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3:19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基础会计职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与要求不断变化,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择才条件,这就迫使当前应用型高校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基础会计》(也称《会计基础》或《会计学(原理)》,以下统称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指财务管理人员遵守国家会计规范、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将所掌握的会计理论和技能熟练应用于实务工作中的一项管理能力。为此,应用型高校有必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中不适应的、落后的内容进行改革,以使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市场需要。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总结起来主要围绕以财务会计相关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为主,如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介绍顺序上通常是先概述会计职业和岗位,对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起到起点式教育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并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学习者了解或观看诸如专业背景相关知识(专业入门教育)与当前专业有关时事新闻来使其对专业有个整体框架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在国内,相关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为从财务管理人才职业特征出发,提出应用型高校如何根据专业特征来有效实施《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而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起引导性和开创性作用,培养具有会计职业思维与职业操守,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邵瑞庆,2007)。二是从培养目标转变方式出发,要求培养出具有“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从具体培养内容上如强化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以《基础会计》课程为起点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裘益政,2008)。三是进入新世纪后,大部分学者和实践教学人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式与手段、教材建设、师资教学水平提升方面提出提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以突出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

(一)所用教材内容结构不合理。纵观国内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所使用的相关优秀教材,内容的编排几乎是前三分之一是会计基本准则(如会计假设、职能、方法、要素、等式、核算基础及记账规则)的相关基础理论;中间部分为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具体经营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何进行相应的、简单的会计处理;余下为相应财务报告内容介绍及简单会计核算组织或程序介绍。归纳起来,最基础的内容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占据大部分课时,而财务报告和核算组织及信息化的内容往往在后续教学中由于课时不足未能深入的介绍和进一步操作。这就造成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会计做账等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而这些内容根本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应用型高校该专业师资大多是来自“学校―学校”招聘模式,具体到《基础会计》授课教师,理论水平能够胜任,但并没有过多的实务操作经验,由此导致在教学中涉及诸如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财务报告编制以及会计信息化相关软件操作过于理论和理想化,致使学习者学习了该课程后从事基础性财务会计工作时往往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甚至不知从何下手,不但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岗前专业培训成本,而且也影响了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理论教学占主体。

1.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目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本理论内容泛泛而讲居多,比如通过黑板或多媒体演示教学会计分录和简单证证、证账、账账之间的勾稽关系,很少展示实务中相应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账页格式和精美的账本,更没有涉及在具体填制凭证与登记入账过程中如何填写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2.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别构成《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其中,实训内容通常安排在理论内容介绍之后进行,在具体实训课堂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实训时间较短,长为一个月左右短则一周左右时间;另一方面,实训内容几乎是选择一套理想化设计好的例子编成的教材和相应凭证与账本供学习者进行手工操作,或者购买相应教学软件进行理想化操作来完成实训教学。

3.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规范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介绍笼统甚至缺失。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整个教学中,教学和教材内容中几乎没有提到作为一个财务会计人员应当遵循哪些具体会计职业道德,甚至在后续的会计组织中涉及到相关内容亦是简单介绍。(2)会计信息规范介绍不够深入。对国家或者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会计信息规范法规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并没有进行重点介绍,致使学习者走上工作后不了解甚至不能熟练地、规范地进行操作。

四、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之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应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

(一)“一中心”。是指以强化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为了满足市场所需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使所学内容能够满足学习者对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学习与操作。为此,《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建设就成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

为实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目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应按一定顺序合理编排包括专业导入、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等内容。

在专业导入内容方面,结合实际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会计职业和岗位、专业相关背景的导入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促使其思考专业与课程相关问题。

在基本理论上,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方式,从介绍实务例子的财务报告出发,首先,引导学习者能够初步对以财务报告中报表为主的内容产生整体框架认识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其次,教学中应逐步从实务实实在在的凭证与账簿中看到操作内容和相互勾稽关系,由此过渡到会计含义、职能、对象、要素、账户及记账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关内容,当完成上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后,通过介绍相应会计信息化规范和财务软件具体操作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边学边做,学做同步来强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双轨制”。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应当建立“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该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及企业顶岗实习等四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构成的整个过程既要对学习者手工处理能力进行训练,又要通过财务相关软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

为了实现“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

1.“走出去”方式。“走出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校内教师外派到相关合作企业中进行锻炼(或挂职),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操作后将考核合格的教师安排回校从事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将部分学习者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到相应实习单位实习,通过具体实务操作强化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进来”方式。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将用人单位财务经理引入到课堂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或担任课程指导,将实际业务展现在课堂上并指导学习者如何操作。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达成在校内设置企业财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习者不出校门就能够亲身观察或参加企业财务会计业务操作实习。

(三)“三注重”。“三注重”主要包括注重基础性、注重开放性及注重实践性。

1.注重基础性。《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具有基础性,也为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2.注重开放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要实现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改革就必须与市场接轨,不仅要发挥校内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应和市场用人单位密切合作,以“双导师制”促进学习者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机制建立。

3.注重实践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来支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应用型高校和市场联动效应,实行诸如“校企合作”教学方式,通过到用人单位实际操作与“双导师制”指导,促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运用,以实现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中,“双轨制”中的“基础技能实训”环节是“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同时《基础会计》课堂理论学习服务于后续“基础技能实训”环节;“三注重”中的注重基础性、注重实践性的首要环节是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因此,“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的人才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否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从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为满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应采取“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J

参考文献:

1.王跃堂,赵娜,魏晓雁.美国财务业绩报告模式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6,(5):66-72.

2.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2004,(1):9-19.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2

关键词:幼儿园教案困惑解决策略

教案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决定教育活动能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尽管实习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许多教育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设计出的教案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较强,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调查分析实习生在设计教案时遇到的困惑,思考及探究有效的策略,才能使实习生设计的教案具有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一、实习生在幼儿园教案设计中遇到的困惑

实习生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教案时会遇到很多困惑,导致设计出的活动教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调查研究,实习生在设计活动教案时遇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存在的困惑

1.目标设计抽象笼统。

实习生缺乏经验,将工作计划要求当作具体某一教育活动的目标,混淆了各层次目标的要求,忽略了教育目标的特点。例如,实习生设计的体育活动《神奇冒险》中将目标定为:(1)学会弹跳;(2)感受乐趣。这一目标没有明确表明幼儿的弹跳能力应发展到何种程度,如何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表述空洞、不具体,无法看出此次教育活动的达成度如何。因此,实习生此时的困惑在于如何将目标具体细化。

2.目标定位不准确。

实习生初设教案,总希望让幼儿多学点,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实习生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把握不准确,对幼儿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了解不够、缺乏认识,只注重教学的计划性,忽视了幼儿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导致设计的活动目标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规则已有了相关的经验,不需要努力也能够找到自己的空间,遵守游戏规则,不互相挤撞。实习生的困惑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幼儿教育目标。

3.目标表述不一致,主体不统一。

实习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能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灵活运用,导致表述角度不统一、主体不一致。例如,实习生设计中班数学活动《水果拼盘》的目标为:(1)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制作拼盘和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水果拼盘。(2)欣赏水果拼盘的艺术美,体验制作乐趣,感受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实习生的困惑在于无法将教育目标表述一致,因此,目标(1)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是培养目标。目标(2)是从幼儿角度表述,是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

(二)确定教育内容时存在的困惑

1.内容与目标不一致。

实习生写教案的时候,忽略了目标的导向性,割裂了目标与内容之间的联系,选择的内容没有以实现目标为原则。

2.忽视幼儿学习的特点,重“知识”轻“经验”,脱离生活实际。

实习生不能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而是片面强调社会认知教育、忽视幼儿情感体验和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无法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在实习生的教育日记中看到,实习生设计的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内容为:(1)介绍家乡的文化。(2)了解家乡风光。(3)品尝家乡特产。实习生安排教学内容以“介绍家乡的文化”为重点来进行。这一内容是抽象的,是以“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活动内容。

实习生设计活动内容时,容易脱离幼儿生活,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导致选择的教育内容出现偏差。实习生设计大班社会活动“感动我的人”,以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事迹为学习内容。而幼儿对闻一多并无相关经验,无法真正参与教育过程,更多表现为机械识记或随声附和。因此,脱离幼儿生活、远离幼儿经验,所选择的教育活动内容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目标。

二、实习生遇到困惑的解决策略

(一)解决活动目标设计困惑的策略

目标确定不准确,导致教育活动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幼儿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确定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1.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将目标具体细化。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目的和任务在活动中的具体化,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这一有机整体中最具操作性的目标,应该将其细化至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估。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依据某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将活动目标具体和细化,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观察、研究和了解幼儿发展现状及内在需要。

教育理论对指导我们科学地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的学习与实战经验相结合,能更加了解幼儿发展需要。实习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尽快完成专业蜕变,对幼儿进行更加科学、系统、准确有效的教育。当然教育目标最终是要以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只有研究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3.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体现幼儿主体地位。

教育活动目标既可以从教师角度,又可以从幼儿角度出发来制定。通常来说,从教师角度出发制定的目标为培养目标,反映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行动的预期值。从幼儿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即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的预期值,无论采取哪种表述方式,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必须前后统一。

(二)解决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困惑的策略

1.坚持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育活动目标规定了教学活动所需达到的效果,活动内容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目标确定之后,就成为内容选定的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实习生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所选内容要适合目标,为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目标增加,内容就需相应增加;如果目标删减,内容就相应删减。

2.坚持适应性、生活化原则。

适应性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选择的内容要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难度适宜;二是所选择的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社会所弘扬的价值与精神。生活化原则指,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能为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而服务,即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晓芬,钱慧.小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教育导刊,2011,(3):52.

[2]唐翊宣.幼儿教师应如何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教育导刊,2011,(1):47.

[3]陈国强.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再思考.学前课程,2008,(12):25.

[4]张琼.对当前幼儿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反思和建议.教育导刊,2011,(11):36.

[5]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128.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3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课程内容设计

学习的普适性设计

企业筹资

abstract:Humanisticeducationalconsiderthatregardinglearner’sneedsandtheequalityofknowledgeandfollowingUDLtodesignthecurricularcontentarethebasicclaimofcurricularcontentdesign.thisarticleconstructthepanetheoryofcurricularcontentdesign.accordingtothetheory,themaincurricularcontentandthesubsidiarycurricularcontentofthe《enterpriseFinancing》areestablished.andthesetwopartswillachievetheteachingtargettogetherbythelearner’sflexiblestudy.

Keywords:Humanisticeducationalthought

CurricularContentDesign

UniversalDesignforLearning

enterpriseFinancing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对课程内容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世界主要的课程理论,诸如要素主义、百科全书主义、实用主义、综合技术主义等,都是力图回答“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从而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实现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但是这种传统观念下的课程内容设计片面强调了对知识共性的训练,忽视对灵活运用知识的训练和对学习者个性的关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良好。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一开始就关注学校课程问题。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形成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包括众多教育流派的庞杂体系。从广义上说,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狭义上说,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潮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具体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前提是承认人的价值。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人的潜能开发,勿庸置疑,教育者首先要树立教中有人,为人而教,因人施教的理念。把每一个学习者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给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是服务于生命与生活的,所以,教育应该使一个学习者树立如下认识:第一,我是一个抉择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不能逃避抉择;第二,我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有完全的自由去设定我的生活目标;第三,我是一个负责的个体,当我抉择了我应该过何种生活时,我必须为其负责。

第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教育目的观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学习如何学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它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等人格心灵“唤醒”,使教育真正还到本原意义上去,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是学习如何学习,即对学习过程的学习。

第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内容观是“有价值的知识”。

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对人有价值、有益的技能和概念的学习,是对人发展有用的知识的学习,是有意义经验的掌握。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要求,选择学什么及如何去学。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内容设计的影响

第一,要把学习者当人看待,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应把课程内容设计视为与学习者进行灵魂交流的途径。

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该按照清晰的逻辑主线,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知识背景以及理解能力,尽量按照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构建内容体系。应从具体课程的总体目标入手,引导学习者寻找实现总体目标的分目标,进而寻找具体措施。让其自我发现哪些知识是在不同阶段需要了解的,使其从心底萌生学习的欲望,实现对其潜在能力的唤醒和开发,并且使其了解学习过程,达到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目的。

第二,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课程内容设计必须突出这样的教育理念:知识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之分。

因为知识都是人类智慧的凝结,没有一种知识的价值比另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只是不同知识存在的理由和运行的空间不同而已。知识的平等也不是要求课时的平等,而是我们必须遵循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不能以一种知识意志来规范另一种知识,使课程内容设计从一维的单线条的勾勒到多维的全方位的角度来安排。同时可以实现让学习者自己选择最符合自身情况的知识材料来学习,所以要求课程内容设计时应考虑不同需要的学习者的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料,“多”的含义包括质和量两方面,既有数量的区别,也有深度的区别。

参照管理方格理论,在如何对待课程内容设计的技术水平与人本水平的态度上,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划分为四个区间。

(1,1)型是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对技术水平与人本水平的考虑都很贫乏的一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贫乏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2,1)型注重的是课程内容设计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可称之为技术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1,2)型更注重课程内容设计中的人本水平,可称之为人本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2,2)型既注重课程内容设计中的人本水平,也注重技术水平,是双高的集合,可称之为丰富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统领的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尽量采用丰富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

第三,按照“学习的普适性设计”(UniversalDesignforLearning,简称UDL)观念,整合课程内容。

UDL这种课程设计理念的本质是对学习手段与方式、学习情景与进度的柔性整合。它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学习者各方面可能存在的能力差异,在学习材料呈现方式、表达手段、学习进度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目的是提供更好的学习“通道”给所有在行为方式、语言基础、注意、记忆等方面存在能力差异的学习个体,使他们都能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来说,UDL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内容设计包括:1.课程内容以可选择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他们可以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认知水平或兴趣的视觉或听觉信息;2.允许学习者自由地对学习内容做出反应,使课程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策略;3.提供多种鼓励、促进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的手段。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以及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反应方式密切相关,当课程内容设计能使学习者真正投身于学习中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会大大加强。

转贴于三、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整合《企业筹资》课程内容

《企业筹资》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从企业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与筹资有关的理论和各种具体筹资方式的基本知识。其紧前课程为《财务管理原理》,后续课程为《企业投资》。从学生掌握知识的逻辑角度看,这门课程是一个逻辑变换点,因为在此之前的《财务管理原理》从整体上已经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全貌,而从这门课程开始,将是对构成财务管理知识体系不同领域的拓展,同时也是对已有知识的深化。所以,这门课程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坚持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设计课程内容对于保障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尤为重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把学习者当作教育服务的对象而非学习机器,来设计《企业筹资》课程内容的基本思路:遵循从外到内、从宏观到微观、从概念到理论,再联系实践的规律,构建一个循序渐进、视野开阔的学习情景,以平台加模块的结构整合教学内容。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要求尊重学习者作为“人”来接受知识的规律,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按照学习情景与假设前提,可以将《企业筹资》课程内容划分为:主课程内容与从课程内容两部分,主课程内容又可以从逻辑上区分为三个层次:企业筹资财务的三大平台、具体筹资方式的基本知识及有关策略、大型案例。从课程内容则包括学习指导文件,更丰富的案例及其他学习方式的载体。

(二)在知识平等性原则下,构建《企业筹资》主课程内容。

《企业筹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它们构成了该门课程的主体内容,也是主要的课堂授课内容。

第一层次,由环境平台、概念平台、理论平台构成的企业筹资财务三大平台。

企业筹资财务的环境平台主要介绍企业筹资的外部与内部环境,为学习者建立学习本课程环境方面的知识准备。包括金融市场、法律环境及其他筹资环境三部分。金融市场是学习者最感兴趣的内容,但同时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企业筹资财务的概念平台主要介绍筹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设计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使学习者从概念角度高度概括地认识筹资及有关定义的内涵和区别,比如:学习者可以通过对筹资实质——资金这种特殊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认识,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深刻体会全课程的根本出发点。

企业筹资财务的理论平台主要包括资金成本理论、财务风险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以及利用这些理论进行筹资数量预测与筹资基本策略确定的知识。设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奠定学习者的理论基石,同时兼顾其原有知识的提高,比如实际筹资问题中出现的台阶式资金成本变化规律,即筹资突破点概念下的实际单项资金成本和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问题。这部分的重点与难点是资本结构理论,学习者除了必须了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几个有代表性的资本结构理论,如mm定理、权衡理论、新优序融资理论等之外,还必须了解理论界关于是否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的争议,树立对待理论的科学态度。传统教育方式总是告诉学习者所学知识是真理,忽略了真理需要实践中修正这个观念的树立,教育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这种做法必须避免。

筹资数量预测与筹资策略主要介绍筹资数量预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实践中确定资本结构的几种典型方法,如综合资本成本比较法、eBit----epS分析法、综合法等。其中,筹资策略是重点,要求介绍不同方法产生的原因以及各自的特点,在内容引入时注意让学习者自己得出结论,同时三种方法的顺序也不能随便改变,因为从现有知识假设出发,最符合逻辑的是综合资本成本比较法,最难理解的是既考虑风险又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综合法。

第二层次,各种筹资方式及筹资策略。

根据企业筹资基本规律以及有关资本结构理论揭示的“优序融资顺序”,在模块设计时,按照“由内到外,以资金成本与风险作为融资方式选择标准”的原则,依次为:资本金筹资,主要介绍资本金的筹集,包括股票形式与非股票形式的资本金融资及策略;债券筹资,介绍债券筹资的基础知识及发行决策;银行贷款筹资,介绍银行贷款融资的种类、基本条件、程序及其特征;自然筹资,介绍几种自然筹资方式以及有关筹资额测算及决策方法;租赁筹资,介绍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定义,特征、具体业务计算,融资租赁决策等内容;选择权方式筹资,介绍可转换证券筹资、认股权证筹资、优先认股权筹资等方式及策略;其他筹资,介绍企业间资金拆借、并购与分拆筹资、信托筹资等的基本知识;海外筹资,介绍海外筹资的概况,海外筹资的具体形式及其优缺点。这几种形式是平行关系,同时由于企业具体情况不同,重点选择的方式也不同,其他筹资与海外筹资相对而言使用机会较少。

第三层次,综合筹资案例。

学习者在掌握了有关筹资基本理论知识后,需要有一个机会综合练习这些技巧,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应用的要求,综合筹资案例就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工具。在这个案例中,应该提供基本的实景材料实现对真实筹资决策的拟合,比如:公司最近的基本财务报表、财务状况有关说明、公司经营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领导层基本状态(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主要董事会成员的基本个性特征等资料)、主要客户与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可能的筹资方式基本参考资料等。学习者必须把自己当作财务总监来决定公司的筹资事务,要求既要考虑客观筹资环境的限制,同时也要考虑公司主要领导人的个人偏好,因为好的筹资方案如果不被采纳将一文不值。这个案例在设计时应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比如利率波动、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等调整有关指标设定,以期达到实训目的。

(三)按照“学习的普适性设计”观念,构建《企业筹资》从课程内容。

UDL课程设计理念要求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可供自由选择的学习资料与学习情景,因此,在《企业筹资》课程内容设计中,应该设计由企业筹资课件、企业筹资学习指导、企业筹资案例、企业筹资有关法规参考等四部分构成的《企业筹资》从课程内容体系,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对学生开放,以便学生自主完成从课程内容的学习①。

所谓的从课程内容体系,并非这部分内容不重要,只是这部分内容是主课程内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为了满足学习者个性特点而设计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习者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比如,他不喜欢课堂上老师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宁愿自己看着poweRpoint等课件有选择地学习,以便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进度,营造适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氛围。2.学习者可以挑选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模拟练习。从课程资源库中应该建立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有关筹资案例满足学习者的兴趣需要。3.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挑选合适的练习材料。在学习指导中应该提供包括课程简介、课程重点与难点介绍、各章具体学习要求以及自测题等内容,学习者可以据此安排自己的学习重点,调整学习进度。4.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企业筹资有关法规,根据需要增进对我国有关筹资法律法规的了解。

《企业筹资》从课程资源库可用下图表示:

从上图可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企业筹资》课程内容包括主课程内容和从课程内容两大部分,前者主要由教师担任教学过程的主导角色,后者主要由学习者自主决定学习的方式与学习的内容,二者通过学习者的柔性学习有机结合,共同保障既重视技术水平又重视人本水平的(2,2)丰富型课程内容设计目标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延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华.课程理论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钟启泉.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陈月茹.一种崭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学习的普适性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4

关键词: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133-02

一、基础会计课程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利用图表的形式,简明易懂的介绍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对象要素及会计等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步骤;会计核算形式;记账法基本原理等内容。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以实验操作从而达到掌握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学生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验教学平台。在这个实验平台上,需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实习内容的系统性。从基础会计的最基础内容开始,循序渐进,系统地介绍基础会计的原理、方法及技能。

第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层面实习。系统根据学习的层次提供了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基础会计的原理、方法及技能;同时提供了实验操作,实验操作通过眼看与手练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提供实验考核,通过实验考核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教务管理功能。教师通过系统提供的教务管理平台,对实习学生、实习内容和实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评价和反馈,并实现无纸化教学、实验和考核。

第四,教学控制。教师能够按模块,按层面对教学进程进行控制,可控制相关教学模块是否开放给学生进行实训,可指定学生在哪一个层面进行实习。

第五,教学趣味性。通过多媒体动画技术实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唤起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基础会计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和知识点比较抽象、复杂,学生感到茫然,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图表、声音、动画等素材整合优化成一个系统,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会计的原始凭证种类多、记账凭证内容丰富、账页的格式多样、账簿填制过程繁琐,教师不能一一演示于黑板,单用语言表述、讲解,显然过于抽象,存在着教学困难。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具体的格式显现出来,按格式逐一讲解,学生对“实物”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过目不忘的教学效果。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易于突破难点,并保持牢固的记忆。如会计账簿中更正错账的红字更正法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授课教师无法把真实的账簿、凭证、更正步骤一一演示给学生看,仅凭内容分条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常常用红字填写一张与错误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就以为已完成了更正错账的工作。其实这只是更正了记账凭证,还没有达到更正账簿的目的。学生对红字更正法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的意义,没有深入“红字”在会计账务处理上的真正涵义。

第六,实习模块化。系统将基础会计的操作分为十大模块,分别是会计基本书写规范的演示及模拟实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演示及模拟实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演示及模拟实验、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方法的演示及模拟实验、登记账簿和试算平衡的演示及模拟实验、对账和结账的演示及模拟实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的演示及模拟实验、会计报表填制演示及模拟实验、凭证之间传递的演示、凭证、账簿装订的演示。

第七,教学辅助。除了提供丰富的在线帮助,每个模块提供模拟演示动画及视频。

第八,实习仿真性。业务的原始单据的仿真,所有原始单据都是按照实际单据模型制作。

第九,在线测试功能。在教务平台提供的试题库,教师可以直接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制作试卷以及安排学科考试。

第十,良好的拓展性。教师可以把教学课件资源扩展到实验教学平台,自由的增加、修改、删除试题。

第十一,内容的新颖性及完整性。其内容完全符合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其内容具体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核算基础、账户与复式记账、制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账户的分类、成本计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会计规范体系、会计工作组织。

二、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教师教务管理功能

1.设置教师登陆用户和班级。

2.学生管理,包括单个增加与批量增加。

3.数据库备份和还原(专用模块)。

4.试卷管理。包括手工出题与自动出题、试卷导入、试卷导出、打印试卷。

5.考试内容的权值设置,记账凭证业务提示的设置、考试时间的设置。

6.实习层面的设置、实习内容的设置。

7.考试开始与考试结束的设置,是否允许学生再次考试的设置,考试a、B卷的设置。

8.学生成绩管理,提供排序查询,筛选查询、统计成绩、删除成绩、打印成绩(可将成绩打印到文本文件与eXeCl文件)。

9.成绩的数据备份与备份数据的查询、备份数据的删除。

10.双击学生成绩可查看学生成绩的详细内容,学生总成绩的查询、学生分项成绩的查询,统计成绩的权值设置。

11.平时实习管理。提供排序查询,筛选查询,学生实习内容的查询,删除实习情况、打印实习情况(可将实习情况打印到文本文件与eXeCl文件)。实习情况的数据备份与备份数据的查询、备份数据的删除。双击学生实习情况可查看学生实习的详细内容。

(二)学生模拟实习功能

1.学生实习内容:系统一共分二大模块

(1)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共分为十六章,具体为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五章制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第六章账户的分类;第七章成本计算;第八章会计凭证;第九章会计账簿;第十章财产清查;第十一章财务报告;第十二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第十三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十四章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第十五章会计规范体系;第十六章会计工作组织。

(2)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分为十一大块,分别是会计基础知识概述、会计基本书写规范的演示及模拟实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演示及模拟实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演示及模拟实验: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方法的演示及模拟实验、登记账簿和试算平衡的演示及模拟实验、对账和结账的演示及模拟实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的演示及模拟实验、会计报表填制演示及模拟实验、凭证之间传递的演示、账簿装订的演示。

实验模块分为四大模块。

第一,实验目的。阐述通过实验应当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第二,模拟演示。模拟演示提供动画或视频,对该实验的方法与技能使用动画或视频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感性的认识。

第三,模拟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对来掌握的技能与方法,具体实验:小写金额与大写金额转换、填制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根据资料填制记账凭证汇总表、根据资料登记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根据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第四,理论知识。给予理论知识的回顾。

2.学生实习提供的功能

(1)强制引导功能

对学生填制错误的内容及时进行更正,并提供相应的在线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实习。

(2)动画演示

系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动画辅助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牢固地掌握相应专业的知识。

(3)计算器

系统提供计算器,便于学生的计算。

(4)资料查看

系统提供各个模块需要的对应的仿真资料给学生完成相应的实习,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熟悉实际业务发生的相应凭证。

(5)科目查看

提供相应的科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无须输入汉字。

(6)智能判别

记账凭证存在一借多贷、多借多贷或是多借一贷,学生答案行顺序可与标准答案不同,系统会针对此情况智能判断。

(7)画线

用户可以通过该按纽对记账凭证、账簿及相应的原始凭证进行画线。

(8)画¥

可以通过该按纽对记账凭证及相应的原始凭证进行画人民币符号。

(9)存数据

在自我练习与自我测试时,用户通过该按纽保存数据。

(10)取数据

在自我练习与自我测试时,用户通过该按纽取出以前保存的数据。

(11)确定

当退出时显示答案,并将错误的内容显示;当系统考试时,不显示答案,但将数据自动保存同时根据标准答案对学生所做内容进行自动评分。

(12)答案

显示标准答案。

(13)增加课件

可以将教师提供的课件进行相应的增加。

(14)打印

通过打印功能,将学生实习的内容进行打印。

(15)签章

通过该功能,学生对相应的原始凭证进行盖章。

(三)实验考核功能

学生可以根据教务管理中的考核安排进行综合考试和单项内容考试。

三、会计专业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直观的教学手段,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多媒体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师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搞大众化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会计专业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制作不同的课件。有的教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课程和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课程的课件采用拿来主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提倡多媒体教学,但不是每堂课都需要课件。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课件,如公共课程中有推理演绎过程的课程;另一方面有些会计专业内容制作课件特别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课件的制作,制作一堂课的课件时间是传统教学方式下时间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要与教师的讲课风格、讲课习惯及自已的性格相结合,不可滥用

多媒体课件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有些会计专业课程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状并非令人满意。同一门课程有的教师讲得神采奕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教师讲得萎靡不振,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为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上完一节课,学生不用翻开教材一次,课本上的一切内容均在屏幕上显示,只是把课本放大给学生看,这样只会滥用多媒体教学,连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某些优势都会淹没。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讲课风格、讲课习惯及自己的性格精心设计课件,在课件中对重点的突出、难点的讲解、学生的质疑、课后的习题及学习参考书做出合理安排,在课堂上把握讲课节奏和时间,课件演示速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运用时把握好“度”,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三)要注意提高课件质量,不能只重课件制作水平

有的教师在课件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时,不是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大张旗鼓地在界面设计,音响效应,动画效果等方面狠下功夫,教学内容和教学意图不突出,应用起来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认为好的课件应做到:1.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2.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3.搭配了适当的声音、图画、色彩;4.搜集了广泛的素材,内容丰富;5.提供了学习参考书的范围等。

(四)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多媒体教学以其独有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它不能替代传统教学。首先,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对课堂内容作及时的补充。其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突发灵感,即兴发挥等等,这些都需要板书,因为板书就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补充。再次,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可以优势互补。所以要坚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最大效能。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把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感染力强的知识,把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转移到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而且易于学生消化、吸收,引导学生对会计专业中的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以及账务处理程序进行深层理解,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其主动参与到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熟练、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5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3-0022-03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已成为共识,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与改革迫在眉睫。会计电算化是与财会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也是财会类专业必修课程。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应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逻辑为主线,并融入工作全程。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是会计上岗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课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学习该课程前应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手工会计处理技能,这是学习该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如学生不具备这些能力将影响课程学习的顺利展开。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应能利用财务软件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软件系统的构造及其操作原理,也会涉及相关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学生在前续课程中已掌握的,不应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门课程要学生将已学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软件理论知识相结合,用软件完成财务核算工作。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与课程内容,该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的任务。任务设计应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处理,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熟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流程,掌握会计软件构造及操作原理。从笔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经验来看,一方面,学生对纯粹的软件理论讲解提不起兴致,对尚未在操作中运用到的相关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软件操作比较感兴致,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深入理解软件操作相关理论。另外,为了激励学生,每个任务要有明确的成果,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方便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职业能力导向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工作过程及职业特征,将课程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即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确定学习情境载体类型,如可以选择以问题、活动、产品、设备、生产性零部件制作等为载体。选择了学习情境载体即确定了按什么样的工作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选择载体之前需要考虑,期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做哪些他们在学习课程之前不会做的事情。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生应能用财务软件对单位以货币表现的基本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核算。因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可为企业基本经济活动的核算,包括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采购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六大具有并列与包容关系的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内容方面具有特殊性,如固定资产核算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计提以及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等;工资核算主要内容是工资的计算、计提和分配等。但与此同时,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工作流程方面具有一致性,按照系统初始化、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凭证账簿查询和报表生成与输出五个步骤开展工作。综合以上六大情境载体以及各学习情境在核算流程上的一致性,每一学习情境将按核算流程设计学习活动,即按核算流程设计学生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该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以上设计思路既考虑了企业各项基本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又考虑了会计核算流程的同一性,既有新的知识技能注入又可以不断地强化相关职业能力的训练。一方面,不同学习情境的不同核算内容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企业各项基本经济活动的财务核算,且六个学习情境的核算内容难度是递增的。总账核算情境涉及基本的记账凭证填制、审核和记账等内容,固定资产核算情境涉及资产卡片管理及计提折旧等特殊业务,工资核算情境会有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算与工资分摊发放等特殊业务,采购、销售及库存模块会涉及大量原始单据的结算及审核问题,一项业务的完成往往要运用软件的多个模块,形成较复杂的业务流转及勾稽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习情境工作流程的趋同,按工作流程设计的工作任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反复或递进性,能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执行中强化训练核心职业能力,并在情境变换过程中培养相关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三、电算会计各工作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

电算会计工作流程五个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系统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管理账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系统及模块的基本信息、参数、数据等,包括进行系统级初始化和模块级初始化。系统级初始化包括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账套,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员及其操作员权限,设置系统公用基础信息;模块级初始化包括设置模块控制参数,设置模块基础信息以及录入初始数据。

(二)凭证填制和审核

凭证填制和审核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的录入、修改和审核,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折旧计提和分配、设备管理,进行工资数据的收集、员工工资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摊,处理应收应付款项的收回、支付和转账,核算存货的出入库和库存金额、余额,确认采购成本、分配采购费用和确认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

(三)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

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已审核的凭证完成自动记账;定义并生成各类转账凭证,包括进行自定义转账生成和期间损益结转;完成自动对账工作,包括总账和明细账、总账和辅助账、明细账和辅助账户核对;进行期末自动结账工作,包括计算和结转各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终止本期账务处理。

(四)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

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查询;进行科目账的查询,包括总账、明细账、余额表、多栏账、日记账的查询;进行辅助账的查询,包括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个人往来、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的辅助总账、辅助明细账查询;进行查询凭证和账簿输出。

(五)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

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报表模式设置,包括定义报表尺寸、行高和列宽、画表格线、定义单元属性、定义组合单元;进行报表公式设置,主要是计算公式的设置;进行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进行报表数据的保存与输出。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以及每一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遵循工作任务编排的职业成长性原则,以及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各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设计如表1。为了将完整的工作过程融入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整体认识,课程分为两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第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财务链的核算,涉及总账、固定资产和工资的核算。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财务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和学习情境二“固定资产核算”包含核算流程中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三“工资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因为最后一个步骤意味着一个会计基本工作循环的结束。第二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供应链的核算,涉及采购、销售和库存的核算。这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供应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从表1也可以看出,学习情境四“采购核算”和学习情境五“销售核算”包含核算流程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六“库存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完成第五个步骤即结束了这一轮会计基本工作。遵循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第二轮完整的工作循环比第一轮更高一层。另外,根据教学设计原理,一是认知需要被强化,即任何知识技能均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被掌握;二是要进行教学迁移,即要借助多样化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课程除了这两个完整工作循环的核算资料外,还将结合对应强化任务资料,促进学生巩固相关知识技能。五、会计电算化课程单个学习情境设计真正意义的教学是“有目的地安排外部事件以促进学习过程”。课程学习情境确定之后,要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学习情境编排达成应有的效果,需制订学习情境目标、工作内容、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等,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设计。学习情境目标应该是整个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是能力导向的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学完该学习情境能做什么来进行描述。学习情境目标的达成通常需要许多节课的学习及嵌于其中的学习活动的完成,工作内容即为预期目标,在规定的课时内学生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应完成的简明扼要的工作任务。这种不同于以往教学内容的工作内容描述是职业能力导向学习的一大特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教学方法而言,与职业能力导向教学设计对应,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建议除了不得不讲授的内容外,多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环境即实现情境目标、完成工作任务、运用相关教学法需要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条件等。考核评价方面需廓清评价的主客体和评价的内容。此外还需确定学生学习该内容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师组织教学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对每一学习情境具体的设计可以通过对学习情境的描述直观地表现出来。根据以上观点,以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为例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描述(见表2)。其他五个学习情境的描述方法同上,不再赘述。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描述需重点关注各学习情境能力目标的特殊性和层次性、工作内容的职业针对性、教学方法的行动性、教学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考核评价的多维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6

[关键词]社区;成人学习者;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8-0066-04

引言

社区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机构,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社区是人们学习政治、文化、技术、医疗等知识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作为一定区域人们生存的共同体,对人们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学习型社会构想的逐步实现,社区教育在成人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有力地促进了成人终身教育的发展。随后,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的强调了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2010年下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由此可见,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促进成人终身学习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迭起,社区教育又被披上了新的色彩。e-Learning的广泛应用不仅使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地自由化和多元化,同时,为社区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不断前进带来了数字化学习资源这一强大的支撑。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成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不同程度上解决了成人群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为社区成人再学习、再就业提供帮助。因此,对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丰富社区成人教育资源,而且还能为学习型社区的评判提供依据。

一 设计目的

社区内供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种类很多,包括自然环境的与人文环境的资源,专业领域的和业余娱乐的资源,显性的与隐性的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对促进社区内成人各方面的发展,促进终身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例如,部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不符合社区内成人终身学习的特点,没有将资源的设计与成人的学习相结合,无法满足社区内成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其次,资源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混乱、冗长,资源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再次,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没有体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真正的内涵,只是单纯的将纸质的内容罗列出来,资源的表现形式单一,缺乏最基本的人机交互等等。这些都成为制约社区成人教育发展、成人终身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一种面向社区成人,促进成人终身学习的、全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方案势在必行。

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将从社区成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本社区独有的特点以及社区内成人学习者普遍的学习风格,来解决社区成人群体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交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促进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顺利开展为目的,切实有效地将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到社区成人教育过程中。除此之外,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合理设计也为构建学习型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依据不同的资源需求,选择恰当的资源开发技术与工具,将信息技术充分地与社区成人教育相结合,多元化、多维度地呈现成人终身学习的内容。同时,数字化、多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完全克服了传统学习资源在成人终身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不利因素,从视、听等多方面调动社区成人学习者的感官接受信息,促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不仅融入了多种媒体因素,同时更加注重以成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增进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 设计方案

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学习的动机多数来自于现实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面向社区成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要符合成人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真正的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选取恰当的内容,选用恰当的技术工具,设计出模块化、优质化的学习资源。其设计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社区成人学习者及需求分析

社区成人学习者来源于社会各界,其学习心理和学习特征与普通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成人学习者踏入社会的时间较长,其较普通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他们终身学习需求也大都与人生阅历和工作相联系。他们普遍的特点是学习动机强烈、需求目标明确、学习的自主性强,学都是基于经验的,学习的形式多样化。同时,成人学习者的特征还与一定区域、一定社区的整体风格相关。不同社区的成人群体往往呈现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因此,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首先要进行社区成人群体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

2 内容设计

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的设计是在已经确定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内容的选取要有针对性,要贴合社区内有此学习需求的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学习内容的形式要丰富多样,与成人学习者的实际工作需要、生活喜好相联系。优质的资源内容往往能够唤起成人学习者已有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达到学习的目的,更能够与成人学习者产生共鸣。此外,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形式要富有变化,切忌只以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形式展现,应充分考虑到社区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动画及视频的方式,尤其是对一些用文字根本无法说明的模仿类的、技能类的知识。总之,将多种媒体元素恰当结合的学习资源才能当之无愧的称作数字化学习资源,只有这样的学习资源才能更好地将内容呈现出来,更好地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才能更切实地满足社区成人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要。

3 模块设计

由于社区成人学习者大都处于一种工学矛盾的状态,学习只能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里进行,学习的地点、时间等相对不固定,成人学习者往往在进行了一小部分的学习之后就不得不搁置起来,等找到合适的时间再继续进行。学习过程大都是零散的、随机的、非连续进行的。因此,社区成人学习者的数字化资源的设计与普通学习者有很大的不同,学习内容应该是微型的、模块化的。每部分学习资源都是由若干微型的学习内容组成,每个微型的内容都可称为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包含一个或几个独立的知识点,几个模块之间通

过知识的某种关系连接起来,使学习内容看上去即相互独立,但却又相互联系。如此,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的设计符合社区成人学习者利用琐碎时间学习的特点,能够有利地缓解工学矛盾,使社区成人学习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掌握部分相对完整的、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并且在下一段学习的过程中毫不费力的与前面的知识点衔接,确保终身学习顺利、有序地的进行。

4 工具选择

支持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信息技术工具有许多种,不同的工具在内容呈现和表达方式上有着各自的优势。如何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化、多媒体化学习内容运用恰当的技术工具表现出来?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字化学习资源深度整合,设计出能促进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在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工具,同时,对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涵、种类以及表现形式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自主与合作开发的过程中,对技术工具进行理性的选择,避免了“唯技术观”的错误倾向。这里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五种内容形式与相关的技术工具相结合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

5 使用评估

使用评估是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资源的质量、符合成人学习需求的程度以及资源的可持续性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评价过程应贯穿于资源设计过程的始终,设计者在每个环节完成的同时对已完成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估,及时修改设计过程中出现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整个资源建设完成时,可选择少部分社区成人学习者进行使用评估,收集、整理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设计的使用评估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充分保障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质量。

三 案例实践

根据上述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设计的方案,我们针对社区成人群体设计开发了《数字摄影》课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资源内容结构如下表2所示:

我们之所以选择数字摄影技术这一学习内容主要是因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社区成人学习者喜欢上数字摄影,同时,摄影作为一种直观的静态艺术,它可以将“刹那”变为“永恒”,要抓住身边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摄影技术,尤其是对那些具有摄影方面爱好的社区成人学习者。掌握熟练的数字摄技术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记录下身边难忘的点点滴滴,还可以作为一项专业的技能来发展,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

基于上述方案的《数字摄影》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资源内容的设计。摄影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学习内容的呈现既要注重文字的说明、优秀摄影图片的展示,更需要注重采取适量的动画和视频直观、形象地呈现。因此,在《数字摄影》的数字照相机的技术剖析和数字拍摄技术这两部分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动画和视频来展现学习内容;摄影中的创意与表现部分比较注重艺术拍摄手法的美感,所以我们又选择了不同与前两部分的方式来说明,以优秀的摄影案例配合优美的语言文字来传递摄影的艺术之美。形式多样媒体手段的恰当使用使整个《数字摄影》数字化学习内容更加的丰富、翔实。

其次,将每部分的学习内容细化、模块化。合理的安排、组织学习内容能有效的帮助社区成人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梳理已有的知识序列,促进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明确各部分的内容设置,突出摄影技术知识的重难点,我们使用了思维导图,对各部分所有的知识点做了细致的分层梳理,以数字拍摄技术这一节为例,如下图2所示:

再次,选取恰当的技术工具对已经规划好的各部分内容实践开发。例如,《数字摄影》数字化学习资源中的实例说明部分,可使用photoshop工具对图像修改、排版;内容中原理性部分可选用Flash、3Dmax等工具制作成简单的小动画来辅助成人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而针对一些技术实践的内容,又可选用adobepremiere工具对教学视频恰当剪辑等等。发挥这些教学中常用技术工具的优势,充分应用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过程,力图为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如图3)。

最后,使用评估阶段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除了资源设计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总结之外,在完成阶段选取小部分社区成人学习者尝试使用并评价,对学习资源的内容结构、媒体表现形式、人机互动程度等进行评价与讨论,并对学习资源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四 结束语

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设计以社区成人学习者为中心,以满足他们终身学习的需求为目的,采用结构良好的模块化设计,辅助以多种媒体技术开发工具,形成安排合理、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社区成人学习过程中的工学矛盾问题,学习无法连续、效率低下的问题,为社区成人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宽专业知识面提供有利帮助。此外,设计良好、组织得当、结构完善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成人学习者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自我导向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实现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面向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资源建设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教育机构、学校人员、教学设计人员,教师和学习者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申丽辉,论社区成人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成人教育,2009,(4):36-37

[2]宋立华,社区成人学习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10

[3]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一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7

关键词:会计学;信息技术;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提升,节约了资源使用成本,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着时代的巨大变化,要求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紧跟社会发展现状,进行积极的教学实践改革探索,将信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适应企业最新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全面适应力的会计实用型人才。会计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新行业。在历史长河发展中,会计专业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理念,使行业永保青春活力。在课堂教学中,从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便捷性,到丰富形象的课件引入,到用各种自媒体技术扩展课堂范围等手段,使会计教学实践手段和内容不断更新,扩展和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理解认识枯燥概念和理论进行形象化展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官吸引,促进了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知识点,不断强化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进步的内在动力。

一、高等院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规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长的时间内对专业人才培养,促进行业对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信息技术时展背景下,这种具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旧有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现实。

1.教育观念的形式化缺陷

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用知识与技能,可以更好寻求适合的工作岗位,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具有需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需要一种全新的课堂教育模式以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现实。但是长期以来,在高校的会计教学中,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课堂上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内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为应付考试成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体会不到知识的实用性和具体社会需求,教师也深感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由于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变化相结合,难以真心感到知识探索与学习的乐趣。长时间的理论学习,造成了学生被动应付考试,而脱离现实需求的“书呆子”,难以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不符合现时人才岗位需求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堂学习内容,侧重于对规范性理论知识的阐述和分析,偏重于理论的推演,知识点孤立僵化,对于实用性方面内容相对涉及较少。全新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快速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几何级加倍,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力量越来越大,知识体系的迭代升级加快。会计专业在新形势下的知识内容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进化,财经法规、税收知识、税制改革等内容在不断更新。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术在学习后期,可能出现较大的调整和更迭,使学生产生知识体系混乱,难以掌握整个理论框架。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知识的基础理论和会计原则,更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对新的会计内容发展更新,及时把握住领域方向。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师要紧跟经济发展动态,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变更信息,及时指导学生更新学习内容,掌握最新的会计动态。引导学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社交化工具,不仅仅学好教材的理论知识,还要从网络中获取最新的理论实践信息,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石。

3.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在主流的会计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具有规范性和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大纲展开教学过程,教师虽然可以很好地讲述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过多过细的理论阐述,压缩了实践教学和业务模拟训练的教学时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组织方式,也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要求社会各行业与信息技术整合,创造出全新的知识传播和积累路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思维方式,激发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多应用场景下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增强其独立发挥自身优势的能力。

二、会计教学的应用实践的互联网化过程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8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名导学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去获取知识和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面授讲课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交互”方式为主导的全新教学模式。

1.引导学生提高对学习的认识。电大开放教育学员一般是在职成人,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和态度都有较大差异。特别是非会计专业学员重视不够,认为以后不学专业会计课程,毕业后又不准备从事会计工作,实际应用不多,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了。因此,学习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也有部分基础较差、年龄偏大学员认为《基础会计》课程专业性强,担心自己学不好,有一定畏难情绪。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工作,帮助学员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好课程的重要前提。首先,向学员强调《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它是以后会计各门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如果学不好,后续课程将无法进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对所有企业经济管理人员都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家实行的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等经济类职称考试,都有会计内容,以及当前国家对高层次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缺乏等等,以此激发学员对会计学科的认识,从内心重视本门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要解除会计学的神秘感,它离我们生活很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到企业管理,小到家庭理财,常常可以接触到,只要自己努力,谁都能够学好掌握。

2.指导学员学会学习。电大开放教育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单位提供教学支持服务。指导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首先,指导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特点、课程实施计划、课程体系结构、学习进度安排,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有一个基本了解。其次,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教材、复习教材;如何找出要点,提出难点,分析难点;如何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写出难点解析、疑点化解。《基础会计》课程主要内容有,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借贷记账法、填制会计凭证和账簿登记、财产清查方法、编制会计报表及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等。对于初学者来说,借贷记账法是课程内容的核心,是重中之重,编制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是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使学生学懂弄通,深入理解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账户结构、试算平衡等内容。编制会计分录是处理经济业务时对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只有学好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才会得心应手,才能顺利学好其他课程内容。

二、提高面授辅导课的教学水平

面授辅导课是电大开放教育为学生提供的一种重要服务手段,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与传统教学的面面俱到讲解不同,教师主要做引导,讲解重点、难点以及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由于面授时间短,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基础状况和学习要求,精心准备,系统归纳辅导内容,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基础会计》是学生入学接触到的第一门会计学科课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的会计术语、名词概念,作为基础理论课,其特定的结构体系往往是后面章节进行详细阐述的内容,在前面章节中列示出来。如果不能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按教材生搬硬套,就会出现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名词术语还不十分透彻的情况下,又接触新名词,造成更大的困惑的现象。因此,对后面章节重点讲解的内容,而在前面章节出现时,只作简要介绍,待教学进入到一定程度,学生具备了所需的感性知识后,再回过头来讲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教材中的账户分类内容时,如果直接按教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应收票据、累计折旧等40多个常用账户,学生只会越听越糊涂,并产生对这门课程的畏惧感。因此,只需列出账户的2种分类方法,并说明,对账户的分类,是为了了解不同账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借助账户从不同角度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反映,更好地使用账户。至于每一账户的含义、使用方法,以后章节将详细讲述。这样处理教材,使教学双方都有轻松之感,也利于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树立信心。

2.运用图表表达知识之间的联系,解决好教材难点、重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较为抽象,系统性比较强,在进行每一章节的总结或讲解中,如果辅之图表的形式,就能简单明了直观生动地表述所讲的内容,学员们学习起来好理解,印象深刻。如:第一章讲述企业的会计对象时,教材从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和收回资金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文字阐述,并总结出企业的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和收回资金,表现为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即企业的资金运动,就是企业的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具体是一种怎样的循环、周转、运动形态,对初学者来说很难理解。如果不能学好会计对象,那么对今后内容的学习也难以深入。如果用图表的形式,就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与资金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就变得简明、易懂了。

三、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学什么,怎样学,什么时间学,在什么地点学,学多长时间等都由学生自己做主,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时间、地点。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的“自学”,而是在教师提供教学支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通过强化自主学习不仅解决了工学矛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主要有网上学习、学习小组活动、个人自学等。

1.网上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上网学习是电大开放教育的特色,是开放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学习手段。网上学习可以通过浏览网页,收看在线直播课堂,参加讨论区的学习讨论等手段实现。目前,电大系统有三级教学平台“:中央电大在线”“省电大在线“”市电大在线”可供学生学习。具体到《基础会计》课程来说,学生可以浏览三级教学平台上的教学大纲、教学辅导、考前辅导,在课程讨论区和公共讨论区发帖提问,通过点播视频课件进行远程听课,等等。教师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随时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及时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辅导、电子教案等,课程重点难点解析,组织网上教学讨论活动。通过课程讨论区进行网上实时答疑,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2.学习小组活动。学习小组活动是由学生自觉组织起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集体学习、互相学习的学习形式。小组学习学生平等可以畅所欲言,内容按需而定,形式可灵活多样,教师只是平等的参与者之一,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到《基础会计》课程来说,学生们可以按照预先制定的学习计划,集体讨论学习有关课程内容。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错误账簿更正法、生产成本核算等具体业务处理。也可以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操作,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通过共同参与,互助学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总结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06-03

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熟练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化工作。本课程在课程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围绕专业联系企业,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体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课程开发与设计采用校企双方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会计电算化》课程团队与校企合作单位―用友软件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共同开发《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电算化》团队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对多年以来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熟悉,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能够很好的领会与贯彻教育部、教育厅、学校对本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研究和了解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课程团队的教师可以根据这几项要点对课程开发与设计进行资料准备;同时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用友软件公司的多位行业专家指导,校企双方的教师、学者和专家召开会议研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建设总体框架,共同参与课程大纲、课程标准的制定,确定教材的项目和内容,完成教材的编写;共同设计教学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各个功能模块的实训项目。校企双方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是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亮点,这一开发模式不仅能够将教学单位―课程团队的优势资源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相结合,还能够将理论教学,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教学案例更贴近实务,很好的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根据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所要具备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和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为目标,运用了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以会计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将工作项目为载体引入到会计电算化各功能模块的教学内容之中,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会计电算化领域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在实习单位实习、就业和就业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设计分为五个模块、十三个项目完成会计工作任务。项目按照由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了“项目化、模块化、实战化、任务化”。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课程总体设计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过程考核”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中体现了“做、学、教、考一体化”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1.课程设计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重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按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确定本课程重点培养出纳岗位的收付核算能力、日记账处理能力;会计岗位的凭证处理能力、账簿处理能力、报表编制和分析能力;审计岗位的证、账、表审核能力等(见下表)。

2.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目前当前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要求,课程设计突出了职业化的特点,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企业会计数据,教学使用的软件用友eRp-U8.72也是目前较多企业实际账务处理所使用的商品化财务软件,教室的课桌椅设计也与企业财务室的布局相同,构建了与企业完全相同的会计工作环境,课程教学中真实模拟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将课程的职业性特点具体的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会计信息化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知识的更新,力求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到会计信息化的前沿动态、拓展更多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现场学习,到财务软件公司短期学习,参观;聘请校外的专家给学生讲授专业方面的前沿动态;聘请用友公司的讲师给学生讲授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助学习,丰富专业学习的内容,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3.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组织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使用真实的企业会计数据,与企业同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完全仿真会计工作环境,根据出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课程组织与实际工作过程完全相同,课程组织设计原则为:

课程组织与实施过程为:实际业务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任务驱动―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各环节内容组织如下:课堂设计――将岗位分工、工作任务、职业行为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确定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兼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案。任务驱动――布置工作任务,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示范引导――主讲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此过程中结合录像、课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模仿操做――学生在观看老师演示后开始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复杂的角色分工操作需要进行小组成员协同。纠错重做――及时纠正个别错误,集体讲评一般错误,之后让学生重做容易出错的步骤。总结经验――最后老师对操作步骤进行复述,特别提醒容易出错的步骤和环节,总结整堂课技能要点、方法要点和社会因素要点。

三、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手段

1.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融学校、企业和社区为一体,以技术服务能力培养为主线,共同开展实践能力的培育工作,形成校企社“三方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基地以用友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争取与5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2~3家“校中厂”或“厂中校”。建设财会综合校外实习基地群,校外实习基地95%以上分布在广州市内,从学校到实习单位车程不超过1小时,实习基地布点合理,能为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提供真实的顶岗实习环境,学生在实习单位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达到工学结合的实习要求。

2.建立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室。建立财会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团队,解决会计电算化等财经类课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成立虚拟教研室――eRp教研室,设计会计电算化及eRp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设计会计电算化及eRp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料的格式,设计每节课任课教师的人数及授课内容,明确教师之间协调、衔接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及检查、考核学生办法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财会类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标准,优化现有实验教学资源,扩大会计电算化和eRp实验等财会类课程的专业应用范围。

3.创新教学内容,完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会计电算化及eRp等财会类实践教学中各模块的主要内容,按企业会计工作过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使用与企业同步的财务软件,实践教学案例来源于企业,按企业会计工作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轮岗实训,仿真财务和业务部门布局、岗位,模拟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实践教学与会计核算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具体如下:

(1)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教学采用模块分解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演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模块分解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演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

(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教、学、做”的教学模式,由多个教师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过程活动化:参观、个人、分组、角色扮演,进度合理化,每个教师教授和指导自己的专业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法。

(3)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详细设计每节课的内容,达到课程小型化即小课题、小讲座;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可以动用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参与过程。

(4)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财会类专业课程自主学习平台。

4.学校与企业结成职业教育联盟,共同改革实践教学项目。企业为财会金融系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项目,派技术骨干来学院做兼职教师,定期到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制定并实施合作双方人员的互聘制度、兼职教师准入制度、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考核办法、兼职教师奖励办法等制度,建立10人兼职教师资源库。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主要开发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eRp认证考试、初级电算化认证考试、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课程。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采用仿真企业或部门的真实教学案例(企业提供);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

5.改革案例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按照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子系统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将各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不仅学习和了解了会计电算化各个功能模块,而且还掌握了各个功能模块在用友U8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训资料的操作,逐步掌握了全盘账的操作,最后能够将会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理论融入到具体的财务软件账务处理过程中,并做到灵活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6.建立会计电算化精品视频公开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精品视频资源库。建设《会计电算化》省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录像,使学生通过网络即可在线上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极大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建设会计技能测试题库、数字化教材、多元化教材、基本案例、电子教案、网络课程。强化互动式和实践教学,教师在办公室或以线上网络的形式就可指导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就专业学习的交流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建立了网络论坛,提供了一个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的网络学习园地,学生可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网络论坛里,方便教师做线上解答或在课堂上讲解。

参考文献:

[1]王剑胜.会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瑞君.会计电算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会计实习的具体内容篇10

关键词:审计实务课程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71-02

《审计实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不理想。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成为会计专业教师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现状,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如下探讨。

一、高职院校中《审计实务》教学现状

《审计实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不满意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1)理论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把握不恰当。审计理论部分包含了审计的本质目标、审计工作流程、审计方法等内容,知识体系完整,但是由于教材内容大多选自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或者是摘自审计准则,因而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如果难度和深度把握不好,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审计实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一方面能够将理论部分的教学难点予以化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审计工作缺乏了解,学校实训教学条件有限,开展实践教学举步维艰,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师资队伍单薄。《审计实务》课程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学资源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一直以来都略显单薄。很多高职院校,本课程的授课教师仅有一至两名专职教师,其他皆为外聘教师。《审计实务》课程需要任课教师除具备深厚而丰富的财务会计相关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财务报表审计实践能力,而且,该课程理论部分深奥晦涩,学生难以理解,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化解教学难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实践经历。由于客观条件的不足,会计专业很多教师虽有足够的理论深度,但缺乏必备的实践技能,因而尚未形成雄厚的教学团队。二是教材教具贫乏。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教材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内容详尽,从理论教授和实务讲解的角度来看,能够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但是,为了满足新课程定位对《审计实务》教学的高标准和新要求,亟需针对交易循环这一实务操作部分,进行大量的便于学生动手操作演练的教学资源的补充和开发。

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审计工作不像会计工作那么为人所熟识,学生感受不到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因而对《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2)学生的畏难情绪严重。审计作为会计专业高年级课程,需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高职高专学生所欠缺的,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没有成就感。这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3)实务操作缺乏。学生对实务部分的了解主要依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操作演示,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

二、《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审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从理论上讲,是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与升华;从实践上讲,是会计技能的综合应用;从学生就业角度来讲,有益于拓宽就业渠道。但是,由于审计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多年来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差。因此,分析审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全新的课程设计,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审计课程必须解决的课题,是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是适应工作岗位的现实要求。

三、《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审计实务》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财务审计人员,能够按照审计业务的基本流程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实务》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计工作操作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整合

如果将财务报表审计作为总的教学任务,那么按照审计工作流程,可以将审计课程所学内容分解为以下几项具体任务:

1.业务承接。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委托事项沟通、业务承接评价、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编写审计计划。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制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编写审计计划。

3.执行审计程序。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各交易循环审计。

4.审计终结。具体包括的内容有:编制试算平衡表与调整分录汇总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

本课程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既定的学习任务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独立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并汇总审计差异、出具审计报告。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多媒体、微课、教材、实训等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实训作业法等项目化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审计实务》课程应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考核模式,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考核的重点,同时将理论知识考查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来源于作业和试卷成绩,实践能力考查成绩来源于课堂表现、学习任务的参与程度和实务操作成绩。另外,要将老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五)教学实施条件

1.师资配备:专任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具有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职业资格或相应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兼职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为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

2.实训条件:校内设置会计、审计仿真实训室,配备适用的教学软件和审计实训资料。校外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审计实训的见习岗位。

3.教学资源:除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日志、教案、ppt课件外,还应开发视频网络教学资源,如经典案例、专家讲座等。

四、《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课程目标,提升课程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

一方面应认识到审计课程是对会计各门核心课程的综合运用,学好审计,有利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应让学生树立信心,认识到学好审计,在工作岗位上将大有作为。与审计相对口的岗位有稽核、内部审计、审计助理等,这些岗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只要学生有扎实的会计基本功,掌握审计理论和方法,完全可以走上这些岗位,在实践中再加以磨练,就可以胜任。所以,有意识地强调审计课程的意义,明确课程目标,提高认识,端正学习态度,这是教学改革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二)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审计课程目标是培养适应审计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分析审计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须的职业能力有哪些,然后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课程按照审计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过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三)开发教学资源,有效开展实践教学

从教学内容上不难看出,所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才能化解理论教学中的难点,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实践技能。所以,应该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模拟会计事务所真实情景等教学方法。但是,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是以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前提的。因此,模拟会计事务所审计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结合教学实际所需,应当开发的教学资源包括全套的会计报表及相关会计资料,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模板,实践教学指导用书,甚至教学用的相关软件等设施。只有开发出这些教学资源,才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演练来深切感受审计工作。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四)积极搭建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平台

相对于校内学习,通过实习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所以搭建企业实习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上,将所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磨练,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员工流动性较大而且每年年报审计期间,需要大量的审计助理人员,这就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利用这一机会,学校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搭建这样的实习平台,不仅会使学生受益,也有利于提升老师的职业素质,更好地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兰,魏晓兰.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9-41.

[2]杜仙玲.高等职业院校审计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研讨――基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审计课程改革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1):49-52.

[3]吴韵琴.高职审计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J],2012(36):62-64.

(作者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