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十篇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十篇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54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1

2014年12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居民可以跟南宁市民享受同等户籍管理待遇了。这是北部湾经济区继通信、金融、社保同城化之后又一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

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可以追溯到2008年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从此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6年来,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临海产业加快崛起,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3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区的33.5%和39.1%,发展成果令人瞩目。

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全区发展重要一核的龙头带动作用仍然有限,与到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区45%左右的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突出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

积极推进北部湾区域同城化改革

要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区域一体化模式,必须首选经济区四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率先推进户籍、港口、园区、通关、金融及人才开发、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2014年10月24日,广西颁布实施《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及户籍制度、港口体制、园区体制、通关一体化等4个配套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加快申请设立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

“户籍同城化是经济区同城化发展的龙头。”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说。

北部湾经济同城化概念的构想早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实施。2013年4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启动,预计经过2年至3年努力取得显著成效,北部湾经济区内将优先实现通信、交通、产业、城镇体系、旅游服务、金融服务、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口岸通关一体化九大领域的同城化建设。

2013年7月1日,经济区内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4个城市间取消移动电话通话漫游费和长途费,实现“服务同城化、资费同城化”,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进程的大幕由此徐徐拉开。同年12月31日,北部湾经济区银行服务收费同城化正式启动实施。

2014年7月1日,北部湾经济区开启医疗保险同城化管理模式,经济区内的居民享受同样的医保待遇,在6个城市的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可以实现即时结算。

根据《决定》,广西将分层次放宽北部湾经济区户籍迁移条件,促进经济区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人口自由流动。《决定》还规定,经济区户籍居民在经济区内异地购房,享受当地户籍居民同城待遇。

此外,自2014年4月25日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参照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宁市购房,并打破在邕限购1套房的限制。

北部湾经济区医疗和生育保险同城化政策也自2014年12月1日起由南宁市率先启动实施,北部湾其他城市将在统一升级改造社保系统后实施上述政策,与南宁市实现互联互通。

今后,北部湾经济区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将建立以身份证号码为标识,集就业、社保、教育信用等信息于一体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智慧北部湾”,逐步跨市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此外,北部湾经济区交通同城化也在稳步推进,2014年12月底已经建成南宁火车东站并投入使用;2015年将实现南宁与北海、防城港、钦州构建起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同时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交通iC卡平台,力争在2017年实现四市公共交通一卡通。

构建北部湾自贸区,推进通关一体化

口岸通关效率是决定北部湾港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北部湾经济区内各部门加强协作,打破管理界线,推行查验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实现通关作业、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口岸管理协调一体化。

2014年10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广西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中要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构建执法统一、简便高效、监管严密、覆盖通关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以提高经济区整体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与东盟的开放合作步伐。

在《决定》中,广西提出“加快申请设立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希望通过借鉴上海自贸区通关便利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大刀阔斧的进行通关一体化改革。

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改革起点高、力度大,有的甚至开了中国先河,在全国率先提出“五个一体化”改革,实现经济区“六市一关”,四部门“三个一”改革,以实现贸易物流无障碍通关、无缝隙对接,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便利通关环境。

所谓“五个一体化”,即行政管理、通关作业、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和口岸管理协调一体化;“六市一关”,就是将北部湾经济区6个地级市范围内的7个隶属关区和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视同一个大的隶属关区,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三个一”通关模式。

11月11日,南宁海关与广西检验检疫局两个部门关检合作“三个一”率先启动,防城港口岸和凭祥口岸正式启动试点,之后向全区各口岸推广。2015年,边防检查与交通(陆路)、海事(海港)等部门也将纳入“三个一”范围,实现多部门“三个一”,经济区内的进出口货物将享受“三个一”待遇,广西将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通关最快,服务最优,负担最低”的口岸。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2

20*年,我市水利工作总的目标是:计划投资14亿元。其中,重点骨干工程投资8.6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5.4亿元。启动建设“一港两库”,认真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加大依法治水力度,重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防汛防旱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20*年水利工作的重点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启动建设“一港二库”骨干工程,扎实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一)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大钱港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及初步设计的编制和审批,完成合溪水库、环湖大堤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报批工作,研究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行业管理机制,将治太等水利工程建设与受益范围内城市开发建设有机结合,逐步构筑中心城市防洪基本框架。

(二)启动建设“一港二库”等重点骨干工程。下半年启动大钱港整治工程土地征用、政策处理等工作。合溪水库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老虎潭水库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争取启动建设水库引水工程。

(三)集中力量完成一批续建工程。西苕溪综合治理工程上半年完成晓墅港(黄武斗-石子涧)段治理工程;溪龙段20年一遇的标准堤建设明年计划完成80%。汛前完成洛舍大闸迁建工程和德清城防工程余英溪改道项目。完成对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南浔凤桥港延伸挡墙工程。全面完成安吉凤凰水库工程建设。

(四)抓好一轮治太和城防工程项目验收。全面完成环湖大堤竣工验收,力争完成北排通道、东西苕溪防洪一期工程环城河、旄儿港、长兜港、*船闸等部分子项目和城市防洪一期工程竣工初验。加强对工程验收工作的领导,组织人员集中力量做好工程质量评定、档案整理、竣工决算审计等准备工作,确保验收工作如期完成。

二、积极推进三项农水工程,全面推动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积极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继续把改善农民饮用水条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督促指导各地抓好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新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建立保障农民饮用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管理体制。全年计划投资0.65亿元,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3个,改善农民饮用水条件12万人。

(二)加快建设千库保安工程。围绕“工程安全、设施齐全、管理高效、环境美丽”的建设目标,切实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保安达标建设,提高水库安全度。全年计划完成24座水库保安工程建设。

(三)深入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和生态市建设要求,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年计划建设清水河道286公里。把清水河道建设与圩堤加固、清淤筑堤、水面保洁等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河道清淤投入机制。把标准堤和圩堤加固工程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在不断完善投入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续配套改造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启动实施全市6片圩区续配套改建工程,改善排涝面积2万亩。计划实施全市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4项。配合土地整理,建设10万亩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重视小流域治理,以县区为单位编制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逐步建立小流域灾害预警体系,不断提高防灾能力。

三、切实加大依法治水力度,不断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

(一)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活动。以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涉水建设项目管理意见》为契机,以防汛保安为目的,以查处占用水域为主题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在总结吴兴区、*开发区区域内整治矿运码头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码头整治为重点的临跨河建筑物执法活动。针对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偷盗现象,组织开展打击偷盗水利设施专项活动,通过宣传和集中打击,营造高压态势,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安全。

(二)加强水资源基础。贯彻执行《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开展水资源监测工作,全面掌握我市水资源动态,科学评估全市水资源状况,为各级政府当好参谋。筹建*市水资源监测中心,市、县区联合建立水质、水量监测站网,实现资源共享。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陆地水域调查,摸清全市水域基本情况。编制《*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依法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认真落实水资源费调价政策,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力度,督促项目业主编报水保方案,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检查,严格落实水保“三同时”制度。

四、重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继续推进改革、强化各项管理。

(一)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时刻绷紧防灾抗灾这根弦。认真总结去年抗台斗争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防御自然灾害的预案和制度,使防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切实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防汛抗旱的全过程;以水库山塘、重要堤防、城防工程等为重点,开展防汛检查和督查。筹建防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优化整合水情遥测、台风信息、工情、监视系统。完成德清县东苕溪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试点工作。重视水情预测报工作,稳步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

(二)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认真总结市直工程体制改革试点经验,按照市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大力度,推动县区水管体制改革进程,县区出台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并启动实施;以水管体制改革为契机,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劳动制度改革,减员增效、增强活力,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市直水利工程改革成果,探索新机制、新办法,降低管养成本。

(三)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针对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管理薄弱的现状,积极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补助资金与农田水利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结合当地水利工程特点,探索建立农村水利工程民主、自主的建设与管理体系,让农民成为工程的主人。

(四)加强水利行业和工程管理。重视做好对涉水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批、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加强和规范水利行业建筑市场管理,严格落实“四制”工程。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做好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明晰产权。

五、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保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眼于理论学习,努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机关学习日和各种理论学习活动为载体,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理论学习与水利建设放在同等地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坚持用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发展良策。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3

新医改下农村公卫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0xx年一场突出其来的sars疫情、近年来多个地区发生的儿童手足口病、世界各地均有蔓延趋势的艾滋病毒、重大灾害所产生的次生灾害以及目前全球正在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给我们的卫生防疫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反思公共卫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刻不容缓的问题。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疫病对人类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建立覆盖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防疫网络等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及为公共卫生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各界管理者和服务者都应认真做出的科学思考和决策行动。

面对当前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多年深入调研、试点的基础上,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20xx年4月6日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xx—20xx年)》(以下简称《方案》)。而地处西部地区贵州省南缘中部的**县,一个国家新阶段贫困开发重点县,资源匮乏、财力薄弱、灾害频繁、公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投入、新医改政策重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新政策下,我们应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去积极准备和科学应对?使国家的重大决策能够真正落实,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够实现。在认真研读新政策的同时,本人结合所挂职的天津市大港区实际,对两地的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新医改下西部地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一些初浅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政策解读

《意见》明确提出:从20xx年到20xx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四是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3年各级政府共投入8500亿元深化医改,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

《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是:

(一)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20xx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二)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20xx年,在全国200个左右的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

(三)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等疾病的发生率。每年计划为1200万名左右的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四)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利用3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20xx年计划完成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每名患者平均补助资金800元。

(五)在贵州、云南等6个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20xx年完成87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每户按400元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六)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3年规划为710万农户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20xx年计划完成411万户,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12万份。

《方案》中明确: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案》并提出了“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调研对比

天津大港虽属区,建区历史仅有三十年,其人口与贵州**悬殊不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等的设置及体制几乎一致,服务面差不多,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现状上却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一)天津市大港区情况:大港区总入口41万,辖区内现有卫生机构27所,其中二级综合医院4所,一级以下综合医院20所,中医院1所,预防保健机构(妇幼保健院和防病站)2所。共有病床2015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3张,卫生人员共3298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6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2人。区内拥有ct、mri(核磁)、dr(数字摄影)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193台件。年诊疗总人次达150余万,其中门诊人次140万、急诊人次7.9万、住院治疗3.6万人次。另外,还有乡村医生322人,个体医生210人。

区属卫生系统在职职工1585人,其中大港医院651人,社区医院302人,卫生局直属单位防病站60人、卫生监督所62人、中医医院77人、妇幼保健院134人、涉农医疗卫生机构299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84人(研究生9人),大专653人,中专学历383人。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280名,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8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83名、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79名;其中医生661人、药剂92人、护理421人、技师106人。

(二)贵州省**县现状:全县31.8万人口,现有19所乡镇卫生院、1所二级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卫生学校、1个合医管理机构。核定编制为498人,病床总床位数编制314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1.02床,不足大港区的20%。20xx年底,全县拥有x光机、cr、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11台。

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478人(大港区41万人口拥有卫生系统在职职工1585人),其中行政人员8人,卫生技术人员423人,其他非卫生技术人员47人,空余编制20人。每千人仅有1.3名卫生技术人员,比大港区少5.9人。县卫生局机关核定编制16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6人。现缺副局长2名、红十字会秘书长1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1名,爱卫办工作人员1名。

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5人,其中医生173人,护士41人,其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人。20xx年底,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217人,中级技术人员均严重缺乏,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中危房面积占14.45%,且设备简陋、落后,均未配齐三大常规检验设备,且仅有5台x光机、10台b超正常运行。

20xx年,全县医疗卫生支出3841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6.77%。

调研对比来看,天津大港卫生资源富足,机构设置齐全,卫生人员饱和甚至富余,医资学科结构合理,政府及社会力量投入到位,提供了更多的公共卫生保障方面的地方配套及资金。而贵州**公共卫生现状与天津大港相比整体差距至少10年。

三、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8亿以上,且绝大多数居住于地广人稀的山区丘陵地区,看病远、看病难,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东西部地区公共卫生发展差距大,从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和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来看,西部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形势还很严峻。

(一)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1.建立期(1949年-1965年):1951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乡设卫生委员,村设卫生员的要求。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县级卫生机构随之逐步建立,公社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保健站)相继成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公社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

2.发展期(1965年-1979年):1965年,在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国农村短期速成培训了一大批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人员(“赤脚医生”),成为当时重要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队伍。同时,合作医疗也得到较大发展。保健站、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成为当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

3.变革期(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项卫生医疗体制改革。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受到很大冲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一度极度薄弱甚至空白。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开始探索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的一系列方针路线,建立了初期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1985年可谓是医改元年,在这一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1998年开始推行“三项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20xx年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就“三改并举”进行部署。20xx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基本制度,即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20xx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的提出不仅系统总结了以前的研究,还为今后的改革构建了崭新的框架。20xx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医药卫生改革正式启动。

(二)东部地区经验学习:(天津市大港区为例)

1.创新意识强,各项规划超前,国家新政策贯彻执行、配套落实快,地方新政策、新思路、新举措多。

2.具体经验值得借鉴。大胆改革,创新体制:20xx年大港区试点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在社区基本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补偿和完善运行机制,取消社区基本药品的销售加成率,打破以药养医的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药品集中采购的相同价格提供给患者使用,使社区基本药品价格至少降低15%,达到减轻患者费用负担的目的。

3.整合卫生资源,拆并医疗机构,优化卫生服务网络。一是20xx年将大港区社区医院转型为大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将卫生局直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划归大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实施一体化管理。二是将涉农的医院、卫生院分别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将部分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划归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16个新农村居民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全区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并全面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18项基层卫生服务。

4.进一步强化公益事业职能,逐年加大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医疗行业管理与服务能力。20xx年区财政给大港医院补贴1194.2万元,20xx年财政补贴提高到1828.8万元,是20xx年700多万元补贴的两倍多,为医疗机构更新设备,完善设施。

5.实行医防分设制度,有效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改事后治疗为事先接种。将乡镇医院防保工作分离出来,明确职能,设置专门机构、专科专人负责,专款专用。设立单独片区防保接种点,预防保健服务得到了有力保证。

6.卫生人才队伍培养与新技术建设双增强。一是多形式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卫生系统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建设,树立肯吃苦、讲奉献、能干事的团队形象。二是规范卫生执法队伍,按照依法、及时、正确、便民的要求,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服务效能。三是加强卫生专业技术培训,改善卫技人员知识机构,举办各种培训班(20xx年短训班80个班次),选派30余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外出培训,一批80年代毕业的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已经在临床一线发挥业务技术骨干作用,并制定了城区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双项互动机制。

7.职业道德建设与行风建设取得成效。一是将医德医风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党风廉政警示、普法教育等结合,纳入各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日常教育和岗前教育。二是把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职称职务晋升、晋级、聘用、评优和绩效工作挂钩,充分发挥医德考评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三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行为,明令严禁科室及医务人员个人采购耗材,严肃查处不按规定流程和规则采购等不规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四是实施医务公开与医患沟通制度。实行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坚持对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讲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使用(价格较高的进口药、自费药等)特殊用药、特殊治疗项目、手术等事前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告知沟通。五是建立快速处置医患纠纷与举报查办机制。对于所反映的涉及医疗收费问题、医疗质量纠纷、医院领导干部作风、经济问题、工资奖金分配等方面问题及时进行了调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贵州省**县为例)

1.卫生资源紧缺,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近几年来,**县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大幅度增长,由20xx年的1375万元增至20xx年的3841万元,国家对**卫生投入的总量也有较大的增长,但相对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人群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来看,仍显不足。加之国家投入的多数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够。广大农村医疗条件较差,特别是乡村卫生院设施简陋,医疗设备不足,卫技人才缺乏,乡镇卫生院运行艰难,效率低下,村级卫生室多以私人所有为主,设施、技术参差不齐,不能提供更为有效而安全的防保与就诊服务。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山区和贫困地区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地区人口死亡率高,人均预期寿命低。

2.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松散。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革。市场经济的介入使三级保健网络间的协作关系变得松散和转为无序竞争,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不健全,出现网底破裂,村卫生室形同虚设。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临床业务量加大,乡镇卫生院更是重医轻防,不能很好的起到防疫妇保的中间枢纽作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资不强,呈现龙头作用削弱的状况,防保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3.投入不足,地方辅助配套政策不够。由于国家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地方财力有限,配套政策不够,从而使公共卫生、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爱国卫生以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相对薄弱,影响了卫生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地方公共卫生防控工作形势严峻,乡镇卫生院不得不“以药补医”,“以医补防”,县级防保机构更多的精力也用于开展有偿服务,医、防功能混乱。村医不是国家医疗机构正式人员,补助金到20xx年才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待遇较低,导致脱岗离职、村医变动较为频繁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区群众生病就近治疗难寻医,“看病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上农村卫生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疾病防控工作难以有效全面推进。

4.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发达地区,卫生资源富足,街镇卫生院重复设置,人员饱和,设备闲置等浪费现象突出;而经济落后地区,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落后,乡镇卫生院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农村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县每千人仅有卫生技术人员1.3人,床位1.02床,与大港区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2人,床位5.3床相距甚远。乡镇卫生院的x光机、b超等常规检验设备不齐,中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仅18人,仅占总人数的0.76%,而大港区1280名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18名、中级职称383名。从平均拥有的医生数、床位数、医疗设备数等各方面来比较,我们西部地区比其他地区过低,并且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服务面大,公共卫生资金投入又相对不足,从而难以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和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后,针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各级政府也纷纷研究制定了适应形势发展的卫生政策,积极进行各种卫生服务形式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我们西部农村,其公共卫生主要指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医疗服务利用明显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病未治疗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值大约5个百分点,应住院未住院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从以上天津市大港区与贵州省**县的一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卫生资源及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看到了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性。

四、对策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属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资源匮乏、财力薄弱,这就决定了我县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开展此项工作,需要各级统筹规划和科学决策,需要各部门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需要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渐进的过程,才能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更利于我县医药卫生事业和谐发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实施好“新医改”政策,更好的完成好时代使命,我们是否已做好准备?在认真思考后作如下对策建议:

(一)必须统一思想、明确使命

新医改不仅是卫生系统内的改革,更是全社会的改革,涉及层面广、影响范围大,惠及每一个公民。《意见》中强调政府职责,明确了由政府主导、倾向基层、全民覆盖、均等化、公益性,推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新型医药卫生管理服务体制,这就需要各乡镇各部门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以达到各级认真履责,全民和谐共享的目的。

(二)必须认真解读、科学规划

中央提出三年内要重点支持20xx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边远地区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这必将极大地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服务条件,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在建项目要加强建设、质量、资金、安全的全方位管理,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尽快使项目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现在,国家正在组织编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二期)建设方案,我们应组建专门的政策研究小组,认真研读好新医改政策及其相关联的政策,按照国家的要求及确定的项目内容,搞好系统而长远的科学规划,建设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均要长远设计,要科学合理地遴选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力量的更多支持。

(三)必须抢抓机遇、创新机制

1.实行多元化卫生服务,需要及时配套相关政策

为有利于新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就公共卫生项目落实,各项工作的运行监督,管理服务、经办效能;乡镇卫生院改革和乡、村药品供应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等相关政策应尽早起草出台,有力指导改革试点工作。

2.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全力统筹各方力量

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改、财政、建设、国土、人事、社保、民政、编制、宣传、食药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政府在统筹各方力量的基础上,要研究探索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服务机制及管理机制,从而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县实际的具有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功能的新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3.完善法制化管理,需要建立资质认证准入及培训制度

卫生人员自由执业和多地点执业需要有足够的法律支持,更需要推行卫生服务的法制化管理。针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形势,中央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我们应及时研究应和建立完善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如建立专业人员、技术运用、大型设备、基础设施等卫生服务要素的准入标准,从制度上规范卫生服务机构的筹建、设备设置、质量控制和技术标准等,促进卫生绩效的提高。同时,我县基层卫生人才数量、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尤其是全科医生、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我县应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盘活现有医疗卫生系统人才资源,反聘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医疗卫生系统专业技术力量等,并尽快建立卫生人才的引入机制、培养培训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规划,采取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到城市大医院进修、高校学生群体纳入基层合格人才储备库培养建设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尤其是我县121个村卫生员的合格上岗工作,力争尽早实现19个乡镇都有合格的基层卫生人才的目标,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安全、适宜的卫生服务。

4.有效开展预防保健工作,需要创新医防分设机制

在乡镇医院应将防保工作分离出来专科专人负责,或单独成立防保所或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卫生保健及政府委托的卫生监督等任务。如江苏省的南通、扬州、宿迁等部分地区及昆山市即采用这种模式;天津大港社区单独设立片区防保接种点等的经验证明,由于有专门的机构、经费和人员,职能定位明确,经费专款专用,预防保健服务得到了有力保证。

5.公共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监督评估机制

有效利用农村有限的卫生资源,探索多元化的卫生服务形式。需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开展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实行卫生人员自由执业和多地点执业制度,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乡村卫生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等。这就需要及时健全卫生服务监督、考核评估机制,统一规范,制定标准,严格监督,并认真落实考核评估制度,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的良性竞争及各部门共同依法依规协调管理。

(四)必须加大投入、认真贯彻落实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4

金融业是的重要支柱产业。要实现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谐”、“效益”,迫切需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为加快建立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调控、监管、组织和市场体系,巩固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全面建设金融强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在中央金融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金融业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发挥地缘优势,立足、依托香港、辐射华南、联通全国,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金融体系,巩固和强化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增强金融业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巩固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

(二)总体目标。丰富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内涵,推进金融的特色化、品牌化,努力把建成“产业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实现金融发展的“五个转变”。

——“产业金融中心”。围绕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面向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金融服务,促进创业投资发展、金融与产业共同繁荣。

——“金融创新中心”。继续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机制,使成为新型金融机构的聚集区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中心。

——“金融信息中心”。发挥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市场机制优势,力争把建成国内外金融信息收集、加工、分析、交易的重要平台和金融研讨、展览、交流的重要城市。

——“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建设,使成为金融数据备份、软件开发、后台业务、中介服务机构的集聚区和金融人才的培训基地,为及周边地区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实现“五个转变”。实现金融业从规模发展向效益发展转变;从引进发展向对外辐射发展转变;从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变;从国有为主向多种成分并重转变;从信用缺失向诚信为本转变。

(三)具体要求。提高“一个比例”,组建“若干集团”,壮大“五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七类新型金融机构”,推出一系列金融新业务和新产品。

——提高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

——推动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的改革与重组,鼓励组建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

——对诚信好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资产评估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支持其做强做大。

——设立货币经纪公司,完善黄金备份交易中心,发展产业风险基金、证券投资基金,试办住房信托基金、汽车金融和证券融资公司。

——拓展资产证券化、离岸金融、外币商业票据、中间业务等金融新业务和新产品。

二、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优势,加快推进深港金融体系的融合

(四)积极推进深港资本市场合作与连接。加强深港两地资本市场在人员交流、信息共享、产品开发、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探索跨境交易、双重挂牌、两地上市、联网交易的可行性。

(五)继续促进深港资金交易便利化。继续丰富支付结算品种,逐步完善两地间资金交易的基础设施;按照先个人后企业的顺序,完善深港人民币结算业务。

(六)积极配合香港银行扩大人民币业务。支持香港银行分支机构开拓业务领域,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研究探索及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可行性。

(七)吸引香港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总部以及后方支援中心。发挥毗邻香港、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的优势,实施优惠政策和措施,创造条件吸引香港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总部以及后台业务、产品研发、客户服务、数据备份中心。

(八)实现“通”与“八达通”的互联互通。依托与香港间现有的支付结算系统,加快实现“通”和“八达通”互联互通,便利深港两地往来人员的小额支付。

三、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突出金融对产业的服务和支持

(九)继续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支持深交所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增强中小企业板活力。出台鼓励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加快中小企业上市步伐,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

(十)通过金融创新产品强化和提高政府投融资能力。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探索发行项目债券、市政债券,利用资产证券化、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拓宽财政融资渠道,强化和提高政府投融资能力。

(十一)发展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产权交易市场。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多种形式的风险创业投资,争取以有限合伙等形式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支持市产权交易机构与深交所实现良性互动,畅通非上市股份制企业产权流通渠道。

(十二)鼓励出口信用保险和中小企业保险的发展。加大对重点产业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扶持力度,逐步提高扶持比例,扩大扶持范围。鼓励开发中小型企业一揽子保险产品,并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

四、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增强金融市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十三)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化深交所主板市场的融资功能,巩固和发展企业债规模,支持和帮助上市公司尽快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积极推动创业板市场建设;探索非上市公司的柜台和场外交易,推进三板市场的发展。

(十四)尝试建立信贷资产二级市场。鼓励开展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业务,建立银团贷款分销市场,完善信贷资产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

(十五)支持深交所加快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建设完善信用评级、信用担保、支付清算等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争取批准商业银行购买公司债券,鼓励优质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十六)鼓励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大力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加强行业自律和协作,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中间业务市场健康发展。

(十七)争取尽快设立货币经纪公司。加强金融机构与国际货币经纪公司联系沟通,争取尽快设立货币经纪公司。

(十八)积极创新发展票据市场。积极推动票据业务创新,着力发展融资性票据和外汇商业票据。创造条件组建票据交易所,采取无纸化的联网交易方式,建立票据登记结算体系,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创新支付手段,建设票据影像处理系统。

(十九)积极创新保险业务品种。制定优惠措施,鼓励保险公司开发责任保险等新产品,争取境内居民外币寿险保单业务在进行试点。

(二十)完善黄金备份交易中心功能。支持引进境外做市商和培育境内做市商,活跃黄金交易,进一步完善上海黄金交易所备份交易中心交易功能。争取在开办黄金进出口业务和其他黄金交易业务。

(二十一)加快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支持有条件、有客户资源的中资银行办理离岸业务;鼓励香港银行将业务延伸到在深的港资企业;争取在推广外汇资金信托业务。

(二十二)推动银行卡特色化和品牌化。鼓励发行银联标准卡,优化银行卡使用环境;推动公务消费银行卡应用,提高银行卡使用频率;支持银行积极开发、推广新的银行卡品种。

(二十三)鼓励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发展。继续拓宽衍生产品交易,力争推出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权证产品、远期结售汇、掉期业务等新品种。努力争取设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建设金融衍生品开发试验基地。

五、加快金融机构改革,焕发金融业的生机和活力

(二十四)加大法人金融机构产权改革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金融机构重组,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改善资本结构。支持金融机构实施员工持股,完善股权激励机制。

(二十五)积极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鼓励金融机构进行收购兼并,开展综合性、多元化经营,为客户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综合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有条件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做大做强,逐步发展成为金融控股集团。

(二十六)积极探索保险公司新型组织形式。支持组建专业性保险公司、自保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鼓励设立保险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客户服务中心,争取国际著名的保险经纪、公估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

(二十七)加快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抓住《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机遇,加快在设立汽车金融公司,鼓励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分公司。

(二十八)争取设立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支持以独立机构或依托信托公司的方式,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二十九)争取试点设立证券融资公司。支持证券公司、登记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发起设立证券融资公司,为券商提供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信用贷款和证券融通服务,畅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连接。

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稳定发展的持续性

(三十)支持国家外汇管理体制创新。争取放开异地企业在办理非贸易外汇支付业务,以及异地企业在进口项下付汇的限制。争取批准在深跨国公司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鼓励跨国公司将外汇资金集中管理部门设在。

(三十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信贷资产管理,盘活不良资产。严格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支持建立金融系统纪检监察联络员制度,加强金融案件预防工作。

(三十二)健全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积极采取措施,将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社保、海关等部门的信息,整合成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建立起个人和企业负面信息系统。支持依托信用协会,建立企业信用调查中心。

(三十三)加强金融机构与执法部门合作,加大金融债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金融案件立案、执行的绿色通道,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加强金融机构与工商部门合作,建立不良企业信息查询机制;继续发挥金融债权联席会议作用,对拖欠企业进行联合制裁。

(三十四)推动银企合作,营造共同繁荣的良好氛围。支持协调银行与企业间建立定期交流制度,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鼓励银行和企业通过行业自律组织进行协商,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三十五)支持担保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担保产品多样化。采取扶优限劣的措施,引导优秀担保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丰富担保品种。发挥担保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资质评级制度,促进担保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十六)大力扶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鼓励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发展一批讲诚信、既大且强的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实现中介服务的规模化、集约化。

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金融中心城市的良好形象和知名品牌

(三十七)加快金融中心区建设,积极规划“金融配套服务基地”和“国际基金产业园区”。加快罗湖和福田中心区金融中心建设,合理规划全市范围内的金融产业布局,强化金融产业要素资源的集聚。规划建设金融配套服务基地,吸引金融机构设立后方支援中心。积极借鉴国外模式,规划设立“国际基金产业园区”。

(三十八)全面落实与伦敦金融城合作安排。积极促进伦敦金融城在设立常设机构,密切沟通交流合作;鼓励和推荐科技型企业赴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充分利用伦敦金融城专业人才优势,在开展金融人才业务培训和教育。

(三十九)积极争取“珠三角”外币清算系统联网。积极争取“珠三角”城市加入外币实时支付系统,将深港两地的外币清算系统扩大到“珠三角”,实现区域内城市与香港之间的外币实时支付清算。

(四十)抓紧建设现代化黄金珠宝和贵金属造币产业基地。巩固强化黄金珠宝产业基地的地位。加快国宝造币厂建设进度,力争建成现代化的贵金属造币基地,加大国内金银币、港澳流通币及国外纪念币和标准金条的生产与发行。

(四十一)大力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落实金融人才政策,吸引境内外金融专业人才来深发展。加强深港金融人才交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香港和境外金融专业培训机构,支持南开大学金融工程学院加快发展,把建成金融机构人才培训基地。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5

在这一年里,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帷幕,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也迎来了实质性的突破,长洲三四线船闸建成投入使用,贵港二线船闸建设进展顺利,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大藤峡水利枢纽实现开工建设,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也即将开工。同时,广西也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在这一年里,广西北部湾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政府承担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能全面整合归属广西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四统一”模式,且改革成效凸显。

2016年累计开工项目达52个

据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数据统计,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安排800188万元,其中内河210688万元,沿海539500万元,全社会其它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0000万元。2016年累计开工项目52个,其中广西北部湾港项目共30个,新开工北海港铁山港区航道三期工程、防城港渔细矍第五作业区501号泊位工程、防城港航标工作船码头及附属设施建设工程3个项目,建成钦州港金鼓江航道工程、广西北部湾港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中国石化北海炼化项目石化码头工程、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北暮作业区5#、6#泊位工程4个项目。而西江黄金水道项目共22个,新开工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1个项目,建成桂江莲花大桥至桂江河口段Ⅲ级航道工程、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梧州港中心港区大利口作业区码头一期1号2号泊位、贵港港中心港区石卡郁水作业区永泰码头工程、来宾港象州港区猛山作业区一期工程5个项目。

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帷幕

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广西内河“一干七支”干线优、支线畅、支流水网通达的总体目标。12月6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实施,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框架基本搭建,广西全区船闸、航道、港口、航运和建设管理体制逐步理顺。

据了解,广西西江“一干七支”(西江干流,左江、右江、红水河、柳黔江、绣江、桂江、贺江)航道网络是广西全局性战略资源,也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西江水运能力显著提升。200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以来,建成了以南宁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和长洲三线、四线3000吨级船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水运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推动支撑沿江产业布局发展。2015年内河港口吞吐量超过1.1亿吨,实现了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建设目标。但是,船闸建设仍是制约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主要瓶颈,水运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亟须进一步深化,船闸改建扩建制度亟须进一步完善,港口及航运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方案》计划突破瓶颈,在船闸、航道、港口、航运等领域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作高效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西江“黄金水道”航运综合能力,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广西内河“一干七支”干线优、支线畅、支流水网通达的总体目标。2018年,全区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逐步理顺全区船闸、航道、港口、航运等领域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完善配套改革措施。2020年底前,对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中期评估,并结合实际制定中期调整方案。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并开展终期评估。

西江黄金水道关键性项目实现突破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备受关注,随着2014年大藤峡水利枢纽实现开工建设,2015年长洲三四线船闸建成投入使用,再加上2016年贵港二线船闸建设进展顺利,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大藤峡水利枢纽实现开工建设,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并即将开工,制约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瓶颈正逐一打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3月22日,总投资约16亿元的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项目,经过各级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主体工程、安置区建设和公路改线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5月中旬,柳江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建设用地预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厅、环保厅批复,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获得新进展。据悉,红花二线船闸工程位于广西柳州柳江县里雍镇红花村附近,拟布置在已建一线船闸的左侧,两线船闸中心间距为117.8米。船闸按2000吨级(兼顾通航3000吨级船舶,Ⅱ级船闸)规模建设,有效尺度为280m×34m×5.8m(长度×有效宽度×门槛水深),单向货运通过能力为1940万吨/年。建设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及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完善柳州市运输结构、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建成,可有效解决红花一线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改善柳州市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9月2日,概算总投资31.2亿元人民币的广西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该项工程建成后3000吨级船舶可从南宁直达粤港澳。据悉,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是广西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关键工程,工程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南宁、百色、崇左等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对于吸引产业沿江集聚,促进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西津水利枢纽现有的一线船闸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仅为450万吨。当前,随着西江黄金水道腹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其原有过闸能力已不能满足货运量快速增长需求,此次新建西津二线船闸为1座3000吨级船闸,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近中期为2060万吨,远期可以提升到2760万吨,建成后,将改变目前船舶过闸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广西北部湾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成效凸显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6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年及“十五”工作回顾

××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战略,深入推进“实力北仑”、“生态北仑”、“平安北仑”建设,积极创新发展思路,着力破解要素制约等发展难题,合力抗击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克服国际贸易摩擦和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影响,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其中区本级××亿元,分别增长××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增长××。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稳健发展。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工业素质不断提升。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亿元,增长××,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家,申洲国际、敏实集团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申洲国际成为宁波市首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工业技改投入××亿元,增长××,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亿元,增长××,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名牌战略深入实施,新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只。深入开展了“百名专家进企业”、“百名创新创业人才北仑科技行”等活动,组建了北仑生产力促进中心,举办了北仑发展论坛、现代集成制造高峰论坛和创业投资高峰论坛,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北仑注塑机基地,部级塑机检测中心正式运作,“海天”技术中心成为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全年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个,列入省市科技经费资助项目××项,授权国家专利××项,增长××,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项,我区获得首批省科技强区称号。服务业增速加快。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速个百分点。物流业发展取得突破,全年新批物流企业××家,其中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家,由世界顶级物流企业马士基、公司投资兴办的现代物流项目落户北仑。城区商贸集聚能力增强,凤凰山公园即将开园,丽晶五星级酒店、国际购物中心、凤凰山公园商业街等工程建设顺利。“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扎实推进,全区连锁超市总数达××个,便利店总数达到××个,放心店总数达到××个。农业结构逐步优化。预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重视粮食安全,全年落实抛荒田复耕面积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六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家农业龙头企业完成技改投入亿元,实现农产品出口××××万美元,增长××。农业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合同利用外资××××万美元。加强了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建设,开通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惠及农户××××余户。循环经济有序推进。确立了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开展了全方位的循环经济试点,台塑生态工业园、北仑电厂脱硫工程及副产品石膏板项目、申洲公司中水回用工程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进展顺利。

二、着力打造“实力北仑”,促进集约发展。坚持把发展临港大工业作为“实力北仑”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障要素供给,促进集约发展。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有××个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投产,××个开工建设。逸盛化工、三菱丽阳腈纶等项目建成投产,东海春晓油气田陆上终端顺利点火,台塑石化一期、宝新不锈钢四期、港务局四期集装箱码头等项目进展顺利,台塑石化二期、中华纸业三期、金光粮油增资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项目开工建设,临港大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对外开放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外资项目××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个,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共有××家现有企业增资,增加合同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分别占总额的××和××。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亿元,增长××。外贸出口结构优化,全年实现外贸自营出口××亿美元,增长××,其中加工贸易出口××亿美元,比重达到××,增长××,生产型企业出口××亿美元,增长××。努力缓解要素制约。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出台集约用地政策,盘活存量土地××亩,春晓万亩围海造地工程基本完成。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强化有序用电,××北天线、××白石变、宁波明耀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新建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用电矛盾得到缓解。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大力促进银企对接,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达××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开发建设再掀高潮。开发建设重点从中西部转向东部,开发区东区和东部城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完成征地××××亩,拆迁总面积××万平方米。

三、着力加快城乡建设,促进统筹发展。立足城市发展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乡环境,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围绕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发展定位,深化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开展了中片区和小港、白峰副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春晓片发展规划的编制及调整工作,完成了北仑新区竖向工程、河网水系、物流用地布局等专项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增长。行政大楼、阳光大厦建成投用,港务大楼基本完工,档案馆、区委党校、消防大楼等一批功能性项目进展顺利,华山路商业街和中河路商业街路面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柴狮线、××国道亮灯工程、新大路部分段改造、郭巨码头连接线等工程基本完成,新碶至春晓公路建设启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全面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乡镇、街道的职能,逐步理顺了权责关系,规范了村级运行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成了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累计有××个村实行了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社区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投入建设资金××××万元,新增村庄道路路面硬化面积××万平方米,完成河道砌石改造万平方米,新增村庄绿化面积××万平方米,拆除危房、旧房面积万平方米。完成了全区公里未达标农村公路改造,实现了村村通等级公路的目标。“生态北仑”创建成效显著。城乡水环境整治不断加强,投入整治资金××××万元,建设清水河道公里,岩河、东泰河、小港下邵大河及龙中大河、大碶柴楼河等水系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动工建设大碶及柴桥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成了城东生态绿化隔离带,加快了工业固废处理中心建设。开展了大碶铝压铸行业、禽畜养殖业、电镀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专项整治,实行重点企业全程式监管,重点区域环境的监测监管力度加大。

四、着力推进社会事业,促进协调发展。全面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文明创建取得成效。以“办好女排赛事,创建文明城区”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国际女排三大赛事,荣获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称号,北仑的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市民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再创佳绩。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了省教育强区的复查验收,××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建设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柴桥中学、明港中学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全区标准化学校达××所,达标率为××。卫生事业快速推进。出台了《关于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中心、妇保院建设进展良好,建立了区××急救中心,建成了宗瑞医院门诊楼,医院上等级工作取得新进展。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明确了文体事业五年发展思路,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开展了建区二十周年和第五届文化艺术节系列庆祝活动,举办了××场广场活动、××场体育比赛、××场戏剧和××××场电影下基层活动,获市级以上文艺作品奖项××项。广电网络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广电新闻事业继续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开展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工作,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做好国家安全、征兵、安置、优抚和双拥等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审计、统计、档案、地方志、保密、外事、侨务、台务、民族××、气象、接待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慈善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五、着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和谐发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富民优先,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解难创优活动深入开展。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岗就业工程,全年培训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名,净增就业岗位××××个,促进转岗就业××××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净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医疗保险××××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扩面工作不断推进,参保人数达到××××人,占应参保人员总数的××。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共有××××人次得到合作医疗补助和大病救助,新一轮参保人数达到××万人,占应参保人员总数的××。全面实施了农村低收入家庭扶助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已有××××人享受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城区自来水“一户一表”和屋顶水箱改造提前完成,累计改造“一户一表”××××户,屋顶水箱××××只。农村二次改水任务基本完成,自来水受益人口达××万人。全面实施公交一体化,建成××个农村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着力缓解城区停车压力,建成骆霞线、凤凰山公园等停车场。致力于改善城镇困难户的居住条件,建成经济适用房××套。抗台救灾工作取得胜利。面对“麦莎”、“卡努”两次百年一遇强台风和暴雨的袭击,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全力以赴开展抗台救灾和灾后卫生防疫、生产自救、灾民救助、房屋抢修等工作,区财政投入亿元,修复水毁工程,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确保了受灾群众正常生活。“平安北仑”建设扎实推进。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行为,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和治安岗卡点建成投入使用,建立了社会联动机制,××、××、××三台合一,社区治安责任承包制逐步推行,刑事案件高发态势得到遏制,同比下降。实施了外来人员“居住证”制度,推行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全区已建造集中居住房××万平方米,有××万人入住,外来人员三级管理网络不断健全。建立了集中处理突出问题和预防、处置联席会议制度,积极稳妥地处置了。“四五”普法全面完成,全民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法,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势头得到遏制,特别是道路交通、火灾安全事故实现零增长。加大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力度,设立了食品安全网络管理平台,我区被列入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区域,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工作座谈会在我区召开。

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年来,我们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着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区长值班电话、区长电子信箱、阳光热线、招投标中心等运作机制,加强工作督查和效能监察,机关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许可法实施的各项配套制度建设。信息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建立了远程教育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平台,完善了企业信息网、便民服务平台,“北仑之窗”网站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荣获“××年中国特色政府网站”称号,三年蝉联宁波市政府系统十佳网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制定了重特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项专项预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保廉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有效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十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十五”计划成为完成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

“十五”时期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年全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比年的××亿元和××××元增长××和××,年均增长××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年××亿元的倍,年均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是“九五”时期的倍。××年全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名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位、第位和第位。

“十五”时期是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调整为××年的∶××∶××。××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年增加××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比年提高××个百分点,现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只、商标××件,分别比年增加××只和××件。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五”期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十五”期间累计建成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个,总面积达到万亩,形成了花卉、水产、经特林、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只农产品获得部级认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

“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五年。实行了两区新的管理体制,为北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政府投资体制、粮食购销市场化和住房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现代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个,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增加倍、倍和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和自营出口年均分别递增××和××,分别比年增加倍和倍,开放型经济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

“十五”时期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区共引进科研成果××项,实施各类部级科技项目××项,专利授权××××项,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省科技强区称号。万名人口人才数由年的××名增加到××××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初中升高中比率和高等教育录取率分别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被评为省教育强区,列为部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全面达标,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全国文化先进区和全国体育先进区创建成果得到巩固。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每千人床位数和每千人医生数分别达××张和××人,比年增加××和××,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被评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社区建设不断推进,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十五”时期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一体两翼”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一批现代化城市亮点工程建成投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比年扩大近倍,城市化水平由××提高到××。“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取得进展,累计创建示范村个,环境整治村××个。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

“十五”时期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年增加××××元和××××元,年均增长和;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平方米和××平方米,分别比年增加平方米和××平方米;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年的××和××下降到××年的××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我们经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资源要素制约、社会矛盾凸显等多种挑战和考验,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骄人的业绩。这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劳动、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通力合作、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积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历任领导、离退休同志,向驻仑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北仑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五”期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还比较艰巨。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服务业发展尚未跟上工业化步伐,消费对的拉动率还比较低,资源、环境、市场和效益的约束不断加剧。区域内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不多,区域创新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要素推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转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尚有大量工作要做。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差距明显,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建设和谐社会面临许多挑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压力还比较大;征地和房屋拆迁矛盾不容忽视,被征地人员尚未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社会治安问题仍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时有发生。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深入加以研究,切实妥善解决。

“十一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北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大跨越的“黄金发展期”。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新的东亚经济圈正在快速形成,国际间产业转移和融合的步伐加快,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从国内环境看,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我国政治社会稳定,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新一轮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宏观环境。从北仑实际看,我们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资源独特,优势明显,在全市全省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有责任也有条件更好地履行“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贸易摩擦、非关税壁垒、国际石油价格高位波动、生产要素总体偏紧、禽流感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矛盾凸显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自觉增强走在前列意识,牢记科学发展使命,树立和谐社会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努力谋求北仑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市委“六大联动”战略和区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围绕北仑四大定位目标,依托港口和区位两大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在推进临港大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机制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北仑方面的新突破,开创北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递增××,到××××年达到××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到××××年达到××亿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建立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平安北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和谐。

在工作推进中,着重把握好以下五个关键:

立足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借鉴世界发展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做好“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临港大工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服务业繁荣发达的产业新格局,打造“实力北仑”。到××××年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临港大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亿元。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倡导有效积累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北仑”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着力自主创新。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深入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围绕“建设科技强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信息化推进、专利示范与产业化、技术创新”三项工程,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体制创新上的关键性突破、系统集成上的规模突破、集聚科技人才上量的突破、服务产业集群上大的突破和产业链形成上新的突破”,促进经济增长由要素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到××××年,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建成××家省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全区年专利授权量达××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以上。

完善机制体制。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增强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围绕加快发展,进一步整合区域的优势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努力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围绕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和领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制度竞争力。围绕和谐发展,大力推进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力度,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到××××年城镇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年,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人,床位数达到××张,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更加重视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法治北仑”建设,创建“平安北仑”,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到××××年,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和××,城乡劳动年龄段居民基本养老保障面达到××,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

弘扬创业文化。以弘扬先进文化为主旋律,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使“创新、争先、包容、守信”的北仑创业文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逐步渗透到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中,渗透到市民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中,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力,使创业文化素养成为北仑人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使创业文化精髓成为全民普遍遵守的意愿,提升北仑的综合竞争力。

××年的工作意见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顺利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意义十分重大。××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达到××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达到××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持平,分别达到××亿美元和亿美元;自营出口增长××,达到××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和,达到××××元和××××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与上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净增就业岗位××××个。

为完成上述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在扩大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迈出新步伐。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做好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文章,确保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提升“实力北仑”。

全力推进临港大工业发展。临港大工业是北仑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临港大工业发展,重点加快建成台塑石化一期、宁波钢铁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台塑二期炼油及大乙烯项目、白纸板三期、宝新不锈钢五期、三星重工二期、林德气体、逸盛石化二期、海正药业等项目进度,协助做好、港务局四期集装箱码头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引进与现有临港大工业产业链相衔接的重大配套项目,做大产业群,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加快形成能源、石化、钢铁、汽车及零配件、造纸等为支柱的临港大工业产业群。全力完成开发区东区土地征用、配套道路、入口形象工程、排污管网和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促进已落户项目的开工建设,适时举办国际招商洽谈会。抓紧开展白峰峙南峙北征地拆迁工作,推进已确定项目和配套工程建设,打造“东部新城区”,为临港大工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北仑开放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北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转变招商方式,注重“精细招商”,着力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项目,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链,从而把北仑建设成为与全球市场联系紧密、产业特色鲜明、高新技术密集、商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对外贸易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加工贸易,鼓励企业自营出口,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鼓励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和资本经营。深化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对接和联系。做好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继续参与山海协作、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开展与其他地区的战略合作。

着力营造发展环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服务的工作质量,以服务引项目、服务出效益、服务树形象,切实关心和爱护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积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各项工作,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国家示范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投资软环境,全面提升区域开发建设新形象。按照“保护、保障、挖潜、集约利用”的要求,做好“增量”和“存量”文章,加大土地整理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挖潜”政策,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缓解用地压力。加强电源、电网建设,加快推进××甬东变、××沙湾变、××郭巨开关站和××烟墩变等供电配套设施建设。启动黄龙坑水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工业供水管网。继续加强银企对接,保障企业资金供给。坚持内外并举,在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加大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民营企业在上市融资、资本经营运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链延伸和实施文化战略上有新突破。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监督和管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权利。

大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按照“统筹规划、联动发展、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以港口航运、物流为主,加快规划和建设白峰郭巨、春晓现代化物流园区,重点引进世界前××位的物流和航运企业,促进马士基、公司投资兴办的物流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同三线疏港高速公路、穿山疏港高速公路、骆霞线集装箱专用通道、保税北路、港务局四期集装箱专用通道建设,突破发展物流业集疏运瓶颈制约。加快建成航运大楼,着力引进船代、货代、信息、保险、法律、中介等机构,为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商务服务。以“东方大港、花园新城、滨海风景、山水情怀”为主体要素,以凤凰山公园开园为契机,实施与上海、舟山等地的错位嫁接,着重推介凤凰山、九峰山及北仑港工业游等旅游产品及品牌,推出九峰山系列项目及北仑山国际邮轮服务中心、洋沙山滨海旅游区等项目对外招商,建设游艇基地,开工建设梅山海鲜美食城,形成以“一港二山”为龙头的北仑大旅游产业的初步框架。围绕建设宁波市商贸副中心这一目标,加快丽晶五星级酒店、凤凰山公园商业街、国际购物中心等建设进度,启动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扶持加贝、天润发、老板娘等商贸企业扩大规模,力争培育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连锁超市、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餐饮企业、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品配送中心,繁荣商贸业。

二、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认真把握“两个趋向”,跳出“三农”抓“三农”,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农业现代化。围绕打造北仑精品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的目标,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规模高效农业。以农业园区和六大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成浙东花卉专业市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园林生态基地、蔬菜供应基地等农业基地,鼓励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型农业项目,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对农民的带动能力和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规模化经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切实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吸引多元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实施总投资××亿元的穿山碶扩建、红卫碶外移以及下洋河、沙湾河、青峙排涝工程、峙南峙北围垦、梅山水系改造等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防治,全面落实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措施。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村级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元的欠发达村实行扶持,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建设农村新社区。坚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抓好村庄建设,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并缩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深入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调整优化村庄布局,推进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和撤村建社区工作,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农村新社区。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在目前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网络、村村垃圾集中收集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农村二次改水、环境整治等成果,重点完善村级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实施××个村级小水站改造,全面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农村污水联网工程,完成大碶、柴桥等街道污水管网改造一期工程。深入推进“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全区农村放心连锁超市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培育现代新农民。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致富能力、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挖掘和宣传创业典型,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提高农民的创业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为农村现代化注入持久的动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力度,引导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扩大就业门路,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人员就业,确保全年培训万人以上,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通过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建立农村新体制。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集体资产管理等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继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促进符合条件的土保、农保人员向社会养老保险过渡,逐步推进养老保障全社会覆盖。深化实施农村大病统筹医疗保障和小病受惠制度,设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对农民实行三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对义务教育段学生免缴杂费。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步伐,积极探索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途径。

营造社会新风尚。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科学、民主、健康、向上的农村社会氛围。加大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在年内实现村村建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目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制”下乡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新风,破陋习,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加强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建设,广泛开展星级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深入实施“一事一议”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村级管理民主化、规范化。

三、在提高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构筑人才和科技高地,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增强区域软实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一中心,坚持引进和创新并举,强化环境和机制保障,加快从“制造”走向“创造”。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互动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高标准建设北仑区域科技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塑料机械研究院、宁波汽车电子研究所、宁波压铸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自主创新平台。吸收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推动企业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扶持吉利汽车、贝发制笔、海天精工、海伦钢琴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效益明显的产品和品牌。大规模推进企业信息化,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围绕北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党政人才,抓好博士(高级专家)工作站、青年创业联盟建设,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励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港口优势和临港大工业,大力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以海天集团为龙头,以整机项目发展为主的精密机械产业集聚区,形成以科技创业园为重点,计算机及周边产品为主体的电子信息硬件加工、软件开发以及集成电路、半导体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港口和四个部级开发区集聚优势,加强区域的协调和合作,形成区域内互相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推动港区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杜绝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稳步推进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改革,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类公用服务领域和各项社会事业。加快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主动适应中央增值税、物业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燃油税和统一企业税收等税收制度改革,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四、在加快“文化强区”建设上跨上新台阶。着眼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弘扬创业文化,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大力弘扬创业文化。积极倡导“创新、争先、包容、守信”的北仑创业文化理念,增强先进文化的传播力和辐射力,营造良好的创业人文环境。弘扬创新精神,创建一批创新型机关、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挖掘一批创新型人才,营造全社会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抓住中国女排主场落户北仑的有利时机,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创造出更多的世界第一、全国第一、全省全市第一,使“要做就做最好”的争先意识深入人心。弘扬包容仁爱精神,认真落实“亲商、富商、安商”政策,完善居住证制度、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扶持民工子弟学校等政策措施,加大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加强外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支持创业者,善待外来者,共建和谐社会。以“信用北仑”建设为目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全社会的契约意识,倡导和培养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诚实公平的信誉环境。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发展高等教育,启动“十五年普及教育”。加强幼儿教育,整合拓展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加大对民办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力争三到五年内××的幼儿到三星级以上幼儿园就读。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启动省级“小班化教育”实验。提升高中段教育质量,继续支持北仑中学、柴桥中学、北仑职高等建设全省一流重点学校。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逐步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投资××××万元,实施柴桥中学、芦渎中学、大碶中学、华山小学、绍成小学、白峰小学、春晓学校等中小学改造建设,进一步改善教育设施。

全面推进文体事业。进一步完善大型文体活动的运行机制,精心办好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和世界女排大奖赛,策划举办国际级钢琴大赛和篮球赛事。筹建北仑科技文化中心、文化体育公园、游泳馆等公共体育设施,整合社会文化体育资源逐步向社会开放,推进文体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人人享受文化”主题活动,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村落文化为载体,邀请省内外著名文艺专业团体深入农村、社区巡回演出,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生活。深入挖掘北仑地域的优秀人文资源,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创作。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技术体系。加快新闻出版事业发展。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成投用公共卫生中心、妇幼保健院,启动建设北仑中医院、柴桥医院和小港开发区医院住院楼,新建宗瑞医院传染病区,促进便民利民就医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开发区中心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乙等水平。加强街道(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年建成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个,大力开展农村巡回医疗,建立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及农村防病工作网络,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切实抓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重视各项事业发展。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抓好国家安全、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征兵工作。重视老龄事业发展,改善老年人活动设施,丰富老年人生活。进一步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侨台事务、外事、统计、接待、气象、档案、保密、地方志、慈善和残疾人等工作。

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开创新局面。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港城特色的滨海城区。按照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要求,严格实施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快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工程的建设进度,着力提升城区品位,促进中心区在整体上出形象、上档次。推动小港、白峰副中心城区建设,逐步形成“一体两翼”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框架。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围绕“生态北仑”建设,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为主线,以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区为契机,按照“多元投入、市场引导、规章约束、管理规范”的要求,全面提高城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加快与工业项目布局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项目建设,促进太河路、穿南公路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白洋公路,推进溪岙岭隧道及连接线工程。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目标,依托企业、社会公众和政府三个主体,全面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台塑生态工业园区、北仑电厂脱硫工程及副产品石膏板项目、北仑电厂等热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以及华光不锈钢公司废渣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大力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要求,强化从源头上预防污染和保护生态。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深入实施模具压铸行业污染整治,强化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的监测监管,推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加强对新引进项目审批、环评、选址、建设、安装、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把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城区。

完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劳动力需求信息库,规范和有序发展劳务中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依法扩大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医疗制度和城镇无社保人员的保障制度,建立和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低收入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认真落实扶贫帮困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建设区社会福利院。研究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低收入和低保户实行住房补贴,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

全力打造“平安北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企业主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有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加大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力度,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地提出自己的诉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落实责任制,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整合资源,强化治安防控,形成高压态势,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要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上树立新形象。站在新的起点,政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承载着群众的厚望。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担负起北仑“走在前列”的重任。

坚持科学行政。完善听证会、论证会等制度,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分开,加强行政“有限”管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加强行政“有效”管理。坚持权责统一、事前管理与事后监管统一、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统一、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统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有责”管理。

推进民主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和吸纳各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意见。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内部行政监督。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区长电子信箱、区长值班电话、阳光热线等政府与公众对话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保障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复议制度,促进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公务员法制教育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7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着力打造环境、产业、体制特色,胜利完成了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省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42.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29.6亿元,年均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51.8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2.42亿元,年均增长2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002年的46.2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8.26亿元,年均增长18.5%。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823元增加到2007年的109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423元增加到2007年的3791元,年均分别增长9.7%和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162.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1.97亿元,年均增长17.4%。三次产业结构由34.7:23.2:42.1调整为31.1:29.6:39.3。热带高效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新型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成功重组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洋浦保税港区获准设立。组建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形成项目投融资平台,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海钢、海汽等省属国有大企业,省新华书店集团组建运行,基本完成省属中小国有企业改制。海南农垦下放海南省统一管理的工作已获国务院同意。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第二轮土地承包换证工作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华侨农场改革全面实施,省农信社联合社挂牌运营。开展第三、第四、第五航权开放试点。广泛参与区域合作。进出口势头良好,利用外资稳步增长,2007年进出口总额(含炼化项目)73.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25亿美元。新增国际友城12对,成功举办、协办五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四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五届海南岛欢乐节、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07俄罗斯“中国年·海南日”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五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580万人次,海南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集中财力办成了一批改善民生的实事、大事。五年来全省财政预算内社会事业投入达到327.6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1倍。率先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完成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实现达标。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2007年实现职业学校招生4.6万人。新组建的海南大学,实现省部共建。建成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成全省乡镇卫生院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78%、76%和50%,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人。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比国家要求提早一年免征农业税,启动农业保险试点,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8.9亿元。农业科技110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全部实现“统一加浮动”的标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取消一批涉及民生的收费项目。解决137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三集中”扶贫成效显著,全省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19万人减少到2007年的12.8万人。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09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91.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粤海铁路建成营运,西环铁路完成改造,东环城际快速铁路开工建设;新建、改建公路6000公里,所有行政村通了公路;实施重点港口规划调整和资源整合,新增年吞吐能力3500万吨;扩建改造海口美兰、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42条、国内航线162条。华能海口电厂两台机组竣工投产,东方电厂、海南电网跨海联网工程开工建设,完成220千伏环岛主网建设,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毛拉洞水库、大隆水库相继建成,大广坝二期加快推进。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编制《海南城乡总体规划》和市县及23项重点区域规划。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全部完成,处置土地遗留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信用环境逐步改善。倡导政府执行文化,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投资吸引力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明显,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制定修订近50项与生态保护和建设有关的法规规章。全面启动海防林恢复和建设工程,退耕还林造林2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1%,比五年前增加了4.8个百分点,全省环境、大气、水体质量总体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实施严格的土地、矿产资源保护政策。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制度。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淘汰小水泥、小钢铁、小火电13家,整合小橡胶加工企业85家。文明生态村从2002年的1867个增加到2007年的736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2%,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五年间,省政府及其各部门共办复省人大建议1076件、省政协提案1234件。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审议法规议案44项,颁布规章37件,修改和废止规章48件,对901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实行政务公开和重大事项听证制度。成立省政府咨询顾问委员会和科技顾问委员会,推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加强监察、审计监督工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开展“平安海南”建设,依法打击“两抢一盗”和犯罪。一批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型民族舞剧《黄道婆》等在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省图书馆、省健身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成。50万有线电视用户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地质勘查和史志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非典疫情、特大台风等自然灾害和各种矛盾增多带来的冲击和考验,全省人民同心协力,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就。这五年,是我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重要成果,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海南的吸引力、竞争力显著提升的五年。琼州大地充满生机与活力。

各位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支持海南,中央领导对新时期海南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给海南人民极大的鼓舞。回顾过去,我们深深感到,海南改革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凝聚了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琼各单位、驻琼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司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南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的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海南仍是欠发达省份,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的开放度、集约化和科技水平有待大幅提高;解决民生社会事业的财力还比较薄弱,不少群众生活还很困难;人才短缺,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体制机制特色不明显,改革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职能、作风的转变仍有差距,部分机关的办事效率不高,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

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回顾2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深感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我们更感到任重道远,仍需倍加努力。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明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方向,省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争取在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年,是进一步调整结构、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海南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省第五次党代会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发展为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人为本,集中财力,改善民生;坚持生态立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坚持执政为民,务实清廉,真抓实干。争取每年干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及群众的实事,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省第五次党代会对全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到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比“十五”末翻一番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上水平。根据这一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8‰以下,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凸显海南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海南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成为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新型工业基地,成为国际国内著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争取把海南建设成为背靠内陆、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航运和物流中心,成为优美舒适、最宜人居的理想居住地,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地区。

——以开放、生态、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特色经济基本形成。以农产品出口出岛、进宾馆进超市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依托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海洋经济较快发展,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显成效。

——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立。初步形成城乡一体的路网、水网、电网、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五年新增铁路308公里,新增、改建高速公路290公里,新增港口年吞吐能力1500万吨。建成环岛铁路、高速公路,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出岛交通更加方便快捷。工程性和局部性缺水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60万千瓦以上,能源结构继续改善,能源供应基本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需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互动机制逐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5%。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各显特色。中部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快。

——体制机制特色更加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内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各类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省直管市县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洋浦保税港区全面建成,旅游业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农垦管理体制实现根本性转变,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森林资源的集约经营水平大幅提高,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岛生态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气、水体和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70%左右,文明生态村覆盖全省大部分自然村。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达到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要求。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公民受教育程度和各级各类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全省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创业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三、在扩大开放中构建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

岛屿经济发展的出路是开放,经济特区工作的主题是开放。省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指出,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出路是扩大开放,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开拓一切能够开拓的市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输出岛内优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开放、生态、高科技的特色经济。

以农产品出口出岛、进宾馆进超市为导向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加强基础建设,促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质瓜果菜、水产品、畜禽、热带花卉等规模化种植、养殖出口基地、良种良苗繁育示范基地。大幅度提高渔业、畜牧业和林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瓜菜、热带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设施农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热带特色农产品出口出岛的比重。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网络,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做强绿色品牌农业。三是搞好农产品加工运销。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推进加工基地建设。扶持壮大一批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构建市场营销体系,把“海交会”办成我省农产品交流订货的一大品牌。四是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扩大农业科技110网络服务范围,全面推广测土施肥、良种良苗、病虫害防治和节水等实用技术。加强南繁育种基地规范建设。加快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继续推进“无疫区”建设,确保重大动植物疫病零发生。扶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打工经济。

以海南优势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继续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是发展壮大工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油气化工、浆纸、汽车及配件、医药、矿产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项目,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药业,加快海南生态软件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功能。抓好重点开发区、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园区资源,调整完善重点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海口保税区区位调整,提升洋浦开发区的核心功能,把洋浦开发区培育成为新型工业龙头。

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引进需求,扩大岛内消费,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一是加快旅游业开放。高水平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以旅游开放新政策为契机,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实施国际化改造,全面推进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用好航权开放政策,进一步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增加航班。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实行“一站式”通关服务,为游客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出入境条件。二是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度假区和旅游景区。加快神州半岛、海棠湾、香水湾、清水湾、石梅湾、铜鼓岭、美丽沙、新埠岛等度假休闲旅游区建设。适度开发中部山区森林旅游、温泉疗养等特色产品。积极发展西部旅游,推进棋子湾开发。发展海洋旅游。配合做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和航天主题公园建设。三是规范旅游市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进旅游市场全面开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和完善旅游投诉及应急处理机制,实行旅游联合执法。四是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旅游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策划引进大型国际国内会议、体育文化赛事和商品展销,推动会展经济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和繁荣休闲运动、演艺娱乐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适应中外游客需求的理疗康复设施。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业,支持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创新,培育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发展信息服务业。提升城乡商贸服务业。拓宽服务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培育壮大港口经济。港口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区位、港口资源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优化港口结构和布局,把洋浦保税港区打造成为背靠华南腹地、连接北部湾、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航运和物流中心,把洋浦港、海口港建设成主枢纽港,把八所港、三亚港、清澜港建设成为地区重要港口,发展一批地方特色专业港口,全面推进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建设,形成布局均衡的港口体系。以口岸经济为依托,增加海上航线。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拓展仓储、加工制造、包装、配送等业务,发展临港商贸、港航服务、邮轮经济等各类服务业,做好港口经济这篇大文章。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突出抓好海洋渔业,加快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近海网箱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热带水产养殖种苗产业。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能源利用等海洋产业。支持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努力建成开发南海资源的服务基地、加工基地。用好中国南海研究院等智力资源,加强海洋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编制和实施《海南省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坚持全省统一规划,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格局。构建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综合经济区,打造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旅游经济圈,建设以洋浦为龙头的西部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经济带,开发中部生态特色经济区。鼓励市县创新发展思路,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做大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推广小额信贷,完善农业保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社会化服务。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提高新农村综合创建水平。三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海口、三亚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儋州、琼海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抓好县城的规划建设,发展特色小城镇。大力发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综合服务业,繁荣市场,完善城镇管理,促进人口、生产要素聚集,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扶持发展中部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用足用好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和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建设一批起关键作用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逐步将生态核心区和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子女转移到城镇就学、就业,逐步实现异地脱贫。

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深化与“9+2”各省区在农业、旅游、贸易、科技等多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广东省紧密协作,解决两省结合部的交通瓶颈,共同开展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十二五”期间完成立项并实施。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积极参与环北部湾和东盟合作。发挥侨乡优势,拓宽海外联谊渠道。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加大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加强口岸建设,建立“大通关”联络协调机制,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策划一批综合性、针对性强的专题招商活动,做好跟踪服务,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提高利用外资的整体水平。

构建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的保障体系。基础设施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完成大隆水库灌区、大广坝二期戈枕枢纽和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国道、省道改造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东环城际快速铁路和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继续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加快华能东方电厂、海南电网跨海联网工程建设,推进农垦电网改造,完善城乡电网,提高全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做好发展核电的各项前期工作。加快环岛天然气管网联网。鼓励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完善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加强水、矿产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强化政府对土地利用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健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优化土地开发格局,科学有序供给土地。全省基础设施功能的不断完善,将有力地促进土地等各类特色资源大幅增值,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四、在深化改革中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围绕强县扩权,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依法规范、合理调整省与市县两级事权。省直部门要在统一规划、制定政策、加强监管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布局、重点区域和重要资源开发、跨市县事务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减少省与市县两级政府事权交叉,增强市县发展活力。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

加快推进农垦改革。把农垦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问题纳入全省总体发展规划。加快转变农垦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剥离垦区的行政和社会职能。整合农垦资源,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若干个有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向资本市场。因地制宜探索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胶园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努力增加农垦职工收入,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创新洋浦开发区管理体制。统筹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港和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理顺洋浦经济开发区和儋州市的行政体制关系,合理划分洋浦与儋州市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利益,形成有利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体制。强化洋浦土地、港口等资源的规划管理,创新开发区建设和经营管理模式,增强开发建设效能。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10家以上省属重点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其下属80%以上企业股权多元化。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优质国有资产和资源,培育10家左右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省属大企业。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努力培育新的上市资源。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盘活闲置土地和资产,妥善解决职工的就业、社保、经济补偿、劳动债务等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大企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大项目建设,引导发展一批相配套的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模式,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全面落实《海南经济特区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和《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各类产权有序流转,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发展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加快市场硬件建设、规则建设、网络建设,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平等保护物权。

完善人才培育成长机制。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完善培养、引进和使用各类人才的配套政策,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针对我省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大规模开展各类培训。继续加强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长江商学院等高校的战略合作,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设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建设一支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工作。

加快科技改革与创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关政策。抓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国内外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知名科研院所来海南设立研发机构。鼓励科研创新和科技转化,围绕培育壮大我省优势产业,加强实用型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积极推进其他改革。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以家庭经营为核心、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林业承包经营机制。推进华侨农场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农信社、供销社改革,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五、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生命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丰富和深化生态省建设内涵,就要始终坚持生态立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全岛生态保障能力。继续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开展绿化宝岛植树造林活动,全面恢复和建设沿海防护林带,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严格水源地、水源涵养林地保护,加强对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等重点江河流域和集中饮用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推进中部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监管。开展生态安全研究,防治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强部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林业灾害防控水平。

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治理。落实我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严格控制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放实施重点监控和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节电、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广泛应用新型建筑材料。积极发展沼气、余热利用、粉煤灰回收利用、糖业废物利用等循环经济,支持国家示范试点的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区发展。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完善法规政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创建一流的生态人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制定并严格监管实施各项城乡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规划执行管理的权威性。集中各方面的资金,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十一五”末全省18个市县主要区域的生活污水、城镇垃圾处理率要达到70%左右。加强饮用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意识,形成长效保洁卫生管理机制。抓好城镇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开展“白色污染”治理。组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计划,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村、乡镇、社区、市县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海南建成空气清新、山青水秀、生活环境舒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品丰富的最宜人居地区。

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长效机制。建立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征收各类资源有偿使用费。探索建立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收费,促进企业治理污染。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中部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经济补偿。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态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制。

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建立公民生态意识与生态法制教育体系,开展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法律法规的普及活动,让“护我绿色宝岛、爱我美好家园”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树立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的消费观念,告别一切与生态文明不协调的行为习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惠及百姓、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今后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海南的社会事业有长足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努力构建和谐海南。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完善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建设新农村生态循环校园。优化配置中小学教育资源,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抓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新海南大学“211”工程创建和桂林洋高校区建设,支持高校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抓好师范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用三年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

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供应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药品市场监管,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坚决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实现全省社会保障基本统筹。实施退休人员养老金“新三年”连调政策,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行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巩固发展、规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逐步提高各类保障水平。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集中财力建设一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和农垦职工的基本居住条件,基本完成茅草房和特困对象危房改造。解决13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继续搞好“三集中”扶贫,贫困人口减少到6.8万人。

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认真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及高校毕业生等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建立完善低保家庭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保障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定增长。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省直机关及事业单位住房补贴。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馆藏,实现省博物馆早日开馆,建成省文化艺术中心、海南文化体育公园和全省乡镇文化站。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体育事业,实施“文化精品战略”,鼓励文学艺术创作。实现全省城镇有线电视数字化,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挖掘、保护和发展黎族、苗族等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制定完善全省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扶持培育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充分发挥省社科联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增强公民的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建设“平安海南”,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继续推进无毒岛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公安、司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实施“质量兴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商业贿赂和非法金融活动。加强气象服务,推进城乡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构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和社会联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的能力。

继续关心支持老龄、妇女儿童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和史志工作。支持中央驻琼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成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各级政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造福,让人民满意。

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制定相关政府规章,积极配合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好立法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综合执法,加强执法队伍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行政复议。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和改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政府权力正确行使。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加强统计分析与预测,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公示、征询意见和听证制度,完善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等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在土地使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方面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制。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充分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进一步增强行政透明度。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坚持施政为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社会公众服务。推进政企、政事、政资、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降低行政成本,精简办事程序,履行服务承诺,提高办事效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政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形象。继续倡导政府执行文化,坚持无功就是过、从政必有为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把精力用在干事上,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对重点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有责任追究,一环盯紧一环,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用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彰显效能,取信于民。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秉公从政,廉洁自律。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严肃查处各种腐败行为。大兴学习之风,建设一支干事不图虚名、施政公道正派、为官清正廉洁、做人光明磊落的公务员队伍。加强团结协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2008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五次党代会各项部署的重要一年,我们还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要低于去年实际涨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5‰以内;每万元GDp能耗下降2.5%。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挖掘有利因素,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条件,抢抓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今年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狠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我省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出口出岛都创历史最好水平,多年的实践证明,以农产品出口出岛为导向发展现代农业,方向正确,措施有效,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要继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热带高效经济作物,切实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110、良种良苗、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小额贷款等综合服务。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规划建设塔岭农产品加工园区、临高水产品物流中心和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以省农产品运销股份公司为骨干的运销龙头企业。进一步搞好农民培训,发展打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在目前我省经济增长中,重点项目的作用举足轻重,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初步安排省重点项目76个,年度计划投资354亿元。对重点项目建设,要成立专门班子,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跟踪服务,督办落实。对东环铁路、金海160万吨造纸、华能东方电厂、洋浦保税港区一期、航天发射中心、红岭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对海南长远发展起作用的重大项目,要突出解决好征地、拆迁、水电路配套等问题,优化施工环境。加大项目前期和报批工作力度,积极做好与国家各部门的协调沟通理解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支持批准。

三是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业是我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今年要以旅游开放新政策为契机,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建设一批新的旅游精品度假区。高水平建设免税商店,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抓住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机遇,精心策划系列旅游促销活动,新增一批国际航线和航班,大力开拓俄罗斯、欧美、日韩及港澳台地区等高端游客市场。进一步整治和规范旅游市场,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四是搞好重点领域改革。今年继续把深化改革作为凸显特区体制优势、激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下大力气抓出成效。创新洋浦开发区建设和经营管理模式,新组建的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控股有限公司要加快运行。加快推进保税港区一期工程,确保10月之前顺利完成并封关运行。农垦改革是全省改革攻坚的一大重点,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务必在体制转换、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为重点,依法规范、合理调整省与市县两级事权,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农信社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在改革中要切实引导调动干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五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作为岛屿型经济省份,加大招商引资是持续保持经济发展好势头、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利用海南的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整体策划招商方案,制定激励招商引资的配套政策。加大项目策划和包装,利用保税港区政策,引进大型仓储物流、国际航运、船舶制造、加工贸易等项目。围绕现有工业企业的配套和产业链延伸,主动策划针对性强的专题招商活动,重点引进一批高科技、高产值、节能环保型项目。精心组织在香港等地举办的综合性招商活动,积极参与第五届“珠洽会”。加大市县招商引资工作。

六是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今后国家对地方的考核,节能减排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并且采取“一票否决”,实行严格的项目区域限批政策。这对于刚刚进入加快发展的海南来说,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艰巨。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长期的硬任务,列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指标。狠抓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支持海口、三亚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在8个市县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淘汰立窑水泥、小钢铁、小橡胶、实心粘土砖等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推广节电技术。抓好建筑节能,实现新建建筑节能50%的目标。

七是切实加强物价监管和安全生产。食品、农资价格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今年要把强化市场物价监管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建立食品、农资价格定期报告制度,设立食品、农资物价调节专项资金,提高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重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在涉及公用事业和重大服务价格调整时,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果断运用市场和行政等手段,依法严厉查处搭车涨价、哄抬物价的行为。狠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危险化学品、交通等行业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监管,有效治理各种安全隐患,及时高效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同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为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庆典及重大节庆活动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8

七、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港、空港、信息港、综合路网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国际化城市地位。

23.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董家口港建成以铁矿石为主的大型散杂货交易平台,建设以石油交割库为主的大型能源中心,建成以中石化液化天然气(lng)为主导的现代清洁能源基地,打造国家能源与大宗散货交易中心。争取国家批准董家口口岸对外开放。完善胶州湾港区功能,前湾港建成大型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港,推进老港区国际客运旅游中心建设,努力建成符合现代国际邮轮城要求的核心功能区。推进保税港区体制机制及监管模式创新,先行先试国内重大改革试点,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加强港口跨区域合作,深化与沿黄流域各口岸全面合作。集聚发展航运经济、航运保险等现代航运服务要素,提升口岸服务功能。

24.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加强设施建设,全力拓展国际航线,特别是直飞欧美航线和面向日韩的中转航线,提升现有机场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国际标准,全力推进新机场规划和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飞机维修改装、通用航空制造、空港物流、航空培训、空港商务商业等航空产业,努力打造航空城,全面提升青岛空港运营效率和国际影响力。

25.构建便捷陆域综合交通网。全面推进现代公路网络建设,完成青龙高速公路工程。全面建成主城区快速路网,合理调整城市路网快、主、次、支的结构关系,打通市区所有未贯通道路,全面改造升级市区超期服役道路。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铁一期建成通车,地铁二期完成轨道铺设,地铁三期力争开工建设。争取实施青岛-平度-莱州铁路建设。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推动城市公共停车场体系建设。建成青岛铁路北客站、青荣城际铁路、海青铁路、青连铁路,完成胶新铁路改造,积极做好青太高速铁路济青段前期工作,提升青岛铁路运输枢纽地位。

26.统筹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成功能完善、国内领先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起市区统筹、协调发展的“大市政公用”综合保障格局。统一调配水源,优化供水结构,构筑供应充足、调配高效的大供水体系。完善城市污水收集、输送、处理系统,实现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国内领先,构筑厂网协调、泄洪通畅的大排水体系。加快供热企业整合,加快热源和配套管网建设,大幅提高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完善城市大供热体系。加快天然气气源建设和高压管网建设,构筑管输天然气为主、供应充足稳定的大供气体系。以实现市区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和原生垃圾基本零填埋为目标,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体系,加快环卫监管体制和运行方式改革,构筑适应城市需求的大环卫体系。高标准加强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防洪、防震、防空等设施建设。27.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青岛是我国北方国际通信光缆唯一登陆站的优势,抓住“两化融合”实验区及“三网融合”试点地区两个部级信息化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城市。进一步整合各类基础数据库,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推广数字媒体、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社区等信息化服务,全面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28.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加强综合管理,构建城市管理新格局。强化城市管理立法工作,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健全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改变青岛城市道路的拥堵状况。

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青岛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战略平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实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促进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9.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水网体系等空间布局,形成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快推进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设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使用,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建立节约用地标准,加强节约用地监管和考核。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30.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积极引导中心城区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促进城乡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学确定各区市工业主导产业和产业园区定位,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实现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引导大项目和老城区搬迁企业向县域产业园区集聚,配套引进发展关联企业。完善县域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与新型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工业园区建设相配套的服务业。加快完善县域科技、金融、人才等支撑保障体系,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加快

推进平度、莱西新型工业化进程。31.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优先发展小城镇对外交通,打通小城镇至周边主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主干线的联系,优化城乡交通网络布局,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完善的城乡水网体系,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统筹城乡电力设施建设,健全供电网络,优化供电结构,镇、村基本实现电气化。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大力发展农村大中型沼气设施。推动宽带互联网络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32.统筹城乡环境改善。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加快河道综合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进重点中心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提高村镇污水处理率。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环卫管理模式向农村延伸,村镇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坚持多措并举,注重源头治理,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力度。

33.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衔接和统一。加快推进农村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健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加快推进农村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各项城市社会救助政策向农村延伸。34.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推进城乡各项配套改革,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建立健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领导机构、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统筹协调规划实施、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和措施落实,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九、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顺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深入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内开放合作,率先建成比较完善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35.提高城市国际化程度。以国际化视野审视和谋划青岛发展,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经济贸易、城市设施、科教文化、生活居住、市民观念的国际化程度。加强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形象塑造,创新对外宣传,提高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等办会办赛国际化程度,提升青岛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争创联合国创意城市联盟“音乐之都”。加强地方外事工作,加强与国际友城的联系,大力引进国际会议组织,打造国际会议城市。加快建设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营造国际化的语言环境,提高城市国际化程度。

36.加快外贸外资转型升级。推动外贸外资率先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实施目标市场质量、安全、环保、技术等标准,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比重。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扶持出口龙头型企业。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深入实施定向招商,更加注重引进高端要素、高端产业。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发挥好国内外500强带动效应。

37.拓展国内外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健全支持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建立多层次、高效的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战略,开展泛黄海中日韩次区域间的“功能性合作”。主动参与和服务山东半岛一体化发展,加强对接合作。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参与西部开发。

38.完善经济功能区发展模式。拓展各类经济功能区作用,完善配套条件,发挥聚集和示范效应,成为高水平吸引投资、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完成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立起运转高效的“多区港联动”运行模式。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建设董家口保税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保税港区功能配套区,加强区港联动,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综合型园区发展。十、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攻坚,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攻坚,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努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39.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绩效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创新政府组织体系,将执行、服务、监管等职责重心下移。继续深化集中配置审批职能改革,深入推进联合办理,强化对行政审批的制约和监督。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监

管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权力的规范透明运行,建成使用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审批、监督、服务信息化平台,健全电子监察体系。优化各类行政权力的运行流程,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积极推进各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40.深化国有经济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收缩国有资本分布跨度和企业层级,加快推动非主业及低效占用国有资本退出。加强国有资产审计监督、财务监管、产权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造,加快产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进程。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整合形成一批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资本运营能力强、资产收益高的产业和资本经营企业。

41.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以理顺公用领域产品价格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做大做强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业,积极发展各类产权和技术交易市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保障食品药品等安全为重点,创新市场监管模式,规范市场秩序。

4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支持转方式调结构的财源建设体系,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深化县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合理配置各级政府财力,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深化预算编制管理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深化非税收入制度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用好地方税政管理责权。

43.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统筹中心城区户口迁移;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权益。扩权强镇,提升重点镇经济社会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进程,使农村社区成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重要载体。

44.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的确权登记,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创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大力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十一、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成为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城市

“两型社会”和生态建设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45.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构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工业节能,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既有建筑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交通节能,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和新能源汽车。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强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强重点用能、排污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标准化体系,提高产业环境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46.坚持环保优先。以环胶州湾区域为核心,深化全市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建设,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大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淘汰黄标车,从严控制外地黄标车进入主城区。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强化核与辐射监管。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强化执法监督,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47.全面推进生态青岛建设。加快实施“十绿”工程,加大绿化投资力度,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强河流、道路、山头绿化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推广立体绿化,完成各类绿地保护和改造升级,大幅提升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实施保护和治理工程,加强对太平山、浮山等市区山头的综合整治,打造崂山、大泽山、大小珠山等山地生态控制区,提高自然本色和生态功能。崂山争创部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沿海基干林带、沿河防护林带、沿路高标准通道林带、农田林网、库区涵养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进海岛、海洋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建设。

48.促进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增长,制定扶持政策,加强低碳经济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鼓励低碳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建环境友好企业和环境友好工业园区,高水平推动部级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静脉产业企业和再制造企业。着力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引导市民树立绿色低碳观念,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十二、加快推进“文化青岛”建设

加快推进“文化青岛”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文化青岛”,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必然要求。统筹文化发展布局,以改革创新引领文化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49.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巩固和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普及化。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军警民共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力做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分会场的各项工作。

50.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规划建设市文化中心、档案馆新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强区市文化中心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增强基层文化服务功能,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三贴近”要求,大力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加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建设,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提高发展实力和传播能力。加强城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

5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推进文化与历史、经济、海洋、科技、旅游相

融合,着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全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影视传媒、演艺、新闻出版等核心层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层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大力培育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海洋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产品、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品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建设,培育文化要素市场,推进特色文化街区建设。调整文化消费结构,创造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5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建设“文化环保”城市。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方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青岛出版集团、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台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组建青岛演艺集团,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制,兴办各类非企业文化机构,加快发展各类文化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组建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公司,扶持有条件的文化公司上市。

53.建设体育强市。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建设体育强市。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强化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大力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重点发展健身休闲、竞技表演、体育、体育用品生产及销售等产业,完善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配套服务,发展帆船、航海等海上运动及产业,打造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

十三、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和能力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4.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重点,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机会公平。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55.办好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实施教育强市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突出加强学前教育,提高公办幼儿园比重;基本实现七区间、五市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围绕全市产业发展,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鼓励驻青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支持中国海洋大学“985工程”建设,完成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构建人人皆学的终身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56.提升现代医疗卫生水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强化政府责任和财政投入,全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全面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区域医疗卫生规划,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形成区域性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基本形成城市“一刻钟健康服务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公益性导向,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卫生需求。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重视发挥红十字会的作用。

57.显著增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实行对劳动者免费服务。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问题。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58.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和五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完善企业

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四项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向城乡特殊困难人群倾斜。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59.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逐步改善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完善保障性住房建筹制度,加强财政性经费的持续投入,探索灵活多样的筹集住房方式。完善配建机制,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确保配建比例不降低。严格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单位的资格准入,提升住房综合品质。稳步推进旧城区改造,全面完成建成区城中村改造任务。

60.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围绕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立完善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健全社会组织,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重点培育发展新兴行业及惠及民生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行业协会,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做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对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加强网络和舆情引导,构建和谐虚拟社会。

61.建立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认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规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始终从群众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完善并落实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和重要决策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加强工作,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将群众工作贯穿于执法、司法和化解矛盾的全过程,提升化解社会矛盾水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62.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深化平安青岛建设,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提高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防恐反恐建设和反斗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维护政治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提高社会安全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格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源头监控和市场监管,保障居民食品药品安全,建成“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自然灾害、交通消防等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应急管理,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应急”工作格局。

63.统筹人口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千方百计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推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指导和监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坚持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统筹解决孤残儿童、留守儿童等问题。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立资源统筹协调机制,重视人口载负较重区域的新资源建设。

十四、凝聚全市力量,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64.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党员干部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建立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形成风正、气顺、心齐的浓厚氛围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65.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创建“岛城先锋”党建品牌为载体,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6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下力气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严明政治纪律,健全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纪律保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9

[关键词]:西部开发,重点区域,南贵昆经济区

促进南贵昆经济区的形成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南贵昆经济区属于西部开发“二带一区”重点区域。南贵昆经济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连接东南亚、南亚、部分东亚。该区域具有对外开放方面的区位优势,广西拥有西部唯一出海大通道,云南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拥有建成陆上通道的条件。促进南贵昆经济区的形成,要走效益优先、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发展路子。总体思路是:要加快南贵昆经济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交通、商贸、旅游等产业,改造提高机械、电子、航空工业,加快利用水能、有色金属、磷矿石、煤炭等资源,建设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和东输工程,积极开发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

一、进一步明确“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开发思路,促进南贵昆经济区的形成

“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从经济学上讲既与点―轴模式相近,又与增长极理论相吻合。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在点、线、面三者关系上做出一个考虑。实际内容是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周围地区发展。所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特别重要,西部开发在西部内部要强调注重中心城市推进开发,区内不搞均衡发展。全国地区间是要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梯度开发就是优先开发效率高的地区。落后地区的局部优先发展是能够做到的,但总体上不容易。之所以要在西部地区突出这个“二带一区”,就是要正确处理西部开发中有效益开发和扶贫开发的关系,把增加经济效益的开发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从经济区角度更加强调形成集聚效益,培养自身发展能力,再带动周围发展。扶贫开发也不能忽视。抓大通道建设,抓中心城市,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两个关系要把握好。在集聚方面非中心城市莫属,城市具有生产规模,不以城市为依托,经济开发就成无源之水。

二、加快发展连接南贵昆,通海达洋出省出境的交通干线

“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加快以“五纵七横”为重点的公路国道主干网建设,全面贯通“三纵两横”。起步建设西部公路的八条新通道,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建设改造“八纵八横”铁路主通道,扩大西部铁路网,加快铁路有线技术改造,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建设青藏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西北、西南进出境铁路。南贵昆经济区要抓那些最优先的事,南昆铁路和经广西南北钦防出海的通道已贯通,从贵阳往东的株六复线已建成,目前从昆明往西南的泛亚铁路和昆曼公路还没有正式修建,今后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为了加快南贵昆经济区的发展,要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广西要加快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的深水航道、大能力泊位和集装箱泊位建设,进一步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搞好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和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南宁至贵阳、南宁至昆明、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和广西滨海公路,扩能南昆铁路和黔桂线,新建隆昌至百色、合浦至河唇铁路,扩建和完善南宁、北海机场,建设右江和红水河航道,适时建设管道运输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城市作用。贵州要加快“二横二纵四联线”公路主干网建设,形成以贵阳为中心,通达遵义、安顺、都匀、凯里黔中地区和六盘水市的公路运输网。建设渝怀铁路贵州段,发挥“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作用,加快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建设,加快安顺电厂二期、纳雍电厂、黔北电厂建设,贵阳电厂技改,输变电项目贵州至广东直(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发挥“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通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云南要加快出海通道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设以昆明为中心,以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航空为辅助,水运为补充,大中城市为枢纽,中小城市为节点的东连黔桂抵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西北),南下越老和柬泰(新马),西到缅甸及印巴,通边达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扩大铁路路网,增加出省出境通道。“十五”期间,加快昆明―吉隆坡―新加坡铁路建设前期工作进程,争取开工建设国家西南出境通道,建设大理―丽江铁路、贵昆线电气化复线项目。完成昆明火车客站改扩建工程。2008年前后,建成云南出境(铁路)通道、大理―丽江铁路,完成昆明(站)枢纽改造。提高公路路网等级和通达能力。建设“三出境、两出省”水路运输通道,着重整治改善澜沧江―湄公河及元江―红河水运、中缅陆水联运、中越水路运输和长江、珠江的水运航道。“十五”期间完成澜沧江262公里航道扩建,建成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建好富宁港,开发珠江水道。2010年前,提高右江至华南、澜沧江和红河等航道的等级。云南小湾水电站、曲靖电厂二期、文山马鹿塘电站等项目。完善航空枢纽,增加支线空运。开工建设昆明新机场、红河、文山机场,完成西双版纳、思茅、迪庆机场的改造,使民航机场由10个增加到12个。

加快大运量“泛亚铁路”(中、西线方案)的通道建设。其理由是:(1)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迫切需要;(2)我国与东盟国家具有地理相邻和传统友好的优势,必须加快大运量“泛亚铁路”(中、西线方案)的通道建设,把昆明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大城市通过以铁路大动脉为主的交通网联结起来,促进区域国家间投资与贸易合作,并带动其他中小城市的发展,从而提高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生的经济增长的潜力,密切我国与东盟经济联系;(3)可以加强我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三、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来发展南贵昆经济区

扩大改革开放,促进南贵昆经济区的发展,在主攻国内出海通道的同时,还要规划建设面向东南亚的通道,扩大边贸的发展。适时调整边贸政策。在中国政府提出未来十年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云南和广西要专门研究,根据新的形势,把这个新情况考虑进去。还要打开通往东部的通道,因为东部发达地区的市场十分庞大,要发展东西合作,发展与港粤奥的合作。用开放的思路来发展南贵昆经济区,把开放落在实处。要改革,减政放权,政府要帮助企业,发挥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南北钦防沿海地区发展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结合完善西南出海通道体系和发展南北钦防城市群,要加快海洋资源、南亚热带农林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沿海工业,带动桂西铝土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全面提升农业和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逐步形成以港口经济、海洋产业、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经济外向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格局。贵遵安都凯地区要按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优势、适应全局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巩固和加强农业,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作物品种和区域布局,增加优质粮食和优势经济作物的比重;坚持以品改为突破口,稳定发展生猪生产,优化养殖结构,重点发展商品牛羊;重点发展稻田生态渔业工程。工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靠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建成一批支柱产业。

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的思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具有云南比较优势的烟草、生物资源开发、有色及磷化工、旅游和以水电为主的能源支柱产业,提高优势产业的规模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快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食品、机械、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推进兰坪有色金属20万吨电锌、云南磷复肥基地、实施地方“三线”军工企业调整搬迁等一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

(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东中部地区合作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进行,对于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我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牢牢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面临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扩大出口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西部地区在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要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将吸收外资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有步骤地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积极吸收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要求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广西要加快沿海临海工业园、出口加工区、台商经济开发区、东兴边境贸易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的发展,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技术合作,充分利用该地区在地缘、民俗等方面与东南亚各国的历史联系,进一步加强旅游、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促进向东南亚开放大通道的建设和形成。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创新机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开拓多元化市场,落实鼓励出口政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努力增加出口。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拓宽利用外资方式,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培育多元引资主体,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抓好外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强区域经济联合,扩大向东开放,主动承接粤港澳的产业转移,吸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与云贵两省的合作,做好共建南贵昆经济区的基础工作。贵州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四个对口帮扶城市深圳、青岛、大连、宁波为重点,继续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搞好与西南、华南部分省区的区域经济协作。选择一批优势企业,与国内大企业进行合资合作。云南在东西部合作方面,滇―沪合作、滇―粤合作,在科技、教育、旅游、金融等领域取得较快进展。云南与国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机制日益完善。东部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新产品、新发明作价投入,与云南企业和有关单位共谋发展。积极推进省际间联合、对外合作与交流,增强区域合力,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优势产业整合,增强产业的支撑力。应寻求区内相同烟、糖、电力、矿产、旅游及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走向联合,实现协调发展。首先在烟产业上与贵州联合,建立国内最具实力的烟产业集团,统一区内市场,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继续保持和提高烤烟在越南的市场份额,兼并清迈烟厂,占领泰北市场,做强区域烟产业。在糖、矿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产业方面与广西联合发展,共同推进产业的研发和升级,按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原则,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布局,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积极推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注意与广西、贵州协调建设“西电东送”基地,充分发挥重大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共同开拓旅游业,做大做强大西南整体旅游业,推出跨省或跨境旅游环线:(1)昆明―珠江源―黄果树―贵阳;(2)南宁―百色―兴义―罗平―石林―昆明;(3)昆明―罗平―安顺―贵阳;(4)昆明―南宁(北海)―河内(下龙湾)―河口。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努力发展云南外向型经济,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致力于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信息通信、交通、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广泛地开展合作;鼓励我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利用西南出海和陆路通道,面向东南亚、南亚,面向港澳台地区,积极走出去投资办厂,参与跨国、跨地区的资产重组,拓展发展空间;继续支持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农业、矿业等合作,总结推广境外罂粟替代种植的成功经验,加快老挝钾盐矿的合作开发,使我省的农业、矿业或具有实力的产业或企业走出去,建立外向型的产业体系和产品生产基地,创立云南产品的国际品牌。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动员、组织向缅甸、老挝的劳务输出。

(三)抓紧研究制定南贵昆经济区发展规划,制定共同发展目标和重点

合理划分功能区和研究区内如何布局生产力,制定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有效的协调共管机制;研究制定应对加入w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适应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变化的对策措施。重点支持三个一级节点城市构成的南贵昆经济区核心区的发展,培养昆明和“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增长极,因为他们是南贵昆经济区面向国际市场的两个“桥头堡”

南昆铁路为沟通西南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南贵昆经济区应以南昆铁路及其主要辐射区域为主要轴线,整体上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而要更加重视南昆铁路两个桥头堡的建设。

昆明是南贵昆经济区的西桥头堡,昆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南贵昆经济区的形成。要积极培养昆明增长极,鼓励云南和东盟以及南亚国家加强经济互补联系,积极参与中南半岛经济圈的形成,使之成为我国与东盟和南亚经济合作的桥头堡。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开放型大城市。

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和南贵昆经济区的东桥头堡。早在1992年国家就把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地位加以确定。目前,大通道的框架基本形成,并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广西连结大西南腹地和东南亚地区桥头堡作用正在显现出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这一作用将更加明显。因此,可以考虑把广西的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组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把“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培养成为一个面向东南亚的增长极。

(四)重视贵阳及其城市群的发展,它是距离长江上游经济带最近的增长极,有利于南贵昆经济区与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联系,还要重视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防城港市机构改革方案篇10

微专栏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

微语【铁道部改革动力来自高负债】铁道部已成历史,有关部门誓言市场化改革,所有这一切的推手,其实是高负债使然:“甩包袱”、“嫁丑女”一直是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推进逻辑。那么,下个10年的政府改革动力,预计也只能来自财政赤字的爆棚。还是20世纪初的熊彼特有远见:财政,是理解一切制度变迁的关键。

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回应:“事关国计民生”、“支柱产业”、“战略意义”、“自然垄断”等说辞只用于那些赚钱的行业,为政府垄断辩护。赔钱的买卖则市场化,鼓励民间参与,铁路变成无关国计民生、无战略意义的非支柱产业。决定改革的向来都不是理论,甚至不是领导的意愿,而是政府的钱包。

蔡奇(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

微语如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是个税起征点调整。宗庆后建议工薪阶层免交个人所得税,李书福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至6000元。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回应称,继续提高个税起征点难度较大。这话为时过早。起征点关系国民收入在政府与百姓之间的分配,减税就是百姓增收!

委员会宣传部网络处副处长王郁松回应:欧美体制有另一个参考办法:以家庭而非个人为单位,全民都纳税,再给中低收入者(全额)退税。起征点的办法,常有做假账以逃避税的,执行有漏洞。

湖州广电传媒集团副总朱建彬回应:藏富于民,也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论文网]

龚琳娜(歌者)

微语“3·15”打假晚会,(我)听了晚会上(表演的)几首歌,都是假唱,怎么还能“相信就是力量?”造假不分大小,撒谎就从一点一滴学会的。

《南方都市报》回应:≠≠“3·15”晚会≠≠造假不分大小,打假无处不在。

《南方日报》回应:央视晚会也摊上事儿了……

微哲理

香港是法治社会,可以说我们缺乏人情。香港是法、理、情,内地是情、理、法,在这一点上是不同的。曾经有一位内地法官对我说,一名医生因为药品收回扣被抓,他说没罚他,因为他觉得医生待遇太低,国家投这么多钱在医生身上,因为收回扣就让他坐牢,对国家没有好处,这是体制问题。他认为在这种体制下,每个人都要拿回扣才能生活。他认为是这样,所以不罚,这就是情理法,法放在最后。

这个逻辑很有意思。但是,在香港不行。有一名内地研究生向教授行贿,要求买考卷,当场拿出1万元钱给教授。教授告发,当场把学生抓了。这名学生真的要坐牢。我们的法、理、情是怎么补救的呢?在他出狱后仍旧让他完成大学学业,而且没有留案底。香港是法先走,理、情排后面,与内地的“宽严相济”就有些不同。

另外,在香港,执法、教育跟预防是放在同一个机构——廉政公署下面。要做到不能贪,这是预防;不敢贪,因为执法罚得很重;最后做到不想再贪。所以,在执法过程中,要是发觉案子是因为制度存在问题和漏洞,就把情况告诉预防部门。预防部门就去重新检视制度,在制度上去预防。然后,教育市民不能这样做。三方面联系得非常紧密。可是在内地,因为职能分散,我不知道这三方面扣得到底有多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