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十篇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十篇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4:09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1

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根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关系,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内部管理制度

0前言

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的关系,为解决目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提高企业的信誉、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1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欠佳,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使企业陷入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局面,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会计管理结构不健全,部分企业内部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有企业股东或企业领导人独揽大权。这种集权式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善,很可能由于股东或领导人一人的偏念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集权化严重,没有相关的人员能够对此现象进行及时制约,这种内部管理制度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弊端,使企业会计管理缺乏有效性[1]。

(2)企业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由于部分企业对企业内部会计的工作不够重视、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没有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性的工作,使会计工作的权限不够明确,导致会计在工作中缺乏规范标准的制约,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效率及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企业对内部管理重视程度欠缺。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只注重企业营销状况以及企业的盈利状况,而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企业内部常出现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得不到重视,人员调配缺乏合理性,因此出现会计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通常一个企业的会计还兼职企业财务人员,会计负责企业的账目过多,使会计工作较为繁重,因此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疏忽,使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2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的关系

2.1内部管理制度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环境基础

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为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管理部门机构、严格的按照国家会计规范为会计人员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专业的审计机构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会计规范制度要求规范了会计人员的权限,很好的约束了会计人员的行为及不良思想,为会计人员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依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使审计人员及时监督检查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同时健全的企业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企业内部管理环境,也为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基础,使会计人员在规范、有序的企业环境中工作,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进而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内部管理工作效率。

2.2内部管理制度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科学的组织结构

科学有序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制定了科学的组织机构,在企业内部设置了专门的会计管理部门,在会计管理部门中有会计主管人员,还下设会计助理、会计专员等众多的会计职位,使每个职位的会计人员负责企业不同环节的会计工作,将企业繁杂的会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不仅减轻了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有效的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2]。此外企业内部与会计部门相关的审计部门的设立,使审计组织机构与会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与管理,促进会计部门工作更加高效,为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提供支持。

2.3内部管理制度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通过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企业挑选了大量的优秀会计工作人才与会计储备人才,同时内部管理体制制定了会计人员相关培训制度,使企业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培训中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人才基础,同时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还能在工作中及时通过企业账目发现企业运营环节出现的问题,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3]。因此内部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蓄积了人才力量。

3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密切的联系,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仅为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通过设立健全的组织部门来制约与监督会计工作,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利的依据、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英,吴建友,孙红.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3(11).

[2]刘彬.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来自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质量管理企业发展重要性必要性作用

质量是衡量、评价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企业素质的重要标准。在当前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加强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可有效确保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企业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形势下,企业应该在考虑产品生产效率以及生产经营效益的前提下,确保质量。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新时期下现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提高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质量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务是检查企业管理制度是否出现漏洞或者隐患,或者严格检查生产质量是否出现问题。只有高度重视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才可以确保企业的生产产品符合国家制定的质量检验合格标准,使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质量保障的良好口碑,建立企业信誉,这也是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检验技术也不断提高,只要采用相关的专业技术检验企业生产产品,随即可以检验出产品是否合格,质量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产品达标与否,而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而客户的满意度会影响到企业的营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企业规模建设。由此可见,只有做好企业质量管理,才可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了确保企业质量管理的成效,不仅仅需要管理部门人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企业技术部门、生产车间以及管理层人员的共同努力。

(二)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质量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企业发展必须依赖市场,而市场发展必须依赖产品,产品的畅销必须依赖质量,因此,市场竞争基本上都是质量竞争,只有质量可靠才可以赢得市场,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质量管理对于企业而言,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也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切身利益。现代企业想要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生存和发展,非常有必要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确保生产质量以及管理质量,可以做到最低消耗,最优化生产,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这是满足供需双方利益,实现企业和顾客共赢的最好方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这种转变要求企业不能将企业质量管理简单的定位于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全面反映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保障,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生命线,也是确保客户满意的一个必要因素。

质量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的命脉,也关乎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非常有必要加强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

二、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虽然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力度,但是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禁锢和束缚,导致管理成效并不理想。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并没有进行整体规划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实际发展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并未将质量管理完全融入到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和战略中,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制定一套适应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计划。

(二)并没有明确最终的质量目标

想要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以及服务,企业制定的质量目标应该具有差异化,因为必须得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客户的认可。

(三)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观念滞后

企业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并不仅仅是管理者一个人努力就可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管理目标的,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市场调研、组织、策划、决策、激励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但是很多员工并没有正确认识质量管理工作,错误的认为质量管理应该是企业管理者一个人的事情,其他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导致无法形成整体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效能低下。

三、加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

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是企业生产力的制造者,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水平对于企业生产产品质量会有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才可以有效确保企业生产产品质量合格。企业管理者首先应重视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向企业员工灌输“质量第一”的理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视度,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企业质量管理中。同时,应重视企业员工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训,指导员工在遇到生活难题、工作难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其次,企业管理者应不断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确保员工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上的失误。另外,企业领导应积极鼓励企业员工多参加、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使员工能够劳逸结合,培养出多种能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

科学、完善、系统的质量监控系统是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确保质量管理成效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想要进行质量管理也是空话。因此,现代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应自身发展的质量控制系统,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市场动态信息、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情况。在确定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后,还需要明确规定质量控制标准制度,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规范性、标准性、有序性、全面性。在产品生产环节,应加强对产品加工以及操作的质量管理,严格根据产品生产监督条例执行,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水平,扩大产品生产的规模,提高产品生产效益。在产品销售环节以及产品售后环节,应加强管理员工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尽可能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客户获得的产品功能主要体现于产品利益、产品效用以及客户隐含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质量管理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多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

(三)应构建健全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如果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人追查原因,也不能追责,导致很多人的质量意识不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企业应完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将工程质量控制目标细分到每一个部门及员工身上,明确责任人。同时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如果员工表现优秀,应给予适当奖励,但是如果员工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这样有利于将员工的个人切身利益和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利益相结合,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不断创新企业质量管理

创新是一个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也需要积极创新,不可固步自封,永远停留于一个水平线上。企业首先应该在确定自身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下,确定一个长远的质量管理计划,而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还是服务于企业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因此企业在创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始终坚持这两点原则。为此,企业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时刻掌握市场发展态势,了解市场需求,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同时,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物质基础,为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生产,应该不断开发新的原材料,改造、完善新的生产工艺,尽可能实现节能、环保生产。

质量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核心保障,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确保产品质量达标率,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以及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现代企业应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会计信息;有效措施;信息质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使其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转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鉴于这种状况,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待提升,部分会计信息无法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度,对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为此,企业更应当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功能,提高内部控制效果,以规范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若不高,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则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其影响主要在于:首先,在企业中经营活动的开展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在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则很容易出现,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出现。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则能够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可培养企业员工自身的素质,促进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最后,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能够促使企业不断地完善内部审计体系,以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总而言之,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水平的企业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是企业据此来制定科学的决策,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内部控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其问题主要在于:第一,企业并未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水平比较薄弱。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依旧采用的而是过去的手工记账方式和电算化,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企业会计工作所提出的高要求,以至于企业会计信息得不到保障。第二,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不合理,在管理方面较为混乱,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传递,难以获得第一手的会计信息,容易出现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第三,企业并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未能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以至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实施效果并不好。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第四,企业未能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以至于无法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兴趣,使其缺乏工作动力,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除此之外,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受多方利益的牵制,在实施内审工作的时候难以保持客观的态度,企业对内审工作并不是很重视,未对内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以至于内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和准确,难以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可以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实施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为企业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执行环境。首先,要优化企业的结构,贯彻落实各项会计制度,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企业会计工作行为,从而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其次,要设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划分各个部门的权责,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将会计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身上,以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从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地决策依据。

(二)开展高效的内部控制活动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执行工作,要积极开展高效的内部控制活动,以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系统进行内部管理工作。会计系统内部管理工作有利于帮助企业了解所开展的市场交易活动。在执行此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要采用合适的财务报告编制方式,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要提高企业财产安全管理水平,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定期的盘查,记录好企业所开展的各项财务活动,严格审批工作,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

(三)重视对企业会计员工的内部管理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的作用,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企业应当重视对会计员工的管理,加强对会计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会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会计员工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结束语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工作,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新时期下企业为求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着较大的影响,其质量的好坏将会影响经营者所制定出的决策是否正确,会对决策所带来的效果产生影响。作为决策者的决断依据,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得到保障,要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企业的发展现状。为此,企业必须重视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内部管理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保障企业决策的高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

参考文献:

[1]温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1:194-195+200.

[2]王丽.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分析[J].电子制作,2013,02:194.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现行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它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标准,iSo9000等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要求,适用于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也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

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中小企业属于生产性机构,而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生产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等。

1.1管理职责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1.1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企业提出的质量方针,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所提供企业产品的等级;企业在质量方面的形象和信誉;企业产品质量的各项目标;在达到质量目标中所采取的措施;实施质量方针的管理人员的作用。

1.1.2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在制定时应考虑四个主要目的:实现消费者满意与职业标准一致;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回应消费者和环境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1.1.3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质量职责和权限,是对企业员工在质量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所做的一些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必须与为达到服务质量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保持一致;同时,企业的质量职责,还意味着企业对客户的优质服务是以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的合作为基础。

1.1.4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质量评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是否符合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以及质量体系是否适应在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等所做的正式评价。

1.2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产品是在人即企业员工直接操作下所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起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中,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对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开展培训,对企业员工开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等方面的教育,对新进员工开展质量意识的培训。

其二是信息资源管理。企业员工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是员工合作共事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沟通和有序作业的基础;对于企业外部,企业员工特别是与产品消费者直接交往的员工,在沟通联络方面应当具备适当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能与外部组织和代表紧密协作。

其三是物质资源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一些基本物质资源,包括开展管理所需要的软硬设备如计算机、储存器和数据库等;开展管理必需的基础性条件,如网络系统和通讯设施;开展质量评定的设备和计算机专用软件等。

1.3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质量环来表示。企业产品质量环,是指从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企业产品的质量直接受到上述三个过程的影响。在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中,企业员工要通过调查确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要求和期望,并与企业领导确认具备提供所需产品所要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形成质量要求与公开承诺。在新产品设计过程中,企业要把新产品性能的内容转化为新产品规范及新产品提供和控制的规范,同时反映出企业本身的方案选择。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通过产品规范规定所提供的产品、规定用于生产产品的技术和方法;通过质量控制规范规定评价和控制产品及产品生产特性的程序。

1.4测量、分析与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以识别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适应这个要求,企业需要做测量、分析与改进工作,开展内部质量审核。目前,企业的内部质量审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其审核对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各控制过程的职能工作。二是企业生产过程审核,一般是针对一个或一系列很具体的环节的审核。三是企业产品质量审核,这类审核的项目,可依据消费者的评价意见和生产过程控制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来确定。这三种审核,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保证活动。

二、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一般说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主要包括了目标、机构、制度和反馈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也涉及到这些方面。其中,确立目标、建立质量管理领导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2.1确定合适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从理论上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应能参照国内外通行的先进水平加以制订。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时应该因地制宜,追求质量管理与企业整体的匹配和融合,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目标体系。中小企业在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时,还必须确定:所明确的质量目标在生产实践中能够转变为现实。

2.2建立专职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中小企业虽然在规模上比较小,但是也需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使企业质量管理职能化。这个机构需要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人物担任,并承担全面责任。质量管理体系有自己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才能够提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措施,提供足够的质量文件和进行全面的质量记录,并实现质量的审核和质量工作的监督考核。

2.3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为保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以及相关的协调、预防和补救措施,以建立一套以质量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质量标准、职能和责任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也应通过文字形式明确予以表达,印成手册发到每一位企业员工。通过责任制度,保证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项程序以及每一个产品,都在质量管理制度的覆盖之下。

2.4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制度信息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依据。质量信息则是进行质量管理、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基础。质量信息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部活动,即产品质量环的各个阶段中所产生的反映产品质量的有关信息。要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必须建立一个沟通企业内、外的信息反馈系统,并规定各种信息,特别是质量信息的传递路线、方法和程序,形成有效的信息网,及时地收集企业内、外各种质量信息。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质量信息系统也应实现如下目标。一是质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过程;二是质量决策的速度与准确性得到提高;三是产品、服务和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四是对质量体系能够部分实现远程审核和评价;五是能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另外,从长远看,质量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信息交互和信息集成。

2.5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对于中小企业,也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从意识深处来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必须高度自觉地参与质量管理,树立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

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通过教育活动,树立起“质量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质量是我们和顾客联络的钥匙”的经营思想。管理层首先要对质量的重要性有切身体会,将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与企业命运结合,将质量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并以自己的行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员工。

对于中小企业员工,也需要通过培训工作,比如加强对iSo9000等标准的宣传贯彻,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依据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自觉地进行维护,真正形成质量文化的氛围,最大程度地维护已建立的质量体系。

三、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应在iSo9000等标准的基础上,对全部的过程进行系统策划,使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预期目的。对于中小企业,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一般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文件的编制,体系的实施和体系的完善。在实际的建设中,中小企业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来开展建设工作。

3.1确定核心领导者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领导者应担任企业重要岗位领导职务,具备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实际状况与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能够融会贯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领导者的能力可能直接关系到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败。

3.2合理制定质量目标与指标如前所述,对于中小企业,质量目标制定要充分考虑目标的合理性、可追求性、可测量性和经济性。中小企业不一定套用和搬用大型企业做法,按层次、按部门制定质量目标,而是结合企业的主要经营指标,结合主要管理者的职能与责任,结合传统的考核指标,比如以年度指标等形式下达并由实际责任者负责执行。

3.3保证资金的投入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筹资能力差是个普遍现实问题,特别硬件装备如生产设备、工艺工装及检测设备投入方面不足。因此,中小型企业应积极筹措资金来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比如申报中央和地方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企业向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集中有限资金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确保必需的资金投入,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增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3.4建立内部监控机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监控机制,是增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建立日常生产检查与集中性内审两者结合的监控机制,通过内审,进行自我改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与日常管理结合的管理评审监控机制。事实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管理评审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是专职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也可以是领导层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再比如,评审内容和评审结果也可灵活决定,不一定每次都要覆盖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而是通过多次评审在年度内覆盖标准规定的内容。

四、结束语

对于中小企业,从确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策略,到完成建设过程,到企业通过认证,也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开始。在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后,需要采用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持续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中小型企业要从自身需求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加强必要的资源建设和配置,不断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从质量管理发展趋势看,质量管理体系也只是建立了一个质量基础,中小企业走专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及一体化管理体系道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中小型企业需要适应这个趋势,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增强应变能力,持续设计和优化其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

[2]赵玉忠,何桢.对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3]薄香芳.山西省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5).

[4]宋松林.中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

一、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的制度依据

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企业的管理工作分为很多种类,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管理的工作被称之为质量管理工作。为了使产品的质量达到预期要求,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质量监管体系的创建,iSo9001是检验产品质量的国际通用标准,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各个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因此,iSo9001的质量标准是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的制度依据。

二、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概念

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拥有完善的组织基础,只有具备了完善的组织基础,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才能够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1】。因此,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尤为重要,如果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不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机构的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质量关系需求,企业所生产的混凝土的质量将得不到保证,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危机。历史上很多商品混凝土企业是盛衰经历都可以证明,混凝土的质量是否达标,决定了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有无市场信誉,而企业是市场信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设置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而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要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质量管理机构,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建设

(一)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最重要的岗位,法定代表人在质量管理机构拥有最高的管理权力,对混凝土质量拥有最高责任,如果混凝土质量不能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法定代表人将成为最高责任人被追究责任【2】。法定代表人的职权范围很广,对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人事安排和行政管理均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可以说,法定代表人是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最高领导人和第一责任人。

(二)企业技术负责人

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是企业在技术方面最高的领导人,技术是否过硬是决定商品质量的关键,因此,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是企业较为重要的领导人,一般情况下,企业技术负责人在企业决策机构拥有否决权,无论商品生产和销售其他各个环节如何过关,只要产品的技术不过硬,就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因此,技术负责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产品是否合格做出判断,对不合格的产品使用否决权,使企业的每一份产品的质量都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充分保障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行业信誉【3】。与法定代表人有许多相似,企业技术负责人也是企业较为重要的责任人,如果产品因为技术问题而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企业技术负责人将是主要的责任人。

(三)财务部

财务部是管控资金的机构,是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重要部门之一,财务部主要负责质量管理工作成本的统计与核算,科学合理的制定成本使用方案,制定企业防控资金风险的规划,并对企业理应支付的税务进行处理,因此,财务部是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机构保证资金供给的主要部门,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四)生产部

生产部主要是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产品生产的部门,对产品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生产加工,因此,生产部对质量管理机构工作的配合对混凝土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生产部的工作覆盖了混凝土生产的全部流程,可以说,混凝土质量能否出现问题,主要取决于生产部的工作,因此,生产部是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市场部

市场部在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主要职责是寻找客户并与之签订认购合同,市场部不仅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混凝体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要【4】。商品的原材料质量和运输过程的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质量的下降,因此,市场部所负责的领域也是混凝土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将市场部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部门对保证混凝土质量至关重要。

(六)人事部

人事部是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重要的部门之一,任何工作都是由专业人才来做,因此,合理的安排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对提高工作质量十分重要,人事部恰恰是企业调整专业人才的部门,可以将质量管理方面的人才科学合理的配置到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所需的工作岗位,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因此,人事部是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

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企业推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关键,对保证管理机构及时发现混凝土质量问题,并迅速改正质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的制度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管理,第一个层面是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表达混凝土质量情况的主要文件,是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不仅能够保证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也能提高企业客户的满意程度,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5】。第二个层面是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对混凝土生产加工的时间、材质和加工人身份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的文件,因此非常重要,往往由企业最高负责人管控。作业指导书是第三个层面,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管理混凝土生产销售流程和混凝土质量而创作的重要文件,对混凝土质量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混凝土质量的管理工作,是混凝土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分析混凝土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的建设情况,对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石露,王庚.如何切实落实iS090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中国建设信息,2014(4):59.

[2]严新,方丽平,严培杰.制度的科学制定与探讨.南方论丛,2014(4):50.

[3]GB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014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制度建设;内控;系统管理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建筑业对宏观经济的依赖,在宏观经济环境下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和中型的项目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在中小型建设项目中将避免多层次的重复建设,中小企业面临着萎缩被淘汰的危险,加入wto后,行业壁垒在降低,国内市场国际化促进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全面融合,外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优于国内市场,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到内部的攻击。

1中小建筑企业质量控制

中小企业利润低,经历了很多投资规模的扩建,建设施工企业的建设项目数量明显增加,但在增加的良好形势下,施工企业在工业仍处于不良地位,据统计,近年来,施工企业平均利润率增长缓慢,资本积累慢,没有竞争力,目前建筑业表面上呈现出明显的矛盾胶着的状态,市场的整体状况对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不利,要尽量扩大市场份额,大部分建筑企业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利润下降,竞争混乱,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2家庭管理模式的缺点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占建筑施工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很容易出现统一的产权关系以血缘关系相结合的现象,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需要早期的创业企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企业规模中家庭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家庭、企业和股东的干扰严重影响企业管理系统的建立,功能部门需要执行有关的管理。

3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制度建设

法治统治下,应该建立规则和条例,应遵循一定的制度,中小企业建筑施工在现代化企业建设中要遵循现代企业理论,提高建筑企业的特点,进行建筑行业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支持管理系统,在中小企业中,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制度。

3.1建立人员岗位规范

建筑工地领域中的信息流、物流的良好联通能够保证作业的标准,保证领域的秩序,严格执行岗位制度,岗位作业标准的对象是施工生产员工,在企业中要提高技术标准,确保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施工操作程序,包括工作条件、人员岗位等,因此,提高操作权限,满足岗位作业技术质量要求,标准化内控管理体系的实施是提高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的保证。对施工现场的过程以及下一个过程负责,过程与程序的质量需要得到保证,建筑公司的每一个设计都要通过相互控制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检查和检测,帮助积极推进新的科学的审计质量。

3.2技术培训

建筑工地上的工人,特别是对于承担主要施工的人员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辅导,请专家进行施工的讲解,通过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示范传授技术经验。

4中小建筑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

4.1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筑企业对人事管理的制度建设,包括生产管理、采购,存储管理,金融管理,管理的基本框架重在提高一系列的系统管理方法,尤其要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建材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业主管部门要求当事人统一技术标准,中国建筑业的技术标准修订成为整个行业的国家标准,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等;不同行业、地区进行技术标准的建立形成了完善的技术评估的管理系统,需要细化和完善相关内容,保证工程的质量是确保安全的核心。该方法基于质量控制方法制定内控管理体系,条件影响活动的质量,根据统计对整个过程判断质量的稳定性,判断不同的方法对施工活动的影响,使用质量检测方法要及时掌握质量动态,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通过设置的一个工序内控措施,提高质量,以便良好的进行状态的控制。

4.2材料质量管理体系

从材料的采购到施工阶段都需要对材料进行控制,根据材料的质量验收制度提高质量保证,质量保证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妥善的处理,提高管理系统的作用,系统控制保障质量,对质量验收进行控制,即控制产品质量,其中包括隐蔽工程,对接收部分的验收以及分部工程验收,对整个中小建设施工企业的进行质量控制验收工作。

4.3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质量反馈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有关,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创建质量信息反馈系统,质量管理需要一个强大的内部信息反馈,根据质量指令,使信息流得意控制,还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质量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上级部门,建立施工现场质量体系是保证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5结语

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意味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使用的系统是有区别的,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适应企业自身长期的实践经验,有效地促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根据企业的性质,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避免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机构应该进行相应地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调整,以提高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7

本文由质量管理体制和企业标准化运营两个体制,讨论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质量管理体制和企业标准化运营之间的对比度,论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基础是标准化运营,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也可以对标准化工作起到务实性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互为支撑、互为前进。使企业明显的获得经济盈利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质量管理体系;企业标准化;关系

在1991年由国务院的管理条例后,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开始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如今已经是市场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如想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势必要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方向前进,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所以能得到全球的的认可,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可以提供合格产品或高效服务的第三方认可,使供应方和需求方对企业产品的质量建立良好的信心和保证。

1企业管理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1.1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涉及广泛,企业管理制度的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企业形象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及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物控管理等方面,是企业的管理运行中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也为企业步入平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时,要在落实国家在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前提下,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标准。以管理标准为基础,工作标准为保障,实行企业标准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标准化管理部门,由此部门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实施工作,设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进行对本企业工作标准的落实和实施进行有力的监督和检查

1.2质量管理体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最新的标准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展开就是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一般情况下,包括制定质量要求、目标及质量的策划、控制、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工作。实现质量管理的方法目标,有效合理地展开各项工作的质量管理,势必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质量管理体系是由企业内部建立,为确保产品的质量。它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体系要素加以融合,加强企业从设计研制到生产、检验以及销售所使用全过程的产品质量管理,并形成标准化、制度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检验标准。

2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标准化

2.1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标准化的定位

对企业组织的现代化生产以及科学管理有着重要影响的就是企业的标准化,同样,企业标准化也是推进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提升科学管理的水平以及约束产品的质量都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可见,企业标准化也是企业组织的生产、管理、经营的一个基础。企业标准化的建设和管理与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计划管理,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一样,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它是其他行驶管理系统的依据和基础,同样也服务于各个管理系统。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它是建立在质量体系文件化的基础上实行,严格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升企业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使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

2.2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标准化体系

两者皆拥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利用文件化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调控,监督产品的质量,使其达到技术标准要求。企业如需加强管理指标,就要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运用其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为企业的管理全过程进行制约,而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都为以上标准提供了依据和法律的支持,使其由传统的人治转型到法制。

3培训是了解及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的基础

目前世界上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都是有iSo9000族的标准执行的。而企业想要执行这项标准就要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iSo9000族的质量管理和相关标准进行针对性极强的培训和学习,让企业工作人员了解并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操作制定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体系文件,使生产经营得每一个环节都有文件的要求和制约,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严格把关,标准化执行。而标准化就是围绕其标准进行的活动。

由此可见,对于企业开展一系列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家认证其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企业通过这项认证可以让标准化工作得到平稳的发展和认定。并且标准化的工作地位也可以得到提高和巩固,使标准化工作推动企业的质量管理向前迈进。企业做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和标准化工作才能有效的推进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流程的稳固,也为质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从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过程及步骤以及标准化的定位中我们可以直观的体会出,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惠互利等词语来形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和标准化的工作的相交点都是标准,离开标准,就没有标准化的工作,没有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就无从认证。他们的工作过程都是相同的,标准化工作本身就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对应标准,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是了解GB/ti9000标准为基础,然后制定一系列应对本单位的标准并对其实施和监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准化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都是相同的,都是围绕其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来确定企业的标准化是否做的合格而扎实,针对标准化的工作前进全靠质量管理的认证。双方离开谁都无法站稳脚跟。

5结语

由此可见,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基础是标准化,而促使标准化工作不断前进和发展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使企业得到显著的经济盈利和社会效益。其一,质量管理体系是联系客户的关系纽带,是突破经营技术武器;其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以节省许多反复检验的花销;其三,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以合理有效的质量体系;其四,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国家的经济效益,其五,国家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增强企业对于产品的质量保证。由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国家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宏观监管手段,对于国家及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而企业通过这种监管手段的开展,亦能提升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宋子明.做好标准化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夯实基础[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论坛论文集[C].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4:17.

[2]高文东,张锦祥.弹好标准化管理“三部曲”,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4.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管理经营管理

0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且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品质的追求以及建筑企业市场低成本的进入,使得建筑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而经营作为各个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效益的好坏,并且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学习经营、懂得经营和善于经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

1建筑企业经营及其影响要素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建筑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符合设计和满足用户要求为根本,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期望值的目的。而影响建筑经营的要素主要有企业内部的体制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建筑经营投入的施工技术、人力等,以及产出建筑物的质量和获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三大类因素。因此,可以从这些经营要素的管理入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2加强建筑企业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各技术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2.3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其经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实施有效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人力经济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除了传统的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等,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

[1] [2] 

管理,以及终身教育等内容。

人力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劳动消耗,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在人力经济管理上的,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员的内在潜力,实施各尽所长、各尽所能的“能本”管理;并建立“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能绩优先的用人制度,坚决实施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人事制度,创造条件保证有才能的人更好的发挥才干。

.加强建筑企业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只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设计和用户要求,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

建立全面的质量要素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公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要做好全过程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为用户服务”和“预防为主”的思想,从市场调研、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经济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自觉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相互监督,使得全企业都处在质量经济管理之中。

结束语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9

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质量方针等进行的质量控制,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和国有企业法律工作开展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法律工作的建设。

【关键词】

质量管理;国有企业;法律风险

0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通常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从企业的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等将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予以制度化和标准化的一种管理体系。国有企业的法律工作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所需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若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和国有企业法律工作开展有机的结合,必定能够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法律工作的建设。

1国有企业法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水平日渐上升,如何寻求传统的法律工作与新型企业发展的契合点,是现阶段企业法律工作管理的重点。对于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法律工作,需要将传统的法律工作的体系、方法和运行模式进行系统、科学的规范和调整,将iSo9000的考核机制和考核内容引入法律工作体系中,即通过建立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良好运行机制,使工作质量管理系统规范化,通过机制改革和管理考核,实现国有企业法律工作由传统型向发展型迈进,从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从号召式向自主式演进,最终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实现分散型管理向系统型管理的转变。推行法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互动互商,共创共建的过程,在体系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沟通协调,强调主动服务,强调条块结合,强调步调统一,若在法律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涉及多个主体,则需要考虑在确保和谐稳定的前提下,科学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和平台整合,互享法律工作成果,共商党建发展手段,共同推进法律工作的可持续循环控制,通过流程再造和痕迹管理达到规范和落实各项法律工作的目标,整体提升法律工作总体水平,因此,建立和推行法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既是保障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又是企业法律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2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

为持续深化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增强法律风险防控能力,需开展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推进法律风险由部门防控向岗位防控进行落实,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三级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是将法律风险防控与经营管理业务和全面风险管理相结合,将法律风险防控纳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业务流程,实现对法律风险的全方位防控,具体操作过程是将法律机构职能防控与业务部门管理防控相结合,建立部门分工协作、责任明晰、共同防控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三级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从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尺度的前提出发,将法律风险的类型和特点按照法律关系的性质进行区分,分门别类的建立与之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部分组成,纵向是从组织机构的上下指导关系出发建立岗位防控体系,横向是指从岗位职责出发建立岗位防控体系,包括清理岗位,梳理岗位职责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识别岗位法律风险源点,判断哪些岗位是涉法岗位;针对涉法岗位细化岗位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按照规范格式编写风险防控体系,其架构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编号、隶属部门或单位、任职条件、岗位职责、法律风险源点、法律后果、控制措施、实施证据、法律及制度依据等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清理机关及直附属各部门岗位名称及职责;清理岗位名称及职责;清理对外投资公司岗位名称及责任;识别并确定涉法岗位;识别涉法岗位的法律风险源;对照法律风险源梳理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完成各岗位法律风险防控措施等。

国有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是通过对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全面的对企业的安全、治理、环境行为进行充分有序、文件化、可验证化的评价,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体系建立后,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事项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为防控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包括职业健康、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废水排放、噪声排放、放射性物品管理、固体废弃物处置、钻井工程、自然灾害管理、电力通信、管道保护、质量管理和综合等方面。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依托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职工权益保障条例、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法、放射人员健康管理办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则制度进行制定;环境保护依托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条例、环境检测质量管理规定、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等,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废水排放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标准进行制定;废气排放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标准进行制定;噪声排放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采取防范措施;放射性物品管理按照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标准进行制定;应急管理通过定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突发性事件报送管理办法和突发性应急预案,开展多岗位应急系统演练,增强各级员工应急处理能力;管道保护依托新颁布的管道保护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管道保护法宣传与学习工作,将其融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质量管理依托产品质量管理,从化学剂产品质量认定、物资采购质量监督、产品交接计量等多种方式从标准上对质量进行把关,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质量管理的宣传,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自身共同出发做好质量方面的管理和掌控工作。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一、a汽车玻璃厂质量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a企业质量现状分析

该玻璃厂是一家加工制造汽车玻璃的民营企业,始建于2003年。该企业由夫妻两人共同管理,发展至今拥有员工100多人,并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成熟的生产技术,但领导者没有全面的管理经验,加上质量观念淡薄,质量管理上功夫下的浅,使得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低,出现问题的产品只能采用简单的包退包换方法的解决,由于产品质量问题使得公司效益严重受损。

(二)该企业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所谓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的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及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使其制度化、标准化,使它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由于该企业的生产产品型号较多、数量大、生产过程比较繁琐,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质量管理控制记录,没有严格的检验制度和规程制约,质量控制方法单一,直接导致iSo9000认证得不到真正的实行,并且企业管理者对质量体系理解的不深刻,也导致体系无法顺利运行。

自检能力差。该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严重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使得检验设备和标准成为摆设,即便检验也是为了应付发证考核的要求。尤其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不到位,往往一个工序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整个产品报废,反而大大增加了成本。

管理者认识不足。该企业没有设置明确的管理部门,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实行集权化领导,任何指示都要亲力亲为,这导致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决策信息掌握不完整、下属机构没有积极性、应变能力差等问题。同时下属发现问题不及时汇报,自己没有决策权,就放之任之。

二、a企业质量管理的完善与推广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在iSo9000等标准的基础上对企业全部的生产过程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规划。在对质量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整改中,民营企业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提高质量意识。首先,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要确保进厂原料符合标准、产品加工符合各项技术规范要求,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百分之百合格。同时还要对产品各生产线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每个工序送到下一个工序的产品都是合格的。其次,质量管理需要好的环境支持。员工素质的高低对企业人文环境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质量管理顺利的实施必须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提高员工主人翁的意识。然后,加强对员工的针对性培训,提高生产技能。

完善质量责任制制度。为了保证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应承担的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完善相关协调、预防和补救机制,建立一套以质量责任制为依据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要保证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项程序及每一个产品都在质量管理制度的覆盖之下。民营企业不要模仿大型企业的管理制度,要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目标、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并下达给实际负责人执行。

建立专职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企业要适当的放权,设立专职的质检部门,使企业质量管理职能化。这样才能够保证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职能部门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措施,对质量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为质量审核、质量监督与质量考核提供准确的质量文件。

建立起适合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建立起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的管理模式。要做到为我所用,从大量的质量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将质量管理融入到企业整体管理之中,与其他管理手段有效结合。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高效和实效。使其创造更高的效益。

保证资金的投入。民营企业大多都是由个人或合伙人创建,资金紧张,筹资能力差是很多民营企业的普遍问题,导致企业的硬件设备如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得不到改进和增加。所以民营企业要积极筹备资金来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建设。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比如申报中央和地方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企业向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集中有限资金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确保必需的资金投入,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增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完善内部监控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监控机制,是增强民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于民营企业,一方面,可以建立日常生产检查与集中性内审两者结合的监控机制,通过内审,进行自我改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与日常管理结合的管理评审监控机制。事实上,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管理评审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是专职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也可以是领导层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再比如,评审内容和评审结果也可灵活决定,不一定每次都要覆盖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而是通过多次评审在年度内覆盖标准规定的内容。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