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扶持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36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1

湖北楚天传媒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是印刷行业内获得政府扶持资金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2013年至今,公司多个项目先后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其中2个项目分别获得“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湖北省宣传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湖北省扶持优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湖北省国家资本金”等资金扶持,共计约4000多万元。

那么,如何让一个企业选择符合企业项目申报政策扶持资金,尽可能多地获得政府资金扶持以及充分利用国家对企业各种扶持资金呢?

一、建立专业团队,分工协作

申报项目的企业在组建好团队时,要广开门路、广纳贤才,同时要注意团队的年龄结构、专业组成和分工配合。申报项目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申报的项目要想获得成功,涉及到项目思路的选择、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写、项目评审、项目审核、项目实施、项目竣工等,覆盖行业专业知识、财务分析、技术参数、工程建设、管理知识等,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项目申报人员的专业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十分高。

二、洞悉政府扶持政策,把握行业发展动向

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针对这些政策,申报人员要认真解读、细致分析、深入研究。同时,要定期登陆国家和省宣传部、发改委、财政部等政府网站和行业网站,查看了解国家扶持政策、扶持项目的重点内容、行业发展动向和趋势、项目申报步骤和程序、以及资金管理办法等信息。

三,统筹大局、系统全面

项目的申报要统筹大局,既要努力争取更多项目获得资助,也要确保已获得资助项目的顺利实施。近年来,上级集团领导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项目申报管理工作,统一由上级集团改发办牵头负责统筹管理,加强项目申报、储存、培育及管理工作,努力做到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不仅确保源源不断的产生精品项目,还为各申报单位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每个项目由下属公司专业团队,负责研究行业扶持政策,分析自身优势,策划起草项目可研分析报告,并由公司一把手担任项目负责人,以加强领导、管理,保证项目申报和实施质量。

四、练好内功,打造良好申报基础

在项目申报时,对企业的实力规模、职工人数、研发能力、创新实力、专利水平、财务状况等都有硬性要求。所以,在项目申报前,企业要做好企业申报前期准备工作,通过详细分析、评估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生产市场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发展潜力、财务状况,把企业的内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五、围绕政策方向,定位优质项目

申报项目的精心策划、准确选题,是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良好开端。楚天印务于2013年申报“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项目、2014年申报“绿色印刷与构建环保型生产园区”项目,两次申报的项目,不仅都顺利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和省内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两次申报都能顺利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申报的项目是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公司正在致力于实施的重大项目;二是申报的“数字印刷”“绿色印刷”项目高度契合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方向,符合印刷行业发展趋势。

六、实事求是,质量当先

项目申报要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贪大求多。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上,要如实填写项目实施的背景、原因,前景、基本内容、进展、效益分析,以及承担项目优势等信息,并根据项目规模如实进行经费测算,做到需要多少就申请多少。这不仅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也为后期项目获得资助后的管理打下良好基础。项目的申报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注重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项目规划合理、申报注重技巧

第一,根据企业或项目的发展进行整体策划,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申报计划;第二,根据项目阶段选择相关的扶持资金,根据整体策划方案,确定扶持资金的类型;第三,根据项目发展进程和资金扶持的执行,逐步按照整体规划方案进行申报;第四,根据已获得资金扶持进行分层、按照地方政府相应的政策去申报地方资金和配套资金。

八、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按照各级专项扶持资金管理规定和申报通知的要求,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在项目立项后,企业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实事求是地加强在建项目的后续管理。规范对所有项目的综合管理,并根据项目申报相关文件要求,制定适用的办法和规定,以及相应的质量和进度保障措施、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使项目的实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督导,有规可依。楚天印务在连续多年的项目实施管理方面,制定了项目专项管理制度,保障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计划的进度实施,确保完成项目各项绩效指标任务并及时验收。

九、严控资金使用,建立监督机制

在获得中央或省内专项扶持资金后,企业应根据国家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控制项目投入、资金使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楚天印务高度重视资金的规范使用,定期接受各级财政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注重绩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对资金审批流程和使用范围严格审核,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廉洁安全”,充分做到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并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

十、加大宣传,重视推广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2

一、活动主题

救死扶伤、扶贫济困、敬老助残。

二、活动宗旨

弘扬人道主义、博爱精神,倡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为镇红十字扶贫基金筹集善款,为创建和谐、协调的新__作贡献。

三、活动原则

坚持自愿捐赠、自觉参与的原则;坚持活动的主题、宗旨和捐款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所筹集的捐款全部划入镇红十字扶贫济困基金会,用于帮助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

四、活动时间

20__年1月2日至20__年2月12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十五日星期日)。

五、组织机构

成立__镇20__年慈善万人跑活动组委会,负责慈善万人跑活动的组织、协调、指挥工作。

组长:__*

副组长:-------------

成员:------------------------------

六、活动形式和内容

1、慈善筹款活动

20__年1月2日至20__年2月12日,各社区、战线、行业、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及募捐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自愿性、积极性,为镇红十字扶贫济困基金筹集善款。

2、慈善义卖活动

开展慈善拍卖活动,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赠部分物资,组织公开的拍卖活动,义卖所得全数划入镇红十字扶贫济困基金会。此外,组委会统一印制慈善募捐纪念标志襟贴,组织红十字青年志愿者开展义卖募捐活动,每向镇红十字扶贫济困基金会捐款5元,可获赠慈善募捐纪念标志襟贴一个,作为鸣谢。

3、慈善义演活动

组织开展义演活动,演出所得收入全数捐入镇红十字扶贫基金。(具体方案另定)

4、慈善万人跑活动

20__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星期日)上午9:00,在__镇体育馆、顺昌广场、永康小学、华侨中学、工业基地同时举行慈善万人跑活动,活动要求参加者每人捐款10元,为镇红十字扶贫济困基金筹集善款,大会统一制作慈善万人跑纪念标贴发给慈善万人跑参与者。(具体实施方案另附)

七、捐款事项

1、为了褒扬各界热心人士,凡个人捐款100元以上、单位捐款1000元以上,将在电视广播上予以鸣谢;个人捐款5000元、单位捐款50000元以上,颁发“爱心尽显,共襄善举”纪念牌,以表彰为镇红十字事业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

2、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市、镇红十字会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__]30号文件和中山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中财企[20__]2号文件的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

3、本次活动的所有捐款统一由镇政府财政结算中心负责收取,全数划入镇红十字扶贫济困基金会。具体开户银行和帐号如下:

收款单位:中山市__镇财政结算中心

开户银行:__镇农村信用合作社

帐号:____________

八、有关要求

1、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强调参与的广泛性,重在宣传教育,人人参与。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博爱助人、人道奉献、关心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促进我镇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和谐__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落实活动的组织和安全保障措施。各社区、有关单位切实组织安排好本次活动的各项工作,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

3、各社区、战线、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捐款,请于20__年2月5日前交到镇政府财政结算中心。

联系电话:6666666、00000000

联系人:------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3

县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历程,肯定成绩,增强信心,明确在新起点,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刚才,春福同志客观总结了2008年工作情况,并对今年的扶贫开发及整村推进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县财政局陈素华同志、县审计局冉茂富同志和县纪委常委、审理室杨海同志分别就财政扶贫资金报帐程序、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方面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结合各自的任务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从国家历史形态、社会形态、组织形态看,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组织形式上看经历三个阶段:80年代主要是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农民离土不离乡;90年展劳务经济,农民离土又离乡;200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分析这些,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果农村问题解决不好,也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扶贫工作也经历了三个转变:80年代救济式扶贫;90年展乡镇企业;2000年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

国家的扶贫政策进行了调整,改由过去撒胡椒面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再到由计划经济下的分项目转变为竞争式的开发,谁有积极性就扶持谁。三个转变适应了市场经济,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指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扶贫开发承担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具体来讲:一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扶贫开发承担着促进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任务;二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扶贫开发承担着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大任务;三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扶贫开发承担着缩小发展差距、关爱弱势群众的重大任务;四是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扶贫开发承担着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因此,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中央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开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扶贫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停滞。

而且,尤其是今年更是扶贫开发工作上的重中之重年,今年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和机遇最好的一年,同时也是任务最重、困难最多、最为关键的一年。

所谓“机遇最好”的一年,就是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2009〕1号文件和省、地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与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尤其是中央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富民问题,必将迎来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各项投入更加增多,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大好局面和有利环境。

所谓“任务最重”的一年,从春福同志所安排的“八项工作”中不难看出,我们去年的整村推进村是32个,每个村资金25万元,而今年增加到63个村,且每个村资金50万元,而且这些都是列入我县2002—2010年农村扶贫开发《意见》中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交不了上级扶贫部门的帐,也交不了地委、行署的帐;不开展并且做不好这些工作,不仅影响今年上级对我县的投入,而且会影响今后11年对我县的投入。因此,我们必须全力完成各项任务。

所谓“困难最多”的一年,就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双重影响,不仅贫困农民转移就业困难,增收渠道受阻,而且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走低,对贫困群众增收造成很大困难,这也增加了脱贫群众重新返贫的压力。因此,要完成2009年度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我们扎实工作,加倍努力。

所谓“最为关键”的一年,就是2009年是全国各地也包括我县2001—2010年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交帐的前一年,又是2011—2020年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编制的启动之年。前一个十年扶贫《意见》确定的硬任务,今年必须基本完成,明年才能顺利地通过各级的检查验收,否则,就会拉全省、全区的后腿;后一个十年扶贫开发《意见》能不能制定好,根据上一个十年《纲要》编制经验,前2-3年上报的数据很重要。因此,今明两年县乡两级扶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准确上报有关数据,切实搞好上下左右的交流和沟通,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围绕“完成扶贫开发任务”,“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规划”这两个重点,来抓好2009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按照全县既定的奋斗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用新思维,新举措,扎实抓好扶贫开发攻坚工作。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全力推进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

2009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是:凝聚各方力量,完成省、地下达的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的各项指标,全面完成2008年启动实施的32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新启动实施63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使我县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贫困现象进一步缓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要全面完成这些既定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选准贫困对象。一是要做好2011-2020年新的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上一轮扶贫开发规划评估工作,启动新一轮扶贫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新的扶贫标准,组织力量进村入户,摸清贫困户底数,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三是要区别类型确定扶贫对象,坚持做到扶贫“五到户”。要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把农村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坚持做到扶贫项目安排到户,小额信贷资金借款到户,扶贫搬迁落实到户,科技信息服务到户,结对帮扶措施落实到户。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4

一是建设规模。数字城市影院建设改造,首先,必须考虑当地经济指数、城区居民人口数,这是硬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应考虑在城区繁华地段或商务圈选择院址。这些地方人口流动性大,消费能力强,信息发达,容易形成消费集群。第三,必须考虑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要有前瞻性,新建或改造的数字影院要能照顾到未来若干年的居民观影需求。基于这些因素,对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要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通盘考虑,征求多方意见,不能盲目上马,更不能将其视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二是资金来源。资金来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数字影院建设改造的“瓶颈”。没有资金,数字影院的建设改造就是一句空话。以改造一座大小五厅共约800座的影院为例,除了设备投资之外,装修、座椅、空调及其它硬件设施费就要400-500万元。如果新建一座影院,土地成本、建筑成本更高。因此,资金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数字影院建设改造能否成功的关键。解决资金问题,可考虑引入股份制的方式。一是由公司员工入股,既解决部分资金来源,又解决员工日后的收入、生计等问题;二是单位投资,由电影公司以资金、场地等形式入股投资;三是寻求合作伙伴,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合作投资,合作运营。

三是运营模式。由于县级数字影院面向的是中小城市的居民,相对大城市来说,其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消费能力有限,不可能像大城市一样以高票价拉动票房。因此,县级城市数字影院首先应该在票价上与大城市院线的票价有所区别,这样才能让普通民众看得起电影。此外,影院的经营策略要灵活多样,努力拓展运营空间,比如开发食品、小礼品、情侣包厢、Vip厅改造等个性化服务项目,或者建立电影超市,形成“吃、看、购、娱”一条龙的消费体系,以拉动消费,开辟多元化收入。还可以与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合作,组织媒体看片会、专家评片会等形式,扩大影响,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走进影院。

四是政府角色。电影事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文化市场、丰富百姓生活、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级电影公司人员多、包袱重,并且担负着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塈民生工程的电影放映任务,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地方政府在数字影院建设改造方面,更应该主动作为,不仅要关心支持数字影院建设改造,更要从政策上积极扶持,要像建设公园、绿地、健身场所等城市公共事业一样,大力扶持数字影院建设改造。具体地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一是用地,要根据([2010]第9号)文件精神,把数字影院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合理规划布局,进行区别对待,给予最优惠的用地政策。二是税费,要像招商引资一样关心和支持数字影院建设改造,减免建筑规费,在影院建设改造初期,对影院的所得税、营业税等给予减征或免征,待步入正轨后再视情况进行调整。三是用水用电,可考虑在商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降低影院运行成本、减轻负担。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5

【关键词】失独;家庭问题;救助

“失独”家庭问题是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引发的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这是我国特殊历史阶段出现的典型问题。据新华社2011年年底报道,计划生育使中国人口数量缩减了约4亿,将“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在推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一个孩的基本国策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另一面即失独家庭问题,无论从政策上还是法律上情感上等等诸多方面方面考虑的少之又少。对于日益显现的新问题,急待找出适宜的解决办法。

1、失独家庭现状

我国失独家庭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给出统计数据。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数量推断来自于两组数据:一个是中国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另一个是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就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

结合这两组数字不难算出,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1009万人会在25岁之前死亡。

按照医学上49岁生育极限年龄来看,这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很少再生育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现实的问题是,50岁以上失独群体在日益庞大,中国银发狂潮已经来临。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步入晚年,对失独家庭来说,生活和精神支柱双坍塌,“疾病”、“养老”、“情感缺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三座大山。

有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1.经济状况较差。2011年,中国计生协对14个省的1500余户失独家庭开展调查,超过一半的家庭达不到当地平均水平。绝大多数失独者属于中低收入群体,部分则是因病致贫。2.面临养老难题,“失独”老人缺乏养老保障。3.由于情感缺失,出现心理疾病。有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死亡后,近一半失独父母患有抑郁症,超过60%患有慢性病,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

2、失独家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制度化的针对失独家庭的帮扶措施,各地措施形式单一、存在标准低、可持续性不强、政策不衔接等问题。

在《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规定没有具体的与时俱进的明确标准。各级地方政府给予失独家庭的帮助往往是杯水车薪。

2007年,国家计生委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规定,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目前扶助金提高到135元。在许多失独家庭看来,这笔钱更像是一笔可有可无的“安慰金”。

(2)失独家庭面临疾病、养老问题严峻。生病时无人护理,动手术无人签字,入住养老院无监护人签字,死后无人料理后事。

中国青年报记者初步统计发现,在受访的失独家庭中,其经济来源一般分退休金和政府特扶金两块。东部地区好的每人每月的收入一般在2000元上下,西部地区每人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还有很多低于这个水平。这样的经济状况一旦生病是无力请保姆照料的。如果是仅余一位失独老人,将面临动手术将无人签字,死后无人料理后事的问题。失独老人们常说“不怕死,怕老,怕病”。

即使二老双全的失独家庭,入住养老院也是没有监护人的,一般的养老院是不接收的。按目前的政策规定,任何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都必须要有监护人签署相关协议进行担保。以防老人入院期间发生生病等问题没人来处理。而监护担保人必须是直系亲属,没有直系亲属的,需要委托非直系亲属或老人的原单位或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指定担保人。

有些养老院的负责人明确表示他们不接收失独老人。“接收失独老人的顾虑很多,比如老人生病后他们无法做到提供专门的人陪老人去医院治疗,老人去世后火化等一切事情都因无人签字而无法办理。”民政部门对于接纳失独老人方面没有相关政策出台。

对于收养三无老人的社会福利院,“目前也还没有针对失独老人入住福利院的具体政策。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三无”老人是指“无子女,无经济来源,无配偶的老人”,失独老人仅是失去了子女,但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或是有配偶的,都不符合入住条件。

(3)失独家庭还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创伤,“目前还鲜有针对失独父母的心理疏导。”

3、解决失独家庭问题的对策

(1)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协作机制。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单个部门的事。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

(2)是加大生活帮扶的力度。国家设立失独家庭帮扶专项资金,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包括:参照病故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的父母抚恤金政策,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父母发放一次性抚慰金等经济扶助;提供免费再生育服务;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以购买社工服务为特殊家庭提供适宜的生活照料。同时,适度提高中央财政投入的比例。

(3)对于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如果说连“三无老人”都属于国家供养的特殊群体,那么失独之后的老人,在状况上跟"三无老人"并无不同,国家应责无旁贷承担其赡养责任,这才能体现我国大力提倡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精神。如果因为失独之后,老人们还面临着失养,那么无疑于对他们的第二次伤害,而这种伤害可能比失独更不人道。国家的主动承担无疑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正视和承认,这既是一种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6

一、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特征

我国经过大规模扶贫开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以后,农村经济运行环境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我国农村返贫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返贫现象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地域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虽有返贫现象,但也仅仅是个别农户的问题。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原先贫困面积较大的中西部连片地带是我国农村返贫的集中发生地区。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尽管在总体上我国无论是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还是贫困面积小的零星插花地带都有返贫现象。但从地域上来看,返贫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返贫程度深、返贫率高的地区往往出现在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而贫困面小的东部地区的返贫率相对要低许多。比如,贫困面大的西南、西北地区的返贫率高达20%以上;西北有个别省份甚至出现过返贫人口超过脱贫人口的情况。老少边穷地区返贫率高。老少边穷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返贫。近年来,由于未脱贫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虽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脱贫人口数量停滞不前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善,即使是我国农村扶贫形势出现重大转机,脱贫人口数量创五年来最高的2004年,脱贫人口也仅有300万,返贫率仍在10%左右。[1]

第二,返贫现象的严重性。虽然中国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的返贫现象仍十分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各地返贫率平均达到15%左右,而有的统计则认为中国目前返贫率为15%~20%,甚至达到20%~30%。例如,世界银行“秦巴”扶贫项目中,1998-1999年的脱贫农户比重为8%,返贫农户却高达11.5%。[2]西南、西北的一些地区更高达20%以上。有些地方脱贫农民的返贫率高达50%以上。[3]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反弹。来自扶贫办的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多数省份的贫困人口均有减少,但以下省份却有所增加,黑龙江省43万,陕西省37万,安徽省66万,河南省53万。4省返贫人口数量超过了200万人。此消彼长,新增80万人。[4]

第三,返贫现象的频发性和反复性。从时间上来看,中国的返贫问题具有频繁性和易发性。中国有些地区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两次大的返贫。而且返贫往往来得很快,外界一有些不利因素,马上就会造成返贫的出现。这反映了中国脱贫户的抗贫能力和基本素质较差。尤其是少数经济基础差的脱贫农户抗御经济风险能力薄弱,在某些因素的制约下,往往陷入“脱贫—返贫—再脱贫—再返贫”循环之中难以自拔,甚至脱贫后富裕起来的农户也会因家庭经济条件恶化而返贫。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村还极有可能返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5825万人。[5]

第四,返贫现象的个体性。据对返贫户的分析显示,无论是返贫率高的地区,还是返贫率低的地区,在返贫户身上普遍都存在着身体健康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来源单一、观念落后等个人素质问题。这反映了返贫户的一般特征。

第五,农村返贫原因的不均衡性。它不仅反映在地区之间返贫发生率不均衡,而且主要表现在发生返贫的时期上,各个年份也不尽相同。返贫的反复性、不均衡性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导致返贫因素的多样性造成的。从我国农户返贫的原因看,有的是因灾返贫,有的是因病返贫,有的是因子女教育费用迅猛上升返贫,有的是结婚大操大办返贫,有的是因生态恶化返贫,有的是因扶贫项目效益短期化返贫,有的是因市场风险返贫,有的是因乱集资、乱收费返贫,有的是因聚赌而返贫等等。这些导致返贫的因素,虽然对不同农户返贫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所导致的结果大体是相同的——重新返贫。

二、当前我国农村返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扶贫对策本身及其具体实施的种种不足,例如,目前的“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的“限期脱贫”、“快速催肥式”的“短期脱贫”、“只输血不造血”的“项目扶贫”[6]等都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返贫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问题。

为确保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各地县乃至乡村都制订了年度脱贫计划,即要求一个县每年要有多少个乡、多少个村、多少人解决温饱,一年要有几个县实现整体脱贫,这种“限期脱贫”的目标责任制,对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当然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免不了浮夸和弄虚作假。一些地方的政府在扶贫时热衷于在公路旁搞集中连片的示范工程,也就是面子工程。由于这些样板工程都是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其他贫困地区难以从中借鉴。一些地方在扶贫问题上搞数字游戏,对上争取资金时,就把贫困人口数增大;而当谈及政绩时,又瞒报贫困人口。这些来自基层的数字是上级党组织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数字游戏使一些决策一出台就脱离了实际。“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问题导致扶贫统计工作严重失真,影响扶贫工作的决策和规划。

第二,政府短期行为问题。

政府短期行为严重,“快速催肥式”扶贫导致脱贫基础不牢固,扶贫政策缺乏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进行扶贫攻坚,在一些地区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寻找“短、平、快”的项目。[7]这种做法立竿见影,短期内贫困者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扶持下也许一时跃到贫困线之上,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习惯于消极的救济,常把扶贫当作行政任务,当作施舍与救济,认为给物给钱就完事,过分注重短期内脱贫的人数,忽视了扶贫质量,从而使扶贫缺乏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样的扶贫治标不治本,很难持续发展。所以贫困者总是徘徊在贫困的边缘,一遇天灾人祸,就会再次陷入困境。

第三,重视物质投入,忽视精神脱贫。

我国政府利用行政体系推动的扶贫方式对经济、物质投入比较重视,而对贫困人口精神、思想观念、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扶持却非常少。由于贫困者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特定的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例如,“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这些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政府为主体的扶贫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又强化了这种文化。“伸手要钱要物,安于现状与清贫,不能苦干,但愿苦熬,坐以待援,温饱即安”等观念构成了贫困农村的“败血”机制的主体部分,如果不转变这些价值观念,贫困文化就不可能消除,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一遇外在环境变化就很容易返贫。

第四,贫困者并非真正的脱贫主体。

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未能让贫困户、贫困地区真正成为扶贫、脱贫的主体。然而,反贫困中的政府主导行为,常常使贫困者对政府和基层行政组织产生依赖。由于扶贫工程大多被当作政绩来完成,没有充分考虑是否符合贫困者的实际情况,在扶贫过程中也没有把贫困者当成脱贫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作脱贫的工具,所以,在贫困者看来,反贫困就是政府的事,而与自己无关,政府给钱就要,政府让干就干,项目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没有自己的事,并且越贫困,自我发展能力越弱,政府投入就越大,由此形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出现了贫困者与政府在反贫困中的博弈。一旦政府投入减少或不能持续投入时,他们中的有些人就会重新步入贫困。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7

扶贫攻坚责任书范文(一)

为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探索通过对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方法、新途径,建立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贴息推进扶贫效益不断提高的新机制,逐步形成国家扶持、项目助推、龙头加盟、农户受益,并产生带小、扶强带弱、扶贫带农的开发效果。根据xx扶贫开发局[20xx]34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扶贫责任书如下:

一、责任范围及目标

凡向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申请20xx年度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的企业,在项目实施内必须切实履行以下扶贫责任:

(一)企业在县内建设所属种植原料基地不少于2500亩;

(二)企业在项目实施期内直接带动农户数应不少于800户2300人;

(三)项目实施期内招聘贫困户用工不少于30%;(四)企业向所属原料基地收购原料应采取合同订单或保护价收购方式,以解决农户卖难问题。

(五)企业在项目实施期内,不能出现有拖欠职工工资或对农户产品压价或其它方面的投诉。

(六)企业应确保把项目资金切实用于能扶持和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的扶贫项目。

二、考核评审

(一)企业应主动接受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在项目实施期内对扶贫效益的跟踪检查。

(二)企业在实施项目结束后的30日内,应向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写出项目实施情况报告。

(三)项目实施结束后,县扶贫办、县财政局要对企业实施项目的情况进行评审,对实施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继续推荐项目扶持;对带动效益差,社会反映还良的企业取消次年度申报项目资金的资格。

三、附则

本扶贫责任书一式三份,县扶贫办、县财政局、扶贫龙头责任企业各执一份。经三方签字盖章,并经县扶贫办、县局对我扶贫企业申报项目进行评估同意后生效。

项目监督主管部门:

扶贫责任书履行企业

县扶贫办(章)

(盖章)20xx年月日

20xx年月日

县财政局(章)

法人代表(签字)

20xx年月日

联系电话:

扶贫攻坚责任书范文(二)

为切实加强易地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特签订本项目责任书。

一、项目名称

xx县xx乡20xx年易地扶贫开发项目

二、项目建设任务

计划转移安置21户100人,每人补助5000元,安排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

三、安置类型

小规模集中安置。

四、项目建设时限精准扶贫责任书20xx年9月30日至20xx年10月31日。

五、项目建设责任

(一)县扶贫办责任

1、会同县财政局,按时下达项目计划并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2、对项目建设任务、建设内容、资金来源、补助标准在县级主流媒体上进行公示。

3、加强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事前、事中检查率不低于100%,对搬迁对象进行100%的走访复核。

4、严格审核项目实施单位上报项目资料。

5、负责组织项目申报、检查指导、验收和绩效考核。

(二)xx乡人民政府责任

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

2、严格执行下达项目计划,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3、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县扶贫办。

4、加强项目管理,按时上报进度,及时提供报账资料,保证提供的报账资料真实合法。

5、及时对完建项目组织自查,请审计部门对决算审计,并将项目竣工报告、财务决算、审计报告等竣工资料上报县扶贫办申请县级验收。

六、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县扶贫办与更戛乡人民政府各执一份。

xx县扶贫办(公章):x乡人民政府(公章):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8

关键词:龙文区;品牌经济;发展对策;保障措施。

漳州市龙文区于1996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7年1月正式成立。全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4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有42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6.7万人。近年来,龙文区紧紧围绕“海西应先行,龙文走前列”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活区、中心带动、城乡互动”

发展战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品牌也是一个城市实力的重要表征,它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腾飞。[1]品牌工作方面,龙文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培育、社会支持”的原则,积极组织实施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龙文区品牌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全区共有注册商标716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件,司法判定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35件,知名商标63件,商标国际注册20件,国外注册商标(含港澳台)24件,企业字号与商标同名83家。获得省知名字号认定的企业3家。品牌效应带动了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011年全区有规模工业企业395家,规模工业总产值164.4亿元,现价增长30%;产值上亿元企业52家。工业园区支撑作用明显,蓝田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18.4亿元,占全区总量的72%。品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龙文区商标品牌同样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龙文区的商标注册总量不多。

目前龙文区共有各类经济实体5650户(企业1700户,个体工商户3950户),全区企业拥有自己注册商标仅占了企业总数的11.9%。低于全市平均值(全市注册商标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2.1%),与龙文区临近的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龙海市和长泰县的企业注册商标数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0.1%与28.5%。

(二)龙文区的商标品牌发展不平衡。

龙文区下辖四个镇,一个开发区。其中步文镇拥有注册商标243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34%),司法判定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2件

,市知名商标8件;朝阳镇拥有注册商标157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22%),司法判定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15件,市知名商标28件;蓝田镇拥有注册商标115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16%),著名商标2件,市知名商标7件;郭坑镇拥有注册商标30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4%),著名商标2件,市知名商标3件;蓝田开发区拥有注册商标171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24%),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件,司法判定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14件、知名商标17件。

以上数据表明,朝阳镇仅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22%的商标注册量,却拥有42.8%的著名商标和44%的知名商标,步文镇的商标注册量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品牌数量却不多,蓝田镇和郭坑镇的品牌和商标注册数均较低。综上所述,龙文区品牌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

(三)品牌质量不高。

全区的注册商标数三分之一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的状态,而且全区仅拥有驰名商标1件,全区没有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全区的品牌影响力较小,带动作用略显不足。全市获得省知名字号企业有36家、其中芗城区6家、龙海市5家、平和县3家。相对比较,龙文区仅有3家,数量上偏少,与龙文区目前的发展趋势不匹配。经验表明,知名品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企业长期努力逐渐积累的结果,政府的积极举措对推进企业品牌战略具有重要作用。[2]

二、促进龙文区品牌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实施企业商标注册和创建企业省知名字号品牌,有利于提高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整合提升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品牌竞争时代,政府应担当起区域品牌建设的规划者和建设者重任。政府应及时调整品牌战略,将品牌带动战略升级为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这既是区域品牌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3]因此,要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打好商标品牌战略。为进一步推进龙文区品牌战略,针对发展上存在的不足,从政府引导角度出发,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

加强对实施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战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工商、财政、经贸、质监、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各部门协作机制,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要将实施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战略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与其他经济、社会工作一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实施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战略与其他经济、社会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全力推动龙文区品牌工作发展。

(二)着力政策扶持,落实保障机制。

政府培育企业自主品牌的职责,就是要通过研发扶持帮助企业提高这些核心能力,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对龙文区优质品牌的企业,在人才引进、用地审批、科研立项、用电保障等公共资源配置方面优先给予支持。政府应安排一定财政预算资金,吸纳社会各类资金,设立实施品牌带动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品牌的策划,培育、创建、宣传、保护、奖励和支持品牌发展、带动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强引导,积极支持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的应用,鼓励企业将商标或省知名字号作为知识产权评估办理质押贷款,扩大融资渠道,特别是金融系统要主动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质押贷款问题,以此激发创品牌的热情,促进品牌企业做大做强。转贴于

(三)加大品牌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政府及企业应充分发挥市、区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介作用,大力宣传、推介国家、省、市以及龙文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实施品牌带动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引导企业加大对外宣传、扩大商标品牌的影响面,不断提高龙文区品牌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品牌宣传扶持措施,各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品牌宣传广告提供各项优惠政策,提供优惠服务,为龙文区品牌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四)培育地方品牌,加强公共保护。

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地标”申请注册和规范使用,将龙文区的重点项目和公有性质文化资源纳入商标品牌发展的范畴,主动深入调查本地的风景点、名胜古迹、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名称资料,提出保护措施,加强公有性质商标资源保护。引导碧湖生态园、欢乐城地下广场等重点项目和龙文塔、扶摇关帝庙等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名称进行商标注册,防止公共商标资源被恶意抢注或被个别企业、个人独占使用,避免公共利益受损。

(五)鼓励境外注册,拓展国际市场。

建立“商品出口、商标先行”策略,鼓励出口型企业做好商标境外注册,拓展国际市场;引导定牌加工企业逐步扩大在出口商品上使用自有商标的比例,以进一步推进龙文区出口自主品牌建设工作,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收购并购国际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如福建双飞日化有限公司成功收购美国Solar公司2个已有十多年历史的知名商标品牌40个及其所有营销网络,首开漳州民企收购国际品牌先河,并且自己申请注册境外商标4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在品牌推广的同时,通过企业在香港上市,更进一步的提高了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竞争力。

(六)发挥集群效益,带动产业发展。

商标品牌效应对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带动区域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起着主要动力引擎的作用。现今龙文区已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以青蛙王子(中国)日化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日化产业、以漳州红梅家具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钢管家具产业、以漳州市港昌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罐头食品产业、以福建升源粮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粮食产业、以恒丽钟表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石英钟产业、以漳州万佳陶瓷工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陶瓷用品产业集群。据统计,2010年以上六大产业累计生产总值达36.38亿,出口创汇额达18.7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上六大产业的生产总值、出口创汇实现“双增长”。可见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的品牌创建,对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七)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权益。

实践证明,企业在创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可能出现被仿冒、侵权的情况。名牌产品的实质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由于比同类产品的价格更高,利润更为可观,必然引起大量的造假行为。[5]实际上,被侵权并不可怕,从另一方面讲,被仿冒侵权也是品牌影响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因此如何帮助企业保护商标知识产权,尽最大可能防止商标所有权人利益受损是关键。企业和政府重点应加强宣传力度,密切部门协作、区域协作,积极引导、支持、帮助、配合企业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以查处商标侵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傍名牌等类型的案件为主,加强对大要案的查处,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三、促进龙文区品牌经济发展保障措施。

(一)落实创牌激励机制……政府各部门要根据政策规定,兑现奖励政策,按承诺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奖励金。同时,积极运用财政杠杆,推动品牌工程。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商标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应用于服务区域商标品牌发展和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各部门要加大对著名、驰名商标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工业发展资金、科技发展资金、农业发展资金等各项政府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上,适度向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和知名字号企业倾斜。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激发企业的创牌动力,进一步提升品牌经济的整体实力。

(二)落实各单位职责任务。

切实把实施商标战略从企业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切实加强对商标品牌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明确各部门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政府负责协调解决在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全区商标战略工作稳步推进。同时指导专人作为商标战略事务联络员,与各成员单位协调沟通商标品牌创建的相关事宜。

(三)明确各成员单位业务职能。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有利于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齐心协力的大力推进商标战略的发展。各部门应健全协作机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定期召开商标战略联席会议,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品牌战略工作中重大问题。引导全区各类企业依法注册、使用、管理商标,帮助商标主体单位开展质量管理、认证工作,提高全区农业品(涉农产品)的知名度,创建一批具有龙文特色,高附加值的农特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王芳凝。发挥政府在品牌战略中的主导作用[J].辽宁经济,2010(7):63.

[2]陆松福。政府在推进企业品牌战略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22.

[3]吕振奎。品牌带动战略实施中的政府行为[J].学术交流,2010(2):119-122.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9

摘要:文化扶贫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并已进入了精准扶贫的新阶段。本文针对文化扶贫措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协调协同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文化精准扶贫云平台和开展数字文化精准扶贫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文化精准扶贫;文化扶贫;措施

扶贫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文化扶贫成为改造贫困文化、遏制返贫现象、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战略选择,是提高扶贫对象自身素质、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和根本。目前我国进入了文化精准扶贫的历史新阶段。

1国内文化扶贫措施基本情况

我国现今的文化扶贫方式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思想扶贫,帮助贫困群众从“接受扶贫”到“自发脱贫”,并加强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教育及职业教育力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2)根据地区历史文化特色针对性地提供文化资源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多方合作,建设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库,以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形式保存文化;对当地世界文化遗产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开展文物修缮工程。此外各地还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扶贫工作,如甘肃省的“文化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结对子、种文化”等。

(3)依托文化基础设施建立综合性文化体系,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和网络,形成以县文化体育中心为带动点,以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为纽带,以村文化室为基点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基地和网络,并开展对农村文化服务队伍的培育工作。

2现今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

2.1文化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

已开发的民族文化产品过分迎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而令人忽略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另外对于本地优秀文化的宣传推介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大部分地区文化传播渠道单一、缺乏具有开拓文化市场能力的机构和人才、对外宣传的精品和品牌项目不多,创意不新、内涵不足。

如今许多地区的文化扶贫措施还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例如扶持乡镇建成标准化综合文化站、配套建设图书室、建立多功能文体广场等。在一些硬件设施建立完成后,其后续的管理运行、人才队伍、服务效能等方面却并未跟上,很难真正让群众收益。

2.2供需缺少实时对接

文化服务需求方与文化服务提供方缺少实时对接。以往通过单方面自上而下的方式为贫困人群输送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文化扶贫是一段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贫困人群对文化的需求会不停地产生变化,并对各种已有的文化扶贫措施做出反馈。目前针对这种情况尚缺少一个供双方实时交流的渠道。仅依靠提供方单方面做定期调研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会导致提供方无法即时根据变化或是反馈信息对现有措施进行优化,或做下一个决策。贫困地区在选择、规划、设计和发展扶贫产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一个公开的信息平台。此平台也便于将城市文化资源通过流动服务、数字化服务与原有的设施整合,提供更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2.3缺乏社会专业人才参与

目前农村文化人才匮乏,基层文化人才“青黄不接”。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人才人心浮动,有技术、懂知识的文化人才都努力谋求他职,造成人才流失。

例如种植养殖科普方面,就存在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问题。部分地区的扶贫措施也的确注意到了这一点,加强了专业人才输送。但目前大部分人才输送也仅限于同省内,甚至是仅由市里的相关人员下乡参与技术方面的帮扶。

如今单一的政府主导扶贫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贫困形势持续变化的新挑战,社会组织也应成为不可缺少的辅助角色。如何通过社会组织将遍布各地的专业人才集合起来,建立文化扶贫志愿者服务交流平台,增加社会参与度,也是目前急需考虑的问题之一。

3面向文化精准扶贫的相关措施建议

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结合当前我国文化精准扶贫的现状,对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3.1千方百计筹集文化扶贫资金

缺少资金是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突出困难,可以采取多方筹措的办法:(1)政府从财政收入中划拨一部分资金作为文化扶贫工程的基金,用于发展文化事业。(2)从中央与各省财政提供的扶贫资金中按比例切出一块,用于文化扶贫工程。国家对“老、少、边、山、贫”地区的扶助资金项目有: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民族地区开发资金,边境建设资金。文化部根据财政部《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曾向有关部门建议,对上述资金按适当的比例划拨给文化部门统筹安排,用于扶持贫困地区的文化事业,但一直未能很好落实,今后应当解决。(3)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并结合本地实际,在权力范围内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4)多渠道集资,依靠乡镇企业、富裕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办文化。(5)开展以文补文括动,发展文化产业,开辟新的财源。(6)引进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和港、澳、台资,侨资,外资。

3.2建o农村大文化,实行举办主体的多样化

现代农民既需要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艺体育活动,更需要致富的科学技术,因此农村文化要走出“唱唱跳跳”的小文化的圈子,建构集文化、教育、科技、娱乐、体育等丰富内涵的大文化。在大文化建设中,加快农村文化网络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国家在“六五”计划中便已提出的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国办文化的主渠道作用,健全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乡文化站、文化中心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为基础,以文化户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农村文化网。

3.3城市要为文化扶贫工程服务

城市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科技部门、广播电视部门、共青团、妇联等,要发扬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村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开展文化科技普及活动,建立广播电视网络。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巡回辅导,或开办各种培训班。抓好“希望工程’、“1+1助学活动”等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城市文艺单位要送戏、送电影下乡,由文化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有条件的还可以采取包片、包点或巡回演出等形式,组织新华书店、图书馆、博物馆下乡卖书、借阅、巡展。以集镇为中介,加强城市文化市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辐射,带动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蕴,马春.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图书馆杂志,2016,09:4-8.

[2]张搓牛张奇.面向文化精准扶贫的措施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6,09:9-13.

[3]黄吉,钟婷,朱荪远.国外文化精准扶贫案例研究与借鉴[J].图书馆杂志,2016,09:18-24.

[4]张春景,张搓.文化精准扶贫案例研究――以马鞍村、下党村和赤溪村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6,09:14-17.

[5]宋圭武.文化精准扶贫如何精准[J].发展,2016,10:5.

数字经济扶持计划篇10

关键词:科技帮扶;扶贫;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2.007

practicesandSuggestionsof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SupportforFlowerproductionVillageintianjin

YanGJinghui1,LianGFahui1,miwei1,LiUYanjun1,GUChengbin2,FenGnan3

(1.CollegeofHorticultureandLandscape,tianjinagriculturalUniversity,tianjin300384,China;2.plantingindustryDevelopmentServiceCenterinJinghaioftianjin,tianjin300160,China;3.ForestryBureauinJixianoftianjin,tianjin301900,China)

abstract:inordertopromotescienceandtechnologysupport,thesupportworkwasintroducedinJinghuiandJixianoftianjinthroughthepracticeofscienceandtechnologysupportinthevillageofflowerproductionoftianjin.theprecisionsupportmeasureswereputforwardsuchasfindingoutmoney,planningahead,probablemeasures.thesupportexperienceswereintroducedincludingthe"team"help,"education"support,"native"support,"linkage".Finally,somesuggestionswereputforwardinthepovertyalleviationwork.

Keywords:scienceandtechnologysupport;povertyalleviation;practice;experience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专家的科技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智力支持、科技帮扶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解决民生需求为根本,加快扶贫村的脱贫致富步伐[1-2]。通过科技帮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已成为我国近年的发展路线[3-6]。

2013年8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做出结对帮扶困难村的部署,全市236家市级机关和单位结对帮扶10个区县的500个困难村。到2015年,农业科技特派员总量达到700人;实现现场对接、观摩培训、入户(社)指导、网络咨询工作经常化,覆盖95%以上有需求的困难村;网上农业实用技术电视专题片和课程达到200部;认定示范基地100个,集成示范先进适用技术300项,形成支撑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科技研发、引进与服务体系。至2016年,全市523个帮扶困难村制定了“一村一策”经济发展方案,由市农业系统各局(院、办)、天津农学院、市旅游局、市妇联等专家参加指导。

1精准帮扶

1.1摸清家底

摸清帮扶村的基本情况,摸清底数,是“精准帮扶”的前提。

为了了解帮扶村的情况,笔者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帮扶村农民和村干部的访问、和帮扶村驻村帮扶组的多次交流和座谈,通过对当地花卉市场的考察、对帮扶村土壤的分析和测定,了解了帮扶村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现状、地质条件)、村人口状况和土地资源情况、生产条件(水利设施情况、设施和设备现状)、技术水平(技术人员数量、技术水平)、交通情况、市场发展现状(产业发展水平、支柱产业、花卉生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客户情况)等,摸清了家底,为进一步的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1.2规划先行

制定适宜帮扶村的规划,是“精准帮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科学规划是扶贫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笔者在完成了帮扶村的基本情况调查后,进行了“建档立卡”工作,然后通过“知网”、“读秀学术搜索”等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的查询、信息资料分析,分析了市场现状、帮扶村的生产技术水平,了解了帮扶村落后的原因,抓住了“精准帮扶”的关键。例如,对蓟县西店子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帮扶村农民发展慢、致富难的症结主要是花卉品种杂、品种退化、“新、奇、特”等优良品种少,品质差,栽培技术落后,无法进行产业化和商品化生产。花卉产品销不远,只能就近销售,价格低,市场数量少,效益差。

为了能科学分析、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帮扶村的发展规划,与帮扶村领导、驻村帮扶组如村第一书记、镇领导等进行了反复磋商,并与市花卉帮扶专家组组长反复沟通和多次座谈。然后,再查找资料,数据分析,反复论证其可行性。最终,将凝聚了多方共识的规划编写出来,确定了帮扶村的科技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在制定规划中真正体会到:新农村的帮扶是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来实现的,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强调农民――帮扶村的主体地位,虚心听取农民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将笔者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了解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融合到规划中。

在村、专家组双方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天津市技术帮扶困难村方案》、《经济发展方案》。这些方案突出了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求,明确了从帮扶村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了其致贫原因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方案。例如,在西店子村的规划中选择了当地适宜栽培的、有市场前景的、贫困村有技术基础的、生产成本较低而效益较高的“食用玫瑰”作为主要发展项目。

1.3定准措施

针对上述制定出的《帮扶村帮扶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强化脱贫致富的针对性,是“精准帮扶”的重要步骤。

笔者根据帮扶村和各级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园地规划设计和种类选择、配置和栽培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制定措施,进行田间规划。例如,在对蓟县西店子村的帮扶中制定了“玫瑰园的布局”、“玫瑰示范园的规划”、“品种圃品种选择和配置”、“苗圃规划”、“种植园规划”;配套了相应的栽培技术如“食用玫瑰栽培技术”、“苗木繁殖和引进技术”、“玫瑰园栽植和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玫瑰采收和加工技术”、“玫瑰贮藏技术”等(图1)。

2精准帮扶的体会

2.1“团队”帮扶

“团队”帮扶即发挥农学院的人才优势,以专家组长为主,实行项目组联合帮扶的方法。

天津农学院是由农学、园艺、园林、畜牧和水产等多学科构成的大学,具有学科全、专家人员多、技术精等特点。笔者在学院内有自己的团队,在帮扶期间发挥了团队的作用、人才和学科优势。笔者积极组织老师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让擅长规划设计的老师绘制了《玫瑰园规划设计图》(图1),让从事施工预算的老师进行了工程预算,而笔者作为帮扶组长则进行了项目的规划、方案的拟定、种和品种的选择和配置、实施措施的制定。

2.2“教育”帮扶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知识的传授实施“教育”帮扶。

将定点扶贫工作的长远目标和近期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着力改善制约贫困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人才、科技、产业发展等。

帮扶村贫穷的关键是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没有形成产业。笔者认为,帮扶工作不能只局限在“输血”,更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造血”机制,而高校所具备的人才优势正好可以弥补“输血”无能这一不足。扶贫地在各个领域的人才金字塔的形成,需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形成过程,人才金字塔形成了,造血机制也就完成了。笔者作为高校教授擅长的是讲学、技术培训。通过技术的讲授进行教育扶贫,这对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更为重要。基于此,应结合扶贫地的实际需求,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建立长效的教育扶贫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专家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智力帮扶工作。只有打造一批本地专业人才队伍,发挥传递效应和辐射作用,才能形成自我良好的造血机制,才能推动帮扶村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3“抱团”帮扶

联合上级的市花卉专家组长、地方区县的专家进行“抱团”帮扶。

笔者作为大学教授担任帮扶村的专家组组长,发挥着“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而市花卉专家组组长杜长城处长对天津市花卉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市场和销售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在确定发展方向、规划和项目内容时,笔者多次与他协商,并多次请到帮扶村与村干部和农民交谈,虚心听取他的意见,让他为我们出谋献策,进行技术把关。同时,虚心向帮扶组的县专家了解当地的情况(他们对当地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十分了解),与他们认真讨论,反复磋商,使方案更接“地气”,使帮扶工作更好地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4“联动”帮扶

以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组组长)为轴心的上下“联动”帮扶。

笔者去的几个村的驻村帮扶组长均为村第一书记,他们对本村的情况比较了解,与村长和书记交往已有一段时间,双方比较了解,容易沟通。因此,笔者在多数情况下先与第一书记如蓟县西店子村的史晨光书记沟通,然后再由他负责与当地农民和村长等沟通。这样效果比较好,容易达成共识,工作效率较高。

3完善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高校教授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正在释放他们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使高校扶贫事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地走下去,进一步完善高校扶贫模式,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加强产业扶贫,做好科技支撑

加强产业扶贫,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是增加贫困户收入和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举措,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高校可以凭借自己的多学科优势,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做好科学规划,将产学研有效结合起来。第一,利用科学技术对地方传统特色产业进行改造和扶持;第二,利用高校平台,引进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收益最大化;第三,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规划要求,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建立一个或几个校地产业合作项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将研究项目放到帮扶村。

3.2整合多方资源,发挥集体力量

高校在扶贫过程中应该对所取得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凝成合力,进而形成帮扶优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于帮扶工作,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做出示范样板,对形成“一村一品”发挥引领作用。

3.3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农民增收

新农村帮扶机制的建立是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的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在帮扶中,以推广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为核心,包括新型农业机械、现代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技术等;“聚焦”帮扶、推动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模式,该经营模式主要有农业产业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合作化等形式。

参考文献:

[1]张露,周建涛.“科技帮扶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成功实践[J].现代物业旬刊,2009,8(2):110-111.

[2]相庆双.科技帮扶敲开双店农民致富之门[J].江苏农村经济,2014(7):43-44.

[3]董风雪.科技帮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J].中国农业信息,2014(12):157-158.

[4]王云,王姝.天津科技帮扶工作“四位一体”模式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6(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