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十篇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十篇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9:14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1

近几年以来,全省国有粮食部门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粮食购销企业的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已基本完成,历史财务挂帐的清理基本结束,老库存粮也已基本销完,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创造了条件。为适应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状况,现就做好我省*5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对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考核与奖励

㈠考核与奖励的范围

以设区市粮食局为汇总单位,对所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进行考核。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由省粮食局给予表彰和适当奖励。对县(市、区)粮食局完成扭亏增盈目标的考核和奖励由各设区市粮食局自行规定。

㈡扭亏增盈目标和考核指标

1、扭亏增盈目标:力争设区市国有粮食购企业全年经营不亏损,并有盈利。

2、考核指标:分主要考核指标和参考指标,按80%和20%比例进行考核,考核资料以*5年各设区市粮食局汇总会计决算报表为准。主要考核指标为利润总额、人均利润率。参考指标为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㈢考核与奖励的具体要求

省粮食局成立考核工作小组,负责每年一次的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给予表彰和奖励。要求各设区市粮食局真实、准确地汇总会计报表,认真、详细地填写会计报表的编制说明,并根据考核内容标准总结一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工作,撰写扭亏增盈工作总结及财务分析报告。省粮食局将实行通报制度,对各市、县(区)粮食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排名通报,并将情况通报给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完成扭亏增盈工作目标

各级粮食部门要加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领导,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扭亏增盈目标,并层层分解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确保扭亏增盈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和完善扭亏增盈工作奖惩制度,把扭亏增盈目标与企业负责人的奖惩挂钩,与职工的工资福利挂钩。对扭亏增盈工作扎实,实现盈利的地区和企业,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并推广他们的经验。对出现亏损的,要检查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为及时反映各地粮食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㈠努力促进粮食销售,为扭亏增盈创造条件。各地要进一步做好粮食销售工作,积极占据主销区粮食市场,将产区粮食引导到销区,扩大粮食销售。要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稳定销售队伍,把一些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懂经营的人员充实到企业销售队伍中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研究市场,认真把握市场信息,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建立灵活的促销机制,制定有效的销售奖励政策,促进粮食销售,增加企业效益。要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粮食销售的路子,转变经营方式,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优质服务和优质商品赢得消费者。

㈡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整合粮食资源,努力培育一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粮食购销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连接生产和消费,逐步提供“从种子到餐桌”的优质服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逐步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经营方式,向粮食加工环节延伸,充分利用粮食购销企业的粮源优势和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与销售渠道,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加工转化增值,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要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积极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提高粮油产品附加值。同时,要积极开展“放心米、放心面、放心油”等活动,千方百计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收入。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2

*年,粮食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关于“狠抓政策落实,加强市场调控,积极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部署,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粮食流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为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粮食市场保持基本稳定

一是根据宏观调控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食市场。*年,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偏紧、粮价涨幅较大,为保证国内粮食市场供应,抑制粮价过快上涨,按照国务院部署,常年常时安排最低收购价粮食在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并适当降低销售底价,加大销售力度,全年累计销售最低收购价小麦648亿斤、稻谷202亿斤,并销售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5亿斤、中央储备玉米9亿斤。在京津沪和东南沿海等主销区及时安排抛售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20万吨。为有效充实销区粮食库存,改善库存地区结构,缓解主产区收储压力,会同有关部门下达四批最低收购价粮食跨省移库计划186亿斤,其中小麦178亿斤、稻谷8亿斤。各地配合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合理把握储备粮油轮换时机,对区域粮油市场进行适时调节。在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的背景下,这些调控措施对稳定市场价格,保证市场供应起到了积极有效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和粮食应急体系。会同有关部门适时下达中央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并督促实施,及时研究和落实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增储计划,提出地方储备粮分省规模的指导性意见。各地进一步充实地方储备粮规模,规范地方储备粮管理。落实国家粮食应急预案要求,细化粮食应急动用方案,健全应急机制,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不少地方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粮食应急各项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粮食产销衔接和政策性粮食供应工作。加大粮食产销衔接工作指导力度,及时协调解决粮食运输和资金结算等问题。去年全国共举办粮食产销衔接交易会、贸易洽谈会、粮油精品展销会等17次,签订粮食购销合同380亿斤。继续指导各地做好退耕还林、水库移民、救灾等政策性用粮的供应工作,按照有关规定销售处理库存陈化粮。加强军粮供应网点和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军用购粮卡改革,扩大服务范围,稳步提高军粮供应质量、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受到部队官兵的好评。

(二)加强粮食收购工作指导,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一是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在粮食收购期间,各级粮食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收购现场,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引导和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截至*年11月末,全国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3533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848亿斤,其他多元主体收购1685亿斤,分别占总收购量的52.3%和47.7%。

二是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在总结近几年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进一步完善预案启动机制和补贴机制,细化操作措施,保证了预案的顺利实施。在启动预案的7个省,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579亿斤,收购粳稻10亿斤,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三是加大仓房维修力度,改善主产区粮食仓储条件。*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1亿元,对9个小麦和稻谷主产区仓房进行维修,9省地方财政落实配套资金1.1亿元,加上企业自筹,9省共安排资金约8.5亿元,维修库点9700多个,仓容445.4亿斤,有效地缓解了粮食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仓容紧张问题。同时,其他一些省份也安排资金,进行了仓房维修改造。

(三)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是落实政策措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各级粮食部门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精神,以推广宁夏经验为契机,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改革重点,加强分类指导,认真组织实施,保证了改革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吉林、黑龙江、上海、山东、江西、福建、四川、新疆等17个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粮改实施意见,在规范政府调控与企业经营关系、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完善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和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办法等方面,提出了新举措、有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绩,不少地方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得到加强和充实。

二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目前,各地已基本完成了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的清理、审计、认定和剥离工作,绝大部分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从企业剥离,上划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北京、广东、宁夏等省(区、市)已经消化政策性挂账96亿元,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国有粮食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粮改以来,全国累计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124.9万人,占全部分流职工的49.7%,其中粮食部门安置77.6万人,占全部安置数的62.1%。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截至*年11月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21854个,其中购销企业15380个,比上年末分别减少3320个和566个,比粮改初期分别减少31386个和15054个。改革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年1~11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同比减亏31.32亿元,盈利省份达到12个。

(四)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粮食市场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深入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提高粮食流通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实施《条例》宣传,深入开展“依法经营粮食,保障消费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依法管粮的认知度。健全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制度,建立全国粮食收购资格信息系统,加强对已经取得资格经营者的管理、指导和服务,目前全国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达到7.3万个。加大对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的监管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对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等五省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巡查,指导和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粮食收购质价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强对临时存储粮竞价销售出库和移库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办涉粮案件,进一步规范粮食经营行为。开展粮食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颁布实施《粮食行政复议工作规程(试行)》,积极推进粮食政务公开,努力提高粮食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认真开展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在总结经验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善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优化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企业布局,依法开展第六批代储资格认定。目前,全国共有1771户企业取得粮食类代储资格,157户企业取得油脂类代储资格。加强对已取得资格企业的管理,先后取消了14户不符合中央储备粮代储要求企业的资格。代储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为中央储备粮的库存安全提供了保障。

三是推进粮食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加强粮食库存监管。目前,全国94%的省级粮食部门、68%的地(市)级粮食部门、54%的县(市)级粮食部门设立了监督检查机构。各级粮食部门加大监督检查队伍培训力度,全国取得粮食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达到23387人。建立国家粮食局粮食库存检查专家库,开发全国粮食库存检查信息系统,提高了库存检查效率和数据准确率。认真组织开展*年全国粮食库存检查,重点加大对各类政策性粮食库存的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并将检查结果报告国务院。

四是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粮食质量卫生监管。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紧急召开全国粮食质量监管工作会议,制定《全国粮食质量安全整治行动方案》,全面部署和组织实施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对部分省区进行巡查督导。积极开展收购环节的原粮卫生监测,在全国共采集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样品约2万份,取得检验数据约10万个,基本掌握了我国原粮卫生整体状况。以中央储备粮为重点,兼顾地方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和商品粮,加大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与卫生安全的抽查检验力度,促进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在全国建立144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站),初步形成了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网络。

(五)加强规划和指导,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一是按照“三个体系、一个保障”的部署,大力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落实去年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提出的关于构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粮食产业化体系和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体系的要求,各地积极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湖北、江苏、安徽等省以省政府文件印发了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给予资金支持和扶持政策。湖北省粮食局邀请12个省(区、市)粮食局开会专题研究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思路,河北、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等省召开粮食产业化工作现场会,积极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二是制定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推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发展。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印发《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强对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继续完善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制度,目前联系粮食批发市场达到18家,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达到24家。根据粮食流通需要,批准组建10个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加快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建设。积极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功能,推动最低收购价粮食和其他政策性粮油的联网交易,为合理配置粮食资源和粮食宏观调控服务。

三是推动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和粮食加工布局调整,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支持和指导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上海外高桥、江苏靖江、辽宁锦州港、中粮集团(江阴物流)等重点粮食物流项目建设。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国家促进玉米深加工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在8个省开展在建、拟建项目全面清理的复查,促进玉米加工产业布局调整。落实“十一五”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了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安徽六安、河北秦皇岛等一批粮油加工园区和产业集群,推进粮油加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会同农业发展银行确定第二批重点支持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粮食收购资金、技术改造、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先提供贷款支持。截至*年11月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1631个,其中购销企业987个。

四是推动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指导农户科学储粮。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启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粮食科技丰产工程”产后减损项目,与12个粮食主产省签订建立农户储粮示范点合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农户储粮技术和装具,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和好评。制定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工作方案,利用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在四川、山东、辽宁等3省启动农户储粮试点,配置标准化储粮装具,试点农户和试点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继续积极推动“放心粮油”工程,促进粮油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在全国城乡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目前全国粮油产品总体合格率位居食品合格率榜首,小麦粉、大米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99%。

(六)加强粮食行业基础工作,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加强社会粮食统计调查和市场监测、预测,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广泛宣传并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进一步扩大粮食统计的社会覆盖面,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完成2006年度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对粮食消费、农户存粮及分布、粮食商品率、跨省粮食流通量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积极做好粮油市场信息工作,调整和充实粮食市场监测点,不断完善和提升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功能,提高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是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粮油标准水平提高。组织各级粮食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检验机构及粮食企业,对粮油标准进行制修订。实施7项国家标准和19项行业标准,完成80余项粮油标准的审定。全面修订小麦等主要粮食质量标准,积极推进收购环节仪器化检验,规范收购检验工作。

三是加强粮食安全生产,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组织编写《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培训教程》,普遍培训省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安全防火和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对近300户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提高地方安全生产意识。对于典型安全生产事故,局负责同志及时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做好汛期安全储粮工作,及时布置检查,确保库存粮油安全。

四是加强粮食科技、理论研究、新闻宣传和行业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工作,促进行业技术水平和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开展粮食行业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组建10个国家粮食局工程技术中心工作进展顺利,批复组建3个省级科研工程中心,一批粮食物流、加工、储藏及检测技术设备新成果实现转化,行业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基地网络初步形成。集中力量开展粮食安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宣传工作,编撰粮食年鉴、发展报告,促进粮食工作水平的提高。继续扩大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覆盖面,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和财会知识竞赛,全国粮食行业重技术、重技能、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五是加强粮食行业国际交流,不断提高会展水平。初步建立中国—中亚粮食行业交流合作平台,成功举办国际谷物科技大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与日本佐竹等公司签订长期粮食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与日本不二制油公司建立大豆蛋白深加工及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各种粮食会展活动已初具规模,办展质量和数量逐年提高。

二、正确把握形势,明确今年粮食流通工作重点

今年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粮食流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争取主动,努力做好粮食流通各项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更加复杂,粮食宏观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正确分析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准确把握粮食供求品种、数量和布局的变化,是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是从粮食供求总量看,粮食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作用下,*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丰收,总产量达到10000亿斤以上,粮食消费平稳增长,产需基本平衡。考虑到国家粮食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粮食供应是有保证的。但从长远看,保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任务还很艰巨。

从国内食用植物油供需看,*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量962万吨,需求2300万吨,自给率只有42%左右,而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产需缺口逐年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保证食用植物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面临很大压力。

二是从品种结构看,有的粮食品种供求状况有所改善,有的品种矛盾突出。小麦由前几年产不足需转变为产略大于需;稻谷由前几年的产不足需转变为产需基本平衡;玉米工业消费增长较快,将由以往供需平衡有余逐步向基本平衡转变;大豆产需缺口扩大,需要通过进口解决。粮食库存品种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不完全适应,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是从区域结构看,粮食薄弱地区的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产销衔接和市场稳定压力加大。我国粮食生产继续向优势区域集中,13个主产区粮食产大于需,余粮较多;7个主销区粮食产不足需,粮食自给率下降,缺口较大;11个产销平衡区粮食缺口有所扩大。近几年临时存储小麦、稻谷库存增加较多,增强了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但库存大多集中在主产区,销区库存比较薄弱,国家粮食库存的地区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四是从国际粮食形势看,全球粮食供需形势趋紧,国际市场粮价居高不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08年度全球谷物产量21.1亿吨左右,其中小麦产量6.0亿吨,粗粮10.8亿吨,稻米4.3亿吨。谷物总产比上年度增加5.3%,本年度消费量预计达到21亿吨,比上年增加2%,加上上年度粮食结转库存下降,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将近20%,与上年度基本持平,为30年来最低值。由于石油等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生物燃料工业对玉米和大豆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全球粮食供需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际谷物市场价格将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逐步加强,国际市场多方面因素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增多,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我们正确把握调控目标,科学运用调控方式,注重预先防范,准确把握调控时机和力度,运用好经济和法律手段,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和效果。

(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要高度重视改革中尚未完全解决好的突出问题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关系到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过几年的努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总体进展顺利,但进展还不平衡,要高度重视尚未完全解决好的几个突出问题,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

一是体制机制转换需要加快步伐。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但还没有完全到位,政企不分、粮食流通监管缺位、错位等问题在有些地方还比较突出,需要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定位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从过去直接管理国有粮食企业真正转变到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上来。一些承担粮食最低收购价任务的企业,吃“政策饭”的思想有所抬头,市场竞争意识减弱,改革改制步伐放缓。对这些企业,要在服务粮食宏观调控大局前提下,进一步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真正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

二是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目前,仍有相当数量政策性挂账需要消化,企业经营性挂账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在粮食主产区省级财力相对比较薄弱、粮食风险基金不足的情况下,政策性挂账遗留问题如何解决;粮食行业是微利行业,在收益不高的情况下,经营性挂账如何处理,这些仍然是困扰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题,需要在政策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是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需要进一步拓宽渠道。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多数地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配套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任务仍然繁重,部分分流职工没有找到就业岗位。各地粮食部门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三)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粮食质量卫生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需要各级粮食部门切实履行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职责,认真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原粮卫生安全直接影响到成品粮和食品的质量卫生安全,对粮食收购环节严把质量卫生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近年来开展的粮食质量安全抽查和监测情况看,受自然灾害、环境及生产、收获过程中一些因素的影响,由生产环节带来的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引导和帮助农民种植和收获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指导和帮助经营者把好粮食收购质量关,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流通环节粮食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粮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是加强流通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体系。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隐患,防止有毒有害粮食流入口粮和饲料市场,进一步明确粮食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需要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干预制度,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追溯、安全监督抽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粮食检验体系、完善粮食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积极开发和推广适用于粮食收购现场的质量安全快速检验技术和设备;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粮食快速干燥和杂质清理等服务,解决马路晒粮造成的粮食破碎和污染问题。

(四)粮食流通主体日益多元化,对行政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规范收购市场秩序和维护市场稳定的难度加大。在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中,70%以上是多元市场主体,且比重呈上升趋势。部分粮食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管理水平低,粮食经营台账没有建立或不健全,粮食统计数据不报送、报不实或不按要求报送,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没有按照规定保持必要的库存量,部分农村粮食经纪人没有依法申请办理收购资格许可证等。有的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存在“重许可、轻监管”现象,加上有些地方行政执法人员不足和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经营主体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影响了市场监管效果。

二是粮食流通活动多样化,规范经营行为和维护政策性粮食安全任务加重。目前,有些多元市场主体承担了储备粮油的保管业务,多数能做到守法经营,但个别企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影响了政策性粮油安全。在新形势下,需要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采取更为有力的监管措施,尽快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储备粮油和其他政策性粮食安全。

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加快进入粮食流通领域,依法监管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更多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收购市场和经营领域,特别是油脂油料的进口、加工、销售,外商占有较大份额。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粮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监管,加强服务,努力提高粮食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仓储企业多元化,增加了仓储管理难度。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仓储企业18622户,其中非国有企业2825户。另外,其他行业和粮油加工业的部分企业也开始进入粮油仓储业。总体看,仓储企业的多元化给仓储市场带来了活力,但这些企业多数仓储条件较差,业务人员一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这对行业管理和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研究加强对这类企业管理的措施。

三、积极开拓进取,扎实做好今年各项粮食流通工作

党的*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指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要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最近,总书记、总理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食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为开好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做好2008年粮食流通工作,曾培炎、回良玉副总理专门做出指示,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根据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今年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以及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的要求,着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油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着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继续完善和健全体制机制;着力加强粮食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更好地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主要任务是:

(一)努力提高粮食宏观调控水平,把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作为今年粮食工作的首要任务

按照中央关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和“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总体要求,结合粮食部门工作实际,切实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改善粮食市场调控。在调控目标上,既要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又要保护生产者利益,引导粮油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上;既要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又要立足国内保障基本供给,促进粮油生产发展和产业安全。在调控方式上,既要加强总量调控,又要注重结构平衡;既要搞好即时调控,又要注重预先防范。在调控时机上,既要在供给短缺、价格过快上涨时果断决策、稳定市场,又要在价格大幅下跌、生产下降时及时出手、扶持生产。在调控手段上,既要采取最低收购价、储备吞吐、进出口等调节办法,又要运用财政补贴、信息引导、市场监管等调节措施,努力提高调控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供给。把握好销售力度和节奏,加大最低收购价小麦和稻谷的销售数量,做好中央储备玉米向主销区、饲料工业发达地区和养殖大省的投放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央储备玉米、大豆和植物油的增储工作,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粮油储备体系。继续做好最低收购价小麦向库存薄弱地区的移库工作,增强供给能力。加强对粮油供求形势、市场价格的监测分析,建立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购进、加工、销售、库存及价格变化情况的信息监测制度,为宏观调控提供准确信息和科学依据。当前要切实保障大中城市和敏感地区粮油的有效供给,稳定社会心理预期,重点做好春节、两会期间的粮油供应工作,确保货源充足、质量安全。

二是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轮换机制,服从和服务于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当前,储备粮的轮换要以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主要目标。准确分析市场价格走势,注意把握好轮换节奏,避免集中轮入推动粮价上涨,各级储备粮企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服务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加强中央、地方储备粮行政管理,完善储备粮轮换机制,推进储备粮轮换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加强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中储粮总公司和地方粮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吞吐调节作用。

三是进一步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切实增强调控市场能力。各地要增强粮食安全责任意识,按照国发〔2006〕16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适时充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地方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各地特别是主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粮食应急需要,落实成品粮油应急库存。京、津、沪、渝等大中城市及敏感地区,要适当增加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数量,保证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去年我国局部地区受灾严重,粮食减产幅度较大,要积极组织粮源,增强地方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应对市场异常波动的能力。

四是加强粮食产销衔接,做好政策性粮食供应。销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产区开展订单生产、订单收购,或委托产区企业与农户签订单。积极推广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到主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北京市到主产区建立粮食储备等长期有效的产销合作模式,鼓励产区与销区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努力扩大合作规模和范围。对于履行产销合作协议的粮食,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铁路、交通运输、资金结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销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企业到东北产区粮食采购的协调工作,定期统计采购和运输数量,会同产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与铁路、交通部门的衔接,力争做到同方向整列运输,提高运输效率。继续做好军粮、灾区口粮、退耕还林和水库移民等政策性粮食的供应服务工作,确保口粮和生活需要。

五是加强粮食流通统计、市场监测工作,完善预警和应急体系。适应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完善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各地要充实统计人员,落实统计经费,加强人员培训。继续做好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和粮食市场信息监测工作,加强国内国际粮油供求形势和价格信息的采集分析,提高预测能力,完善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加工、储运、供应网络系统,细化和完善地方储备粮应急动用方案,健全应急机制,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做到需要时有粮可用、有粮可调、有粮可供。

(二)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是积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主渠道作用,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认真研究提出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和完善执行预案的意见,落实好国家粮食收购质价政策,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各地要指导和督促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当前东北地区要抓好玉米、稻谷收购,长江流域地区要抓好中晚稻收购,为做好全年粮食购销工作打好物质基础。指导和督促企业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今年小麦收购将实施新的国家标准,开始推广使用小麦硬度仪,有关地区要在夏粮上市前做好培训和准备工作。搞好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合理价格预期,指导企业把握好收购节奏,防止盲目跟风抬价收购,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做好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销售和移库的出库工作。各地粮食部门和中储粮公司系统要督促有关承储企业认真履行销售合同,严格按规定积极出库,保证销售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交易过程和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干扰客户正常交易和设置障碍影响粮食出库的承储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各有关省(区、市)粮食局要积极协助中储粮总公司及相关分公司,认真做好最低收购价粮的出库、发运、接收、入库和监管等工作,特别是要加大监管力度,解决“出库难”问题,力争按时完成移库任务。

三是继续发挥多渠道收购作用,搞活粮食流通。多元主体已经成为粮食购销活动中的重要力量。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收购资格审核和认定工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督促多元主体以质论价收购粮食,建立经营台账,指导安全储粮。严禁在收购中人为设卡,进行地区封锁,阻碍粮食正常流通。

(三)继续落实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动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加快推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政府职能定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切实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做到政企分开,把工作重心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指导和做好服务上来,努力提高粮食流通管理水平。要注重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发展的引导作用,规范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加快健全粮食市场体系,积极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大力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是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各地要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处理好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的关系。既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主渠道作用,又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粮食企业的布局和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公司制改造。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重点发展一批起点高、效益好、有带动力和竞争力的骨干粮食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大中型企业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他企业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应市场化改革要求的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已取得的改革和发展成果。

三是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好政策性挂账剥离上划中的有关遗留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消化措施。认真分析经营性挂账的构成和资金占用情况,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处理经营性挂账。不断完善政策性粮食委托经营制度,按照“谁委托、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明确责任主体,及时拨补相关费用,不形成欠账,不留呆坏账,建立防止发生新的政策性挂账的机制。

四是加强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指导。各地要建立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完善企业扭亏增盈信息通报制度和重点企业经营分析制度,指导企业加强管理,搞活经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利用当前市场粮价回升的有利时机,继续保持国有粮食企业减亏的良好势头,提高盈利水平。

五是继续做好分流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继续筹集资金,切实落实国家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解决好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中的遗留问题。分流职工还没有纳入当地社保体系的,要按照政策规定切实纳入社保体系。要把推进改革和创造就业结合起来,将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纳入当地就业再就业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分流职工再就业。

(四)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强粮食市场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对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建设的指导与扶持,逐步完善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支撑、统一远程交易网络为平台、规范运行机制为核心的全国粮食竞价交易系统,发挥配置粮食资源和服务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方案,积极争取扶持政策,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加强对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发展建设的指导与扶持,根据当地粮食消费需求和结构状况,做好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场内粮食质量监管,保证居民粮食消费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二是认真组织落实《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实施规划的组织协调和物流项目的管理工作,对六大粮食物流通道和各省物流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对国家安排投资补助的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总结国债投资散粮汽车试点项目的运行经验,做好散粮汽车的系列化和技术改进,在黄淮海等地区大力推进汽车散粮运输。加快研制粮食物流关键设备和相关的技术开发,组织做好粮食物流标准和粮食工程建设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工作。抓好现有粮库仓房、军供网点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各地要认真落实物流规划,配合做好项目筛选和审查工作,协调解决推进散粮流通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发展农民粮食经济合作组织,规范粮食经纪人行为,发挥好粮食行业协会等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构建新型粮食购销服务网络,搞活粮食流通。积极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和订单收购,以订单为抓手,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粮食加工业,鼓励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通过转让、入股等方式进入企业,不断提高粮油加工增加值和加工转化率,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退城进郊、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措施,积极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受消费者欢迎的粮油加工产品,打造名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四是积极发挥行政指导和行业协会推动作用,继续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粮油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宣传贯彻工作,严把产品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积极开展粮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力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展“两代一换”、连锁经营,扩大销售网络,提高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让放心粮油进入城乡千家万户。

(五)积极推进粮食流通法治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提高粮食法治水平。各级粮食部门要继续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提高粮食执法能力和社会认知度。切实履行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抓紧制定条例的配套规章,把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总结粮食法制建设和执法实践,做好粮食流通立法的基础工作。继续抓好“五五”普法,推进粮食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行政复议法律法规和《粮食行政复议工作规程(试行)》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扎实推进粮食行政复议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粮食监督检查执法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各地要按照国发〔2006〕16号文件的要求,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粮食监督检查执法体系,推动监管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发展。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认真组织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核查、统计制度和最低、最高库存量制度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规范粮食经营行为。做好粮食收购特别是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重点针对储备粮油库存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完善监管措施,确保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继续加大对涉粮案件的查处力度。

三是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围绕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健全覆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今年要重点抓好原粮收购、入库、储存、销售、出库的质量卫生检查工作,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抽样数量和品质检验指标。加快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改善和提高检验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粮食质量与卫生检验能力。

(六)推动粮食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一是推动粮油加工、仓储和运输科技发展。积极争取“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加速粮食流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注重粮油加工高效、节能、环保和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有效提高粮油加工整体科技水平。通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在生物保粮药剂开发、储粮和流通信息技术开发、绿色安全储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继续完善粮食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完成国家粮食局工程技术中心的组建工作。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好国际科技资源。

二是加强粮食仓储和国家粮库设施资产管理工作。加强粮食储藏技术标准与管理制度建设,推进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推广应用先进储藏技术,提升粮油仓储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企业仓储业务的核查和指导,确保粮食储藏安全,减少粮食损失损耗。修订《国家粮油仓库仓储设施管理试行办法》,明确国家粮油仓储设施的总体要求和地区分布,规范对国家投资仓储设施的管理程序,规范粮库调整归属、改制、拆迁、改变用途、设施维护等行为,防止仓储设施大量流失,保持一定规模的仓容总量,为粮食流通提供设施保障。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产后减损项目,推进农户储粮装具和小粮仓标准化、系列化,开发推广农户绿色储粮专用防护剂、杀鼠剂,研究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的小型玉米、稻谷保质干燥技术与设备,为提高粮食综合效益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各地要把农户安全储粮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地方资金投入,加快普及推广,建立农村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指导农户安全储粮,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四是切实加强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各地要提高对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检查、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督促粮食企业建立并完善突发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防范和救援能力,减少事故损失。重点抓好储粮药剂管理、露天储粮安全防火、汛期安全储粮工作,严格执行储粮设施技术操作规程。春节和“两会”即将来临,各地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检查和集中整治,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五是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度。实施“人才兴粮”战略,以能力和技能建设为核心,着眼于全行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抓好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开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理论业务知识培训。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继续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职工素质和能力。

(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推动粮食流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粮食部门要把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精神贯彻到粮食流通各项工作中去。

一是把握主旨,提高认识。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特别是紧密结合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联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深入学习,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粮食流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联系实际,推动工作。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粮食流通工作的各个方面,把推动工作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按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粮食工作中带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着眼于粮食行业的改革、发展、稳定,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推动粮食流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3

(××××年×月×日)

同志们:

这次粮食工作总结表彰会议是在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企业改革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局长对××××年的粮食工作作出全面总结,对××××年的工作作了部署和安排,目标明确,措施扎实,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会上,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个基层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会议开的很好,希望大家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不断开创全县粮食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就今年的粮食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粮食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勇于创新,扎实做好企业改革、粮食购销、粮办工业、招商引资等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工业经济被县被为目标考评先进集体。一是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去年一年,全县粮食企业以减员分流、调整职工劳动关系为切入点,减员分流近人,粮办工业、经营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化改革,全面完成了改革的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层所库实现扭亏为盈,经济效益在全市粮食系统名列前茅。二是粮食购销经营两旺。去年入库粮食亿斤,占商品量的;实现粮食销售亿斤,占全年目标任务的,同比增长;粮库万斤仓容通过省级验收,入库储备粮万斤。三是工业经济势头强劲。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利税万元,工业技改投入万元,在全县经济部门中也名列前茅。四是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去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个,引资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又与外商意向签订投资万美元生产的项目,这也是我县目前引进外资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项目,表明了粮食局招商引资工作又跃上了新的平台。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的一年,是实施完成“十五”计划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粮食工作,意义重大。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要求,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趋势,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把粮食工作做的更好。

㈠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粮食流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全国范围内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及农民种粮收益减少,使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带来粮食产量的下降。今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近几年,粮食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粮食的商品率逐年下降。给粮食收购、经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形势的发展要求粮食流通工作要改变粮食生产规模小而散、小生产不适应大市场的现状,生产、购销和加工努力做到一体化。要将粮食流通的信息很好地反馈给农民,改变生产和需求相脱节的状况。要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足够数量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总之,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对策,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协调发展。版权所有

㈡加入,粮食流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加入以后,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粮食流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表现在平等的贸易机会为粮食进出口提供商机。挑战主要是加入后,我国关税水平逐步降低,进口粮油质量、价格优势十分明显,随着进口配额逐年加大,粮食、油脂、油料进口量逐年增加,将对国有粮食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据农业部专家分配,我国农业成本以平均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粮食成本普遍高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粳米、小麦、玉米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价以上,小麦质量又低于欧美、加拿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粮油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多产优质粮油,增强竞争能力。粮食企业必须加快改制步伐,转换经营机制,尽快适应民营经济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版权所有

㈢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流通工作面临新的课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调整粮食政策,沿海地区粮食市场已率先放开,其他产粮区也陆续进行放开试点,但是,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一是粮食消费需求有哪些变化,对粮食总量平衡、市场价格产生哪些影响,以及粮食库存和储备合理规模应当怎样适应形势的变化等,都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二是储备粮缺乏灵活的吞吐和轮换机制,粮食内、外贸易没有有机结构,使粮食宏观调控措施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调控效果。三是粮食工作如何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有效地调控粮食市场和价格,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怎样适应新形势,做好粮食行业指导工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需要研究和明确行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手段。作为地方,搞好这方面的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为上级的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也有利于搞好我们自身的工作。

二、把握重点,推动今年粮食工作再上新台阶。

㈠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企业改制步伐。

加快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搞好政企分开,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真正成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管理,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直接参与粮食经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公司内部运行机制,规范运作行为,加大对基层所、库购销仓储的管理力度。三是要继续推进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快机制创新,努力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对非购销企业要全面推进以股权多元化为重点的改制,抓紧企业收入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积极推行年薪制,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科技、管理、营销骨干的积极性。要加快国退民进步伐,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通过以“一股两转换”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国(公)有资本从中小企业基本退出,原则上不再保留纯国有中小企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实行股份化;通过产权转让民营化,置换企业的国有、集体身份,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关系,让企业自主走向市场;通过国有、集体资本一次性退出,依法理顺劳动关系,让职工走向市场。在抓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促进改革企业面向市场转换内部经营机制,着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㈡创新营销理念,搞活粮食购销。

一是不断改进收购方式,做到三个延伸,即由坐站收购延伸到上门收购;由收购原粮延伸到农民需出售的农副产品;由单一粮食品种收购延伸到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服务,努力掌握粮源,发挥主渠道作用。二是抢抓商机,搞活粮食销售。通过采取联购联销、即购即销、代购代销、外购外销、内购外销以及实行销售奖励办法等多种措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大营销力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发展订单粮食和粮食基地。粮食部门是连接粮食生产环节与销售市场的重要纽带,最了解市场需求,要与农业部门紧密配合,进一步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一方面为掌握粮源,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导引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要培植龙头企业,并在全县建立一批无公害优质稻米、麦、油基地,努力创建一批绿色、安全食品的品牌,努力把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粮食企业创名牌、争市场的过程。要重点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新型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农民利益的提高。

㈢加大安全保粮工作力度,确保人身安全和不发生重大坏粮事故。

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各类重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安全问题已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粮食部门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抓好安全保粮工作。为此,要推广科学保粮技术,提高保粮工作科技含量,开展“一符四无”活动,坚持常抓不懈,确保不发生任何事故。

㈣举全局之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是适应形势的需要,也是加快粮食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面临最突出、最直接的问题是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人才。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现实、最重要、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招商引资,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希望大家能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向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品牌招商推进,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潮。

三、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4

5月12日四川省发生强烈地震以后,国家粮食局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成立了以聂振邦局长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之后,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地对四川灾区进行支援。当灾区提出需求后,陕西、湖北、青海、甘肃、河北、云南等6个省粮食局很快为灾区筹备了100万条麻袋,随时准备调用,在此特别予以表扬。5月13日国家粮食局军粮中心派人到灾区,现场协调解决10余万救灾部队、武警、预备役人员和专业救援队伍等的军粮供应问题。粮食工作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粮食局党组研究决定,一方面抓抗震救灾,保证灾区粮食供应,尽快恢复生产,减少灾害损失;另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全国的粮食流通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经济建设提供支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因此确定原来已经布置的各项工作,只要不和救灾矛盾,就按原计划向前推进。在此背景下,我们按计划组织了粮食科技周活动、仓储工作会议以及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会议等重大活动。从今天开始,是三天全国哀悼日,我们的会议取消正常工作以外的所有安排,以表示对灾区的支持、对逝者的哀悼。在这样一个时刻,更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开好会。

从1*9年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在南京召开全国粮食仓储工作会议以来,已经近10年了。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仓储工作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是:十年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粮食储备体系基本建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展顺利,“三老”问题基本解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粮食仓储技术不断创新,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凝结仓储工作实践经验而制(修)订的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颁布实施;一批专业人员进入仓储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上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分析粮食仓储工作的新形势,研究粮食仓储工作的新问题,提出对粮食仓储工作的新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总结近年来仓储工作的成绩,分析当前仓储工作形势,交流工作经验,宣传贯彻新颁布粮食储藏技术标准,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进程,开创粮食仓储工作新局面。

一、十年来仓储工作的主要成绩

十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带领广大粮食战线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强化粮食仓储基础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粮食仓容总量有了显著增加。1*9年,我国共有粮食仓储企业5.4万户,仓容2.05亿吨。到20*年,我国粮食仓储企业因体制改革等因素减少到1.8万户,而仓容增加了1.15亿吨,达到3.2亿吨,增长了56.1%,基本消除了露天储粮的情况,解决了仓容不足的问题。另外,粮食仓储配套设施也得到改善。到20*年,全国粮食烘干能力达到5.*万吨/小时,地坪1.7亿平方米,罩棚1206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12*条、1491.7公里,码头泊位2113座。在总量增加的同时,粮食仓储设施布局也得到了改善,形成了大连北良、辽宁营口、辽宁锦州、广东新沙港、广东东莞、上海外高桥、江苏张家港、浙江舟山等一系列重要粮食物流枢纽,它们在促进粮食流通、保障粮食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仓容总量的增加和基础设施的改善,除得益于国家三次大规模粮库建设外,各地也利用地方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等建设了一大批粮库,其中,地方投资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有福建、广东、江苏、浙江、河南等。

(二)粮食仓储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一是仓型结构更加合理。到20*年,全国总仓容中约80%的仓房已经实现散装储存。浅园仓、立筒仓等便于散粮装卸周转的仓容已经达到3410.7万吨,占有效仓容的11.9%。平房仓的整体质量也显著提高,仓房的密闭、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改善,仓房完好率达到90%以上。二是仓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年底,全行业共配备散粮运输火车29*辆,散粮运输汽车6798辆,运输船舶84艘。各企业共装备粮食输送设备11.7亿台,清理设备3亿台、汽车衡1.35万台。目前,大中型粮库基本实现机械化进出仓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条件。三是储粮新技术广泛应用。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等4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实现突破。目前全国装备机械通风系统的仓容为1.98亿吨,占有效仓容的68.9%;装备环流熏蒸系统的仓容为1.*亿吨,占有效仓容的37.6%;装备粮情测控系统的仓容为1.45亿吨,占有效仓容的50.5%;装备谷物冷却机835台,为粮食储存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粮食储藏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进展。近年来,我国粮食储藏专家提出了粮食储藏生态理论,并在粮库建设和粮食储藏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科研院所组织开展了低温储藏、气调储藏、低氧储藏等技术的机理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组织开展了粮食储藏品质、真菌毒素、害虫抗药性等方面的研究,并创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另外,在3批国债项目建设中,我们还组织开展了气调储粮试点项目、低温储粮试点项目、粮食输送减少破碎试点项目、烘干机自动控制试点项目、就仓干燥试点项目、散粮汽车试点项目、312专项等项目,这些试点项目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有些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为今后粮食仓储行业发展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

(四)粮食仓储管理制度框架初步形成。《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实施,为仓储管理制度框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两个条例之后,我局会同有关部门了《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规定和规范性文件,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粮食仓储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出台了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粮食仓储设施管理制度、示范库站建设制度、规范化管理评价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粮食仓储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要求。另外,《粮食仓库管理办法》已经纳入国家发改委*年立法计划,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年内出台。

这些规章、制度、办法和规范性文件涵盖了储备粮、政策性粮食、商品粮的收购、运输、库存、轮换、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对于提高流通效率、保证粮食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促进了粮食仓储工作水平的逐步提高。

(五)粮食仓储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20*年,我们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粮油储藏技术标准体系》。根据体系的规划,粮食仓储行业需要编制138项行业标准,其中约50项为行业核心标准。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等37项重要标准的编制任务,还有《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评定》等16项标准正在编制中。已经和即将的标准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全面总结吸纳了近年来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比如生态储藏理论、低温储藏技术、电子测温技术等;二是适应粮食仓储形势变化的要求,强化了绿色储粮技术、成品粮储存、安全生产、农户储粮等内容;三是标准内容更加严谨科学,通过复核、验证,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整;四是吸取了国际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逐步与国际接轨,采纳了国际标准相关原则,国际化程度更高。这些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的进程。

(六)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过去,粮食仓储行业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年,浙江余杭县仓前粮库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四无”经验,“四无”活动在粮食行业一直持续开展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有现实意义。19*年,河北玉田县粮库提出了“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口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粮食人,已经成为粮食仓储行业的精神,该库代表也曾3次受到主席的接见。

近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仓储设施水平不断改善,粮食仓储工作基础、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目标都发生了根本变化。面对新形势,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积极探索,在仓储管理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绩。北京、中粮集团开展了规范化管理“千分制”评价活动,天津、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川、宁夏等地开展了规范化管理活动,山西、云南等地开展了示范(达标)粮库建设活动,浙江开展了“星级粮库”评比活动,中储粮总公司开展了“精细化管理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收到很好的效果。粮食仓储企业库区干净整洁、设施设备配套完好、粮情安全稳定、职工精神面貌良好、档案资料齐全、经济效益逐步好转。一些企业还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管理水平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目前,在粮食仓储企业中,奋发向上、努力创新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七)农户储粮项目取得进展。20*年,我局与有关部门启动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按照“技术、装具、方法、药剂、培训、服务体系”六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开展了农户储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定型了10种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农户储粮仓型,成功开发了3种高效低毒储粮药剂,形成了6套农户储粮技术模式;在互联网上成功开通了“农村储粮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全面的粮食储藏知识查询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编写了《农户安全储粮技术手册》,制作了《农户安全储粮实用技术》VCD;在11个省进行了技术示范,并通过“粮食科技周”等活动,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宣传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安徽省粮食局从省财政筹措资金,每年逐渐把工作推向深入。新疆粮食局也结合新疆特点,利用省财政资金独立开发了适合新疆地区的农户储粮装具。另外,20*年,国家粮食局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在辽宁、山东、四川三省启动了“农户储粮试点项目”,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我们正在与发改委协调,力争今年能够适当扩大试点的范围,全面推动农户储粮安全。

二、粮食仓储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我们的工作目标

(一)粮食仓储工作面临的形势。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和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我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加强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从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看,全球粮食供需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市场粮价扑朔迷离。去年以来,由于欧佩克石油限产和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减产、生物质燃料生产快速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国际市场粮食供求趋紧。在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和国际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际市场粮价居高不下。随着国内态势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程度加深,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特别是最近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爆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引起社会动乱,再次为我国粮食安全敲响警钟。

从我国粮食供求总量看,当年粮食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丰收,20*年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粮食消费平稳增长,当年产需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应是完全有保证的。但是我国植物油产不足需,对外依存度超过60%,而且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从长远看,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从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看,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小麦、玉米和稻谷产销基本平衡,但玉米工业消费快速增长,大豆产不足需,缺口较大;13个主产区粮食产大于需,11个产销平衡区的缺口有所扩大,7个主销区的粮食自给率进一步下降。我国粮食库存主要集中在粮食产区,主销区的库存比较薄弱。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些矛盾将更加突出。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粮食仓储工作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将长期保持较大规模。受全球粮食供求多变,国内粮食增产难度加大,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户储粮减少等因素影响,我国的粮食库存总量将长期保持较大规模,这是对粮食仓储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我国粮食物流总量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存在品种、区域不平衡的状况,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消费习惯的改变,今后农户自产自用的粮食总量逐步减少,进入社会流通的粮食总量将逐步增加,如何做好粮食仓储工作,提高粮食物流效率,是我们下一步面临的重要课题。

——粮食仓储企业多元化增加了监管难度。据统计,20*年全国粮食仓储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已占17%。另外,粮食加工运输企业及非粮食行业的仓储企业也开始进入粮食仓储市场,给传统粮食仓储企业带来冲击。由于多元所有制企业中的大多数企业仓储条件较差,仓储设备不足,专业人员缺少而且游离在现有管理体系之外,加大了行业监管的难度。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对粮食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将更加关注主食食品的营养、卫生和安全,这对粮食储藏期间的品质保证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粮食仓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近十年来我国粮食仓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是仓储设施还不能满足粮食储存的要求。一些地区的仓容总量偏少,不能满足粮食收购、储存的需要;需大修、待报废的仓容比例偏高,储粮安全存在隐患;现有仓储设施还存在布局、仓型不合理问题;另外,一些仓储设备还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粮食破碎率增加较多以及能耗较大等问题。

二是先进粮食仓储技术创新不足。生态储粮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基础参数体系尚未建立。熏蒸剂替代技术、绿色储粮技术、节能技术、粮食减损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不足,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仓储技术推广体系尚未建立,一些成熟技术推广不够广泛,科技对粮食仓储行业的贡献率偏低。

三是现行的仓储管理机制还不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现行仓储管理机制还不适应仓储企业多元化发展趋势,在监管范围、监管手段、监管方法和监管目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仓储管理还存在体制、机制不顺和管理粗放等问题,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标准、地方技术标准体系的创建工作刚刚起步,行业技术标准的应用水平总体不高,阻碍了企业发展。

四是现有的仓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体上看,现有仓储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技能素质、职业素养、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仓储企业对职工的在职教育投入不足,在职培训、在职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仓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需要进一步调动和激发。

(三)粮食仓储工作的总体目标。近几年,我国粮食仓储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快仓储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粮食仓储设施的基础条件。以生态储藏理论为指导,加大粮食储藏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仓储技术应用水平。以贯彻新标准为契机,规范粮食仓储管理行为,降低粮食损失损耗、降低能耗和费用,保持库存粮食品质。以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提升粮食仓储企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三、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粮食仓储工作的新局面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总理在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当前,粮食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央指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的要求,切实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以学习贯彻粮食储藏技术标准为契机,全面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努力开创粮食仓储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工作。要以企业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要通过规划引导、重点扶持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粮食仓储设施的区域布局,建设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粮食物流中心,适应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要求。要利用部分企业退城进郊的机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功能,提高粮食流通效率。要科学论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保证仓储设施建设质量。在做好新仓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旧仓的维修改造工作。旧仓改造一方面可以增加有效仓容数量,改善粮食仓储条件,还可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生产事故发生。旧仓改造的重点是仓房密闭改造、保温隔热改造以及其他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的改造。各地要加强对旧仓改造工作的指导,对本地区旧仓改造工作一是要有一个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二是要对本省仓容调查研究后有个改造的技术指导意见,如密闭、隔热、测温、通风等要有个改造规划;三是要有个很好的旧仓改造管理办法。湖北、江西旧仓改造做得比较好。各地要扩大旧仓改造资金来源,提高改造资金使用效率,完善旧仓改造标准,保证旧仓改造质量。另外,3批国债建设项目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并成为承储各级储备粮的中坚力量。各地要加强国债项目的维护工作,定期对仓房门窗进行检修,保证仓房密闭性能。定期检查仓房的防水防潮情况,及时修复出现的损伤,保证仓房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在仓房建设和维修中,要注意先进适用技术和成熟产品的推广应用。如粮情测控系统中的数字传感器技术、仓房门窗密闭技术等。

(二)推进粮食储藏技术开发创新和推广应用。粮食科研院所要加强粮食基础参数和粮食储藏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为粮食储藏技术创新提供支撑。要加大粮食储存品质控制、节能降耗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绿色环保杀虫技术、气调储粮技术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力争有所突破,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各地要全面总结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等4项新技术使用经验,提高4项新技术应用水平。要积极推动成品粮储藏保管技术、控温储粮技术、密闭储粮技术、节能通风技术、就仓干燥技术、散粮装卸运输技术、防破碎技术等先进实用储粮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升粮食仓储技术应用水平。要通过技术示范、政策引导、经验交流、会议研讨、人员培训等方式,建立健全粮食储藏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速度,把科研成果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要鼓励企业职工立足岗位,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切实解决仓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鼓励“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促进企业和研究机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研究效率,加快研究速度,提高研究质量。

(三)创新粮食仓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个世纪50年代,原粮食部在全国推广了浙江余杭的“四无粮仓”经验,后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一符四无”管理模式,为推动我国粮食仓储企业管理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当前,“一符四无”管理模式仍有现实意义,各地要继续坚持开展“一符四无”活动。在活动中要结合粮食仓储形势变化趋势,创新活动形式、调整活动内容、改进评价方法,提高“一符四无”活动的水平,扩大“一符四无”活动的影响力。另外,各地要借鉴本次会议交流的典型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梳理本地区、本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思路,明确规范化管理工作目标,拓展活动范围,提高规范化管理活动水平,促进仓储行业发展。开展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要求是:仓储管理业务流程规范,设施管理规范,设备管理规范,工作制度规范,岗位职责规范,工作要求规范,文件档案规范。企业仓储规范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职工队伍稳定,设施设备完善,库存粮食安全,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企业效益增加,发展后劲增强,社会影响扩大。下一步,国家粮食局将抓紧出台《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评价》等技术标准,为各地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要逐步推广各地规范化管理的经验,促进整个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切实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完善地方和企业的标准制度。国家粮食局已经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储粮化学药剂管理与使用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标准,正在组织力量制订《粮食仓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国家力争再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

各地要根据已经和即将的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地粮食仓储工作特点,抓紧修订、编制本地区粮食仓储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形成本地区粮食仓储技术标准和制度框架,规范本地区粮食仓储管理行为。在编制本地区粮食仓储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时,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要立足实现对全社会粮食仓储企业的监督管理,要力争实现粮食品质、粮食数量、经济价值等目标协调统一,要贯彻节能减排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实现粮食资源合理利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企业逐步建立企业自身的标准框架,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标准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向社会提供优质仓储服务的重要条件。仓储企业要重视企业标准建设工作,通过企业标准的制订,形成企业的管理特色。同时,企业要逐步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岗位职责,提高仓储工作质量;要强化企业的战略管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强化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国家粮食局已经委托成都所撰写了《粮油储藏重要标准理解与实施》培训教材,并计划举办一次培训示范班。请各地区、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新标准的宣传贯彻和人员培训规划,力争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把骨干仓储管理人员轮训一遍,让各级粮食仓储管理人员、粮食企业仓储工作人员了解、熟悉并能灵活掌握这些标准。要尽快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精通业务、勇于创新、认真负责的仓储队伍。在培训工作中,要注意形式的创新,可以请专家讲课、可以搞知识竞赛、可以组织技能比武、可以由省里统一组织,也可以由各地区、各企业自行组织。国家粮食局将做好教材、师资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在学习贯彻标准过程中,要注意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分管仓储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在行业内形成人人懂标准、开展工作靠标准、监督检查看标准的新局面。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5

正当全国粮食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奋力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时刻,召开全国粮食行业协会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如何深入贯彻*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协会建设,做好新时期的协会工作,围绕全国粮食工作的中心任务搞好服务,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当前,粮食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粮食行业协会工作也正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这是对新时期协会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各级粮食行业协会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协会工作,把党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到协会工作的实处,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多年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各省、区、市粮食行业协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团结和引领广大相关企业,在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市场信息、衔接粮食产销、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经贸合作、开展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保障粮油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广大企业和消费者的好评。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今年7月,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并先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各省、区、市粮食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大了放心粮油工程的工作力度,先后发出《关于“两节”期间进一步加强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宣传推广和产销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特别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放心粮油质量管理的通知》,召开了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经验交流会暨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后,迅速组织骨干粮油企业加快实施产品质量追溯和退市召回制度,于9月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百家粮油骨干企业确保粮油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新闻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等全国性主要媒体都作了宣传报导,各地方报刊和有关网站也都进行了转载,引起较大社会反响。普遍认为:粮食行业百家骨干企业率先就实行质量追溯和退市召回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向全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在全国食品业中带了一个头,对推动全国食品企业加快建立和实行质量追溯和退市召回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年来,各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也进一步加大了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我工作力度,取得了新的进展,不仅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而且在南方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也都有新的发展。

江西省粮食局、省粮食行业协会于今年3月15日在都昌县人民广场举行“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暨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启动仪式”,全省各级粮食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和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仪式,11个市粮食行业协会联合发出了《全省粮食行业协会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的倡议书》。仪式结束后,举办了放心粮油产品现场展销、专家咨询等活动,受到消费者欢迎。

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局根据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区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并制定了《放心粮油工程实施方案》。经自治区政府同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该方案。文件要求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方案》提出了放心粮油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以及保障措施,要求通过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扶植、培育一批放心粮油企业,构建布局合理的放心粮油网络,到2010年力争在全自治区发展放心粮店500家以上,使放心粮油在城市市场基本普及,占有率达到80%以上,在农村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

黑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和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为繁荣首都市场,保证北京市场粮油食品安全,联合开展了“黑龙江放心大米进北京”活动。经过严格筛选,决定首批向首都消费者推介12个放心品牌,并于4月25日在北京举行了启动仪式,进行了展示宣传,编印发放了《大米科普常识宣传册》。9月4日,还在西便门社区举办黑龙江放心大米进社区宣传展销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近几天,还将在北京再次举办黑龙江放心大米进社区宣传展销活动。

太原市粮食局于今年1月31日在晋源区举办放心粮油进农村现场会,大力推广晋源区粮食局的经验。晋源区粮食局把放心粮油进农村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以打造“百村百店”工程为目标,着力构建放心粮油经营网络,致力于实现“村村建立放心粮店,人人吃上放心粮油”并为此专门成立了由粮食局牵头,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参加组成的联合执法行动协调组,先后30余次对全区粮油市场进行检查,打击假冒伪劣,净化粮油市场。目前,全区已建成46家统一挂牌的放心粮店,还建立了专门的放心粮油配送中心。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放心粮油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促进了粮油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从全国来看,粮油产品总体合格率已达90%以上。据国家质检总局8月24日《食品质量安全公告》,小麦粉、大米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99%,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结果,是全国粮食行业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放心粮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实践证明,放心粮油工程的确是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好事,行业协会的确是服务企业、推动行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各级粮食行业协会一定要把放心工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取得更大的成效,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在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的同时,协会积极推进名牌工程,培育名牌产品,积极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推委做好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和评价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经过协会的积极努力,今年粮食行业共获得了65个中国名牌,其中大米28个、小麦粉29个、挂面8个,加上已有的10个食用植物油名牌,粮油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总数已达75个,在参加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的各行业中名列前茅。通过推进名牌工程,大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品牌意识,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近十年来,全国粮食会展业在局党组的重视支持下,有白会长的亲自挂帅和指挥,全国粮食部门积极配合,行业协会和贸促会通力合作,七届展会一届比一届办的好,为促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宣传粮食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强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做出了贡献。今后我们还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加强联合,努力把全国粮油精品展做成全国粮食行业的品牌展会。把全国粮食行业会展业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总之,行业协会一年来认真学习,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我代表党组对协会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协会工作者付出的辛苦努力表示诚挚的问候。

20*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对明年的粮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工作部署,坚持好字优先,切实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从协会工作来看,要重点抓好“三大工程”。

首先是重点抓好“放心工程”。深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确保粮油食品安全,这不仅是粮食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也列入了国家粮食局的工作重点。继续加强质量法规和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要继续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教活动,增强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继续加强城乡放心粮油网点建设,以放心粮油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遍布城乡的统一管理、规范经营的便民店、连锁店,大力推进“两代一换”、连锁经营、“公司+基地+农户”等行之有效的经营服务方式,扩大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让城乡居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要继续加强粮油市场质量监管,搞好粮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是重点抓好“名牌工程”。继续搞好名牌培育工作,帮助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改善管理,提高质量,扩大市场,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争创名牌产品。同时,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推委做好20*年度食用植物油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和评价工作,争取产生更多的名牌产品,带动全行业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重点抓好“信用工程”。认真总结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着力打造信用企业、信用行业。积极开展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争取尽快推出一批“三a”级信用企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行业信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要努力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协会能否发挥作用,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自身素质。各级粮食行业协会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拓展协会职能,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提高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切实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影响力,把协会建成具有较高权威性和较大指导作用的行业组织,为推动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同志们,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还要举办奥运会,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6

这次粮食工作总结表彰会议是在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企业改革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局长对2004年的粮食工作作出全面总结,对20*年的工作作了部署和安排,目标明确,措施扎实,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会上,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4个基层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会议开的很好,希望大家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不断开创全县粮食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就今年的粮食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粮食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勇于创新,扎实做好企业改革、粮食购销、粮办工业、招商引资等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工业经济被县被为目标考评先进集体。一是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去年一年,全县粮食企业以减员分流、调整职工劳动关系为切入点,减员分流近*人,粮办工业、经营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化改革,全面完成了改革的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层所库实现扭亏为盈,经济效益在全市粮食系统名列前茅。二是粮食购销经营两旺。去年入库粮食*亿斤,占商品量的*%;实现粮食销售*亿斤,占全年目标任务的*%,同比增长*%;*粮库3000万斤仓容通过省级验收,入库储备粮3000万斤。三是工业经济势头强劲。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25.1%;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4.7%;实现工业利税260.1万元,工业技改投入1010万元,在全县经济部门中也名列前茅。四是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去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个,引资801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又与外商意向签订投资6000万美元生产*的项目,这也是我县目前引进外资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项目,表明了粮食局招商引资工作又跃上了新的平台。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

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的一年,是实施完成“十五”计划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粮食工作,意义重大。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要求,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趋势,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把粮食工作做的更好。

㈠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粮食流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全国范围内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及农民种粮收益减少,使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带来粮食产量的下降。今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近几年,粮食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粮食的商品率逐年下降。给粮食收购、经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形势的发展要求粮食流通工作要改变粮食生产规模小而散、小生产不适应大市场的现状,生产、购销和加工努力做到一体化。要将粮食流通的信息很好地反馈给农民,改变生产和需求相脱节的状况。要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足够数量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总之,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采取新对策,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协调发展。

㈡加入wto,粮食流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加入wto以后,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粮食流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表现在平等的贸易机会为粮食进出口提供商机。挑战主要是加入wto后,我国关税水平逐步降低,进口粮油质量、价格优势十分明显,随着进口配额逐年加大,粮食、油脂、油料进口量逐年增加,将对国有粮食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据农业部专家分配,我国农业成本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粮食成本普遍高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粳米、小麦、玉米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价40%以上,小麦质量又低于欧美、加拿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粮油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多产优质粮油,增强竞争能力。粮食企业必须加快改制步伐,转换经营机制,尽快适应民营经济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

㈢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流通工作面临新的课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调整粮食政策,沿海地区粮食市场已率先放开,其他产粮区也陆续进行放开试点,但是,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一是粮食消费需求有哪些变化,对粮食总量平衡、市场价格产生哪些影响,以及粮食库存和储备合理规模应当怎样适应形势的变化等,都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二是储备粮缺乏灵活的吞吐和轮换机制,粮食内、外贸易没有有机结构,使粮食宏观调控措施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调控效果。三是粮食工作如何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有效地调控粮食市场和价格,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怎样适应新形势,做好粮食行业指导工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需要研究和明确行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手段。作为地方,搞好这方面的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为上级的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也有利于搞好我们自身的工作。

二、把握重点,推动今年粮食工作再上新台阶。

㈠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企业改制步伐。

加快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搞好政企分开,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真正成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管理,与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不直接参与粮食经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公司内部运行机制,规范运作行为,加大对基层所、库购销仓储的管理力度。三是要继续推进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快机制创新,努力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对非购销企业要全面推进以股权多元化为重点的改制,抓紧企业收入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积极推行年薪制,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科技、管理、营销骨干的积极性。要加快国退民进步伐,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通过以“一股两转换”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国(公)有资本从中小企业基本退出,原则上不再保留纯国有中小企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实行股份化;通过产权转让民营化,置换企业的国有、集体身份,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关系,让企业自主走向市场;通过国有、集体资本一次性退出,依法理顺劳动关系,让职工走向市场。在抓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促进改革企业面向市场转换内部经营机制,着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㈡创新营销理念,搞活粮食购销。

一是不断改进收购方式,做到三个延伸,即由坐站收购延伸到上门收购;由收购原粮延伸到农民需出售的农副产品;由单一粮食品种收购延伸到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服务,努力掌握粮源,发挥主渠道作用。二是抢抓商机,搞活粮食销售。通过采取联购联销、即购即销、代购代销、外购外销、内购外销以及实行销售奖励办法等多种措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大营销力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发展订单粮食和粮食基地。粮食部门是连接粮食生产环节与销售市场的重要纽带,最了解市场需求,要与农业部门紧密配合,进一步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一方面为掌握粮源,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导引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要培植龙头企业,并在全县建立一批无公害优质稻米、麦、油基地,努力创建一批绿色、安全食品的品牌,努力把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粮食企业创名牌、争市场的过程。要重点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新型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和农民利益的提高。

㈢加大安全保粮工作力度,确保人身安全和不发生重大坏粮事故。

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各类重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安全问题已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粮食部门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抓好安全保粮工作。为此,要推广科学保粮技术,提高保粮工作科技含量,开展“一符四无”活动,坚持常抓不懈,确保不发生任何事故。

㈣举全局之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是适应形势的需要,也是加快粮食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面临最突出、最直接的问题是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人才。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现实、最重要、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招商引资,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希望大家能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向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品牌招商推进,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潮。

三、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7

在当前宏观经济通胀预期增强,特别是粮油食品类价格在高位运行情况下,准确掌握省内粮食库存情况,是落实中央和省控制物价总水平政策要求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服务于政府宏观调控、稳定社会粮情预期,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检查范围

包括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中央临时储备和临时储存进口粮、国家临时储存粮)、地方储备粮(含地方临时储备粮和地方临时储存粮),以及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

三、检查内容和方法

(一)检查内容

1、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的数量、品种、性质情况,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对应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情况,与银行收购贷款挂钩情况,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情况。

2、库存粮食质量和卫生安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品质宜存率和各类粮食的卫生安全指标。

3、储备粮轮换情况。重点检查2012年度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下达和轮换任务执行情况。

4、政策性粮食补贴拨付使用情况。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保管费、轮换费以及最低收购价粮收购费、保管费的拨付使用情况。

5、粮食仓储管理情况。一是中央储备粮代储政策执行情况,包括代储企业和仓房是否具有代储资格,资格企业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等。二是政策性粮食专仓储存、专账记载情况。三是库存粮食储存安全情况,重点检查有无严重虫粮、高水分粮、霉变粮、发热粮等储粮安全隐患。四是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二)检查方法

本次粮食库存检查的具体方法按照《粮食库存检查暂行办法》和《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发改办经贸〔2009〕117号)执行。

四、检查时点和进度安排

以2011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结报日为检查时点。按在地原则,检查工作分为检查准备、企业自查、复查和整改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3月20日前,各储备库制定库存检查方案,做好自查准备,提前准备工作底稿和账务、财务等相关汇总报表,整理粮食实物形态,备齐秤重、计量和质量扦样等检查工具,落实开展检查前的各项事宜。

(二)自查阶段。4月1日前,县粮食局指导辖区内的承储企业做好全面的自查工作。通过自查,要认真梳理发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切实整改,做好检查数据的相关整理工作。

(三)复查阶段。4月15日前,市粮食局将采取随机选点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进行抽查。省粮食局将按照10~15%的复查比例,将纳入库存检查范围的政策性粮食储存量大、拍卖出库量大,以及各方面反映问题较多的库点作为复点。

同时要做好国家有关部门对重点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随机抽查和突击检查的准备工作。

(四)整改阶段。在粮食库存检查的各个阶段,都要立足于边检查边整改,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要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按期书面反馈整改结果。对由于体制机制原因造成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作为检查结果的重要内容,逐级汇总上报。

五、相关要求

(一)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克服麻痹思想,采取有力措施,要本着勤俭节约、提高效率的原则,落实好粮食库存检查的经费,不得将检查费用转嫁给企业。各县区粮食局要制定具体的检查工作方案,组织必要的业务培训,确保粮食库存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检查结果真实、准确。

(二)落实库存检查工作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自查工作报告和相关报表要由企业法人代表、县粮食局负责人和相关检查人员签字,各环节检查记录必须完整、准确,并妥善保存。对故意掩盖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妨碍检查工作,或者检查工作走过场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确保检查工作客观、公正,检查结果真实、准确。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增加检查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8

20*年全市粮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一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以转变管理职能为主导,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为重点,通过构筑完善的粮食执法、粮食安全保障、粮食产业发展及社会服务四大体系,努力构建城乡粮食流通新格局,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履行管理全社会粮食职责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粮食行政执法体系。通过加快构筑“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公开公平”的粮食执法体系,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全年全市初步建立起完善的粮食执法、质量检验、社会统计和军粮供应工作体系;深入落实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工作流程,切实履行粮食收购行政许可职责,依法查处违规收购粮食行为,依法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着重抓好粮食收购市场检查、社会粮食统计专项检查、地方储备粮监督检查;积极推进监督检查与整合社会粮食经纪人队伍、加强社会粮食统计体系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执法效果。同时,积极争取市政府建立粮食执法联席制度,着力实现我市粮食执法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全市粮食流通秩序稳定繁荣。

二、以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调控体系。围绕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反应灵活、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安全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形势下粮食安全预警、应急和保障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和市场预警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落实市场粮价监测制度,并认定和掌握一批骨干粮食储运、加工和供应单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力实施储备粮管理信息化工程,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储粮技术,随时掌握储备粮动态库存、粮情状况,全面提升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加快总投资3000万元、容量6.5万吨的粮食中心储备库建设工程步伐,确保年底工程建设结束;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加强与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联系和沟通,在争取20000吨中储粮代管指标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0吨的代管指标,努力使我市的粮食总储备量达到100000吨左右,为全市粮食持久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充分利用蜊江储运站的闲置设施,积极争取4000吨的中央储备油代管指标,为我市的经济全面发展储备物质力量;进一步完善粮食经纪人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化形势下整合社会力量的新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粮食收购网络,最大限度地掌握本地粮源,确保本地粮源控制率达到70%以上。同时,通过在省内外粮食主产区建立粮源基地和开展粮食进口业务,合理配置粮食资源,确保商品粮供求总量平衡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购销主渠道地位日益巩固。

三、以实施“五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粮食产业发展体系。在购销企业公司化工程的实施上,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完善企业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年内全市40%以上的粮食购销企业完成公司化改制。在企业结构集团化工程的实施上,依托粮食购销中心、食先面粉公司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采取内涵扩张、引进战略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快向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和集团化延伸,进一步增强竞争力。重点抓好食先面粉公司的开工生产工作,确保搬迁后的新公司在产品质量、产品包装、产品销售上实现大的突破;依托龙华建筑、鸿运粮油、弘远食品、百晟禽业等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培植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发展链条,努力形成群体优势和聚集效应。全年新培植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在粮食购销订单化工程的实施上,从拉长产业链条、服务新农村建设出发,采取建立目标责任制推动、骨干企业培育基地带动和扩大出口拉动三项措施,鼓励和扶持骨干企业引入“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和农副产品订单收购,不断提高订单收购规模和产业化水平。全年农产品订单基地要发展到5000亩,订单收购规模达到粮食收购量的90%以上。在“放心粮油”品牌化工程的实施上,以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为载体,继续抓好“放心粮油”品牌、“放心粮油销售店”认定工作,鼓励各类所有制主体参与居民主食供应和放心粮油经营,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不断扩大“放心粮油”的品牌效应。同时,重点抓好投资200多万元在滕家面粉厂新上一处食品加工生产线,主要以加工生产馒头、面条、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等系列产品,积极推行“一体化生产、统一化配送”的连锁经营模式,努力使我市在“厨房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经济外向化工程的实施上,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工作亮点重点培植,充分发挥沿海临港和花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同时,面向韩日、欧美和国内知名企业,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参与传统加工业的整合提升和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争取在招商规模和层次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完成进出口总值、创汇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5%。

四、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体系。鼓励骨干企业用好扶持涉农企业建设创新载体的相关政策,采取自主建设、产学研联合等形式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加快开发和掌握一批对主导产品有决定性支撑作用的关键技术。年内力争建立1个“省级花生制品研发中心”;针对传统粮油加工业技术设施老化、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实际,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并重、因地制宜和突出重点并重原则,指导企业结合实施经济外向化工程,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优先解决企业发展中最迫切需要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全年技改创新投入达到2000万元,同比增长20%;切实加强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着眼于增强创业、创新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年内,全行业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比重达到20%,中级技工以上人员占技术工总数40%以上。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9

一、年工作情况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市粮食系统依照省、市政府和省粮食局的工作部署。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因地制宜,多形式改制;攻坚破难,稳妥推进;掌握规范,严格验收。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了购销企业改革任务,实现了平稳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三老”问题基本解决,企业包袱大大减轻。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安顿,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政策性财务挂帐剥离等政策得到较好落实。老粮问题已经处置完毕。二是企业布局更趋合理,产权结构得到优化。改革改制后的购销企业普遍建立了新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转换了经营机制,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三是主渠道作用不时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强化。购销企业一边加快自身改革,一边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积极转变思想,创新收购方式,改进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多掌握粮源,引导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平安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四是县级粮食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市六个县(市)区都成为具有行政职能、全额拨款的事业性质管理局。

(二)加快推进国有粮食附营企业改革。

采取有力措施,年我把附营企业改革作为全年粮食工作的重点来抓。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改制。一是通过吸收合并消化一批。鲁星面粉有限公司、三良有限公司、成丰有限公司、成港纤维素有限公司、油脂总公司等5家企业分别被第二粮库、第三粮库、粮油包装总公司、植物油库吸收合并,目前已完成合并工作。二是通过产权转让退出一批。粮油运输公司经市国资委批准通过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已挂牌进行产权交易,整体被蓝翔技校并购。三是通过资产重组整合一批。胜利组建了金德利集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对市中分局、槐荫分局、历下分局、天桥分局进行资产评估后,改革重组成为金德利集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改制重组,形成以金德利集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为母公司,四个分局和配送公司为子公司的母子公司,为做强做大金德利快餐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改革重组民天集团公司。经市国资委批准,对民天集团进行了改革重组,原四个粮库资产从集团中拨离出来,实现了真正的厂库分离,原局属10家附营企业归属民天集团管理。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民天和金德利两个集团明确了三会一层”职责,配齐配强了三会一层”及其子公司的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切实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初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维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三)加强购销贮藏体系建设。

掌握调控粮源。全市粮食购销企业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一是抓好粮食购销。改善服务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全力抓好粮食购销,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年,全市粮食收购总量9.06亿斤,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收购6.09亿斤,占67.2%共销售粮食10.33亿斤,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销售6.74亿斤,占65.3%12月底,全市社会商品粮库存0.51亿斤,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0.22亿斤,占56.9%从购、销、存情况看,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特别是夏粮托市收购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既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又最大限度地掌握了粮源。夏粮集中收购期间,市共收购小麦3.64亿斤,同比增加0.57亿斤。其中托市收购1.88亿斤,商品粮收购1.76亿斤。二是实施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地方贮藏粮管理水平。研究制定了市粮食局地方贮藏粮业务管理实施细则》市粮食局关于建立地方贮藏粮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等规章制度,各县(市)区粮食局、各粮库根据各自实际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定,使我市地方贮藏粮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大力推行仓储精细化管理,将仓储管理的具体内容与仓储工作的每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规范和操作规范进一步量化、细化,收到良好效果。大力推广“微机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薰蒸”三项储粮新技术,科学保粮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三是加强地方贮藏粮轮换管理,切实保证粮食轮换质量和效益。目前,已累计轮出7822万斤,轮入7201.6万斤,分别占计划的100%和92%针对11月份以来粮价动摇幅度较大的实际,及时调整地方贮藏粮轮出轮入节奏,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粮食竞拍活动,尽量把国家在市储存的粮食留在市内,把周边的局部粮食抢拍过来,对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组织开展了全市粮食平安大普查。共检查储粮单位25个,检查存粮5.49亿斤,全部达到帐帐、帐表、帐实相符。五是加大资金投入,仓储设施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年全市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500余万元。其中,第一粮库、第三粮库、北山粮库分别投资103万元、305万元、60万元用于粮库基础设施建设,使仓储能力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积极稳妥地推进粮库布局调整,第二粮库迁建工作已正式立项,占地138亩,规划建设仓容2亿斤,概算投资8600万元,今年一期1亿斤仓容竣工并投入使用。第三粮库济阳分库今年新征土地144亩,规划扩建仓容2.5亿斤,工程总投资6500万元,今年一期建设1亿斤仓容。目前粮库建设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粮食行政执法迈出坚实步伐。

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以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年”活动为契机,一是加大粮食法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为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年5月26日,与省局联合在泉城广场举办了纪念《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两周年大型宣传活动,取得了圆满胜利,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全市全年派宣传车深入基层集中宣传50多天,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书写墙体广告300余块,悬挂横幅400余条,营造了全市依法管粮的浓厚氛围。二是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体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过充分酝酿,研究制定了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行为规范》和《市粮食局关于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使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更加具体。三是开展粮食收购资格专项检查,维护收购市场秩序。为规范和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对市属范围内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192家粮食经营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粮食收购资格专项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注销其《粮食收购许可证》一年来,全市共注销25户,责令整改20户,提出警告26户。通过检查,达到规范市场秩序、锻炼执法队伍、扩大粮食执法影响、密切与工商等部门关系的目的四是开展夏粮收购监督检查,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夏粮收购期间,各级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夏粮收购监督检查工作,工作中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顺序,维护了粮食收购秩序,维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五是加强社会粮食统计工作监督检查,及时掌握统计体系内经营单位的主要情况。一年来,市粮食系统共组织550多人次,对434家粮食经营者的粮食经营台帐、统计报表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增强了社会粮食经营企业依法统计、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六是规范料理顺序,把好市场准入关。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对申请企业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年我市共为18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操持了粮食收购许可证》

(五)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和粮食批发市场建设迈出可喜一步

时间紧、困难多的情况下,一是组建市粮食局粮油质量检测站。根据上级要求。通过多方努力,于6月30日正式成立质检站,使我市成为继青岛、德州之后第三个成立粮油质量检测部门的地市。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根据质检站工作职责,研究制定了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规范,完善了顺序文件》和《质量手册》做到有章可循。开展了市级地方贮藏粮、军供粮油质量及原粮卫生的检查工作。三是圆满完成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候选单位的考核工作。年11月19日至21日,国家粮食局专家组对质检站各项工作进行了考核,对我市质检体系建设和质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四是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初建成效。盖家沟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启动,弥补了市粮食批发市场建设的空白,为农民售粮、粮食经营业户推销交易和贮藏粮轮换搭建了平台。为了扶持市场发展,局金德利食品配送中心和民天馒头加工项目落户盖家沟粮食批发市场,项目规划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目前项目已开始动工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日产各类食品100余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安排社会富余人员500余人。

(六)全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全市金德利经营网点已达120余家,一是金德利集团公司的实力不时壮大。目前。其中,今年新开网点25家,改造网点5家,共计投资558.2万元,改造建成了一批规范和档次较高的店面,网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深入开展了质量服务管理月”活动,逐步实现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有力地促进了金德利的全面发展。年,金德利公司共实现食品快餐销售收入2.05亿元,销售产品2.99万吨,实现食品快餐利润2637.3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9%12.1%和94.1%金德利公司先后荣获“中国快餐十佳品牌企业”全球百家中华儒商企业”省粮食诚信企业”省商业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二是粮食加工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年全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27.35%产品销售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0.55%小麦粉产量19万吨,同比增长33.56%民天公司“民天”牌、章丘市粮食局“荣元”牌面粉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今年以来,民天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先进单位”中国绿色食品”省着名商标”省粮食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章丘市粮食局先后获得“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历城区粮食局金粮面粉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年来,实施新产品开发13项,其中申报部级项目1项,省经贸委2项、市级科技效果1项、技术合作项目2项。四是放心粮油进农村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年4月中旬,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作会议在召开,会议组织观赏了民天公司、金德利快餐店、章丘市粮食局,与会代表对我市粮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五是军粮供应工作坚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内部整顿,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延伸网点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军粮供应任务。六是积极搞好产业园区建设。市粮食局协调、扶持下,民天公司在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占地230亩集粮食加工、储藏、食品生产、物流配送、科技研发、粮油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民天工业园,目前筹建工作正有序进行。

(七)党组织建设。

新建和改建了6个企业党委和党总支,一是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根据规定。调整空虚了85名企业党委、总支委员。建立健全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信息库,对812名党员、63个党组织和20个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和录入,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党内统计的动态管理。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年发展党员36名,培养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0名。二是调整理顺机关内设机构。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对机关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理顺,明确了各处室工作职责,提拔交流了局部处级干部。一年来,局共提拔处级干部8人,调整交流处级干部16人,轮岗交流人数占处级干部的76%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年度考核结果,年上半年对局属企事业单位14个领导班子、7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11月底,组建民天、金德利两大集团的同时,调整空虚了5个企业领导班子,调整、交流、提拔了71名领导干部,其中,17名后备干部通过民主推荐、口试、面试被提拔重用。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顺利完成企业改革改制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八)和谐粮食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面对案件查处带来的各种影响,局党委对和谐粮食系统建设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保稳定、促发展的措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系统营造了一个干事创业、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的良好风气。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了教育、制度、监督偏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四是高度重视平安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平安生产制度和体系建设。五是认真做好及企业干部稳定工作,确保了全系统稳定。六是工会、共青团、老干部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粮食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明了良好的环境。

全市粮食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总体上看。全系统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效果。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肯定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局部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二是局部粮食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扭亏难度大。三是局部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缺乏改革创新意识等。对此,要引起足够重视,新的一年里,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几点工作体会

主要是强化“六个注重”做到六个善于”使全市粮食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一年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粮食工作的客观规律,集合全局智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理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切实强化“六个注重”

粮食企业年度工作总结篇10

(一)工作目标

坚持把“管好粮”作为粮食部门首要任务,立足我市粮情,加快构建供给稳定、调控有力、应急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二)主要措施

一是完善粮食安全应急保障方案,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根据“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对粮食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预案及操作细则,切实增强粮食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切实履行粮食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粮食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枢纽作用,强化各应急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粮食应急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逐一核查25个应急加工企业和供应网点,在完善市区粮食应急加工、供应网络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应急加工供应网络布局,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粮食应急网络,确保在非常态情况下,粮食应急加工、供应工作有序开展;落实应急成品储备粮油,严格落实《市应急成品储备粮油管理办法》,指导承储企业加强库存粮油管理,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必要时调得动、用得上;按照年度应急演练计划,以桌面推演为主要形式,在11月份开展突发粮食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在突发粮食事件中的应急响应、组织协调及综合保障等能力。

二是加强市场粮情监测,提高突发事件预警能力。采取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固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3月份开展全市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准确把握粮油市场宏观形势,依据调查情况,科学制定年度供需计划,促进区域内粮食总量和品种结构平衡;深入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严格执行市场粮价监测周报和社会粮油统计月报制度,依托8个价格监测点和27个纳入统计范围内的粮食经营企业,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储存等环节的监测,提高监测的敏锐性和有效性,为粮食调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数字依据;分类整理、汇总全市粮食经营企业基本信息,建立规模以上粮油经营企业数据库,及时了解企业粮食购销、加工及转化情况,加强对本地和周边市场供需、价格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及时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引导粮食有序流通;完善粮价异常波动调控机制,以传统节假日等粮油产品消费旺季为重点关注期间,定期会商本地粮油供应和价格变动情况,合理调度政府手中的粮油资源,必要时将应急成品储备粮油、政府调控粮、地方储备等及时投放市场,通过增加供应引导市场价格稳定。

三是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建设,推进储备粮油管理科技化、规范化、效益化。对2011年度省级“示范库”和“十佳库”争创工作进行深刻地总结,深入开展2012年全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争创活动,积极探索现代粮油仓储管理的有效途径;组织各中心粮库对照“示范粮库”的刚性标准,逐个环节、逐个岗位细化量化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科学设计、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以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促进储备粮管理实现新突破;根据季节气候和粮情变化情况,认真抓好储粮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储粮技术规范,坚决抵制麻痹思想,重点加强储粮化学药剂的规范管理,贯彻执行《市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指导意见》,逐级建立健全安全储粮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人员、财产安全;健全粮食调控及储备业务智能管理平台,通过整合行政办公、执法、社会粮食统计、粮食经纪人管理等子系统,提高粮食库存监管行政效能,并主动争取与全省粮食信息化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市科技储粮指导组的作用,结合我市粮油仓储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加强低药、低温等储粮技术的试验研究,提高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覆盖面,年内,力争除当年入库新粮外,50%以上库存粮不熏蒸;按照分级负责原则,采取分散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市内与市外培训相结合、举办技术比武与专业考核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仓储管理队伍素质,力争年内每个中心粮库配备1名高级保管员;组织储备粮承储企业在“管好粮”的同时,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拓宽经营渠道,积极争取中储粮跨省移库指标,最大限度充实粮食库存,提高储备效益;全年,维修改造仓容3万吨,5个中心储备粮库继续保持省级“示范库”称号。

四是加强粮源建设。进一步完善以骨干粮食购销企业为龙头、基层收纳库为节点、粮食经纪人队伍为补充的粮食购销网络体系。针对我市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实际情况,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利用新型购销网络优势,最大限度地掌握粮食资源,计划全年粮食经营总量180万吨,粮食收购量10万吨,其中,夏粮收购7万吨;加强与主产区合作,最大限度掌握粮源、充实库存,夯实调控市场的物质基础。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科学论证和测算,申请市政府适度调增地方储备粮规模,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呼吁相关部门提高储备补贴标准。

二、以管理和服务全社会粮食流通为职责,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一)工作目标

坚持把管理和服务全社会粮食流通,作为粮食部门履职尽责的一个重要支点,通过完善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二)主要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全市粮食执法建设,提高粮食市场监管执行力。指导三市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加快建立和启用粮食市场稽查机构,力争年底前全面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形成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的组织运行机制;指导市粮食稽查大队依法履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职责,切实抓好市直区域内粮食执法工作,维护市区粮食流通秩序稳定,同时加强对各市区粮食稽查机构的业务指导,推进整体工作开展;完善粮食法制宣传机制,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8周年纪念日、世界粮食日,以及夏粮、秋粮集中上市期间,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新闻媒体信息报道、购销市场现场指导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国家粮食政策、法律法规和粮食部门职能,提升粮食执法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营造与依法管粮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提高粮食部门依法行政水平。认真总结2010年以来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执法考核、责任追究、档案管理和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制度,及时制定出台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施意见;深入落实《市粮食行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规范》,进一步规范粮食执法行为,确保处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处罚适当;加强粮食案卷归档管理,完善粮食案卷评审长效机制,通过积极开展自查评审、集中评审、交流评审等手段,有效查找我市粮食收购资格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或改进;采取现场教学和模拟执法等形式,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快建设懂执法、会执法、敢执法的专业执法队伍。年内,力争三市和分局全部进入全省粮食执法“示范县”行列。

三是切实履行依法管粮职能,有序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加强与政府、工商、物价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完善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采取经常性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政策性粮食管理、粮食收购许可、粮食质量卫生、社会粮食统计以及粮食经营者最高最低库存量为检点,有序开展各项监督检查活动;加强对粮食收购、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的监管,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为目标,年内集中开展2次专项联合执法活动,切实维护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稳定、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深入落实粮食收购许可审批制度,加强收购市场主体监管,强化行政审批中心和网上申请“窗口”建设,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结合开展社会粮食统计、粮食仓储设施统计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统计,认真落实粮食经营台账和仓储备案管理制度,对规模以上加工转化企业和仓储企业实行重点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四是完善粮食经纪人管理制度,探索经纪人队伍发展有效途径。实行粮食经纪人队伍总量控制,加快建立完善经纪人信息管理系统,落实粮食经纪人诚信档案和年审制度,结合证件换发,建立经纪人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机制;依托建立健全经纪人协会,强化行纪指导和服务,明确粮食经纪人参与粮食收购的条件和必须持有的合法证件,建立粮食经纪人自我约束机制;针对粮食经纪人构成复杂、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以国家粮食收购新政策、粮食质量标准及粮食经纪人管理的相关规定为重点,进行业务轮训,提升粮食经纪人队伍素质和执业水平;联合工商部门,加大对粮食经纪人收购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调度粮食经纪人收购数量和价格,严厉打击“无证收购”和地下“黑经纪”等不法行为。年内,全市经纪人队伍保持在1100名左右。

三、深入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

(一)工作目标

把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作为粮食工作的亮点培植。全年,在全市农户中推广储粮“示范仓”4500个,“示范仓”推广总数达到15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