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3:48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1

我将于2008年6月入党预备期满,在党组织的教育下,我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更坚定了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现就我近来的思想情况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当面临这场灾难的时候,总书记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总理当天便赶到灾区,在灾区第一线指挥救灾工作。、武警官兵再次出现在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全力抢修通往汶川的道路,在无法通车的情况下,战士们步行向灾区急进,为抢救幸存者争分夺秒。在四川,全省党员、干部被紧急发动起来,医疗队、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在成都、在济南、在北京,支援灾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医疗专家组也已飞往灾区,为灾区人民带去专业的抗震救灾指导。政府各级部门对于这次地震的救护反应相当迅速尤其是参与救援的中国为解救灾民、清理现场提供有效的支持。

地震发生后不久,全国范围的爱心接力活动立刻展开,热心的公众积极关心着灾情和灾区的人民,向灾民伸出援手,及时捐赠,帮助灾区人民渡过生活难关、重建家园。震后第四天,中央财政拨款累计达34.1亿元人民币,社会各界捐赠款项和物资已达37多亿元人民币,如此巨额的善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集起来是前所未有的。在互联网上,数百万网民在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留言,向死难者哀悼,为幸存者祈福。还有网站向全球华人发出紧急呼吁,号召全球华人同舟共济,帮助灾区同胞重建家园。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也结合起来,在火炬传递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抗震救灾标语。举国上下心系灾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团结互助都在这一刻表现出来了。

看到在这场灾难中,为抗灾而奔走前线,赶赴抗灾的第一线的共产党员、人民子弟兵,以及自费前来的志愿者,我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是他们在这个时候撑起了灾区人民希望的蓝天,是他们给了那些还压在废墟中的人们生还的希望。我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虽然不能像他们那样赶赴第一现场,但是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奔走呼吁,团结大家的力量为灾区的兄弟姐妹们募捐。

今年,我们的国家遭遇了很多的考验,自年初南方大雪灾、事件、手足口病爆发,到这次汶川大地震。但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受住了每一次重大考验,它的英明、果决坚定了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在恶劣条件下,我们党和政府的态度及行动,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富民惠民安民”的民生观,反应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这次大地震中,政府和全社会对灾害的快速反应、灾情信息的公开和对西方媒体的开放,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友好援助。这些无疑增强了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带领下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

再过80多天北京奥运会就要如期举行了。在奥运会的申办、筹办过程中,中国遇到了许多问题,中国人民都是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团结一致的精神来面对,这些也同时是体育精神的体现。奥运圣火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照亮了世界,为全世界带来了温暖、和平和友爱。汶川地震震惊了世界,每一位同胞的心亦被深深牵动,更因为共同的关切而彼此相连。全世界的同胞们都尽自己最大的爱心救援灾民,抗击地震,向受灾同胞传递一份关怀、祝福、牵挂、支持;相互鼓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共济,伸出我们温暖的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爱出爱,与灾区同胞同呼吸、共甘苦、心连心,以最快的速度让灾区同胞们迅速从废墟中勇敢地重新站立起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围绕我国发展目标前进,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切实提高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所以,作为一个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爱国青年,当灾难来临,虽不能赶赴灾区抗震救灾,但我的心时刻与灾区人民团结在一起。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关注灾情、为受伤的同胞献血、为灾区捐款,做好灾区同胞的坚强后方。另外,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才能不畏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与灾区的同胞们共渡难关,努力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和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

此致

敬礼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2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那个繁花盛开的五月,大地无情的一颤,吞噬了多少微笑和幸福。但在震后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内,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迈着他那蹒跚的步伐在第一时间抵达重灾现场,用镇定而亲切的声音传达着党和国家对灾民们的重视与关怀!

一转眼,岁月已在记忆的年轮上留下了两圈深深的印记,然而无情的天灾却再次在善良的中国人心中划破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青海玉树的7.1级大地震,无疑又一次生灵涂炭,让无数家庭破裂,孩子无家可归。凝视着照片上那一双双绝望且迷茫的眼睛,我真想大声质问苍天:“您难道不会心痛吗?”

依旧是那张熟悉慈祥的面孔,温总理代表着我们伟大的党和强盛的国家,出现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为当地人民带去了春风般的温暖!他那瘦小却精干的身骨,那痛心却坚强的眼神,那哽咽却铿锵的声音,反映出党和国家的搜救队伍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和时间赛跑的决心!“抗震救灾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是的,温总理的这句话,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的我党宗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先进的党的带领下,一切痛苦和灾难终会离我们远去。在不久的将来,那布满断壁残垣的土地上,也一定会再次出现一栋栋摩天大楼!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3

国务院总理冒着余震的危险,亲临救灾现场指挥救灾,并鼓励受灾群众要相信政府,“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党和政府与人民息息相关的血肉关系。这次地震是自唐山大地震以来的震级最大的一次,伤亡群众也是最多的一次。但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赢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现在,我们所唯一祈求的就是能够有更多的生还者。也只有在如此毁灭性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才能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在现一阶段,救灾的唯一核心仍是救人,正是对生命的无比尊重,让我们看到“国难兴邦”的意义。

中央政府此次在震灾发生后的快速反应,不仅赢得了国内民众的高度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政府的快速决策和全面的信息公开,为营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这一长足进步所取得的积极效果,更有望为以后的政府应急行为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

自地震发生,我们便一直被各种各样的感动包围着。视察河南刚刚回京的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连续几十个小时在一线指挥救灾;官兵不怕牺牲,冒着余震抢救被困群众,在一个教学楼的废墟上,为防止发生再次坍塌,指挥员命令抢险人员马上撤出时,一个刚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哭道:“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地震发生时,华西医院5名医护人员正在为年已七旬的任大爷做结肠癌手术,他们没有一个人丢下病人独自逃生,而是坚持做完手术;成都市第三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地震降临的那一刻,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坠下的楼板,拼死护住孩子,至死仍保持着保护姿势的幼儿……

抗震救灾义演现场,捐款箱前围满了人,演职员们都纷纷捐款;普通群众自发到当地的慈善机构捐款,幼儿园的孩子拿出了压岁钱,退休在家的老人拿出了养老钱;献血队伍排成长龙;还有人想到要领养震灾孤儿;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认识到照顾好身边的“汶川人”也是一种抗震救灾……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4

数以万计的人民围困在废墟中,生命岌岌可危。一片片废墟,一座座倒塌的楼房,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妻离子散,家园毁灭。电视、报纸、网上不断传来令人心惊胆颤的图片与数字,它们无时无刻不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时间一点点的消逝,每一分钟都有生命离我们而去;每一分钟,生命的奇迹也在不断上演。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这场大自然的灾难中,有太多太多让我们感动的画面,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流泪的故事,处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灾区人民的善良、无私与坚强让我感动。母亲为救孩子而牺牲了自己,老师用身躯保护了学生,年轻人背着老人逃出废墟……他们相互安慰、鼓励,没有混乱,井然有序。整个抗灾前线是一曲高亢的亲情、友情、爱情的赞歌。

我们的党,我们的让我感动。当温总理冒险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并潸然泪下时,当我们年轻的伞兵将士们写下遗书伞降灾区时,当我们的武警战士们不顾余震用双手救出一条条生命时,他们的敬业奉献与执着让我们感动,深信党,相信我们的。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让我感动。灾难发生后,各级政府反应迅速,13亿人民上下同心,救援队、志愿者自发奔赴前线,工人、农民、学生、华侨……捐钱、捐物、捐血。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的情谊,是抱着“只要团结必将胜利”的一颗颗坚定而充满爱的心。

灾难总会过去。时间为汶川遇难者停留三分钟。十三亿同胞为你们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重建美好家园。

这个月思想上真的使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汶川地震让我深深感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珍贵。活着就是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以前总觉得时间很多日子很长,常常无意识地便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现在想想是多么的惭愧。还有就是,看着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自己钱不多力也帮不上,心里很内疚。只盼着哪天可以用上自己的热血挽救一条生命。

这个月是个忙碌的一个月。同学节和部门里的同事一起办了跳蚤市场,虽然在太阳底下曝晒了一天,但很成功也学到了很多。5月18日去杭州市中小学生特殊奥运会当志愿者,感受到智障儿童们真的很需要社会的关爱。虽然因此没有时间去迎接火炬,但我想这也算是为体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了吧。

学习上,快临近期末了,忙碌。但我似乎还没投入到复习当中。从这周开始我得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争取一洗期中之耻。

此致敬礼。

姓名鲍芹景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5

【案例1】《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大家看,这是一张地震发生后的图片,图片上的内容惨不忍睹,请你结合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大地震。

生:这是我搜集到的图片,地震中有许多人丧生,有很多孩子无家可归。

生:我知道有很多人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献上自己的一颗爱心。

师:是啊,一场地震就是一场劫难。知道吗?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去领略那一份感动。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利用时事资源,让学生了解地震方面的信息,感受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应该说资料的收集与汇报,扩大了学生的生活视野,这个作用不容置疑。但换个角度想,资料的收集就只是为了开阔一下学生的视野吗?如果不在语文课堂上汇报,放在其他课堂上,是不是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呢?为此,我们考虑到一个搜集资料的目的性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让学生搜集资料?我个人认为,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不同课型的特点,不同教学的内容,有侧重的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资料的搜集不能只作为新课程的一种花瓶,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更好地实现课内到课外的衔接与拓展,而且每次资料搜集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搜集筛选资料。还说上面的案例,教者开课前的资料汇报,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信息,营造了与文本相似的一种教学情境,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细想想,本课学习的重点不是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震信息,而是注重对文中事件的描写,注重对文中人物父子情深的感悟和理解,由此看出,费时费力让学生搜集的资料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课堂上也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也就是说,这个环节是可有可无的,低效的。耗费学生那么多精力,只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实在不划算。相反,如果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地震或各种灾难中发生的令你感动的人物故事,然后再来学习本课,学生自然会把自己的阅读体验迁移到本课中来,在深入学习本文后,组织学生召开一次故事汇报会,让学生尽情地说、讲、演,效果会不会更好些呢?搜集资料不是教师发出的一个毫无目的或指向的动令,而应该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一项教学要求。

二、要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案例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题目,静静地想一想,从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首诗是李白为送别孟浩然而写的

生: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的孟浩然

师:黄鹤楼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你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黄鹤楼吗?

生: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鹄矶上,它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以上大约用时3分钟)

生:这是我搜集到的黄鹤楼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大约用时1分钟)

生:我搜集到了黄鹤楼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当黄鹤楼还没有耸立在绵亘蜿蜒的蛇山之巅时,一位好心的当地人在山脚下开了个小酒店,为南来北往的客人接风洗尘……(大约用时6分钟)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古诗教学,了解黄鹤楼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简单了解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代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即可。而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因汇报的资料过长,生字过多,不时出现停顿、错读、重复等现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汇报做适时恰当的点拨和指导,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很多老师认为,民主的课堂教师是不能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的,如果教师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就应该好好的思考,如何解决体现民主与提高教学效率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艺术和方法上下功夫,教师要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比如,如何整理比较生疏的资料?古诗学习中应重点搜集哪些资料?资料过长如何提炼和概括?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做,久而久之,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6

论文摘要:英语教师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其语言技能产生影响,新形势对教师的词汇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词汇水平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教师扩大词汇量的多种有效途径,一定会对教师学习实用词汇有所裨益。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词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时代对英语教师词汇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灵活应用英语词汇,能够游刃有余的表达思想。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不断提升词汇水平,自我习得实用英语词汇呢?

1.培养兴趣,在阅读中附带学习词汇

英语教师应该准确界定自己的兴趣,特别是要把这种兴趣与一个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英语教师,阅读国内外英文报刊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国内英文报刊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我们尽快掌握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英文说法,从而达到扩大词汇量、学习实用英语的目的。例如,在阅读有关地震的报道中会遇到很多相关词汇,如aftershock(余震),epicenter(震中),landslide(山崩,滑坡),mud-slide(泥石流),barrierlake(堰塞湖),groundcleave(地裂)等。

除国内的英文报刊外,我们也应多接触国外美英报刊。入门阶段,可以先看西方通讯社稿,如,美联社(ap)。在阅读美英报刊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闻常用基础词汇。当然,一些英美大报的报道和评论与通讯社不同,它们在用词上不会局限在几千词汇,特别是显示记者文学才华的特写和专栏,如果你抱着增大词汇量、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看报纸,那么就不要局限于你所感兴趣的部分,最好通读报纸的每个栏目和版面,包括新闻、社论甚至广告等。报刊杂志上登载的最新消息,所用的词汇是最现代、最实用的,经常阅读英文报刊杂志能够让我们通过生活化、实用性的学习,迅速提高我们的英语实用能力。

2.双语互译,加强对英语词汇的准确把握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都很清楚,中西方看问题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束缚着我们,成为我们英语表达中的障碍,使我们不能畅所欲言、准确而简洁地表达思想。增强英汉之间的思维转换能力,准确把握词汇含义是正确理解和应用英语词汇的关键。

我们可以尝试口译汉英对照(或英汉对照)的小说、幽默故事或好的短文,进行汉译英练习:首先通篇阅读,再来看汉语译文,然后逐句把汉语译文口译回英文,每完成一小段后,就参阅对应英文部分并与我们的口译进行比较,很快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缺点和进步,因为始终有英文原文像一位老师,耐心地指出我们的不足和错误;同时,有一些在直接阅读英语课文时被我们熟视无睹的地道的英语表达也会被发掘出来。通过汉译英比只阅读英文课文印象要深刻得多。同样,我们也要进行英译汉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汉语中有很多与英文相对应的绝妙表达。如:fallsilentonfindingoneselfbestedinargument(理屈词穷),haveamindasopenasavalley(虚怀若谷)等。总之,英汉互译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两种语言的思维转换能力,巩固词汇,提高语言实用技能。做翻译练习还可以让我们更为细致地钻研文字,从而有助于英语和母语同时提高。

3.熟练掌握常用基础词汇,提高活用词汇能力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7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思想汇报(一)

敬爱的党组织:

汶川,这个曾经遥远又有些陌生的县城,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把全国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让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的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的近,近的可以听到彼此的呼吸,感到彼此的脉动。

前方众志成城,数百万官兵和民众冒险搜救:后方,越来越多的人将爱心汇集,用一股奔涌的热血,一张张凝聚深情的善款,一行行蘸含热泪的文字:汶川挺住,全国人民在行动!

我们以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守望相助的担当精神,表达着悲悯,传递着温暖,释放着冷静和坚强。

“每个人都是这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包孕在人类之中的。”——约翰.堂恩的诗句历经岁月风尘,至今余音绕梁。因为,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因为,这是我们共有的美丽家园。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那些在瞬间凋零的生命,破损的家园,让人们在锥心的痛疼之余,对生命对生活对亲情对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要用意志抓住生命,不要放弃!受伤的人,请挺住!昏睡的人,请挺住!用意志抓住生命,不要放弃!失去家园的人,请挺住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都市生存的面具取下来,把禁锢内心的甲胄打开,和你们一起心跳,和你们一起感受苦难。你们脚下的废墟,是我们内心的凄凉;你们嚎啕的嘴里,也有我们的悲怆,我们担忧你们的安全,我们和你们一起痛,和你们一起哭,和你们一起爱,和你们一起祈祷:希望这场灾难尽快结束,希望在灾难中丧生的亡灵能够得到安息,希望受伤的同胞尽快痊愈,希望失去亲人的孩子充满信心地面对将来......

那些兄弟姐妹,那些和我们一样善良,淳朴,热爱生活的兄弟姐妹,永远的去了,去到我们想拉他们回来的手,伸也伸不到的地方。人伤其类,痛何以堪。国家哀悼日里,我们暂停脚步,让泪水汹涌,让悲伤释放。

今天,我们重新上路。前程山高水迢,风云变幻,我们于重负之下挺起胸膛,朝着既定的方向。生者还要继续,生活复归平常。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遗忘。在历经5.12大地撕裂的苦难后,每个中国子民,都经受了一场洗礼。大灾中的大爱,大灾中的坚强,大灾中的凝聚,大灾中的守望,已经沉淀进我们的血液里,再也不能挥去。未来的日子里,这些苦难中沉淀下来的养分,会点点滴滴的渗透出来,化作日常的精神,影响和改变我们。

从今天起,为了每一个生命的自由与平安,我们会更加敬畏社会法律,谨守公共秩序。

从今天起,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琅琅书声不被窒息,我们会以更坚固的标准,一丝不苟地建造教室。

从今天起,为了爱与被爱,我们会更友爱,更和善的对待所有人,即便他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

从今天起,我们会更加努力,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

为了生之美好,为了泪水浇灌的希望!

此致

敬礼!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思想汇报(二)

敬爱的党组织:

5·12,中国,汶川!

5·12,——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震碎了全中华民族平静的心灵。

大地在痉挛,灾难在延续,每时每刻,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是数万可爱的同胞,那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在瞬间的地震所捏碎,就在瞬间有那么多的孩子失去父母,有那么多父头乡亲失去家园,大自然是那样的无情,它摧毁了所有的一切!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了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温总理急赶赴灾区指挥救灾;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大江南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南国海滨,从黄沙大漠到东海渔村,举国悲恸,全民默哀。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那一声声警报,是悲伤,是震动,它唤醒了你我对生命的思考,它让你我必须对幸福作出再次定位;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那刻我觉得活着真是幸福……

从初春的低温冰雪凝冻灾害到“4·28”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5·12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固若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山川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的抗战。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是胜利者。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有锥心之痛。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污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去爱,我们都是一家人,是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都是一家人……

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如此脉脉温情。

四川在震恸,中国在震恸,大地震将会震出一个全新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历史把重大责任赋予了我们的党,人民对党寄予了厚望,在党的带领下,是党拯救人民于灾难之中。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祖国不断繁荣富强,人民也更加充满信心。尽管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遭受不幸的打击,但我们深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任何困难面前我们都能克服,中华民族21世纪的宏伟目标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所能阻截的。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在不断的曲折中得到成长和完美的,大地震是提前对中华民族的一场考验,只要我们挻过去了,一切都会更好,一切都会更加强大。

人定胜天,我们不怕灾难的到来,因为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党和政府,我们有13万万人民作后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所以,不因落叶而悲秋,不因受挫而放弃努力,。

我们相信:多难兴邦!任何民族的强大都灌满了血和泪。所以,我们不要他人的怜悯,我们需要的是坚定,我们需要的是自强。

在思想上,这次大地震给予了我太多永远也挥之不去的记忆,那一幕幕令人流泪的救灾场面将永远伴随着我的生命直到永远,那一个个可爱的救灾英雄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工作上,我不能亲临灾区第一线,但我想,最大的爱国也许就是做好我的本职工作,那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按原则办事,树立为同学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服从组织安排,谨记党的教诲,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入党申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带头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接受党和同学对我的考验,争取在党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8

[关键词]词汇教学生活化社会热点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44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建筑材料”,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掌握词汇知识的多少,对听、写、说、读等技能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词汇知识,是关于特定词汇的词义、发音、句法特征、语体色彩、习惯用法等的知识。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拥有的词汇量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也越强,口语和写作中就越能准确表达思想内容。所以,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词汇教学,这样才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通俗化,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就需要在词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策略。所谓生活化策略,就是教师把学科知识与学生丰富、生动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有效挖掘学科知识所具有的生活内涵,推动学科教学生活化之实现。下面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生活化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融入学生生活情境

学习英语的学生都有如此的学习体验:在记忆英语单词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孤立地去记忆,就会觉得乏味、枯燥,容易产生精神疲劳,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记忆词汇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也提高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如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在学习与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使用手机。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学生使用的手机,展开词汇教学。如在讲述telephone,phone等手机词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手机,然后翻阅书本,说出一些与手机有关的英语单词。在融入学生生活情境的单词教学中,学生就会记忆起keyboard,GpS等与手机有关的英语单词。教师也可以围绕学生使用手机这一主题,展开词汇教学。

又如初中生大都喜欢玩网络游戏或者上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开展词汇教学。如可以询问学生认识哪些有关网络的词汇。学生经过思考,想出BBS=BulletinBoardSystem,email等。这样,通过生活化情境开展词汇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记忆词汇,使英语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轻松记忆单词,达到英语词汇教学生活化之目的。

二、i造真实的生活氛围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

言。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汉语学习的语言氛围。为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效利用课文中所提供的文本情境,为学生营造虚拟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到真实生活中英语词汇的运用。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模拟外出旅游、餐厅点餐、朋友聚会等情境,然后指导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排演各种情景剧,从而体验英语真实应用的语境。

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5i’mwatchingtV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看电视之情境,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在看电视,说出与看电视有关的英语词汇。学生经过思考和准备,说出了cinema,playing,game之类的词语。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体验英语在真实语境中的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达到提高词汇教学效果之目的。

三、融入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如果把英语词汇的学习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可以非常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词汇学习之中。为此,英语教师可以以词汇为主题,结合社会热点,开展词汇教学。

教师可以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以某一社会热点为主题,开展词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例子、数据,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使英语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英语知识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9

4月14日早晨7点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这已是本月全球第三次7级以上强震――当地时间4月7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8级强震;4月4日,墨西哥西北部与美国交界的下加利福尼亚州遭遇里氏7.2级强震。

两个月来,地震堪称密集来袭。除了以上强震,小震更是不断。

印尼地震当天,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发生3.7级地震。3天前,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大同县交界处连续发生两次地震,其中一次震级达4.5级。山西省今年的地震次数已达6次。

4月9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发生4.1级地震。上个月6日,唐山地区连续发生两次地震,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将之解释为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中的正常余震活动。

四川,4月10日凌晨i时至早上7时共发生5次地震,其中3次属于汶川地震余震。

地震频频,而因为没有科学的地震预报制度,“谣言”流传,又进一步加剧了危害。2月山西“等地震”事件后,山西地震局辟谣,但话音未落地震又发,令这种“辟谣”看起来很“不合时宜”。

有评论者尖锐指出:成立地震局的目的是监测地震,在第一时间最准确的预报信息,可是有几次预报准确?地震局已经成了只会辟谣却毫无监测预报能力的“事后诸葛”,民众如何将身家性命托付于斯?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我国的地震预报制度存在着明显漏洞。

70年代“打招呼”创造地震预报奇迹

我国地震预报事业源自总理。1966年邢台地震后,两次去邢台,明确提出要开展地震预报。

1970年,委托力排众议支持地震预报工作的李四光担任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组长。当时,由于对地震机理尚不清楚,许多专家对于地震能否预报并不看好。

对于中国式的地震预测,中国地震局预测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汪成民告诉《望东方周刊》:“地球上的事情是互相联系的,地震这么大的事件,通过地震本身各式各样的变异现象,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可以做一种经验性的预测。当然这种预测不是百分百准确。就比如治疗癌症,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癌症的机理,只知道癌症会有发烧、疲倦等症状。但是发烧疲倦不一定就是癌症,感冒也会有这个症状。但反过来癌症到晚期通常都有这种现象。”

1935年出生的汪成民是我国最早一批地震预报工作人员,回忆当年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地震预报工作,他说:“当时给我们减压说,你们根据你们的水平向我汇报。这就是他说的事先打个招呼。”

正是这种区别于欧美精确科学的“打招呼”方法,接连创造了地震预报工作的奇迹。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7.3级地震。而早在1974年,国家地震局就做出了中期预测。在地震发生前,辽宁省发出了临震预报,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成功预报7级以上大震的先例。

1976年,国家地震局对云南龙陵地震、四川松潘地震都进行了有效预报。唐山大地震时,时任国家地震局京津组组长的汪成民事先给青龙县打了招呼,从而创造了青龙县47万人无一人死亡的“青龙奇迹”。

漏报和虚报哪个风险更大

尽管有过多次成功预报,但由于在精确预测技术上尚无突破性进展,地震预报的可行性争议仍旧不断被提起。而在争议中,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大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1997年,《防震减灾法》。地震预报制度正式被纳入法律,其中明确规定,地震预报信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是《防震减灾法》中地震预报制度的主要起草者。他向本刊记者回忆,制定该法时,专家对于地震预报的说法存在分歧。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用“预测”替代“预报”,其区别在于预测工作的范围局限于精确科学研究而非社会应用。在此之前,这二者并没有明显区别,此法后对此做出了明确界定:地震预测是科学行为,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

第二年,国务院在《防震减灾法》的基础上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细化了地震预报制度。

汶川地震后,2008年12月27日,《防震减灾法》通过修订,由1997年的48条扩充为93条,整个地震预报制度在新法规里有较大改变和明确规范。

新法在地震预报方面制订了四项制度:地震预测制度、震情会商制度、统一制度和震后趋势判定制度。“地震预测是地震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这一大方向被再次确认,一直以来国家倡导的群测群防原则也得以延续。

按照该法,地震局对地震信息进行预测后,由地震部门组织专家会商,给出会商意见和预报意见,若通过专家评审可以,则统一由省级以上政府,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

但是,在孙士看来,这套制度还不完善,“中间有几个环节是脱节的,需要加强。”

其中之一是震情会商中生成的地震预报意见需要专家评审,既要评审地震预报意见的科学性,同时还要提出可操作的措施,这其中就涉及决策风险:漏报和虚报哪个风险更大?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确定地震预报要后,该怎么,以什么形式。“因为从来没有操作过,实际上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孙士说,“《防震减灾法》以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没有过一次地震预报。”

决策程序抑制预报水平发挥

地震预报正处于尴尬境地,成功和辉煌只存在于故纸堆中。汶川地震后,地震预报工作者更是深受打击。一些老同志纷纷表示有愧当年的嘱托。

对于这一局面,孙士认为是地震预报本身的技术问题:“当前不管是什么手段和方法都存在大量虚报和漏报,有实效的减灾预报很少。”

据统计,目前我国地震预测的成功率为:趋势预测,即中长期预测,25%;短临预测10%,而最为重要的7级以上地震的短临预测,成功率仅5%左右。

“这很可怕,大部分都不准,20次对一次。‘狼来了’喊三次大家就不信了,你喊十次还有人听吗?”汪成民说。

但对于这个惨淡的数据,他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大部分反对地震预报的都是这个理由。可是他们不了解,这个数据统计都是经过地震局汇总的。地震局在统计的时候有筛选,很多好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被筛选掉了。没采纳的意见事后没人统计,也不愿意统计。小地震还好,大地震不用说。事情不死人还好办,一死人就涉及责任。”

他认为,当下最紧急的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地震预测的决策程序,其现状使地震预报应有的水平难以发挥出来。

汪成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还没退休时,他就找到钱学森汇报自己的想法。“钱老当时在搞863计划,就让我申请了一个课题,叫地震预报智能决

策系统。”

从1992年到2003年,汪成民和一批时期从事地震预测的老专家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运行实验,他们综合研究多种震兆信息的相互关系,依靠多年地震预报的丰富经验和自己的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课题组一共做了五期实验,除了没有对外的前两期实验外,后三期采用和地震局一样的素材和资料,在没有任何技术改造的情况下,将地震预测的成功率提高了2~4倍。其中第五期,即2001到2003年间全国发生的12次较大地震中,他们取得了8次较成功的预测,成功率达到66%。

“等于同一个病人,大家同时看,每人开出一个药方,换一批医生就能治愈50%~60%。这个结果是地震局认可、科技部盖章的,我非常理直气壮地说,现在的地震预报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只要改变决策程序和思维方式就能有很大的改变。”

干吗要害怕告诉群众

如何改变?汪成民几乎将现有的预报程序完全推倒。

从地震预测之后的第一步震情会商制度开始,汪成民就颇不以为然。“会商既不研究也不讨论,开个会,处理几十个意见,很快就完了。”他敲着桌子说,“过去都是领导亲自过问,专家下去调查,预报者汇报,好几次直接把汇报者请进中南海。”

另一个重要问题,汪成民认为,会商、评审的专家用人机制有问题,这批人被他认为是不了解情况且没有实践经验。而投票表决,更被汪成民认为是地震预报决策制度中的不负责任之举。

“把一个生死攸关的严肃科学问题变成机械的投票行为,这是打着群众路线的旗号推卸责任,找一批人共同承担风险。以前都是由领导最后拍板决策。”他说,“地震预报是根据经验判别,带有很多个性因素,不能用投票的办法。就像一些老中医看病,如果把中国最好的中医集合在一起投票,早晚把病人治死。”

再者,在预报速度和公开度方面,汪成民说,短临预报必须要像作战,以最快速度反应。“汶川地震后三次余震,我把预测信息报给地震局,他们走程序都走不过来。我们第一天报第二天就发生余震了。但地震局还要转给领导召开会议研究,然后决策,没有三五天怎么行?过去都是短临预报情况不过夜,严重的都是当场拍板。”

省级以上政府才有预报的权力同样被认为过于刻板。汪成民说:“过去在紧急情况下,以县为单位可以做决策,青龙奇迹就是证明。决策权抓得越高越麻烦。”

孙士对此持赞同意见:“在特殊情况下,县一级更灵活,面小一些,风险也小一些。”

但对于中长期预报的公开程度,二人意见不尽相同。孙士认为公开的话有利有弊,而汪成民认为,“既然要动员群众群测群防。信息越早公布越好,尽量取得统一的认识,还是应该告诉群众。干吗要害怕告诉群众呢?”

当然,在技术无法精确预测的大背景下,汪成民也不得不承认,地震预报始终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漏报还是虚报。对于虚报的担忧普遍存在。不过,他还是认为“冒着虚报的风险换来一次大震的预报成功,肯定是值得的”。

关于地震的思想汇报篇10

一、努力提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规定的共产党员义务的第一条。共产党员必须懂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自1921年建党至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7年光荣的发展历程。这几十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逐步发展到今天这个拥有数千万党员的执政党。

二、努力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坚决跟党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管是党的先进性教育、机关作风整顿、继续解放思想等活动,都会认真去学习领会。在20xx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震惊了全国。这场胜比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的灾害,给我们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远在四川的亲人,朋友们的状况牵动着13亿国人的心。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的爱国人民群众,又一次站在了严峻的考验面前,一起面对!当面临着这场灾难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来快速的决策,我们敬爱的总理,在第一时间乘上飞往成都的专机前往受灾第一线,亲临指挥救灾。温总理说: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党和政府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的救治工作。总理还说: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前段时间打开电视机就看到我们亲爱的总理总是在灾区第一线奔波,看到他淋着大雨,举着喇叭喊着: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克服困难。看到他看望受伤的群众,我想这时候这位国家的首脑带给大家的不止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就像总理说的,只要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是的,我们始终坚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走出这场黑暗,赢得胜利。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了站在老一辈的党员立场上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自己的人民那种深切的情怀。容不得这个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同胞深受灾难困境发生。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报道,温总理在前往救援的武警战士临行前说到“我只说一句话,是人民养活了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这句话深深的倒出了一位老党员的心声。现实使我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历史把重大责任赋予了我们的党,人民对我们的党寄予了厚望。也正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拯救人民群众于水火之中。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支持是党执政的前提,人民是创造这个社会财富的缔造者,他们养活的不仅仅是五警战士,他们还养活了我们工作在各个战线上的人们,同时我们在各条战线上继续创造社会财富。

三、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真心投入工作实践。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是熔炉,我就是需要锤炼的铁。我愿意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经受洗礼,接受锻炼,在党的哺育下茁壮成长。我要用实际行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埋头苦干、自强不息。今年来,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真心投入到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在工作中,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向领导、同志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更要认清形势,立足于本单位工作实际,创新思想、创新观念,树立“追求卓越绩效,质量至上,零障服务”的管理服务理念,把创新意识具体到本职岗位,把用心工作细化到待人接物。以“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用心工作,确保畅通”新的公路行业精神,突出“创新、效率、效益”,用最高值的工作业绩回报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爱。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更要保持蓬勃向上、意气风发的精神,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决执行党的决策。我坚信:党的思想,党的信念就是我的思想前照灯;党的原则,党的纪律就是我的行为准则。在党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要以先进模范为榜样,用心工作,为我县交通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