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普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9:18

数据普查方案篇1

一、总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以普查表为直接处理对象,采取国家、省、地市分级数据处理模式进行。各级普查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负责完成本级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按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接收)普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工作任务及工作步骤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任务是: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以下简称“普查表短表”)及封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以下简称“普查表长表”)及封面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以下简称“死亡表”)及封面的所有信息录入、编辑、审核、上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汇总、资料开发以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整个数据处理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在2010年11月15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做好普查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研制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工作试点;数据处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设备采购及工作环境准备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组织完成地市级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工作;组织完成光电录入数据的加载、审核、校正和上报等工作。

第三阶段为数据加工汇总阶段,在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完成人口普查汇编资料的分类汇总和排版制表工作,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第四阶段为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阶段,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数据处理工作模式

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光电录入、分级处理”的原则组织实施,在地市级集中组织光电录入,国家、省、地市三级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地市的统一组织下,将数据处理的光电录入工作延伸到县区级进行,但县区必须保证充足的数据处理人员和必备的数据处理环境。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要求:统一技术环境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标准,统一数据处理软件,统一组织数据上报。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一)对普查表短表和封面、普查表长表和封面、死亡表和封面的所有信息全部采用光电录入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生成以县为单位的普查表图像文件和数据文件。

(二)对光电录入的数据进行编辑、审核、错误修正后,生成净化后的数据文件。

(三)将光电数据、净化数据、普查表图像文件,按要求分批逐级上报。

(四)国家、省、地市按要求对数据进行汇总。县区级由地市级汇总后反馈数据。有条件的县区,也可自行完成普查数据汇总工作。

(五)国家、省级要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有条件的地市也可以考虑人口普查数据库的建设。

四、数据处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下设数据处理组,负责组织指导数据处理工作。各省、地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组,下级数据处理组在上级数据处理组的指导下,在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数据处理工作。各级数据处理组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数据处理工作各项任务责任到人。

各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组的主要工作:

(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制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数据处理标准和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技术标准。

2、组织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编写操作手册。

3、组织部级数据处理试点。

4、组织数据处理设备的采购、验收和检查。

5、组织光电录入、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关技术的培训。

6、负责对省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7、负责对上报普查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8、完成部级数据汇总。

9、建立人口普查数据库。

10、组织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的总结、评比。

(二)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地区的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2、组织本级和下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培训、数据处理环境准备。

3、组织本地区的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4、负责下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及时反映和解决数据处理中的问题。

5、负责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检查验收。

6、将本级审核通过的数据,按照国家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7、完成本级数据汇总。

8、负责建立本级的人口普查数据库。

(三)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

1、认真贯彻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和上级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相关要求,落实普查数据处理所需要的人员和数据处理环境。

2、组织完成人口普查表的光电录入、图像存储、数据加载和审核编辑等工作。

3、将普查表的数据文件、图像文件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要求和时间,报送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

4、完成普查数据汇总。

5、负责向县区级反馈普查资料。

五、人口普查数据的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时间上报普查数据。

(一)数据报送的有关规定

1、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报送普查数据文件、普查表图像文件的同时,还需要以文字和报表形式报送以下资料:

(1)由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人签字批准并加盖公章的上报资料清单及说明。

(2)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数据检查表。

2、数据报送要安排专人负责。在规定的报送期过后20天内,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必须安排有关人员值班,及时解决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对上报数据提出的查询问题。一般应在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提出查询后三日内予以明确的答复。

3、在规定的上报期后,未经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的同意,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不得自行更改已上报的数据或重新上报数据。

4、数据报送的方式:数据文件以网络方式报送,图像文件以磁带方式报送,相关信息文件通过网络和传真方式报送。

(二)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的时间

1、原则上地市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于2011年1月15日前,向本省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0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各省普查办也可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对地市数据的上报时间另行规定。

2、省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向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报送数据:2011年1月20日前报送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2011年2月20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2011年4月15日前报送经编辑审核后的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2011年4月25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

六、安全与保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以统计信息网络为依托进行,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的安全是保障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和数据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据处理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已在公安部门登记备案,各地必须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应按照所报备的相应等级的要求执行。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所用计算机要保证专机专用,安装补丁管理和防病毒系统,严防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各级数据处理人员都要遵守普查保密规定,对经手的普查资料严格保密。

七、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数据处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把好质量关。

(一)普查表印刷与填写

普查表印刷与填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光电录入。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把印刷、填写质量关,做好普查表的印刷和填写的检查工作,确保进入光电录入环节的普查表印刷质量合格、填写符合规范。

(二)普查表包装、运送和交接

在普查表的包装、运送和交接时,应严格遵守《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包装、运送和管理工作细则》的规定,严格普查表交接手续,明确责任,确保普查表完整无损。

(三)光电录入

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组织流程和工作流程进行,以保证普查表的“不错、不乱、不重、不漏”。

(四)数据转换

光电录入后的普查数据需要加载到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人员应对加载情况进行记录检查,确保加载数据不重不漏。

要严格按照数据编审规则进行数据审核,对发现的错误,由同级或下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专业人员进行认真核实订正,并做好记录。

(六)数据上报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严格按照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规定的格式、内容、时间报送数据,报送的数据要完整,手续要齐全。

(七)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是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保证软件的安全、稳定、可靠、易用,数据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补丁下发。

八、数据处理工作环境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印发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数据处理环境要求》(国人普办字[]5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方案,做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工作。

(一)数据处理系统环境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数据处理组统一组织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统一规定数据处理各类标准、软件运行环境,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做好本级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准备和集成工作,确保统一下发的数据处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数据处理系统分为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可分开部署在两台服务器上,也可以在同一服务器上部署。

(二)计算机设备环境

1.地市级环境

(1)网络要求:千兆以上的局域网、带宽10mb以上的与省连接的广域网,实现网络管理、病毒防治及补丁更新等功能。

(2)独立的光电扫描工作机房,具备不间断ups保障。

(3)每25万户~30万户配套1台光电扫描仪,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配。

(4)每台光电扫描仪配套6台以上的专用数据处理pc机。

(5)每台人普图像管理专用服务器支持2台光电扫描仪。

(6)2台专用pc服务器用于数据处理。

(7)建立2tb以上容量的存储管理系统,用于图像管理。

2.省级数据处理环境

(1)省级编审汇总系统需要两台专用的小型机服务器。将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开部署,支持三层架构的数据处理软件有效运行。

(2)准备一套与地市光电录入系统相同的环境,用于光电磁带的接收与验证,以及技术支持和服务等。

(3)8t以上容量的存储管理系统。

(4)存储介质等耗材配套。

九、技术培训

数据处理技术培训采取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办法。国家负责培训省级数据处理骨干;各省组织省级及以下单位的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培训教材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编写印发,并下发电子版教材。

主要培训内容:

(一)光电扫描软件培训;

(二)光电扫描仪技术培训;

(三)数据处理软件应用及师资培训;

(四)存储与图像技术培训;

(五)小型机系统培训;

(六)数据库技术培训;

(七)应用服务器管理技术培训。

十、数据处理经费

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要做好数据处理经费保障,以确保数据处理任务的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经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利旧经费,如:二农普光电扫描仪维修和维护费;

(二)计算机及设备补充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三)数据处理消耗品费;

(四)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购置费;

(五)数据处理试点费;

(六)数据处理培训费;

(七)外聘数据处理人员工资及劳务费;

(八)人口普查工作中使用的网站建设费和网络运行费;

(九)人口普查数据库开发、运行管理以及数据存储介质管理费;

(十)数据处理工作方案、软件使用手册、培训教材等资料印刷费;

(十一)办公、差旅、会议、电讯、宣传、交通工具等办公费;

(十二)其它不可预见费用。

十一、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2010年6月20日前下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

(二)2010年7月31日前分别完成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试点版的研制,并完成试点工作。

(三)2010年8月31日前完成数据处理综合试点和培训版软件,并下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实施细则》和培训教材。

(四)2010年10月下旬完成数据处理各项培训。

(五)2010年11月10日前下发光电录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正式版。

(六)2010年11月20日前完成地市级光电录入和数据编审汇总环境的准备。

(七)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省级、部级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

(八)2011年1月15日完成地市级普查表短表的光电录入。

(九)2011年1月20日前报送的普查表短表的原始光电数据到国家。

(十)2011年2月20日前报送编审后的普查表短表数据到国家。

(十一)2011年3月25日前完成普查表短表的部级数据审核及汇总。

(十二)2011年3月31日前完成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的光电录入。

(十三)2011年4月15日前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数据报送到国家,2011年4月25日前报送普查表图像文件。

(十四)2011年5月30日前完成部级普查表的图像归档。

(十五)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普查表长表及死亡表的部级数据审核及汇总。

数据普查方案篇2

关键词:水利普查;问题;建议

2011年12月13日,德州市水利普查办组织成立了水利普查事中质量抽查工作组,到禹城市进行了事中质量抽查。工作组听取了禹城市水利普查事中质量自查报告,查验了普查样表填报、数据录入、空间数据标绘等有关情况,现场抽验核实了有关数据。检查组认为:总体上,禹城市水利普查数据获取满足全国实施方案要求,数据填报基本完整,成果质量基本满足水利普查质量控制办法要求,需进一步加强质量审核,需加强数据录入、数据关联性审核。存在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取用水台帐建设

检查组对河湖取水口、灌区、工业、建筑业、三产等台账建设对象进行了检查。问题有:

1、灌区用水量应有斗口实测记录。

2、灌区取用水辅助台账中取水量计量点应为一级取水口或渠系县境处。

3、取用水台帐部分指标填写不完整;小数点后小数位数应按要求填写。

4、需进一步核实台帐计量方法、台账数据真实性及匹配性;保留辅助台账表的原始记录表及实测记录。

5、进一步完善应填指标的完整性。

二、普查数据填报

(一)水利工程

本次禹城市境内水利普查对象规模以上水利工程共有100处,其中水库工程1座,水闸工程32座,泵站工程1座,堤防工程15处,规模以上农村供水工程51处。本次各类水利工程普查样表已全部发放、收回、录入。本次共抽查普查对象15个,存在问题为:个别普查指标漏填或填写不规范;部分普查表“防洪标准”“堤防级别”“归口管理单位”“所在河流湖泊名称编码”填写不准确。

(二)经济社会用水

禹城市共计典型用水调查户100户、灌区调查对象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户、公共供水企业1户、工业企业103个、建筑业及第三产业76个。目前,已完成普查样表的发放,回收,还有部分对象未录入,本次共抽查普查对象12个,存在的问题为:个别对象地址补充不完整;个别数据如“电话号码区号”、“单位代码”漏填或录入不完整等。

(三)河湖开发治理保护

禹城市河湖取水口2个,河流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对象6个,规模以上入河湖排污口4个。目前,已完成普查样表的发放、回收、录入等工作。本次共抽查普查对象3个,存在有关问题如下:

1、进一步核实取水口位置与数量,删去因理解偏差而重复计量的取水口;

2、个别数据未填报,如“取水口计量方式”。

3、排污量保留小数位数不规范,应保留2位。

(四)水利行业能力

禹城市本次普查对象113个。目前,普查表已全部发放、回收、录入等工作。本次共抽查普查对象5个,未发现问题。

(五)灌区

禹城市有规模以上灌区对象2个,无2000亩以下灌区,灌溉面积普查对象383个,目前已完成普查样表的发放、回收,全部录入。本次共抽查普查对象1个,存在有关问题如下:

1、灌区泵站、水闸数量与水利工程专项中的泵站、水闸数量不对应。

2、个别村机电井灌溉面积与地下水取水井专项中灌溉面积出入较大,需进一步核实。

3、各灌区总灌溉面积与设计灌溉面积、耕地面积不完全一致,需进一步核实。

(六)地下水取水井

禹城市共有规模以上机电井5029眼,规模以下机电井和人力井6390眼,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1处。目前,普查表已全部发放、回收、录入。本次共抽查普查对象20个,存在有关问题如下:

1、规模以上地下水取水井要核实好地下水埋深、设备额定功率、额定流量与单位时间出水量的关系是否合理。

2、规模以上地下水取水井“是否已办理采矿许可证”不应填写。

三、空间数据与对象关系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

禹城市普查办及时成立工作组,配备了3台外业采集设备,分别到各乡镇、村级普查区开展了野外采集普查对象空间数据工作。目前,空间数据采集清查阶段需标绘对象已基本标绘完成。存在问题有: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辅助表填写不完整,个别采集对象关系建立不够准确,如取水口、水闸工程等,部分灌区工程存在与堤防工程相交现象。下一步应做好整改完善工作。

四、档案建设

禹城市普查办切实做好水利普查档案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参照水利部、国家档案局有关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办法要求,配备了必要的档案盒、档案柜,水利普查档案资料收集基本齐全。

数据普查方案篇3

一工作目标

水产业污染普查是我市重大市情调查之一,是了解渔业污染源数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全面掌握我市渔业生产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渔业污染治理和渔业环境监管等一系列渔业环保工作的基础。

具体目标:

(一)全面掌握我市各类渔业污染源的数量、种类和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投入量、排放量、排放去向,渔业污染治理方式状况等情况,为渔业污染治理和改变渔业生产方式及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二)掌握全市渔业污染源的总体样本,建立渔业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协助省市环保部门促进渔业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渔业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进而为我市依法治渔提供技术支撑。

(三)初步建立渔业生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

(四)通过渔业污染源普查的宣传与实施,动员水产战线的各方面力量参与渔业污染源普查,提高全市水产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此次普查索取数据的时期资料为20*年度,普查时点为20*年12月31日。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此次普查以池溏养殖、网箱养殖、围拦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有饲料、渔药、肥料投入的规模化养殖单元为对象。范围为*境内所有的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和所有符合普查标准的水产养殖专业户。

水产养殖专业户普查标准是:

1.池塘养殖:养殖面积》=5亩;

2.工厂化养殖:养殖水体体积》=1500m3

3.网箱养殖:养殖面积》=100m2

4.围拦养殖:养殖面积》=2亩。

(三)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渔业污染普查的污染物种类具体是: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渔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调查协报与水产养殖场户自报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市渔业生产统计资料,测算全市渔业面源污染情况。

(二)普查步骤

按照省水产业污染源第一次普查工作机构和我市农业污染源第一次普查工作机构的部署和要求,我市水产业污染源第一次普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筹备摸底阶段(20*年11月--20*年1月)

制定方案和编制预算报告;对普查对象进行清查摸底,完成清查基本情况表填报工作;组织普查员上岗前培训;做好普查前的宣传及动员工作。

2.全面普查阶段(20*年2月--20*年4月)

对被列入普查对象的场户进行检查和入户调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渔业污染源档案,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普查数据进行抽查检验。

3.总结验收阶段(20*年5月--2009年5月)

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对各县(区)进行审核验收,完成全市水产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建立全市渔业污染源数据库;对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和评比表彰,迎接上级污染源普查机构检查验收。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二)组织机构

成立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此次普查组织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产局,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市水产污染源业务工作办公室是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机构,设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普查的业务指导和日常事务性工作。

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水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和业务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渔业污染源工作。

(三)培训

县级以上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接受国家、省组织的培训,其余普查员由市级普查机构组织培训。普查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培训内容:

1.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2.水产养殖业普查技术规定、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3.水产污染源普查工作流程及入户调查方法、技术。

(四)质量保证

市水产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照省市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指导全市水产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设立市县(区)级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控岗位,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市及各县(区)水产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必须重新调查。

(五)宣传动员

各级水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省市污染源普查宣传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水产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为普查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布置宣传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策划,采取多种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始终。

五普查经费

(一)经费来源

根据国发办[20*]36号和双政办发[20*]84号文件精神,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各县(区)水产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本辖区普查所需经费申请纳入相应年度的本级财政预算。

经费用于普查方案制定,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和表彰等。

(二)经费预算与管理

各级水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预算,分年度使用。

水产污染源普查经费专款专用。

数据普查方案篇4

一、组织机构健全,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经济普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要圆满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关键取决于领导重视。根据国务院、省、市方案和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县于2004年4月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的普定县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以*府办发(2004)43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实施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通知》,2004年8月27日召开了全县经济普查工作会,全面部署了我县经济普查工作,会上,各乡(镇)与县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从工商、税务、乡企、建设、统计等相关成员单位抽调10名业务骨干到县经济普查办公室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岗位责任制,实行定期汇报制度(每半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由经济普查办公室主任向领导小组总结汇报近期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措施。),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以乡(镇)长任组长的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抽调了业务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人员到乡级经济普查办公室,为全面完成经济普查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宣传工作力度,开展多形式普查宣传

广泛宣传是搞好经济普查的基础。通过宣传能使社会各届了解普查,从而关心和支持普查工作,提高对普查工作的配合程度。为把经济普查工作做实做细,县经济普查办制定了相关的宣传方案,进行宣传培训,采取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强化宣传工作的力度。从经济普查正式启动后,全县共召开各种宣传动员会3次;印制宣传挂历500份,挂横幅18条,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在单位清查期间,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xxx就全县经济普查作了电视讲话,号召动员全县人民积极参与支持经济普查,进一步使经济普查宣传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普查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普查户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大力支持。

三、认真组织实施单位清查和个体户调查登记工作,为普查登记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根据市经普办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以*经普办字(2004)6号文件下发《xx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安排意见》,要求各乡(镇)普查办做好普查区域划分、普查区域图绘制,选配好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健全一支高素质的普查队伍,确保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2、认真组织培训,保证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少走弯路。历次普查经验证明,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到普查质量,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要求授课人员认真吃透《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方案》内容要求,讲解要到位,如把握不准的,虚心请教市经普办业务指导人员。我县普查员培训分两批,城关镇个体户密集、单位数多,单独作为一批培训。继2004年9月27日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培训结束后,10月12日、19日分别召开了xx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培训,并明确县经普办人员分别联系各乡(镇)单位清查和个体户调查登记工作,加强了对各乡(镇)的督促指导。

3、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精心组织是搞好经济普查的前提,根据《国家方案》和省、市普查办的要求,我县单位清查工作采取“条块结合、分工协作、全面清查”的普查方法,以基础库为参照,要求各乡(镇)普查办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对各普查区开展“地毯式”的单位清查和个体经营户调查。清查结果经评估认证整理形成单位清查数据库上报,我县上报的单位总数xxx个,其中法人单位xxx个,产业活动单位xxx个。经2004年12月初市经普办组织全市交叉检查,我县单位清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漏报率”和“差错率”均为“0”。

四、严把数据质量关,加强对个体经营户查缺补漏和数据质量复核

我县个体经营户调查登记工作是在单位清查时一并布置,通过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004年11月底基本结束,经初步的质量抽查,发现个体经营户普查存在漏登漏统和少数个体户调查数据偏小等问题,县经普办在春节前就着手安排查缺补漏工作。为做到个体经营户调查登记不重不漏,保证个体经营户数据质量,根据县经普办初步汇总数据分析和市普查办的安排,于2月25日召开全县经济普查荛会,对全县个体经营户查缺补漏和数据复核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xxx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为了全面、客观反映我县个体经营户的生产和经营状况,会上要求各乡(镇)一是按村(居)委委会进行逐一核实,查缺补报漏登、漏统个体户调查表,资料;二是从工商、税务等部门掌握的资料入手,核实各乡(镇)有证个体户数;三是核实个体户普查资料各汇总数据。要求各乡(镇)要在完成查缺补漏的基础上,对已上报的重点个体户指标数据进行核实,并结合乡(镇)实际,认真分析评估各行业汇总指标数据;四是严格保密工作。按照《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普查人员不得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乡(镇)普查办只能提供上级普查机构正式公布的汇总数据资料。通过全体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辛勤工作,最后圆满完成了我县个体户普查工作。全县共有个体经营户xxx*户,其中有证个体经营户xxx*户,从业人员xxxxx人,户均xx人。经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组成评估小组进行评估,最后认为,个体经营户普查的相关数据整体趋势符合我县实际,确保了普查数据真实反映镇情、乡情、县情。

五、认真安排,合理布置,全面完成各专业的普查工作

根据省方案和市普查办的要求,我县的单位普查登记工作按工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房地产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行政事业、服务业企业等行业布置,分专业进行普查培训,按专业要求明确责任。在普查登记过程中,各专业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掌握了解登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方案规定,认真审核,然后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全面完成了各专业的普查工作,高质量按时上报市经普办。填报普查的单位xxx个,其中法人单位xxx个,产业活动单位147个。

六、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各阶段的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为了使整个普查工作有序开展,加大了督促指导力度,在各阶段工作开展过程中,县经济普查办都组织业务骨干到各乡(镇)和企业进行督促指导。在单位清查工作中,县经济普查办领导小组组长、政府副县长xxx带领县政府办、县经普办的负责同志,到xx镇、xx乡进行督查,针对xx镇是我县经济普查工作的重心,工作量较大的实际情况,要求城关镇要精神组织,加强协调,高度重视,确保全县经济普查工作整体推进。县经普办并对xx个乡(镇)的个体经营户普查登记情况进行质量抽查,严格事前、事中、事后质量的控制,确保每一项普查数据能全面客观反映我县的实际情况。

数据普查方案篇5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及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向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县考核验收污染源普查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考核组的各位领导汇报我县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情况,不当之处,恳请考核验收组的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污染源普查工作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污染源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07〕97号)和《普洱市人民政府转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普环发〔2007〕106号)的要求,从2007年5月起,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全县污染源普查的各项工作。为使我县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07年8月10日,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环保的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副主任、县环保局局长、县农业局局长、县统计局局长任副组长,宣传、发改、经商、统计、工商、农业、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县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环保局和统计局联合发文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负责办公室工作的人员和办公地点。同时,全县5乡2镇人民政府也成立了污染源普查机构。随后,相继成立了工业源和生活源普查领导小组、农业源普查领导小组以及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审核小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保污染源普查得到有效落实。县人民政府根据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污染源普查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分别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由环保局牵头做好督促、检查和指导。

在建立、健全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的同时,县人民政府从各部门抽调53名骨干组成污染源普查队伍,抽调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均为中专以上文凭、工作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能够独立开展入户普查和正确填写相关表格,保证了普查队伍的素质要求。县污普办对抽调人员进行分组,明确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职责分工,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项业务培训,并进行了现场演练,确保每一个普查人员能独立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保障了普查队伍的能力要求。

为确保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县人民政府将污染源普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07年预算安排污普经费10万元,拨入污普办帐户10万元。2008年拨付污普经费15万元。2009年预算安排污普经费10万元。市环保局下拨专项经费5万元,市农业局拨付农业源组普查经费7万元,我县投入污普工作经费总额达47万元,除2009年财政预算的10万元正在办理拨付手续以外,其余经费均已拨付到位,所拨付的经费均做到专款专用、合理安排。

二、采取有力措施,稳步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

(一)做好宣传动员,为污染源普查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从2007年5月开始,通过电视、报纸、标语、宣传单等形式积极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动员,让广大群众知晓污染源普查是一项事关全民的重大普查活动,既是人民的权利,也是人民的义务。2008年1月3日至4日,我县召开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培训及动员大会,县人大、政府、政协的相关领导,各乡(镇)长、各乡(镇)分管环保的副乡(镇)长、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等71人参加了动员大会。会上,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作了动员讲话,全面分析了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了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县环保局负责人对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作了汇报。在宣传发动阶段,县污普办在县有线电视台做了为期一周的电视宣传,征订发放宣传画,在全县范围内粘贴标语、悬挂布标,出动宣传车进行流动宣传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为普查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局面。

(二)精心制定方案,确保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实效

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污染源普查工作,紧紧围绕上级业务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将普查队伍分成三个组,第一组由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工业源和集中式污染源的普查工作;第二组由县统计局牵头,负责生活污染源的普查工作;第三组由县农业局牵头,负责农业污染源的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职责、任务,强调分工协作,县污普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县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同时县委宣传部和环保局联合制定出台了××县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和宣传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两个方案的制定下发,明确了全县污染源普查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组织措施,为污染源普查工作构建了核心框架,确保了污染源普查取得实效。

(三)注重学习培训,提高污染源普查人员业务素质

县人民政府从各部门抽调技术骨干53人(其中普查指导员6人、普查员47人)组成污染源普查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分组对普查员进行了入户普查演练。先后组织参加了省级、市级、县级和远程培训,共培训205人次,所有培训人员均通过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

(四)深入细致开展污染源清查和普查

搞好清查、摸清底数是保证普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由环保局牵头,工商、农业、统计、畜牧、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对全县所有污染源进行了一次摸底,完成了摸底调查,共调查出工业源52个,生活源202个,农业源272个,并建立了污染源普查摸底基础资料。其次,根据国家污染源清查工作的要求,对全县污染源进行了认真地清查、整理,一方面剔除了不符合普查要求的对象,另一方面进行了查缺补漏,确定了464个普查对象,其中:工业源28个(重点源12个,一般源16个,原来是24个);生活源163个(住宿业16个,餐饮业122个,美容美发14个,洗车业4个,摄影彩扩业4个,医疗卫生业1个,建制镇2个);农业源272个(种植业210个,养殖业18个,水产养殖44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场)1个。再次,对照最终确定的普查对象,工业源普查组、生活源普查组和农业源普查组于2008年2月开始进入了全面普查阶段,普查过程中,普查员深入乡(镇)、企业、农户帮助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遇到问题及时和普查指导员及上级普查机构联系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工业源组在普查过程中,对产排污系数的运用计算进行了规范处理,将产排污系数运用计算的痕迹资料归入普查表中一并保存,既完善了普查表的整体结构,又方便了普查表的质量审核和后期查询。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整个入户普查工作于2008年4月底顺利完成。

(五)稳步推进质量审核和数据录入上报工作

污染源普查填表是整个工作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科学合理配置队伍,严格审核程序。完成入户普查后,对普查表开展了质量审核。首先,各个普查组进行了内部质量审核,普查员之间进行互审,此阶段用时15天;其次,各普查组的普查指导员汇同县普查办对各组的普查表进行全面审核,此阶段用时20天;再次,市质量审核组对全县普查表进行抽样审核,其中工业源和生活源普查表为全部审核;最后各普查组通过数据录入对普查表进行计算机审核。在所有审核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查、纠正,对部分表格重新进行填报和完善。2008年6月1日至7月30日,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核查工作细则》(国污普办〔2008〕6号)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组织4名专业人员对全县污染源普查表进行了详细的核查,共核查了28个工业源和163个生活源。经过此次核查工业源总数由第一次上报的24个调整为28个,共增加了4个。原因是普环发〔2008〕164号文件要求被认定为一、二类汽车修理资质的企业必须填报工业普查表,我县有二类汽车修理资质的企业2家,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家,××供电有限公司不在普查范围。

数据处理是保证普查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县普查机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整个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早做好相关准备,落实数据处理人员。普查数据录入共抽调5个录入员,其中有4人参加了市普查办组织的培训。工业源普查表由县环保局负责录入;生活源普查表由统计局负责录入;农业源普查表由农业局负责录入。2008年5月20日,全县完成了数据初录、复录、对比、审核和初报。8月15日完成普查表汇总、初步分析工作。通过严把数据录入审核关,确保了初录和复录、终报数据的合理准确。

(六)加强普查档案管理和信息报送工作

我县十分重视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和信息报送工作,从污染源普查开始,县污染源普查办就对各阶段的痕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建档,确保污染源普查档案完整规范。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污染源普查信息工作,对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做到电视有音像、报纸有文字,及时与各部门和上级普查办交换普查工作信息,做到信息公开、共享。

一是成立了档案管理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学习,全面提升档案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和《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归档整理办法》的学习。三是请县档案局的专业人士根据污染源普查过程中文件和相关资料的“收集范围”、“归档要求”、“分类方式”、“保管期限”等要求进行整理归档,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四是收集整理了文件类、表册、资料类、音像、实物等四类档案,确保档案完整、真实。五是以电子文本的形式管理普查档案,实现提取信息快捷化。利用计算机对档案或文件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性的录入贮存,缩短了二次文献信息的编著时间,省略了手工操作的重复劳动。

截止2009年3月30日,我县按时完成了动员、培训、摸底清查、入户普查、质量审核、数据录入、数据初报、污染源普查表填报质量核查和汇总验收各阶段的工作。共普查464个污染源。

三、认识和体会

污染源普查工作是一项基础性调查,各级政府的重视、部门的协调配合、公众的参与、企业的支持决定着普查工作的成败。通过历时三年的普查,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是:

一、宣传发动是基础。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发动工作,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调动了积极因素,做到了群众知晓,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配合,为普查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依靠组织是根本。普查中,政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财、物,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使普查工作全面推进落实,从根本上确保了普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严格标准是核心。普查中,严格工作标准,做到了“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安排。统一了全县普查的工作方法、步骤和程序。二是统一要求。统一了全县普查的技术规范、统一了普查员职责和权力。三是统一进度。按照普查实施方案,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步调,协调推进,平衡发展,保证了普查工作的按时完成。正是以严格标准为核心,使得普查工作做到规范有序,质量有保障。

四、普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污染源普查前期技术标准和规定变动不稳定,有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出台滞后于实际普查工作,造成普查培训重复,普查技术参数不确定,全面普查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进而影响普查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是因为普查人员从不同单位抽调,在日常管理上难以面面俱到,导致普查员工作压力感、责任感不到位,工作认真细致程度不够,增加了重复工作次数和难度。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对现有达标排放企业,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促使企业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排放的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一律限产、限排,逾期未能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对偷排漏排企业,严格依法查处。

(二)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对重点排污企业增加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监察频次,有计划的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建立动态档案,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和排污情况。

(三)加大污染减排工作的力度。根据污染减排工作的要求,力争到201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859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35吨以内。

(四)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把好审批关。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对选址和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于已经审批的项目,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五)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确保饮水安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工业项目一律不予审批,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力度。

数据普查方案篇6

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尤其是地震带来的各种困难,按照国务院和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共完成480家工业源、1512家生活源、8498家农业源和7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普查表填报和数据录入工作。各县区普查数据已上报国家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完成了第一次数据初报工作。

一)机构健全,组织领导有力。

目前,全市成立了市、县(区)二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和普查办公室,负责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组织实施工作,市农牧局也成立了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组。各县区按照市上统一要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保障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做好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全市污染源普查机构结合本地实际、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有效的宣传、动员工作,为全面普查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精心组织,工作逐步推进。

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坚持依法普查的原则,全市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污染源普查方案和省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精心准备,严密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把清查关、普查表填报质量关,使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逐步推进。

四)克服地震灾害影响,努力完成普查工作。

大地震发生,全市各县区均遭到地震不同程度的破坏,使普查工作一度中断,影响了普查表的审核、整理以及计算机录入工作。为挽回因地震影响的工作进度,各县区普查办工作人员一边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一边冒着危险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和审核工作,截至8月初各县区均完成了普查数据的录入工作,各县区第一次普查数据已直报国家普查办。

市普查办从8月中旬开始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核查工作细则》要求,对全市九县区进行了质量核查,各县区也正在按照市普查办的要求,积极进行整改,努力提高全市污染源普查质量。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普查表填报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污染源普查进入了关键阶段,表格质量直接影响着数据录入工作,决定普查工作的成败。从这次核查的情况看,市和各县区普查机构在表格质量审核和核查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普查表需进一步完善,污染源普查表漏填率较高,普查表格填报的规范性、完整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次抽查四县区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440个样本中,发现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样本168个,涉及问题738个。这些问题多数是普查表漏填较多和填报不规范问题,也有共性问题,主要是基础工作薄弱、普查员普查知识欠缺,认识理解不到位,普查对象填报不认真、基层五级审核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对普查表中具体指标理解有误所造成的

从本次核查的四个样本区来看,指标漏填率”较高,有的表格甚至整页空白,超过国家规定小于1.5%要求,指标填报差错率”达到国家规定小于1.5%要求,不合格样本比例为38.2%超过国家规定小于30%要求。

二)普查监测数据使用率偏低

从核查结果看,虽然针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监测,但填报数据却大多采用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由于监测频次不够,加之没有及时向县(区)普查办及普查对象提供监测数据,导致部分普查监测表填报数据不全。

三)普查经费不足

污染源普查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时间紧,环节多,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目前是污染源普查的重点阶段,基层的普查经费亟待进一步落实。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集中在县区一级,因此基层普查工作应当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保证普查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核查时发现基层普查经费普遍不足,市共编制普查经费预算328万元,全市各县(区)目前共落实147万元(其中工业源生活源79万元,农业源68万元)加上国家和省级补助97万元,实际落实244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污染源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当前,污染源普查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普查机构及每个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对象身上。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普查质量低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对漏报、瞒报、拒报的普查对象,要依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及时予以处理,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市级和各县(区)级普查机构要针对不同阶段工作情况,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督导普查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二)抓紧完成普查表格填报质量的整改工作,严格质量审核制度。

对本次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县(区)普查机构要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核查工作细则》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技术规定》和《关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格填报质量核查的通知》抓紧进行普查表填报质量的整改工作,市普查办要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严格执行基层五级审核制度和质量核查,将地震影响造成的工作损失补回来,确保全市普查表格的填报质量。

三)认真做好数据录入的质量核查。

数据录入的质量核查也是保证污染源普查的关键环节,这次核查组只对部分普查对象数据录入情况进行了核查,虽然核查的数据不多,但也发现了存在问题。为了做好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市污染源普查办要在做好普查表填报质量核查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各县区的数据录入质量核查,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进行数据录入和复录、审核等工作,为数据汇总正式上报工作打好基础。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随后将组织数据录入核查组对全国各省、市、县(区)数据录入情况进行随机抽样核查,各县(区)要积极做好迎接国家数据录入核查组核查的准备工作。

四)重视做好污染源普查的档案整理工作。

数据普查方案篇7

摘要:

介绍了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方案。从地名普查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方案的选择、资料收集、不同资料的优缺点,并详细阐述了提取、整合、建立数据库,制作工作图等相关技术流程。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充分应用于地名普查,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数据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价值,是测绘新技术和成果服务于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各领域的案例。

关键词: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应用

地名是重要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涉及内政外交、国防和军队建设、资源管理、新闻出版、测绘制图、邮电通信、交通旅游等方面。地名普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国情调查。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区域面积的扩大,乡镇行政区划的多次调整使得许多故有地名逐步消失,新生地名不断涌现,因此第一次地名普查的资料已陈旧过时,不能反映全国地名的现状,也无法适应当前地名管理和开展地名公共服务的要求。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地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其目的是查清行政区域范围内地名基本情况及相关属性信息,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本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根据地名普查的目标及任务,在选择相应的技术方案时,不同的省、区域以及作业单位,可根据地名普查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源及数据组织方式,入库前数据采集使用的软、硬件等,选择具体的技术方案。要进行地名普查,首先要编制相对完善的初始地名调查目录和工作底图,并以此作为开展普查工作的基础。编制地名调查目录,传统的作法是由各乡镇、居委会和各行业单位收集汇总或由作业单位实地采集汇总。本文重点介绍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完成地名普查工作底图制作、初始地名调查目录编制的技术方案,并对关键技术作了详细阐述。

1技术路线

1.1资料收集

1)地名及相关资料。历年地名命名更名文件和资料、地名志、地名录、地名词典、地方志、文史资料及有关古籍等。全面搜集与地名相关的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以及相关属性信息资料。

2)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在承担作业区域内,收集优于0.6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1∶50000、1∶10000、1∶5000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其他的地图资料(如城区图、乡镇图、街道辖区图、文物分布图、公安警务区图等)。

3)各类普查成果资料。收集各专业部门相关普查资料与数据(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第二次土地调查、文物普查、水文调查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普(调)查成果资料等);特别是要收集和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补查与资料更新成果。

1.2数据资料分析与选取

要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普查资料,就必须从这些数据的现势性、存储格式、数学投影、属性信息的完整性与实用性等角度加以分析,最终确定使用以下数据:

1)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目前云南省1∶5000~1∶10000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已覆盖全省国土面积的90%左右,由于基础测绘成果是全要素,该数据需要按照地名普查内容要求,视普查任务区情况与具体需求提取、整合和利用。

2)全要素1∶50000数字线划图数据。云南省共涉及1∶50000地形图975幅。全要素1∶50000数字线划图数据是目前比例尺最大的覆盖全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于2003年通过验收,矢量数据及其关联表具有属性代码、名称、行政隶属等相关属性,经提取及规范化操作,完全可作为地名调查的基础数据源。

3)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部分城镇地区有更新频率较高、内容较详尽的1∶5000及以上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可作为该区域地名普查信息采集的重要数据源,如云南省德宏州区域的地名普查就用了其中554幅1∶5000中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

4)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该成果数据采用航空摄影、RS、GpS、GiS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已获取的覆盖云南省1∶10000、1∶5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已获取的区域1∶5000、1∶2000或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其他重大工程获取的测绘成果等资源,整合利用其他部门已有的普查成果以及与地理国情相关的专题信息,通过多源遥感影像快速获取与处理、实地调查、信息提取、地理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查清反映地表特征、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基本地理环境要素的范围、位置、基本属性和数量特征,形成这些基本地理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普查结果。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是此次地名普查的基本数据源,国情要素为地名普查提供数据参考。

5)其他相关专题资料。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补查与资料更新成果,可作为本次地名普要的比对和参考资料;2010~2012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可作为普查水系及水工设施信息获取的重要辅助资料;2011年1月完成的“云南省行政区域界线入库采集项目”所获取的行政界线(至乡镇界)、界碑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可作为各级行政界线的参考数据源,民政部门收集的勘界资料作为获取各级行政界线的核准依据;“天地图•云南”电子地图中的城区、道路、poi等信息,可用于城市道路、居住小区、工矿企业等城镇地名的定位及属性获取;从交通部门收集的铁路、各级公路、道路相关专题资料及地图集,水运附属设施、空运设施等专业资料,可作为道路、构筑物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属性赋值的依据;从云南省能源局收集整理的能源信息资料,包括火电、水电、太阳能、油气等项目信息,可作为该类地名要素获取及属性填写依据。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整合利用、信息提取,完成地名普查工作底图的制作和初始地名调查目录的编制等,从而避免大量的外业工作,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成果质量。

2技术流程总体技术

流程分为资料准备、初始地名目录获取、普查目标区域地名管理部门目录调查确认、地名登记表填写、工作底图制作、内业数据整合、入库链接、检查验收等环节,流程如图1所示。

3技术要点

1)数据提取:从地理国情成果数据中提取与地名相关的属性及矢量信息。地理国情成果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分层详细的地理信息数据库(GDB),选取地名普查需要的图层,打开属性表,通过图形计算的方式将点位置、线的中点位置、面的几何中心位置等映射到经纬度坐标后导出该表,删除多余字段,并依次合并经各层导出的表,得到最基础的图解地名目录。

2)整合一普数据:将提取的地理国情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结合一普数据(一普数据为县普查办提供的表格数据),在excel里剔除重复的地名,得到地名调查目录(各县普查办提供的一普数据情况不一,有的较完善;有的只有居民点和少量单位信息;多数信息不完善,缺失一类或多类此次普查需要的地名类别)。

3)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通过本院开发的程序从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dwg格式全要素矢量电子地图)中人工提取陆地地形,如山、谷、峰,洞穴等的名称和位置信息,补充并添加到地名调查目录中。

4)转入数据库并分类:将得到的地名及位置信息进行合并、筛选、认真整理;然后转换成mdb数据库并导入本院开发的地名普查内外业工作平台;再完成经过字段约束后的地名的调查类别分类、对口填表单位填写等工作。

5)生成调查目录表格:认真细致检查数据库各项后,在内外业工作平台软件上利用数据库查询与officeoLe接口,将地名数据库以对口填表单位分类方式输出到word文档,打印后形成可以分发到调查成员单位的调查目录。

6)工作底图制作:将已收集到的各类资料成果转换为满足此次地名普查投影数学基础、格式要求的中间数据,以优于0.6m的正射影像图为背景数据,叠加从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全要素电子地图和地理国情普查及其他专题数据中提取的矢量数据,转标其他资料与地名相关的矢量数据,并用不同方式标注每个点的名称字段,如国情数据的地名用黑色标注,其他资料用红色标注,方便对比核查。线状地物随线标注,面状地物以几何中心点标注,制作套合一定比例尺的分幅图框(经验证明1∶10000比例尺分幅较适合地名调查),最后打印成外业实地调查用地名普查工作底图。

4结语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地名普查工作的基础数据平台,在初始地名调查目录编制、地名的外业调查、对新增或变化的重要地物进行补测或修测、成果图的编制、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省地名普查建库完成后,由于底图资料是同一坐标系、同一种数据源,因此可实现无缝拼接以及全省地名“一张图”管理。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S/DK].昆明: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2015

[2]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库建设与管理软件规范[S/DK].昆明: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2015

[3]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S/DK].昆明:云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办公室,2013

[4]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云南省1∶1万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资源建设项目技术方案[S/DK].昆明:云南省第二次地名普查办公室,2015

[5]陈玉萍,张秀.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研究[J].测绘通报,2015(6):103-107

[6]苑洲云,孔玲华,王海江.浅谈上虞地名普查数据快速建库的方法应用[J].浙江测绘,2011(1):26-27

[7]齐明松,赵志刚,王莉.基于arcGiSengine的地名地址数据库的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9):108-110

数据普查方案篇8

一、普查培训

先后对镇街进行了清查技术规定解读、知识竞赛、先期培训、普查软件应用、入户调查培训、数据录入培训、数据集中审核、空间信息采集上报、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共培训32期,1836人次,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普查数据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单位名录库筛选

省下发**县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5882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822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5个、**市环境监管名录492个、环保地毯式排查名录57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49个、**市入河排污口目录9个名单、承压锅炉和京津冀小锅炉淘汰治理目录,经清洗后形成普查清单,纳入普查1848家普查对象,其中1086家工业源、16家集中式、58移动源、598家生活源以及90家农业源。

三、入户调查与数据核算

在入户调查阶段,**同志和同事们按照“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的标准,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普查阶段各项工作。

积极参加市普查办举办的培训班、现场工作会、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方法。组织工作人员下沉全县14个镇街、化工园区开展入户调查报表填报和指导工作,采取“边入户边培训边填报边审核”的方式提高填报质量。

四、数据审核

1、2019年1月15日至22日,**同志和同事们 “逐一”对全县13个镇街进行数据审核,利用在线系统和人工相结合的审核把关,利用“二污普填报助手”审核行业相关工艺流程,重点审核G106系列表和普查对象数据清单,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一次性处理整改到位。

2、2019年3月30日至4月3日,抽调8人,对全县13个镇街五类源300多个企业开展了入户调查数据数据汇总评估及质量提升工作。

5、2019年3月27日至3月29日参加了在兖州区召开的全市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数据汇总评估及质量提升现场会,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数据完善,提升入户调查数据质量。

五、名录核实比对

**市根据查缺补漏方案,将第四次经济普查名单、**市地毯式排查目录、智慧环保监管统目录、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名录、环境统计名录、大气排放源清单、省市12369信访名单、排污许可证企业名单、违规项目名单、中央省环保督查信访案件名单以及环保部强化督查问题名单与确定普查入户调查对象名录下发至我县普查办比对核实,**同志和同事们严格按照普查判定细则开展了查缺补漏工作,最终工业企业增补30家,畜禽养殖业增补2家。  

六、普查质量管理

先后开展了多轮次审核。对全县重点排污企业、以及机械、化工等典型行业377家企业进行了审核。

6月中旬,利用2周的时间,组织全县13个镇街每天集中对几个重点行业审核。6月下旬,利用两周的时间,分批次对镇街集中审核,通过一对一审核,对普查技术骨干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同时抽调镇街6名普查技术骨干,集中5天的时间,分两个阶段,采取软件审核和人工审核方式,分行业、分源审核,重点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指标、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审核。

八、档案管理

入户调查一开始,就印制了普查表、《入户普查企业需提供的资料清单》,产品、原辅料、用电量、用水量等佐证材料,让企业填写,形成了1200余套档案资料,为后期环境管理提供详实的资料支撑,有利的推进了精准执法、科学治污。

九、普查主要成果

1、推进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管理

在固体废物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产生及处置情况。普查各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使用种类、数量,加工使用过程和用途,为筛选优先控制化学品、对高风险化学品提出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实现数据共享,支持科学研究

同时借助污染源普查工作,可以引入工商部门法人库数据、农业部门农业普查数据、公安部门移动污染源数据等,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向各部门和社会无偿提供及使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3、有力的促进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完善环统数据。

4、利用二污普成果,使用普查软件查询功能明确区域重点排污单位、主要工艺以及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等情况,从而找到污染防治短板,找到了通过工艺改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等措施实现对主要污染物的削减有效途径;下一步将对缺乏污染治理措施的具有行业特点、区域特色的污染源进行集中整治,实现减排目标。

5、为VoCS治理和排污许可证核发提供了清单和详实数据。

数据普查方案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5-10-398

【abstract】waterresourcessurveydataprocessingisthemostimportantpartofwaterresourcessurvey.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sthemaintask,workingprocedureandqualitySupportingmeasuresaboutwaterresourcessurveydataprocessing,whichcanprovideareferenceforsimilarprojects.

【Keywords】waterresourcessurvey;Dataprocessing;Supportingmeasures

1.引言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近百万的水利普查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操作规范,开展水利普查对象指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形成水利普查数据。如何让近百万的水利普查人员在执行标准和操作规范上协调一致,形成全而、完整、一致和准确的水利普查数据,是水利普查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保障水利普查数据质量所需。研究影响水利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对策,对提高水利普查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2.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

2.1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包括:(1)普查基础资料的收集、处理与分发;(2)普查数据处理专用软件开发、部署和软硬件环境准备;(3)普查数据的图上作业、处理与数据库建设;(4)清查数据的录编审汇与名录库建设;(5)普查数据的录编审汇与数据库建设;(6)普查数据成果的上报验收、抽查评估和分析加工。

2.2数据处理任务由县级及以上水利普查机构组织完成,但按照水利普查工作流程,各级普查机构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中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各有不同。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制定有关工作方案、制度和规定,负责全国普查成果的验收、建库和分析利用;各级水利普查机构按在地原则,负责组织开展本流域或区域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逐级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做好对下级水利普查机构数据处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质量控制,完成普查数据成果的逐级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全国水利普查基础数据的录入处理和空间数据采集等工作主要由县级普查机构组织完成。

3.数据处理的工作步骤

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广义上讲,包括从数据采集至最终形成水利普查成果数据的全过程。主要分为数据采集、表格填写、表格电子化、汇总分析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数据处理因工作内容不同,工作方法也不相同。

3.1基础数据采集方法。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实施方案》,因水利普查对象及其指标特点不同,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路线分为外业和内业2大类,主要有现场查勘、档案查阅、Dem提取、遥感分析和估算推算等。采集的基础数据一部分将填写到水利普查表中,另一部分空间数据将采用相应系统直接形成电子数据,两者之间通过水利普查对象编码建立联系,保障两种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3.2表格填写方法。

各类水利普查对象的普查表中,指标多样,涉及多个专业门类,对填写和审核表格的人员要求较高,最好具有一定专业背景。表格填写应由经过水利普查专业培训的普查员,根据基础采集数据和相关填写要求,据实填写水利普查表。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木工作单元,按照不同专业门类,分类整理成册,再对其审核归档。

3.3表格电子化方法。

水利普查对象繁多、指标复杂,指标描述形式多样,加上首次开展水利专业性普查,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标准化,采用卡片式机读方法,完成表格数据的电子化,因此,表格电子化只能通过人工录入方式完成。

3.4汇总分析方法。

各级水利普查机构,根据逐级汇总表(县级、地级、省级和国家(流域)分别按照乡级,县级,地级和省级等水利普查区划为单元汇总),纵向与木水利普查区既往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发生较大差异的水利普查区应找出发生该情况的原因,并给出合理解释;横向对卜级水利普查区之间结合自然和社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自然和社会类似或相近水利普查区之间发生较大差异的,应找出发生该情况的原因,并给出合理解释。

4.水利普查数据质量保证措施

4.1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水利普查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和前提,做好水利普查工作,必须要有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普查办要切实做好对同级政府领导的汇报和沟通,争取政府领导的全力支持。以政府行为开展水利普查工作,能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广泛的号召力和明显的实效性,在这方面是其他任何部门都替代不了的。突出普查的政府行为,以政府的名义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安排部署水利普查工作;政府协调各部门解决水利普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创造有利条件,才能确保水利普查顺利高效运转。

4.2水利普查数据的筛查。

数据质量如何是保证水利普查工作的关键,也决定了水利普查能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水利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普查工作的成败,因此就要在收集数据以后,和统计年报相互对比,从而确定出这些数据是否合理、真实。数据要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如实、认真填写;周期性普查的基础就是年报统计调查,将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作为主体,将统计报表、综合分析及重点调查作为补充。因为统计的口径、范围、标准,进行数据收集的人员、渠道不同,那么其数据和年报对比出现差异也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如果二者之间的差异太大,那么就会降低实用性,因此就要对差异较大的数据深入、重点分析,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如果需要可以重新核实或是实地调查,在核实以后,如果数据正确,那么年报数据就要据此加以修正、检验,从而让水利统计年报和水利普查的数据能够相辅相成、相互检查、相互监督。

4.3制定好普查工作方案。

工作细化落实是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本次普查国务院普查办制定了详细工作流程,整个普查划分成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和成果四个阶段,并细化为试点、培训、清查、内外业调查、质量抽查、数据汇总、成果复核等26个环节,工作流程严格规范。同时,在普查员选聘、培训、现场抽查、质量抽查等一些关键环节上,均制定了相应的技术细则或规定,使普查各项工作在各地区保持高度统一和规范。

4.4控制好工作进度。

水利普查时间紧、任务重,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对水利普查的时间要求非常明确,要根据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的时间控制节点,制定更加详细的进度计划,超前做好各项工作的安排和衔接,强化工作进度管理和考核,保证各项普查工作按计划同步启动、同步实施、同步完成。

4.5做好普查宣传动员。

水利普查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是做好水利普查工作的前提。要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宣传方案》,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利普查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相关政策和基本要求,动员各有关普查单位、个人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做好普查工作,为水利普查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水利普查的良好氛围。

数据普查方案篇10

县(市、区)政府,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考核内容

《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

三、考核标准

(一)对县(市、区)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考核标准。

1及时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5分)

2落实普查经费,及时足额拔付,保证普查工作正常进行。(20分)

3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固定办公场所,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和普查工作所需的办公设备。(5分)

4制定《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及相关工作制度,上报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5分)

5贯彻落实全市污染源普查宣传报道工作要求,制定《污染源普查宣传报道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宣传通告和宣传画等宣传品发放或张贴到位。(8分)

6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对本区域内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7分)

7按时完成普查登记表的数据处理、审核工作,上报数据符合要求,准确率达100%。(20分)

8普查报表完整,台帐齐全,装订规范,归档到位。(10分)

9按时上报污染源普查各项报告。(10分)

10认真执行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报告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动态信息、工作总结等有关材料。(10分)

(二)对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考核标准。

1领导重视,及时落实普查工作任务,并有专人承办,与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畅通。(15分)

2认真执行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报告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动态信息、普查工作总结等有关材料。(15分)

3按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时间和人员及时参加培训和会议。(15分)

4结合部门实际,制定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普查工作制度,保证普查工作有序进行、有章可循。(10分)

5按《市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履行好本部门普查工作职责。(45分)

对有具体填报任务的市环保局、公安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农机局,上述第5条按以下标准实施具体考核:

①按规定时间和质量要求,做好本系统内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业务培训工作。(8分)

②按时完成普查登记表的数据处理、审核工作,上报数据符合要求,准确率达100%。(20分)

③普查报表完整,台帐齐全,装订规范,归档到位。(7分)

④按时上报污染源普查各项报告和工作总结。(10分)

四、奖项设置

设综合奖:先进集体15个;单项奖3个,其中:优秀组织奖10个,数据报表质量奖10个,宣传报道与信息报送奖10个;先进个人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