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运营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2:20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1

农业投资计划书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居民大量增加,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给我国的农业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本高效生态农业、农家乐项目试图通过生态、高效农业同农村旅游文化产业的结合,探索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一、项目介绍

本项目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合理布局水产、林地和经济作物;以民俗文化为先导,加强项目的文化、教育功能;以休闲设施、农家乐为核心,吸引城市居民到项目中进行体验式消费。打造一个集农业生产、农村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业旅游业庄园,成为扎根,辐射半岛的城市居民假日短途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市场调研和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产业有高效生态农业、农家乐、现实版“开心农场”以及户外运动。

现在高效生态农业已经形成气候,尤其在城市的大型超市中,有机蔬菜和绿色肉蛋奶受到市民的欢迎,随着市民消费水平和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的前景势必更加广阔。

农家乐作为市民假日近途旅游的目的地,今年来一直非常火爆。但这一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经营者更新比较快,很难见到规模大、服务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经营者。这一市场还留给像本项目这样的后来者很大的空间。

现实版“开心农场”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事物,主要有“自理式”和“托管式”两种经营方式,在**、**等北方大中城市的**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在**区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现实版“开心农场”起初本是城市居民为了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通货膨胀预期加大的情况下,又有了降低生活成本的因素,它的发展应该是“方兴未艾”!

这里的户外运动主要的是素质拓展训练,是现在各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中专院校和户外俱乐部非常流行的培训方式。

本项目涉及的行业都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我们是后来者;但是将这几个产业整合在一起的项目少之又少,我们又成为了这个细分交叉市场的先到者,拥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生产和营运计划

我们在辛兴镇西公村考察了一块项目拟用地,此地由三位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20年,这三位承包人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有着极大地热情和兴趣,此地有几个大小不等的池塘和两条由水库引出的水渠,土地部分已经种植了数目可观的白杨树,树龄大多在五年以下,池塘中野生泥鳅比较多,但是此地交通略显不便,只有便道与外界沟通,不适合大型汽车和机械的进出。

以此地为例,我们的营运计划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此次建设以道路整修为主要内容,使项目拟用地与外界有比较畅通的联系。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主要发展水产养殖业。科学布局水产养殖格局,主要发展甲鱼、泥鳅养殖业,同时开展垂钓业务,吸引垂钓爱好者前来垂钓,初步发展以特色餐饮为重点的农家乐。这一阶段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积累资本进行第二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摸索经营经验。第二阶段,在积累充足资金后,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餐饮、住宿设施的建设。现在农家乐项目无法做大规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市民的要求。因此,此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结合当地实际。考虑到本项目的主要客户是城市白领和中产阶级,餐饮和住宿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参照快捷酒店为宜。同时,增加户外运动项目,比如素质拓展训练设施和真人CS设施等。在生态高效农业方面加大投入,建设精品菜基地,生态养鸡、养猪,不仅做到食品原材料的自给自足,而且可以支撑产品的对外销售。当然,其中预留一部分土地给现实版“快乐农场”所用。本项目的长期规划甚至可以引进沼气技术,农场内部各部分间互相联系,互为支撑,形成一个闭合循环、和谐有序的统一整体。

四、营销计划

根据项目的营运计划,我们的营销计划也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初步创建品牌,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养殖,努力将产品引进**和乃至整个**的大型超市,同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和大型餐饮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打开产品销路,是产品获得良好的美誉度。第二步,伴随第二阶段的营运,严把产品质量关,餐饮、住宿服务关。大力进行品牌的建设和运营,运用平面和网络媒体,建设强势的新农业品牌。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品牌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起源地,又拥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这些都为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五、管理团队

根据项目营运和营销计划,我们需要的人才大体需要以下几种:

(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经济作物种植、家畜水产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酒店餐饮营运等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主要支撑项目的酒店住宿以及户外运动项目的运营。

(三)营销人才。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有市场企业才有发展,营销人才必不可少。

六、财务计划

第一阶段,工程投资20万元,购置相关配套设施及寻求相关技术支持,实验经营期限两年,到20xx年实现年总产值20万;

第二阶段,总投资1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品牌营销,建设现代化的集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庄园。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2

【关键字】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展望

1.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主导商品市场运销和流通,农产品流通体制长期处于国家垄断控制下的政府统一收购、配给的计划经济模式。农产品供给流通的市场化水平极低,农业生产流通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抑制了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交易行为,剥夺了农民的基本权益,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以及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随之深入,政府垄断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局面逐渐改善、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

1.1统购统销向议购议销过渡的转型时期(1978年―1984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的解体极大的提高了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农产品运销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统销制度向包含市场化倾向的议购议销体制转变。集中体现在政府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品种管制、价格管制和行为管制逐渐放开(如表1)。

数据来源:马凯,曹玉书.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2合同收购与市场收购并存的双轨制时期(1985年―1997年)

8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除少数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农产品以外,其他农产品将相机适用于合同收购和市场收购制度。至此,长达30年计划体制下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在政策层面上宣告废除。1986―1997年间,农产品流通体系市场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计划性质的合同订购和市场化的收购方式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配合运行,集中交易、市场定价、自主经营逐渐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常态。经过了十多年的市场化运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实质上已消失,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体系基本形成。

1.3全面深化改革与重点领域改革共同推进时期(1998年―至今)

进入20世纪以后我国相继颁布了多个全面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减少政府对农产品生产和运销过程中的行政干预,加快流通体制的市场化和全面性综合改革。粮食领域的流通体制改革由于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计划因素仍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为当前农产品流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和中心环节。

总的来讲,当前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流通机制基本确立,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成绩斐然:农产品生产、供给跨越式增长,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竞争性多元流通主体不断发展,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种结构明显提高。考虑到功能互补、高效便捷、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作,诸如“最后一公里溢价”、农产品“增产不增收”、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就要求以新常态的思维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市场化、现代化的流通体系的建设。

2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建议

2.1坚持市场化、规范化、现代化原则

坚持市场化原则。鼓励多元的经济主体和中介组织参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运输,仓储物流等过程,共同承担改革风险,共享改革红利。同时,要减少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行政干预,加快跨区域、跨省市的农产品仓储物流体系建设,促进不同流通主体之间信息流的互联互通,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规范化是加快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要尽快完善整个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行业性、区域性的农产品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主体,规制市场参与主体的交易行为,为农产品市场交易活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坚持现代化原则。一是要结合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现状,学习和借鉴国外在农产品市场交易、仓储流通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手段,加快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运营水平,以创新科技科技助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二是要强化农产品流通领域中道路、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缩短农产品流通周期,构建快捷高效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2.2以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为契机,改造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

通过大数据整合农产品目标市场常年的城市规模、常住人口、消费偏好、收入水平、市场需求等市场数据以及当地主要农产品贸易市场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将有利于针对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调整地区农产品生产结构和农产品生产规模,同时,也将有利于对目标市场的市场细分,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对目标客户的精准营销。

2.3加强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生态环境建设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保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政府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宏观调控机制和制度供给机制,维护和保障农产品流通的良好秩序和环境;(2)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1;(3)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4)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2。

参考文i: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3

1938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巨灾保险制度。

特别灾害救助计划。美国的“特别灾害救助计划”是最早推出的农业巨灾保险,该计划主要对参加价格支持计划和收入支持计划的农民进行赔偿。当小麦、高粱、玉米、大麦、高地棉和水稻生产因不利气候而无法播种、栽培或异常低产而造成损失时,参保该计划的农民可获得赔偿。但由于“特别灾害救助计划”实际上是不收保费的,这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农作物保险,直接影响农民参加作物保险的积极性。

巨灾风险保障机制。美国的《1994年农作物保险改革法》建立了“巨灾风险保障机制”,新的农业巨灾保险帮助农民减少在农业上遭受的重大的、突发性的损失。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农民必须提交最近4年或4年以上的产量记录。该农业巨灾保险承保的范围主要是水灾、旱灾、风灾、火灾、冰雹、低温多雨和病虫害等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当参保农民遇到承保风险发生损失时,可按照对农户平均产量记录的平均数进行50%的保险赔偿。

其他农业巨灾保险。在巨灾风险保险基础上,美国农业巨灾保险还通过多风险保险保障制度提供更高商品的保险保障。包括“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多风险保险保障制度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地区、选定的保障商品和价格厘定保费。参保农民发生巨灾损失理赔时按事先选定价格的100%计算。此外,在区域风险保险计划中,农户在遭遇到农业巨灾的时候,还有权获得“农民家庭紧急贷款计划”、“互助储备计划”等支持,以稳定农户生活、帮助农户恢复农业生产。

美国农业巨灾保险的经验

美国农业巨灾保险为美国农业保险的稳定运作保驾护航,美国政府采取了财政、税收、再保险和紧急贷款,特别是采用了农业巨灾证券化等手段来分散和转移农业巨灾风险。

财政补贴。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财力支持农业保险,鼓励各州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保费补贴,2000年保费补贴率达53%,其中巨灾保险补贴全部保费;另一方面,还对公营和私营保险公司提供补贴。美国政府直接、有效的财政补贴提高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在农民遭受农业巨灾保险时及时补偿农民的损失,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水平。

再保险手段。再保险也是降低私人保险公司农业巨灾保险风险的重要措施。联邦政府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向私营保险公司提供比例再保险和超额损失再保险保障,即通过分保的形式降低私营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这一措施保证了农作物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引导,农业巨灾再保险率一般维持在20%左右。美国政府建立的巨灾保险专项保险基金起到了减轻保险公司支付压力、分担赔偿风险的作用,提高了保险公司参与巨灾保险理赔的积极性。

紧急贷款手段。美国政府出台的《1994年农作物保险改革法》推出的区域风险计划,规定当农民因农业巨灾遭受巨大农业损失、严重影响到家庭生产和生活的时候,只要参加区域风险保险计划,就有权获得农民家庭紧急贷款计划。农民通过紧急贷款计划获得紧急贷款支持,对稳定生活和恢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的《农业保险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参加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不能得到政府其他福利计划。如农产品贷款计划,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保护计划等;必须购买巨灾保险,然后才能追加购买其他的保险。

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手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使美国保险公司遭受巨大损失,保险业尝试用金融手段为大规模自然灾害提供资金来源,其中运用的最成功就是巨灾债券,也就是保险公司通过再保险机构或特定的专业公司发行承担债务的附息证券。保险公司保留根据公司特定损失或全行业损失的情况改变债券利息率的权利。美国政府每年都要发行一定数量的农业巨灾债券,保障了发生巨灾时保险公司的应急资金。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巨灾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80万hm2,绝收169万hm2,森林受损面积近1730万hm2,倒塌房屋35.4万间。而农业保险的覆盖面非常有限,已付赔款仅为4014万元,占已付赔款总额的比例不足4%。百年一遇的灾害全面检验了中国国保险业应急能力,凸显中国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缺位。

中国建立巨灾保险的启示

农业巨灾保险是农业保险中最基本的保险形式,政府充当最后“买单人”的美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农业巨灾保险风险,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借鉴美国巨灾保险体系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也应该从法律、财政、保险运作等方面,全方位地建设国家财政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完善农业巨灾保险立法。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但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健全的农业保险法,使得农业保险的主体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在农业巨灾保险的具体运作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法律约束。因此,中国应加快农业保险法的立法进程,在立法中明确农业巨灾保险的性质、地位、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责任、补贴方式、理赔计算、费率厘定、损失评估以及对农业巨灾保险的监管等重要内容,为农业巨灾保险的发展提供配套的法律保障。

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再保险。对于资金有限的原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一场巨灾会带来极大的营运危机,农业巨灾再保险是保险公司转移巨灾风险的最主要手段。但是,中国的再保险市场还没有提供转移农业巨灾再保险的完善产品。

一方面,可以由中国再保险公司开发农业巨灾再保险产品,提供比例再保险和超额损失再保险等再保险保障,分散经营农业保险的原保险公司的农业巨灾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着手建立一家政策性的巨灾再保险公司,承担国内农业巨灾保险的再保险业务。

提供充足的财政补贴。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具有正外部性,这决定了农业巨灾保险不应是完全的商业保险,应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

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绿箱”政策,借鉴国外支持经验,对农业巨灾保险应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财政可以对投保人提供补贴,以增强他们的投保能力;可以给承保公司以便以较低的费率承保,减轻投保人的负担;或者给予再保险公司以补贴,如给予经营农业巨灾保险的保险公司一定保费补贴、业务费用补贴、管理费用补贴、税收优惠等。以促进中国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通过支持农业保险来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4

因传统思想束缚我国农村人口的消费观念,致使我国农村旅游市场从未得到应有的开发与重视,其旅游价值潜力仍远未达到饱和态势。虽然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之我国三农政策的出台并大力实施,促进我国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但是农村旅游在我国仍类属于新兴产业,因此,如何提高农村旅游产业链条的价值;如何优化农村旅游发展现状;如何高配农村旅游资源、调整产业间的供求关系成为我国农村旅游市场改革的重要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农村旅游产业遍开经济之花,但是其产业运作模式仍未脱离老旧的分散式经营框框,其框架式、分散式、小规模式的产业运作模式严重制约了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制约了产业经济助力作用的充分发挥,笔者基于现阶段我国农村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旅游营销诉求的统一方法,以期找出最优的、最具竞争潜力的营销手段。

一、日本农村旅游特点及其对我国农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特点:日本农村旅游的最大特点是将科技旅游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从而衍生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日本农村旅游崇尚精英示范联动发展模式,精英即: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水平、公信力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相对优势明显的个人,其通常具备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自我意识,并且其能够对当地旅游发展造成一定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村民。笔者仅以日本上野县四贺村现任村长为例,此人在当地烟业、蚕业运作失败、村民生活状况每况愈下时,利用废弃的桑园地等带领四贺村村民开发了逗留型市民休闲农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使其他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接待中来,从而实现了四贺村经济的复苏。

启示:日本政府认为在农村人口外流比例失衡、生产萎缩等不利情况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能够稳步提高农村人口收益,同时也可以满足城市人口的休闲及消费需求,纵观日本五个综合国土规划,通过发展农村旅游振兴农村地区策略也是用愈加清晰、明确。自此我国提出三农改革,其很多地方都以农村旅游发展为契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旅游社在营销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其实际营销成果并不理想,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村旅游产业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市场营销理念的缺位现象

一是近年来我国农村旅游经济呈持续上涨态势,特别是旅游黄金周时段农村旅游景点都求不应供,以至于很多农村旅游社过于自信,自认为其知名度能够长久维持单位的运营与发展,忽略了促销的重要性;二是个别旅游单位对促销的瞬时效应报以过多期望,总希望投入促销经费后能够立即收回,在一段时间内缺乏客观认知促销目的的意识,致促销所能带来的长期经济利益而不顾,无法坚持长期营销规划,从而导致长期利益不显、短期利益得不到等问题的发生;三是忽略了农村旅游定位,许多农村旅游社没有根据自身资源配置营销市场,不顾及差异化的品质竞争诉求,不仅影响了农村旅游社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

(二)营销工作没有系统的指导依据

营销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农村旅游社在运用营销策略时,应从调研工作做起,明确营销群体及营销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计划,最后才能实施执行工作,农村旅游社在任一营销环节都必须认真考核其科学性与可行性,不能有丝毫马虎。但是就我国农村旅游社营销策略运用现状来看,其营销计划与营销策略的运用仍停留于初始阶段,许多农村旅游社在制定营销计划时缺乏完整规划,更不要说分几步走、如何走等细节规划了。虽也有某些农村旅游社非常重视营销策略,并制定了较为健全的营销规划,但因单位缺乏营销指导依据,使得营销策略的制定总不能准确定位市场需求,很难达到经济之花遍地开的效果。再加上很多农村旅游社仅逐短利,不能更不愿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使单位在一段时间内积累的旅游价格优势与产品营销优势在短时间内消散一空。

(三)旅游营销市场缺乏规范秩序

强化法制管控力度,以法律为武器规范市场营销活动是我国农村旅游社必须重视的关键性问题。据笔者了解某些农村旅游社以不正当营销手段为武器拉拢游客,例如:诋毁其它农村旅游社的声誉或以虚假信息拉拢游客等,这些不正当的营销手段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也严重威胁到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还有的农村旅游企业采取个人承包或旅行社承包方式运作,经营人员只顾及短期效益,忽视了品牌营造等问题,在处理营销方式运用问题上不得当,经常发生违约等客商纠纷事件,此类做法在扰乱市场营销秩序的同时,也损坏了旅游单位的形象,使旅游供求市场都极受影响。从长远利益来看“依法经营、守法营销、竞争有序”是维护农村旅游社及游人双方权益的最有效手段。

(四)营销方法与手段落后

据笔者调研可知,我国农村旅游社过于追求口播传播及回头客宣传,虽然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营销手段更类似于传统的贴广告、发传单,其营销方式早已与信息时代相脱轨。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如何运用网络及信息技术开展营销工作是决定营销效率及营销成果的关键,如农村旅游社过分执着于口碑和回头客宣传,先不说其营销方式是否先进,仅就营销范围而言,该种营销方式就不适于大范围的播撒营销种子。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5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有关精神,推动建设一批与优势农产品产区相配套的部级农产品专业市场,搭建大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部级平台,农业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农业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支持部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意见》,共同支持部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据了解,农业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将通过此次合作探索产地市场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新模式,建立两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发挥农业部组织优势和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引领优势,支持部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运营。农业部加强对部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加强规划编制指导、论证工作;推动、指导市场实施现代化升级改造,改善交易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市场建设发展,鼓励多渠道投资参与市场建设;协助核查、评估市场实际状况。国家开发银行将发挥“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的协同优势,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其他金融产品为辅,全力支持部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国家开发银行将根据项目实际和企业财力,提供原则上最长不超过15年的中长期贷款,并设计符合项目运营规律和最大化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还款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提供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利率等贷款条件优惠。国家开发银行选取符合条件的项目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发行债券、开展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业务、开展财务顾问、证券承销和辅导上市等业务。

农业部自2011年开始启动与市场所在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建设部级农产品专业市场,推动主产区实现产销协调发展。市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扶持、社会主体投入、企业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管理的要求,采取国际化导向、现代化物流、专业化管理、标准化控制、信息化技术进行市场建设与运营,打造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对接的部级平台。目前已启动了陕西洛川苹果、浙江舟山水产、甘肃定西马铃薯、江西赣南脐橙、黑龙江牡丹江木耳、湖北荆州淡水产品、云南斗南花卉、陕西眉县猕猴桃、重庆(荣昌)生猪等部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市场建成运营后,将达到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管理先进、运营规范的要求,成为全国专业农产品的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会展贸易中心。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6

1仓储、运输环节冷冻、保鲜技术差,且物流成本较高

我国农产品物流中25%的根类和块类农产品,50%的水果和蔬菜以及全部的肉、鱼、蛋、奶等新鲜易腐烂食品应采取冷冻、保鲜措施。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市场范围较大,因此农副产品的流通量也很庞大,在现实的物流环节,多数农产品都是通过常温和自然物流运输。由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有超出80%的生鲜食品在仓储环节都是保持常温状态。具体原因为:(1)缺乏专用的运输车辆及工具,冷冻、保鲜、冷藏设备和技术较差。(2)缺乏专用仓库,尤其是冷藏库、保鲜库、立体仓库的建设十分有限。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2%-15%的粮食在产后流通环节损失,25%-32%的水果蔬菜在采摘、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损失。在西方发达国家,通常水果蔬菜的物流损失率低于5%,而美国仅为1%-2%。我国2011年的粮食成本中仅物流成本就占了40%,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更是高达60%以上,这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成本低于总成本10%的水平相比相差悬殊。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物品价格中大约有10%-32%的比重为物流成本,英国物品价格中物流成本的比重大约为8%一25%,而我国货物价格中物流成本的比重却高达20%-60%。由此可看出,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已成为了影响农产品物流及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我国农产品在物流环节未得到有效增值

通过分析农产品产业化结构可看出,我国在农产品的生产种植环节投入比重较大,而对农产品的产后加工、流通环节未加以足够重视,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如果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将使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附加值大大提高,从而扩大农业经济的利润空间。例如国内出口日本的水果蔬菜,经物流公司重新加工、包装后,拆分为小包装运往超市销售,其价格高出数倍,使得出口企业的利润额大大增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经过物流环节将获得3-4倍的增值,而我国农产品的物流增值能力仅为1:1或者稍高一些。在国外,水果经过采摘、加工、仓储、运输将增值3.8倍,而我国水果的增值比例仅为1:1.8。我国的蔬菜产后仅有l%实现了商品化,在物流仓储中仅有不到20%经过了保鲜储藏,而经过加工包装的蔬菜却不足10%。由此可见,我国的农产品在销售环节大都还处于原始状态,未能在物流环节得到合理加工、包装,农产品的物流增值能力极为薄弱。

3未能充分发挥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作用

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是农产品迈向市场的桥梁,将农业经济链中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有利于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从全球角度分析,荷兰靠合作社为本国蔬菜提供了75%-95%的销售市场,在日本蔬菜也都是通过农业协会统一上市后进行集中拍卖销售的,在生产环节则采取了分散方式,有超出70%的产品是由批发市场直接过渡到零售环节。美国的蔬菜销售则由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经营,各公司在世界各地又都设立了子公司,拥有先进的蔬菜加工、保鲜技术,根据全球各地的环境特点实施不同的运作方式。中国的农业合作社基础较为薄弱,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真正起步于90年代,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规范性发展的时间尚短。我国拥有8亿的农业人口,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及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按目前的组织规模,无法有效发挥其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的力量及经营规模,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专业合作性以及农业经营效益。

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借鉴

1美国农产品物流

就全球范围而言,美国的农业生产及经济贸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农产品物流规模庞大,且物流业务极为频繁。美国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具有高效、快捷、庞大、综合等特点。批发商规模式经营一直都是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所遵循的理念。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培育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批发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在其西部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洛杉矶)结集了25家大型的批发商,拥有500多种水果蔬菜品种,在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均占有市场;在其东部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马里兰)结集了21家大型的批发商,主要经营水果、蔬菜及水产品,市场主要分布在马里兰周围的五个州。从美国的农产品物流中,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1)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农产品物流创造和谐的运营环境。美国的经济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物流业的发展更是跃居全球首位,美国政府深刻意识到物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调控手段积极发展物流,在努力推进农产品科研、技术推广、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出台了多项有利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并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营基础与环境。据统计,美国政府每年用于道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高达300亿美元,这为美国的物流运输设施提供了有利的资金保障。

(2)美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农产品物流运输设备及基础设施。在美国,公路及铁路建设相当完善,每个家庭都有公路相通。美国的现代化物流技术体系尤为发达,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系统,整个物流过程均采用了冷冻、保鲜技术及设备,使得农产品的耗损率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如,在美国蔬菜水果采摘后,经过预冷-供应点冷库-运输冷藏车-批发市场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柜(冰箱),全程冷冻保鲜,将物流环节的农产品耗损率控制在2%以下。

2日本农产品物流

在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与物流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日本物流服务具有高效、规范、综合等特点。农产品物流更是环环紧扣,组织有序,衔接恰当,效率高超。日本同样借助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物流,不同的是,日本物流活动的法律约束力更强。日本政府为了规范物流市场,出台了《农业基本法》、《粮食管理法》、《批发市场法》、《反垄断竞争确保公平交易法》等法律法规,在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协调发展,规范市场经营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日本的农产品物流中,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1)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之所以能够有序展开并取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规范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而这些则要归功于日本完善的法律制度。在严格、完善的法律环境中,市场经营、管理得以规范化,从而为经济发展营造更为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日本政府在1921年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正式将中央批发市场的设立、管理、经营提上法制轨道。1923年日本第一家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设立。1971年《中央批发市场法》更改为《批发市场法》,从此日本各地方批发市场也被推入法制轨道。此外,采取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体制,避免了多头管理矛盾,由农业行政部门对农产品物流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2)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优势。日本属于岛国,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少,为了降低农民个体入市交易的风险和成本,多借助于农业合作组织采取系统化服务,尽量减少分散性生产。日本农协组织充分发挥自身在加工、包装、配送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帮助农民将自产农副产品推向市场,大大降低了入市风险和成本,为农民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依托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农产品物流发展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依托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体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应进一步加大冷链农产品物流技术投入

农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鲜活性,特别是肉、蛋、奶、鱼等易腐烂产品,而仓储、运输环节的冷冻、保鲜技术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关键。应加强冷藏车、冷库等运输、仓储基本设施设备的建设,从而保证鲜活农产品质量,控制农产品耗损。只有加大对冷链农产品的物流技术投入才能够促进农产品物流更好地发展。目前,由于农产品加工技术薄弱,限制了农产品的增值空间,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庞大,运输难度高,产品易腐烂,同时又受到社会、自然等环境影响,具有季节性强、区域性明显、稳定性差等特点。因此,构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应从运输、保鲜、包装、加工、存储、配送、零售、批发等多环节发展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技术。《中国物流年鉴2011》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拥有保温汽车共3万辆,日本大约拥有12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我国铁路运行车辆共有33.8万辆,其中冷藏车仅有6970辆,占总车辆的2%,仅能满足25%的易腐货物运输,此运输量尚不足铁路货运总量的l%。按目前的需求量计算,我国每年要安排调运4000万t的易腐食品,然而采取冷藏运输的仅有l0%,在美国和日本则有80%~90%的易腐食品保证了冷藏运输。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易腐农产品的装运活动都是露天完成的,有八九成的水果蔬菜、肉、蛋、鱼等产品是用普通车运输,个别的采取了棉被保温,效果甚微,造成了大量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并且构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发展农业经济必须加大冷链农产品物流技术的投入。

2逐步完善物流各环节,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增值能力

农产品物流链包含了产品加工、包装、装配、运输、储存、配送等多个环节,如果只是开展某一环节的产品增值,收效甚微,然而,如果从物流链整体出发,完善各环节,创造性挖掘农产品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增值能力,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发展经验,不难发现,有超出70%的农产品产值是经过物流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等环节实现的。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农产品的增值能力。首先,在加工环节增加农产品产值。具体可采取产业化经营模式,对于主要的生产方可实行定向式投入、服务、收购,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同盟关系,结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例如可以开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或者公农贸一体化经营,既能够保证产品供应,又能降低入市风险,加速资金回笼,实现产品增值。其次,在运输环节提升农产品物流增值能力。

大量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物流耗损比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因此,农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应以货运安全、及时准确、保质保量、经济高效为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转运模式,缩减运输环节,选择畅通的运输网络,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最后,在存储环节提升农产品物流增值能力。大多数农产品拥有一定的保鲜性要求,对于存储环节的物流技术要求很高。因此,在该环节应投入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存储设施和设备,并采用现代化的仓储管理模式,科学地对农产品进行分门别类的储存,合理利用存储空间,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损耗,提升其增值能力。

3充分发挥物流中介组织的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耕地总面积较多,在庞大的农民人口基数下,仍然面临人多地少的困境,如果农民采取单一形式进入农产品市场,将会面临市场信息闭塞、交易困难、谈判技术差、监督执行成本高等劣势,进而加大农户的市场风险,增加其交易成本,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小农户入市问题,应充分发挥农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为小农户提供组织依托,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第一,要鼓励并支持农民自发的建立协会组织。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及农村建设不断发展,但就整体经济而言,农民仍然处于市场经济的弱势地位,特别是在市场信息获取、谈判技巧、开拓市场等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因此为农民提供组织依托刻不容缓。

国外农业经济发达的国家尤为重视发挥物流中介组织的作用,例如在日本有八九成农产品要参与到批发市场销售,其中六成以上是由农协组织批发。第二,发展供应链合作联盟,鼓励个体运输户与民营物流企业组成企业联盟,共同发展。双方都具有灵活的经营方式,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注重企业经营效率,市场生命力旺盛,发展前景良好。但是二者在利益驱使下,容易诱发机会行为,从而产生经营风险。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法律体系,规范二者的经营行为,指导其健康发展。第三,大力开展农产品“会展经济”。目前,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展经济”在农产品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应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企业以及各配送站的农产品合作组织均加入会展经济中,相互沟通、交流、学习,拓宽市场信息面。此外还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各地的信息资源,开展并完善农产品的网上会展,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现代化的网络交易服务。

4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

农产品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引导、企业的高效运作以及中介组织的密切协调,三者在促进农产品物流稳定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农产品物流业经营与发展包含了生产、运输、销售等领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保障、专业的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以及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作指引,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来推动其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一是在规划方面,政府应加大农产品物流区域及中心园区的规划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培育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摆脱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区域模式。

在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区域应规划建设专门的物流配送中心或者物流园,充分发挥区域性优势,使得大型农产品产地和销售市场发展成为集农产品、物资、信息、设备、技术、资金、人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发展专业型、联合型配送,争取尽快发展为涵盖全球范围的营销网络以及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农产品生产体系。二是政策方面,政府应对以往不合理的政策进行更改和废除,出台一些能够促进和扶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可以督促金融机构对物流设备技术融资政策适度放宽以及土地规划部门对物流园区土地使用政策放宽等。粮食物流的政策推动作用尤为明显,例如粮食物流调控组织的设立,能够对粮食生产区域划分以及粮食销售、粮仓分布等起到规划和协调作用。总之,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将有利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结论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7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大宗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分散运输;选址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一、引言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以粮食生产为主,有9个分局,103个农(牧)场,2318个生产队,采取以统一经营为主导、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现有耕地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粮食总产已达到249亿斤,占全省粮食量近1/3;粮食商品量225亿斤,商品率90%,占全省粮食商品量近1/2。已建成连接黑龙江农垦总局、分局及下属农场间的一批批发市场。

垦区物流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网络初见雏型,专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已初具规模,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园区已经显现,物流有效市场不断扩大,垦区物流区域划分与节点布局现状基本形成垦区物流管理体系。但是,垦区的物流基础仍不能满足每年的物流需求。如何建立有效的大宗农产品供应链仍是一个艰巨的问题,探索改进供应链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们知道垦区存在着以下问题:(1)链接松弛问题,尤其是产、供、销利益不均衡,加工率较低,加工增值能力低。(2)供应链层次短、产品种类不丰富和运输不畅通。(3)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集中式管理。(4)信息质量还没有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垦区各方的充分利用。

本文从供应链角度出发,提出建立物流事业部对资源进行整合,解决相关问题,并根据农产品运输的季节性和集中性改变运输方式,采用分散式运输达到效率最大化。然后建立了流通中心选址模型,指出求解方法。

二、提出解决思路

1.建立物流事业部

由分析得出,可建立物流事业部来整合垦区的资源,对供应链网络优化。把产供销、计划经济管理、信息落后这些问题集中起来,由物流事业部综合分配处理。以下为物流事业部的组织结构图:

图2.1物流事业部的组织结构图

物流部主要负责本集团的物流事项,包括市场部、计划部、运输部、加工部、仓储部。产品销售部包括营销部、市场部、客户部。营销部的职责就是解决垦区的品牌知名度的问题,依靠北大荒的品牌效应将垦区的农产品推销出去,首先是加工产品,提高品牌效应,建立品牌效益群,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部及时发现市场的动态,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客户部及时地反应客户的需求,于此同时扩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信息中心由如下部门构成:信息营销部主要的职责就是传递产销供的交易信息给自己的客人或内部的可取工作人员,解决信息系统未得到重新利用的弊端;生产信息部及时更新生产信息,以及集团生产的产品;市场信息部反应市场的动态和供需信息;物流信息部及时更新运输、仓储、加工的信息状态;信息综合部及时整理各个部门的信息,促进各部门沟通以达到供应链产供销的平衡,达到供应链对接的平衡性,保证信息及时沟通,以供管理层进行决策。

2.分散式运输

经过组织形式的变革,物流事业部将依靠信息中心的信息,当季节产出农产品的时候提前做好预测以及客户预定工作,这样调整运力安排,改变原有的运输方式,采取分散式运输:将产品分散运向下游企业,然后通过建立仓储中心,储存货物。这中间对仓储中心和配送中心以及加工中心采用半运输半储藏的方式来进行工作。我们将调整目前运力安排如示意图:

图2.2运力安排图

三、建立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

根据新的运输方式的要求,必须选择原有部分分厂改造成为新的流通和加工中心,即流通部选址问题。这里我们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解决这一问题。

(1)参数解释

Xk再加工工厂(流通中心)选址变量,当k=1,表示i地被选作流再加工工厂(流通中心)当k=0时,则表示i未被选上;wij:从农产品产成地i到需求点j的运输量;wkj:从再加工工厂(流通中心)k到需求点j的运输量;wik:从农产品产成地i到再加工工厂(流通中心)k的运输量;D1j:需求点j地的原粮初加工产品需求量;D2j:需求点j地的粮食深加工加工产品需求量;tk:再加工工厂(流通中心)k的建设容量;Si:粮食产地i总的供给量。

(2)目标函数

物流总成本最小:

约束条件:

如果k地址被选为再加工工厂(流通中心),k所得到的各原粮产量的供应总量不超过它加工流通能力:

必须能够满足需求地j的需求:

通过从再加工工厂(流通中心)k的货物的进出总量要相等:

选上的从再加工工厂(流通中心)k总投资不得超过原定的限额:

各条线路的运输能力不能超过总的运输能力限制:

从工厂发送到各流通中心的物资总量不超过它的供应能力:

解该模型可求得总费用目标函数值最小的流通中心建设数目、地点和各流通中心向需求点的发送量,农户向工厂、工厂向流通中心的运输量。

2.求解方法

这是一个整数规划的选址问题。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我们的需求量是不能完全确定的,是一个统计的预测数据,真实的数值应当为e()。我们可以将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得出关于D的一个连续概率密度函数ρ(D)。在将D代入运算求解,得出最低成本的条件下概率最高的组合。

鉴于可选的地点有限所以可以用分支定界法结合穷举法。首先用分支定界法排除掉一部分不能满足条件的组合,其次将剩余的组合求解比较,得出概率最高的组合。计算部分可通过编程Lingo语言的方式完成。

四、结束语

关于黑龙江垦区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建立事业部并改变运输方式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求解。然而我们只能覆盖解决大部分主要的问题,关于如何处理好更细致的环节和衔接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另外,我们的数学模型偏于理论,能否在实际中得以运用也是需要验证的。

参考文献:

[1]冷志杰,唐焕文.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四维网络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

[2]冷志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黑龙江统计年鉴2006[S].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赵英霞.基于供应链的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2.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8

一、首要经历和做法

(一)“两个到位”,确保示范点建立顺畅完成。一是组织到位。成立了示范点建立任务指导小组,明白专人专组担任项目指点、质量监视、项目建立、项目督查和运转保证。各示范点地点的乡(镇、做事处)也辨别成立了任务指导小组,担任抓实抓好项目建立任务。还,区旅行局成立了五个项目建立任务小组,在行业治理上明白专人指点乡(镇、做事处)抓好项目建立,完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落实,确保“示范点”建立任务组织保证有用,项目推进有力。二是资金到位。区先后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用于“泉城五韵”的筹划、设计、建立和推介,并撬动社会资金近2000万元(含农户自投资金)投入到各示范点建立中。

(二)“六一致”,确保示范点建立任务高效、有序推进。一是一致筹划设计。严厉依照“高规范、高起点、高效益”准则,依据各点实践和特征,进行一致筹划设计,包管“泉城五韵”产物的继续性和长时间性。二是一致宣传发起。区旅行局任务小组会同三个乡(镇、街道),经过走家串户、与农户攀谈、召开村民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起。三是一致项目确定。旅行局任务组经过实地走访村寨,与各乡(镇、街道)沟通并达到共识,拟定建立项目方案。四是一致组织施行。示范点建立均由示范点建立任务指导小组办公室一致布置摆设,统筹协调。由区旅行局担任组织施行项目标筹划包装、标识系统、宣传推介,力图打造特征光鲜、亮点凸起的乡村生态旅行产物。五是一致监视指点。有用监视是完成“泉城五韵”有序、疾速、安康推进的一个主要要素。区成立了监视任务组,在的前提下,担任项目建立指点和质量监视,确保依法依规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立义务。六是一致反省验收。项目施行后期,区构成结合反省验收小组,对项目建立进行监视反省和跟踪督查,确保了示范点建立任务高效、有序、疾速推进。

(三)“五个立异”,打造乡村旅行精品。一是产物筹划立异。经过总体包装设计,全体定名为“泉城五韵”,确定了品牌和定位,提拔了乡村生态旅行层次和质量。二是质量规范立异。制订了《市区民风生态旅行运营户品级划分与评定》规范,并经专家评审组搜检经过,还确定为市当地规范予以。三是培训伎俩立异。对运营户进行了“一对一”帮扶培训,参训人数达151人,有用进步了乡村从业人员的效劳质量和效劳程度。四是宣传营销立异。印制了旅行宣传材料;完成了旅行动漫水墨画宣传短片、动画宣传片的制造;确定了旅行吉利物,全体提拔了旅行品牌形象。完成旅行Vi手册的制造,并逐渐推行运用。五是治理形式立异。打破以往由当局主管的治理形式,构成由当局主导,“协会+农户”自立治理的形式。

三、获得的成效

(一)示范点相貌大转变,乡村旅行全体形象大提拔。五个示范点建立进程中,共施行项目近百个,经过改、拆、建,绿化、亮化、美化,提拔和完美,村寨相貌发作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乡村旅行产物打造迈上了新台阶。

(二)示范点根底设备根本完美,旅行招待功用根本健全。在对示范点进行筹划设计时,充沛思索旅行“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要求。在强调路途建筑、排污系统、民居革新、景象打造的还,特殊注重了旅行茅厕、旅客招待中间、示范户提拔革新、旅行标识系统、环卫设备的建立以及文艺节目、游乐项目标打造。当前,“泉城五韵”完成了村村有旅客招待中间、两个以上泊车场、两个以上旅行茅厕,有10户以上招待运营户和标准的旅行标识系统,具有了还招待500人以上的才能。

(三)示范点资本获得有机整合,“泉城五韵”品牌根本树立。五个示范点各具特征、各具神韵,都具有天然生态优越、民族风情浓烈、人文资本丰厚的民风生态的一起特征。在对产物的筹划、设计、建立和包装时,既凸起了各点的差别性,又强调民风和生态的神韵,因而,深挖示范点的内在,在“韵”字上做文章,确定了品牌定位。

(四)“以旅助农”效益凸显。“泉城五韵”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完成旅行收人近万万元,而真正获得实惠的是农户。依据对600余户农户的查询,“泉城五韵”推出后,大局部运营户月收入到达2000元以上,同比添加100%。还,乡村旅行还拉动了农副产物,手工艺品的发卖,拓展了就业时机。

四、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根底设备不完美,功用效果发扬不敷。路途交通方面首要是路途品级低,客运车辆班次少,旅行专线缺乏。旅行根底设备方面首要是车辆停放难,缺乏农副产物、旅行商品买卖场合,文娱性设备较少,在客源构架上形成局限性。

(二)旅行产物要素不完美,吸引力缺乏。在“吃、住、行、娱、购”方面还有诸多不完美。

(三)体系体例机制不敷完美。依照规划,乡村旅行治理形式应为当局+协会+农户。在实践操作上,当局指导酿成了当局代替,旅行协会没有充沛发扬效果。

五、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完美和增强“泉城五韵”根底设备建立。一是鼎力增强以交通为重点的旅行根底设备建立,实在进步示范点的可进入性,增设交通收集联接。二是在项目建立和资金津贴方面向示范点村寨倾斜,加速建立根底设备建立脚步。三是充沛应用相关旅行优惠政策,发扬旅行扶贫效果,有用合理地进行帮扶,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加速“泉城五韵”农业财产构造调整。一是培养和搀扶一批种养业示范大户、龙头企业,完成本地产、供、销一条龙。促进农人“三个当场”,即当场转产、当场就业、当场增收,为乡村残剩劳动力的转移供应便捷有用的安顿路子。二是开展经果林、生态林林业基地;开展林下栽种野生菌、保健摄生类中药材;开展农家乐、天井经济、渔业养殖旅行型农业基地。开展养殖大鲵、冷水养鱼等特征项目。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9

关键词:农业园区规划

目前,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有效措施,建设高水平的园区,以此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在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是近10年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实现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措施,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我国农业新突破的重要途径。通过园区的建设,应用现代科技设施装备传统农业,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采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化经营[1]。所谓现代农业园区,就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展示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目标,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开发,形成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工程等高新技术设施、国内外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

一、农业园区的种类

农业科技园区:也称为示范农场(Demonstratefarm),是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基地。这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或企业对一定面积的农业用地进行全面规划,通过高科技的投入,对有限上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形成集研制、开发、生产、加工、营销、示范、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运行机制创新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

观光农业园:经营者开放自身的农园、农场或牧场,以满足市民观赏农村景致、体验农业生产过程、采摘或购买农副产品的愿望。

二、园区规划的定位

园区作为新兴生产方式的代表,其示范和辐射功能都有一定区域性,为区域经济服务是其主要宗旨[2]。现代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是一件好事,但在创建的初期,一定要定位科学、规划合理,要明确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园区,不能一味地求新、求高、求大,避免出现可看不可学、高档次低效益的现象。因此,在园区的规划和选项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特点和社会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

(一)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园区规划的基础,园区建设的一切准则都要以功能定位为起点。园区的主要功能应包括:

展示示范:通过项目建设,把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集约化种养技术、农畜产品精加工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等引进园区进行展示示范,以带动区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龙头带动功能:一是园区引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工厂化种苗的快速繁育,带动周边和辐射区名特优品种的普及与推广;二是通过园区在产后加工、销售方面的独特作用,以经济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逐步形成以科技园区为龙头的产业化生产流通体系,促进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教育培训功能:科技园区要把农业高新技术培训作为园区的主要功能之一,要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技术培训中心,用于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对青少年的教育等。

休闲观光功能:园区在规划过程中,除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外,还可利用新型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展示的现代气息,加上园林化的整体设计和常年进行的名特优瓜果、蔬菜、花卉、特种珍禽、水生植物和现赏动物养殖的生产与示范,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现代化农业休闲观光景点。

(二)产业定位

农业科技园区一般总是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紧密相连,产业定位应根据区域性主导产业特点和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定位,突出一业,兼顾其它,形成特色。为了解决园区产品结构雷同、区域产业带动能力差等问题,可以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以区域资源察赋为基础,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原则,分层次对园区功能定位、分区域和时序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研究。

三、园区规划的重点

在规划思想上,要明确农业园区规划不是对农业生产做出具体的指令性计划安排,而是通过规划形成一种市场导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载体,这一组织载体承担着两方面的重要职责,其一是向农民传达政府信息,其二是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在向农民传达政府信息方面,农业园区要体现政府的有关决策,将政府决策具体化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农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如政府决定推广某种新作物(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新工具(科技推广)、新的产品标准(食品安全)等,就可以将这些新项目按照符合市场规则的方式集中展示在农业园区中,供农民学习模仿。在向农民传达市场信息方面,农业园区由于其规模效应,拥有比分散经营的农民丰富的市场信息。农业园区作为农产品市场信息中心,需要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参与市场竞争。而具体生产什么产品,这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料到农产品明年的市场需求会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应该在农业园区的运行过程中遵循市场安排。因此,农业园区规划的关键内容在于寻求一种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载体和运作机制,将高新技术和产品寓于园区中,组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

农业园区总体规划的主要思路应该是:凸出功能定位准确、优势产业突出、空间结构清晰、区域城乡联动的发展理念,重点构筑产业、技术和服务三大平台,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位的投入要素和政府、企业、科教机构、村集体、农户等多元化的建设主体,聚集区内外各种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农产品运营计划篇10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互联网与其他产业融合提供机会。a垦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土地质地优良、交通便利,但是通过对a垦区的运营情况和实际情况分析,a垦区农产品营销模式相对落后,因此a垦区的农产品营销模式需要创新。根据对互联网的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并结合a垦区的实际,提出了新的营销模式并期望能促进a垦区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

1互联网时代营销模式创新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并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与其他业态相融合的重视,也是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前景的看好。关于农业的“互联网+”的营销模式,近几年互联网电商推出了众筹土地的农产品营销项目,这个项目利用众筹的模式在线上先进行预订之后在收获季节将农产品邮寄到用户家中,该营销模式巧妙地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将农民和顾客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在农产品成长到收获的过程中顾客可以免费获得到生产地旅游的机会,这样的设计不仅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出售,也为农产品生产地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a垦区经营现状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现状分析

a垦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区,属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辖区总面积5.62×106万m2区域面积相当于九个新加坡,现有耕地约2885333.33hm2、林地920000hm2、草原约351333.33hm2、水面252000hm2,是部级生态示范区,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951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728家非国有企业,分布在全省12个市,总人口172.3万人,其中从业人员84.9万人,根据人口与土地相比较而言可以看出垦区可谓地广人稀。a垦区下辖9个管局、114个农场,交通较为便利。在土地质量方面,含有有机质较高的黑土占中总耕地面积的23.2%以上,可以说是土地肥沃。a农垦总局还间接或直接控股着多家企业,多以农业类企业为主。C股份有限公司是a农垦总局旗下比较重要的公司,C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包含着多个a农垦总局重要的管理局和农牧场,所以该公司的运营情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a垦区的运营情况。根据巨潮资讯网公开的2010~2013财务报表分析从净利润我们进行分析(图1)。通过对于利润走势分析可以发现C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的净利润较2011年、2010年相比降幅比较大。通过对C股份有限公司在互联网上的官方旗舰店的销售模式做分析,发现该网店的布局与传统的销售模式相比没有大的创新,仅仅是将农产品直接进行线上销售,其他的创新点较少。

3借鉴互联网时代营销新模式,促进a垦区大发展

现在的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方式都适合a垦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对于众筹土地农产品营销项目的分析,该项目实质是众筹方式进行的农产品的预付款式生产,项目的启动需要一定的土地储备和农民参与,这些先决条件a垦区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需要的相应人员和场地这些a垦区也都具备。经过多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使a垦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交通条件。通过上述的实际情况的分析,众筹土地的模式可以在a垦区进行尝试,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1)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电商在互联网营销领域的优势资源建立垦区的互联网营销网络。具体的操作模式是在现有的电商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上开设单独的板块,并在电商平台上对于开设的店面进行官方的认证给消费者以信誉的保证,使其能够在直营网店上放心消费。

(2)在现有电商平台上增加相关业务板块只是环节之一,在开设相关业务板块之后,还应确立相关私人定制农业的品牌。a垦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且多以黑土为主特别适合绿色有机农作物的生长。a垦区应利用土地质量高的优势确立以有机绿色食品为卖点,进行电商店宣传并打造“绿色农业,垦区创造”的农业品牌。现在的人们对于绿色有机食品的渴求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绿色有机食品的相对较高利的润率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以绿色有机食品主打的农产品营销前景广阔。

(3)利用“众筹”模式在互联网上进行农产品的生产。首先,在当年的种植季节开始之前确定将要进行互联网“众筹”的地块和本季将要进行种植的作物放到网上进行相应公示,同时在网上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来获得相关大规模的数据资料,在获得相关的大数据资料后进行分析,使得当年度的实际种植数据能够与互联网的实际市场数据进行匹配,以此来满足市场需求。

(4)由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生产周期,为了使消费者能够放心在互联网电商上购买收益权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购买的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可以利用管局下属农场的交通相对便利的优势,让顾客到垦区进行生态观光。该方式不仅可以给客户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垦区人员也可借助于此开发生态项目,例如农家乐、垦区原始森林游、垦区特色生态游等,在收获的季节垦区也可以邀请购买相应的收获权的顾客来进行亲自收割,让顾客体验到收割的乐趣。

(5)在付款方式上,鉴于预售收获权的方式属于预付款交易,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根据这种不确定性分析,农户在到期进行实物交割的时候可能存在着歉收甚至是绝收的情况,也可能面临着到期产量明显高于预期产量从而造成损失。根据上述存在的风险,运营方可以采用第三支付机构担保支付,具体模式为在消费者付款后将资金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资金在农产品收获之前一直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之下,在收获季节开始的时候按照当时与顾客签订的购买合同上规定的数量进行交割。在收获之后,如果在实际收获的时候收获的粮食高于约定的产量的话,顾客可以选择以合同约定的价格进行购买多余的粮食,还可以选择以成本价格反售给农民。

(6)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顾客在购买相应的农产品的收获权之后可能存在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为了减少流动性风险提高收获权的流转效率,企业可以尝试将收获权在不同的合格购买者之间进行转让。在收获权转让效率的提升方面,公司可以建立相关的平台或手机客户端,进行收获权的即时交易来提高交易的效率。除此之外,也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电商平台在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进行相关交易流程以及交易制度的设计,使交易更加有效率并且更加安全。

(7)运输物流方面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物流运输方面,为了保证运输的农产品的品质并及时的送达到客户的手中,应该在企业的现有的资源允许条件下在本区域(一般是企业所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物流站,并且配备自己的物流人员和引进现在国际先进的冷链运输体系保证了每个农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产品品质新鲜。在本行政的区划之外的地区可以与第三方物流进行相应的沟通并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并且要求与集团公司的物流标准相同,并且要求统一着装和冷链运输确保了农产品全国质量的统一。在速度方面,应推广极速递方式,运送的时间应该不超过2天,还应实现农产品与顾客之间的门对门运输。

4销售方式存在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4.1运营风险互联网营销模式的运营风险主要存在于农产品的歉收或绝收方面,虽然现在的农业生产虽然科技化程度比较高,但是各种自然环境变化还是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针对于农业生产存在的运营风险,参照刘学文[9]对于农业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结合a垦区实际,可以相应建立以政府、保险企业、农民三方合作的风险防控体系,具体的措施如下:(1)政府起指引作用,建立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保险、建立农业风险基金或者适当向中央财政申请专项的财政资金来保障参与项目的农民的权益。(2)利用农产品期货进行风险对冲,与专业的金融公司合作利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风险对冲。(3)充分利用农业保险,在现有农业保险品类不足的实际情况,可以和保险公司合作开发针对该项目专属保险产品,并鼓励农民参与。(4)对于购买者和农民,都应在自身层面树立风险意识。为此在购买关系发生时,应确保双方均知悉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措施为在网上购买行为发生时,让购买者和农民签订一份风险告知书明晰风险和相应的情况所能获得补偿。

4.2道德风险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使顾客不能马上收到农产品,也不能接触到农产品生产的每个流程。顾客对于生产环节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把控,整个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全部依靠负责耕种的农民。对于存在的道德风险,C股份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生产的全程监控,但是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企业可以建立完整的全产业链全程监控对于生产全程做到全程可追溯,以此来应对存在的道德风险。

4.3信用风险预付款的交易模式,由于付款和收获的时间不对应,所以产生了相应的信用风险。对于这种风险,通过对于C股份公司的网上商店进行调查并结合其他电商的资金监管模式分析,我们可以选用第三方支付这样的模式来对资金进行相应监管,这样就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并且能够有效化解潜在的信用风险。

4.4政策风险农产品在生产的相应环节都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相应的优惠,例如现在的农业生产在销售上享受的税收优惠,但是如果税收优惠发生变化那么会影响到生产经营的成本。互联网上的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是事先综合考虑确定,那么税收优惠的变化势必造成成本波动,进而产生成本变化的风险。为了应对成本变化的风险,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风险准备金,该项风险准备金可以根据预计的销售额来进行一定比例的预提,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有一定的资金来应对风险。

4.5法律风险销售过程因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所以与具有购买资格的相关客户只能签订电子购买合同,这样在签订电子合同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例如对于签订合同顾客的资质是否是具备独立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购买的意愿是否是对方的真实的意思表达,还有在收获权的转让方面是否是真实的意思表达,这些都是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在互联网上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应该加大对于电子合同的合规审核、引入执业律师或者企业自己的法务部门加强对于合规进行审核,通过上述方式来确保法律风险的最低化。在收获权转让方面应该加大对于风险的监管,对于交易程序的设计上要加入让转让人真实意思表达的程序设计,确保交易存在的法律风险最低化。

5总结

a垦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但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力度也不是很大。在农产品的商业运营方面也存在销售模式老化缺乏创新,虽然在电子商务领域也有布局但是销售模式创新度不强。互联网电商颠覆传统的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将大片土地通过众筹的模式结合互联网电商的平台进行农产品预订销售的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也激活了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而为当地带来物流、资金流、人流,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通过结合a垦区实际的情况和对众筹土地的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优势和风险分析,认为这种创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可以在垦区开展试验经营,如果取得好的效果之后应该可以在垦区进行大规模进行推广,相信该模式应用能够为a垦区的大发展、大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辛爱明.众筹模式促进农销[J].农家致富,2014(10):56-57.

[2]王阿娜.众筹融资运营模式及风险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4(3):99-103.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4]张华.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问题探析[J].现代营销,2013(6):66-67.

[5]田江慧子.互联网营销模式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19):74-76.

[6]彭夏岁,许亦善.基于多产联动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6(1):105-108.

[7]刘鹏举.鲁花公司发展互联网营销的分析与策略[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4.

[8]张赟.a互联网营销公司的绩效管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9]刘学文.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