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统计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9:44

环境统计报告篇1

一、短板指标1项,为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目标值100%,2018年完成值50%,差距50个百分点。

原因分析:此项指标只监测到市级层面,各县没有监测数据,区环保考核按照各县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完成率计算分值。我县涉及大气污染防治项目一项,为县集中供热脱硫脱硝项目。2018年完成了脱硫改造,脱硝改造没有实施,占任务的50%,故此项指标完成率测算为50%,属于短板指标。

整改措施:一是今年9月30日前必须完成县城集中供热脱硝改造,该项目于8月10日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施工。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倒排工期,倒逼进度,层层推进工作,确保9月30日建成并试运行,指标达到100%目标值。二是严格按照市生态环境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抓好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确保2020年稳定达标。

二、完成目标值指标3项

(一)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根据XX市监测站反馈数据,2018年XX县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60天,优良天数331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91.9%。完成目标任务。

巩固措施:持续开展建筑施工和裸露空地扬尘扬尘污染防控、机动车尾气治理、餐饮企业经营户油烟排放治理、“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等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查处违法行为,实行月度调度预警机制,确保我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巩固好已完成目标值指标。

(二)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根据XX市监测站反馈数据,2018年XX县XX水库区控断面、XXXXX国控出境断面水质1-11月份均为Ⅱ类,12月份达到Ⅰ类,XX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饮用水Ⅲ类水质,水源地达标率100%,完成目标任务。

巩固措施:以今年上半年全市其他县区水质均有变差为警示,深刻认识我县稳定达标面临的实际形势,全面落实河长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清理河道垃圾,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杜绝新增排污口,维护好县城水源地标准化建设,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要求,严格监测、管控我县水环境质量,确保2020年稳定达标。

(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根据XX市监测站反馈数据,XX市生态环境局监测站反馈数据,XX县2018年县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0.82万吨,综合利用0.82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完成目标任务。

巩固措施:加快推进县工业园区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项目建设进度,2019年底完成立项审批,2020年11月底建成。确保我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置,2020年稳定达标。

环境统计报告篇2

企业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提供的是生产经营的效益指标,而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信息披露的规模和质量不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是多种模式,如独立的报道模式,补充报告,以满足用户的循环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中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针对目前会计披露现状,做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

煤炭行业;信息披露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们利用资源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的双刃效应开始逐步显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从生产活动污染物的公知的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的最大来源。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会计出发的局限性显现。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产生背景

自上世纪末,西方许多著名会计学家从资源有限性视角下对会计理论进行研究,从而诞生了绿色会计。其中,史迪尔和鲍威尔等学者提出的了解它们各自的“绿色会计”,并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绿色会计是财务会计与资源环境相结合,产生会计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采用以货币为主的多元化计量手段,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纳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核算控制当中,利用影响环境效益进行全面评估。

传统的会计有六个核算要素: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利润、收入和支出。同时,这些元素是货币作为测定的主要单元。收入和支出的传统会计不确认的环境和环境效益。在环境会计上,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环境会计要素,例如煤炭行业的,资产应加入煤等自然资产,负债科目应加入企业需要承担的环境责任的每个开支项目。所有者权益也应将自然资本加入,收入中应该加上政府补贴或减免的税收部分,政府补贴,免税,企业废水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收入和带来的成本也应该计算环境成本,包括所需的环境污染、处罚成本和排放的研究和等开发费用,以及他们的社会成本,经过对收入和支出后,可以对企业的整体效率的评价和评估。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它迎合了世界的未来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报表对象和环境会计的记录方法是不同的。除了普通用户,政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使用者,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利用环境会计信息,了解合规经营与标准经营对比,制定合理的奖惩教育。由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来定义自己的利益,维护正当关切,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公司的角度,更加重视环境信息的披露,并督促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传统的会计核算过程开始对于环保以及与国际接轨过程中表现出其局限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传统方式不能够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全面展示。

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国际上以美国为例,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主要有五类: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序言、以及独立的环境报告。自愿披露公司环境会计选择性更大发明并不限于一种方法。为了强制公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融入环境,降低披露的方式对财务报表的成本的要素,现在是重污染企业,特别是企业倾向于选择商品片状事项表内披露财务报告。

5两个主要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分析

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模式:(1)补充报告模式。(2)在独立的报告模式。两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的企业,特别是重污染企业,因为他们的意识,并不一定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更愿意选择一份补充报告模式。

补充报告模式是绿色会计信息元素融入传统的财务报表,形成了新的财务报告制度,本报告模式的信息披露和资产负债表外披露,主要反映在表中的公司的普通绿色会计信息。由于确认和计量方法描述的票据资产负债表绿色核算的资产和负债绿色会计,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非货币性措施;在利润表附注标记为绿色核算费用,绿色会计确认和收入的计量基础,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非货币措施。

独立报告模式相对较严格的。它是指企业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并按照独立企业资源环境信息编制绿色财务报表。其关键在于它的独立性和一个共同的补充援助自己的财务报表不具有广泛的使用图表和其他可靠的数据,概率论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独立报告的优势,所产生的数据是比较可靠的,独立的大型综合性数据面较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权利,也有利于对环境的监管标准比对。

与此相反,由于独立的环境报告更专业,他要求的专业会计人员显然要高得多。准备对会计人员的独立报告,必须掌握的统计,概率论,图形分析的专业知识。对相关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6两种模式的优对比分析

表6.1两种披露模式对比分析

通过表6.1,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模式的优点以及缺点。

(1)操作过程的难易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补充报告模式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而表外披露的方式由于其简单易行成为首选。从看一个专业会计报告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货币强制性的信息,他只与业务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简单介绍,经济最重要的不能用货币计量。

(2)信息利用的效率性:

内部用户的会计信息,如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群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检查相关的信息所需的时间,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找到他们的特定位置可提高信息的效率和有效性。

7结束语

在未来独立报告模式是企业提供绿色会计信息的主意平台,在这一方面我国上司公司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以改进和提升。责任。在当今社会使用这两种类型的信息披露情况如下:美国作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数采用独立报告模式,在不违反的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笔者建议,上市公司应该选择一个独立的报告模式。综合报告模式是使用公式和非货币计量货币组合,计算出反映企业环境报告模式的会计信息的综合系统。该报告模式,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所有信息需求,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特定类型的环境报告是另一份报告是基于特定的内容。特定类型的环境报告未来的发展趋势领先的企业环境报告。

【参考文献】

[1]丁红燕,2002:《企业环境会计模式浅谈》,《财会通讯》,第4期:p25。

[2]耿建新、焦若静,2002:《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会计研究》,第12期:p43~47。

[3]耿建新、焦若静、刘莉,2002:《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续)》,《世界环境》,第7期:p34~37。

[4]蒋麟凤,2010:《企业价值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研究》,《会计之友》第2期:p79~82。

环境统计报告篇3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环境会计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务中都日益凸显。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环境会计的发展现状,而后又从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对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角度,对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成本;环境会计报告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从而导致环境会计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会计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由于发达国家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远远早于我国,因此西方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层面,而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尚且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然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切实可行的实践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也亟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拟通过以国内外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借鉴国际环境会计发展的经验成果,再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未来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一、国内外环境会计发展现状

1.国外环境会计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对环境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者们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对环境会计进行探索和研究,由此拓展了对环境会计的认识。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属于生态环境资源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根据可持续发展观,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以自然资源环境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环境,因此要以生态环境资源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

(2)外部性理论

庇古研究认为,私人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性导致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划分了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科斯“产权理论”认为明晰的产权有利于协商后的补偿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得以实现。外部性理论认为,当成本作为买卖双方的私人成本,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3)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为了充分履行受托责任,必须向各个利益相关者全面披露经济、环境和社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对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进行披露;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系统完整的环境会计体系,全面践行利益相关者理论。

(4)行为科学理论

基于行为科学理论是通过组织的行为和变革来阐明资源的运用和组织对环境的影响,是环境会计研究中的跨学科理论的成功运用。通过行为科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环境会计,为企业或政府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5)成本管理理论

从成本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来看,环境成本能为企业管理则提供充分具体的内部环境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进行环境决策,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及降低企业成本和解决环境问题。

2.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与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与发达国家在环境会计方面的研究相比,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在实务中缺乏对环境会计的应用。

(1)从观念上看,企业尚未形成自觉履行环境责任的意识,对环境会计在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健全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化制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

(2)从近二十年来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方面看,其研究内容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全面的,但是要实现建立完整系统的企业环境会计体系这一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3)从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看,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这些环境法律法规并不能为环境会计在我国的推行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而且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

(4)从实务方面看,企业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编制准则、制度和完整系统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导致企业之间的环境报告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更为严峻的是,很少有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二、国际环境会计的确认对我国的启示

1.美、日、中环境会计确认的内容对比

目前,美国和日本的上市公司对于环境会计的确认主要包括环境政策、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收益,其中环境成本的确认是最重要的部分。环境成本主要分为环境投资和环境费用。环境负债主要是确认与环境相关的或有债务和债权。环境收益是反映会计主体保护环境资源所得到的收益。

我国环境会计主要确认和披露排污费、绿化费、环保投资等历史信息,但其内容较为杂乱,不全面,随意性过强。笔者认为在对环境会计相关信息的确认中,最重要的是环境成本,因此着重阐述关于环境成本的确认方法。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五次会议规定,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罚款、罚金、赔偿等将视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不属于这一环境成本的定义范围,但应予以确认和披露。

2.环境成本确认的理论标准

(1)环境成本确认的可定义性

其目的是对环境成本进行正确的定性描述,凸显核心的本质特征,提供可行的判断标准。在实践中具体的判断标准应遵循的规则是:一是,根据环境法律法规、企业环境目标等要求确认的项目。二是,根据环境成本各项目的本质特点。对于环境法律法规中未涉及确认的项目内容,只要其是企业因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为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而在一定时期采取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活动所支付的目的是取得环保效果和环保经济效益的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费用都可以确认为环境成本。

(2)环境成本确认的会计核算

①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划分:目前有关环境成本的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处理方法,存在很大的争议。总的来看,判断环境成本是否应该资本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采用增加的未来利益法iFB,即导致未来经济利益增加的环境成本应资本化。二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等基本上采用未来利益额外的成本法aCoFB,即无论环境成本是否导致经济利益的增加,只要它们被认为是为未来利益支付的代价时,就应该资本化。笔者认为,对于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我们应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为了预防企业未来对环境损害而发生的成本应资本化,为了清除企业过去对环境造成损害而发生的成本应该费用化。因为我们通常将企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或破坏看作是企业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负债”,而企业具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和清偿“环境负债”的责任,因为在清偿这种“环境负债”时所耗费的成本应该费用化,但对于环境污染的预防成本则应该资本化。

②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划分:应该立足于环境费用的可追溯性。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费用会产生如下四种判断:第一,由于费用发生的动因非常清楚,可以很确切地认定为直接费用。第二,若干种费用发生的动因有所交错,虽然不很确切,但是很大程度上属于直接费用。第三,虽然与直接生产有关,但很大程度上是属于间接费用。第四,很确切地认定为间接费用。上述四种情况中,第一和第四在实务中不难判断,而第二和第三则相对比较复杂。对此在实务操作时,应该建立健全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拥有完整详尽的工作记录,才能便于成本费用进行追踪、计量和分配归集。

三、国际环境会计的计量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日本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计量主要采用以定量分析计量为主,定性描述为辅,这种方法较为全面、具体。笔者建议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的计量方面也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计量相结合的多重计量形式,对于那些无法以数据表示的信息可以用文字表达,进行定性描述,对于那些能以货币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如实物单位中的立方米、吨、公顷等)计量的就用数据来表达。环境会计的计价基础也可以体现多重计量,如可以采用实际成本,也可以采用现行成本、重置成本、市价、可变现净值、机会成本等。总之,应尽可能地使环境会计信息更加完整、真实、表述清晰。

四、国际环境会计报告对我国的启示

1.美、日、中环境会计报告模式的对比

美国、日本企业多采用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我国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采用补充报告模式,或者将环境会计信息分散在年度报告书中的“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报表附注”等项目中,很少有企业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

2.补充环境会计报告和独立环境会计报告

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报告披露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模式:补充环境会计报告和独立环境会计报告。前者主要运用环境会计报表及其附注进行价值量为基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后者是指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企业环境信息。

由于我国目前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会计理论与实务也不成熟,在短期内形成较系统完备的独立环境会计报告难度较大,因此笔者主张普通企业现阶段仍采取补充报告的形式,待将来各项制度法律和会计处理方法成熟完备之后,再采取独立环境报告模式,而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现阶段就应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与补充环境会计报告相比最大的优点是:由于环境成本、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必将带来企业利润的下降,补充环境会计报告可能会造成报告使用者对主要财务会计信息的错误理解,而独立环境会计报告将环境信息与企业主要财务信息分开报送,就避免了将两者合并报送所引起的混乱,同时还增强了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独立环境会计报告应在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上编制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会计损益表、环境会计成本费用明细表、环境污染报告、环境绩效报告和企业年度环境保护计划等。

但需要指出的是,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也属于通用报告,需要同时适用多方面的信息需要,以便于使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环境报告也需要像年度报告一样进行审计、检查、验证,而且审查环境报告的承担者也需要具备足够的独立性,以便保证环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J).会计研究,1998(5):1-8.

[2]王立彦.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会计体系(J).经济科学,1998(6):54-63.

环境统计报告篇4

 

一、引言

 

环境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是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世界各国政府均对此十分重视。研究表明,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企业、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环境问题的本质在于应当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将其环境责任推卸于社会。鉴于此,要求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由于理论和实务水平的限制,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比环境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相对充分,通常企业所报告的环境成本会高于环境收益。由于环境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报告业绩的贡献往往为负值,因此,企业缺乏建立实施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的积极性。同时企业在实际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报告的过程中还会发生披露成本。在人力资源成本、财务资源成本十分高昂的今天,环境成本会计报告也形成制约企业实施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之一。本文以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因素作为主要立足点,辅之以环境报告的效益分析,目的是帮助我国的企业更好地认识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成本收益,以改进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

 

二、环境会计报告成本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分析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过对所有与作业成果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并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环境会计报告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环境报告信息能够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产生影响,促使其改进管理和增进效益,实现价值增值。所以,作业成本的思想可以运用于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过程。

 

(二)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理论依据分析 企业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大为增强,用户需要更多、更相关的信息来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从而做出决策,因而用户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越来越高。但企业在考虑是否披露一项新的信息时,除了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外,必须对其成本和效益进行权衡。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和支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或目的的一项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作为一项约束性条件(或称修订性惯例),在西方会计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成本效益原则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加之环境会计领域在我国也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更应加强对成本和效益的分析。首先,在对环境进行管理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决策过程中,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坚持成本与效益的统一,是要求成本的耗费必须能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收益或为提供相应的收益创造条件,否则就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要避免无效的成本支出,使得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其次,收集加工环境会计信息的过程当中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会计工作中收集加工环境会计信息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对会计主体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选择何种会计核算方法、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除了要遵循一般的会计原则的要求外,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最后,提供会计信息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因为环境会计信息也是一种信息产品,提供和使用会计环境信息需要花费成本,这些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析所花费的代价等,甚至还包括为披露企业经营情况而在同业竞争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效益,对企业而言可能会增加其经营效益、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归集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成本不得高于使用该信息所能产生的效益,否则该信息就不值得提供。

 

(三)基于会计理论的理论依据分析目前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的定义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单位)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管理活动论认为,合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当用这两种观点衡量环境会计时,环境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可用货币表示的与环境相关的各类信息,同时收集、整理其他非货币形式的环境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经过调查分析,通过科学的思维和合理的推断而得到新的信息,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报告。于是可以将环境会计信息视为环境会计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的产品,那么就有必要利用投入产出法正确衡量披露会计信息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三、环境会计报告成本核算与分析

 

(一)环境会计报告直接成本分析 环境会计报告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工成本。会计部门承担编制环境会计报告的工作,就必然会消耗人力从而构成本性支出。这些支出主要出自于以下作业:会计人员需要与技术部门、管理部门等多方协商来确认报告事项,其他工作就绪后负责设计报告版式并撰写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此部分的开支可按照作业成本法,将会计人员所有的基本工资、加班费等与编制报告有关的人工成本进行合理分配,计算出环境会计报告人工成本。技术部门为环境会计报告编制提供各种指标数据,如各类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能量的消耗量和利用率等,这类数据必须依赖相关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采集、汇总,与以前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制作成表,再上报至会计部门。如前所述,此部分的人力开支同样可依据作业成本法归入环境会计报告成本中。管理部门的部分人工也应当计入环境会计报告人工成本。环境会计报告需要披露企业的环境政策以及政策的执行情况。这部分工作则依赖于管理部门。环境政策的制订不仅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样需要与利益相关者(如股票所有者、投资者等)进行交涉、谈判。环境政策制订后,为了改进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还存在向使用者收集整理反馈信息的工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因这些工作所得的收入都可视为因编制环境会计报告而发生的有关管理部门的成本因素。由于并非每个企业都需要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并且有关环境会计报告编制的法规也处于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中,所以对于正要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报告和已经开始编制年度环境会计报告的企业都存在人员培训的问题,包括审计部门和会计部门对法规的学习费用、技术部门对新设备的学习费用。此处的学习费用不仅包含直接的学费,还包含因培训而产生的交通费、招待费、差旅费等等相关费用。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环境会计报告不同的对外公布方式也会存在不同的人工成本。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公司都选择在其网站上公布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这就涉及到网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信息系统以便帮助使用者便捷地获取所需的环境信息,还需要对已建成的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完善。也有可能在企业预备将环境事项纳入管理范围之前,就需要建立一个环境管理系统,这同样需要企业的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协助。与前述原理相同,企业为这部分工时所支出的人工费用应计入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中。(2)设备仪器成本。由于环境会计报告必须披露与环境相关的各种数据指标,而这些数据指标的获得需要借助专用的设备和仪器。此处所言的设备和仪器只要是指各种用于获取数据的大型的测量设备、小型的实验设备(如试管、烧瓶等化学实验用具),以及用于分析数据的计算机硬件和财务软件等。类似于购置固定资产和采购原材料,大型设备存在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后的维护、修理和折旧等成本因素;软件等小型仪器也存在调试、替换等成本因素。(3)材料成本。环境会计报告的材料成本是指编制和公布环境会计报告所消耗的纸张、印刷报告所用的油墨、账簿,以及耗费在环境会计报告上的各种其他办公用品(包括所有的工作部门或工作流程中使用的办公用品)等。

 

(二)环境会计报告间接成本分析 环境会计报告的间接成本主要有:(1)审计成本。在对环境事项进行管理和报告时,环境审计也是关键要素。由于不同企业在财力和能力上的差异,有的企业自行承担此项工作,有的企业则会寻求外部援助,更多的企业则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既有自己的环境审计,又在不同的阶段寻求外部团体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建议和评价。对于企业自己的环境审计部门的职员,与企业的其他员工一样,会存在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各种开支,这些开支可全部纳入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中。对于企业聘任的环境审计咨询师为企业进行环境核查时,除了收取基本的聘用金,对企业而言还可能存在招待费、交易成本等其他费用。所有这些开支同样应该纳入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中。(2)竞争劣势成本。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由于环境信息的披露而有可能导致企业市场份额的减少;由于消费者素质和修养的提高,在选购产品时不仅要看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还要看产品本身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绿色消费者”。此外竞争劣势成本还包括由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而使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能力,或其他商业秘密,从而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动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损失随披露内容的增加而增大。(3)风险成本。从筹资角度看,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和环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投资必须尊重其价值观。这类投资一般被称为责任投资、道德投资或绿色投资。责任投资指的是将投资目的同社会、环境和伦理问题相统一的一种投资模式。据1999年出版的《1999年美国社会投资论坛关于美国责任性投资发展趋势的报告》显示,79%的社会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会考虑其产品、服务及经营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根据美国银行业联合会1991年对其1741家成员行的调查,有62.5%的银行曾因可能的环境债务而拒绝贷款申请;有88.1%的银行己经改变了传统的贷款程序以避免潜在的环境债务。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也在努力使贷款项目更加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毫无疑问,责任性投资者比一般的投资者更需要企业的环境信息,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应有助于责任性投资者在有较强的环境意识的企业政策中去评估获得的收益和所涉及的成本,从而有助于其投资决策。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提供误导性信息,甚至提供有效的信息都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诉讼,其中,有效信息的错误指控而引起的诉讼成本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企业为应付这类诉讼,往往要花费巨大的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由于企业需要对其环境政策进行评价,并且对偏离环境政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又因为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预测结果往往不够准确,而如果预测不准导致企业受到外界的抗议,引发股价下跌,企业则可能会面临误导投资的指控。(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公司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而放弃的其他方面收益,包括企业把资源用于对外信息披露而丧失的在提高其他管理活动方面而获得的收益等。通常来讲,企业在一开始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必要设备等多方面原因,成本都较高。另外,环境信息的披露以及披露后公众和利益相关主体的反馈,有可能需要企业在此方面做大量的解释和调整工作,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使企业从真正关系企业发展前途的问题中转移注意力。

 

(三)环境会计报告成本核算 环境会计报告成本的汇总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据工作流程进行汇总。如可以把编制环境会计报告的整个工作程序按照工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划分为:确定报告事项、建立必要的环境信息系统、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资料、设计环境报告的版式、印刷、收集使用者对环境会计报告的意见、做出事后调整和对使用者进行回复。对这些工作成本进行核算、汇总,便可以得到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所花费的总成本。另一种方法是按照参与工作的部门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汇总。将与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工作按部门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核算成本。可以分为以下部门:会计部门、技术检测部门、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

 

四、环境会计报告收益分析

 

(一)筹资收益 企业如果能够进行有效、可靠的信息披露,会降低资金供给者的信息获取成本和风险,因而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得市场上的资金,或以平均资金成本率获得其他企业不能得到的资金,或者吸引一些潜在的投资者。总之,企业会借助良好的形象从而取得资金的节省成本,环境信息披露企业因此获得筹资收益。

 

(二)竞争优势收益 企业良好的会计信息披露形象可给市场一个诚实和有所作为的信号,能够增强其竞争力,从而获得高于一般企业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或通过边际利润规律扩大产销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些增加的利润就是企业竞争优势收益。

 

(三)其他收益 环境信息披露的其他收益包括: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增强员工道德和企业文化信念等。《accountingfortheenvironment》一书对环境会计报告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提供了公司经常提到的有关环境报告的好处和成本清单,如(表1)所示。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今天,提供环境会计报告(或独立提供,或与其他报告融合)将成为企业普遍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环境会计报告成本分析和核算既具有经济价值,也具有理论依据。虽然在报告企业环境信息的同时,企业会发生相应的报告成本,但是环境会计报告也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不菲的收益。因此,关键是要对环境会计报告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研究表明,提供环境会计报告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提供环境会计报告对企业而言利大于弊。目前上市公司是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主体,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方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政府、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信息披露建设方而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应当编制和披露环境会计报告。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要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外部环境的建设,主要是健全环境法律、法规,制订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各种方式加大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强制力度,力口强环境信息披露内部环境的建设,主要是指加强企业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自觉性,同时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还应及时发现、解决实施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环境统计报告篇5

【论文关键词】环境信息;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审计【论文摘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信息逐渐成为人们决策必不可少的信息,而企业的环境报告是人们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文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分析出发,探讨了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问题。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以及政府环境法规的日趋完善,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环境业绩、环境形象的关系日益紧密。对企业的广大关联方来说,环境信息已日益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满足关联方的信息需求,为了更真实、完整地对外披露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也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象,企业有必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为规范地对外报告环境信息,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正逐渐兴起。而审计界,特别是对民间审计来说,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环境报告审计加以研究和探索也很有必要,这是社会发展对审计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试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角度,探讨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问题,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一、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根据环境会计的实践和有关理论论述,环境信息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一)环境财务信息环境财务信息反映的是环境事项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影响。所谓环境事项,根据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公布的《受环境问题影响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指南和国际审计实务公告第1010号《会计报表审计中对环保事项的考虑》,主要由这样四方面组成:一是积极从事预防、降低和修复环境污染或者是致力于保护资源的活动(包括自愿的、合同规定的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二是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后果;三是对其它单位或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损害的后果;四是由法律法规要求而导致的负债。这些环境事项的存在可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影响:如可能损害资产,从而需要减低它们的账面价值;由于违反法规而需要预提用于赔偿、诉讼、清理的准备金;由于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真实的确定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经营成果方面,主要的影响是各种各样的环境支出,包括环境管理费用、排污收费、罚款、污染清理支出、恢复支出、停工损失等。这些财务影响即构成了环境财务信息的主要内容。根据环境财务信息的性质,对其确认和计量完全可以在现有的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下进行,也可以通过现有的财务报告进行披露。当然,为使信息使用者获得更明确的信息,仍需要改进财务会计的处理和报告方式。而对环境财务信息进行专门的和详细的披露,具体可通过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增加项目,或增加附表、补充报表来揭示。不管其具体披露方式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信息也需要独立的民间审计师的审计鉴证。包含环境财务信息的财务报告,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告了,从环境会计角度看,它也是环境报告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一种非独立的方式。我们可称之为“非独立的环境报告”,把它作为我们环境报告审计的对象之一。(二)环境绩效信息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关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应环境责任的要求,企业需加强对其所使用的资源的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报告环境绩效信息。对于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在理论和实务上还处于研究和尝试阶段。从各国学者对环境绩效报告的论述看,虽然看法不尽一致,但还是能归纳出一些共同点来:(1)和环境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同,环境绩效信息宜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可称之为独立的环境绩效报告。因环境绩效信息若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加以揭示,必然造成信息分散,从而不利于对环境绩效直接得出结论。而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将使环境绩效的披露更加集中、全面和系统,有利于对环境绩效进行恰当的评价。(2)与财务报表不同,环境报告的编制可能更多地使用非货币指标。由于环境问题的特点,相当一些环境问题不能以货币衡量,而只能采用某种技术或实物指标。当然,随着环境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来有可能实现货币量化,用经济和财务指标来衡量环境绩效,但可以想见,那样的经济和财务指标与传统会计中所理解的也将大不相同。(3))环境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等;环境绩效指标和计量结果,如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费用的计算分析。(4)编制环境报告可同时采取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多种方法。(5)编制的环境报告应和财务报表一样是通用报表,要同时适用多方面的信息需要。(6)环境报告也需要由独立的第三者进

环境统计报告篇6

【关键词】报表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环保活动产生的经济问题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逐渐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及利益相关者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投资者也因而越来越关心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因素。环境会计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评价,以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有效促进企业与所在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国外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会计学月刊》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90年代后,在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的推动下,环境会计问题逐渐引起会计学界的重视。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的理论,1992年,葛家澍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后,越来越多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投入到这个领域。

由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环境信息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且其披露的内容、范围和质量差异也较大,这就使得世界范围乃至本国范围内不同企业之间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所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信息量不足,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规范,因此,构建一套全面、规范又切实可行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现状

综合国内外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研究,普遍存在两种信息披露模式,即补充环境会计报告与独立环境会计报告。

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模式是指对以自然量为基础的环境信息综合采用文字、图表进行单独披露并与企业主要财务信息分开报送的信息披露方式,它要求企业设立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企业环境信息(谭帅,2012)。在环境会计发展初期,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准则尤为不足,仅存的一些法规、准则也存在范围狭窄、内容空泛、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无统一标准可依的情况下,采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可能导致环境信息和财务信息的混乱,因而许多学者如李建发等(2002)、储姣等(2003)、高历红等(2007)都推荐使用独立环境会计报告。

补充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模式是指对由环境因素引发的可能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全面纳入现有会计报表中,通过在现有财务报告基础上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等方式予以披露,对现行会计报表涵盖不了的部分可以另外编制附表或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以描述性语言予以披露(杨燃,2011)。这种方法不但弥补了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的不足,而且通过统一的报表形式和披露内容使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环境信息和财务信息都具有可比性,增加会计报告的披露和使用范围,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此外,单独编制的环境资产负债表披露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所包含的内容及金额,但并不一定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平衡关系。在将环境资产作为资本投入企业的初期,如没有环境负债,则有可能存在上述平衡关系,企业运行起来后,如果通盘考虑资金的筹集,这种平衡关系将被打破,即环境资产并不一定等于环境负债加环境权益,三者之间不存在这种必然的平衡关系(陈元媛,2007),这就打破了会计平衡等式,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随着环境会计研究的深入,会计法规、准则的完善,以及环境信息重要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都提倡使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如许家林等(2004)、曹水林(2009)、曹键等(2012)。

综上所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菲成果,环境会计披露实践活动也在有序展开,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会计法规、准则的完善,环境信息必将与货币资金等一样,成为企业会计报表的一部分,即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与环境会计信息共同构成企业的会计报表体系。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这种完整、统一的会计报表体系。

借鉴众多学者对补充环境会计报告的研究,本文欲将环境会计信息项目加入到传统的财务报表之中,并在改进的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从而构建由环境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共同组成的完整的会计报表体系。

二、会计报表体系的改进

要将环境会计信息项目加入到传统的财务报表之中,就要对会计六要素进行逐一分析,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费用、环境收入以及环境利润逐一融入传统会计六要素中进行核算,即企业的会计六要素除包含传统的内容外,各自还应包含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按照这种思路,企业所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各种经济活动都应明确列入正常的财务核算当中。编制综合会计报表的环境信息项目时,也要像传统财务信息项目一样,在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凭证和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借鉴制度相对成熟的国家的补充环境会计报告,结合我国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事项以及我国现有的环境指标量化技术,本文编制考虑环境会计信息的综合资产负债表(表1)、利润表(表2)、现金流量表(表3)(新增环境会计项目以黑体字列示)。

此外,对于不能在表内反映的环境会计信息还应通过表外附注的方式进行披露。因此,改进后的会计报表附注不仅要包含传统财务会计报表附注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还要以文字说明或其他计量属性的形式对企业不能货币化或者不能在会计报表表内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全面、客观的披露。因为这些信息对于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环境信息,进而正确理解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附注说明的内容主要有:

(1)环境会计政策及所适用的具体会计准则。

(2)环境成本、收益的货币化方法,不能货币化的说明其计量属性。

(3)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两个期末余额(本期金额)、期初余额(上期金额),前一个分别列示了各个科目下环境会计的数据和普通会计的数据,不受环境会计影响的科目以“—”填充;后一个列示了考虑环境会计后各个科目的总额,目的是清晰地展示出环境会计对报表的影响,并通过数据的对比,引起企业对环境会计的重视。

(4)资产负债表中,要说明环境固定资产原值、环境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环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环境无形资产原值、环境无形资产摊销的具体数额。

(5)利润表中,环境成本包括环境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损害成本、环境污染修复成本,可以直接列示在利润表上,表明环境信息的重要性;也可以在利润表上只列示环境成本总额,在附注中再单独详细列示。

(6)利润表中,环境管理费用包括排污费、环境监测费、环境保护费、环境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费用,可以直接列示在利润表上,表明环境信息的重要性,也可以在利润表上只列示环境管理费用总额,在附注中再单独详细列示。

(7)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中的环境收益、营业外收入中的环境收益、营业外支出中的环境支出的列示方法同(5)。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会计报表各相关项目下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环境项目,对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单独披露。同时将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和政策、准则信息反映在改进的报表附注中,既可以清晰地反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便于报表使用者根据报表信息进行决策分析,也可以避免因设置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体系而导致的企业工作量陡增、账务混乱、环境信息披露随意性大、可比性差等缺点,实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广泛化和标准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环境政策、准则,充分发挥环境执法效力,从根本上转变企业发展观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帅.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2:4-5.

[2]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4):30-33.

[3]储姣,郭金花,刘伏强.独立环境会计报告简介[J].财会月刊,2003(6):25-28.

[4]高历红,李山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新趋势——独立环境报告[J].环境保护,2007(4):22-25.

[5]杨燃.基于事项法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解析[J].财会研究,2011(1):51-52.

[6]陈元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设想[J].会计之友,2007(3):13-16.

[7]许家林,蔡传里.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4):15-16.

[8]曹水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分析[J].科技信息,2009(29):372.

环境统计报告篇7

【关键词】企业绿色经营系统 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accounting),亦称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其实务与研究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而出现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独立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目前在发达国家,自愿编制和对外环境报告(environmentalreport)正成为诸多大公司的一种时尚。有些国家的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如日本环境厅)和会计管理部门还着手制定环境会计与报告的有关准则。环境会计的快速发展是有其深刻微观背景的,那就是企业绿色经营系统(greenoperatingsystem)的出现。本文无意就绿色经营系统或环境会计的某些具体问题加以研究,而想把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总体考虑,为我国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研究的深化提供一平台。本文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总结提出绿色经营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导入环境会计的讨论;其二是对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系统见解。需要指出的是,限于篇幅,本文不对中国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的实务及研究进行述评。

一、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环境会计发展的微观背景

(一)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的架构分析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负面影响的加剧,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负荷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亦成为问题。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环保法规,开展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但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只是到了80年代后期才受到较多的关注。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brundtland)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清晰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再次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作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此后,联合国还成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早期的环保法规只重视环境污染后的补救措施,而忽视了环境问题的事先预防。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这一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系统解决方案之重要,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ems)也就应运而生了。

1992年,英国标准协会(thebritishstandardsinstitute)制定了全球第一个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欧盟(europeanunion)则于1993年了另一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及审核体系(emas),此后,许多国家都颁布了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但是,各国分别制定环境管理标准不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故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在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之后,于1996年9月了关于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o14000系列的第1份iso14001,即ems标准,随后,iso14000系列也陆续,包括环境审核(ea)、环境表现评估(epe)、环境标签(el)、生命周期评估(lca)以及产品标准之环境考量(eaps)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绿色、生态等概念与观念开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开来。

企业作为环境的一重要影响者,自然要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以及绿色消费主义(greenconsumerism)等绿色理念日益盛行的情形下,注重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为此,企业需要调整其发展战略,在决策与经营活动中注入“绿色(或环保)理念”,以绿色理念重塑企业整体的经营运作流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其中包括获得iso14000系列认证,按其要求扩展构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或绿色管理系统(greenmanagementsystem)。这一系统是从建立企业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一直到明确具体措施与行动方案,亦可称之为“绿色经营系统”。笔者认为,绿色经营系统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与环境政策。

2绿色融资(greenfinancing)。利用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去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有效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3专门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如索尼公司在总公司设有社会环境部,在各地区和各事业部设有地球环境委员会。再如abb公司在ceo之下设有环境咨询委员会,有专门公司环境事务部,在各国设有国家环境控制长(countryenvironmentalcontroller)和生产地的当地环境控制官(localenvironmentalcontrolofficers)。

4产品与服务设计时秉持“与环境为友(environment-friendly)”、与环境协调的dfe理念(即为环境而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该理念要求对产品设计要进行从生产到运输、销售、顾客使用以及报废后的处理这一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评价与成本计算,即进行生命周期评估或分析(life-cycleassessment/analysis,lca)、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cyclecosting,lcc)”及生命周期设计(life-cycledesign),而不是仅从企业自身考虑。产品和用于包装产品的包装物等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

5设备、原材料、能源等采购时秉持“绿色采购(greenpurchasing)”或“绿色供应链(greensupplychain)”理念。要关注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状况,不从环境保护不力(如造成较大环境污染、不节省能源、不节约资源)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能源等,迫使供应商采取措施改进环保状况。这一理念也适用于最终消费者,这就是“绿色消费主义”。绿色消费主义将使绿色理念逆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营销作业环而上,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链,迫使整体产业都“绿色”起来。如果持有所有或大多数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对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都持绿色消费主义理念,则将极大推动全球环境的改善。

6在制造环节实行“清洁生产(cleanproduction)”与“零排放(zeroemission)”理念。这要求企业重组生产流程,运用dfe理念进行重新设计和技术应用。所以,dfe理念既要用于产品(product)的设计,也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process)的设计,要做到3r,即尽可能减少废弃物(如废水、废渣、废气、报废物品等)的排放,力争零排放,即reduce;即使有排放,则要尽可能做到再利用(如报废物品的零部件),即reuse;对于不能直接再利用的,也要研究如何使之再资源化,即recycle;真正不能再利用或再资源化的部分,交由相关合格的废弃物处理企业进入最终处置环节。此外,产品与过程均要尽可能节约资源(resources-conserving)和节省能源(energy-saving)。

7在运输和销售环节也要秉持dfe与绿色营销或环境营销(greenmarketingorenvironmentalmarketing)理念。国际上正日益盛行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环境壁垒(environmentalbarrier”或“绿色壁垒(greenbarrier)”,如iso14000系列的认证已成为产品进入欧洲一些国家的“通行证(passport)”,而要打破这一贸易壁垒,就需要建立绿色经营系统,开展绿色营销。

8在顾客使用后,要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和措施,对顾客报废的产品实施回收(take-back),进行再利用、再资源化或最终处置。

9在对外投资或信贷时树立“绿色投资(greeninvestment)”或“绿色信贷(greencredit)”理念,在选择投资对象或信贷对象时要将其环境保护工作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甚至第一位的衡量因素。

10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health,security,environment,hse)体系,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建立环境教育体系。

11建立环境会计系统(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包括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子系统(或两者合一的环境会计系统)。前者是向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利害关系人报告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环境支出(environmentalexpenditure)、环境负债(environmentalliabilities)与环境业绩(environmentalperformance)以及环境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履行企业对利益关系者的诚实报告或详尽说明的责任(accountability);后者是提供对企业的相关决策中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环境会计的导入

上述第11点就是指,将企业管理当局所承担的经管责任(stewardshiporaccountability)中的诚实报告责任扩展至向利害关系人充分披露企业环境信息,企业管理当局要更好地履行经管责任也必须掌握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决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为此,企业需要建立环境会计与报告系统。这就是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及其研究得到发展的微观背景。

上述企业环境活动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政府、投资者、债权人、顾客、供应商、雇员以及社会公众(尤其是受影响的社区公众)等。政府面对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的压力,必须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时刻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投资者关心投资对象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潜在或真实但未披露的环境负债,而持有强烈“绿色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则更把投资对象能否做到“绿色经营(greenoperation)”放在考虑是否投资的首要因素。债权人非常关心债务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以免债权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绿色信贷”的理念也在债权人中日益流行。顾客关心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关心产品或服务的绿色等级(如制造时是否节约资源、消费时能否节省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便于再利用、再资源化和最终处理等)以及供应商的环境保护行动,为此,供应商必须关注顾客的绿色消费意愿和购买后的绿色消费实际效果。雇员由于关心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持续性,自然更加关心企业的环保措施(如是否实行良好的hse计划)。其他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持的机构或组织也关心企业的环保情况,如保险公司关心企业投保设备的环保状况及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状况,有关中介机构关心客户的环保形象与潜在的环境风险。社会公众既作为个体在上述各角色上关心企业的环境保护境况,也越来越作为一个整体关注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共生,关注企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外部环境效应。

但无论是政府制定执行环保法规,还是其他利害关系人要了解与评价企业的环境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利益,都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即这些利害关系人大多处于企业外部,是外部人(outsiders),不确切掌握企业的环境信息,与企业管理当局(企业内部人,insiders)相比,处于环境信息的劣势地位,环境信息在外部人与内部人之间分布不对称。为解决此问题,就要求企业向利害关系人诚实报告环境信息,这其中就包含着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与手段提供环境信息。同时,企业要在遵守环保法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目标,也必须在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中充分利用环境信息,这也包含着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与手段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如考虑环境费用后的产品盈利能力,购买排污权与自己购置环保设备这两种情况下的成本与效益等),以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来生产与提供企业外部人和内部人需要的环境信息的工作就是环境会计,它至少包括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

当然,企业会因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编报环境报告、请第三方审计或审核等而增加不少的费用开支,但它们也会因向外部提供相关的环境报告而缓解来自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压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吸引绿色投资者的注意等而获益匪浅,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当环境会计与报告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它们就会自愿开展环境会计工作,对外编报环境报告。

在上述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环境会计的研究。如在北美,美国环保署、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等都在进行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支出、环境负债与环境业绩报告等方面的研究。在欧洲,德国环境局等则致力于“环境成本价格计算手册”等的研究。在亚洲,日本环境厅等于1999年始展开了关于“环境会计系统”的研究,并于2000年3月了正式的环境会计指针。这些国家的企业还自愿进行了对外环境报告的编报。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等开展关于环境会计的国际合作研究也在进行着,1999年8月曾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有关环境会计的国际会议,有15个国家参加。此外,北美等地的学者还展开了关于环境会计问题的经验研究(kimbroandli,2000),并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目前,企业实务界、学术界与有关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正在热烈进行中。

二、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未来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导经济生活的21世纪,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各种绿色理念将被人们广泛接受。各国企业要使绿色经营系统有效运作,必将大力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编报环境报告,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与债权人等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利用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经营、投资、信贷等决策,各国会计学术界也必将更重视环境会计的研究。为此,本文试将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未来发展作如下的展望。

1加强环境会计的国际比较研究。要研究环境会计,首先应对各国的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有所了解。为此,应吸收各国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借鉴其实务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展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进行国际协调。各国会计实务界与学术界应为此项国际比较研究加强交流与合作。

2环境会计中许多问题的解决要求会计学与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运用。如在对环境业绩的计量中就可能需要大量应用实物量的计量单位,如节省多少能源,节约多少资源,减少了多少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排放。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提供,需要会计师与企业环境工程师等的共同努力。

3政府应在环境会计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如美国的环境保护署(epa)和日本的环境厅(现环境省)均在本国的环境会计发展中担当了重要的正面角色(相比之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贡献倒小些),包括直接组织实务界与学术界等各方力量研究环境会计,环境会计指南,利用政府的权威推动企业采用这些指南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等。

4从环境财务会计角度,应注重研究以下问题:

(1)要明确环境财务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环境财务会计的定位,可以有三种理解:①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③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若理解为①,则现行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就需要作根本变动;若理解为②,则其概念框架只需作些微变动,只是如何将现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理与环境财务会计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若理解为③,则需结合环境科学的原理对概念框架作较大或部分本质性的变动。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我们倾向于以第2种观点为主,并吸收第3种观点的某些长处。我们将环境财务会计理解为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准确地说,环境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环境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的别称,如现行财务会计中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对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的别称一样。因此,环境财务会计的准确提法是“环境事项的会计处理”,其英语表达应是“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vents”。至于“environmentalfinancialaccounting”的提法虽也可以接受,但表意不够准确。在具体实务中,“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vents”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环境支出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xpenditures)”、“环境负债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liabilities)”等内容。在具体会计处理中,若有需要,应充分利用环境科学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

(2)企业将来的环境财务会计将面临如下一些急待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①如何统一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分析环境报告,利用环境信息评价企业环境业绩?②多元化经营企业如何编报合并环境报告?③如何提高企业环境负荷与环境保护效果计量的可靠性?如何利用实物单位(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节约材料)和货币单位来计量环境保护效果?如何将科学地实物量转化为货币量来反映环保效果?如何防止环境保护效果的货币化对信息使用者的误导(如直接将环境成本与环境保护效果进行损益比较)?④如何处理环境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环境支出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如何在确保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前提下,将它分配到相关成本计算对象或责任中心上?⑤如何按照权责发生制和稳健原则要求来计量企业的环境负债(时间分布、金额与不确定性,为此是否折为现值)以及因环保法规的趋严而可能带来的企业资产的减值损失(如提前报废)?⑥如何解决确认与计量环境负债等的较高不确定性问题?或因不确定性太大,只是披露,而不予确认?只披露已计提的准备金,还是披露所有可能的负债额与资产减值额?⑦如何较客观、较准确地将“复合目的(或多重目的)”的支出(投资或费用)划分为环境支出与非环境支出?如在一项节约能源、对环境无害的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中有多少属于环境支出?⑧由于新的环保法规所带来的环境支出与环境负债等如何在以前期间、当期与未来期间进行分配?⑨环境报告是作为企业年报的一部分,还是独立于年报之外?频率如何?其具体内容如何?环境报告由企业环境管理部门编制还是会计部门编制?如何提高企业间环境报告的可比性?如何阅读分析?环境报告越来越厚,是否需要出环境报告摘要版或称简式环境报告(summaryenvironmentalreport)?⑩企业现在已进行许多环境支出等的会计处理,如将购置的环保设备计入“固定资产”中并计提折旧,将企业环保部门的运行费用、iso14001的认证与维续费用、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费计入“管理费用”,等等。为便于编制环境报告,是否需要将目前的环境事项的会计处理加以改变,独立出来,设置绿色账户(greenaccounts),或至少在相关总分类账户中独立设置绿色明细分类账户核算?是按融资、投资、研究与开发、经营等活动性质置设账户,还是维持现行做法,仅在编报环境报告时做分析与分类的工作?在年报中如何充分披露企业处理环境事项的会计政策?

(3)要研究如何制定高质量的环境财务会计准则问题。环境财务会计准则与现有的《或有事项》等准则如何协调?有些不同行业在环保方面差异甚大(如电子、化学、食品与流通),是否应(及如何)分别制定不同的环境会计准则?环境财务会计准则应由哪个机构或组织来制定(如政府环保管理部门、会计主管部门、企业界或多方合作)?制定机构的组成规则与制定程序如何?准则是企业自愿执行还是强制施行?准则在不同时期的适用范围如何?(4)要采用经验研究(empiricalresearch)方法研究环境财务会计的实施情况。如:①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股票价格的影响,其信息含量(informationcontent)如何?市场(有关利害关系人)如何解释环境报告中的信息(体现在阅读环境报告后的相关行动中)?②在自愿披露情形下,哪些企业报告了环境会计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其动机是什么?披露企业与不披露企业的股票价格有什么区别?③企业倾向于报非货币化的环境信息,还是倾向于报告货币化的环境信息?原因是什么(两类企业的特征分析)?④企业环境报告偏向于报告好消息(如企业的环境业绩)还是坏消息(如新环保法规使企业产生了新的环境负债),为什么?什么样特征的企业倾向于报告好消息?什么样特征的企业倾向报告坏消息?(如与企业规模、被环保当局及民间环保组织关注的程度、企业环境业绩优秀或低劣等的关系。)⑤同一企业什么时候倾向于报告好消息或坏消息?原因何在?报告好消息与报告坏消息时的企业股价有何差异,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有无差异?⑥企业环境负债等的确认(如计提污染土壤恢复准备金)与企业管理层报酬计划之关系如何?⑦进行生态投资基金的收益率与一般投资基金收益率的比较研究,注意将被投资企业环保之外的因素控制住(予以排除)。⑧环境业绩优秀的企业是否有竞争的比较优势(如具有自创的绿色商誉并在企业股价以及并购中体现出来)?(5)要采用比较法对国内、国际的环境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研究。如进行一国内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投资者的企业(如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等)环境会计的比较研究,提高一国国内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环境会计的比较研究(包括研究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否执行全球统一的环保标准,开展相同的环境会计与报告工作),进行国际协调,提高国际间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5为了确保环境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研究环境审计(或审核)(environmentalauditingorreview)的问题。包括环境审计程序、技术与方法,环境审计小组的成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执业资格,环境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意见种类等等,均有待解决(甚至连名称也许不叫“环境审计”)。此项内容可以利用现有的审计规则,但其中很多问题需要开发新的审计规则,这有待于环境审计实务经验的积累。环境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执业资格由谁来认定、政府部门应否介入抑或由市场通过竞争自行解决、国际间的协调等问题也需要解决。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环境会计,故对环境审计问题不做详细分析。

6从环境管理会计角度看,企业应在绿色经营系统的各个环节(如融资决策、产品研究与开发、设备及对外投资决策、采购决策、营销决策、预算编制与业绩考核、风险管理乃至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等)中充分考虑到相关决策可能引致的环境问题,分析其财务影响,慎重决策。这些方面的信息就是由环境管理会计来提供的,如生命周期分析(lca)与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cc)。引入环境管理会计之后,将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与环境业绩(收益)等进行对比分析,企业决策者们也许会发现,在原来管理会计的分析中认为可行的事项(如绿色产品的定价、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设施或产业的投资、对企业外部环保专业服务的利用等),在包含环境管理会计的新管理会计的分析中却变得不可行了(或者相反)。这是由于在原来管理会计中,环境支出与环境业绩(如因环境损害所带来的诉讼、赔偿或罚金,为社会环境活动进行的捐赠等公益支出,因采取环保措施而带来税收的优惠、融资成本的减少、市场份额的扩大等)等数据不是独立生产与提供的,而是被分散或隐藏在其他项目中的,未被追溯归集到真正引致其发生的事项中,从而使得其分配归集丧失了相关性、准确性,而导致决策失误。可以想见,由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引入,管理会计的许多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管理会计信息将更加具有相关性。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应更多地采用现场研究(fieldstudy)或案例研究方法,如日本柯尼卡公司2001年度就开始制定环境预算。此外,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环境管理会计研究还应具有国际视野,立足于全球市场,进而发展国际环境管理会计。

7会计自20世纪30年代逐渐分野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以来,两者虽原始数据相当部分出于同一来源,但在会计对象、目标、基本前提、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技术方法方面均差异甚大,结果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批评为丧失了相关性。会计及会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用,且对内部人有用的会计信息与会计技术方法对外部人也一定会有用,反之亦然。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也就是会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现在,两者已到了开始融合的时候,如关于分部报告(segmentreport),但力度仍远不够。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新的会计分支,应可以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一个起点。就此而言,上述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的区分也许是不恰当的,我们期待着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融为一体的环境会计的出现。

三、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了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的构建和环境会计的导入问题,并展望了环境会计的未来发展。这些问题也是中国企业已经和将要面对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使中国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一环,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要防止发达国家将不够“绿色”的产业、企业与商品转移或销售到中国来。中国企业还将被迫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自然也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以绿色理念重组自己的经营,建立有效的绿色经营系统,发展环境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对外环境报告,打破各种绿色壁垒,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同样,中国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等中介机构也必将格外关注环境会计问题,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孟凡利1999环境会计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accountingasabusinessmanagementtool:keyconceptsandterms

japanenvironmentagency2000developingan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year2000report).itscorecontentis”guidelineforintroducingan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2000theisosurveyofiso9000andiso14000certificates-ninthcycle:uptoandincluding31december1999)citedfromiso.ch

marinilkab.kimbro,andyueli2000environmentalaccountingandfinancechinabell200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vironmentandbusinesseducation

环境统计报告篇8

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满足企业、政府、国家等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还能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基础上,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企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状况之间的联系受到广泛关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已成为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社会责任报告、量身定做的环境报告、年度报告等。然而,因为政策不统一,揭示的信息实用性不强,无法让利益相关者据此作出科学客观的决策。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环境会计是在传统会计学基础上,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企业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所做的核算与监督。传统会计核算包含了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但以前的核算仅着眼于企业的盈利性质,却忽略了它是对环境具有重大责任的社会性组织,未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环境信息包括环境资产、负债、成本、绩效报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被普遍认同的形式,主要为环境报告书、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年度报告中的董事会报告或财务报表附注等。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我国现阶段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制度和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问题的要求不全面,约束力不大,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披露的质量相差很大。披露内容上存在企业对当年环境信息不披露或披露很少且不具体状况。例如,三废治理情况及支出、排污权、环保投资等都是较重要的环境信息,但大部分企业只对排污费做了具体的数据披露,其他则不披露或简单披露。披露形式上,有些企业采用量身定做的环境报告或可持续报告,有些企业借助社会责任报告、年报等,而有些企业则只在年报的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中简单披露几个数据。无论内容还是形式的披露都缺少统一的规范。有些企业年与年之间披露的情况有所不同,直接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从纵向和横向上都缺乏一定的可比性。

2.披露内容不完整不够明晰以环境成本为例,环保设备的折旧费、维持费、厂区绿化费、环境管理部门的费用等都是较重要的成本支出项目。大部分企业只对厂区绿化费、环保设备折旧费有所披露,对其他重要的环境成本支出项目予以披露的很少。有些企业披露的内容不够详细,只是一带而过。披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环境信息的定性描述,定量披露情况很少。例如,就节能减排而言,大部分企业会在环境信息中提到公司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直在改进节能减排技术,收效不错。但真正将节能减排的收效以表格或单纯数据形式加以披露的较少。从所调查的60家上市公司看,比例不超过50%。有些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较简单,字数非常少。总体说来,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可概括为:定量信息定性化,定性信息简单化。这对利益相关者来说,所得到的信息不太实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信息使用者帮助较小,失去了披露的意义。

3.环境信息反映的负面问题较少调查研究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在年报或环境报告中披露过环境污染影响情况等负面环境信息,一般只在报告中简单说明报告期内无污染事件发生。但却不敢保证完全没有出现过环境污染事件。信息使用者较关注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状况,而所披露的内容只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无任何影响的普通信息,几乎没有任何负面信息。对利益相关者来说可谓“报喜不报忧”,对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误导,使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现状和预测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让信息使用者无法做出准确客观的决策。

4.行业之间的信息披露有较大差距从已有研究来看,各行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侧重点都不一样。有些行业倾向用环境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详细披露环境信息,而有些行业由于污染小或节省资源等,只在社会责任报告或年报中简单披露。由于行业特点不一样,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也有很大差距。从所调查的60家上市公司看,化工业和造纸业这两个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在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节能减排和环保新技术等方面披露的企业比例较大,而医药行业在资源税这个项目上披露比例较其他行业高,钢铁行业则在企业环境制度、是否通过iSo环境体系认证等非货币计量的项目上披露比例较高。除本次调查研究的几个行业外,其他行业也各有侧重,差距略大。

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原因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统一规范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法律法规,政府尚未制定出具有权威代表性法则。环境信息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环境问题的发生有多重因素,每个企业的经营特点不一样,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这就要求有相关的法规及规范进行约束。目前无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还是内容,各企业只能按自身行业特点和对环境信息的主观认识披露,具有一定主观性。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较晚,落后于欧美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像传统的会计核算披露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框定好形式与内容,短时间内要让环境会计信息像传统会计核算那样有统一的报表形式缺少法律依据。

2.政府宣传不够,公司社会责任感不强国家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宣传还不到位,再加上缺少严格的法律约束,导致企业未认识到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由于更重视的是目前的利益,忽视了环境信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对一些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不够,较担心披露出环境污染事件会影响自身形象和声誉,投资者会改投其他公司,影响公司的发展。另外,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缺少基本认识,国家鼓励政策力度不够大,致使企业没有披露积极性,使得环境保护成本偏高。

3.国家宏观管理力度不够各行各业有其自身特色,生产经营模式不尽相同,难以管理,导致我国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短时间内难以出台一针见血的法律政策,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力。政府和管理当局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大,管理部门对这一内容并没有作出统一规定和硬性要求。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愿意将其最真实的环境信息公之于众,而是有选择性披露。

4.社会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不到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社会公众的利益考虑,是为了让社会公众对企业经营引起的环境问题有所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实时监督能较大程度改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使企业积极完善这方面工作。然而我国对环境法律宣传不是很到位,社会公众意识不够强,对环境信息披露起不到监督作用或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工作做得不到位。

四、解决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信息披露规范化我国在环境会计领域缺少规范,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无法放在同一层次比较。要使信息披露可比,政府首先要制定环境会计披露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使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形式和内容一致。其次要完善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让上市公司有据可依,全面具体地反映环境会计活动。同时,应将环境会计涉及的内容编入相关法律法规,使环境会计像传统会计一样有专门的报表格式进行披露。

2.加强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部分会计学者开始研究环境信息与会计的相关问题。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关理论还不是很成熟,相关人才比较稀缺。我国可在高校多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多培养环境会计人才。环境会计是一门新兴科目,具有新颖性和复杂性。国家通过定期对相关人才进行专业考核,敦促环境会计人才不断进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还要鼓励企业进行定期培训,让环境人才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3.加强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责任感环境保护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对环境会计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让公众了解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知识,增强这方面意识。企业的生产活动会给环境带来影响,甚至造成严重污染。为防患于未然,政府要敦促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自觉主动披露。鼓励他们在内部设置专门负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部门,负责企业与环境有关的问题,让企业认识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督环境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能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缺陷。事实上,在环境信息问题上全部依靠企业的自愿披露是不现实的。过去的案例充分说明,只有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才是最适当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环境保护与信息披露上都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些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想法,对有些环境问题不披露或少披露,以致造成环境信息披露不完整或实用性较低等问题,难以对信息使用者有太大帮助。所以,政府与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综上所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我国经济增速、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常态”下,更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动摇。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既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更要吸取西方国家经验,走出一条适合并有利于中国环境保护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姬新龙.不同风险投资背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16(01).

[2]王楠.环境责任视角下电力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5(36).

[3]章振东.我国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5(12).

环境统计报告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XBRL;审计;XaRL

一、网络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互联网发展至今,电子商务、网络财务、电子货币日益普及,网络环境的形成,给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经济活动参与主体――企业的方方面面。以企业会计特征为例,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理论、方法多样化,会计信息实时化、全面化,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化、智能化和开放化。企业披露会计信息更加低成本、高效率,会计信息也更容易被粉饰。此种新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

作为经济警察的审计人员,其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一)改变审计信息处理模式

网络环境下,企业所有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都存放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络中,审计人员可借助软件实时、跨地域收集审计信息,其输出、存储和检查都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无需人工过多干预,有效避免人为差错,审计效率能够得到极大提高,一定程度上也能控制、降低审计成本。

(二)拓宽审计线索来源

2009年9月7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09年版)》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识别重大违法行为的迹象就包括:信息系统中存在舞弊功能、系统漏洞,外部举报或者公众、媒体的负面反映和报道等,这些应被视作审计线索的拓宽。社会审计的审计线索来源也同样受益于网络环境的发展。

(三)电子化审计证据

企业处理交易与事项的凭据都转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保存,通过网络传输,所有“痕迹”虚拟化,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证据将会消失。在有利于审计效率提高的同时,审计风险也会提高。财务数据若被企业修改或黑客恶意破坏,将不会留下痕迹。以此作出审计意见,极易产生审计失败。

(四)抬高审计人员素质要求

网络环境下,审计环境、内部控制、审计技术方法的改变,要求审计人员要比以往更多掌握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知网络环境企业会计的特点与风险,才能更有效地顺应审计新需求。

二、XBRL对审计的影响

(一)XBRL的技术优势

XBRL(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项开放、免费的标准,包括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分类标准(taxonomy)、实例文档(instanceDocuments)和样式表(StyleSheets)。XBRL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业数据、财务信息电子交换的语言,能在编制、分析和传输商业报告中提供极大的便利,能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及使用财务数据。XBRL通过给商业报告、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增加特定标签和分类,使得计算机能够自由生成所需财务报告,并且通过内置的验证机制,使得计算机能够分析财务数据。

1.开放性。XBRL是由非营利性的XBRL国际组织推行的国际化、无国界、开放资源的标准,可以由感兴趣的个人或组织自由使用,同时兼具简单、结构丰富、自定义标签以及处理多国语言等特性。

2.互通性。互通性是XBRL的关键特性。XBRL制定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用于商业信息(不单是财务信息)的披露。使用者可依据各自需求获取所需格式的财务报告。这些不同内容、格式的报表,来源于同一份XBRL文档,减少了数据在不同表格间相互引用的差错。

3.实时性。XBRL可以实时提供各种商业信息,真正做到随取随得,满足使用者在时间上的严格要求。

4.自控性。XBRL具有内置的自动控制质量的功能,即它对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具有自动校验功能。

(二)XBRL对审计的积极作用

基于XBRL能够编制实时财务报告以及用户自定义格式的报告,方便满足利益相关人的各种需要。这些技术优势相应对审计起着积极作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查阅所需信息。

1.提高审计效率。基于XBRL披露财务信息的一大好处就是无需人工判读不同格式的资料,审计人员通过网络进行审计,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处理时间,消除人为出错机会,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2.实现实时审计。传统审计面向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提供鉴证服务,如今财务报告使用人基于XBRL能够获取实时财务报告,审计人员要随着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发生随时进行审计。实时审计就需要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连续的鉴证,即连续审计。

3.拓展审计业务。获取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非常便捷,同时信息量巨大,有的使用者不能充分利用报告信息。此时,审计机构可以充当中介,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翻译”服务。同时提供更为广泛的认证服务,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作出评价,有助于使用者进行决策。

4.延伸审计对象。随着XBRL的推广运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无缝连接,审计对象延伸至整个企业信息系统。此时审计不再局限于财务报告部分,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也要作出评价,以降低审计风险。

(三)XBRL的潜在风险

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给审计带来了种种便利,但是从技术上讲,XBRL主要从技术层面规范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表达,利于财务信息的高效利用,然而并不能杜绝财务信息造假。XBRL仍然存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隐患。

1.XBRL由XmL延伸而来,像其他XmL中未保护的数据一样,XBRL没有对标签提供任何保护。XBRL实例文档以可阅读的文本文件形式存储和网络传递,极易受到非法攻击,很容易被篡改,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胁。

2.分类标准是XBRL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XBRL财务报告数据元的语义。实例文件中财务数据所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正确,分类标准与财务信息是否符合,前后年度所用分类标准是否一致,自定义分类标准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等都将影响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和完整。

3.分类标准的模式文件和链接库是用来生成和验证实例文档的重要文件,每次生成和验证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信息时,都需要相关网站验证,所以网络的速度和安全性也影响着XBRL应用的安全与可靠。

三、基于XBRL实施审计的理论框架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较之传统有着较大差别,基于XBRL实施审计,更是与过去不一样,除了要审财务报告,也要审基于XBRL的信息系统。若要充分发挥XBRL的作用,应当对审计过程作出有针对性的强化。审计流程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可以归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

基于XBRL实施审计在传统审计流程基础上,针对XBRL特点作出一系列安排,以期实现发挥优势、消除隐患的目标。以下只对有关XBRL的环节侧重阐述,其余略去。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具体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等工作。针对XBRL,侧重检查其规范性水平,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1.检查XBRL的各种文档是否符合XBRL所使用的分类标准。XBRL组织于2000年7月了适用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工商企业财务报告的全球首个分类标准。首个国际会计准则分类标准于2002年。当前,许多的分类标准仍处于开发和发展阶段,如2004年深圳交易所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新版1.0”,采用XBRL2.0标准,并开始尝试信息披露全程电子化的业务模式。审计人员应该收集被审单位的电子数据并对其使用的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实例文档等进行检查,找出与实例文档相对应的行业特定的分类标准,检查实例文档中标记的合法性、连接的安全性和实例文档的可靠性。

2.初步评估内部控制。基于XBRL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主要分为应用控制、一般控制和管理控制等三个方面。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包括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要对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必须验证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并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证据,证明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在信息系统中,应着重检查控制系统资源的存取、修改与记录,确认处理过程是否准确,以保障信息系统免遭非法操作或计算机病毒攻击。对于内部控制规范的被审计单位,予以接受审计委托。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具体包括: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等工作。在应用XBRL环境下,支持财务报告认定的所有审计证据都表现为电子形式,传统审计的实质性测试将不再适用。审计应着力于控制程序和信息系统的评价上。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审计方法并不等同于信息系统审计,在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仍然需要运用大量的手工审计技术。

1.数据处理环节。应用XBRL后,审计人员应增加信息系统的控制性测试,审核分类标准及标签控制程序的设计和执行。验证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就能保证账户余额的正确性。除财务数据外,还应对信息系统提供的业务信息也要进行分析。例如每月的工资总数、某阶段的付款清单和订货信息等,要弄清基本的交易情况,并一直追踪到信息源,保证其与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2.数据传输环节。在信息系统中,有些数据需要在两个财务信息系统或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相互传输,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差错,尤其在手工重新录入的情况下。此环节更加需要认真核查XBRL所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正确;所使用的标签与财务信息是否符合;财务信息是否被合理的标记等等。可以应用XaRL消除风险。XaRL(eXtensibleassuranceReportingLanguage,可扩展验证报告语言)由J.e.Boritz和w.G.no提出,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XaRL可以避免XBRL无法提供验证信息的弱点,用以增强XBRL文档中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三)终结阶段

终结阶段具体包括:编制审计报告,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审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等工作。针对XBRL,侧重关注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应用XBRL生成某一时点/时期的财务报告,审计人员应当重点检查编制过程是否遵守既有的批准程序,确保所有数据或新的科目都已被标记,这些数据都符合既定的分类标准。若财务报告是应用XBRL以实时方式连续生成,应增加额外程序来保证标记数据发生变动后的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审计人员应确认和评估这类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实现连续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四、小结

网络环境下,XBRL得到大力推广,其应用会对审计过程产生巨大影响。在这种状况下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应分阶段对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的可靠性、相关性进行验证;更好地理解在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控制活动;更多关注连续审计环境下信息系统实时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为.XBRL――监管的革命[J].证券市场导报,2009(1):4-8.

[2]高斌.一种可以提供验证信息的会计报告语言――XaRL[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5):13-15.

[3]姜玉泉,丁国勇,施永香.XBRL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4):30-32.

[4]丁红燕.XBRL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0):77-78.

[5]张天西,高锦萍.XBRL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当代财经,2007(6):101-104.

环境统计报告篇10

【摘要】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大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势在必行。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我国采掘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披露方式缺乏统一、规范。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采掘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

1.引言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被动摇。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我国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国,也是一个环境污染物排放大国。每年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经济损失占GDp的8%。2010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总排放量的38.47%;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2185.1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总排放量的85.32%;烟尘排放总量829.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总排放量的72.75%;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6654.2亿元,占当年GDp的1.67%①。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环境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为了解决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状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建立和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充分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落实污染单位责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其中孟凡利(1999)的研究认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的披露,二是对环境绩效的披露;披露方式:一是在现有财务报表内披露,二是在财务报告中的其他部分(如增加附表或补充报表、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三是在年报中的其他地方披露[1]。耿建新等(2002)在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续)中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指出制定会计准则、弥补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和差距、正确反映上市公司环境问题,是当前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会计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更是环境会计发展的关键。一个上市公司完整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应包括: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对策与方案、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披露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2]。李梦玉等(2012)通过对我国30家石化板块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年度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它们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各异,96.67%的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部分企业在重要事项中披露,也有单独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而多数公司采取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披露[3]。

 

2.样本选取及资料来源

根据2010年9月14日,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16类行业为重污染行业。此类上市公司应当年度环境报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

 

本文选择重污染行业中在沪、深两地上市的采掘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由于本文考察的主要是正常持续经营状态下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以剔除了*St、St、SSt类和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最终选定了49家样本公司,对其2009、2010、2011年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的样本公司的数据资料来源于CSmaR研究数据库、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3.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

选取的样本公司2009-2011年三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如表1所示,均达到100%。这与国家近年来环保力度的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及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有直接关系。

 

3.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通过表2可以发现,我国采掘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各异。大部分企业选择在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50%左右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单独章节对环境会计披露,个别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以专门的环境报告书形式披露的企业只在2011年有2家,不足4%。而大多数企业选择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对环境会计进行披露,可见采掘业上市公司在披露形式上没有达成统一标准。

 

3.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通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研究文献的总结,本文选择12项内容对样本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进行统计,这12项内容是:(1)环境政策和目标;(2)获得的相关环境认证及荣誉称号;(3)改善环境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4)节能减排量;(5)环境影响;(6)环境资产;(7)环境负债或与环境相关的或有负债;(8)环保相关税费;(9)环保投入;(10)环保收益;(11)与环境相关的罚款;(12)环境专项储备。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2009-2011年各项内容披露企业数稍有增加,但总体上企业披露内容均不全面。在12项内容中,披露较多的是环境政策和目标、获得的相关环境认证及荣誉称号、改善环境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环境资产和环保相关税费等,披露最少的是与环境相关的罚款,只有1家企业在2011年披露此项内容。

 

3.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价值形式

在表3的12项内容中,前3项和第9项主要以非货币形式披露,披露形式主要是在社会责任报告和董事会报告中;4、5两项主要以实物量形式披露,披露形式主要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其余6项主要以货币形式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4.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