国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迅猛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飞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许多大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占领和控制我国市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滞后性日渐暴露。针对现实情况,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旨在促进企业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主体从战略高度有效地运用专利权、专利信息,积极适应专利制度等法律制度保护下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使我国的专利战略研究、运用和管理方面有一个大的发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就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而言,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这一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是一个边缘性的交叉课题,它既是知识产权研究方面的一个纵深发展,也是当前我国企业改革理论的一部分。因此,这一研究无论是在丰富和发展知识产权法学学科还是在企业改革理论上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产权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方面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此,研究这一问题是适应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有利于企业重视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有资料统计,近2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占72%,技术进步占28%.而现代社会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我国企业迅速赶上这一发展趋势。(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有利于充分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和控制企业无形资产流失。近些年来,我国企业无形资产流失十分严重,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凡是无形资产流失十分严重的企业,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战略运用都是十分低下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促使企业珍惜和运用知识产权开拓市场。(五)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有利于促使企业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确保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知识产权是一种垄断权,实现公平竞争也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目标之一。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外部环境因素。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使企业生产要素依市场化原则合理流动,获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是全面振兴我国国有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增强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近些年来,由于经济体制不顺等多种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大多陷于困境。在国际上知名品牌如凤毛麟角,国际竞争力不强。而与此相反的是,西方国家的大公司企业不断以知识产权作为开路先锋,占领我国技术和产品市场。它们向中国实施投资战略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想方设法除掉我国同类产品有竞争力的商标。在这种情势下,加强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确立和维护我国企业品牌优势,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就显得更加重要。注释:陈昌柏。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孙小礼。“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现实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尚鸣,静雁。以名牌产品为支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J]·管理世界,1995:(5)。俞兴保。知识产权及其价值评估[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6~8.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40~41.陈安祥。创驰名商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J]·商标通迅,1996:(3)。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2

1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

加强技术创新,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发展民族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也在于通过获得技术优势或用技术优势换取成本优势,进而获得市场优势。但这些优势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享有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因为在市场经济中,高新技术商品(产品或服务)的交易主要是知识产权的交易,而知识产权的交易归根结底体现为经济利益的交换与分配,离开了利益关系,就无所谓知识产权关系。知识产权制度的设立,是通过授予知识产权主体一定范围的私权,允许其以书面形式向社会公众充分公开其技术或其他形态的知识为代价,换取国家法律保护下一定期限的龙断权。知识产权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从西方发达国家创建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来看,知识产权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生产科技化、科技成果商品化、知识商品产权化和权利制度体系化”这一历史特征。知识产权是在法律上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确认,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财产,在高新技术企业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机制促进高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同,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意识到用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方向的引导作用。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而高新技术表现的“高”、“新”特点,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进而导致企业对创新产品和技术路线选择上的盲目性。而知识产权由于是以公开技术内容为代价的私权,会使企业及时获知自己从事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状态和技术的法律保护状态。知识产权制度所保护的技术创新成果必须具有新颖性,由此在企业对比分析以后,便可以已公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产品开发方向,确定技术开发路线,既可避免重复研究,又可保证技术创新难题在可能的技术领域和可行的商业领域中解决。

(2)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传播作用。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下,一方面可获得高收益,另一方面引导其它企业对这种高收益的追求进而进行技术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成持续创新。对国家而言,其重要意义之一在于通过持续创新,技术得到传播、扩散,形成新的产业群。授予主体以知识产权是将专有权和促进技术信息公开统一起来,其公开的技术内容为传播提供了前提,为知识的传播、技术的转移提供了极大便利,促进企业生产要素根据市场原则合理流动。

(3)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主体的利益保障作用。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企业利益的保障作用还体现在:如果企业的知识产权被侵害,就会产生基于这种对知识产权支配权而形成的一系列的请求权和抗辩权,以保障企业利益的最终实现。如果对技术创新成果没有给予法律上的保障,技术创新的成果就会白白地“流失”,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总销售额的5%的研发投入就会付之东流,30%的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劳动成了徒劳。

(4)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活动的规范作用。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竞争的存在使得不正当竞争成为可能,因为侵权仿冒的成本要比企业进行“高投入”的研发成本低得多,“寻租”行为成为可能。由技术创新形成的高新技术,因其易流动和无形性,使得技术秘密被侵权经常发生而认定侵权十分困难,知识产权制度追求权利人的技术垄断与公众利益的平衡,这种立法的“二元”价值目标决定了知识产权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又要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其次,知识产权所具有的专有性,使其存在着被滥用的可能,由此在知识产权制度中确立的合理使用、在先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就是对权利主体垄断权的限制。再次,知识产权制度确立了发明人、专利权人和单位对技术创新收益的分配机制。

2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远未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保障作用

发达国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定了名目繁多、卓有成效的商标战略、专利战略等知识产权战略,大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如美国最早将保护发明人的专利制度作为市场竞争的武器。日本在日美专利战中受到挫折后,以美国为师,加强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实施。为了更好地占领加入wto后的中国市场,各国跨国公司把对华知识产权活动的重点放在了高新技术领域。截至1999年12月31日,在我国专利申请中,国外知名的石化跨国公司申请的专利数就占到本领域的80%。在核技术、医药化学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90%以上是外国企业;在航天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国外比国内高出30倍,相比之下,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远未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保障作用,表现为:

(1)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意识缺乏。具体为:①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习惯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往往凭着经验或传统观念进行市场经营,缺乏专利意识和品牌意识,或对品牌的保护和防范意识,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无形财产,没有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技术创新的成果,在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甚至被别人挤掉。②相当部分企业不是重复研究与开发,就是没有对技术创新的成果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反被他人以侵权为由告上法庭;有的则干脆仿冒别人的技术创新成果,严重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和信誉,更重要的是长期的仿冒行为会使企业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队伍,永远无法摆脱对别人的技术依赖。

(2)技术创新中尚未确定明确而稳定的知识产权战略。首先,研发项目的选择上缺少知识产权战略谋划。在企业的研究开发目标决策阶段,虽然有像海尔等极少数企业开始主动利用专利文献来为决策服务,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发立项上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或只根据市场的短期需求确定开发目标,没有想到或不会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文献来全面分析技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不善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储备;其次,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不善于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文献来提高研究开发工作的起点和效率。往往是在专利文献上已经公开的技术内容,本来可以用来直接参考或不必再去开发的内容,有的企业却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自己从头做起,重复开发,做无用功。最后,研究成果的专利申请阶段,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企业研制出新产品、新工艺后,由于没有申请专利,被别人仿制失去了市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被外国企业拿走或廉价买去,申请了外国专利,使该技术的出口反而受到限制。

(3)技术创新文化中缺少知识产权的价值内核。对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内核进行考察时,我们不得不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传统文化环境进行分析。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人治主义传统、德治主义传统、泛刑主义传统和无讼诉主义传统等传统法律文化。这些传统法律文化缺少知识产权制度和技术创新所要求的价值内核,从总体上讲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发展都具有消极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倡导追求产权的价值观和鼓励竞争的价值观,而儒家的“中庸之道”则与上述价值观格格不入,由此企业总是不能够主动、积极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技术创新成果,而是依赖于“家长”,即行政部门的指挥棒,以行政手段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3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保障

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理解为:高新技术企业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确立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战略保障,这是因为:①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财产权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权明晰,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②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充分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和控制企业的无形资产流失。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树立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和保护创新成果的经验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知识产权大量流失。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有利于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全面地、长期地和及时有效地保护。③企业产权战略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④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企业制造国际名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当从认清知识产权本质和研究知识产权战略入手,及时制定和实施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一般可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从对知识产权的运作角度又可分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企业知识产权利用战略、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投资战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等。

4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保障

首先要完善和制定法律法规,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以保证高新技术企业既定的知识产权战略按照预期目标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是依托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法律以其国家权威性、强制性和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保证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实施保障。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是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对知识产权的利用、管理、保护都受到法律的规范,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都必须以法律规范为行为规则;法律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对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又具有可靠保障作用。可以说,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和知识产权战略性运用的共同结果。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必须遵循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工具主义;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传统文艺表达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交流,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上至政府层面,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元首会晤中,知识产权保护总是备受关注的议题。下至企业层面,以3C和6C专利联盟向DVD生产商征收专利使用费为代表,我国企业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应对后tRipS时代的知识产权格局,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订工作。本文就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提出几点意见,供政府和学界参考。

一、以工具主义的知识产权观为指导

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首先应对知识产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有自然法权和工具主义两种不同的哲学观。自然法权的法哲学模式,承袭法哲学家关于一般财产权的论述,从劳动或人格的角度立论,论证知识产权伦理上的正当理据。其要旨在于确立知识产权的自然权利地位,认为知识产权合乎自然理性,具有不可剥夺的属性。依照这种观点,知识产权即是一种伦理上的善,其正当性具有先验的品格,具有某种天赋人权的特征。而工具主义的知识产权观,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国家政策工具,其价值视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或阶层利益而定。如果知识产权制度能增进社会福利,实现特定的功利目标,则为善的法律制度,具有正当性;否则,就是“恶法”。换言之,制定知识产权政策,应完全以自己的国家利益或阶层利益为导向。

在国际知识产权谈判中,西方发达国家总是强调知识产权的劳动价值属性或人格关联性,有意无意地推广自然法权的知识产权观念。如微软,为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利益,以“知识产权海盗”比喻一些侵权行为,在伦理上丑化发展中国家形象。这就迫使发展中国家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护其既有优势的知识产权,维护其国家或产业集团的经济利益。

我们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应坚持工具主义的知识产权哲学观念,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实现民族复兴、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种系统化的政策手段。要对知识产权有个“去魅”的过程,注意西方国家在知识产权上的双重标准,警惕西方国家采用外交、法律等手段把不合理的义务加诸于我。同时我们要采取“适度保护”的原则,在切实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前提下,摈弃那种知识产权保护越高越好的看法。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以有利于维护本国产业利益、消费者利益,有利于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为依归,制订能平衡各关联方权益的均衡的知识产权法律。

二、坚持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地位

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最终的动力来源于企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需求。政府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包办一切。

笔者认为,应坚持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地位。怎样激发我国企业、学校、科研院所乃至个人等知识生产主体在发明创造、作品创作、品牌培育上的积极性,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目标。如果不能保护知识产权,防止侵权行为,必然损伤知识生产的积极性。为此应对具体的司法制度、行政执法制度进行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也避免给外国以批评的口实。政府的作用,不是越俎代庖,替代企业去做知识产权工作,而是引导和服务。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制订和修改法律,提供制度供给,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法律保障;二是采取措施切实保证法律的实施;三是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四是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升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五是通过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知识产权战略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层面。宏观层面有中央政府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微观层面各企业可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在中观层面各地方区域,一省或者一市,可以制订各自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各司其职,三个层面的战略相互补充,协调一致,才能使我国的知识产权建设得到切实推进。

三、注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4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商标

一、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智力产品,这是《美国遗产词典》中对知识产权的定义。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知识产权的规定,确定知识产权应当包括商标权、专利权以及著作权。近几年知识产权保护逐渐被企业所意识到,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同的企业应当侧重于不同的地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首先,知识产权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无形的资产,尤其在当前这个时代,企业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无形资产代表的是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对于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进步的动力。正因为企业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这样企业才可以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新一轮的产品开发,持续的占领市场份额,使得企业可以进一步发展。最后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企业对外贸易中占有主动地位的重要方式。当前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重要方向。在对外贸易中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唯一渠道,因而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对保障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外国企业对于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相关经验

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国外的发展要先于我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具备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在世界上的很多知名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重视,因此国外对于知识产权的相关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对国外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相关经验进行分析。

首先是企业为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而制定了相关的战略措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知识产权保护往往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通过制定一套长远的知识产权战略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德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例,大部分德国企业都根据其特点来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战略,之后根据所指定的发展战略来确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德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是企业拥有合理完善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相关制度。这是国外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在世界上一些知名企业中通常设有专门的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存在主要完成对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保护管理,对知识产权的情报研究及知识产权的相关教育培训等工作。不同的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部门往往不同,这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模式以便能够对知识产权进行更好的保护。

最后是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由于知识产权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智力产品。因而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因而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国外企业很注重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以便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确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主要是从技术或是其他智力成果的价值、先进程度、对该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所需要的成本等因素出发来进行选择。对于不易进行保密工作的知识产权需要及时的申请专利,而对于那些能够开展保密工作,同时又与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的知识产权则要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三、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企业中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的话题近几年在我国不断被提起,随着我国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尤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台将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原则、方向等都做了明确的说明,使得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但是从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来看,知识产权在过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没有形成应有的长远战略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的发展较晚,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意识,这直接表现为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没有形成应有的长远战略。曾有调查数据表明,仅在北京地区,制定了或是即将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长远战略的高新技术企业仅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1.6%,而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这个数字充分表明了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没有形成应有的长远战略,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存在不足

在我国的优秀企业中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都专门的设立相关的部门来进行,但是在我国的企业中,大部分都没有相关部门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同样以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为例,其中设立专门的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部门的企业数量仅占21.6%。于此同时很多企业即使有了相关的管理部门,但是在内部的管理中往往出现工作不能协调,对知识产权不能有效管理的问题。而且在我国的企业中对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的宣传与培训明显不足,很多员工没有最起码的法律意识,这也是我国经常出现员工违背相关保密协议事件的主要原因。

(三)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频繁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薄弱,导致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尤其是我国的著名商标在海外被恶意抢注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商标被抢注的情况发生之外我国的企业还经常面临专利投诉的事件,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在面临这种情况时不能坚持自己的权益,而使得我国企业产生损失。

四、我国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5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21世纪,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主题词,知识产权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深入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其相关因素,探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机制等,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观点。

一、以知识产权客体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一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即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把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在这些战略下,进一步细分了一些子战略,也可称之为策略,如:专利战略包括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技术引进与输出战略等;商标战略包括联合商标策略、商标竞争战略等;商业秘密战略包括合法获取策略、保护策略等;而版权战略常见的有保护策略、传播策略、利用策略和许可策略等。这种划分方式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式。

二、以知识产权运作过程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二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的运作过程划分战略,建构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一个动态模型,即: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制度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保护战略诉讼战略涉外战略。它既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价值链系统,产生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

三、以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三类观点是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战略,即知识产权战略由若干维度构成。

东京大学的儿玉文雄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包括: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战略、国际战略和法律业务战略5个战略方向,定量指标包括100项。该模型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为评价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V.K.narayanan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一般机制,包括:(1)产品市场措施。企业可在产品市场上采取措施,防止竞争者通过仿制对自己竞争地位的侵蚀,具体包括:标准、仿制的障碍、合作协议等。(2)持续创新。为了阻止仿制和退化,企业应致力于持续创新,具体包括:不断改进、产品升级、产品平台、重大创新等阶段。(3)法律策略。企业通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或商标寻找法律保护。他提到的产品市场措施,实际上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的市场战略;持续创新,实质上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法律策略,则可理解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战略。

我国学者杨武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分析,提出了三维动态方式描述创新过程的方法——tmR三维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成功三个基本决定要素为:(1)把技术应用到适当的产品中——技术要素(t要素);(2)把适当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市场要素(m要素);(3)在创新中获得创新产权——产权要素(R要素)。可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维度划分的借鉴。

四、理论探讨

以上三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和特点。

1.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划分知识产权战略,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相对孤立的策划某一类知识产权战略,甚至是具体的战术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各分类战略的简单加总,而不同类型产权战略间的联系、影响、乃至组合没有反映,也难以通过一定的测度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状态。

2.按照知识产权运作过程划分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系统流程规划,比起第一种观点,建立了知识产权客体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性。但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重合,如:申请、保护、诉讼战略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和相关度,信息和申请、管理具有比较高相关度,而涉外战略则包含于信息、申请、管理、经营、保护、诉讼等各战略之中。

以上两种知识产权战略划分方式,从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映了其战略构成,但不够系统,更难以深入探讨和比较研究。(见图)

3.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知识产权战略,相对前面两种观点,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和意图,可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这种观点的三个框架中,都涉及技术创新、市场经营和法律保护,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三个根本要素,即: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产权开发(保护)。

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研究,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理论框架,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回顾,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研究多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尚未深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企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抵御风险提供指导和帮助,最终促使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优势,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明华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petitiveadvantage[m].newYork:theFreepress,1985

[3]DanmcCurdy,marshallphelps.whyexeclusionisnotprofitable[J].managingintellectualproperty,2002,26(11):56~59

[4](日)斋藤优:发明专利经济学[m].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5](日)高桥明夫魏启学译:日立的专利管理[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6]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7]何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事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张平马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9]郭晓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3):62~65

[10](日)儿玉文雄:发明专利经济学[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6

2013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2013年9月30日,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此次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并就此提出五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作为电子行业的重要组成――pCB制造企业,实施系统化的前瞻性知识产权战略可说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形成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技术体系,细化企业的产品研发规划,指明企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什么是知识产权?

现代企业,尤其是电子行业相关企业,掌握了什么等级的先进技术,代表了其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大小。所谓的先进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目前已为《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所认可。

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为两个类别: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

三、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的重大意义

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地提高企业的发展与创新能力;二是完善和规范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三是降低潜在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让知识产权成为企业新的、潜在的利润增长点,通过知识产权交易等策略实现其资本扩张与市场垄断。

总的来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具备有推动作用。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实施这一战略确实能够加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四、企业如何加强创新资源管理

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战略,首要任务是对企业自身的创新资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包括企业的现有技术、员工素质、研发能力、市场划分、客户资源、政策优势,以及技术和市场发展规划等,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加强对创新资源的管理,达到创新资源效益最大化之目的。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加强创新资源的管理呢?

4.1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意识

一是突破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僵化和保守观念的束缚,形成积极进取、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企业创新文化;二是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采取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措施,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企业创新文化。

4.2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品牌战略,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内部技术研发机构;二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联合体。促进高校、科研院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与企业的资金、生产基地和市场网络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的集成优势,优化整合科技资源。

4.3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

一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长效激励机制,以激发参与者的创新热情。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发明专利、建立研发中心等创新活动给予奖励和扶持,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可通过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激励形式,有效激活、释放企业人员创新动力;二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形成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鼓励创新、效率至上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创新人才分配制度改革,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4.4整合创新政策

良好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企业自主创新良好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政府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投资、财税、金融、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政策。企业要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

五、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管理模式

5.1模式一

企业内部成立相关部门。适合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管理较为完善的企业采用。

优点:对企业情况比较了解;

缺点:政策敏锐度不足;专业程度有限。

5.2模式二

业务外包。管理包括一切可以直接或者经过开发后间接为科技活动提供价值的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优点:减少企业精力投入,专业化水平较高,避免逆向选择的损失;

缺点:外包机构数量不多,对其业务能力考查需要一定时间。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7

abstract:intellectualproperty(ip)strategyisthecorestrategyofhigh-techcorporations.Basedonthefactorsinfluencingtheperformanceofipstrategy,thispapersummarizedthelatestresearchesandpracticeoncorporationipstrategyevaluation,whichneedtobeimprovedconsideringtherequirementsofstrategicandsystematicthinkinginrequestofinternationaltechnicalandmarketingcompetition,consideringtheoverallprocedurefromstrategydevelopment,execution,toperformancevaluation,aswellasconsideringriskcontrolling.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战略评价指标体系

Keywords:high-techcorporations;intellectualpropertystrategy;strategyevaluation;indexseries

中图分类号:F276.44;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001-0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总体性能指标评估及各子系统技术参数测试、试验研究”(2007BaG02a06);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创新的专利壁垒及对策研究”(08QB1400900)。

作者简介:洪少枝(1973-),男,湖北浠水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知识产权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尤建新(1961-),男,江苏苏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质量管理。

0引言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系统阐述提出了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2008年6月,我国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我国企业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指导和鼓励;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知识产权战略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三大战略并列提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又是统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技中长期规划纲要,指导国家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1]。

高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力和科技实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综合经济合作组织(oeCD)和我国的定义界定,高新技术企业即是从事高技术产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服务的经济实体,其特点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而知识产权是保护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战略[3]。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甚至已经占绝大部分,如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其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价值占到总资本的90%以上,merck公司占到80%以上[4]。当今世界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如microsoft、intel、Siemens、Sony、Samsun等公司,以及我国的华为、海尔、宝钢等企业,都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支撑和有利于其全球扩张与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

战略评价是战略管理成功的重要保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更要注重质量和绩效。我国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开展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方面的研究,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评价,也有学者开始探索,但较少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这一需要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核心战略的特定对象,如何发展出一个对实现企业经营和战略目标可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对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可有效进行监控、计划和反馈的战略评价系统,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风险,是需要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相关利益方,包括企业股东、企业管理团队、政府、相关机构团体和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促进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也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实践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笔者曾实地走访并与1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交流中,企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客观、系统、有效地衡量和评价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本身的科学性及实施绩效。为此,本文对当前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并在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绩效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的研究工作。

1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知识产权战略及其评价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上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宣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开始将知识产权作为防御国外竞争、保住经济霸主地位的战略手段,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逐步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到2002年,美国和日本相继宣布知识产权立国,正式上升为其国家战略[5]。但根据文献检索,总体上国内外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评价的研究比较少,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评价相关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主要可分为三类:

1.1关于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统计/评价、创新统计/评价、竞争力评价、知识产权战略评价以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弗拉斯卡蒂丛书”、欧盟《欧洲创新记分板》、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世界竞争力年报》、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竞争力评价指标》、罗伯特・哈金斯协会(RHa)《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以及日本、美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评价体系和方法为代表,其中也包括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他如陈昌柏[6][7]、包海波[8]、易玉[9]、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团队等归纳、借鉴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战略计划绩效评估模式、欧洲创新计分榜、日本和韩国的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内外经验,就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建议;黄庆、曹津燕等[10]从专利数量、质量和价值三方面出发,构建一套以数量类指标表征专利关注程度、以质量类指标表征科技创新程度、以价值类指标表征专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用的指标体系,以评价一国专利综合实力。

1.2对企业知识产权绩效与管理水平的衡量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评价,较有影响力的是日本特许厅2004年的《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指标的中期成果报告》,包括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一是国家宏观层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二是从微观方面对医药、化工、信息等产业根据公开的数据对优势产业的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战略指标;第三层面也是微观层面(如图1所示)[11][12],是为评价针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业绩而制定的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对应企业;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战略指标分别为技术负责人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运用的指标。但其存在过于强调经济效益指标的不足,忽略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社会效益,如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的程度、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的状况、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进展及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等软指标的贡献度[13]。

杜晓君、张序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建立由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系统、开展知识产权研发和运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五个一级指标等构成的指标体系[14]。陈伟、于丽艳从系统输入因素、转换因素、输出因素3个方面,建立由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判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绩效[15];李迎波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综合,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素重要性[16];田高良以数量类指标为主,提出企业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17];郭秋梅、李迎波的工作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设计一套指标体系,提出了评分标准[18]。

徐建中、任嘉嵩将战略管理思想整合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绩效评价过程,构建了一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性绩效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19],分别基于三角模糊理论对绩效指标的重要性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0],基于灰色统计原理处理问卷调查表回收数据,提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重要影响因子[21]。从其绩效评价模型图可以看出,该模型以关注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性绩效为主。高新技术企业面临激烈的技术和市场竞争环境,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并适时调整自身战略目标、管理流程、资源投入等,这对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肯定会有较大影响;同时,根据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的情况,说明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例如,在其“知识产权研发和运用”指标表中,根据来自企业的调查结果去掉了其中第②项影响因素“知识产权国外年申请数量”,而pCt国际专利是衡量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及持续发展能力极为重要的知识产权指标。综合考量,说明该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设计和影响因素等需要根据现代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

1.3对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的价值评估与专利竞争力研究

主要是将企业知识产权或专利作为企业知识资产(或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一部分,对单项知识产权的价值,如专利、商标等进行评估或审计,确定其财务价值,便于进行转让、许可、资产评估等工作[22][23][24][25][26][27][28],国内外有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其已属于企业财务管理与资产评估范畴,与本文所要研究的知识产权战略评价属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同层面的工作;且尽管知识产权属于企业知识资产或无形资产的一部分,但知识产权战略,特别是专利战略在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中有极为核心地位,已超出一般的资产评估概念范畴。

根据笔者近年来与多家国外著名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交流,以及从国内外学术界、相关主管部门获悉,跨国企业多年的实践运作和完善,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体系,其知识产权战略评价一般整合到各业务板块、或分支机构的总体绩效评价之一部分结合进行,但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对知识产权战略组织进行独立、系统的评价。这一点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和关注。

2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其知识产权战略绩效可主要分为运营管理绩效和创新绩效。运营管理绩效是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对企业经济效益、发展水平等产生的积极贡献,运营管理绩效是知识产权绩效在经济指标方面的反映。创新绩效是知识产权战略在引导企业根据国内外技术竞争态势,选择正确合理的研发方向并配置资源投入后,对企业知识产权拥有的数量、质量以及创新团队和能力等组成的综合绩效。创新绩效是运营管理绩效的重要保证和支持,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2.1产业战略环境从企业战略环境角度分析,外部的战略环境可以分别用peStLe分析方法和Swot分析方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以及自然环境、国际关系、产业竞争状况、历史机遇和其它不确定性因素;从产业技术特征角度,则主要包括技术连接紧密性、技术因果关系复杂性、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具体体现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管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工艺流程创新)等方面。

2.2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是一对耦合体,二者是联动的。在全球开放式创新环境和合作的背景下,主要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有创新环境、创新政策;内部因素有创新战略与管理、创新能力、创新模式、创新方法等。

2.3内部运营管理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主要有企业战略、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

2.4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知识产权战略绩效的影响,需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从宏观、微观两个管理层面,宏观管理包括知识产权战略的管理、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管理。知识产权战略的管理,从过程上,包括知识产权战略制度、实施和控制、评估和调整;从内容上,包括专利战略、商业秘密战略、知识产权人才战略、商标战略等等。微观管理包括专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与管理、人才管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体系、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等法律事务、相关知识产权运作等方面。

3当前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评价研究的启示

从上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绩效的影响因素看来,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从绩效评价角度对重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探索,设计了评价模型,提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奠定了一定的理论框架,为企业内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但目前的研究也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3.1知识产权战略评价要从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层面考虑,当前研究偏重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层面,因此有所偏颇,且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解和把握还不熟悉,如何组织评价工作,需要构建一个有科学的理论支持、系统的知识产权战略评价工作框架;

3.2目前的研究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依据一般企业的特点设计,且不够细化,而处于经济和技术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知识产权战略需要按照国际企业同行和竞争对手的要求和标准制定,评价的指标体系也需要按照相同要求设计,要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且具有可操作性;

3.3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变化和高风险的特性,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评价不光是绩效评价,其战略制定、战略实施的过程至少是同等重要,而且对从战略制定、实施到效果评估的全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风险,甚至对战略风险进行评价,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4结论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评价,重要性毫不逊于其制定和实施。我国2008年6月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此后各省、市乃至县纷纷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或细则,推动和支持本地区企业制定其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现已到阶段性总结与反馈时期。

综合上述研究,笔者认为亟需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评价系统,包括知识产权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战略评价内容与流程设计、支撑环境等的研究,为高新技术企业审视、评估知识产权的整体战略管理提供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保证高新技术企业把握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指导其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实践,取得较好的知识产权战略绩效,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金生,董涛.如何准确深刻地理解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06-06.

[2]罗玉中,易继明.论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国法学,2000,(5).

[3]杨兴宪.加强专利战略,研究构筑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J].中国科学院,2002,(5):357-359.

[4]weston,anson,2008,FundamentalsofintellectualpropertyValuation,California:americanBarassociation(中译本:韦斯顿・安森:《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基础》,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5]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第2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48-56.

[6]陈昌柏.借鉴国际经验设置我国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中国发展观察,2007,(5):12-12.

[7]陈昌柏.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优化配置(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8]包海波.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科技与经济,2004,(2):41-45.

[9]易玉.建立知识产权战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知识产权,2007(1):32-36.

[10]黄庆,曹津燕等.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一)、(二)――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知识产权,2004,(5):25-34.

[11]经济产业省.知的财产战略指标の策定に向けた中间oL].[2008-11-2].meti.go.jp/policy/industrial/press/0005290/2/040607tetsuzuki2.pdf.

[12]特许厅.知财战略指标(改订版)公表[eB/oL].[2008-11-2]./2002/0814/.ip-senryaku.pdf.

[13]唐杰.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指标研究.情报杂志,2009,(5):37-41.

[14]杜晓君,张序晶.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4):80-84.

[15]陈伟,于丽艳.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评价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136-138.

[16]李迎波.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技术创新与管理,2006,(1):71-74.

[17]田高良.现代企业知识产权分析与评价体系探讨.知识产权,2004,(7):11-15.

[18]郭秋梅,李迎波.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电子知识产权,2007,(8):29-33.

[19]徐建中,任嘉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性绩效评价模型研究.商业研究,2008,(9):47-50.

[20]徐建中,任嘉嵩.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指标权重值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8,(7):159-164.

[21]徐建中,任嘉嵩.基于灰色统计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重要影响因子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8,(8):149-152.

[22]GoeranRoos.intellectualcapitalandstrategy:aprimerfortoday’smanager.Handbookofbusinessstrategy,emeraldGrouppublishingLimited,2005:123-132.

[23]LuizantonioJoia.measuringintangiblecorperateassets:Linkingbusinessstrategywithintellectualcapital.JounalofintellectualCapital,Vol.1no.1,2002,pp.68-84.

[24]SuzanneHarrisonandpatrickH.SullivanSr.profitingforintellectualcapital.JounalofintellectualCapital,Vol.1no.1,2002:33-46.

[25]annieGreenandJulieJ.C.H.Ryan.aframeworkofintangiblevaluationareas(FiVa):aligningbusinessstrategyandintangibleassets.JounalofintellectualCapital,Vol.6no.1,2005:43-52.

[26]马海群等.现代知识产权管理.科学出版社,2009:200-210.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对策

1概述

人们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出得成果,以及依据经营活动中的经验与知识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就是所谓的知识产权。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对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2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2.1有利于促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实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其对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情况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因此,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加强十分必要。

2.2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并将其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例如,日本对《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行了制定,并将知识产权定位在国家的战略高度,从而促使其知识产权大国目的的实现。在很多发达国家中,特别是跨国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均将知识产权战略视为重要战略。企业财产通常分为两大类,这也是被众多企业家所熟知的,即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后者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与知识产权等。20世纪末,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到了一定的贸易壁垒,这使中小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愈加重视。同时,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2.3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通常来说,与大型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规模小、技术落后、资信程度比较低、资金也比较匮乏等问题的存在使其处于劣势,进而使得企业内部人才流失的问题经常出现。而通过对企业创造、应用、保护与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进行提高,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处理与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

3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3.1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

目前,中小企业对于产品技术及其质量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误以为产品的技术与质量能够决定企业的发展,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力度不高,而且保护意识也比较薄弱,对于产品品牌保护与专利申请不够重视,待到自己创造的商标被其他企业抢先申请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3.2自身的知识产权存在比较严重的流失

很多的中小企业对于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投入的力度较大,但是,在已开发的新产品的保护方面,却缺乏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举例来说,许多中小企业拥有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之后,并没有申请专利,而先进行成果鉴定,来对创新成果进行公开,如此一来,就会使得企业的创新成果被大众熟知,进而影响专利的成功申请。另外,中小企业中,员工有着较强的流动性,而劳动合同并没有涉及保密性条款以及同业禁止的相关规定,这样就可能导致员工在跳槽的同时,会将企业的商业机密或者是核心技术带走,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3.3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方面,在自身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不善于充分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于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缺乏足够的认识,从思想上来说,企业经营者对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后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另外,还有部分企业知法犯法,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侵权行为不会被发现。

3.4知识产权战略不够明确

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比较落后,而申请知识产权需要较多人力、物力的投入,如此一来,会使得多数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知识产权战略不够明确,同时,也会使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

4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思考

4.1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行不断地强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倡导,中小企业对于商标、专利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快。但是,还需要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行进一步的增强,应该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并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使中小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以此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了解国内的相关规则,还需要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进行熟悉,从而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

4.2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意识进行增强

通过对知识产权与管理网络的建立与健全,企业成立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并对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日常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不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服务意识。在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规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该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还需要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与范围、管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对知识产权申请、鉴定、注册与监督管理、科技奖励、许可贸易等进行组织开展,从而使与企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争议与纠纷得以有效地处理与解决,为专利创造者提供便利。总之,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能够使企业整体服务水平得以提高,而且对于企业知识产权尽快增值的实现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4.3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战略定位进行明确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现,需要在对知识产权战略定位进行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有着直接性的关系,我国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难以超过30%,这与发达国家的70%相差甚远。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在全球50个主要的国家中,排第24位。我国在技术方面对外依赖程度高,甚至超过了50%。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这种现状得以改变。企业的创新不仅有利于产业的升级,而且对新产品与新技术等的应用还能够极大程度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创新的途径之一就是企业的专利战略,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小企业提高专利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4对企业维权意识进行强化

中小企业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维权意识,并对侵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要严格地遵循《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当涉及到出口问题时,应该增强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意识。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将知识产权保护视为企业的一大发展战略,并将其投入实施,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不断提高。

5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对于企业创新实践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利,而且对于企业整体实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保护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盛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3):56-57.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9

关键词:中国企业;外贸知识产权战略;竞争力;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8/09―0060―04

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际货物贸易大量增加,大量的货物附有知识产权,相应地就产生了知识产权争议。2002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企业技术评论》杂志发表了“经济萧条,企业兴旺”的专题文章,文章把美国企业在后Com时代的生存法则浓缩成一句话:“或有专利(paten―torperish),或被淘汰”。在现代商战中,保护知识产权就等于保护市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着不足,外商有诸多反映,如中国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还没有达到《tRipS》要求的威慑标准。今后知识产权不可避免地成为外国对付中国企业的主要非关税壁垒。

识时务者应当切记: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并非发达国家“专利”,发展中国家更有必要研究、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术。企业关心知识产权,应该如同农民关心土地使用权。

眼下,中国企业在外贸知识产权战略中取得话语权,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海外扩张方面的一个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可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外企业包括跨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长处和优势,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是取得话语权的基础

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作用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企业是实施专利战略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已成为共识。

由于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的薄弱,国内企业深有体会的,当数DVD之痛:2002年,时代华纳、日立、iBm、松下、三菱、东芝6大技术开发商组成的“6C联盟”诉我DVD生产厂商侵权,致使我国的生产厂商每生产一台DVD就要付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目前已赔付30亿元人民币,今后还将陆续赔付200亿元人民币。

距离billgates说出那句“DVD10年之内被淘汰”的断言仅5个多月,中国的DVD制造商已经收缩战线,DVD行业全线撤退。事实上,2004年中国影碟机仍然拥有着超过6000万台的产能,但是这个巨大的数字对利润却没有任何正面影响,因为每台影碟机都必须缴纳12至18美元的专利费。

压力产生动力。要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改革企业的科研体制。国外科技创新由下而上,70%的科研人员在企业,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则只有27%。知识产权是种特殊的财产权,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在投入应用后,和市场结合起来,转化为生产力。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的科研更能与市场进行紧密结合。早在2001年10月15日,美国知识产权工作指南中就指出,“发明和创新的速度似乎是以日来计算的,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公司的重要财产,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每个公司理念的最前沿。”因此改革科研体制已是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的过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在企业管理层面上注重专利申请数和逐年的增长率。作为发明创造的成果,每年企业的专利申请当选和增加率就是衡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的标准之一。作为支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美国的科技活动近十余年也处于十分活跃的时期。美国1993年的R&D投入为1174亿美元,2000年达到19985.5亿美元,同期,美国企业也大幅增加R&D投入,企业R&D投入占美国全部R&D的比重从58.3%上升为68.2%;美国企业在R&D执行结构中的比例也从70.8%上升为75.3%。美国的专利申请一直保持快速上升势头,特别是1995年以后呈加速趋势,每年的专利申请增加率接近或超过10%。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专利国,在巨大基数之上每年还有如此巨大的专利增量,只能解释为企业对知识产权战略话语权的把握得当。

三是处理好技术创新和技术仿制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企业学习和模仿他国技术的不可避免,但是这个阶段也只是个过程。企业要把握好这个阶段,做到迅速超越这个阶段,超越技术仿制而进入技术创新阶段,如何将技术仿制转换为技术创新,应该成为当前很多企业值得重视的问题。面对着日趋严峻的知识产权纠纷,一味地学习和模仿只会自投罗网,自掘坟墓。北京秀水街的变迁和清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大使馆处理此事的顾问Baker&mckenzie律师事务所在当时举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秀水街每天销售的假冒美国商品价值在181159~301932美元之间,占市场总收入的90%以上。有人将秀水市场的假冒称之为“秀水痼疾”,此种局面直到政府最终下决心取缔这个市场才终告结束。

只有加强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知识产权方面掌握主动。以华为为例,虽然遭遇思科等的围堵,但由于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其在专利申请、标准制定等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华为已经与多家世界跨国巨头建立了专利交叉许可就是如此。

二、积极应对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是取得话语权的前提

积极应付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是自己要具备一定的实力。国内企业应转变经营思想,树立品牌战略,不能只满足于做给跨国公司打工的装配者,而应做民族品牌的创造者,必须全面加快知识产权开发力度,走自主创新之路。这就是上述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竞争力问题。

其次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如果只做井底之蛙,只埋头搞科技创新,而不熟悉主要贸易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就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一长一短,势必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海外扩展。商场如战场,古语说得好,只有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百战不殆。以美国为例,据其统计,目前近50%的美国出口依赖某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在50年代这一比例只有10%。

说到知识产权的调查与保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7调查”具有典型意义。“337调查”指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actof1930)第337条款对进口相关的某些投诉进行调查,并作出裁决。大多数情况下,“337调查”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可能不限于被列入投诉书的企业,对整个行业可能会有影响。

面对美国这种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337调查”,我国企业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对具体情况作认真地分析。在做出决定之前,应当充分考虑以下问题:1.“337调查”涉及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前景;2.“337调查”涉及的产品是否有替代品;

3.“337调查”涉及的产品被确认侵权的可能性;4.与对方和解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能的代价;5.抗辩的法律费用;6.应对时间的紧迫性。

通常积极的应对方式有两种:依程序抗辩;与对方达成和解。

据不完全统计,在被投诉人积极抗辩的“337调查”案件中,约有一半的抗辩取得成功。但由于“337调查”本身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其程序本身对非美国企业有客观上的不公平。中国企业一般存在语言困难和缺乏对美国法律服务市场的了解,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律师、准备答辩的证据和理由、准备好答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再者,“337调查”抗辩需要花费的律师费数额大,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

另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选择和解。在已经结案的“337调查”案中,约有一半左右的案件当事人达成和解。当投诉方和被投诉方达成和解时,在行政法裁判官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和解与公众利益不相冲突时,才会终止调查。但从已经结案的“337调查”案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般会同意当事人的和解方案而裁决终止“337调查”。达成和解的前提往往必须是被投诉方自身确有实力,与投诉方同样拥有诱人的专利。这样,双方就有可能通过谈判,以“我也同意你使用我的专利权”的方式,达成和解。

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借鉴美国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的特色,在积极应付国际间知识产权挑战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采用和解方式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三、知识产权管理竞争力量是取得话语权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在提高外贸知识产权管理竞争力方面的无所作为是企业取得话语权的软肋。

在美国多数企业中,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从整体管理体系的定位到管理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及实际职能,都具有重要地位,决策层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参照美、日、德三国企业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国情,我国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制定企业外贸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主要有:专利进攻战略、专利防御战略、专利发展战略、驰名商标战略等,品牌发展战略和忠诚营销战略也与知识产权战略有关。中国企业应把专利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的核心,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

树立保护意识是制定企业外贸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保护意识包含二层意义: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即阻止国外同行进入;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海外扩张。

专利保护是有地域性的,如果只在中国国内申请专利而不在美国申请,当然就无法在美国受到专利保护。中国企业应该在开始考虑进军国外的潜在市场之前,就着手向该国申请专利保护,而不是等到产品进入之后。

目前中国商标已进入了被境外抢注的高峰期,驰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品名称是境外抢注的热门。目前,已有15%的内地知名商标在境外遭抢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有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

据调查,在菲律宾你只能看见“美的”和“海尔”的家电产品,国内其他的家电品牌不能立足的原因是国内企业没有在菲律宾注册商标,而这些商标却被当地人抢注在先。由于很难证明这样的“抢注”行为是恶意的、无效的,国内企业自己创造的无形资产在这里变得一文不值。

海尔集团的知识产权比较好,它的专利申报数量非常多,它的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来说比较强。所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这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国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不要只想到将非常现代的、高精尖的东西在国外申请专利保护,像中药这样传统的东西也应该申请,以便让想生产中成药的外国人和外企为此付出专利费。

二是组织专门机构运作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运作包括三个方面:

1.将知识产权推向市场,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知识产权管理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德国西门子为例,它在全球设有12个知识产权管理部,400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着该公司各类知识产权约15万项。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10个知识产权办公室,也有约150名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管理该公司的6.5万个专利、2.1万个商标和6000个外观设计。

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扩张,除了投入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以外,更应注重投入技术、品牌、经营、商誉等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定牌加工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投放方式。例如美国可口可乐灌装厂遍布世界,它的主要投资无非是它的品牌、以商业秘密保护的“母液”以及经营、商誉等知识产权。

2.参与知识产权的纠纷和诉讼处理,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垄断法。一般知识产权诉讼案的目的无外乎有两个,一个是真正的维权,对侵犯权的行为进行斗争;而另一个则是利用诉讼打击竞争对手,诉讼不过是其虚张声势的一个幌子和借口。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知识产权诉讼本来就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无论在国外企业之间还是针对中国企业都是如此。没有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是没有人关心的。

如2005年我国企业碰到的知识产权第一案:英特尔委托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称“深圳东进通讯技术公司(被告)未经英特尔(原告)许可,复制、发行以及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原告的软件intelDialogieSystemRelease5.1.1版本的头文件,其行为构成了对原告知识产权的侵权。东进公司董事长李如江在公司遭到后表示,并非是因为东进公司真正侵犯了英特尔的知识产权,而是掉进了英特尔精心布置的知识产权诉讼陷阱。英特尔意在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将其阻止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将会面临更多与国外企业对簿公堂的泥潭,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每个企业都应作好充分的准备,专门机构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在遇到突然知识产权诉讼时,它的功能类似于应急机制,面临不同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知识产权诉讼,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依靠实践和经验,令自己的利益受损最小化。

3.对专利信息进行研究,并提供给决策层。美国全国基金会调查了日本日立、三菱、松下等许多公司,调查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日本企业都极为重视专利信息的研究和利用;在美国研究院所和大学建有上千个情报站,收集美国发明和专利信息。当前国外专利指标研究的热点更集中在发明专利的质量评价上,他们关注专利质量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研究专利发展问题。有报道说,日本特许厅甚至呼吁要采取措施减少专利申请数量。

其次,为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日本、德国、美国的大公司都建立了知识产权数据库。例如,阿尔卡特一阿尔斯通公司建有交通和能源专利文献数据库;法国宇航公司建有宇航专利文献提供给科研人员,督促科研人员在高起点上创新。另外,利用专利文献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竞争对手的研究情况。其工作程序是,确定主要竞争对手,检索竞争对手的专利文献,将检出的文献交给研究人员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等等。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篇10

论文关键词:战略联盟,资源,风险,联盟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中合作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法宝。战略联盟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工具。然而,战略联盟存在很多问题。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在50%以上。尽管影响战略联盟成败的因素很多,但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选择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战略联盟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风险和资源,围绕不同类型资源及风险的特性深入分析,为企业选择合适的联盟组织结构提供依据。

一、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

企业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达到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等战略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组织。战略联盟组织形态的演变体现了战略联盟的发展历程。战略联盟经历了从长期契约到中间组织再到战略联盟的连续发展过程,目前出现了多种战略联盟分类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股权式联盟和非股权式联盟。

股权式联盟按照企业持股的比例可分为合资企业联盟和持股型战略联盟。股权式联盟通过联合各企业股份资金投入,将联盟各企业的利益紧密联合在一起,壮大联盟的实力,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合作,扩大企业的合作范围。同时以股份为纽带约束盟员,能增强盟员间的信任度。企业自身的业绩与联盟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关注本企业的经营效率,也要支持盟友的业绩成长,从而使联盟各方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非股权式联盟是以协议为基础的合作方式,按照协议对盟员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单边契约和双边契约。由于不涉及股权参与,而协议又具有不完全性,因此对盟员的控制程度较差,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度也比较低。同时以协议为纽带的合作方式,使盟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信任,当联盟关系出现问题时需要修正协议,带来较高的谈判成本。

二、战略联盟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

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结构模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资源和风险是影响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对联盟投入的资源不同,大体分为以产权为基础的资源和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不同的资源类型决定了企业对联盟结构模式的选择偏好。在联盟运营管理阶段,企业总会遇到不同种类和程度的风险。由于联盟组织结构对风险的规避程度不同,所以企业对每种联盟结构的选择偏好也不同。

(一)资源因素

资源在战略联盟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联盟结构模式。企业通过联盟形式获得互补资源,实现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希望通过利用另一方盟员的优势来保护已有的资源。资源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性,按照资源的模仿性障碍可将资源分为产权资源和知识资源。

1.合资。合资企业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联盟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联盟双方提供的资源组合影响了伙伴实施机会主义的空间。以产权为基础的金融资源、物质资源具有相对显性和清晰度,比较容易甄别,不容易被伙伴窃取;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具有不可模仿性,难以明确界定,受法律保护的力度相对较小,也无法有效的运用条款加以控制,因此在联盟合作过程中,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很容易遭到联盟伙伴的侵犯。所以,当联盟一方提供产权资源,对方提供知识资源时,企业将采取合资形式联盟结构,从而获取对方的知识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产权资源方为了获取对方的知识资源,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知识资源投入方由此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表面上造成了双方之间的冲突,但由于合资企业联盟具有较高的退出成本,因而合资企业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持股型。联盟成员通过相互持有对方少量股份来巩固合作伙伴关系。当盟员一方提供知识资源,对方提供产权资源时,企业往往采取持股型联盟形式。提供知识资源的一方希望将技术资源、管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利润回报。提供产权资源的一方希望在盈利的同时获取对方的知识资源。合资企业有利于知识资源的转移,吸收能力较高的企业一旦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将危害到本企业的核心能力。非股权式联盟是以各种协议为基础的合作形式,伙伴间具有较少的义务,联盟很容易解散,所以不能为知识资源提供足够的保护。相比这两种形式,持股型联盟是企业联盟结构的最佳选择。

3.单边契约。单边契约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的资源互补优势,实现企业的协调效应。通常,单边契约联盟只需要联盟双方贡献产权资源,具有产权交易的特点。合资企业中,盟员投入的产权资源往往具有专用性,如果合作伙伴退出,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因此增加了企业的退出成本。双边契约中联盟的投入主要为知识资源而非产权资源,并且对对成员的约束不如单边契约更直接和有效。因此当联盟双方都提供产权资源时,单边契约能严格限制产权的范围、用途,规制联盟各方的行为。

4.双边契约。双边契约型战略联盟是为了应对市场不确定、投资风险而产生的的较灵活的治理模式。双边契约最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不确定条件而修改合同,或者重新选择合作伙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当联盟双方都投入知识资源时,盟员都希望获取对方的知识资源,通过联盟进行生产研发和相互学习,从而创造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新知识,同时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联盟出现问题时,联盟可以容易的重组,提高联盟的应变能力。但成员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知识让与者在知识资源转移时,可能会有保留的保护其核心资源,资源受让者有可能获取企业非资源外溢的知识,从而使合作演变成争夺对方知识资源的比赛。合作伙伴在知识接受能力和吸取能力上的差异,打破双方在联盟建立时确定的合作关系。获取知识资源优势的企业将掌握联盟的控制权,联盟很有可能解体。如果联盟建立的使命是学习,双边契约是企业联盟的最好选择。

(二)风险因素

战略联盟存在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关系风险是指合作伙伴出于利己主义动机,不履行联盟承诺,采取机会主义损害其它盟员的行为。关系风险的主要来源是机会主义,利润分配不公平也将引发关系风险。盟员在评价联盟绩效时更注重公平。公平的分配机制才能促进盟员间的关系。绩效风险是指合作伙伴充分合作、相互信任对方时,战略联盟仍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绩效风险与盟员是否采取机会主义无关,主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的政策导向、经济不景气、产业的发展趋势、关键领域合作者的能力等。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的差别在于:关系风险在联盟建立之时变产生,而绩效风险总在人们预料之外产生,并且战略联盟形式可以减少单个企业面临的绩效风险的程度。

联盟结构抗风险的程度和性质是不同的,不同的联盟结构意味着企业要面对不同的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企业在选择联盟组织结构时,应选择有利于实现风险最小化的联盟结构,为企业防范联盟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提供有效机制。

1.合资。合资是联盟双方共同出资建立实体公司,包含双方设备、技术、人员等要素的合并。合资企业中,联盟双方资源共享,共用技术平台。由于技术资源难以用条款加以控制,这使得联盟一方容易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窃取另一方的专有技术和知识。在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大多数企业获得所需的技术资源后,采取退出联盟策略,因此,当公司难以有效保护其核心资源时,合资形式使公司面临巨大的关系风险。

合资需要建立实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费用相对较高。企业投入的资源大多具有专用性,一旦战略联盟失败,盟员需要面临巨大的资产转换成本,因此盟员将依赖合资企业,产生资产套牢效应。同时文化差异、企业实力等因素使联盟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更为困难,增加了联盟的绩效风险。

2.持股式。持股式联盟是联盟一方持有另一方股份的合作模式,也可以交叉持有,彼此拥有对方的股权。当联盟双方无法按合同约定分配利润时,股权式联盟提供了剩余分配机制,这有助于降低盟员的不公平感,从而加强盟员的关系,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降低联盟的关系风险。同时由于持股式联盟中,持有少量股份的企业不参与具体的经营,其采取机会主义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因此有利于多数股权方的成长,给其它盟员带来收益,保持盟员间更长久的合作关系。

持股式联盟的优势在于联盟双方拥有彼此股份,但当盟员改变投资决策,需要抽资退股时,很难全身而退,因为所有联盟成员通过交叉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难度较大。同时持股式联盟可能涉及多方的利益,各盟员在决策时难以统一,联盟决策费时费力,灵活性较差,增加了联盟的绩效风险。

3.单边契约。单边契约是盟员之间通过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联盟结构,双方通过契约各行其事。契约提供方主导设置联盟条件,契约接收方接受条件并独立活动。盟员只需按照协议规定完成任务,伙伴之间关系松散且相对隔离,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从而减少联盟控制权的争夺,限制了盟员实施机会主义的空间。另外在利润分配机制上,联盟所取得的收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共同的,其他部分则需要加以分配。单边契约联盟成员按各自承担的工作环节获取利益,明确了联盟各方的报酬,保证更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消除伙伴间的不公平感,增强伙伴间的信任,降低联盟成员的关系风险。

单边契约联盟中,企业通过业务外包模式与其他合作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将其非核心业务转包给联盟伙伴,从而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充分发挥协议提供方和接收方的竞争优势,有效的产生协同效应。外包非核心业务分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即使单边契约联盟出现问题,企业也能够轻易的终止合作,从而有意识的限制了绩效风险。

4.双边契约。双边契约是企业建立联盟之初签订框架协议,随着联盟活动的开展而不断完善,是开放式的协议。联盟企业更多依靠互利互惠的信任关系来加强合作,这使联盟的合作基础不稳定。有些联盟伙伴常以联盟作为幌子,占有对方知识资源。特别在竞争性战略联盟中,盟员学习对手的核心知识和技术,削弱了对方的竞争优势,无形中提升了资源窃取方在联盟中的竞争地位,竞争格局的失衡加剧了盟员间的关系风险。同时由于双边契约联盟没有事先规定利润分配机制,后期的利润分配存在很大的弹性,容易造成盟员的不公平感,导致联盟的不稳定。

双边契约并不涉及股权参与,是松散的企业间协作方式,具有高度的弹性,因此当联盟出现问题时,可以轻易修改甚至终止合同。盟员退出联盟时不需考虑股权问题,退出成本低,是种灵活的联盟方式,能有效的降低绩效风险。

三、总结

企业建立联盟之初需要投入一定种类数量的资源,而对产权资源和知识资源投入的权重不同,将影响联盟组织形态的选择。在合作过程中,合作伙伴对产权资源的后期投入、知识资源的学习与吸收,将影响合作伙伴间关系的变化,使联盟组织形态面临不同的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因此企业在组建战略联盟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源与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联盟组织结构,真正使联盟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毅,张子刚,黄胜杰.战略网络的组织形态演进及联盟动机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5)

[2].刘建清.战略联盟:资源学说的解释.中国软科学,2002,(5)

[3].刘益,李垣,杜旖丁.基于资源风险的战略联盟结构模式选择.管理科学学报,2003,6(4)

[4].严浩坤,王庆喜.基于风险感知角度的战略联盟构建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