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物流基本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56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1

生物图解和图表也是一种语言,它用特殊的符号、数据和图形来表达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它浓缩了大量的生物信息知识,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这类试题具有情景新、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将要考的知识关隐藏在图像中,而不会明显的表示出来,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图形图表的分类和解题方法。

一、对于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常用以下图形图解表现

(1)实物图:课本中有大量的实物插图,通常是出料图片,实物真实具体,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

(2)概念图: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的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3)模式图:例动植物细腋下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各类

细胞器的模式图,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具体的图形即具有菜性和特异性。

(4)示意图: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蛋白蛋的合成示意图是反映生命现象,生理过程中形态结构的简要图式简要直观体现生命活动的主体特征和核心规律。

(5)系谱图:是遗传学特有的图形,表述宗子代男女婚配,遗传方式,遗传特点等多层含义,同时各种标注也是重要的提示,以系谱题为载体,考查对孟德尔规律和伴性遗传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及数学中概率运算的能力,在生物试卷中经常出现。

(6)食物网图和实验装置图,这类图形是考查生态系统知识结构和实验操作过程知识结构的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

在解答以上有关图形的习题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把教材中的出现过的各类图形认真分析学会找出相关的书本知识,由浅入深生首先拥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学会比较熟练的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式数据信息,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第三,要学会挖掘各类图形中隐含的隐性知识找条件,这些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内容,也是学生不能把学习过的知识原理、规律与图形相结合的薄弱点,要让学生高度注意找隐含知识的能力。总之,要学全清楚辩认图中反遇的形态,结构,找生理过程,找出与图示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做出正确答案。

二、通过生物实验过程获得数据和结果,是表示某生物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图形和图表,其主要表现形式

(1)表格是以表格数扰的形式把生物学的现象,规律、原理及相关资料呈现出来,解答思路,看、析、定三个字。一看行和列要看清楚表格名称、行标题、列标题以及大标题的含义,数据的单位。二是行和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如数据的上升,下降还是某点数值后采持不变,三看关键数据点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出现频率高式低的数据等,另外表格中出现需的地方特别小心。

(2)分析数据一分析行列标题的生物学含义,找准两者之间的联系,二分析关键数据(最大、最小、0数值)三分析数据列内列间行内行间的数据结合问题列出变量的关系式。

(3)确定正确的答案将分析过程中所得出的数据特点,数据变化规律与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原理相融合将表格数据隐含的信息与解决的具体问题相联系通过有效的信息转换,总结正确的答案。

(4)坐标图

①坐标曲线图首先应抓住横坐标,纵坐标变理所表达的含义,刻度和单位。二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趋势,尤其是要抓几个点(起点、转折点、顶点、终点、交叉点)理解特殊点或段的含义,找出和理解曲线间的内在联系。

②坐标柱形图在数据表格的基础上,把信息进一步转化使数据在现代的一种题型,是坐标图的变换。

三、流程图反映了事物动态变化规律,在高中教科书中很普遍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2

关键词:韩语汉语数字三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76-02

数字本身是为了计算人类周边各种事物或分类现象,所以数字本身不能区分好与坏。但是韩中两国人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在他们的文化历史中对特定数字赋予了其他含义,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两国民俗活动中数字和被关联的行动在生活各个领域频繁出现。韩中两国人不仅赋予了数字特定的意义,而且使这些数字在社会文化影响下产生了与其本意无关的吉凶观。具有吉和凶意义的数字和各种民俗活动结合形成了韩中两国特有的文化。直到现在这作为一种传统,特殊的数字或次序是各种礼仪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是各种规矩、行事和习惯当中必然要使用特殊数字,但是如果尽可能不用那些数字的话心里会感到不安,那就是因为人们已经无意识地习惯了特殊数字的禁忌或信仰。

1数字“三”的含义

为了正确理解数字“三”,我们有必要先简略了解“一”和“二”。“一”虽然是一个数量,但同时也表现所有事物,是太极之数。从阴阳一致来看,“一”是绝不和其他数字混合的纯阳数字,而且因为是最早的数,所以从“一”开始寄寓着产生所有数字的诞生之意。“二”不是最早的单位,但却是最早的阴数的纯阴数字,具有阴和阳,天和地,男和女一样的相反的两种要素的对立和融合的意义。“一”和“二”结合产生的数就是“三”,也就是阴阳调和才完整形成的数字就是“三”。“三”作为代表阴阳的“一”和“二”的对立的一个补充,象征着完整、安定、调和和变化。在这里,所谓完整的意思不是像双数一样可一分为二,而是不破坏原数“一”的神圣的整体变化的意思。“三”虽然可以分为三个,却带有似有三条腿的钟鼎的整体、完整的强烈象征之意。

2韩国语中的数字“三”

韩国人在游戏中的胜负或在做某些决定的时候,不是要仅仅一两次而是一定要三四次才能结束。这就暗含着韩国人对数字“三”有多么重视[1]。数字不仅单纯地意味着个数而且可以被称为是表达意思的媒介语言,就想花语一样,是包含着含蓄意义的象征性语言。而在数字中“三”因为蕴含着神圣、完全、至高无上、创造等意义,世界各宗教、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甚至于俗语中都常用到数字“三”。

在韩国古代文化中无论是纪实文学还是民间文学,出现最多的就是数字“三”。檀君神话中有“三危太伯”,“三符印,三千徒”和“熊虎得而食文忌三七日”。民间故事中有“三兄弟”、“三难关”和“三次变身”等。俗语中有很多带有“三”的俗语,如‘(玉不琢,不成器)’‘’(老调重弹)。韩国总统在内阁会议,国会议长在国会决定做决定时也一定要敲三次司会棒。在国家性活动时也要三呼万岁。在酒席上三杯表示哀悼。在韩国人喜欢的花图游戏的一种“go-stop”里,聚集三人以上就能玩,游戏规则以三点为基数。印刷时候也是,三次矫正后才可印刷。和上述一样,宗教、学问和风俗在韩国实际生活中,与数字“三”相关联的事例可以找到很多。

3汉语中的数字“三”

数字“三”除了本意三以外,还有“多数”的意思。如果从《易经》中的“数成于三(数是由三完成的)”,“三者,数之小终(三是数的小结)”句子来看,可认为三是数的终点,也可认为“三”是代表多数。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三的虚化含义“多数”的意思。《诗经-卫风-硕鼠》中的“三岁贯女(侍奉三年)”的“三岁”意思就是多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天不见,好像已过了秋天)”中的“三秋”意思也是多年。若描写男女间哀切爱情的苦痛的话,可用“多年”解释。《论语》中的“绕梁三日(指高昂响亮的歌曲声回旋三日不知停止)”中的“三日”意思是长时间;“三思而后行(想了三次后再做)”中的“三思”意思是考虑再三;“吾日三省吾身(一天反省自己三次)”中的“三省”意思是反省很多次。这些“三”一般都广泛使用多数的意思,具有多数含义的句子还有“三虎出一豹、三年有成、狡兔三窟、三人成虎、韦编三绝”等。

“三”和其他数字联合使用的话,更强调“多数”或“多次”。如三病四痛、三令五申、三推六问、三征七辟、三灾八难、三衢九陌等。

“三”除了多数意思之外,和十以内的数字比较的话,作为小数还有“少数“的意思。例句有“三人成众、三句话不离本行、三言两语”等。

综上所述,“三“具有相反的“多数”和“少数”的含义。“三”除了数量上的意思之外,还象征一个个互相衔接形成的一个整体。从形态上看,“三”是“一”和“二”结合形成的定数,从意义上看,“三”代表天地的道。事实上,天·地·人形成万物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古代,中国人把单数“一”象征天,双数“二”象征地。因为天的能力包含地,所以象征天的“一”包含象征地的“二”形成“三”。因此,“三”象征包含天地万物的天。也就是说,“三”作为阳数的起始数字“一”和阴数起始数字“二”最初结合产生的变数,完全是阴阳调和形成的数字。

“三”可被称为是产生宇宙万物的基本数。如《道德经》第42章中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混沌的状态崩溃时分离出了天和地。天地二物结合成“三”,“三”制造了世间万物。也就是说,“三”形成了天地人之道。这个观点是从“天”、“地”、“人”为宇宙主要三种要素中得出的。“天”包括了所有天文、气象、季节的变化,“地”表达了所有的山脉、地势和动植物,而“人”代表了天地间最具智慧的人类和其活动。至此,对于“三”的崇尚达到了高潮。汉族这样的哲学观念表明了人类自身的地位,这样的分类方法给树立全社会·全世界的观点带来了影响。就连宇宙、时间和空间之外的其他具体事物也根据宏观或微观的三分法而分类。

根据崇拜“三”的思想,用“三”概括事物的词汇很多。这其中涉及管制典章、伦理道德、、军事地理、医学法律、时令民俗、历史人物和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如下所示。

管制典章类有“三玄、三礼、三司、三台”[2]等,伦理道德类有“三戒、三纲、三畏”等,类有“三消、三元、三界”等,军事地理类有“三军、三江、三湘”等,医学法律类有“三焦、三阴、三阳、三因、三消、三典”等,时令民俗类有“三伏、三更、三时、三春、三秋、三夏、三朝、三友”等,历史人物类有“三皇、三王、三牲、三迁、三国、三典、三苏”等,文学艺术类有“三百篇、三家诗、三都赋、三字经、三品、三绝”等。

直到现在,“三”也依然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频繁使用。例如:三防、三通、三不管、三个代表、三大生、三大球、三厅、三化、三子、三料、三匠、三好、三废、三包、三超等。无论古今,从汉语中和“三”关联的词汇丰富来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三”的偏爱和对“三”的认识过程中表现出的诸多智慧和创造精神。

4成语和俗语中的数字“三”

在中国成语十分丰富,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广泛使用四字成语。成语反映了中国人的智慧。所以想要深入了解汉语数字“三”的含义,成语是十分重要的工具。而在韩国,俗语在国民中被广泛使用。通过韩国语俗语可以了解韩国人的生活习惯、意识构造,所以有必要了解关于数字“三”的韩国语俗语。

4.1韩国俗语中的数字“三”

俗语是在百姓间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形象的定型语句,是名符其实通俗话语,其本质是民间的,像珠子一样一句一句地反映了民族社会长久的经验和智慧。韩国俗语反映了韩国人的智慧,具有丰富含义。其中出现了很多数字“三”。

韩国俗语中最常出现的数字就是“三”。“三”具有大、多、繁盛的意思。

:再说说要走,结果生了三个孩子才动身。嘴行千里,身子还在家里。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韩国俗语中也有“三”表示数量三的。

:三更见厄运,表示无妄天灾,飞来横祸。

:三十六计走为上。

韩国俗语中频繁出现了‘(三年)’、‘(三代)’,表示长久岁月的意思。

:狗尾巴存三年也变不了黄鼬尾毛。比喻本质坏的东西,时间再长也不会变好。

:聋三年,哑三年。意思是说旧时女人出嫁后,三年内最好装聋作哑,表明女人做人媳妇的苦楚。

韩国语俗语中的‘(三天)’表示是几天、短时间的意思。

:饿了三天,没有不偷东西的。三天不吃饭,什么事都敢干。

:饿了三天的老虎还管你老爷不老爷。

韩国俗语中‘(三岁)’‘(三月)’也常出现,表示第一次,小时候的意思。

:三岁习惯八十依旧。

:有好结果的事一开始从它的气味就知道了。

4.2中国成语中的数字“三”

成语中用到很多“三”的数量意义三。如:三班六房、三从四德、三分鼎足、三分五气、三纲五常、三皇五帝、三马同槽、三山二水、三生有幸等。

“三”除了数量意义之外还有多数的意思。如:三朝元老、三番五次、三翻四覆、三复斯言、三姑六婆、三复白圭、三魂七魄、三缄其口、三教九流、三六九等、三令五申、三朋四友等。

“三”除了多数意思之外还有少数的含义。如:三长两短、三言两语、三好两歹、三户亡秦、三三两两、三三五五、三头两绪、三人成众、三五成群等。

5结论

本论文以数字“三”为中心,比较分析了韩汉双语中数字“三”的含义和在俗语、成语中的使用情况。在韩国语教学中,如果在讲授数字和关联词汇时加入数字的文化象征意义,并和汉语相关数字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深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3

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以数字化手持技术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字化实验,以客观的数据突破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关系构建,并拓展化学课程资源,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命、环境保护等课程资源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微观与宏观之间关系的构建一直是化学教师努力突破的重难点。数字化实验室不仅为教师突破微观与宏观之间关系构建的教学重难点提供了帮助,同时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从微观视角思考宏观世界的化学观念,拓展和丰富了化学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既是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但因为缺少了科学的思维,缺乏数据、做法和实证,使教育陷入了感性的经验主义的泥沼。而将数字化技术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可以将微观的知识和问题通过具体的数据加以体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数据采集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设计了能够渗透数字化技术的学生实验,还组织兴趣小组,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校的地域特点,拓展化学课程资源,努力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等相结合,体现了“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建设理念。

1让数字化实验融入生活实际拓展生活课程

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9年级上册p46“练习与实践”中,有这样的一道思考题:我们已经知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题中还给出了一组数据:吸人的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0.4%。常规的问题解决方案是让学生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第一支试管用洗耳球通过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鼓入空气,第二支试管让学生直接通过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结果,第二支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但具体的数据通过实验过程无法得出。如果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该实验过程中,具体的数据都会在实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再结合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就能够使学生跳出感性的经验主义的泥沼,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就会进一步加深,并能够形成客观而丰富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操作过程为:先将数据采集器连接到电脑上,再将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同时连接到数据采集器上。然后取两只大号的保鲜袋,向其中吹气(收集呼出的气体),设置“以时间为基准”,开始计时后先用传感器在空气中测定一组数据,然后将传感器插入保鲜袋中,观察曲线的变化。测得的结果如图1所示。

上述两条曲线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同时将相关数据呈现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跳出通过主观现象来理解知识的经验主义倾向,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用数字化实验促进自我保护拓展生命课程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只有0.03%,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产生影响。教科书在涉及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内容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群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可能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检验该地的二氧化碳含量,以免危害到人的健康。教科书中还给出了具体的数值,见表1。

教室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正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当冬天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学生往往不愿意开窗通风。这种长时间不通风造成教室内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值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只是学生没有通过客观的数据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而忽视了问题的存在。为呼吁我校的学生主动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生命质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传感器做了两组实验。第一组实验选择教室中间和教室外走廊两个地点,测试时间为25min,测定的内容为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对比,具体数据见表2。

第二组实验则直接在临近下课的时候,在教室内外同时测定一组数据,具体数据如下:教室内,氧气含量为15.85%,二氧化碳含量为0.312%;教室外,氧气含量为21.05%,二氧化碳含量为0.035%。

上述两组实验中所提供的数据,我校已经在校园网上公布。数据的说服力是最有效的,现在,各班都成立了教室环境保护志愿小组,负责督促本班学生课间必须到教室外活动,教室的门窗都打开,每节课中间必须至少通风一次。

3用数字化实验培养环保意识拓展环保课程

苏州是水域密布地区,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本校所处的区域,周围有漕湖、春申湖两大湖泊,黄埭塘、东桥大寨河两条河流。这些水域资源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但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水域受到污染,东桥大寨河就属于污染的重灾区。保护水源就是优化我们的生存环境,所以,对水质的检测自然成了学生关注的话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采集水样,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对所采集的水样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水样的pH、含氧量、导电率3项指标进行了测定,数据如图2所示。

采集水样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采集点进行了实地勘察,发现漕湖的水质最好,黄埭塘的水流速度最快。对水样的数据分析主要以漕湖作为参照标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流水的含氧量相对较高,适宜水生动物的生存,教科书中也明确了“水中溶有水生生物所必需的氧气”;导电率升高是由于工业用水中含有的大量离子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其中包括一些有毒的离子,致使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所以东桥大寨河的水有明显的异味,并且没有水生生物的存在。值得庆幸的是,兴趣小组的学生将所测得的数据呈送政府环保部门,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并且黄埭镇政府已经将东桥大寨河的改造工程列为2015政府实事工程之一,并且聘请我校学生作为环保志愿者,定期检测水质,所提供的数据将作为政府勒令相关企业整改的直接依据。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环保事业中得到应用,同学们欣喜之余,也更加热爱化学,有的甚至表达出将来要从事化学研究的心声。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4

关键词:六书汉字理据教学法

到2011年底,中国在世界的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在孔子学院的带动和影响下,全球汉语学习人数已逾5000万。其中有很多在海外出生、成长的华裔。他们学习汉语就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他们大多数会说些汉语,但是不认识汉字。这就为海外的汉语教学提出来新的课题和要求。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朱骏声曾说:“读书贵先识字,识字然后能通经,通经然后能致用。”如果他们的汉语只是停留在口语上,就不能更好运用汉语。所以我们基于这样的实际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一、以“六书”为纲领的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可行性

汉语是表意文字,与印欧语系有很大的差异。刘又辛说:“从两种文字的性质来看,拼音文字是一种无理性符号,汉字则除少数表音字(假借字)外,基本上都是有理性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有理性符号容易理解容易记忆。”“英语的man和woman为什么分别表示男人和女人,没有理由可说。在这几个字母中也找不出与男人和女人的任何联系,但汉字“男”“女”两个字却是有理据的,“男”字从田从力,男人在田中劳动,是个会意字;“女”字甲骨文“”像女人两手相交,描绘出女人的特点,是个象形字。这些汉字可以从字形看出词义,因而是有理据的文字。从这个角度说,汉字学习有明显的趣味性,学习难度又小些。

由于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口语较好,我们在实践中得出对他们进行“六书”为纲领的字理识字教学法具有很好的效果。贾国均认为:字理识字教学法是根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音形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通过六书的构型理论来突破字形难关的,达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的目的。据统计:《汉语水平考试词汇等级大纲》中甲、乙、丙、丁四级的2905个汉字中构成这些汉字的部件一共是431个,构成甲、乙等级的词汇的部件数是391个,占总部件的90.7%,其中构成甲级汉字的部件总数330个,占总部件的76.6%,而甲、乙级的词汇占总字数的56%。只要学生掌握好这330个汉字的部件就找到了学习汉字、汉语的金钥匙。这330个汉字的基本构成部件只有110多个(张旺熹统计的有118个;施光亨统计的有119个),由此推测以《汉语水平考试词汇等级大纲》的甲级汉字作为在海外的汉字教学是有可行性的。

二、以“六书”为纲领的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六书说”学术界较一致的观点是“四体二用”也就是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假借、转注”是用字法,二者不产生新的汉字,只是使汉字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从历时的角度看,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历史,特别是经历了隶变和简化以后,有很多汉字已经看不出创造之初的理据了,有很多人士认为汉字已经丧失了理据,“六书”的研究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但是王宁认为:从隶变开始,汉字的构意大部分保留下来了,少部分发生了构意的变化。她把这种变化分为三种情况:理据重构、理据部分丧失、理据的完全丧失。董丹梅也认为:现代汉字76.5%的保留理据,12.14%的部分丧失理据,11.29%的完全丧失理据。由此可见汉字虽然经历了隶变和简化的过程,汉字的理据性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们也本着这一观点来研究“六书”对汉字教学的影响。通过对《汉语水平考试词汇等级大纲》的800个甲级字的爬梳,我们整理出象形字120个、指示字17个、会意字215个、形声字448个。

(一)形象展示法

这种方法主要讲授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日”甲骨文作,像太阳;“月”字,甲骨文作,在半圆形中加一短竖指事符号,像新月;象形字所表示的形象有关于人体,如(子)、(人)、(口)、(心)等;关于天文地理,如:(山)、(水);关于动植物,如(牛)、(鸟)、(鱼)、(木)等;关于器物,如(门)、(网)、(册)等,以及其他跟他们有关的事物。这些具象的事物,先民们按照事物的形状把事物画出来达到识记的功能,通过形象展示法使事物与文字联系起来,学生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无据的方块字,而是和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文字。通过从甲骨文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汉字具象化识记的能力。但是通过隶变,现在的汉字图像化已经大大减少,线条化增强,但不要为了形象化教学,把那些已经与当初形象的含义相差较远的汉字牵强附会地硬拉在一起讲解。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迷惑,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二)字理讲析法

这个方法可以讲解指事字和会意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尔可见,上下是也。”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指事符号构成。如(刃),是在象形字“(刀)”的刀锋线上加点,明确刀锋位置;“(本)、(末)”是在“”的基础上指出两个汉字的含义指向,同步教授“未”使学生同时识记三个汉字还可以避免三个形近字的混淆。指事字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只要讲给学生,学生马上就会意会。“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摇,武信是也”是由两部分同时表达一个概念,如(休),用形象生动的动作依靠在树上,它的本意是在树荫下乘凉歇息,学生一下就明白“休”的意思,下次他们看到这个汉字就回忆起课堂上的情形,这样文字的音、形、义就联系起来了。(苗),可以在田地上画上禾苗,表示田园里开瓣萌发的作物;(囚),一个人在一个封闭性的空间,表示拘禁罪犯或奴隶;(从)、(比)、(步)、(益)、(采)等会意字都可以形象生动的解释给学生,结果证明用此方法学生能很快的识记住很多汉字。

(三)系统归纳法

系统归纳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组成的。形声是继象形、指事、会意之后的一种造字法,并且是最多产的造字法。康加深对7000个通用汉字的研究得出形声字有5631个,约占通用汉字的80.5%。其中形符的构字能力有很大差异,构词量超过20个的有54个,54个形符构成4898个汉字,约占总形声字的87%。其中左右结构的4161个,约占总形声字的73.89%;上下结构的998个,占总形声字的17.5%;两者合计5149个,约占总形声字的91.44%。左右结构中左形右声的3797个,约占67.43%。如:以“木”做形符的近80多个汉字。我们可以用汉字的形旁来推测汉字的含义,也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建立字族的概念,虽然形声字的形符并不能准确地表达汉字的确切含义,如王力认为:意义范畴是一个比较广阔的范围,意义范畴并不等于词义本身。还有裘锡圭也认为:绝大多数的形声字只和形符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但建立起字族的概念,众多汉字不再是孤立的汉字,而是一串串的字串。所有以“木”字部的汉字都是与树木有关的汉字。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例如从“仑”得声的字,如沦、轮、伦、论、纶等字都具备有条理、有伦次的意思,由此可以执简以驭繁,找出一组字所共有的“义素”。清代的学者就提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进而走向研究“字族”或“词族”的道路。

在教学中我们以高频字引出低频字,以熟悉的汉字引出不熟悉的汉字,如:用声符引出形声字,由“马”引出“吗、妈”以及“骂、蚂”等,在“女”是“妈妈”的“妈”,在“虫”是“蚂蚁”的“蚂”,一个人说是“吗”,两个人面对面的说是“骂”。又如:由“方”引出“房、放、防、访”等。也可以用形声字引出形声字,由“爸”引出“吧、把”,在“口”是语气词“吧”,在“扌”是表示动作和介词的“把”,因为介词大部分都来自动词。还可以用形声字引出声符,如基本上所有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第一课都是“你好”“你们好”,由“们”就可以引出“门”,又如由“苹”引出“平”。

(四)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如果只是认识几个汉字,就失去了学习汉语的目的。我们从“六书”的角度分析学习了汉字,最终的目的是使用汉语。由于汉字常常有多个含义,所以要以词来定字义,(例如:“长”,在“长高”“长方”),要在行文中确定汉字的含义(例如:“都”,可以是副词,也可以是“首都”)。有人说汉语的表达比较模糊,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含义,要“听话听音”。我们充分的利用资源让学生多接触汉语书籍,使学生“随文识字”。汉字的音、形、义形象具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如:花,他们很容易记住花朵,但是“花”还有其他的含义,如:花费、老花眼、花心等。他们知道了它的使用语境,学会在以后的学习和阅读中类推出确切的含义。

三、用历时的眼光对待字理识字教学法

汉字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用历时的眼光来反观汉字的现状。虽然“六书说”等理论为汉字教学指明了一条便捷之路,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机械地教授学生,使学生引起不必要的过度迁移,出现“秀才识字认半边”的情况。“六书”是人们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的,但汉字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的。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现代汉字的实际情况,不应该一律按照古代六书的分类。如“泪”从水,从“目”是个会意字,而早期汉字“涙”从水,戾(lì)声,是个形声字。如:“灭”早期汉字“滅”,从水,威(xuè)声,形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在教学中就应该作为会意字来处理,既形象又好记。

汉语的语音是发生很大的变化。“古无轻唇音”,只有“帮、滂、并、明”,无“非、敷、奉、微”,如“方”为声符的字:房、放、防、访(fang)、旁(pang)。“古无舌上音”,只有“端、透、定”,没有“知、彻、澄”如“者”“都、赌、堵、睹(du)”、“猪、煮、诸(zhu)”。在教授的时候一定要有历时的眼光,至上而下地教授汉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如果在教授汉字的时候加入字理的讲解,会大大增加课堂的气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现在有很多地方的汉字字理的讲解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教授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字理的可行性,吸取精华弃之糟泊。如“新说文解字”,有的把生活常识、科学融入其中,有可行的一面,但是有时为自圆其说,解释牵强附会,随意性很大。如:饿——我要食;俄——我的人;鹅——我的鸟;娥——我的女儿。而事实上,它们只是以“我”为声符的形声字。

四、总结

面对现在海外出现的新情况的分析,我们通过在课堂实际教授情况的总结,研究得出通过以“六书”为指导的字理汉字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今后我们将在此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使此教学法在更广、更长的范围内试用,使理论更具有普遍性规律。

(本文为河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YBRw036)

参考文献:

[1]贾国均.字理识字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董丹梅.3500个常用汉字理据测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4]谷衍奎.汉字远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5

关键字:数学符号自然语言

一、引言

《汉语词典》中,对语言的解释有“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简而言之,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载体。本文所说的自然语言是指由一定的历史文化演变产生的语言,区别于人类为某种需要而创造的语言,如汉语、英语为自然语言,而计算机语言就是非自然语言。

数学语言是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一种表达科学思维的载体。数学语言通常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而数学符号语言作为数学语言中的最高抽象,具有鲜明的数学思维特征。数学符号语言正是为适应数学思维的需要而产生的,可以说,是非自然语言。但是数学符号语言是从自然语言演变而来,又可以说是自然语言的一部分。那么,数学符号语言与一般的自然语言究竟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数学符号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关系

(一)数学符号语言源自于自然语言

人类语言发展到阶级社会,产生了记录语言的工具——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已经发展了五千多年,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步入文明社会。数学符号的产生比语言文字要晚很多,一般来说,16~17世纪在韦达、笛卡尔、莱布尼茨等数学家的努力下,才有了比较系统的数学符号。最初的数学符号是零散的,是文字的一部分。

数学中最早产生的概念是自然数的概念,最早产生的符号是数字符号。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用实物来记数,如小石子、竹片等,以及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在文字产生以后,人们用文字记数,各个民族的文字差异也使记数符号有很大的区别。直到数字符号统一之前,各民族的数学符号与本民族的文字是交融在一起的,是建立在本民族语言文字基础上的。例如,古埃及的数学系统源自于象形文字;我国古代的数系则是源自于甲骨文。就算是现行通用的数学符号很多也是取自于文字的缩写或变形,如对数符号“log”是“logarithm”的缩写;相似符号“∽”是“similar”的首字母变形。

(二)自然语言的缺陷导致数学符号语言的产生

自然语言为数学符号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但是数学思维要求高度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得人们必然要寻求符合数学发展的语言。自然语言是在一定的生活背景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不可避免的带有区域性、民族性和模糊性。有的民族的自然语言本身书写过于繁杂,不具有简便通用性。像我国清末的数学家李善兰等翻译西方数学著作时,用汉字符号代替西方算学符号,这些符号不易书写,艰涩难懂,最终被历史所淘汰。我国古代数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宋元以后的数学发展却一度处于迟滞状态,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尖锐的指出,这是由于中国没有适时的引进数学符号体系,中国的闭关锁国和汉字本身的特点阻碍了我国数学的进步和发展。

拉丁字母简便易书写,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再辅以其他字母,就满足了数学思维表达的需求。现行通用的数学符号有300多个,常见的有200多个。这些数学符号从产生到统一,经过了不同时期不同数学家长期努力,很多符号并不是一次创造完成的,而是经过了不断的筛选,经历了大浪淘沙,留存至今的精华。数学符号语言的产生便于数学知识的传播,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数学学科的飞跃式发展,也使人类语言学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三)数学符号语言与自然语言的辩证统一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结果,但是抽象的思维没有自然语言的支撑,无疑是没有根基的大厦。例如最简单的数学符号“1”,如果它独立出现,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说“1个苹果”“1箱梨”“1个工程”、……这就使“1”有了丰富的内涵。所以说数学符号虽然脱胎于自然语言,但是仍要依托于自然语言。

数学符号产生以后,并非脱离了自然语言,它和自然语言相辅相成,数学符号的传播依然要借助自然语言,而数学符号的发展使自然语言弥补了自身的局限性,得到发展。

三、数学符号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的特征

(一)含义的确定性

自然语言的涵义是丰富多彩的,一词多义是它的特色。但是数学的概念、命题和规则都要求科学性,严谨性。数学符号的表达则显现出这样的特点,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其确定的含义,很少有歧义。例如,自然语言“18岁以下”,是否包含18岁是不明确的,需要作补充说明,而用数学符号“x≤18”,则清晰明确。虽然数学符号中也有表示多重意思的符号,如“+”可以表示“加号”,也可以表示“正号”,但是一般根据上下文其含义是可以判定的,并且数学符号中多重含义的符号不像自然语言的多义性那样普遍。

(二)简明性和抽象性

数学中复杂的运算关系、推理论证,各种概念、命题等,往往用简单的数学符号就能简明的表示出来,正是数学符号的这种特点,数学的符号语言才能够世界通用,源远流长。下表中,分别用数学符号和自然语言来表示数学中的一些简单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概念自然语言数学符号语言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a+b)×c=a×c+b×c

正比例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个量相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叫作正比例关系。=k(k≠0)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Rt中,a2+b2=c2

从上表可以看出,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性,自然语言表达比较繁琐,不便于记忆,而数学符号则克服了自然语言的缺陷,数学符号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可以用简单的字母来表示任何数。这样不仅便于记忆,也便于数学概念的运用和表达。数学发展到现代,数学模型的建立,在高等代数的领域已经很难看到与现实生活为原型的基础,数学本身的抽象性通过数学符号更好地展现出来。当然,理解这些数学符号语言是建立在掌握数学符号的基础上,必要时,也需要添加文字帮助理解。

(三)统一性和通用性

数学符号语言虽然取自于某几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系统,但是,发展至今,它独有的特点使它跨越国界,成为通用的语言,它的统一性和通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数学语言并不能完全克服自然语言的影响,有时需要遵循本民族语言的习惯。比如我国读数时通常是四个数字为一个单位来读的,分别以“万”“亿”作一个分段。像6,6666,6666读作6亿6666万6666。而英语的习惯是三三分段,分别以以“million(百万)”“thousand(千)”为一个分段,如666,666,666,读作666million666thousand666。若遵从英语的习惯,中国人就要读作六百六十六百万,六百六十六千,六百六十六。这样读起来非常拗口,也容易产生歧义。

四、数学符号的分类

数学符号语言独有的特点使它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简单明确的表达了数学思维。众多的数学符号,各学者的分类标准不同,符号的归属类别也是不一样的。例如[1],将数学符号分为:元素符号(表示数和几何图形)、运算符号(如四则运算等)、关系符号(表示数、式、图和集合之间的关系)、结合符号(表示运算顺序的符号)、约定符号(如阶乘符号)和性质符号(表示数形的性质)。这种分类是现在普遍认可的,也有学者根据数学符号书写和自身的意义,将数学符号与我国的“六书(汉字的造字六法)”进行类比作了分类b[2],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

(一)象形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山”像山峰的形状。

数学符号中如“”表示三角形;“∠”表示角;“”表示圆,“⌒”表示弧。这类数学符号主要是几何符号居多。

(二)指事

与象形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数学符号中“∥”“”表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不是表示平行或垂直本身;“=”表示均衡,大于、小于,某种数量关系中的相等。

(三)会意

会意字是指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相当于数学符号中全等符号“≌”,由相似符号“∽”和等号“=”结合,表达全等的含义;还有不等号“≠”;小于等于“≤”;大于等于“≥”,远大于符号“?”。

(四)形声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数学符号中用“Rt∠”表示直角,其中Rt是声,是英文“right”(直)的缩写,“∠”是形;数学符号中很多是文字的缩写,如三角函数符号sin、cos、cot;表示最小最大的符号min、max;自然数的符号n。

(五)转注

当两个字用来表达相同的事物,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数学中将根“root”首字母变形成根号的符号“”;积分符号“∫”是表示和“summa”的首字母拉长,任意符号“?”是“any”的首字母倒过来加一横表示。

(六)假借

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也就是文字的引申含义。数学符号中加减符号“+”“-”引申为正负号。

这种分类只是简单的类比,数学符号中还有很多是约定的,如因为“”;所以“”;阶乘“!”;……这些符号本身与表达的含义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符号硬套进“六书”分类法中。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文化视域下的数学课程思维及小学教师素养跟进研究”资助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姜彩清.数学符号化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科研论坛,2009,(8).

[2]杨之,王雪芹.数学语言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7,(7).

[3]徐品方,张红.数学符号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55~366.

[4]梁宗巨.数学历史典故[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5]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6

生物学科具有直观性、动态的特点,教材和练习中多次出现图表及体现动态变化规律的坐标曲线。其中的生物学图既有形象直观的一面,又具有概括、浓缩知识的一面,它能直观地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的过程,高度地概括生理活动之间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图形、图表在信息表达方面有较大优势,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于图表、图形的创新。图形、图表信息题对能力的考查通常是在分析、理解和应用水平上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一方面是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常用图形的识别,另一方面是考查学生用图形、图表的表达方式描述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能力。图形、图表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是高考生物试题的重要命题形式和手段。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呢?

一、图形、图表信息题的类型和解答策略

高考生物试卷命题时常用的图形、图表有两类:

1.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图

该类图表现有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一般不会与教材中的插图完全一样,而内容一般源于教材又远于教材。解这类题时,应能辩认出图中所反映的形态、结构,正确理解生理过程的规律,并能联想和运用与图示信息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找出正确答案。

(1)实物图:通常是史料的图片,如上海高考卷中的孟德尔像;或是照片,如上海理科试卷中体现群落分层的绿化;或是图像,如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牧草、鼠等;或是标本在光镜或电镜视野中的成像。实物图中的实物真实具体、形像生动,贴近学生生活,课本中有大量的实物插图。这类题加盟生物学试卷更人性化,是近几年创新题的表现形式之一。

(2)模式图:是生物体局部形态结构的典型展示,如教材中的动埴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但并不是每个动植物细胞的结构都如模式图所体现的那样。像分生区的植物细胞就没有叶绿体。从模式图中茯取信息时,应把握图形体现的只是一种模式,是相关生理过程和形态结构的模范、典型。

(3)示意图:是反映生命现象、生理过程或生物体形态结构的简要图式,只能体现出生命运动过程中的主体特征和核心规律,是一个对生命过程或现象最为简洁的描述。正由于示意图的形式简洁、内涵丰富,因而成为教材和命题时常采用的生物学图形。

(4)系谱图:是生物学特有的图形,以方框、圆圈、线段等表示复杂的遗传信息。系谱图图形中蕴含了亲子代、男女婚配、遗传方式、遗传特点等多层含义,同时标注也是重要的提示。以系谱图为信息载体,考查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思维的迁移和几率运算能力,这也是生物试卷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2.生物学实验的过程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或是表示某生物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图形和图表

其形式包括数据表格、坐标曲线、柱形直方图等。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能够读透图形和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再运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或原理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其次能够对数据进行加工或换算,再根据图形、图表作出适当的推论等。

1.表格:科学试验或调查的数据一般以数据表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其后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任何表格都是由行和列组成。列是表格所反映的项目,行是表格的主体内容。多数表格附有标题,标题是表格内容的扼要说明,是主题。解表格题的基本策略:(1)要从标题起审题,再从行、列入手,理顺行列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固定行或列,运用单一变量原则,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必要时可作出柱形图或曲线图,以便发现总结相关变量间的关系;(2)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坐标图:坐标曲线是生物学试卷中最常见的图形,分一维、二维和三维坐标。

(1)一维曲线:是数轴或向量,即用数轴或向量表示有关数量值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其变式类型有扇形图或园饼图,即将数轴由直线变为曲线以至圆。

(2)二维曲线:?单一变量Y=f类型,即用直角坐标系(x、y)表示函数Y=f(x),其中自变量(x)1个,因变量(y)也一个。变式类型有柱形图或折线图,即Y=f(x)中自变量(x)取若干值。?Y1=(x)、Y2=(x)等。自变量1个,因变量2个以上,可以看作将两个以上不同函数在同一坐标中展示出来,该类曲线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帮助了解不同曲线之间的关系。?f(x、x)型,即自变量2个,因变量1个,通常是一个自变量x连续取值而另-个自变量x间断取值时形成一组曲线。该类曲线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帮助了解不同变量间的相互作用。

(3)三维立体曲线:用三维直角坐标系(x、y、z)表示2个变量间的关系,该曲线可看作是多个变量的二维曲线的变式,即将二维曲线沿另一个z轴平移得到。

解坐标题时应先从坐标入手,理解横、纵轴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单位长的数值,分析横(自变量)、纵(因变量)轴之间的相关性。坐标中的线也可能是曲线,分析曲线时应由点到线,找出曲线的起点、拐点、终点和交叉点等关键点并明确其含义,然后分段分析曲线,找出上升段、下降段,分段研究找出其生物学原理、生理过程和客观规律,或者从中挖掘信息,引导解决试题设置的问题。还可能在一个坐标中既有直线又有曲线,有几条直线或几条曲线。这类题解答时要注意区分直线、曲线的含义,抓住它们的本质,着力找寻它们的异同点,再将图中反映出的信息、直线和曲线的异同点与教材知识结合帮助解题。

3.直方图:一般是在数据表格的基础上,把信息进一步转化,使数据直观化的-种题型,是坐标图形的变换。解题的关键不仅要弄清坐标的含义,还在于理解直方图所代表的量据的大小和含义,然后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进行推理分析。

4.流程图:用箭号、字母和数字等表示生命运动的过程或新陈代谢中有序的变化关系,有时借助于示意图、模式图等以增加流程图中的信息容量。流程图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

解此类题时要注意:要结合题干中的文字叙述,把握流程图中流程的核心变化或重要过程,以此为主线完成图文的转换;按图中箭头流向,依次获取相应步骤的信息;联系相关知识,进行联想、类比和迁移,明确事件的主旨;结合问题,分析作答。由于流程图中涉及箭头、字母、数字等,答案的形式也可能用上符号,这是解流程图题与其他题型的差别。

二、解答信息题的注意问题

1.做图表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识图: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图形、表格要认真分析,并找出与书本知识及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细胞的亚显微镜结构图(或变形图)与细胞质中各细胞器功能的关系;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图形与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基因等的数量关系。

(2)译图:要能比较熟练地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或数据信息,或把数据、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3)注意挖掘图表中的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内容,有些错误信息的获得,就是因为不能做到这一点,造成了解题的失误。只有捕捉到信息,才能处理信息,从而运用正确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坐标曲线图是一类以较特殊的图形信息题,其中或明或暗地包含着一些信息,不经过一番研究分析就不能全面地解决所求解的问题,解题方法如下:

(1)首先仔细阅读题干,然后注意观察坐标曲线,了解纵轴和横轴的含义,进而明确两个或多个变量线变化,掌渥两个或多个变量变化快慢所对应的生物学意义。

(2)观察曲线变化,掌握两个或多个变量变化快慢所对应的生物学意义。

(3)找曲线的起点、转折点、顶点、终点、交叉点,理解特殊点或段的含义。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7

关键词:命名原则,通用名,同音字,简化字

中图分类号:n04;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3)03-0049-04

医学名词是医学科学技术概念的载体和医学科技知识的结晶,在医学科学技术形成、积累、交流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范、统一的医学名词,是医学发展、交流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医学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笔者梳理了医学名词在使用中的常见错误,并举例分析,以促进规范医学名词的推广应用。

一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网络信息化,使获得医学信息等共享资源更为便捷。但名词使用不规范、不统一,疾病名称、含义及术语表示的范围、剂量、方式不一致,严重影响医学信息资料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部门的使用。这种不规范、不标准的情况,经常在医学文件、论文及著作中出现,影响医学科技知识的准确表达、采集、使用、传递和记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不规范的习惯用法。例如:表达“遗传易患性”时,仍然使用“遗传易感性”;未使用“脑神经”而使用“颅神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还在叫“谷丙转氨酶”。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使用规范名词的重要作用,未能及时关注学科进展,并查阅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

2.使用口头简称来书写医学文件及论文著作。如将“甲状腺功能亢进”简写为“甲亢”,“风湿性心脏病”简写为“风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简写成“慢支”。这种用口头习惯用语代替规范医学名词的情况,在医学文件及论文著作的稿件中时有出现。

3.外国人名翻译不规范。在以外国人名命名的疾病名称中,常有译音不准确,或将法文、德文等外文的人名,按英文翻译的情况。例如将GuillainBarrésyndrome译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而这两个法国人名的准确译文,应为“吉兰-巴雷”。

4.因药物生产厂家不同,存在一药多名的现象。例如,头孢菌素类药——头孢呋辛,美国公司生产的商品名是“力复乐”,意大利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叫“明可欣”,英国公司的产品则称“西力欣”。虽然各公司的商品名不同,但它们都是同一药品“头孢呋辛”。根据药物的商品名有时很难确定其属性。例如,“喘定”是“二羟丙茶碱”,“喘息定”却是“异丙肾上腺素”,“消心痛”是“硝酸异山梨酯”,而“心痛定”则是“硝苯地平”。

为准确反映、揭示药物本质,国家颁布药物通用名,这是药物的法定名称。使用通用名,即同一品种的药物,使用相同的名称,有利于对药品的监督管理,有利于医生正确用药,有利于保护用药者的合法权益。

5.对名词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清,造成使用不当。例如,发病率与患病率、死亡率与病死率,经常出现使用混乱的情况。这两组名词的概念不同,意义上也有很大区别。某病发病率是该时期该地区人群中新发病例的频率;某病患病率多指某时点某地区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死亡率是某地某时段死亡人数与该地该时段平均总人数之比率;病死率则是,某时期内因某种疾病死亡人数与同期患某种疾病的病人数之比率。

6.同音字混用,也是比较常见的错误。例如,将“同工酶”写成“同功酶”,“腭裂”写成“颚裂”,“瘙痒”写成“搔痒”,“烦躁”用成“烦燥”,“松弛”错写为“松驰”,“适应证”写成“适应症”,“胆碱酯酶”写成“胆碱脂酶”。

7.使用不规范简化字的情况,也比较多见。例如,将“年龄”简写为“年令”,“副作用”简写为“付作用”,“预防”简写为“予防”,“阑尾炎”简写为“兰尾炎”,“蛋白质”简写成“旦白质”。

8.不熟悉名词命名原则造成的错误。例如,将“胆总管”错写为“总胆管”,“肛提肌”错写为“提肛肌”。同时,国际解剖名词委员会已经废弃用人名命名的解剖名词。所以,用人名命名的“浦肯野氏纤维”应改为“兴奋传导纤维”,其他用人名命名的解剖学名词,应以此类推。

二对策

为保证医学名词的正确使用,首先要树立使用规范医学名词的概念,掌握查询规范名词的多种方式,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名称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同时,可以从名词的定名原则、科学性、概念内涵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提高使用规范名词的水平和能力。

1.根据定名原则来理解、判断名词是否规范。例如:利用解剖学部位器官定语在前,形态性定语次之,动作主语紧靠主格名词的原则,以及废弃以人名命名解剖名词的决定,来思考、把握解剖学名词的正确使用。

2.遵循取消以疗效命名药名的原则,并从贯彻使用国家药典名称和药品通用名的角度出发,审视药名使用中的问题,保证药物名称使用的标准与规范。

3.名词是科学技术概念的代表和载体,其命名以科技概念为依据,要求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本质,有确定的语义范围。因此,可以从名词的科学性及概念内涵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例如,“剖腹产”的确切含义是“剖宫产”,“溃疡病”的规范术语为“消化性溃疡”,“抗菌素”的正确名称是“抗生素”,“血液动力学”准确提法为“血流动力学”。

三举例

为对医学名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笔者从容易混淆的字、容易错写与误用的字、常见不规范名词这三个角度举例说明,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容易混淆的名词

1.“征、症、证”是医学名词使用中最易混淆的三个字。根据字义,“症”是患者的主观不适,用于症状。如:临床症状、症状鉴别诊断、手术并发症。“征”是客观检查发现的异常表现,用于体征、指征、综合征。如:手术指征、唐氏综合征。“证”是证据、证明,用于适应证、禁忌证。

2.“脂、酯”。“脂”是指动植物体内的油脂或脂类。因此,含脂肪的蛋白质叫“脂蛋白”,含磷酸基的脂肪称“磷脂”,含糖基的脂肪为“糖脂”。而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都应用“酯”。

3.“氨、胺、铵”。泛指氨类化合物或衍生物时多用氨,如氨基酸,氨基多糖。“胺”是氨中的氢原子被烃基所取代后的化合物。“铵”是一种一价阳离子,多与一些酸根结合生成盐,如氯化铵,硫酸铵。

4.“粘、黏”。“粘”作为动词用时读zhān,用于:粘连、粘贴等。“黏”作为形容词读nián,用于:黏稠、黏附、黏膜、黏性、黏液等。

5.“象、像”。“象”的第一层含义指哺乳动物,大象;第二层有形状、样子的含义,如:现象、假象;第三层含义指仿效、摹拟,如:象形字。“像”的第一层含义常用于对人做的图形,如:影像、图像;第二层有相似、比如、仿佛之意,如:这很像他;像鹰嘴;他好像没发现。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8

第一章《绪论》重点知识:

1.汉语: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北方方言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被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白话文学作品更多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语言三大属性:社会性、全民性、系统性。

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

5.口语:人们在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6.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但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8.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9.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

10.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京话)

吴方言(苏州话)

湘方言(长沙话)

赣方言(南昌话)

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厦门话)

粤方言(广州话)

调类最多的方言是粤方言,和普通话差距最大的是闽粤方言,其次是吴方言,最小的是湘赣客家方言。

11.了解一下方言与共同语言的关系。

12.现代汉语的特点:(问答题可能会考)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音节整齐整洁

4)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目——眼睛,外交部长——外长

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词根语素合成词多,如江河、山峰;词缀+词根语素合成词少,如石头、袜子。

3)同音语素多:yì有“亿、易、亦、意”等232个古今语素和字。

(三)语法方面: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时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第二章《语音》重点知识:

1.语音的性质(即属性):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

2.语音的三大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3.语音的四要素,以及在汉语中的利用情况(了解)

1)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2)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4)音色:声音的特色,又叫音质,也叫音品,也可以说是声音的本质。

4.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5.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从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

注:社会使用价值是语音最重要的价值。

6.辅音:气流经过口腔或烟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共22个。含ng.

注意:发音时声带振动辅音的是浊辅音;声带不振动的是轻辅音。

7.元音: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和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共23个。单元音10个,复元音13个。

8.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共21个辅音声母和1个零声母。

零声母:在普通话里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习惯上叫它“零声母”。

9.韵母:位于音节后端,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共39个。p25

10.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不是音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11.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

问答题可能会考)

1)受阻与否;2)紧张度;3)气流强弱;4)响亮度(要具体展开)

12.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3.国际音标:是1888年国际语音学会为了记录和研究人类语音而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

14区别声母和辅音:声母由辅音充当,有些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guang中的ng;辅音n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an。

15区别韵母和元音: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者复元音构成,如ta,xia,guai中的a,ia,uai;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如gan,geng,guan中的an,eng,uan。

15.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含ng/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含ng:

(一)按发音部位分:

1)双唇音:b,p,m

2)唇齿音:f

3)舌尖前音:z,c,s

4)舌尖中音:d,t,n,l

5)舌尖后音:zh,ch,sh,r

6)舌面前音:j,q,x

7)舌面后音;g,k,h,[ng]

(二)按发音方法分:

1.看阻碍方式;

1)塞音:b,p,d,t,g,k

2)擦音:f,h,x,sh,r,s

3)塞擦音:j,q,zh,ch,z,c

4)鼻音:m.n.[ng]

5)边音:l

2.看声带是否振动:

浊音只有;m,n,[ng],,l,r这5个,其余均为轻音。

3.看气流的强弱:

(只有塞音和色擦音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之分)

1)

送气音(气流较强):p,t,k,q,ch,c

2)

不送气音(气流较弱):b,d,g,j,zh,z.

16.单元音分3类: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发音时口形始终不变的元音)

(一)舌面元音:(具体分类看懂图就好)

(二)舌尖元音:

-i(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i(后)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三)卷舌元音:

er:央,中,不圆唇元音。

17.复元音分为前响复元音(ai,ei,ao,ou),后响复元音(ia,ie,ua,uo,ve),中响复元音(ia,iou,uai,uei)。(发音时舌位和口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18.韵母的分类:

1)按结构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

2)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3)按韵尾分: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鼻音韵尾韵母。

重点:

四呼: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舌位和唇形)分的类:

1)开口呼;韵母开头不是i,u,v的韵母;

2)齐齿呼:韵母开头是i的韵母;9个

3)合口呼:韵母开头是u的韵母,含ong;10个

4)撮口呼:韵母开头是v的韵母,含iong;5个

19.韵母的结构韵头,韵尾,韵腹:

1)韵头只有i,u,v,这3高元音,又叫介音或介母;

2)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韵母中不可缺少的,也叫主要元音,由10个单元音构成;

3)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n,ng,i,u这四个。

注:韵腹加韵尾或光是韵腹(无韵尾)都可以叫做韵身或韵。

韵文押的韵主要指韵头后面的部分。

20.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

21.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即四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2.五度标记法:就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相对音高走势的一种方法。(赵元任创制)

23.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24.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四个特点:(问答题可能会考)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

2)元音占优势,元音最多可占3个;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大多出现在开头或末尾;

4)汉语音节都有声调,都有韵腹(即主要元音)。

25.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问答题可能会考)p79

从声母和韵母角度各四点,共八点。

26.语流音变;主要是连读音变,即连着念的音节,其音素,声调有事会发生变化。

27.变调: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做变调。

28.上声的变调:(问答题可能会考)

(1)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或34)

如:214+214————————35+214

水果,了解,领导;

注意:原上声现改为轻声的字音前头,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①214+轻声————————35+轻声

等等,捧起,讲讲

②214+轻声————————21+轻声

姐姐,嫂子,毯子

(2)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升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场停顿而定,可分两种

①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

如:(214+214)+214—————————35+35

】+214

展览馆

手写体

②后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则后两个音节有21+35的变化:

如:

214+(214+214)—————————21】+35

+214

纸老虎

有理想

29.“一”,“不”,“啊”的变调(简要了解一下,可能会考小题目)

30.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听不出原调的声调变体。(具体规则看书!!)

31.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义;

2)既区别词义又区别词性。

32.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中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33.儿化的作用(问答题可能会考)

1)区别词义

2)区别词性

3)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34.掌握汉语音节的结构分析(必考)

35.辨义功能是归纳音位的最重要的标准;互补分布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语音标准。

第三章《文字》重点知识: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一般起源于图画)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汉字的特点:

①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②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③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④汉字有超时空性。

4.汉字在历史上的主要字体:

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体五种正式字体。

1)甲骨文:殷商时代;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时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王懿荣最早发现甲骨文

2)金文:西周;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大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

广义大篆:先秦所有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籀文金额春秋战国通行于流过的文字)

3)篆书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

秦隶:秦代;把小篆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古文字象形的特点;

4)隶书

汉隶:在秦隶基础上演变而来;字形规整。

3)

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有破

,书写方便。

5.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行书。

6.现行汉字的结构一般单位一般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

现代汉语常用字有3500个。

(一)笔画:

①定义: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②五种基本笔形:横

③组合方式:(三种)

相离;相接;相交。(会判断即可)

注:多数汉字是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或三种方式构成的。

(二)部件:

①定义:是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②合成字部件的组合方式:(了解即可)

(1)左右结构

(2)上下结构

(3)包围结构

(4)框架结构

(5)品字结构

③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注: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7.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8.造字法:(问答题必考,重中之重)

一般的,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凿子法。

①象形:就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如:书本出现的)

②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如:书本出现的)

③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

(如:书本出现的)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

(如:书本出现的)

9.形旁和声旁的有关问题:

(一)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

①主要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

②有利于对字义的理解和辨析。

(2)局限性:

①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

②字义的演变,假借字的存在,形旁也不好理解;

③字形的变化,有些形旁不好辨认,或位置特殊。

(一)

声旁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

①最主要作用是字的读音;

②可以帮助区别字形;

③可以利用声旁类推法纠正读音。

(2)局限性:

①由于古今语音演变的原因,大约有3\4的形声字的声旁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或有的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有不同的读音,不好认读;

②有的声旁不容易辨认;

③有些声旁现在不单用,一般人不知道它的读音。

10.“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11.汉字整理的内容:

简化笔画:

(1)

类推简化

(2)同音或异音代替

(3)草书楷化

(4)换用简单的符号

(5)保留特征或轮廓

(6)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精简字数:

(1)

整理异体字

(2)规范印刷体字形

(3)更改生僻地名用字

(4)统一计量单位名称

其他整理:

整理异读字和异形字。

12.

汉字标准化的内容: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定量,定形,定音,定序,这项工作叫做汉字的标准化。

13.

多音多义字: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读音表示不同意义,即同形异音异义字。(p180)

产生原因:(1)古今音变。古音古义保留在文言词中。

(2)简化归并。古代两个写读不同的字,现代简化用一个字形。斗:斗;鬥。

(3)借用音译外来词:卡:哨卡;卡片。

(4)方言和普通话读音并存。拆:[chāi]拆洗;

[cā]拆烂污。

(5)词性转化。王:[wáng];[wàng]

食:[shí];[sì]。

多音同义字:又叫异读字,指一个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代表意义相同。(p180)

产生原因:(1)古今音变。有些字古今意义未变,读音变化。铅:

[qiān];

[yán]铅山。

(2)文白异读。有些字在古代只有一个的读音,后来读书音和口语音分化。

熟:

[shú]成熟;

[shóu]饭熟。血:

[xiě]流血;

[xuè]心血。

(3)方言和普通话读音并存。有些字,普通话和方言不一样而意义相同,

第四章《词汇》重点知识:

1.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语素: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3.词根: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

4.词缀: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

(前缀:词根前的词缀;后缀:词根后的词缀。)

5.语素与词根,词缀的关系:(看书或自己画一下)

成词语素————————————————天,人

语素

词根

不成词不定位语素———————伟,农

不成词语素

前缀—————老,第

定位不成词语素

词缀

后缀—————儿,头

6.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注:词由语素构成,两者都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而词汇不是语言单位。

7.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8.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部分。

9.临时短语:是词跟词的临时组合。

10.缩略语;是语言中进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可以分为:1)简称

2)数词略语

11.词的构成;(重中之重,必考)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多个语素构成的词。

(二)

单纯词:

1.

连绵词:

1)双声词

(如参差)

2)叠韵词

(如叮咛)

3)其他

(如蝴蝶)

2.叠音词:

如:猩猩

3.音译的外来词:

如:咖啡

(三)

合成词:

1.

复合式:

1)联合型

如:途径

2)偏正型

如:主流

3)中补型

如:提高

4)动宾型

如:司机

5)主谓型

如:地震

2.重叠式:

如:姐姐

3.附加式:

1)前加式

如:老虎

2)后加式

如:刀子

12.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13,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

14.词汇意义可以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

1)概念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又叫理性义或主要意义;

2)色彩义:(附着在词的概念义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可以分为:感情色彩,如:英雄

走狗

(即褒贬义)

语体色彩,如:心态

明儿

(即书面语,口语)

形象色彩,如:狮头鹅

玉带桥(即形象感的词)

15.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基本义: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

词义

引申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而来的。

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时所产生新的意义。

16.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17.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

18.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现象。(几个意义之间无联系)

19.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的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20.把同组词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把同组词中的不同特征叫区别义素。

21.语义场:是语义的类聚,既有共同义素又有区别义素的一组词的相关语义聚合为一个语义场。

22.语义场的分类:

1)类属义场:

如桌子---------椅子---------板凳

2)顺序义场:

如大学---------中学---------小学

3)关系义场:老师==============学生

23.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相关语义组成的语义场。同义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24.同义词的差别:(必考)

(一)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1)意义的轻重,

如:轻视与蔑视;

(2)范围的大小,

如:局面与场面;

(3)集体与个体的不同,

如:树木与森林;

(4)搭配对象的不同,

如:交换与交流。

25.同义词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3)可以使文具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可以使语气委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义完足。

26.反义义场: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的相关语义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27.反义义场的类型:互补反义义场与极性反义义场。(会考判断题)

28.反义词的作用:

①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揭示出来;

②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③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④由于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颖而又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

29.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30.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1)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4)语境表现出词义的临时选择。

31.基本词汇:

(1)定义: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2)特点:稳固性

能产性

全民常用行

32.一般词汇:

(1)定义: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

(2)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和熟语。

其中:

1)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汉语。

a.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现实生活中,在语言使用中常有浓重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底蕴,比如,而已。

b.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例如:丞相,戟。

2)方言词:普通话从各方言中吸取来的词。例如:把戏。

3)外来词:也叫外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例如:哈达。

注:音译: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出来。

4)

行业语:各种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例如:正数,负数------数学界。

5)

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内部人懂得并使用的特殊用语。

33.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

34.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

(一)成语:

①定义;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②特征:

1)意义整体性;

2)结构凝固性;

3)风格典雅性。

③来源:

1)寓言神话,如:精卫填海;

2)历史故事,如:夜郎自大;

3)古文语句,如:学而不厌;

4)口头俗语,如:狼子野心。

④构造:

1)并列结构,如:光明磊落;

2)偏正结构,如:世外桃源;

3)动宾结构,如:包罗万象;

4)补充结构,如:逍遥法外;

5)主谓结构,如:毛遂自荐。

⑤成语的运用(注意点):

1)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2)成语是凝固结构,运用时一般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部分;

3)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二)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练,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三)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四)歇后语:是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35.惯用语和成语的对比:

惯用语口语色彩浓,含义单一;而成语书面语色彩浓,含义丰富。

36.

词汇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2)旧词的消亡,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9

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5-0005-0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后,分学科组织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对名词的定义工作,只是对个别概念易混淆的名词给予了简单的定义。然而,随着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发展和深入,没有定义的科技名词逐渐显露出缺憾,经常给各学科的定名和协调工作带来困扰。在审定科技名词的过程中,定义不仅是定名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科内和学科间名词相互协调的基础,更是学科是否成熟的体现。科学、准确的定义不仅有助于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也为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质量,有利于规范科技名词的推广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始在各学科的名词审定中逐步开展加注定义的工作,从早期的个别学科试点逐步推广到绝大部分学科。目前,90%以上学科的名词审定都开展了加注定义的工作,已经公布了带有定义的规范名词10万余条,正在审定过程中的附有定义的名词约30万条,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好定义的撰写和审定工作是摆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有机会能直接参与到这项宏大的工程中,并为此贡献自己一点绵薄之力,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甚大、如履薄冰。笔者对名词审定中怎样写好定义有一点点粗浅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一定义的含义

关于“定义”一词的解释,古今中外相关专家学者有很多的见解,本文所采用的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中规定的说法,即: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或者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表述。“内涵”的定义是说明某一概念的上位概念,确定该概念在其概念体系中的位置,指出该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其同其他相关概念区别开来。“外延”的定义是用一系列众所周知、屈指可数的下位概念来说明某一概念。

二撰写定义的原则

1,定义要反映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本质特征是指该概念所指事物所特有的、能把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那些特征,在对某一概念下定义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该定义能够充分反映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定义要具有科学性

撰写的定义对事物或概念的描述必须明晰、准确、客观、符合逻辑,必须具有科学性。

3,定义要具有系统性

定义要反映该名词在其所属学科概念体系中与上位(即属概念)及同位概念间的关系,要具有系统性。

4,定义要具有简明性

撰写的定义要言简意赅,只需描述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或者外延),不需给出其他说明性、知识性的解说。

三定义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各个阶段存在一些定义撰写不够规范、准确,比较嗦,缺乏系统性甚至是定义错误的情况。下面将分类并举例说明。

1,科学性问题

科学性实际上就是指定义的对与错,错误的定义不仅没有正确地反映概念本质,还会导致人们对概念理解的错误。

例l:

脏器制剂疗法

定义:应用某些动物的内脏或组织器官来防治人体疾病的方法。现在一般用这些脏器提取物制成的制剂进行治疗。

这个定义初看没什么问题,但是第一句中“用某些动物的内脏和器官来防治”与脏器制剂疗法的制剂显然对应不上,脏器和器官怎么能治病呢?这是“概念错误”。要把第二句中的“提取物制成的制剂”提前,改为:应用某些动物内脏或组织器官的提取物制成的制剂来防治人体疾病的方法。

例2:

黄金律

定义:设两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为a>B,且a:B=(a+B):a,得结果0.618:1,按这种比例关系组成的任何对象都显示出其内部关系的均衡、和谐之美。

定义中的公式和后边的数字不吻合,(a+B):a显然大于1,应该改为1:0.618。这是定义中的“计算错误”。

例3:

孵化

定义:将生物体、反应混合物及其他材料样品保持在恒温箱或其他恒温环境中。

定义所描述的还不是完整的孵化概念,只是孵化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一定要解释孵化的结果。这是定义的“不完整”。

例4:

专属经济区

定义:位于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150nmile的沿海国管辖海域。

定义中的“150nmile”是不准确的,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应该是“200nmile”,这个错误甚至危及国家。这是定义中的“常识性错误”。

2,系统性问题

例5:

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

定义:当尿流率处于最大值时逼尿肌收缩的振幅。

这个名词的定义出现在一组有关逼尿肌相关压力名词中,其他名词均解释为“……的压力”,而本条用“振幅”,“振幅”应该改为“压力”。这种情况是定义中的“句尾不系统”。

例6:

字节

定义: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的一个序列,在数据存取时,可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千字节

定义:1024字节称为lKB,KB为kilobyte的缩写,是计算机中常用的单位。

兆字节

定义:又称“百万字节”。2的20次方字节,大约一百万字节。

吉字节

定义:又称“千兆字节”。GB表示千兆字节。G=giga,构词成分,表示千兆,十亿。

这组有关“字节”的名词定义内容都不错,但是放在一起突显出的问题是表述方式差别较大,没有体现出系统性,应该重新修改,使每个名词定义的表述方式一致起来。这种情况是定义的“表述不系统”。

例7:

硬性输尿管镜

定义:硬质材料制作的输尿管镜。镜身不能弯曲,按长度不同分长镜和短镜,长镜长度一般为460mm,短镜长度为350mm,后者主要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和经皮顺行输尿管镜取石。

该定义提到长镜和短镜,但只说明了短镜的作用,没说明长镜的作用,应该补充长镜的作用。这种情况是定义的“内容不系统”。

3,简明性问题

审定稿中的定义经常出现表述嗦,不够简洁的问题,包括句首重复、句尾重复、表述烦琐等。

例8:

输尿管镜检查

定义:输尿管镜检查是为了解输尿管内的状况而进行的诊断性检查。逆行的细长输尿管镜经尿道、膀胱进人输尿管,对输尿管内进行检查或治疗。一般要在腰麻或全麻下进行。

定义句首的“输尿管镜检查是”应该删除,撰写定义时没必要重复名词本身。此外,定义的句首还经常出现“指”“是指”“即”等“虚字”,这些在最终成稿时均应删除。这种情况是定义中的“句首重复”。

例9:

蛋白尿

定义: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大于100mg/L,或大于150mg/24h,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称

为蛋白尿。

出现在定义句尾的“,即称为蛋白尿”应改为“的尿液”,定义的句尾也没必要重复名词本身。这种情况是定义中的“句尾重复”。

例10:

隐氢图

定义:一个分子结构可以用一个图来表示,在这个图中,原子为图的顶点,键为边,只考虑分子骨架,省略分子中的氢原子,称此种分子结构图为隐氢图。

原定义描述的比较哕唆,逻辑不清,应在文字上加以调整。可改为:以原子为顶点,键为边,只考虑分子骨架,省略分子中氢原子的分子结构图。这种情况是定义中的“表述烦琐”。

4,技术性问题

(1)内涵定义一般用种差+属的方式定义,属的缺失是定义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

例11:

腔道泌尿外科

定义:通过人体天然的泌尿系统生理腔道如尿道、膀胱和输尿管,利用膀胱镜、输尿管镜等设备实施检查、诊断、手术、治疗等微创检查及治疗。

概念的内涵都写清楚了,但是句尾应该加上“的学科”。

例12:

膀胱双合诊

定义:用一手指插入男性直肠,女性阴道或直肠内向上方推压,另一手在耻骨联合上施压,可在腹腔的深处耻骨联合的后方触到膀胱。

句尾应该加上“的检查方法”。

(2)内涵和外延顺序颠倒

例13:

肌红蛋白尿

定义:主要发生机制为某些病理过程中引起的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等。尿液外观呈暗红色,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尿沉渣中见不到红细胞,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尿中的肌红蛋白可明确诊断。

该定义内涵外延的表述顺序颠倒了,应该改为:外观呈暗红色,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尿沉渣中不见红细胞的尿液。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尿中的肌红蛋白可明确诊断。主要发生机制为某些病理过程中引起的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等。

(3)所指缺失

例14:

镜下血尿

定义:显微镜下可看到尿液中含红细胞。一般认为离心尿每个高倍镜视野中红细胞数在3个以上即有病理意义。

名词所指是尿液,而不是红细胞,第一句应改为:显微镜下可见含红细胞的尿液。

(4)使用被定义的名词作为定义的一部分

例15:

卵磷脂小体

定义:前列腺液中的卵磷脂小体主要作为的营养物质。其分泌的减少可以反映前列腺分泌功能的异常。

这个定义的第一句中用到被定义名词“卵磷脂小体”,显然不妥。应改为:前列腺液中主要作为营养的物质。

(5)定义中涉及的下位名词没有收全

例16:

泌尿外科造影剂检查

定义: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导入泌尿系统内,改变病灶与正常器官和组织的对比,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泌尿外科的造影剂检查包括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尿道造影、膀胱造影、输精管精囊造影、动脉造影、泌尿生殖系统淋巴造影等。

本定义中涉及的下位概念除“排泄性尿路造影”外,其他下位概念都已作为词条收录,所以应该补上该词条。

(6)定义过宽

例17:

导尿管

定义:是以橡胶、硅胶等制成的管子。可以经尿道插入膀胱以引流尿液并通过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的一个气囊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从而不易脱出。

用橡胶、硅胶等制成的管子似乎有很多,并不一定只用于导尿,所以该定义过宽。应改为:以橡胶、硅胶等制成的引流尿液的管子,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并连接尿袋收集尿液,插入膀胱的一端用气囊将导尿管固定在膀胱内,不易脱出。

(7)定义过窄

例18:

诱发突变

定义:通过物理或化学诱变剂造成微生物染色体或基因的改变而产生遗传性状的变异。

诱发突变不是仅仅针对微生物,应该是针对所有生物,所以“微生物”应该改为“生物”。该定义所指对象范围过窄。

(8)定义中涉及的名词没有用公布的规范名词

例19:

菌内毒素

定义:由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特有结构所导致的病原性细菌产生的毒素。

该定义用到“革兰阴性菌”,规范名词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以改为:由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特有结构所导致的病原性细菌产生的毒素。

例20:

整体放射自显影术

定义:将含放射性核素的整体动物制成切片,贴上感光材料后显示出整体放射性分布的一种放射自显影技术。

该定义的句尾是“放射自显影技术”,而规范名词是“放射自显影术”,故应改为:将含放射性核素的整体动物制成切片,贴上感光材料后显示出整体放射性分布的一种放射自显影术。

例21:

放射性核素纯度

定义:在核医学中是指所需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占放射性总活度的百分数。当使用一个“母牛”发生器系统洗脱所需的放射性核素时,母体核素也有可能转移到洗脱液中,这些长半衰期母体核素作为杂质不但会影响影像质量,而且会对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该定义中用到的“母牛”发生器,这是一个俗称,应该用规范名词“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代替。

(9)没有用名词性定义

例22:

血液凝固

定义:血液由流动状的液体变为胶冻状血块。

该定义将凝固解释为动词,但在这里凝固是名词性的,强调的是过程。所以应该改为:血液由流动状的液体变为胶冻状血块的过程。

(10)定义中不慎使用具体的相对概念

例23:

捣碎器

定义:系由电动机、盛器和刀具等组成的一种小型器具。刀具每分钟可转动2104转,所产生的剪切力对生物材料具有混合、匀浆、分散液体和/或固体的功能。

定义中的“每分钟可转动2104转”太过具体,不同的机器可能有不同的转速,所以应该改为“高速转动”。

例24:

碲化汞-碲化镉复合半导体检测器

定义:碲化汞-碲化镉复合晶体制成的半导体检测器。是比较先进的光敏型红外探测器。

定义中的“比较先进”是相对的概念,在刚出现时是比较先进,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就可能“比较落后”,所以应该删除“比较先进”。

(11)定义中直接用英文缩写词,没有加以说明

例25:

安全标准

定义:在放射防护领域,一般指iaea公布的安全系列丛书。可分为安全基本原则、安全导则和安全要求等类别。我国现行有效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技术内容等效采用了iaea安全丛书第115号《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1996)。

定义中不要直接使用英文缩略语iaea,在第一次出现时应该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表述,第二个iaea直接用中文“国际原子能机构”。

(12)定义中的外国科学家的名字没有规范翻译

例26:

定义: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符号ac,原子序数89,原子量227.0278,属锕系元素,其英文名来源于希腊文(aktis),原义为“射线”。1899年法国人德比埃尔内(a,L,Debierne)从铀矿渣中发现并分离出锕。现已发现质量数208-234全部锕同位素。227ac是锕最重要的同位素,可作为航天器中使用的能源。

定义中的“德比埃尔内”不是规范译法。根据《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应改为:德比耶纳。

(13)定义中的外国地名没有规范翻译

例27:

高天然本底辐射地区

定义:简称“高本底地区”。指地表天然辐射水平(如地表Υ辐射水平)高于所在地区、国家或全球平均值数倍以上的地区。世界上有几处著名的高本底地区,如中国的阳江、印度的Kerala邦;巴西的Guarapari和伊朗的Ramsar等。

定义中的外国地名应按照地名委员会的规定规范翻译。印度的Kerala邦改为:印度的喀拉拉邦(KeralaState);巴西的Guarapari改为:巴西的瓜拉帕里(Guarapari);伊朗的Ramsar改为:伊朗的拉姆萨尔(Ramsar)。

数字物流基本含义篇10

[关键词]隐喻“兔”字成语认知范畴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04-01

一、“兔”的基本内涵与源域映射

“兔”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1.外貌:a头像鼠;b长耳;c尾短短而向上翘;d牙齿尖利;e前肢短、后肢长;f全身呈淡黄或白色;g上唇中间分裂。

2.行为:h动作敏捷;i善于跳跃;j跑得很快。

3.习性:k独居;l食草;m胆小。

4.智力:n听觉敏锐;o大脑不发达。

5.其他:p胎生哺乳;q可观赏、毛皮可做衣物、肉可食用。

中国人认为“兔”是一种敏捷温和弱小的动物。通过26条隐喻人的“兔”字成语会发现,人们对“兔”的理解在意识上具有两面性,所以“兔”的成语映射便具有褒义和贬义两种感彩,褒义的可映射于多动的人、灵活的人、敏捷的人、善跑的人、机警的人、行动迅速的人、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的人、对敌人攻击速度快的人、及时补救的人、性情温和的人等。贬义的用于映射胆小怕事的人、怯懦的人、逃遁的人、狡猾的人、弱小的人、被他人利用的人、又代表不合情理的事、有名无实的人或事、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的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的人、面貌猥琐的坏人、受盛势挟制的人。

在以上关于“兔”的基本特征中,常用于源域映射的特征有:a、h、i、j、m、q几项,而f、k、p等几项却几乎不用作源域映射。文章认为,这是由于这三个特征与其他范畴动物相比并不具备典型性,如“全身呈白色”,北极熊具典型性;“独居”,老虎等凶猛动物更有典型性;“胎生哺乳”,这个特征更具广泛性。因此人们若是想要表达这些方面的隐喻意义时,多数是不会选取“兔”作为源域映射的。

二、“兔”字成语的隐喻类型

莱考夫认为隐喻是源域与目的域之间的映射,从较熟悉易理解的源域到不熟悉较难理解的目的域的映射,是空间认知关系。

(一)源域不同,目标域相同

本文针对三组“兔”字成语进行分析:

1.兔头脑、狡兔三窟(源域)面貌猥琐、狡猾的、隐蔽方法多的狡诈之人(目标域)“兔”狡诈之人“狡诈之人”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含有胆小怕事、明哲保身、遇到事情能躲就躲、逃遁迅速、面貌猥琐、奸诈狡猾等基本特点。这两类事物之所以可以被人们联系在一起,正是依照这些基本特征或者家族相似性特征。“人”的明哲保身、奸诈狡猾等特征同“兔”的头部略像鼠、多个洞穴藏身特征相联系,形成了隐喻。

2.守株待兔、一雕双兔、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源域)弱小怯懦、受盛势挟制的人(目标域)“兔”弱小怯懦之人“弱小怯懦之人”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含有弱小无助、容易被他人利用、软弱、怯懦、受盛势挟制等基本特点。“人”的软弱、怯懦等特征同“兔”的“毛皮可做衣物、肉可食用”“胆小”“无助”特征相联系,形成了隐喻。

3.守如处女,出如脱兔、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惊猿脱兔、狼奔兔脱、兔起凫举、兔起鹘落(源域)飞奔(目标域)“飞奔”这一抽象概念在人类的普遍认识中含有:行动敏捷、奔跑迅速、动作迅速、仓皇逃窜、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等特征。这组成语中“兔”迅速的特性与“飞奔”的基本特征相似。

从以上几组“兔”字成语的分析情况可以看出,人们选取源域事物的不同特点与目标域相联系,会出现多个成语表示同一隐喻意义的现象。

(二)源域相同而目标域不同

含有几重含义的成语,需要认知主体依据具体的语境判断得出。此部分所涉及到的“源域相同”特别指的是在源域“兔死狐悲、兔死犬饥”中共的有“兔死”。“兔死狐悲”:兔子a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伴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兔死犬饥”:兔子B死了,猎狗就被抛弃。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被抛弃不受重用或杀掉。源域目标域“兔”a同盟者“兔”B敌对者同样是“兔死”映射的却不同,可以表达不同隐喻意义,是形成隐喻之初由认知主体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得出的。

通过对以上两种类型的“兔”字成语例子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人类选取不同的源域来映射同一个目标域,是因为人类不断的认识到“兔”的不同特点并且将其映射到目标域。

三、结语

文章分析了几组“兔”字成语,包含源域相同目标域不同,源域不同目标域相同。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正是与人类的范畴化认知关系极为密切,即不同范畴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这种用不同的成语表达相同的概念恰是隐喻作用的结果。因此,范畴化是隐喻得以实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第二版)[m].商务印书馆,981.

[2]刘万国,侯文富.中华成语大词典[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