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十篇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十篇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0:32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4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近几年发生的各类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比如“毒胶囊”、“瘦肉精”等事件让社会关注的目光再一次瞄向了食品行业。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正确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迫在眉睫。

1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食品相关法律法规、食品标准体系落后

现阶段制定的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各项食品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得以保障的的重要依据。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约有92%都是采用国际标准,而我国国家标准仅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我国自主制定的大部分食品安全标准均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跟实际联系不紧密、内容欠缺、技术水平落后以及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缺乏相关研究等问题[1]。并且,我国在制定标准时往往强调现实中的可行性分析,忽视了对食品安全危险性的评价。如果在制定食品卫生标准时不采用危险性分析原则,那么,即使制定出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也经不起长时期考验。另外,我国没有在整个食品产业链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足;在制定相关的食品具体标准方面也显得不够系统,不够协调[2]。

1.2我国设置食品监管体制效率低

设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效率低,也就意味着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而言,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部门和体质等都存在较大差距。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中,涉及的监管部门较多,比如初级农产品是由国家农业部负责的,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由国家质检机构负责,食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工商部门负责,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监管及组织协调工作。这样一来,不仅存在着各部门机构职能交叉严重问题,而且还缺乏一个负责我国所有食品安全问题的权威机构部门。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却管不好”的局面,这种不能有效地分配监管行政资源的状况,既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分散了各机构监管力量,又容易在执法过程中导致各种漏洞,极大降低了我国食品监管的效率。

2对策及建议

2.1加强生产者的道德素养

在市场经济这个时代背景下,利益最大化是商家所追求的。高额的经济利益诱使生产加工食品厂商铤而走险。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商家首先寻找推脱责任的途径,根本没有真正关注消费者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因此,建立诚信社会,加强生产者的道德素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2.2加强第三方监管

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是以政府为主,公众和食品行业协会为辅的模式。近年来,虽然食品协会发展较快,但其直接参与食品监管的程度还是不够。我国今后应该加强第三方监管机制,建立政府、人民、市场、媒体“四位一体”的监管结构。重点加大食品行业各个协会的力量;建立人民群众直接参与食品安全问题监管的动力机制,新闻媒体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力度,确保每篇报道的真实性,建立失实报道惩处措施,食品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保持媒体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使舆论监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3加快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是我国能够顺利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通过从发达国家借鉴有利经验和积极开展食品对外交流等方式,从而建立适用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元化法律体系;建立系统适用我国国情的食品标准体系,并应及时更新,以便跟上社会发展需要。此外还应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应用符合我国国情的HaCCp体系;建立食品招回制度[3]。

2.4建立集中统一、协调有力的政府主管机构

发达国家在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全面、严格的监管经验很值得我国学习。比如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简称FDa)就是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确保食品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对于进口食品而言,美国食药局也是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全面的检验,保证了当地农产品、食品等的质量。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经验,成立专门的职能监管执法部门,统一负责整个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措施可以极大改变目前我国各个行政监管部门“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现象,提高政府部门主导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与效率。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应以整个食品产业链为基础,贯穿于从生产原料到消费者食用前的整个过程,只要一个环节没控制好,都会造成食品隐患,最终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截止到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我们应正视和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积极采用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在公众和政府各部门的关注下,一定大大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澜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8,20(1):11-14.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中式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5(b)-0189-02

餐饮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百姓的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同时,相对于其他食品行业而言,更加直接的面对消费者。餐饮业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街头饮食店,到星级宾馆,从单位集体食堂到不同的中西式饭店,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的需要1。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这些都对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多方原因,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监管部门应从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出发,加强对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打击各种不良现象,促进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1中式餐饮业食品卫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1.1经营者卫生意识淡薄

部分餐饮行业的经营者对食品卫生的重视度不够,或者为了经济利益,明知是对人的身体有害的却依然使用,在食品的加工中以次充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不少餐饮场所中,卫生监督员发现,其前厅布置得高雅、整洁,而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较差:厨房的内积水横流,蚊子苍蝇到处乱飞,厨房的工作人员的操作也不甚规范,赤膊上阵,在直接接触食品时,没有带手套等清洁用具。在蔬菜的清洗敷衍了事,没能彻底清洗,农药和污渍还大量残留在食品的表面。同时,餐饮业的卫生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没有严格把关。

再者,餐饮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其消费群体的广泛性,消毒工作也非常重要。但在目前的餐饮行业中,依然存在碗筷不经过高温消毒直接给消费者使用的情况,即使是在卫生部门的要求下购置了用于餐具消毒的消毒柜,但也仅仅限于摆设,里面存放了各种杂物,这些都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提供了可能。

餐饮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主要是直接入口的食品,既有要经过加工就直接使用的熟菜,又有无需加热就可以食用的熟卤制品,还有顾客喜爱是用的生炝海水产品,餐饮业标准化制作程序,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微生物污染在所难免。

1.2职能分工模糊,部门衔不明确

对于我国而言,在现行《食品安全法》相关规范当中,对于应采取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为原则的监管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指:农业负责对初级农产品的种养殖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工商部门负责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然而不容忽视的一点问题在于:受到整个食品生产经营业态的多元性及复杂性因素影响,导致以上相关部门在实际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无法实现对各个相应环节权责内容的有效界定,从而造成推诿扯皮、监管无序以及监管缺位等诸多问题频频发生,而这也正是上述职能部门在信息沟通方面有所缺失的因素所导致的。

1.3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起数、人数较多

导致现阶段整个餐饮行业以及集体性质食堂频频出现食物中毒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受到整个餐饮行业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因素影响,导致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的工作难度始终较大。与此同时,操作环节与处理手段极为复杂的原材料供应以及加工方式,导致加工过程当中可能涉及到诸多的影响因素,从而致使所提供食物出现明显的致毒因素;其二,整个餐饮行业在加工环节以及消费环节的及时性特征,使得大量的餐饮食品无法在完全保障检验合格的基础之上进行食用,由此也就使得餐饮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建筑工地食堂而言,这部分区域所对应的卫生状况整体水平较差,从而致使这些学生与工人正常的饮食健康无法得到可靠性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导致了群体性的中毒事件频频出现,而且屡禁不止。

1.4消费者自身食品卫生意识不强

消费者在影响整个餐饮行业食品卫生质量问题方面同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简单来说,少部分消费者基于“贪图便宜与方便”的心理因素,在针对食品进行选取的过程当中表现出了极为显著的盲目性特征,特别是对于随意性较大的流动商贩而言,这部分商贩往往不具备规范性的卫生许可证及相应食品安全证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食品中毒事件埋下了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消费者在发生或是出现事物中毒事件之后,并不具备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与检举的意识,从而导致相关事件的查处难度较大。

1.5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较低

法律惩罚力度小,低廉的违法成本是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的重要原因,如无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和小吃店,生产成本极低,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即使被取缔换个地方重新开始成本也比较低,就目前在餐饮业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而且食品安全法对违法所得的认定也缺乏有效的手段,使违法者承担的风险成本很小,难以对违法者产生震慑作用。

2餐饮业的食品卫安全监督管理对策

2.1公正执法、严肃执法

餐饮行业的卫生监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餐饮行业消费者范围的广大,监管不严都可能对人们生命健康的产生巨大威胁,因此,对餐饮行业的管理要求应严格执行。加大食品监管,其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公正高效的执法队伍,克服因此,需要将食品安全执法队伍的执法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力争由一个独立的部门加以管理,由其全面负责,强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食品市场的安全管理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餐饮各个环节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卫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对餐饮行业的违法违规现象要严肃处理,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化政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打击力度,对所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认真彻底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维护政府良好的诚信体系,引导餐饮行业的经营者不要抱侥幸心理,合法经营、良心经营。

2.2HaCCp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

HaCCp系统是国际上认可和普遍接受的关于餐饮业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主要涉及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的控制。早在20世纪80年代,HaCCp系统已引进我国,开始了食品卫生的试点工作。为防止食品中毒等情况的发生和应对食品中的农药等化学残留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HaCCp系统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时监测。采用HaCCp系统对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进行检测,可以极大提高监督的效率,合理调配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在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监管中,集中主要精力在易发生食品问题的环节,降低监管的成本。同时,HaCCp系统能够正确判断餐饮行业中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食品的各种危害性因素,保证食品安全。

2.3食品卫生的量化分级管理

2003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食品卫生的管理员制度,要求餐饮行业完善管理员的相关职责,完善管理员的各种管理制度,开始实行食品卫生管理的管理员责任制度,将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管理严格落实到了食品加工者的身上。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在食品卫生的管理中注入危险性评估,对食品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以便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将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分级,在监管时按等级采取有效措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强调餐饮企业的诚信管理和风险预测,有利于从源头上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再者,量化分级管理可以有效促使餐饮行业改变发展模式,从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食品安全转变为将食品安全作为餐饮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增加食品行业卫生监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消费者对食品卫生也拥有更多的信息知情权。让遵纪守法的企业更好的销售食品,让诚信等级低的无法销售食品。

2.4根据餐饮企业的规模采取不同监管措施

餐饮企业规模的大小、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对卫生部门的监管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餐饮行业的监管中,卫生部门应根据餐饮行业自身状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监管方法。对规模较小、经营品种单一的餐饮企业,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许可制度,提出最基本的食品卫生管理要求。对规模较小,经营品种多样的餐饮企业,应以最基本的法律规定为基础,结合量化分级制度综合使用。对规模较大、经营种类丰富的餐饮企业、学校、幼儿园等食堂卫生的管理,应一律采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防止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3结语

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管理是一项全面的、复杂的系统性管理。目前我国的餐饮行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餐饮行业的经营者食品卫生意识淡薄,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卫生部门的执法监管不严,以及消费者自身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淡薄,都可能对食品卫生安全造成隐患。对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监管,首先必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贯彻现行法律中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规定。同时,有效运用HaCCp管理系统,加强食品安全的预测和估计、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曝光机制。在对餐饮行业的管理中,根据餐饮企业自身的特点实行分级量化管理,促使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梅.中式餐饮业的食品卫生管理[J].旅游科学,2001(4):36-39.

[2]樊永祥,王茂起.HaCCp体系在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1):1-4.

[3]潘小慈.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对餐饮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08(12):96-98.

[4]梁承男.我国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4):179.

[5]许睦农.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研究[J].科教文汇,2010(22):207-208.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还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来抓。但是,近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食品所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层出不穷,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阜阳奶粉事件、金华毒火腿事件、喷药多宝鱼事件、吊白块腐竹事件、假牛肉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升级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府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它对百姓的身心造成伤害,对创建和谐社会产生副作用。人民公众要求并呼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每年两会期间都有很多议题是关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如今已不再是简单的一种卫生、化学或生物问题,而是涉及到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多样性、复杂性问题。现今世界,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各国政府对其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中国政府也对其越来越重视。本文以无锡的食品安全监管为研究对象,从无锡的监管体制出发,结合近年来无锡在食品监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揭示出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从理论角度来阐述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最后从法律法规、监管职能、技术标准、信用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现实意义

导致无锡现在食品经营单位数量多,规模小。那些地下加工、无证无照小作坊大量存在,这也给无锡的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锡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无锡市委、市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历来高度重视,每年都会采取很多措施,花很多钱,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但是,由于现行的食品安全体制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标准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无锡食品安全问题也时常发生。如何面对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探讨一条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保障无锡快速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先进方法,结合无锡现在通用的食品监督管理体系,提出一系列措施用于解决食品监督管理问题,对无锡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3、研究思路与施

鉴于上述目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来阐述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再以无锡为例,列举多个发生在无锡的案例来深层次剖析现行的食品监管体制存在的弊端,再结合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食品监管体制的一些措施。

4、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查阅我国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监管相关著作、文献。搜索一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以及食品安全改革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对前人己取得的成果及研究现状有了较深的了解,也为本文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05101

近来,我国频繁爆出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硫磺姜、地沟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自本世纪初开始凸显,自“冠生园月饼事件”的发生,到随后的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以及“苏丹红”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直至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顶峰,食品安全由一般卫生问题演变成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安全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于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从制度上防范与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也成为社会公众最关注而又最担忧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食品在质量方面出现问题而对消费者利益和社会造成的负面性影响,其影响范围巨大,且存在着公共利益问题,政府应着重关注。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食品行业整体规范程度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执行中又遭遇弱化,存在诸多问题。

1.1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

目前针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下发的一系列文件从数量上看很是可观,但系统性和兼容性很差,也不全面,没有涵盖食品安全环节中的诸多问题,总是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补漏”的问题,对于很多新的问题不能预见性地加以规范。在食品安全标准上有众多缺失,甚至遵循数年前乃至数十年前立法之初的标准而至今未变,例如,在“苏丹红事件”开始之初,工商和质检部门查处时就发现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并没有这一项,于是紧急制定,投入应用。

1.2监管机构设置繁杂,权责不清

在中央层面,食品安全的监管涉及工商、质监、农业、环保等13个部门,各部门又自成体系,在基层执法时就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四个部门,职责分工不清晰,出现交叉,造成互相推诿,“人人管而人人不管”的局面。监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导致监管主体不清,责任缺位,多头管理失效。例如,在“毒豆芽事件”中,工商部门认为这属于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应该由质监局负责;质监部门表示,豆芽菜应认定为初级农产品,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农委部门表示,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于是,就出现了监管主体不清的问题。

1.3监管执行效果差

从监管执行上看,部分主管部门除了推诿责任以外,还有被动执法、“马后炮监管”等问题。近年来,政府监管部门多是在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开始介入调查。例如,2008年爆发“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当年3月,消费者就已经向三鹿集团和有关部门反映奶粉问题,但这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直至9月分媒体曝光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后,地方政府和企业才开始调查。

1.4监管缺乏长效机制

从“大头娃娃”到“结石婴儿”,这些轰动性的事件将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到了重要层面,但是至今,食品安全仍然逃不开“曝光一起,查处一起”的恶性循环。群众关注度高了,政府监管才会严,但是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并没有减少,相反,时下的频繁曝光更让人产生不安。食品安全监管应从运动式转为常态化,从事后整治转为以事前预防为主、全程序管理。

1.5监管技术落后

从监管技术来看,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疫技术存在落后的问题。以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为例,许多发达国家的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出的农药都能达到250种以上,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可检测360多种农药。而我国则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等问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并且缺乏对新资源、新技术、新工艺加工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方法。这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无疑是致命的弱点。

2主要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世界许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但是,相比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其成功经验主要包括5个方面:

2.1严把源头关

美国食品安全体系改革后,扩大了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监管权力和责任,强调食品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把好源头关尽量将食品安全的隐患消灭在端上餐桌之前。法国当局也对食品源头进行严格的监控。每种食品都挂有电子识别标签,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其来源和去向。法国还推行原产地保护认证和标识,由法国原产地研究院签发,农业部监管。

2.2重视流通环节

日本的食品监管部门非常重视食品的流通环节。其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农药和肥料的用量和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会记录在案,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

个“身份证”号码。在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后可以根据每个流通环节的记录明确责任。

2.3重罚问题食品经营者

以韩国为例,2004年6月,韩国的“垃圾饺子”事件曝光后,韩国的《食品卫生法》立即进行修改,加大对制造、销售问题食品人员的处罚力度,对其处以有期徒刑并附以高额罚款。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5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分析

有毒物质的残留。有毒物质的残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品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沉淀。蔬菜、水果、鸡肉等农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化肥、兽药、激素等的大量使用,致使有毒物质发生沉淀,依附在食品的表面,不能够仅靠冲洗清除,当人们大量使用就会造成慢性的食物中毒,危害人们你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食品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有害物质超标。食品原材料在存储、加工、销售过程中处理不当出现污染,或食品本身出现毒素。如牛奶污染造成菌群超标,土豆存储不当发芽造成龙葵碱产生,食品反复油炸造成过氧化值超标等。

添加剂的滥用。添加剂的污染主要分为食品添加剂超标和工业添加剂的掺加两种污染方式。一方面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在一定范围内是安全的。但是当添加剂超过一定分量,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另一方面工业添加剂的掺加。工业添加剂一般只能用于工业生产领域,价格便宜但对人的身体有巨大的危害。因此,一些不法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工业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或利用工业添加剂增加食品口感,造成食品污染。

劣质物质的掺杂。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商贩不惜铤而走险,将劣质物质当作优质食品经过加工直接进行销售。如白酒中掺杂工业酒精;腐肉掺入熟肉售卖;果冻中加入皮革等。

中国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政府、生产商、消费者多方的原因共同导致的。

生产商责任感缺失。生产商经营生产的目的就是获取利益,一方面需要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当人的利益与责任相矛盾时,一些生产商就会权衡两者之间的利弊,进行决策。而现今的市场机制存在缺陷,致使许多过于看重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生产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利用掺假掺杂等不合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躲避政府监管,威胁人们人身安全。

消费者消费意识弱。消费者作为消费的主体,在消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消费行为由其决定。然而一些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相对薄弱。一方面普通民众不了解食品的实际信息,只能通过其外观进行臆断,造成购买过程中被假冒伪劣产品蒙蔽;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看重价格轻视食品质量,造成价格低廉食品占据市场,形成不合理的市场格局。

政府监管尚需完善。政府监管是食品市场安全的根本保障。然而我国食品领域的监管制度仍存在缺陷。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指导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市场的管理;执行方面,基层部门对于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不足。

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监管

无论是生产商责任感问题,还是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薄弱,食品安全常发难以杜绝的最终根源是政府的监管存在问题。因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的策略是加强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监管。

创新监管模式。国际上食品监督领域常用的模式包括单部门监督和多部门监督两种。我国现存管理模式部门繁杂职责分散,致使相关部门在执行监管职责时存在灰色地带,造成企业有机可乘。对于产业集中度较高的食品行业,其具有产销地点分散的特点,不适合集中管理的模式。因此,政府需要调整管理模式,采取多部门分节管理的模式,由不同监管部门根据自身职责针对特定环节进行监管,保证职责明确,避免出现监管漏洞。

完善监管体制。政府是食品安全市场的监管领导者,其主要通过制度的制定,来引导或强制规范市场活动。政府应该针对各地食品市场现状,建立相应的全面监督机制和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体系,完成食品安全检测到后期安全检测的全过程追溯。各地区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对食品流入进行严格的控制,隔断生产商一切躲避检测的非法途径;两一方面应紧紧围绕食品安全保障,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整体行动,建设基层责任制度,推进全程追溯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全民监管格局,明确职责,形成协同联动管理模式,综合实施监管策略,从本(生产商)出发,兼顾标(消费者)治理,逐渐杜绝食品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部队饮食;卫生;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62-01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古至今的战争中,“吃”始终都被置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也由此验证了后勤保障在部队中的重要性,做好饮食的卫生与安全工作是后勤保障的重要职责。饮食卫生在影响官兵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的同时,也决定着部队是否能够拥有持久稳定的战斗力。

1部队饮食卫生存在的问题

1.1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缺乏:部队广大官兵,普遍存在着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深刻认识到部队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和检测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主城区的部队,食品大多由大型超市配送,认为食品不会存在什么卫生问题,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部分官兵往往更在乎是否能够吃的香饱,而对饮食卫生安全关注不够。

1.2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基层部队普遍存在着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监督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各项食品卫生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理;军需卫生部门没有做到对部队的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检查,对食品的采购登记及食品制作过程的卫生监督工作做的不够,导致不卫生食品或有毒食物流入于部队当中。

1.3食品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部队中,负责饮食卫生管理的主要是军需和卫生部门,而基层中队的饮食卫生则主要靠中队的司务长和卫生员进行监督和审查,由于他们往往兵龄新,工作时间短,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不足,不懂得如何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和管理。另外,还存在着一些机关业务部门在进行饮食卫生安全隐患的治理时,未能真正做到主动配合、齐抓共管,极易忽视一些远、小、散的伙食单位的监管,这也是在部队饮食卫生监管中普遍存在的“灯下黑”现象。

1.4食品卫生监测设备缺乏:就目前而言,基层部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主要是靠肉眼,凭饮食管理和卫生人员等人的个人经验进行卫生安全的辨别,缺乏先进的食品卫生安全监测设备,难以检测出问题存在与否。另外,在部队外出执勤、演习以及节假日加餐等情况,由于丰富多样的食品、复杂多变的环境,缺乏先进的食品卫生监测仪器和设备,仅靠落后的肉眼和经验识别,不能够实现食品卫生的科学监测,也就难以保障部队的卫生食品安全。

2部队饮食卫生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加强部队饮食卫生的教育和宣传,让广大官兵树立强烈的饮食卫生安全意识:为了切实保障部队饮食卫生安全,首先必须加大饮食卫生安全的宣传与教育,不断的强化广大官兵的饮食安全意识,让部队饮食卫生安全意识深入广大官兵的内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强化食品安全观念,让广大官兵充分认识到饮食卫生对于部队建设的的重要性,切实把部队饮食卫生纳入到部队的日常议事体系中,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做好部队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广播、板报等媒体,把部队饮食卫生安全内容归纳到部队所进行的常规教育体系中去,引导广大官兵密切关注社会有关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自我饮食安全防范意识。切实抓好部队饮食卫生队伍的业务培训,通过专业的饮食卫生安全培训、专家点评以及参观见习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培养出专业的部队饮食队伍,提高部队饮食卫生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饮食负责人员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鉴别能力,防止饮食的不卫生,确保部队广大官兵的营养和健康。

2.2建立健全部队饮食监督管理机制,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网络体系:首先,建立健全部队饮食卫生的监管机构,实现卫生部门和军需部门的联合,建立有效的部队饮食卫生联系会议制度,完善部队饮食相关部门进行卫生安全监管的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部队饮食负责人进行市场调查,加强食品安全的检查。其次,不断完善部队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网络体系,部队各级军需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强联合,依托地方的工商管理系统以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实现与部队、工商以及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联合,构建三级网络体系,实现部队饮食安全卫生信息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

2.3加强部队饮食卫生仪器设备建设,促进部队饮食卫生检测科技含量的提高:针对部队饮食存在安全检测设备和仪器落后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部队饮食卫生快速检测的设备和各项试剂的配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总队可以负责各种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的集中采购,然后再配置给每一个基层部队,以满足其日常所需,其次,,就是在现阶段还不能配备检测设备的单位,可加强与地方联系,依托地方资源,做好食品检测工作。

2.4严格落实部队饮食卫生分级管理,贯彻落实各项食品卫生监管制度:为了加强部队饮食卫生管理,必须严格落实部队饮食卫生分级管理,落实分工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保障层层的饮食卫生都有相应地管理人员,一旦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同时,要严格把好部队食品的采购、加工和贮藏关。在采购环节,保障各种粮油和辅食作料都是正规厂家,有生产合格证,加强对其信誉的监督。加工和贮藏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卫生要求进行,避免在加工和贮藏中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3结论

军队作为特殊的武装团体,抓好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尤为重要。针对目前部队饮食卫生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加强部队饮食卫生安全的知识教育和培训,完善检测设施,落实分级管理制度,以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让官兵吃得营养、卫生、安全,从而促使部队的整体战斗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利,王岳.部队基层饮食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10):1280

[2]林贻隆.部队饮食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武警医学,2007,18(5):397-398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7

一、我县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县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

*县幅员面积2678平方公里,辖15个乡、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其中10个少数民族乡,9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528个村民小组。全县人口11.7万人。

1、种养殖业方面。截止20*年底,全县已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0亩,其中野生蔬菜生产面积4500亩,无公害黄果柑生产基地1500亩,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1500亩。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整体认定已经申报。已认证的绿色食品有《草科鸡牌》草科鸡罐头、冰鲜草科鸡、草科鸡蛋。无公害农产品有《*果业》油桃、黄果柑、绿予蕨菜三个。粮食总产量保持在3.6万吨左右。宰羊、新民两个乡建成黄果柑基地5000亩,年产量4000吨。畜牧业发展较快,常年生猪出栏91000头左右,羊出栏75150只左右,牛存栏26000头左右。已形成了草科乡和挖角乡无公害草科鸡生产基地,年产无公害草科鸡30.3万只;*少数民族乡山羊无公害基地初步建成,年出栏山羊约4.9万只。全县肉类常年总产量达到1.56万吨,禽蛋产量达1499.9吨,奶产量29.4吨。水产品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养殖面积达175亩,水产品产量达520吨。

2、生产加工方面。截止20*年底,全县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6家,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25家,已有4家食品企业取得了“QS”认证。大米、面粉等5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已全面启动。建立了37家食品企业的质量档案,根据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能力、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情况等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提高了监管效能。

3、流通环节方面。现有食品经营企业695家,集贸市场5个,超市(商场)7个,小杂食店683个。

4、消费环节方面。持有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企业46户,经营企业355户,餐饮业318户,共计719户。实施量化分级管理719户,达到量化分级管理C类标准的719户,全年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二)*县食品安全的主要工作成效。

县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先后印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和20*年《*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安排、部署全县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等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每年纳入县财政预算食品安全资金2万元,两年来实际到位20余万元。

20*年,按照国务院、省和市政府的要求,我县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理顺并建立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提高了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农产品源头监管,规范了种子、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有效防止了源头污染;加强市场监督,在规范经营行为方面取得进展,查处了违法经营行为,缴销了部分假劣食品,防止了事故发生;探索建立了“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定点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几年来没有发生重(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全县近两年来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86件,罚没入库15.42万元;取缔非法经营37户;缴销不合格袋装食品3620公斤,食用油2.14吨,名酒173瓶,猪肉840公斤,农药489公斤,兽药(含饲料)1313公斤,化肥575公斤。有效的打击了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群众的饮食安全。

全县构建了宣传、教育、规范、查处“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建立并执行了《宣传、培训制度》、《重大节假日、开学前联合检查制度》、《学校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制度》、《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工作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工作机制并纳入县政府对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加强了食品安全供应网、流通网、监督网“三网”建设,开展万村千乡连锁店、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全县聘请了100名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实现了监督网全覆盖。

同时,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广大农村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生产、餐饮业基础差,小而杂乱的食品加工点(作坊)点多面广,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使全县食品安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我县食品安全状况问题分析

(一)食品源头管理受各种因素影响,存在安全隐患。

我县农产品源头污染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种植业上,传统农家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对农药、化学肥料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能起到生物防止病虫害的动植物越来越少,长期下去必然造成农产品源头污染。养殖业最大的问题是“速成养殖业”发展带来的滥用饲料添加剂问题,动物未能消耗完的各种生长(促长)激素转化到人身上,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还有高污染企业带来的环境、水源、土壤污染等问题都直接形成食品源头污染,影响食品安全。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基础薄弱,卫生安全意识差,产品档次低,质量不高。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可喜的一点是,随着食品包装袋的推广和印刷业的发展,注重了食品包装,具备一定品牌的地方特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意识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总体看,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受市场等因素限制,规模小,产量少。取得QS认证的两家饮用水生产企业和草科鸡加工企业生产经营也不景气,特别是草科鸡加工,一年只有几个月的生产时间,生产期短,储存期长,保质要求高。糕点、调料、豆制品加工、酿酒等加工作坊业主急功近利,员工责任意识不强,存在无规章制度或不执行规章制度现象;存在食品卫生环境差,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原料和产品不经检验、不标注或乱标注生产日期销售产品等违法行为。

(三)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经营随意性大,保障措施不力现象。

近几年来通过发展连锁超市和整顿规范,在城区建立并执行经营管理制度,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我县食品流通环节进步很大。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县城乡仍然存在食品经营随意性大,保障措施不力的现象,流动经营、无证经营不时出现,尤其经营场所环境卫生差,食品与农药、化肥、饲料等物资同室储存、销售,索证、索票意识薄弱,食品追溯难以健全,销售过期、霉变食品等问题在农村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现。

(四)餐饮环节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监管难度大。

随着旅游业发展和流动人口增大,我县餐饮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有规模、上档次、有特色,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宾馆饭店发展起来,促进了餐饮业健康发展,*烧烤在市内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许多小食店、小推车食品、零售熟食品摊点、经营管理差的烧烤摊点、路边小饭馆存在食品卫生差,食品储存条件简陋等问题。无证经营、不办健康证、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业主拒绝监管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学校食堂受到校园周边小餐饮的无序竞争,形成学生食品安全隐患。农村家宴聚餐监管也有待规范和完善。

(五)食品安全重点区域仍存在较大隐患,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

我县食品安全的重点区域是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摊点(店)、民工工地食堂、集贸市场和农村家宴聚餐。这些部位虽经两年的重点整顿规范,建立和落实了相应的制度,整个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容乐观,使监管部门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食堂承包,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制度执行难;有的学校食堂饭菜质量差,不适合学生口味,导致半数以上学生拥到周边小饭馆就餐,安全状况堪忧。民工工地食堂管理不适应,厨工流动性大,食品存放条件差。集贸市场熟食加工人员卫生安全意识不强,自觉性差,操作不规范等。农村聚餐主动接受指导监督的少,厨师素质不高,采购食品原料重价格轻质量,无索证(票)意识,食品存放无安全保障。

三、对加强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创造维护食品安全应有的社会氛围。

食品安全涉及每个自然人,需要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从农田到餐桌,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也是监督。我们必须把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方位的宣传教育网络体系。

根据我县实际应该坚持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制度,并在具体工作中完善创新。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重点宣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绩、举措,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同时,揭露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跟踪报道采取的措施和效果,震慑违法分子。坚持每个月由一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宣传,并纳入对该单位目标考核。二是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障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特殊时间联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科普知识相结合的专项宣传,营造食品安全“全民参与、人人关心”的社会氛围;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2010)》,按照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宣传、教育、规范、查处”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模式,开展食品安全进学校、农村、企业、社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四进一普及”活动。

通过宣传教育,力争达到:使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得到普及,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制观念、首责意识显著增强,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岗位培训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监管能力明显增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透明,舆论监督及时有效。全社会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倡导安全、科学饮食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探索。

目前,食品安全现状与民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继续加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惩治制售假劣食品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实际行动表明党和政府维护食品安全的决心和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要正视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开展对全省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的调研,全面掌握食品产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抓好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一是要继续支持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绿色食品。每个乡都应根据实际建立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制订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指导,确保产品无公害,逐步在面上推广。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水平。三是加强产地产品检测,建立健全农、水、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2、抓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加快食品质量市场准入进度,以巡查、回访、年审和监督检验等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切实落实好分段监管责任制,开展食品生产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抓好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施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通报制度。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和酒类市场秩序规范。

3、抓好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全面推进四个“五统一”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索证索票、进货台账等制度建立的水平和质量,坚持依法登记注册和取缔无照经营,严把食品主体市场准入关。加强重要活动和节日食品安全监管,监督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食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食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履行管理义务。继续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工作,加大对农村食杂店和集贸市场的监管,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

4、抓好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全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100%,提高量化分级管理的档次和水平。规范旅游景区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使卫生设施完善,全面落实食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大中型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全部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规范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行为,推广餐饮具集中消毒模式。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对校园及周边餐馆严格准入条件,加强日常监督,从严查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5、通过示范乡建设,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食品安全是民生的重要内容,食品主要源于农产品,农产品安全对食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把好农产品源头关是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没有农村的食品安全,就没有城市的食品安全,就没有全国的食品安全,维护农村食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通过几年的专项整治,城市的食品安全有了较大改善,但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一方面源头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特别是违禁农药、饲料、添加剂使用等监管存在漏洞,当务之急是如何进一步唤起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加强源头治理,加大治理和整顿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力度,营造和谐的农村食品安全环境,确保农村食品市场的有序和规范。

监管工作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当正确处理需求与现实,整体与个别的关系;正确处理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关系,解决具体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三)强化责任意识,以“三用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国务院“503号令”和《国家食品药品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再次明确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机制,调整明确了部门职责,我们都应认真落实。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抓好责任落实。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各项工作目标分解到有关监管职能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目标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切实将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实施绩效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继续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因领导不力,监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严格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加强重点工作和重大问题的督促检查,开展经常性的明查暗访工作,如实了解工作落实情况和食品安全状况,促进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整改到位。三是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把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责任延伸到生产经营第一线,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具体环节。四是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在现有监管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分段监管中的空隙和漏洞。从制定规则、监督实施、绩效评价、责任追究四方面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丰富综合监督的内容,创新综合监督的手段和方式,完善综合监督的机制。

我县能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取得成绩,就是各部门能按照责任要求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以有为提升有位的结果,我们应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和发扬。

(四)建立并逐步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食品安全工作中常遇到依照规定执行难、取缔难的情况,形成监管“空白”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当实事求是的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并执行监管制度,把“不好管的”也要管起来,解决“空白”的问题。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对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今年又将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乡试点工作,要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和试点基础上,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诚信建设制度、警示惩戒制度、举报奖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新的工作制度,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工作有实在的内容,协调事项有规范的程序,落实责任有严格的措施,评价考核有明确的标准。

(五)以发展促监管,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我县食品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散、乱,缺乏市场竞争力,反过来都影响食品安全。安全放心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办法,运用市场经营的规律解决食品安全中的问题,从而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首先要优化食品产业发展环境,坚持科学监管,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二要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管理优势,引导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整合产业资源。充分发挥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对食品企业的重点技术、设备升级更新、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改造项目予以一定倾斜,带动食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提高我县食品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淘汰那些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落后食品产业。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8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一个单位范畴(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即维持生存生长或保证从疾病、体力劳动等各种活动引起的疲乏中恢复正常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中各种危害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程度[1]。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会对以下几方面产生影响:首先,严重损害百姓的切身利益。据统计,全球人口中每年大概有1/3的人有过食源性疾病的经历[2],这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而衡量食品安全状况的直接指标即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全国食物中毒的事件、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病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由此推断,我国所掌握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数据仅为实际发生的“冰山一角”。

其次,造成政府的公信度下降。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都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国民的安全和生存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因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政治动荡事件屡见不鲜:德国因疯牛病导致卫生和农业部长辞职,食品、农业和林业部改组成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比利时政府因二噁英事件,使欧洲乳业和肉业的出口大大受损,直接导致了内阁。显而易见,确保食品安全是对各国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出现,最先受到质疑的便是是政府。再次,对企业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食品行业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领域,也是农民和食品行业其他就业人员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加入wto后,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的一个明显的挑战就是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许多国家加强了对中国出口食品的监测,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禁止进口中国食品。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造成我国食品出口受阻、限制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和食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2008年美国国会修订消费品安全法例,致力革新食品安全法规,矛头直指中国内地的食品生产商与出口商,直接导致中国当年对美国的食品出口量明显减少,食品企业也有相当部分的亏损。由此可见,食品企业要想生存,要想更具竞争力,就必须认识到目前食品安全对其自身利益的巨大影响,并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把关,推进企业诚信建设。最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将产生对和谐社会的反作用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惧,使人们谈之色变,人民群众的身体安全和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对于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不仅给社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激发全民的凝聚力,制约了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2多角度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食品安全监管,是指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为了确保市场的食品处于安全状态,而利用各种监管手段对被监管者及其行为进行的规范、约束以及控制活动。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是指行使食品安全监管权的组织,在我国主要是由卫生、农业、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等九个部门行使。被监管者主要是食品安全的生产和经营者。各部门虽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要在整个社会建立起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本部门合作不够,社会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等等。针对现存问题,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需从多个角度入手,强化以下“四种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三个转变”,其关系如图1所示。

2.1强化四个意识

2.1.1强化政府的领导责任意识鉴于目前我国的食品行业协会在监管体系中力量还很薄弱,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中最重要的主体,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与责任尤其凸显。比如河北“三鹿有毒奶粉”事件中,主要责任是应由生产厂家的责任人承担,但政府对三鹿颁发的“国家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值得深思。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政府的不负责任导致了30多万儿童的受害。政府应承担其应有的责任,确保上架食品即是安全食品。通过政府的正面作用力涵养整个社会的道德,明确道德底线,避免社会成员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信誉考核制,不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质量信誉考核,综合考核、量化、评价生产经营者的自律体系建设、质量审验、消费者投诉情况、质监部门监测结果以及查处不合格产品等情况,把考评结果公之于众,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录入企业质量档案,实施分类监管:对失信企业采取强制性监管措施,对讲诚信的标兵企业进行鼓励与表扬。

2.1.2强化部门的合作监管意识从现阶段看,我国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卫生、农业、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等九个部门。监管部门负责任地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这是本职,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说明现行的多部门分环节监管体制,导致食品生产链条中某些环节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即“碎片化”监管现状,造成“十几个部门管不好一桌饭”的监管困境。各级监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强化合作监管意识,通过风险监测网对整个食品安全网络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监管的空白和隐患。同时加大对政府职能部门自身的监管,让失职部门承担起相应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2.1.3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无论是之前的“牛肉膏”、“霉变牛奶”、“毒豆芽”风波,还是近日刚刚曝光的致癌南山奶粉,沃尔玛出售变质肉食等事件,食品生产经营者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法第三条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保障食品安全中首要责任人的身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就要求企业生产的食品都是安全的。企业在一方面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质量安全控制模式,如HaCCp体系,并强化企业的自律和诚信意识,另一方面可采用产业组织形式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如企业纵向一体化及其内部质量安全控制、纵向契约协作和合作经济组织等。

2.1.4强化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在购买到问题食品,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忍气吞声,不能引起重视,通过法律的手段作有力抗争。不管经历怎样的生产与供应链条,食品最终都会到达终端环节———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的实现过程中,消费者的力量不容忽视。政府在积极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公益性宣传、教育活动时,消费者应主动地参与其中,增长辨识和选择判断能力,要以安全健康为选择导向,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充分发挥监督力量,让问题企业暴露无遗,成为众矢之的,从而净化食品市场。

2.2实现三个转变在不同主体转变意识的基础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有望实现以下三方面转变。

2.2.1由分段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目前的多部门分环节监管体制中,农业部门负责食品源头监管,质检部门负责生产领域,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食药监局负责餐饮领域,而协调重大事故的责任又是由卫生部门负责,看似各司其事,实则很容易产生监管盲区。如超市中现制现卖食品的混合业态,就由于监管部门负责主体不明确或者职权交叉,出现类似“染色”馒头等问题。参考西方运用较为成功的“整体政府”理论,强调合作的“跨界性”,在不消除各部门边界本身的条件下,采用交互的、协作的和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与技术,促使各监管部门进行协同活动的“联合”工作。即在全局的视角下考察,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从而实现各监管环节的无缝衔接,使监管工作更统一、协调、有效。

2.2.2由关键环节监管向全过程监管转变近期的塑化剂事件暴露出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由于检测费用较高,多数企业对采购回来的添加剂不会再进行详细的检测,只是根据对方提供的检测报告来评估,这也是塑化剂事件危机我国台湾地区大多企业的重要原因。食品行业关系到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其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供应链中的每一步都不容有失。因而企业不仅要加强对自己内部生产的管理,对生产环境、生产原料、添加剂产品检验、包装、运输、存放、销售等环节也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传统监管手段一般是经验性的,信息较闭塞,很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信息滞后等弊端,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依据的往往是以往的经验来对食品所含的成分进行化验分析。像在双汇“瘦肉精”事件中,2002年就已在中国境内已禁止使用的“瘦肉精”成分却没有成为强制检测的项目,如应用现代化监管手段对产品中所有硬性约束的成分进行检测,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针对这种状况,应以现代化监管手段为依托,即通过配备和运用高科技的执法装备以全方面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更便捷全面地获取、整合、共享各类信息,借助全球统一标识管理平台,建立起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记录下食品的一切身份信息(包括存储、处理以及运输过程),实现无纰漏的全过程监管,强化产业链各企业责任,从而更迅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源头。

2.2.3由少数人监管向全社会监管转变食品生产面多地点广,单靠监管部门的有限力量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必须依靠全社会的监督,使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及早暴露及早解决。一是要重视媒体舆论的监督功能。新闻媒体信息来源广泛,能及时发现许多监管部门没有发现的问题,像“三鹿奶粉”事件曝光时,国家质检总局就是“从有关新闻报道获悉”。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可以看出,媒体的监督对食品安全行之有效。因此要对媒体揭露商贩不法行为的举动采取鼓励与奖励措施,当然也要进行正确引导,避免过度炒作,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二是要树立公众正确的消费意识。因为产品的形成,往往是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定型的,正确的消费意识对食品产业、食品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消费者投诉更是发现问题极为有效的渠道,对许多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往往是第一发现人,重视并积极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对消费者投诉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对投诉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避免造成更大的食品安全事故[8]。三是要强化食品工业协会的作用。食品工业协会(CnFia)由食品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专业组织及行业工作者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该协会根据不同种类的食品设置了分支机构以及信息咨询中心、培训中心等下属机构,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对于食品中的问题,可以说是最有发言权的。因而,协会应积极开展食品行业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避免“潜规则”的出现。

3小结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诚信;博弈;政策建议

一、导论

2008年,三鹿奶粉因为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1年,双汇火腿肠又涉嫌瘦肉精。到2013年,社会上又出现了老鼠肉假冒羊肉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社会层面加大食品安全的关注力度的努力下,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所反映的社会诚信的缺失背后,又有与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等相关的诸多原因。深入并全面地探究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整个社会安定和人民健康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该出发点,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模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究。

二、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论分析

本文从博弈论视角,所分析的有关食品对象都设定为食品生产中存在的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其中优质商品中既包括高质量生产、不需要进行伪造的商品,又包括原本不属于优质产品,但通过生产过程中添加超标有害物质、对食品表面进行虚假美化等手段进行伪造而成的“优质商品”。劣质商品在本文中是相对概念,不是指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而仅仅指品质以及价值不及高品质食品,可以通过伪造进行改良的食品,且伪造成本较低,伪造的食品才存在安全问题(如三鹿奶粉伪造前只是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存在安全问题,但伪造成高品质奶粉后能获取更高的价值,但因此出现安全问题)。

(一)食品生产厂商之间的博弈问题分析

在分析食品安全问题时,食品生产厂商属于主要参与者,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分析在不考虑其他外部因素的情况下,食品生产厂商生产非安全食品的动机。本文将首先运用博弈论构建相关模型分析食品生产厂商之间的博弈问题。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2.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该博弈分析的结果显示,通过较低的伪装成本能达到较高价值的食品促使生产厂商进行伪造达到高品质的概率较高。结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的结论,从生产厂商来看,通过对劣质商品进行伪装赋予其较高的价值,并因此获得较高的收益,于是食品安全问题由此产生。在分析了食品生产厂商的博弈问题之后,本文将进一步引进消费者,探讨消费者与食品生产厂商的博弈。

(二)食品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基于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三)食品生产厂商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群体中,除了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政府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继续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模型对引入政府监管部门后的食品生产厂商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首先做基本假设如下:

该结果表明,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还在于政府监管部门的不力和对非安全食品生产厂商的惩罚力度不够。而政府部门需要降低监管成本、加大惩罚力度,从而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政策建议

通过运用博弈论知识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得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的原因,分别从食品生产厂商之间的博弈结果、从消费者与食品厂商的博弈结果、从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厂商的博弈结果来看,食品安全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厂商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造成诚信的缺失,消费者对非合格食品的辨别能力较差,购买非安全食品的概率较高,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且对非安全食品生产厂商的惩罚力度不够。针对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我们相应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针对食品生产厂商的建议

1.增强诚信意识

食品生产厂商的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问题,因此,食品生产厂商应增强诚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提供安全无害的食品。

2.提高生产技艺和生产率

食品生产厂商应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技艺来提高食品价值,降低生产成本,而杜绝采用非法手段对劣质商品进行伪造,通过切实提升自身生产能力来实现较高的利润。

(二)针对消费者的建议

1.增强对伪造商品的判断辨别能力

消费者在实际购买食品的过程中虽然有时难以辨别食品的质量,但对有些过分光鲜的水果或者诸如地沟油、硫磺熏制银耳、化学原料浸泡的食品等通过感觉器官就可以辨识的非安全食品,则要加强对辨别技巧的了解,增强辨别能力,降低购买非安全食品的概率。

2.提高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

当消费者购买了非安全食品时,应及时向政府监管进行检举,增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减少非安全食品的社会危害。

(三)针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建议

1.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政府监管部门应认真执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同时完善相关规制,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2.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增强对非安全食品的惩罚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政府监管部门应重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认真按照合理的监管程序落实监管,使非安全食品生产厂商无可乘之机。同时对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生产厂商,应通过提高罚款、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等方式增强惩罚和打击力度,提高非安全食品生产厂商的机会成本。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措施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大众化问题,任何个人都无法在食品安全面前单独出击而获自保,2009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而且,2009年被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为“质量和安全年”。近几年,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这一双管齐下的政策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在过去的30多年,我国食品的总体质量安全合格率由40-50%逐渐上升到目前的80%。尽管如此,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有很多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从而严重危害到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使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没有信心,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食品出口和国家形象。

一、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原因

1、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采取的是分段多头的管理模式。监管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检复,执法缺位、等多种现象.从而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导致监管责任难以落实。这些的发生都是由于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的原因.

2、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滞后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农产品、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执行上存在体系不健全,配套性差;水平低,结构不合理,与国际差距大等特点;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方面,有的检测标准还是以前的一套,有时候,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相互交叉,导致不必要的重复,有时候甚至是同一产品也存在几个相互矛盾的标准,这就使得食品质量监管部门的混乱。

3、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薄弱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少食品生产,加工以及流通中都缺乏必要的检测条件。这是由于食品安全监管、生产经营在资金投入不足、检测资源分散以及检测水平低下所导致的。有时在食品检测领域存在较多的低水平重复投入、重复检测、检测机构不够科学规范、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此外的一个原因就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落后使得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这一块较为薄弱。

二、食品质量监督的重要性

虽然食品加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较为迅速,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冷饮、方便面、烟酒、奶粉、肉制品、果汁等的合格率始终在50%左右而难以提高。从而使得消费者投诉的增多。尤其是肉类,油类,比较贴近民生的食品,更是广大群众关心的对象。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在表现在质量管理方面投入不足,以及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在法制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我国食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卫生指标超标严重,食品不卫生将会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会给消费者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二是有害食品经常出现。一些街头小商小贩为了牟利使用有害原料给食品进行伪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三是食品标签存在问题,或是假商标,或是没有质量认证,使得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在食品中十分严重。四是食用食品营养成份含量低,特别是一些婴孩使用的奶粉,导致婴孩发育不良。

对于以上问题的出现,不是个人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督,否则,食品安全问题将无法解决。

三.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的对策

食品质量安全是一项既长期又重要的民生工程,在视频质量安全监督方面必须给以高度的关注。我们应该尽快建立起食品安全长效的监管机制,以便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和监督体系,从而确保人民对食品使用的质量安全。

1、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立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依据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专家库。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标准的比较研究,推进国内认证机构的优化和国内外认证互认。

2、建立食品产业链监管体制

尽快研究目前分属于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和资源的整合归并问题,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垂直监管体系;强化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种植养殖、初加工、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职能;此外,强化工商部门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建立诚信体系,卫生部门关于餐饮业卫生监管,以及环保部门关于产地环境污染及农产品污染物残留监测等职能。

3、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等制度,加强小企业、小作坊、小商贩、小集市以及农村市场等的监管。推进诚信文化、诚信体系建设,强化食品经营者市场准入前的道德和诚信教育,对不诚信者通过工商注册或年检等手段进行限制。

4、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

各级政府应把食品质量安全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加强监管。加强关键检测技术、危险性评估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研究;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食源性疾病与危害的监测、溯源、预警系统以及环境污染物监测、危险性评估、食品安全控制等;推进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及其产地建设。

5、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

宣传教育是全社会营造食品安全氛围的关键,应常抓不懈。要重点抓好监管执法队伍、食品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利用媒体定时不合格食品监测、典型案例等食品安全信息。全力实施有效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四、结论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只有在加强管理,搞好协调,严格监控,认真监督等方面加强,才能保证我们的食品市场的纯洁性和安全性。监管部门对食品做好监管,从而食品安全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才能得以保证,社会才更加和谐。这是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的意愿。

参考文献

[1]李红.小议食品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J].民营科技,2008,5.

[2]赵晓双.浅谈食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J].企业标准化,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