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49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1

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和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

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认为,由于贴标签的缘故,以往把残疾人等一些工作对象的行为视为异常,并采用主流社会通行的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他们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些社会工作者和治疗者或助人者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其实在服务对象群体那里完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换而言之,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

2、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英国倡导和推行的社区照顾就含有这种意义。美国全国智力迟钝公民协会曾对正常化所作的界定是:所谓正常化就是帮助残疾人获得一种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及条件尽量与社会中大多数人一样而不是有意地将他们区隔开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盖源于社会工作承认所有人(包括残疾人等)都具有尊严和价值。

上述正常化理论引出一个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共同的启示,即残疾人社会工作尤其需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不可妄加臆断和随意标定。

二、回归社会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和一些社会学家在20世纪中期对西方普遍实行的将精神病人长期封闭在院舍里的研究,具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深入研究庇护所里的精神病人的情况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里精神病患者始终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指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互动关系)和“关护”关系(指庇护所里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消极的、冷漠的的态度和严格管制精神病患者行为而导致医患人员隔阂、紧张甚至敌视的关系),结果,并没有使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相反,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有社会人士关注到老人和残疾人因长期住院而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发现长期住院令那些残疾人等产生倚赖性、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住院化”运动开始兴起,回归社会的理论也由此而产生。

回归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1、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等,他们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靠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

2、社区照顾是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3、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支援,让残疾人等社区人士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

三、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这个概念最初由社会人类学家所创,早在于1940年,李察夫-布朗已经用“人际网络”去比喻社会结构。1954年英国人类学家白恩士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去有效地分析一个挪威的渔村社区。至今,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受到广泛的重视及采纳,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深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沟通模式及互动的理解。

概括而言,社会网络理论有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所谓社会网络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为。或者也可以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

2、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常常联系在一起,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扮演支持性的角色。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通常被视为解决个人及社区问题的“第一线”问题,因为当个人遇到问题时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寻求相熟或亲密的人的协助,所以,社会支持网络无疑是补足正规社会服务的一种有效支持模式。

3、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网络至少可以表现出两大方面的功能:

(1)能够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社会网络中的支持可以在两个关键性时刻介入,一个是在危机将会发生或刚发生后但在压力产生之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人去采取较乐观的态度或作较适当的准备工夫去减低压力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可以在压力产生后但病态形成前产生作用,帮助个人采取较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或鼓励个人去执行适当的治疗程序。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互助小组及邻舍关顾团体等,而所提供的支持可能包括心理及情绪上的支持、协助日常生活上的细节、提供物质、金钱、技术及意见,等等。

(2)能够起直接及整体的保护作用。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此而强化个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帮助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当个人确知他是生活在一个寓支持性及关怀性的社会网络中,而他也主观地感觉到其他人时时刻刻都愿意提供适切的帮助时,他自然会感觉到自信、安全及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能够帮助个人增加对危机及疾病的防卫性、预防问题及压力的产生。

4、社会工作在开展实务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一些社会网络介入策略来帮助个人及群体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1)个人网络策略。这种最普遍被采用的策略,其重点在于强化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处身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

(2)自愿连结策略。这种介入策略是要帮助需要援手的人及可以提供协助的辅助者之间建立联系,建立一对一的辅助关系。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将服务对象与适当的辅助者配对,而这些辅助者通常是对某一些问题的处理较有经验及较关心,以致能对需要辅助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切的协助。

(3)互助网络。这种介人策略是把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互相支援的功能。采用互助策略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联系相同困难的服务对象成为互助小组,也可以把这些互助小组与社区内其他非正式组织联系成为网络,以达到互相支援及互相咨询的效果。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2

关键词:社区;残疾人党建;和谐社会;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76-02

随着我国社会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党员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党员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并能在改革开放及党的建设事业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在城市社区中建设专门的残疾人党组织,有利于残疾人党员更好地开展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于残疾人党员的特殊性,城市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的开展也有着与一般社区党建不同的特殊意义。

第一,开展城市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和发展,是对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所说的人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在城市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党支部,把残疾人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残疾人党建活动,让这个组织服务于残疾人群体,发挥残疾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得到党的关怀,体会到社会的力量,使残疾人这个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够得到发展的机会,在推动社会发展以至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开展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充分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的实践活动。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是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基层建设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关系到党的肌体的健康运转。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基层党建理论,基层党建理论的性质始终是与时俱进,理论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社区残疾人党组织的建设正是随着基层党建理论的发展应运而生,又因其组织工作自身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党建理论的发展。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属于基层党建的一部分,社区残疾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残疾人群体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送到残疾人的家门口,为那些希望参加组织生活的残疾人党员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园。服务型党组织从根本上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要求,更具有凝聚性、向心性。残疾人党建工作体现的正是这种服务型政党的精神实质,它顺应了我们党当今基层党建理论的要求,同时又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使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

第二,开展残疾人党建工作有利于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高残疾人群的政治影响力。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城市中的残疾人生活在社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重在基层,基层残疾人党组织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所在,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保证。不断加强残疾人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规范各机构、健全组织建设,有利于推动社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区内的广大残疾人提供直接便利的服务,对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区中的残疾人党员,他们以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向社区中的残疾人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社区残疾人党支部为那些希望参加组织生活的残疾人党员建立起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不仅如此,通常情况下,残疾人党员比普通党员更容易接近残疾人群众,可以很快地融入到他们中间,因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同时残疾人党员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残疾人群众的需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依靠社区残疾人党组织团结和带领残疾人群众去贯彻落实,同时,残疾人群众的各种意愿和要求,也可以通过社区残疾人党组织及时反映到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中来。社区中有能力的残疾人党员可以经常走访社区中的残疾人群众,为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以及和残疾人相关的惠民政策,帮助他们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从而更好地凭借这些政策为残疾人群众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残疾人群众也可以通过残疾人党组织表达自己的意愿,为我们党制定更加符合残疾人实际的政策方针提供真实的资料,同时可以提高残疾人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第三,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有利于幸福社区的建设,继而有利于实现幸福中国的目标。“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报告中的论述,体现了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残疾人是社会最底层、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关注和发展弱势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认识与对待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成立社区残疾人党支部,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党的十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通过残疾人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建设发展和谐社会,有利于幸福中国的建设,只有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幸福中国的设想才有可能实现。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因素,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残疾人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建设和谐、美丽、幸福的生活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第四,在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党支部,有利于我党吸收考察残疾人新成员,便于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党员的科学化管理,有利于我党的不断壮大,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发展党员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党的队伍新的基础工程,是党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十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社区中不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残疾人,但以前很少真正能够成为中共党员。社区残疾人党支部的设立为那些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残疾人提供了机会,社区残疾人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其中残疾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和吸引党外残疾人积极靠拢党组织,并对他们进行严格慎重考察,通过相应的程序把优秀的残疾人吸收入中国共产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先进作用,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更好地为社区残疾人群服务。社区残疾人党支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壮大残疾人党员队伍,有利于我们党保持活力,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社区残疾人党支部的成立丰富了基层组织建设,开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残疾人党组织从残疾人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组织建设工作模式。不但保障了残疾人的生活无障碍,关怀温暖无障碍,同时做到了精神和政治生活上的无障碍。在社区设立残疾人党支部是残疾人党建工作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有力推进了残疾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五,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有助于凝聚人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一个赖以执政的强大而巩固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和重点应当而且正在向社区转移,社区显然是党的建设更为巩固、更为稳定的载体。新的实践表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对于加强社会稳定,增强社会的向心力,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社区活动的中心是人,是人的生活。社区管理应是围绕人的生活开展的。因此,社区党组织的工作也应落在人这个中心上。在社区成立残疾人党组织,让残疾人党员找到了家,他们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力量,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帮助和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尽到了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把社区中的残疾人凝聚在一起,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让残疾人感受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温暖,拥护党的领导。社区残疾人党组织不仅是残疾人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而且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残疾人民情、民意的主要渠道。不仅如此,通过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凝聚民心,使群众与党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区残疾人党建对于如何的凝聚党心、凝聚民心,增强党自身凝聚力和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提供了好的措施和方法。

总之,在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党组织并开展残疾人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在残疾人事业中的实践运用,丰富了基层党建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幸福中国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刘辉.基层党建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4]王长江.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0,(5).

[5]刘迎雪.残疾人党员的家[eB/oL].北京朝阳新闻网(2001-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3

张德元、蒋艳平、欧阳松、邓初明等,原是党的领导干部,由于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在权力、金钱、名位、亲情、美色面前,经不起考验,做出了违背党的宗旨、败坏党的形象、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最终身败名裂。在狱中,他们的反省之言,给我们这些在职的党员领导干部以深深的警示。

也许有人认为残联只是一个群团组织,与别的部门相比显得“弱势”,搞腐败没有条件,其实不然。反腐与倡廉从来就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廉洁政治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不,不贪污受贿,不贪赃枉法,不奢侈浪费。

对金钱的贪欲会产生腐败,不能正确行使手中权力也会产生腐败。残联,集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社会福利团体、事业管理机构于一体,残联及残疾人工作者如果居其位而不履其职、尽其责,工作得过且过,坐失各种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机遇,损失各种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资源,就是对残疾人的一种犯罪,是残疾人工作中的腐败。因此残联的反腐倡廉,残疾人工作者“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先忧后乐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本领、奋发向上的风貌,扎实做好残疾人工作,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省残联成立1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努力下,湖南省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好转、参与共享的程度逐步提高,但残疾人仍是社会最困难的群体,残疾人边缘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当多的残疾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全省还有近30万残疾人处于贫困状态,残疾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全省有300多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5%,关系近20%的家庭,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残联组织中开展反腐倡廉,就是要通过教育,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和人员保障。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残疾人工作千头万绪,但无论多忙,都要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放在首位,要组织干部职工持之以恒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学习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拓展工作。要充分发挥残联党组中心学习组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的规章制度,建立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4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

近年来,全市残联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心任务,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各项残疾人工作全面推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迅速,残疾人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和实惠。中国残联原主席邓朴方、中国残联理事长王新宪、省委书记姜异康、省残联理事长仉兴玉先后到我市视察残疾人工作,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全国,我市率先设立了残疾人救助金、建立了残疾人长效救助机制,是第一个获得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城市的地级市;在全省,我市率先实施了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建立了农村残疾人康复员队伍、设立了农村残疾人服务代表室,是第一个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的城市。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全省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现场会和全省“千户无障碍家庭创建”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20__年我市获得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市残联先后获得全省残联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残疾人之家、全省残疾人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30余项荣誉。今年4月份,市残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积极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组织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平等、参与、共享”的新残疾人观,积极打造了“同创美好生活”残疾人工作服务工作品牌,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把残疾人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经济、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法制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市认真贯彻落实__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实施办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救助体系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二)组织带领广大残疾人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中建功立业

近年来,各级残联组织团结、教育和带领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推动经济发展建功立业,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大残疾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影响日益增强,参政议政能力明显提高,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残疾人以热爱祖国的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求生存、图发展的奋斗中,谱写了一曲曲自强之歌。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提升。

(三)帮助残疾人解难事办好事取得新成效

各级残联组织坚持服务大局、服务残疾人,在大局中谋划安排残疾人工作,推动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康复服务成效显著。建立了以市级机构为龙头、县区机构为骨干、社区乡镇机构为依托、家庭为基础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积极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各类康复服务,全市共有15000名各类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6000例,听力语言训练聋儿176名,捐赠轮椅3100辆,免费为335名肢体残疾人安装了假肢,为128名聋儿配戴了助听器,为168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了矫治手术,有5500多名各类残疾人通过免费接受康复训练,恢复了体能,走出了家门,融入到社会中来。

教育培训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残疾人教育的政策法规,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全市在校盲聋哑学生257人,随班就读181人。市特校残疾学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免就读,为76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报销了学费。举办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130余期,有12300名残疾人通过培训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其中有860名残疾人成为比较有影响的致

富能手。有4名残疾人被市政府表彰为“__市技术能手”,3名选手参加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全国残疾人技术能手”称号。就业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就业促进和就业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召开两次残疾人就业洽谈会。全市集中安置残疾人2059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3199名,农村就业人员19680人,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扶贫救助扎实有效。对农村纳入低保的二级以上特困残疾人实施生活救助,全市累计救助残疾人3.6万人次,保障了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先后为2300户无房和危房残疾人家庭建设了新居,改善了残疾人居住条件。农村残疾人参保率实现了96%,城镇残疾人参保率实现了100%,城镇残疾人参保缴费平均比健全人优惠80%。纳入低保的残疾人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政府承担。建立了残疾人从业扶贫基地88处,扶持带动3405户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经营,户均增收超过6000元。开展了“科普助残进万家”活动,每年扶持100户,发展扶贫基地20个,发放科技资料3000份,年人均增收500元。扶贫扶智由“输血型”转为“造血型”扶贫。

法律维权深入开展。向全市1000名贫困残疾人发放法律服务卡,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累计为残疾人义务解答法律咨询876次,非诉讼调解109起,诉讼35起,挽回经济损失88万元。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享受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创新残疾人维权机制,设立了20处残疾人维权工作示范岗,积极打造“残疾人工作终点站”的工作目标,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__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召开了全市创城动员大会,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创城责任状,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涉及残疾人组织建设、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托养服务、康复、教育培训、就业、宣传文体、信息化建设、无障碍建设等9个方面的配套性文件,确保20__年底基本完成创建示范城的各项指标要求和工作任务,确保20__年通过验收。

(四)残联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坚持把残联组织自身建设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在各级党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各级残联领导班子不断得到加强。市残联换届后,有1位同志提拔交流,2位年轻有为的同志进入领导班子,调整优化了班子结构,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新一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的指导思想,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市残联系统开展了以“创建高绩效机关,争创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和“解放思想求创新,真抓实干做表率,转变作风促发展”专题教育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改进和提高。

几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工作的具体实践;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任务,做好残疾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利益作为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为残疾人服务中去;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永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支持、残联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始终坚持把提高残疾人素质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大力提高残疾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强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能力。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中,才能促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将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虽然全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本质,检查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了省残联、市残工委成员单位、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以及基层残联的意见,经过认真梳理和归纳,我会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概括起来还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残疾人工作的自觉性不够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轻应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工作指导不够有力的问题。在围绕残疾人需求、解决残疾人困难方面研究得不够深、不够广,还不能完全从维护和发展残疾人利益的角度去推动工作,满足广大残疾人的需要,与残疾人的期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我市有各类残疾人12.1万人,涉及10万多户家庭。他们绝大多数还需要依靠家庭和社会的供养帮助,从目前我市残疾人需求与接受过服务的各项比例来看,残疾人需求满足率还较低,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为12.5%,曾接受过救助的为30%,曾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为20%,服务与需求的比例远远达不到广大残疾人的需求。

(二)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政策法规还不配套,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还没建立,为残疾人服务的康复、托养等机构和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随着事业的发展,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工作运行、考核评估、激励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贯彻落实的方法措施不多,为残疾人服务的手段和能力不强,表现在工作中有时还有思维定势,还不敢打破旧框框,不敢突破固有思维和模式,存在言必寻据、行必问典的现象,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时有等靠思想,依赖政策的心态较重,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

(四)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要求。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增多,残疾人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残疾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履行职责、发挥职能、提供服务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在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全局能力上还不够强。服务残疾人的专业人才匮乏。

(五)勤政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和完善。廉政建设制度虽然比较健全,但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制度执行时紧时松现象,难以持之以恒。勤俭办事业做得不够精细,存有爱面子、感情上过不去的思想,上级来人,个别情况存在超标准接待问题。班子的作风还不够深入,调查研究少,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深刻剖析这些不适应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除了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基础比较薄弱等客观原因外,

更多的是我们在主观上还存在许多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旧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理论学习的系统性不够。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方面,理解还不够深刻、全面,领会和把握的还不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还不够好,坚持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坚持得不够,运用理论指导残疾人工作的自觉性和能力还不够强。对日常的学习内容通读多、精读少,笼统地学多、联系实际少。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由于残联组织成立时间较短,在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客观上制约了残疾人事业的长远发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残疾人表达诉求的渠道还不畅通,依法维权还有一定难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立。面对为残疾人提供的有限资源和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存在畏难发愁情绪。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就市残联班子自身而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的现象,往往停留在一些惯性思维上,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传统的观念来开展工作,落实在具体工作上,特别是制定计划、谋划措施,还不能完全做到事事处处以残疾人为本。在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发展领域,推动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权益还不够主动和自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办法还不够多等。

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虽然领导班子成员有明确的调研任务和分工,但由于忙于机关事务,有时不能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到残疾人身边,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体察残疾人的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基层工作指导不够。存在看表面现象多,看实质内容少,注重近期效应多,考虑长远机制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工作科学指导和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考虑得比较少。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还亟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五是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作为群团组织,对群团工作规律把握得不够好,运用社会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不强,专业人才匮乏,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和专业技能亟需进一步提高。干部培训还缺乏比较长远的规划,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还不够丰富和完善。对基层残联领导班子的培养教育力度不够。残疾人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优秀残疾人人才库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

经过认真学习、广泛调研、深入分析,领导班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有利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调动和发挥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推进残疾人事业,是推动实践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各级残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为残疾人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认识,推动党员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残联组织推动事业发展、服务残疾人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20多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残疾人事业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发展速度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发展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残疾人的愿望。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必须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在大局下研究残疾人问题、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级残联工作中去,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领域、强化发展措施,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努力提高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平等一员,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以着眼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本,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立足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制定政策法规,从维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出发,体现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谋划事业发展,要从实现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营造社会环境,要从消除残疾人的参与障碍出发,努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从残疾人事业的总体情况看,仍然存在着不能统筹协调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不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较大。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贯穿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战略、发展过程、发展任务和发展举措中,用全面的观点去把握问题,用协调的方式去处理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解决问题,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安排,统一布局,总体推进,协调发展。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残疾人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事关残疾人利益的突出问题,合理安排残疾人工作。调整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合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均衡发展,不断健全完善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残疾人工作的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积极构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互动,整体推进的残疾人工作新格局。

四、今后推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思路

总的目标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

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推进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改善残疾人状况作为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促进残疾人事业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和区域残疾人事业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扎实实为残疾人谋福利

――全力推进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工作。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推动将残疾人康复纳入政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服务内容,加强残疾预防和宣传教育。通过实施白内障复明、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假肢装配、聋儿启聪等重点康复工程,力争到2013年提前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切实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按照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享受有关生活救助待遇。着力解决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做好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救助。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实施温馨安居工程,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建立和完善城镇贫困残疾人廉租住房制度,努力实现城市低保残疾人家庭住房应保尽保。

――努力推动残疾人全面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培训。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开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鼓励和支持普通高等学校开办特殊教育专业。继续实施“扶残助学工程”,帮助家庭有困难的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使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向正规化、专业化和学历化发展。二是努力扩大残疾人就业。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大力实施“百千万就业创业扶贫工程”,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三是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大力发展残疾人艺术,推进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创作和推出更多反映残疾人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大力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普及群众性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加强残疾人体育基地建设。

――努力改善对残疾人的社会服务。探索建立智力、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托养保障机制,推进托养服务工作。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积极培育专门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发展残疾人服务业。抓住保发展、保民生、促稳定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市、县、乡三级残疾人康复、托养等服务机构建设,为残疾人服务提供基础保障。每个县区建设一处20__平方米的综合设施,市级给予一定扶持;有条件的乡镇要求建设一处6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和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功能。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监督,加快推进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社区、学校、福利机构、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实施无障碍进家庭工程,为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其幸福生活创造条件。

(三)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市委政令畅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

――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化、经常化,每个党组成员每年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要在加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对调查得来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每人每年要亲自动手或组织撰写2篇以上有见解的调研报告。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竭诚为残疾人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工作,把残疾人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作为第一要职。开展活动,把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坚持每年为残疾人办几件实实在在的、有社会影响的好事,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显著的工作成效,赢得广大残疾人的拥护和支持。

――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廉政建设的防线。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秉公用权,廉洁勤政,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组书记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分管工作目标管理,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不少于2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重大财政开支”,都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的规定,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科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防止与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加快建立面向基层、面向残疾人、高效快捷、运转顺畅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用用制度管权,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推动残疾人工作健康发展。目前,在边学边查、边查边改的基础上,市残联已经梳理、建立、修订12项规章制度,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机关各部室、单位自觉遵守执行。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5

关键词:

   (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举措。)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帮助残疾人从单纯依靠国家、社会和亲戚救济、供养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的劳动权利的实现,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残疾人的就业状况是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当前残疾人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需求增加。

   随着残疾人参与社会意识的日益增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自身经康复后恢复补偿功能等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群体不断状大,残疾人就业需求明显增加。一是许多经康复后恢复补偿功能未能及时就业的残疾人,要求就业;二是残疾毕业生要求就业,在校残疾学生每年16.2%的速度增加,通过学习提高了劳动技能和文化修养,更渴望通过就业融入社会,服务经济发展。

(二)传统福利企业吸纳残疾人的能力受限。

   1、大多数传统型福利企业经过一个发展阶段后,企业的发展状态处于相对稳定态势,其吸收新增残疾人的能力处于饱和、徘徊状态;2、由于残疾人受文化水平及劳动技能的限制,很难融入新增的的科技型福利企业中,致使新科技型增福利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大幅吸收残疾人能力和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残疾人就业受到各有关用人单位歧视。

   各用人单位在实行“用人自主权”和“优化劳动组合”时,不同程度出现歧视、排斥、辞退和拒收残疾人现象,不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残疾人就业受健全人就业群体冲击。

   我国当前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失业人员不断增加,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双高服务型人才、城镇新增劳动力等庞大的就业群体不断地冲击着低素质、低技能的残疾人就业,使残疾人的就业难度日益增大。

二、解决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基本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打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舆论基础。

1、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一环。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获得劳动报酬收入的权利。残疾人同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使残疾人从单纯的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仅关系到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而且可以解除残疾人亲属后顾之忧,做好这项经济发展托底工作,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2、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对当前“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球金融风暴给我国经济实体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群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社会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更加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助,只有把残疾人就业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认真的加以研究和解决,做好这项经济发展托底工作才能顺利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目标,使我们顺利渡过全球金融风暴的不利影响。

3、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论述。当前,为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及残联系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创新工作思路,找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出路。

1、机制创新:

   为了真正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实效,必须重视政府导向,推进全社会关心、落实残疾人就业工作。在机制上大胆探索创新,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为残疾人就业工作服务的新机制。

   一是建立机构。重视政府导向,全面关注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和福利企业及安置残疾人企业扶持,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发展服务的专业机构,对达到法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进行职业能力评估,求职登记、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工作;组织残疾人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协调基层残联,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对残疾人就业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对各单位的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有劳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要了如指掌,心里有数,切实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有效到位的就业服务。向社会有关单位推荐符合条件就业条件的残疾人,鼓励、支持、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就业。

   二是转变思想。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对残疾人的关爱是人性中真善美的最好表现,也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直接体现,残疾人就业工作应得到全社会关心、帮助、支持,让全社会都来为残疾人提供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及平台。

   三是政策扶持。近年来我国残疾人的事业得到了国家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明确要求: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全社会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就业工作、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政策、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政府优先采购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服务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等政策。政府在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给予残疾人及安置残疾人单位的重点扶持,依法维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充分体现政府全面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工作。

四是明确责任。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应共同承担的职能,是每一位用人单位的一个应尽的社会义务,下一阶段残疾人就业工作更要调整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履行责任机制、残疾人就业的监督检查机制、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协商机制等相关配套机制使工作更强而有力、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2、方法创新:

  残疾人就业工作工作方法的切入点是抓落实。如何抓好落实是个具体问题,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性质的矛盾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福建省制定的《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对残疾人就业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共性要求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原则性规定变为可操作性措施,因地制宜地做好具体工作。根据就业市场出现的新特点制定新的方法:一是服务型劳动种类比重增大;二是科技型劳动在经济发展中比重增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调节范围扩大,产生了许多新兴服务业,各种类型的服务型劳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业的扩张,增加了许多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就业岗位。同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科技型劳动的比重不断上升,要求一线的劳动者操作技能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而市场化前提下的科技型劳动最大特点是人员流动性极大,使使用该类员工的管理者十分头痛,而残疾人最大的特点刚好是流动性较差,技术型的残疾人将面临更多的岗位机遇。综上所述,只要根据岗位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岗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3、内容创新: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招收和安置两个方面。过去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较少考虑残疾人的具体困难和特点,往往一“安”了之造成安置的残疾人不能完成适应岗位要求而离岗,从而形成了上岗下岗,再上岗再下岗的怪圈。在工作中应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在工作内容创新做文章,把就业与培训、创业等方面结合起来,切实将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第一,以就业需求为落脚点,加强特殊教育与岗前培训结合。残疾人的“双低现象”(即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严重阻碍了残疾人的上岗就业,通过二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1、针对当前残疾人普遍文化层次较低的现状,开设培智班和特教班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从源头上抓好残疾人和残疾家庭子女的文化教育。2,联系有关部门设立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培训方式针对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实行订单式培训,培训期满试用合格的残疾学员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上岗工作。多渠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引导残疾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一技之长积极地去适应社会。第二,以职业要求为出发点,加强岗中培训。通过残疾人的基层协会了解残疾人掌握技能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如通过盲人协会发现有职业要求的视力残疾人选送他们参加省级盲人保健、医疗按摩师培训等。随着科技进步和机械操作自动化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一次学习、单一技能无法适应当前许多有科技含量的岗位要求,设立残疾人培训型扶贫基地是开展残疾人岗中培训做好残疾人就业中的重要一环。第三,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加强创业培训。在当前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创业培训,如SYB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等。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在工作内容上求突破,出台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扶助残疾人就业”项目实施方案等优惠政策,在政策及资金上切实扶助残疾人创业。只有提高工作的创新性,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三)抓好残疾人就业机构建设,全面提高服务层次。

   残疾人就业机构肩负着“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残疾人工作实际,深入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新的理论指导残疾人工作的实践和发展,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

   2、转变工作作风。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要把为残疾人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残疾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反映残疾人的意愿和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增强残疾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营造恪守“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者队伍。

   3、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组织建设,以区、街道(乡镇)残疾人就业机构为支撑点,充分发挥机构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支柱和骨干作用。抓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活动,完善社区残疾人组织,增强活力,提高效能。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符合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需要的融康复、培训、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是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服务残疾人的作用,真正为残疾人多办实事、办好事。  

(四)、探讨残疾人事业“综合开发式扶贫”与辅助“福利救助式扶贫”两种扶贫模式相结合促进残疾人就业。

  探讨残疾人事业的“综合开发式扶贫”与辅助“福利救助式扶贫”两种扶贫模式相结合促进残疾人就业。探索、确立由二种扶贫手段互相扶持、共同发展的多层次扶贫体系。1、开展康复扶贫,投入资金为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2、开展科技扶贫,广泛收集实用技术信息,无偿提供给残疾人,促进残疾人自谋职业;3、开展项目扶贫,合理开发项目资源的扶贫方式,促进残疾人创业;4、开展文化扶贫,由“扶物”向“扶人”转变,促进残疾人从“双低”型就业对象向“双高”型人才转变;5、开展资金扶贫,由“输血型”扶贫转为“造血型”扶贫,针对部分就业能力较差的残疾人,适当进行福利救助式扶贫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救助功能上做积极转变,变单纯扶贫为扶贫、扶志相结合。通过扶贫进一步促残疾人就业,提高参与社会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生活状况。实现残疾人事业“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中国残疾人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2、许琳.论我国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J].江苏经济探讨.1996,l.

3、邓朴方《人道主义的呼唤》华夏出版社.1999

4、王雪梅.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就业保障政策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

5、赵春鸾等.调查研究成果和理论汇编[m].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2006,(10)

6、朱东琼.北京海淀:“手拉手”帮扶残疾人就业[J].中国残疾人,2007,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6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166-03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诸多要求必然决定了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残疾人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指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和残疾事业的重要性也都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自我发展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面临着更多的困境,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发展残疾人事业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就业是保障残疾人生活最为有效的方式,如果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顺利就业,对于个人来说,其生活就能获得保障,可以缓解家庭生活困难;对于社会来说,就能够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大大减轻残疾人保障的压力。因此,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的相关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方式主要包括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两种类型。具体到就业的形式则分为:集中就业,国家和社会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分散就业主要有个体就业和自愿就业等形式,政府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者个体开业。还有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形式,主要是国家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指导工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主导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使得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率逐渐提高。在残疾人就业率提升的同时,城乡累计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十五期间,城镇累计就业人数从2001年的352.3万人增加到2005年末的463.6万人,增加了31.6%;农村累计就业人数从2001年的1533万人增加到2005年末的1803万人,增加了17.6%(见下页表)

与此同时,各种就业形式中的残疾人数量也是在不断地增加,至2005年底,全国城镇残疾人累计就业状况显示:按比例就业140.2万人;集中就业124.1万人;个体就业199.2万人。各种就业相关的服务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建立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3084个;在已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共有近390.9万残疾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在我国残疾人就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1.就业覆盖面低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全国残疾人口中,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人,占4.66%;15-59岁的人口为3493万人,占42.10%;60岁以上的人口为4416万人,占53.2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755万人,占45.26%)。其中,城镇残疾人为2071万人,占24.96%;全国城镇残疾人口中,在业的残疾人为297万人,不在业的残疾人为470万人。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残疾人群体规模非常大,有劳动能力尚未就业的人数相当多。

2.就业层次低

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业残疾人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96.6%,而从事文化技术等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仅占3.4%,同全国在业人口的总体相比,残疾人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于体力劳动。”[1]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更多地从事体力劳动,目前残疾人的就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3.专职就业服务机构少

残疾人虽然有残联、民政部门、卫生部门等机构的帮助,但是在就业取向上对其进行专业辅导的机构少之又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一般缺少就业前的咨询、评估与技术指导以及就业后的继续支持。

二、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国内学者有的从社会结构入手,指出经济结构的转轨、人口结构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共同导致了包括就业在内的残疾人问题[2]318-319;有的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思考残疾人问题[3];有的运用歧视理论进行问题的解读[4];有的试图利用社会排斥理论进行解答[5]等,笔者认为,社会三大部门――国家、市场、第三部门的共同作用促使当前问题的产生。

(一)政府宏观调控的漏洞

我国政府正在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性政府转变,建立高效廉洁政府。在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对于经济的治理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宏观调控,而有效地制定与运用社会制度就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吉登斯指出:“在社会总体再生产中包含的最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特征,称之为结构性原则。至于在这些总体时空伸延最大的那些时间活动,我们可以称其为制度。”[6]80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实践活动深深的受到制度的牵引,特别是受到政府所制定制度的制约与引导。

针对残疾人就业,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但从内容看,只是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而相关的惩罚措施则是明显地缺少,从而导致即使用人单位不雇用残疾人或者说歧视残疾人也不会受到惩罚,这就导致了很多用人单位歧视残疾人或排斥残疾人的现象,因此,残疾人就业更多地依赖政府安置,自主就业率比较低。

除了在社会制度上存在漏洞外,具体执法不力也对于残疾人就业产生消极影响。既然制定了社会制度,那么对于政府部门就要严格执法,就要对于用人单位是否用残疾人、如何用残疾人、残疾人在企业中的比例等进行领导和监督,发现没有按照社会制度的要求行事的,要及时处理。但是事实让我们看到,许多企业打着招聘残疾人的幌子,目的是要获得税收优惠,这种虚假行为却往往受不到应有的制裁。

(二)市场的缺陷

我国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讲求价值规律,讲求优胜劣汰,讲求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在全国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前提下,企业对于员工有更多的自。事实上,劳动力市场对于残疾人的排斥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中各种偏见的存在,使得有能力的残疾人在市场上常常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即使在同等条件下甚至残疾人的人力资本更高的情况下,许多用人单位仍然会录用健全人而不是残疾人,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受排斥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中,残疾人也多从事体力劳动。例如,广州市的残疾人就业岗位调查显示,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中,私营、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最多,用工量也最大。招工数和用工总量最少的依次是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调查还发现,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方面,过半数的岗位需求特征不明显[7]。同时,残疾人自身创业在市场经济下也会受到不利影响。由于资金的缺乏、可涉足的领域少、专业技能不高的特点,残疾人创业困难重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残疾人主要就业场所的福利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福利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面临着多重困难:“福利企业集聚萎缩、安置残疾人的数量下降;兴办福利企业投资主体和经营范围受限,影响集中就业发展;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工资普遍偏低;福利企业的退税政策不完善”。福利企业举步维艰,对于残疾职工的扶助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第三部门的缺位

第三部门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是与国家、市场相对等的社会三大部门之一,有多种名称: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域等。第三部门一般具有如下的特征:组织性、私有性、非营利属性、自治性、自愿性。第三部门作为帮助弱势群体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但是残疾人可以选择的一个就业领域,也是能够给残疾人提供就业辅导的机构。

目前来讲,第三部门鲜有接受残疾人在其中就业的,其更多的体现是对于残疾人提供各种辅导,但是由于与残疾人就业直接相关的第三部门的缺乏,从而使得残疾人在就业前与就业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都缺乏一种专业上的指导。比如,社会工作者能够对残疾人做发展性工作,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但目前,社会上还缺乏这样的专业化组织。对已经建立的对于残疾人就业有帮助的第三部门来说,也面临着多种问题: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资金不足;自身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着对于残疾人功能的发挥,不利于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环境的开拓。

除此以外,残疾人自身的原因特别是其态度和价值观念也制约着对于工作的追求,残疾人面临的社会排斥很多,而且这种排斥还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残疾人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而不愿意工作,这就是一种自我排斥,其会影响残疾人的就业参与动机与强度,对于社会的残疾人就业率也会产生影响。

三、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的经济每年保持高速进步的阶段,我们的口号就是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共享社会成果”。在这个口号的感召下,从三大部门的现状入手,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得到满意的职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完善制度,奖惩严明

政府应重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坚持把解决好残疾人就业作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要重视完善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制度,制定更为详细和倾向残疾人的就业规定,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例如,法国政府规定,所有雇员超过20人的单位,必须雇佣6%以上的残疾人,否则就要被处于罚款:少一人第一年罚款5000欧元,第二年增加到5000―15000欧元,并且政府免费为残疾人所在的工作单位提供残疾人工作所需的特殊设备。

(二)执法的真实性与持续性

执法才能促进法律的普及和完善,执法的真实性强调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必须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行事,发现不符的情况,立即指导纠正甚至作违法处理,不能敷衍了事;执法的持续性要求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必须把其作为一项制度,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残疾人就业相关执法的真实性和持续性,才能真正地促进残疾人就业,使用人单位更加认真地按照残疾人规章制度行事。

(三)完善劳动力市场

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公开程序和制度,使劳动力价格符合市场的供求状况。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会为残疾人更容易的获得相关的就业需求信息,有利于增强残疾人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的透明度,实现两者之间的双赢。市场体制的发展完善也会促进福利企业的发展,使这些企业能够树立竞争的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潮流,获取更多的利润,满足员工的需求及吸纳更多地员工;促进按比例就业的发展,转变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的观念;采取更为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促进残疾人自己创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的发展必将是世界的一个共同现象,萨拉蒙曾指出:“全球结社革命。真正的全球结社革命已经出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呈现出大量的有组织的私人活动和自愿活动的高潮。”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也迫在眉睫,对于已经成立的第三部门,其应抓住中国当前经济腾飞的机遇,为残疾人的工作多做善事;对于还没有成立而社会又急需的第三部门,应适时成立,为残疾人的就业提供评价和指导,为残疾人的就业前景提供咨询。

(五)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

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把政府的政策、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和发展中的第三部门结合起来,能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迅速、及时地得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只有这样的服务网络建立了,并且这个部分的三大部门健康运行和协调发展了,残疾人才有一个有利于其就业的外部环境,残疾人可以从这样一个网络中,自由地获取、选择相关的工作信息,提高自身的工资。

(六)促进残疾人的参与

促进残疾人摆脱自我排斥的阴影,参与到就业的队伍中来,才能增加整个社会的就业率以及降低残疾人自身的不满意感,这种参与也是促进社会融合的有效方式。社会融合就是减少和消除社会排斥,而“社会排斥的标准是与时间和地域相关联的;社会排斥是一个多维度的现象;社会排斥是一个动态过程;社会排斥意味着陷入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定各种促进残疾人参与就业的措施既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又将促进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淑敏.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发展,2006,(12).

[2]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运清.残疾人保障的制度建构与社会和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4]周林刚,胡杨玲.歧视理论视野下的残疾人就业――对广州市几个典型个案的解析[J].中国残疾人,2007,(6).

[5]周林刚.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3,(5).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7

20xx年是**市残疾人事业发展“xxx”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在市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地区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在主持市残联全盘工作中,我能够坚持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xx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市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尽职尽责,与全体残疾人工作者团结一心,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加大宣传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抓康复、重就业、攻扶贫、强基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事业蒸蒸日上。努力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1、为了打实本人的政治理论基础,提高为残疾人群众的服务能力,我采取了集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了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党的xx大报告、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xx同志关于“xxxx”重要思想学习的重要讲话。同时,要求与全体干部共同认真学习了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始终把党规政纪有关条款作为约束全体干部的行为规范,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我在工作中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始终以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做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经常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以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注重铸造个人的政治品德和增强理论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我做到了心胸襟怀坦白,作风公道正派,工作坚持原则,自身严守纪律,处事谦虚谨慎,对己克己奉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按照做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忠实代表的要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严于律己,勤政廉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提高了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能自觉地运用这些思想、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政治理论的指导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武装下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实践中坚定政治立场。我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市委、政府的决议、决定。班子团结,配合默契,能够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工作中刻苦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中,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始终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

3、在工作中把践行“xxxx”重要思想,时刻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出发点,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我的权力,坚持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到了“权为残疾人所用、情为残疾人所系、利为残疾人所谋”。

4、按照**市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坏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结合单位实际,我年初制定了关于残联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学习的实施意见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坏工作领导责任制,并发动党员、干部积极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坏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今年市残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坏工作专题会议2次,学习讨论3次,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今年我会为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义务监督员的作用,继续聘请了3名义务监督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义务监督员工作制度,不断提高了残疾人工作的透明度。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责任制,单位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团结协作,廉洁勤政,有力推进了我会“五型”班子建设。

4、生活中注重铸造政治品德和增强理论品质。我能够做到心胸襟怀坦白,关心残疾人疾苦,作风公道正派,工作中坚持原则,自身严守纪律、处事谦虚谨慎,克已奉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发挥着表率作用。

5、在效绩考核工作中,以“共建社区大家园”为主题,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增强党员党性、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调动在职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富民、便民、乐民、安民为主要内容的为民利民工程,不断提高参与率,实现资源共享。

二、业务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

(1)、认真做好残疾人生活状况的监测工作。今年5月20日-6月10日,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安排,我们对杜别克办事处拜格托别社区第四小区的37名残疾人进行了生活状况监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监测任务。

(2)、注重爱心宣传,活动组织有力,成效显著。今年我们加大“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宣传工作力度,共悬挂大型横幅36幅,出展黑板报35块,设置咨询点7次,出动宣传车3辆次,通过电视宣传3周,广播电视宣传报道30余条。

5月19日,在第十七次全国助残日前夕,我们成功举办了“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残疾人大型文艺演出。7月5日,我们资助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再次举办了“关爱残疾儿童,共建和谐社会”残疾人专场文艺晚会。8月19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残联共同组织新疆残疾人艺术团进行的“共享蓝天”送文化下基层演出活动在**文化中心隆重举行。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关注和支持,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残联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

(3)、法制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残疾人维权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基本形成了法制宣传“电台有声,荧屏有像,报刊有文”的立体宣传格局。

二是重视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坚持把普法工作与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紧贴新农村建设、农村税费改革、村(居)换届选举、市场经济秩序整顿等工作,开展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为促进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重视加强市乡两级残联干部队伍学法、用法、依法维权的执法意识,坚持把学法与依法行政相结合,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先后有14人次参加自治区、地区级业务培训。

四是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严格《残疾人证》的审核、发放工作,遵守办理程序,认真执行残疾评定标准。拓展政务公开渠道,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残联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推进了执法责任制的深入开展。

通过上下一致努力,**市残联全体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各族残疾人群众的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市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和在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成立的12个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所受理侵害残疾人案件7起,调解民事纠纷9起,有效的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了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

(4)、重视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认真做好残疾人需求用品调查、产品介绍、配置服务,完善了**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体系。全市筛查3-15岁儿童听力8人,为全市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11部;筛查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15人;购买发放轮椅27辆,配发拐杖及其他代步工具17件(套);安装修配假肢12人,其中安装大腿假肢2条;筛查需要制作矫形器7人,并完成1例的制作工作;筛查白内障患者169人,在今年8月开展的“新疆三星爱之光行动”中实施免费手术56人61例(其中做双眼11人),为贫困的白内障患者排忧解难;在市医院残疾人康复指导训练中心,争取自治区残联康复器材16件套,价值3万余元;为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广大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我会新建立了“**市残疾人低视力康保中心”,填补了我市在视力残疾康复上没有专业机构的空白;新建立健全2个残疾人康复站,购买完善器材支付资金4.6万元;发放残疾预防知识宣传单近3万份。

(5)、认真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残疾考生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发展特殊教育。我们组织专人在全市所有中学摸底调查XX年残疾考生5名,;协调减免贫困残疾人子女、残疾学生学费,补助特困残疾学生、残疾人家庭子女学费2万余元;为地区特殊教育学校20名聋哑学生争取助学公益金3.2万元。

(6)、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采取扶持和保护措施,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形成残疾人就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实现新突破,取得好成绩。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多措并举,克服征缴难度,加大残保金由地税部门工作力度,拓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渠道,依托市建设局、工商局、市农机局、**养路费征稽所,加大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力度。目前,已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1万元。

二是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内引外联,以集中就业、劳务派遣等形式,先后安排100余名残疾人到石河子天盛实业公司工作,实现47名残疾人稳定集中就业。

三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从残保金中拿出2万元扶助5名残疾人创办经济实体和个体从业,帮助基本解决温饱的残疾人提高经济收入。

四是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残疾人135名,依托地区技工学校,组织18名残疾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扶持1名盲人到乌市从事按摩学习,补助学费5000余元。

(7)、继续把残疾人扶贫纳入各级政府扶贫计划中,加大对残疾人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力度。

一是采取“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一帮一”结对子的办法,使全市76名残疾人得到长期有效帮扶,城镇485名特困低收入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市残联在争取到50名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后,及时向市委、政府主管领导反映,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市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任务所在乡(场)的落实情况,各乡(场)党委、政府采取层层分解的办法,狠抓落实。

首先,从贫困残疾人户数的筛查、确定上,严格把关,采取公开申报、张榜公布的方法优先解决贫困的无房、危房残疾人家庭的住房问题。

其次,采取集中规划,严格标准,统一施工的方法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进度。

此外,各任务所在乡(场)从财力、物资上千方百计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如恰合吉和窝依加劳牧场给每户补助资金1000元、红砖10000块、水泥2吨,其他乡(场)也从建房资金、材料、人工上给以力所能及的支持。从而,使得我市齐巴尔吉迭集中建造残疾人防震安居房36户、喀拉哈巴克乡阿热散村建造9户、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建造4户、恰夏乡建造1户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据统计,我市5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户共获得各级补助每户都在15000元以上,为贫困残疾人解决了大问题。

三是在元旦、春节、古尔邦节、助残日期间,我们重视做好送温暖活动,共组织走访慰问各类残疾人近200户,发放面粉、清油、大米及日常生活用品达2万余元。

(8)、加强组织建设,围绕残疾人基本需求,做好残疾人工作。

一是重视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做好换届选举基础性工作,计划在今年11月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换届选举完后召开残联代表大会,圆满完成换届任务,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xx大的精神。

二是继续加强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实现全市所有社区、村(队)167个残疾人协会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使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能得到跨越性提高。

三是根据我市实际,做好各级助残志愿者的组织、登记工作,不断壮大残疾人志愿者队伍,有效开展志愿者助残服务。

三、我在工作中主要特点和做法

一年来,**市残联组织措施得力,重点突出,整体推进残疾人工作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更加理解、支持残疾人工作的发展,我市残疾人事业呈现出更加蓬勃发展的趋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和关心残疾人工作,抓重点、突难点,继续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全市“双文明”考核之中,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重视抓好残联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残联队伍整体工作效能;三是重视残疾人法制建设,依法推进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还不够。

(2)、逐村调查摸底少,对残疾人基本状况了解还不够全面。

今后我将在取得成绩基础上,继续巩固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认真践行“xxxx”重要思想,努力学习,深入基层,继续坚持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为政府分忧,为残疾人解愁,为维护**市大局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范文三】

20xx年度,本人能围绕年初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工作,同时注意加强学习,廉洁从政。现就履行工作职责、廉洁自律和学习、学法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行工作职责情况

一年来,本人能够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并根据残联领导班子分工,抓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组联等相关业务工作,同时认真当好主要领导的参谋助手。

1、康复方面:

一是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了残疾人康复“四进家庭”调查活动,近期将为198名残疾人配备家庭康复器材,对8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坡道无障碍改造,发放康复宣传资料13000余份。二是做好部级白内障无障碍区创建工作。三是指导残疾人康复中心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四是做好残疾儿童免费康复工作。

2、组联方面:

一是做好街道残疾人公益性工作岗位人员的招聘工作,元月十八日,区政府出台了《区购买(街道)办事处残疾人专职委员公益岗位实施方案的通知》,并成立了购买公益岗位领导小组。元月21日,召开了人事、劳动、财政、各办事处等相关领导工作会议。2月22日—24日在区残联会议室举办为期三天的残疾人专职委员业务培训班。目前,7名专职委员已全部到位上班。因工作需要,经区领导同意,我们又招聘了3名托养中心护理人员。

二是维权工作得到了加强。依托区残疾人维权中心这个平台,及时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将残疾人因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让残疾人切实体会到社会的温暖,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全年接待残疾人来访30人次,来电40余人次,来信来访处理率100%,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其中协调处理好企业搬迁涉及残疾人权益问题和协调处理好汇通市场肢体残疾人经营问题得到了当事人的充分肯定。

三是做好残疾人换证工作,专门召开市二院、市三院、淮安光明眼科医院、区机关医院医疗评残机构座谈会,严格对照评残标准,做好“二代证”发放工作,特别是近期在办理残疾人免费公交乘车卡时,为及时将残疾人证发放到残疾人手中,我们及时申请、上报残疾人资料,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残疾证发到残疾人手中。

四是完成全区1.55万名残疾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

五是组织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的残疾人赴洪泽进行户外生存体验活动。

六是组织辖区8家盲人按摩机构进行盲人学术交流。

二、教就方面:

一是培训各类残疾人90名。二是帮助90名残疾人实现再就业或个体灵活就业。三是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运行良好。区残疾人托养中心面积约500平方米,拥有床位20张,可入住托养对象20名,基础设施及改造投入达560万元。运营模式主要采用日托式,早出晚归,为托养对象提供食、宿、训多方面需求。中心努力打造“规模上的精品型,服务上的温馨型,内容上的示范型”。目前已入住托养对象15名。自运行以来,初步得到了残疾人家庭的认可和社会的满意,已先后接待安微省巢湖市残联、盐城市响水县残联参观学习。四是做好重度一级残疾人护理发放工作。在发放中严把对象审核关,严把资金发放关,严把服务质量监督关。确保将护理补贴用在残疾人身上。

三、廉洁自律情况

1、严格

执行不准收受和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及各类代币券等支付凭证的规定。

2、执行干部子女从业有关规定。

3、执行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工作日中午无特殊情况不准饮酒,不准用公款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等规定。

4、执行不准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等名义操办的规定。

5、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规定。

6、严格执行不准用公款报销应由本人及配偶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的规定。

7、执行礼品登记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8、执行不参与等违纪活动。

9、执行廉洁自律的其它相关规定,不参加影响公务形象的相关规定。

10、执行商品房买卖制度。

11、执行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规定情况。

12、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

13、执行不用公款出国或国内旅游的有关规定。

14、没有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

15、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

四、年度学习情况

一年来,坚持集中学习与平时自学相结合,坚持学习残疾人法律、法规政策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理论水平。一是按时参加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和自学活动。完成笔记2万多字。积极参加区委、区政府组织的论坛学习。二是利用工作之余进行自学。按照制定的年度学习计划,不仅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还学习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内容。平时注重虚心向领导、向同事们学习,学他人之长、补已之短。经过学习锻炼,收获很大,不仅提高自身素质,还便更好地帮助开展工作。

五、学法情况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实施创新工作能力,正确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让广大残疾人在我市建设现代化进程中享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形成全社会共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优良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构建和谐东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柱。

二、创建工作重点和要求

(一)完善康复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增强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基础。要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努力为有康复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有计划地推进听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残疾儿童和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完善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的工作、技术指导,继续加强市、镇区、社区三级康复工作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以及康复设施建设和康复服务从业人员的上岗,使残疾人“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权利。

(二)健全文化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要。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水平,是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大力发展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开展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保障符合国家标准的残疾考生录取进入高等院校。建立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和残疾儿童教育评估机制,对贫困残疾大、中、小学生开展助学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特教师资结构。大力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和竞技化体育,完善残疾人各类活动场所,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和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三)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提供优质服务。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的主要途径。改善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和服务水平,提高就业工作社会化和法制化程度,依法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制度,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用工执法监察,逐步实现残疾人职业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大力实施“创业东莞”工程,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完善残疾人救济型的社会保险体系、生活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残疾人住房保障工作,让残疾人享有更多的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

(四)加强组织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夯实残疾人组织基础,履行职能,增强服务能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机构网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道德约束紧密结合起来,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发扬“团结、实干、开拓、高效”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组织实施“文明东莞三有序”活动,在服务窗口广泛开展“践行诚信宣言,创建诚信行业”活动,强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五)做好维权工作,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正确贯彻《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使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进一步改善。落实“平安东莞”工程,加大政策维权力度,对侮辱、虐待残疾人等给予法律援助,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针对残疾人的犯罪活动和利用残疾人名义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达到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遗弃、虐待、侮辱等)的投诉率<1.5起/万户的标准。大力开展法律咨询,普法教育等活动,推行普法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六)加大社区残疾人工作,提供社区服务能力。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团结、教育、带领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积极引导残疾人自强、自立、乐观进取;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为社区残疾人有效落实生活救助、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权益保障、文化生活等工作;努力提高残疾人与残疾人工作的综合管理和高效服务。

(七)加强无障碍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无障碍建设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

生活的基本方针,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加强居住环境、公共交通、信息交流、残障居民就学与就业领域的无障碍建设,其他社区服务场所、设施要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切实加强无障碍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开发社会助残资源,推进东莞助残行动,开展“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建立健全各镇区街道办、社区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构建文明东莞、和谐东莞的良好氛围。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调研、制定计划(20__年4月至5月)。根据《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和市残联的实际情况,组织各单位进行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开展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提交市文明办。

第二阶段:落实措施,努力推进(20__年6月至20__年4月)。1、落实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市残联各单位按照创建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力争各项工作基本达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目标。3、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如开展“优质服务”、“真情关爱”、“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

第三阶段:重点突破,全面创建(20__年5月至9月)。1、加强市残联创建文明工作的力量。创建工作实行专人领导、专人负责,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和指导。2、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各种创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工、青等群团组织和助残志愿者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3、重点整治,确保达标。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项目,查找原因,实行专项整治,整改提高,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第四阶段:全面动员,整体提高(20__年10月至12月)。1、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分析前一阶段创建工作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确保做好各项创建工作。2、加大宣传力度,掀起创建高潮。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宣传的力度,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

第五阶段:巩固成果,迎接检查(20__年)。1、巩固提高。对已达到市委、市政府的《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意见》标准的工作项目,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项目,要限时整改。要确保市残联各单位的创建工作达标。2、准备资料,迎接市文明办检查。各单位针对前段时间的创建工作,收集、整理、编制各类创建工作材料、档案和宣传资料,并制作创建画册等迎检资料。3、调研整改,迎接检查。组织市残联各单位进行一次模拟考评,并对考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整改提高。制定迎检方案,迎接市文明办检查。

五、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服务全局、创新求实、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协调管理机制。把创建活动的达标要求与全年工作考核的具体指标挂钩,以创建指标衡量日常工作,通过创建工作推动残联工作。并要求各有关单位把创建任务列入日常工作,列入工作考评体系。为加强市残联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组织实施,成立市残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梁应昌

副组长:叶润芳、陈志忠

成员:黄志良、赵金海、李贤林、李诗亮、陈惠英、李瑜珊、黎炯森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残联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黄志良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具体创建工作,加大责任落实,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二)加大创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推动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契机和抓手,也是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主抓手,要把创建工作纳入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各单位财政预算,保证创建活动经费预算。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创建文明城市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三)完善依法管理机制。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和完善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无障碍建设、残疾人特殊困难救济补助等方面的法规建设,加大对侮辱、虐待残疾人以及侵犯残疾人其他合法权益的查处力度,提高残疾人工作的文明素质,对残疾人工作者违法失职,损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格惩罚,使将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与创建文明工作结合起来,逐渐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9

【关键词】:残疾人工作社区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05-01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一部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剥离并转交给社区,我国公民逐步从自然人、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残疾人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或者是社区工作的特殊领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决定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了残疾人康复工作与社区的关系。至此,社区残疾人社会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我国社会学者从外文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其后,美国人罗密斯将德文“社区”英译为Community。Community有公社、团体、共同体等含义,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等人又赋予了它地域性的含义。1933年,燕京大学一批青年学生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集时,首次将Community译成中文“社区”。

本文中所指的我国国内的“社区”,主要是根据国家民政部的解释,特指经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经过规模调整了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三、当前社区残疾人工作中的问题

本文中所指的社区残疾人工作是指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力量为残疾人服务,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工作。它包括在社区中针对残疾人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许多具体的内容。

1、对残疾人群体的排斥现象仍然存在

目前残疾人事业进社区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不理解和非议,这主要表现在:有的社区在开展残疾人工作时积极性不高,相关工作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繁重的社区日常事务中,对残疾人工作不重视、不支持部分社区居民助残意识淡薄,不能平等对待残疾人,歧视残疾人,认为他们对社会贡献少,需要的帮助却很多,不能体现社会公平少数居民还存在与残疾人攀比的心理,看到政府为残疾人提供资金支持就很不满意少数居民还出于固有的迷信思想,视残疾人为前生有罪孽的人,残疾人所遭受的苦难在他们看来是属于因果报应,因而在与残疾人接触时冷言冷语,讥笑讽刺,使残疾人处于非常痛苦的社会隔离之中等等。

2、社区康复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现有的医疗资源条件差别较大,除少部分驻社区医疗机构多的社区以外,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以向居民提供普通常见病的治疗、社区卫生防疫为主,对残疾人康复的特殊性不了解,也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社区康复服务,残疾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只能舍近求远,去一些大型的医疗机构寻求康复,而由于身体的障碍和资金的匾乏,往往难以实现。尤其是我市一些刚刚从农村乡镇改制形成的社区,基础医疗设施非常缺乏甚至没有,社区康复工作根本无从谈起。

3、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为部分残疾人初步解决了就业问题,但相对于数量庞大的有就业能力和需求的残疾人来说,社区所能提供的合适的岗位和工作的机会还是太少,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社区保洁、售报、家政服务等,而社区对这类服务的需求是有限的,并且这些岗位往往收入水平不高,工资收入仅能免费维持基本生活,大部分贫困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子女上学及医疗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

在就业问题上,残疾人的身体状况限制了他们对某些职业和岗位的选择。譬如说,语言听力残疾不能进行正常听力语言交往,难以从事教师等工作;智力残疾人言语表达能力差、情绪情感不稳定、智力低下、意志缺乏独立性,无法从事脑力劳动和技术工作;肢体残疾人由于四肢残缺或躯干麻痹、畸形,导致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基本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等等。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残疾人事业向社区化方向发展,是将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我国广大的残疾人弱势群体平等,便利地享受到及时、有效的社区服务,在社区实现身体的康复,在社区得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在社区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就业,使残疾人做到自食其力,在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的同时,为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体现自身价值。

在残疾人事业向社区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方面己有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今后,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风气,树立正确的残疾人观,建立健全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促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另一方面为残疾人事业征集所需资金,另外,要抓紧培养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残疾人康复需求。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模.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朱眉华,文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

[3]蔡元庭主编《残疾人保障与社区建设》[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龚晓洁,李宗华:庆余里社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5]周沛:《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02年版

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篇10

关键词:特殊教育;残疾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关注残疾事业,关注特殊群体,是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重大举措,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体,普遍提高了对特殊教育事业的认识。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由于经济、环境、师资、观念等影响,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处在一个急需发展的阶段。如果不解决,不发展,不但阻碍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容易导致把这项工作引入歧途。因此,及时发现在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当前尤为重要。

一、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

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残疾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只有具备最基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能力,才能正常从事人的活动,才能从人性的视域来审视作为人的活动,才能使其具备作为人的活动的理想、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对人心理的培育势在必行。残疾人由于肢体的残疾给他们带来生活、学习、工作的极大不便,再加上他们还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有时还要受到歧视、嘲笑、讽刺、挖苦等,给他们心理和思想带来极大的伤害和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病变。具体表现在;常处在一种紧张或不安的状态下,会有孤独感和胆怯感,常会有痛苦感受和自卑感,常会有内疚感和怨恨感,常会有依赖感和反复无常感,常会有片面感受和猜疑感,思想压力严重,极易走极端。

二、当前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熟。我校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在蓬勃发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适合他们特殊人群特点、心理特征的健康教育。但从全国来看,地区发展不平衡、数量不平衡、质量不平衡。南方好于北方,东部好于西部,特殊专业心理老师极缺。从学校看来,我校受到全国上下实行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也纷纷根据地情、生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经济原因,投入不够、专业特殊心理健康教师短缺、理论研究薄弱。对一些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认识尚不一致。对于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还存在不同理解。其理论框架还不很清晰、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理论研究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应需加大投入,组织科研和学校骨干专业人员对实际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2)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整体化、规范化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全社会、全学校、全方位、多层次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系统。目前我校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有: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主任或残疾生心理教师同特殊残疾生定期谈话,专业、学科渗透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卡或心理档案,在社会或学校建立残疾生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咨询热线、建立“悄悄话”信箱等心理辅导和咨询点,常驻机构和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模式。虽然形式多样,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尝试开设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教材不一致、教授方法不一、课时不一,常常将心理健康问题德育化。如:将学生的情绪、性格、气质等归于思想品德问题。有时只注重于表面和形式,把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专业教师紧缺、急需培养和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整体化不够、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教育。特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应是多样的、灵活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老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心理健康课程讲授的内容、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残疾生心理教育的体系和模式。残疾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全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合力。

(3)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极缺,专业理论有待提高。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完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规模。但数量较少,并且教育水平需要不断地提高。部分专业教师是从专门正规的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系或心理系毕业,他们有扎实的特殊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且专门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师目前是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和骨干。但随着学科发展、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还有一些从事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他们虽然没有学习专业理论,但是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已基本掌握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更需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还有一部分残疾生心理辅导教师是由非教学人员改行担任,或以前学校没有配备专职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而由德育教师、团委、政教处兼任,很难胜任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当前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全面深入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残疾学生心理异常越来越重、越来越多。在特殊学校展开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势在必行,材,规范教法、科学安排课时、确立正确的目标、培育他们健康、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培养健康科学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全方位,多层次关心和教育他们。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具有符合我校校情的教育方法。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习和借鉴、外国、古代、东南、沿海城市的先进经验。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东南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验。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学习和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快和提高中西部地区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协调、快速、全面发展。对残疾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对个别残疾生进行心理干预、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心理有效干预创设条件等。注重特殊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探索适合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和方法。开发适合我校校情的咨询技术,测量技术。逐步使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

(3)加大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工作。人才短缺、理论研究薄弱已经极大地阻碍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目前师资培训、持证上岗还刚刚起步。我们更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多形式地培养、培训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以提高和推进残疾生心理健康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推动特殊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为.残疾人心理问题及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