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55

智慧物流特点篇1

关键词:智慧社区;末端配送;信息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近年来成了极具热度的城市与社区发展模式,智慧社区即依据信息时展而构建出的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功能,可以处理产业发展、社会关系管理等多项业务的智能化社区。我国也在多个城市进行了相应的试点工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慧社区的普及将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智慧社区的末端配送问题也进入了公众视野,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高效运行并且结合智慧社区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该问题在学术界也引发了相关的讨论。万志涛提出了智慧社区模式下电商物流配送策略,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目的。其分析了现在末端配送模式的种种不足,并提出了依托物联网建立末端配送体系的方案。但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智慧社区的联系,并未做根据智慧社区的特点建立末端配送体系,并且作者并未对其方案提出评价或改进思路。在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方面,蔡艳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并依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对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从智慧社区的特点出发,探究符合其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并使用Swot分析法对该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

智慧社区就是依据互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时代产物,构建出来的社区。它主要通过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优势,构建出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能力,可以具有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多种功能的具有智能形态的社区。智能楼宇、路网监控以及智能医院等就是其应用的体现。智慧社区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体现人、物的感知智慧社区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各种感知技术与手段,把人和物的信息进行感知互联,从而建立起智慧社区的信息源,进而实现智慧社区中的每个人与物都可以被分析与感知,最终实现人人互联,人物互联。

(二)主动服务能力智慧社区可以通过对住户的购买货品数量与规格的记录,对住户的购买习惯进行分析,从而合理规划配送时间,并且在社区网站上主动向住户推荐符合其购买习惯的商品。

(三)自动化能力智慧社区旨在降低工作人员操作难度系数,实现操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其楼宇系统、配送系统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降低社区管理成本,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二、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设计

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系统主要由智慧社区物流分拣中心、管道系统、住户仓储柜三个部分构成。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并结合智慧社区的特点就可以得到具体的社区末端配送方案。

(一)物流分拣中心物流分拣中心作为整个社区的物流总调度枢纽,起着鉴别、分类与输送的重要作用,物流分拣中心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自动扫描货物的条码获取货物信息包括尺寸,订货人等。之后经由全自动的分拣环节,将货物分拣至不同的分拣栏中等待运输。物流分拣中心与智慧社区的人物感知的特性相契合,作为末端配送的第一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管道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采用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在地下进行以物流分拣系统为起点的管道铺设,管道延伸至各单元楼的地下。管道运输系统根据运筹学规划最佳路线进行铺设,其中管道的货物流动由物流分拣中心进行统一调度。该系统体现了智慧社区的自动化能力。(三)住户仓储柜住户仓储柜安置在每层的电梯附近,当货物通过管道运输到达每栋单元楼的下方时,物流分拣中心会根据该货物的扫描结果为其确定所在的楼层,之后货物会在货物管道中随着电梯的上下运动而被运送到各层的住户仓储柜当中,等待住户实现足不出户的取得快递。所以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的具体流程:快递配送车辆定期将整个小区的快递运输至小区物流分拣中心,之后再由分拣中心通过自动条码扫描进行快递包裹分类,之后通过管道运输系统将快递包裹进行运输,最后借助电梯被放置于住户仓储柜中。

三、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评价

通过对该方案进行Swot分析,得到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的Swot矩阵如表1所示。经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本智能社区末端配送方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不小的挑战,要想成为社会主流社区末端配送方案,本方案应在成本方面加以细化,去除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地下空间使用程度不同的现状,因地制宜地设计管道的布局与路径安排。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物联网技术,顺应智慧社区的发展潮流,不断地进行修正与改进,以最好地适应智慧社区。

智慧物流特点篇2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图书馆;RFiD技术;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一、物联网概况

(一)物联网的概念、涵义。物联网在网络科技、信息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已经从一个外来概念演变成一个“中国制造”概念,覆盖了我国城市建设、功能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最早通过RFiD也就是射频识别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互联网和任何物品相联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通讯,在此基础上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一种网络。美国于1999年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最早提出了物联网概念,直至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才正式确认了物联网概念。

(二)物联网的特点、功能

1、感应的全面化。利用先进的设备仪器和发达的高科技手段,如RFiD、GpS、传感器等用于物体,对物体进行信息的感知、采集和分析,使联网的每一个物体都可以搜寻到源地址、源信息,以通讯、联网的手段达到对每一物件形成可控制的目标。

2、传送的安全性。在物联网构筑中,RFiD标签里储存着规范且具有传递性的信息,将物体信息编码接入信息网络,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安全的信息获取或共享,将物品进行识别定位,然后传送到指定端口。

3、处理的智能化。现代的智能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术,利用云计算、模糊搜索与识别来进行海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处理,基本上达到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识别沟通,对不计其数的物品全面实施动态掌握,在决策和控制上完全智能化。

二、物联网在图书馆的发展与应用

(一)在物联网网络中,RFiD技术能够让物品主动现身、主动介绍自己,完成物品间的自动交流,其本质就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和模糊搜索信息互联共享。在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物联网对文献信息搜集获取准确、全面,针对用户进行的导航性模糊型搜索进而进一步跟进达到个性化需求,及时高效地满足用户。

(二)在国外,物联网在图书馆已有多年应用经验,我国于2006年在集美大学成功应用。在采用DiLaS系统和RFiD技术集成化系统后,文献信息在采编、流通、典藏和用户管理方面,开发了文献定位导航、架位标识和智能盘点车。2006年自助借还机的投入使用,让图书馆自动化服务模式得到了大范围延伸,目前地方社会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彻底打破传统闭架――半开放――开放服务模式,对图书馆采取大流通服务管理模式,RFiD技术成为最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点

智慧图书馆是智能馆舍、物联网、数据海、云计算、智慧化设备的综合,它必须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它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图书馆建筑、设备、信息文献、关联用户彼此连接构成图书馆物联网,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能够相互感知,并且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管理控制平台。它有存储资源巨量化、互动实时化、资源共享无界化等特点。

四、智慧图书馆的智能化应用

当前,图书馆采用的专网专用的RFiD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上属于初期阶段。今后物联网发展方向将把智能型向融合型、泛在型靠拢,构筑一个超强的RFiD与weB联合网络体系。

(一)规范文献的标识度。物联网RFiD技术能够在海量文献里区别单一文献,并且对单一文献进行编码以供识别。在对单一文献进行筛选识别、跟踪访问、控制管理的同时,也可批量监测类似文献,做到多文献共进读取、单一文献识别,使个体文献的标识做到唯一性。在图书馆的应用上具有典藏精准、查找便捷、合理排架,数据即时备份又可支持多机器同时盘点,在无网络情况下也支持离线工作。

(二)全面、及时获取文献的动态信息。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内容庞大而又全面,包括用户群分析、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及数据交换分析,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服务目的。当用户提出个性化需求时,任何一个装有RFiD读写器的终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文献信息的实时监控、即时获取,RFiD技术的支持,使图书馆在采集信息时,精准、高效,能够吸引更多用户。

(三)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模式的技术支持。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完成数据交换,对静态或移动的信息文献作出自动辨识,图书馆利用物联网自助借还文献的设备,实现用户的自助借阅与查询。RFiD构筑中,将流通中的不同文献进行分层分级编码,对文献的静态与动态实时监控,在读写器扫描范围内,批量文献信息迅速传回数据库,分配清单与核对结果得到快速分级处理。

五、智慧服务

(一)图书馆模式在经历了传统型、数字型到如今的智慧型,图书馆的服务也相应上升到智慧服务。智慧服务的特征是以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导,知识的创造为基础,服务对象定义为知识团队。

(二)智慧图书馆是高于数字图书馆的智慧共同体,智慧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智慧的程度制约了服务的效果;反过来,服务的内容与服务工具都离不开智慧的支持。图书馆是信息的储备中心,它的属性就是为文化、教育和科研服务。用户通过图书馆搜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创造出新的知识文化,利用新的文化知识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是在创造与创新并生的情况下,形成增值的知识产品,并且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

(三)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机构,智慧服务的成败取决于图书馆馆员的智慧。智慧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技术硬件,这由图书馆馆员来操控,图书馆馆员是智慧图书馆的第一梯队,智慧馆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状态、多元化思维及创新能力在多方面促进智慧服务。

(四)智慧服务带来了创新思维,来源于欧洲的HumanLibrary模式,它采用真人借阅方式,在这种服务模式里,借出的不是书而是真人,他们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可以是知名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特长人才,用户可以与他们沟通交流,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在国内,从2008年开始,各地图书馆陆续开展了HumanLibrary借阅活动,这不仅仅是一种借阅活动,更是一种崭新的服务模式。

六、结束语

在发展产业中国、智慧中国的今天,一个崭新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互联网时代,“智慧中国”将把任何智能技术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物联网造就的智慧图书馆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图书馆的决策层和管理者,将把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及智慧服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5.

智慧物流特点篇3

关键词:智慧物流;广东模式;产业联盟;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361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及目的

1.1智慧物流概念综述

在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200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智慧物流”的概念。智慧物流,又称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它包含了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目前,智能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物联网背景下,李书芳(2010)认为,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匹配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基础上,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发展状态。

章合杰(2011)从智慧物流的内涵、概念、功能、体系结构、价值及智慧物流的实施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对智慧物流的理解。

智慧物流一般定义是指将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运用于物流领域,实现物流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物流活动,使得物流系统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甚至达到“智慧”状态。

1.2智慧物流内容体系

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划分,智慧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1.2.1企业智慧物流层面。在企业层面,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智慧化和一体化。

1.2.2区域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省、市或经济区域等)建设智慧区域物流中心。就是指通过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各个层次的物流系统,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监督行业与规范市场的信息需要,使得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1.2.3国家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标准和规范、政策和制度等,鼓励及支持智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整合地方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全国性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1.3研究目的

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是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智能物流是国家物联网重点投资的十大产业之一,也是宁波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智慧物流,有助于促进宁波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打造更为完善的物流辐射网络,实现物流业、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为广大企业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竞争力。而发展智慧物流,宁波又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人把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先进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宁波智慧物流尽微薄之力。

2国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近年来,智能物流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标准上,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沃尔玛在1969年开始使用电脑管理跟踪库存,并在1979年率先采用24小时物流网络化监控,完成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的工作。美国联邦快递利用internetShip物流即时跟踪系统,让包裹准时送达率达到99%。美国UpS公司则是通过条码、扫描器、数控笔、全国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即时地跟踪、监控货物在全国各地的行进状况,并提供给顾客进行即时查询。美国Fisher公司在应用第三方物流公司Catepillar开发的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后,销售额、货物量、库存周转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英国电信也与omnitrolnetworks合作,部署基于RFiD的零售库存解决方案,实现即时库存管理与追溯,创造更加智慧化、协作更紧密的供应链。日本aiS研究所研发的RalC系列三维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在多个行业的企业物流等都有应用,并且产生了相当好的效益。

3国内“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3.1电信引领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

中国电信在“智慧城市”大旗的引领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与当地政府、高校及企业合作建立信息平台,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电信成立了物流呼叫中心,组建全区域Vpn网,提供天翼定位、全球眼及无线全球眼等服务,实现了对货物运送、存储全过程的调度和管控,让物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大大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3.2“物流淘宝网”+“示范工程”的广东模式

广东林安物流园创建于2003年,是广东省、市、区重点扶持大型物流超市发展项目,是以网上信息交易平台()、网下物流信息交易市场(林安物流信息交易市场)、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总部、物流招投标中心、物流结算中心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园区。是国内目前唯一实行物流信息网上、网下实时交易的市场,会员单位或个人可以在交易所的网络平台上货物托运信息和车源信息,互相联络达成交易意向,组织网上竞价。为降低网上交易的风险,平台还建立起了一个3重保险的全方位验证体系:实名制,车险+林安物流首赔担保,车位通GpS全程监控定位系统(随时监控车、货去向,保证不会出现骗车、骗货及货损得不到赔偿的问题)。依托该信息服务交易平台,广州林安开张了全国首家的“物流超市”,形成了一个“物流淘宝网”。

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肇庆致美物流(城市快速配送中心)是工信部全国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此工程为广东物流企业向转型升级实现“智慧物流”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广东省物流协会在加入工程申请的审查、工程的中期检查和验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审查通过的企业,协会根据其所在行业的业态、行业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为其量身订做实施计划,这个计划是包括了物流装备改造、企业品牌培育、管理水平提升、行业自律强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五位一体”的每个方面都有详细的条款和标准,只要有一方面不符合就视为不合格。所以,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并不是单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也不仅仅是对车辆等装备进行改造,而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3.3南京以标准引领的智能物流产业联盟模式

在智能物流领域,南京市企业主导起草了20余项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以标准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催生了南京(江宁)智能物流产业联盟的成立。联盟是一个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旨在促进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开放性的政产学研多方面共同推动的工作平台。联盟的任务是统一产业链各环节的接口和标准,组织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集体攻关,出台技术标准,促进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共享,实现技术研发、市场、技术标准、产业链等方面的全面联盟,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全面提升南京市乃至全国智能物流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宁波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宁波市一直在物流领域尝试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已开发应用港口智能闸口系统、智能集卡系统、智能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推进了宁波电子口岸、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了数据中心。在宁波国家高新区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共建了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及“iBm智慧物流中心”。与中国联通携手建立了基于iBm物流行业解决方案的宁波智慧物流云平台,融合iBm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及移动等一系列全球顶级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物流及服务连成一体,为货主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提供供应链可视化、供应商门户网络、供应链网络优化、运输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未来五年,平台将吸引100家企业加入平台并实现在线交易,实现年线上物流业务交易额500亿元,建成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5宁波智慧物流Swot分析

5.1优势

物流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及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为区域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定基础。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智慧物流云平台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提升了宁波整个物流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5.2劣势

缺少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跨行业和跨系统之间的信息还不能共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物流成本偏高,物流高技术设备研发比较落后。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一、物流技术设备缺乏,物联网技术、新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有待创新,与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5.3机会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智能物流关键技术攻关。浙江省提出了建设“智慧浙江”的倡议,宁波市政府把智慧物流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三大先行试点工程,出台了《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了智慧物流建设步伐。智慧物流技术逐渐成熟。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投入宁波智慧物流建设洪流。这些都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4挑战

宁波智慧物流关键核心技术不足,采购成本过高,制约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智慧物流产业与广东、江苏、上海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法规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6宁波智慧物流发展对策

一般来讲,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和行业组织、最终用户等。当前,宁波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要走政府主导下的政产学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发展之路,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

6.1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智慧技术标准建设和平台整合,形成“四网融合”、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环境。通过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创造国内外合作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智慧物流建设中,引进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智慧及相关解决方案,引进和实施国内与智慧物流相关的机构和项目,集中各方力量对智能物流关键技术进行合作攻关,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6.2行业

行业组织主要指物流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要以它为载体,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尽快制定和提出智慧物流相关标准争取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标准。由其组织提出智慧物流示范工程的立项、检查及验收标准,并为加入到工程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促进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和成果共享,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管理模式创新。

6.3企业

企业的职责是找准产业链的位置,全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智慧物流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发展物流商业智能,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并以此开拓市场。加大智慧物流的几个方面在企业中的应用,建立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及智慧企业供应链。

6.4高校及研究机构

宁波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精力进行理论问题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开设与智慧物流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创办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促进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和智慧物流科技创新。

6.5用户

用户主要是在应用中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7结束语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智能物流代表了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和方面,它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宁波市已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智能物流产业的发展,但智能物流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发展既要跟随世界智慧技术、智慧国及智慧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也要以点带面,示范推进,逐步发展,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张成海,张铎.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2010(7):172-173.

[3]周立新,刘琨.智能物流运输系统[J].同济大学学报,2002,30(7):829-832.

智慧物流特点篇4

从“小”入手

作为湖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城市,湘潭市在发展信息化时的出发点和基础不单要依靠原有的经济产业实力,更要充分挖掘信息时代小城市新的力量。湘潭市是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示范城市,在“智慧湘潭”建设规划中,这样描述:“智慧湘潭”是“数字湖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湘潭”建设是城市信息化进程中实现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必然过程,是实现湘潭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级深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从湘潭市的产业规划来讲,也将逐步使技术成为推动智慧湘潭建设的重点。在两化融合领域,将有针对性地深入推进试点示范企业信息化工作,围绕“3+3”产业(先进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嵌入式系统芯片、电子标签、可编程控制器、工业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生产和使用中的应用,医疗工程机械、现代电机、风电装备、汽车等产业重要产品和矿山成套装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精品钢材、食品等主要产品的附加值。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建设企业私有云,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在行业层面,深化骨干企业基于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和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探索实施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现代化机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行业在研发、工艺、制造、服务等环节有效协作,促进产业链系统发展。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为重点,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深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促进钢铁、建材等行业安全有序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物流配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全面提升物流配送的能力和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在区域层面,重点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服务能力的“智慧园区”。促进产业园区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面向中小企业,分行业构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重点推进集科研和数字化设计、企业管理软件应用、行业电子商城为一体的多功能的SaaS云服务。

以小见大

利用产业特点带动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是很多城市面对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战略的道路。“智慧湘潭”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了推进“智慧湘潭”建设的10大重点工程,内容涉及基础信息网络、智慧湘潭综合平台、政务、交通、物流、环保、民生、城管、产业智能化提升、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等多个重要领域。

总体来讲,“智慧湘潭”整体框架分为五层,包括:

全面感知层,由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传感器和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物联网设备和设施构成,使城市管理获得最透彻的感知。

网络通信层,由3G移动网络、wi-Fi、光网、卫星通信、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构成,使城市信息传递容量更大、更快捷。

综合平台层,物联网通用能力平台、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以及云计算中心为城市各行业应用提供统一的地图服务、定位服务、物联网能力服务、视频服务、短信服务、公共服务等。通过综合平台实现全市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实现全市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破除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

主题应用层,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民生等各种智慧应用。

智慧城市门户层,提供政府接入门户、企业接入门户和公众接入门户,政府、企业、公众通过pC机、手机、智能墙等从门户获取智慧城市各个方面的资源信息。同时,也是“智慧湘潭”整体形象的展示平台。

智慧物流特点篇5

[关键词]智慧物流;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5.15.010

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国内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速度较快,规划建设数量较多,但是多数园区管理较为粗放,不少园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物流运作、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功能障碍及问题。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使园区难以真正发挥出巨大能量。面对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如何充分适应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浪潮,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科学优化园区功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成为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1智慧物流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

和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物”有智慧,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通过推理判断做出决策,从源头开始对商品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智慧物流的核心是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信技术等设备技术,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平台等各个环节通过运用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等功能,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物流园区是未来智慧物流的核心,同时也是智慧物流运行的中枢。智慧物流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未来智慧物流系统的运行,都必须依赖物流园区。同时,物流园区可以利用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来对园区中各种资源进行感知和监测,及时、正确地对园区的需求做出分析,继而迅速、灵活地响应和处理,使自身运行状态达到最优化,从而达到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

2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农产品物流活动所必需的存储、运输、装卸、简单流通加工等基本服务,既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也不能对入驻园区客户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性配套服务,更难以为高端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服务效能较低。

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物流的感知功能、规整功能、智能分析功能、优化决策功能、系统支持功能、自动修正功能和及时反馈功能为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提供了可能。在智慧物流情境之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只有通过有效整合智慧物流的关键技术应用,实现物流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智能控制,满足物流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园区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3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化

3.1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运作功能优化

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在仓储、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都有特殊技术要求。传统农产品物流难以适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少、要求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特点,不能保持整个农产品物流运作过程高效、协调、安全和有序。

在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整合物流设备与物流技术,对处于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状态中的农产品进行监控,不仅达到农产品透明、绿色、可信、高效、便捷的最高要求,同时亦可实现对全过程的自动感知、智能处理和可信追溯。例如,流通是农产品物流的核心业务,因此成为智慧物流的重点环节。物流园区借助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平台,可以对运输任务、调度配载、运输状态跟踪、运输统计信息反馈等进行管理,不仅有效提高运输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输时间及运输成本,而且做到实时安全监控。通过智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农产品特性对运输工具的温度、湿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整,以求达到产品最佳保存状态,降低流通损耗。农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与流通信息、加工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整合并记录在外包装上,并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上传到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实时方便地了解农产品的各类信息,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追踪与溯源,同时也方便了政府统一管理和调控。

3.2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管理功能优化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简单的基础管理,难以涵盖对整个园区人、财、物的集成化管理,而且较少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决策分析、成本管理等增值服务。同时,随着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园区中智能化系统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使得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变得日趋复杂和困难。

在智慧物流环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不同建筑的同一系统以及不同子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系统进行集成化、一体化管理,实现系统之间有效协同和信息共享。例如,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对园区各种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将包括停车场的地理位置、实时的车位信息等车辆所有信息进行汇集,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且完整的数据支持,同时实现对园区车辆的统一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对相关区域进行能源消耗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对园区进行能耗监测与能源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管理系统,对园区进行安全状态监视、灾害控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从而保障园区安全运转。同时,针对不同层次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通过智慧园区平台提供政府政务服务、园区管理服务、诚信认证服务、民生服务和各类生产、经营服务等各种智慧化服务,实现所拥有的可拓展业务配置管理功能。

3.3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功能优化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落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产品和技术支撑,应用功能仅停留于信息。由于的信息缺乏有效审核、监管,平台作用发挥受到局限。

在智慧物流时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智能化,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平台可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等的多方需求,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实现实时、精准的信息交互和电子交易。例如,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输送、处理、反馈,实现信息化建设和集成,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方之间实现了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提高了用户的物流信息收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避免因过剩而导致超额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损耗成本,运作成本和风险都得以降低。同时生产监管机构、检疫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

总之,随着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对园区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农产品物流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而实现智慧物流园区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艳艳.物联网时代智慧化园区建设方案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智慧物流特点篇6

智慧物流物流金融课程建设一、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背景

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在物流金融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和数量,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还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实现了“三赢”的效果。

面对社会对物流金融的高度需求,高校此方面的教育却是空白。据抽样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未曾有院校开设了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极不利于现代物流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更不利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科最新发展

“物流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经济结合紧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要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无缝连接,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调基本内容与先进性。

物流金融是由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并有稳定的客户。可以看到,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物流金融及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要求物流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机动灵活、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随着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其中的三大应用都将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即一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二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智慧物流下,提升了物流企业的实力,改变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提供进一步的集成方法,也带来了物流金融各方合作的改变,势必影响具体的物流金融融资方案。在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智慧物流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授课内容安排与实践环节要融合智慧物流,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探讨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

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四、总结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是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关键所在。以智慧物流为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契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利用智慧物流创造物流赢利模式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对于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欢妮.“柏亚仓”打造海西智慧物流引领物流金融新蓝海.潮商,2012(2):76-77.

[2]潘意志,程丹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59-63.

[3]胡愈,徐兆铭,黄含其.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湖南社会科学,2009(6):107-110.

智慧物流特点篇7

在物联网的背景下,目前关于“智慧物流”公认度较高的定义是指将传感网、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运用于物流领域,实现物流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强大的中央处理器,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机器设备、人员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这种途径,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物流活动,使得物流系统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资源利用率,进而达到“智慧”状态。

具体到技术应用中,智慧物流综合运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传感器、云计算等新一代的it技术。

庞大体系张弛有度

智慧物流体系就如同人体中的“血管”,有着不同的角色与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企业智慧物流层面。企业智慧物流像是毛细血管,它是新旧物质交换的场所,即微循环系统。企业需要通过物流系统将产品与服务送往外界,而精细化服务的实现需要持续创新。企业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存储、包装、运输、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智慧化。

一些物流企业斥巨资引入智慧物流,将各种物联网的感知技术与食品仓储配送结合,实时了解食品的温度、湿度、库存位置、配送等信息,打造食品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只要拿起货架上的一只苹果,再用扫描器对准苹果的条形码,瞬间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运输”、“果园”等项目。点击“果园”后,苹果的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时间、农药喷洒时间及数量、采摘入库时间、装车出库等信息一目了然;再点击“运输”,运输公司名称、驾驶人及行驶路线等信息便自动展现在普通市民面前,而那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食品,还可以通过点击运输过程中的不同地点,轻松获知温度、湿度等情况,真正成为可感知的物流系统。

区域智慧物流层面。好比静脉是导血回心的血管,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心房,这一层面的关键在于打通区域之间的壁垒,形成快速流动的智慧物流网络。这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省、市或经济区域等)建设智慧区域物流中心,通过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各个层次的物流系统,将原本分离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监督行业与规范市场的信息需要,最终实现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网络化。

例如,中远物流包揽了几乎所有家电企业的物流配送,如海尔、海信、康佳等。单是海信,就在西安、沈阳、天津等都设有制造工厂,如何把每一台冰箱以最优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低的碳排放量,准确无误地送到全国近八千个销售商手中,对中远物流是一个巨大挑战。于是中远物流采用了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创建了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通过智慧物流系统,中远物流成功地将全国分销配送中心的数量从100个降至40个,分销成本削减23%,节约了25%的燃料,并减少了10%~15%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83公顷阔叶林。

国家智慧物流层面。这一层面就像是由心室发出的动脉血管,将新鲜血液送至人体所需各处。它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标准和规范、产业发展规划等,培养智慧物流人才,鼓励支持智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整合地方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全国性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物流发展“国九条”,从税收、土地政策、公路收费、物流体制改革、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及重点发展领域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针对以上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国九条”明确提出: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积极给予扶持。

问题与隐忧凸显

近年来,我国的智慧物流取得了高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尤其伴随着国内大型电商对智慧物流的大力投入,众多企业显然已经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未来商业竞争的制高点和第二利润来源。比如,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京东商城、易迅等纷纷投资建设自有物流体系,其物流服务除了保障自营商品的准时送达,还会向更多第三方商家开放,利用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更多的商户和消费者。根据2012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全年中国社会物流产业总额达到160万亿元,增加约为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4%。全国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物流企业。但是,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

信息化水平低。智慧物流产业的核心在于信息化,而对于应用信息技术的物流企业来说,其应用的层次比较低,仅仅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的处理上。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亟待进一步发展。

物流成本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国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迅速,但物流成本也一路攀升,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12年全国物流产业运行报告指出,2012年全国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物流费用占到全年GDp的18%。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通常为8%~10%,中国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2倍。对于中国偏高的物流比重,如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为企业节约出近4000亿元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和加快发展物流产业,运用何种路径和技术等诸多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现今兴起的智慧物流会在一定程度上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破题之策。

物流增值服务薄弱。增值服务是指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服务范围的服务。目前,国内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的仓储、包装、装卸搬运、运输配送等服务,物流企业收益的85%都是来自这些常规。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很缺乏,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物流经营模式不完善。我国主要有三种物流经营模式:自营物流、协作物流、物流外包。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都采用自营物流模式,具体表现为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纷纷建仓库、买车、招募物流人员。这种自营物流经营模式有很多弊端:首先,物流企业自己采购各种物流设备,成本高且设备利用率低;其次,物流企业不能集中资源优先保障自己核心业务的发展与突破,无法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再次,大部分物流企业采用的这种自营物流经营模式,容易造成信息闭塞,缺乏与其他企业的交流沟通,不利于企业对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由此可见,转变物流经营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行业标准缺位,核心技术缺失。一方面对标准缺乏研究,另一方面是物流标准化体系比较庞杂,导致物流行业标准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信息化业务标准的修改跟不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很多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遵循各自制定的规范,导致企业间、组织间和平台间很难实现信息的交换共享,各自为营的情况比较普遍,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之间数据难以交换,难以做到兼容和信息共享。另外,我国在关键技术方面,除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研发的传感网在相关领域处于领先之外,其余均是一些日本和美国大公司掌握着核心技术,如日立HitaCHi、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inteL、iBm等。

产业发展对策

智慧物流涉及的对象包括物流企业、工商企业、从业人员、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智慧物流建设应设法满足相关对象的以下具体需求:

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需求。尽管一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但仍有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日常业务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希望通过信息化改造,采用物流企业管理软件改善对物流业务流程的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的需求。物流用户希望能推动电子商务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和网上支付平台,积极开展网上配货、网上跟踪、银行卡结算等业务,使物流业务逐步实现网上交易。

建立统一服务平台的需求。目前,物流行业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服务提供者,如车源/货源查询、GpS跟踪定位服务、集装箱位置查询、船期查询、货物状态查询、车辆/人员信息查询等,但这些独立的服务提供者存在获取服务困难、维护成本高昂、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为实现对服务提供者标准的统一和服务接入的统一管理,让企业能够通过一个入口即可使用多方服务,服务提供商可按照中心提供的标准改进自身的服务,并进行注册和。物流企业则可通过服务交换中心上的服务列表获取所需的一个或多个相关服务。

提供决策支持、行业监管的需求。智慧物流还为管理部门加强对重点业务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包括从业人员、物流企业、物流基地的管理和服务以及危险品运输管理;并通过对各个平台、企业、场站的业务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形成各种行业统计报表,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从毒姜事件到老鼠肉掺羊肉兜售,从农夫山泉事件和40吨病死猪肉流向餐桌事件,一再触碰着民众敏感的神经,也给行业监管部门提出了难题,而智慧物流的发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硬件”支持,使食品、药品等生产链的全过程透明化。正如“要致富先修路”一般,现在如果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必须从打造智慧的物流开始。智慧物流可对食品从农场到超市货架的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环节进行监控(包括冷链物流的温度检测与控制),对食品的来龙去脉进行记录与追溯,让食品说话,让消费者放心,让监管者有据可查。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智慧物流的发展影响着大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小到每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面临着广阔的需求前景。但其目前的发展状况与其应有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促进智慧物流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商业企业、物流企业三者合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转变服务理念。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物流服务理念,树立现代的物流服务意识。也就是说,国内物流企业除了提供诸如仓储、运输、配送等基本的物流服务之外,还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各种物流增值服务。物流增值服务的范围向上可以延伸到采购及订单处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可以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信息服务、库存控制决策建议、物流方案的规划与选择、教育与培训、货款回收与结算等。从而不断地完善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使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

比如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京东商城于2012年推出的“211限时达”、“次日达”和“极速达”等个性化物流配送服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物流配送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额外利润,不失为转变服务理念的一个范例。

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信息化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购买以及更新,这是前提和基础。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之后,物流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物流技术,比如条码、GpS/GiS、eDi、RFiD和eoS等。此外,物流信息化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全国性甚至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物流企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物流企业要与不同的行业打交道,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资源交互共享。

创新经营模式。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升级,经营模式的创新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破除过去那种“小而全”的经营理念,把物流业务外包作为未来的经营模式。即物流企业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进行生产,减少不必要的费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也能按照物流企业的要求合理进行生产。

比如大家熟知的家电企业海尔,生产的零部件种类繁多,检验时间长,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于是海尔将零部件的检验和入库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企业的生产中就重置了检验这一环节,减少了大量库存,其目前只有3天的库存量,库存资金也大大减少。海尔从2010年年初开始实施物流发展计划,仅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收效就十分显著。同时,海尔也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内部配送。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供应商。第四方物流是指不参与具体物流活动,只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设计、资源整合、经营管理、信息共享、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或供应链方案,并以此为交易活动的全过程。也就是说第四方物流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以高于第一、第二、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提供物流服务,是对物流环节、信息技术、物流理论完美结合的高层次物流服务模式。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行业中崛起若干有行业影响力的第四方物流供应商,为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供应商处于智慧物流的产业链最顶端,有了他们的参与智慧物流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宁波市在发展第四方物流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宁波因其良好的港口资源,卓越的对外贸易成交量,以及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经济关键地理位置,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物流的潜力城市之一,也因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2008年11月,在宁波电子口岸的基础上,宁波市政府、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宁波海关、宁波国检、宁波港集团、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宁波分中心等单位发起组建了以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为主要产品的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宁波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维护和运营管理,并于2009年3月正式运营。2012年,宁波市“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获评中国十佳智慧城市典型案例。

智慧物流特点篇8

一、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关系

智慧城市由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衍生而来,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截止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城市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欧洲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生态环境、交通改善、医疗卫生、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美国迪比克市、哥本哈根、多伦多、斯德哥尔摩等城市也都相应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于2013年1月首次公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共90个,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东部沿海聚集、中西部热点涌现的总体建设格局。

二、襄阳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建设现状

襄阳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加快创建智慧襄阳成为全市“十二五”期间重大战略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早在2011年,襄阳就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2013年初,襄阳市政府作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并分别摘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科技部授予的两块建设“国家智慧城市”的国牌。2013年12月《襄阳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案》确定将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六大核心系统整合起来,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效能、居民生活幸福感程度以及产业发展水平,加强襄阳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成为汉江流域智慧城市中心示范城市。

襄阳的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涉及医疗、旅游、交通、社区、物流、智慧云制造等十一个领域。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襄阳智慧城市建设在通信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础设施方面,襄阳已经建成tD制式4G基站1300多个,覆盖襄阳的城区和各县市主城区;“无线襄阳”项目全面覆盖万达广场、人民广场和鼓楼等主要商业圈的1032个商家,未来还将建设4万5千个无线襄阳网点。在智慧应用系统方面,襄阳市城区沿线的公交站台已经首批安装了50台智能公交站牌,可以方便市民乘车和查询车辆到站时刻,用于改善交通、优化路线及道路规划;2012年底,高新区通过引进博派汽服公司,试验开发了一套全国领先的基于车联网的智能招车系统,并于13年7月在全市出租车全面推广和应用。智慧社区方面,13年初,某社区联合襄阳启扬软件开发了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并搭建综合管理平台,利用3G网络所有处理过程依照程序进行,并自动保存大量数据信息形成档案,对辖区管理建设、维稳、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具有较高指导意义[6]。智慧物流方面,2013年10月iBm云计算中心项目在高新区投资运营,该中心将依托襄阳强大的物流和汽车产业,在襄阳搭建起汽车企业服务、物流集散和中小企业云服务三大云平台。智慧云制造方面,2013年襄阳市先后引进华为、iBm等世界500强企业,奠定了以云计算、软件服务外包和北斗产业为主的“襄阳云谷”产业聚集基础,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云计算基地和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云呼叫产业城。

三、襄阳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建设策略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3D技术、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新技术、新媒介的智慧旅游将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旅游经济新业态的重要力量。目前襄阳旅游业景区建设、功能完善、产业配套、要素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襄阳智慧旅游建设应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分别从资源、服务、营销等方面积极开拓发展特色智慧旅游,打造襄阳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具体而言,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以智慧城市平台为基础,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

智慧旅游建设需要利用智慧城市平台以及多部门协作创新才能实现,智慧旅游是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创新应用。襄阳智慧旅游的实现,依赖旅游信息资源共享、3G/4G网络建设、物联网建设、传感技术、3D技术等整体信息化水平的大步提升,其本身将提供大量公共服务,同时在游客安全保障、紧急救援、景区环境保护等方面又需与其他部门共同协作。

2.借助科技创新,促进襄阳智慧旅游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

智慧旅游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与旅游产业融合,是实现襄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襄阳市旅游主管部门应认清智慧旅游的产业价值、智慧化与襄阳旅游产业三者之间自然演进规律的匹配问题,借助智慧旅游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在智慧旅游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完善智慧旅游网络应用平台、旅游自助自驾平台、旅游触摸查询平台和旅游咨询投诉平台,利用互联网或移动网络方便游客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等信息,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融合,实现旅游产业的结构升级。

智慧物流特点篇9

自从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之后,基于信息化的良好基础和城市发展定位,宁波又做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宁波不仅在国内率先举办了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还率先提出了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

正如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谢月娣所说,“智慧城市”的实质就是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智慧不等于数字化

在中国移动的展厅里,两辆智能汽车身边总是人头攒动。这两辆智能汽车的方向盘边上均有一块电子显示屏,市民可以通过它们获取详尽的生活服务信息。

“信息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信息化的地位将愈来愈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智博会”开幕式上表示,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实践路径上,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社会服务、百姓生活的融合,使得城市管理和服务更加便捷、人性化。要高度重视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智慧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事实上,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大致要经历“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三个阶段,而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并没有认识到何为“智慧”和如何“智慧”,只是简单地将数字化与智慧城市等同起来,认为技术设备先进即可实现智慧化。

“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谢月娣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5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在宁波,建设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公路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能有效缓解“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建设远程医疗救助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结算系统等智慧健康保障系统,可让市民看小病不用去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医生。市民从登上公共汽车开始,到便利店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甚至是在餐厅吃饭、书店买书,只要用一张小小的市民卡就能完成所有支付,而这张卡就是中国首张具有金融支付功能的市民卡。

在采访中,宁波海曙区区长吴胜武告诉记者,宁波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通俗版”智慧城市,把智慧城市用建设的内容形象地浓缩为“云、雾、海、河、地、人”六个方面,更直观地解释了智慧城市应该具备的特质:“云”是指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机相结合,应用平台和体系建设带来更强的决策、执行能力;“雾”是指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海”是指要有一个“数据海”;“河”是指“整合”,讲的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更强的协调能力;“地”是指基地,也就是智慧产业基地;“人”是指人的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的提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之一,而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是智慧城市根本之所在。

“智慧城市是系统工程,需要高度标准化和系统性。”谢月娣介绍说,宁波成立了国内首个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研究院将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和项目决策咨询等工作,为宁波市委提供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支持。“最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加上一系列规划和纲要的出台,都为宁波智慧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智慧从顶层设计开始

2010年9月,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将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创造宁波新优势的途径。今年6月,《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出台,智慧城市的建设从顶层设计起步。《纲要》将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建设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目标。

“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市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谢月娣表示,宁波依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粗放型的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发展的新优势。此外,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也是宁波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宁波要实现从“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的跨越,必须加快建设高度发达的港口物流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港口物流、资金、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综合竞争力。

“建设智慧城市在宁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宁波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并把它列为‘十二五’时期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之一。”宁波市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处处长高光耀告诉记者,宁波在全面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并已经着手在杭州湾新区打造全新智慧城市的范本。先行重点推进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智慧社会管理、三网融合、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六项试点工作,稳步扎实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宁波还坚持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统筹推进,力求通过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来培育发展相关领域的智慧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智慧城市规划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智慧产业”。宁波市的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包括: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旨在让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5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1420亿元,年均增长17%,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谢月娣告诉记者,那时,软件研发推广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等基地建设都将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园区,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应用为先落脚民生

“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直本着一个规则:应用为先、产业为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民生。”在采访中,谢月娣告诉记者。

而本次宁波“智博会”也是以“荟萃智慧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宁波市政府共同主办,集中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作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是首届智博会最大的参展商。

在中国联通主题馆里,围绕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几大领域,中国联通以及19家合作伙伴展示了最新开发的应用成果;中国移动则携11家单位共同带来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最新网络技术、“十大应用”及“基地”展示,其中,智慧健康保障作为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先进应用,成为了全场的最大亮点之一;中国电信展厅则分为智慧城市、智慧民生、物联网精品、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农业和天翼展区七大板块,集中展示中国电信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前沿应用和全业务运营的优势,通过中国电信的智慧农业m2m平台,农民可以轻松掌握大棚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从而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生产情况。

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云计算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作为智慧城市的“大脑”,云计算平台能够为城市管理的各个关键领域提供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智能的管理。宁波的云计算部署也非常强调顶层设计、应用先行,既起到对智慧应用体系的技术支撑作用,也能引领智慧产业的建设。

在宁波,云计算的应用切口是物流。宁波市发改委规划法规政策处处长杨兵杰告诉本报记者,作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物流业在宁波的GDp中占比高达18%,每年创造507亿元的增加值。但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桎梏,宁波物流企业多达5000家,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不到三四家,物流企业也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变。为此,宁波市发改委牵头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总投资为2.5亿元。而在智慧产业基地的部署中,云计算也作为网络数据基地的重要一极,被列入智慧服务业推广基地。

为了寻求智慧产业合作、扩大交流,在智博会期间,浙江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还签订了共同推进“两化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战略合作协议,宁波市与曙光计算机的云计算中心项目、浪潮集团在宁波的云计算中心项目、万国数据在杭州湾新区的数据中心项目等10多个总额逾60亿元项目也将签约,合作内容涉及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

在智博会展览场馆,浪潮展示了由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海oS操作系统等云计算核心装备构成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由政务云、医疗卫生云、药品安全云、食品安全云、水利云组成的“智慧政府”系列行业云解决方案,以及能够构建完善三网融合应用的“媒体云”和能够实现更加敏捷高效管理的“企业云”。

城市档案

宁波:智慧城市国家综合试点城市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宁波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达760.57万,该市是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同时,宁波也是浙江省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2010年宁波市实现GDp5125.8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66元,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宁波市分别被定义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宁波物流业十分发达,宁波港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9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宁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智慧物流特点篇10

【关键词】LeD智慧照明系统工厂照明应用

由于工厂生产的需求,必须要长期使用照明系统,会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改进工厂照明系统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项问题。因此研究工厂照明中LeD智慧照明系统的实践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进一步加深对LeD智慧照明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可以在工厂照明中使LeD智慧照明系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LeD智慧照明系统的手动、自动互换

闭环控制、光强采集及智能控制是构成LeD智慧照明系统的三大系统,该系统拥有自动工作及手动工作两种不同的模式,不同模式下的工作电流也不相同。当LeD智慧照明系统切换到手动工作模式时,需要通过S1、S2和S3三个按键共同进行控制,这三个按键分别发挥着切换、自加一及自减一的作用。手动工作状态下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步长的途径,对电流输出值进行有效的控制[1]。在手动模式下,LeD智慧照明系统的最初电流是零,但是在S2按键启动后会增大电流量,电流步长达到1毫安,直至增大到50毫安;而在S3按键启动后,系统电流会出现减小的趋势,减小至零为止。当LeD智慧照明系统切换到自动工作模式时,主要控制部件为热敏电阻。在将tLC1543同热敏电阻联通后,其可对系统的D/a转换器进行调控,并发挥单片机的作用,能够对LeD电流进行输出控制,使其电流保持为50毫安。如果不对热敏电阻进行遮挡,照明系统的输出电流值是零,而遮挡后电流是50毫安。

2LeD智慧照明系统的技术特点

LeD智慧照明系统的关键元件就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其工作原理为将电压(正向)加在固体半导体芯片两端,在载流子复合作用下,释放出的能量会发射光子,起到照明的效果。LeD智慧照明系统的技术特点介绍如下:(1)起动性能良好。该照明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响应,稳定性较强,所以在应急照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全光通输出;(2)该系统与传统的照明系统不同,无汞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3)该系统能够根据工厂的照明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设置,能够使下射光通比增大,还可以进行定向辐射,操控简便、易行[2];(4)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极广,可以与计算机技术整合起来,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管控,调光能力较强;(5)系统能够有效、快捷的提升灯具效率,灯具效率平均在0.85以上,防护等级为ip65,为恒功率、固体照明,光效能够保持在70到90lm/w的范围内;(6)该系统的平均寿命在30000小时以上,具有防潮的优良特性,还可以抗震,降低了启动电压。

3LeD智慧照明系统在工厂照明中的节电、减排效益

照明用电是工厂电力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迁安一些工厂的电力消耗上看,照明用电可占到八分之一左右。由于传统照明系统的缺陷,很容易产生浪费电力资源的现象,还可能会污染环境。LeD智慧照明系统的操作控制极其简单,具有可靠、环保和节能等优势,将其应用到工厂照明中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3.1LeD智慧照明系统的节电效益

将LeD智慧照明系统应用到工厂照明领域后,在前期需要一定的灯具购买费用,使投入成本增大。但同传统的照明系统相比,LeD智慧照明系统的节电效率≥60%,后期的维修和保养费用平均每年降低了13.3%[3]。在应用LeD智慧照明系统后,工厂企业每年的电能量、灯具维护费用、电费均明显减少。合理、节能和经济是工厂企业选取照明系统的关键标准,LeD智慧照明系统均满足了以上要求,在使用周期内降低了总的照明费用。当规定好工厂的光照度时,可以优先选取LeD智慧照明系统,前期投入所消耗的费用会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回收,具有极高的经济性。

3.2LeD智慧照明系统的减排效益

在工厂照明中应用LeD智慧照明系统后,因为该系统的光效高,能够通过低瓦数光源来达到以往的光照程度,大大节约了电力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煤矿资源的消耗,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煤矿燃烧释放的氮氧化物、总悬浮物颗粒、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也减少,对保护环境起到明显的效果。经计算,LeD智慧照明系统平均每节约一度电,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降低0.0263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0.78千克,总悬浮物颗粒降低0.238[4]。在工厂企业应用LeD智慧照明系统后,煤的节约量为14.2吨每年,污染物的排放降低31.6吨,对实现减排、节能目标意义重大,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语

当前在工厂企业中,大部分比较注重照明领域中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为了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都已经应用了LeD智慧照明系统,积极的相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凭借多方面的特点,LeD智慧照明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广源,能够在保障工厂照明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整体效益,所以应该在工厂照明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志伟.浅谈LeD灯与传统高压钠灯综合性能优劣[J].价值工程,2011(10).

[2]李江,马传豹,何涛,王璐.大功率LeD在厂房照明中的应用分析[J].照明工程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