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6:42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1

关键词: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原因

自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十分重视和关心“三农”问题。农民以单户来进行生产销售,无法承受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一些农村能人、专业大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发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解决信息不对称、缺乏农业技术、资金不足、供销数量太少等多方面的问题。

作为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还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专业合作社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力、合作社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据海南省屯昌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105家,出资总额4.3206亿元,有合作社成员近20734人,带动周边农户近40000户。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在屯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在不断地提高。

一、海南省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有的合作社甚至是家族式、家庭作坊式合作社,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与管理,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有的合作社主要是按传统的农村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生产销售,服务水平低,农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品牌意识,注册了商标的专业合作社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生存。

(二)成员文化水平低。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没有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会计岗位的人员一般还要兼任合作社其他职务;合作社很少对外公_招聘会计人员,财务人员文化水平低,一般都是初中学历,有些财务人员甚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无证上岗;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会计资料归档也很不规范。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与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专业合作社资金不足、内部管理不善又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发展完善合作社的管理。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农民是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成员,但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缺乏对合作社运行的认知,对财务管理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运行中,大部分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个别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等规章制度也没有按照制度条例来操作,没有建立正常的办事审批流程,原始凭证没有经办人、审批人签字,自制和外来的原始凭证、会计业务处理普遍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

(四)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就需要向外部融资,对外获得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目前在农村金融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农商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局限于政策性农业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农业银行自从股份制改革上市以后,向扶持农业经济的政策措施倾斜效果甚微;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在支农方面的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少。通过对100家合作社的调查发现,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向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合作社仅为40家,不足调查对象的一半。

(五)成立“空壳社”套取国家扶持资金。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每年都会出台一些惠农政策和措施。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空壳社”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10条规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低人数为5人,一些农民凑够成立合作社的法定人数,成立合作社后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套取国家补助资金。

二、海南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府部门监管力量不足。《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第三条规定了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的措施,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对合作社的监管职责。财政部门作为会计核算业务的监管部门,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应当依法对合作社的会计机构进行监督指导。但是,合作社作为新兴的组织机构,财政部门的监管措施还不成熟,对合作社会计资料和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比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要简单一些。

农业局作为合作社的直接管理政府部门,由于管理不够全面,也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力量,无法及时向合作社以及农民传递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专业合作社很难在短期内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来规范财务管理。外部监督力量的不足,势必会造成合作社对财务管理的忽视。

其次,金融机构规避风险难以发放足够的贷款。因为合作社自我积累资金能力不足,再加上成员极少利用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对专业合作社进行投资,因此,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品。合作社申请金融机构贷款,必须按照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但大部分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会计报表和财产证明就很难出具,失真的会计信息影响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资信评价。

合作社大部分是租用生产场地和办公场所,缺乏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其土地、房屋因没有产权证也无法获得抵押。至于将农具、农产品等作为抵押品,金融机构也不会接受。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从事畜牧养殖为主,很容易受疫病的影响,因而收入也很不稳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贷款约束性条件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想要依靠申请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进而拓展业务具有很大的难度。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阻碍了合作社的有效发展。一些合作社成员不得不以其个人名下的不动产抵押来获得小额贷款。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金筹集、人才培养、信息获得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内部因素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持续稳定发展,不能仅依靠政府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加强自身内部管理,练好“内功”,而加强财务管理,是合作社强化内部管理的首要工作。目前虽然合作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合作社规模偏小,组织机构不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内部管理混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的不多。

1.合作社领导和普通社员忽视财务管理工作。表现在: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合作社负责人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知识,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发展合作社最重要的是增加销售量,开拓市场等,由于合作社管理者主观上存在的认识问题,直接导致合作社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和混乱。

合作社大多由当地种植、养殖大户以及农村能人牵头创办,他们是合作社的领跑者,也是合作社的大股东,因其给予合作社强大的资金支持,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自然也就控制着合作社的财权和决策权,多数人想怎么管就怎么管,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毫无财务管理意识。另外有些以村委会名义成立的合作社,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理事长,成员多数认为合作社是村委会的,是盈是亏由村委会负责,对合作社财务是否要公开、是否要参与管理一无所知。

2.农民经济实力薄弱导致融资难。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本是比较少的。目前,有超过一半的合作社接近500家注册资本都在10万元以内,属于小规模合作社。造成注册资本较少的原因是农民的出资额有限。一方面因为现阶段农民的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加入合作社的成员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入社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农民缺少投资观念,大多数农民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没有足够信心,另外,一些关于合作社老板卷款跑路的负面新闻,也打击了农民对合作社投资的积极性。

农业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生产经营的农产品是弱质产业,投资回报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即使有经济实力的农户也不敢轻易投入较多的资金,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农业领域而转向别的行业,只求保障自身资金的安全而不敢承担风险;而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和专业技术等出资的农民则更少。由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投资合作社可以提高济收入等方面的作用了解不够,导致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不足,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也使得合作社成立初期无法获得足够的注册资本。

农民是社会生活中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合作社是这些低收入者的联合。因为农民的经济能力太弱,合作社在成立之时吸收的股金有限,大部分合作社因规模较小导致产业收益较低。合作社盈利不高,自身的积累不足,从利润中提取的利润留存数额少,无法作为合作社发展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主要的资金来源。

对于合作社中存在的“空壳社”现象,一些理事长也坦言,农民自身经济实力有限,如果不成立合作社就无法申请政府的扶持发展基金和贴息贷款。在没有获得资金之前,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部分农民成立合作社的积极性来自于申请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当财政扶持资金到账后,理事长并没有对合作社将来的发展做好计划,也没有对未来如何使用财政扶持资金作出相关的规定。

3.财务人员素质低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有一些相同的会计业务,《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中是不相同的。例如《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不引入公允价值,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主要是从合作社自身的特殊情况考虑,合作社普遍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财务人员的会计业务处理经验不足,因此账务处理相对于工业企业要简单得多。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招聘到合格的财务人员,有点财务知识和经验的会计也不愿意到合作社工作。为了减少人员费用支出,合作社很少为财务岗位配备相关的财务人员,只能指定内部成员来担任财务人员。与此同时,受负责人的制约,财务人员无法独立行使职权,发挥会计应有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无法做到真实、准确。

4.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专业合作社的利润分配过程中,参与利润分配决策的只是少数的领导人员,决策过程缺乏合理的监督,财产的分配体现的是少数管理者的意愿。在普通社员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合作社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腐败贪污现象,造成合作社集体资产的流失。

账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合作社管理的要求。大部分合作社账务混乱,根本就无法公开,即使公开,也只是公开一些数据,没有对应的业务和内容,敷衍了事,有些内容含糊不清,合作社成员根本就看不懂,也理解不了这些信息,更没有能力去判断这些财务信息是否真实,社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会计、出纳、仓管三个岗位一人兼,严重违背了相互制约和内部控制的原则,造成合作社正常的生产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合作社的内部控制比较松散,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不规范,随意性强,从而导致合作社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合作社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不够重视财务管理,缺乏内部监管,难以分清管理过程中的权责利弊。因此,对合作社进行内部监督是提高内部管理效果的前提,政府部门有效的外部监管是合作社快速发展的保证。

三、结束语

农民是构成合作社的主体,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低,他们的知识文化、业务能力、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合作社的服务水平有限,难以适应规范化的经营管理工作。从合作社发展的过程来看,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制约合作社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入剖析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才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彦丽.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杨正良.规范财务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J].税收与税务,2013,(24).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2

关键词:涉税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政策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各地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惊人。近三年,仅以东港地区,就有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了税务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新型的经济互助组织,对于税收管理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如何做好新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涉税日常管理,已成为摆在广大一线乡镇税收管理员面前的一项紧迫性工作。

一、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

1.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不规范、甚至虚假办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占80%以上。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组织能力不强,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领导者和决策者往往是企业、经纪人等,农民成员只是被动参与,这与法律、政策的本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背离。各级政府为了彰显政绩,有些企业和个人出于规避政策甚至骗取农业部门资金补贴的目的,迅速兴办了许多合作社。在这其中,我们不能否认存在为了骗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和农业部门资金补贴,而以虚假资料、虚构成员等办法设立的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核算不健全。从目前东港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账簿设置简单,另外还有部分没有会计、没有设置账簿,会计核算非常不规范、不准确。相当一部分的账簿难以准确反映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应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由于相关凭证不合法,也无法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成员占到了成员总数的80%以上,这部分成员对财务核算缺乏起码的认识,大部分还是注重眼前利益,认为少支出多收益就行,甚至存在有没有账本一样可以算清楚,聘会计还要多支出的思想。受这方面因素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核算想做到规范准确就比较困难。二是部分合作社的成立初衷不纯,是以追求政策支持和信贷支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目的,他们不愿意核算的太清楚,甚至人为的造假账来应付管理。三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财务核算管理还没有成熟经验,个别细节没有明确。譬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本社农民成员之间的核算应该使用何种凭证尚未以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专业合作社税收政策掌握较少,纳税意识淡薄。通过了解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情况,每个地区都存在挂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少,但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较少,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游离于正常税收管理之外的现象,这说明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税意识不强。笔者在与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人员沟通得知,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竟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的事,跟你税务局有什么关系?已经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免税,就不用你税务局管。显然混淆了“非纳税人”和“纳税人在税务部门监管下有条件免税”这两者之间的概念。

(二)税务机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常监管力度欠缺

1.缺乏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征收管理办法。虽然出台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在税收征管的程序针对其特殊情况的相关规定的修正严重滞后,至今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出台和成型的管理经验,这使得税收管理无章可循。例如,在营业执照中工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单位性质、注册类型等没有进行明确,税收机关也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在税务登记无法准确划分单位性质、注册类型、所属行业等;又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免税业务,免税相关资料需要不需要审批或备案、如何审批或备案也没有规定可循;再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购销又有加工,是提供商业销售发票还是提供工业销售发票也没有予以界定。强烈期待总局和省局出台操作性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征收管理办法或交流各地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征收管理经验。税务机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需高度重视。现阶段,“组织收入为中心”仍是县(区)局以下税务机关首要任务,但现实中由于过度地强调了税收收入观后,组织收入多就成了“一俊遮百丑”的头等大事。由此,纳税大户就成为了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类纳税人因为涉及免税管理,往往成了不被人在意的对象。另外,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征管力量凸显薄弱,特别是农村税务所(分局),由于人手少、管户多、任务重,容易造成税收管理盲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对来说生产经营不很规范,有没有明确的征税管理规定,这使得一线税收管理员实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监管也大多限于催报催缴,而信息采集、纳税评估、日常监管等一些监控手段往往不能真正的开展实

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需有效的征管长效机制。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新生事物,第一,税务人员普遍存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理解不够,政策执行能力不足。第二,难以全面、准确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规模。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数量很难固定,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可以以资金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只要本人申请,成员代表大会通过,就能成为本社社员。第四,社员的真实经营土地难以掌握,从几亩到几百亩不等,即使从村民委员会开证明也很容易办到。第五,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产品产量很难控制,像水产品、蔬菜、牛奶等农产品产量。

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管理的几点建议

1.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工作。要有计划的对一线农村税务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只有一线农村税务管理员真正吃透相关法规政策,才能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征收管理工作。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农村税务所(分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将关于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其吃透政策、用好用对税收优惠。此外,各县(区)局和农村税务所(分局)应积极开展政策辅导和办税辅导,帮助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自主办税能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依法纳税意识,严格遵照税收政策规定处理涉税事宜,辅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自主健全会计核算,按照法律规定设置成员交易管理台账,以合法有效的凭证如实核算,区别不同的交易方式进行分别核算,分别核算内部交易和对外销售,自产产品和成员产品、非成员产品分别核算,应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分别核算,做到会计核算规范、完整、合法、准确。认定免税资格,保证涉税信息准确。应定期从工商部门取得开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对超期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应及时与企业沟通,责令其补办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管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免税资格申请的,应坚持实地调查与资料备案同步,符合免税条件的收入审批免税,不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及时征收税款。修改完善税收征管系统相关模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信息采集中关键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业分类和税种核定进行明确,结合综合征管软件系统和增值税免税农产品规定的要求,将其列入“批发业”中的“农畜产品批发”或“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等类别比较合适,如果以加工为主的,也可以列入“制造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有关类别;对综合征管软件系统的相关模块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税务登记表格和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免税资格认定项目等,增加免税项目类型和免税项目原因等文书审批选项。

4.规范发票使用规定,加强发票管理和审核。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收购其成员和非成员的产品对外销售,又可以向其成员和非成员销售生产资料等,其成员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与所属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交易和结算关系,因此在发票的使用上建议上级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其成员和非成员的产品均可以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收购其成员产品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不允许抵扣,向其成员和非成员销售生产资料、对外销售产品均可以开具普通销售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是应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分开核算,免税收入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细化或补充政策规定,增强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建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单位整体对待,与现行增值税政策保持一致,只有自产与非自产的区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生产的和成员生产的都视同自产农产品,明确规定销售自产农产品和成员自产农产品均免征增值税。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可以考虑加大优惠政策力度,比照高新技术企业等的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纳税主体,直接免征企业所得税或者按照15%的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6.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征管长效机制。县(区)局和农村税务所(分局)应做好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工作,及时对相关农业专业合作社可能的农产品产量,提供劳务的能力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确保交易的真实性。由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专业合作社的发票使用管理和交易的真实性显得尤其重要。税收管理员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具发票的交易行为的审核力度,通过对可能生产的农业产品的品种、年度产量进行评估,来评价其交易行为的真实程度,监督其按照真实的交易行为和交易时间如实开具发票,防止通过虚构经营业务进行虚开、代开、变换产品名称开具、超范围开具等现象的发生,监控其如实核算免税收入,避免下游环节多抵扣进项税额,减少国家税款的流失。

[1]朱宪堂.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涉农税收政策问题的思考[j].农

村财政与财务,2008,(1):20-22.

罗鸣令,陈玉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2):81-84.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状况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历了自发组建、探索引导、依法推进、积极利用四个阶段。截止2009年9月,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4万家,合作社成员数达到61.3万个,带动非成员农户总数达到382.4万户,入社和带动农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39.8%。

合作社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实现了农业主导产业全覆盖。目前,我省农、林、牧、渔各产业和具有优势的主要特色农业行业,合作社实现了全面覆盖;特别是粮食生产合作社和农机、植保、测土配方、沼气等服务类合作社出现快速发展。二是提升了合作层次。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有相当一批合作社实行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统一服务。三是形成了多形式兴办的新局面。各地积极鼓励农机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村能人、乡村干部等单位和个人牵头领办合作社,其中农民牵头组建占了全省合作社总数的83.2%。

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主要体现在:办社宗旨上,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以实现利润为目标;合作方式上,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农民参加合作社,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影响自主经营权利,不变更家庭财产关系;经营内容上,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组织管理上,实行自愿联合,民主办社;利益分配上,努力实现成员收入最大化,盈余按股金额和交易额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二次返利。目前,合作社初步体现了“五有”:有一个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有一个明晰的财产权利关系,有一个民主的组织管理体制,有一个健全的经营服务体系,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联结机制。到2008年底,全省有3558家合作社通过规范化建设认定,505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首先,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存在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登记混乱和内部管理动作不规范等问题,省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11月11日通过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从而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解决了合作社的市场主体问题,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其次,建立工商登记制度。明确经工商登记后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经济性质标注为“合作社”,体现了合作社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法人。第三,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财务会计制度。

合作社发展环境实现新改善。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作为合作社的政策支撑,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合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局面。一是政策扶持。明确了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工商登记和注册及用人等十方面的扶持政策。二是财政扶持。省政府从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每年对制度健全、运作规范、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10~30万的资金扶持,主要用于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社员教育培训、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认证、市场营销和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全省已累计安排资金1.4亿元,扶持了86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税收扶持。省国税、地税部门明确合作社销售社员和非社员生产及加工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暂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金。四是信贷扶持。2006至2008年,全省合作社及成员贷款金额达26亿元。

合作社组织制度应用迈出新步伐。以合作社建设为平台,把合作社的制度优势不断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一是借助合作社具有的区域性、专业性和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优势,构筑优势主导产业。二是通过为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推广农业新技术。2006年,我省选择了10个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县,开展了“百社万户”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活动。2007年,又选择1000家服务能力较强的合作社,为10万社员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带动了100万户农户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技术推广不经济、不到位的问题,加快了科技进村入户。三是借助合作社的治理机制,把标准化知识和质量控制技术的推广普及、教育培训延伸到农户,引导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全面落实源头安全生产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难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已经为农村、农业、农民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也应该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生事物”尚处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完善和发展空间。当前要重视和解决内外因素造成的一些问题与困扰。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身问题。主要有: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覆盖规模、社员规模、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偏小。据调查,目前全省入社农户仅占全省总农户数的4.2%,占全省纯农户的15%;合作社成员数在100个以下的占80.5%,平均成员数仅54个;合作社其成员出资额在10万元以下的占47.1%、其年经营收入在200万元以下的占25.4%,其年纯盈余20万元以下的占52%。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和服务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层面上,经营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市场开拓能力偏弱;表现为组织社员及农户的产品进入市场程度不高和社员家庭经营生产与合作社统一营销服务联结不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内部运行和管理不规范。尽管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并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自我管理、自我运作机构,但实际上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与监督,制度不全、财务不明、产权不清、利益联结不紧密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兴办的合作社,“企社不分”的现象十分突出,其财务关系、财产关系、利益关系混乱;有的合作社股份化色彩过于浓重,分配制度不规范,损害社员利益,偏离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原旨。

社员及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合作社的社员中,有的合作意识淡薄,参与合作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不高;有的风险意识比较差,只能“利益共享”,难以“风险共担”。在合作社管理者中,有的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习惯于用单纯行政手段或单纯企管方式来管理合作社,严重制约了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相关要素扶持政策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热情不高,推动不力;主要表现在政策层面缺少扶持力度,税费减免、金融信贷和用地政策难以到位,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瓶颈。

“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机制不协调。一是表现为“能人”个人决策与民主管理决策之间的矛盾。“能人”希望以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作出及时、灵活的经营决策;而按照民主管理原则,重大决策事项需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投票决定,由此可能造成决策滞后、延误商机。二是表现为“能人”治社与“一人一票”表决机制的矛盾。“一人一票”虽有利于防止个别人或少数人“内控”,但同时对“能人”投资、“能人”决策、“能人”治社的积极性、主动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表现为“能人”独揽与民主管理虚设的矛盾。实践中,由于社员对“能人”的过分依赖和信任,往往出现“能人”独当一面,甚至大包大揽,使得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社员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主体地位发生动摇。四是表现为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按60%交易量(额)返利的分配方式,对于合作社中作出主要贡献的高层管理者、有经验的营销人员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制约了领头人办社的积极性。

法律法规个别条款难操作。一是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准入上只强调“成员以农民为主体"、“五名以上成员",而注册资金、社员出资额等则明确由章程来规定;这表面看来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治留下一定空间,但在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却较难排除少数人的意志成为社员大会的决定,甚至会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成其他类同企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五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而农民的概念目前并不明确,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将成为职业的一种,不应该是身份的象征。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合作社成员超过150人的可以按章程规定设立社员代表大会,这意味着成员在150人以下的不能设立社员代表大会,并且实际上绝大多数合作社尚无安排150人与会的会场。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未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检,这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五是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合作社成员出资不需要进行验资,这容易造成成员虚假出资,给农民入社退社以及合作社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时的债权债务处理留下隐患。

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的对策

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合作社的建设目标和功能。要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性质和“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办社原则的前提下,按照“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要求,不断地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到2012年,我省目标是建设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6000家,其中要认定产业优势较明、服务功能较全、带动能力较强、运行机制较优、经营绩效显著、与社员利益联结紧密的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600家。同时要实现50%的纯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50%社员的农资和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和销售。从而,把合作社真正建设成为凝聚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当地优势产业、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兴旺繁荣农民经济的基本载体和平台。

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合作社的覆盖面。一是积极鼓励农村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农机大户、农技推广机构、基层供销社、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牵头兴办合作社,促进合作社多层次、多形式发展。二是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技术、有市场、有加工、有潜力和产权安排平衡、治理结构健全、分配制度规范、与社员利益联结紧密的优秀骨干型合作社,扩大合作社对优势产业和基地农户的覆盖面、带动面。

创新运行机制,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一是深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重点在符合法律基本要求和体现合作社基本宗旨两个层面上,继续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引导其健康发展。二是以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为重点,正确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有关重大关系,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家庭经营的关系、核心成员与普通成员的关系、股东成员与非股东成员的关系、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关系、合作社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合作社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关系等。三是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推进品牌和市场建设。四是以做大做强合作社为目标,努力打破区域界限,积极推进合作社按行业类别、产品属性重组联合,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加工型合作社发展,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合作,实现资源和优势的合理配置和整合、重组,提升合作社综合竞争能力。

创新政策支撑机制,提升合作社的发展环境。狠抓税收、信贷、金融、用地、用电、保险、人才引进等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的落实。尤其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财政支持农业的重点之一,逐年增加财政扶持资金和贴息,重点资助有产业基础、群众欢迎、带动性较强、市场潜力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扶贫开发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重点工程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现代流通业、建设公共物流平台和营销平台,引导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信用合作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向外地拓展生产经营。

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合作社的运行质量。一是着力增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社员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服务,来提高社员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销售价格,增加社员收益。二是着力增强合作社的组织约束力,教育社员自觉遵守合作社的章程,执行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在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和标准化生产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上下功夫,引导社员增强对合作社组织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着力增强合作社的民主管理能力,坚持民主管理制度,按章程规定开好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重大事项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四是着力增强合作社的内部控制力,科学设置管理幅度和层级,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五是着力提高合作社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加强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开展全程质量控制,规范生产行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引导社员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营销意识,切实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领导理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它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或企业自愿组织起来,按照合作制的原则进行生产、加工、经营、分配、管理等活动,以共同抵御风险、提高收益,是农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产物[1]。理事长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在这一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理事长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理念,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面临问题分析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德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08年8月底,常德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其中种植业70家,养殖业37家,理事长一般都是由合作社中的专业大户或种养殖能人担任。相比其他农民来说,他们眼界要开阔,思想要解放一些,敢于创市场,勇于接受新事物,在组织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常德市处起步阶段,理事长面临着如何对合作社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层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合作社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与国内外合作社的交流等问题。要根本上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理事长仅凭以前的经验来管理,是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理事长应加强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具有的管理理念

1.科学规范管理能力

农村专业合作社有无生命力,关键在于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因此,理事长应重视抓好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章程,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合作社的工作职能,制订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和岗位责任,从而调动管理阶层的积极性。汉寿县洲口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在规范管理方面走在前例,它建立健全了《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等25项运行制度,合作社下设理事会、监事会两大管理层以及生产、机耕、植保、收储四个部门和18个服务站,另配会计、出纳各1名。理事会为合作社的执行机构,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事8名,负责日常工作;监事会为合作社的监察机构,设监事长1名、副监事长2名、监事6名负责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四个部门各设经理1名,由理事会成员兼任,分别负责生产、农资调拨、农机具管理与调配、作物栽培、商品粮收购与仓储,服务站负责农资销售、信息咨询、成员经营情况反馈等,各部门切实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2],由于汉寿县洲口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实行日常运作和重大事务决策按照合作社《章程》的程序办理,使得合作社绩效显著。

2.能协调农户与合作社的关系

农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细胞,农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合作社能否成立、发展和壮大。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3]。由于受传统思想的约束,相当多的农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是满足于一家一户地单户独干,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生产经营,对市场不了解,缺乏基本的现代生产技能,缺乏合作所必备的市场观念、法制观念、诚信观念、组织观念等。合作社同农户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谈恋爱的男女,高兴就结婚,不中意就分手,不用讲什么道理的,少数农户受市场利润的驱动,掺假使杂、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因此,理事长应明确职责、把握分寸,进行协调化解矛盾,让农户与合作社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盈利。

3.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充满朝气

人类已迈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领导创新的时代,也是彰显现代领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4]。一个企业要不断前进,就要有优秀的领导者,只有管理好一个团队,才能使企业发展壮大。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充满朝气,从理事长到副理事长、秘书长,这个班子必须团结,是个一心干事业的班子,理事长应把合作社的工作当作了自己份内的工作,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带领领导集体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管理,解决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严重短缺,这是导致农民专业合社发展步伐缓慢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除农户初期的入股费外,没有收入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县、乡财政还没有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合作社在建立基地、解决办公场所、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购置设备、组织产品购销、扩大规模等方面均存在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汉寿县洲口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在解决资金短缺方面,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它是经多方协商获得湖南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授权,在其直接指导下发起成立,并被接纳为湖南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团体成员,湖南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常年为合作社提供种子、农资供应、生产技术服务和商品粮收购,以及100万元运转资金和足够粮食收购资金[2],从而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具有的经营理念

目前,从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人才分布、政策走向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常德市的优势在农业。因此,理事长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紧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强化服务,树立大营销理念,实力多措并举推进合作社的跨越式发展。

1.坚持合作社的特色,提高产品竞争力

市场竞争,在于特色。理事长应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的优势来组织农民开展合作服务,根据合作社的实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完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全过程及操作环境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促进农产品质量上等级、上规格、上档次,理事长要解决好分户生产、分散经营和产销脱节等问题,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销售、统一技术培训的办法,为成员提供全程标准服务,使产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临澧县官亭农发果业合作社在突出特色、提升果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树立了榜样,它建立了三大优质水果基地,1个精品果园,3个园林农庄和1个年出苗10万株的中华脆蜜桃种苗培育基地,设立了果业农资配送中心和10多个连锁配送站;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推广果品套袋生长技术,产品实行分级包装,注册了“官亭牌”商标,中华脆蜜桃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畅销省内及武汉、广州、上海等地。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周边3县5乡40多个村的370户,林果业产值达5000多万元[5]。

2.坚持产品的深加工,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随着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国际和国内农产品市场供求来看,仅仅靠做初级农产品市场不会做大,市场已近乎饱和,不管是进入国际市场还是发展国内市场,都需要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步伐[6],由于农产品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值也是逐步提高的,因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常德市绿然獭兔专业合作社为拉长产业链条,合作社一面派员跑市场,使獭兔皮由以往15元/张提高到40元/张;一面筹备建设兔肉冷冻厂和兔肉加工厂,现已研发兔肉深加工产品7个。目前,合作社共有存栏种兔4万只,达到年出栏商品兔120万只的生产规模,年可提供冷鲜兔肉、冷冻兔肉180万公斤,提供獭兔生、熟皮120万张,产值近亿元[7],这不仅增加农户的收入,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3.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开拓市场

近年来,各地政府都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有效地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而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开拓是个重点和难点。理事长要充分利用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展销会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农产品的整合宣传,提高公众对本合作社农产品的认知度,做大做强合作社品牌。理事长要逐步重视现代物流新业态,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方式,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以品牌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合作社的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8]。

四、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是农民自主决策的集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赋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资格,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常德市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体制平台,并将5月定为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通过常德电视台、中国常德门户网站等媒体推介农民合作知识,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理事长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把握历史机遇,提高了常德市农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合作社成员共同富裕,促进常德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祖,李春亭,安建,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50问[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2]汉寿县经管局.加快合作社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关于洲口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eB/oL].http://

www.cdnjx.cn/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06-02-02.

[4]姚静.战略决策现代领导的核心竞争力[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

[5]临澧县官亭农发果业合作社[eB/oL].http://www.llncplt.cn/zyhz/200609/4196.shtml.

[6]陈锡文.农产品深加工要转变观念[eB/oL].http://www.czbt.heagri.gov.cn/default3.aspx?id=189.

[7]胡秋菊.湖南常德市绿然獭兔专业合作社生机勃勃[eB/oL].http://www.agri.gov.cn/ztzl/hzsf/t20071123_926526.htm.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将农村合作社发展列入重要内容。农村合作社是现阶段组织农民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最好途径。农村合作社不仅能顺利解决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同时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与精细化的服务,是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村经济全面腾飞的必然选择。阐述农村合作社建设对农业经济大发展的优势,并探索出推动农村合作社建设的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农业经济;大发展;优势;策略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的,到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再到如今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洋溢着朝气蓬勃,但又隐藏着危机与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级的农业合作组织逐渐被更高级的其他形式所取代,现阶段,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应运而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腾飞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彰显着必然性[1]。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在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稳定以及腾飞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农村合作社之于农业经济大发展的优势

1.1合作社具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

农村合作社为了农村、服务农村的特点使其成为农民喜闻乐见一种经济发展组织形式,它获得农民认可,极大调动农民经营生产的积极性,迎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2]。农村合作社是基于农村特色资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天然独特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且给予合作社农民更多的自由话语权,在无形中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度,改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

1.2推动了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增高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促使了农业生产、经营、加工与销售的一体化,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这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资源整合与利益互补,也能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的深层次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1.3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推动经济发展

合作社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力载体,其为农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建立农村合作社可将农村闲散农户集结起来进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的经营生产标准、统一的经营操作流程、统一标准的农资供应,为打造农村优质品牌,推动农村绿色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近年来,随着农村合作社的广泛普及,农产品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村经济大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1.4实现农民稳定收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分散农户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这也是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实现农民稳定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合作社中的购销大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性和稳定宽广的供销渠道,便于引导合作社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改善经营策略,秉承“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原则,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民的稳定收入是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民加入农村合作社后,人均收入将实现大幅增长。

2建设农村合作社,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的策略

2.1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

融资难是目前农村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棘手问题,纵然合作社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独特优势,但缺乏资金保障的农村合作社将失去生命力。鉴于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可做到以下几点:政府可基于合作社发展建立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将有力推动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定期进行财政拨款以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或在贷款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对于合作社建设项目申报与申请资金支持应适当放宽条件,给予倾斜,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建立资金扶持相关制度。如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贷款条件与贷款手续办理适当放松,如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担保制度。

2.2强化领导,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

农村合作社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党和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农村合作社发展应高度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建议,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指引下实现健康、和谐与稳定发展。首先,各农村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况建立合作社。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任务,并及时解决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推动合作社工作有序进行。其次,应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高效处理合作管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行政管理机构作用,为合作社发展给予引导与支持;要强化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力量规范组织管理,实现优质发展。最后,强化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合作社发展。

2.3农村合作社应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

国家的领导、政策的支持是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外在因素,要想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单靠外力是不行的。因此,农村合作社应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为农村经济腾飞贡献力量。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合作社人员队伍。人才是支撑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合作社的管理层面,还是生产经营、实践操作层面,都需要具有娴熟工作经验与高超工作技能人才来支撑。特别是管理层面,专业管理知识、实践管理技能及综合文化素质必可不缺。因此,要全面提升合作社人员综合素质。第二,合作社应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不断拓展经营与服务领域,以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占领市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4基于农村发展实况兴办多类型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类型繁多,一切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社类型都可拿来使用。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农村应不拘泥于单一合作社建设,要善于基于自身发展实况兴办多类型合作社。首先,可建立综合合作社。其次,可建立专业合作社,如购买供应合作社、营销合作社、供销服务合作社是其主要类型,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专业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最后,可以建立服务性合作社。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主要有信贷合作社、医疗保险合作社、住房合作社等,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十分必要。

3结语

农村合作社基于农业经济大发展具有巨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优势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农村合作社,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建设农村合作社符合当下农村经济发展规律,迎合了农民的主观诉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来势必会以崭新的姿态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愚.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农业经济问题,2013(6):19-29,110.

[2]徐庆,张乐乐.新中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两条路线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15-17.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领导理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它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或企业自愿组织起来,按照合作制的原则进行生产、加工、经营、分配、管理等活动,以共同抵御风险、提高收益,是农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产物[1]。理事长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在这一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理事长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理念,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面临问题分析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德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08年8月底,常德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其中种植业70家,养殖业37家,理事长一般都是由合作社中的专业大户或种养殖能人担任。相比其他农民来说,他们眼界要开阔,思想要解放一些,敢于创市场,勇于接受新事物,在组织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常德市处起步阶段,理事长面临着如何对合作社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层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合作社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与国内外合作社的交流等问题。要根本上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理事长仅凭以前的经验来管理,是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理事长应加强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具有的管理理念

1.科学规范管理能力

农村专业合作社有无生命力,关键在于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因此,理事长应重视抓好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章程,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合作社的工作职能,制订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和岗位责任,从而调动管理阶层的积极性。汉寿县洲口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在规范管理方面走在前例,它建立健全了《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等25项运行制度,合作社下设理事会、监事会两大管理层以及生产、机耕、植保、收储四个部门和18个服务站,另配会计、出纳各1名。理事会为合作社的执行机构,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事8名,负责日常工作;监事会为合作社的监察机构,设监事长1名、副监事长2名、监事6名负责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四个部门各设经理1名,由理事会成员兼任,分别负责生产、农资调拨、农机具管理与调配、作物栽培、商品粮收购与仓储,服务站负责农资销售、信息咨询、成员经营情况反馈等,各部门切实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2],由于汉寿县洲口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实行日常运作和重大事务决策按照合作社《章程》的程序办理,使得合作社绩效显著。

2.能协调农户与合作社的关系

农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细胞,农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合作社能否成立、发展和壮大。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3]。由于受传统思想的约束,相当多的农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是满足于一家一户地单户独干,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生产经营,对市场不了解,缺乏基本的现代生产技能,缺乏合作所必备的市场观念、法制观念、诚信观念、组织观念等。合作社同农户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对谈恋爱的男女,高兴就结婚,不中意就分手,不用讲什么道理的,少数农户受市场利润的驱动,掺假使杂、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因此,理事长应明确职责、把握分寸,进行协调化解矛盾,让农户与合作社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盈利。

3.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充满朝气

人类已迈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领导创新的时代,也是彰显现代领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4]。一个企业要不断前进,就要有优秀的领导者,只有管理好一个团队,才能使企业发展壮大。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充满朝气,从理事长到副理事长、秘书长,这个班子必须团结,是个一心干事业的班子,理事长应把合作社的工作当作了自己份内的工作,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带领领导集体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管理,解决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资金严重短缺,这是导致农民专业合社发展步伐缓慢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除农户初期的入股费外,没有收入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县、乡财政还没有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金,合作社在建立基地、解决办公场所、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购置设备、组织产品购销、扩大规模等方面均存在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汉寿县洲口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在解决资金短缺方面,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它是经多方协商获得湖南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授权,在其直接指导下发起成立,并被接纳为湖南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团体成员,湖南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常年为合作社提供种子、农资供应、生产技术服务和商品粮收购,以及100万元运转资金和足够粮食收购资金[2],从而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应具有的经营理念

目前,从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人才分布、政策走向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常德市的优势在农业。因此,理事长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紧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强化服务,树立大营销理念,实力多措并举推进合作社的跨越式发展。

1.坚持合作社的特色,提高产品竞争力

市场竞争,在于特色。理事长应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的优势来组织农民开展合作服务,根据合作社的实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完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全过程及操作环境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促进农产品质量上等级、上规格、上档次,理事长要解决好分户生产、分散经营和产销脱节等问题,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销售、统一技术培训的办法,为成员提供全程标准服务,使产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临澧县官亭农发果业合作社在突出特色、提升果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树立了榜样,它建立了三大优质水果基地,1个精品果园,3个园林农庄和1个年出苗10万株的中华脆蜜桃种苗培育基地,设立了果业农资配送中心和10多个连锁配送站;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推广果品套袋生长技术,产品实行分级包装,注册了“官亭牌”商标,中华脆蜜桃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畅销省内及武汉、广州、上海等地。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周边3县5乡40多个村的370户,林果业产值达5000多万元[5]。

2.坚持产品的深加工,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随着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国际和国内农产品市场供求来看,仅仅靠做初级农产品市场不会做大,市场已近乎饱和,不管是进入国际市场还是发展国内市场,都需要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步伐[6],由于农产品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值也是逐步提高的,因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常德市绿然獭兔专业合作社为拉长产业链条,合作社一面派员跑市场,使獭兔皮由以往15元/张提高到40元/张;一面筹备建设兔肉冷冻厂和兔肉加工厂,现已研发兔肉深加工产品7个。目前,合作社共有存栏种兔4万只,达到年出栏商品兔120万只的生产规模,年可提供冷鲜兔肉、冷冻兔肉180万公斤,提供獭兔生、熟皮120万张,产值近亿元[7],这不仅增加农户的收入,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3.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开拓市场

近年来,各地政府都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有效地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而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开拓是个重点和难点。理事长要充分利用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展销会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农产品的整合宣传,提高公众对本合作社农产品的认知度,做大做强合作社品牌。理事长要逐步重视现代物流新业态,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方式,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以品牌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合作社的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8]。

四、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是农民自主决策的集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赋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资格,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常德市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体制平台,并将5月定为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通过常德电视台、中国常德门户网站等媒体推介农民合作知识,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理事长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把握历史机遇,提高了常德市农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合作社成员共同富裕,促进常德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祖,李春亭,安建,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50问[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2]汉寿县经管局.加快合作社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关于洲口隆平米业种粮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eb/ol].http://

/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2006-02-02.

[4]姚静.战略决策现代领导的核心竞争力[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

[5]临澧县官亭农发果业合作社[eb/ol]./zyhz/200609/4196.shtml.

[6]陈锡文.农产品深加工要转变观念[eb/ol]./default3.aspx?id=189.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7

 

我国的农村合作社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自然乡村范围内,将由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我国的农村合作社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它既不同于企业法人,又不同于社会团体,也不同于行政机关,自有其独特的政治性质和法律性质。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的人民公社,到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再到如今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洋溢着朝气蓬勃,但又隐藏着危机与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低级的农业合作组织逐渐被更高级的其他形式所取代,在现阶段,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应运而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腾飞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彰显着必然性。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在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稳定以及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社对于发展壮大农业经济的优势

 

1.合作社具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农村合作社为了农村和服务农村的特点使其成为农民喜闻乐见一种经济发展组织形式,它获得农民认可,极大地调动农民经营生产的积极性,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农村合作社是基于农村特色资源有农民自发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村组织形式,这种天然独特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基础,并且给予合作社农民更多的自由话语权,在无形中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度,改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

 

2.不断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农村合作社的建立,促使了农业生产、经营、加工与销售的一体化,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这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资源整合与利益互补,也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的深层次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推动经济发展合作社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力载体,其为农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建立农村合作社可将农村闲散农户集结起来进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的经营生产标准、统一的经营操作流程、统一标准的农资供应,为打造农村优质品牌,推动农村绿色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农村合作社的广泛普及,农产品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村经济大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4.实现了农民稳定收入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农村合作社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分散农户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是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实现农民稳定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合作社中的购销大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性和稳定宽广的供销渠道,便于引导合作社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改善经营策略,秉承“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原则,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民的稳定收入是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民加入农村合作社后,人均收入将实现大幅增长。

 

二、建设农村合作社和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资金不足问题是当前农村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棘手问题,虽然合作社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独特优势,但缺乏资金保障的农村合作社缺乏发展动力。鉴于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根据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建立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将有力推动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二是各级政府要定期进行财政拨款以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也可以在贷款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三是对于合作社建设项目申报与申请资金支持应适当放宽条件,给予倾斜,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建立资金扶持相关长效机制,如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贷款条件与贷款手续办理适当放松,比如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担保制度。

 

2.有效加强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农村合作社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引导。因此,农村合作社发展应高度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建议,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实现健康、和谐与稳定发展。首先,农村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况建立合作社,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任务,并及时解决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推动合作社工作有序推进。其次,应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高效处理合作管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管理机构作用,为合作社发展给予正确引导与支持;要强化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规范组织管理,实现优质发展。再次,强化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农村合作社要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国家的领导、政策的支持是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外在因素,要想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单靠外力是不行的。因此,农村合作社应从以下两个途径强化自身建设:第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合作社社员队伍。人才是支撑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合作社的层面管理,还是生产经营、实践操作,都需要具有娴熟工作经验与高超工作技能人才来支撑。特别是管理层面,专业管理知识、实践管理技能及综合文化素质必可不缺。第二,合作社应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不断拓展经营与服务领域,以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占领市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4.要因地制宜地兴办多种类型合作社农村合作社类型繁多,一切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社类型都可借鉴。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农村应不拘泥于单一合作社建设,要根据自身发展实况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兴办多类型合作社。首先,可建立综合合作社。其次,可建立专业合作社,如购买供应合作社、营销合作社、供销服务合作社是其主要类型,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专业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再次,可以建立服务性合作社。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主要有信贷合作社、医疗保险合作社、住房合作社等,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三、结语

 

农村合作社对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大发展具有巨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优势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农村合作社,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农村合作社符合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农民群众的主观诉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来势必会以崭新的姿态引领农村经济发展,为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普哇措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年6期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8

本科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农村经济管理下农业发展思考

[摘要]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基本的社会生活资料,还能大力推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可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对国家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农业发展;管理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农业的发展主要是指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但由于我国在农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惠农资金和技术的缺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使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文章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1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农村经济、政策、计划、土地、统计、审计、生产体制、农业承包、发展、扶贫、分配、产业化、销售、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二轮土地承包、土地纠纷合同仲裁、农民负担、农业保险等诸多方面的管理。

2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职责

2.1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2.2农林项目管理

2.3研究指导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指导农业产业化

2.4各类农经统计报表的编报工作

2.5相关项目申报工作

2.6撰写农经材料和信息

2.7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对农村经济收支、农民收入以及农民负担情况进行监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有关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2.8管理土地承包、耕地、荒山使用权流转和承包合同管理等工作2.9有关农村、农业、农民各类来信来访调处工作。

3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

3.1只有大力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从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保证农业的整体发展不受影响。

3.2农村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即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经济管理的双重重要性。

4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农业的发展缺乏主动性

由于中国一直以来坚持的计划经济体制观念,导致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农村经济管理局面很难打开,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但在很多地方却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

4.2农业的相关知识缺乏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农业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各级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农业的相关法律意识淡薄,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进行。

4.3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思想保守,缺乏专业知识,管理观念落后,不能充分认识农业经济发展必须向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大大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

4.4农村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的实施主要是由村干部负责完成,但是由于多年来农村承包土地没有合理的合同规范,而且目前农村的财务还不能做到所有的财务活动都公开透明,导致承包租金无法及时回收,集体财产得不到保障,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5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措施

5.1宣传农村经济管理的理念

现阶段我国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的加快实施这一任务,高质量的发展农村经济,相关部门就应该对负责各项工作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只有充分的学习才能更深入的了解。

5.2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实施农村规模经济和产业价值链条的延伸,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及大型企业,建设优势产业生物链,并将其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业建设的步伐。

5.3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

针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他们对农村经济业务知识、理论以及科学技术等综合业务水平的了解,完善业务范围,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针对金融财务管理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必须做到全面了解,才能更加有效的针对性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提升农村经济管理。

5.4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突发事件作为农村比较常发生的事件之一,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及时拥有及时解决危机的能力,积极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不偏不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村经济民主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

5.5扩展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关键要素之一,只有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到充分改善,才能加快更新现代农业生产资料的步伐,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5.6提供服务指导以及资金扶持

成立专门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设立、规范运作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研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奖励办法,积极推荐评审市、区、部级示范社;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质量认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并给予相应奖励;对合作社及其社员贷款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贷款贴息等。只有加快农村发展,才能有效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不仅需要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整体团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还应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相配合,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从而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快该站农村经济管理的步伐,快速有效的推荐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韩忠;探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年21期

[2]武卫敬;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2期

[3]孙辉;浅析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2年13期

本科经济学论文范文二: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摘要:经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经济活动就有经济管理,目前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

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管理是对社会主义农村生产总过程的经济活动的管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生产越发展,技术越先进,管理越重要。经营管理工作搞好了,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新任务,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经济体制的变化

目前农村的经济体制由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合作化经济体制,替代了大锅饭式的集体化经济体制,农民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经营方针、能够处理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直接挂钩,为了发展生产,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农村经济中生产关系的这一重大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2产业结构的变化

目前农村产业结构已由单一的种植业格局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蓬勃兴起,已将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这样,农村经济管理的内容就成为面向多产业的服务了。

1.3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目前农村生产中引入了市场调节机制,由过去的统购派购为导向转向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来引导生产发展的方向。生产经营方式的这一深刻变化,使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成为从生产到流通的再生产的全过程。

1.4农村和农民的本身条件的变化

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主体的农民,目前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时期中,本身还存在着许多和商品生产不适应,需要我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注意和重视的问题:一是农民比较缺少商品生产知识,虽有了经营权,但缺少决策能力;二是农民科学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劳动专业化技能较差,虽有积极性,但缺少科学性;三是农村信息手段落后、传递慢,因而经济信息量少,虽有自主权,但应变能力差;四是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差,严重影响商品流通,进而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所以农村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但要变成全面的经济优势也并非容易,要针对目前农村经济管理面临的这些新形势、新特点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

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任务和方法

我们要根据客观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科学地组织社会生产力,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目前,我们就是要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努力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1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是在管理体制上不能搞一刀切,允许各地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自行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式,存在多元型的经济结构;二是必须搞好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放手让企业真正独立自主地经营管理;三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推行层层承包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对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通过行政的、法律规定的、经济的等手段及时解决和正确引导,保证乡镇企业沿着社会主义的经济方向健康发展。

2.2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促进产销的良性循环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日益提高。如何使农村的各经济成份之间、各产业之间、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之间保持平衡、协调发展,也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同步地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也就是说,要在经济规律的指导下,积极支持各类从事供销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有组织的市场的调节作用,并逐步在农村中形成一个以中心集镇专业市场与众多农村集市相连接的市场网络。农民可通过市场反馈的各种信息来确定自己的市场经营,产品生产和产品价格策略以及自己产品的营销方式。根据市场需求指导生产方向,改变生产结构,使生产和需求自发地调节。互相适应。

2.3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咨询,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面前,生产者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努力改进生产,取得盈利。这既给农村经济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也使每个生产者得冒一定的市场风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好经营管理咨询工作,帮助每个独立经营者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决策和计划;寻求最佳方案,搞好合同管理。同时,还要把国家计划指导的要求,对经济的客观要求的信息也传递给他们,这样就把局部的利益和全面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以实现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和流通获得统一,求得最佳的全面经济效益。

2.4加强经济联合,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不断改革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以横向经济联系为主,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经济组织体系,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另一重要任务。在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面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的激烈的竞争,每个商品生产者要求得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求联合。因为只有联合才能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使资源、资金、劳力、人才、技术等条件都各得其所,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联合可互相取长补短、拾遗补缺,把各方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以便产生系统效应,起到放大生产力的作用;联合容易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生长点和适应社会需求而组织生产,能获得高的经济效益;联合可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的局面,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观念,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9

一、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意义

烟农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基础上,烟叶生产者及其生产服务提供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烟农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是对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烟草服务组织断层问题,有效提高烟农组织化、职业化程度和烟草产业化水平;有利于创新农村经营机制,推动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烟农持续增收;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提升农民素质,充分调动种烟农户种植烟叶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把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作为大事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全县烟农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为依据,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烟农增收为目标,以做大做强烤烟产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市场取向、依法规范”的思路,着力培育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烟农组织化程度和烤烟产业化水平,促进烟区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围绕我县烤烟产业规划布局,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实现90%以上的种烟农户自愿加入烟农专业合作社;90%以上的烟叶生产及生产资料、生产技术通过烟农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配送和服务;90%以上的重点产区基本实现烟农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各重点产烟乡镇要按照总体目标,具体制定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做到一年大示范、三年大推广、五年全覆盖。

三、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切实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和家庭财产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坚持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以烟农为主体,尊重烟农意愿,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形式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立足当地烤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鼓励农村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服务组织和农村经济能人领办、创办烟农专业合作社。按照连片经营不受行政辖区限制的原则,切实推进烤烟产业规模经营,最终实现一个烤烟基地单元建一个或几个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目标。

(四)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积极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有效扶持;不得统包大揽、行政包办。

(五)坚持“四有五化”管理。加强对烟农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四有”即有明晰的产权、有完善的服务体系、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合理的分配机制;“五化”指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

四、加大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一)做好登记服务。设立烟农专业合作社,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按工作程序颁发烟农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获得营业执照的烟农专业合作社依法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证。各登记机关应按国家规定减免有关费用,为烟农专业合作社登记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对于符合政策扶持范围的烟农专业合作社,按《嘉禾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嘉政发〔2009〕9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优惠政策。从年起县财政按烟叶税5‰提取设立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烟农专业合作社所管理的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及烟水配套项目建后维修管护。烟草部门要根据行业有关规定设立专项扶持补贴资金,用于育苗、翻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生产环节的补贴,支持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晋档升级。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组织农业项目实施。烟基建设、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开发、国土整理、蔬菜基地建设、科技推广、退耕还林、优质增产粮食工程项目、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农民培训工程、沼气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民素质教育等国家支持发展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项目,要优先向烟农专业合作社服务区倾斜,可依法委托有条件的烟农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并按规定享受奖励和补贴政策,充分调动烟农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业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县烟草部门要逐步取消“业务外包”,将涉及烟叶生产的外包业务直接转交给烟农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

(四)提供信贷服务支持。县农村经济管理局要协调县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嘉禾县支行等金融部门对烟农专业合作社逐一建立档案,开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农业贷款绿色通道,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法,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烟农专业合作社优先给予支持,允许烟农专业合作社依法以不动产等形式进行抵押贷款。同时,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生产资金贷款难的问题。保险公司要结合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积极为烟叶生产、经营等环节提供各类保险服务,落实和扩大政策性保险的品种和覆盖面,切实提高理赔服务水平,增强烟农专业合作社抗风险能力。

(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烟农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转移支付资金扶持;优先享受国家和烟草部门提供的农机购置补贴。烟农专业合作社组织烟叶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生产全过程享受农业生产用电、用油优惠和优先保障。烟农专业合作社成员优先享受烟草灾害保险即投保理赔和灾害补损。

(六)鼓励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技术支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烟农专业合作社工作,县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要为其实行人事。鼓励大学生“村官”和农业科技人员或选派科技特派员到烟农专业合作社任职、兼职、担任技术顾问或从事农业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允许按贡献大小取得相应报酬,科技特派员在原单位的待遇不变;职称评聘、考核任用等与在岗农技人员同等对待。各乡镇要为辖区内的烟农专业合作社配备一名辅导员,具体指导烟农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工作指导。县烤烟生产收购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要相应成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实际,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经费,明确专门工作人员,建立健全指导和服务的工作机制、工作规程和工作责任制,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提高指导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县农办、县农村经济管理局、县烟办、县烟草公司等部门要加强对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指导,认真总结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抓好示范引导,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上门跟踪服务,规范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工商登记和管理。

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40号)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府发〔20__〕20号)精神,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合作制原则和服务“三农”宗旨,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加快发展,着力提升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发展合作经济示范县质量,巩固企业重组改革、农村现代流通“六大服务网络”成果,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和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坚持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方式转变,实现经营功能的充分发挥、公益作用的全面体现,使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二、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的机遇,加快构建我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在三年内实现每个乡(镇)有超市2-4家,60%的行政村有农家超市,达到服务功能齐备,连锁经营配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在五年内50%的行政村建立起社区综合服务社,做到经营管理规范,作用充分发挥。积极引导农民建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三年内规模开发、合作经营米城贡米、乌梅、安云红辣椒、天禾茶叶、生态鸡、青脆李、管村高寨村哈姆林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积极打造名优品牌,填补我县无名优农特产品的空白。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原则。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努力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产、生活服务。进一步整合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把经营服务网络由乡(镇)延伸到村、社,不断改善农村流通环境。建立完善经营服务性、生产公益性组织体系,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社区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

二是坚持开门开放办社原则。按照办社《章程》和“平等、互利、互惠、自愿”的原则,把从事种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专业大户、专业人才通过供销合作社企业、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等形式组织起来,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规范管理,共同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三是坚持优质服务原则。加强行业管理,改进经营方式,创新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积极开展送货下乡的便民利民服务,让农民放心购买、放心消费。

四是坚持连锁配送服务原则。把县直属企业培育成为市级、县级以上流通龙头企业,搞好主导产品区域性的总与总经销业务,增加配送商品数量,提高配送服务质量。着力抓好对基层供销社、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经营网点和其它农村商业网点的“连锁经营、配送服务”,努力降低经营成本,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服务。

五是坚持互惠双赢原则。引导县直属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通过合作联合方式与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帮助农民开发特色农产品营销市场,使企业、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在农业特优产品的流通中加大合作联合,实现互惠双赢。

四、主要任务

(一)全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1、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网络。加快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市场要求和农民购物便捷的需要,对农资经营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建立化肥、农药、农膜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动态监测体系,抓好农资市场的管理和整治,防止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充分发挥农资商品流通协会的作用,按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标准建设农资放心店。做好“科技赶场”、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农业技术服务。按政策规定做好政府化肥储备工作,平抑农资市场价格,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鼓励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医药等商品的经营。

2、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市场开发,积极开办标准化的县级、乡(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完善冷藏、仓储、运输、零售终端>:请记住我站域名/销售渠道,抓好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引进和推动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养殖专业大户等建立直接的采购关系,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益。

3、日用消费品配送服务网络。培育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配送服务县级龙头企业,整合

配送资源,建立和完善县级配送中心,充分发挥日用消费品流通协会的作用,全面提高配送服务质量。切实加强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经营网络的改造和连锁超市、便民店(农家店)等农村零售终端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镇)超市、村农家超市(便民店、农家店)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为农民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救灾、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任务。发挥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一网多用优势,允许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和经营网点依法从事家电、药品、图书、食盐等连锁经营业务。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依法开展报废汽车、废旧家电等回收拆解业务。完善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场地的统筹规划,按国家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服务网点和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中的行业自律作用,抓好社区和村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加强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集散交易市场、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回收分拣及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网络建设,实现再生资源的分购联销及产业化经营,做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5、烟花爆竹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供销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负责全县烟花爆竹的行业管理;对零售网点进行初步规划;对零售网点实行烟花爆竹点对点配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严厉打击烟花爆竹的非法生产、运输、储存、经营行为;承担本系统内的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对批发企业和零售网点的采购、运输、储存、零售一体化经营网络建设;发挥烟花爆竹行业协会作用,县境内从事烟花爆竹批发企业、零售网点从业人员要加入烟花爆竹行业协会,遵守协会《章程》,服从行业协会管理,加强行业自律,确保全县烟花爆竹依法、安全、规范经营。

6、农村现代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合作经济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建设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业政策咨询、科技知识、商品、特色农副产品供求等方面的现代农村信息化服务。利用合作经济信息平台连接购销市场,畅通网上购销渠道,把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二)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1、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连接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要把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科学规划,完善章程,健全机构,规范管理,发挥作用。一是县供销社负责全县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工作。新建的,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改造建设的,必须按程序报批;对“松散型”的社区综合服务社组织体系,按标准建设,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示范片等建设规划,制定扶持政策,推进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三是动员和组织从事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文化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卫生防疫、餐饮、农产品收购及加工运输、家电、农机具维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加入社区综合服务社。四是充分发挥村级“两委一社”(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社区综合服务社,简称“两委一社”)的作用,依托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建好社区综合服务社,实现村级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村支两委”的职能转变。五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全力支持社区综合服务社,承担村级社保、医保和组织外出务工等社会性公益服务工作。六是鼓励有条件的基层供销社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在社区综合服务社组建村镇银行,把民间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开展信用担保,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必须的资金周转。

2、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加强示范社建设,积极提供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动“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供销合作总社、农发办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支持。

3、切实抓好庄稼医院建设。本着方便农民、便捷服务的原则,按照省供销社制定的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点,着力建设好乡(镇)、村级庄稼医院。按照省供销社及相关部门要求,加强对庄稼医生的培训及职业资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诊断、防治工作,加强对农村种植技术、农药使用等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4、积极培育各类行业协会。加强供销社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农产品营销等行业协会建设,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规范的行业运行机制,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三)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

1、抓好农村商业发展及规范管理。根据我县的实际,由供销合作社制定全县农村商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结合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对农家店、农家超市、配送中心等农村商业网点进行统一规划布点,按照“五统一”、“十规范”标准进行打造,有效解决农村流通领域经营管理粗放、经营网点布局不合理、经营条件落后等问题。供销合作社要切实抓好农村商业网点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经营服务、科学管理水平。

2、促进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银行、财政、

税务等部门对供销社系统历史形成的地方政策性财务挂帐予以合理处置。国土资源部门应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确定供销合作社的土地权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保、医保等部门要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妥善解决好供销合作社企业下岗职工、重组职工的社保、医保问题。充分利用国家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等专项资金。县财政从20__年起预算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三大工程”建设,以后逐年递增。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原则上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做大做强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市、县级骨干龙头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对供销合作社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按照税收审批权限申请税收减免,按程序审批。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业对供销合作社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大宗农副产品、废旧物资收购所需贷款给予优先保证。3、进一步明确供销合作社的职能职责。供销合作社是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三大工程”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负有“规划、发展、指导、协调、服务、管理”的职责。依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章程》建设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及社务委员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及供销合作社《章程》重组的供销合作社有企业,依法享有出资人的权益,对所属企业具有“领导、协调、服务、监督、管理、考核”的职责。供销合作社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依法纳税、自谋发展、自负盈亏”。供销合作社要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依照政策法规行使对供销合作社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落实企业对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4、创新供销合作社企业的体制机制。供销合作社对企业人员要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做到合法用工,依法管理。对企业按照开门开放办社和合作制原则整合的经营网点或经营企业要明确责权利,实行“独立经营、自纳税费、自谋发展、自负盈亏”。切实抓好统一办证、统一店招、统一培训、统一报表、统一纳税、统一代办社保和医保的“六统一”服务。供销合作社对依照法律的规定和合作制原则领办的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具有“指导、协调、服务、管理、监督”的职责,使其实行“独立经营、自纳税费、自谋发展、自负盈亏”。

5、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基层社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基本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按照“新建与改建并举,以改造为主”的原则,逐步将基层供销社建设成为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基层供销社要建立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务管理委员会,加强民主管理,引导社员参与基层社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的经济联系,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各类农村为农服务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自愿加入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及其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协会,都是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要切实抓好农村商业网点的科学规划及规范管理,对经营条件落后的经营网点进行改造升级,要与县属公司形成连锁经营配送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搞好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烟花爆竹、农产品收购等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经营市场的整治,促进农村商业的健康发展、安全达标、合法诚信经营。

6、加强“三大工程”队伍建设。加强对供销合作社“三大工程”的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社战略。畅通县直属企业、基层供销社人才流通渠道,实行引进、吸纳或公招公聘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能人,优化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结构,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供销合作社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系统内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社区综合服务社的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劳动保障部门要给予支持,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7、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市场服务网络建设。各乡(镇)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要把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与农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等对待,在建设用地、工商登记、税收征管、经营许可、资金安排、建设立项、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广泛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利用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加快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8、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是社有资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行使本级社委托的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并按出资额依法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处置、重大决策和投资办企业的权利。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

五、组织领导

县政府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纳入县、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及时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加强领导。为加快我县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步伐,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