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设计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56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1

引言

目前,电子设备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各种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开关电源,这些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的高密度、宽频谱的电磁信号,一些复杂的环境要求电子设备具有更高的电磁兼容性,于是关于emC的设计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电磁兼容性(emC)的体系组成

电磁兼容性(emC),其主要由电磁敏感性(emS)和电磁干扰(emi)组成。电子设备既要兼备使设备本身对外产生的噪声较少,又要有对抗来自外部噪声的功能。能满足此两项条件的电子设备,才能同时使用,互无干扰。电磁敏感性(emS)指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也就是抗干扰能力;电磁干扰(emi)指电子设备的输出噪声。所以电磁干扰和电磁敏感性既是一对难解难分的“冤家对头”,又是相互关联的矛盾统一体。

二、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义电磁兼容为:电磁兼容是电子设备的一种功能,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完成其功能,而不产生不能容忍的干扰。我国颁布的电磁兼容标准中定义电磁兼容为:设备或系统的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他事物造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说明了电磁兼容的三层意思:一是电子设备应具有的抑制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二是该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应低于规定的限度,不得影响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三是任何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都是可以测量的。

电磁兼容性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电磁干扰的产生与传输、电磁兼容的设计标准、电磁干扰的诊断与抑制、电磁兼容性的测试四部分。所研究的对象有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自然干扰源有大气干扰源(雷电)、天电干扰源(太阳)、热噪声(电阻热噪声),人为干扰源有电网、电刷、家电、点火系统、手机等。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也制定了电磁兼容性的标准,特别在无线电、家电、电动工具等方面制定了规范的测量方法以及标准。

三、电磁兼容性的常见解决方案

目前电磁干扰(emi)所带来的问题已经是电磁兼容的主要问题,下面就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法、以及元件选择和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做简单介绍。

1、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的产生及解决方法

1.1开关电源外部电磁干扰和内部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

220V/50HZ交流电网或115V/400HZ交流发机电机发电机,都存在各式各样的emi噪声,还有人为的emi干扰源如各种雷达、导航、通信等设备的列线电发射信号,会在电源线上和电子设备的连接电缆上感应出电磁干扰信号。

开关电源本身工作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噪声,比如线性稳压电源中,因整流而形成的单向脉动电流也会产生电磁干扰,开关电源本身在功率变换时也会产生很强的emi噪声源,这些emi噪声也会严重影响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1.2针对emi噪声源采用的对策方法

常用对策就是采用无源噪声滤波器,无源噪声滤波器主要作用是防止外来电磁噪声干扰电源设备本身控制电路的工作和外来电磁噪声干扰负载工作,同时抑制电源设备本身产生的emi还可以抑制由其它设备产生而经过电源传播的emi。无源噪声滤波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共模噪音,一种是差模噪音,我们把两条交流输入引线上传输电位相等相同的干扰信号称之为差模噪音,而把交流输入线对大地的干扰称之为共模噪音,对于任何电源输入线上传导的emi噪声,都可以用差模和共模噪音来表示,一般主要是抵制共模噪声,因为共模噪声在全频域特别是高频占主要部分而在低频内差模噪声比例较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噪声滤波器。

电源噪声滤波器主要由共模线圈,差模电感,以及共模电容和差电容组成,其主要设计原则是选择合理的共模电感线圈,使用磁芯有环形、巨形和U形,材料是铁氧体,而差模电感线圈一般采用金属粉压磁芯,差模电容接在交流输入线两端安全等级分两种,一种适合一般场合,另一种适用于会出现高的噪音峰值电压的应用击倒,共模电容接在交流进线与机壳地之间,它的容量是个重要参数,使其在额定频率电压漏电流小于安全规范值。

2、元器件选择

元器件的选择也是单板emC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每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都有她自己的特性,这就需要仔细考虑设计。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方法可以来减少或者抑制emi。

2.1器件封装

电子元器件的封装可以分为两类,无铅封装和有铅封装。有铅封装的元器件会产生寄生效应,特别是在高频范围中,铅的低值电感大概是1nH/mmlead.在终端也可以产生小的电容效应,在4pf附近。因此应当尽可能的减少铅的长度。无铅和表面贴的元器件相比来说有更小的寄生效应,首选应当是表面帖元器件,然后是径向的有铅封装元器件,然后才是轴向的有铅封装元器件。

2.2电阻

要想低的寄生效应,表面贴电阻是首选。有铅封装类型的电阻,选择顺序由高到低的次序是炭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线绕电阻。在放大电路设计中,电阻的选择极为重要。在高频范围内,由于在电阻上的感应影响,阻抗会增大。因此,增益调整的电阻应尽可能地放置在靠近放大电路的地方,来降低板子的感应系数。

2.3电容

选择合适的电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电容有不同的类型及行为反应。电容是解决许多emC问题的重要器件,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应当在电源入口的地方尽力靠近放在一起,来滤掉高频噪声,去耦电容的取值大约是旁路电容的1/100到1/1000,去耦电容应当尽可能的靠近iC,因为导线电阻会降低去耦电容的作用。

2.4电感

电感是电场和磁场的连接器件.因为可以和磁场相互影响固有的本性,所以电感比其他元器件更敏感。和电容一样,当我们恰当的应用电感时,它可以解决许多emC问题。

2.5二极管以及集成电路

二极管是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结合它们独特的个性,一些二极管可以解决或者改善有关emi的问题。集成电路的制作技术也会影响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

3、印刷电路板Layout技术

印刷电路板的Layout技术也是emC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pCB是系统中固有的一部分,所以通过pCBlayout技术来改进emC性能对最终产品不会增加任何额外的费用。

采用常见的一些设计技术:例如分割、局部电源和iC的去耦、基准面的射频电流、走线分离、保护和分流走线、采用接地技术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2

关键词:结构设计;问题分析;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140-02

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会受到如工程环境、项目特殊使用要求及设计员的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为防止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错误,我们应认真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研究出相关解决措施。

1测量精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迈进,建筑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结构受力受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主要是因为建筑结构超高,如果施工测量误差很大,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除此以外还会损害建筑的总体结构受力,所以,处于对群众生命的考虑以及对施工单位的尊重,必须将施工测量的误差降到最低可以承受范围以内,要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对此类项目的规范。另一方面,阶梯状流水施工流程在工程建设中运用广泛。建筑一般都用阶梯状流水施工流程的办法来提高施工速度,所以在提高速度的同时工业化批量生产也对施工测量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测量技术

平面控制网的信息传递距离太长,导致信息监测出现误差,虽然设置了多个测站,但是测站转换太多,信息容易丢失,所以会出现测量累计误差出现很大偏差。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导致了测量技术难度大。此外,建筑侧向刚度过小,尤其是那些建筑外形很奇怪的建筑,此类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而且影响的效果很明显。最后,建筑工程的空间位置会发生变化,这就直接导致了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正常情况的比较下相对较差。

3控制建筑施工测量质量的措施包括

3.1合理布置施工控制网

建立施工控制网是建筑施工测量的首要任务。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上,施工控制网都被设置成正方形当然也会有的工程设置成矩形的格网。我们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建立建筑方格网。浇筑基础垫层和其它施工工序中的轴线测设等,都要满足都能应用工程布设的施工控制网这一条件。

布置方格网时,其主轴线为了平行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往往都要布设在场地的中部。方格网的转折角一般都设置在90°相对应的,方格网边长的相对精度一般情况下设置在一万分之一到两万分之一;为了不受施工影响,控制点用桩的方位应选在够长期保存的地方,设置好了之后还要采取一些措施,防止被破坏。根据测量控制点来对主轴线定位并进行相关的科学测设。我们应该把主轴线点的坐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变成测量坐标。完成主轴线的测定之后,就可以测设并在测试之后进行复核,复核方格网。

3.2建筑物主要轴线的定位和放线

预制桩和灌注桩是建筑常用的两种桩基。这些桩基的特点主要有:地点位于市区,基坑较深。但另外一方面也值得注意就是施工场地不宽敞。

依据建筑施工方格网和建筑红线是建筑物定位的主要方法。因为建筑上部荷载是由桩承受,因此对桩位的定位就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根据建筑物主轴线测设桩基和板桩轴线位置的允许偏差值一般维持在20mm上下,单排桩所能允许的范围在10mm。还有一种情况是,工程建设测量,当沿轴线测设桩位时,纵向偏差应保持在3cm以下,横向偏差应该保持在2cm以下。测设偏差不能超过桩径或桩边长的1/10是对群桩外周边上的桩的要求。

3.3对建筑物进行轴线投测

在完成建筑物的一系列基础工程后,为了使相应轴线能处在同一竖直面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进行建筑物各轴线的投测工作。在基础面上相应的位置标出各轴线标志,然后进行轴线投测。现实中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如果处在非常密集的建筑区而且施工场地非常的狭小,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建筑物以外的其它轴线上放置测量仪器时,现实经验告诉我们,此时一般采用内控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应用过程是,首先测设主轴线。在基础平面上如果有可能就要借助地面上测设的建筑物轴线控制桩,之后我们要观察周围的环境选择一个适当的位置测设出我们后面要用的辅助轴线,在得到辅助轴线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建立一系列室内辅助轴线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不是唯一的。主要依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而定的所以,存在很大的变动空间。在面对一些形状不复杂的建筑物时,我们可以采用布设成“L”形或者是矩形的办法来操作。

内控制点主要设置在角点的柱子周围,这就要求各控点连线要和柱子设计轴线处在一个平面内,并且是平行的。间距一般保持在0.5~0.8m之间,除了考虑这一个因素,我们还要考虑到的是:测量应选择在一个能保持垂直通视和水平通视的最佳位置。

4砌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4.1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裂缝问题

该类房屋多见于沿街的办公楼,底层为商店,餐厅、邮局等空间房屋,上部为小开问的多层砌体结构。悬挑梁上部墙体均为整体砌筑,且下部墙体均兼上层挑梁的底模,这样挑梁上部的墙体及楼盖的荷载实际上是由上往下传递,上述挑梁的设计计算与实际工程中受力及传力路线不符是导致底层挑梁承载力不足并出现受力裂缝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办法要么改变计算简图及受力路线,要么注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序。

部分设计者为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增加使用面积,各层设计有挑梁,但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普遍出现裂缝,该类挑梁的设计与出现裂缝在临街砌体结构房屋中比较常见。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一种比较经济的空间房屋的结构形式。

4.2砌体结构布置方式及抗震分析

(1)纵墙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横墙间距大、数量小,且轴压力较小,故对抗震不利;纵墙多易引起弯曲破坏,应慎重选用;

(2)混合承重结构布置可有多种布置方式,这种结构体系由两种结构材料弹性模量结构体系组成,因而不是一种良好的抗震结构形式。

总之,选择哪种砌体结构是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应从抗震的概念设计出发,综合建筑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施工等方面进行选择。

5楼层平面刚度的问题

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的基础上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尽管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那么在洞口边加设暗梁边梁、采用斜向配筋或双层配筋形式等方法,尽量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假设。

6屋面梁与配筋的问题

6.1屋面梁配筋太少

由于屋面梁荷载较小,这样屋面梁在温度变化等作用下因配筋率过低而裂缝宽度较大。结构建模时,设计人员图方便,屋面梁直接拷贝下层梁的尺寸。

6.2清孔

针对残积于孔内的灰尘需在钻孔成型后进行清理,首先扫出大部分的粉尘,使用圆形长条毛刷进行反复刷扫,然后专用吹风机或压缩空气吹净余下的灰尘。处理完毕,为了避免水流入孔内或其它杂物落入其中,还需用丝棉将洞口塞紧,保持孔洞干燥。

6.3钢筋下料,钢筋除锈

按设计要求的搭接长度,植筋锚固长度选用20d,相邻两根错开35d。钢筋加工完毕,应进行除锈处理。应钢丝刷将普通没有严重锈蚀的钢筋的埋植部分的浮锈清刷干净,应用丙酮进行粘有油污的钢筋清洗。钢筋下料的过程中严禁使用严重锈蚀的钢筋。拌胶前,按结构胶所需用量用天平称量,重量比为100:0.5~100:2.0,提取粘度剂和固化剂进行称量,然后搅拌均匀,将其装进手动泵浆机或直接用送胶棒,胶量应占孔体积80%以上,将胶灌进孔内。

6.4钢筋埋植

结构胶初凝时间很快,应在30min内完成拌胶到植筋完毕整个工序,下道工序施工在植筋完成24h后进行,结果如图2所示。结构胶初凝结硬后,不可再用于植筋。固化剂料用量的多少对锚固强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初凝时间是根据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及所需的锚固件使用要求所决定的。通过增减固化剂的用量来控制胶的初凝时间,可以实现对初凝时间的特殊要求。

7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会受到如工程环境、项目特殊使用要求及设计员的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为防止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错误,我们应认真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研究出相关解决措施。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韩绍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的观点,辽宁建材,2008(3)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3

关键词:基本方法;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前言: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给建筑结构设计提出的要求愈来愈高。加快步伐探索新型轻质、高强、环保建材、加大力度采用先进技术、发展领先的设计理论,让建筑结构设计朝着可靠、安全、适用、经济的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手段

1.1结构平面图

在对结构平面布置图进行绘制的过程中,到底要不要将结构软件输入并建模呢?事实上,一旦建筑地位于抗震设防裂度达六度区的时候,依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我们无需验算截面抗震,然而一定要达到相关的抗震措施规定。为此,就砌体结构而言,我们无需在软件内建模可直接进行设计,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局部受压与整体受压的问题。若有条件可输入建模,以软件实施荷载导算。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建筑地位于抗震设防裂度超过七度的区域的时候,一定要输入软件建模进行计算。

1.2屋顶(面)结构图

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有梁板式及折板式两种。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折板式适用于相反的条件。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此外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通常使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这样更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图纸。正确绘图和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真正的心知肚明,结构设计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建筑图纸和意图。设计的图纸方能让施工人员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会造成阁楼层的部分墙体超高,要结合门窗顶设置圈梁来降低墙的计算高度。

二、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有,桩间距过小,桩身钢筋笼长度不足,承重砖基础采用多孔砖砌筑,房屋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桩间距过小,不满足规范对桩的最小中心距的规定,特别是试桩、锚桩之间的间距,往往被设计人员忽视,这直接影响了试桩结果的正确性。桩身钢筋笼长度不足,对挤土灌注桩,桩身钢筋笼长度没有穿越软弱土层的层底深度,不能满足桩基规范。承重砖基础采用多孔砖砌筑,是根据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地面以下或室内防潮层以下的基础不得采用多孔砖砌筑。房屋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就现行的规范、规程给出了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某些房屋建筑房屋高度超过最大适用高度或高宽比超出规定限值,甚至个别建筑高度和高宽比均超出规定限值。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房屋高度、高宽比和体型复杂程度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高层建筑,应按超限高层建筑进行设计。同时、另一点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房屋适用高度除与结构体系类型及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外,还与场地类别与结构是否规则等因素有关。结构尽可能规则,结构的布置才能更趋于合理,这是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有些工程师在设计中为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假定为单向板进行初步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楼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安全。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地基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最根本的环节,也是结构设计的基础部分。地质因素是地基结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条件。水文条件、房屋建筑的承载力情况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因素都要被结构设计综合考量。在认真比对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经济的基础形式。基础宽度小于2.5m时,要最先考虑诸如灰土条形基础、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刚性条形基础。在基础宽度大于2.5m时,要采用比较柔性的基础。对于没有地下室、承载多的多层内框架结构,设计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可以有效的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后浇带设计对于保证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对应调整具有现实作用,后浇带的设计范围应该有效的限定在800~1000mm。灌注后浇带所使用的材料要选择比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并且要确保后浇带的梁板的牢固。

3.2承重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理论上,承重强越是多的房屋建筑,该建筑的安全质量就越好。但是,过多的承重墙应用不符合结构设计中美观大方的原则。结构设计者要在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承重墙的设计,对于不可取代的承重墙,要提高其抗剪的强度,选用强度等级高的承重墙建筑材料,提升承重墙抗压、抗震能力。

3.3地梁设计问题

在框架结构中,地梁的设计是结构工程师经常遇到的。它的作用是,!地梁与基础连接,地梁对基础起拉接作用,一定程度的调整基础不均匀沉降;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地梁与框架柱连接,降底了框架柱计算高度,地梁对框架柱内力分析有一定的影响;地梁是支撑底层墙体的受力构件。地梁的受力状态与普通的框架梁的受力状态不同,普通的框架梁在荷载作用下,梁产生变形不受其他介质约束,梁上荷载传递给框架柱;而地梁在荷载作用下,梁变形受到土的约束,一部分荷载通过梁底土的反力和梁侧土摩擦阻力传递给地基;另一部分荷载传递给框架柱。由于土反力的复杂性,目前定量确定土反力和梁侧土摩擦阻力还有困难。在工程设计中,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把地梁按一层框架梁计算,不计地基土的影响,把荷载全部传框架柱。这种处理方法使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符。地梁与框架梁不同,地梁处没有风力、地震作用,也没有水平变形,按嵌固考虑。结构电算时,往往“底层层高”不高(即地梁与基础顶面距离),形成“底层框架柱”为短柱或极短柱,使电算结果很不合理。第二种是把地梁不参与框架结构的整体计算,当作简支梁,地梁的剪力传递给框架柱,不计地梁弯距的影响。笔者认为,尽管二种方法都有缺陷,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法要相对合理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提高,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关系着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还关系着业主今后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设计者以实际情况着眼,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屋建筑的使用性能,合理、科学地设计房屋建筑。在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给人类未来的生活生产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维护效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给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受到人们欢迎的同时,许多的计算机网络问题使人们感到困扰,这时对计算机网络的维护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并且还要提高对网络维护的效率。对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故障,应该对其而制定出有效的维护管理措施,可以采用有效的网络故障维护技术,解决各种常见网络故障。要想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应该有效维护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以下对此做具体分析。

1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

1.1网络连接的故障

对于计算机网络维护中,常见计算机无法上网故障,无法浏览网络故障,以及网络默认ie被篡改,上网网速慢,不能o路宽带路由设置页面等,这些都将会导致计算机网络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使用。如果防火墙设置不当,那么可能阻隔与外网进行信息交换,造成无法浏览网页的故障。

1.2主板故障

计算机网络中,开机无显示,计算机主板扩展槽以及扩展卡有问题,导致计算机内声卡在主板上插入后没有响应。计算机主板无法识别,计算机内存损坏,计算机内存不匹配,导致计算机开机无显示,导致计算机网络使用性能。

1.3网络配置故障

对于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中,若是DnS服务器设置错误,将会导致计算机网络无法联网运行。ip地址的分配复杂,分配不好,容易造成网络混乱。如计算机域名、计算机名以及计算机ip地址故障进行分析,例在计算机实际工作中,其网络配置方面经常会出现找不到指定计算机网络的现象,此时就应该检查计算机网络中,在其每个域以及每台计算机名称的唯一性问题;并且还应该检查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名和域名、计算机名以及计算机ip地址故障进行分析,例在计算机实际工作中,其网络配置方面经常会出现找不到指定计算机网络的现象,此时就应该检查计算机网络中,在其每个域以及每台计算机名称的唯一性问题;并且还应该检查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名和域名以及工作组名是否重复,并可以检查网络适配器ip地址有无发生重复。

2定位计算机的故障问题

针对计算机网络故障,快速定位故障原因,采取有效维护措施,才是计算机故障维护管理关键,对于计算机故障定位及排除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对于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也可以采取告警性能分析法,使用Siteview网络网管,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监管,通过网管分析计算机同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情况,分析计算机发包量,获取告警及网络性能信息,定位计算机网络故障。应用配置数据分析法,分析配置数据,若是当前设备配置数据有错误,需重新配置。并且对于计算机网络故障,也可以应用替换法,使用正常物体替换不正常物体,定位故障。也可以应用查看计算机网络设备日志的方法,经常的看计算机网络日志,以便可以分析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状况,可以定期检查计算机光缆、计算机网线以及计算机的交换端口,这些都可以减少计算机常见网络故障的发生。

3维护管理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

3.1建立有效的网络维护方案

在计算机网络维护中,可以建立完整的网络组网文档,以供维护网络故障时查询。强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报告总结工作,规划计算机网路拓扑结构及设备、网线选择,对于计算机网络布线及网络ip分配中,确保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合理分布。做好计算机网络维护日志习惯,完备计算机网络的维护文档,利于计算机网络故障排查。提高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口令的可靠性,为计算机主机加装补丁程序,并设置防火墙来防止黑客程序的攻击,防御计算机网络漏洞。

3.2维护好计算机网络软件

在计算机网络故障维护中,对于其网络软件,也应该确保其可以正常运行。需要经常检查计算机网络的软件设置,检查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是否正常,确保计算机网络数据访问正常,检查计算机网络服务,确保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有效性。检查计算机的集线器、交换器以及路由器的网络设置,检测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软件运行状态,并可以定期维护检测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系统配置。检测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对网络服务器上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升级、维护防毒软件,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查杀毒的维护处理;还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上安装防火墙,避免非法用户入侵;对联网的计算机网络,还应该做好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加密处理,并可以定期更新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方式,以保障计算机网络内数据传输的安全。

3.3网络连接故障维护

确定计算机网卡安装是否正确,采用ping地址的方式,ping出计算机网络中的回送地址,并以此方法来判断计算机的网卡安装是否和tCp/ip协议达成协调。并且在计算机网络故障维护中,应用线缆测试仪检测双绞线,若是双绞线没有问题,查看交换机端口,对于一批上不了网的计算机网络,要找这些计算机共性,若属同一VLan,检查路由器有无acl限制,针对交换机死机,可重新启动交换机,并且逐个断开电脑,慢慢定位某个故障的电脑,重新设置出错的端口。并且,还应该确定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以及可以达到上网的基本要求,并且,确保计算机的配置硬件,不会和系统的上网软件发生冲突,确保计算机可以正常联网。针对计算机网络连接故障,可以先检测计算机的网卡、网线以及集线器等硬件设备是否发生故障,以及检测计算机交换机、硬盘、内存、显示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换损坏的计算机部件,确保计算机网卡配置正常,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重视计算机网络管理,针对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可以采取有效的维护管理措施,不仅可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计算机网络,还可以有效确保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发挥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一伟.分析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维护的效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168-168.

[2]李雯.提高计算机网络维护效率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3]郭长虹.提高计算机网络维护效率的对策方法[J].中国信息化,2013(14):92-92.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5

【关键词】设计评审;有效性;控制措施

1引言

我们所说的工程设计是为达到工程的预期目的由专业设计团队提供的实现方案,实现方案有多种多样,因此需进行评审,以期通过评审提供一个最优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设计评审具有不确定性,参加评审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对项目了解不透彻,不能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意见且评审意见发散,甚至出现相左的情况,使设计师陷入两难境地,故而会出现设计师不愿评审甚至对评审抱有怨言的情况。如何提高设计评审的有效性,通过评审让设计师体会到他的设计方案得到优化提升,这就是技术质量管理人员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回到起点,明确设计评审的定义以及设计评审的作用,找到提高评审有效性的关键点,围绕关键点研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设计评审的定义和作用

设计评审是为确定设计项目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根据需要一个项目可进行多次设计评审。设计评审作用是通过评审确定设计方案是否能实现产品目标;帮助项目团队发现设计方案中的不足和需要各专业间协调解决的潜在问题;帮助项目团队挖掘方案中可以优化的潜力,使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保证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在设计保证期内符合质量标准。

3影响评审有效性的关键点

从评审定义和作用可知,设计评审应以满足顾客要求为前提,在顾客有限资源与资金限制条件下,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与地方的标准及环境规定得以执行,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评审活动的重心是要围绕设计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而进行,实际运行过程中评审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下几个方面。1)受评审时间限制,参加评审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对项目设计进行评审,常常会因为对项目了解不透彻未能发现及提出有效问题。关键点是:设计评审应控制评审的时机,按工程项目设计的不同设计阶段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评审。2)工程设计中由于设计产品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易程度不同,对有些技术成熟的项目,设计评审常常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设计师和参加评审人员感到评审无意义。关键点是:应避免无实质意义的评审会,制定多种形式的设计评审,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评审形式。3)由于评审会参加人员多,设计师在短时间内进行汇报时抓不住汇报要点,致使评审人员不能够对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有些评审人员受个人专业及经验限制或过度关注自己擅长领域,导致评审时不能发现相关专业问题,或者提出一些不符合项目设计阶段的意见,使评审意见无法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工程项目评审会不是科研研发,评审的目的是要帮助设计师发现问题、改进方案,使设计成果更加符合产品目标,所以评审必须对那些不确定性、无法落实的意见进行控制。关键点是:控制评审的重心,帮助设计师进行有效汇报,使设计评审根据产品的具体特点,围绕议题进行评审;控制评审的人员组成,明确责任主体,防止产生错误的观点和偏见。

4提高评审有效性的控制措施

4.1控制评审的时机

4.1.1设计评审按阶段进行

无论是民用项目还是工业项目都是按阶段进行设计的。民用项目分方案阶段、总体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业项目分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每个设计阶段对设计深度要求不同,设计评审首先按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保证评审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使设计成果满足业主要求并符合不同阶段设计深度要求。

4.1.2评审有准备、有计划进行

若评审会开得过早,设计方案未成型或无主要图纸,则评审人员无法对方案进行评价;若评审会开得过晚,则会造成评审意见来不及修改落实,以上情况都会使评审流于形式。为提高评审有效性,评审组织者需有计划,合理控制评审会召开的时机,即在各专业已具备主要图纸及其他关键性设计文稿时即可组织开展设计评审。组织者需进行必要准备。为提高评审有效性,设计基本资料需提早交到评审人员手中,尽可能使参加评审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对项目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以减少或避免评审人员对项目了解不透彻,未能发现及提出有效问题。评审组织者要有准备、有计划地确保评审顺利进行。

4.2选择合适的评审形式

设计评审,习惯性泛指组织会议的设计评审形式,但是工程设计领域,设计单位承接的工程项目设计任务,规模小到数百万元,大到数亿元不同;项目难易不同,有的涉及技术领域攻坚问题,有的是常规设计项目;涉及的专业不同,有的项目仅涉及一个专业,有的项目要涉及多个专业,所以评审形式的选择,对评审的有效性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根据项目情况进行选择。对一些技术成熟的项目,设计评审常常无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设计师和参加评审人员感到如同走过场一般,为减少和避免对设计师和评审人员造成评审无意义的错觉,可采用阅读文件和图纸的评审形式。为避免阅读文件和图纸的评审形式被不合理乱用,需制定约束条件。对投资较小、规模不大的项目;或技术难度不高的项目;或技术成熟的项目;或基本无风险的项目,符合以上一项或几项的方可选择阅读文件和图纸的评审形式。工程项目设计常常涉及多个专业或多领域,不管是项目设计经理或是评审会主持人(专家组长)都受自身专业限制,对其他专业甚至跨领域专业不甚了解,项目设计中只要有一个专业有欠缺出现短板,整个项目设计在符合产品目标上就大打折扣。为了保证评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项目进行评审前,可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专业设计评审。专业设计评审形式及阅读文件及图纸评审形式,弥补了单一的设计评审会议形式的不足,提高了设计评审的有效性。

4.3进行有效的汇报

评审是在短时间内进行,设计师的有效汇报有助于参加会议的评审人员了解项目总体情况,特别是设计师有关设计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汇报,更能使评审人员有针对性地帮助设计师解决设计难题。所以评审会组织者可对设计师的汇报作提示性建议,帮助设计师抓住汇报重点。由于工程项目设计涉及专业较多,本文仅对总图及运输专业、水工结构专业汇报要点作概要介绍。

4.3.1总图及运输专业汇报要点

可提醒设计师围绕生产及人流、物流组织;总平面布置及出入口设置;特殊有要求的建筑物的布置;竖向、堡坎布置及土、石方平衡;贯彻城市控制要求;设计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进行汇报。

4.3.2水工结构专业汇报要点

设计师围绕项目概况、要点和设计概况、要点进行汇报。项目概况及要点:水工构筑物组成及设计范围;对设计基础资料的分析及结论意见。设计概况及要点:技术标准、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荷载取值与计算,以及抗震设防等级等;方案比较、结构选型及成果;施工条件和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涉及安全的技术节点及分析、论证意见重点;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4.4控制评审的人员组成及明确责任主体

要想在评审中听取更多合理建议,减少不符合项目设计阶段的意见或无法落实的意见发生,对组成评审的人员选择非常重要。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邀请具备一定资格且不直接参加设计的人员作为评审人员;评审人员需具有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擅于发现问题并能够根据问题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和建议。评审还需要邀请与主要议题有直接关系的设计师参加会议。建设工程设计项目评审主持人一般是由公司总工程师担任,或委托有相应资格的人员担任,负责对项目设计从总体上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需对评审中发现的跨专业的技术问题和各专业间的协调问题提出处理、指导意见。专业设计评审主持人由专业总工程师或领衔人担任,负责对专业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综合评价,需对专业优化及发现的重要问题提出指导、处理意见。

4.5控制评审的重心

为防止不必要的发散,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评审,控制评审的重心至关重要。由于顾客的产品不同,设计评审的重心也不同,本文仅围绕工程设计项目评审重心进行论述。工程项目设计评审重心是围绕产品目标进行评审,包括符合性审查评审、技术协调和优化性评审。符合性审查评审重心包括:设计是否满足顾客要求,即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技术及使用要求;是否贯彻了国家和当地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和规定;设计是否满足地方主管部门的控制要求;设计是否满足上级批复和指示的要求。技术协调和优化性评审重心包括:设计是否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技术及使用要求;设计的内容与深度是否符合行业、地方规定要求;是否有可以优化提升的地方,是否有需要专业间技术协调的问题。评审需对评审中发现的跨专业的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指导意见。设计评审主持人负责对项目设计从总体上进行综合全面的评审评价。设计评审是在本专业内进行,参加人员交流畅通,可以根据需要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多次设计评审,评审的重心需根据项目设计进展情况进行区分。项目前期,即民用项目的方案阶段、工业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评审应关注设计依据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是否正确,评审重心以开拓设计视野为宜,围绕建设单位的技术及使用要求帮助设计师寻找更多可行的设计方案。项目中期,即民用项目的总体设计阶段、工业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评审以讨论各方案的优劣势比较,帮助设计师尽可能挖掘方案中的优势,减少劣势,经过比较选择推荐方案,并对推荐方案进行方案深化讨论,为后续设计提供指导。项目后期,即施工图设计阶段,评审以讨论方案细节,确保方案能有效实施,此时评审的重心是专业设计是否贯彻了国家和当地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和规定;设计是否满足地方主管部门的控制要求及相关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设计是否满足纲领产品的使用要求;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技术及使用要求;设计的内容与深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有需要专业间技术协调的问题。专业设计评审需对评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提出指导、处理意见。专业设计评审主持人对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综合评价。

5结语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6

关键词:桩基工程;质量问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概述

桩基础,是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身全部埋于土中而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叫低承台桩基;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叫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和大跨度的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桩基工程的施工现场条件复杂,工序繁多,工艺要求高,桩基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是否详细准确、设计取值是否合理以及施工中的材料、工艺、设备等等都是影响桩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质量问题或事故。若处理不及或不当,就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所以,对质量问题(或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得当,通常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以及工期。为了防止类似的问题发生,能否在桩基工程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妥善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桩工程施工工序多,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一般有: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3桩倾斜过大。4预制桩接头断离。5断桩。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7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8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下面主要就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

2.1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2.1.1桩沉入深度不足。2.1.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2.1.3最终贯入度过大。2.1.4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2.1.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2.2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2.2.1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2.2.2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2.2.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2.2.4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2.2.5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2.2.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2.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2.3.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2.3.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2.3.3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2.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当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需要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除了2.2中(1)至(5),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2.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三.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压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做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并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还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比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等。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要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最佳的处理方案。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3.1补沉法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3.2补桩法就是在会同设计、监理以及业主的意见,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补桩方案进行补打,但此种方法投资大、工期长,很难被各方共同认可。3.3补送结合法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人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3.4纠偏法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3.5扩大承台法3.5.1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3.5.2考虑桩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3.5.3桩基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3.6复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桩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3.6.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3.6.2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筑工程质量也成为了建筑业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些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只有引以为诫,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严格把握从设计到施工质量控制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消除质量隐患,作为建筑工程的总要组成部分,其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桩基施工技术的改进,才能保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7

关键词:网络故障;路由器;故障诊断;Hub

中图分类号:tp39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7-0000-02

一、前言

计算机网络指的是由计算机以及专用通信设备共同组成的系统,即通过专用通信设备以及组网技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区域上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的系统,这样,便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以及软硬件、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计算机网络按照计算机分布的区域范围可以划分为广域网以及局域网。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采用的是tCp/ip协议,通过协议实现跨区域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1],已经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界最为流行的具备国际性质的网络。由于受到很多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故障频频发生,因此,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计算机常见网络故障的常识,才能及时的解决网络故障,使得整个计算机网络畅通无阻,为更多的网民服务。

二、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分类

计算机网络故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诊断和修复:找到网络故障的发生源,消除故障,使网络能够正常的进行运行;寻找网络配置和规划中的缺点,进行网络功能的优化;了解网络运行的质量,技术进行网络通信质量的改善。

了解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原理、网络中的配置及网络的运作是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的依据。查找故障发生点,寻求其网络故障诊断的最佳工具获取网络故障诊断信息,确定故障点,从而排除故障,解决问题,以达到网络的正常运行。网络故障的发生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网络拓扑结构中的物理连接设备连接没有成功或者线路硬件出现短路、开路等问题;在网络层容易出现的故障是网络协议配置不正确或者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数据链路层出现的故障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网络硬件设备的接口配置不正确;传输层最为容易出现的故障通常是设备性能降低或者通信堵塞等;上三层容易出现的最容易出现的故障是网络应用或者CiSCoioS错误。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的诊断需要严格按照oSi七层模型逐层诊断,首先需要对物理层进行详的检查,接下来需要检查的是数据链路层,逐层向上,步步为营,想尽一切办法确定计算机网络通信失败的原因以及故障发生点,针对故障进行对应的解决,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排查出问题并解决,从而保证通信系统能够尽快的恢复正常。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诊断可以采用专业的广域网或者局域网分析仪等多种专业工具,比如应用比较多的路由器诊断工具、网络管理工具等。CiSCo是我国大部分网络故障解决方案工具提供商,足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常见计算机网络故障。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解决的首要工作便是查看网络拓扑路由表,此外,iCmp提供了专业的网络状态测试命令,比如trace、ping、show等命令,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中获取有用诊断信息的首先工具[2]。虽然,计算机网络的故障种类比较多,但是,计算机网络故障从整体的角度可以分为逻辑故障与物理故障两类,即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软件故障与硬件故障。常见的软件故障情况最多的便是网络协议出现问题或者由于网络设备的配置不对而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或者异常现象。而常见的硬件故障则主要包括网络通信线路、计算机网卡、路由器、交换机以及Hub(集线器)等网络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故障。

三、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判断步骤

计算机常见网络故障的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首先需要检查网卡是否出现故障

网卡是计算机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的网卡都会带有一个LeD指示灯,指示灯主要用于判断网络工作是否正常,通常位于计算机机箱的背面,绿灯则表示计算机的网卡是正常的,一旦LeD变成为红灯,则表示网络连接出现故障,如果不亮则表示线路没有连接上或者连接的线路不通畅。此外,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流量的多少会导致指示灯的闪烁频率发生变化,有时快有时慢。通常情况下,网卡没有出现故障的时候,如果没有数据传送,则指示灯闪烁的比较慢,有数据传送的时候则闪烁的相对比较快。

(二)其次要排查连接计算机与别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网线、跳线是否正常,从而确定网络通信是否畅通,常见的网络接线的故障则主要包括网路连接线的内部出现断裂,RJ-45以及双绞线等的水晶头接触出现异常,造成网络不通畅,可以使用专门的测试网络线路的测线器进行全面的检测。

(三)检查RJ-45插头两端是否连接好。

(四)检查信息插座是否出现异常或者故障。

四、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解决方法

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的原因很多,但是可以总结为软件和硬件问题两大类,主要指的便是网络连接原因、网络协议配置原因、配置文件选项原因三类。寻找故障原因才是解决故障的关键。针对这三种计算机网络故障原因,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检测网络连接畅通性方法

当故障发生之后,网络连接应该是最先考虑到的故障原因。网络连接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跳线、网卡、网络连接线、信息插座、modem以及Hub等网络通信介质或者专业设备,在这所有的介质与设备中,任何一种出现故障都会造成计算机网络连接出现中断故障,网络连接出现的故障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专业的硬件或者软件工具进行检测验证。比如,当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浏览互联网网页的时候出现了故障,导致无法正常访问web,这个时候想到的最为直接的原因便是网络连接步畅通,因此,可以针对这种可能的原因进行检测,当确定计算机网络故障是由于计算机网络连接造成之后,在检测Hub的连通性是否正常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判断电脑中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计算机是否能正常手法e-mail,采用ping命令能否ping通网络中的其余电脑,当然,Hub的连通性不能完全依靠这些标准去判断,当网络协议出现故障的时候也会出现网络连接不畅通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核实下Hub接口或者网卡的LeD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3]。一旦将网络连接故障是由于网络通信协议配置错误造成的原因排除之后,就可以通过测试网络通信介质是否畅通来寻找解决方案。

(二)查看配置文件或者选项方法

计算机网络拓扑图中的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都有配置选项,一旦这些设备的配置选项以及配置文件设置的不对依然会造成计算机网络故障,如果服务器权限设置的不够完善,则就会导致计算机网络中出现资源无法共享的现象。电脑网卡配置的不合适,便会导致网络无法连接的故障,一旦当网络中的每一个服务器都没有实现的时候,则需要检查Hub。该种方法需要详细的检查每一个服务器的配置选线以及配置文件,通过检查配置数据定位故障,当配置出现错误的时候需要重新进行配置,达到解决故障的目的。

(三)告警性能分析法

该种方法需要网络管理人员的配合,从他们手中获取性能或者计算机网络故障告警的相关信息,接下来进行故障定位。比如,Siteview网络管理系统工具,该系统可以管理网络中的所有网络设备,日常工作需要多观察各个网络设备的数据流量以及CpU负载率等参数。当计算机网络出现网络无法连接或者网络速度较慢等故障的时候,便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工作人员观察交换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时候出现时断时续等故障,各个交换机的CpU负载是否过高,线路数据流量是否过大等,通过仔细观察所有端口的状态,确定那个端口的数据接收与发送出现故障。

(四)替换解决方法

当排查出计算机网络故障造成的原因的时候,如果是设备或者通信介质出现故障,则可以采用替换法解决方案,就是将原来出现故障的设备用一个正常的设备进行替换,从而达到排除计算机网络故障、解决计算机网络故障的目的。

五、总结

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当计算机网络系统搭建完毕运行之后,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便成为了管理计算机网络的最为重要的技术工作。如何确保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运行,如何及时准确的解决计算机网络故障等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提高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常见故障诊断水平技术则需要严格注意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扎实的掌握网络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必须清楚计算机网络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局域网网络拓扑结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相关软件的使用以及整个系统参数的配置等;需要及时准确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状况,需要时刻收集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时候的报告参数以及对应的各种正常状态等数据;熟练使用常用的计算机网络诊断工具,并能够准确的、详细的将遇到的故障描述出来。

参考文献:

[1]周炎涛,胡均华.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李艇.网络安全与认证[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杨富国等.网络设备安全与防火墙[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8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维护硬件故障软件故障

一、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计算机系统由软硬件系统共同组成,其中软件系统故障比例相对较高。即使个别故障看起来类似于硬件故障,但仍然有一定几率是由软件故障引起的,因此,我们一般对于计算机故障的原因摸排都遵循“先软后硬”的原则[1]。

1.1驱动异常

计算机硬件系统需要靠驱动程序的支持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当某些硬件工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首先考虑是否是驱动程序出现问题,常见的驱动问题包括声卡没有声音,显卡图像闪烁或者分辨率无法设为标准分辨率,网络连接问题和机箱USB接口无反应等,可以进入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查看是否有硬件带有黄色的感叹号,带有感叹号的硬件为没有经过驱动的硬件,可以使用该硬件附带的驱动光盘安装驱动程序。另外,硬件驱动需要选择适合的驱动版本,并不是说驱动版本越高越好,一般考虑使用经过微软认证之后的稳定版本驱动程序。

1.2网络异常

如果出现计算机突然无法上网的情况,首先使用系统ping命令检测是否能够连接到网络路由器或model,如果发现无法连接到上述设备,考虑网线连接问题或是计算机ip地址、网关、DnS出现故障,可以使用360安全卫士,QQ管家等软件的断网急救箱一类的小工具进行故障处理;如果ping命令出现部分响应,则考虑网线故障[2]。

1.3系统变慢

计算机系统变慢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垃圾过多、内存不足、cpu占用率高、磁盘碎片过多、病毒或木马感染、受到外部攻击等原因。可以考虑使用安全卫士等软件清理垃圾、关闭自启动软件和系统服务、避免同时运行多个大型软件、使用磁盘管理工具清理文件碎片,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和木马,安装防火墙避免外部攻击,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等。

1.4软件或文件无法打开

由于使用不当、误删除程序文件或遭受病毒感染等问题,有可能出现软件或文件无法打开的情况,处理这种问题可以首先进行病毒查杀、重新安装无法打开的软件等方法。

1.5硬盘分区或文件系统故障

硬盘分区或文件系统故障有可能引起开机无法进入系统或系统进入过程中蓝屏,可以考虑使用系统盘重做系统、修复系统或重新分区后安装系统。如果是硬盘引导文件(俗称0磁道)故障(可以识别硬盘、无法显示硬盘容量等信息),可以采用低级格式化或者使用修复0磁道软件工具,修复硬盘后重新分区安装系统。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可以分为损坏故障以及非损坏故障,顾名思义,损坏故障是指计算机当中某个或多个硬件出现损坏所引起的故障;非损坏故障一般为计算机硬件连接出现接触不良或电源功率不足、电压低导致异常等情况引起的故障。

2.1常见非损坏故障及解决方案

对于非损坏故障,首先要查明故障硬件,对故障硬件重新插拔,对使用插卡式连接的硬件(如显卡、内存等),可以使用橡皮擦拭硬件连接接触片(俗称金手指),去除接触片氧化层,故障即可解决。如果因为电压不稳导致死机、重启等问题,可以考虑安装外置稳压设备。如果因为过热导致死机或重启,可以对CpU散热片进行除灰、加涂导热硅脂、对没有散热片的设备加装散热片,对有散热片仍过热的设备加装散热风扇[3]。如果发现CmoS芯片自动复位、系统时间还原的故障,卡伊考虑更换CmoS电池。

2.2常见损坏故障及解决方案

检测硬件损坏故障可以通过机箱喇叭报警音、硬件替换法及电阻法等。机箱喇叭报警一般有如下可能:2短:常规错误。解决方法:重设BioS;1长1短:Ram或主板出错;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1长9短:主板Flash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不断地响(长声):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不停地响:电源、显示器未和显卡连接好;重复短响:电源有问题。对于硬件损坏,确认故障硬件后需及时更换。

三、结论

随着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系统会出现各种故障。计算机系统故障应该依照先软后硬、细心排查的原则进行解决。只要维护人员能够拥有足够经验和耐心,可以保证故障可以排除,恢复计算机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谢瑞杰.计算机维护中常见的几种问题及处理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

abstract:inordertoconscientiouslyimplement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managementregulation",thispapersummarizesthedesignintheprocessofbuildingthatfigureprofessionalconstructiondrawingexistingcommonissues,includingenergysavingdesignpart,residentialdesign,barrier-freedesignpart,firecontroldesignpartseveralaspects,andalsowanttoimprovearchitecturalcreationofconstructiondrawingdesignphaseindeepeningtheperfectdesign,etc,andhavegoodleadingfunction.

Keywords:buildingconstructiondrawing,review,commonproble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节能设计部分的多见问题

随着节能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业主、设计人员对于节能设计的认识日益加强,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已明确有了节能专项审查,有了具体的设计深度要求,无论是公建项目,还是住宅小区项目,都要求按照深度要求提交节能计算书以及节能设计的节点构造图。此部分设计审查中,常见措误一:节能专篇部分的节能内容与计算不一致,计算书的门窗类型、外墙的保温材料的选型和计算厚度等与图纸部分矛盾;计算书中的有关遮阳系数值的计算取值来源于活动外遮阳,而设计图纸及专篇中却无外遮阳及相应的构造节点图;计算书中各类保温材料的修正系数取值未按标准规定值;节能常见错误二:设计规定性指标达不到要求,需权衡判断,新的计算软件及规范对权衡判断动态计算作了许多条件限制,例如窗的遮阳和热阻性不能同时不达标,体型系数超标时,屋面、墙体的热阻以及窗的传热系数都需满足相近体型系数达标时的规定性指标;常见错误三:节能专篇深度达不到要求,例如应绘绘制各部位外露,外挑构件的保温构造做法,墙、楼板、砼雨篷、空调外机挑板、凸窗上下顶板,外窗的上口下口;出屋面的立墙,井道立墙,变形缝立墙,出屋面门下部及女儿墙等处的冷桥设计节点,缺活动外遮阳的节点,立面上未反映外遮阳的形式等等;所以在施工图设计中,节能设计应予以高度重视,选择正版的计算软件,提供正确的计算书及符合节能深度要求的图纸文件。

二、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产业的飞速发展,大量住宅小区的设计已显规模化、标准化趋势,较大中型公建相比,住宅的设计趋于细部,由于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贴近程度,住宅的设计容不得有一丝差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往往事关重大,一樘门有误,涉及到一栋楼甚至几幢、十几幢的几百樘门,所以在住宅设计中,需要设计者细致、再细致。对于强制性条文的违背,一般是可以避免的,但还是有许多容易忽略的易犯错误。如厨房应有直接采光通风,此条看似简单,但在一梯三户、一梯四户的户型中,中间户的厨房常有对着通廊开窗的,而通廊的设计是有外窗的,这就违背了规范同时亦给煤气立管的安装带来困难。楼梯的设置:楼梯的净宽要求不小于1.1m,六层以下一边设栏杆的不小于1.0m,在扣除墙厚及粉刷厚度后,扶手间的净距常常不符合此条;住宅公共出入口上方要求设防坠落物体伤人的安全雨篷,上方是阳台、露台时,需要特别注意此条,在单元入口处一般均有雨蓬雨罩,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对于底层设架空层作为活动空间的类型,人流的方向多变,则凡是有阳台、露台部位的下方均应设此种安全雨篷,此点常常是设计人员遗漏的;住宅设计中常遇电梯井道贴邻起居室、卧室的户型,要求井道有隔声与减震措施,设计中常常只简单地在户内井壁外墙上外贴隔音材料,看似解决了问题,但是这却非有效的做法,一是外贴隔声材料占用室内有效使用面积,二是不易控制用户二次装修时敲敲打打,好的做法是在电梯井轨道支架与井壁之间设减震垫,从井道内壁解决振动音源。

三、无障碍设计部分易犯错误

对于公建项目或住宅小区项目,首先应根据规范要求,确定无障碍设计的范围、部位、内容以及相应的构造做法。在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入口门,公共厕所、公共用房、水平与垂直交通等处均需设置无障碍设施:如入口的无障碍坡道、无障碍门、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候梯厅及轿厢、无障碍楼梯、公共走道,设计审查中常发现疏漏以上这些细节部分的,对于不设电梯的低层、多层公共建筑,需特别注意无障碍楼梯的设置,因为垂直交通只有经过楼梯的宽度、踏步的宽度、高度均有具体的要求,常见许多公建设计缺少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待到建筑、结构专业都出图了,再修改楼梯,给工期带来极大的影响。另外一个较易犯的错误是停车场设计时,根据规范要求,停车场需设置无障碍泊车位。考虑使用的方便,无障碍泊车一般不设在地下室,宜设在地面靠近出入口处,常见许多设计在总图布置停车位时,很少考虑无障碍泊车,按设计规范,无障碍泊车位的数量“不应少于总停车位的2%,且至少有一个泊车位;无障碍住房:高层、中高层住宅,根据规范每50套住宅宜设两套无障碍住房,多层、低层住宅,每100套住宅宜设2-4套符合乘轮椅者居住的住宅,许多住宅小区都未考虑。

四、关于消防设计

消防设计面广点深,要做到满足规范,不违反强条,不是一件容易事。许多的问题看似简单,却还是易犯。如低规对于门厅的门有明确规定,需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这是因为火灾中门厅是逃生必经之处,需形成相对安全的门厅,常见许多设计对于门厅的设计未作以上要求;汽车库不应与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组合建造,这些建筑的地下室不能作为汽车停车库;汽车库的防火分区划分中,机械立体车库的防火面积需减少35%,即为2600m2(加设喷淋保护),而不是通常设计车库时的4000m2;停车数量超过50辆时,应设防火隔墙再分隔,设计审查时很少有设计做到此条;住宅设计中常见的三合一前室,楼梯常采用剪刀楼梯,到了底层,许多设计往往通过一个门厅出去,但剪刀楼梯是两座安全疏散楼梯,底层门厅应符合两个安全出口的规定,必须有两个出口且两出口距离不小于5m;关于高层建筑的登高面及登高场地: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必须有一个长边或周长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不应布置高度高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设计审查中常见裙房的高度、进深能够满足此要求,可有一个大型的入口雨篷,致使进深远大于4米,给消防云梯的架设带来问题。

结语:正确把握规范,确保符合强制性条文

建筑施工图审查,重点在于对相关规范要强制性条文(规范中的黑体字部分)及地方一些强制性标准的审查,大的可分为建筑设计及建筑防火两大部分,建筑设计强制性条文有设计基本规定、室内环境设计、各类建筑专门设计等,建筑防火有建筑分类、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防火和构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这些都是设计中大的原则,概念性的规定,而作为从事这个行业的设计人员应该而且必须应熟知这一切,并且能活学活用地用至具体不同的工程,也希望这篇抛砖引玉之文能起到点拨明示的微薄作用。

常见的设计方法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课前;课堂;“导学案”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95-01

传统的教学与新课改相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为主的课堂,值得每一个教师探讨。

下面,以高中必修一的《常见物质的检验》为例,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的几点体会,与同行们交流。

一、“预习学案”――课前自主预习的“抓手”

自主先学,首先体现在课前的预习。自主先学的有效性,核心在于教师的“预习学案”的设计。

为了使“预习学案”,有助于学生的乐学、乐于探究、主动学习,“预习学案”既要体现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重问题的设计,以提纲的形式而设计,利于学生“提纲挈领”预习,课前对知识了如指掌,并且,导学案的设计,应突出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确保学生产生“乐学”的欲望。

如《常见物质的检验》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预习学案:

1、学前想一想,旧知是新知的依托

(1)氧气的检验方法:将_____插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____,则证明该气体是____;

(2)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如果_____,则证明已满;

2、读后填一填,把握本节知识主干

a、常见离子的检验

(1)nH4+的检验

试剂_____;现象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2)Cl-的检验

试剂_____;现象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3)So42-的检验

试剂_____;现象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B、焰色反应

(1)______是焰色反应;

(2)常见金属的焰色反应颜色:na____、K_____、Cu____

C、现代化学分析测试元素

(1)用_____测定物质中含有C、H、o、n、S、Cl等;

(2)用_____确定物质是否含有某些原子团;

(3)用_____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等。

二、课堂“导学案”――课堂有效教学的“依托”

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教师心中有“教材”,按部就班从头至尾讲一遍的做法,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剥夺了学生探究、研究学习的自,剥夺思考、创新的权利,学生的素质难以提升。

新课标倡导教师的“导学行为”的变化,走出讲授的方式,转变为精心设计问题或者活动,巧设妙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实现“乐学”的转变。而“课堂导学案”的设计是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主要依托,否则,容易出现“信马由缰”的不良现象。《常见物质的检验》的导学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a、知识先导

1、离子检验的方法分类:

(1)生成沉淀;

(2)生成气体;

(3)显示特殊颜色;

(4)焰色反应。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H+:___、___、____;

(2)K+:焰色反应火焰呈___色;

(3)na+:焰色反应火焰呈___色;

……

3、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Cl-,遇硝酸银产生不溶于硝酸的____;

(2)So42-,,有____沉淀生成;

……

B、实验设计

如果说知识先导,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那么,针对知识点设计“即学即练”的习题,可以起到巩固新知识、强化新知识之效,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探究而灵活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C、巧合问题,注重问题的探究

教师在导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实践、实验、探究知识的能力。

如实验室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na2So4和nH4Cl,你如何鉴别出na2So4和nH4Cl?实验的方法有多个,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三个实验,简单叙述操作过程、实验显现和结论。

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而完成。并且,这个实验的操作前,教师的引导也很关键,如方法一:根据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而设计实验证明;方法二:根据nH4Cl与碱共热产生的气体而鉴别;方法三:根据na2So4遇可溶性钡盐产生白色沉淀而鉴别……这样的方法的提示,为学生设计实验、实验的操作等提供方法的指导。

“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是目前“学讲计划”下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不同于教学案,导学案,以突出“导学”为主,兼顾“导”和“学”。“导学案”的设计,应注重预习学案和课堂导学的不同和衔接,让二者彼此遥相辉映,预习提纲服务于课堂导学提纲,课堂导学提纲基于也高于预习提纲,教学中,再兼顾“导学”的有效性,有效课堂便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刘同萍.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