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出纳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5:11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出纳;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1.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一、出纳的工作内容

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负责办理公司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出纳是一个公司会计中最基础且关键的岗位。人们经常错误的认为出纳工作就是去银行跑腿的工作,甚至包括出纳人员自身都未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出纳人员的工作,贯穿整个会计工作,是第一手会计信息的收集者,也是最后会计信息汇总者。出纳人员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对财务工作造成影响,而且通过财务工作反馈给上层管理者会影响到公司的决策,甚至损失公司的经济利益。

出纳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公司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员工出差发票报销、借款等;负责支票、发票等相关票据的审核和保管工作;现金流与银行存款的日记账,月结工作,保管公司的公章;办理现金收付与银行结算工作;员工工资与福利发放等。出纳工作虽然繁琐且重复性较强,但是在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二、出纳工作的特点

(一)专业性强

出纳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经济法律法规、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经过职业培训,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文。随着财务工作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对于出纳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出纳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能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工作中来,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需要出纳人员熟悉各种办公软件,提高工作的效率。现代的出纳人员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业务能力。

(二)时效性

出纳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间把控性。每月工资发放时间、银行对账时间等都是具有固定的时间。因工作的时效性较强,需要出纳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工作的慢急程度进行把控,做好工作的时间安排,以保证能够在相应的时间点处理好本职工作。一旦发现问题,需要立刻进行处理,以避免造成损失。

(三)政策性

出纳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出纳工作,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出纳人员必须严守法律法规,对于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秉公处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票据、手续办理,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退回,重新提供正规的手续。

(四)准确性

准确性是出纳工作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出纳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受理公司资金,一方面确保票据、现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求出纳人员对于数字的计算做到很精确。出纳工作要求对数字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能及时通过数据发现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出纳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避免工作中出现金额错误。对于公司的账目应该进行反复校对,以免发生错误。出纳工作的准确性要求是出纳工作得以开展的最基础保障。

三、出纳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质量

出纳人员负责公司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这是财务管理中重中之重。出纳人员负责现金收付、各种发票收据的管理审核、员工工资发放等重要工作。这些工作是公司资金流转中的重要环节。资金流的运行是否良好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因此,作为会计工作中重要岗位出纳人员,其工作态度、素质与能力决定了会计工作的基础。出纳人员的工作质量,为财务工作的良性运行打下基础。

(二)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

出纳工作从最基础的发票审核到银行做账,连接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出纳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对票数的规范性、合法性及金额的准确性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核查,一方面保证公司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严格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查,监督资金流动情况,可以保证流动资金的安全,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财务数据反应了一家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不仅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同时检验公司经营的决策是否正确。出纳是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的第一接触者,其工作质量决定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出纳工作不仅与公司重大决策息息相关,还能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增强竞争力,迅速发展。

(四)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

出纳工作贯穿财务工作的始终,其工作质量与效率约束了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工作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在现金循环方面一环紧扣一环。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将财务工作管理水平与效率作为重点进行完善。出纳工作的效率对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提升作用。

四、出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对出纳工作的认识不够,法律意识不强

出纳人员对自身工作认识不够全面,未认识到出纳工作对财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财务工作对整个公司的经营产生的影响。出纳工作并不只是人们所看到的“银行跑腿”的工作,这种说法是不严肃的。事实上,出纳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直接牵涉到公司的经济利益。部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出纳工作不重视,对于票据、支票等账务数据的真实性未进行严格的监管,甚至允许出现错误现象。同时出纳人员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理论学习仅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将所学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工作中来。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做好本职工作,,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二)财务制度不完善

财务制度不完善,造成出纳工作没有严明的规范制度。有关出纳工作的规定中,对于现金与管理制度有明确要求,收取现金时,需要先由会计人员开出现金收款凭证,领取现金须按照财务规定的流程进行,由会计与出纳共同签字才能办理处现金领款。目前,有些公司的财务制度不完善,并未严格执行这一程序,或者有固定的程序,在实际实施方面并未执行。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不需要走流程,直接支取现金,不及时进行归还,与出纳人员结算。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出纳人员不了解公司的现金收支状况。在报销款项、核实现金、银行结算时账面金额无法准确记账,有可能会出现漏记的现象。这些财务制度不完善或者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现象导致出纳工作出现偏差,从而对整个财务工作都产生影响。财务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对出纳工作的认识不足。

(三)操作程序不规范,票据保管不当

出纳工作中涉及的发票填写、先进支票领出、记账凭证等方面,不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的的问题比较常见。如:员工借款缺少凭证、现金领取缺少相关审核人员的签字,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长期恶性循环下去,会导致坏账、账款无法核对等事情出现,最终对公司造成经济损失。造成操作程序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出纳人员没有按照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对所有人员不能一视同仁,即使是面对紧急事件,流程当时可以简化,在事后出纳工作需要督促该员工补上相关程序。出纳人员承担各类票据及公司财务印章的保管工作,有些公司经常会出现发票遗失或者破损的现象,这主要与出纳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这类问题不仅会增加财务工作的负担,而且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四)工作态度不认真

出纳人员承担了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工作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强的责任心,经常会出现下列问题:记账金额不准确;记账日期出错;收付款项根据工作的习惯,只看小写金额,不核对大写金额;不仔细辨别人民币真伪,收进假钞;

先进结算与银行记账未严格按照规定时间结算,转账与先进支票未及时处理,影响公司的现金流良性运行。出纳工作具有准确性、时效性等特点,要求出纳人员工作认真仔细,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反复核对。造成工作态度不认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出纳人员本人对自身工作的不重视,财务管理者对出纳员的监督不到位。

(五)出纳人员综合能力不强

出纳工作特点出纳人员不仅具有全面的业务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在公司发展中的地位得到高度重视,对出纳人员的要求也提出了挑战。但是目前阶段,公司的出纳人员基本存在综合能力不强的现状。

有些出纳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仅停留在基础阶段,在工作之余没有学习专业知识。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也会出台新的立法或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出纳人员没有进行学习,会给人日常工作造成困难。有些出纳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也未进行研究与学习,这同样会对公司的财务工作造成影响。

五、出纳工作的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对出纳工作的重视

财务管理层要加强对出纳工作的重视,出纳人员的工作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关联,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一定的影响。财务管理层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对出纳人员关于票据、支票等账务数据的监管,杜绝错误现象,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要求出纳人员重视自己的工作,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出纳人员树立法律意识,将法律法规牢记于心,并严格遵守,以避免工作中出现疏忽,造成公司与个人的经济损失。

(二)完善财务制度

出纳工作要形成规范制度,确保出纳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从宏观层面来说,国家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出纳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公司财务制度中有关出纳工作的规范,一方面要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需要,不能与市场脱轨,另一方面要完善出纳制度适应大多数的公司可以操作。这样既可以指导规范出纳人员处理的工作,又能使公司资金的管理按照企业本身的资金管理制度来操作。从公司层面来说,出纳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财务规范,同时需要执行公司内的财务制度,在双重要求下,确保工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对于经常会出现问题的环节,现金日记记账方面,公司需要完善记账制度,要求出纳人员做到每日结算、账款相符等;领取现金方面,需要做到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完善的财务制度,确保出纳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出纳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三)规范操作程序,加强管理

规范化操作是出纳人员完成工作的基础要求。在填写支票金额时,要保证字迹工整清晰,方便辨认,尤其是大写金额的书写是财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小写数字都要做到定格写,这是财务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只要认真仔细就能做到。领款与借款的程序方面,必须要有规范化的审批流程,领款时需要领款人签字,借款需要上层领导审批,本人签字立据等。在编制记账凭证时,要注意附件的粘贴与保存,以免脱落遗失。以上这些都是出纳工作中的经常出错的地方,不仅给自身工作带来影响,而且会影响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这些日常工作问题,不外乎是注重细节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求出纳人员在每一个流程中,需要运用规范化操作程序,同时,加强对出纳人员的管理,杜绝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误。出纳人员需要端正工作态度,细心做好本职工作。

(四)加强与完善监督机制

公司需要加强与完善监督机制,来约束出纳人员的工作,确保出纳制度能够按照要求严格执行,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公司出纳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约束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也是最有效力的制度。公司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升出纳人员的自我意识,在工作中主动高效率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严格按照出纳制度执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司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对出纳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其执行出纳制度的情况。另外可以通过设立奖惩制度,对出纳人员做到奖罚分明,改进工作中做的不足之处,提升工作效率。

(五)加强出纳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出纳人员的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是市场经济环境所决定的。不仅要求出纳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对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类办公软件熟练运用,还要求出纳人员具备较高的道德操守。出纳人员的专业技能对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关联。公司应加强对出纳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提升出纳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公司可以定期组织出纳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以提升出纳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针对培训考核制定奖励制度,针对学习积极性高的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另外,公司要加强出纳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出纳人员能够做到尽职尽责的完成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认真仔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陈玉娟.出纳工作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3,4(8).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出纳工作;财务管理;重要作用

从事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出纳人员掌握着公司的经济命脉,对于公司的一些税收账单、支出账单以及公司项目的一些支出和收尾的工作都要经过出纳人员之手。出纳工作的好坏是财务管理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也是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现阶段出纳工作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出纳工作作为一项基础的工作,人们总是认为出纳就是专门管理一些现金的支出收入,并且经常去银行办理业务的人员,而且对于出纳的工作不够重视,即使是从事出纳工作的人员也经常会忽视掉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些出纳人员的会计素质不是很高因此这些人会对让公司的出纳风险相对比较高一些,而且有些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对于出纳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出纳工作的要求不是特别高,这对于公司或者是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资金的流动非常不利。

二、出纳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出纳人员的工作职责

出纳人员的日常工作虽然看上去十分的简单,也十分的容易,但是实际上出纳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现有资金比如现金的一些交付与结算,还有在银行中一些相关业务的办理工作。掌握好日常的资金流动记录,记录好出入账的账本。另一方面就是管理空白的支票还有一些公司项目中一些费用的收据,不得“坐支”每日做好日常的现金盘存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做好现金结报单,防止现金盈亏等,帮助办理手续和一些后续的收尾工作。最后一方面就是在财务管理中和会计配合一起核算公司的财务情况,以保证在银行的资金和现金与账本的上的保持一致。出纳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工作起点,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下去的一个前提。出纳人员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保障在操作上是守法的也是规范的,并且在工作上应当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独立的岗位。

(二)出纳人员在公司的人际关系

一些不具备财务知识的公司领导人会让出纳人员就办事简单一点,希望能够提高办事的效率,不在一些出纳的事务上多做要求,这样往往会使得出纳人员的工作素质低下,工作要求也不高,而且这样的公司领导人会经常不管一些制度要求出纳人员只是通过表面的做账符合规定而不考虑实际,这样会影响到财务管理的工作,甚至会将财务管理会计的工作颠倒过来,从而造成一些财务上的纠纷。还有一些领导人对于出纳的工作不够重视,往往只是看中公司财务管理中会计的工作质量,这样就造成了出纳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小,而会计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因此对于出纳的监管力度也非常低,于是就会一些工作责任心不强并且不守法的一些出纳人员钻了空子,从而会出现一些作假帐,甚至会出现私吞公款的现象。出纳与会计应该是相互结合,互相协调的工作,两者既要互相监督,又要各自有条不紊的去完成相关的工作,但是和睦相处是两者结合的前提条件,实际上会计人员会因为公司领导看中其工作而从中插手出纳一些工作,从而引起出纳人员的不满,以致于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

因此,我们知道出纳人员的工作能够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同时出纳工作也是财务管理工作展开的重要起点,出纳工作的顺利完成,能够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出纳的工作能够起到掌握资金的流动情况和对资金的流动起到有效的监控,对于公司财管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三、如何提升出纳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加强管理出纳工作提高出纳人员的素质

企业领导要对从事出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从而可以提高出纳人员的办事效率。而出纳人员自身也应该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对于财务的管理能力。

(二)公司领导重视出纳工作,建立奖赏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公司高度重视出纳工作,可以在公司建立奖赏制度,让出纳人员在工作中可以竞争,来激发他们对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加强他们对于自己的要求,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后,公司可以采取升职的措施来加强对员工的职位做出适当的调整。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可能由于一些马虎导致工作上出现一些失`,这时候出纳人员应当加强对于财务的管理工作和收尾工作的一些监督力度,在出现大的纰漏之前能够通过审核核查找到错误。

四、总结

新时代的到来,给中国的社会经济机制产生了影响,中国的税收机制也更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出纳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相关的手续操作,为企业的财务监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峰.出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

[2]郭延孟.出纳岗位风险管控体系探究[J].商业会计,2013(10):85-86.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3

  三个月试用期已经过去,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出纳工作已经比较熟悉,也能胜任这项工作。以前在会计师事务所做业务助理工作时,对出纳的工作状况比较了解。而且在这两个月里,我在公司xx总和xx会计的领导下,在公司同仁的帮忙下,在新的岗位中,我对本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入的学习。现对本职工作汇报如下:

  一、一个人应对新的城市、新的工作,一切都将是新开始,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及精通的过程,万事开头难,一个良好的心态——虚心的、用心的心态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刚开始的几天是关键,于是我努力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以适应新的环境、应对新的工作挑战。

  二、在这期间,在财务和内勤上我作了如下具体工作。

  1、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办理费用报销,现金、支票的收付业务。

  2、每月第八个工作日按时作好单位职工的薪金发放。

  3、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月末编制出纳报告单。

  4、填写税务申报表。

  5、完成财务负责人交待的工作。

  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期,我在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出纳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难,以前的工作经验对我从事新的工作有必须的帮忙,但很多事情还需要重新认识和体会,学习和实践相互融合才能产出成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耐心教诲和无形的身教,离不开公司同仁的关心和支持。

  三、要作好出纳工作绝不能够用“简单”来形容,绝非“雕虫小技”,它是经济工作的第一线,财务收支的关口,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务必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一是s学习、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二是学会制订本职岗位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财务控制、监督的作用。三是出纳人员要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四。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四。很好的沟通潜力。个性是和工商、税务、社保等单位的外联沟通潜力。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恪守以上的基本四点外,我还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国家出台的新的财经法律法规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今后公司开展的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与公司的发展同步。同时,我要个性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仁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关心,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舞,我真诚的表示感谢!

 关于出纳试用期的个人总结范文

  加入公司已经三个多月了,在公司和财务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已初步了解了公司财务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更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使我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不足。所以,要想完成好以后的工作必须从现在开始刻苦实践,虚心学习。以下是我对三个月试用期的一个小结。

  一、实习主要内容

  1、办理各银行转账、存款、提现、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承兑等。

  2、负责各银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的购买、保管以及支票的签发。

  3、电算化填制银行收款、银行付款凭证。

  4、登记银行日记手工账,并及时与银行对账

  二、失

  回顾三个月的出纳工作,让我感觉到了我的很多不足之处,将实践想的过于简单,所以操作过程中显得有些眼高手低,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总结如下:

  1、开具支票必须字迹工整、无连笔、不能修改等。而我的正楷书法功底实在是太弱了,终于把支票内容写工整了,盖银行预留印鉴时也是一门技巧,印鉴重压、重影现象都会被银行退票,从而耽误工作。

  2、电算化填制银行收款、银行付款凭证时经常将日期与附件张数忘记改写。

  3、登记银行日记手工账,不能及时与银行对账。

  三、得

  1、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办理银行收付款业务,以及支票的填写、签发,认识到了财务工作的严格性、规范性。

  2、学习并操作用友会计软件系统,将书本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并学会了编制发生额及余额表。

  4、学会了如何与同事们友好相处,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四、对公司的认识

  对于公司大家有目共睹自,从接手以来,在管理方面实行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即“人为本,德治企,共和谐”。并且先后推行了6S、竞聘上岗、戒烟禁酒等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提高了公司的管理质量和秩序。在对待员工方面公司实行了有难必帮、有病必探、有喜必报、有丧必悼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同事与同事之间,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和谐,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怀。

  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一、学习、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二、出纳人员要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三、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现金、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四、很好的沟通能力。而我对于这些要求做的还远远不够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2、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克服急躁情绪,以积极、热情、细致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以上是我对三个月试用以来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也是我不断在工作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关心,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舞,我真诚的表示感谢!

  关于出纳试用期的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三个月试用期的时间就过去了,在三个月的出纳工作中,对出纳的岗位认识、工作性质、业务技能以及思想提高都是对我的职业生涯的填充和必不可少的弥补。

  回顾三个月来的出纳工作,先是失误、还是失误,最后才有了小的成绩和经验。下面,我将出纳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失误、缺点和经验简谈

  以前在公司是做会计工作的,出纳的业务没具体操作和实践过,总认为是调虫小技,不以为然,可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刚开始干出纳工作出现不少的失误,

  第一失误就是开具支票上的错误。

  制度要求:开具支票必须字迹工整、无连笔、不能修改等。而我的正楷书法功底实在是太弱了,笔画不连,字就不会写;终于把支票抬头单位名称写工整了,盖银行预留印鉴时也是一门技巧,印鉴重压、重影、现象都会被银行退票,耽误工作。

  基于上述业务需求,根据自己在软件公司的软件实施经验和电脑知识,为自己的岗位需求开发了excel系统的.交行票据套打系统,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缺点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虚心的、积极的心态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学习和实践相互融合才能产出成果。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不能用在具体解决问题上,空洞无味,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成果都是面对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而存在的。

  二、取得的成绩

  在这期间,在财务和内勤上我作了如下具体工作。

  1、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办理费用报销,现金、支票的收付业务。

  2、每月第八个工作日按时作好单位职工的薪金发放。

  3、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月末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4、起草财经公文、人事公文并及时发放、传阅、存档、保管。

  5、监督人员考勤登记,办公饮用水的安排。

  6、开具日常收款业务发票,并保管好空白发票和其它支票。

  7、开发了excel平台票据套打系统。

  8、填写地税申报表。

  9、完成财务经理交待的工作。

  出纳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耐心教诲和无形的身教,三个月的岗位实战练兵,使我的财务工作水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知道了要作好出纳工作绝不可以用轻松来形容,绝非雕虫小技,它是经济工作的第一线,财务收支的关口,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一.学习、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二学会制订本职岗位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财务控制、监督的作用.。三.出纳人员要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四.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四.很好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和工商、税务、社保等单位的外联沟通能力。

  以上是我近三个月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也是我不断在工作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做好出纳工作计划,认真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仁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关心,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舞,我真诚的表示感谢!

  关于出纳试用期的个人总结范文

  两个月试用期已经过去,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出纳工作已经比较熟悉,也能胜任这项工作。以前在会计师事务所做业务助理工作时,对出纳的工作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在这两个月里,我在公司*总和*会计的`领导下,在公司同仁的帮助下,在新的岗位中,我对本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入的学习。现对本职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个人面对新的城市、新的工作,一切都将是新开始,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及精通的过程,万事开头难,一个良好的心态——虚心的、积极的心态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刚开始的几天是关键,于是我努力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以适应新的环境、应对新的工作挑战。

  二、在这期间,在财务和内勤上我作了如下具体工作。

  1、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办理费用报销,现金、支票的收付业务。

  2、每月第八个工作日按时作好单位职工的薪金发放。

  3、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月末编制出纳报告单。

  4、填写税务申报表。

  5、完成财务负责人交待的工作。

  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期,我在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出纳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难,以前的工作经验对我从事新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很多事情还需要重新认识和体会,学习和实践相互融合才能产出成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耐心教诲和无形的身教,离不开公司同仁的关心和支持。

  三、要作好出纳工作绝不可以用“轻松”来形容,绝非“雕虫小技”,它是经济工作的。第一线,财务收支的关口,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一。学习、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二。学会制订本职岗位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财务控制、监督的作用。三。出纳人员要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四。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四。很好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和工商、税务、社保等单位的外联沟通能力。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恪守以上的基本四点外,我还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国家出台的新的财经法律法规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今后公司开展的工作。

  以上是我对本人两个月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总结。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与公司的发展同步。同时,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仁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关心,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舞,我真诚的表示感谢!

  关于出纳试用期的个人总结范文

  对自己所从事的出纳工作已经比较熟悉,两个月试用期已经过去。也能胜任这项工作。以前在会计师事务所做业务助理工作时,对出纳的工作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在这两个月里,公司总和会计的领导下,公司同仁的帮助下,新的岗位中,对本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入的学习。

  现对本职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个人面对新的城市、新的工作。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及精通的过程,万事开头难,一个良好的心态虚心的积极的心态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刚开始的几天是关键,于是努力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以适应新的环境、应对新的工作挑战。

  二、这期间办理费用报销1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现金、支票的收付业务。

  2每月第八个工作日按时作好单位职工的薪金发放。

  3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月末编制出纳报告单。

  4填写税务申报表。

  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出纳工作看似简单,5完成财务负责人交待的工作。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期。做起来却难,以前的工作经验对我从事新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很多事情还需要重新认识和体会,学习和实践相互融合才能产出成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耐心教诲和无形的身教,离不开公司同仁的关心和支持。

  三、要作好出纳工作绝不可以用轻松来形容。财务收支的关口,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一.学习、解和掌握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

  发挥财务控制、监督的作用。二.学会制订本职岗位工作内部控制制度。

  三.出纳人员要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

  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四.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4

在国家“厂网分开”的政策实施以后,近年来各大发电公司打破地域限制,纷纷走出家门,跨地区建电厂,各发电集团规模急剧扩张,于是许多新电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主要特点包括跨流域广,涉及的行业较多,前期(或基建期)项目多且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差异大,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控制情况各异。

以上种种新情况,也给发电集团财务部门带来不少新问题。本文将主要探讨分公司制度下的经营,特别是财务管理模式。

一、分公司财务负责的主要工作

在分公司管理模式下,分公司统管所属各电厂的财务工作,分公司财务不插手各电厂具体财务业务,更不能沉溺于日常业务的处理之中不能自拔。具体业务由各电厂财务自己去办,分公司财务主要负责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负责组织各电厂预算编制、预算审批,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2)负责与电网协调,统一行动,及时回收电费;(3)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贷款合同的审批签订工作;(4)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的资金调度管理工作;(5)负责全分公司统一财务制度的制定及监督执行工作;(6)负责组织全分公司范围内的财务报告编制、审批工作;(7)负责全分公司财务基础工作检查及审计工作;(8)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的财务分析工作;(9)负责全分公司范围内财务人员的考试考核工作。

二、分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

根据分公司发展历程,分公司的资金管理可分三个阶段:

(一)分公司筹备阶段

此时不仅分公司本身还处于筹备阶段,其所属的项目公司还都处于电力建设前期阶段,主要表现在没有独立的资金来源,前期费主要由母公司代垫或者是就近的一个已投产的发电厂代垫;财务人员较少或不设财务,从代垫款的电厂借款后,支付各种前期费用,然后凭报销单据回有关电厂财务记账,冲销借款;没有工商执照,没有国税、地税的税务登记,由于处于筹备阶段,所以一般不能取得工商执照,因为按《公司法》有关规定,筹备处是不能核准登记的。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以及母公司工资,保险等管理的实际需要,分公司人员的各种工资,工资附加费由有关电厂代管。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简称“五险两金”)由有关电厂核算,按属地原则缴纳。

这样情况下,会产生种种弊端,其一是分公司资金调度受电厂限制,不能独立运作、自主调度资金,常常出现资金调度不及时情况。其二是资金管理与前期工作进展脱节,无法真正实现财务的核算监督职能。其三是分公司支出,由有关电厂代垫,这样处理的合理合法性受到质疑。其四是如果分公司及各项目部不能完全独立核算,由有关电厂代垫费用,代为核算,不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主体”假设。

(二)分公司所属项目核准,正式成立公司,即处于基建阶段

在此阶段,分公司已经至少有一个项目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取得工商登记,正式动工,就可以取得银行借款了。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除了用资本金以外,其余建设资金全部靠贷款解决。所属项目公司有了资金来源,就相当于分公司有了自己的资金来源,可自主调度资金。

(三)电力项目投产后,即进入生产阶段

在此阶段,分公司下属的项目公司投产发电,资金来源除了资本金及银行贷款以外,资金来源方面又增加了电费收入,分公司根据需要,负责与电网的协调工作,催收电费,设立电费专用账户,每月收回的电费先在电费户归集,然后再根据需要拨付各电厂(或项目公司),按照资金计划(或预算)及贷款合同,归还银行长短期借款。如果资金还有剩余,可通过和银行做工作,提前归还一部分长期借款、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财务费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总额及净利润。

三、分公司的会计机构设置及核算方法

分公司体制下,分公司不是法人,只是一级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境内各发电公司。我们常说“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核心,经营管理又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因此我们若想实现分公司的管理职能,必须在分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各电厂的经营管理工作。要实现分公司对各电厂经营工作的领导,就必须施行分公司对各电厂(项目筹备处)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我们不妨建立一种“大财务”管理方式,即各电厂在分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执行分公司统一的财务规定,统一调度资金,统一编制预算及依据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主要的优势就是:

首先是各电厂的财务工作由分公司财务部统一领导,对各发电厂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监控。在该体制下,各电厂的主要财务业务,都在分公司财务的实时监控之下,可以充分发挥分公司的管理效能,加强内部控制,极大的减少各电厂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其次是能够整合企业资源,更好的发挥整体实力。统一调度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财务费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最后是可争取合并计算增值税,合理降低分公司税负。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交纳企业所得税。按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以企业为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分公司一般不能合并交纳所得税,但特殊情况,国务院另有规定,就可以这样处理。分公司可以向所在省(市)税务局申请,请求其所属所有企业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如果部分电厂有亏损情况,按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计算应纳税额,这样盈亏相抵后计算的应纳税额,小于单个企业交纳的所得税合计,可以合理降低整个分公司的税负。特别是分公司所属企业,多元化经营涉及行业较多,个别企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出现亏损时,分公司合并缴纳所得税,比各企业分别计算缴纳所得税,可以依法合理降低分公司整体税负。目前已有某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取得此项优惠政策,其所属所有境内子公司合并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

四、分公司的财务人员人事管理模式

(一)实施内部正常轮换制度

在分公司范围内,财务干部正常交流,对财务人员进行正常换岗,既能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又能减少舞弊的发生。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5

此次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意在通过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创新政府监管方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造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环境。既延续了本届政府一贯坚持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也提出了通过改革来激发生产力,尤其是新兴生产力的新要求,体现了诸多亮点。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的放宽,也大大地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

针对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我的律师网”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发表了相关法律意见。

要弱化资本信用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

有人认为,公司法是由两大支柱支撑的,其一是资本制度,其二是公司治理制度,由此,资本制度成为中国公司法的基本制度之一,中国公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资本制度的改革,2013年的公司法修订主要内容就是资本制度的改革。

2013年的公司法修改是在2005年公司法改革基础上的又一次制度突破。其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分别应达3万元、10万元、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股东的首次出资比例以及货币出资比例,取消股东两年内缴足出资、投资公司5年内缴足出资、一人公司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出资的规定,允许股东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同时,简化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公司登记时,不再需要提交验资报告。

这两次资本制度改革虽然发生在不同年代,但反映和体现出的立法目标和价值取向却是高度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鼓励投资创业,开拓各种投资资源,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财富,推动公司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并以此带动劳动就业,促进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是放松政府管制,强化公司自治,使资本运营更加便利迅捷,适应投资者对公司资本规模的设计和资金筹措安排的需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规范、限制和管理,而忽略鼓励、支持和促进的立法倾向,弱化法律规定过度的刚性和强制性,而赋予其应有的弹性和任意性。

三是弱化资本信用,强化资产信用。正确认识资本对债权人利益和交易安全保护的作用,不再把资本作为公司的主要信用基础,而更重视资产对交易安全和债权人保护的作用,加强对公司资产稳定和合理流动的控制和监管。

四是对资本从事前控制转向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将公司行政管理“严进宽出”的监管模式改为“宽进严出”的监管模式,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

决定和影响资本制度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对资本作用和意义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往公司法从立法、司法及至整个公司法的学理,都曾表现出鲜明的资本信用的理念和相应的制度体系。并在客观上打造和形成了资本信用的神话,但事实上,决定公司信用的并不只是公司的资本,相反,公司资产对公司的信用也许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以资本为核心所构筑的整个公司信用体系根本不可能完全胜任对债权人利益和社会交易安全保护的使命。因此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形成的基本思路与方向就是从过分依赖资本信用转向对资产信用的重视和构建。就是要取消由资本信用决定的、阻碍公司发展的不合理、不必要的制度和约束,发展和完善公司的资产管理和监控制度,并从而实现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全面和根本性的保护。

本次公司法修改虽然取消了法定最低资本额的规定,但它只是改变了股东出资义务的最低数额,而并没有改变股东出资义务本身,注册资本一旦确定并注册登记,全体股东即应对此承担出资义务。认缴资本制允许注册资本的“零首付”,不要求股东即时给付出资财产,但出资义务和出资数额却是同样确定的,只不过出资义务履行的时间有所不同。认缴资本不是永远无需兑现的空头支票,股东需要根据公司的要求或通知缴纳自己认缴的出资,即使公司从未要求缴纳,到公司无力偿债陷入破产时,股东也需要按其认缴的出资额向公司缴纳出资。同时,在认缴资本制下,同样存在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违法行为,公司实缴资本一经形成,即成为法定的公司独立财产,当事人对资本缴纳的自治和控制决不可逾越这一法定的边界。此外,公司法修改虽然取消了验资程序,但决非否定资本真实性的法律要求,包括实缴资本的真实和认缴资本的真实,不是放任自流甚至怂恿资本造假,而只是改变资本真实的实现方式,将控制和保障的法律关口后移。

认缴资本的法律效力与法律责任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赵心泽

认缴资本登记制是指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总额或者发起人以其认购的股本总额(即公司注册资本)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制度。在认缴登记制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须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股东(发起人)对其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自主约定,并记载于公司章程,公司将以上约定事项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原公司法要求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而非实缴的出资额)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登记注册,属于有限制的、不完全的认缴资本登记制,而非实缴资本登记制。新公司法的修改取消了对认缴资本的各种限制(包括对最低注册资本、股东出资比例与出资时间的限制),实际是将有限制的、不完全的认缴资本登记制变更为无限制的、完全的认缴资本登记制。公司股东(发起人)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并非股东不用缴纳注册资本,而是指公司设立或增资时股东不用即时缴纳,而可以根据相关文件,如公司章程、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等进行缴纳。认缴资本的法律效力体现在:

首先,股东必须足额认购注册资本,使认购额与注册资本保持一致,而不能只是认购部分注册资本,这也是我国实行法定资本制的要求。

其次,股东必须依照认缴文件缴纳认购资本。取消实缴资本限制,只改变了股东出资义务的数额与时间,却并未改变股东出资的义务本身。认缴文件约定的股东出资数额、方式、期限等,对股东仍然具有法律约束力,股东必须依其进行缴纳,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13条第1款规定:“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在公司成立前,如果股东不履行约定出资义务,其他股东(发起人)可向未按时缴足注册资本的股东追究未出资的民事责任;在公司成立后,如果股东未足额出资或逾期出资,公司或其他已按时缴足注册资本的股东均可要求违约股东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再次,股东必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在公司发生债务纠纷或依法解散清算且又无力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如果股东尚未缴纳全部认购资本、公司注册资本未完全到位,那么未缴足注册资本的股东应当填补实缴出资与认缴出资之间的差额,并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人承担法律责任。

新法实行无限制的认缴资本制,并不代表股东可以随意认购注册资本,夸大其资金的投入与担保能力。实际上,公司资本制度对资本真实的法律要求仍未改变,体现在:对于认缴资本,要求全体股东实际承诺认缴的出资额与其注册资本保持一致;对于实缴资本,即便法律限制取消了,仍要求股东实际缴纳的出资额与其公示或声称的资本额保持一致。因此,对资本(实缴资本与认缴资本)真实性的要求,不因取消法定最低资本限制而改变,也不因采取实缴资本制或认缴资本制而有别。

另外,验资程序虽被取消,但决非否定资本真实性的法律要求。根据国务院以国发〔2014〕7号印发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现行企业年度检验制度将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使用电子化公示系统,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年度电子化公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企业信息进行公示公开,使对公司资本的监督从公司设立阶段移向公司设立以后的运营阶段,实现对资本真实性的有效监督。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6

物业管理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从1981年3月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算起,只有25年的发展历史。而在内地城市起步更晚,比如成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于1992年诞生,其发展历史仅仅只有14年。

我国的物业管理正处在各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物业服务收费办法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之间最突出的争议焦点。规范物业管理收费行为是推动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2003年11月13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联合印发了《物业管理收费管理办法》,根据该管理办法的规定,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可以采取包干制或者酬金制等形式约定物业服务费用。该办法准确地定义了近年来物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物业管理收费酬金制和包干制的含义。

《物业管理收费管理办法》第九条对包干制的定义为:包干制是指由业主向物业管理企业支付固定物业服务费用,盈余或者亏损均由物业管理企业享有或者承担的物业服务计费方式。

包干制是物业管理企业按照和业主双方约定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来收费,不论管理得好坏,经营得亏盈,均由物业管理企业承担,而与业主无关。实行包干制的前提是对物业服务费标准双方事先要有约定和承诺,即包干的具体额度,通常具体到每平方米的物业建筑面积收取多少人民币的物业管理费。

下面情况可以考虑选择包干制:一是对有政府指导价的物业类型的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包干制;二是如果业主觉得没有监督物业公司的能力和水平的话,还是选择包干制比较好;三是小型的物业管理公司以及普通住宅可选择包干制。包干制只需要事先与物业公司协商好,给多少钱出什么活,赔了赚了物业公司自己算。包干制之所以简单得多,是因为业主只需要监督物业公司的行为就行了。

《物业管理收费管理办法》第九条对酬金制的定义为:酬金制是指在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中按约定比例或者约定数额提取酬金支付给物业管理企业,其余全部用于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支出,结余或者不足均由业主享有或者承担的物业服务计费方式。

酬金制实质是实报实销制,物业服务企业按双方协商确定的预算预收基本费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进行决算并向业主多退少补。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账目很透明,花多少钱由业主来定,业主充分享受到了消费者应该享有的知情权,物业公司只收取固定的酬金,它只是一个代管机构,无权替业主做主。选择酬金制要求该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成员有能力监督物业公司的账务和行为。而且,小区的业主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毕竟,年终核算时,物业费多了往后挪或者转为维修资金时大家高兴;少了要分摊并补交时,大家就不一定愿意了。一般高档住宅、别墅、写字楼选择酬金制的较多,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选择酬金制的居多。

包干制和酬金制各有利弊。

包干制执行起来较为简单,在业主委员会成员专业水平有限,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实行包干制避免了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账目监督和审计等工作,简便易行。包干制管理的小区,业主从法律上是无权查物业管理公司的账的。由于包干制中节省的开支可能成为物业公司的利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精益管理,拓宽经营渠道,开展多种经营,开源节流,增强盈利。但物业公司在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的同时,也会对物业造成掠夺性的经营和服务,从而对物业的使用寿命和价值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最终累及业主的利益;另一方面,物业公司降低服务成本所造成的服务质量的下降以及业主因服务质量下降拖欠管理费形成的恶性循环,最终会使物业公司和业主两败俱伤。

酬金制物业管理收费就是物业公司按照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批准的服务标准和预算对小区实施物业管理的活动。预算一般都非常详细,比如小区高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中层管理人员的组成及结构、工资;小区每天要扫几遍地,需要雇用多少保洁人员,工资多少;几分钟巡逻一次,雇多少保安,工资多少;需要种几棵树几棵花,大约要更换几个灯泡……事无巨细均一一交由业主决定。业主按照预算依照个人所属面积分摊物业管理费用,按月支付。物业公司的报酬按照约定的数目支付,一般为物业管理预算的4%-5%,也有企业按照物业管理费收入的百分比约定物业公司的酬金收入。业主入伙时,在《业主公约》中事先就已明确酬金的计提方式、比例或固定额度。

酬金制更加透明,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费用支出可以监控,更加体现了业主的自主管理,酬金制体现了物业管理企业对业主“管家”式的服务关系,减少了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在物业收费方面的矛盾和磨擦,(如业主拒绝交纳物业管理费用就不再是业主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而是单个业主和所有业主之间的利益关系。)但酬金制的物业管理公司拿的是固定酬金,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物业管理企业出于利益的驱动,可能会提高酬金支付的基数,即物业服务支出;酬金制需要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账目监督和审计(委派专业的审计事务所),要求业主对物业管理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专业水平;酬金制还需要社会信用和监督体系的保障,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

尽管酬金制相对包干制而言,要更透明、更规范、更先进,但酬金制并不适合所有的社区,物业管理的好坏不在于采取哪种管理模式,而在于市场化的程度高低和企业的自律。业主选聘物业管理公司时,要看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效率,而并非现在的看哪家的收费低;业主选择物业管理收费方式时,除了检查自身具备的监控能力之外,还要看物管公司的诚信度,关键是业主所交的物业费,有没有真正地用到物业管理上来。

无论是包干制还是酬金制,对于业主来说,加强对服务标准的监督、管理很重要;对于物业服务公司来说,充分意识到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低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同样重要。

目前,许多物业管理公司对物业管理费的收费方式,也不完全是彻底的包干制和酬金制,可能会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形式。在四川省境内,很多物业公司在筹建之初或者经营的前两三年,开发商因为营销筹划的原因,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物管公司拨付营运资金或者管理酬金,或者弥补亏损,这种方式类似于酬金制的物业管理收费方式;但两三年之后,或许等不到两三年,只要开发商的房屋销售情况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开发商一般都会让物管公司断奶,让其自负盈亏。物业管理服务的收费方式可能会从先前的类似酬金制转变为实质上的包干制。

无论物管企业采取哪一种或者分阶段采取哪一种收费方式,都逃脱不了包干制和酬金制两种最基本的操作模式。物业管理的收费形式决定其纳税方式,包干制与酬金制下有着不同的账务核算和税收缴纳方式。

物业管理企业无论采用哪一种收费方式,其所涉及的税金都有以下税目: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个人和企业所得税。

多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一直没有明确地对物业管理行业在营业税税目中归类,行业内约定俗成地比照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缴纳流转税,按收取的全部物业服务费5%的比例计算缴纳营业税,把服务费结余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缴纳所得税。

包干制是物业管理公司按照与业主双方约定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来收费,而无论管理好坏、经营盈亏,物业公司收费标准都不变的一种合作模式。在这种方式下,物业管理企业以其全部物业管理费收入、维修收入作为其主营业务收入;以停车场、房屋中介业务等作为其他业务收入,计算并缴纳营业税及其地方附加税;以各种服务收入抵扣物业管理成本及费用后的盈亏作为经营成果,计算并缴纳所得税。对于物业服务公司将某一项或数项服务项目(如保洁、保安、绿化、电梯综合保养等)分包给专业公司的,则直接将支付给分包公司的价款计入当期费用,抵减当期的物业服务收入。对于应由分包商缴纳的营业税金,则由物业服务公司作为代扣代缴业务人。

实行物业服务酬金制的,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收入应为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的按预收物业服务资金中约定比例或者约定数额提取的酬金,其余支出均为代收代支性质,由物管企业在约定的成本支出范围内开支,其所有权属于业主,其结余或亏损并非物管企业的经营成果。在这种收费方式下,可以理解为物业管理企业接受所服务区域全体业主委托,在物业服务委托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利用其社会化、专业化优势,受托招募员工,规划、组织、实施服务,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为符合营业税法中的规定,应归类为服务业中的业。物管企业就其取得的酬金计算缴纳营业税。但也有例外的处理方式,如笔者所在的公司同一集团下属的、经营地址在北京的、选择酬金制收费方式的物业公司,根据其近年来成功的运作模式,在这个环节上节省了营业税金,因业主在缴纳物业管理费时,填开税务发票,就其所得已经缴纳了营业税金,该部分税金体现在业主的物业服务成本之中,由全体业主承担,物业管理公司计提管理酬金时,可不再缴纳营业税金,对于物业管理企业而言,相对于包干制,酬金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节约营业税金。因营业税属于地主税种,这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同当地的税务机关协商约定,并以其取得的收入扣除相关的成本费用后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果,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实行物业服务酬金制的,物业管理企业预收的物业服务费收入、支出属于代收代支性质,因所有权属于业主,其结余或亏损也并非物管企业的经营成果,而由全体业主享有或者承担,物业管理费收入和结余均不涉及税金的问题,(如前所述,也有例外的情况。)物业服务费如有结余,则转入下一年度物业服务费中,或者转为专项维修资金;如物业服务费不足使用,物业公司应提前告知业委会,并告知物业服务费不足的数额、原因和建议的补足方案。

总之,物业管理的两种收费方式和纳税方式各有其利弊,既然物业管理目的之一是提升物业价值,实现其稳定持续的收益保值、增值,建立起物业管理企业和小区业主的安全、和谐环境,那么,酬金制是将来物业服务收费的发展方向。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证券公司;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

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就是指证券公司对自身的涉税业务进行的一种计划分析、协调沟通、研究处理以及监控预测等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管理存在于证券公司的整个运营过程当中,其中最不可避免地存在税务风险。税务风险不是一种人为现象,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完全将其避免掉,只能以积极态度来进行应对,采取有效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降低和化解税务风险。本文对加强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对防范以及化解证券公司的税务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使证券公司涉税行为能够得到一定的规范,有效的降低其税务风险。

一、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的作用

1.减轻证券公司的税负

在证券公司的工作运行当中,对其进行税务管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减轻公司的税负负担,从而使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税负高低对它的业务运营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证券公司通过对其进行管理而使税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那么它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增强,从而使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2.有利于证券公司合理的配置资源

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能够使公司快速的了解国家税收的相关政策,从而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以及各项技术的更新等相关工作,从而使证券公司的相关资源得到非常合理的配置,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的效果,从而使公司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3.有效降低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

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通常包括税收违法风险、税款负担风险等等,如果发生其中的某一项风险,那么就使证券公司的税收成本有所增加,同时还使公司的名誉遭到了破坏。所以对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对各项涉税的业务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等等相关事宜,从而有效的使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有所降低。

4.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在证券公司中,税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实行良好有效的税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在证券公司中进行税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使其防范风险的效果也有所提高,最终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二、导致证券公司税务风险的原因

在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税务风险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在证券公司的涉税行为上会影响到纳税准确性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最终也许会使证券公司交税太多,或者是少交税所受到的处罚等等,而其中任何一种状况都会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交税太多,则会使证券公司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如果少交税,那么可能会使其承担税务责任,严重的可能还要按照法律来负刑事责任等等。所以在这些情况下,证券公司要对其税务风险有深入了解,查找问题来源,实施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证券公司当中,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很多种,主要表现为:

1.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在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在依法纳税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对这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深入,或者是为了追求一些小的利益等现象都会给证券公司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在部分的证券公司当中,一些管理人员就会认为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税负,严重的还故意指使一些财务工作人员来以非法手段来使公司减少税负,久而久之,就会给公司带来非常严重的税务风险。

2.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证券公司的税务工作当中,由于部分的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相对比较低下,对相关税收法规缺乏深入的理解,在纳税行为上面存在一定的疏漏,如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相关的税法规定来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偷税、漏税以及逃税等行为的发生,给证券公司带来了相当大的税务风险。同时,有的证券公司在涉税工作上任务比较繁重,同时加上相关的税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很可能造成了纳税金额出现失误等现象,会使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给其带来风险。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证券公司防范税务风险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这项工作的基本前提。通常情况下,证券公司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等等。证券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着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在公司当中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使防范税务风险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

4.国家多变的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的多变性是产生税务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税收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时效性相对比较短。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行业当中有着不同的税收的政策,所以它经常性的会发生变化。例如:2016年金融行业实行了“营改增”税制改革;2016年12月,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出台了关于资管产品要缴纳增值税的新规(“140号文”)等;如果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企业对改变后的税收政策不能很好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就带来了较大的税务风险。

三、证券公司防范、化解税务风险的措施

1.管理人员要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

在证券公司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制度上面,还要形成依法纳税意识。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税务风险,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时刻具有警惕的意识,通过分析造成税务风险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2.加强信息管理建设

在证券公司的日常工作当中,要加强税务风险的信息管理制度,从而使与税务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搜集以及处理的过程得到规范,将相关税务信息的收集系统加以完善,通过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其信息传递通畅,在税务工作当中加强信息管理,使其更加有效便捷的防范风险的发生。

3.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证券公司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税务管理工作队伍,能够满足税务管理工作的高要求、高标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要比较强,从而不断学习税务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于国家所发生的税收政策变化能够及时的做出反映并且采取应对对策。对和税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有效的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

4.学习相关政策,适应“营改增”税收环境

国家的税收管理政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改变,所以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部门要对相关的政策加强学习,实时了解税法变动的趋势。例如:2016年3月启动的金融行业“营改增”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金融行业由于业务复杂、规模庞大、没有任何增值税操作基础,税收政策变化很大,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营改增”税收制度带来的不仅是税种、税负的变化,还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业务定价模式、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内部交叉业务管理、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行业税收的新旧制度交替时机,企业的财务及税务管理均容易出现漏洞。所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降低财务及税务风险。对企业而言,税收制度改变必将影响税收核算方式,必然需要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视。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税法制度及体系已经逐渐的得到健全和完善,在税务管理工作上也不断的加大力度,使其得到不断的强化。金税三期的上线、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国家的税收管理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这种情况看,税务风险成为证券公司运营管理当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在证券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大税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制定出有效的防范以及化解税务风险的方法。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将其正确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成本,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有效发挥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

⒖嘉南祝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8

xx市国家税务局一分局:

我公司是经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于20**年9月26日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主要销售纺织面料、辅料、服装扣件、各类纱线原料、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电器设备、日化用品、五金建材,办公地址在********。

本公司现有职工5人,配有专职会计人员2名,配备有防盗门、保险柜、防盗窗等安全防范设备;能正确设置会计账簿,能准确核算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准确计算应交纳的税金,能准确核算主营收入;所有发票存入公司保险柜,并有专人保管和开具发票,建立发票领用管理制度;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200万元。

为了我公司能正常开展生产经营工作,特向贵局申请将我公司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果将我公司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我公司将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及时足额缴纳应纳税金。

特此申请,盼予批准为感!

单位名称

范文二

xxx市国家税务局:

我司成立于*年*月*日,经营地址*********,主要经营范围为:********。现有员工7人。

我司于*年*月批准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

公司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担任财务主管,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完整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设置了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总分类帐,应交税金明细分类帐,未交税金明细分类帐,往来款项明细分类帐,存货明细分类帐等帐簿,以确保按照税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准确核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达到税法对一般纳税人的管理要求,及时准确进行纳税申报。

20年1月1日至20年12月31日止,销售额共计*元;销项税额共计*元;进项税额共计*元,留抵税额*元。缴纳增值税共计*元;税负为*%。

库存商品截至20年11月30日共计*元。

我司对购置的专门的防伪税控电脑设备,按分局的管理规定,将金税卡和增值税发票分两个保险柜保管;配备了专门的“税控室”,安装了防盗门,税务资料的安全得到可靠保证。严格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安排专人保管发票,并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了《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对于一般普通发票的使用,也执行专人保管,专人开具,领取核销发票登记造册,保证发票使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恳请上级部门检查我司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指正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指导我们更好完成工作。

至20年12月31日,我司一般纳税人辅导期到期,为了满足公司经营的需要,现特向贵局申请一般纳税人转正。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物业管理公司营改增税负影响措施

一、引言

我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增值税制度,将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具有征税范围广和避免重复征税等特点。对于未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商品和劳务,对其征收营业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营业税征收方式逐步显现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存在着重复征税从而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背景下提出了“营改增”。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自2011年在上海推行试点改革,“营改增”在较大范围内得到实施和开展。物业管理公司将面临“营改增”。

二、“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纳税主体适用于不同的税率,而且纳税主体不同采用的征税方式也不同,因此要分析“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影响,就应从不同的纳税主体出发,即一般纳税和小规模纳税人两个方面来讨论“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影响。在“营改增”前,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营业税征收方式,税率为5%,“营改增”后,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现代服务业,税率为6%,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

(一)“营改增”对于一般纳税人的物业管理公司税负的影响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可进项税额,销项税税率为6%。这与原来按照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相比,“营改增”后企业适用的税率提高了,从表面上看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增值税是就增值部分计税,它不仅与税率有关,还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之间的差额有关,两者之间的差额越大,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则越多,反之则越少。因此,由于计税方式的改变,即使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提高了,也不一定就会增加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影响,还需要结合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假设物业管理公司(一般纳税人)收取的物业费为a,假设只考虑营业税不考虑附加税,“营改增”前收入为a,应缴税额为a*5%=0.05a,“营改增”后,收入为a/(1+6%)=0.94a,增值税销项税额为a*6%/(1+6%)=0.056a。进一步分析可知,若进项税额0.006a,则“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额将下降。

换另一个角度分析,假设某物业管理公司(一般纳税人)年营业额为X,“营改增”前的成本费用为Y,“营改增”后的成本费用为Z,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Y-Z),同样可以得出,若(Y-Z)0.006X,则“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额将下降。

(二)“营改增”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物业管理公司税负的影响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营改增”之后,小规模纳税人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全部价款+价外费用)*3%/(1+3%),由此可知,“营改增”后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大大下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税负临界点分析

税负临界点即企业在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时其税负相等,临界点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假设物业管理公司销售额为a,选择一般纳税人时,增值税税率为6%,那么销项税额为6%a,设进项税额为b,则应缴增值税额为6%a-b。如果该企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由于其销售额与选择一般纳税人时相同(a),增值税征税率为3%,则应缴增值税额为3%a。若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同时即6%a-b=3%a,则b=3%a,也就是说当企业进项税额为销售额的3%时,不管是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等。

(四)“营改增”对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营改增”之后,物业管理公司将纳入到增值税体系当中,这将促使物业管理公司不得不更加规范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得不根据经济和政策发展的要求来不断完善原有的财务制度。物业管理公司将不得不根据“营改增”政策要求来统一核算口径,不断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财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物业管理公司将必须不断扩大税负效应,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使得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营改增”之后,物业管理公司将必须完善税率和抵扣范围,必须根据“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要求来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业务结构,并要对其业务结构进行升级和优化,物业管理公司也必须要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不断占领市场,这样才能使得物业管理公司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

(五)实行“营改增”税制改革措施可以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发展。

“营改增”是国家深化税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这一税制改革措施将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对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实行的物业管理收费体系并没有实行良好的价格机制,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的税负较重,而国家实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将会对物业管理公司带来以下的收益和好处:“营改增”税制改革措施将把企业纳入到增值税管理体系当中,这对企业的财务核算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会倒逼企业进行内部改革,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将会促使企业不得不解决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造成的抵扣链条断裂等难题,这将使得企业被动的解决税收增加难题,从而可以消除重复征税问题。并且“营改增”之后,企业不得不完善税率和抵扣范围,促使企业结构调整,使得产业升级和转型。随着抵扣链条逐步打通和延伸,可抵扣进项税额会不断增加,“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应将会得到放大,从而惠及更多企业;从行业持续发展角度看,实施“营改增”对强化企业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推动持续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物业管理公司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一)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进行税收筹划,开展预防税收风险工作

税制改革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税收负担。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跟进“营改增”工作的实施进程,做好相应的税收筹划和前期准备工作。要积极了解企业的自身情况,明确企业适用的税率,及时处理好企业的纳税事项,以便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降低税负,降低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要全面考虑企业的成本、进项税额抵扣及资金占用等情况及对公司整体的影响,要着重分析企业的人工成本所占的成本比重,若人工成本过大,可以考虑劳务外包形式,“营改增”后,企业可以取得发票进行税额抵扣,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

(二)物业管理公司内部人员应该做好相应充分的准备

首先,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有积极应对的心态和未雨绸缪的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其次,财务人员要深入了解税制改革的内容,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做好相应的财务核算和报税方面的工作,重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及使用,以便纳税申报、认证的顺利进行。再者,企业其他各部门也应该开展对税制改革政策变化的学习活动,积极配合财务人员的工作。

“营改增”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加深,“营改增”的不断深入实施,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冲击,物业管理公司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使得公司能够较好的立足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鸿根.营改增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房地,2014.

[2]李承双.融资租赁业“营改增”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

公司出纳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策略

在国民经济中,上市公司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由于上市公司经营规模较大、业务较为复杂,涉及诸多税种,加之税收政策的调整较快,如国家于2016年全面推行营改增,2017年调整消费税税目和税率,2018年调整增值税税率,导致其涉税事项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容易引发税务风险。较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上市公司是规范的公众公司,是企业依法纳税、管理税务风险的典范,所以,更需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分析与探究。

一、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具体是指涉税行为和税法规定相悖或者税法适用不准确,造成公司未来可能遭受利益损失。它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个是上市公司的纳税行为与法律规定不符,如应纳税却没有纳税或者少纳税,面临罚款、补税、加收滞纳金、损害声誉甚至刑罚处罚等风险;另一个是上市公司涉税行为未准确的适用税法,没能充分使用优惠政策,从而多缴纳税款,承受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非故意性。尽管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是违法造成的,但这不是故意的,如因税务机关认识不统一或者国家调整税收政策造成的税务风险;二是不可避免性。每一个上市公司都要承担税务成本,因为税务具备法定性、强制性,这与上市公司追求最大化利润之间存在矛盾,不可避免。加上国家不断调整税收政策,即便上市公司主动纳税,管理者以及涉税工作人员也极有可能难以知悉、完全掌握,导致税务风险存在不可避免性;三是预先性。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不是在公司进行纳税申报或者财务核算时才产生的,在这之前就存在,需要提早进行防范。税务风险对于上市公司的消极影响是深刻的、全方位的,一旦被媒体曝光会严重损害公司的信誉,同时,遭受处罚,增加公司的经济负担,还会导致公司管理层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变动、损失,使公司遭受全方位的打击。鉴于此,上市公司必须根据税务风险的特征,持续有效的加强税务风险管理,防范并控制税务风险。

二、加强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建议

(一)正确的树立纳税观念,增强风险意识

上市公司的经营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这和国家税务的无偿性、强制性存在矛盾,所以,极易在纳税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引发税务风险。作为上市公司务必要意识到纳税是每一个公司乃至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违背法律势必会被法律制裁,避免因偷税逃税引发税务风险,让公司遭受损失。上市公司应积极更新观念,大力宣传税法,加强对税法的学习,树立纳税观念,严格依据法律和程序纳税,在内部形成主动积极纳税、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的氛围,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率。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和相关的涉税事务工作人员也必须增强税务风险意识,因为他们税务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和部门领导必须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度,形成较强的风险意识,从而将税务风险管理提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在公司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贯穿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促使各个部门能基于税收法律事先筹划、安排相关的涉税事项,有效的降低公司涉税成本与税务风险。针对公司相关涉税事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税务风险意识,以便准确的判断税务风险,提高处理涉税事项的效果,降低公司发生税务风险的概率,减少损失。通过正确的树立纳税观念,增强风险意识,上市公司就能合理的优化纳税,降低甚至避免税务风险,保证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完善税务规章制度,强化风险管理

完善的税务规章制度是上市公司有效管理税务风险的必备基础,上市公司应参照税务总局的《大企业税务风险指引》,基于行业和公司的特征、税务风险情况、现有内控体系等,制定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办法,在公司内部设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税务管理人员,同时,明确专职税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公司识别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的主要方法以及控制税务风险的常用策略。对于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视同销售风险,制定和完善视同销售业务流程规范,有效的识别视同销售税务风险,从而区分公司所得税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风险,掌握适用情况,制定涉税会计处理的完善标准,有效的降低税务风险。对于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增值税发票风险,制定发票管理办法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操作规范,涵盖相应的职责分工、发票的领购与开具、冲红、作废,还有发票的取得、保管、检查和处罚规则等方面,实现对发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制定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奠定上市公司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风险的基础,基于适当的处罚规则提高发票经办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度,确保提高上市公司增值税发票税务风险的内部管理与控制效果;针对上市公司增值税汇总纳税业务的复杂性,制定和完善增值税纳税申报操作指引,涵盖日常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流程以及汇总纳税总分机构纳税申报说明、填写各种附表的规范等,大幅度降低上市公司纳税申报出错的几率,强化税务风险管理。

(三)促进信息沟通共享,加强风险防范

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沟通共享指的是上市公司要增进和税务主管机关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促进公司内部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在上市公司产生的税务风险中,税务执法问题与税收政策问题是两个重要的因素,上市公司必须强化和税务主管机关的沟通、联系,及时准确的掌握税收政策的改变和国家出台的税收新政策、税务机关实施纳税评估与稽查的重点等,预防因政策调整而遭遇不必要的风险。上市公司可通过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通过税企微信群与QQ群等交流方式获取相关的法规信息、政策信息,或定期参加税务主管机关举办的企业座谈会、纳税人学习等活动,及时反映自身遇到的税务问题,获取税务机关的支持,及时有效的解决税务问题,防范税务风险。上市公司的税务风险贯穿自身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应建立内部信息系统,强化信息沟通共享,确保上下级和各个部门能及时的沟通税务风险信息,确保公司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税务风险的高发部门及时掌握各自的税务风险点,配合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有效的执行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案。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上市公司可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实施集中化的数据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从宏观层面防范公司的税务风险。涉税事务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分析公司的税务情况,一旦发现税务异常,应及时向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报告,尤其是针对重大的涉税事项,应做好备案工作,及时上报备案表,方便税务管理层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