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十篇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十篇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8:53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1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矿山开采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发生一系列改变,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提高到非常重要的程度。作者通过实践,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以看法。

一、立足于地质条件,分析客观环境

1.收集矿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资料,调查、阐明矿体赋存特征,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等问题。

2.分析矿区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表现特征和成因。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及效果;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进行分析。

二、评估论证,提出综合治理内容、技术方法和措施

1.结合评估区域地质环境条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

2.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结果,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提出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内容、技术方法和措施。

三、明确治理目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防治的总体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有力的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地表景观。

四、确定治理任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对矿山开发建设的生态实施地质环境保护,恢复矿山植被、区域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及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

1.原废旧竖井治理区

矿山规划在采矿阶段可利用于水位、水循环、水动态观测点,但应分期分类进行治理,采用回填平整,在采矿闭坑后达到稳定原始地貌,恢复植被,回归生态地质环境,达到可持续再利用程度。

2.预测地面塌陷区

在上部,对以往开采遗留的露采坑,要就利用废石堆铲高填低进行回填、后期覆土并恢复植被。

在下部要密切观察采空区与引发地面塌陷的隐患,如发生地面塌陷(沉陷)要利用干选废石进行以回填为主的综合治理。

3.采矿废石场治理区

采矿废石要集中堆放,预期存量较少,这些废石将分期回填到废旧坑井内。采矿结束后,应将废石纳入全矿区整体治理的规划中,达到恢复自然生态的程度。

4.综合治理

封堵矿井拆除临建、平整土地,统筹规划地貌可利用景观。恢复全矿区范围地形地貌,统筹规划地质环境。

五、治理方法具体

1.方案重在落实,切实改善采矿活动所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审批后的方案由矿山企业组织实施,并受当地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为保证全面完成各项治理措施,必须重视并完成以下工作:

(1)矿山企业应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的领导、管理和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组织学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矿山管理人员和采矿人员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2)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治理措施、进度安排、技术标准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各项措施;当地国土部门定期对方案进度、质量、资金落实等情况进行实地监检查。在监督方法上采用矿山企业定期汇报与实施检查相结合,必要时采取行政、经济、司法等多种手段促使方案的完全落实。

2.技术保障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工程,技术性强,为达到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矿山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积极与设计单位联系,沟通,按照要求实施,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恢复的目的。治理方案所应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技术和植被恢复等各项技术在我国属于比较成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在我国许多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中都有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广泛吸取各地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面的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在崩塌、滑坡灾害治理、挖损区治理、压占区治理、植物物种的选择、种植管护技术等方面提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方案措施,为本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3.管理保障措施

在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矿山企业要自觉接受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后期管护工作,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实效。

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深入开展我国矿山环境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政策、法规教育,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富兴砂石料场建筑用石料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2010.4,p52-53.

[2]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凯拓金矿前湾兔采区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2009,7,p41-42.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2

关键词:环境治理;复杂地质条件;矿山地质环境;对策分析

1多矿区复杂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优化

1.1加快矿山植被恢复

根据对拥有多矿区的成矿地区进行分析得知,一般具有多矿区的城市,都是在我国过往经济开发中占有主体地位的矿产城市[3]。在我国处在于计划经济时期都经历了大规模的开采,更有一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新矿区的开发,这些老矿区也步入历史的长河之中。在拥有多矿区复杂地质环境的矿山开展治理工作时,首要任务是对在开采中被破坏的矿山植被进行治理。要求当地政府加快进行如何恢复矿山植被进行规划,并将每年的植被恢复达标率作为矿采资源开采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对矿山植被恢复加大扶持力度,当地政府应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扶持,促进矿产企业对植被种植的积极性,弥补绿色矿山在建设初期的高成本。当地政府应对矿产企业的开采活动加以规划指导,在保证矿产企业正常盈利的前提下,维持矿山生态环境的现状。同时,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投资力度,加强财政支持下,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1.2对矿山周围地区进行地形恢复

在提升政府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监管职能的同时,也需要使矿产企业明确自身在治理工作中的责任。矿产企业应加强矿产资源的整合力度,同时,保证矿产资源的开采秩序[4]。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其进行矿山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职责。其次,应积极将开采后的矿山开展地表的平整工程,对于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造成的矿山地表环境破坏,依照“谁受益,谁治理”的基本准则,要求矿物开采责任人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对于没有找到责任人的,由其企业承担治理责任。对矿山周围规模大小不等的碎石堆、土坑,利用大型机械设施进行回填、压实。在靠近边坡的地区采用人工或轻型设备进行作业,预防山体滑坡的发生。在地表恢复的同时应考虑排水工程要求,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

1.3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在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时,除政府与企业的重要责任外,还需要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可以通过增加环境治理保护宣传提高民众对矿山环境治理的了解与认识。例如采用报纸、电视、网络、讲座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进行居民教育。随着宣传力度的增加,当地居民对治理工作内容的了解越充分。只有使当地居民充分的参与到矿山治理中来,才能提高矿山环境治理工作速度[5]。相对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才会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政府与企业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也有了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假使企业在环境治理工作中有懈怠现象,当地居民可以及时向上级反映,保证环境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实验论证分析

为保证本文提出的多矿区复杂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实验论证。实验对象选择某一多矿区矿山具有相同地质特征的两坡进行实验。其中一个实验区域采用本文设计的方案进行环境治理,另一个则采用原有的环境治理方案。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选取采用对比治理面积增长率方式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评估。本文采用的治理方案有效的提高了环境治理的速度。为保证本次实验结果的严谨性,我们在研究期间对矿山环境进行多次调查。如表1所示,在对矿山环境进行第一次检测时,矿山环境恢复的面积不足63%,经过几次实验,通过使用本文采用的方法,矿山环境恢复的速度在不断地提升,在进行最后一次实验时,环境治理的速度高达83%。同时,将本文采用的方案与原有方案进行对比也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治理方案有效的保证了矿山环境治理的成果。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3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活动。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应当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规划、防治结合的方针,组织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和方法,普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第八条对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规划

第九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如实向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矿山地质环境的相关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密。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本省实际,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依据上一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利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二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项目。

第三章保护

第十三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依法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

第十四条探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勘查设计施工,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进行回填、封闭,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资质的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有采矿许可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已建和在建的矿山企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采矿权人应当编制,并报原采矿许可机关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及地质环境现状;

(二)开采矿产资源对矿山地质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估;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保障措施;

(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开采,避免崩塌、滑坡、地裂,防止或者控制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石和尾矿等废弃物。

第二十条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影响,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和水系破坏。

第二十一条在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对具有科研和利用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以及文物古迹,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四章治理

第二十二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治理恢复费用列入生产成本。矿山被批准关闭或者闭坑前,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

第二十三条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

保证金缴存、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进行勘查、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勘查、设计后方可施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由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实施监理。

采矿权人不具备治理恢复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五条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不得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质量。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不得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

第二十六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采矿权人或者承担治理责任的单位应当每年将治理情况报告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应当达到下列主要标准:

(一)整治被破坏或者废弃的土地,使之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水产养殖或者其他可供利用状态;

(二)整修露天采矿的边坡、断面并实施绿化,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安全隐患;

(三)采取封闭、充填或者人工放顶等措施,使地下井、巷等采空区达到安全状态;

(四)处置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地表水水质得到恢复。

对具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的矿山遗迹,鼓励开发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旅游区或者矿山公园。

第二十八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由采矿权人向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经验收未达到治理恢复标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治理仍达不到标准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重新治理,治理费用从保证金中列支。保证金不足支付治理恢复费用的,由采矿权人补足。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实施前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由矿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对其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市、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多渠道融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治理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投资人可以依法享受投资收益,但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前款规定的已关闭或者废弃的矿山,其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治理恢复能力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质的单位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完成后,由矿山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因采矿而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治理后可用于耕种的,经验收确认后,可以依法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

第三十一条采矿权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从废石(矸石)、尾矿中回收矿产品的,可以依法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监测网络。

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向社会公告。

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情况,如实提交监测资料,接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单位提供服务。

第三十四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职责时,可以对下列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的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情况;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情况。

第三十六条开采矿产资源发生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矿山地质灾害的,采矿权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七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行为或采矿权人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义务的行为,均有权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第十条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

(二)未依法批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

(三)未依法组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的;

(四)违反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探矿权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治理措施,治理费用由探矿权人承担,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对勘查矿产资源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未进行回填、封闭的;

(二)对形成的危岩、危坡未采取治理措施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而未编制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编制;逾期未编制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除外。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扩大开采规模,未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或者编制的方案未经批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未按期治理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恢复;逾期拒不治理或者拒不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治理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依据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勘查、设计、监理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查费、设计费、监理费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承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业务的施工单位处工程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停止相应业务,降低相应资质等级;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应资质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相应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二)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活动中弄虚作假、降低治理恢复工程质量的;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4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主要指标研究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指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指标主要包括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面积、废弃矿区土地复垦面积,均为约束性指标。主要根据我省目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土地复垦情况、有关法规、政策要求及“十三五”期间矿产资源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资料,提出约束性指标,并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后续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重大工程、矿区土地复垦重大工程、矿山复绿行动重大工程等之中。1.1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指标据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区结果,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总面积4020.5224平方公里。根据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15年11月)、《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725号)等政策性文件,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促进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生态国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面积:40.21平方公里(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总面积1.0﹪)。依据《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07年第298号)、《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财综发[2007]4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80号)等文件精神,规划2016~2020年,市级财政、县级财政以及多方筹措的社会资金支持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面积:40.21平方公里(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总面积1.0﹪)。1.2废弃矿区土地复垦指标根据湖北省矿山土地利用现状,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复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年3月5日公布)、《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102号)、《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2年12月11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同时遵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5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规〔2015〕1号)等文件精神,组织落实好矿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新开工矿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工作,矿业开发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得到恢复与控制。规划到2020年,废弃矿区土地复垦面积75平方公里。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

2.1分区原则及依据

2.1.1分区原则

(1)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和<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9号)要求,参照《全国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修改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12年3月),依据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区结果,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分析。(2)在划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时,主要考虑突出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使矿山环境预防、保护、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以达到提高矿山环境监测精度、实现矿山环境的有效保护、确保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成效显著。兼顾考虑国家、企业和社会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承担能力。(3)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在具体分区时,首先明确各区属性,制定分区依据,确保不出现存在交叉属性的区域。

2.1.2分区依据

(1)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主要包括:矿山环境问题严重的大中型老矿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明显的矿区;城市周边、重要交通干道两侧矿山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开采破坏严重的矿区。(2)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矿山环境问题对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的区域。(3)矿山复绿重点区。主要包括:湖北省境内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简称“三区两线”)。(4)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主要包括:《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15年11月)确定的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5〕1400号)、《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鄂办发〔2011〕40号)确立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之内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区损毁的土地。

2.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结果主要依据《2012~2013年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报告》(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2014年11月)相关成果,并根据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要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最新政策、治理资金投入新动向、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需求作出适当调整。全省共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矿山复绿重点区以及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等。1)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全省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38处,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2)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全省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49处,总面积2000平方千米。3)矿山复绿重点区:全省划分出矿山复绿重点区9处,总面积211平方千米。4)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根据湖北省矿山土地利用现状,拟定需要中央财政、省级财政重点投入的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7个,总面积495平方千米。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

3.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的确定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是保护矿山环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矿山生态功能、保障矿山环境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保证在时间和空间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的合理、科学,需坚持以下原则:

3.1.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

在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重大工程规划的过程中,考虑我省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承载能力,始终坚持统筹规划以及突出重点的原则,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以及量力而行,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山地质的实际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的成果,从时间维度以及空间维度上对治理工程进行合理化安排,从而制定出科学化的实施方案,实现目标的明确化,做到治理工作的务求实效,脚踏实地的完成治理任务。

3.1.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高度重视影响范围的实际大小、地面塌陷突发性矿区治理以及危害相对严重的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而且还必须要兼顾矿区附近区域的水资源枯竭情况以及饮用水污染情况,就矿区居民生存环境进行严格治理,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矿地纠纷,有效维护矿区周围日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预防以及减少矿区经济损失的重要作用。

3.1.3按照轻重缓急,分批实施的原则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以及先进化的科学技术作为治理保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考虑到相关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条件,进行分批治理,从而确保恢复治理工程的最终质量水平,实现预期治理效果。

3.1.4注重治理成效,强调可操作性原则

在矿山治理项目立项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开展前期论证工作与预期效益分析工作。在条件要求等同的时候,需要优先安排那些技术先进以及方法可行的项目,做到投入产出的合理化,增强治理效果。

3.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主要部署在历史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重点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新中国成立前和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大中型老矿山、闭坑矿山和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矿山,矿山环境问题严重。(2)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随时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矿山。(3)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明显。基于以上原则,本省重大工程主要以黄石、宜昌和荆门等矿山密集地区作为重点,将闭坑矿山以及正在生产中的国有大中型矿山作为治理重点,争取国家恢复治理项目和资金投入,适度配套地方恢复治理资金,督促矿山企业按照法定程序积极履行相关的矿山环境恢复以及治理义务。具体来说,在实际恢复治理工程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就矿区内部已经被破坏了的土地实施复垦以及绿化,然后就矿渣以及废水等实施无害化处理或者是再回收。治理工程主要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兼顾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优先安排对人居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危害重的老矿山,加强综合治理。根据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现状,研究提出需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在38个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布置44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工作区总面积40.49平方千米;需市级财政、县级财政以及多方筹措的社会资金支持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部署在49个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布置49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重大工程,工作区总面积39.92平方千米。

3.3矿区土地复垦重大工程部署

根据湖北省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现状,在我省重点城镇周边历史遗留的群采点(废弃露采场),研究提出需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矿区土地复垦重大工程部署在7个矿区土地复垦重点区,布置7项矿区土地复垦重大工程,工作区总面积75平方千米。

3.4矿山复绿行动重大工程部署

依据《湖北省“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12月)、《湖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矿山复绿实施方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2016年7月),优先在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即“三区两线”),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区,研究提出需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矿山复绿行动重大工程部署在9个矿山复绿重点区,布置9项矿山复绿行动重大工程,工作区总面积31平方千米。

参考文献:

[1]张金林,王维.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矿山地质环境专题研究报告[R].武汉: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2016.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学习12月11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王琰君同志在新安县召开的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综合整治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会上市国土资源局郭建平局长传达了《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意见》两个文件精神,省地矿一院、新安县政府、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分别作了发言,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我县这项工作的开展,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感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资源整合、矿山企业升级改造,开采利用水平稳步提高,矿政管理水平位于全市先进行列。虽说我们大力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但我县一些矿山企业重开发、轻治理,采了资源、富了个人、破坏了生态,把环境治理的包袱甩给当地政府和村民群众的问题依旧非常突出。特别是露天矿山,开山、挖坑,对环境影响更大、破坏力更强。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河南省的督察、全国人大环境污染法执法检查、省委巡视反馈意见中,都将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摆上了重要位置。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改变传统观念,切实加以整改,否则我们将面临被追究、被问责的风险。对此,大家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全国环保大会上要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并强调,资源开发要坚守不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要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今年先后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18﹞17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均对“积极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快环境修复和绿化,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讲话精神,到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战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已经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和落实生态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今年6月,省国土资源厅在驻马店市,召开了全省露天矿山开发与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9月,河南省重要矿产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下发了《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按照“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开发利用节约集约、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保障发展有效供给、结构调整切实优化”的原则,以“停产整治、关闭取缔、优化重组、生态修复、统一标准、督查验收”为主要手段,对全省范围内所有露天矿山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实现露天矿山开采秩序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生产明显加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矿产资源开发与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充分保障矿产资源刚性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利用三年时间,到2020年底,露天矿山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全面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三率”指标和废水、废气、废渣“三废”排放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矿山大气扬尘得到有效抑制。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安排部署全县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全省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

针对我县矿山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彻底扭转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和治理行动迟缓的被动局面,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意见》和市重要矿产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全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要求,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露天矿山恢复治理

对照县政府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恢复治理任务的工作目标。对我县范围内的所有露天矿山,进行全面清查,查清露天矿山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现状,责任主体灭失的也要逐矿逐项统计汇总,按照“一矿一策”的要求制定整治方案,实行台账管理。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严格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和水土保持方案等设计标准和批复要求,认真开展生态修复,坚决恢复绿水青山。对主动退出或政策性强制关闭的露天矿山,以及可追溯矿主的非法开采矿山、合法开采已闭坑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责令限期履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由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对采矿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逾期不履行恢复治理义务的,由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对于经查确实无法追溯的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由各级政府承担生态修复的主体责任,采取地质环境治理、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治理等综合手段,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等原则,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绿化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和抑制矿山扬尘,坚决完成“三区两线”范围内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修复绿化率达75%以上的省定目标。

时间节点要求:2018年12月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台账、制定措施、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全面启动;2019年年底前完成70%;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依法关停取缔违法违规矿山

对证照齐全,但没有严格按照国土、环保、水利、安监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管理要求和相关方案设计实施开采、治理和保护,特别是污染治理不规范、排放不达标的露天矿山,要立即实施停产整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整治露天矿山名单和整治合格的标准及相关政策。

对停产整治的露天矿山,要按照“一矿一策”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停产整治方案,并按照方案及时完成政治任务。整治完成的矿山,经当地政府组织验收达标后方可恢复生产。整治期间,主动申请关闭的露天矿山,要按照有关要求注销相关证照,拆除生产设备、设施,并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露天矿山要依法强制关闭,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要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对非法露天开采矿山(含证照过期的矿山)和停产整顿期限内整改仍不到位的,按照“三不留”(不留人员、不留采矿设备、不留建筑物)的标准,由当地政府立即取缔。证照不齐全,或者证照齐全,但在规定时限内,整治不达标,未通过验收的矿山,由当地政府组织依法关闭,及时注销或吊销有关证照,并向社会公告。

时间节点要求:2019年1月底前公布停产整治露天矿山名单;2019年10月底前完成组织验收;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治的露天矿山,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取缔工作,2020年6月底前完成关闭工作。

(三)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既需要矿山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也需要各级政府制定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真正把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今后在我县新设矿山,要严格按照绿色矿山的标准进行建设,努力在三年内,再建成一批“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山。

(四)加强矿山固废综合治理

要加大采矿废石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工作,对废石废渣治理实行台账管理。要研究制定废石废渣综合利用计划,出台相应鼓励优惠政策,推动社会企业投资开展废石废渣综合利用,实现废石废渣“吃干榨尽”,消除废石废渣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短期内无法综合利用的废石废渣,特别是煤矸石山,要加大监控和防护力度,开展环境影响和安全评估,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产生环境污染、土地损毁和安全隐患,还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发改委、国土、环保、安监、工信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促进。

(五)强化矿业权设置出让源头管控

从矿业权出让端口,严控对生态环境破坏。矿业权投放要改变以往的矿业开发利用方式“小散乱污”做法,要充分发挥采矿业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资金优势,用经济和生态理念,统筹谋划资源综合利用和周边“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实现矿业开发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后矿权出让条件必须达到最低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技术保障;要在建立国土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理念的基础上,开展前期系统的调查勘查工作,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在征求环保、安监、城建等相关部门意见,经当地政府同意后方可出让。通过“招、拍、挂”成交后,出让部门要与矿业权竞得人签订矿业权出让合同,矿业权出让合同要明确竞得人对矿业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义务和绿色矿山建设作出约定。“三区两线”及特定生态保护区等重点禁止区内不允许设置矿权,已设置的必须立即退出。

(六)严格矿山执法监督管理

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要从严执法,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对发现的违法问题立即查处,督促整改,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对其矿业权延续、变更、转让等手续进行限批。同时,还要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定期对矿山企业资源开发、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和生态保护进行专项督导监测,并将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确保我县在建和生产矿山,严格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义务,严格按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施固体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和合理有序处置,实现两个百分之百:一是矿山复绿或复垦率必须达100%;二是固体废弃物处置率必须达100%。

(七)积极推进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矿山企业是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在编制方案时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单矿块、单坑口闭坑后,要及时按方案实施治理。各职能部门要组织专家对企业治理后的项目进行验收,对治理不彻底或达不到预期的,责成其重新治理,确保闭坑后的矿山比开采前山更绿、生态环境更好。对建筑石料矿山开采中形成的高陡边坡,视觉污染严重的残留山体,可采取开发式治理,实施治理与造林、造地有机结合,也可与我市开展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各级政府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相关部门是实施主体,要切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坚持保护优先,聚焦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事中事后监管,扎实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

一要落实主体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必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本行政区域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要切实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二要明确部门职责。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县政府下发的《关于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矿业开发、生态环境治理等相关事宜,形成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国土部门负责科学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矿业权出让,对矿业权人履行法定义务的监督检查工作,查处矿产资源违法违规开发利用行为;环保部门负责对矿业权人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查处违法排放污染物等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并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查处矿山企业的违法行为;工信、煤炭管理部门负责煤炭行业标准制定及生产布局,加强生产工艺和安全监管;安监部门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住建部门负责对矿山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资质监管,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水务部门负责矿山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和河道采沙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矿山使用爆炸物品的治安管理和涉及矿产资源犯罪的刑事案件侦办工作;林业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电力部门负责矿山供电管制。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监管。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6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专项储备;企业所得税;专项资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是由企业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提取并在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专户存储的,用于其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专项资金。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国土资源部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其中第十八条规定,采矿权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目前矿山企业基本都按照规定提取并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而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收相关法律还尚未明确规定。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第二条规定,由矿山企业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列入成本。即根据该文件规定,矿山企业应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借记成本费用科目,但对应科目记入哪个会计科目,该文件并没有详细规定。此外,关于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义务时发生相关支出的相关会计处理,该文件也未进行说明。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2月16日对《关于辖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有关财务核算问题的请示函》的复函(会计部函〔2009〕第46号)第一条内容,按规定计提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用途属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部分应按照弃置费用核算,不属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应按照煤炭安全生产费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2009年6月11日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第三条规定,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4301专项储备”科目。企业提取的维简费和其他具有类似性质的费用,比照上述规定处理。笔者认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是企业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相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专项资金,其会计核算,可按照该规定,比照安全生产费用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对于提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用于固定资产弃置支出的会计处理,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执行,还是一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并未明确说明,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考虑到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还需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且已于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时计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以产量、产能、销售收入等为基数提取的专项资金,笔者认为,生产经营中按相应标准提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不管今后是用于固定资产弃置支出还是其他方面,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执行比较合适。具体会计处理可以分以下七种情形:

1.按规定标准提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借:制造费用

贷:专项储备

2.将提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至保证金专户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银行存款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专户结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财务费用

4.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借:专项储备

贷:银行存款等

5.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后,经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取得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

6.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不合格的,企业限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借:专项储备

贷:银行存款等

限期治理通过验收后,取得按义务履行情况返还相应额度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的会计处理同第5种情形。

7.终止经营或关闭并实行清算的矿山企业,在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并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取得结余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货币资金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税务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

根据上述规定,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实施细则时,规定企业提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准予在税前扣除。比如《河南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豫财办建〔2009〕162号)第十二条规定,河南省境内所有矿山开采企业(采矿权人),根据吨原矿石量提取标准,按月计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计入成本,在所得税前列支。《山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晋政发〔2007〕41号)第九条规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计入煤炭开采企业生产成本,在所得税前列支。

目前大部分矿山企业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将提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予以扣除,未作纳税调整,这将给这些矿山企业埋下一定的税务风险。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但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目前企业提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所依据的《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以及地方政府规定,均为部门规章或地方规章,而非法律、行政法规,即目前企业提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不能税前扣除。该条规定现在还形同于空中楼阁,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到。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煤矿企业维简费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6号)规定,煤矿企业实际发生的维简费支出和高危行业企业实际发生的安全生产费用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的可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在税前扣除,属于资本性支出的应计入有关资产成本,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提折旧或摊销费用在税前扣除。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预提的维简费和安全生产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笔者认为,企业提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在国家税务总局没有下发具体的扣除规定之前,可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6号规定进行处理:一是企业自行提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二是对实际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费用支出,据实在计征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案例:某矿山企业2012年提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3000万元,并全部缴存专户,当年实际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的治理支出1000万元,全部用银行存款支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已通过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并取得返还相应额度的保证金。假定该企业2012年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年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余额为零,期末为200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该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计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借:制造费用3000

贷:专项储备3000

2.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借:其他货币资金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3.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

借:专项储备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4.取得返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1000

5.计提当期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1750(7000×25%)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1750

6.确认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0(2000×25%)

贷:所得税费用500

【参考文献】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7

现将我县露天采石矿山专项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情况汇报如下:

一、露天采石矿山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

我县2015年初共有8家采石矿山企业,自开展露天采石矿山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我县积极按照县政府下发的《千阳县露天采石矿山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开展工作,自2015年起,关闭了5家生产规模较小、环保不达标的矿山企业,关闭保留矿山情况如下:

2015年9月23日注销了千阳县雪山采石厂、千阳县柿沟乡冉家沟村采石厂采矿许可证,2016年2月24日注销了千阳县王家沟石料厂采矿许可证,2017年6月5日注销了千阳县德兴石料厂、千阳县水沟镇新中村石料厂采矿许可证。目前我县仅保留了千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雪山灰岩矿(省级发证)、宝鸡市正硕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任家山石灰岩矿(市级发证)、千阳县城关镇庙岭村武家庄采石厂(县级发证)3家露天采石矿山,提前3年完成了省政府2020年露天采石矿山关闭整合目标任务。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进展情况

1、关闭矿山治理恢复情况

2015年,县政府拨付100万元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2016—2017年对雪山采石厂、冉家沟村采石厂、王家沟村石料厂3家关闭矿山进行了地质环境治理恢复,2017—2018年上半年对新中石料厂和德兴石料厂2家关闭矿山进行了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主要治理内容为坡面绿化、采空区植树。截止2018年12月底,我县矿山恢复治理面积为7.53公顷。分别为:冉家沟村采石厂绿化面积约2亩,栽植侧柏200棵,治理面积0.5公顷;王家沟石料厂绿化面积约5亩,栽植油松523株,爬山虎1652株,治理面积0.68公顷;新中村石料厂绿化面积为6亩,去年栽植刺槐1100株,今年栽植刺槐500株,治理面积为1.38公顷;德兴石料厂绿化面积约10亩,栽植油松1300棵,治理面积3.17公顷;雪山采石厂绿化面积约3亩,栽植侧柏3000棵,治理面积1.8公顷。2018年8月,市财政下拨40万元,用于王家沟石料厂和雪山采石厂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二期工程,该项目设计已于2018年年底完成,今年1月份,进行了招标,2月底正式施工。

2、保留矿山治理恢复情况

千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近几年投资400多万元用于矿山道路两侧植树、裸露坡面治理,基本做到了边采边治理,绿化面积约115亩,栽植刺槐2.5万棵,油松1万棵,治理面积为2.8公顷。去年我们已启动绿色矿山建设,海螺绿色矿山申报资料已于去年9月份已上报市局。

宝鸡市正硕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任家山石灰岩矿技改环保设施停产期间,对采空区闲置场地覆土绿化,绿化面积约40亩,栽植油松7000棵,治理面积1.1公顷。

千阳县城关镇庙岭村武家庄厂在整合办理有关手续停产期间,在矿山道路两侧植树,对部分采空区进行覆土绿化,绿化面积约60亩,栽植刺槐、国槐20000棵,侧柏、樟子松3000棵,治理面积0.6公顷。

2018年12月10日下午,县国土资源局、三家保留矿山企业、县农业银行签订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缴存三方协议,进一步落实了治理基金提取责任,为今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矿山地质环境工作无专项工作经费,取消资源补偿费后无经费来源,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无监测仪器设备和车辆、监督不到位。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8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实施配套制度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09-03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土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其合理利用与保护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在国土资源领域践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一要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以为,在国土资源领域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一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尽快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建立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损害赔偿机制。而要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弄清楚补什么,怎么补,补给谁,补多少这四个问题。

一、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内涵

所谓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指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矿区进行大规模地破坏,造成山体非矿部分剥离对耕地的占用、地面的塌陷、森林草地的破坏、地下水系破坏、野生动植物消亡以及开矿伴随产生的废弃物对土地占用等,从而使矿区原有的生态功能弱化甚至丧失,根据生态系统恢复成本,对负直接责任的矿产资源开发者、间接责任的矿产资源运输者及最终的消费者征收一定费用,而进行的治理、恢复、校正所给予的资金补偿,对矿区居民、矿业城市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所给予的资金扶持、技术和实物帮助、税收减免、政策优惠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因矿产资源开采而给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的恢复治理,由矿产资源开发者和矿产资源利用受益者进行补偿;(2)因矿产资源开采而给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导致矿区居民丧失发展机会,由矿产资源开发者和矿产资源利用受益者给予的补偿;(3)因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定价而给矿业城市造成生态环境成本投入的损失,由其他工业城市(非矿业城市)对矿业城市作出补偿。

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客体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补偿的客体,也就是补偿所指向的对象,即被损害的环境。具体包括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破坏损失补偿、环境污染与环境安全事故损失补偿、生态系统损失补偿、矿产资源输出地对输入地的补偿。

三、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主体

明确主体是建立补偿机制的首要工作。针对我国特殊国情,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主体可以根据治理责任划分为历史遗留和在生产时期两个情况予以区别。

历史遗留可以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建立为依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建立之前都属于历史遗留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这部分可以由中央作为治理责任人。保证金制度建立之后都属于生产时期矿山造成的环境损害,这部分应由矿业权人自行承担。

除上述两种情形外,由于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资源,除了具有负外部性外,还具有正外部性,因此,矿产资源的受益地也应对输出地付一定的生态补偿费。

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开矿企业、政府及矿产资源的输入地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投资方。

四、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资金来源

1.历史时期已形成的环境代价补偿资金来源。历史时期形成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是以政府为主导征收的环境代价补偿资金,以煤矿为例,其运作机制都是按当地政府规定的吨煤提取比例形成生态补偿资金,然后交给当地政府,由政府根据区域内态整治的需要,统一安排使用。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设立专项,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实现。

2.已建矿山开发环境代价补偿资金来源。对已建矿山和新建矿山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可以这样确定,矿区生态系统中大气、水环境损失可以用排污费予以补偿,土地资源和岩石圈扰动损失可以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土地复垦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予以补偿,矿区生态系统其他要素功能损失可以用水土保持费予以补偿。

五、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实施保障措施与政策组合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实施的保障,要多方位考虑影响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影响因子,不仅要通过一系列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来加重矿山企业逃避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行为成本。还要通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支撑机制和保障制度政策的设计来保证机制实施。

1.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约束机制。(1)出台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补偿政策法规体系。出台位阶高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补偿法律法规,各省(市、区)要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出台条例及生态补偿实施办法,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让生态补偿机制落地。(2)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管理机制。国务院成立国家和省政府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工作办公室,成员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部门行政首长组成。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类型,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由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委配合,专门设立一个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2.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治理技术支撑机制。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技术的科学研究,同时要加强矿山环境风险评价,为制定国家项目治理清单奠定基础。

3.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激励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入社会力量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因此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资金多元化,引入民间资本投入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收益”的原则,通过赋予民间资本可以获取治理后的环境资源作为回报机制。

4.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实施保障制度。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顺利实施的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要形成固定的政府补偿资金渠道来源。具体包括两个资金渠道:资源税、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积极拓展第3个资金渠道――矿业开发生态环境税费新体系。资源税渠道,要对资源税进行全面改革,也就是要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的分成比例。资源税费应该以充分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为目的,维持2:8分成的现状,坚持中央少留点,地方多分点的原则。另外可以依据重要程度,提高不同种类矿产资源的征税额度,比如对于国家重要战略性矿种,而且处于脆弱地区的,要征收高额税费,目的就是要将此部分的征收用于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补偿。还有一渠道就是要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受益者征收税费,要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产品中予以体现这部分税费,这部分税费同样是用于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渠道,从实践操作来看,从中央收取的资源补偿费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要做到两点,一是要要明确拓宽收取有偿使用费的使用范围,也就是进一步从法律层面明确是用于资源勘探、资源保护、矿区环境治理恢复。二是逐步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2)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国内外实践证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对于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筹措治理恢复资金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出台全国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存、使用、返回管理等配套制度。明确保证金的收存机关、缴存标准、计算方法、保证金的返还与使用规定、保证金缴存的具体操作程序。保证金实际上是督促采矿权人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的经济保证,保证金归采矿权人所有,采矿权人履行了治理义务的,保证金应予返还。因此,还应制定矿山环境治理恢复验收办法,在验收办法中应规定,采矿权人履行了保护和治理矿山环境义务的,经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可以返还其缴存的保证金。除此之外,灵活确定采矿权人缴存保证金的方式和保证金种类选取,即可实行一次缴存、也可按年开采矿石量,也可按照开采区先后次序逐年分期缴存。保证金种类的选取,除现金外可以有保证金债券、联合储备金债券、商业信用证、不动产信托证等。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担保或保险;公司书面担保等形式。(3)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原产地补偿制度。所谓的原产地补偿是指,要求矿产资源利益相关方要对矿产资源集聚开发区进行补偿,只有这样才能让矿产资源开发受益地区与矿产资源集聚开发区保持平衡,实现共赢的良好格局。(4)建立矿山环境损害补偿赔偿制度。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损害补偿制度是以经济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以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开发、利用者为征收对象,以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地质环境损害的当地政府、居民为补偿对象,以补偿地质环境受损害后当地政府、居民的地质环境权益减少和财物、资产、实施的功能价值降低为目标,以损害的地质环境功能价值或者权益为标准进行足额补偿的经济制度。(5)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破坏及补偿赔偿责任认定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损害依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划分为突发性的矿山地质环境损害和积累性的矿山地质环境损害。对积累性的矿山地质环境损害,可依据现有的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质量、地质环境质量等国家和省、地区、市级质量标准,作为认定环境损害的基本标准,因为它代表了生物圈赖以存在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土壤圈,能够反映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与生态功能,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只给出了一个基本尺度,还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缜密的科学论证制定专门配套法规来解决矿山地质环境损害的认定与评估问题。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破坏及补偿赔偿责任认定制度的建立,必须明确鉴定的法律、政策和技术依据,制定鉴定标准,出台鉴定办法,订明鉴定组织程序,以科学的制度保障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破坏及补偿赔偿责任的及时落实。(6)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损害索赔制度。环境利益作为公共利益理应纳入政府维护的公益范畴,国土资源、林业、规划、农业、旅游、渔政、铁道、水利等部门都有一定的环境管理职权。鉴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矿山地质环境损害索赔权体系化的索赔机制,由该部门牵头,充分发挥本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在认定、监测、调查与评估地质环境损害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从而彻底扭转环境利益代表“缺位”的局面,强化政府维护公共环境资源的职责,建立索赔机制,这是整个矿山地质环境损害索赔制度的核心问题。(7)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代价核算制度。国家应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报告作为采矿权申请人申领采矿许可证的要件,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采矿许可证时必须出具有相应资质的核算专业人员和机构编制的、并经审核符合要求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报告。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报告应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矿区水土流失防治报告等编制。(8)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核算监督管理制度。在国土资源系统内部,明确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监督管理职责,成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核算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专业机构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核算管理法规制度、技术规范标准、技术指南,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代价损失评价工作程序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专业机构,借鉴国内外资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运作和管理的经验,成立专门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核算业务的专业机构。(9)矿山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矿山地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采矿权人作为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一定数额的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因从事保险合同约定的活动造成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时,由保险人在约定的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该项制度不仅具有使矿山企业转嫁风险的优点,也有能够给予受害者迅速、有效的救济,且操作成本低,赔偿效率较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秦艳红,康慕谊.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资源学报,2007(4)

[3]崔艳,张继栋,白中科.我国煤矿区生态补偿现状与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4)

[4]白中科.关于煤炭开发生态补偿的若干意见[J].环境保护,2006(5)

[5]蒋正举,刘金平,张晓慧,杨贺.煤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矿业,2010(12)

[6]秦艳红,康慕谊.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资源学报,2007(4)

[7]李世涌.矿产资源开发外部负效应及其成因分析[J].问题研究,2007(11)

[8]卢琼瑛,张水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探究[J].湘潮.2007(11)

[9]李娟,胡振琪.矿山开采生态补偿监管机制的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J].生态经济,2008(5)

[10]蒲志仲.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问题与改革[J].税务研究,2007(11)

[11]胡振琪,程琳琳,宋蕾.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想[J].环境保护,2006(10)

[12]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4)

[13]张涛,安增军.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中的政府职能―福建省的生态补偿案例.发展研究,2009(2)

[14]王金南,万军,张惠远.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环境保护,2006(19)

[15]李勇.煤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收费政策研究[硕士论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0

[16]黄锡生.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究.现代法学,2006(6)

[17]任勇,冯东方等著.中国生态补偿理论与政策框架设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18]邢丽.关于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研究.财政研究,2005(1)

[19]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20]李挚萍.环境法的新发展――管制与民主的互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21]王英霞.论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的重构与完善.西部法学评论,2010(6)

[22]范英宏等.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生态学报,2003(10)

[23]孔凡斌.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当代财经,2010(2)

[24]余振国,冯春涛,郑娟尔,朱清.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核算与补偿赔偿制度研究.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3)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我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依据,从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的大局出发,全面加强山体保护和恢复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谐统一,为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治理原则和目标

(一)治理原则

1、按照“政府引导、统一部署、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加大损毁山体恢复治理力度,逐步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遵循自然和生态发展规律,根据我市当前山体损毁严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3、在治理过程中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原则,对损毁山体分期分批,逐步进行治理。优先治理“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以及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损毁山体。

(二)治理目标

2013年12月底前完成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以及重要工业区、居民生活区、生态风景保护区等附近损毁山体的恢复治理工作;2015年12月底前全市所有损毁山体得到治理,生态地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三、治理任务与重点

(一)治理任务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依法持有采矿许可证的采石企业26家,采石点100多处。按照市政府关闭采石场工作计划,到2010年底将关闭15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采石场。关闭后形成加上历史遗留的损毁山体,全市共有20余处,分布11个乡镇,面积约为150.7万平方米。

(二)治理重点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损毁山体,高速公路笃山口区域损毁山体,风景旅游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附近的损毁山体。

四、治理方法和措施

(一)采取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配合和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的方法进行。各有关镇政府是辖区内损毁山体治理的责任单位,对辖区内损毁山体治理负责。

(二)按照“先易后难、优先重点、分步实施”的治理原则,一方面学习借鉴外地损毁山体治理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各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治理方案要对境内所有损毁山体逐个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方案编制完成后报市政府批准组织实施。

(三)治理资金的筹措,采取多方筹措、分级承担的办法。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治理资金的前提下,市政府承担部分,镇政府承担部分,国土资源部门按规定收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筹措资金按计划专项用于损毁山体的恢复治理。

(四)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多元化、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引导损毁山体恢复治理工程向产业化发展。当地政府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矿山企业和有关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投资进行治理。

五、实施步骤

我市损毁山体恢复治理工作从2010年3月开始到2015年12月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和部署阶段(2010年3月)。

召开全市山体保护工作动员会议,对损毁山体治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加强对基层群众、采矿权人和全社会的宣传,使山体保护工作深入人心,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4月至2015年11月)。

1、2010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上级财政支持的和界河、区域损毁山体的治理工作,并于5月底前,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完成竣工验收,做好迎接国家、省和市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2、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全面完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笃山口区域、风景旅游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附近损毁山体的恢复治理工作。

3、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全面完成其余损毁山体的恢复治理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12月)。

市政府组成检查验收组对各镇损毁山体治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召开总结会议,全面总结我市损毁山体治理工作,对于按时完成任务而且治理效果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嘉奖,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追究领导责任,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损毁山体治理工作是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和镇政府要充分认识损毁山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恢复治理工作。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损毁山体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项全社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任组长,有关部门和镇街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损毁山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损毁山体治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刘西臣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职能部门和镇政府要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损毁山体治理工作按计划完成。

(三)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行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各有关镇政府是辖区内损毁山体治理的责任单位,市政府和各有关镇签订损毁山体恢复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各责任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成立领导机构,建立起恢复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及月度工作打算要在每月5号前书面报告市山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篇10

关键词地质环境;保证金;有效面积;影响系数

中图分类号p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81-0102-02

依据国土资源部44号令,全国各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已经多年,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各编制单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了不少的成绩,为各地在矿山进行绿色开采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中的几个加以论述和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主要目的是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促使矿山企业合理负担其资源与环境成本,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执行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必须依法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义务,落实以人为本方针,有效保护矿山环境,最大限度的预防、减少和避免矿山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为矿山建设提供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面的技术保障,确保矿山环境得到有效的恢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主要原则是因地制宜、因矿而异、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保护矿山企业的正常发展,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在矿山开采的全过程对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但在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进行编制过程产生了几个问题。

1保证金缴存额度计算参数问题

在编制规范中给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的金额计算公式却只有一个。即下面的计算公式

保证金交存总额=单位面积交存标准×影响面积×有效年数×影响系数。

单位面积交存标准:规范规定的同一类矿山标准相同,例如建筑用砖厂、建筑石场同为一类

影响面积:即为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的波及面积

有效年数:为矿山保有储量与设计开采规模的商

影响系数:矿山开采方式相同影响系数相同

从以上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规范规定的同一类矿山(例如建筑用砖厂、建筑石场)缴存的保证金总额止与矿山开采的应响面积和开采的有效年数有关,而与其他的因素无关。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若有这样两个规范规定的同一类矿山,一个是砖厂,一个为石场,这两个矿山的开采有限年数又恰好相同,那么两个矿山保证金的缴存额度就只有影响面积一个参数决定了。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砖厂的占地面积要远远的大于石场,而对于将来开采之后的环境恢复难度,石场要远远地大于砖厂,恢复难度越大,需要的资金量就越大,而根据规范给出的保证金计算公式,砖厂的缴存额度要大于石场。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对砖厂保证金的收取困难和将来石场保证金额度不足两个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在计算公式中还应加入“恢复难度”和“恢复环境预估年限”两个参数,“恢复难度系数”按矿山破坏的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恢复环境预估年限”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矿山破坏的环境在当地恢复所需的最大年限来确定。这样就可解决类似于砖厂、石场这样的问题。为地方执行部门的执行带来可操作性,减轻矿山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建设。

2保证金的起算年限问题

按照一些地方的相关文件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的起算时间为2007年4月,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有很多正在生产的矿山,生产时间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那么,保证金从2007年4月开始起征,就会造成矿山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无法真正解决矿山环境恢复的问题,只能是这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不能真正的完成。同时从2007年4月开始征收,对于2007年4月以后才开始筹建的矿山也不公平,会给2007年4月以后才筹建或生产的矿山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也不利于这些矿山的正常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坚持因矿而异的原则,对于2007年4月以前开始生产的矿山,将2007年以前的生产时间按5年一个时间段划分成若干段也要进行按比例征收,但征收比例可以参考每个时间段的物价水平与2007年物件水平的比例来征收,这才能体现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同时也解决了治理资金不足造成治理工程烂尾的问题。对于2007年4月以后筹建和生产的矿山,起征时间应以筹建开始时间起算,才能体现公平的市场原则。

3保证金的起算面积问题

保证金的起算面积问题,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因为有很多矿山是在原有矿山的范围内,甚至是原有采坑内进行复采或残采,这就造成了现有采矿权主体为以往采矿权主体缴纳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问题。也是在实践中矛盾最大的问题。

例如:在很多地方的小煤矿,是在原有大型露天煤矿的采坑边坡上开采原有大型露天矿的边坡压煤,这就带来了对这些小矿山保证金起算面积的争议,因为事实上这些小矿山的影响面积内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面积是原有矿山开采造成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完全强加到现有矿业权主体上也不合适,况且这些矿业权主体也不接受。这样很易激化矛盾,对谁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