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7:13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1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领导干部,媒体素养

1提高领导干部媒体素养的意义

1.1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新媒体,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升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了解媒体的发展规律、作用和意义,有利于突破避障,实现与群众的零距离的交流。媒体是党群关系中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提高干部的媒体素养,能够有效运用新媒体,正确传递党和政府的正面信息。

1.2塑造政府良好的公众形象,维护政府公信力

在危机事件中,舆论导向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引发“舆情危机”,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有利于领导干部正确认识“舆情危机”,深入了解民情和民意,及时化解危机事件;有利于加强政府对于新媒体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政府掌控舆情导向,引导舆论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2提高领导干部媒体素养的途径

2.1领导干部个人层面

2.1.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是提高领导干部媒体素养的前提。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接收者的时代,是一个秉持着开放、多元性发展原则的新时代。随着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的逐渐提高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很容易被摆放在各种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逐渐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工作方式的新变化。要学会走下“神台”,放下架子,贴近群众,走近媒体,尊重新媒体从业人员,与新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工作中,要进一步为新媒体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大开方便之门。

2.1.2加强媒体素养,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的领导适应新媒体的能力较弱。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新闻意识和媒体素养薄弱造成的。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新媒体,加强新闻理论、新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把握信息传播发展的规律,积极开展与媒体之间的正面交流和沟通,提高应对新媒体形势下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同时,还要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新媒体传播及时,影响力大,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方面有着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领导干部加强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发挥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导向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2.1.3加强领导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

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就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个人道德

素质。

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领导干部都应该有保持清醒头脑的能力,冷静地处理和解决问题。严格遵守相关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要加强个人自身公众形象的建立。

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其实就是要提高工作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领导干部在与群众和媒体接触中,应该拒绝“打官腔”,邓小平理论论文学会使用“群众语言”和“媒体语言”;不说“大话”,只讲“实话”;不说“空话”,只讲“能够做到的话”。

加强个人道德素质。在面对群众和媒体时,都要保持良好的教养和心理素质,展现个人的领导魅力。媒体所关心、所报道的内容往往是社会上的“大事”、领导面前的“坏事”,或是政治上较为“敏感的事”。领导干部要理性的对待,并与媒体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寻找一个合理的报道点。

2.1.4正确对待负面舆论,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工作

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舆论监督的作用,学会使用新媒体工具,及时相关政策和信息;不仅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是与群众面对面接触的一个公众平台。对于各种网络媒体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新闻,既不能一味打压,也不能放任随意传播;要正确认识,及时回应,并与媒体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在面对舆论时要准确的传达政府的意图和解决措施,引导舆论向积极正面的方向转变。当前在公安系统中,有许多公安、交警部门都在微博中了官方公众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2.2政府层面

2.2.1建立健全舆论应急处理机制

通过观察新媒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公众管理危机事件往往会在新媒体传播的半小时至一个小时之内即可达到较大范围的传播,造成的影响巨大。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和搜集,建立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有效的控制危机舆论在网络中的传播和扩散,同时,要提高领导干部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对危机事件有较完善的处理措施,给予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2.2.2加强对领导干部媒体素养的教育培训

要加强媒体素养,除领导干部的自我学习以外,组织部门进行集中培训也是一个关键的步骤。组织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新闻理论、媒体素养、网络知识、舆情应对等培训内容纳入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年度培训计划中,不断提高领导个人的媒体认知能力和媒体运用能力。其次,根据实际案例对比分析学习,警示、引导领导干部转变对媒体的态度,清醒地认识到对媒体和舆情的认识错误会对党和政府以及个人等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3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发展,新媒体传播的速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主动关注政府的实时动态,参与到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平台之中,这也已经发展成为政府公共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新媒体的意义及其作用,提高其媒体素养,用好新媒体资源。

参考文献

[1]潘娟.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探析[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15(4):87-89.

[2]吴阳松.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构的逻辑与路径[J].探索,2015(3):29-32.

[3]吴迪.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35(5):295.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摄影艺术;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J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59-01

在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摄影艺术的发展因其特有的艺术与审美特点,成为了我国社会领域中较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由于各类新型媒体技术的影响,社会艺术特别是影像视觉艺术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摄影艺术发展研究中,我们以新媒体时代对摄影艺术发展的影响为核心,开展了艺术发展影响的研究,为摄影艺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一、新媒体时代对摄影艺术发展的主要影响分析

随着当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艺术受到较多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影响。在艺术研究中,笔者将这些影响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影响了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在摄影艺术发展过程中,摄影艺术的真实性特点是其重要的艺术表现组成部分。在新闻摄影、写真摄影、写实摄影等摄影艺术中,真实性所带来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它形式所不能呈现的,也是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元素。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由于图像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摄影艺术的艺术真实性特点也受到了较大质疑。在新媒体时代中,图像处理技术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得到了空前发展,经过处理完成的图像内容与真实拍摄的照片无异。这种对于摄影艺术真实性的影响,是新媒体时代下摄影艺术发展受到的主要负面影响。

(二)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在摄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内容,开展了新媒体环境下摄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研究。这种多元化发展的摄影艺术形式,对于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摄影技术的发展包括了三维摄影、360度全景摄影以及有声摄影等多种新型的摄影形式。

(三)实现了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摄影艺术作为一种优秀的造型艺术,其艺术表现力既来源于艺术的真实性,又与后期的技术处理有着重要关系。在艺术摄影过程中,后期处理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现出作者心理深处的艺术构思,提高摄影的艺术表现力。这种处理从最早期的染色、延迟曝光,到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图像处理技术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摄影后期技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这种艺术处理带来的艺术表现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作品整体效果的调整。在摄影艺术性表现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作品主题与风格要求,可以利用光线、对比度等后期处理过程,实现其艺术构思,保证摄影作品达到其艺术效果。二是去除作品中的干扰因素。在摄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干扰性因素(如风景摄影中出现游人等问题),后期则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去除作品中的干扰因素,提高作品的主体性与艺术性。

二、新媒体时代摄影艺术发展的趋势研究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摄影艺术既受到了负面影响,但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写实摄影艺术得到新的发展空间。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新媒体技术也可以很好地确保写实摄影艺术质量地提升。单就摄影艺术发展而言,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写实摄影无论在摄影过程种还是在后期处理中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我们只要掌握好其艺术真实性尺度,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写实类摄影艺术依然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二)多媒体摄影艺术出现与进一步发展。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艺术遇到了较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其艺术类型中多媒体摄影艺术的出现,对于摄影艺术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当前较为流行的有声摄影技术就是多媒体摄影技术的代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声、光、影像等多种媒体技术,设计出更多的多媒体摄影技术方式,促进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但是也必须注意,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必须以摄影艺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进行开展,否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三)摄影艺术的发展得到更多技术支持。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摄影艺术发展中的技术含量得到不断地提升。随着更多的媒体技术发展,这种对摄影艺术提供的技术支持作用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摄影艺术作品的艺术需求与实践拍摄情况为核心,做好摄影技术发展研究,可以很好地促进摄影艺术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发展摄影艺术,提高其在新媒体时代中的艺术性与审美性,我们针对新时代中摄影艺术的整体特点,我们结合写实摄影、摄影形式以及后期技术应用等问题对于摄影艺术影响开展了实践研究,为摄影艺术整体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3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危机管理;突发事件

新媒体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作为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地方,人口密度较大,尤其是在国内众多高校不断扩招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高校发生各类危机事件的概率大为提高,为高校有效管控校园危机事件带来了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校危机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应当成为高校应对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内涵

正确认识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首先要对新媒体及其特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所谓的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方式,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和高速通信网,以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下的媒体形态[1]。相较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实时交互性强、信息影响范围广、信息传播自由度高等特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信息传播的数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其中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各类虚假有害信息,这也给了一些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利用新媒体误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

简单来说,高校危机管理是高校应对各种未知或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其目的在于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切实维护高校师生合法权益和高校声誉,是高校平稳、有序运转的重要措施。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不可控风险。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系列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掌控能力和处理效果,使得危机从出现到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危机蔓延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极大地压缩了高校危机管理的预警和处理时间。由于难以预料新媒体对高校危机事件最终的发展走向所起到的作用,使得危机事件产生影响的不可控因素大增。其次,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在高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频繁,使得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机事件在高校之中快速蔓延,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经过朋友圈、微博和QQ空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进一步扩散到高校之外,从而由开始的高校危机事件进一步演变为社会热点事件。这不仅增加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监管难度,而且使得高校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要考量的因素大为增加。如之前发生的安徽芜湖高校女生元旦意外坠亡、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等危机事件不仅使当事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极大地损害了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此外,高校学生正处于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误导,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消除了社会与校园之间的界限,学生卷入社会纠纷事件的可能性较以往更大,这也会加剧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再次,新媒体的发展对现有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在新的危机形态下显得滞后和被动,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捉襟见肘。但是新媒体也为高校危机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效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尤其是在高校中的传播特点,对于不断提高高校危机管理能力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新媒体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事物,很多高校对新媒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危机管理多停留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没能从危机公关的视角看待高校学生维稳工作,对危机的事前预警和事后的处理措施还不成熟,对新媒体给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作用缺乏清晰认识。此外,很多高校教职工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把高校危机管理同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割裂开来,简单地认为高校危机管理对于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是一种浪费,没有认识到高校危机管理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二)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危机事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措施匮乏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对新媒体认识不充分,没有针对新媒体建立危机预防长效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才进行相应处理,临时成立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更有甚者在危机发生时仅由辅导员或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处理,高校各部门缺乏一个系统的危机应对机构。这样不仅会错过危机的最佳处理时间,而且会使得事件借助新媒体进一步蔓延,使事件扩大和复杂化。一些高校对于发生的危机事件没能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以便更好地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校危机事件,在危机发生时提升危机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4]。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很多高校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只是以公文的形式在学校官网这一渠道,对于事件实时处理进展没有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下进行信息同步披露,不利于师生和外界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出现误解和谣言等不利情况。

(三)危机管理能效较低

造成高校危机管理能效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没有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才加以重视,以致贻误了危机的处理时机。二是危机管理者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认识层面较浅,对新媒体在危机事件中所起作用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高校危机管理者很多都是兼职教职工,缺乏专业的高校危机管理技能和相关培训,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手段较单一。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应对措施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高校危机事件的预警

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对提高高校的危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原有高校危机预警机制的基础上,一是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相关信息和高校相关决策,加强对高校师生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同时依托学校宣传处、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定期与高校危机事件和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主题信息,正确疏导负面信息,积极宣传正能量,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对学校的凝聚力。二是组织专职人员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信息的搜集、分析,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及时发现可能出现校园危机事件的危险信息,并立即启动应对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三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完善师生和高校领导层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消弭师生对学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相关决策的不满因素,同时积极吸纳、听取师生对学校发展建设中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一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信任度,防止出现因上下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出现的有损学校声誉和师生利益的危机事件。

(二)完善危机事件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

为避免在师生之间出现各种谣言和非议,防止事件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一是应及时利用微信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等新媒体平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广大师生和外界大众被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不可信信息所误导,争取获得舆论的主导权以及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事件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二是根据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学校相关决策、制度和危机处理的信息传播者和解释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正确危机事件相关信息,避免谣言传播、降低危机管理成本,有效利用新媒体切实维护高校声誉和正当权益。同时发挥新闻发言人在高校领导层和师生以及外界大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作用,形成高校上下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学校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提升管理人员媒体素养

高校危机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进行持续的投入。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和危机管理制度建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信息的扩散速度十分迅速,对高校危机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和媒体素养不断提高。其一,高校应重视对危机管理人员的日常培训和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使危机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使之具备基本的危机公关素养。在危机发生时,快速进行初步处理,避免因未能及时有效处理使得事态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而产生负面影响。其二,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媒体素养,积极面对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及时转变思维模式,熟悉各种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和相应特点,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搜集的有力工具。其三,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以专业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要求自己,在高校师生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在高校中使用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适时传播积极向上信息,利用新媒体对高校师生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有关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各种产生形态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应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紧紧把握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危机管理机制,有效维护高校声誉、师生正当权益和安全稳定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作者:荣耕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范卫萍,姜德锋.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校园危机传播管理研究[J].新闻传播,2012(3):151.

[2]蔡火凤.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4

关键词:信息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发展;能力

一、引言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多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二、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对于新闻编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个人pC、手机等现代工具的出现,催生了各类信息平台,人们可以通过pC、手机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源,而过去人们获取信息往往局限在传统的媒体平台上。近期,诸多的传统媒体形式,如报纸、期刊等都因为新媒体的发展和挤压失去了生存空间,在现代信息流中慢慢没落。网络媒介平台和移动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各种互联网技术和资讯的快速发展,例如,比较知名的腾讯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电脑或手机,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条件和机会让信息者与接收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交流,而在新媒体平台上,这样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现在只要在贴吧里发一个帖子,会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和评论,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转化。信息时代,新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呈现出精准化、全面化、定位化、便捷化的特点,结合客户对新闻信息种类的需求,针对性地推送定制新闻信息,给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也作出积极反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弥补传统媒体发展的不足。现在,媒介融合发展已成为媒介发展的新模式,取长补短、互相融合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编辑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成为传统媒体适应信息时展模式的重要推动因素。

三、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分析

(一)融合、利用新媒体助力自身发展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切实要求传统新闻编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为传统媒体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巧,还要注重实践,强化新闻编辑利用新媒体处理新闻信息的能力,逐步构建自己的多媒体平台。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其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保障新闻信息编辑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传统新闻编辑人员在具备基本的新闻信息处理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多媒体采编能力,并有效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传播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

(二)强化自身处理、掌控新闻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新闻信息、多样的新闻内容充斥各大媒介平台,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在新媒体平台上,由于人人都是信息源,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公平性带来了不利影响。很多未经证实的新闻信息都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的,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各种夸张的新闻标题和广告营销式的新闻信息也让很多新闻接收者感到反感。例如,在天津危险品爆炸事故中,各种关于爆炸事件的谣言、信息都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的。所以,传统新闻编辑在信息的处理和掌控方面,需要强化自身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客观真实地反映新闻信息的主体内容,传播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信息。

(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情操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一个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普利策曾说过:“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的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应该本着对社会、公众、历史、未来负责的态度,坚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与公平性。试想,如果一个媒体人违背职业道德素养,为片面吸引眼球、追求上稿率而随意侵犯他人隐私,会造成多大的恶果,这将直接降低媒体的公信力,从而导致受众流失。

四、结语

信息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形式和平台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编辑的信息处理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资源丰富多元的背景下,现代媒体迅猛发展,给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个新闻信息快速消化的时代,新闻信息的编辑质量往往是决定新闻关注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从而成为一名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的新闻编辑。

参考文献:

[1]薛龙,康家伟,薛桂康.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基于关中城镇中学生媒介素养调研的思考[J].今传媒,2016(10):50-52.

[2]陈小普.构建和谐网络空间亟需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调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119-122.

[3]高启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下新闻编辑素质能力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5(08):65.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5

关键词:信息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发展;能力

一、引言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多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二、信息时代媒介素养对于新闻编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个人pC、手机等现代工具的出现,催生了各类信息平台,人们可以通过pC、手机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源,而过去人们获取信息往往局限在传统的媒体平台上。近期,诸多的传统媒体形式,如报纸、期刊等都因为新媒体的发展和挤压失去了生存空间,在现代信息流中慢慢没落。网络媒介平台和移动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各种互联网技术和资讯的快速发展,例如,比较知名的腾讯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电脑或手机,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条件和机会让信息者与接收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交流,而在新媒体平台上,这样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现在只要在贴吧里发一个帖子,会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和评论,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转化。信息时代,新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呈现出精准化、全面化、定位化、便捷化的特点,结合客户对新闻信息种类的需求,针对性地推送定制新闻信息,给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也作出积极反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条件和优势,弥补传统媒体发展的不足。现在,媒介融合发展已成为媒介发展的新模式,取长补短、互相融合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编辑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成为传统媒体适应信息时展模式的重要推动因素。

三、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分析

(一)融合、利用新媒体助力自身发展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切实要求传统新闻编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为传统媒体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技巧,还要注重实践,强化新闻编辑利用新媒体处理新闻信息的能力,逐步构建自己的多媒体平台。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其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保障新闻信息编辑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传统新闻编辑人员在具备基本的新闻信息处理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多媒体采编能力,并有效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传播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

(二)强化自身处理、掌控新闻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新闻信息、多样的新闻内容充斥各大媒介平台,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在新媒体平台上,由于人人都是信息源,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公平性带来了不利影响。很多未经证实的新闻信息都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的,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各种夸张的新闻标题和广告营销式的新闻信息也让很多新闻接收者感到反感。例如,在天津危险品爆炸事故中,各种关于爆炸事件的谣言、信息都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的。所以,传统新闻编辑在信息的处理和掌控方面,需要强化自身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客观真实地反映新闻信息的主体内容,传播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信息。

(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情操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一个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普利策曾说过:“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的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应该本着对社会、公众、历史、未来负责的态度,坚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与公平性。试想,如果一个媒体人违背职业道德素养,为片面吸引眼球、追求上稿率而随意侵犯他人隐私,会造成多大的恶果,这将直接降低媒体的公信力,从而导致受众流失。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6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记者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8-00-02

融媒体环境可以拥有较好的发展形势,与它为人们带来的各种方便密切相关。但与此同时,融媒体环境较传统的媒体相比,也有很多需要借鉴的地方。在当今的形势下,更加注重将融合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来打造更加适合媒体行业发展的主流品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的转型成为需要关注的点。

一、融媒体时代对记者科学转型的分析

(一)传统媒体人应对转型有清醒的认识

目前,传统媒体人在转型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①传统媒体记者在转型的过程中过于恐慌,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干什么就跟随大众潮流做什么。②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除了受大环境影响,与传统媒体从业者本身有一定关系。传统媒体记者应当提升自身的素养,否则转到哪里都没有用。③传统媒体记者对形势认识不够清醒。這类记者将新媒体发展前景想象的特别美好,意识不到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要比传统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大。他们在日常观察的过程中只看到纸质媒体的灭亡,而没有看到新媒体的淘汰。

(二)在未来传统媒体仍是其他媒体发展的基础

无论融合时代如何发展与变化,从目前实际情况来讲,传统媒体仍是新闻原创的主力。尽管随着新技术和新理念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媒介会对新闻生产产生更多的影响。然而传统媒体才是新闻生产者的培养基地。他们相对于新媒体人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从业经验。更能遵循新闻规律,去传播新闻。并且传统媒体人占有更多的新闻资源,业务能力也强。传统媒体人将不断地占领新媒体,随之转型为全媒体人。他们不仅可以依靠收费阅读,或者是读者打赏来获取生活资金,同时也可以依靠他们的新闻生产能力在新媒体领域发展。虽然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冲击和政策规定的情况下,传统门户的生存模式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但是互联网媒介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大,并且也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传统媒体人进入到新媒体新闻生产的过程中。

二、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

(一)传统媒体更具权威性

虽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由于网络信息位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很多信息真假难辨。人们想要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时,第一时间还是会想到传统媒体。

(二)传统媒体可信度高

与现在的网络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容挑战。纸上的新闻一旦就是白纸黑字不可更改,而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说改就改、说删就删。因此,传统媒体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就读特性的权威机制、公信度,所以这是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优势。

(三)传统媒体受众门槛低

虽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获得信息更加方便,但是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处于不上网的状态,所以需要通过传统的纸质媒体来获得相应的新闻和信息。因此,与网络媒体相比较,传统的媒体有利于信息的推广和普及。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工作转型的主要策略

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对于整个新闻行业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整个过程中,多个方面的变化都会为新闻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冲击,新闻记者身处在这种巨大转变的环境下,需要更加了解融媒体时代应该做出怎样的工作转型,更加有利于融何在现代生活工作中。

(一)增加对融媒体的认知,增强业务水平

为了使新闻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新闻记者应更加了解融媒体时代下,为新闻传播带来的优势,并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努力,不断地与之融合在一起,促进自己与融媒体共同发展与进步。当今社会中信息的发展与传播十分迅速,在较为传统的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通过报纸与广播,受众了解信息的速度大概在一天或几个小时。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已经大大增加,也许在几秒钟之内新闻就可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种传播方式为获得信息的受众带来了更快的信息获取渠道,这是融媒体发展下带来的积极作用。当今媒体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在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前者可以为后者带来更大的新闻覆盖面积,使影响力逐渐扩大。后者与前者相比在权威性与说服力方面更胜一筹。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使具有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使新闻的质量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新闻记者的工作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地进行自身素养提升,才更有利于服务新闻行业,也可以通过掌握各类新媒体的应用技术,在工作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的进行融合,制作出更多吸引受众眼球的好新闻。

(二)转变思想和角色,树立更好的新闻服务意识

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较为迅速,许多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没有进行意识转变,仍然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上,这种行为抑制了自身的发展。在当今的社会中思想的转变是必然的,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脚步,才更有利于屹立于新闻服务行业,为自身谋得更好地发展。因此,需要及时地树立起现代化的新闻服务意识。首先需要了解媒体融合的意义,了解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新闻传播的主要流行方式,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新闻记者与其他类型的人员相比本身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对于融媒体的创新性发展更容易接受,可以紧跟融媒体发展的步伐,创作出更加多元的信息产品,满足广大受众的各种需求。除此之外,在新闻的创作与传播上,新闻记者也更加注重新闻信息,展现出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对待新闻的态度永远保持敬畏之心,对新闻持有的立场和观点,也应在最大程度上站在绝大多数受众的角度,体现人民诉求,展现新闻媒体的真性情。

(三)在转型的过程中坚守传统的优势

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传统媒体的优势,并要自信地将这些传统的东西能够坚守下去。比如: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无论到什么时候,内容为王。传统媒体可以将一个新闻线索,做深做透,从写法上下功夫,吸引住固定的受众。同时可以利用排版,把真实可靠的新闻内容展现得更直观,让读者有更好阅读体验。

传统媒体处于媒体快速发展的大潮流中似乎有种很急躁的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媒体急于融合、急于转型,同时也着急采用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概念包装自己。处于急躁的状态下跟随大潮流的发展不仅不能够融入新的潮流中,反而会让自己的优势被抛弃。

将传统媒体与新的媒体相比较可以看出,一些网络媒体处于潮流中比较沉稳和淡定,掌握了其中的技术和渠道之后,会慢慢地去将内容精细化,从而促使自己的传播率和品牌度可以大幅度提高,进而促使健康的发展。因此,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传统媒体赶不上新媒体的速度,但是新媒体也做不到传统媒体的深度。传统媒体的优势就是深度评论和深度报道,把这一点做好,就能稳定住一部分受众。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使自己更长远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多媒体重要性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196-01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多媒体教学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结合起来值得探索,下面就结合我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谈几点看法。

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2)运用多媒体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的特点,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例如:讲授《机车发展史》时,把“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高速列车”的相关资料做成图文兼备的幻灯片,学生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例如:讲授《机械原理》一课时,可以将机器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系统、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等进行利用多媒体播放,可以使原本静止的机械运动了起来,便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4)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运用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

2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课件华而不实,图文脱节,分散学生注意力。课件是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的灵魂之一,但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容易过分地强调华丽的外表,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口味,对学生而言,这样精彩的画面、好听的声音的确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可是,这样重形式而轻内容,就势必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课件展示代替了板书。板书是一堂课的小型教案,它既是授课者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后的消化依据。如今有了电脑和投影仪,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课件内容,忽略板书,甚至舍弃了板书,是不科学的。尤其对高职教育来说,实践环节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图时,一边讲解以便演练,学生可以理解整个推导过程。

(3)演示取代了互动。课堂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反馈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多媒体走进课堂后,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表演”,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

(4)强制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减弱了老师的动手能力。目前的现状是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有些老师在备课时,不注重知识更新,图省事,将原先的课件进行拷贝,甚至于多年使用一成不变的课件,反而对教学无益。

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既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优化设计,又要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的设计还要注重反馈性。

(2)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教学信息。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应遵循“以学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顺序,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3)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8

1.1新媒体营销理念缺失

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着利用新媒体技术实施营销,如建立企业网站、建立官方微博、创建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措施在推广企业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还缺乏新媒体营销的理念,对网上虚拟市场的认识还不到位,对虚拟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缺乏足够认识。所以,很多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1.2新媒体营销人才缺失

新媒体的发展必须依靠较高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开展营销就对企业的营销人才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营销人才都是从传统营销领域转型而来的,那些既具有较高的行业技术,又具有较高的新媒体技术的营销人才极为稀缺。所以,新媒体营销人才的缺失也就成为制约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重要障碍。

1.3新媒体营销投入不够

如前所述,新媒体营销必须要由较高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因此,企业要想做好新媒体营销,就必须加大对新媒体营销技术的投入,尤其是技术方面的投入和人才方面的投入,解决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技术和人才障碍。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企业对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新媒体营销的投入还极为有限。

1.4新媒体营销规划不足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引。只有做好营销规划,才能保证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开展营销必须做好新媒体营销规划。但是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我国企业在进行新媒体营销的规划方面普遍存在不足。部分企业制定了一些规划,但大都是将其纳入到营销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单独制定新媒体营销规划。而由于规划不足,就会使得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力度还极为有限,

2.新媒体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建议

2.1强化新媒体营销理念

传统环境下,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会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消费者会利用新媒体技术,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并可以将这些信息与企业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消费者会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消费过程中表达自身的诉求。由于消费者的主导地位增强,企业在开展营销过程中,就必须注重的消费者的主导性。

2.2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如前所述,人才短缺是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面临的主要障碍。为了推动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具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外部人才的引进工作,即从学界、业界等引入富有行业从业经验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有效弥补企业目前既懂行业技术又懂传媒技术人才缺乏的短板;二是要做好内部员工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内部员工新媒体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员工把握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营销人才的考核体系,在新的考核体系中要把员工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情况纳入其中。

2.3加大新媒体营销投入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必须加大新媒体营销的投入力度。除了上述人才队伍培养力度需要加大之外,企业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大投入:一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具有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才能为企业新媒体营销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持;二是要加大推动新营销方式的建设,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投入专项经费对这些新兴的营销方式(如微信营销、微博营销、微电影营销)等进行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建设新的营销方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营销方式的摒弃,而是需要将新旧营销方式进行有效整合。

2.4完善新媒体营销规划

新媒体营销规划是指导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活动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新媒体营销活动有据可依,企业必须完善新媒体营销规划。鉴于我国企业大多数没有制定新媒体营销规划,笔者建议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明确企业的总体战略基础上,将新媒体营销规划纳入,将新媒体营销置于企业战略的高度;二是要做好新媒体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瞄准新媒体环境下的消费者群体和目标市场;三是要完善市场营销策略,不仅要完善传统的4p营销,而且要重点做好服务策略、知识营销策略以及品牌策略的改进。

3.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9

【关键词】媒体采编知识观念手段

面对新媒体给主流媒体带来的严峻挑战与竞争压力,传统的主流媒体靠垄断求生存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要想使主流媒体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实力。这是客观的必然的要求,因为媒体的竞争,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竞争。而一流的人才要靠不断进取的一流的继续教育来培养。因此,为了与时俱进,推动新闻事业的不断转型升级,笔者认为,主流媒体必须充分认识到,对新闻采编人员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教育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专业新知比较薄弱急需充电

在主流媒体工作的新闻采编人员,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但是不等于他就可以一劳永逸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采编人员必须增强主观能动性,及时补充新知识,要把提高专业技能,深化自我认知,作为一种职业兴趣来培养。媒体单位也要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深造机会。时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高越紧迫。对采编人员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

从事新闻工作,只做掌握新闻学知识的“专家”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每天都要同社会上形形的人打交道,需要涉猎广泛的知识结构,对不同领域涉及各种专业知识都要通晓。如今采编人员要给自己的职业重新定位,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使自己成为“多面手”,适应新闻信息的传播趋势。为此,只有多闻、多读、多练、多想、多写,才能在不断学习中积累新经验,逐步形成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借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等。与此同时,媒体单位应设计并实行一系列制度和载体,为采编人员营造比、学、赶、超的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习真正成为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业务水平的自觉行动。面对网络复杂的舆论环境和技术快速发展的网络背景,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同,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也不同,大家要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老员工要做好传帮带的同时,也要积极学习新员工带来的新鲜知识,与时俱进,共同发展。采编人员要注重锻炼,注重实践,遇到问题多思考、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为全面提高主流媒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摒弃旧观念学习吸收新观念

在新形势下主流媒体要坚守舆论主阵地,切实担当起宣传阵地的应有之责,就必须转变观念,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如果我们的机关报、电台、电视台不思进取,不注重内容和报道体系的创新,报道和评论不能被大众接受和信服,不能影响相当数量的主流读者和受众,“主流”就会变成“支流”。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地抛弃旧观念、旧思维、旧手段,用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观念来从事新闻工作。

打铁还需本身硬。我们在转变观念中,不仅要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权威地位与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的关系。传统主流媒体承担着政策宣传、政策解读、主导舆论、批评监督的任务。这就要求传统主流媒体在继承优良的传统作风的同时,还要锐意进取,不断探索与创新。传统主流媒体在巩固原有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其原有优势的同时,要借多媒体之势,提升自身综合传播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信息面前,新闻采编人员转变观念,不仅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意识,对新近出现的新精神、新提法、新课题,马上就要在头脑中迅速反应。同时,还表现在能迅速识别哪个是有传播价值新闻事件,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透过现象抓住新闻的主题思想,选择好角度来报道。众所周知,国家新闻主管部门也意识到转变观念的问题,只不过我们理解认识得不够。如,早些年就提出了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其实质是要求采编人员做到采写作风的深入,内容与民众的贴近。换个角度讲也涵盖了转变观念的问题。同理,近年来在新闻界中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从社会实际出发,为人民群众负责,彰显新闻服务社会公众的职能。

现代传媒手段裂变急需掌握

新媒体时代的好处篇10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形象构成;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G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8-0027-02

随着网络融合的升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迈入全媒体时代,传媒企业纷纷踏上“建设全媒体”的征途,中国传媒业界刮起一阵飓风,其影响之大、趋势之猛较之当年创办报纸、承包电台、投奔互联网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传统四大媒介之一,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电视首当其冲。面对全媒体势不可挡之势,电视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媒体竞争力?电视主持人又该如何调整心态,树立新形象迈向新时代?

1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形象构成

1.1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是多维、饱满的形象代言人

全媒体时代,传者与受者的角色区别越来越模糊,我们不能随便地将一个人划入信息传播者或者信息接受者的阵营,每个人都同时扮演着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每时每刻都会有海量的信息涌现,抢到独家新闻或挖掘新型题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电视主持人必须具备卓越的判断力、信息处理能力,保持独特的视角、观点和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才能避免自己的声音淹没在海量信息之中,才能在激烈的媒体角逐中保持知情权和话语权。

全媒体时代,不管是主持人或是受众都身处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共存的环境中,握有信息获取最大选择权的受众也难以逃脱多种媒体的“侵扰”,尽管有时这种“侵扰”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因此,掌握多种媒介语态、语言,实现全媒体媒介语态的自由切换是电视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在新闻事件发生地,电视主持人同时拥有主持人、记者、摄影师、编辑、评论员等多重身份,是多维、饱满的形象代言人。

1.2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是信息搜集者、传播者

全媒体时代,信息“倾泻而出”,一不小心便会在海量的、真假难辨的信息潮中晕头转向。如果说一般大众“晕”无可厚非的话,作为媒介代言人的主持人“晕”就难免难辞其咎了。因而,电视主持人应掌握辨别真伪的能力,并迅速在海量的信息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进行观点提炼。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传播并非到此即戛然而止,节目之后,将观点形象表述碎片化处理并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多次覆盖和延伸是确保立体传播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新媒体成为全媒体时代媒体竞争的重点后,几乎所有传统媒体都踏上开辟新媒体平台征途,纷纷开设论坛、微博,以新媒体传播方式对信息进行传播和推介,电视也不例外。几乎所有电视主持人都拥有个人博客、微博,受众接触到或感受到地不再局限于其在电视节目中的表现,而是包括其个性风格、情感倾向、时尚品味、个人修养等更为饱满、丰富而生动的形象。而同一个的媒体,对在报道同一件事件时其视角、细节、倾向等千差万别,而不同的媒体方式更是让这一事件呈现出成千上万个版本,受众只有多面地浏览和关注不同媒体的报道才能将这个事件的原样给予最真实和丰富的还原,这个过程就像玩俄罗斯方块一般,趣味性十足。通过多种传播方式的相互交织,为受众构筑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信息世界,

2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身份认同

2.1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要处理好自己的定位

电视主持人的身份认同包含自我认同、受众认同两个方面。一般而言,受众和自我意识是存在一定错位的,而全媒体时代互动的便捷性和网媒的交互性让这种错位逐渐缩小。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地位趋于平等,如果之前传受双方的关系更类似于鸟妈妈与小鸟,对于鸟妈妈提供的食物,小鸟丝毫不挑剔地、愉快地接受的话,那么,而今传受双方的关系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信息接受者这只“小鸟”已经学会了选择、挑剔和拒绝,作为“鸟妈妈”的信息传播者要想获得认同,就必须修炼内功,处理好自己的定位。要知道,受众的评判和认同始终贯穿于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主持人应意识到,受众是大众传播活动行为主体之一,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大众传媒的兴衰,而争取受众最大程度的认同则成为主持人职业成就的直接体现。

2.2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内功”仍是制胜法宝

全媒体时代,主持人仅凭在节目中的表现很难征服受众,毕竟,要想在数十个电台的数百甚至数千个节目中脱颖而出不是易事。因此,电视主持人的明星化趋势实乃大势所趋,现下很难找到一个只“专注”主持这一项事业的电视主持人,抛开主持人这一层身份,大多数主持人还身兼演员、作家、歌手等多重身份,他们活跃在不同领域,不时以一种全新的身份出现在受众面前,向受众展示了一个最全面、最饱满的自己。

不可否认,对于电视主持人而言,“多才多艺”是个优势,然而,与其本职事业相比,其他的才艺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玩意儿,真正让受众认同的法宝仍是其作为主持人的身份在节目中的表现,包括其主持方式、语言功力、语言表现力、语言魅力、个性特征等。对电视主持人而言,勤练内功才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否则,“舍本逐末”式的事业拓展方式只能让其沦落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到时不止其人气增长落空,事业难以拓展,其主持人的饭碗能否保得住怕也是个问题。

3结论

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形象构成更为丰富饱满,他们是信息搜集者、传播者、评论员,更是电视媒体的“形象代言人”。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掌握多种媒体语态、语言,实现全媒体媒介语态的自由切换;应充分重视受众作为大众传播活动行为主体的地位,明确受众认同是其职业成就的直观表现;勤练内功,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的主持风格,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媒体角逐中保持知情权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鲍春笛.主持人形象对传播效果的影响[J].新闻传播,2009(6).

[2]李建秋.论新媒体传播传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转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盖丽君.“节目品牌”与“形象代言人”――浅谈名主持人与名栏目之间的关系[J].记者摇篮,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