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一体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12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1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1-0111-04

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而智慧物流则是物联网发展的十大流域之一,是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的表现形式。智慧物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形成物流行业的专业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联网相关产业产生需求。目前,虽然物联网技术及智慧物流还处于技术层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至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推进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及智慧物流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为此,有关智慧物流发展的议题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张军杰(2006)对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发展动力、发展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与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一种发展状态,可通过物流业整体智慧化来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李霞对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的作用、困难和重点领域进行了研究。以上学者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都未提出系统化的发展模式。本文借鉴了以上研究成果,分析了物联网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及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技术和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希望能对智慧物流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

1.1物联网是智慧物流发展的技术基础

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应用RFiD、传感器、条形码等感知技术实时采集物的属性信息;在传输层,应用eDi、internet、GpS、移动通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可靠的传输;在应用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智慧物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融合新一代声、光、电、机、信息等技术,高度集成社会各种相关资源,通过中枢式数据处理方式,及时提供最优的运作决策方案,以协同整个物流运作流程,从而实时高效、灵活地响应人性化的物流需求,并能动态、快速地适应物流环境复杂变化的新的物流业态。物联网通过智慧感知、智慧传输、智慧处理及智慧管控等技术,对智慧物流的运作和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感知技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物流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流速等六大基础要素的感知,使得智慧物流在运作过程中更加透明,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基于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标准化技术及协同平台的建立,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信息互联和业务互通,实现流程无缝对接、运作互补及市场互补;通过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等对信息的深入分析、挖掘和计算,使得每个物流主体能够即时获取系统最优决策方案,及时与物流运作“前台”形成协同,围绕顾客提出的要求,通过协同预测、协同补货、协同运输、协同配送等方式,实时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1.2智慧物流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智慧物流为满足组织在物流领域进行多方案选择的决策需求,需要不断拓展物流信息采集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仿真系统和决策技术产生需求。在构建和实施物流信息平台时,相应地要运用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及信息的展示和运用等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同时,在物流领域运用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催生了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服务、应急管理、软件开发、装备设计开发、物流电子产品研发、节能环保等相关的服务产业,衍生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相应地拉动物联网产业的增长。总之,一方面,物联网作为实现智慧物流的手段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使物流真正具有了智慧化的特征,具有了感知、自适应及与外界平滑交互的能力;另一方面,智慧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物流企业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用户,智慧物流也为物联网提供了需求支持和发展方向。

2国内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2.1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在国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国内市场规模巨大,相关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引擎。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英国的tesco等大型零售企业都宣布了自己的RFiD计划准备进行巨额投资,相应带动它们的供应商在RFiD市场的投入;联邦快递、联邦包裹等这些大的物流公司对物流跟踪和监控技术的应用,拉动SUn、alien科技、惠普、微软在内的硬件及软件提供商的投入,进而形成RFiD的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m2m技术在欧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亚洲地区日韩发展也较快。tnt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供应链可见性、运营效率及客户服务质量,产生了较好效益。三维规划和仿真技术在日本企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物流设施和信息标准化方面,欧洲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发达国家政府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采用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社会化运营的机制来建设和运营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二是开放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通过政策支持、战略规划及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企业等各方面有机地协调与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促进物流体系的国际化、标准化。

2.2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2.1发展智慧物流的现有基础在国内,随着我国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及方案的相继出台及实施,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各种与智慧物流有关的示范项目不断推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发展智慧物流的经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比如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可追溯系统在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已具有成功的应用,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正在全面推进;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已有初步应用,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应用上,已有很多创新应用;部分企业所建立的智慧化物流配送中心,已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智慧供应链的建设也有初步的尝试。2.2.2国内几种典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分析2.2.2.1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在具备发展智慧物流的政策支持、技术、产业等一定基础的地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按照“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协作、互利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自发组织非盈利性的企业联盟,联盟通过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有效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的协作攻关,促进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共享,推动联盟标准向行业、国家标准转化,最终实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技术标准、产业建设四个方面的全面进步。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1。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宁波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和南京(江宁)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前者主要是为了实现互联互通而通过统一标准、建立平台及深化和优化应用而建立的联盟。后者是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标准联盟,通过标准支持、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联盟支持标准化工作。2.2.2.2“平台”载体型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基于智慧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依据不同层面对智慧物流的需求,通过采用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政企协议共建等方式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及智慧物流网络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为聚集在“平台”上的各类企业提供智慧化的发展环境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和物流资源集聚、交易、管理、监控、协调及供应链一体化等多功能优势,以吸引社会各界用户积极应用“平台”,并按照平台要求的标准改造和提升自己,以实现智慧化。待物联网应用逐步成熟及智慧型的物流企业逐步增多,可以把成熟的技术、流程及管理总结上升到产业标准,进而在产业推广,实现物流产业的智慧化。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是见图2。目前国内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地区和企业较多,比较典型的有马云的菜鸟网络平台,成都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宁波市的“1+7”的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江苏省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打造的智慧物流园区等。2.2.2.3示范工程带动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国家或地方的有关部门智慧物流示范项目,由相关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负责项目实体前期的审查、评估,中期的跟踪及管理及后期的验收和考核,项目可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及其它服务的支持。这种发展模式通过智慧物流工程立项、实施及验收来选择、培育智慧物流主体,促进主体的成长、成熟及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3。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广东省的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此工程是由九大领域的应用项目组成。其显著的特点是物流协会不仅代替政府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还承担了为项目示范企业沟通、协调和服务的工作,为其提供了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应用物联网技术“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当然,以上几种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各种模式之间也有交叉,比如示范工程带动型模式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和园区建设的内容。2.2.3发展智慧物流的制约因素当然,作为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型物流业态,智慧物流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社会各界对智慧物流的性质、发展机制、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及可操作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二是社会各界在智慧物流发展上存在本位主义,这与智慧物流的“跨界”(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特性是不兼容的,进而制约了“互联互通”;三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上,存在着应用的比例低、应用范围小、应用层次低、应用成本高,共性和关键技术还未获得突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协同化还未实现;四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智慧物流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施及设备、人才等资源缺乏,缺乏成熟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难度较大。

3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借鉴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经验,结合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3.1政府推动

3.1.1政府要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应该把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智慧物流中的公共服务内容与通讯等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营造物流信息化互联互通的环境,整合智慧物流资源,形成智慧物流发展的载体;二是培育、扶持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智慧物流企业主体;三是加快物流企业智慧化层次的分工,形成以智慧物流企业发展为导向,其他物流企业及相关智慧产业协调发展的智慧物流产业体系,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规模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3.1.2政府是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标准化的推动者一是政府采用招标等方式直接组织或战略引导的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研发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跟进,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成果运用于物流产业;二是政府与研发部门、生产企业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三是政府重点抓好标准建设,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物流作业,总结挖掘其中的共性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适合我国使用的物流标准和信息化标准。3.1.3政府是智慧物流投入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或意愿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

3.2产业推进

要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差异化策略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医药食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烟草物流及港口和集装箱物流等重要领域和运输、仓储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物流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要建设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和信息平台,制定产业标准,创造智慧物流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要利用智慧物流的技术手段加强与其它区域的物流信息互通,推进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合作;由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及物流、金融、制造及商贸等不同的领域企业的组建智慧物流产业联盟或实体,合力推进智慧物流跨产业融合发展。

3.3企业主导

企业主导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数据智慧化就是企业使用智慧化的设备,比如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其它设备构筑一个先进的、能够及时收集信息并及时把信息回馈给组织的系统。网络协同化,就是企业要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的共享,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外部的供应商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智慧化是指物流链上相关企业借助智能系统,根据收集的数据来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提供选择方案,以便决策者对各种行动过程进行选择,或由系统通过学习自动做出决定。

3.4标准引领

标准化工作可以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发展水平,消除组织及信息壁垒,引领物流业向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一是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项专业标准的制订,推动相关法规、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先进和开放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二是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RFiD等关键技术标准和感知技术等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以信息平台标准化为重点,在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标准、信息标准、数据标准及业务协同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四是以企业标准化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购买或自主开发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与客户企业、合作伙伴、物流园区、口岸、公路、铁路、民航信息及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3.5市场化推广应用

智慧物流的发展最终要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推力”和市场信号“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物流的建设中;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媒介作用,完善与其配套的服务机构,使市场真正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信息和技术交易和扩散的场所;构建开放的市场化智慧物流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主体,构建智慧物流企业应用性平台,引导企业根据智慧物流专业市场需求改善产品结构和技术应用结构。

4结束语

总之,通过政府推动、引领及带动,实业界及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实践,产业层面的促进及市场层面的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发展模式,直至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0,(3):80-83.

[2]刘志硕.智能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0.

[3]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34):62-64.

[4]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21):30-32.

[5]汪鸣.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物流时代,2011,(11):13-13.

[6]李霞.浅谈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J].江苏商论,2011,(26):9-9.

[7]蔡增玉.基于RFiD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0):62-64.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流通信息化

引言

城市是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变现形式,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口的骤然增长,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例如,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城市污染不断加重,雾霾等环境问题成为危害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人口的增长,大大压缩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同时,也造成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成本。城市规模的扩大,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给城市的治安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何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宜居城市,“让我们居住的城市更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是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生活者对未来生活的构想和美好期待。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理念源自iBm,“智”即指城市的智商,强调智能化与自动化,“慧”即指人的情商,强调人的灵性与创造力,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化的新的生活模式,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教育等方面,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随着城市建设问题的不断突出,许多有识之士和机构意识到技术在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iBm就是这样的先驱者。2011年,iBm正式了iBm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心(intelligentoperationsCenterforSmarterCities,简称ioCforSmarterCities)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整合了iBm多款行业领先的软件产品,提供灵活的部署模型,适用于不同信息化水平的城市部署,能够帮助城市决策者协调城市内部的各种机构和各项资源,提供整合的数据虚拟化、实时的协作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城市机构为问题做好准备,协调和管理响应工作,并持续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20世纪90年代,“人口急速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城市千禧”成为明显的标志。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规模不断扩大,约有近4亿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过程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无穷动力,也为城市管理部门带来了各种管理挑战,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环境保护,从交通问题到城市安全、公众服务问题,都在制约城市向更智慧、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

城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服务能力、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流通产业中都有反应。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已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我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中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2010年,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达4.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我国物流业平稳适度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为177.3万亿元。

城市流通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现代流通产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智慧城市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全面感知,快速、安全的信息传输,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进而创新流通产业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品牌,辅助经济发展。

智慧流通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一)依托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创新流通产业发展理念

智慧城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必然是城市设施智能化与城市市民的创造力协作与互动的结果,是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在实现方法上,构建具有更透彻感知、更全面互联互通和更深入智能化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流通产业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流通产业的高度融合,是流通产业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例如,作为交通领域开发“智慧”的先行者,宁波智慧物流作为浙江省智慧城市首批启动的13个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于2012年7月份正式启动《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于2013年初上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近日通过了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意味着宁波迈向智慧物流的脚步加快了。据悉,《实施方案》主要分析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发展基础,提出了以感知和网络传输为基础、以平台为核心、应用为目标、互联共享为纽带的宁波智慧物流试点项目总体设计思路,旨在建设以智慧物流公共平台为基础,打造各综合性、专业性应用平台互联共享的“1+n”智慧物流协同平台体系,并立足宁波港口物流特色,充分发展海铁联运及双重运输等口岸集装箱运输方式。

(二)提高流通产业物联网技术,推进物联网建设

我国物流信息化在产业升级的宏观环境下,信息化浪潮应时而动,围绕制造业、商贸业等行业企业通过信息数据的集约化管理推进内部物流资源整合与优化,以及物流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数据整合推进供应链建设这两大主线,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这一进程中,物联网的兴起引发物流信息化整合进入一个新周期,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将会逐步整合成一个体系,以追求整体效应,从而带来物流信息化的变革,推进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的发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统。物流行业是物联网较早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物流系统采用了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传感、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等先进技术特征。新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供应链反应速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促使全球物流行业不断探索可以提高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新技术。

目前,仓储管理系统通常使用条码标签或是人工仓储管理单据等方式支持自有的仓储管理。但是条码的易复制、不防污、不防潮、操作繁琐等特点和人工书写单据的繁琐性,容易造成人为损失,使得现在国内的物流仓储管理始终存在着缺陷。无线射频识别这一最新科技产品的投入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RFiD技术可以根据仓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实现仓储物流智能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中,电子标签被贴在每个货物的包装上或托盘上,在标签中写入货物的具体资料、存放位置等信息。同时在货物进出仓库时可写入送达方的详细资料,在仓库和各经销管道设置固定式或手持式阅读机,以辨识、侦测货物流通。利用RFiD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采购、存储、生产制造、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的各个业务环节和流程。使企业能够实时地、精确地掌握整个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向和变化。

(三)完善流通产业标准化和诚信体系工作

信息化时代也是标准化时代,流通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密不可分。目前,上海港已代表中国将该项目核心技术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工作提案《FreightContainer–RFiD–CargoShipmenttag》,并已获得了iSo授权,将由我国主持起草“集装箱货运标签”国际标准,编号为iSo/np18186。这是我国在航运国际标准领域一个重大的突破,代表了上海智慧物流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水平。此外,我国应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提高企业电子交易水平。

(四)加强对城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流通产业规划需要从城市产业定位、政府法律政策支持、优良产业配套环境、高质量的基础生产生活设施与适用的人力资源着手,支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客户竞争条件、市场吸引力,选定产业发展行业,在行业产业价值链上再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环节。例如,四川省在《关于印发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2011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里,明确规定在2011年四川省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增长14%的目标,并提出了七大物流发展重点: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物流集群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应急物流机制建设。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构建重点领域物流体系。此外,宁波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主要用于对智慧项目合作引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应用项目建设、智慧产业基地创建、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及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而《宁波市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则对资金的扶持原则、支持对象和方式、申报评审、项目确定进行了详细规定。由此可见,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蕴含无限商机。

结论

智慧城市流通产业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职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

2.李艳.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物流化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3.韩向军.我国物流业提速升级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8(17)

4.韩向军.浅析我国物流业升级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8(35)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3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三、总结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4

关键词: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末端配送

中图分类号:F713.365.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ternetofthings,largedate,cloudcomputingandothergener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aredevelopment,markingthecomingofintelligentlogistics.inordertoreducecosts,improveefficiencyandenhancecustomersatisfaction,thearticleproposespathoptimization,visualdistributionandintelligentanalysistooptimizetheterminaldistribution,which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intelligentlogisticsandstatusquoofdistribution,andthenbuildaintelligentdistributioninformationplatform+jointdistributioncentersystemtointegratetheonlineandofflineresourcestosolvetheseproblem.

Keywords:intelligentlogistics;e-commerce;terminaldistribution

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是物流企业与终端客户接触的唯一阶段,直接影响着物流服务能力与客户的满意度,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1月到6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再创新高。但在快递包裹量急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现有模式的诸多弊端,造成延迟到货,包裹破损、丢失,顾客投诉率高,快递员服务差等问题。如何提高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效率,降低末端配送成本,同时提升顾客满意度,成为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急需解决的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迎来了智慧物流时代,有望改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现状,解决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诸多问题。

1智慧物流时代的特征

智慧物流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物流各个环节具有系统感知、全面学习与分析、自动化解决问题等功能,涉及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智慧装卸、搬运、包装,智慧配送,智慧供应链等方面。智慧物流时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物流服务个性化

智慧物流时代,顾客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会由于其购买物品类型等客观因素及便利、心理等主观因素,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不仅仅需要满足顾客的收送货需求,更需要提供高度可靠的、特殊的、额外的服务,如通过物流app,顾客可以通过LBS(定位服务)查询、定位到附近网点取件,同时物流app还提供一键转寄、服务点代收等功能,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1.2物流运作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物流运作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运作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智能分单系统和智能分拣设施,实现物流分拨中心的智能化分类分拣;(2)通过大数据预测、稻萃诰颍找出特殊区域内包裹量的变化规律,智能化设置和调整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网点位置;(3)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顾客的购买习惯、收货习惯、收货时间等信息,智能化安排快递的配送模式和时间;(4)通过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先进手段,实现智能化末端配送。

1.3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

智慧物流时代,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信息资源将越来越集成化,共享化。智慧物流时代下,通过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利用RFiD视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用户、交易、商品、企业等信息的集成、整合和优化,对整个物流过程实时追踪、安全监控和管理,从而在统一的物流平台上实现多方信息资源的共享。

2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运用现状

目前,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中已得到了一定的运用。2015年7月,京东利用云技术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青龙电子签收系统,通过poS机电子签收快递,实现简单图片管理系统,并与京东云打通,将电子签名接入国家认证,打通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末端配送环节,从而最先实现整个B2C流程电子化,极大提高了运作效率。2015年双十一,菜鸟网络利用大数据预测和协同机制,通过预警雷达监测系统,把交通拥堵、订单、发货等信息组合成完整的数据链,预测不同路线的包裹量,并协调资源,极大提高全国物流快递处理能力,2.4亿个包裹在近7天内被送到消费者手中,与2014年双十一的包裹配送花了近16天相比,效率足足提高了一倍以上。2015年12月,同城货运一号货车与物流网络平台壹米滴答达成合作,构建“骨干网络+同城配送”的物流运营新模式,实现末端配送从干线货运、区域货运到同城货运的上下游无缝对接。2016年1月,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山东开始推进智慧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以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和自我调整等功能。2016年5月,菜鸟网络启动“新绿洲”项目,联合搭建自提柜服务信息平台,打通物流末端配送的信息流,实现智能快递柜间快递信息的拼接,提升消费者代收包裹的体验。

2.2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存在的问题

上述企业虽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电子商务末端配送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是从技术突破,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成本高。顾客不便导致的二次配送、末端配送网点的建设以及庞大的快递员数量等,都会提高末端配送的成本。据调查,末端配送成本占整个物流成本的30%以上,成本高昂。(2)效率低。社区单位的管理、客户取货时间不定等原因,都会造成包裹投递困难,导致快递公司的配送效率低。(3)服务质量差。快递的延迟到货、包裹的破损丢失、高峰期末端网点的爆仓以及虚假签收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末端配送服务的质量差,客户满意度低。(4)资源缺乏整合。不同物流企业都会在同一区域建立各自的分流中心,利用各自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为自己的客户进行末端配送服务,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除了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增加成本,降低效率之外,还会引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形成良好的生态圈。

3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的思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智慧物流的关键。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质量差、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从车辆路径、可视化配送、智慧分析三方面对现有电子商务末端配送进行优化,充分发挥智慧物流时代的优势。

3.1优化车辆路径

车辆路径问题(VRp)是指配送中心的一个车队向一定数量的客户运送物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如何组织适当的行车路线来满足路程最短,或成本最小,或耗费时间最少等约束条件的问题。智慧物流时代,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车辆、交通、拥堵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由系统自动计算安排出配送车辆最合理的优化路线,使得配送路线和时间最合适。通过对电子商务末端车辆配送路径的优化,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物品配送至客户,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节约资源,减少交通拥堵。

3.2优化可视化配送

可视化配送是一种对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功能,通过车辆定位、物品监控、在线调度等手段让顾客及时了解所购物品的物流信息。目前这种可视化配送服务虽已有所运用,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只能提供一些节点信息,信息显示还会延迟,而且缺少末端配送路径上详细信息的显示。智慧物流时代,将物品的可追溯网络融入万物相连的物联网中,让客户看到送货的全过程、送货的具置,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地计算送达时间等。通过对电子商务可视化配送的优化,能极大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3.3优化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

终端客户分布范围广而且分散,需求差异化等特点决定了末端配送多种模式并存的状态。目前主要有三种末端配送模式:上门送货模式、自助提货模式、智能提货柜模式。智慧物流时代,为了使快递员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优的成本将快递送达顾客,必须对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进行优化,通过对顾客购物习惯、购买商品特点等特征迅速分析出适合不同顾客的终端配送模式。比如,老年人、退休人员、家居办公族或专职太太比较适用于上门送货模式;学生群体或在职人员比较适用于自助提货模式和提货柜模式;大件物品适用于送货上门模式;上夜班人员适用于提货柜模式,等等。智慧物流时代对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还可对订单页面进行优化,订单页面可提供多种配送模式的选择:送货上门+时间点、自助提货+提货网点、提货柜+柜点地址等,由顾客自主搭配,选择所需的配送模式,以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提高企业差异化服务能力。通过优化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能极大减少二次配送,降低物品的损坏率和丢失率,提高末端配送效率。

4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方案及运作流程

4.1优化方案

根据上述优化思路,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优化方案是建立一个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末端配送系统,以实现线上整合信息资源与线下整合实体资源的全面对接,最大程度地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4.1.1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电商企业、物流公司、顾客等多方主体信息进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对系统积累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客户提供最优的配送方案。

利用物联网技术,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涵盖了车辆信息、交通信息、地理信息、订单信息、顾客信息及快递员信息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挖掘、协调、预测所存储数据,实现路径优化、可视化追踪、智慧分析等功能。而且智慧配送信息平台还提供了客户对快递员的评价功能。首先对所有快递员进行实名制验证,防止犯罪分子伪装成快递员从事犯罪活动,以保证顾客安全。其次,顾客可以从多方面对快递员进行评价,包括投诉事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最后,系统会定期对每个快递员进行审核和评估,利用奖惩制度来规范快递员的行为。

4.1.2共同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是对线下实体资源的整合,拥有完整的配套物流设施、设备和种类、数量众多的配送车辆,专业的作业人员,严谨的作业制度以及作业程序等。各物流公司将各自的包裹快递集中到特定区域内的共同配送中心,进行集中分拣、拼装、搬运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中心集中资源,从而实现智能分拣、智能调度、配载以及路径优化、可视化追踪、智慧分析等功能。多个企业共同使用共同配送中心,能避免重复建设,极大提高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4.2运作流程

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的具体运作流程如下:(1)各物流分拨中心将货物运送至共同配送中心,并将信息反馈到智慧配送信息平台。(2)智慧配送信息平台通过对存储的车辆、交通、地理、订单等信息,进行索引、抓取、处理、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智能化操作,制定出优化的末端配送计划。(3)根据制定的优化配送计划,共同配送中心对所有包裹快递集中智能分拣、调度车辆、车辆配载,进行共同配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同一位顾客在不同网站上购买的商品分拣一起,进行集合配送。(4)通过智慧配送信息平台的智能分析功能,在送货上门、智能快递柜和自助提货点三种模式中确定顾客最适合的末端配送模式,同时确定相应的送货时间段或末端配送网点。运用共同配送或者集合配送将包裹直接送达终端客户,或由客户到相应的配送网点自助取货。(5)通过终端客户签收、对快递员评价和物流服务进行评价和建议。相应的信息直接与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对接,再循环应用于下一批的配送。

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运作如图1所示:

4.3优势分析

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具有以下赘鲇攀疲海1)结合共同配送,将多家企业联合起来,整合和优化网点资源、车辆资源、线路以及终端配送点等,减少甚至消除资源的重复浪费。(2)通过智能分拣可以实现组合配送,将同一个顾客的不同商品整合一起配送,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能极大便利终端顾客。(3)能有效结合可视化追踪、快递员评价功能,极大提高顾客满意度。(4)结合路径优化、智慧分析,以及共同配送,能极大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末端配送成本。

5结论及展望

智慧物流时代,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能优化现有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流程,实现末端配送资源的全面整合,从而降低末端配送成本,提高效率,提升顾客满意度。然而,该优化方案需要政府、各方物流公司和电商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本文并没有对各方的协作方式、利益分配进行研究,未来可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远远.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J].学术论坛,2013(5):140-143.

[2]杨聚平,杨长春,姚宣霞.电商物流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16-22,32.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5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1智慧物流时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为提升智慧物流配送水平、营造开放共赢的物流发展环境,2016年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文件,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化、促进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等要求[1]。智慧物流时代,先进信息技术将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智慧物流时代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首先必须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物流业务流程与企业资源组织方式,掌握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优化、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等环节的处理方法;②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企业智慧物流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资源组织方式,采用信息技术精准对接供应商、分销商、合作商、配送车辆、配送网点、配送客户等各环节信息,并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③具备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的能力,能有效构建适应“互联网+”大规模定制的智能集成式物流模式,同时也能为具有小批量、多品类、快速交货和连续补货等需求特征的企业提供全程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方案。

2我国高校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几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比较好,为企业提供了许多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还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①师资力量来源过于单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比较晚,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大都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经济专业转变过来,不太了解物流行业,难以提供真实的物流教学案例与最新的物流操作方法[2]。而且,由于高校引进师资时,非常注重学历,许多引进的博士师资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没有在物流企业工作的经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仅仅具有相关理论,难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够吻合。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环节。有一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凸显地方特色。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趋同,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多样化需要。③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尽管许多高校建立了一些实训实验室,但与物流实践操作还存在一定距离。有一些高校与物流企业合作设立了物流实训基地,但大多仅仅只提供观摩功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物流操作。使得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薄弱。

3智慧物流时代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智慧物流时代,企业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智慧+应用”型物流人才,物流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智慧物流人才首先需要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还要掌握智能物流流程设计、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方法,更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为有效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合理制定符合智慧物流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智慧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归纳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据此制定智慧物流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购置相关物流教学设备设施与仿真软件、申报智慧物流创新计划训练项目[3]。②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来源结构。邀请国内外物流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物流师等。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行业、企业高管来校兼任教师,让他们真正下课堂,传授物流实际操作与项目管理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挂职、下企业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与物流企业共同合作进行科研攻关、项目合作,一起解决物流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能力[4]。③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物流协同教学平台。采用校企合作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相互参照,将专业能力标准与专业素质模块相对照,搭建高校智慧教学资源数据库、企业实习基地资源数据库与社会培训资源数据库。采用情境化数字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为目标,实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操作、职业资格证书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④落实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毕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切实参与现代物流环节的基本流程,了解物流企业不同岗位的操作方法与职责。让学生学习物流相关软件与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物流设备与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将毕业论文与物流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用物流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设计物流方案的综合能力[5]。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Z].发改经贸〔2016〕1647号,2016.

[2]李健.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的分析及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248.

[3]吴影辉.智慧物流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研究思路[J].价值工程,2018(5):161-163.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6

伴随着中国电商的繁荣和兴盛,物流业正在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让传统的物流产业转型成为智慧物流,这种通过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硬件深度融合的模式,为物流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智慧物流不仅限于仓储、运输和配送能力,还包括售后、客服、金融供应链、大数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物流服务。2017年,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智慧物流的需求还将大幅上升,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事件京东青龙系统印证智慧化发展路径

京东的物流体系称得上是有口皆碑,消费者对于京东的物流一向给予较高评价。近几年来,京东不断投入的智慧物流系统终于结出了硕果,那就是智慧物流中的佼佼者――青龙配送系统。

比如在处理2016年双11的巨额订单中,是由大数据驱动的青龙配送系统发挥了“中枢”作用,形成了分拨中心仓、配送仓为支撑,仓间调拨、技术系统为纽带的智能化仓网格局,大大提高了货物仓储、运输和配送的供应链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搬运次数,也让单日3200万订单配送这一艰巨任务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起来。

2016年11月23日,京东集团对外公布集团物流战略,宣布将过去10年积累的物流能力全面向商家开放,范围不仅限于仓储、运输和配送能力,还包括售后、客服、金融供应链、大数据管理等线上线下多平台的全生命周期物流服务。这虽然是一条行业性新闻,但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因为每一个通过电商购物的人都会感觉到――智慧物流来了。

那么和传统的物流系统相比,到底智慧物流系统有什么优势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青龙配送系统的组成吧!

青龙配送系统的组成如表1所示,包括终端系统、运单系统、质控平台、监控和报表、GiS系统五个子系统。青龙配送系统的战略价值在于,这是驱动京东到家o2o、敏捷供应链、全品类扩张(特别是生鲜)、末端众包物流等新战略的关键。智慧物流能将物流过程智能化,以信息交互为主线,使用条形码、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集成自动化、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信息集成、物流全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使物品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环节自动化运转并实现高效率管理。

据悉,青龙配送系统在预分拣中采用了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搜索引擎技术、地图区域划分、信息抽取与知识挖掘,并利用大数据对地址库、关键字库、特殊配置库、GiS地图库等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使订单能够自动分拣,且保证7×24小时的服务,能够满足各类型订单的接入,提供稳定准确的预分拣接口。可以说,京东的青龙系统在技术上的突破不但涵盖了智慧物流中的全部精髓,而且其在物流智能化上的实践已经完全超越了学界的认知水平。

不仅如此,目前京东还在不断优化青龙系统,京东甚至开始测试可穿戴的分拣设备,推行可穿戴式的数据采集器,来解放分拣人员双手,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像配送员app、自提柜系统也在逐步覆盖,用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业务的操作、记录、校验、指导、监控等内容。

更重要的是,除了京东,阿里、苏宁等也纷纷把目光投向智慧物流,这将给物流行业带来更大的改变。因为智慧物流的发展,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背景智慧物流是工业4.0核心组成

发展智慧物流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是美国的两倍左右。我国物流成本占商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为20%至40%,而发达国家则低于10%,显示我国企业物流水平仍较落后。2016年年末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披露的数据表明国内物流成本达到美国物流成本的2倍。特别是我国的物流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经实施或者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仅占39%,全面信息化的企业仅占10%,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发展智慧物流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年一度的双11不仅是电商和消费者的盛宴,也给快递行业带来无限的机遇。随着双11和电商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长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快递物流公司,仅用了五年,我国单个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包裹量已经从100万单跃升到1000万单级别。随着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打通环节,各大电商巨头的智慧物流布局深入,2小时急速达、半日达、次日达、门店自提、送装一体、以旧换新覆盖的地区会越来越广。到2016年橹梗快递业已经连续5年增幅超过50%,成为中国增速最高的行业之一。但是今年的物流还要面对人力短缺、缺乏统一标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挑战,传统物流模式的弊端会越来越明显。

对于工业4.0的发展而言,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更是至关重要。由于生产的弹性化,企业的仓储、库存管理、零部件供应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只有智慧物流能以其智能、数据、协同共享的理念根据大数据算法能力来进行精确分仓,合理调拨,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做到生产端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理优化,实现产销一体化进程。

一个最突出的案例就是海尔的日日顺大件物流平台。因为与小件物流和标准品物流的日趋成熟形成对比,大件物流行业的特点以及投入大、门槛高等问题导致大件物流企业很难做大、更难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但是海尔的日日顺物流平台通过整合海尔集团的物流网、服务网、营销网以及信息网资源,建成开放的四网融合的智慧物流平台。

通过17年的发展,目前日日顺已经成为拥有全国100个tC库、6000个大件送装HUB库、500万平米仓储空间以及强大的智慧物流it平台。在日日顺这个开放的大平台上同时聚合了一支覆盖全国的9万辆车,18万个服务兵的强大“物流军团”,同时日日顺物流在业内创新推出“按约送达、送装同步、超时免单”等差异化服务模式,不断升级迭代,创造了用户的最佳体验,持续引领行业的发展。海尔的日日顺也成为家电、家居、卫浴、健康器材、电动车等大件品牌客户,快消品、部分工业品等中件客户,以及跨境、冷链等客户的重要物流伙伴。

目前我国的物流正在从城市市场下沉到农村市场、从海外通过跨境进入国内市场,另外一线市场也在不断细分强化,这些都在要求物流行业进入必须智能时代,实现更智慧更高效的运营,带动而来物流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同时作为工业4.0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物流在我国人工、土地、仓储租金成本大幅提升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采用先进智慧物流技术与装备,那么其成本优势将更凸显。

焦点智慧物流硬件成为关键生产力

一直以来,我国物流业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不仅吞噬了制造业的大量利润,制约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而且也深度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间接抑制了消费动能。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国实体经济才能获得实质性的减负,更大程度地扩大消费占比也才具备可能。

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内容包括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在各级仓储单元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与大数据技术。据悉,在物流系统中,后台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等等,能够帮助行业应对全渠道经营下的挑战,而且数据是保证流程正确性的唯一手段。但是如何才能让大数据合理应用,与生产流通等各行业擦出创新的火花呢?答案就是智慧物流硬件。因为只有硬件的配合使用才能将大数据转化为生产力。

一个典型的市场是无人驾驶版的智能叉车的应用。

智能叉车是用于基于托盘为载具的成品仓、高架仓、线边仓和原辅料仓的仓储物流,还有用于生产物料适时配送转运的类Kiva配送机器人,用于半成品和中间品快速全自动吞吐的智能iaGV,用于电商物流订单出货的智能分拣机器人、用于港口码头集装箱货运吞吐的无人驾驶集装箱货柜车,用于集群物流机器人协同运作的中控调度系统等。那么,这些多款的物流机器人及整体化智能物流解决方案集合起来,每年就有接近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目前虽然单台无人驾驶版的智能叉车价格是普通电动叉车车体价格的六到七倍,但是现在有人驾驶向无人驾驶的智能叉车市场转化率均在10%以上。我国智能叉车物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达到每年近20亿的市场规模。

另外就是各种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这种硬件产品可谓是来势汹汹。

比如在京东的仓储基地,搬运机器人、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等一系列物流机器人辛勤地工作在无人仓中,组成了完整的中件商品与小件商品智慧物流场景。环环相扣的机器人配合作业,使得仓库存储密度、搬运的速度、捡选的精度有大幅度提升。京东目前“无人仓”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10倍以上,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相当于传统人工的5-6倍。

目前亚马逊的几十个仓库里,有超过15000个Kiva机器人在辛勤工作。亚马逊因此也被成为全球最高效的仓库。比如亚马逊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物流运营中心有200台该类型机器人,每天可以处理超过1万个订单商品,准确率能达到99.99%。

天猫超市的“曹操”货品分拣机器人则在货品分拣领域成为最重要的智能产品之一。为了缓解分拣压力,在配送中心,仓储搬运智能机器人“曹操”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曹操”接到订单后,它可以迅速定位出商品在仓库分布的位置,并且规划最优捡货路径,拣完货后会自动把货物送到打包台。目前在“曹操”和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天猫超市在北京地区已经可以实现当日达。

数据显示,2001-2016年,中国的智慧物流系统市场规模从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790亿元。复合增速30%。智能仓储为系统为定制化产品,预计到2020年,行业总需求将超过1390亿。

过去10年看电商,未来10年看物流”,可以预见到,随着政策和制度红利大规模释放,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渗透、物流基础建设和消费升级,智慧物流硬件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的时代。

启示物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慧物流的日益普及和高速发展,必将引爆一场仓储物流智能化的变革,甚至是整个物流行业、制造业、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化大革命。

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生活性物流潜力释放,消费对物流增长的贡献度增加。电商物流、快递快运、冷链物流等生活性物流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与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物流业亟需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来进行支持。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传统行业向互联网的转型,电商的快速崛起,都给物流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物流又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例如全渠道零售的挑战、订单量的爆炸式增长、人员的流失与培训、成本控制、安全性等,对仓储作业以及配送路径优化等都提出了挑战。

智慧物流整合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于一体,同时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手段,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缔造中国物流行业新生态,成橐领和提升中国物流行业的平台型企业,推动制造业升级,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

比如在江苏海澜之家的仓储基地,高10多米的自动化“立体库”堆满各式服装产品,存储量是原来“平层库房”的7倍,原来花24小时处理的配货量,现在只需8小时,人力成本节省60%。在太仓耐克物流中心,通过语音识别、自动化传输及识别码扫描实施分拣打包,仓库已基本实现半自动化。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家们都意识到了智慧物流的趋势,不少市场主体也纷纷对仓库实施信息化改造,以提高其运作效率。

但是在我国,目前只有奶制品、烟草、智能手机、3C电子、白色家电、电商物流等行业开始逐步接受智能物流的洗礼,还有很多行业的物流面临着发展的痛点难点。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7

从“小”入手

作为湖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城市,湘潭市在发展信息化时的出发点和基础不单要依靠原有的经济产业实力,更要充分挖掘信息时代小城市新的力量。湘潭市是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示范城市,在“智慧湘潭”建设规划中,这样描述:“智慧湘潭”是“数字湖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湘潭”建设是城市信息化进程中实现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必然过程,是实现湘潭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级深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从湘潭市的产业规划来讲,也将逐步使技术成为推动智慧湘潭建设的重点。在两化融合领域,将有针对性地深入推进试点示范企业信息化工作,围绕“3+3”产业(先进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嵌入式系统芯片、电子标签、可编程控制器、工业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生产和使用中的应用,医疗工程机械、现代电机、风电装备、汽车等产业重要产品和矿山成套装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精品钢材、食品等主要产品的附加值。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建设企业私有云,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在行业层面,深化骨干企业基于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和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探索实施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现代化机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行业在研发、工艺、制造、服务等环节有效协作,促进产业链系统发展。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为重点,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深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促进钢铁、建材等行业安全有序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物流配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全面提升物流配送的能力和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在区域层面,重点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服务能力的“智慧园区”。促进产业园区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面向中小企业,分行业构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重点推进集科研和数字化设计、企业管理软件应用、行业电子商城为一体的多功能的SaaS云服务。

以小见大

利用产业特点带动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是很多城市面对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战略的道路。“智慧湘潭”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了推进“智慧湘潭”建设的10大重点工程,内容涉及基础信息网络、智慧湘潭综合平台、政务、交通、物流、环保、民生、城管、产业智能化提升、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等多个重要领域。

总体来讲,“智慧湘潭”整体框架分为五层,包括:

全面感知层,由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传感器和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物联网设备和设施构成,使城市管理获得最透彻的感知。

网络通信层,由3G移动网络、wi-Fi、光网、卫星通信、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构成,使城市信息传递容量更大、更快捷。

综合平台层,物联网通用能力平台、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以及云计算中心为城市各行业应用提供统一的地图服务、定位服务、物联网能力服务、视频服务、短信服务、公共服务等。通过综合平台实现全市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实现全市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破除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

主题应用层,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民生等各种智慧应用。

智慧城市门户层,提供政府接入门户、企业接入门户和公众接入门户,政府、企业、公众通过pC机、手机、智能墙等从门户获取智慧城市各个方面的资源信息。同时,也是“智慧湘潭”整体形象的展示平台。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8

2013年9月,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初步建成“苏南智慧城市群”,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0.85以上。这为苏南地区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所具备的群体力量提供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群体的优势

据了解,苏南城市群主要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等构成的一条城市带,这几座城市具备不错的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加深联系能够集中城市的各方面力量形成群体优势。

例如,南京作为江苏智慧城市13个市分站当中的一个重要分站,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时间较早,目前南京借力物联网技术在一系列市政项目中的应用,逐步打造“智慧城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积极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无线宽带行业专网等项目。南京作为一座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反应,同时人性化的“智慧城市”正在逐步成形。

城市群中其他城市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为推动城市群朝着更明确的方向发展,在《意见》中江苏省提出了加快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产业智慧转型升级、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共七个方面20大项的重点任务。随着任务的实施将加快推进江苏省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的土地、空间、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促进江苏智慧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重点任务的提出为城市群规划了较为详细和具体的发展方向,并明显强化了城市总体发展的量化指标。

例如,智慧产业发展中重点强调,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显著提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达到60%以上,创建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50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业务收入超过5500亿元。信息应用消费指数达到0.92;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网络购物交易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信息消费产业高地。

在城市管理层面提出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建成面向市民和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行政事项在线办理广泛推行,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居民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惠。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支持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自动化和精准化,加快发展交通信息感知基础设施和全路网智能监控体系,统筹规范市政、通信、广电等管线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构建涵盖供水、排水、燃气、市容、环卫、绿化、园林等方面的智能化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城市级智能化管控中心,实现城市关键运行系统状态自动感知和事件智能处理,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的三维仿真平台,完善以感知网络、云计算中心为主的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探索适合本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依托个性化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智能化、可视化和协同化。

智慧转型升级的互动

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是否紧密有的是因为空间因素,有的则是因为产业调整的必要。苏南智慧城市群则从多维度深化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

根据江苏省的规划,推进将智慧城市群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的全面深入应用,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模式转变。

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和出口基地,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及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中心。加大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等核心基础领域的自主研发力度,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打造以南京“中国软件名城”为核心的苏南软件产业带。

大力发展生产业,促进智能制造业与生产业协同发展壮大。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基地,实现产业与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建设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软件信息、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旅游、商贸、宾馆、餐饮、房产、娱乐等生活业。

构建“带”、“群”、“网”状分布的智慧产业基地格局,推动各地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现有产业布局,建立智慧型、知识型产业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差异竞争、协调发展。引导、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园区”。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9

【关键词】智慧港口;信息;发展

一、智慧港口的定义

智慧港口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智慧技术手段进行透彻感知、广泛连接、深度计算港口供应链各核心的关键信息,实现港口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和各个参与方之间无缝连接与协调联动,从而对港口管理运作做出智慧响应,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最优化的现代港口。

二、宁波港口智慧化面临的问题

1.感知网覆盖面有限,自动识别能力偏弱。目前,宁波港基本实现集装箱货物信息的自动采集,主要码头、航道的可视化监控。无法实现“人、交通工具、货、设施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营状况、运营环境等的感知、监控;在内河航道、客运码头等地区还未实现视频监控点的覆盖;现有的监控设备中有些摄像头是固定不能移动,其可视范围有限,导致出现监控盲区;由于采用租赁企业视频监控系统的模式,视频监控的区域广度、可视范围和画面质量都受到企业自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条件限制,自动识别、报警危险情况能力偏弱。

2.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制约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港口的生产资源、经营资源分属各部门管辖,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状态,使纵向的信息交互与沟通相对顺畅,横向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水平不高,缺乏统一协调共享机制和交换渠道。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无法整合,信息资源无法通过交换层面实现共享,使港口集团业务部门之间、集团同基层公司之间无法实现生产业务协同工作,大大降低了生产作业效率。

3.建设还处于信息处理阶段,缺乏智慧决策支持。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宁波港口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本搭建了信息系统的五大体系。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各部门的信息化及信息流转配套处理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港口智慧化不仅仅是将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转变为计算机处理,也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经营、管理、生产等环节进行简单计算机模拟与再现,而是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决策支持、仿真技术等各种智慧技术进行数据深入分析和作出客观、及时、准确的决策。

4.港口信息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目前颁布的涉及港口信息的标准数量极其有限,绝大多数在制订中或等待制订中,体系化建设和应用推进仍然不足,宁波市交通和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刚刚成立,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和实施推进还未正式推进,相关的要素保障,技术支撑和政策制定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宁波智慧港口发展的目标

紧紧围绕实现宁波港由大港向强港历史性跨越这一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港建设为目标,以依托港口、服务港口、提升港口为主线,遵循港口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港口及配套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做好与其他智慧体系的衔接,真正实现港口生产作业、运营管理及相关服务的智慧化。

1.推进基础设施的全面运营监控。根据港口不同业务区域的职能,对航道、码头、闸口、大型港口装卸设备、船舶、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智慧化改造,实现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运营监控,为港口生产运营和口岸监管提供细致、全面的信息。

2.完善现有引航系统。结合现有引航导航系统和实际需求,根据“智慧引航”的要求,重点完善系统方面、综合办公方面及服务平台方面,实现港口智慧水域管理的目标,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3.提升港口生产运营管理的协同性和智能性。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港口现有的生产运营系统,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交互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深度挖掘,扩展智能决策功能,实现智慧的港口生产运营系统。

4.实现道路运输智慧化。对特殊货物(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进行监控,推广先进的集装箱“双重”运输模式,构建道路集装箱运输综合服务平台。

5.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信息采集终端、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中心,改造完善港口业务应用系统,扩容改造现有宁波港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技术标准规范。

6.调整配套服务符合智慧港口建设需求。为港口管理提供配套服务的主要是航运管理、港口岸线管理和集疏运体系,重点是航运订舱服务、港口岸线审批和园区通。

7.衔接相关智慧体系。智慧港口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环节,对其他智慧体系辅助或支撑的作用。因此,需要做好相关部分衔接调整,重点是与智慧口岸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物流体系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小凤.物联网在港口运营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水运,2011,1

[2]马仁洪,陈有文.以物联网技术促进港口智能化发展[J].中国水运,2012,5

[3]韩超.基于物联网的港口信息平台建设解决方案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智慧物流一体化篇10

多层因素,催生智慧物流

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万亿元,是“十五”末期的1.26倍。物流业增加值每多一个百分点,就会多10万个工作岗位。可以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和基础产业。2009年2月25日,金融危机时,国务院就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成为惟一入选的三产行业。

电商网购业务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物流业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然而物流行业相对的落后状态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时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7%,美国上世纪就已低于10%。而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市场研究公司YankeeGroup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每年约为400亿美元,相当于其销售额的3.5%,只要看看堆满空集装箱的世界港口和跑冤枉路的集装箱卡车就能明白这一点。

此外,低效的物流供应链消耗了更多的油料,造成大量的碳排放,污染环境,损伤了产品竞争力。我们知道,汽车、轮船、飞机每天都在陆地、水面和天空留下碳排放的足迹,不但产生油费,还增加了成本。为发展绿色产业,时下英国的零售商会在产品包装上粘贴一条标签,标明碳排放量,当产品价格都一样时,顾客会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专家认为,也许不久之后,欧美国家会在碳排放标准上设置门槛,如果中国产品碳排放量达不到标准,或将失去出口的资格。为此,欧美零售商、消费者将来会选择更多来自巴西、墨西哥的产品,因为来自中国的产品运输路线太长,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大为增加经营成本。

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推进我国物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成本降压、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多层因素的推动下下,催生了智能物流(intelligentLogisticsSystem,iLS)。智能物流,又被称作智慧物流,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全面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智慧物流”风生水起,应用广泛成效明显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许多大型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而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随着全球技术的日趋进步与广泛推广,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亦纷纷进入国内一些企业和公用单位应用领域。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先进物联网技术特征,打造智慧物流。

时下,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实现智慧物流,以较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四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德隆物流公司每辆配送车上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通过网络与客户共享物流信息。被德隆物流运载的产品则在包装中嵌入RFiD芯片,芯片具有识别各种产品特性的功能。通过芯片,在物流过程中,不只是物流公司,相关的物流客户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物流货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而物流货物上的芯片,装卸时会自动收集物流货物内容的信息,卸货检验后,用嵌有RFiD的托盘,经过读取通道,放置到具有读取设备的货架,物品信息就自动记入了信息系统,实现精确定位、入库,缩短了物流作业时间,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中远物流包揽了几乎所有家电企业的物流配送,如海尔、海信、康佳等。以海信为例,中远在西安、沈阳、天津等都设有制造工厂,如何把每一台冰箱以最优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低的碳排放量,准确无误地送到全国近八千个销售商手中,对中远物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后来中远采用iBm的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创建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系统。通过智慧物流系统,中远成功将全国分销配送中心的数量从100个降至40个,分销成本削减23%,节约了25%的燃料,并减少了10%~15%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83公顷阔叶林。

食品跟踪与追溯解决方案也是目前国内智慧物流的一个亮点。如在一个现代超市,各种食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拿起一只苹果,再用扫描器对准苹果的条形码,瞬间,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运输”、“果园”、“超市”三个项目。点击“果园”后,苹果的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时间、农药喷洒时间及数量、采摘入库时间、装车出库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再点击“运输”,运输公司名称、驾驶人及行驶路线等信息便自动展现在记者面前,而那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食品,还可以通过点击运输过程中的不同地点,轻松获知温度、湿度等情况。

而目前,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

企业如何创建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我们离智慧物流或已不远。先进的企业及其Cio应洞悉未来,先人一步,提前布局,把建设智慧物流迅速上升为企业战略,抢占先机,全面建设推广智慧物流,使之成为驱动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而未来在引进物联网、推进智慧物流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未雨绸缪,遵循怎样的推进步伐、建设内容,创建企业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愚以为:

一是建立基础数据库。建立内容全面丰富、科学准确、更新及时且能够实现共享的信息数据库是企业建立信息化建设和智慧物流的基础。尤其是数据采集挖掘、商业智能方面,更要做好功课,对数据采集、跟踪分析进行建模,为智慧物流的关键应用打好基础。

二是推进业务流程优化。目前企业传统物流业务流程信息传递迟缓,运行时间长,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组织缺乏柔性,制约了智慧物流建设的步伐。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客户的利益和资源的保护为出发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管理理论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包括观念再造、工作流程优化和再造、无边界组织建设、工作流程优化(主要指对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和智能监测等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三是重点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信息采集跟踪系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RFiD射频识别系统和Savant(传感器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组成。每当识读器扫描到一个epC(电子编码系统)标签所承载的物品制品的信息时,收集到的数据将传递到整个Savant系统,为企业产品物流跟踪系统提供数据来源,从而实现物流作业的无纸化。而物流跟踪系统则以Savant系统作为支撑,主要包括对象名解析服务和实体标记语言,包括产品生产物流跟踪、产品存储物流跟踪、产品运输物流跟踪、产品销售物流跟踪,以保证产品流通安全,提高物流效率。当然,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要先做好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的选型工作,而其中信息采集跟踪子系统是重点考察内容。

四是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车辆调度:提供送货派车管理、安检记录等功能,对配备车辆实现订单的灵活装载;车辆管理:管理员可以新增、修改、删除、查询车辆信息,并且随时掌握每辆车的位置信息,监控车队的行驶轨迹,可避免车辆遇劫或丢失,并可设置车辆超速告警以及进出特定区域告警;监控司机、外勤人员实时位置信息以及查看历史轨迹;划定告警区域,进出相关区域都会有告警信息,并可设置电子签到,并最终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还要能做到高峰期车辆分流控制系统,避免车辆的闲置。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可以通过预订分流、送货分流和返程分流实行三级分流。高峰期车辆分流功能能够均衡车辆的分布,降低物流对油费、资源、自然的破坏,有效确保客户单位的满意度,对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车辆人员智能管理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式,在选型采购要加以甄别,选好选优。

五是做好智能订单管理。推广智慧物流一个重点就是要实现智能订单管理,一是让公司呼叫中心员工或系统管理员接到客户发(取)货请求后,录入客户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客户信息,管理员就可查询、派送该公司的订单;二是通过GpS/GpSone定位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派送员,将订单任务指派给最合适的派送员,而派送员通过手机短信来接受任务和执行任务;三是系统还要能提供条码扫描和上传签名拍照的功能,提高派送效率。

六是积极推广战略联盟。智慧物流建设的最后成功需要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同科研院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各相关企业、it公司等通过签订协议契约而结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具有节省成本、积聚资源、降低风险、增强物流企业竞争力等优势,还可以弥补建设“物流企业”所需资金、技术、人才之不足。

七是制定危机管理应对机制。智慧物流的建设不仅要加强企业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应在物联网基础上建设智能监测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危机决策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对智慧物流建设的冲击,尽力避免或减少对客户单位、零售终端、消费者和各相关人员的人生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实现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