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2:55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

关键字:建筑室内装饰设计设计要素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thelivingconditionsandpeople'slivingenvironmentmostcloselyconnectedwiththepeople'smateriallifesatisfaction,qualityoflifebegantohavehigherrequirements,andhencerequirementsforconstructioninteriordecorationisalsograduallyincreasingnotonlyneedtomeetthenormalneeds,butalsohasthebestaestheticneedsandartisticneeds.interiorDesignisahighlycomprehensiveprofessionaldesignersneedtohavesomerelevantexpertise.thispaperfocusesontheelementsofarchitecturalinteriordesignasastartingpointfordiscussion,andonthisbasisthatthedesignprinciplesandelements.

Keywords:architecturalinteriorDesignDesignelementsDesignprinciplesDesignnote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室内装修是装潢和修饰的总称,其包括了平面装修和立体空间的装修两个部分。一般来说,装潢主要侧重于对建筑室内平面的艺术性处理,而修饰则主要侧重于对建筑立体空间的设计和改造,因此说在建筑装修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筑室内装修效果的好坏对于人们的身心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美的享受,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好室内装修设计的要素,遵循恰当的设计原则。下面本文就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建筑室内装修设计要素分析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需要掌握好各要素,对其进行细致的处理才能够保证良好的装修效果。建筑室内装修的各要素有空间要素、光影要求、色彩要求以及装饰要素四个主要的方面,下面本文就对这几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首先从空间要素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建筑室内装修设计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进行建筑空间格局的部署,才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资源,达到美感和实用性的和谐统一。当室内装修设计空间上的框架构思完成之后,才能够对内部进行细致的装修设计,因此说从装修设计的整个环节来说,空间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因素。在进行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合理的空间布局,以赋予空间设计创新理念。

其次从光影要求的角度来讲。人们喜爱大自然的美景,经常将阳光引入到建筑室内,以消除室内的封闭感和黑暗感,尤其是顶光和散射光,更能够为建筑室内增添亲切感和自然感,所以说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光影的转换,充分的利用光影的感觉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更和谐温馨的享受。

再次从色彩要求角度来讲。色彩的和谐搭配往往能够给人一种绚烂的感觉,对于色彩的搭配是比较讲究的,因为当人们身处在一个空间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色彩带给视觉上的冲击感,这第一感觉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脑中形成一定的反射。在装修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色彩的搭配,这对人们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色彩搭配不合理,人们将会长期的生活在这样的空间内,势必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从装饰的要素来考虑。在对室内进行装饰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选择装饰品,恰当的装饰品对于室内装修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形成独特的装修风格。合理的装饰品能够为建筑室内增添两点。在进行装饰品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室内的风格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使得室内的装饰趋于完善。例如在设计时地毯和家具是最基本的布置,这些要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实际布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在发挥实际功效的过程中还能够展现出美感,实现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在装修设计中受到何种要素的影响,都需要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注重环保理念,注重生态平衡的建设,在室内装修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绿化的要素,使得室内的环境趋于平衡。

二建筑室内装修设计原则分析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和专业性并存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具有良好的装修效果一定要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坚持功能性的原则。室内装修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建筑室内每一部分的功能,因此说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功能性原则,这是设计的中心和方向。不同功能的房间需要在色彩和形式上给予不同的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必须要实现对功能性的蛮须,否则也不能够保证装修设计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需要将不同的装修特点全部展现出来,而每一特点的展现都是建立在完整的装修思想之上的。一般来讲,建筑的内部和外部在进行装修的过程中都需要有完整的构想,如果说建筑的外部设计偏重于古典,则在内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从古典考虑,反之亦然。统一和变化是重要的选择,在装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

最后要坚持艺术性原则。艺术性的原则既包括审美性,也涵盖了工艺性的原则。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外衣,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建筑外观相搭配的室内装修设计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能够更好地表现建筑的艺术性。但是并不是说要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味的添加工艺品,而是要根据整体的主题风格和使用功能增添出更加耐人寻味的细节,使得室内装修设计更具有内涵性和审美性。而工艺性的设计要求则要通过不同的装修材料和装修工艺来展现。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主题贯穿始终。

三建筑室内装修设计要点分析

现在建筑室内装修设计应该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对装修美感的追求,带到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为达到这一要求,在装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要注重建筑物的基面装饰工作。在进行装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基面的设计和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要能够做到扬长避短,衬托气氛。从空间的整体效果来看,几门需要和墙面以及顶棚的装饰相协调,同时还需要和室内的装饰物,如家具陈设等相互衬托。同时,还需要注意基面图案的划分和色彩的搭配,并且能够满足楼地面结构和施工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基面装修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楼地面的结构情况,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给予构造和施工上的方便,并且要充分的考虑到防水、保温以及隔热的效果。

其次在进行空间布局的时候需要考虑墙面的装饰。室内空间中占据最大比例的当属墙面,这也是人们的实现接触最为频繁的地区,所以说在进行装修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细节的把握。在进行墙面装修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力求达到空间上的完整性;同时墙面的最大功能是保温隔热,在装修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功能的发挥。艺术性也是这个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在保证墙面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墙面的艺术效果,能够为建筑室内增添色彩。

最后从顶棚的装修设计角度来看。顶棚是室内装修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室内空间最富有变化的部分,其透视感较强,能够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增强室内的空间感,使得顶面的造型丰富多彩,颇具新意。在设计时,还是要注重整体的效果,因为顶棚和墙面、基面是相互连接的整体,顶棚的设计要注意三者的和谐统一。顶棚的设计形式可以是平整式顶棚,这种形式构造简单,装饰便利,简洁大方;还能够设置成凹凸式的顶棚,该形式富于变化,立体感强且能够表现出华美的感觉,但是设计时不宜营造过多的变化,要能够凸显出自身的节奏感和韵律为最佳。

结束语:建筑室内装修设计融合了多种元素,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设计者具有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具有创新的设计理念,能够实现建筑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本文就以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为中心,从设计要素、设计原则以及设计要点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建筑室内装修设计提供借鉴,以提升室内装修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聂淼浅谈建筑室内装修设计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28期

[2]张书鸿室内装修施工设计与识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3

[3]丁小明浅谈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思路与实践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1期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2

关键词:3dsmaX软件;家庭装修;效果图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892-02

豪华的装修往往经过数次的修饰,期间会产生巨大的费用,这对于每一个老百姓而言,都是无法承担的,虽然现代科技经济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购买力,但是想要构建一个豪华的家庭显然还是非常困难的,现代家庭追求的是舒适,能够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心情,而且还不能够太过奢华,这就需要很多家庭希望一次就能够将装修完成,避免不断的修改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浪费。正是人们的这种需求不断的增加,3dsmaX的横空出世,有效的解决了不断重复装修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3dsmaX软件能够在装修之前,完美的呈现装修后的效果,这样就解决了装修之后的纠纷,也提升了装修质量和效率。该文重点分析3dsmaX软件在家庭装修效果图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帮助设计师和业务们能够在家庭装修之前有个直观的沟通。

1家庭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目前家庭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空间、色彩以及光影、装饰以及陈设等基本要素,这些装饰元素的合理运用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家庭装修的质量,下面就针对这几种要素进行介绍。

第一,空间要素分析。因为现在家庭的房间结构存在多元化,再加上有些家庭的整体面积相对较小,那么合理利用空间能够有效的提升居住的舒适感。因此在家庭装修中,不能够简单的注重平面设计,更要注重空间的立体设计。第二,色彩要素分析。不同的颜色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家庭装修设计中,就要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来构建舒适的视觉体验,整个房间的色彩不能够太过于花哨,但是也不能够太过简单,一切都要美观大方,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好心情的色彩为主。第三,光影要素分析。房间的采光一定要好,否则房间整天黑暗,或者需要点灯才能够让房间明亮,那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压抑感。所以在装饰房间时,尽量避免光线被遮挡,当房间采光不足时,要根据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光源,从而提升房间的采光效果。第四,装饰要素分析。房间中的一些建筑构件,比如拐角处、墙面以及房顶都可以通过装饰来提升房间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装饰在装修环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第五,陈设要素分析。房间里放置什么样的家具、地毯、窗帘的陈设如何能够和空间、色彩等进行合理的搭配,选择什么样的造型等等,都和陈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生活用品的不同陈设方式能够产生不同的家居体验。

23dsmaX软件在家庭装修效果图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13dsmaX软件介绍

3dsmaX是autodesk公司研发的一种三维动画设计软件,具备三维建模和平面设计多种功能,在家庭装修设计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还应用于广告、影视以及工业设计等领域,在国内的应用更多的是在建筑装修上。在建筑的平面设计上一般采用的是aUtoCaD软件,这个软件和3dsmaX软件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因为都是出自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因此很多装修设计人员只需要通过利用建筑平面图就能够在3dsmaX中进行良好的渲染设计,从而形成直观的装修效果图。在3dsmaX中提供了丰富的材质,还有不同的模型,只需要通过软件进行功能性选择,就能够完成对家庭装修涉及到各种元素的配置,能够模拟和现实装修中类似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在软件中模拟不同的光源来展现家庭装修后的效果,从而更加真实的展现装修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对装修效果产生分歧而导致的纠纷问题。

2.23dsmaX在装修中的具体应用

3dsmaX在装修设计中主要设计五个环节,分别是给家庭空间进行建模、然后赋予空间不同的材质、接着合理调整灯光和进行设计调整,最后进行渲染,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2.1建模设计

在利用3dsmaX进行装修设计之前,一般能够获得开发商的建筑图纸,因为不同的房型都会有相应的平面图纸。依托这个平面图纸就可以使用autocad进行工程绘图,在autocad软件中描绘出房屋的基本结构,而且建立相应比例的空间。当图纸描绘完成之后就能够导入到3dsmaX软件中,在3dsmaX软件里可以对平面图形进行拉升和布尔操作,从而实现对房屋的立体图形的构造。然后在立体图形中将房间的门和窗户进行配置,并利用创建命令在门窗的位置上绘制门窗以及玻璃模型,并根据业主的具体需求来确定装修风格,然后对房屋进行绘制电视墙、装饰柱等构件,还可以模拟绘制沙发、地毯或者地砖等,这些模型实际上在3dsmaX软件中已经具备,只需要导入模型就能够实现,这时候实际上就包括了对房间的装饰和陈设设计,并进行了空间设计。

2.2.2材质设计

当房间的模型在3dsmaX描绘完成之后,此时只能够进行颜色调整,显然不能够反应房间以及物件的真实效果,此时就可以采用材质编辑器对建筑模型进行材质设计。对于窗户等玻璃模型也能够通过选择玻璃材质,同时调整不同的透明度和颜色来进行,从而更好的展现出真实的建筑模型。

2.2.3灯光设计

3dsmaX提供了不同的光源可以选择,能够模拟出平行灯光、聚光灯以及点光源和天光等不同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3dsmaX软件来对房间的室内采光效果进行模拟,比如白天就能够通过天光或者平行光来模拟日照的光影效果,并能够分析室内的采光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点光源来模拟晚上的灯光照耀效果,利用聚光灯来模拟射灯效果,通过对灯光的合理使用来对光影元素进行合理设置,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2.2.4进一步调整

当完成上面三个步骤之后,一个房间的装修方案基本完成,此时需要和业主进行进一步沟通,从而对装修细节上进一步调整,这些都是通过和业主进行沟通之后进行调整,从而完成对细节上的装修装饰。

2.2.5渲染

3dsmaX的渲染是一个非常耗时间的工作,因此在渲染之前需要对细节进行良好的沟通前提下,已经能够满足业主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才会进行渲染。3dsmaX自带渲染器,也能够安装一些插件将绘制的图形进行渲染,在渲染时,要根据人们生活的习惯,根据不同的角度或者是方位来架设相应的摄影机进行取景,进而方便业主能够更加立体的看到装修后的真实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设计中一些比较细致的地方进行放大性渲染,能够让业主更加清晰的看到装修后的效果,当渲染工作完成后,3dsmaX在家庭装修中的效果图设计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3总结

3dsmaX目前在我国的家庭装修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很多装修设计公司基本上使用的都是3dsmaX这款软件,因为3dsmaX能够和autocad进行无缝集成,同时又能够在装修设计上能够更加直观的和业主进行良好沟通,这能够有效避免在装修之后因为对装修效果存在意识差距导致的纠纷问题,避免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参考文献:

[1]黄先桦.基于室内设计的3dsmax教学与实践探索[J].福建电脑,2011(5).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设计;美学设计;装饰;装修设计

abstract:interiordesignisbasedontheuseofbuildingproperty,theenvironmentandthecorrespondingstandards,usingthematerialandtechnicalmeansandarchitecturalaestheticsprinciple,createabeautiful,comfortable,reasonablefunctiontomeetpeoplematerialandspirituallifeneedoftheindoorenvironment.thispaperdiscussesthefollowingquestions.

Keywords:interiordesign;Colourdesign;aestheticsdesign;adornment;Decoration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1.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

1.1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为人服务这一平凡的真理,在设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从多项局部因素考虑而被忽视。

1.2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

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

2.室内色彩的设计

2.1色彩的协调

室内色彩设计的根本就是配色。色彩效果取决于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呈现的效果可以迥然不同。视觉器官按照自然的生理条件,对色彩会有不同搭配要求。会有很多的视觉色彩现象。视觉器官对色彩的刺激本能地进行调剂,以保持视觉上的生理平衡,并且只有在色彩的互补关系建立时,视觉才得到满足而趋于平衡。

2.2室内色彩构图

色彩在室内构图中常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在室内色彩中要有主次关系:主要是背景色决定主体色,主体色决定强调色。色彩的统一与变化,是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室内色彩可以统一划分成许多层次,色彩关系随着层次的增加而复杂,随着层次的减少而简化,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考虑为背景色和重点色。使室内色彩达到多样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不单调、不杂乱,色彩之间有主有从有中心,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3.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3.1美学装饰要素

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空间要素

3.2美学色彩要求

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3.3空间要素

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4.室内装饰装修的设计原则

室内装饰装修应当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和使用说作为基本原则,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现代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基本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4.1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为装修设计提供了明确了方向和中心。不同功能的厅室,需要在形式和色彩上给予不同的设计方案,这些方案的提出首先都要实现对功能的满足。这里强调的功能,并不是把功能和技术放到高于一切的地位的“功能主义”,而是强调室内装修设计应当首先考虑其功能性的实现,这也是每一项装修设计所要遵循的一个空间定位,如果没有明确的功能性为装修设计明确方向,则无法确保装修设计的顺利进行。

4.2审美性原则

每一座建筑物都有其独特的造型意义,造型属于艺术的范畴之内,具有较强的审美性。而与建筑造型相搭配的室内装修装饰,相比建筑物的造型,更加要侧重于审美和艺术的体现。装修装饰的设计中,如果不能将美充分的体现出来,则谈不上装饰。因此,现代室内装修装饰要求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加强对装饰的处理,体现室内装饰的审美性。审美性的体现,并不是一味的添加各种工艺和造型,而是要根据整体的装修风格,添加更为丰富和耐人寻味的细节,使室内装修更具文化内涵,才能充分体现其审美性原则。

4.3整体性原则

室内装修,应当将不同的装修特点全部展现出来,而装修特点的展现,则是建立在完整的装修思想的基础上。通常情况下,建筑的内部和外部要具有完整的构想,如果外部设计是古典的风格,则内部设计也应当以古典风格为主。除了建筑风格上的一致,整体性原则还包括:材料使用上的整体设计,装饰上的整体设计,色彩调整上的整体设计等。

5.室内装修设计

5.1地面装修

室内装修中与人接触最多的是地面,在人们的视觉中,地面的装饰和装修尤其重要,因此,在地面装修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5.1.1要使地面装修与整体装修风格,包括顶棚和墙面的整体风格相一致,与室内家具的陈设风格相一致。

5.1.2注重地面图案和色彩的划分,以及地基所使用的质地,使其施工过程能够与墙面施工和顶棚施工相互协调,确保各个专业之间的配合,使其能够达到整体协调的目的。

5.2墙面装修

墙面装修是室内装修中的重点,一般墙面涂刷材料主要有3种:

5.2.1低档水溶性涂料;

5.2.2乳胶漆;

5.2.3多彩涂料

5.2.4仿瓷涂料等

5.3顶棚装修

顶棚装修也是室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人品位和风格的体现,往往具有较强的透视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和施工方式,并且配以具有感染力的灯具,使整个造型新颖美观。顶棚的施工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与其他施工项目的配套和结合,使其能够顺序和协调的进行施工。

6.结语:

当代室内设计应因地制宜地有效借助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紧跟时代和尊重历史,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具有民族特点、地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创造符合功能需要、且具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室内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6月

[2]候幼彬,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陈波,浅谈现代工业建筑美学,山西建筑,2006年13期

[4]王玲.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原则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山西建筑,2007(31).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4

在高校装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为更好的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在工程装修前期的所用材料的绝对安全,从而更好地杜绝质量隐患。

1.对装饰材料的采购环节控制

从装修材料的采购环节入手,安排专人负责材料的采购工作,并对材料的进场流程进行科学的安排和全程的监控,并加大对装修材料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装修材料的品牌、材质以及采购数量和规格大小等基本要素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定标准来进行掌控;以抽样调查的形式,确保所采购的材料能够切实的符合设计图纸的需求;另外,需要对供应商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一些信用度较好的供应商,逐一核实材料采购清单,充分保证材料采购的准确性。

2.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管理目标

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目标,对于保证整个建筑装修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建筑装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达成一种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良好格局,同时对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监管小组,进而实现问题的及时发现,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问题的尽早处理,从根本上保证装修工程的质量问题;此外,定期组织开展项目质量管理研讨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沟通和交流,最大限度地排除安全隐患;;在施工技术方面,聘请权威的专业技术专家来场进行科学的指导,有效地解决技术质量安全问题,还可开展相关的专题讨论会,针对具体问题,综合分析统筹处理,有效避免因为施工技术管理的缺陷而导致的装修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3.加强施工管理队伍建设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装修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装修材料以及装修工艺和基础设备设施都出现了一定的发展。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智能化建筑数量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相应的施工人员也就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掌握和了解更多的新型装修技术和装修工艺,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有效提高装修施工队伍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进而确保整个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能够取得有效成果。

高校建筑装修工程中造价控制措施

1.强化管理和制度建设

为更好实现对高校装修工程的造价控制,首先也就需要完善自身的各项管理制度,并有效的强化自身市场管理能力,加强对装饰工程的资质管理,结合相应的设计资质以及施工资质管理要求来强化对施工单位的制度管理,对一些无资质或超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禁止;而且还要做到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的相分离,在掌握和了解装修材料和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及时的认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从而形成一个统一化的行业标准或推荐性标准,并严格按照这一标准对装修过程中的工程造价标准、计价资料等各项资料进行及时的完善和补充,以此来有效的推动高校建筑装修工程中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高校开展。

2.强化管理装修工程中的承包方式和招标文件

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作为整个装修工程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对整个建筑装修工程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做好招标工作,切实保证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这一阶段,还要对整个装修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所涉及到的具体细节都要做出详细的施工安排和规划,对竞标企业的信息管理、安全控制、造价管理以及企业资质等多项因素进行明确的要求;除此之外,对于过程中的承包方式及合同的计价方式也要做到谨慎的选用,在方案招标的基础上做好设计投标工作,做到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相分离。一般情况下,由于装修工程容易受到一些艺术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其结构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特点,因此在计价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要对其合理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多数情况下所采取的都是一种综合单价合同,还要准确的计算出整个工程的计价变更办法。

3.加强对设计深度和材料选择等工作的管理

对高校建筑工程装修工作而言,要切实保证其设计深度能够满足整个施工的实际需求。在工程造价环节,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设计阶段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对于能否满足后期装修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装修设计过程中,不但要具备一详细的工程装修效果图,同时还要具备一个详尽的节点做法和施工图,实现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具备相应的设计资料,切实做到每项操作都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在工程材料的选择方面,要严格的按照具体的施工需求进行选择,对所选材料的规格、种类以及材料性能等多项因素进行详细精确地描述,同时对于一些新材料和新工艺要谨慎的选择。在现代装修材料市场中,材料的种类和工艺呈现出了一种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新型的材料和工艺也层出不穷,一些质量好的装修材料和工艺,对于实现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装修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和管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性影响,而相应的一些不够成熟的工艺和材料,也必将会对装修过程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在高校建筑装修工程的前期设计阶段,务必要做好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选择工作。

结语

在对高校建筑装修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和造价控制等工作,首先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对各项因素综合考虑以及熟练掌握相应的装修专业化知识和质量监管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工程造价控制和质量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不断提高,进而确保整个装修工程的质量水平;另外,建筑装修行业作为一新兴产业,目前在制度、规范以及标准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装修工程的造价控制和质量管理。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5

关键词:住宅;装饰装修;原则;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inourcountry,theimprovementoflivingstandards,getarapiddevelopmentofhousingindustrialization.peoplepaymoreandmoreattentiontodecorationoftheresidenceproblem,however,becausemanyresidentsfordecorationisnotquiteunderstand,sooftenappearsomeunreasonableplaces,bothaffectedtheilluminativeeffect,itcausedthewaste,evenstaysafehiddentrouble.Haveacorrectunderstandingofhowthedecoration,iswhatweshouldfocusondiscussiontopics.

Keywords:residential;Decoration;principle;design

我国对于住宅装饰装修的研究起步较晚,人们对于装饰装修的专业知识认识不足,对于建筑结构的性能缺乏了解,导致装饰装修设计缺乏科学性,施工不规范,乱拆乱搭等问题的产生,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对住宅装修风格进行良好的设计,保证房屋正常的使用寿命,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都应该在住宅装修设计中得到高度的重视,让我们的居住的环境更加健康,走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一、住宅装饰装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对对住宅进行装修设计时,应该合理的根据住宅的居住面积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各项基本功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以保障人们日常的生活,提高人们居住的标准,使得居住者切实的感觉到便利性和舒适性。

2、个性化原则

住宅的设计师在对房屋改造之前要与房屋使用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他们的喜好和偏好,合理的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对房屋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适当的规划,最大程度的发挥住宅的各项功能,避免让居住者认为房屋的设计风格与理想的风格格格不入。

3、艺术性原则

住宅设计师在对室内的建筑物进行装饰或规划时,应该让物体和房间的结构尽可能的保持匹配,不能只考虑物品的排放而忽视使用者的生活起居习惯。此外,物品的摆放要与室内的空间呈现出和谐的态势,真正的让居住者感觉到家的感觉。

4、环保性原则

无论住宅的装饰装修设计如何,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问题是不能忽视的,在进行装修材料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环保性及生态性的要求,保持室内通风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采光特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住宅装饰装修中存在的问题

(1)追求大空间。追求美观舒适的室内环境与装饰的高档化,片面忽视居室本身的特点和安全,随意拆改主体结构,楼下住户装修,擅自拆掉承重墙,导致房屋墙壁出现裂缝;楼上住户装修更改电路、自来水管甚至煤气管道,导致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装修时拆改墙体,剔槽埋管,严重降低楼房的抗震性能及用电用气的安全系数,埋下了严重安全隐患。

(2)不尊重科学。公众意识淡薄的居民,使用低素质的装饰装修队伍和社会零散人员,从事家庭居室的装饰装修,他们在施工中,随意损坏公共设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3)从业者素质差。野蛮施工,噪音扰民,材料、废弃物乱堆乱放,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秩序,邻里纠纷和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使用不合格的装饰装修材料,粗制滥造,工程质量低下。

(4)破坏性施工。不管房屋结构与建筑年代,不管承重墙非承重墙,不管规范规定,任意拆改,打孔穿洞,增加楼地面静荷载,减损结构承载能力。

三、精装修施工应该考虑的要素

1、空间要素

装饰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使内部空间合理,并使居民享受美。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人们继续探索更合理,更舒适,美丽的空间图像。

2、颜色要求

室内色彩对人的视觉、情感、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的色彩搭配,美容的效果,也有利于健康。

3、照明要求

人类天生离不开自然光。将阳光直接进入室内,不仅可以消除室内黑暗和封闭感,而且还可以使人感觉舒适自然。尤其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线,使室内空间更加自然和温暖。光影的变换,使房间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各种感情。

4、绿色元素

绿色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改善室内环境。在室内放置各种小型盆栽,可使室内与室外环境能够很好的融合,增加室内环境色彩的变化,更加清爽,舒适的感觉,室内的空间感大大增加。

四、住宅装饰装修中的注意事项

1.应注重住房的荷载能力与装修的选材

住房的安全与装修中工程所用材料有密切关系。任何住房的基础,设计的承载能力都是个定值。如果大幅度加重房屋的重量,就会破坏房屋的基础,造成结构上的损伤。特别是城市中的高层居民楼,如果在装修中大量使用石材等重量大的材料,就会大大超过楼房基础的承载能力,危及结构的安全。有些住户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将客厅楼地面铺设花岗石或大理石板,将厨房内砌筑砌筑很重的灶台、水池,将卫生间地坪垫高安装冲浪浴缸,在阳台上砌水池,安放重物等,这些做法都严重的危及房屋的使用安全,应该及时制止和纠正。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规定,住宅楼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2.0kn/m2,按照这一限值设计的多孔楼板和楼面梁,其承载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值的,尤其在80年代以前建造的房屋都未考虑地面装修超载因素。在客厅铺设花岗岩、大理石板时,因大理石板一般厚20mm,比重为28kn/m3,再加20~3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楼面大约平均要增加100kg/m2恒载,使楼板超载,甚至会引起楼板下挠、开裂,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在家庭装修中,要提倡使用轻型建筑装饰材料。如使用石材等重材料也应选择厚度在10mm以内的,目前很多物业管理部门对家庭装修的用材重量有具体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2应注意房屋的建筑年代

房屋建筑的设计质量是由不同时期的设计规范所决定的。我国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国家对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非常重视,重新修改了设计规范,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结构设计增加了构造柱、圈梁、剪力墙等抗震措施,相比之下,有抗震设防的房屋整体性好,安全可靠度高,拆除有抗震设防房屋的墙体要比拆除无抗震设防的房屋墙体优越得多。当然,并不是有抗震设防的房屋就可以无限制的拆除墙体,房屋建筑也与人体一样,不管哪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3注意保护防水层。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卫生间地面施工时,容易破坏原有的防水层。因此,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就要注意保护防水层,如果施工危及或破坏防水层,就必须进行防水层的修补,或者重做防水。⑵注意防火。家庭装修过程中,必然要使用大量装饰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极为严重。因此,装修中使用的木材、织物等易燃材料应该进行阻燃处理。

4注意电路容量。居民楼在建设时,电路的容量是个定值。家庭在装修时,对电路要进行改造,如移动或增加室内用电插座。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空调、空气加湿器、净化器及厨房电器的大量使用,都会大幅度增加用电量,危及安全用电,因此,在家庭装修中,对电表容量、导线的粗细等都应重新进行设计,以避免使用时发生事故。

5注意不要板材布满整个墙壁。四壁布满板材装饰,虽然洁净、美观、易擦洗,但占据空间较大,费用高,也不利于防火,更重要的是一旦墙体由于某种原因出现开裂和险情,会被装饰面板所掩盖,不能及时发现处理,造成鉴定的失误。

6忌在墙上挖横槽直接埋管线。在家庭装饰装修中,为保证居室的整洁、美观,按使用要求调整电线位置是正常的,往往是将各种管线均埋置于墙体中,但在埋设线路中要注意,一是不得在墙上打横槽,破坏墙体结构;二是不能将电线直接埋在挖好的凹槽中,否则,墙体受潮,便有可能造成漏电,进而引发火灾;三是不可用不防火的线管材料;四是管线埋置前要认真检查,特别是水管网要进行试压,保证接头处不渗漏,防止装修后水管接头处渗水浸泡墙体,影响美观和使用

五、住宅装饰装修要注意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1、要注意图纸的审核

现阶段我国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常规做法为:先由建筑设计单位根据房地产开发商的要求做出建筑设计方案,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后付诸工程施工,而室内设计方案往往是在建筑设计定案或者施工后才方着手进行,因此图纸会审变得格外重要,通过图纸会审可以使我们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及难点,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拟定解决方案,从而将因设计缺陷而存在的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更有利于施工的全面开展。

2、坚持质量分析制度

定期对装修工程质量进行分析,根据装修施工的各阶段或者重点部位施工之前对施工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已出现质量问题的整改和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防范,并结合质量控制偏差表,全面控制施工质量。

3、推行样板制度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前应有主要材料的样板或做样板间(件),并应经有关各方确认。”因此在大面积施工前必须严格执行样本引路制度,以利于优化原设计、明确施工工艺、发现影响质量的因素、指导大面积施工。选择有代表性的工序和标准间进行施工,先做出样板,样板完成后进行优化评审,根据各方的要求进行改造,确保通过验收后再进行铺开作业。

4、严格控制施工工序

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尤其是衔接工序和交叉工序。实行对影响装修工程质量的前一道工序进行交接,下一道工序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道工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尤其是基层处理和隐蔽工程,例如基层龙骨安装和水电管线敷设,一定要先进行隐蔽验收,确保达到规范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5、要注意搞好成品保护

施工周期长、多工种穿插作业以及多工序衔接是装修工程施工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决定了装修工程中成品保护的重要性。在开始施工前,要对原有的成品如空调风管、水电管道阀门、开关等进行保护,以免在施工中损坏;在施工工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及操作要求对已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保护,如成品的橱柜、木饰面、木门套、洁具、五金件等,此外,在施工中还应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避开施工中的成品保护,以期达到保护成品的目的。

六、结束语

住宅的装修的最终目的是为自己搭建一个舒适、安全、惬意的居住环境,但是装修过程中必须考虑安全问题。在对住宅的结构进行改造时一定要注意房屋的结构,考虑好防火防盗问题。此外,挑选良好的装修队伍也是装修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还需要注意与邻里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和谐的出现,影响正常的生活居住。

sixtheconclusion

Decorationoftheresidence'sultimategoalistobuildacomfortable,safeandcomfortablelivingenvironment,butdecoratingaprocesssafetyissuesmustbeconsidered.inthetransformationofthestructureofhousingmustpayattentiontothestructureofthebuilding,considergoodfirepreventionsecurityproblems.inaddition,choosegooddecorateteamalsoisdecoratedtofaceanimportantproblem,alsoneedtopayattentiontotherelationshipbetweenneighborhood,avoidtheoccurrenceofdisharmony,influencethenormalliving.

参考文献:

[1]王可嘉,白雪松.小议住宅装饰设计的影响因素及应考虑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2]李婷婷,何杰.色彩与室内空间环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7)

[3]李绪洋,苗臻.建筑节能设计中考虑的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6)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6

关键词:地铁车站;装修设计;空间规划;标准化

我国地铁车站工程的全面与安全建设得益于现代化土建和装修技术的结合,从而实现了建设、设备、装修等不同专业不同技术的紧密配合,对车站的空间规划建设提出了实际性的概念,也在车站环境的建设装修上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成果。

1合理利用空间建设良好的净空

1.1空间合理规划的目的和方法

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是建设地铁车站的主要要旨。目的在于在有限的空间解决车站公共区的压抑性、建设的呆板性和空间环境建设的无序性,应该在保障建筑安全和基础设施设备设计合理的前提下,根据地铁车站建筑方案对整体的空间环境装修效果制定一个标准,通过一系列的建筑调整和设计合理规划,使得地铁车站的空间环境建设能够取得一个很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车站装修方案和天花吊顶设备方面的技术和工作进行结合的,而实现地铁车站空间合理规划的目标。现在城市的地铁车站的土建基建基本环境都是大同小异,根据国家有关方面的地铁施工要求,站厅的高度为3米、而地下站站台的高度为3米、站台通道为2.4米。这些高度和宽度都是地铁施工所必须执行的技术内容,而现在这个高度和宽度对于出行的群众来说,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显得不够。所以要在这个基础上对空间在进一步的进行整改和装修,将天花吊顶的高度在提高到3.4米的高度,在根据车站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调整管道线路,使得车站空间在局部的能够取得更大的装修经空间。

1.2地铁线路空间规划方案

根据实际的土建和基建装修方案需求,可以将地铁车站在建设分为三个类型:单柱站、双柱站和特殊站,针对不同类型的车站进行空间装修则要采用不同的装修方案,和不同专业设备的配合协调,以期在空间装修上能够在重点区域取得重大的设计效果突破。

1.2.1单柱站。单柱站的两边跨度分别为8.75和10.5米,单柱并且跨度较大的站型在进行装修上,不能够达到预期的装修效果。

1.2.2双柱站。目前有些地铁线路在方案的设计之初是天花吊顶高度为3.2米的双柱站,然而在后期的施工中,通过实际的环境和施工调整将设备管线和空间上移达到了3.4米,总体的高度装修可以达到4.5米,在双柱站的装修空间规划上取得了很多的突破,使得车站经空间大大提升。

1.2.3特殊站。有些车站在市区里面的由于整体需要铺设的管线比较少,使得在空间装修上可以进行更大的调整利用,使得在标准的天花吊顶高度3.4米提升到4米甚至是6米高度,使得车站装修可以取得更大的净空间。

1.3打破传统的空间装修模式

随着现代化建筑和装修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地铁车站的设计上可以使用更加专业的装修方案、先进的建设设备,可以对车站的净空间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建设,为车站空间在装修概念上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发挥平台。

2空间规划理念的延续

2.1车站装修设计主题明确

地铁车站装修中将长期使用的色彩、造型和照明等等空间的主要基础设施分离出来,而主要落实到长远的规划上,需要针对城市文化元素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地铁作为城市群众日常的主要交通工具,既是社会公共设施设备也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素质品质,既要保持车站的环境简洁、干净卫生的车站环境、舒适宽敞的空间氛围,使得出行的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包容性和文化性。所以在地铁车站空间的装修设计上,要注重城市的文化特点,进行主题的设计和提炼,将色彩造型融合到地铁车站的空间装修中来,形成线、面统一的装修效果。

2.1.1车站装修的色彩体系。地铁车站装修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色彩体系。色彩明暗度,多维度等的选择对车站整体的装修效果以及使用效果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根据城市的文化特点进行空间色彩的选择,则在空间设计上可以更加的突出地铁车站的特色。

2.1.2车站造型体系。地铁车站在造型上可以视实际的空间进行设计,同时,也可以在车站的视觉中心选用传统的宫灯或者藻井等中式风格造型元素,在这样传统造型进行创新设计,可以给车站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简单、颜色造型分明的装修体系可以更加彰显城市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使得车站更加具有特色,也可以在施工上符合项目要求和维护要求。

2.1.3车站空间照明体系。车站的照明体系同样也是包含在空间建筑设计里面,在地下车站空间内照明系统需要有更好的照度和均衡度,可以在光源上达到空间设计的效果。在目前的城市多数的地铁车站空间设计中,照明系统往往是最容易受到忽略的地方,光源不够、光源色温不适合、光源分布不合理等因素都是造成车站装修不合理的原因。所以需要对照明系统进行侧重的设计,可以让合理的照明系统为整体的车站空间塑造提供更好的条件。

2.2车站空间装修效果

针对地铁车站几种类型进行空间有序的调整,单柱站可以在纵向或者大梁柱子地方进行重点处理,通过叠板和一系列的斗拱造型柱头使得空间标准高度发生变化,空间装修上可以更加的自然顺畅。而双柱站可以在原有的建设基础上,进行格局和视觉布局上的调整,利用车站的色彩和照明系统来衬托出整个空间装修的大气。而特殊站的空间设计则要从全局上进行调整,通过管道线路的规划、空间造型的特俗设计和天花吊顶高度的提升使得整个车站空间更加优越。不同的车站类型不同的空间都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空间装修方案,才能使得在有限的空间上发挥出空间最大的装修优势。

3结语

地铁车站空间装修应该着眼于如何更好地利用车站整体空间的布置和落差来进行统一的设计,使得地铁车站装修可以摆脱传统装修压抑、呆板等效果,从而达到让乘客感到更宽敞,更灵活多变的目的。随着现代各种土建基建装修技术的提升,在地铁空间装修上需要进行合理的技术结合,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将传统的装修模式进行升级,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最有特点最人性化最有视觉感官特色的地铁车站空间装修效果。

参考文献

[1]娄文冰.城市地铁品牌识别的整合传播设计与人文价值积淀――从伦敦到东京、香港[J].装饰,2012(11).

[2]刁伟轶.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咨询服务的内容与发展方向初探[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1(04).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关系;一体化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2-0044-02

建筑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的分离状态由来已久,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并破坏了建筑设计的原创性与完整性。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室内装修与建筑本身不符,需要调整整体结构的情况,浪费了居住者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因此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统一,实现“由内至外”的一体化设计,并彰显住宅室内设计的个性化,是需要建筑设计师认真面对的课题。

1建筑设计内容

建筑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建筑外部的规划设计。在房地产项目破土动工之前,首先要对楼盘选地进行勘测,再由建筑设计师对项目进行整体设计规划。(2)建筑内部的规划设计。包括楼体高度、楼层、门窗框架、墙体、通道等总体及单体设计,还要考虑项目开发商的要求。(3)设备的规划设计。楼体内部的公共设备,如取暖设备、安防设备、中央空调等,对所需设备进行整体布局规划。

2室内装修设计内容

室内装修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室内空间结构。参考已有建筑的形状、尺寸,进一步装修毛坯房,力求对已有空间进行合理组合利用,最大限度满足居住者对空间的使用要求。(2)界面处理。从上至下包括天花板、墙面、地板、护栏等,进行界面处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居住者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个人偏好,同时符合整体规划。(3)室内环境设计。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合理化布局,主要参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光照、风向和噪音等。(4)陈设设计。重点是家居物品陈列,如灯具、家具、装饰物等,物品的选择与摆放对于居住环境有重要影响,设计时需合理搭配。(5)结合人的行为心理。室内设计主旨是使住户居住起来更加舒适,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住户的年龄、身份等因素,进行合理化设计。

3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的关系

3.1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的异同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实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居民对于住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其不同在于,建筑设计的对象是整体项目,需要考虑地理、气候、人文风俗等方面;而室内装修设计是建立在已有建筑基础上,需要了解住户的需求,其他不定性因素相对较少。

3.2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的顺序

室内装修设计建立在建筑施工完成基础上。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前提,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完善。

3.3室内装修设计受建筑条件的制约

室内装修设计依托建筑平台进行,在设计时应减少对建筑的重塑,从而减少经济损失。而建筑在完成时整体墙体、通道、设施等已经定型,室内设计会受硬性条件的制约,设计时需注意合理性。

4建筑与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的要求

4.1室内设计师参与到建筑设计中来

室内装修设计是住户入住前的必要过程,受到建筑设计的制约,因此在确立房产项目时应让室内设计师参与进来,结合室内设计师意见对建筑设计进行合理调整,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协调进行。

4.2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需协调

(1)视觉感受。感官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而视觉是最直观的感觉之一,因此设计时需注意建筑外形、色彩搭配、整体视觉和谐等因素。(2)心理感受。住户选择住宅或进行室内布局,很大层面是追求心理舒适度,因而必须参考住户的心理感受,充分了解居住者心理。(3)人文因素。不同地域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应注意结合当地社会、历史、民族等方面文化,追求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的和谐统一。

5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的一体化构想

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协调进行是建造建筑的理想状态。通过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的统筹,提高建筑质量与艺术感觉。室内设计以建筑为依托,建筑设计以室内设计需求为参考。项目的方案设计、工程施工、检查验收等过程更是二者的融合。

6结语

建筑设计师要把握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统筹安排、融为一体,切实推动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的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梁志天.享受生活•享受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5):22-23.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8

abstract:thearticleisspecificdesigningoftheequipmentsupportresourcesinthebasisofmodularizationtheory.throughtheresearchofthedesigningfactorandinnertaskanalysis,thispaperdefinitestheequipmentsupportresourcesdesigndetails,anddesignsthearchitectureofthemaintenancemodule,supplymodule,supportmodule,anddefinitestheprocessingofallegationmoduleandinformationmodule.

关键词:“任务-要素”法;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

Keywords:“element&task”approach;modularization;equipmentsupport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e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100-02

0引言

模块化结构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组织结构模式,具有结构灵活、资源节省、适应性强等特点。将模块化的思想引入到装备保障领域,对装备保障力量进行模块化组织结构设计,使部队装备保障力量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是提升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之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装备保障力量模块化设计的要求和要素,本文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具体设计。

1模块化设计的“要素-任务”法

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其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在设计时往往无从下手。对其设计要素和任务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设计内容并确定设计流程。

1.1设计要素分析

1.1.1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模块化组织运行的基础,是对装备保障力量进行模块化设计的首要环节。体系结构的设计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模块的组成及其功能,明确各模块的组成要素并设定其功能。二是各模块的级别划分,明确组成模块的最小单元是什么,模块不断组合的最大规模是什么,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层级关系如何。

1.1.2接口接口是将各个模块进行拆分组合的保证,设计合理的接口对于模块化组织发挥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接口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装备保障力量同作战指挥机构的接口;二是与友邻部队和上级加强装备保障力量的接口;三是子模块之间的接口。

1.1.3标准标准是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运行的依据,设定科学可行的标准体系对于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运行起到重要作用。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标准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各任务阶段中各级模块的工作方式;二是任务完成标准;三是各模块间相互关系标准。

1.1.4信息信息要素对于模块化结构的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信息要素的功能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获取外界信息,为完成装备保障任务提供依据;二是传递信息,保证模块化系统工作的流畅性;三是存储,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存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2内部任务分析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内部任务分为指控、供应、维修、信息和保障。指控包括平、战时装备保障力量的运行管理;供应是指对武器装备、技术保障装备和技术保障器材的供应保障[1];维修是指对装备的维修保障;信息指保障力量内部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存储等;保障包括运输、医疗、伙食、防卫等保障任务。

1.3设计内容分析根据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内部任务,将保障力量分为指控模块、供应模块、维修模块、保障模块和信息模块。其中供应、维修和保障模块是实体的模块,可以设置相应的机构和实体;指控、信息模块虽然也可以设置相应的机构和实体,但由于其发挥作用横向作用于各功能模块,纵向贯穿于各任务阶段,无法独立形成组织结构。因此在进行模块化设计的过程中,只进行供应模块、维修模块、勤务模块的组织结构设计,而指控、信息模块则对其运行机理进行研究描述。

以上的设计内容和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横向看,左侧为设计内容,分别为供应、维修、勤务、管理和信息模块,其中供应、维修、勤务模块反映了设计要素中的体系结构和标准要素,而管理、信息模块则反映了设计要素种的接口、信息和标准要素;纵向看,上部的供应模块、维修模块和勤务模块要对其进行组织设计,而下部管理模块和信息模块,则对其运行机理进行描述。

2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组织结构设计

根据上一章的分析,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内部包括指控模块、供应模块、维修模块、保障模块和信息模块。其中供应模块、维修模块和保障模块具有实体的体系结构,而指控和信息模块不具备实体体系结构,只对其运行机理进行描述。五模块间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指控模块是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大脑,制定决策管理维修模块、保障模块和供应模块的工作,各模块之间有信息流进行连结。

2.1维修模块维修模块是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维修模块既包括参加维修任务的人员,也包括器材、维修装备设备等维修资源。对维修模块进行设计的目标为使其资源使用合理,运用方式灵活,完成任务高效。按照“四统四合”中装备保障力量“相似专业合并、专用力量保留”的要求[2],本文将装备保障力量维修模块的最小单元定义为模块元,并按照结构关系依次定义标准模块和模块组的概念。

2.1.1模块元是指装备保障力量可以分解成的最小单元。模块元具有独立完成某种任务的功能,并可以相互组合为新的功能体,而模块元本身不可再分。本文将模块元分为专业元和装备元两类,其中专业元为可以保障多种装备相似部件的模块元,而装备元则只对一种或几种装备具有保障功能。模块元在实际中可按照班或组进行编制。考虑到将装备保障力量的分解最大化、尽量避免专业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内部资源浪费的问题。对照保障装备某部件轻、中、重损程度的需要,将专业元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履带式底盘一级专业元”可以完成履带式底盘的小修任务,而“轮式车辆底盘二级专业元”可以完成轮式车辆底盘的中修任务。同时,专业元既包括实施保障任务的保障人员,也包括保障装备、设备、维修器材等必需的保障资源。装备元是针对特定装备的某些部件而言的,这些部件由于结构特殊、技术含量高或装备列装数量少等原因,一般的专业工种无法完成对其保障任务。因此需要专门的模块元对其就行保障。一型装备可能需要多种装备元,也可能只需要一种装备元。装备元和专业元一样,既包括保障人员,也包括器材、保障装备、设备等必需的保障资源。

2.1.2标准模块标准模块是由同类模块元组成的具备特定功能的装备保障力量模块。由于模块元分为专业元和装备元,对应的标准模块也分为专业标准模块和装备标准模块。如将履带式底盘的一、二、三级专业元进行组合得到履带式底盘标准模块,而将某Ⅰ型装备的所有装备元进行组合得到Ⅰ型装备标准模块。同样的,标准模块包括保障人员、器材、保障装备、设备等必需的保障资源。标准模块在实际中可按照连或分队进行编制。同时,要注意的是,某型装备标准模块虽具备保障该装备的所有装备元,但在实施保障任务时,仍需一定数量的专业元共同完成任务,如某装备安装了新型雷达、火控系统,但底盘仍为老式装备底盘,则进行保障时仍需要相应的履带式底盘专业元与该型装备标准模块共同完成任务。

2.1.3模块组模块组是由同类标准模块组成的具备特定功能的装备保障力量模块。按照标准模块专业和装备的分类,模块组分为专业模块组和装备模块组。专业模块组将一般装备保障所需专业

进行整合,而装备模块组则主要保障需要专门保障的特殊装备。模块组在实际中可按照营或队进行编制。维修模块体系结构如图3。

2.2供应模块按照物资的适用范围分类,装备物资供应分为武器装备类、技术保障装备类和技术保障器材类。本文参照该种分类方法,对供应模块进行体系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就军械供应模块而言,其组成包括了军械武器装备供应模块、军械技术保障装备供应模块和军械技术保障器材供应模块,每个模块可以按照班或组的形式设置,组合在一起可以按照连或者分队的形式设置。同时,军械供应模块自身具有运输车辆及装卸工具等运输必须设备。装甲供应、车船供应等模块的内部组成与军械供应模块相类似,同样具有自主运输和装卸能力。

军械供应、装甲供应和车船供应等模块在实际中可按连或分队的形式设置,组合在一起为供应模块,可按营或队的形式进行设置。

2.3保障模块保障模块是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成装备保障任务提供运输和防卫等必要的保障。保障模块任务较为明确,模块划分也较为容易,这里不做过多论述。

2.4指控与信息模块工作流程分析信息搜集的任务为搜集实时战场态势和装备战损情况,为管理决策机构提供第一手情报,便于制定保障决策。其信息来源主要有装备使用部队的反映、上级和友邻部队的通报和技术检测侦查等。

信息搜集的下一个流程为信息处理,对搜集而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工和整理。按照既定的原则,对搜集来的情报进行分类和重要度排序。整理完成后,上传至指控模块。

指控模块是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大脑,由装备保障指挥机关和各模块负责人组成。在收到经过处理的信息后,管理决策模块对任务进行分析,制定装备保障决策,划分各部任务,协调各模块之间配合关系。如完成某项维修任务,需要维修模块某专业模块组派出人员进行战场抢修,并要求保障模块予以运输和防卫保障。

信息存储的任务为将信息处理模块的整理结果和指控模块的决策结果进行存储,便于保存关键数据以及总结经验。同时将管理决策模块的决策信息传递给维修模块、供应模块和保障模块。指控模块和信息模块的具体工作流程见图5。

3结束语

模块化是未来装备保障力量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对于模块化装备保障力量的构建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这里只是进行了理论探讨,具体的实际运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去验证。

参考文献: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9

【关键词】能力导向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51-03

一、服装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

我国服装设计高等教育相比国外起步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从只有专业的艺术学院、纺织类大学、轻工类大学到今天的许多综合类大学相继开办服装专业。如今,我国高等学校的服装设计类教育已经开展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少院校对服装类课程体制的设置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如在基础课的设置上,已经不只是传统的素描、色彩,而是加入与服装设计相关的特色课程,如人体速写、织物速写等。更加重视课程与市场的相结合,开设了服装品牌设计与策划、服装营销等课程,同时加大了校企间的合作。这些改革使服装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以应用技术型为定位的三本独立学院,其服装设计类专业相对设置较晚,起步较弱、积累较少,课程体系设计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设置的结构单一。根据高等教学课程体系论的解释,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不仅是课程的横向和纵向的结构关系,也是逻辑顺序与要素直接的结构关系,这两种结构关系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始终,渗透各个方面,影响着整个课程的实施。但是在许多院校特别是以应用型技术为定位本科院校,不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模糊、课程内容混乱。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是课程体系结构安排不合理造成的。目前许多学校服装设计类专业基本都是在基础课程的框架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课时总数上控制相对严格。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也是如此,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几大模块组成形成纵向课程体系,所占比例较大,形成一种线性模式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认为专业教育就是应该围绕专业课程设置来进行课程体系规划,但是横向课程主要是指任意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将具有不同特色和特长的学生统一向一个模式培养,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主要重视服装设计类专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人文科学知识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领导能力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面窄,适应能力差。

(二)课程类型结构模糊。课程类型结构是课程的制定与设置过程中的基础依据,也是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参考指南。但在服装设计类本科教育中,课程类型结构模糊不清的问题还是较为常见的,主要体现在如“必修课”与“限选课”“选修课”划分不清,如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2015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罗列出“基础课”“专业必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这种课程划分模糊,针对性不突出。特别是“专业必需课”“专业限选课”的设置模棱两可,课程性质区别不明显。

(三)课程设置与服装行业现状脱节。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从服装产业的发展状况出发,应准确的分析当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社会经济需求的复杂性决定的服装设计课程设置目标的多样化,需要我们准确分析社会经济需求和受教育者就业发展需求,科学把握服装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目标的内涵和外延,以满足服装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核心,将岗位需求所需要的能力、知识以及素质为切入点,更加切合市场的需求确定服b设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适合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素质培养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但是,目前不少院校的服装设计类专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的情况,现行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的实践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不过、岗位适应能力差。而服装设计类专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且行业变化快,这就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师资梯队配置不合理。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更新和改进,同时,也需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服装设计教师队伍。但是目前三本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扩张较快,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年青教师一毕业就加入教学队伍,缺少实战的锻炼经验,对于能力培养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对培养目标认识模糊,往往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应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则是讲得比较肤浅,或是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明确能力培养的要求及培养目标,将专业能力要求进行细化

(一)培养要求和目标定位的细分。培养要求和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的方向,培养要求和目标对课程设置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对学生今后就业方向的引导,学校制定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应根据自身学校特点以及办学特色和优势,应该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学生今后所就业的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为导向,来制定培养要求和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学院或独立学院,在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后,在更加具体的培养方式方面,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相应的细化。

如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培养目标定为: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服装设计与服饰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能在有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服装创新开发和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同时也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沟通和团队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其知识结构细化要求:(1)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服装设计款式、结构、工艺设计方法;(3)掌握服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特点;(4)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5)掌握服装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6)了解国内外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其能力结构细化要求为:(1)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2)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3)具有服装产品创意设计、制作的能力;(4)具有服装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5)具备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总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后,应在此基础上制定各个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各门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的重心及其课程之间的关联搭配应紧紧围绕实现分目标这个中心来组织和配置,使之形成一个课程体系。这样将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且教学目标相对集中的课程,构建成一个课程体系,既整合教学重点分布使之执行起来脉络清晰,又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目标考核和评价。

三、确定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明确课程重点

在服装教育过程中,服装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服装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服装产业发展格局相结合,不断优化服装课程体系。因此,要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就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首先,改革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模式,打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界限,使技术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相互交融,提高服装教育质量。其次,整合、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改变从前独立设课、各成体系、互不相干,不能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优化、突出那些对培养、提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起重要作用的课程。最后确定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明确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重点。

(一)根据服装设计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将培养能力的课程进行规划和细化。明确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应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能力、所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以及所对应的课程进行归类。例如,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明确出了专业能力的共性指标,主要细化为四个方向(造型基础能力、设计能力、服装生产与管理能力、服装市场营销能力)并针对共性指标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明确细分所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见表1)。

(二)明确每门课程的重点及能力培养,细化课程的设置。在对所需要具备的设计能力所对应的课程进行设置时,可以设置每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手段,根据能力的阶段性培养目标设置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为每个主体能力设定一个明确的操作方向,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主要体现在把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小的主题。明确每个主题的能力和目标,并以此来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训练方法(见表2)。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服装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就必须通过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对此,可从以下四个模块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一是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科特点,进一步范、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形成以服装基础理论、服装设计和制作、服装营销管理为主干的基础课程体系。(下转第88页)(上接第52页)二是充实专业课程,扩展专业口径。依据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打破专业壁垒,添加选修课程,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充实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开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理论修养,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添加本学科前沿课程,以利于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概况和学科前沿成果。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当前学科前沿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是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以能力培养导向的服装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专业教育以模仿和观察为主的教学学习方法,有利于整个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与此同时,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情况的反馈来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晓宝.高等技术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路向选择[J].职教论坛,2012(28)

[2]翟松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模块式”课程体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徐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4(14)

[4]周小丽.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设计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2016JGB519)

装修设计的基本要素篇10

关键词:维修器材;供应链;装备

中图分类号:e246文献标识码:a

装备维修器材是海警部队进行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装备保障费用和效能的重要因素。作为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资源,维修器材不仅直接影响到故障装备的及时修复,也是保障工作中经费投入最大的方面。据资料统计,在装备全寿命周期内,维修所需要的器材保障费用约占整个维修费用的一半以上。因此,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的效果直接影响车辆装备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

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由进行原材料获取,加工原材料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的一些企业或企业部门构成的网络。从供应链管理的构成来看,参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实体主要是供应商(还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制造商、配送中心、零售商、最终用户等。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参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实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与协调问题。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在给地方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军事物流的发展,特别是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模式的发展突破提供了新的契机。假设:依托社会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依靠国家经济力量,立足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可以降低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成本,实现海警部队“保障有力”。

2可行性分析

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是否可行,主要从军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其军事目标的可达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从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所采用的“即时后勤补给”战略来看,其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的效果是明显的,在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海警装备维修器材多侧重于平时保障,同时要做好战时储备。其目标是将各级装备维修器材机关部门、基层单位等和地方器材供应商链接成为一个协调一致、相互支援、可发挥最大整体效益的集成系统,从而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为海警部队各级别单位的正常运输勤务提供恰当数量的正确器材。优化的目标与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一致的。即:紧密结合用户需求,以系统和整体观念进行供应管理。

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从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如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物流装备、运作流程和信息系统等。海警部队已基本具备了装备维修器材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物流装备和信息系统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优化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系统,许多相关部门从切身利益出发也非常配合工作;第二,海警部队具备一批懂物流、精管理、会保障的专业人才,为成功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装备维修器材保障储备了人力资源;第三,随着地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和近年来海警部队逐步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立足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海警部队能实施装备维修器材供应链管理和“保障有力”。

我国物流业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与管道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和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大了投入,公路和铁路建设投资成数倍增长;另外,从优化项目经费的费效比分析,海警装备类型和使用情况,以及对装备维修器材需求的种类和频次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为供应链环境下装备维修器材的联合供应和协同保障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装备维修器材管理经济效益。

通过从军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利用供应链思想进行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是可行的。

3供应链设计

3.1供应链设计目标

利用供应链思想进行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主要是通过设计供应链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系统集成。通过供应链设计,把装备维修器材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单位或部门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供应链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成优化。

(2)技术先进。通过供应链设计,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的运作采用更加智能的物流设备、更加先进的物流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实施装备维修器材管理。

(3)需求拉动。通过供应链设计,实现基层部队“需求”拉动装备维修器材“供应”的保障模式,即根据需求拉动确定供应。

(4)协同合作。通过供应链设计,协同合作意识将贯穿整个装备维修器材保障过程。主要体现在信息共享、围绕基层部队的需求共同解决问题、业务上不再有重复性工作、信息能实时准确获得等方面。

3.2供应链类型选择

供应链类型的合理选择借鉴不同的军事供应链和企业供应链。军事供应链分析有助于明确军事需求,企业供应链分析有助于明确效益需求。军事供应链一般分为平时的军事供应链和战时的军事供应链[1]。平时的军事供应链主要是为了满足部队训练和战备建设的需要,强调压缩后勤规模,强调充分利用可支配的后勤资源,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和质量;战时的军事供应链主要是为了满足部队作战任务的需求,强调的是产品和服务的速度、柔性和质量。传统的供应链类型主要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推动式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出发,经由半成品、产成品、市场,直至最终用户的物流主导过程。拉动式供应链是指从客户需求出发,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或服务,再根据设计组织材料进行生产,这是一种以需求信息流为主导的供应链。

供应链类型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突发事件、通用性不同、器材需求量差异等。综合考虑海警装备维修器材需求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装备维修器材需求发生波动或需求不确定需要将“推动式”和“拉动式”供应链综合起来。配送中心可以灵活地根据保障任务的突变做出快速响应,将其作为“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的分界点比较合适,如图1所示。

3.3节点设计分析

根据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过程的特点,设计的供应链节点包括装备维修器材供应商、配送中心、部队用户。

(1)器材供应商节点。器材供应商节点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一是供应商的规模;二是供应商所处的地理位置。供应商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其能为部队提供的服务水平,供应商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是否处在海警部队最佳的供应保障范围内。

(2)配送中心节点。配送中心是装备维修器材供应链中连接上游器材供应商和下游部队用户的核心环节,在海警装备维修器材保障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配送中心节点要使器材供应适应部队需求变化;配送中心节点要经济高效地组织储运;配送中心节点要提供优质的保管、配送和信息服务。

(3)部队用户节点。海警部队保障有四级单位,从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的实践出发,需要进一步明确供应链中部队用户节点的粒度。依据海警部队财务制度,综合分析,三、四级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结算权限,经费开支需经过二级单位统一预算。另外,二级单位有保障经费预算权限,在制度上也符合保障要求。因此,选择一、二级单位作为供应链中的部队用户节点最为合适。即:由配送中心或供应商将器材直接配送到一、二级单位,其他单位由二级单位另行组织。

3.4保障模式设计

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模式设计遵循了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反应性的原则,并考虑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动态性。保障模式大致可以设计为两种: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和中转配送保障模式。直达配送保障模式的优点是订单一次配送到位,过程简单;减少配送中心运营成本;系统内总物流成本低。不足是及时响应时间长、供应速度慢;收货响应时间长;增加了各使用单位重复备货成本;企业仓库库存金额增加。中转配送保障模式的优点是实现配送运输规模化,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配送中心的建立分摊了器材供应商库存成本;缺点是增加了配送中心的采购、库存、配送和运输成本及器材中转次数。

论文认为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系统供应链设计,应兼具以上两种供应保障模式的优点,即:建立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枢纽,部队的需求信息在这里汇总;配送中心可以保障通用性较低的维修器材和应对突发事件造成波动的器材需求。器材供应商仓库,以就近原则保障部队用户需求,避免器材的重复运输,也减少了配送中心的采购、库存、配送、运输工作。

假定a省有i个器材供应商,B直辖市有j个器材供应商,C省有k个器材供应商。图2表示了两种供应保障模式相结合的供应链框架。图中实线箭头表示由配送中心配送部队用户的器材流动方向,虚线表示部分由供应商直接配送部队用户器材流动方向。

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和中转配送保障模式相结合的供应链框架具有动态性特点。供应商、配送中心和部队用户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保障任务的变化和供应商与部队用户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而改变。

基于上述供应链框架的器材保障流程描述:以系统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根据器材的通用程度和供应商的地点,选择不同的库存策略和配送方式。这里的库存策略有配送中心是否零库存两种,配送方式分为供应商配送和配送中心配送。通用性的高低影响器材库存策略,通用性高的器材采取配送中心零库存,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配送中心的库存成本,而当器材供应中断时,部队用户也可以直接从市场采购所需的器材,不会影响部队任务的完成;对于通用性低的器材采取配送中心安全库存,这样既满足了部队用户的需求,提高了部队用户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供应商与部队用户之间的距离影响配送方式的选择,距离较近时采取供应商直达配送模式,距离较远时则由各个供应商将器材运送到配送中心统一分拣,然后再分别配送到部队用户。以就近配送原则决定是否由供应商直接供应,不仅降低了器材运输时间和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配送中心的配送成本和库存成本。

4结论

论文结合现行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系统分析,论证了装备维修器材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军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明确了车辆通用器材供应链设计目标和类型。最后,对供应链框架结构中的核心——配送中心进行了规划设计,说明了供应链节点和供应保障模式,给出的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结构对现行的供应保障模式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宪刚.中美军队后勤管理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2]宋方,蒋长兵.现代物流案例教学与实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