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4:56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1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和对象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利用问卷调查为主,对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进行调查,并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调查时间为2013年5月10日-12日和2013年10月12-14日两次,调查地点为各大高校餐厅门口、宿舍门口和校园主干道。调查内容包含旅游时间、出游动机、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消费等。前后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8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6%,基本满足调查需要。

(2)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淮安位于江苏北部地区,在全国属于三四线城市,总人口546万,其中市区人口95万左右。2012年淮安GDp总量达到1920.9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80位;人均GDp为41000元。在全国消费水平而言位居中上游,在江苏处于欠发达经济水平。

二、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显示,在出游次数上有35%的学生一年中出游次数为1次;45%的达到2次,有13%的学生达到3次(含3次)以上。说明大学生对旅游持欢迎态度,希望能增长见识,丰富人生体验,拓展自己的“第二课堂”。同时,笔者还发现本科院校如淮阴工学院等本科院校出游频率次数(2.1次)明显高于周边的高职院校(1.95次)。

图1出游次数

(2)在出游动机上,37%学生认为是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学习型动机,24%学生认为是为了异域文化的体验,18%学生是为了放松身心,休闲娱乐,13%的学生是出于社会交往的动机,还有8%属于康乐、宗教等其他各种原因。

图2旅游动机

(3)在旅游消费上,大学生能接受100元消费的占12%,100-200元的为23%,200-300元的为37%,300-400元的为16%,400元以上的为12%。这说明大学生目前在旅游消费上能接受的消费区间为200-300元,且旅游距离为离淮200-400公里的5小时都市圈内,这也符合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即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图3消费比例

三、淮安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及实证分析

(1)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调查发现,淮安大学生出游市场目前主要以一日游、二日游短程线路居多。高校大学生主要经济收入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其他为奖学金、助学金或打工收入。一般月生活费维持在800-1000元,去掉正常的衣食住行开支外,所剩不多,因而多数选择花费少的经济型项目。况且淮安高校生源结构以本省为主,即使是五一、十一等长假,离校回家居多。经济条件和休闲时间决定了飞机团、出境游等长线选择机会不多。即使在支出结构中,位居前列的是交通、门票和住宿,这反映大学生旅游活动可选择机会较少,既与自身经济条件有关,也与所处的特定旅游发展阶段有关。

(2)空间消费行为特征

目前淮安大学生旅游时空距离多为近距离、短时间的旅游活动。散客出游较为频繁,经济条件、出游偏好、地理区位、以及淮安资源条件决定了目的地市场为环安徽、浙江、山东等省市五小时都市圈,尤以名山大川名胜、主题公园为主。

四、问卷引申分析

(1)大学生知识面广,精力旺盛,对新生事物有强烈兴趣,在对旅游产品或线路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薄利多销,减少购物、加点等环节。作为90后特点明显的他们,对新生事物如梦幻主题公园兴趣较多,注重求知、内心精神世界和自我情感体验。

(2)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较多的口头违约行为。笔者在行业实践和调研中经常发现,大学生与旅游企业基本达成协议时或默认协议时,经常没有下文。使旅行社与商联系好门票、订好交通方式后经常措手不及。这种低成本、高风险违约使旅游企业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时经常心有余悸。

(3)大学生旅游市场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作为90后大学生,其消费观念较为前卫。对时尚产品的消费跟风仿效,如学习驾照的热情和主动性远远超过如考证培训、外出旅游的投资。

(4)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取市场的信息比重大大提升。非常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尝试和利用。

五、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策略

(1)产品开发策略要因地制宜。在大学生旅游产品或线路进行开发时可采取小包价或半包价,在解决交通、门票等价格批发惠同时,在住宿、餐饮方面可弹性安排,既能降低产品的直观价格,以价换量,将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又可以满足个性化要求。同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增加体验旅游产品。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喜好追逐非主流价值,在保障旅游安全情况下,酌情开展体育、攀岩等活动。

(2)充分发挥校园销售、校园的作用。旅游企业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培育应在产品内涵、质量上下功夫,决不能因为消费能力不足而不以为然,甚至出现有损行业形象的“蝴蝶效应”。因为这种潜在旅游市场在几年后会转化为重点市场。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在高校网点开设校园、销售的方法,利用优质低价以及薄利多销的口碑效应为自己寻找客源,在符合相关旅游法规前提下招揽客源,吸引“回头客”,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2

摘要:以西安市为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总体特征、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对2001-2006年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在绝对值上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和全国总量以及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产业地位逐渐下降等结论。根据西安市1978-2006年的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数据做回归拟和,预测未来5年,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并提出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273人次,净增长为195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000人次。

二、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needed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needed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沈阳;大学生;旅游市场细分;变量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74-02

引言

近年来,旅游成为一个新的时尚消费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特殊群体,也融入了旅游的大潮中[1]。大学生旅游市场数量庞大,旅游消费正在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大学生的旅游行为越来越受到旅游经营者和研究者的关注[2]。旅游企业如何设计出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显得尤为迫切。了解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产品规划、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前提,关系着旅游产品规划和开发的成败。了解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旅游者特点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将一个整体的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以上具有相似性需求特点的群体的活动过程[3]。旅游企业只有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为游客提供更满意的旅游经历,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4]。

一、研究设计

调查时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1年10月7日。研究选取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医学院等沈阳市内的六所高校进行调查和访谈。调查方式是将印制的300份问卷随机发放到大学生手中,现场填写、现场访谈、现场回收。这种调查方式效果较好,共回收有效问卷234份,回收率78%。对调查问卷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沈阳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细分变量进行选择并进行有效性检验。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作为市场细分的辅变量,本文选取了性别、家庭结构、专业、年级和地区五个指标。本次调查的样本选取了沈阳市六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该样本包括了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结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见表1),随机性较强,因而保证了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为该项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实证分析基础。

(二)沈阳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与有效性检验

旅游次数的多少和旅游消费额的高低,是衡量细分市场重要性的关键,本文从性别、家庭结构、专业、年级和来自地区五个角度对沈阳市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分类,借助SpSS软件,运用方差分析法,逐一调查分析其旅游次数和日平均旅游消费水平,进行卡方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确定有效的细分市场变量[5]。

1.年旅游次数统计

对按照不同统计变量分组的年旅游次数进行方差分析前,首先对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五个不同统计变量分组后的年旅游次数,各组内数据均具有方差齐性,p值均大于0.05。通过方差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性别和专业分组的年旅游次数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按照家庭结构、年级和来自地区分组的年旅游次数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因此,可以得出以性别和专业细分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有效的。

2.日均旅游消费额统计

对按照不同统计变量分组的日均旅游消费额进行方差分析前,首先对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五个不同统计变量分组后的日均旅游消费额,各组内数据均具有方差齐性,p值均大于0.05。通过方差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专业和来自地区分组的日均旅游消费额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按照性别、家庭结构和年级分组的日均旅游消费额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因此,可以得出以专业和来自地区细分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有效的。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分析,最后选取性别、专业和来自地区作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细分变量,分析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行为差异。

参考文献:

[1]邢昊.大学生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68-69.

[2]陈顺明,王兆燕.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市场开发建议——以长沙市高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1-144.

[3]蔡洪胜,时永春,石宝明.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2-131.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旅游消费;面板模型

收稿日期:2011-02-23;修订日期:2011-04-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间旅游溢出效应的测度与优化:基于agent模拟的研究》(41071092)

作者简介:袁宇杰(1975-),男,博士,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区域旅游。

1引言

近年来,居民旅游消费问题引起国家领导决策层的关注。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其中包括“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①。在《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部分“2009年主要任务”中,提出要“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其中包括“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

费”②。因此,目前开展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居民国内旅

游市场中,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具有重要地位。以2009年为例,当年城市居民国内旅游的消费额占国内旅游收入的七成多①,

城市居民国内旅游的人均旅游花费是农村居民两倍多②。所以,本文研究目标是分析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为决策部门制定扩大居民旅游消费的政策与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在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相关研究中,李云鹏(2005)发现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主要受当期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孙根年和薛佳(2009)指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和制约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基本因素,收入对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具有决定作用的观点已得到大量实证检验。此外,伍春来和谷慧敏(2003)认为,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使得旅游市场从以大众观光为主体向个性化的多层面异质结构转化;滕丽等人(2004)发现,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在出游率和人均旅游花费两项指标上存在类型差别,并且这种差别与其人均收入相关。宋咏梅和孙根年(2006)根据城市居民工资水平,分析了出游率、人均旅游花费与旅游购买力的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偏差原因。翁钢民等人(2007)发现,城市居民出游率与生活水平因子的关联性最为密切,人均旅游花费则主要受交通运输综合因子影响。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从收入对各种消费指标具有不同决定作用的角度开展建模分析的研究尚少;并且之前研究或是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是采用横截面数据,鲜见采用面板数据的研究。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拟整理面板数据并构建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面板模型,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展开实证分析。

2面板数据整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2.1面板数据的整理

面板模型是旅游研究常用计量经济方法之一,其主要被应用于旅游需求研究方面。国内外大多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入境旅游消费,例如:eilat和einav(2004)分析了汇率与政治事件对各国入境旅游消费的影响;Garín-muoz(2006)分析了西班牙加那利亚群岛入境旅游消费的各种影响因素;Kou等(2008)分析了SaRS与禽流感对亚洲入境旅游的影响;赵东喜(2008)分析了省际入境旅游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张宏伟(2009)探讨了文化差异等因素对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国内旅游消费的研究较少,仅见Garín-muoz(2009)分析了收入和价格对西班牙Galicia地区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

随着国内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显重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工作已连续开展数年,这就为面板模型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采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如下:①从《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1~2010,历年)中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基本情况统计”栏目汇总城镇居民出游率与人均旅游花费的面板数据。②从《中国经济统计快报》(200004~200704,历月)中的“中国36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栏目汇总城市居民月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面板数据,并运用Stata软件对其中的缺失值进行时间序列回归插值,进而整理出2000~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着从《中国经济统计快报》(200804、200906、201006)中的同一栏目汇总2007~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③从《中国价格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2001~2005)和《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06~2010)中的“36个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中汇总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面板数据。④以2000年为基准换算2001年至2009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用以消除通货膨胀对人均旅游花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参照宋咏梅和孙根年(2006)的概念界定,在上述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数据中:城市居民出游率为城市居民样本的总出游人次数除以城市居民样本数,出游率反映了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意愿强度;人均旅游花费为城市居民样本的国内旅游总花费除以城市居民样本的总出游人次数,该指标反映出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研究通常还构建间接指标――旅游购买力,即出游率乘以人均旅游花费,旅游购买力反映了城市居民的旅游支付能力。最终,本文整理得到横截面(n)为28个大中城市,时段(t)为2000~2009年的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衡面板数据,包括4个变量:出游率、人均旅游花费、旅游购买力与人均可支配收入。

2.2面板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面板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中,本文选择均值与标准差两个统计量展开分析。由于出游率、人均旅游花费、旅游购买力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量纲不同,故以2000年为基准(2000年=100)换算2001~2009年各变量均值的标准化指数,并将各变量均值的标准化指数绘制成图1。

从图1可发现:伴随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加,我国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支付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幅在2002年后低于收入的增幅;2003年的出游率、人均旅游花费与旅游购买力同步下降,这说明SaRS危机对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2000~2009年间,城市居民国内旅游的出游率呈现明显震荡上升的趋势,而人均旅游花费呈现窄幅波动、略为上升的趋势,可见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方式具有“重出游”的倾向。

同样,计算并以2000年为基准换算2001~2009年各变量标准差的标准化指数,可绘制得到图2。从图2可发现:2000~2009年间,城市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与旅游购买力的城际差异大幅波动上升,并且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际差异的变化;人均旅游花费城际差异在2002年小幅上升后逐步减少,2004年之后,人均旅游花费城际差异就小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际差异的变化。上述发现表明,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城际差异主要体现为支付能力与消费意愿的差异,我国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城际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

第二、在旅游目的地层次上注重目标客源市场的细分。目的地的客源地结构存在差异,客源地城市内部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差异。所以,可以根据各客源地城市居民收入,对目的地的市场需求进行细分,进而通过树立鲜明的目的地形象,构建合适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目的地吸引力,满足并扩大城市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

根据面板模型估计结果中的总体均值截距项与个体截距项,可以分析城市居民国内旅游自发消费水平的城际差异与区际差异,这有助于在地区层次上探讨扩大居民旅游消费的对策,这项内容笔者将另文研究。此外,由于各项统计数据的连续性,研究所需的面板数据将不断得到扩充,下一步研究还可分析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增长趋势转变所需的收入水平,并探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过程中扩大城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对策。

参考文献:

[1]eilatp,einavL.Determinantsofinternationaltourism:athree-dimensionalpaneldataanalysis[J].appliedeconomics,2004,36(12):1315-1327.

[2]Garín-muozt.inboundinternationaltourismtoCanaryislands:adynamicpaneldatamodel[J].tourismmanagement,2006,27(2):281-291.

[3]Garín-muozt.tourisminGalicia:DomesticandForeignDemand[J].tourismeconomics,2009,15(4):753-769.

[4]KuoHi,ChenC,tsengw,etal.assessingimpactsofSaRSandavianFluoninternationaltourismdemandtoasia[J].tourismmanagement,2008,29(5):917-928.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李爽,黄福才,饶勇,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在国外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基于atR和tm所载文献的统计分析[J].旅游科学,2006(5):1-7,25.

[7]李云鹏.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55-56.

[8]宋咏梅,孙根年.中国城市居民旅游购买能力统计分析[J].城市问题,2006(2):54-58.

[9]孙根年,薛佳.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需求预测[J].城市问题,2009(1):68-72.

[10]翁钢民,徐晓娜,尚雪梅.我国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07(4):31-35.

[11]伍春来,谷慧敏.中国收入分配结构演变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J].旅游学刊,2003(2):19-23.

[12]滕丽,王铮,蔡砥.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差异分析[J].旅游学刊,2004(4):9-13.

[13]王铮,袁宇杰,熊文.重大事件对上海市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基于aDL模型的分析[J].旅游学刊,2010(4):44-49.

[14]张宏伟.中国入境旅游的文化差异效应测度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9(4):56-61,68.

[15]赵东喜.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学刊,2008(1):41-45.

anempiricalStudyonChineseUrbanResidents’Domestic

touristConsumption:Basedonthepanelmodel

YUanYujie

(tourismDepartment,ShandongYouth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Jinan250103,China)

abstract:

thispapersummarizedpaneldataandapanelmodeltoevaluatetheimpactofthepercapitadisposableincomeondomestictravelrate,percapitatouristspendingandpercapitatouristconsumptionofurbanresidentsbyintroducingdummyvariablesandSaRSimpacts.theresultsshowthatincomeelasticityoftravelingrateisthelargest,whichmeansthatwithpercapitadisposableincomegrowth,urbanresidentstendtotravelmore;comparetolow-incomeurbanresidents,high-incomeurbanresidentstendtotravellessandspendmore;thatSaRS’snegativeinfluenceondomestictouristconsumptionofhighincomeurbanresidentsisbiggerthanthatoflowincomeurbanresidents.thepaperendswithsuggestionsforemphasizingsightseeingtourismatnationallevelandsegmentedtargetmarketsatdestinationlevelinlightofdescriptivefindingspaneldataandthefindingsofmodelestimation.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旅游产品非正常低价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目前,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已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从我国旅行社目前的发展格局来看,以国内、出境两项业务为主的公民旅游服务已经成为旅行社业务的主体。2000年,全国共增加旅行社1638家,其中国内社的增长数量是1606家,占净增旅行社总数的98%。从经营收入看,入境业务、国内业务和出境业务分别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收入总数的30%、56%和14%,也就是说,我国旅行社经营收入的70%来自我国公民旅游业务,这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旅行社业务发展严重依赖国外旅游的格局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既然国内公民旅游业务是旅行社的“衣食父母”,如何拓展这个市场,就是旅行社经营的重要目标。但是,事实却是:虽然我国年国内旅游人数已达到7.44亿人次,而其中由旅行社接待的比例不及6%。面对如此巨大的一块“市场蛋糕”,旅行社却难以切入。一边是蓬勃发展的国内旅游市场,一边却是叫苦连天的旅行社企业。旅行社行业平均利润率低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全国旅游市场中热销的海南旅游经路为例,产品价格竟已低至一张三至四折的往返航空客票的价格,低价竞争、变相购物和增加自费项目成为经营主流,导致游客对美丽海南的印象大打折扣,本应重游率很高的度假胜地却变成了一次性观光的场所,对海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损害极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试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旅游产品非正常低价产生的原因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在本文论述过程中,所指旅游产品均是指组合性产品,即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

根据对“五一”黄金周前两个月《中国旅游报》旅游产品广告的不完全统计调查,除了因旅游目的地不同而导致的不同旅游线路产品外,同一旅游目的地编排设计的旅游产品就象是“孪生兄弟”,广告中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接待计划、接待标准等公开信息都大同小异,使游客在做出购买选择之前难以比较分析,因而价格就成为游客在抉择时影响最大的首要因素,各个旅行社便展开花样百出的价格大战,以非正常低价吸引旅游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但最终损害的却是旅游消费者的利益。

旅行社品牌信誉度低

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发展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缺乏衡量企业信誉的市场品牌,因此也就造成整个行业的市场信誉不高。没有市场信誉的保证,自然难以拓展发展空间,使得游客只能在价格指导下选择低价产品。在国内公民旅游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旅行社作为一个行业,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办法,使得企业能够鲜明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旅游者很容易据此选择信任的购买对象。

旅游产品质量难确保

作为服务产品,旅游产品具有消费和生产同时进行的特点,而且这一消费过程发生的地点并非是以生产商进行位移而完成,而是以消费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进行位移而完成,所以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才能感知产品质量,而由于可自由支配收入和带薪假期的条件限制,一般的旅游者在一次旅游消费和下一次旅游消费之间会存在着较长的时间间隔,依赖于市场自发调节是很困难的,其滞后性特征十分突出。由于这些原因,旅游消费者无法辨别旅游市场中某旅游产品是优质产品还是会令他们困扰的次品;因而,如果价格与质量相对应的话,旅游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所反映的必定是而且只能是旅游市场上全部该类旅游产品的平均质量,它位于次品的低价与优品的高价之间。这个特性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当前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非正常低价现象。

旅游产品非正常低价的危害性

剖析上述形成原因,旅游产品非正常低价现象的大量产生,不仅使旅游者的消费满意度大大降低,而其口碑流传更使旅行社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和形象受损,同时也对旅游行业秩序、旅游产业自身健康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经济等造成不良影响。

旅行社缺乏创新动机

从旅游经营者――旅行社的角度来看,缺乏创新的动力去设计研发新的异质性的旅游产品提供给旅游市场,这主要是由旅游产品较强的组合性和可模仿性使得其他旅游经营者不用支付成本就可以经营同样的旅游线路产品,造成了旅行社之间的较为严重的“搭便车问题”,即由于旅游线路开发存在横向外部性,“横向外部性造成了一个公共物品问题”,旅行社可以自己不开发而使用其他旅行社开发的旅游线路(即所谓搭便车),最终结果导致“旅游线路开发”这一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无“便车”可“搭”)。

影响消费效果和满意度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分析,则会发现这种旅游产品非正常低价现象的产生其实归根到底是一个旅游市场上信息对称与否的问题。信息不对称,即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因而影响其作出准确决策,这是旅游市场上非常重要且普遍的一个现象。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了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而使得旅游产品成为劣质产品风险的可能性增大,即便市场上存在着风险较低的交易机会,旅游消费者也会决定不购买,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面对庞大的国内公民旅游市场,旅行社只能在其中占据如此微不足道的市场份额了。

与旅游消费者相比,旅游经营者――旅行社作为旅游产品的主人,应掌握更多的产品信息,了解其产品是次是优。如果是次品,经营者自然很乐意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完成交易,因为介于次品与优品之间的价格应该是高于次品价格的;相反,如果是优品,经营者知道若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交易,该旅游产品的价值便被市场低估了,因而经营者自然不愿意销售。

上述分析反映出,这种逆向选择的结果是使得当前旅游市场上很少出现品质优异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平均质量偏低,严重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旅游市场上的成交量就无法反映出本市场上的市场潜力,旅游市场的运作效果较差,严重地影响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

扰乱旅游市场秩序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不仅可以导致逆向选择,同时也会引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消费的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出现的,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之后,将面对旅行社经营者可能兑现劣质产品的风险。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即是在不同的交易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益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通俗地说,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契约生效以后,其中一方恶意的行为导致另一方不应有的损失。比如,某位游客在购买了某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后,旅行社在具体行程安排上压缩游客的游览时间,而增加购物的时间和次数,使游客虽然也是在合同标准的范围内享受旅游服务,但为此会产生额外的损失,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效果和旅游心情。长此以往,旅游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应对旅游产品非正常低价的建议

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表明,市场价格体系并非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甚至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形成的市场价格有可能反映的是一种虚假经济信号或市场信息,从而错误地引导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和生产方向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市场难以有效地发挥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功能,非市场性质的机制也就自然地替代市场机制成为社会稀缺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

由于旅游产品这一无形产品自身所具有的特性,要实现旅行社与旅游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完全对称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途径和渠道来改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旅行社行业协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独立于旅游市场之外的身份使它有可能在旅游市场交易中担负起向交易双方提供真实信息披露的职责。因此行业协会应考虑建立定期信息制度,对违规经营、销售非正常低价旅游产品的旅行社予以曝光,防范可能发生的旅游经营者“道德风险”问题;并可以年度为单位将上述信息制作成免费宣传手册发放,向旅游者公布正常价格信息和优劣旅行社的相关信息,提供参考意见和咨询渠道,并在行业内开展常规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旅行社企业自律约束,从而使非正常低价现象得到抑制,并使旅游消费者在进行购买之前能够做出更为理性的消费选择,尽早做好旅游活动计划。

利用网络资源开辟信息互动窗口

一般而言,任何单位、个人只要登陆因特网进入行业协会、国家旅游局或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查询网站,即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查询或即时互动咨询等等,并可直接在网上进行投诉以及得到回复,加快此类事件的处理速度和效率,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真正满意放心的旅游服务产品,从而增强消费者对旅行社的信任度和品牌忠诚度,构建良好的顾客关系群,形成旅游市场中的良性循环。

完善相应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和完善旅游产品交易合同制度,使旅游者做到公平消费,明白消费。原有的旅游产品交易合同是由旅行社单方面统一提供,而消费者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无法参与该过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在一定范围内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合理而且可能的范畴内,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各种个性化条款和要求,真正实现“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使旅游消费者发生“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确保了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对旅行社以及从业人员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导游人员的管理制度,建立其薪酬体系,明确规范佣金制度,对违规者予以惩治。这就要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质监部门等,要加大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尽早改变目前旅游市场上非正常低价旅游产品大行其道的混乱局面,走上规范、有序发展的健康道路。

参考资料:

1.田喜洲、王渤,《旅游市场效率及其博弈分析》,《旅游学刊》,2003年第6期

2.张维迎,《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陈瑞华,《信息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简单地说就是组成旅游企业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种。通常旅游市场微观环境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投资商、销售商、外部调研机构、公关和广告机构;旅游市场宏观环境包括人口、自然资源、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法律、国际关系、教育及社会变化等。

1.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特点分析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个复杂的、多变的,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和输赢。其显著的特点有:

(1)相对性与绝对性。各个事物都是变化的,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也在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只能在某个时期相对稳定,但变化是绝对的事实。

(2)整体性与地域性。由于环境有其自身存在的本质,组成包括如自然、经济、文化等部分,但是地域差异会使得存在“特色”和“个性”。

(3)相同性和差异性。同一个地区的营销环境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就会出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差异性。

(4)群体性和组合性。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对消费产品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往往是以集体的方式出现,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要对此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

2.实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2.1实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旅游业正在持续稳定地发展着。目前,全球的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有三个特点:(1)战略性,国家在相关的战略决策中加入了关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具体策略;(2)全球范围看,GDp中旅游业的比重在持续上升,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3)世界旅游业的重心从欧洲向亚洲地区偏移。此外,融合发展不仅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趋势,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旅游企业能否在其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下生存,能否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将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中的要点,因此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是一个迫切的智慧的持久的策略。不难看出,旅游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市场营销环境,而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是在旅游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基础上以企业经营的项目为内容制定的。这是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前提。

2.2实施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各类旅游市场将营销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使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有利于理顺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推进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2)有利于旅游市场产品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我国旅游制度的逐步建立,人们崇尚旅游已成为消费时尚。旅游市场有益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深受消费者青睐,因而能为旅游市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旅游市场形象的“美化”

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始终都和重视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旅游市场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形象是旅游市场文化内涵在市场上的外在体现,只有做到内秀外美,才能使旅游市场具有最佳的信誉度和最强的竞争力。

3.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3.1强化旅游市场营销观念。旅游市场营销观念是旅游市场营销的指导思想。要求旅游市场树立旅游市场营销思想,寓环保意识于旅游市场的经营决策之中,更好地保持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市场在营销时不仅要考虑旅游市场利益、消费者利益,更要考虑公共利益和对环境的影响。

3.2制定旅游市场营销战略。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就是根据消费者和社会的要求,并结合旅游市场现状及其长远的经营目标,对市场营销活动制定的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方案。

3.3旅游市场应加大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改造的力度。通过旅游市场营销,将增强旅游市场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一般认为任何一个旅游市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特别是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和环保能力,努力使产品既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3.4树立旅游市场绿色形象。开展旅游市场营销,需要旅游市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旅游市场内部的各种有利因素,推进旅游市场营销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还能有效地获取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扩大旅游市场的绿色影响。

3.5培育旅游市场营销健康文化。在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市场应通过良好的公共关系,显示自己在健康领域的努力,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旅游市场形象。健康公关能帮助旅游市场更直接更广泛地将健康信息传送到广告无法达到的细分市场,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优势。

小结

旅游市场既是实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体,也是旅游市场营销的直接受益者,在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形势下,实施旅游市场营销对于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综合实力,增强旅游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扩大旅游市场与消费者的接触面,扩大旅游市场的影响面,使旅游市场的健康形象得以有效传播,引导消费者的健康消费。实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每个旅游市场的唯一使命,实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更是面临激荡变化环境的每个旅游市场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尹华光.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商业研究,2006(346):268-270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内需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超级秘书网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农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8

[论文摘要]农民旅游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民旅游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农闲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民旅游市场已经起步。本文分析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农民旅游者在出游动机、出游方式、出游时间等方面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拓展的策略。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新晨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农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9

[论文摘要]农民旅游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民旅游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农闲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民旅游市场已经起步。本文分析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农民旅游者在出游动机、出游方式、出游时间等方面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拓展的策略。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南街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农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旅游消费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

   自教育制度改革以来,高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攀升,一个庞大的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的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日渐形成,大学生旅游市场正逐步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因此在充分调研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的可操作性,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而确立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1.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大学生仍属于消费一族,他们的日常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大学生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旅游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因此,他们一般对旅游的条件要求不高。

   2.旅游时间比较集中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旅游。而他们的闲暇时间主要是周末、法定假日、寒暑假,大约有170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其实大学生的时间不仅于此,有人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大学四年时间可以读完3.3个本科,可见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3.出游方式呈现多样性

   现在大学校园内通过网络寻找一起出游的同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出游,都选用aa制,不但能拓宽自己人际交往,在选择上又有更大自主权。另外假期单骑远征、情侣自助游等其他的旅游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出游方式的多样化反应了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明显。

   4.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产品、新消费和新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着;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他们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尚不稳定,消费需求具有较大弹性和可诱导性;他们感性消费、个性消费、群体消费、社交娱乐倾向明显,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相关的产品推销。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1.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规模巨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在政府要求之下,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这几年的招生人数以每年高达30%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年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己经达到1508.6万人。根据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到2007年将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将达到15%,到2010年达到20%。庞大的大学生消费市场已逐渐成为旅游企业必争的重要阵地。

   2.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强烈

   虽然大学生已经从繁重的高中课业中摆脱出来了,进入了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但是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教室、食堂和宿舍的三点一线。枯燥的生活和他们所面对的压力使得他们有着强烈的出游愿望,渴望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使他们的身心彻底放松,消除忧愁与烦恼。并且自古中国就有教育旅游、认知旅游的存在,以及“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的古训,使得当代大学生一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就迫不及待地背上书包走出校园去体验行天下的感觉。

   3.旅游设施的日趋完善

   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馆、大学生旅游网等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市场的肯定,如第一家青年旅馆于1998年在广东肇庆七星岩景区建立以后,相继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各大城市开设了100多家分馆,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网络体系。这都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景点门票价格相对较高,部分大学生有跟旅行社旅游的愿望,但一般的旅行社都以团体报价,灵活性较差。

   三、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战略

   1.确定营销的层次,来提高品牌影响力

   大学生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产品的提供商知之甚少,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极易造成其对品牌的依赖性。因为在他们看来,品牌意味着品味、安全系数高,服务产品、服务态度好这样的既定价值性判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谁能越先成功打造自己的具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品牌,谁就能越早形成自己的竞争比较优势。

   2.注重产品价格比

   产品提供商,必须在充分估计到此种条件下,设定一个比较客观理性的收费标准,杜绝定价过程中虚高虚低等商业欺诈行为。市场需求的不同,决定了产品的价格高低。不同销售状态下,同一产品可能产生一定的价格差。因此产品提供商,必须根据时节的不同,及时的调整价格。这样有利于盘活闲散资源,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客源,创造更多的利润。

   3.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宣传推广方式

   在校园的广播台、电视台对在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较为强大的影响作用,而且比一般的校外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因此产品提供商通过给其提供赞助的方式,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会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利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