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6:21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1

关键词:消防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

随着公安部“三项建设”的推进和深入,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信息化建设已基本覆盖到了公安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建设中心开始逐渐转向消防档案管理信息化。在计算机信息网络时代,消防档案信息化是消防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高消防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方式还不能完成适应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实际管理过程中问题频发,极大的增加了信息化管理风险、阻碍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可见,明确问题并积极寻找问题解决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目前消防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库管理方式落后

就数据库管理现状来看,我国大多数消防部门的管理采用的仍是“为保管而保管”的方式,未能有效合理的将各项数据库信息利用起来,既不追求经济效益,也不符合社会效益。随着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必定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数据库管理方式开始逐渐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1]。具体来说,档案管理方式落后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面对成倍膨胀的档案数量,传统档案管理方式逐渐力不从心,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应用的作用,造成信息资源严重浪费;其次,档案资料数字化使得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传统档案管理的有形管理方式无法对无形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最后,管理人员不具备数据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数据库处理技能,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二)设备老化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消防部门由于经费紧缺而未能及时更新设备,导致现有设备不能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要求,成为了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不断信息化的世界,管理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确保档案管理符合时展潮流,就势必要不断更新相关设备[2]。为此,我国消防部们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档案馆建设以及档案设备更新上,不能将设备的更新仅寄希望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之上,只有设备问题解决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才可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

科技的进步使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随之带动了档案管理的变革,面对飞速变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我国消防部门的大多数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传统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无法完全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导致管理过程中问题频发,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解决消防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数据库管理方案

传统观念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是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首先要更新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改善管理方式。具体来说:第一,对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帮助患者掌握数据库管理技能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确保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应对各项管理问题;第二,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宣教,使其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第三,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档案即是信息也是资源,档案部门应当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最后,完善档案库安全性,综合运用多种安全策略加强对档案信息的保护,提高档案管理安全性。

(二)更新设备,加强法治建设

设备落后是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设备,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为此,消防部门应当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在设备的更新之上,确保设备能够始终支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其次,加强法治建设,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档案信息的安全[3]。档案信息管理绝非“一家之事”,同样的,档案信息安全的维护也不应当由“一家”完成责任,即不能将其全部落在档案管理部门身上,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利用,若将过多的精力应用到系统安全性的维护上势必会降低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档案信息管理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只有社会各部门团结一致、紧密合作,才能确保管理的安全性,为此,建议立法部门可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破坏档案管理安全性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

(三)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得到落实的基础,只有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扎实的知识基础时,才能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顺利进程,因此,必须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笔者建议,对于在职人员可实行多种形式的再教育,以不断更新其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技能;对于在校大学生,学校可加强对于管理人才的信息技术培养;对于社会其他人员,消防部分应当积极引进具有管理能力的先进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妙灵.浅谈消防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2):1448-1448.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2

【关键词】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体系

目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消防领域的管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综合日常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辅助、建设工程消防备案、日常管理、日常办公等,已经形成了一个整套完整的信息网络化平台,不仅实现了消防领域自动化办公,也使得许多消防信息可以实现共享等综合利用功能。因此,加快应急通信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抢险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一、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应急救援通信体系主要针对有重大影响的突发灾害事件而言。随着世界性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重大特大恶性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消防部队担负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是一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的现役部队,具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优势,我国的灾害救助基本是以消防为主体服务于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消防救援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要在国家应急救援机制的规范下发挥其特有的威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要求消防部队快速反应、措施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况掌握快,二是投入警力快,三是采取措施快。因此加快应急通信指挥体系建设,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消防应急救援组织混乱,通信不畅通

由于突发事件、重特大火灾扑救和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参加的警力较多,有的还涉及到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在指挥调度上,由于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还未形成,由于应急响应不统一,指挥层次不清晰,通信指挥系统不规范,极易造成指挥权交接和指挥命令传达上的混乱。在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应急演练,社会相关力量协同作战调集难、指挥难,部门间直接、有效的综合作战体系不能及时形成,各部门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应急救援任务中容易出现通信不畅通等问题。

2.2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手段滞后,器材配置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虽然消防通信装备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通信装备的配备仍有欠缺,配备通信器材与《公安移动通信网基本级》、《公安移动通信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等有关规范仍有差距,造成频率使用不规范,通信距离有限,在救援现场不能通过电台进行协同通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灭火救援统一指挥的效率,且现有的常规通信手段因保养不善、质量不高、设备老化,影响功能发挥。在现场应急通信上,主要依靠无线常规通信对讲机和少有的卫星电话,覆盖范围小,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集群通信设备,缺乏图像传输、会商、定位设备。

三、加强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用分层指挥、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方式保障通信体系顺畅

解决消防应急救援层次和组织混乱比较好的做法是将参战人员根据分工划分成不同的组,指挥部通过电台指挥到各组负责人,各组内部再通过另外的通话组向下指挥,逐级分组、分层指挥。在信道不够或信号不好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常规通信与集群通信互补的通信方式。指挥部通过固定电台对外联络,向下通过常规单频通信。采用分层通信,单频与集群相结合的通信方式,从而有效地解决350兆信号覆盖率,确保战斗任务中通信体系的畅通。

3.2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目前消防通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消防通信的建设应打破传统观念,推广使用先进的通信网络,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消防通信网络。依托公安pDt警用数字集群及Lte宽窄带融合专网建设,进行实时图像和语音传输,构建数字化智能平台。同时,卫星技术来保障大范围、高带宽的实时通信问题等。实现应急现场机动化、移动化网络的快速建立,提升通话质量和精准化、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

3.3加强灭火救援通信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跨区域作战时,参战力量多,作战时间长,必须要求有灵敏高效的通信组织指挥程序。各级消防部队要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等级,提前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通信保障方案,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要详尽周密、明确任务、分清责任。

在制定应急通信预案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应急救援现场的通信保障任务,确保应急通信组织指挥程序得当,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协调通信有力,政令、警令畅通,信息及时准确传达。

参考文献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3

【关键词】消防安全;户籍化;信息;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727-5123(2013)04-014-02

1消防“户籍化”管理来源

户籍即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我国户籍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交。其工作模式即为户政部门以户为单位、登记本地居民各类社会关系的档案资料。参考我国公安、工商、教育等行业的成功经验,对现阶段消防工作的应用来看,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必然的要求也是急需向专业化、信息化发展,需探索出一种新型的消防监管模式,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2消防“户籍化”管理成效

消防“户籍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程,不同于单纯的技术管理,而是一项管理创新,要求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要落实到“每一栋,每一户”。按照《消防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以及公安部相关要求,各级公安部门消防机构通过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功能测试,并对各类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归档,以建筑单位为“户”,将其所属新、改、扩建的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备案抽查及开业检查、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火灾事故等情况纳入管理,便形成了一个单位的“户籍”,通过将该单位的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等全部纳入“户籍”范围,并根据其任意时间、使用性质、规模等的变更及时进行登记更新,对其消防设施运行、测试、监督执法情况的全面记录,使各级消防部门直观的掌握单位从“诞生”、“发展”、“消亡”等各个阶段的情况,理顺不同建筑、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的各项信息。

3消防“户籍化”管理存在的困难

3.1重点单位设置复杂,信息采集难度大。由于消防“户籍化”管理工作起步时间不长,短时间内消防部门所掌握的资料信息还大多属于“零、散、粗”的点滴碎片。主要原因是部分社会单位由于人员调动频繁、产权划分混乱等原因相关档案资料丢失、损坏严重,建筑的基本信息几乎“无据可查”;个别单位还存在担心单位信息外泄等顾虑导致消防安全各类信息采集难度大。而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单位数量急剧增多、性质规模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要实现全面、完整、及时的“户籍化”信息所需采集、记录、分析的数据量较大。

3.2重点单位组织制度不健全,责任心不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通过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统计本单位基本情况、每幢建筑消防安全基本信息、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信息,来加强管理。具体工作还是要落实到重点单位消防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员身上,但当前相关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单位缺乏对“户籍化”管理的整体谋划,找不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被动应付,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具体行动上,都没有真正进入状态,各重点单位内部推动户籍化管理运行的制度机制未完全建立,存在盲目应付的现象。

3.3联动响应机制建设不完备、工作合力不强。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重点工作,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相互配合。要求各部门在本系统内全面发动、条块结合,但当前联动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存在推动不力,各自为战,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客观现象。

3.4跟踪指导效果不明显、监督帮扶不力。“户籍化”管理工作要求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实行消防安全分类预警监督,并加强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指导服务。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为重点单位提供消防业务咨询、消防教育培训等便民服务,定期组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但当前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消防工作面临着面广量大的客观难题,消防监督指导服务还不能面面俱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推进。

3.5监督警力严重不足、户籍信息更新滞后。以黔东南支队某大队为例,该大队列管重点单位300余家,辖区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约201栋,但消防监督警力仅有6人,为了将“户籍化”工作做细、做实,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反复深入单位进行检查、多次整理数据,加之单位使用性质、存在隐患、管理人员等信息的随时变更,导致单位的“户籍化”信息更新滞后。

3.6工作成果利用率不高、指导性不强。消防“户籍化”管理的本意是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制度体系,建立一个符合工作实际的信息网络,将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基层“细胞”,使得在工作中可以准确的掌握一栋建筑或是一个单位从诞生到消亡全过程中消防方面的各类信息,更好的应用到监督检查乃至灭火救援工作中去。但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建立起来的工作台帐,各单位消防信息档案仅是停留在档案本身上,不能方便携带、取用。导致外出检查、灭火救援时难以及时准确的调取,依然需要靠我们的监督检查人员自己“死记硬背”下来的简单情况作为基础,再通过对现场知情人员一遍遍的进行询问才能了解掌握急需的信息。

4加强消防安全“户籍化”监管体系的对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和思考,各级消防机构认真督促、指导各社会单位开展了“户籍化”管理工作,并通过“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及时收集、更新单位的基础信息,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的将“户籍化”工作充分、有效的应用于防灭火各项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

4.1全面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宣传是前提。各地在辖区开展“户籍化”管理宣传日,努力使消防安全教育行动转化为消防安全意识。同时,紧密结合推行街道、乡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对消防监督人员、公安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组织开展“户籍化”管理专项培训。组织重点单位管理人召开会议,集中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以及员工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等宣传教育,提高重点单位从业人员对“户籍化”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4.2完善联动机制,强化工作合力。联动机制是保证。积极提请政府颁发责任状,督促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部门根据各行业、系统特点,开展消防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把单位消防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学校、医院级别评定、宾馆饭店星级评定等范畴,形成工作合力。提请各主管单位,根据人员岗位、工种和工作区域的不同,对法人代表、消防管理人、企业和单位保安、普通员工结合各行业工作特点和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培训,达到分类分批次培训,共同提高消防安全素质的目的。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提请各部门根据各行业、系统特点,开展消防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4.3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工作面。在具体工作中可依托公众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系统,为每个重点单位设置一个专用账户,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开发相关应用软件,以互联网与公安网相交互的形式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同时也方便社会单位及时更新相关动态信息。

4.4建立科学制度,完善户籍信息。①制订户籍化管理月度工作方案,将工作细化到每一周,通过每周工作计划付诸执行,来逐步完成户籍化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以促进工作的稳步推进;②广泛执行动态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各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随时汇报更新单位的消防工作动态;③全面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加强各类信息的分析利用;④建立“一户一栋”的工作台帐。

4.5加强专项培训,提高社会消防执业人员素质。在现役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培养专业的社会消防执业人员,让他们掌握“户籍化”管理的主要工作方法,了解需要进行收集的信息种类,建立起一支相对专业的信息采集队伍,从而能够高效及时的更新各单位的消防工作情况。从而达到在工作中可以准确的掌握一栋建筑或是一个单位从诞生到消亡全过程中消防方面的各类信息,全面加快“户籍化”工作的进程。

4.6强化科技手段,信息利用效果。参考各旅游景点的成功做法,充分利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在各类建筑一定的范围内设置信号源,监督执法人员只需携带手机等类似电子设备就可以在工作现场直接读取该建筑的“户籍”相关基础信息,更好的为消防执法监督和灭火救援等工作提供参考。

5结束语

消防“户籍化”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手工表格档案的低效管理水平上,而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信息网络,将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全面提升该项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搭建完整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公安消防部门科学部署警力提供参考,为消防监督检查、灭火救援等各项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郭首政.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消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协论坛·

下半月,2011(3)

2河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技术指南[m].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出版社,2010,1~2

3李俊华等.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

(10):(12)

4刑明典等.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自治与法治[J].河南消防,2002,

6(05):11~12

5乔旭.社会学在消防工作社会化中的作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4

【关键词】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对策建议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给消防部队的作战任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救援职能工作已经从过去单一的灭火救援逐渐转变为承担更加复杂多样化的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民为主的应急救援。例如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建筑物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爆炸及恐怖事故及空难事故、群众遇险事件等。复杂多样化的警情就对消防部队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o,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应急通信网络平台,提升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对于城市消防部队的现场救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消防部队公众服务能力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消防部队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们对政府以及部队等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也就是要求消防部队要对地震、爆炸等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理。而如何能够迅速、积极地响应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迅速反应的应急通信系统,通过远程通信等现代化通信技术的运用,将突发事件的有效信息快速、及时地反馈到作战指挥中心以及现场执行战斗任务的消防作战单元,保持各方之间信息的完全通畅,是保证消防部队能够在现场顺利展开救援活动的重要条件。而应急通信网络建设质量高低决定了消防部队指挥机构与现场部队作战单元之间信息沟通能否保持实时通畅的关键。

加强应急通信能力的提升,就是要通过积极运用多种远程通信手段、完善应急通信网络覆盖面的方式来展开。具体来说,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应该达到这几个实践标准:一是能满足消防部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二是能够为因技术及其他原因造成突发事件发生地大面积通信中断提供通信恢复手段,以此来满足现场部队的救援需求;三是能保证消防部队与政府、公安系统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应急联动通信网络;四是能够在救援现场建立临时性的无线通信网络和现场作战部队、现场前方指挥部以及后方基指之间的远程通信链路;五是能够实现某几种或多种应急通信手段的联合使用,多手段运用,互为备份补充。

二、加强消防部门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2.1建立高效、联动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信息时代,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科学、专业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是消防部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将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更新,形成一个快速反应、专业智能、部门联动、高效应对的现代化应急通信网络。一旦有类似火灾、地质灾害、恐怖活动等紧急突发事故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时,它往往是关系地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件,它的应急处理常常需要部门、公安、消防、供水、医疗等政府应急联动部门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实施协同作战。加强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横向及纵向的各部门之间的通信联动,实现各部门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最重要的是保证一线的应急救援部队能够获得更加精准有效的事件、事态信息,以此来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消防部门的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积极联合政府应急部门、公安、供水、医疗等多社会应急联动部门,建立一个联动的应急通信网络,以此来确保消防部门应急指挥系统运转的顺利开展。

2.2不断完善消防部门的应急通信保障准备工作

加强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应该加强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通信保障准备。针对突然发生的可能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的环境危害以及社会危害的事件,需要消防部队在短时间内通过其迅速掌握的事件信息来采取能够及时将事态控制住的应急救险措施。要做到这一点,消防部队就应该根据突发事件的一些大致特点等内容来制定提前的符合整个应急救援总要求的应急通信预案。这就要求消防部队在平时要多加强对特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方案的日常演练。具体来说,应急通信预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通信情况、各部门通信纪律、远程通信联络方式、各方通信联络的呼号、通信频率等等。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的设置和执行应该根据事件的类型和情况来进行职责的明确分工,加强对应急通信预案演练中相关通信资源能够完全到位。此外,还用通过平时的演练来让消防部门的通信人员以及要参与现场救援的人员能够更加清楚整个通信任务的各个细节以及掌握好通信技能。

2.3加强无线集群通信技术的运用

建立针对消防系统的专业化无线集群通信系统,能够保证消防部队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一对多或多对多的通信顺畅,避免可能因通信容量较大而造成通信崩溃或中断等问题的发生。此外,消防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无线通信系统必须具备高效、及时、可靠这三个原则,集群通信能够大大提高系统应急通信网络的效率。一般来说,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无线应急通信手段。

2.4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应急通信人才队伍

加强消防系统的应急通信保障的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强化应急通信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够有效提升消防部门应急通信平台的操作实践能力,保证现场救援任务的顺利展开。通过通信人才队伍建设来提升应急通信系统各个岗位人员的素质能力,加之配备通信设备等技术优良的基础硬件装备,通过一群拥有良好技术能力和过硬业务素质的骨干精英的实践,能够将设备及人力资源的硬件软硬件优势转化为良好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该通过学习派遣、教育培训、讲座等各种方式来提升消防系统应急通信保障人才的素质能力,此外,还要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以及防止人才的过度流失。

总而言之,加强消防系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提升,其出发点是“服务实战”、目标是“通信畅通”、核心是“通信保障”,通过加强消防系统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通信技术手段的革新以及通信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措施的综合落实,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提升其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滕波.关于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灭火救援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11)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5

一、文物单位强化消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消防档案能增强文物单位的安全防范能力

消防档案是公安消防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重要的资料和文献,记载着消防安全管理及单位的基本情况。对消防档案的运用,可使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和单位领导对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熟悉和掌握,并通过经验的总结,和相关研究分析,及时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不断提高消防管理工作力度,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使文物单位的安全防范能力得到增强。

(二)消防档案能强化文物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

由于包含了和消防安全管理相关的内容,因此消防档案具体体现了文物单位对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能使消防管理力度得到提高。文物单位通过狠抓落实、周密部署,可使全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防范意识得到提高。进而将隐患管理、检查和消防巡查工作进行落实,真正实现一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消防管理,将静止的消防档案向动态的消防管理手段转化。

(三)消防档案能考核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力度

为了真正落实消防管理工作,消防档案是每年必查的软件材料,也是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尽管在消防管理中,一些单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因为没有及时归档,而对单位的业绩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在发生火灾时,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要素,就是原始的记录和文件,这是界定责任人和事故责任的最好的佐证。

二、强化文物单位消防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衔接

随着文物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不断升级,作为公文流转主体的电子文件,会逐渐将纸质文件取代。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将庞大数目、繁多种类的课题进行归档,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做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衔接。部门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协调信息管理工作与消防档案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

随着日益普及的电脑网络,文物单位已经实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办公方式。而电子文件的适时归档,会和信息部门的工作息息相关。所以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实现信息和档案部门的合二为一,通过将二者有效衔接,达到一种良好的规模效益。未来文物单位将实现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合体,通过日常维护单位内部局域网,并设计功能模块,使电子文档直接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其管理和操作工作,将直接由专业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以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三)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权限和密级进行设置

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这样档案部门可节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对电子档案进行记录和保存。基层单位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和上级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控制。并且通过加密的方式,档案管理部门为一般使用者及各级档案管理员设置权限,来归档电子文件,便于文物单位对档案目录的管理。

(四)实现消防档案信息在线服务

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更加重视,这样会逐步淘汰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文物单位的消防档案管理部门应利用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提供非保密性或者限制的电子文档的查询。通过强大的档案信息检索功能的建立,提供电子信箱服务和数据查询服务,实现档案室和利用者之间快速通讯。文物单位应建立自己的档案主页,对信息安全做出保障。并逐步实现档案内容的全文上网,为后续的消防管理工作提供快捷、高效和全方位的服务。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安全;联动平台;实践探索

高校稳定工作的预警研判机制是以良好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渠道对不稳定因素的预警提示和早期的预警预案工作做好准备。从具体工作机制上看,一方面要构建完备的危机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各部门要注意收集、掌握各自工作范围内的信息和动态,依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突发事件或可能引发事端的重要信息及时报告;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测系统,对可能影响稳定的情况随时上报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通过分析事件性质,判断形势的严重程度,决定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或依据权限启动应急机制。

然而,传统的人防、技防、物防手段着重于事中处理与事后总结,事前预警功能薄弱,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高校突发事件频发,这就呼唤安防工作强化预警功能,提升信息化水平,确保基层可将信息迅捷、完整地传达至决策中枢可以科学、及时地进行决策,并将指令快速下达,从而保持各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高效运作。

一、高校稳定预警研判信息化现状分析

对高校自身而言,安全稳定的校园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校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为此,大部分高校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设如消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道闸系统、消防给水监测系统等硬件系统,以及办公、安全教育考试和人员信息管理等软件系统。这些技防系统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稳定预警研判能力,但从实际应用看,单系统建设目前已到发展瓶颈,其功能单一,不能在系统间形成协同,对应急指挥支援不足,日常管理效率提升有限。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各安防子系统整合协同,成为智慧型的校园安全管理指挥中心,实现地图、报警、视频、语音、人员等资源的整合和联动,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打造可视化、跨区域、多层级、软硬融合的联动平台,从而达到数据直观、管理便捷和系统联动,实时、有效地进行校园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二、高校安全稳定联动平台应具备的特征

建设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不仅需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类事件的发生,也需要建立快速高效反应机制,控制事件、降低损失。为实现以上功能,高校安全稳定联动平台应具备以下特性:

实用性,各模块功能应基于前期需求调研科学设置,符合校园安全管理业务特点。

方便性,系统易操作,各模块分类要明确,符合使用习惯,内容涵盖各类安保业务数据,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利用网络条件,尽最大可能实现办公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不限地点登录。

快速性,根据应急处置流程,设计快速查询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要能根据权限进行检索和排序,实现紧急事件应急通讯、应急分析和应急处置。

决策性,统计分析各项数据,同比环比形成报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数据,进而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联动性,平台能实现在各系统间实现信息分配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又能统一管理各系统,减少人力和物力;能通过系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增强应急处置和人力物力的调度能力,实现校园安防系统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动态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内外安全问题,在校园稳定预警研判工作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前瞻性,结合主流技术进行系统开发,综合分析系统涵盖内容,预留动态扩充功能。

三、浙江大学的实践探索

以浙江大学为例,浙江大学于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平台,集预警研判、接警处置、留档追溯三位一体,成为高度集成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互联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平台强大的扩展性,不断融合相关安防子系统,促进了学校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指挥体系的完善,在第二届全国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1、平台功能

包括综合事务、工作流转、值班管理、宣传教育、治安交通、消防安全、应急指挥、信息汇总和校园地图九大模块。

构建安防基础平台。平台已对相关软件子系统进行高度集成,涵盖案件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协同办公、安全教育考试、公用房信息查询等系统,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充分利用浙江大学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基础条件,实现多终端不限地点登录。

在平台软件子系统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结合主流技术,以实际需求为依托,以高效便捷为目的,加大对安防硬件子系统的融合,使本来相对独立的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多功能报警立柱与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车、人、队伍的区域可视化管理;通过消控联网信号接入,搭建单体消控室、联网中心和安防基础平台的三级监测体系;将消防给水远程监测系统融入平台,实现系统24小时不间断管理。

建立高度协同体系。实现了跨校区、跨部门、跨层级之间的业务流转,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通过系统协同管理,可迅速定义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应用。

开展数据分析决策。系统自动分析各项数据,同比、环比形成图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进而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实现资源量化管理。对各类案件、人员和消防等相关数据进行归案登记,形成全面的数据台账,随时掌握相关业务的信息情况。

2、运行成效

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实效。平台实现了在各系统间信息分配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又能统一管理各系统,减少人力和物力;对消防安全实现“实时管控、资源共享、多向互动、便捷高效”的管理模式,设计快速查询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要能根据权限进行检索和排序,实现紧急事件应急通讯、应急分析和应急处置。

数据挖掘隐患,实现“热点捕捉”。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实现校园安防系统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动态化。设立汇总报表分析系统,实时掌握接警、嫌疑人、消防工作、消防器材、安全检查和考勤日志等数据,对案件高发和问题集中区域进行重点防范。

前移安全教育,激发安全意识。一改过去先入学后宣传教育的模式,使得安全教育关口前移,大大强化安全教育及时性和有效性。迄今为止,共有11927名新生参加了考试,考试通过率由2014级的80.5%上升为2015级的82.3%,据统计,2014级和2015级新生发案率同比大幅下降。经统计新生入学后2月内,发案率降低30%。

参考文献:

[1]沈建华,汪维富,邱娟,陈江鸿,钟志贤.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十大预期[J].中国远程教育.2012(07)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7

关键词:档案;安全;信息;载体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关于档案管理安全性问题的概述

1.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含义

关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问题一直是档案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认识也不一样。但通常认为,所谓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指为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使档案的载体和信息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包括档案管理的状态性安全(即档案载体的安全性和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障档案条件的安全性两部分构成。影响档案安全的条件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各种自然灾害)、环境因素(档案管理的外部环境和档案管理部门的环境)和人员因素(包括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使用利用人员)。

2.档案管理安全性基本要素

所谓档案管理的安全要素,通常认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状态下,能独立地成为实现案安全的充分条件。主要包括:人员、设备、环境和全系统四要素。

3.档案安全的特征

档案具有的唯一性的和原始性和特点,觉得了其是一种文化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如一旦损毁,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档案安全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的相对性。由于人类认识水平所限和对科技发展的渐进性所限,对档案安全的认识也随着认识水平和科技技术的进步而进步,揭示档案安全的运动规律是逐步的,对安全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而且关于档案安全的标准也受到科技水平、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伦理道德以及安全观念、法制观念的制约。档案安全的标准是一种相对的有条件的安全,并逐步提高的有条件,是相对的,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2)经济性的特征。档案的安全性,不仅收到经济投入的限制,还要注意为保障档案安全付出和回报的比例问题;(3)复杂性的特征。档案安全会涉及到档案本身、人、环境、系统四个要素。其安全性还取决于档、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另外,档案还具有唯一性的特性,一旦损毁,无法再现;(4)潜隐性的特征。其是指控制多因素、多媒介、多空、交混综合效应而产生的潜隐性安全程度。

二、影响档案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因素。即各种自然灾害;(2)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立法和执法水平、社会监督体制等。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档案管理的部门的内部环境,如档案馆库建设情况、档案管理制度与水平、载体因素的形式、信息材料本身的因素等;(3)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主要是指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安全意识、保密意识直接影响档案安全。目前,档案人员对档案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蓄意破坏和管理疏忽;(4)消防安全和建筑安全。消防安全要注意防火,目前档案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火灾报警与灭火系统设计不合理,存在较高的火警误报率;有的档案馆库房选址不合理,消防安全存在先天性的不足;用火用电管理不规范,消防安全存在隐患;档案馆消防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档案馆消防安全工作。因此,应提高防火灭火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消防投入,加强设备和技术更新。加大对档案库房消防安全建设的投入。加强档案库房配套设施的消防安全工作等。建筑安全主要讲述档案库房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其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库房选址、设计不合理和档案装具、档案安全防护基础设施不完善;(5)档案信息安全。档案安全包括档案载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要保证档案的物理安全(即存储环境、设备和载体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系统的安全。

三、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原则和方法

(一)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原则

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综合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是指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时,要运用系统理论对档案安全管理的各环节、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优化档案安全管理的目的。(2)实用性和通用性原则。实用性要求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要从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制定有关标准。建立档案安全标准体系要具有通用性的特点。(3)权威性原则。目前的档案工作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因此要求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内颁布的任何一部标准,都具有指导性或强制性。

(二)档案管理安全性标准体系构建的构建方法

(1)要处理好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协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不能一味强调不同标准的差异性和优缺点,应优先采用使用范围较广的标准,尽量做到一步到位。如果国际标准适用于档案安全管理,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对政策性和特色性要求较强的,可以采用国家标准;同时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借鉴、参考其他行业如图书馆、博物馆的标准,适当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符合档案行业实际情况的标准;(2)要处理好与相关领域标准间的关系。档案与图书、文物、遗产等领域在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交叉和相似之处;(3)要处理好标准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构建档案安全标准体系可以以标准管理为主,以制度管理为辅,配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来保障标准执行中的不足。我国档案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以综合、宏观的角度来设计、规范。对那些重要或是急需的档案安全标准应作为标准工作的重点,及时;对那些已被实际工作证明适用于档案安全工作的技术标准,档案部门要积极采用,促使档案安全工作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在思想上,制度上、基础设施上和管理上做好工作,需要加强建设、提高认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使其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方昀,刘守恒.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活动实践与思考[J].中国档案,2012(01).

[2]方昀,刘守恒.档案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分析和评估指标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06)

[3]刘璐璐.浅议档案安全管理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0(24).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8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

abstract:buildingfirewiththemassesoftheworksafetyoflifeandpropertyarecloselyrelated,buildingfirecontrolfacilitiesmanagementbuthasverymanyproblems,therefore,strengthenconstructionoffirecontrolfacilitiesmanagementhasbecomeaproblemtobesolved.thispaperintroducesthereferencethroughinthemanagementsystemofthehouseholdregisterputforwardtheconstructionoffirecontrolfacilitiesmanagementofthecensusregisteroftheconceptofmanagement,thispaperexpoundstheconstructionoffirecontrolfacilitiesoftheideaofcensusregistermanagement,inordertostrengthenandimprovetheconstructionoffirecontrolfacilitiesmanagement.

Keywords:architecture;Firecontrolfacilities;Censusregisterof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D6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建筑消防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也随之不断提高。消防设施在建筑中的广泛使用,对预防和扑救火灾,减少人员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成为当前社会单位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和编制。由此可以想到,借鉴我国户籍制度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实现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实时动态管理,解决当前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概念的提出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大,致使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层建筑增长较快、量大密集,这就对建筑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纯依靠过去建立台帐、档案等手段,难以实现对城市建筑消防安全状况的总体掌控,尤其是大量的高层建筑;单纯依靠人员排查防范,难以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为此,可以借鉴公安机关数量庞大、对象复杂的户籍管理方式,开展技术革新,建立类似户籍管理式的“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给所有的建筑消防设施制定“户口档案”,切实加强建筑消防设施实时动态监管和长效管理,确保各类建筑消防安全。例如,2008年以来,重庆市高层建筑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由于重庆消防部门应用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的新型模式,其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始终维持在6%的较低水平。由此可见户籍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情况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监管不严格等突出问题,尤其是能确保建筑内设置的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目前,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建筑防火工作都在寻求新的方法,笔者认为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做好建筑内设置的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工作,让其发挥应有的效能,为此实施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应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是借鉴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人口的户籍制度的做法,对辖区现有的建筑消防设施逐一造册、登记、建档、动态分类,实行动态监控,同时,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检查人员、定检查对象、定检查次数进行检查。以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为监管重点,通过信息化手段逐一建立电子档案,实时、动态掌握建筑消防设施的运行、维保情况,督促社会单位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操作、巡查、维护、测试、保养标准化的流程,强化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实时管理。

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的实施

多层面搭台,建立结构化的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方式

(1)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充分借鉴重庆消防部门研发的“高层建筑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和现有的一体化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合并和完善该系统各项功能,建成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主要包含录入、统计、分析、预警等功能。该系统建成后,各地就可以将本辖区大片的建筑按照街道、社区划分网格,逐栋排查、逐栋填表,全面摸清重点建筑消防设施设置情况和安全情况,并分类、分项整理录入“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还可以结合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备案工作,及时掌握在建及维修改造的建筑消防设施数量,在工程消防竣工验收合格或验收备案后,及时为这些建筑消防设施增设“户口”,确保每一个建筑的消防设施都有自己的“户口”。做到每一幢建筑的消防设施的基本信息全面、真实,使得公安消防部门对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对建筑消防安全状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为载体,全面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充分利用该系统具有对所有联网建筑物的火灾报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集中管理的作用,时时监督控制室值班人员的工作情况,监控建筑消防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该系统通过统计、分析,能够有效找出消防设施的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得处理方法和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效率。

(3)多方配合,从监管层面发力。在日常工作中,以公安消防机构和建筑责任单位为监督主体,及时对建筑实施常态监督。通过建筑消防设施“户籍”系统,及时掌握管辖区域内建筑消防设施排查进度、火灾隐患情况,及时前往核查,督促整改。同时,联合公安、安监、工商、文化等执法部门,充分利用执法手段,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2、多举并措,推动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高效运行

(1)多部门相互配合,强化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将街道、社区、建筑企业和建筑内部单位消防管理人员列为“社会管理方”,利用他们人手多、分布广、情况熟等优势,对消防安全状况进行动态掌控,实时反馈信息。同时,将公安消防部门列为主“监督管理方”,公安、安监、工商、文化等执法部门列为为协“监管方”,利用他们执法力度大、专业技术强等优势,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监管和消防违法行为查处。在实施“户籍化”管理过程中,赋予各方使用权限,整合人力、财力、智力资源,可以有效形成优势互补、监管互动、信息共享的多元化管理监督模式,最大限度地扭转以往各自为政、缺乏联动、信息分散的被动局面。

(2)推行多方向社会管理,深化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模式。

进行建筑消防安全多方向社会管理,主要包括基层组织行政管理和责任主体自主管理。在基层组织行政管理方面,《消防法》明确了政府、部门、单位、公民的消防安全职责,逐渐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在责任主体自主管理方面,对各个单位实施消防等级评定管理,即根据他们的消防设施操作、安装、维护、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等级,对于等级较低的单位责令改正或相应的行政处罚。另外,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严格督促各幢建筑业主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同时,并充分利用新型发展起来的消防中介检测评价组织对建筑消防设施时时维护管理和技术检测,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真正做到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更加完善、责任更加明晰、运行更加完好。

(3)实行常态和动态管理模式,完善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模式。

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复杂多样,在日常监管中,我们就必须坚持常态和动态监管两种方式。常态监管就是公安消防部门将辖区极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重大损失的单位、场所、建筑列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年公布名单,报政府备案,定期开展消防监督检查。这种监管模式就是在每年年初的时侯,根据辖区单位、场所和建筑的实际情况,对重点监管对象进行调查摸底,确定监管名单,并要求消防监督人员定期对重点单位进行检查,及时排除隐患,确保建筑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同时,在常态监管方式下,结合建立好的“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具体做法就是实时更新该系统中的建筑基本信息,对紧急监管对象优先排查,动态显示隐患排除检查进度。根据该系统设置的预警功能,还可以提示消防监督人员按时、按量开展检查,防止失控漏管。在动态监管上,应该坚持以重点监管单位为信息源,依托“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指导筛选,这样,消防部门就可以根据预警信息,同步提醒消防监督人员、建筑业主、责任单位及时进行隐患核查并督促整改,直至消除隐患。通过常态监管和动态监管双管齐下,既可以在“面”上实现监管全覆盖,又可以在“点”上实现了定位督改。另外,充分利用火灾隐患投诉举报中心平台,通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举报身边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实时监督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3、实行建筑“网格化”管理,完善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

充分利用消防监督“网格化”的管理经验,对辖区内的建筑进行网格划分,实行网格区域责任人负责制,将大片的监管工作细分为小部分,网格责任人对所管辖单位建筑消防设施逐一排查登记,逐级汇总报告;对收集掌握的火灾隐患,逐项上报、逐项查处、逐项反馈;对分类建立的工作台账,进行动态更新,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登记,对已消除的隐患及时销号,实现定人定格、定岗定责、定期定量管理。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立体防控”的消防管理网络,确保辖区建筑有人抓、有人管。“网格化”配合“户籍化”的管理模式将使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更加完善。

三、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的实施效能

建筑消防设施的户籍化管理的实施效能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是当前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建筑防火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个运行良好的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是提供安全条件评价的重要依据,可以为消防灭救援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是依托网络技术开发的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可以对区域内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全面详细的统计,并按类别、功能、使用性质、规模予以划分,以实现对建筑数量及增长、分布情况的全面掌握,实现对建筑消防安全形势以及火灾防控的科学研判。该系统中的各项信息、数据能客观、真实、动态反映一个地区的消防安全水平,可以将系统中反映出的建筑消防安全状况作为评价建筑单位和建筑物管企业消防安全建设水平的依据;将建筑火灾隐患整改情况作为评价公安消防部门履职情况的参考依据;将建筑火灾隐患的数量以及比例等情况作为评估地区消防安全整体水平的标准。通过逐步完善的各级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社会整体火灾风险,提高群众与社会公共设施的安全。

第二,进行“户籍化”的管理,有效的降低了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对各种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户籍”登记,建立起详细的档案,并实行网格区域责任人负责制,可以实时有效的了解建筑消防情况,及时发现隐患并迅速排除。由于落实了责任人制,负责人对自己管辖区域负责,可以减少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进行常态监管和动态监管两种方式的监管体系,可以减少监管工作的盲目性,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上的资源浪费,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现阶段的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大执法力度,改善目前建筑消防设计、使用、检查等方面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的现象。通过建筑消防设施“户籍化”管理方式,对建筑消防设施登名造册,建立完善的建筑消防设施数据管理系统,随时随地掌握辖区建筑的消防动态,对报告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关注,针对性指导,做到上下沟通顺畅,信息掌握迅速真实,实现了建筑消防设施的动态监控,避免发生重大火灾,切实解决消防安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发挥消防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创造出更为有利的环境。

五、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50440—2007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12月

2、杨玲、张靖岩、肖泽南:《建筑消防安全与性能化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9

关键词:消防安全信息;社会信用体系;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前言

信用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逐渐向信用经济转型。与之相应的,在向信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以道德为指引、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也是信用经济主体。企业消防安全对于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在当前企业总体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不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欠缺,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既需要发挥行政强制、处罚等法律强制手段在督促企业纠正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方面的作用,也需要探讨和推进通过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结合,采用社会信用体系的经济调控手段,敦促企业及时纠正自身的消防安全违法及其他不良行为,强化企业自我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提升企业自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能力创新。

1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信用体系结合是创新社会消防管理的重要路径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迅速转变。在传统的信用体系、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随着企业数量的快速剧增,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手段和消防监督管理力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再加上社会消防监管手段的单一化、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消防违信惩戒机制的缺失等原因,企业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有些领域和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势相当严竣,大量火灾隐患存在,建筑消防设施设计、安装、监理、检测、维保等环节,相关企业恶性竞争、弄虚作假、失信经营等问题也较突出,制约了整个消防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加大对企业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单靠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单靠行政强制手段远远不够。从国外相关实践和发展趋势看,应当将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管理相结合,建立企业消防安全信用信息档案,以信用制度为支撑,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部门和跨行业应用、联合惩戒为核心,推进企业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市场机制、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合力,提升企业的消防违法失信成本,督促其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减少消防隐患。

2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的内涵与公开依据

作为核心的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作者认为系指作为公共消防安全主管部门的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含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监管规模较小企业的公安派出所)在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获取、知悉、制作、形成的有关企业消防安全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涵盖企业的消防安全状况相关、消防审验许可、受消防处罚情况、监督检查结果、重大火灾隐患等,也包括消防设施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维保等消防专门施工、安装、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和企业的经营、执业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行政机关需要及时、准确的对相关政府信息进行公开”,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公民的相关信息知情权。另外,公安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也针对有关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的公开作为相关规定。这主要是考虑到,消防安全直接关系民众、企业的切身利益,涉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信息公开,可以有效的纠正和制止企业的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监督企业及时消除存在的火灾隐患。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作为消防监督管理部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对企业的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依法采取行政处罚等强制手段的同时,也应当坚持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多元、多渠道加强和改进对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的监督管理,特别是要积极推动与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有机结合,努力将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所获取、知悉、制作、形成的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指标,敦促企业加强对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自我纠正、自我整改的力度,提升企业自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3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社会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以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为重要内容的信用档案建设和管理。信用档案主要体现和反映的内容,应当是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消防安全方面的各类行为、过程、信息、情况等。档案信息应当充分反映企业履行消防安全义务、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情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尽职性,还要体现企业对纠正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保障消防设施设备有效运行等内容。对于建筑消防设施设计、安装、施工、监理以及检测、维保等从事消防行业的专门企业,档案应当反映其相关执业的过程信息、业绩成效等。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作为消防安全主管部门,要通过对各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建立经营性、持续性、全面性的消防安全信息采集渠道。对采集的信息,按照高危单位、重点单位、一般单位、较小场所以及特定行业分类建立消防安全信息库。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对信息的后续汇总、分析、评估等管理,与住建、工信、安全监管、质监、金融、保险、工商等监管部门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沟通和交换系统,方便相关部门、个人在线查询、应用。同时,建立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分类分级评价应用系统,根据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将各企业的消防状况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分级,相应采取减少抽查频次、预警提示、视情警告、加大抽查频次、列入黑名单等措施对企业的实施动态、有针对性的分级监督管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分级标准可以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消防安全状况、日常消防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从业人员消防素质技能、存在的火灾隐患类别、对隐患的跟进整改措施、周期性维保措施、日常对消防法律法规的遵守以及许可状况等;对于从事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施工、安装、检测、维保等专门企业应重点纳入资质合法性状况、遵守执业准则、执业业绩、执业质量等要素。

对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以及评价标准,应当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日常实施消防许可、组织消防监督抽查、开展专项治理、受理群众举报投诉、资质年度审验、部门间通报、告知等环节中所获取、制作、记录的相关信息为主,辅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自行申报、提报的信息以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检测、维保、监测信息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4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在消防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在消防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根据对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的分析评价,对存在消防安全违法等不良行为而未及时整改、纠正的,视情评为一般、较差等级,列入提示、警示范围,跟进督导检查。对企业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定期通过公共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予以信息公开,开展社会监督。将企业消防安全信用评分结果,及时通报投资主管部门、银行、证券、保险、住建等政府管理部门,作为企业投资、申贷、发行证券、保险、审验资质等业务的重要参考,努力在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形成对企业的消防安全监管合力。

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的应用,还应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提高失信成本。现行消防法没有规定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及信用体系,作者建议结合消防法的修订,从法律上明确消防安全信息及信用体系要求,对人员密集、易燃易爆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增加规定违法失信给予一定时限、甚至终身的从业限制或禁止;对导致重大以上火灾事故的违法失信人员,要按照《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对责任人员采取禁业令等措施。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结合,构建企业社会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消防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消防信息化建设方案篇10

关键词: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

 

在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指挥中心已建立了“110、119、122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它不仅整合了社会的联动力量,实现资源共享,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因误报、乱报、重报而造成的警力浪费现象。目前,公安消防部队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消防指挥中心作为新型的勤务实战运作机制,统一的指挥调度,快捷的反应速度,高效的信息处理,灵敏的数网化监控,有力的协调处置,将接警、指挥、调度、处置、反馈等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有效解决了令出多头、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等问题,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

1.

1.加强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但要建设一个好的信息化指挥中心,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

1.1信息收集

信息是指挥的基本要素,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消防指挥中心作为消防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要不断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广泛获取信息,通过采编、分析和使用,最终达到服务消防的目的。指挥中心要掌握当天辖区人员、车辆、装备,了解接处警情况,熟悉作战计划,传达首长命令和指示,了解火场情况发展变化并及时报告,再根据首长指示进行处理,最终使人员和装备资源经过指挥中心形成“合力”,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战斗力。

1.2核心效应

消防指挥中心的核心效应就是快速反应,它既是消防指挥中心战斗力的体现,也是消防指挥中心的优势所在。指挥中心应根据接警信息,迅速判断警情,果断下达相关命令,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的调集,尤其是对于责任区中队的首战力量的调集以及特勤力量的调集。并根据火场和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准确判断、果断处置,从而掌握灭火救援的主动权,恰当处置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1.3资源整合

目前,各业务系统随着消防三级网络的建设应运而生,这就需要指挥中心对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和集成,从而发挥更大的效应。指挥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操作平台,依托高效的集成硬件,通过资源整合,建立具备图像、话音和数据等多媒体信息综合处理、案例分析、态势推演和提供预案等功能的可视化指挥控制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综合指挥控制,不断满足灭火救援作战指挥的需要。

1.4科技强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灾害事故处置复杂,没有强有力的现代科技手段作支撑是难以应对的。这就要求消防指挥中心必须加快开发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GpS及多媒体等技术,构建资源共享的信息和指挥平台,实现接处警、预案管理、多方通话、辅助决策、GpS时钟同步、视频会议、实时监控、检测大屏、气象报告、GpS卫星定位等功能,推动指挥工作的改革,拓展指挥工作的职能,提升指挥工作的作用和效能。

2.消防指挥中心的系统组成

2.1接处警系统

接处警系统要协调好总队、支队、和中队之间的工作,实现集合接警、处警、派警、调度、增援、消防设备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并具有可操作性和时效性,通过接处警系统使出警的时间更短,使灭火救援行动更加及时、准确、迅速。

2.2预案管理系统

灭火救援预案管理系统要设计成一个网络智能型数据库,按照使用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预案类型设置不同的内容和格式,精简纸质预案中不实用的部分,增加灭火救援指挥图和指挥提示等内容,实现快速查询、调用、数据共享和管理以及智能提示等功能。使预案更加贴近实战。各基层大、中队要设立预案移动终端,通过网络制定和修订预案。当发生警情后,指挥员可以在指挥车内方便、快捷地调出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单位的平面图以及该类型灾害事故的处置程序,为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提供科学的依据。

2.3

档化少出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单位的平面图以及该类型灾害事故的指2.3辅助决策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主要是针对一些危险化学品而开发的,系统不仅存储了几乎全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名称、处理方法,而且还存储社会联动单位以及车辆器材装备等信息,通过该系统的辅助可以使消防力量更有效地处置各种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人员的伤亡。

2.4GpS时钟同步系统。

GpS时钟系统是针对自动化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装置等进行校时的高科技产品。指挥中心通过GpS卫星获取标准的时间信号,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各种接口类型来传输给指挥中心的每台计算机或需要时间信息的设备,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时间同步,使消防指挥更加准确、及时、有效。

2.5视频会议系统

消防指挥中心要全面掌握灭火救援灾害事故现场信息,实现消防指挥控制实时化、远程化,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一个手段必不可少。视频会议系统,又称会议电视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实现会议目的系统。论文大全。一般包括mCU多点控制器、视频会议系统界面、会议室终端、pC桌面型终端、电话接入网关(pStnGateway)、Gatekeeper(网闸)等几个部分。各种不同的终端都连入mCU进行集中交换,组成一个视频会议网络。论文大全。论文大全。此外,视频会议系统还具备支队与中队、总队与支队间的资料文档的共享、远程培训、远程教学应用等功能。

2.6实时监控系统

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功能、数据查询功能、数据分析功能、事件记录功能、统计功能、报表生成功能、存储功能等。

2.7指挥中心检测大屏

指挥中心检测大屏即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利用它可以连接视频会议,实时监控等多个终端显示,可以分屏显示也可以整屏显示,方便集体观看和研究。

2.8气象报告显示系统

气象报告显示系统可以即时的将当时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一些细微的天气情况显示出来,报告给消防指挥中心,从而让指挥中心根据更具当时的天气情况为消防工作提供科学判断依据。

2.9GpS卫星定位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功能强大。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系统将根据报警电话号码、失火单位名称和地址,自动搜索出以灾害点为中心方圆300米范围内的消防水源方位图,通过语音、数据传输、中文短消息、GpS信息向消防大队、中队下达灭火救援行动命令。该系统还能够计算出消防中队出警的最佳路径,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引导车辆行驶到交通便利的道路;指挥中心下发出动命令后,可以在出警途中将火灾现场的情况采用语音或数据的方式及时传递给中队指挥员,为其到达火场后迅速展开工作提供依据。

消防指挥中心是消防部队作战指挥的核心和枢纽,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非常大人力、物力、财力,这就需要必须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消防部队的不懈努力,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才能保证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