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7:01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1

【关键词】老年住宅;设计

前言

人总是会变老的。从当前的社会现状看,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买套小户型的房子可能要使用一生。所以,每设计一套住宅,既要考虑到当前的使用要求,也要考虑到今后的变化,为住户作长远的打算,设计功能清晰、品质优良、灵活可变、绿色生态的住宅,不仅做到居者有其屋,还要让自己的住所在漫漫的一生中享受到美好的生活。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是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

一、住宅场地选址与总平面设计问题分析

1、基地自身应当阳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开阔的视野;最好能和庭院、绿化、园林相结合,组成户外的活动中心;设置座椅和适合老人的活动器械,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户外交流的场所;场地要有足够的面积,并且做好无障碍设计,方便老人活动。

2、基地周围应提供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建筑,比如:文化休闲中心、医疗设施、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等等,并且便于到达,使老人享受到生活上的方便。但不能临近儿童游乐场或营业时间长、供成年人使用的娱乐区。

3、场地周围有便捷的交通,方便老人出行;同时又不能邻近主干道,保证老人的一般性户外活动如:买菜、逛公园等等不必穿越城市主干道。

二、住宅平面功能设计问题分析

1、为老人设计的住宅功能要合理,总面积不宜过大,因为通常老人的体力较差、行动较为迟缓,过大的面积不能带来生活质量上的提高,反而不利于老人自己整理家务。套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并结合老人的生理特点,进行精细化设计,在紧凑的基础上合理配备功能空间的尺度,当大则大,当小则小。

2、对老人住宅而言,各空间的尺度很重要。比如:入户门及其周围空间应当考虑设置更衣、换鞋的柜子和凳子的前提下保证轮椅的回转和开门空间,也就是说净空间应当至少保证1.2m;考虑老人的正常使用要求,起居室面积不能小于14m2,卧室不能小于10m2,而且,考虑到正常的家具尺度和必要的活动空间,房间短边不能小于3m;显然,在总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能把一部分空间整合在一起是有利的。

3、由于老人行动的特殊性,厨房、卫生间的设计与一般住宅有所不同。首先,从尺度上应当放宽,考虑到老人坐姿操作的可能性,其次,布置上也应当仔细斟酌。考虑到平时使用人数不多,从便捷的角度出发,餐厨合一的设计应该是比较有利的,一方面空间的利用率比较高,另一方面减少了从厨房端饭菜到餐厅的麻烦;老人容易失禁,所以卫生间应紧邻卧室并且设置长明灯方便老人夜间使用。

三、住宅装修与细部设计问题分析

1、考虑到老人的行动能力较差,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踏步和楼梯坡度要平缓,踏步步高宜小于120mm,踏步步宽室外不宜小于380mm、室内不宜小于300mm;室外坡道坡度宜小于1/12并且部分应设扶手;所有过道都要保证足够的宽度,净宽不小于1.2m,并且不得出现高差,以防绊倒。

2、墙、地面材料的选用对于室内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应选用能防止老人打滑、磕碰、扭伤擦伤的材料,并且不应采用易燃、易碎或是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材料。因为老人易滑倒,所以墙体的阳角都应做成圆角,凡有突出的部位应避免使用粗糙的材料以免擦伤;在一些容易滑倒的部位如卫生间,甚至不要出现阳角。居室地面宜选用硬木或有弹性的塑胶地面;寒冷地区要考虑保暖问题,不应使用陶瓷地面;地面一定要防滑,即便有水时也不应发生打滑的情况;此外,地板应当便于清洁,防止积灰。居室内的储藏空间尽量不要采用吊柜的形式,应设置壁橱来解决储藏的问题,标准为每人不小于1m3。

3、厨房和卫生间的细部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由于一般人在厨房内的操作时间通常要达到1h左右,很多老人会感到很疲劳,所以,应考虑坐姿操作的可能性:操作台高度定为0.75m,台面宽度0.55m左右,台面以下后退0.25m以上,这样基本能保证大多数操作能以坐姿完成。吊柜高度不宜过高,距地不宜大于1.4m,以方便老人取放物品。鉴于老人健忘的特点,厨房内应安装燃气泄漏和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并选择有燃气、烟气自动报警功能的抽油烟机和防止燃气泄漏的灶具。老人上厕所时很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卫生间内除正常的功能要求外,需要给老人提供额外的关照。首先,老人如厕时动作较大且迟缓,其洁具应选择操作简单的设备,安装尺寸放宽,位置选择符合老人的生理特点;并且确保一旦老人跌倒时,危险性最小。其次,老人最好选择白色的洁具,因其清洁并且能随时发现身体中某些病变;坐便器、浴缸高度应不大于0.4m、浴缸一端设皿宽度0.4m的坐凳,浴缸边缘应方便跨越出入;有条件的,在洁具两侧预留扶手;冷、热水混合式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此外,考虑到老人跌倒后的及时救援,卫生间宜设平开门,门扇向外开启,留有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

4、电气设备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不论何种设备,首要问题是做好防漏电设计,确保安全。设备的选用应当考虑到老人思维能力有所下降,尽量选用操作安全简单、具有防止误操作功能的产品,并且考虑维护简单、消耗品更换容易的产品。开关、插座应当清晰、醒目,安装位置、高度要适宜,一般开关高度在1.1m为好,开关选择宽板式按键,便于手指不灵活的老人操作。厨房、卫生间无论是否有自然排风,都应设置机械通风设备,确保通风良好。空调安装的位置要适当,开启后不能直接吹到人体,尤其是老人睡觉时更要避免。

5、照明和色彩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提高室内照度、改善亮度均匀性,因为老人视力下降,在照明不好的地方容易产生危险,此外,较低的照度水平还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要根据场所和用途配置照明,房间和走廊等经常活动的区域照度应基本相当,避免出现光的亮度突变;如果是不可避免的亮度变化,则逐渐变化,并且,用辅助照明获得的最大亮度面与附近正常亮度之比不大于3:1,相邻房间、走道与房间之间亮度之比不大于2:1;卧室采用可调亮度灯具,开关设在床头从卧室到卫生间设里脚灯,并保持长明;②要避免产生眩光,尽量采用多光源照明来达到较高的照度,不宜采用单个的过亮的灯来照明,同时灯具的选取也很重要,优先选择配光曲线好的灯具会给老人带来更好的使用效果;③要选用显色性好的光源,优先选用三基色荧光灯作为一般照明。白炽灯的显色性最好,但色温低、易产生眩光,可作为局部照明使用。当然,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光色搭配,布置两三个层次的冷、暖灯光,并可进行调光,以便根据季节、心情、视觉要求进行调节;④室内装饰色彩应典雅、洁净、稳重、安宁,宜选用浅色,如米黄,浅灰,浅蓝等;忌用大红、橙色等刺激性色彩,因其易引起心率加速、血压升高等问题,不利于健康。此外设计上要考虑到视觉黄变的情况,这种情况是由于晶状体变色引起的,会使人对彩度的感觉降低,尤其是明度低、彩度高的色彩。色相上影响也很大,表现为黄色的白化现象,使白底色上的黄色标记很难辨认;蓝色将带有微黑现象,黑底色上的鲜艳蓝色会消失;绿色将变成暗绿。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2

我国对老年人住宅环境的研究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建筑设计和社区规划方面,对老年人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的研究比较少,而对住宅卫生间的室内环境设计就少之又少了。在对住宅卫生间室内环境设计的研究上,仅仅只是将一般的住宅卫生间设计规范作为依据,缺乏设计的有效性,实用价值不高。仅有的老年人住宅卫生间的室内环境设计也是借鉴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未结合我国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特点,所设计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老年人对住宅卫生间室内环境的要求。因而,研究我国城市老年人住宅卫生间的室内环境设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现阶段国内城市老年人住宅卫生间的室内环境设计状况

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住宅卫生间的面积比较小,大多数住宅中只有一个卫生间,老年人缺少独立的适合其使用的卫生间,致使老年人在行动的时候极为不方便,据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希望有自己独立的卫生间。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容易出现起夜现象,然而老年人起夜去卫生间时,许多老年人找不到卫生间的照明开关,而且卫生间的灯光较为昏暗,老年人的眼力下降,以至于其在晚上起夜时容易发生碰撞。就目前而言,许多住宅所使用的是坐便器,但老年人在如厕的过程中会感觉坐便器的坐圈太凉,卫生纸架放置的位置不便于其拿到。另外,当老年人如厕完毕后,起身具有一定的困难。除了如厕之外,老年人在使用卫生间进行盥洗时,也存在不方便的地方。大多数住宅卫生间并没有专门设计出盥洗的位置,使得老年人有时在厨房或是起居室进行盥洗,容易弄脏地面。老人所采用的洗浴方式主要是盆浴和淋浴,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卫生间的面积比较小,老年人只能选择淋浴,但其想要盆浴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在卫生间的设备方面,也为老年人带来了一定的不便。由于我国卫生间的设备质量还有待提高,设备的类型还不够丰富,在对其管理方面还缺乏规范性,以至于容易出现劣质的卫生间设备,造成老年人使用的不便利。

3国内城市老年人住宅卫生间室内环境设计的有效策略

3.1从国内城市老年人住宅卫生间的平面布局来进行设计

在设计城市老年人住宅卫生间室内环境时,首先,要了解老年人对卫生间的功能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住宅卫生间除了具有基本的功能之外,还多了许多其他的功能。例如听广播、读报纸等。因而,在设计住宅室内环境的时候,必须以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状况为依据。以设计出具有安全性、健康性的适合老年人的住宅卫生间,从而保障老年人的舒适性。其次,要对卫生间的位置和面积大小进行合适的设计。在设计卫生间的位置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如厕的频繁性,尽可能的将卫生间安置在离老年人卧室较近的地方。而在卫生间面积大小的设置上最好将如厕和盥洗的部分相分离。

3.2从国内城市老年人住宅卫生间的配套设施方面来进行设计

在设计城市老年人住宅卫生间室内环境时,要重视对老年人市场的开发,设计出适合老年人专用的卫生间设备。从坐便器设备来说,可采用全自动坐便器,以避免老年人忘记冲洗。这种多功能的自动坐便器,还能在夜间自带照明功能,以方便老年人的夜间如厕。另外,还可以利用增高垫圈,来帮助老年人如厕时的坐下和起身,而且其高度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从洗面盆设备来说,要尽可能的在卫生间内设置挂墙式面盆或是台盆,以避免老人驼背。另外,所设置的面盆四角都应该成弧度,不可是尖锐的。可在卫生间中放置一个淋浴房,为老年人留出洗浴的独立空间,以避免老年人在洗浴过程中受凉而生病,保障其健康。

4结束语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3

【关键词】年龄结构住宅住宅需求

一、引言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人口因素是影响住宅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关注住宅市场就要关注人口因素。著名市场营销专家科特勒曾经说过:市场是由具有特定的需要或欲望的全部潜在客户所组成的。住宅市场上潜在客户是由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共同构成.关注人口因素中人口年龄构成,有利于了解住宅市场,进而了解和分析住宅需求,为房地产营销提供指导意见。

由于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个体会有特定的事情要做。如美国人一般会在20岁左右工作,26岁左右结婚,31岁左右购买第一套房产。即他们首次置业年龄集中在25~39岁之间。这个规律在日本也同样存在。日本人口分组住宅自有率数据显示:1978~1998年的20年里,25岁以下人口组平均住宅自有率是5.6%;35~39岁人口组平均住宅自有率达到了55%。即25~39岁年龄段的人口是住宅消费主力军。据中国指数研究院调查结果,我国25~34岁年轻人是第一大购房群体,35~44岁中年人是第二大购房群体,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主力军。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加上自古以来置业观念,人们有较为强烈的住宅需求。不同年龄段群体因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价值观、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不同住宅需求,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就住宅需求来言,不同年龄结构的某一群体在住宅价格、区位、面积、户型设计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等有不同的需求特征。研究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住宅需求特征,将为住宅市场开发和发展提供宝贵参考意见。

二、我国购房者年龄结构与住宅需求的关系

(一)我国的住宅现状

自1998实行住房改革以来,我国进入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阶段。总体上住宅市场供求结构存在非均衡现象,2000~2009年间普通住宅供给量逐年增加,有效需求量除了2007至2008年有明显下降,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总之,2000~2009年间普通住宅有效供给量始终大于有效需求量,即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如下图。{1}

而2000~2009年间我国住宅供求结构中,别墅或高档住宅的有效需求量和有效供给量处于变化中。有效供给量2000~2007年间呈上升态势,2007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有效需求2000~2007年间显著增加,2007~2009年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者相比,2000~2008年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差距不断缩小;2009年出现有效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如下图。

住宅智能化方面。如果说70年代解决的是有无问题;80年代解决的是大小问题;90年代关注的是环境优美问题;21世纪是住宅智能化时代。我国智能化住宅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8年以前只是推出了智能化居民小区理念;1998~2000年间是小区智能化的试点阶段;21世纪进入了智能化住宅的迅速发展和提高阶段。

为提高竞争力各大省市相继出现了建筑规模大、投资高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如上海中凯之光计划智能化系统投资采用每平米100元的标准,以达到高档水平。智能化住宅已成为住宅需求的不可抵挡的趋势,尤其是宽带网在智能化小区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

我国老年住宅供应紧缺。2010年据估计约有69万老年人住在11000多家政府或政府资助的福利老年护理院;居住在非盈利、非政府的护老中心的老年人数不到27万。随着社会观念对老年住宅的认可,未来老年住宅市场潜力巨大。

(二)我国购房者年龄结构现状

从中国指数研究院调查结果看:25~34岁年龄段购房人数占总购房人数50%;35~44岁年龄段人口占购房人口总数24.5%;这两个年龄段人在总购房人数中高达四分之三。如图1。{2}

从上图看出我国购房者具有明显的年龄结构特征。这种特征与个体生命周期紧密相关。25~34岁年龄段的人大多处于结婚年龄,大部分属于第一次置业,购房主要是为了满足居住需要,需求弹性较小属刚性需求,他们是当前住宅市场上购房的主力军;35~44岁年龄段人群的孩子处于成长阶段和自己事业发展阶段,关注孩子成长和自己的发展,大部分属第二次及以上置业,具有较强购房能力,购房行为属改善性需求,对所购房屋未来的升值空间较关心,有一定的投机性。

三、不同年龄段的住宅需求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调查结果,可分几个不同年龄段来分析不同住宅需求:

(一)基本自住需求阶段

25~34岁年龄段居民,处于单身或组建家庭阶段,有强烈购房需求。但受个人支付能力,包括收入、家庭财产和住宅价格等因素影响,该年龄段的购房者对住宅要求有一定特点。

如因家庭成员较少,住宅面积要求相对较小,集中在80~100平米之间。对住宅价格较为敏感,价格一定情况下,会倾向功能较全和结够简单的中小户型住宅,讲究空间集约利用。户型方面,对卧室设施的要求较高,对楼层要求不高;出于交往和积累人脉考虑,会考虑周边娱乐设施及商业完善程度,对公共交通完善程度要求较高。

相对来说,他们是当前住宅需求的主力军,更关注相关限购政策及住宅市场信息,选择合适的购房时机。受经济实力限制,他们会选择父母资助或贷款购置房产。较容易受住房金融政策影响或对所购房产未来升值预期的影响。

(二)发展需求阶段

35~44岁年龄段居民处于孩子成长阶段及自己事业开创阶段,较于上一阶段居民,经济上有所改善,家庭人口数量增加。此阶段居民对住宅面积相对于基本自住需求阶段要求会大些。考虑到孩子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及个人事业发展,倾向交通方便、教育设备完善,能够满足照顾老人的发展舒适型住宅。

对空间较宽松、小区环境良好、住宅内部组合和配套设施较好的住宅有更大偏好。如较多房间数,对厨房、书房以及卫生间要求较高,更加注重对各种功能空间的组织和搭配;更注意小区的配套设施及小区环境幽雅等等。因而更多购房者选择大中户型住宅,以此能够与父母儿女共同居住,也能够满足子女教育和抚养老人双重需求。这种住宅要求属于再次购房需求,此年龄段的购房者在住宅需求上,更注重生活品质提升。建筑风格上有自己独特选择,来反映自己的品味。随着经济能力提升,此阶段购房者更加注重物业服务,对停车场、社区服务及物业管理等有更高要求。

(三)享受需求阶段

45~54岁年龄段居民,已有一定程度财富积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有一定购买力水平,倾向追求生活安逸和享乐,注重住宅性能和品质。此年龄段人群将目标定位在面积大、价值高、生态环境好、小区设施齐全和现代化高档住宅。有能力也有意向选择优良住宅,除基本配套设施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

总之,这一个年龄代消费人群的子女开始成家立业,自身也开始步入空巢期,他们考虑为子女购置房屋或进行改善性需求满足。但要考虑这一消费人群的子女是否同样拥有购房水平,若他们拥有一定经济实力,那么这一年龄代对住宅需求就会相对减少。

(四)便利需求阶段

55岁以上年龄段居民,处于退休养老阶段。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年龄段居民数量的增加,养老问题已变得日趋严重,将刺激该年龄段住宅市场的发展。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其住宅需求有几个特点:住宅面积不会过大,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住宅通风好,阳光充足;多层和高层楼盘配备电梯方便老人进出;社区内有配套的医疗场所,方便老年人就近寻医。对住宅功能、内部设施及室内室外环境和设施要求会更高。

由于我国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居家养老作为首选的养老方式。因而家庭住宅仍然是老年人住宅需求的首选,他们更倾向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建筑的住宅,对内部结构布局及设施能满足其独特需求的住宅青睐有加。目前出现的规范化老年公寓,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四、建议

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住宅需求,结合住宅现状,为住宅市场的发展提供些参考意见:

(一)抓住普通住宅需求

从我国住宅现状看供给和需求都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上略显得供大于求。通过人口年龄对住宅需求分析,得出占购房总人数50%的25~34年龄段对住宅需求属基本自住性需求。这个庞大需求群体受经济条件限制,更倾向购买普通商品住房。但这个群体处在成家这个年龄段,是刚性需求。

因而开发商在做住宅开发建设时,要透彻分析此年龄段人群的心理特征、购房资金的可能来源(工资收入、家人支持或银行贷款或是公积金贷款等)、对住宅功能的要求等,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发挥住宅使用性;要尽量采用节地、节水和节能的建筑方法和可循环利用材料,降低成本,讲究经济;既注重住宅外部美观,更关注住宅内部设计的美观性。

因该年龄段群体对住宅面积需求在80~100之间,属小户型。因而开发商要做好小户型住宅的设计,充分利用好面积与空间,做好精细化设计。如充分利用隔墙和走道吊顶形成储藏空间:用来储藏入户门附近的鞋、伞及包;储藏卧室里的换季衣服和床上用品。既节省墙体材料,又节省家具占用的空间面积。{3}实际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户型设计,既美观也能有效利用空间。

(二)重视舒适住宅需求

35~44年龄段人口对住宅需求影响体现在对舒适型住宅需求上。关注住宅教育及对己事业的积极作用等。我国舒适型住宅在供求关系上存在不均衡,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个年龄段需求群体占住宅需求总人口比例达到了25%,住宅价值高,对房地产开发商有影响巨大。

在对舒适型住宅需求提供方面,房地产开发商要满足其发展的需求。住宅设计上要体现出特色,提供完善的服务设施等。

首先,居住功能要多元化。舒适性住宅不仅是一个生产空间重要的是发展空间。因而除具备必需的生存条件,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健身锻炼、文化娱乐和艺术培养等空间,让住户真正体验到舒适性。其次,住宅设计要讲究文化性、艺术性。住宅外观和内部设计上要力求美观、高雅、和谐、明快、简洁,营造高尚的视觉环境,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体现住宅的品位。再次,舒适型住宅要讲究以人为本。设计要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做到动静分开,如餐厅、厨房、公共卫生间集中布置,卧室、书房和化妆间集中布置。窗户设计上要满足住户亲近自然的需求,降低窗台,还可设计成弧形窗、落地窗或转角窗。

(三)兼顾享受型和便捷性需求

享受型住宅需求年龄群都有一定财富积累。其需求量虽不及自住型需求,但单体价值大,附加值高,因而值得开发商关注。

对物业服务高要求是享受型住宅需求的一个特点。较为代表性是对智能化住宅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居民需求住宅实现智能化,来增加家庭办公以及其他许多社会性的功能,如教育、娱乐、医疗和购物等等。因而开发商要做好宽带网在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应用工作,不断完善住宅功能。

由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银发市场成为住宅一个新需求点。由于老年人在晚年生活观念和态度改变,更多具有较高学历和收入的老年人开始建立自立、自理和自信的生活态度,因而既要满足老年人便捷性需求,还要注重老人新需求。如营造良好居住环境,提高绿化率,采用园林景观设计手段,设计人性化“步道”,方便老年人锻炼身体。通过完善医疗服务设施,关注老年人健康,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

注释

{1}姜晓春.我国住宅市场供求的非均衡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

{2}凌秀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中国价值,2011。

{3}杨熙,张楠.小户型住宅设计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1(26)。

参考文献

[1]郭维钧.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现状及展望[J].北京工业大学,2001.

[2]王永慧,张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对住宅需求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2005(3).

[3]张小杏,杨斌.浅议实用性和舒适型住宅建筑设计[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8(10).

[4]凌秀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J].中国价值,2011.

[5]姜晓春.我国住宅市场供求的非均衡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4

关键词:未来住宅;住宅设计;建筑艺术

abstract:inthelongpassivelyadapttothewelfarehousingdistribution,totaketheinitiativetochoosehousing,housingforpeoplemorechoice,qualityandfeaturesofthehomehavebecomeincreasinglydemanding.Housingmarketconditions,howtoadapttothischange,tomeetthehousingneedsofdifferentpeople?whatisbestforresidentialhousing?isthefutureofresidentialdesigntosolvetheproblemofwhat?afterseveralyearsofmarketXiLian,Chinahasgraduallyfromtheresidentialdesignconceptandtheconceptofspeculation,toarationalandpragmaticlevel.wherethefutureofresidentialdesignandbecomeateamofplanners,architectsanddeveloperswithdeepconcernandeffortstoexploretheissue.

Keywords:cominghome;residentialdesign;architecture

讲求“性能价格比”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计划模式,设计师不再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如在住宅设计中,采取“动静分区”和“公私分离”的手法,开始讲求起居厅的设计。这些对提高未来住宅的设计水平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住宅设计中的一些作法变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厅的面积达到60~70平方米,卫生间甚至达到18平方米,空间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人的行为尺度和心理接受尺度为基准的。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和亲和力,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氛围,甚至会使居住者在心理上感觉自身的渺小,居住空间显得冷漠、僻静。其结果是,人们花钱购买住房,却又未能获得相应的功能与质量。这就涉及到了“性能价格比”这个基本概念。

福利住宅讲求面积的大小,而商品住宅更注重功能和品质。未来,人们购买住宅,将以买到了什么样的功能品质和有哪些服务为主要参考批标,而不是买到多少平方米的面积。住宅消费讲求的是花钱买更多的功能和更舒适的享受。衡量未来每套住宅的价值,其功能和品质将成为成交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的住宅设计应当更加理性和务实。

住宅面积的增加无疑会带来其功能的改善,但无功能目标而盲目扩大面积,那就是“大而无当”,也就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功能增量,就“性能价格比”而言,是不合适的。因而,未来的住宅应当特别强调功能的增量,即随着面积的扩大,功能随之升级,套内的功能不断增加。例如,一个简单的客厅演变为一个客厅和餐厅,卫生间的设备也由洗盆、便器、浴盆老三件演变为化妆、淋浴等更多的功能,又有可能将各种设备分区使用。浴室除满足生理需求外,还可变为休闲空间。住宅面积增加了,功能随之提高,舒适度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年来,随着商品住宅的发展,住宅面积有了稳定的扩大,一套二室一厅和三室一厅的住宅一般为90~120平方米,各种尺度均较适宜,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果再扩大套内面积,则应当相应增加套内功能,改善和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包括增加书房、休闲空间、贮存室、设备间、家务间等。

提高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

住宅设备及其设计与安装的精品化,对实现住宅的功能增量起着重要作用。考察亚洲近邻日本和“四小龙”国家和地区,他们提供给普通公务员居住的住宅,每套面积标准一般控制在70~110平方米以内。但由于设备配置周全,住宅部品优良,管道走向布置合理,获得了较高的舒适度和方便程度,居住生活质量较高。

我国未来住宅的设计,将重点转向提高住宅设备配置方面。要获得一个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注重套型内部平面空间关系的组合和硬件设施的改善,还要全面考虑住宅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的综合条件及其设备的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日照及自然光。其生理卫生价值极高,对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影响较大。在住宅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合理开发自然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未来住宅的设计将充分利用日影分析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备,来改善日照和用地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自然采光还涉及窗口布置、窗的构造及所使用的材料等方面,这些也必将引起设计上的创新。

(2)隔声问题在我国的住宅设计中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轻质材料在未来住宅中的广泛使用,又会加重隔声的难度。隔声技术包括空气隔声和固体隔声两部分。住宅内,人们可忍受噪音约40~45分贝。为达到这一指标,必须增加门窗的密闭性,并改善墙体构造。多年以来,由于对住宅楼地面的固体传声问题重视不够,住宅内隔声效果较差。在未来的住宅中,加强对楼板的隔声叠层构造和面层处理,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3)热环境是直接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采暖和空调而言,又涉及节能、造价、维修、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对各种采暖方式的研究和采暖系统的开发各具特色,可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

就其综合效果而言,我们提倡相对集中的采暖方式,但应当改为双管系统、分户计量的方式进行。这种相对集中采暖方式的热源供应,既可以组团为单位,也可以单幢楼或居住单元为单位来组织。

套内集中空调的模式也被普遍看好,但要考虑住户的经济承受力,并努力减少室内噪音。

近年来,欧洲先进的节能技术不断地被介绍进来。经历了20多年的大量研究和实践,欧洲在住宅节能方面探索出了很有成效的方法。其中,以低能耗、高舒适度的住宅节能技术尤为突出。该项技术通过使用功率非常低的辅助采暖和制冷设备,既可调整室内温度,保持舒适的状态,又节约了住宅的综合造价。此项技术在我国未来的住宅建设中,有望得到应用和推广。

(4)住宅室内污气及有害气体的排除,是居住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在有效排除厨房、卫生间的污气和有

害气体方面仍不尽人意,高层住宅竖向烟风道形同虚设,串烟、串气、串声现象十分严重,且直排热水器屡屡出现事故。居住套内排气、排污装置实际上是一个大系统,尽管装置很好,但由于排风管道或烟道不畅,其设备与设施同样可能达不到功能目标。

未来住宅的通风系统设计,将重点解决烟风道技术问题,研究开发新型专用的烟风道系统和接口配件,形成完整的竖向排烟气的成套技术产品。水平直连排出烟气的作法,具有简便、直接、高效的特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普遍采用。预计此项技术完善后,将在我国未来的住宅建设中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采暖和空调房能够及时补充和更换新鲜空气,预计未来住宅中,将采用补新风式冷热交换空气补充装置。此项技术也会在未来的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5)住宅中各种管道布置的不尽人意,一直制约着我国住宅品质的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暖、电、气各自为政,造成住宅内各种厨卫管道无序空行。在商品住宅中,这种影响也始终没有消除,各种管道尽管经过精心包藏,仍问题丛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住宅厨卫整体功能品质的提高,影响了厨卫整体化、集成化技术的进步。未来住宅设计将以“自家管道不到邻居家去”和“压力管道出户”为原则。

各种管道穿楼板是造成住宅跑、冒、滴、漏的主要根源,在商品住宅中也是一种产权不清的表现,这种现象必须改变。解决的办法是,在下沉楼面和楼面垫层中铺设水、暖气各种水平管道。解决水平管道铺设的办法是设置管道墙,将所有的设备沿着管道墙进行布置,并将各种水平管道放置在管道墙内。

建设集中管井是现代住宅设计中的一种成熟的作法。为了净化室内空间,减少由于压力管道给住户带来的干扰,明晰产权,属公共使用的设备管道应当设置在套型以外,以便于设备的安装、维修、抄表及设置其他一些家用设备(在日本,管井内设置各种表具及热水装置)。管井可以放大尺寸,扩大进深。尽管面积加大了,却将极大地改善住宅内部的空间环境。

关注“绿色住宅”

所谓“绿色住宅”,应当是健康、有益、节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住宅。它的基点应是从住户的切身利益出发,营造健康、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营造文明的居住环境。“绿色住宅”是涵盖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概念。

“绿色住宅”不仅注重住宅和居住区等硬件建设,更重视人们文明生活方式的软件建设。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有效地利用自然,回归自然,提倡重复利用,努力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以创造一个绿色生活环境。

未来住宅设计的首要目标,应是营造“绿色住宅”,服务于“绿色住宅”,以“绿色住宅”这个硬件支撑“绿色生活”这个软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居住区基地外部和内部的自然条件,如保留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保护古树和文物古迹,继承文化特色。

(2)要把空气、阳光、绿色引进每套住宅内。未来的住宅设计,将会创造一切硬件条件,让人们尽享大自然的赐予。不仅套型设计着重调整各种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尺度和色彩也将更符合人的情感需求,而且将通过设计师的创新,改善居住的舒适程度,努力营造一个绿色环境。例如,通过增大窗口可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绿色景观;采取增加保温隔热手段或防热隔膜玻璃等措施,把不必要的热量拒之室外;通过会“呼吸”的绿色建材,不断改善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让居住更为舒适;通过及时更换室内污浊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清鲜,等等。

通过优良的设计,在住宅中重新引进自然通风的概念,将在夏季取代或减少空调的作用。例如,采用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的设计,可减少照明用电,利用太阳能并实现光电转化,使太阳能系统和房屋面构造结合为一体,既实用、美观,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

(3)“绿色住宅”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即最大化利用了最小化排废。这与“节制”和“节省”有本质的区别。大自然赋于我们各种资源,在技术、经济有保证的情况下,利用各种资源为人服务,供人享用。在享用和接受服务时,一切浪费都是犯罪。但“节制”和“节省”同样也不适宜。我们提倡的最大化、有效化,是要提倡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对不可再生物质要十分珍惜,并着重开发各种替代产品。例如,实施垃圾分类,对分类后垃圾按照有机、无机、有害、无害物质分门别类回收,以达到最小排出量和最大化利用。又如,在小区中实施中水系统,循环重复使用再生水资源,收集和利用雨水改善气象环境等。这些都是未来住宅设计中必重视的问题。

此外,采用绿色建材、环保建材和无放射性建材,对保证居住者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对建材及产品、设备的“绿色认证”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4)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是住区未来建设和物业管理的核心。如果没有绿色生活意识,“绿色社区”的建设也将无从谈起,已建好的也将被破坏。要在社区的建设中,开展对住户居住行为的引导,并有效加以规范,如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垃圾分类,自爱自洁,邻里和睦。这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让“绿色行为”成为生活的必需,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和一种时尚。此外,还要在社区内组织起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公民参与机制,组成由政府、环保组织、物业管理和业主参加的联席会,发动志愿者参加,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区,让环保观念和行为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呼吸“长寿住宅”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不期而至。鉴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特殊情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努力创造一种充满自力、自信、健康、向上的老年区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日本在住宅建设过程中,着眼于把住宅作为全寿命过程中适应老年人居住的模式,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要,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当有老年人居住,或者房屋主人进入老年之时,可以把普通住宅变更为适合老年人需要的住宅。此类住宅称为“长寿住宅”,这是一种适应人们居住行为变更的住宅类型。具体的作法很多,其中包括进行潜伏设计,需要时则可开墙、凿洞及安装扶手、警报、呼唤等设备。当老年人与年轻人合住时,此类住宅可分可合,形成“两代居”的形式。当然,此类住宅最基本的要素是,在开

始规划设计时,就对老年人的需求给予充分的考虑,如预留足够宽的门洞、过道,供轮椅回转。在这方面,绝不吝惜、节省,而是做足、做够。据调查,对老年人而言,约有70%~80%的事故是发生在卫生间内的。因而,他们特别注重卫生间内各种设施的设计与安装,充分考虑使用的方便和安全,在遇险时可有效地救助。但消除地面高差,对日本的传统住宅来说尤为困难。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5

关键词:商品住宅,绿色住宅,长寿住宅,无障碍

abstract:thispapermakesthefollowinganalysisaccordingtodeficienciesoftheformerresidentialdesigninnorthofChinaandthenewresidentialdesignconcepts,andwiththereferencetoResidentialDesignStandardandResidentialBuildingCodes.

Keywords:commercialhousing;greenhousing;longliferesidence;barrier-free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从长期被动地适应福利分配的住房,到主动地选择住房,人们对住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对住宅功能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市场化条件下,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满足人们不同的居住需求?什么样的住宅才是理想的住宅?未来住宅设计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炼,我国的住宅设计已逐步从理念和概念的炒作,走向理性和务实的层面上。未来住宅的设计向何处去,成为很多建筑师和开发商深为关注并努力探讨的课题。

讲求“性能价格比”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计划模式,设计师不再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如在住宅设计中,采取“动静分区”和“公私分离”的手法,开始讲求起居厅的设计。这些对提高未来住宅的设计水平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住宅设计中的一些作法变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厅的面积达到60~70平方米,卫生间甚至达到18平方米,空间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人的行为尺度和心理接受尺度为基准的。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和亲和力,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氛围,甚至会使居住者在心理上感觉自身的渺小,居住空间显得冷漠、僻静。其结果是,人们花钱购买住房,却又未能获得相应的功能与质量。这就涉及到了“性能价格比”这个基本概念。

福利住宅讲求面积的大小,而商品住宅更注重功能和品质。未来,人们购买住宅,将以买到了什么样的功能品质和有哪些服务为主要参考标准,而不是买到多少平方米的面积。住宅消费讲求的是花钱买更多的功能和更舒适的享受。衡量未来每套住宅的价值,其功能和品质将成为成交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的住宅设计应当更加理性和务实。

住宅面积的增加无疑会带来其功能的改善,但无功能目标而盲目扩大面积,那就是“大而无当”,也就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功能增量,就“性能价格比”而言,是不合适的。因而,未来的住宅应当特别强调功能的增量,即随着面积的扩大,功能随之升级,套内的功能不断增加。例如,一个简单的客厅演变为一个客厅和餐厅,卫生间的设备也由洗盆、便器、浴盆老三件演变为化妆、淋浴等更多的功能,又有可能将各种设备分区使用。浴室除满足生理需求外,还可变为休闲空间。住宅面积增加了,功能随之提高,舒适度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年来,随着商品住宅的发展,住宅面积有了稳定的扩大,一套二室一厅和三室一厅的住宅一般为90~120平方米,各种尺度均较适宜,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果再扩大套内面积,则应当相应增加套内功能,改善和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包括增加书房、休闲空间、贮存室、设备间、家务间等。

提高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

住宅设备及其设计与安装的精品化,对实现住宅的功能增量起着重要作用。考察亚洲近邻日本和“四小龙”国家和地区,他们提供给普通公务员居住的住宅,每套面积标准一般控制在70~110平方米以内。但由于设备配置周全,管道走向布置合理,获得了较高的舒适度和方便程度,居住生活质量较高。

我国未来住宅的设计,将重点转向提高住宅设备配置方面。要获得一个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注重套型内部平面空间关系的组合和硬件设施的改善,还要全面考虑住宅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的综合条件及其设备的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日照及自然光。其生理卫生价值极高,对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影响较大。在住宅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合理开发自然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未来住宅的设计将充分利用日影分析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备,来改善日照和用地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自然采光还涉及窗口布置、窗的构造及所使用的材料等方面,这些也必将引起设计上的创新。

(2)隔声问题在我国的住宅设计中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轻质材料在未来住宅中的广泛使用,又会加重隔声的难度。隔声技术包括空气隔声和固体隔声两部分。住宅内,人们可忍受噪音约40~45分贝。为达到这一指标,必须增加门窗的密闭性,并改善墙体构造。多年以来,由于对住宅楼地面的固体传声问题重视不够,住宅内隔声效果较差。在未来的住宅中,加强对楼板的隔声叠层构造和面层处理,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3)热环境是直接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采暖和空调而言,又涉及节能、造价、维修、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对各种采暖方式的研究和采暖系统的开发各具特色,可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

(4)住宅室内污气及有害气体的排除,是居住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在有效排除厨房、卫生间的污气和有害气体方面仍不尽人意,高层住宅竖向烟风道形同虚设,串烟、串气、串声现象十分严重。居住套内排气、排污装置实际上是一个大系统,尽管装置很好,但由于排风管道或烟道不畅,其设备与设施同样可能达不到功能目标。

(5)住宅中各种管道布置的不尽人意,一直制约着我国住宅品质的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暖、电、气各自为政,造成住宅内各种厨卫管道无序空行。在商品住宅中,这种影响也始终没有消除,各种管道尽管经过精心包藏,仍问题丛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住宅厨卫整体功能品质的提高,影响了厨卫整体化、集成化技术的进步。未来住宅设计将以“自家管道不到邻居家去”和“压力管道出户”为原则。

各种管道穿楼板是造成住宅跑、冒、滴、漏的主要根源,在商品住宅中也是一种产权不清的表现,这种现象必须改变。解决的办法是,在下沉楼面和楼面垫层中铺设水、暖气各种水平管道。解决水平管道铺设的办法是设置管道墙,将所有的设备沿着管道墙进行布置,并将各种水平管道放置在管道墙内。

建设集中管井是现代住宅设计中的一种成熟的作法。为了净化室内空间,减少由于压力管道给住户带来的干扰,明晰产权,属公共使用的设备管道应当设置在套型以外,以便于设备的安装、维修、抄表及设置其他一些家用设备。管井可以放大尺寸,扩大进深。尽管面积加大了,却将极大地改善住宅内部的空间环境。

关注“绿色住宅”

所谓“绿色住宅”,应当是健康、有益、节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住宅。它的基点应是从住户的切身利益出发,营造健康、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营造文明的居住环境。“绿色住宅”是涵盖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概念。

“绿色住宅”不仅注重住宅和居住区等硬件建设,更重视人们文明生活方式的软件建设。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有效地利用自然,回归自然,提倡重复利用,努力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以创造一个绿色生活环境。

未来住宅设计的首要目标,应是营造“绿色住宅”,服务于“绿色住宅”,以“绿色住宅”这个硬件支撑“绿色生活”这个软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居住区基地外部和内部的自然条件,如保留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保护古树和文物古迹,继承文化特色。

(2)要把空气、阳光、绿色引进每套住宅内。未来的住宅设计,将会创造一切硬件条件,让人们尽享大自然的赐予。不仅套型设计着重调整各种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尺度和色彩也将更符合人的情感需求,而且将通过设计师的创新,改善居住的舒适程度,努力营造一个绿色环境。例如,通过增大窗口可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绿色景观;通过会“呼吸”的绿色建材,不断改善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让居住更为舒适;通过及时更换室内污浊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清鲜,等等。

通过优良的设计,在住宅中重新引进自然通风的概念,将在夏季取代或减少空调的作用。例如,采用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的设计,可减少照明用电,利用太阳能并实现光电转化,使太阳能系统和房屋面构造结合为一体,既实用、美观,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

(3)“绿色住宅”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即最大化利用,最小化排废。这与“节制”和“节省”有本质的区别。大自然赋于我们各种资源,在技术、经济有保证的情况下,利用各种资源为人服务,供人享用。在享用和接受服务时,一切浪费都是犯罪。但“节制”和“节省”同样也不适宜。我们提倡的最大化、有效化,是要提倡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对不可再生物质要十分珍惜,并着重开发各种替代产品。例如,在小区中实施中水系统,循环重复使用再生水资源,收集和利用雨水改善气象环境等。

此外,采用绿色建材、环保建材和无放射性建材,对保证居住者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对建材及产品、设备的“绿色认证”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4)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是住区未来建设和物业管理的核心。如果没有绿色生活意识,“绿色社区”的建设也将无从谈起,已建好的也将被破坏。要在社区的建设中,开展对住户居住行为的引导,并有效加以规范,如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垃圾分类,自爱自洁,邻里和睦。这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让“绿色行为”成为生活的必需,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和一种时尚。此外,还要在社区内组织起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公民参与机制,组成由政府、环保组织、物业管理和业主参加的联席会,发动志愿者参加,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区,让环保观念和行为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呼吸“长寿住宅”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不期而至。鉴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特殊情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努力创造一种充满自立、自信、健康、向上的老年区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未来在住宅建设过程中,着眼于把住宅作为全寿命过程中适应老年人居住的模式,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要,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当有老年人居住,或者房屋主人进入老年之时,可以把普通住宅变更为适合老年人需要的住宅。此类住宅称为“长寿住宅”,这是一种适应人们居住行为变更的住宅类型。具体的作法很多,其中包括进行潜伏设计,需要时则可开墙、凿洞及安装扶手、警报、呼唤等设备。当老年人与年轻人合住时,此类住宅可分可合,形成“两代居”的形式。当然,此类住宅最基本的要素是,在开始规划设计时,就对老年人的需求给予充分的考虑,如预留足够宽的门洞、过道,供轮椅回转。在这方面,绝不吝惜、节省,而是做足、做够。据调查,对老年人而言,约有70%~80%的事故是发生在卫生间内的。因而,他们特别注重卫生间内各种设施的设计与安装,充分考虑使用的方便和安全,在遇险时可有效地救助。

由于我国4:2:1(老人:成年人:子女)人口结构比例,成年人负担过重,社会必须负担养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社区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应是一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在老年社区内创造一个供老年人自助、自立、自娱、自我服务的环境,变被动养老为主动养老,让老年人不仅仅是领先各类设施养老,而是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于社会。我国老年社区的开发建设蕴藏着无限商机。

无障碍

随时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关注残疾人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随着棚户区慢慢的变成了一个个花园式小区,好多残疾人却面临着一个坚难的问题,盲人在小区内没有盲道,乘坐轮椅的人出入住宅楼口时没有残疾人坡道,许多残疾人对室外的美景望而兴叹,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好多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都不在住宅入口设置残疾人坡道,尽管设计人员做了相关设计也是无济于事,所以能够让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有一个温馨的户内户外生活,社会监管的力度和开发商的主动性是首要的。

规划师和建筑师要不断地研究人们的居住生活行为和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设计住宅首先要设计生活”,这也从某一方面代表着未来住宅设计的趋势。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6

关键词:住宅发展趋势

住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载体,所谓“吃、穿、住、行”,可见住宅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住宅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基本风貌及宗教人文。当今住宅追求居住生活的质量,讲究居住的方便、舒适、和谐,这就决定了住宅设计应从空间、生态、视觉、人文、文化、智能及管理等方面入手,从总体布局、平面布局、建筑设备、节能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充实,使我国住宅建设向着人性化、科技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1、住宅空间多功能化。新世纪的住宅布局会进一步进化,房型更趋合理,室内功能空间分布更细致、完善,房型的私密性更高,餐厅与客厅等起居空间更宽敞、区域相对独立,又有共享空间,功能性的房间增加,除了目前已多见的客卧、儿童房外,还设立书房、健身房、工人房、衣帽间等,为适应日趋增多的家用电器设备、厨房、餐厅以及工作阳台的配套设计,面积更加舒适宜人。如主卧室设计独立卫生间和独立衣帽间及书房;除了客厅、餐厅满足日常需求,休闲厅或第二起居室同样也是人们的日常需求;而错层、复式、跃层等建筑则通过空间的变化满足了有限面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2、住宅形式的个性化。新世纪是个性飞扬的世纪,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住宅形式来体现各自的个性特征。其中,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空间与强调开放个人生活空间是并行的两大主导潮流。(1)朋友式夫妻家庭住宅。朋友式的夫妻分别拥有不错的职业,重视自己的个性发展和个人隐私。这类住房通常为夫妻双方各自设计单独的卧室,同时配备双人卧房。客厅较大,可以容留一方或共同的朋友交际、娱乐。(2)开放式住宅。这种住宅的开间较大、隔断很少,室内设计非常简单,几乎没有家具。整个房间的布局非常简洁,只有主人自己喜欢的物品,如音响等。这样的住宅层高很大,窗口面积惊人,私生活空间毫不避讳地向外人开放。开放式住宅的目标客户群多为个性前卫、年纪不大、生活随意的年轻人。(3)自助式住宅。这样的住宅建筑多采用大框架结构,户型分割自由。

3、重视环境设计。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住区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这里的环境包括居住区与城市间的交通联系,以及周边社区状况,也包括居住区内提供给居民户内外休闲、观赏、娱乐和改善生态的空间。通过良好的环境设计,不仅能提高商品住宅的销售档次,还能改善居住者人际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越来越重视住宅整体环境,这将是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4、高科技节能。节能的发展首先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态技术成本的降低。现在应用最多的节能技术中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应用新的技术,利用高效能源节能。例如:不需要开空调,房子里也会保持冬暖夏凉的地暖地冷技术;应用地热水循环作为能源,进行采暖、制冷的地(水)源热泵技术。这类节能住宅的特点就是利用高效能源节能,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诸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为住宅服务。(2)节能住宅就是改善住宅的围护结构热传递性能,从而有效地改善局势的热环境。由于住宅外墙有外墙保温系统,屋顶有屋面保温系统和屋面绿化系统,外窗采用断桥铝合金窗和中空保温玻璃,因此使整个住宅的热传递系数降了很多,节约了运行成本。

5、住宅产品的智能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住区的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智能化住宅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属于新兴的技术和产品。随着智能化住宅概念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应用,智能化住宅将引领住宅消费潮流,成为一个潜力无限的大市场。智能化住宅比较普遍的定义,就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网络通讯、信息家电和设备自动化,营造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模式。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求及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期望进一步提高,智能化住宅将成为未来家庭住宅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6、住宅设计的艺术性。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住宅应当是具有艺术特色的建筑,住宅的设计应当与城市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人文风俗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住宅应多从建筑构件、立面设计、建筑色彩、材质运用等方面寻找与地域特征一致的契合点,注重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内涵与特殊的生活方式,营造高品质的人文环境。比如南方低矮的特色水乡建筑,北京的四合院特色,西北的方体住宅设计等都是与自然相融合的文化精神,自然生态与人文的融合,展示了生命力与创造性,体现了和谐优美的系统观,这种住宅生态理念应该更好地融入高尚住宅的设计中。

7、注重住宅产品的品牌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变革和深入,“品牌”效应已成为商品效益的重要一环,住宅产品的品牌化效益也日益突显出来。住宅产品品牌的打造,应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结合社区特定主题,融合主题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高尚的文化品味,便能够在产品整个使用价值的生命周期内保持较高的价值,甚至实现价值增值。同时,在打造住宅产品的品牌化战略中,还应该充分重视开发和利用先进的科技资源,以提高住宅产品品牌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此外,注重住宅产品的品牌化并加强企业品牌的宣传推广,也是新世纪住宅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手段。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7

关键字:老年人特点原则设计

一老年人住宅的概念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般将年龄满60周岁及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老年人住宅即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老年人住宅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探讨老年人住宅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二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老年人住宅的主体是老年人,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2.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进入老年后,人无论是在肢体还是感官或智力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在肢体方面,老年人身体尺寸变小.出现弯腰驼背、手臂伸不直等现象;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脚力、臂力、腕力明显下降,机敏反应能力缺乏,持久力降低,骨骼脆弱,关节组织的弹性减弱,步履蹒珊,行动迟缓。在感官方面,对室温冷热变化的感觉不敏感;视觉衰退明显,在较暗的场所难以看清物体,对明暗度感觉能力下降,适应时间加长,对色差的识别能力下降;听力明显下降,语言识别能力降低;嗅觉、触觉和平衡感方面也明显下降,表现迟钝。在智力方面,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

2.2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后,社会活动大大减少,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失落感,同时又增加了老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逐步降低,伴随而来的是心理上的挫折感加强、敏感、多疑,一部分老年人会心理失衡、易怒。

三老年人住宅设计的原则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老年人住宅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3.1安全第一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把老年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脚动作逐渐变得不灵活,所以住宅内的地面材料要求防滑,要排除高差和门槛;墙体的阳角应做成圆角,凸出的部位应避免使用粗糙的材料以免擦伤;在厕所和浴室应设置必要的辅助设施,门最好是推拉式。由于生理老化,老年人的判别力、行动力急剧减退,因此,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从而使老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厨房内应安装燃气泄露和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并选择有燃气、烟气自动报警功能的抽油烟机和防止燃气泄露的灶具。

3.2使用方便

老年人由于年龄偏高,其行动迟缓,因而为老年人设计的住宅总面积不宜过大,利于老人自己整理家务。功能要合理,有明确的洁污分区和动静分区,相关的房间应适当集中,方便使用,比如考虑将餐厅和厨房合一设计,卫生问紧邻卧室设计等。空间尺度要适宜,考虑老年人的正常使用,比如:入户门及其周围空间应当考虑设置更衣、换鞋的柜子和凳子。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一定要大一些,以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和协助老人时所需要的空问。。.

3.3身心健康

老年人的健康卫生状况很重要,所以在住宅设计中要注意使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容易清扫。老年人喜欢清静,卧室、起居室的隔墙应考虑有良好的隔声性能。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居室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室内应通风良好,起居生活空间应日照充足,居室中可以设宽敞明亮的阳台,使阳光更多的射入,同时在阳台上还可以种些花草,这些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减少污

染、改善居室微小气候环境,使室内空气清新,还可以缓解老人的紧张和压力,使老人充满活力和朝气,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在热环境方面,老年人由于脂肪组织的减少,对外界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这就需要在房间朝向设计和室温改变方面加以考虑。老年人住宅的居室视野要开阔,要使老年人能看到窗外的景色和人活动的身影,避免孤独感。

3.4老年人生活习惯上的一些共性t

在生活习惯上,老年人有一些共性。比如:老年人喜欢在床边放置写字台,桌面上可放一些药品、茶杯、照片等常用物品,起身时还可以扶撑;老年人喜欢养花革和宠物,作为晚年的爱好和寄托,在阳台上留出相应的空间,摆放花草和存放宠物的小舍;老年人不喜欢同床休息,大多数家庭中老年人各自有单独的床,或者分别睡在不同的房间,以免因作息时间不同或起夜、翻身、打鼾等相互干扰;老年人不喜欢站或蹲着换鞋,老年人的腿力和平衡能力都有所下降,站和蹲着换鞋很不方便而且危险,所以门厅处要放座椅,便于老人坐着换鞋;老年人不喜欢扔掉不用的东西,敝帚自珍是老人的天性,老人不但舍不得扔自己的东西,还会保留一些儿女淘汰的家具电器,因此设计老人住宅时要预留足够的贮藏空间。

四老年人住宅环境规划

老年居住建筑的环境规划与设施配置应满足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两方面的需求。

(1)环境质量要好。供老年人居住的建筑环境绿化应达到相关规范规定,符合老年人心理上的需求,对老年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室外场地应有足够大的面积,满足老年人开展户外活动的要求,场地内应有必要的活动设施。场地周边活动安全,不应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保证老年人在进行购物、逛公园等一般室外活动时,不必穿过城市主要街道。

(2)生活方便。附近应有相应配套的商业设施,如超市、银行、邮政、医院以及社区服务设施等。交通便捷,老人外出或是与亲友往来都十分方便。

(3)老年人住宅室外环境应保持安静,不宜靠近工厂等噪音较大的场所。

(4)生活气息浓郁,使老人们与各年龄段的居民有各种各样相互交往的机会,避免其产生与社会相隔绝,被社会所遗弃的消极心理。室外应有老人休闲和相互交流的公共空间。

(5)针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等生理状态,还应加强住宅外观的识别性。设计者可以通过加强住宅外观及外部环境的差异来提高住宅识别性,也可通过改善照明,变换材质,采用多色彩、大字体的指示性标志来提高住宅识别性。

(6)社区服务设施。住区应就近向老年人提供各种基本的设施和服务,这些服务设施对于各种能力正逐渐减退,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日益要依赖他人协助料理家务和提供各种医疗卫生保健等社会的老年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在住宅区中扩展智能设施,达到及时、有效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动提供紧急帮助。

五老年人住宅的无障碍设计老年人住宅无障碍设计

(1)单元门、进户门的室内外高差。宜设置平缓台阶或坡道,台阶踏步高宽比应较一般踏步小些,台阶踏步高以loomm一120ram为宜,台阶层面要毛化处理,以防滑倒。坡道设计以6。为宜,休息平台应预留面积不小于1.5m×1.5m的回转空间,台阶或坡道两侧应设置木制等轻质扶手。

(2)老年人楼梯坡度要尽可能放缓,同时要兼顾由于坡度设小而带来的进深增加。老年人踏步以高度130ram一140ram,宽度350ram为宜,而且不宜采用无踏面的踏步和突缘为直角的踏步,踏步平面与立面宜为异色,踏步两侧凌空时,应防止拐杖滑出。

(3)救护车应保证可停到单元门前,楼道等转弯处应能保证担架通行。对于不能脱离轮椅的老人,建筑内应设电梯和升降机。电梯厅面面积不宜过小,电梯按钮不宜过高,电梯门净宽不宜小于0.8m,电梯骄箱尺寸不宜小于1.1m×1.4m。

(4)厨房短向净宽不宜小于2.3m,活动面积避免狭小,要利于轮椅的回转。操作台面高度在0.75m―o.8m为宜,台面下空净高不低于0.6m,净深一般在0.5m~0.7m之间,以便轮椅进出操作方便,吊柜底面距地面高度宜为1.4m~1.5m,吊柜宽度0.4m左右。

(5)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淋浴等。坐便器安装高度宜为0.4m,浴盆及淋浴器坐椅高度不大于0.4Sm,浴盆边应设坐台,坐便器、浴盆处应设安全扶手。卫生间应设冷热水混合装置,门向外平开,留设观察窗口,卫生间面积适当加大,便于坐凳或坐轮椅使用,卫生间应靠近卧室,并设长明灯。

(6)屋内装修时,室内地面宜采用轻柔材料,如木地板、地毯等。墙面阳角处理成圆弧状,避免采用易燃、有毒的装修材料,对于易出现危险的角落和部位,设置警戒色处理。

(7)宜设夜间照明装置,使用安全电源插座和开关,厨房应设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居室和卫生间应设紧急呼叫按钮。

8)开关、门铃和门窗把手应适当降低安装位置。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8

关键词:亲情住宅小区居住模式外部空间服务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至今我国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已达1.3亿之多,超过了我国总人口的10%,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1999年已成为一个“老年型”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0%左右,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老年人群体在各方面的需求,服务于老年人的各种居住建筑必然应运而生。然而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福利体系尚未十分健全的中国来说,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亲情住宅小区无疑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

1发展亲情住宅小区的必要性

1.1传统的养老文化

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在老年人心里是“养儿防老”,在子女方面是“孝顺老人”。“孝”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养老文化的核心内容。由“孝”文化引申来的“尊老敬老”成为一种社会伦理道德,尊老敬老被定格在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之上,受法律保护。“养儿防老”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年老后享受天伦之乐是天经地义。因此,“居家养老”不仅是老年人的期望,也是子女希望尽“孝道”的期望。

1.2家庭结构的变化

从家庭结构看,由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家庭向结构简单、规模较小的核心家庭转化。其中,三代直系家庭相对稳定;夫妇核心家庭显著增加;隔代直系家庭增长率最高。开发建设适合“居家养老”的新型居住社区“亲情住宅小区”,把老年住宅盖到普通住宅小区中来,使老年人能够与子、孙同住一个小区,或同住一栋楼,或同住一套房,保持“一碗汤”距离,必然成为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向往,成为住宅市场细分以后一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

2亲情住宅小区的内涵

亲情住宅小区是一种以增进亲情,追求和谐为目标;精神文明倡导与设施条件保证相结合的新型社区,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2.1维系和增进家庭亲情

目前大部分老人仍愿意与儿女共同生活。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我国老年住宅仍将以两代居住模式为主。提倡把老年住宅盖到普通住宅小区中来,使老年人能够与子女就近居住,增进家庭亲情。

2.2维系和增进邻里亲情

着重规划设计好邻里交往场所。提倡“强化庭院景观,弱化中心花园”的设计理念,便于邻里在庭院、院落就近交往。完善户外交往、活动场所的设施。克服小区绿化“见绿不见荫”的现象,为邻里户外交往创造条件。

2.3住宅小区的亲情服务

社区管理机构和物业服务机构不仅要做好环卫、绿化、保安等一般性的服务,而且更要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能对诸如医疗救护、意外灾害、突发事故等及时提供服务和帮助。

3亲情住宅小区的建设对策

3.1亲情住宅居住模式的设计

目前家庭结构“小型化”势头发展迅速,主干家庭解体后,老年人家庭与子女家庭都然倾向于选择“分住近靠”方式作为理想的家庭居住模式。亲情住宅小区应有相应的空间环境来满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对这种居住模式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对亲情住宅小区居住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3.1.1同住型

以老年人的专用居住部分与子女居住部分在住宅套型中的分离程度,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别,六种平面的组合。(见表1)

表1同住型居住模式

与子女居住关系居住空间说明

型居室

分离浴厕共用老人有一间居室,老年人与子女最低程度的分离

浴厕分离老人生理变化后引起使用厕所频率增高

厨房

分离浴厕共用老人可以保持生活的自主性和经济的独立性

浴厕分离有利于老年人独立自主的生活与子女联系

主要生活

空间分离门厅共用既有利于老年人完全独立的生活,又具有几代人共同生活的空间感

门厅分离住宅内有联通的通道和门,是同住型中最低程度

这种居住模式老年人与子女居住的比较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照顾,但是因为两代之间代沟的存在,对大部分家庭都不是很理想,会造成一些家庭中不必要的摩擦。尤其在家中老人一般都比较让着下一代,所以对老年人的生活有一定影响。笔者认为前两种居住模式不适合两代人长期居住在一起。在社区的住宅设计中这种户型应该少一点,后一类别两代人生活中的不必要的见面机会相对少一些,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

3.1.2邻居型

由本楼内两个居住套型组成。这种居住形式既有利于两代人生活完全独立,又有利于两代人生活上的互相照料和感情交流。(见表2)

表2邻居型居住模式

与子女居住关系居住空间说明

型住宅套型

全部分离相邻两套住宅两代生活完全独立,但有利于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和感情上交流

同一楼内两套住宅

3.1.3分开型

老年家庭和年轻家庭高度独立,但在同一居住区内,符合现代居住潮流。(见表3)

表3分开型居住模式

与子女居住关系居住空间说明

居住在

同一个

居住区同一居住区内的两套住宅

老年家庭和年轻家庭高度独立,但他们“住的近,分的开,叫的应,常来往”

同一居住区内的一套普通住宅和一套老年人公寓型居住模式

分开型的居住方式不仅可以是普通住宅与老年住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是普通住宅与老年公寓的关系,使居住在核心户住宅中的子女与租住在老年公寓中的父母形成另一种家庭关系。由于社区中的老年住宅和老年公寓都是租赁方式入住为主,所以这两种分开型的居住方式的性质基本相同,只是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居住建筑。

3.2外部空间的设计

亲情住宅小区外部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四点::(1)无障碍性及安全性;(2)易识别性;(3)易达性;(4)可交往性。

3.2.1无障碍性及安全性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步衰退,对无障碍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室外空间设计上应尽量减少高差,区域内路面保持平坦,无急坡、台阶及凹凸等障碍。

3.2.2易识别性

老年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感知危险的能力差,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或者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因此,空间标识性缺乏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以合理的空间序列、鲜明的标识示意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等,来提高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3.2.3易达性

老年人行动较迟缓,因此要求场所及其设施必须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要为老年人提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确保老年人自入口到各活动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

3.2.4可交往性

按照老年人户外活动内容,老年住宅外部空间大致可分为三类:(1)景观观赏空间;(2)体育活动空间;(3)休闲交流空间。每个空间的功能不同,具体设计时也有不同。

(1)景观观赏空间。此类空间主要以休闲观赏为主,并且空间需要有一定的私密性。除了景观欣赏外,还应设置园艺种植区,许多老年人在晚年喜爱种植一些花卉蔬菜,开辟园艺种植区正是为了满足老人对田园种植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做景观观赏。垂钓是老年人十分喜欢的室外活动,可配合住宅区的湖面、池塘等形成垂钓空间,此空间亦可成为景观空间。

(2)体育活动空间。体育活动空间应包括运动区和休息区。而运动区也可分两种,一种是专业性活动场地,如门球场、篮球场等,这些专业活动场地和集体活动场地宜集中布置,另一种是非专业性活动场地,可在住宅周围设置若干块小型场地,周边布置绿地和树木进行隔离,供老人进行太极拳、武术、跳绳等小型群体运动。

3)休闲交流空间。此类空间主要以交流为主,不适宜离住宅过远,且座椅的设置十分重要,老年人喜爱集聚感,故设置围合感的座椅为宜。下棋、打牌、弹唱等都可以促进老年人的交流。

一个良好的亲情住宅小区外部空间,会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的生活空间,更优美的环境,更安全的设施,这些都会增进老年人的交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更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为幸福。

3.3完善的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

亲情住宅小区,还需要考虑建立一个能够提供不间断照护服务体系,使生活在这个社区的老人晚年生活各个阶段的不同生活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如一个60或70多岁的老人,在其日常生活能力还很强的情况下,他所需要的是在生病时能否及时就医,房屋设施出了问题时能否及时来维修,有了问题能否在社区内获得必要的咨询帮助。这阶段就需要社区提供卫生服务、房屋维修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随着年龄的增加,他可能还需要一些家政服务帮助。当他到了80岁或90多岁生活自理程度降低时,他还可以得到日托中心、定时上门照护等服务。即使是在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下,他还应该有入住社区护理院的选择。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应该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内得到必要的临终关怀服务。如此,在以人为本的思路指导下,一个相对完整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才算建立起来。在这个体系中,社区老年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持,晚年生活的连续性得到了基本保证。

4结语

发展中小套型住宅,打造“亲情住宅小区”,既是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际行动;又是在社会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背景下,满足老人与子女就近居住、可分可合的市场需求。总之,亲情住宅小区在设计上一方面要满足养老模式的固有要求,同时也要满足老年人特定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所带来的特殊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保证整个养老系统的有效运转,解决日益严重的养老居住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燕珉等.老年住宅[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傅岳峰,刘刚.北京城市住宅更新与人口老龄化的分析[J].建筑学报,2009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9

关键词:老年社区;居住环境;配套设施

abstract:Byreviewingtresidentialenvironmentfortheagedcommunityathomeandabroad,thepaperdiscussestheenvironmentwheresuitsfortheagedwithfollowingaspectsoflivingmodeloftheaged,auxiliaryfacilitiesfortheaged,managementmechanismfortheaged.

Keywords:agedcommunity;residentialenvironment;auxiliaryfacilities

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2010~2040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即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迫在眉睫。

1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从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陆续出现了商业化的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这些设施提供老人的住宿、医疗、卫生、娱乐等众多生活的方便。他们从建筑模式上可分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各种养老设施作为新兴事物,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a.布局不尽合理。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目前存在着一些老年公寓虽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很好,但地点远离社会、远离亲友,交通不便。各级政府所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些虽然设在社区附近,但相对来讲占地小、活动场地有限,环境较差。这也是许多老年人不愿入住的缘故。

b.价格对老年人收入水平来说相对较高。这也是许多老人不选择这些养老设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c.空间单调、缺乏人性化设计。犹如筒子楼的设计,缺乏交往空间,老人的生活空间很小,生活面也很窄,导致了许多老人不愿入住。

笔者在对朝阳区的不同档次的老年服务设施进行了考察,从大的环境看,他们老年公寓所处的位置都处在或邻近社区中心,但相对封闭、独立,自成一体。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给人以与世隔离的孤僻感,整体气氛压抑。

2国外老人居住环境的发展

国外的老龄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老年住宅的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发展比较成熟。逐渐从对老年人单纯的生理扶助转向生理、心理的并重。现在国外老人居住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养老设施在居住模式上多样化发展,根据老人的独自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以及经济能力有多种居住模式选择: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疗养院等。同时在规模上趋向小型化、社区化,以利于住户间的相互认识和护理者的照顾。

第二,以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为目的进行合理规划,灵活布置各种设施。

如日本发展了混住型老年公寓。根据混住的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和混合布置三种③。这种住宅型式又可分为横向布置型、竖向布置型和混合布置型。横向布置型是指在公寓中至少布置一层老年人住宅,通常布置在一般住宅的下面。这种布置方法使老年人住户与其它住户混住在同一栋住宅之内。竖向布置型是指在楼内某一端沿竖向至少布置一列老年住宅,使各层都有至少一户老年人住户,一般考虑布置于临近电梯的位置。这种布置方法将老年人住户分散在各层中,稍好于横向布置型,但有的老年住户所居楼层偏高。混合布置型:在公寓适当位置布置老年人住宅,使之被全包围或半包围在一般住户之间,并临近电梯。这种类型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住户与一般住户之间的混住化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避免产生“孤立化”。

另外,本着老年服务设施支持老人在社会中的自立为目的,在规划设计中将其置于老年社区与外部结合处,将其向周围社区开放,使周边社区的人有机会利用他们,从而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或使老人设施于其它公共设施相连或接近,或者将社区的公共设施与老人居住设施穿插布置③(如图2)。

第三,重视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功能和细部设计。除建筑功能和指标满足老年人需要外,在细部处理上更是依照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设计,如墙地面、门窗等材料及处理;家具和厨卫设施的尺度及安全设施借助轮椅等设施的便捷性;室内灯光、色彩等的运用都考虑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第四,提倡个性化服务和个性空间。社区机构既可对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老人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调整接受服务的项目。尊重老年人的个性,营造家的亲切感觉。在空间设计上为自立的生活行为提供必要的空间。

第五,尊重家庭观念的习俗,设计适宜国情的老人住所。像日本的两代居、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组屋计划,都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改善居住环境的范例。

3着眼于中国国情,促进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发展

我国有着优良的尊老敬老的传统,传统的亲情观念导致的居家养老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然而,老年人口的基数大,政府的投资有限,旧的管理体制等导致了老年设施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促进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应立足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体现养老社会化、居住亲情化,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优良的综合养老环境。

首先应树立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意识,使老年居住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从中国老年家庭的实际出发,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可以有两种途径:第一,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第二,依据不同需要,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内建设老年住宅。就设计角度而言,应切实从我国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使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的老人家庭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租”或“买”等方式来选择理想的养老居住环境。

a.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发展通用住宅。也就是注重住宅潜在的可变性设计,在设计和建造时就把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在使用中实现,从而满足家庭和人生年龄变化对居住环境可变性的要求。据日本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的投资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0%④。针对我国人均收人较低(老年人尤其如此),政府补贴不足,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基数巨大,以及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等现实问题,我们应把这种通用住宅作为现在住宅设计重点,如室内空间考虑轮椅通行的需求,楼梯间考虑安装升降椅的可能性等。

b.发展和探索新的合居型住宅。我国传统的亲情和家庭伦理观念,使多数人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父母毗邻而居。

这种毗邻而居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子女和老人在就近的小区内居住,如新加坡的乐龄公寓就是在成熟社区中兴建的老人公寓以供社区老人使用。政府应当鼓励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老人住宅。可单独设置几栋,使其位于小区自然环境相对好的位置,可毗邻幼儿园设置使老年人不致被孤立。这样,老年人能和小辈住在一个小区,既互相照应方便,又相互不干扰。另外也可设置混住的住宅,即在一栋一般的住宅中,拿出几个单元来作老龄住宅,同时在住宅楼内设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并可向附近的老龄住宅提供服务。这种居住形式,可增加老年人住户与其他一般住户之间的交往。

另外就是考虑到两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户型设计和配比上采用适宜的配比,设计老少居的户型模式,即一套相对大面积的普通住宅和一套面积相对小的住宅,可捆绑作为一套住宅,也可分为两套住宅。这是一种具有传统大家庭模式的现代家族型住宅。这样老年人和子女能真正毗邻而居,生活上互不影响,又可方便的相互照应。一家人隔而不离,共享天伦。

c.注重老年设施的产业化发展。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龄化产业已成为我国房地发展的一大商机,在一些大城市纷纷开始出现老年住区。这些老年社区通常选址在郊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有较完备的医疗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同时,社区的服务更加全面细致。如位于北京小汤山温泉疗养区内的太阳城,是集住宅、医疗、购物、酒店、休闲和艺术于一体的大型的老年生活社区。在这里各种不同消费阶层的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住宅。它位于潮白河畔,占地234hm2,基地原为河滩林地,植被良好,规划后的绿化率高达80%,在社区中心配备了综合服务设施——社区中心,其中有农贸市场、超市、餐厅、多功能厅、图书室、各类活动室等,另外还有健身中心、社区医院、零售中心、银行邮局等服务设施。同时在各小区内还配备了小型的服务中心。完备的服务设施是老年人放心、愉悦的生活的前提,在此养老的老人可以享受较好的环境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必要的医疗服务。如它的老年大学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同时健康状况允许、具有一定专长的居民还可在此任教,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优势,从而真正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的目的。

这种大型的老年社区在规划设计上应更加注重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适当缩小服务半径,增加标志性节点设计、注重空间的多样化设计、采用无障碍设计等。在户型配比上也应更为多样化,以从自理型到完全护理型住宅单元,各式住宅公寓、别墅、花园洋房等均应合理配比,以满足不同身体状态、不同阶层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老年社区的服务设施应全面,或者临近附近的公共设施,以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另外应处理好老年社区与其他普通社区的关系,在确保老年社区的安静、安全的前提下,加强老年人与其他人群的交流。比如通过老年设施的开放、或将老年设施与其他公用设施穿插布置,或将老年社区、老年设置布置在其它公用设施附近,达到促进交流的作用。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一侧的绿地21城·孝贤坊作为绿地21城中的一个尊老社区,它和其他的度假社区、国际社区、商务社区等,共同组成了绿地21城这个人文新镇。在孝贤坊社区的周边与其它社区相邻处设置各种商业、服务设施,增加代际间的交流,使老年人能感受到社会的各项活动,不致产生孤立感。

d.继续完善老年福利设施并利用网络扩展其服务对象,发展社会养老网络体系。老年公寓、养老院或护理院等不同老年福利设施应依据老人生理特点,各有侧重,改变现在单一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灵活多样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方式,让更多的老年人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在设计中应遵循尊重老人的自主、个性和隐私,营造家庭氛围的公寓和养老院的原则,以延迟老人需扶助的时间。

针对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提倡养老设施社区化。也就是在小区内设立养老点,结合就近的公共养老福利设施,将其便利周到的医疗、家政服务通过设在小区的养老设施点、网络系统扩大到整个社区。小区的养老点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如全天托养、半天托养、临时托养、上门服务等形式,并结合老年活动中心、医疗保健室等形成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注重老年整体居住环境的营造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这包括了社区整体及住宅内部的设计,也包括了社区周边或内部有关老年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创造灵活、多样并富有层次的室外活动空间。老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室外活动,空间的多层次和过度空间如人际交往、娱乐活动、体育健身和户外休闲等。过度空间、小型化的社交场所。在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安全性是规划设计的首要因素,提倡人车分流的模式,以保证小区内居民活动的安全和安静。在道路系统设计中,针对老年人对散步的偏好,应在设计中应加强步行系统的设计,使其满足老年人健身、锻炼的需求。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室外空间的设计上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其次针对老人生理机能的下降如记忆力减退、方向辨别力减弱等,在总体规划上要加强各空间的识别性、加强节点空间标志性的设计。再者,注重室外空间的功能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室外空间的设计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对于健康的低龄老人他的活动类型以自我为中心的休闲、娱乐、社交健身为主,而随着年龄增高,活动也由动为主逐渐转向以集体或护理员为中心、以静为主的社交、健身、治疗等。因此户外空间的设计要有所针对,应能提供多种户外活动的空间,且在尺度上要有所变化,既有大的开放空间也有小的角落,并应提供可进行单独和团体活动及业余爱好的各种设施。如在社区中结合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等设置足够的室外健身、休闲娱乐、邻里交往场地和设施,并注意场地应具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动静区分离,良好便捷的联系和保持视线的通透。在有条件的社区还应辟出园艺场所,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爱好,既可锻炼身体也可以享受劳动的乐趣和满足感。如东方太阳城辟出一块农庄,供业主认领种植。提供丰富的业余活动和学习机会,一方面促进了老年人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发挥老人的优势,继续为社会服务。

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部分还应重视建筑的细节设计。首先应增加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强化室内外过度空间、走道、入口、电梯厅、过厅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促进老年人因偶然相遇而产生的交往。其次增加阳台、露台、连廊等空间设计,将阳光、绿化、人的活动引入到建筑内,提供更为丰富的交流、活动场所,并注重视线的交流,以此来引发老年人参与其中的愿望。⑤三、注重细部设计,遵循《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注重室内光线、过道扶手、地板、色彩等细部设计,四、鉴于老年人的衰老变化是个较长的时期,住宅设计应考虑到这一变化,做合理的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改造等工程,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延缓其衰老过程。

第三,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使开发体系逐渐成熟。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标准的法规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可建立老年居住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纳入居住区的重要部分和评价标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开发部门关于老年居住建筑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注重开发的质量和水平,避免盲目和不规范。在法律指导下,使老年居住环境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总之,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设施陈旧的现状,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我们一方面应当不断发展完善老年福利设施,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改造原有的老年设施,加强软件、硬件的建设,努力改变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同时兴建多样化的老年设施以满足大量性需求。另外利用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老年福利设施优点,由点向面辐射其作用力,使它的服务能波及普通社区老人,提高其服务效率。其次针对老龄化严重的小区应当努力改造。同时,也要积极倡导、促进老年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探索产业化养老的道路。

参考文献: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点篇10

关键词:老龄社会:住宅:单元人口;无障碍

中图分类号:tU246.2;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1-0086-03

1 住宅单元人口空间的设计现状

当前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社会行列。老龄化的到来将会对建筑尤其是住宅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养老政策是以原居安老为主,因此如何让普通住宅设计得更具有通用性就成了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在此方面,设计者除了要使住宅的层数、平面、户型尽量适合各年龄层次人的需求以外,一些设计细节问题也要考虑周到。住宅的单元人口空间作为居民每天的必经之路,其设计质量对居民尤其是老人生活有着直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对此空间的研究认识还比较缺乏,导致此类设计欠缺对行动不便居民的思考,大体有以下几点不完善。

①交通功能欠缺。有些住宅的无障碍设计流于形式,虽然老人可以通过住宅的公共门厅,但还需再上台阶才能真正到达户内。有的则把坡道置于不醒目的位置上,使得老弱病残不能方便进入。

②标志性不强。我国住宅的形式还是以集合住宅作为主流,建筑群多采用行列式布置,与街道关系不紧密。加之入口立面形态在视觉上过于雷同。所以,在建筑的显著位置上虽然安设了门牌标志,但仍然不便于记忆力下降的老人寻路。

③缺乏门户空间的交往性。大部分住宅的单元门厅区域都显得过于直白而缺乏人气。由于老人势必长时间处于室内或仅仅在住宅近距离周边活动,因此缺乏必要的交往空间会对老人晚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以上的缺陷提醒着建筑师,要关注细节的设计,首先要明确空间的功能特征。为了让住宅能够适应老龄社会的需求,应该对人口空间进行以下几点功能特征的复合设计。

2 多功能复合人口空间的生成

2.1 标志性

住宅入口和周边环境所组成的形态应具备可识别性,以便记忆力下降的老人免于迷路。使入口空间的层次更加个性化和设置标志牌都能让老人更易定位。一般来说,前者可以利用界面的围合以及光线、声音、方向、材料、质感、色彩的变化等一系列手法来获得。如果设置标志牌的话,就应该保证其在白天和黑夜的可视性,且标志的色彩和尺寸应对老人的视觉产生一定的刺激。

2.2 可达性

住宅的可达性在规划的初期阶段就应该被考虑,即接近建筑物的方式应该与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以下列举两种目前常用的住宅人口无障碍设计方法。

①平坡式:此种是无台阶的一种人口类型,其室内外地面采用不同材料时要求地面平整和不光滑不积水,建筑平坡人口室外地面应与人行道平接,地面排雨水的设计坡度为1―2%。

②坡道台阶结合式:坡道是最简单、紧急和广泛应用的交通方式。但因这种交通方式的不便性和占地面积较多,所以有必要结合台阶一起设计。以下列举了坡道和台阶结合设计的种种关系,以便说明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需要设计师的精心组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坡道和建筑入口的关系:重要的原则是要使坐轮椅者从“前门”进来。例如以下的四种方式,图1显示建筑物人口的直坡道,它把坐轮椅者的入口和行人的人口分开。这种设计用在前门是不可取的。图2是一个可以选择的人口,它使坡道的人口在建筑物的前面。图3也使坡道的入口在建筑物的前面,但它需要额外的平台,占地面积较大。图4是一个好设计,使用者可以在前面走最短的距离。

坡道和台阶的关系:可分为并置型、交叉型和游离型。采用并置型可以另两套体系互不干扰,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结合方式。交叉型又可分为正交和非正交两种类型。使用前者时要注意一定保证门外有足够的轮椅回旋面积,坡道也要尽量平缓,否则很容易产生图5的情况。非正交交叉型常用于城市广场等地面高差较大地段。有些坡道与台阶游离,就可以与周边院落相结合,如由美国的davidbaker及合作人事务所设计的northSideCommunityCenter+mabuhayCourt(图6)是一处温馨的养老住宅,其人口坡道作为院落的一条限定元素很好地融合在景观之中。

此外,还有些细节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坡道的材质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还要确保其铺设与栏杆之间不能形成小夹缝,否则会绊住拐杖端部。坡道上方最好也能够有防风雨的措施,但目前很少有设计能做到这点。

2.3 可通过性

要确保门厅可以无障碍通过首先要满足一定的尺寸,老年住宅的出入口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即:出人口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1m,门开启端的墙垛净尺寸不应小于0.5m。出人口内外应有不小于1.5mx1.5m的轮椅回转面积。在我国北方,住宅可能要设置门斗来抵挡冷风吹入室内,这就又要保证门斗两道门之间留出足够的距离。当选用平开门作为楼宇门时应安装闭门器并且能够开启平滑,门内外不能设置门槛。集合住宅楼出入口处很可能是明亮区与昏暗区的交界,这就让对强烈光对比适应起来较为缓慢的老人通过门厅产生了障碍。因此将稳定的照明设计和自然光相结合,对居住者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舒畅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当白天的自然光照明区与无窗区临近时,就需要设计两种照度水平,一种用于日照时间,另一种用于夜间照明。

2.4 防卫性

住区老龄人口增多意味着居民的整体防御能力下降,因此要加强单元人口的防卫功能。防卫功能的实现要从建筑、智能化和周边环境设计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严格控制住宅的出入口形式。即单元门与两边墙体的位置关系要避免形成遮蔽的角落,以便使公共视线能够监视出入口的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门禁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我国的新建住宅小区中,使用磁卡或钥匙的进宅系统可能会让健忘老人使用不便,故也可考虑采用指纹识别系统等。除此之外,入口的周边环境也要重点设计,newman的可防卫空问理论提供了一个解决环境与安全,环境与犯罪之间问题的方法,但是它并不是降低社区犯罪率的唯一措施。除了应用适当的物质手段提高安全性以外,严格的区域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2.5 交往性

从社会空间角度来看,当今住宅小区单一的居住功能倾向非常明显,缺乏交往空间或外部空间不支持交往行为是小区的普遍缺陷。对于每天大量时间在小区中度过的老人来说,这无疑不利于老人晚年生活。单元门厅空间是住宅中最有活力的部位,是居民每天的必经之路,因此人们相遇的机会就有了保证,倘若在此处设置可供行人停留的节点,就可以形成交往空

间。

在室外,门厅拓展的空间类型分为院落和广场两种。可以采用布置草木、花卉、座椅等元素实现供居民驻留的场所,关于这方面的优秀实例很多,如图7为三亚清平乐养老社区住宅入口空间示意。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景观也需要做无障碍设计,诸如景园出人口的尺度、园路材质的选择、坡道和台阶的组织等等因素都要考虑。另外是要结合地域性特别是气候特征来确定节点位置,这对于空间的实用性至关重要。

在室内,架空酋层的手法可以用于南方集合住宅的设计中,为老龄人群营造适宜的活动空间并能获得一定的通风降温效果,例如在清平乐养老社区的设计中,建筑师采用了大面积的架空首层处理,并赋予空间各种活动功能。人口还可设计成与其他基础服务设施如托老所等相连,使其成为老人重新融入社会的工具。

单元入往空间不只是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而营造,它的设立更是为住区中的所有居民描绘了一幅家园的图景,是一种表达欢迎的言语,由此才会产生居民的归属感,从而促进7住区的和谐发展。

2.6 美观性

我们知道,入口设计对建筑整体造型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造型对老人基本生活不会构成影响,但是稳重、大方的形态会对老人保持健康心理产生促进作用。国内常用的单元门厅形式多为雨篷式、门厅式或者凹入式,设计者应在此原型基础上更加突出其标志性。另外,建筑人口颜色的选择也应与主体风格相统一。根据调查,世界各地的老年住宅色彩都有趋同倾向,就是大多使用暖色系,配色协调,不会采用有冲击性的搭配。例如:perkinseastman所设计的GrandRapidsDominicanSistersmarywoodCenter入口(图8)。

3 结语

在老龄社会背景下,要提高住宅的普适性就要从细节着手。住宅单元入口是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必须在贯彻无障碍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满足以上多重功能要求,并结合地域性特征才能确定适宜的入口形态。建筑师要时时关注当前的社会需要,最主要的是及时了解居住者需求,才能做出真正人性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日)荒木兵一郎,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51―52.

[2]姚栋,当代国际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52―258.

[3](美)布拉福德・珀金斯,J・戴维・霍格伦,道格拉斯・金著。李菁译,老年居住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24-225,

[4]周燕珉,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03-208,

[5]梁振学,建筑入口形态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