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信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9:01

商品市场信息篇1

1信息的品质较低

当今社会是一个市场化的社会,人们非常重视自身的利益。很多信息的创造者在利欲的熏染之下造假,导致信息不真实。除此之外,工作者本身的能力不是很高,工作不细致也会导致信息不真实。一旦信息不真实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

2会计政策的选择缺乏科学性

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一般会选取一些政策来提升信息的科学性。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政策的选择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开展的,它受到很多要素的干扰,需要权衡各个相关体的权益。此时就会导致政策的选择不科学。

3会计信息供求关系存在矛盾

信息的使用人并非是单一的群体,每个群体对于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为会计一直在发展,所以使得信息内容也在拓宽,当前的信息不但能够为我们提供过去的很多财务数据,还可以告知我们一些和生产活动有密切联系的预测信息以及其他的一些信息。不过,在当前阶段,此类信息主要提供基础财务方面的信息,很显然这无法满足使用人的需要。

4会计信息核算选择机制欠缺

信息处理措施会对信息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选择处理措施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单位本身的实际状态,而且要将其落实到最终的报告里面。因为当前很多单位没有做好核算体系的制定工作,这就在无形中干扰到信息品质的提升。

二会计信息市场构建的意义

首先,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市场对于带动市场经济体制革新工作来讲有很大的益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会计信息的中心已经由成本费用转变成了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的能力,由于市场在持续的发展,此时会计信息的使用人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在无形中对会计信息的总数和品质等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规定。会计信息是市场中的一种商品,它的生产以及消费等活动均可以看成一种经济活动,而且会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将会带动经济体制革新。其次,通过建立信息市场能够明显的带动经济开放。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我们打开国门,面向全球。由于国家不断的进行改革活动,此时我们的许多经济工作都已经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而会计信息作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能够极大地促进世界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只有合理的建立会计信息市场,才能够切实的提升信息的制造以及运用的效率,才能够降低流通所需的资金总数。最后,通过建立会计市场能够带动别的市场稳定有序发展。当前我们国家在此类市场方面的创建方面开展的不是很到位,和发达国家比对来看要落后很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发展。我们此处讲到的会计市场涵盖三个要素,分别是会计人才以及信息和服务三个方面的市场。这三个要素是彼此合作,同时又存在制约关系的。要想带动市场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发展,同时还离不开服务做出的贡献。同时,稳定的市场又能够为我们提供所需的信息,为我们制定正确决定提供很大的帮助。

三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

1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进行规范

建立并且完善会计信息市场,把此类信息当成一种商品投放到市场之中。然而要想实现这种意义,就必须认真的规范信息品质标准。单位在对信息开展生产以及加工工作的时候,注重的是全方位的结构,最为关键的是稳定性以及关联性两点,除此之外,可比性、可理解性、利益大于成本也是重要的质量特征。和西方国家比对来看,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单位在提供信息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可靠性,以做到满足信息消费者的基本或者类似的会计信息需求,这种可靠性同时也象征着公允性,即能够将委托方与经济利益双方的利益关系进行反映,这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标准。目前会计信息市场的主要目标是为会计信息消费者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分析性会计及信息,而质量的可靠就处于首位,因此会计信息市场构建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进行规范。

2明确会计信息市场主体,加强市场自身建设

当前阶段,我们国家已经将企业方面的会计信息供求工作开展的比较到位了,颁布了很多规章条例,不过相比较来看,信息咨询方面的工作开展的就不是很好,不能和当前的市场发展规定保持一致。因此构建会计信息市场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即国家对会计信息市场的发展目标、方向以及会计信息咨询服务等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和引导,从而保证会计信息市场的健康发展。

3建立并完善会计信息市场管理体制

第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市场运作体系加以完善。在管理信息市场的时候,必须要结合经济发展特点来分析,要成立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可以高效服务的运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各类信息市场能够有序发展。第二,要做好市场管理工作,创建管理制度。此处讲到的管理制度涵盖很多内容,比如信息方面的以及从业者方面的。要在制度里明确论述市场相关方的关系。第三,不断完善咨询机构。国家相关部门要认真审查信息咨询机构的资质,而且发挥监督功效,进而切实的提升咨询服务工作的品质,提升信息的精准性,保证市场发展有序。

四结束语

商品市场信息篇2

[关键词]“柠檬问题”电子商务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

一、电子商务中的“柠檬问题”

“柠檬”问题是由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的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教授提出的,它主要是研究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阿克洛夫通过他所构造的“柠檬市场”模型,证明了信息不对称的后果:由信息不对称性所导致的“柠檬”问题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效率,甚至会引起市场的失灵。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无限优势的搜寻方法,互联网技术和服务的有效性改变了潜在买者的搜寻行为,现有的软件可以使消费者搜寻所有的、有关价格和质量的信息。但电子商务市场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必然也存在“柠檬问题”,而且更为严重。

二、电子商务中的“柠檬问题”原因分析

在市场中,由于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卖方存在以次充好的动机,而买方担心卖方的这种投机行为而对产品产生了不信任,最终导致了“柠檬问题”的出现。电子商务中,“柠檬问题”出现原因也在于此:

1.电子商务中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市场中卖方利用买方对产品信息掌握的不充分而进行的投机行为,在电子商务中,这一行为可能会更加严重:(1)电子商务中交易关系的不稳定性。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乃是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即每个人都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隐瞒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在电子商务市场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由于资源的广泛性,交易关系的稳定性差、交易的频繁度降低,商家的一次性博弈心理加重。网络的普及使网络消费者的数量增多、转换频率加快,商家所拥有的市场扩大,商家抱着与消费者一次交易的心理,以欺骗策略为主导策略,加大了其隐瞒真实信息的可能性。(2)网络的虚拟性。网络的虚拟性使交易双方无法深入地交流与沟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商家更有可能选择放弃守信,选择欺骗。

2.电子商务中交易商品的特点。在电子商务中,交易的商品是通过网络交易的,交易的商品可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它们的交易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1)有形商品质量的不确定性:电子商务市场中有形产品的交易一般都是由传统市场转移到网上进行的,实现了物流和商流的分离、订购和配送的分离,这些分离在给交易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增加了商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此外,电子商务市场上的产品只能以图片、文字的形式传达质量信息,买者无从考证产品的质量。这些问题就导致了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担心。(2)无形产品。无形产品在网上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它的某些特性也成为了电子商务市场中“柠檬问题”的导火线。一是不可预知性。网上销售的无形产品(数字化产品及服务)多为经验产品、一次性产品,使用之前并不知道产品的质量如何,因此消费者会非常谨慎地购买,一旦消费者购买了一次次品,则他更有可能马上就放弃了购买这种类型的产品而转向其他的替代品市场;二是无形产品的易复制性。因为无形产品的这一特点,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常常存在大量的“赝品”。这些“赝品”往往比正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制造商们为此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不堪重负的厂商很有可能就会退出市场。

3.电子商务中的支付问题: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支付,商家大多选择“先交钱后交货”的方式,这一特性决定了支付必须在送货之前,消费者鉴于当前社会的诚信状况,以及对商家信誉的担心而犹豫再三,并且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也难以实现包退、包换的承诺,这也给买者获得满意的商品增加了难度。

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导致了电子商务市场中“柠檬问题”的出现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中商品的怀疑,并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中的“柠檬问题”的解决途径

1.加强市场营销。在电子商务市场中,买家无法直接接触、观察、试用产品,因此开展网上经营业务的企业更应该加强市场营销,通过广告、建立信誉或保证信用等方式,向买家直接传递信息。而且市场营销活动本身也能间接传递企业实力和产品质量信息,市场营销活动规模大、次数多,说明企业实力强、信誉好、产品质量有保证。

2.网上经营与网下经营结合。网上经营是在虚拟空间中开展的,在虚拟空间中企业的经营实力难于体现,建立可靠的信用、传达有效的产品质量信息是困难的。如果企业同时拥有网下业务,通过网下业务建立信用、传达产品质量信息就容易得多;如果企业拥有已经建立起可靠信用的网下业务并向网上业务转移,则网下信用就可以直接延伸到网上虚拟市场。

3.借助于可信赖的第三方。在电子商务市场中,买家对卖家信誉和产品质量的了解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而这些信息有的是由卖家传递过来的,卖家具有制造虚假的产品信息骗取买家的信任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动机,因此这些信息无法取得买家的信任。如果通过中立的第三方提供这些信息,信息的可靠度将会大大提高。

4.建立产品转卖市场。产品转卖市场是指产品二次销售的虚拟市场。在产品转卖市场,对产品不满意的顾客可以把“柠檬”产品重新卖掉或者互相交流产品质量信息。转卖市场及信息交流的存在,为买家获取产品质量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渠道,这将极大地打击不诚实的卖家,提高电子商务市场运作效率。

四、结论

“柠檬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卖方以次充好,而买方对市场上产品质量产生普遍怀疑,最终使得优质产品退出市场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它的出现提高了信息的效率。但在信息不对称和“柠檬问题”仍然存在,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有效地的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陶威朱丽娜等:论电子商务中的“柠檬”问题[J].大众科技,2004.09

[2]李波王志坚:虚拟市场效率与柠檬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1.10

商品市场信息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

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买者和卖者之间有足够的共同信息。如果信息严重不对称,就有可能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在极端的情况下,会使市场整个不存在。

近几年来,一个新型的虚拟商品交易场所—internet市场即电子商务市场迅速发展。在internet市场中,信息的传播、获取和交流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必将为商业活动带来高效率。但是,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造成电子商务“柠檬”市场的后果。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手段,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才能够真正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性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就是非对称信息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事前发生的情况称为逆向选择。事后发生的情况称为道德风险。

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交易双方用信息在internet上的交流和沟通,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商务结合就变成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高级形态的商务,体现了商务本身发展的要求,是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将会导致以下问题:

逆向选择。是指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接受合约的人一般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的特点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的过程偏离信息缺乏者的愿望。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指交易合同达成以后,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道德风险由于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不能承担行动的全部后果引起市场交易各方效用冲突,导致市场低效。

“柠檬”问题。如果一些销售高质量产品的商人将他们的产品从市场拉开,那么市场的整体水平将会下降。经济学家把这种不利的选择潜在结果称作“柠檬”问题。“柠檬”问题指的是一种会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的不对称信息优势。

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影响

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商务交易,在电子商务中由身份、产品和信息技术会引起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势必会给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市场的影响

与传统市场比较,电子商务市场所存在的由于产品的质量不确定引发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存在,而且更加严重。因为数字产品多为经验产品(experiencegoods),它们的质量只有在使用之后才能被了解,而许多信息商品只会被购买一次,这一特点使得厂家没有一个好的方式来使消费者相信他们产品的质量。同时,因为经验产品只有通过经验通过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来了解其质量,所以即使是大量的广告和产品信息并不足以使消费者相信其质量,消费者也不会购买。如果了解质量有利于将来的购买,顾客可能会冒险一试,但若对某种产品只会使用一次,这种冒险的可能性非常小。另一方面,在电子化市场上销售商的身份也很难辨认,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市场运作的效率将十分低下,甚至根本就无法运作。

对消费者的影响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现阶段的电子商务市场还不发达,仅仅只是传统市场的有益补充,如果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市场上有了失败购买经历,那么他将很有可能不再进入。另外,电子商务市场的可选择性非常强,如果消费者一次购买不满意,他就很有可能转向另一个可替代的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市场的上述特性以及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商品特性使得客户购买的忠诚度降低,将客户保留在一个市场上的难度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以广阔的消费群为基础的,如果一个电子商务市场上的消费者甚少,那么这个市场也失去存在的必要性。因此,“柠檬问题”所导致的电子商务市场中消费者的减少将会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

对商家的影响

从商家的角度来说,在电子商务市场上,拥有优质产品的卖者不能象传统企业那样简单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竞争力,同时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商家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比传统市场上短得多,商家建立品牌信誉的可能性降低,品牌信誉无法发挥效力,商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些让拥有优质产品的商家更容易退出电子商务市场,“柠檬问题”对电子商务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深入发展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市场要正常发展,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柠檬问题”是当务之急。

解决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从1998年我国的第一笔网络交易开始,电子商务经过7年的发展,已成为商业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背后,还有很多影响网上购物的问题。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给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提供有利的条件,信息优势方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对信息劣势方撒谎行骗。我国信用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使得人们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下交易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

我国的电子商务概念从美国引入的。最初的倡导者和探索者是一批“硅谷”从事互联网研究的海外留学生,因此它从一开始就带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强烈的模仿痕迹,无论是概念还是实际商业运作,基本上是对美国模式的复制;同步性,由于在新技术的运用上存在着所谓的后发优势,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刚刚在美国兴起就被引入中国,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几乎与美国的发展水平接近。当然,由于基础不同,国情不同,起步时的微小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变得相当大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困境与尴尬,直接与这两个特征相关。由于同步性和单纯的模仿,往往不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盲目套用美国的模式,认为在美国成功的案例可以在中国得到实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网上书店在中国的泛滥。吸取经验教训,在解决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解决方法,同时要根据国情做一些相应的措施,下面就是针对我国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完善技术

对内,要建立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商家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有利于公司的信息管理,另一方面把有关公司的、外界必须知道的信息准确地、及时地公布于大众。

对外,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网站。网络商家必须建立网上的电子商务网站,随着更新网页内容,并且保证信息的质量。作为消费者,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以便让商家方便知道个人信息,从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交易双方信息交流

在“逆向选择”情况下,高质量的供应商处于不利地位,它如何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向消费者推出自己的产品呢?很明显,供应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有关产品质量和服务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信息优势方要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同时,为了克服自己在交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信息劣势方可以进行主动的信息搜索工作。

政府行为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不一定采取干预的手段,但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如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最为重要的是制定一系列法规,规范交易的基本规则,包括制定质量标准、实行质量监督、要求信息拥有一方提供有利于用户选择和厂商竞争的重要信息,缓解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保证交易双方成本、风险和收益的均衡,使交易双方的信息地位大致平衡,避免任何一方拥有并利用垄断信息获取暴利。一方面,政府应当规范供给方的信息披露制度;另一方面,还要想方设法降低信息的传递、交换、使用成本,使企业和个人都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取充分的信息,并且以较低的成本使用公共信息,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行为解决电子商务不对称总的来讲有三个方面:

法律制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签名法》于2004年8月28日正式颁布,电子签名法的是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确立了数据电文的法律地位,为健康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信用制度2004年11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牵头,召开“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发起单位筹备会,得到了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全国整规办、中消协等有关智能部门的支持,七彩股、新华网、首信、新浪、卓越、淘宝等40家业界知名产品类、服务类互联网企业及专家学者为如何建立诚信出谋划策,“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成立,将在电子商务交易者之间,电子商务经营者与其用户之间以及国际电子商务经营者之间建立权威的、第三方面的资质及信用评估平台,有效改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信用工作不成熟的局面,加速电子商务企业的信用建设。国家关注电子商务诚信,将使电子商务“有法可依,有纲可循”。电子商务协会致力于电子商务诚信,必将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逐步引导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立;企业诚信的建立,使电子商务更有生命力。由于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尤其是诚信机制还不够完善,就需要各层次人员共同来建立。

严惩制假者虚假信息和制假售假对社会和市场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世界各国对商业信息的真实性要求十分严格,对商业信誉十分看重,对虚假作弊者的惩罚相当严酷。我国需要加大打假力度,对造假者进行严惩,在此基础上,市场才能成为一个良性的、健康的市场,才能得到合法有效的发展。

信息中介中间商最有希望发展的市场是那种由于市场效率低,使买方和卖方都承受了不必要成本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对电子商务的阻碍将会使我们确认电子商务中间商存在的必要性。当前考虑购买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可能还要求求助于信息中间媒介的服务,这是专门从事估价其他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或组织,并且他们还出版和发售产品并进行公司排名。消费者经常会愿意为监视和报告产品和公司信誉的信息中介媒体支付费用。比如说,有些消费者订阅出版物以跟得上排名变换。

目前,网络中介最典型得是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利用搜索引擎可以快捷、方便的找到相关信息。

其次还有网上拍卖行、在线咨询服务网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用的信息,并且使得到的商品和服务质量与预期相近。

信息的不对称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如果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电子商务必将会在其领域有效发挥其积极性,实实在在蓬勃发展,使其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商品市场信息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指导,

积极探索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方式方法,提高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工作水平,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下,扎实进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商品交易市场交易安全,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打造市场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形成一套集信用采集、征集、评价、反馈、披露、奖惩为一体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机制和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对日常商品交易市场监管信息随时录入,建立互联共享、传输迅速、查询方便、运转高效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网络。实现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由粗放监管向精细监管转变,由传统监管向现代科学监管转变。

三、工作内容

(一)含义及适用范围

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指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对商品交易市场和场内经营户的信用状况、日常经营活动情况设定标准,将商品交易市场划分为不同信用类别,并采取不同方式对其进行监管的全部活动。

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适用于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注册登记的商品交易市场,场内经营户不包括临时性、季节性进入市场销售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农民。

(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信息采集

市场及经营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由市场辖区工商所指定专人负责。信用信息分四类进行采集:

_.原生性信息:指注册登记时的全部信息。

_.再生性信息:指年检验照时发生的信息及未列入注册登记、年检验照录入项目的信息。

_.发生性信息:有关行政、司法、金融等部门对市场及经营户信用评价的信息。

_.荣誉性信息:指该市场及场内经营户获得荣誉、奖励、表彰的信息。

采集信用信息的方法主要是市场申报,工商部门采集,其他部门提供。注册登记、年检验照已录入的信息可通过管理系统直接提取。

采集方式:一是书面方式,按照《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指标采集表》采集,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书面档案;二是电子方式,将采集数据录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电子档案。

(三)信用分类

_.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

商品交易市场信用以商品交易市场开办单位和场内经营户信用评价为基础,将市场信用分为a、b、c、d四个类别,a类表示信用优良,b类表示信用稳定,c类表示信用低下,d类表示信用丧失。将评价结果作为工商部门对市场和场内经营户进行日常监管的重要依据。信用类别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若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造成恶劣影响,或发生严重质量、安全、卫生事故和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各工商分局应在短期内作出重新评价。

具体认定标准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制定的有关标准(见附件_)进行认定。

_.场内经营户信用分类

场内经营户信用分类,应直接采集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的结论数据。

(四)商品交易市场信用的监管

_.日常监管:工商部门在对商品市场场内经营户实施日常监管时,除开展专项检查、市场巡查、接到申诉举报和发现其他线索开展执法外,对不同信用类别经营主体分别采取不同的巡查监管和执法措施。对a类市场的巡查,一般每季度一次;对b类市场的巡查,每月一次;对c类市场的巡查,每半月一次;对d类市场实施高频度巡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以上,且根据需要随时检查。具体巡查监管计划和内容由管辖区工商机关自行确定。同时将巡查情况及时录入信用分类管理系统。可对原认定结果提出动态调整意见。

_.日常维护:因非主观故意因素致使信用监管评价类别降低,在一定期限内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并重建信用的,按一定条件和程序获准重新评价类别。申请信用修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根据其违法失信行为制定、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有明显成效的;二是自市场经营主体提出申请之日起,整改期限不少于三个月;三是在整改期限内未再发生违法失信行为。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____年_月至_月底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_.制定方案、部署工作。

_.开发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业务软件。

_.开展培训、加强指导。一是市局由市场处组织市场科长、市场科负责市场信用分类管理的人员、分局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各分局(由市场科、信息化共同组织)组织工商所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各分局、工商所可以视情组织对市场主办者培训,强化其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意识,树立“诚实守信”意识,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实施阶段(____年_月_日至____年_月底),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_.抓好试点,整体推进。各单位要在辖区内选择_-_个不同类型的商品交易市场进行试点,主要检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系统软件是否科学、合理,运行是否稳定,发现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数据采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_月__日前,各单位将试点情况收集后上报市局市场处。

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市局将适时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工作。

_.做好信息采集、等级认定工作。各工商所、工商分局按照《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指标采集表》和《××市工商管理局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系统》规定的内容,对辖区市场及市场内的经营户,本着“谁监管、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_月底前完成。各分局组织进行市场信用分类,提出认定意见,并在_月__月前将认定意见以书面和电子两种形式报市局,市局组织检查复核。

一般每季进行抽查,每半年进行全面检查复核。市局、分局经审查认为录入信息或认定意见不真实或不符合有关的规定,应予以退回重新采集录入好、认定。

(三)检查验收阶段(____年_月_日-__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_.初步验收。____年_月底前,市局组织对全市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基础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_.总结交流经验。市局将及时总结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修改完善软件,尽早形成相对完善稳定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形式和方法。同时视情况,组织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经验交流。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适应时展,推进以信用建设为根本、构建长效管理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是适应“两费”停收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实现科学管理的现实需要。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安排,确保全市系统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目标任务的完成。市局将把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的内容。

(二)强化教育、舆论先导。一是各单位要加强对工商人员的教育,特别是对基层工商

所的监管人员要强化教育,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意义,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开展工作,确保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要加强对市场业主举办者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引导督促其守法经营,不断建立完善市场各项管理制度,增加市场改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市场功能设施,提高市场的美誉度、诚信度和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意义,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使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商品市场信息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

abstract:withtheelectronicand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rapiddevelopmentof

internet,e-commercetransactionsforitsconvenienceandopennessintheeconomygradually

playamoreimportantrole.however,e-commerceintheinformationasymmetryarisingfrom

theadverseselectionandmoralhazard,willresultine-commerce,"lemon"market

consequences.e-commerceasameansofanewtypeoftransaction,wemustaddressthe

informationasymmetryarisingfromavarietyofissues,inordertoreallyplayinthe

promo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promotionoftherole. 

keywords:e-commerce;asymmetricinformation;marketeconomy

前言

   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买者和卖者之间有足够的共同信息。如果信息严重不对称,就有可能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在极端的情况下,会使市场整个不存在。 

近几年来,一个新型的虚拟商品交易场所—internet市场即电子商务市场迅速发展。在internet市场中,信息的传播、获取和交流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必将为商业活动带来高效率。但是,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造成电子商务“柠檬”市场的后果。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手段,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才能够真正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性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就是非对称信息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事前发生的情况称为逆向选择。事后发生的情况称为道德风险。 

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交易双方用信息在internet上的交流和沟通,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商务结合就变成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高级形态的商务,体现了商务本身发展的要求,是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将会导致以下问题: 

逆向选择。是指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接受合约的人一般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的特点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的过程偏离信息缺乏者的愿望。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指交易合同达成以后,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道德风险由于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不能承担行动的全部后果引起市场交易各方效用冲突,导致市场低效。 

“柠檬”问题。如果一些销售高质量产品的商人将他们的产品从市场拉开,那么市场的整体水平将会下降。经济学家把这种不利的选择潜在结果称作“柠檬”问题。“柠檬”问题指的是一种会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的不对称信息优势。 

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影响 

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商务交易,在电子商务中由身份、产品和信息技术会引起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势必会给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市场的影响 

与传统市场比较,电子商务市场所存在的由于产品的质量不确定引发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存在,而且更加严重。因为数字产品多为经验产品(experience goods),它们的质量只有在使用之后才能被了解,而许多信息商品只会被购买一次,这一特点使得厂家没有一个好的方式来使消费者相信他们产品的质量。同时,因为经验产品只有通过经验通过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来了解其质量,所以即使是大量的广告和产品信息并不足以使消费者相信其质量,消费者也不会购买。如果了解质量有利于将来的购买,顾客可能会冒险一试,但若对某种产品只会使用一次,这种冒险的可能性非常小。另一方面,在电子化市场上销售商的身份也很难辨认,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市场运作的效率将十分低下,甚至根本就无法运作。 

对消费者的影响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现阶段的电子商务市场还不发达,仅仅只是传统市场的有益补充,如果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市场上有了失败购买经历,那么他将很有可能不再进入。另外,电子商务市场的可选择性非常强,如果消费者一次购买不满意,他就很有可能转向另一个可替代的商品市场。电子商务市场的上述特性以及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商品特性使得客户购买的忠诚度降低,将客户保留在一个市场上的难度加大。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以广阔的消费群为基础的,如果一个电子商务市场上的消费者甚少,那么这个市场也失去存在的必要性。因此,“柠檬问题”所导致的电子商务市场中消费者的减少将会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

对商家的影响 

从商家的角度来说,在电子商务市场上,拥有优质产品的卖者不能象传统企业那样简单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竞争力,同时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商家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比传统市场上短得多,商家建立品牌信誉的可能性降低,品牌信誉无法发挥效力,商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些让拥有优质产品的商家更容易退出电子商务市场,“柠檬问题”对电子商务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深入发展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市场要正常发展,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柠檬问题”是当务之急。 

解决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商品市场信息篇6

关键词:信息;价格;策略

一、信息商品价格的形成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信息商品的交换日益频繁使得信息商品的定价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我国,对信息商品价格这一经济学至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关于信息价格的形成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价格决定论认为,信息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量决定,信息商品的价值又是由生产信息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信息商品的单位成本是信息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基础和依据;在信息市场中,信息市场的特殊性使得信息商品的价格具有两极体系,即一般信息市场模式中的信息商品价格和垄断信息市场模式中的信息商品价格。在一般信息市场中,信息商品的价格由信息交流成本和信息交流中介的交流利税所共同决定,在垄断信息市场中,信息商品的价格由用户的收益、交流费用和交流利税共同决定;而又有些理论认为,成本和效用的结合与相互作用是信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和依据,成本决定信息商品价格的下限,效用决定信息商品价格的上限。这些对信息商品价格形成基础的种种观点说明信息商品定价理论的不成熟和科学地定价信息商品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信息商品价格仍然是以信息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上下波动的。这是对信息商品定价的认识基础。

二、信息商品的特征

信息商品不是独立的物体,其具有信息性、共享性、实效性等特征。与其他商品相比,信息商品的特点是:

第一,信息商品的生产一般具有固定成本很高,而边际成本极低,几乎为零的特点。以软件生产为例,开发一个信息系统软件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其前期的“首稿成本”,也就是产品开发而非生产的成本,其使用过程中并不消耗自身,其传递不受时空限制。

第二,在信息商品交易中,信息产品被出售后,卖出方不失去所有权,知识和信息可以被共享,可以多次出售、转让,从而扩大了事业范围,产生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信息产品的使用是间接的,不同人使用同一种信息的效果是不同的。对于信息产品不能像对物质产品那样,单从消耗的劳动量来判定其价值的高低,不同人使用后会有不同的效用,信息可以经过分析和比较进行创新和完善,可以作为一种知识的资源,并不都是拿来就用的。

三、影响信息商品价格的因素

第一,供求关系。对于信息商品的需求,买方信息需求的层次难以完全得到表达,而信息商品的获得渠道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即需求和供给并非总是在数量、质量上一一对应,必然导致信息交易中微观上的供过于求。此外,信息具有实效性,信息商品极有可能因为过时而变为废物,而不会像普通物质商品那样大量积压后仍可降价处理。

第二,信息商品的价值。价值作为价格的基础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然而在信息商品中,信息商品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信息的价值。信息技术水平低、生产信息产品难度大、消耗劳动时间长、价格较高;信息技术水平高,消耗的劳动时间短,信息商品的价格就低一些。信息技术设备的落后也影响信息商品的生产、传递、存贮和使用。由于信息技术水平的落后直接影响信息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用,引起信息商品的价格高于或低于信息商品的价值。信息商品化程度也是影响信息商品的价格的因素,信息商品化程度低,许多信息产品不能以独立的商品形态进入市场,或者根本不能成为商品,即使有信息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也会因人们普遍信息意识低,信息价值观不强而降价出售。

第三,信息的质量。质量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信息的价格和消费者对其需求度。信息的创新和主要特征势必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影响信息商品的出售价格。

四、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

信息提供者通过对顾客需求的估量和成本分析,选择一种能吸引顾客、实现信息营销的价格策略。

第一,扩大信息商品的市场。扩大信息产品的成本结构决定了传统的以边际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法已经不适于信息产品,而应该以消费者的“认知价值”和“价格敏感度”为基础。信息企业应尽可能的扩大市场,定价策略是“渗透定价”,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由于顾客对信息商品的认知度不同,对信息采用一对一营销和差别定价,这样能够克服同种信息对不同人群的认知和需求。根据顾客的认知价值和对价格的敏感度,信息企业对信息产品进行版本划分,或进行必要的组合定价或零拆定价来满足不同人群对信息的需求。

第二,采用增减利润定价。信息商品由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销量越大,获利也越多。如果进行薄利低价销售,能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排挤竞争产品或组织竞争者进入。由于信息的实效性,对于高质量、效用大、需求急的稀缺产品如果高价出售,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利润。

第三,拉姆齐价格。拉姆齐价格是一系列高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定价,它能资助商品和服务的提供,当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提升所产生的净损失小于运用额外收入所产生的净收益时,经济效率就提高了。

信息产品由于其具有独有的经济特性,导致其定价方式与传统产品的定价方式有显著不同。因此,信息企业需根据每种信息商品的特性和当时的市场环境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无论采取哪种提高利润的策略都必须遵循价格以价值为基础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远.信息与信息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马费成.信息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商品市场信息篇7

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问题

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大量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动态化的趋势,这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产生必然的供求矛盾,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形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流通成本高

我国农产品的零售价和收购价之间差价巨大,在3-10倍之间。造成这种差价的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其中包括:一是运输成本高;二是储藏加工保鲜成本高;三是农产品运输损耗严重;四是流通中介的运营费用和抽取利润高。

流通半径小

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而消费者对农产品具有全年普遍性、多样性、变化性的需求,因此各种农产品需要经常在不同区域进行运输流通以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求。然而,高流通成本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半径,造成农产品在产地市场供过于求,贱价销售,而在销地市场却供不应求,价格飙升的市场分割局面。

流通环节多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呈现出中介主体过多,产销流通链过长的局面。每个流通环节都要花费交易时间,产生交易成本,抽取部分利润,从而导致流通时间长、市场效率低、农产品价格节节上升。另外,流通环节的冗长性、多重性和分散性容易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被隔离,产生牛鞭效应,市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或被扭曲。生产者在缺乏及时、准确的供求信息的情况下盲目组织生产,面临较大的风险。

市场体系功能落后

一是市场形成价格稳定性差。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有效价格形成的必要条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多数规模较小,地域分散,产品和信息隔离,难以形成交易集中、市场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区域价格差异明显。二是市场交易方式原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仍采用“一对一”的对手交易方式,交易规模小、次数多,信息搜寻难度大,市场透明度低,形成的价格不能正确地反映供求关系。三是市场信息服务差。许多批发市场的信息建设基本处于空白,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共享度低,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能力低下,容易造成信息的扭曲和失真。

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种种积弊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构造新型农产品流通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与传统商务相比,它具有以下特征:

商务活动的信息化。

在传统商业中,经济资源都是以实体形式存在,实物资源的有形性和稀缺性增加了交易成本,限制了商业活动的扩展规模。而电子商务是以虚拟空间为平台,以信息为载体,实现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经营。其精确的数字表示、即时的信息传递、便捷的信息搜寻和虚拟空间的可扩展性有利于准确度量经济活动,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规模。

商务活动的自动化。

传统商业活动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而电子商务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商务活动的高度自动化。它将管理理念融入智能程序中,实行以科学的管理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智能化软件为手段的运作模式,既保证了科学的管理理念得以正确地贯彻、实施,又大大改善了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人工成本高、差错率高、效率低等问题。

商务活动在时间和地域上的无限化。

电子商务的自动化保证了商务活动的无限时运作,消除了地区之间、交易者之间的时间差别,大大增加了销售机会。另外,电子商务的全球性使得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成为潜在的客户,有利于扩展市场,打破因地域差别导致的市场分割。

商务活动的网络化。

传统的企业由于信息流通不畅,无法与合作伙伴、客户建立有效的商务网络。而电子商务能打破信息孤立,在企业之间建立起信息畅通、运作高效的企业网络,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企业的有效合作,从而减少交易成本,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发展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有利于削减过多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环节,缩短产品流通链

传统的中介组织本质上是凭借其发达的信息网络和购销网络,将规模小、经营分散、自销能力弱的生产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增加农户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然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动摇了传统中介的存在基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生产者能直接和消费者进行交流,迅速地了解市场信息,自主地进行交易。其信息获取能力、产品自销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大大加强,对传统中介的依赖性也大大降低。电子商务可以减少中介环节,但不能完全消除市场中介,社会分工的必然性仍需要有专门从事农产品流通的组织。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商务,选择和保留附加值高的流通环节,合并或去除附加值低的渠道。例如,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批发市场因规模大,商品集散、价格形成及供需调节功能强,附加值较大。而产销地的中间商规模较小,信息传递、产品集散、价格调节功能较弱,附加值较小。因此,我们可以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现实载体,去除中间商环节,构建新型的电子商务流通链:生产者――电子批发市场――(网上)零售商――消费者,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加速商品和信息的流动。

电子商务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前面我们已论述过,电子商务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缩短流通链。这不仅能降低农产品流通的运输保鲜成本和时间成本,也能节约交易中介的运营费用及抽取的利润。另外,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生产者能直接、迅速、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适量的农产品,避免因产品过剩而导致超额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损耗成本。再者,以电子商务中介代替传统中介能节约包括信息搜寻成本、摊位费、产品陈列费用、询价议价成本等在内的交易成本和因信息不通畅而带来的风险成本。

电子商务有利于健全农产品市场机制和功能

一是有利于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市场分割、信息不对称、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的主导因素。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能相互连通,形成全国性的农产品流通大市场。另外,农产品虚拟市场可以容纳大量的交易者,实现交易的集约化和市场的规模化。再者,电子商务的自动化也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和人为干预,不仅使交易的边际成本接近零,而且让每个交易者都享有平等的信息获取和交易机会,保证了市场高度的透明性和公平性。一言蔽之,电子商务可以打破信息闭塞、市场割据的局面,构建规模大、信息流畅、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全国农产品统一市场,建立反应灵敏、健全有效的公平价格形成机制。

二是有利于改进市场交易方式。高成本、低效率的对手交易已经难以适应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要求,市场呼唤更加先进、高效的交易方式,如拍卖交易方式。拍卖交易是指在公开的场合对农产品的所有权进行竞价转让的交易方式,具有价格信号灵敏、交易规模化、市场透明度高、中介环节少、竞争充分等特点。然而,传统的招标拍卖因受地理位置、物理空间和通信手段的限制,交易者数量有限、手工操作的交易效率低。电子商务的自动化和空间可扩展性为传统的拍卖交易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通过电子商务拍卖平台,大量分布广泛的交易者可以进行网上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易,构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另外,虚拟拍卖市场能提供从拍卖申请、招标竞价、电子支付、配送服务等一条龙的自动化服务,既提高了交易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市场的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有利于完善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我国已建立和开发了许多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从各农产品市场中获取最新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处理。它们可作为服务后台,提供原始的或经过分析处理的有用信息。而电子商务网站可作为信息前台,将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并与其它农产品市场进行信息联网,使用户能从同一平台上获得即时、全面、有价值的信息。另外,电子商务网站还能提供各类信息增值服务,如信息的搜索、查询,同类产品销量、价格等的汇总、比较等,帮助用户减少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商品市场信息篇8

关键词:企业 信息市场 营销战略 

当今,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经济里占据重要的地位,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其正在慢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何能够跟紧时代的脚步,发展自身的优势,是每个信息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和信息营销的基本定义 

市场营销是为了促进个人和组织的交易活动,规划和实施新意、营销观念、产品决策、定价决策、促销决策和分销决策的社会过程。信息市场营销则是以网络为媒体,用一种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 

二、我国企业信息市场营销的现状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在科技、农业、铁路、电力、经济等众多行业建立了部级信息系统,是一个高新的、快速发展的行业。目前,我国因特网用户已达百万,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网也有上百家,信息服务业的总营业额估计达几千亿,同时加大就业人员数量,为我国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减轻了部分负担。在信息服务业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信息市场也就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我国目前虽建立了多条信息高速公路,但是信息资源匮乏,导致供应不足;信息产品质量不好,更新不及时,内容重复次数多,而且垃圾信息也很多;不合理的信息产品结构,不够健全,需要完善;信息交易混乱,当前我国对信息市场的政策等相关措施只处于探索时期。因此,我们需要完善这些缺点和漏洞,才能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三、各类信息市场营销的战略研究 

1.信息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及时了解顾客的最新需求,然后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和销售,同时注重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种个性化产品符合客户最满意的利益需求,企业也会因此获得忠实的客户群。在因特网上,商品价格搜索成本较低,因此客户可以方便的搜索到同类产品价格的对比状况,所以若想比同行竞争者有竞争优势,就需在产品质量和品牌上加大力度,把价格差异的竞争转为产品品牌的竞争。这样既服务与大众,也适应与未来发展。 

2信息市场的商品定价策略 

一个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价格政策,目前中国的信息市场还不规范,有些信息经营者会因信息商品的特殊性肆意要价,导致信息市场的定价不规范。传统的产品定价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其中销售成本占很大的比值。而物质产品也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交易,企业可根据客户提出的可接受成本,提供生产方案与产品设计供客户选择,待客户满意认同后再进行生产销售。同时在网站可使价格透明化,公开同行价格规定,同时讲明企业自身价格的设置高或低的理由,让客户在购买时满意放心。

3.信息市场销售商品的策略 

通常传统的销售大多数是通过促销方式,与客户沟通,传递产品的存在和价值。传统的促销方式有推拉式销售策略,推式促销是中间商与促销人员将产品与相关信息通过渠道送到顾客手中。而信息市场的促销活动是企业根据平时对每个客户的购物兴趣记录的记载,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向客户传达其感兴趣的产品信息。这样可以提高产品信息的有效性,而且避免客户对促销活动的反感情绪。信息市场销售就这样优于传统销售,把整个销售流程压缩了,并提高了商品的利润空间。 

4需要加强的安全策略 

在具有自由隐蔽特点的电子商务交易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信息市场的监管,保证信息的安全与真实性,避免在信息商品的交易中存在欺诈行为,严防信息市场中混杂虚假信息,保证其清洁有序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应改进现在的信息技术,来确保信息交易的安全性与不可否认性。 

四、信息商品在信息市场流通的特点 

首先,信息产品与物质商品不同,是属于非物质性商品。其次,它在流通过程中与物质商品的磨损有所不同,物质商品的磨损是自身的磨损,而信息商品的磨损则是其自身价值的降低,是无形的。同时信息商品还具有共享性,不同于物质商品购买回来就属于消费者私有,而是顾客在买了信息产品后,便说明其对某种信息资源拥有了共享权。最后是信息商品具有可再生的优势,与物质商品相比其可在流通过程中生出新的信息资源,而物质商品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且其寿命是有所限制的。 

五、信息市场开展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商品市场信息篇9

关键词:农业商务信息;模式创新;公益服务;商务运营

一、引言

农业商务主要是指涉农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是指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络等电子信息网络,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者、消费者、农村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有偿或无偿信息及交易平台等其他服务的活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为市场交易者提供了信息服务,信息服务者同时取得了经济收益,它属于初级阶段的农业电子商务。

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从种植、养殖,到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汇聚了全国7万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万左右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近100万经营大户、200多万农民经纪人,他们是中国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最重要的应用主体,对信息服务有巨大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中国涉农信息由不同部门归口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各部门和各单位分别依靠各自独立、相对薄弱、不尽规范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和资源开发,标准不够统一,体系建设存在交叉重复,信息资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共享;(2)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有较大差距,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信息的采集面相对较窄,采集、分析和缺乏统一的标准;(4)信息分析形式和窗口的实用性、统一性和固定性较差;(5)现有的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才不足,培训工作滞后等(张玉香,2003)。这些因素影响了信息服务质量,使得农业商务信息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在结构、质量、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口。由于中国农业电子商务有效的需求市场尚未成熟,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初期,为了更好地满足网上农业商务信息的需求,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达到“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目的,就必须完善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创新商务信息服务模式。

二、文献回顾

陈国庆等(2007)区分了公共产品纯度,认为公共产品纯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本因素是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因素是制度约束性和可分割性,而可变因素则是收益性。根据公共产品纯度,从解决市场收益的角度出发,可以构建起公共产品纯度和公共产品市场之间的联系。除去纯粹的公共产品之外,其他类型的准公共产品供给者可以多元化。在准公共产品市场中,完全由市场机制推动公共产品供应和需求均衡,政府的作用仅仅是促成一般市场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当公共产品供给者;二是管制交易对象,制定一般市场准入条件、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三是制定交易价格,维护等价交换原则,如果交易价格高于自由交换价格,政府要调节其利润,以维护公共产品消费者利益,如果交易价格低于自由交换价格,政府要给予补助,以维护公共产品供给者利益;四是维护交易秩序,对违规者给予处罚,以保护一般市场有序发展。

农业商务信息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供给。刘丽伟(2007)认为:首先,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产品,它所提供的服务不仅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且外部正效应明显;其次,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具有需求迫切、基础薄弱、覆盖面广、受益民众多等特点;最后,农业信息产品多具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应在投资和发展上发挥主导作用。金晓伟(2007)认为,根据美国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观点,公共物品的公共性会因为技术水平、消费人数、消费范围、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导致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边界变得模糊,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政府和市场都可以成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杨永忠等(2008)的研究表明,政府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外部压力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趋势之下,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般会选择多元主体供给模式,因为,一方面,公共产品投入对于工农业生产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能显著减少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可见,现阶段对农村公共产品采取多元主体供给具有可取性。“二元准公共产品”联合供给应选择合作推动,在公共产品多元主体供给的动态过程中,应注意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协同效应,使“二元准公共产品”实现更好、更持久的多元化提供。

另外,准公共产品供给的收益性是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基础。如果公共产品的供应没有收益,或者收益不能支付成本,也没有补助渠道,其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此时,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缺乏足够的激励,市场上对于准公共产品的需求将无法得到满足;只有公共产品供应有收益,才有足够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到准公共产品市场中来。农业商务信息的供给可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获得收益:第一,部分农业商务信息的供给能够通过等价交换直接获取收益,例如农业中介信息网站以会员制形式向会员收费;第二,虽然某些农业商务信息的供给无法直接获取收益,但信息提供者凭借自身优势可获取收益,例如农产品价格信息的提供者通过网站免费信息汇聚人气,吸引企业在该网站上做广告,获得广告收益;第三,补偿收益,即政府给予补助,使信息供应者获得收益,例如各级政府的农业信息门户网站等(易法敏,2008)。

三、中国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中的主体及其功能

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作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农业信息服务的总体规划和宏观政策;二是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基础平台(传输网络、信息标准化以及开展技术研发);三是信息市场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窗口;四是建立农技推广体系。

2.科教单位

科教单位借助政府的委托事务和政策优惠以及企业组织和个人的资金资助来实现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实现社会公共福利的最大化。可以看出,科教单位在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农业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属性,因此,科教单位是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农业行业协会

农业行业协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市场化原则和方式,介于农业市场主体与政府之间的社会协调性组织,具有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的基本功能。行业协会能通过与行业内企业间的关系、与政府间的关系、与社区间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行业间的关系,完成市场机制和政府部门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任务。

4.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

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的个人包括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村信息员负责为农户提供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服务,其服务方式相对灵活,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也比较明显;目前,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中国农村经纪人队伍为数不多,但它将是农业信息服务中具有很大潜力的主体形式。

5.it企业、电信部门

it企业和电信部门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是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部门。目前,由于不看好农业领域的投资回报率,经营风险较大,真正专门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的it企业为数很少,这是造成目前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企业数量少的根本原因。为了农业信息化组织主体的均衡发展,应当充分发挥it企业和电信部门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中的功能。

6.农业龙头企业、涉农企业、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经营大户

涉农企业和农户等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和接受主体,同样必须要增强他们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涉农企业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销售或者服务业务的企业,它通过自身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间接地带动和从事农业信息服务。

以上几种主体在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如下:政府部门是公共产品提供者,其作用是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并为整个商务信息服务提供基础设施;科教单位和行业协会作为中国既有的农业信息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以提供公益信息为主,同时也可以提供部分市场化信息;农业信息员和农村经纪人也有提供公益信息的义务,但以提供市场化信息为主;it企业和电信部门是市场化信息提供者,这两类市场主体通过提供信息获取收益,同时提高整个农业商务信息供给体系的技术水平;农业龙头企业、涉农企业、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经营大户是农业商务信息的接受者,他们既从政府部门、科教单位和农业行业协会获取公益信息,以开展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从it企业和电信部门获取市场化信息并支付信息成本,这种成本将通过信息提供的市场价值得到补偿。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中公益信息与商务信息在各主体间传输过程详见图1。在整个农业商务信息供给体系中,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的效果和效率来自于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各主体之间形成既和谐、统一,又分工明确的功能结构,才能够真正实现为农业信息服务的目标。

四、中国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一)农业信息服务发展趋势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支撑了新经济的高速增长,其农村信息服务高度发达,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为许多发达国家所模仿;日本作为因地制宜发展应用型农村信息服务的典型代表,其发展经历对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德国利用关键技术的发展带动农村信息服务;印度借助其软件产业高速发展的契机,在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下,从农村信息需求入手,结合行政体系,采取公私合营模式,走出一条可持续性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的新路(陈立平,2006)。中国与上述四国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的发展状况详见表1。

发达国家在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和农业电子商务领域的成熟度比较高,应用发展也比较快,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服务形式网络化。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的基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农业生产者能更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2)信息服务主体专业化。农业电子商务依托信息咨询和电子交易两类电子商务平台,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信息咨询平台定位于市场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以提供农业市场信息、农业生产咨询信息等内容为主;电子交易平台则定位于农业商品交易的电子化,以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服务的网上交易等内容为主。农业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发展,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过程日益精细,操作方式也大大改进,促使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3)信息服务内容全程化。随着农业企业或农户对商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个阶段,从而实现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全程化服务。(4)信息服务系统集成化。随着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网络技术日趋大众化以及现代农业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的需求日趋综合化,单项信息技术或单一网络技术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结合与集成,实现对分散、混乱、低质的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成。

(二)中国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公益服务与商务运营相结合

信息产品中既有纯公共产品也有准公共产品,因为公共产品具有外溢性、消费者“搭便车”心理及存在交易成本等特征,自发的信息市场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所以,对具有纯公共产品特性的信息,政府负有直接投资和发展责任,应向公众无偿提供;对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的信息,市场机制可发挥一定作用,但因农村公共产品的基础性、效益外溢等特征,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具有商品特性的信息,可以从体制、机制等角度将其推向市场,鼓励有农业商务信息提供能力的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即农业商务信息联合供给可以选择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合作推动方式,并在多元主体供给的动态过程中,注意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协同效应。例如,通过政府供给提供的基础平台推动市场供给,首先给市场供给主体带来增量收益,并通过信息渠道广泛传播,增强市场供给主体对参与农业商务信息供给的激励;通过市场供给主体的商务信息供给所产生的补充作用,促进政府供给的积极调整和回应,由此带来经济和社会效应。上述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协同促进,可以使农业商务信息这种“二元准公共产品”实现更好、更持久的多元化提供。

从现实来看,我国农业商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仅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农村市场主体对于农业商务信息的需求,必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弥补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因此,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农业部门在农业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结合电信部门等社会力量在网络和信息传播方面的技术与资金优势,发挥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在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1)加强信息利用开发工作,完善现有信息采集渠道,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丰富信息资源量;(2)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挖掘各部门各领域的信息资源潜力,发挥各类资源的效益;(3)鼓励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关键设施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选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4)引导、建立和完善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资合作、参股分成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通过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最终达到的基本格局是公益服务和商务运营并存,政府公益性信息服务和商业性信息服务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继续以事业法人主体为代表的、以网站服务为主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运营商、媒体、it企业等市场主体登上了信息服务的舞台,他们以电话、手机短信、电台、电视台和平面媒体等为载体,以完全的市场化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商务运营。主体及其利益的多元化给农业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契机:电信运营商、传统媒体、各涉农部门、社会力量、企业等都来参与信息采集、分析和,从而形成多家单位、多种体制、多种资源、多种媒体、多种服务方式交织在一起的局面。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结构详见图2。

五、结论

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必须通过政府的主导,进行机构、队伍、信息网络、农业信息数据库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建设中,重点要加强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市场建设。农业信息市场建设包括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及发展农业信息咨询业。应建立市场信息收集的畅通渠道和机制,及时将农业商务信息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向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行情和信息引导,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

农业商务信息服务业要顺应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循着公益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不断分开,业务不断细分的路径逐步向前发展,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育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流通业、传媒业等产业为重点,通过产业振兴推动事业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领域。

参考文献

陈国庆,王叙果.2007.公共产品纯度:公共产品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J].财贸经济(10):71-75.

陈立平.2006.农业信息服务途径和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报告:19.

金晓伟.2007.构建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J].农村经济(11):24-26.

刘丽伟.2007.完善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行为研究[J].学术论坛(12):112-114.

杨永忠,林明华.2008.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供给的制度约束[J].中国工业经济(1):123-130.

商品市场信息篇10

关键词:住宅信息不对称对策

0引言

在实体经济中,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相比与其它大宗商品市场属性,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是很明显。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大量可见,交易对象的内在属性如质量、性能等更多的理解要比另一方多。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很大的进步,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营业额次又一次刷新历史记录;另一方面,由于资源不足,由于信息不对称在房地产销售领域尤为突出,消费者容易和开发商冲突,特别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房地产纠纷已成为日益突出。中国的商业房屋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明显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影响商品房市场,带来了资源的浪费扭曲,产生不利影响,供应之间的关系和需求严重影响了我们的住宅市场的正常和有序发展,改善商品住房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提高市场透明度是必需的。

1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不完全信息是指在市场中的信息和经济信息与有关各方之间的关系的主题事项只有一方知道,也称为非对称不知道。在经济学中,这是通常称为道德风险,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来源的信息隐私。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在2001年授予乔治・阿克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诺贝尔奖三位教授的经济学奖,对他们的经济研究领域的贡献做出了杰出的认可。科学学院的话说是:“本年度的得奖者为范围广泛的市场与非对称信息理论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二十多年来,信息不对称一直是经济向当代法律解释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很多的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农业产品、金融服务、生产率、价格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得奖者工资博弈,以及消费品和运行机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基础。市场的传统经济学是普遍的其重要的基本前提是"经济人"的完整信息。其实它早就知道因为不同利益驱动、市场投资者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有完整的市场信息和经常的交易中的"囚徒困境"的利益的损失。

有理论的信息不对称的两个基本假设:①相关的信息出现在分布是不对称的交易各方之间,这是,一方有更多的信息,比其他方,一方在信息优势,相对缺点的信息;②交易方显然应具备的信息。非对称信息市场交易双方在委托的关系,有优势成为一方的的信息,被称为经济学和信息之间的关系的条件下相对劣势被称为委托人。“委托关系是市场参与者的一种形式的社会契约本质上是信息差异”。通常所说的委托的关系,其范围更广泛的流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这种关系是不同的。如商品贸易关系、病人和医生,雇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为人是理性的,根据各种限制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缔约方的信息不对称、为自己的利益,商条件下有可能凭借其信息优势,利用相关信息的隐秘性,选择发生的两个核心内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卖方的行为:①出现的逆向选择。也称为无利选择,指的是一方与信息相关的信息,隐瞒无知的详细信息,并获得额外的好处,客观地出现中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②信息显示不道德行为。也称为道德风险,是指拥有的信息优势为自己的利益故意隐藏信息,给另一方造成的伤害。

2商品住宅市场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原因

2.1信息的稀缺性

严重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的低效率的市场。在卖方市场房地产情况下,开发人员有更多的信息,所以要公开这些信息,消费者缺乏信息,以致信息不对称。信息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专业精神,规模的生产信息和信息产品的外部原因,导致供应的信息往往是不足。信息不对称是市场本身并不能产生足够的资料和有效地对它们进行配置。

2.2搜寻信息的机会成本高

机会成本指的是一项行动,被放弃了的操作价值的最佳选择。处于信息劣势的消费者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产生了信息支付费用的消费者。在商业交易中,买家想要与公司的信息公开,你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不想看到更改了信息不对称的严重情况,因为它会导致下降房地产业平均利润率,开发人员感兴趣,加上较高的机会成本,消费者搜索的信息成本,抬高信息不对称。

3信息不对称在商品住宅市场中的表现及分析

因为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物,广泛,涵盖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设计、施工和监理,如基地建设项目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之后会覆盖,完成后,一般买家尽快购买一般商品将能够确定其质量和成本,但房地产绝对不可能。这决定了很大的程度上,房地产不同于大多数大宗商品交易。商业质量是好还是坏,和实际成本只有唯一的开发人员知道,商业房屋开发商大量实质性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交通、类型,例如公共信息,还包括商业住房成本、质量、盈利能力和添加潜在的隐藏的信息,也包括如物业管理的不确定性信息的后续服务。其中可以集成以确定住房和对市场情况的综合素质。但普通购房者很难充分理解在短期内,更不用说成本的商业房屋的质量信息。他们有只一定量的可公开获得的信息,例如,消费者的喜好,花费大量的私人信息,此信息的价值是给买家自己参考,确定目标区域,只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较少的房子本身。因此,买家和卖家的商品房质量和成本,有严重不对称的信息。

住宅市场是区域市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的依赖性。区域经济差异,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面积的差异,异地市场本地化的问题,增加了统计信息,并产生和流通的困难。住宅市场通常仅有“景气指数”,和完区域开放领域,和销售区域和投资,宏观指数反映市场的总趋势。对开发人员和个人消费者这些信息难成为决策行为的充分依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住宅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容易出现,并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开发人员的主人信息比消费者充分和准确,能力也强于消费者的信息。交易双方的存在明确的信息不会不对称,开发人员处于信息优势,消费者是信息劣势。如果没有完美的管理对策和制度安排,此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将是质量好的住宅也逐渐被质量差的住宅淘汰出市场,消费者的利益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害,产生大量的纠纷。

4解决商品住宅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信息不对称的商品房市场的负面影响是很大,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时,创建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做的是提高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将受到削弱的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降至最低。

4.1建立信用的社会评价机制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治本之策

基于劳动分工与合作是基于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信用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链接,必须建立信用市场主体的所有记录。有信用历史记录,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社会的数据。若要建立信用历史记录,关键是要发展高增值和诚信的奖励和惩罚机制的高强度。贸易过程中不诚实的行为,将进入信用历史记录系统,向公众提供高科技的手段,它很容易找到的不良记录。因此,建立信用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无限放大的信贷成本给不道德房一个沉重的打击。相反,通过积累自己的信用记录中附加值,其他人对付他、您可以提高他的信用额度。因此,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也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基本对策。

4.2政府加大规制力度,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因为市场机制的角度解决信息不对称有它自己的缺点,因此,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市场的监管,以弥补缺乏的市场机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和斯蒂格利茨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市场是有缺陷的,需要政府干预市场。因为强制性的政府规范,特别是发展商必须披露某些重要信息,否则为他们会受到适当的惩罚,所以它能相对更有效。

另外要加快立法步伐,适当的监督、监测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监测机制缺乏是导致透明度不高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原因之一,完善监督机制,以确保执行和实施的法律和法规,确保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3消费者要建立起强烈的信息经济意识

对消费者来说,充分利用信息社会的便利条件,从各方面以获得更多产品信息。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充分把握真实的商品信息,消费者可能有房地产交易中的平等地位。由于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大量的开发商和销售商发出的信号有明显的主观性,有不公正及客观的观点,大多数买家没有专业技能,因此买家可能不分辨这种虚假的信息。因此应还制造和传播的大量积极的市场信号,帮助更好地了解市场的参与者。

5结束语

总之,信息不对称理论从创立到发展时间不长,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还有不足,特别是将其应用到我国商品住宅市场上来,更是全新的实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不对称作用将会更大的体现。我国的商品住宅市场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很重,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如信息不对称会对其自身的发展有十分有益的参考价值,希望我国的商品住宅市场能将其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提高效益,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施鑫华,阮连法.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