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妇联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2:00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1

一、审时度势,攻克时艰,用科学发展理念推进妇女就业创业新跨越

区妇联围绕“创业就业”主题,抓住关键,凝心聚力,对全区女企业家的生产经营情况、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企业面临困难等进行调研,针对企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及时协调解决,用科学发展理念推进妇女就业创业新跨越。

(一)抓调研促源头,挖掘需求点。打造妇女创业就业孵化器。面对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有信心才能创造奇迹。根据区委部署,区妇联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妇联组织如何服务经济发挥作用”的专题调研,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30多家女企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对女企业家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引导她们树立攻克时艰、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帮助女企业家解决实际问题,哪个女企业家企业遇到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可以书面或电话形式向区妇联反映。例如女企业家反映浔美工业区地下污水排放,造成大雨天道路淹没,行走不便以及公共生活排水困难等问题,区妇联及时汇总形成呈阅件上报区委、区政府,引起重视,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处理。

(二)抓服务建平台,挖掘创新点。打造妇女创业就业服务器。金融危机下,妇女创业就业的意愿强烈,但她们苦于就业无门,创业无本。我们致力于牵线搭桥,提供服务,畅通妇女创业就业的绿色通道。搭建创业就业援助平台。大力开展结对援助、岗位援助、技能援助、维权援助四大援助,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渠道,为下岗失业失地妇女提供就业援助。年初,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等单位联合开展以“求职就业有门路,岗位信息送到家”为主题的春风送岗位宣传咨询活动,为农民工、失业和返乡人员的就业搭建平台。共接待就业、失业和返乡人员1800多人次,现场签订意向性用工协议438人,其中女性208人,有3家女企业家企业鉴定78人。搭建项目对接咨询平台。配合经济部门组织女企业家开展对接交流活动,泉州子燕轻工有限公司与黎明职业大学的产学研项目合作开展,首先将巩固燕尾侠动漫项目的研发团队的培养,同时将带动泉州整个动漫产业集群研发及应用方面人才的需求,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抓培训强素质,挖掘切入点。打造妇女创业就业加速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妇女创业就业的能力与她们创业就业的意愿之间存在“剪刀差”。因此我们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妇女创业就业成功率的有效举措,把典型引路作为带动妇女创业就业的舆论先导,我们针对不同妇女群体开展分层次创业就业培训:面向创业妇女,与社会劳动保障局开展syb创业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妇女创业发展能力;面向失业失地妇女,开展技能培训暨“侨乡巾帼网上行”培训,着力提升她们的就业能力;面向企业家举办《劳动合同法》讲座,对企业如何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做了具体的辅导;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与区经贸局联合举办《迎战经济寒流,企业如何过冬》专题讲座,使女企业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积极组织区女企业家参加省妇联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举办的提升驾驭能力拓展培训,提高女企业家理论修养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创新载体,发挥作用,进一步深化统筹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在这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的重点是:“抓两头促中间”,“抓两头”即抓女企业家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企业,抓返乡、失业、下岗妇女提升技能实现就业创业,“促中间”即促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自主创业。具体“突出三个重点”:

(一)突出科技创新,在引领女企业家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以创业带动就业。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化“危”为“机”的有效途径。我们把引导广大创业女性特别是女企业家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打造自主品牌作为推进妇女做大做强的重中之重。在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强化女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号召女企业家吸纳下岗失业妇女、返乡妇女就业,帮助和指导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女性特别是女大学生创办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培植创业新星。

(二)突出政策扶持,在营造妇女就业创业环境下功夫,用服务吸引就业创业。实施“妇女就业创业暖心工程”,服务妇女科学发展。将成立妇联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女企业家制度,领导每人挂钩联系2-3个女企业家创办的企业,定期上门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开展“岗区结对”、“企区结对”、“春风送岗位”等活动,帮助社区妇女转移就业、返乡妇女二次就业。并通过招聘会、项目推介会、网上信息等形式,帮助妇女就业创业。

(三)突出示范引导,在营造妇女自主就业创业氛围上下功夫,让典型引领就业创业。培育、宣传一批女性就业创业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妇联网站、举办创业女性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巾帼就业创业经验,激励广大下岗失业妇女、返乡妇女自强自立,自主创业。评选表彰一批“杰出创业女性”“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等巾帼创业精英。适时开展促进妇女就业创业评选表彰活动,举办创业成果展示会,营造浓厚的妇女就业创业氛围。

三、切实关注民生,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妇联作为联系区委区政府和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改善民生作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

(一)主动协调,加强合作,推动工作落实。妇联组织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与党委、政府经常联系,不断沟通,强化协同意识,把握协同定位、开发协同功能,构筑协同网络。通过妇联的主动协调,加强合作,推动工作落实,从而协助党委和政府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去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中,向广大妇女发出倡议,要求女企业家们踊跃参与抗震救灾捐赠工作,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在区妇联的倡导与牵头组织下,区女企业家联谊会积极发动会员为灾区人民踊跃捐款、捐物共计:10.4万多元,全部缴交区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总会,请他们转交灾区。区慈善总会成立时,女企业家联谊会积极响应捐赠10万元,在区慈善总会设立救助春蕾女童的专门账户,形成了帮困济贫、热心公益的良好氛围。重视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区地处中心城区,进城务工人员多。全区总人口45万,外来人口24.6万,占55%,这当中也包含大量的儿童。针对日益突出的流动留守儿童问题,区妇联找准切入点,举行“关爱儿童、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主题活动暨流动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挂牌仪式,在“六一”节期间举办关爱流动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积极推动政府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共享蓝天”关爱流动留守儿童行动,完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3家流动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开展结队帮扶工作。

(二)监督执行,参与评估,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监督体现为参与政策执行阶段的社会管理,妇联为更好地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的社会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社会监督网络。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妇联充分发挥区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并由妇联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的优势,行使好推动政府实施“两纲”的职能,使有利于女性合法权益政策真正得到落实。建议区政府每年都听取“两纲”实施情况的汇报,针对影响妇女儿童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提请政府列入工作规划予以解决。今年5月12日下午,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区政府分管副区长陪同下,深入区妇幼保健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现场参观,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重难点指标主要责任单位实施“两纲”情况及一些重难点指标推进的现状。并要求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省级示范区各项指标得到有效落实,推动我区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2

一、考察感受

目前,三个企业作为全省手工业发展“领头羊”,三名优秀女企业家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帮助妇女创业就业,凭着艰苦努力和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赢得了一枚枚奖章,一个个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被她们的创业精神所感染。为她们成功感到骄傲,为她们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人而感到自豪。历时4天的学习,自己也深受启发,颇多感受。

感受之一:把握政策是关键。铜仁、黔东南两地市委、政府,紧紧抓住贵州“锦绣计划”意见精神,重点打造妇女手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地方品牌,逐步带动其他手工业发展。通过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争取下,“松桃梵净山苗绣公司”、“政通文化公司”被国家列为“武陵山苗绣基地”。并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120万元扶持资金。“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刺绣公司”为了发展苗侗刺绣,公司创建自己博物馆,针对国内外旅客开放。通过博物馆影响和带动。把公司绣品引向市场、引向国际。通过凯里市、公司极力争取,公司博物馆被申请注册为“部级民族文化博物馆”。

总之,为了产业发展,他们紧紧抓住全国手工业发展良好机遇,顺利通过注册地理标识和文化标识。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文化,为刺绣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感受之二:地方重视是重点。一项产业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重视和支持。铜仁、黔东南均把手工业发展作为政府一号工程在抓。他们在极力争取上级项目和扶持政策的同时,地方政府更是倾力相助。例如:松桃县为了梵净山苗绣公司“苗绣基地”创建,政府无偿划地80亩,用于厂区建设,总投资2.8亿元,将于xx年初建成启用。碧江区为政通文化公司创建“苗绣基地”,政府无偿划地30亩用于厂区建设。为给公司搭建旅游宣传平台,在公司新厂未建成前,把公司落脚在碧汇区“民族文化博物馆”,政府免收三年租金。两地政府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在各地职校开设刺绣专业,培养大批绣娘、大师级人才,不断给企业培养输送人才。特别是各级妇联,充当妇女手工业发展的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出谋划策,充分发挥妇联协调作用,帮助企业争取资金和项目。得到企业家好评和认可。

感受之三:企业发展是核心。三家企业通过多彩贵州“两赛一会”平台,充分彰显各自优势。梵净山苗绣公司,经过四年多的艰辛努力,逐步发展为苗族刺绣的专业化企业,公司产品销售较好,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政通公司、太阳鼓公司也正向国际市场迈进。三家企业对自身发展有着长远规划和产品特色优势。发展前景和势头较好。

感受之四:妇女创业、就业是关键。三家企业不仅为传承民族文化特色作贡献,还为妇女创业就业搭建较好的平台。梵净山苗绣公司现有员工360人,刺绣基地10个,绣工3100人,实现产值3000万元。政通公司现有员工170人,基地4个,绣工500余人,实现产值500万元。太阳鼓公司现有员工120人,11个基地,绣工200人,产值200万元。三个企业共解决妇女就业4000余多人,为妇女同胞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二、我县工作的思路

通过学习,让我深刻领会到,妇联作为手工业发展重要机构,要把妇联工作和有关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发挥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发展的合力。各级妇联更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规划地区妇女手工业发展,这是最为关键。因此作为正安手工业发展,县妇联决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成立正安县妇女手工业发展领导机构。

县妇联要将此次考察的情况报告和我县发展妇女手工业的工作思路,书面递呈我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争取县领导对妇女手工业发展的重视,由县级层面来统一抓好此项工作。成立正安县妇女手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领导担任组长,将财政局、发改局、人社局、经贸局、投促局、乡企局、统计局、文广局等相关涉及此项工作的相关单位纳入成员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3

——市妇联系统抗击疫情综述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bb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围绕全国妇联、省妇联工作要求,积极响应号召,广泛宣传发动,团结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科学有序安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坚决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贡献半边天力量!

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bb市妇联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主席任组长,班子成员及县级干部任副组长,各部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任成员,结合妇联职能和岗位职责,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工作到位,落实值班制度,关注疫情发展,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思想引领

在“bb女性”新媒体平台和妇联系统工作群、女企业家协会、女摄影家协会、女书画家协会等多个微信群,转发全国妇联防疫倡议书和省妇联动员令;

《bb市妇联致全市姐妹和广大家庭的一封公开信》,号召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当好防控疫情的宣传员、守门员、监督员,共同携手、抗击疫情、守护家园;

向全市各级妇联执委发出《携手战疫巾帼同行》倡议书,呼吁大家立足岗位、率先垂范,努力做防控疫情的宣传者、做家庭防线的守护者、做联防联控的参与者。下发《bb市妇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妇女维权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宣传引导,在参与社区防疫、宣传等工作中做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凝聚家庭力量,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强化舆论宣传

依托市妇联“bb女性”以及县区妇联微信矩阵等网上阵地,最新疫情动态,宣传防疫政策措施,普及防疫知识常识,通过正面引导,教育广大妇女和家庭科学认识、理性应对疫情,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加大典型宣传,陆续推出全市妇联系统全力抗击疫情纪实,深入挖掘、持续报道我市驰援武汉医疗队女性医护工作者以及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的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环卫女工、医警之家等各行各业优秀妇女和家庭的感人事迹,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巾帼正能量。自1月24日以来,“bb女性”推送系列bb巾帼抗击疫情微信,3篇新闻报道被“学习强国”采用,多篇信息被“中国妇女”、“澎湃新闻”、“今日头条”、“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百度新闻“、“搜狐新闻”、“安徽徽姑娘”、“bb日报”、“bb电视台”等媒体采用。

强化担当作为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妇联组织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全市共有近6800名机关女干部、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女性工作者和广大巾帼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加班加点,入户摸排登记、测量体温、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报送信息,用小喇叭向社区群众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劝导群众勤洗手、戴口罩、勿聚集,通过群防群治、社区防控,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引导动员群众坚定信心,抗击疫情。在这些最美巾帼逆行者中,有放下孩子的哺乳妈妈,有一起上阵的母女,有三八红旗手,有“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各类优秀家庭,面对疫情,她们选择逆风前行、迎难而上,舍小家为大家,与各方力量一起,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爱心联动

强化爱心联动。主动写好“联”字文章,市妇联向市女企业家协会、市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发出倡议,号召各界女性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短短5天时间,70余名市女企业家捐款捐物共计20余万元,其中10余万元善款捐赠市红十字会和市慈善总会;

市妇联执委、市女企协副会长、bb虹亚集团总经理杨洪彦一次性抢购医用口罩24000个,合计价值4.8万元,捐赠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居民;

市妇联执委、市女企协副会长、安徽老约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广云捐赠价值5.66万元的糕点,为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解决就餐问题;

市女企协副会长、安徽天洋集团总裁王敏向市慈善总会捐赠1万元;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4

一、以健全组织网络为基础,不断扩大城乡妇女组织的社会覆盖面

1、加强农村妇代会建设,着力优化基层妇女干部队伍结构。多年来,各级妇联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把农村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列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妇女组织健全、积极发挥作用”的要求,加大力度推进妇女组织建设。抓住镇、村换届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班子。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一大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热心妇女事业、带头带动妇女致富的优秀女性进入村“两委”班子或村妇代会班子。

2、加强城镇社区妇代会建设,全力拓展城镇妇女工作网络。我们抓住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与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的意见》,在市级机关工委的领导下,把社区妇联建设纳入社区党建的总体规划,与社区党组织同步建设。按照“社区建成一个,妇联建成一个”的工作目标,在大中镇2个街道、18个社区建立了妇女组织,形成了“由镇妇联牵头,以街道、社区妇代会为依托,社区妇女为主体”的社区妇女工作新格局。

3、加强非公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建设,努力延伸基层妇女工作触角。随着我市非公经济的发展,大批女性进入非公经济领域。在新形势面前,我们遵照胡总书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重要指示,主动争取把非公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格局,对具备条件的企业,我们在组织设置、人员配置、工作要求上及时予以指导。到目前为止,全市非公经济已建立妇代会200多个,通过挂、靠、联等方式参与妇女组织活动的企业有700多个,基本达到了妇女组织、妇女工作全覆盖。

4、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充分放大部门妇委会的工作优势。近年来,我市在原有市直部门已基本健全妇女组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大了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在基本已具备条件的机关和单位建立妇委会。在妇委会建设中,各党委坚持配备高素质的中层以上干部和有培养前途的女性骨干,优化班子结构,增强工作活力,使系统、部门妇委会成为机关妇女工作的主力军。

5、加强社团妇女组织建设,积极发挥柔性组织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女科级干部、女高级知识分子、女企业家的积极作用,我们成立了*市女知识分子、女企业家协会,为她们搭建学习提高、沟通交流、展示才华的平台。同时发挥她们经济实力强、热心公益事业、善于协调社会资源等优势,积极开展对孤残儿童、贫困学生、特困家庭以及初创业女性的结对帮扶活动。三年来,协会共发动组织会员开展扶贫结对300多对,为贫困妇女、儿童和学生捐资8万多元,为交通工程捐资12万多元,为抗洪赈灾捐资5万多元,为白血病患儿捐资20多万元,有效地发挥了柔性组织的积极作用。

二、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城乡妇女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我们在充实调整基层妇女组织班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妇联组织+品牌工作”的工作机制。在农村积极推行“妇代会+女能手”和“妇代会+协会”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妇代会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中的引领作用;在社区积极拓展“妇代会+巾帼志愿者”的工作模式,普遍建立巾帼健身队、巾帼宣传队、巾帼环保队、巾帼维权队等不同类型的志愿者队伍,把不同需求的妇女群体团结到妇联的周围共同为社会服务;在系统、部门妇委会以及非公经济妇女组织中以“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为品牌,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塑造新时期职业女性形象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活跃广大妇女群众的思想和生活,达到教育妇女、宣传妇女、凝聚妇女的作用。

二是规范工作制度。我们在不断总结推广基层妇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了妇联系统学习培训制度、妇女代表联席会议制度、维权制度、协会会员联系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全市妇联系统统一发放《妇女工作手册》,建立妇女骨干名册、文明家庭名册、巾帼志愿者名册、扶贫帮困名册以及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名册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化程度。

三是加强城乡统筹。我们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把市直部门“巾帼文明岗”创建和农村新农村建设有机相结合,在全市开展了市直“巾帼文明岗”与农村妇女组织的“岗村结对”活动,共组织结对38对,充分显现了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促进了城乡妇女组织的共创共建。

三、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打造高素质的城乡基层妇女干部队伍

一是岗位培训制度化。我们采取分级管理、梯次培训女干部的方式,依托党校、农校等阵地对城乡妇女干部开展各种培训,特别是及时做好新任妇女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作,使她们尽快适应岗位、胜任工作。近几年,通过有效的培训机制,我市一批女性人才在众多女性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市各条战线的领导人才和业务骨干。

二是开展活动正常化。我们每年都抓住“三八”节和协会年会的有利契机,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类活动,帮助妇女干群启迪思维、开拓视野、提高素质、活跃身心、增强凝聚力。五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中央党校刘玉瑛、省委党校黄菡等知名专家为妇女干部和协会会员进行培训讲座;邀请盐城市薛正红、唐世凤等杰出女性和*女性一起开展“女性创业与发展”论坛;组织女干部和协会会员赴香港、韩国考察学习;组织全市妇女骨干开展“十七大”知识、文明礼仪知识、招商引资知识、太极拳剑等培训竞赛,活动既新颖独特又富有层次,为提高广大妇女的整体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5

一、基层妇女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港区党委、管委会的重视、关心下,在市妇联的指导、帮助下和基层妇代会的共同努力下,妇女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是在企业中组织开展了“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积极鼓励到更多的女性职工在赶、学、比、拼工作氛围中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努力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女性员工争先创优、真抓实干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促进了企业妇女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企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加大协调力度,在新建非公企业中建立健全了妇女组织网络,保证了企业妇女工作的及时开展。

二是在社区积极选树典型,评比表彰了“和谐双星”家庭、植绿护绿女能手、植绿护绿示范家庭、健康家庭以及“百名优秀创业女性”等活动,同时,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作用,提高了整体工作水平。并鼓舞广大妇女干部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更好地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好妇女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帮扶结对活动。组织企业、社区妇女干部参加了太仓市妇联举办的培训班和各类专题讲座。向进区企业和社区发放了太仓女性宣传手册以及妇女健康知识100问的宣传调查,对企业内部分女职工进行了《劳动合同法》的问卷调查,并积极开展帮扶结对活动,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新形势下提出要创新妇女工作新局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是基层妇女工者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港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妇女工作范围更广、内容更实、任务更重,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未能及时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且缺少必要的培训,导致我们的思想仍停滞不前,眼界不宽、思路不广,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二是女性就业整体层次不高,部分女性就业边缘化。调查显示,就业女性中高层次管理人员不多,大多从事一线工作,劳动强度较大。中年女性尤其是下岗失业女性要承受年龄与性别的双重歧视。因下岗失业女性多为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学历偏低的群体,使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常常被边缘化。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妇女务农无地、上班无岗,还没有充分就业。

三是少数女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为企业服务意识不够。目前,仍有少数企业管理人员对女职工生理特点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意义缺乏了解,导致了行动上的不力。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不够重视,使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无法落实,导致少数女职工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四是企业妇女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对企业女职工的培训较少,开展的活动不多,企业女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服务企业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策和建议

按照党的十七大对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与不足,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妇女工作必须以服务企业、服务社区为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思路。为更好地开展妇女工作,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女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目前港区一些失业下岗人员与社区潜在的富余劳动力并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大难题。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给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当务之急,必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这部分劳动者的市场竞争能力。应增设培训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为社区女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女性提供就业技能培训。要大大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就业培训应遵循“质量优于数量”的原则,培训内容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与每个人的需要和潜力紧密结合,增强女性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创新工作思路,搭建适合妇女就业的工作平台,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发挥妇女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区,为社区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加大政策倾斜,实施促进女性创业的支持性政策。女性人才崭露头角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克服更多的困难。因此,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帮助更多女性创业人才脱颖而出。首先,在创业融资方面,由政府推动建立妇女创业基金,一方面,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女性创业都提供的各种降息、贴息和无息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向女性倾斜。其次,在创业培训方面,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帮助其解决知识储备和经营能力问题,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第三,要树立、培育、表彰各类创业女性,鼓励更多的妇女走创业之路,要关心创业女性的生活和需求,为她们提供学习、交流、沟通的发展平台。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6

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崭新风貌和丰硕成果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举办长三角地区女性创业发展论坛暨全国妇女创业示范基地授牌仪式。这是妇联组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女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十大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研究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此,我代表全国妇联,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级妇联干部和女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一贯关心、重视、支持妇女发展和妇联工作的江苏省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江苏省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创造了全国闻名的苏南模式,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我们高兴地看到,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高起点、高水平地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江苏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江苏党政各部门重视和支持妇女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妇女儿童的氛围,不断优化妇女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在这里举办区域妇女创业论坛,既能直观感受到改革的成果、先进的思想和良好的环境,又能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获取工作启示。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广大妇女要焕发创造活力,投身创业实践

自主创业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女性创业的比例仅有2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既为妇女发挥聪明才智、平等地参与发展、实现自身进步开辟了广阔舞台,也为妇女就业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广大妇女一定要牢固树立“四有”、“四自”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立足岗位,争先创优,不断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本领,投身创业实践,真正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下岗失业妇女要鼓起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抓住国家鼓励全民创业、加大政策扶持的机遇,树立自主创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的新观念,努力提高就业技能,积极投身创业与再就业的实践,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工作业绩,实现人生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进城务工妇女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学习服务技能,掌握就业和创业本领,争做勇创新业的标兵。

二、女企业家要提升创新能力,引领创业潮流

改革开放为女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壮大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舞台。我国2000多万名女企业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关键时刻,广大女企业家要为保持经济增长,积极促进就业做出新贡献。希望广大女企业家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探求新知,汲取营养、积蓄能量,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意志,把自己塑造成为有文化底蕴、懂企业管理、善市场经营、会资本运作的现代女企业家,带领企业应对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要注重自主创新。女企业家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以创新谋求企业发展,用创新提升创业层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创新、机制创新和人才创新,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人人创优的企业氛围。要引领妇女创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世界企业发展的潮流。女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党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扶助,因此要致富思源,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带头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国策,将先进的性别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进一步重视好、维护好妇女的就业权和发展权,努力杜绝本企业在招聘、用工和其它工作场所的性别歧视。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女大学生SYB导师行动”,为妇女自主创业提供指导、帮助和支持。要拓展就业领域,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安置妇女就业与企业发展的互动共赢,做合格的企业公民。

三、各级妇联要搭建平台,推动妇女创业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配合政府进一步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妇联参与、妇女自主创业就业”的工作思路,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配合政府完善政策,帮助妇女享有权益,依托优势发挥作用,推动社会齐抓共管”上来。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按照这一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把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与提高妇女素质结合起来,把帮助贫困妇女转移就业与提高她们的发展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与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结合起来,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二是要学会运用政策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就业工作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日趋优化,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以及自主创业者的关心与重视。我们要切实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研究、掌握和运用政策的能力,密切与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搭建为妇女服务的平台,帮助妇女切实享受到国家各项普惠政策。三是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妇女创业就业工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由群众团体和其他中介组织承担,这对妇联组织争取资质、获得资源、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各级妇联要加大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的力度,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创新培训机制,拓展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要积极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社会化,运用社会资源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广开创业门路,广辟就业岗位,广泛征集项目,逐步完善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岗位推介、项目开发、资金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要大力支持女企业家协会工作,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维护权益,推动女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发挥她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同志们,在今天的会议上,全国妇联向邳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授予了“全国妇女创业示范基地”。全国妇联授予一个县级的妇儿中心为全国的示范基地,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因为江苏有深厚的妇女创业工作基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妇联就积极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近年来又先后开展“百万妇女大学习、百万妇女大转移、百万妇女大创业”行动,探索形成并向全国推广了妇女转移就业八种模式,帮助140多万农村妇女劳动力实现了有序转移和就业。今年,江苏又作为全国妇联试点实施“女大学生SYB导师行动”,助推女大学生创业发展。江苏省各级妇联在帮助妇女创业就业方面,起步早、成效大,既促进了全省创业就业工作,又维护了妇女合法的劳动权益。二是因为邳州有得天独厚的妇女发展环境。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将加快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作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鼓励妇女投资创业,专门建立妇女创业基地,创建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营造了“女企业家创大业、下岗妇女创新业、妇联组织干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2006年江苏省级巾帼职业培训基地落户邳州。江苏邳州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经验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该中心作为全国妇女创业示范基地,符合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的工作要求,符合妇女发展的客观需要。

希望各级党委、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视妇女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大力营造有利于妇女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在制定就业政策、配置就业资源、实施就业计划等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充分考虑妇女发展和妇联工作的需求。希望社会各界把推动妇女创业就业作为一项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更加自觉地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事业、支持妇女工作,共同营造妇女创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同志们,总书记在今年11月1日接见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妇女十大部分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充分认识广大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积极为妇女贡献才智、成就事业搭建舞台,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条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新时期妇女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7

就业是民生之本。女性是家庭保障。近年来,__市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多方并举,促进就业,尤其是扩大妇女就业,全市妇女的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比重不断提高,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并涌现了许多成功自主创业的优秀女性,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全面小康__建设。总结__市的做法,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发展奠基,二是服务保障。就业问题归根结底是个经济问题。只有经济发展了,产业壮大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就业增长。

__近年来所以在促进妇女就业上取得一些成就,最重要的举措,就是相继开发和振兴了多个适合女性特点的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大增加了妇女的就业机会。

首先是开发了有__特色的足疗保健产业。足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方法。20__年前后,适应现代民众生活中的保健潮流,__街头出现了若干足疗保健店,为市民提供专业足疗服务,但当时并不被广大民众思想接受。市委市政府及时将足疗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成立专门机构推动,加强宣传推介,出台优惠政策,包括设立足疗学校,免费培训足疗技师,使足疗产业很快从底层走上台面,从零散形成规模。目前,“__足疗”品牌已经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全市专业经营场所400多家,市区宾馆饭店在原有服务内容基础上都增添了足疗保健项目,从业人员过万人,其中多数是女员工。同时在外地设立足疗加盟店及连锁店60多家,通过市足疗保健培训学校向外地输出足疗技师20__多人。

其次是重新振兴了传统“土织布”产业。土织布是关中农村中老年妇女的习惯和技艺,也正好符合当前追求天然、环保的市场潮流。市上及时加以组织引导和鼓励扶持,分户进行的土织布生产很快形成了产业规模,为留守农村的中老年妇女找到了一条既能顾家又能增收的致富门路。目前礼泉、兴平、武功、乾县等地,已经组织土织布机3600台,从业人员5600人,形成了纤手、金梭子、苏绘、秦彩4个品牌,年产床上用品、服装面料、家庭装饰3大系列80多个品种,土织布30多万件,人均增收1600元。

其三是是发展壮大了美容美发、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美容美发业是女性占绝对优势的行业,是城乡女性就业的重要渠道。为了充分扩充其就业容量,__市20__年由市妇联牵头成立了市美容美发业整顿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人员培训,开展行业招商,规范经营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使全市美容美发企业规模与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到20__年底,仅市区就新增美容美发企业97家,从业人员达到3790多人,其中82.65%来自市内各县区。同时,市区商贸易餐饮业也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断繁荣,渭城区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起餐饮企业700多家,秦都区发展商贸流通企业382家,直接安置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力人员共约2万名,其中女性员工占一半以上。

其四是大力拓展了纺织服装产业。__纺织服装产业基础雄厚,到20__年就有纺织企业31户,产值占全省近1/3,有服装厂14户,年产140万件,容纳了数万妇女就业,并有陕西纺织服装学院、陕西服装艺术学院、__服装工贸学院等多个专业院所进行人才大量储备。20__年前后,__在渭河南岸地区规划建设了8平方公里设施完善的纺织工业园区,鼓励纺织企业搬迁改造,聚集发展,20__年又组织成立了全市纺织服装工业协会,强化企业间的协调与整合,使纺织服装产业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愈发生机盎然。尤其是乾县,由于有纺织品贸易的雄厚基础和优势,先后吸引民间和外来资本在县城纺织工业聚集区内建起纺织企业24家、织机5800多台,年产值12.8亿元以上,吸纳劳动力1.2万人。

其五是积极发展了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全市粮、果、畜、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的面积与产量均已稳居全省第一,加之大力推进果品升级上等精品农业工程和设施农业发展,从而大大增加了农业的劳动密度与经济效益。仅“十五”期间,全市就新建高质量、高水平的蔬菜大棚3.6万亩,新增设施栽培面积20万亩,至少需3万对夫妻整日忙碌。20__年9月后市上又率全省甚至全国之先,先后在渭城、秦都、泾阳、兴平等县区市建成4个下岗职工蔬菜基地,大棚500多个,安置下岗职工夫妻1000多名。目前从事种植业的下岗职工每棚年收入在1.3万元以上。

其六是是深入开发了社区服务业。近年来,先后开发了保安、保洁、保绿、护老、托幼、医护、餐饮、缝纫、维修等社区管理服务岗位1.7万个,安置了大量再就业最为困难的是“4050”人员,尤其是大龄下岗女工。

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是广泛和全局的,不会直接等同于妇女就业增长。为了将整体经济增长更多地转化为妇女就业增长,__各级党政群组织大力加强妇女就业服务工作,以改善妇女就业环境,增强妇女就业能力。尤其各级妇联组织,不但积极在各级党政群组织中进行联系协调,而且还直接参与具体的就业服务事务,对促进妇女就业起了重要作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近年来,__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任务来抓。市委书记张立勇在大会小会上,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不抓就业,就是不务正业!”。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纷纷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列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分解,级级负责,从而为促进妇女就业服务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氛围和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妇女劳务输出。全市建立起了政府、驻外、民间三个劳务输出网络,使目前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8.3万人次,总收入10多亿元,其中到日本、新加坡等境外劳务输出1300多人。全市妇联系统也建成了包括1个市级服务中心、13个县级服务工作站、99个乡镇级工作点以及822名村级联络员的工作网络,积极推进妇女劳务培训输出尤其是足疗培训输出工作,20__至20__年先后向省内外输出妇女务工人员7000人。各级政府还积极与新疆有关地区部门联系摘棉工输出,20__年组织8000多名,20__年组织1万多农村妇女到新疆摘棉花,短短60天就使这些妇女人均收入20__多元。借助劳务输出,__巧妙地将外地经济发展转化为本地就业增长。

三是加强妇女技能培训。全市基本形成了初、中、高三级技能培训层面和门类齐全的技能培训格局,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在校生千人以上的有25所,开设高技能专业培训的有8所,培训就业率90%以上的146所。全市各级妇联一方面深入开展“搭传技平台,促十万农家女学技术”活动,培训农村妇女10.8万人次,另一方面也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工作网络积极加强妇女劳务输出培训。20__年至今累计组织输出前技能培训5000多人。市妇联建起妇女劳务输出固定培训平台——“妇女技术技能培训中心”,依托深圳享有盛名的迎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__年3月被全国妇联确定为全国妇女培训基地。基地首批招收的178名学员经过三个月的数控、模具、钳工等专业培训,于11月全部输送到东莞4家企业就业,人均月工资达1200元以上。市妇联还通过“阳光工程”扶贫项目,选送了21名农村女青年到渭南培华艺校免费学习。

四是强化妇女创业扶持。仅20__年7月以来,市妇联就先后争取到国际行动援助组织在永寿县扶持贫困妇幼项目100多万元、“母亲水窖”续建项目24.3万元、玫琳凯妇女企业基金扶持下岗女职工张庚莲搞养殖项目15万元,为妇女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五是加强妇女就业援助。20__年4月,__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到8月底,全市2349户“零就业”家庭中已有2245户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实现了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其中一半就业人员是女性。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女性自身因素和社会整体环境的共同影响,__就业状况与广大妇女的期望仍有相当距离,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仍有相当差距,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准相比,更是有明显落差。从就业总量上看,全市妇女劳动力人数占劳动力总数一半,但女性从业人员只占从业人员总数36.9%。从就业结构上看,大部分女性集中在低技能、低收入、低保障、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非正规就业岗位中的女性比例也偏大。尤其是大部分下岗失业妇女,由于文化少,技能单,再就业时多是较低层次的灵活就业,待遇低且稳定差。从就业环境上看,女性技能培训和自主创业缺乏足够支持,对妇女的性别歧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比较严重,妇女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女职工特别是非正规就业的女性的权益受损现象时有发生。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妇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特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进一步改善妇女就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力度,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加强对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研究、指导和推进,不断完善和落实有利于妇女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加快《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的修订或立法进程,将妇女生育保险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一起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以充分体现男女平等就业原则。特别是各级妇联,更应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女性劳动权益维护情况,努力培养、扶持、宣传妇女再就业和创业的先进典型,从而营造起全社会关心妇女、尊重妇女、支持妇女就业与再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健全妇女就业管理机制。统计部门要建立就业性别统计与分析机制,及时掌握妇女就业状况,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妇女就业状况的评估和监测,规范企业和中介机构行为,遏制对妇女尤其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加强对非正规就业妇女的劳动保护。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8

一、立足传统产业,为针织经济造后劲

针织加工是我镇工业经济的传统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近几年随着我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地针织职工供不应求,针织工人的紧缺、企业间的竞争困扰着各位企业主的心。为充分发挥镇妇联的职能作用,以针织培训为平台,通过各村妇女干部的调查摸底,积极发动闲置在家的女性劳动力参与针织技术培训。2004年,我们用半年时间培训各类工种的针织技术工人达140多名,经过劳动部门考核发给结业证书,并已全部在企业上岗。今年我们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针织培训报名工作,打算对那些外出打工回家和哺乳期结束无一技之长的女性进行培训。目前,报名人数已有42人,由于培训基地正在重新装修,近期内结束,马上开始组织培训。

镇妇联充分利用镇妇联副主席兼工办统计员的优势,积极与工业办公室配合,全面掌握全镇针织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在外出人员回家过年时,为乡镇企业制作招工广告。尽量把有技能的外出打工妇女留在本地,通过妇联牵线介绍给企业,来缓解本地针织职工不足的矛盾。今年4月底,我们将企业职工需求情况向党委汇报后,主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工业办公室人员与企业负责人专程到四川、重庆等地去招工,受到当地市政府、政协领导的肯定,给予积极支持。到目前,共引进针织工25人,下步我们打算对引进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针织加工的末端是剪线头、打包等工序,考虑到年轻女工缺乏,于是组织企业周边妇女干部对村内空闲的年老女性进行登记,充分发挥这些无文化、无技能的老年妇女来解决企业用工难的状况,让这些老太太发挥自己的余热,开心进厂也成为上班一族,她们手脚快的一天能赚十五元左右,年龄最大的有62岁,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促进她们身健心舒。

二、立足乡镇实际,为生态经济做文章

镇妇联立足乡镇实际,积极为党委政府献计献策,策划生态旅游开发整体规划。围绕大塘港旅游项目建设战略(从东部*盐场向西沿高湾——黄公岙果林生态长廊与大塘港旅游区相连接,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区域生态旅游竞争优势),发展*枇杷产业,因时制宜搞培训,提高妇女就业门路,积极鼓励妇女发展配套产业。依托影视城及周边区域开发,积极引导周边村妇女群众就业,按照规划,规范有序地开店设摊,经营工艺品、纪念品、道具出租等,形成以影视旅游产业为主体,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产业链,加快促进当地妇女从一产向三产转移。富余劳动力得到充分转移,在妇联的选择推荐下,20多名妇女当上了景区环卫工、售票员等,10多名能力较强的妇女通过竞标成为经营副食品、饭店等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下半年,将又有一剧组来我镇影视城拍摄,我们将继续做好群众演员的推荐工作。带领我镇妇女利用影视城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9

一、女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返乡情况

初步统计,我市有农村劳动力210多万人,到2008年已累计转移就业110多万人,其中女性近50%。自去年10月开始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后,今年年初有返乡农民工12.8万人,其中女性4万多人,主要集中在安化、桃江两个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返乡妇女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纪较轻。被调查的人员中,30岁以下的占35%,30岁至40岁的占46%,40岁以上的占19%。二是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2%

,高中或中专占35%,大专文化程度占11%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技术含量低。三是返乡存在地域差别。由于女农民工外出打工,多以亲带亲、邻攀邻、村带村的形式进行,且从事的工种相近,所以返乡人数、专业等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行业性特点。如安化县羊角镇、仙溪镇等地的外出务工女性主要从事家政服务、商业等,返乡的现象不太严重。而东坪镇、大福镇、小淹镇、梅城镇等外出务工女性主要是进厂从事简单加工包装作业,返乡的现象已形成潮流。四是再就业愿望强烈。返乡女农民工中,有28%已通过努力实现再就业,17%想在家创业,37%等待机会再次外出务工,仅18%的妇女愿意在家务农,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且已经成家生小孩。五是迫切希望得到扶持。对于大多数返乡女农民工来说,务工不仅是她们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她们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她们迫切希望能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创收增收。

(二)返乡的原因

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桃江县桃花江镇、牛田镇、修山镇、浮邱山乡、灰山港镇等返乡女农民工较多的乡镇了解情况来看,女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原因是其所在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减少,企业生产下降,用工需求减少,出现破产、停工、歇业、甚至倒闭。一部分从事高体力、低技能工作的女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因金融危机导致返乡的女农民工占总数的70%以上。

二是沿海产业向本地梯度转移。随着××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一大批中小型企业落户××,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在同等条件下,女农民工都愿意选择到家乡企业务工。此类返乡女农民工占总数的10%左右。如桃江县马迹塘镇引进的鼎艺手袋厂,在当地招收熟练技术工人

,170余名女农民工返乡实现再就业。

三是政府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并实行创业优惠政策,吸引一部分女农民工在掌握一定的管理经验及资金后回乡创业,兴办实体,增加就业岗位,带动一方发展。如桃江县的刘水英、安化县的张青娥就是回乡创业妇女中的典型代表。

四是国家出台了支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让她们感觉在家乡也有发展的机会。

五是承担家庭责任。妇女在家庭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起主导作用,一部分妇女在外出一段时间后,为了照顾老人、教育小孩、修建住房等,义无反顾选择返乡。

(三)返乡带来的影响

大量女农民工返乡给我市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首先有效缓解了本地企业用工压力,不再出现企业“招工难”现象。其次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一部分返乡女农民工外出开阔了视野,接受了现代经济理念,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资金,为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回乡创业可以带动一家富、一村富甚至全乡富。不女通过多年的务工经历,掌握了一技之长,无需培训就能直接上岗,降低了成本,为全市工业、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再次是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返乡女农民工的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就业压力增加。目前,我市就业岗位几乎达到饱和状态,且在短期内不会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一部分在外处于观望和“半就业”状态下的女农民工有可能陆续返乡,将对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构成冲击,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是家庭收入减少。近年来,进城务工已经成为女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她们的收入情况调查,她们在外打工月工资平均1200元以上。女农民工集中返乡,意味着众多农民家庭收入锐减,如果不能再就业,就可能导致因返乡而返贫,农民致富的步伐放缓。特别是一些全家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被此次金融风暴逼回家后,由于土地已经转包,找不到新的工作,只能“坐吃山空”或者吃住在父母家里。如资阳区张家塞天星村返乡农民工李光辉和他妻子就是如此。

三是再就业困难。调查中,绝大部分返乡女农民工想在家乡重新找一份工作,然而一方面由于她们长年在外,不熟悉本地就业的情况,想打工无门;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返乡女农民工情愿呆在家里闲玩,也不愿意从事保姆、月嫂一类的家政服务工作。

四是出现心理落差。由于长期在外地务工,有较稳定的岗位和收入,突然失去工作、收入减少,回家后感觉无所适从。特别是年龄稍小一点的未婚女性,在城市里待了较长的时间,已经习惯了都市生活方式,根本不安心呆在农村,不愿意干又累又脏的农活,心理落差较大。

总之,女农民工的大量返乡,对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加强引导和服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二、妇联所做的主要工作

今年来,市妇联把帮扶返乡女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按照“抓发展促就业,抓创业带就业,抓培训帮就业,抓服务助就业”的工作思路,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扎实开展“四项行动”为返乡女农民工服务。

(一)开展技能培训系列活动

去年10月份以来,市妇联对全市返乡女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造册,就其工作技能、培训需求、再就业意向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分级建立了返乡女农民工台帐,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培训。一是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部门支持,将农业局“阳光工程”、扶贫办“雨露工程”培训计划,切块部分安排给各级妇联开展专项培训;二是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妇女就业技能培训;三是与市经委联合开展创业培训,在每个县举办一期女性创业培训班;四是依托社区和家政服务机构开展家政服务员、月嫂培训。各区县(市)妇联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如桃江县妇联挂牌成立了巾帼创业服务中心,组建了巾帼创业指导服务队和巾帼创业维权服务队,举办了创业培训、家政服务培训班4期;安化县妇联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旅游服务、黑茶培训、安装与电脑技能培训等针对返乡女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班3期;大通湖区妇联建立“巾帼就业培训中心”,拟举办农业适用技术、家政等培训班5期。

(二)开展创业扶持系列活动

一是组织网上招聘活动。市妇联在××妇女网上开辟《巾帼创业就业信息专栏》,分行业、分专业公布服务对象求职信息、用人单位岗位信息和相关政策信息,搭建单位与妇女之间的供需平台。二是开展项目扶持活动。加强与市经委、市发改委、农开办等部门协调配合,为资江电子、莎丽袜业、旭荣制衣等5个企业申报技改项目,扶持女企业家做大做强。三是组织女企业家与返乡女农民工开展牵手对接活动。发挥市女企业家协会的作用,依托“巾帼创业园”等企业,支持、帮助返乡女农民工开展来料加工,就近转移就业。目前××富晖制衣有限公司已在赫山区、安化等地设立了成衣来料加工点,解决当地返乡女农民工就业近200人。莎丽袜业为了增加就业岗位,投资300多万元新设备,新增岗位120个。各级区县(市)妇联也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帮扶创业。如安化县妇联帮助龙塘乡返乡务工女性黄荣华投入30万元,在本村创办环保塑料袋厂和绿色食品厂,为本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25个,月人平工资1500元左右。资阳区、赫山区妇联协助开展创业政策宣传和培训20多场(次),积极协调为返乡女农民工提供开业指导、后续支持等服务。

(三)开展权益维护系列活动

一是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市妇联在全市招募女法官、女检察官、女公证人员等为主的维权志愿者100名,举行了义务维权签名仪式,配合全市“五下乡”行动,开展妇女维权宣传咨询。二是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与市劳动局联合开展了“帮扶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3场,旭荣制衣等10多个以女性为主的企业招聘下岗妇女、返乡女农民工近500人。三是提供就业援助服务。热情为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女农民工,宣传市场准入、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各区县(市)妇联把帮助就业作为妇女维权的根本,与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共同举办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送岗位”为主题的现场招聘会20多场(次)。如南县妇联联合成立了返乡女农民工就业服务领导小组,组织28家规模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3次,并将每月定期举行。沅江市妇联成立了“女企业家协会”,召开“返乡女农民工”专场招聘会2场。高新区妇联通过联系汇盛科技、科力远、纳爱斯及凉席加工厂等企业,解决女农民工就业462人。

(四)开展典型示范系列活动

一是在全市开展“十万妇女大培训、十万妇女大创业、十万妇女大竞赛”活动,以“争创巾帼创业就业示范点、争当巾帼创业明星、争出巾帼创业成果、争做纳税大户”竞赛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创建10个“巾帼创业就业示范点”,评选10个“巾帼创业明星”、10个“纳税大户”。二是选择一批有实力、有经验的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结对帮扶,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实践场所。三是组织创业成功女性报告团开展巡回演讲,介绍成功历程,进一步激发妇女创业潜能。四是召开巾帼创业就业表彰大会,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

三、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各级妇联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女农民工就业仍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好引导、培训、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一)加大返乡女农民工培训力度。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对妇女教育培训的投入,逐步推广“免费培训、政府补贴”,“企业代培、政府补贴”,“企业扩规、政府支持”等多种培训模式;各级劳动部门要支持妇联根据市场需求和妇女实际,实行“分块培训、因需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采取“上门办班”形式,与女性劳动力比较集中、需求量大的企业实行联合办班,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由企业决定,将妇女技能培训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妇女就业的成功率。

(二)加大女农民工动态管理和服务力度。各级劳务输出和管理部门,要强化分性别统计工作,建立务工女农民返乡台账和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台账,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和女农民工返乡变化情况,通过动态管理和分析,加强对返乡妇女的信息掌握与就业服务,合理引导返乡妇女转移就业或就近就业。并根据妇女求职意向和需求,在企业劳动力就业招聘中,有计划地安排增加女性就业岗位。要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的企业、省外用工较多的企业联系,为她们再就业提供岗位信息服务。

(三)加强对女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和工作考核。各级政府在建立返乡农民工培训、组织转移、就业创业等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中,要明确女性参与比例。要实施积极的女性就业政策,在落实就业援助、免费职业介绍和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中,扩大女性援助范围。鼓励支持妇女发展包括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营销、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从财政、金融、税费、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从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风险评估、项目推介、创业培训、结对帮扶、跟踪扶持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帮助解决诸如银行贷款、土地承包、子女返乡入学、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返乡女农民工的良好环境。

企业妇联工作总结篇10

一、呈现的主要特点

1、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励女性广泛参与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市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亮点”之一,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妇女参与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组织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和措施,宣传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新观念和妇女先模人物。通过举办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组织评选表彰、外出参观学习等,教育激励广大妇女干事创业。在全市推出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女先模人物,她们的创业事迹多次被中央、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了“民营经济大发展,沂蒙巾帼赛须眉”的浓厚氛围。去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262.8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4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5%,上交税金51亿元,占全部工商税收的73%。全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214万人,其中女性79.3万人;规模以上企业2080户,固定从业人员41万人,其中女性18万人。

2、贴心的服务促进女性就业创业。各级妇联针对妇女自身特点,结合在全市开展的“百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万名妇女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形式,大力创建妇字号龙头企业,发展来料加工业,搞好就业培训,协调小额贷款,提供有效服务。沂水县妇联争取青岛即发集团的支持,先后在14个乡镇建起了19处发制品加工点,14处由乡镇妇联主席任厂长,安置妇女闲散劳力10000余人,年实现社会加工费1500万元,形成了妇字号龙头企业群体。为提高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能力,各级妇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各类妇女活动阵地,协调劳动、农业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近两年来,全市妇联系统共培训妇女32万余人次。市妇联与临沂诚谊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联合培训120余名女性,并全部安排就业。各级妇联协调财政、农村信用社等部门,通过联户担保、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担保、项目资产担保等多种形式,扩大对妇女重点项目的贷款规模,帮助解决妇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仅县、乡两级妇联就协调小额贷款2.56亿元,扶持5万余名妇女创业就业。

3、鲜明的区域、行业经济彰显妇女作用。我市区域经济明显,临沭、河东、郯城等县区的草柳编,郯城县的银杏,苍山县的蔬菜,平邑县的金银花,蒙阴、费县、沂南等县的果品,沂水县的步鞋等等,这些特色之乡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为广大妇女参与民营经济施展才华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郯城县胜利乡农村妇女徐景雪创办了高大冠冕工艺品厂,带领农村妇女从事帽子、手提包等工艺品编织,在妇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企业越做越大,从业妇女达3000多名,产品畅销国内外,年创纯利润达260万元。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女性在民营经济中的从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帽)、食品(脱水蔬菜、肉制品)、陶瓷、草柳编等行业。据统计,我市女性从事草柳编加工业的达17.2万人,从事服装、鞋制造业达16.4万人,从事食品加工业11.8万人,从事市场批发销售业18.4万人,从事餐饮住宿等社会服务业10万人,从事陶瓷等行业的9.2万人,从事外贸出口行业70万人。这些行业女性从业人员占总数的50%-90%不等,食品、纺织、草柳编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女性在这些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繁荣的批发市场孕育了一批女老板。我市专业批发市场具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鲁南苏北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打造“商贸之都”,大作“商”字号文章,要求把市场改造提升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大力加强物流市场建设。去年临沂批发城成交额425亿元,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三。临沂批发城吸纳了大批妇女进场经营或围绕市场搞服务。据统计,市场内妇女从业人员达8万人,围绕市场从事餐饮、住宿、运输等服务的妇女达14万人。专业批发市场的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兰山、费县等地的人造胶合板产量居全国第一,木业已成为我市出口创汇的第一大产业,该产业就地转移妇女劳动力5万多人,仅兰山区培育出年创利润10万元以上的板材加工女老板676个,50万元以上的35个,100万元以上的19个。有的女老板还当上了经纪人,在外地客商与本地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信息、交流情况、便捷服务的桥梁,走出了一条依托市场、服务企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不高。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直接参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女性经营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偏少,从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几大领域看,多是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管理领域、科研开发领域从业女性较少;女性就业比率相对较高,创业比率相对较低。

2、服务妇女创业的机制不够完善。为妇女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市场、项目、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的有效机制尚未健全。

3、民营企业女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不够好。部分民营企业没有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有些外贸出口、服务行业女职工超负荷劳动,妇女的四期保护得不到保障;有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工资待遇较低;未给女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对策建议

1、健全培训机制,提高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能力。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创业的活跃程度越高。因此,提升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能力,关键是要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妇联组织应密切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培训网络建设,对广大妇女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能学校的优势,针对女性特点进行培训;把妇女劳动力培训列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切实保证女性接受培训的比例不低于50%;充分发挥“大姐”创业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根据市场需求,为民营企业培养各类女性技能型人才;建议在大学设立民营企业女性经营管理者班次,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引导骨干民营企业与名牌大学合办mBa班,鼓励、支持女民营企业家攻读emBa,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女性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