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5:57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5.194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建设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求现代化农业经济朝着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建设。但是,当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下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

1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1.1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不适用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依旧是承包责任体系,由于这种体系缺少接耐、创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并不结实。以往的农业经济体系无法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并且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分散,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效益,但是,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低碳农业经济,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造成了部分群众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认可和支持。

1.2农业经济生产理念过于落后

因为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知识普及性比较差,获取相关信息也不够及时,导致目前在农村里许多人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足,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当得知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时,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种事实,由此产生了抵抗心理。

1.3缺少科学技术的辅助

在当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缺少科学技术有效的辅助,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对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生产的科学含量,这样才有利于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2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措施

2.1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

在分析了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后,发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不能在农村顺利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并不了解,以及生产理念过于落后。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低碳农业方面的宣传,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安排专业的团队到当地农村每家每户进行宣传,也可以把当地农村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低碳农业理念,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农村的农业经济体系进行创新,在承包责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生产制度,促使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

根据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农业经济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等要求,所以在建立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提到要节约水电、合理地用药施肥以及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等内容。首先,在农业生产环节里,应该选择效果较好的肥料和农药,并且减少对化肥农药的运用,根据低碳农业的要求调节农业化肥的使用结构,在保证杀虫和育肥功能的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其次,是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在化肥方面应该大力地推广农家肥、有机化肥以及复合肥等,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农药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发,可以使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或者通过选择抗病植株等手段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合理地满足低碳农业有机发展和绿色的要求;最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节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目前,人们研发的“养殖-沼气-种植”这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运用和废物的回收,满足了低碳农业低污染、低消耗的要求,所以,应该在我国各个地区大力地进行推广。

2.3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

相关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多个角度合理地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针对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政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地制定。另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政府可以鼓励发展融资,通过相关途径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为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该从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这几个方面出发,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铁.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

[3]匡跃辉.论低碳消费模式的实现[J].消费经济,2010(05).

[4]朱涛.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与中部六省对比评价[J].市场研究,2012(10).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行性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长期存在的人地矛盾以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矛盾日益加剧,要想在农业生态体系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思想就是对资源进行多次重新利用,并在农业生产体系中不断推广和应用可持续发展思想,从而减少资源投入量,并降低农产品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努力使农业生产废弃物转变为农业生产资料,并再次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目标[1]。一直以来,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式农业生产消费,往往会伴随着大量废弃物的产生,这时人们才会想起来对废弃物和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很明显,这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相背离,不仅会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循环经济模式则主张对农业资源进行多次充分利用,以提高农业经济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业资源效益。资源在农业经济要素中不仅包括一次资源,而且还包括可重复利用资源,由于一次资源消耗后很难再生,因此如果仅仅依靠资源消耗发展农业经济,就很难实现长久发展。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2.1基塘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

作为一种复合型人工生态结构,基塘生态农业循环发展能够实现陆地与淡水两大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极大地降低了资源的消耗量,实现了高效益的目标。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基塘生态系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循环系统,在我国农村很容易得到施行。同时,在我国农村,陆地和淡水生态资源都比较丰富,这就为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实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如果在农村中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以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农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

2.2“四位一体”循环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是在辽宁省的能源生态综合工程中得到应用的,能够实现各种农业资源的相互结合,为农业经济发展效益提供保障,从而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在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中,该模式已经在很多地区都得到广泛应用,已逐渐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典范[2]。2.3平原农林牧农业循环发展模式这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充分考虑到了农村地理特点及优势,能够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以确保资源利用合力的形成,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持续增长的潜力,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再一次证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这种模式的特点,并将该种发展模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保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的对策

一是不断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促进其应用效果的提升,让循环经济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进而让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实现由“掠夺式”向“和谐式”的顺利转变,使得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得到根本性地改变,这样才能确保“三农”享受到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所带来的好处。二是政府要加强引导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为了给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保证,还应注重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由政府负责牵头,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并对其进行逐步引导,从而实现渐进式发展,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成效。三是启动清洁农业生产程序,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过程中,应坚持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不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始终高度强调绿色环保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通过清洁生产理念的应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从而更好地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的质量。四是不断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力度,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取得更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工作,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从而确保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切实满足,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从而确保农业经济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目标得以实现。

作者:夏玮豪王沁禹徐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3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就在世界各国推行,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中,农业循环经济是重要的一部分,使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传统生产向集约化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长久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都是粗放型的,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要促进农业发展建设,需要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就是实现资源的高效、再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与浪费。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经济的来源中农业占到很大的比重。当前城市工业化发展迅速,农业生产生活也逐渐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经济逐渐被城市化所代替,农业生产逐渐朝向规模化的趋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用地以及人口数量逐渐增大,科学的农业资源配置与使用是农业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人们不断增加资源的投入力度,积极寻求合适的农业发展方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良性循环的集约经济发展[1]。农业循环经济要以国家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以及现有的农业生产资源,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对农业经济科学的规划与设计,促进农业生产顺利推进,实现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技术体系,能够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有效地协调处理,实现人与资源的科学利用,促进国家经济效益的实现,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与希望。

2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策略

2.1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理念

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应努力提高认识,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使用多样化的方式宣传循环经济,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作为载体,通过专访、文艺演出、专题片等形式向农村村民进行环境保护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技能培训,对节水、节电、节药等科普知识进行重点教育[2]。逐步强化政府、社会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对耕地进行有效保护,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实现占补平衡,避免城市污染转移到农村中。

2.2建立试点,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可以建立试点,将循环经济实践中有效方法提高到制度和管理上。选择试点时可以挑选一些乡镇和村社作为试点,建立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还可以从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与禽畜粪便资源化以及无害化处理、农产业清洁生产整合等方面选择示范工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应用与发展。要阶段性地对试点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做好阶段性的评估,对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循环经济试点的验收方法。

2.3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要素,能够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力度,如产品的无公害技术、再生利用技术、农业用水回收技术等。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体系的建设。在农业生产中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生产体系,使农业生产的效益得到提升。在农业科学技术上,只是依靠政府的投入与帮助是远远不足的,国家应努力使农业实现市场化的发展,让更多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人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水平的人才队伍,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业性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农业循环经济人才,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2.4明确重点领域,探究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对资源进行科学的审视,了解资源循环中的开采、使用、产生废弃物,资源再生等。对于资源的开采需要综合开发,实现回收利用,将水、土地以及生物资源的利用作为重点,积极探索生物以及微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资源消耗时,需要高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化利用。在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要进行清洁生产,将上一环节的废弃物转化为下一环节的资源,使农业产业化的空间得以扩宽,对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内生延伸与产业联动进行重点关注[3],对农业产业循环链进行有效整合,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领域得以扩宽,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

3结束语

在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分重要的策略与措施。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以粗放式为主,使得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前农业发展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方式,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建立试点、加强技术创新、实现新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淑阁,刘金吉,董淑海,李晓.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进农业减排的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3(26):89-93.

[2]冯志成,刘国斌.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看法[J].经营管理者,2010(04):230.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4

关键词: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生态环境中,农牧业作为其主要部分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紧密,这就使得农牧业的经济系统也被逐渐的纳入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并最终建立起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在农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来说,农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这一地区人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从现行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上来看,其主要具有消费高、产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的单项流动的线型模式,这就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在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对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创新,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最终危机整个区域原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破坏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最终制约区域可持续经济的发展。要想改变传统农牧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就应该发展资源消耗量小、可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农牧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牧业

由于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同时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其主要参与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转换,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农牧业与人们自身的消费是密切相关的。而在农牧业发展规模较大的地区来说,人少地多,生产水平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传统的农牧业生产规模会使得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更加的脆弱。而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合理的利用可开发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这一地区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优化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措施

(一)转变发展理念,重视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力,同时也是促进区域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所以,要想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农牧民的发展理念,重视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政府部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将推进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促进可持续、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发展措施,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其次,农牧业企业和经济主体还要转变生产观念,并通过大力的宣传和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使农牧民树立循环经济意识和绿色消费观,最终实现健康文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现代化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二)构建以农牧业为主要载体的循环经济平台

第一,要搞好循环型农牧产品工业园区的建设,如制定发展规划,并以生产要素作为相互联系的纽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第二,要搞好各个区域内生态园区的建设,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居住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以及循环经济功能的生态居住园区。第三,利用特色农牧产品,建设农牧产品的出口园区,实现农牧产品的清洁生产,规范农产品的生产,使得农牧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方面都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

(三)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技术力量的支撑,而科学技术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导力量。所以面对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整合农牧业区域的科技力量,针对本区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攻关,为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我们主要应该推行的技术主要包括:对农牧产品的加工技术;高寒地区风力发电、太阳能照明以及太阳能取暖等技术;雨水、雪水的储藏和净化储存技术;抗旱植被破坏后的修复技术;特色农牧产品的种植和再利用技术等。

(四)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区域试点

在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区选择重点发展区域建立区域试点,为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示范。如青藏高原的农牧业可以根自身的地理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多方面的集资活动,扶持青藏高原地区林草种植业、药材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等产业的建设,并将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水、电以及沼气等设施的建设上,为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对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完善和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政策法规体系,将循环经济的建设工作纳入到农业标准化以及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此外,还要依法对农牧业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实施必要的审核和检查,最终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总结

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发展农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从而规范我国的农牧业生产。

参考文献:

[1]郑利霞,周琳琳,张树礼.内蒙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

[2]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

[3]a在坪.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9).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5

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农业作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业,是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影响与依赖性最大的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在全面推进农业发展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明显,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1998年中国首次提出循环经济思想,并于2002年正式接受。2005年“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颁布[2]。2006年国家首次将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07年,国家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来强调[3]。2009年“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开始实施,为全面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诸多学者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立法和发展模式等进行了大量研究[4],但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笔者以县域为单位,针对县域农业经济的特点,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对策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解决县域农业经济粗放型发展的现状,实现构建循环型社会提供参考依据。

1县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县域农业循环经济是针对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模式,它的核心是运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循环经济理论和产业链延伸理念,通过对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优化和调整农业内部生态系统产业结构,并延长其产业链,同时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多层次生态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其外部农业废弃物及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做到较好的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生产真正纳入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去,以实现农业生产各个不同环节价值增值,从而进一步实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和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5-7]。县域农业循环经济主要分为以下4个层次[8-10]:(1)农业产品生产层次中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做到污染排放最小,实现全程防控污染;(2)农业产业内部层次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实现物质能量互惠互利;(3)农业产业间层次做到互相之间交换废弃物,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4)农产品消费过程及过程后的层次,实现物质和能量良好循环。

2东阿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1东阿县概况

东阿县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部、黄河下游,处于山东丘陵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总面积799.21km2,辖11个乡镇、办事处,559个行政村,41.83万人,耕地面积4.76万hm2,是聊城市农业大县,有着较好的生态建设基础。

2.2东阿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东阿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全县人均土地经营规模一般只有0.06~0.13hm2,由于经营规模小,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而且污染监控成本太高,循环型农业技术推广成本也较高。(2)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龙头企业发展总体上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等问题。企业多是停留在农产品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交易上,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弱。(3)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乐观。广大农业生产者、企业特别是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建设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突出表现在对有关农产品质量建设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不准,农产品无标生产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健全,与国际不接轨,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不健全,缺乏检测保障措施。(4)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在农业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由于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对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潜在着巨大的危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环境;反过来,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又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东阿县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减少对资源过度消耗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使东阿县的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为东阿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3东阿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选择

2.3.1在农产品层次中施行清洁生产模式

农业清洁生产要在东阿县得到推行,应该广泛开展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建立有机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县现在已经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6个,并逐步提高良种覆盖率。施行农业清洁生产模式,能够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强度和使用量,从而降低土壤水体养化、重金属等的污染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新建和扩建有关的食品加工厂,真正建成一批优秀、知名的品牌;同时改进管理、组织和检测监测体系,促进县域农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环境保护以及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2.3.2循环型种植业

东阿县的农业资源比较丰富,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是聊城市农业大县,同时也开展了许多绿色生态种植业的尝试。境内盛产玉米、小麦、棉花、大豆和蔬菜等农产品,有一些已经成为山东省名优特产。

东阿县循环型种植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当地水土和气候优势,综合利用生态和高新产业技术,首先要选育良种、套种、间种和轮种等方式。如该县轮作方式主要有:1年1作,主要指花生、棉花和麻类等;2年3作,棉花后种小麦,小麦收后种夏作物;1年2作,主要是小麦和谷子、大豆、玉米等夏作物;1年多作,主要指瓜菜田。实行轮作换茬,能够有效避免有害微生物的滋生蔓延以及土壤单一养分的流失,可以利用不同土层的养分,实现防病、养地和多收的目的。混作、间作,如高粱和谷子混作,麦藕间作,元葱、马铃薯和大蒜间作,玉米和地瓜间作等。不同的高矮农作物调节种植可以做到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达到高产量的目的。套种主要是麦田里套种棉花、地瓜和小麦套种等。在田间的过道、渠、沟的空间里搭设一些棚架,用来种植芸豆和葡萄等爬蔓作物,也可以使用蔬菜大棚和温室等,采用无土栽培的模式,进行高产量和多层次生产。

2.3.3循环型畜牧业

东阿县是鲁西“桑蚕”之乡,是鲁西黄牛的重要产地。目前,该县畜牧业基本还是农户式的、小型的畜牧业养殖方式,尽管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这种农户式的小型养殖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是形成不了规模化养殖,这样就不容易进行管理,而且成本很高。因此,东阿县首先应该建立一批优质的畜牧产品基地,实现养殖的规模化,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养殖场产生的废水和粪便等废弃物,能够被草牧场及农田充分吸收利用,既做到废弃物合理利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再次,可以利用该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生猪、驴肉、牛肉等为主要方向的肉类产业,扩大养殖基地的规模,培育一批优良品种,逐步形成以牲畜屠宰、分割、速冻和包装等产业链的肉类深加工龙头企业。

同时,可以利用该县便利的黄河水资源,在黄河边的盐碱地上种植相应品种的牧草等植物,利用牧草作为饲料大力发展养牛业,产生的牛粪可以还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促进花卉苗木和牧草等植物的生长,同时粪便还可以发展食用菌以及养蚯蚓、鱼等,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出的肉类和皮制品做到绿色环保消费,消费过程后的废弃物又可作为牧草等植物的肥料,这样就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发展,如图1所示。

2.3.4循环型渔业

东阿县渔业发展迅速,主要鱼类有鲤鱼、白鲢、草鱼等,但目前大多数仍是采取小鱼塘放养模式,成本较高,污染难以治理。因此,东阿县应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渔业,对现有的渔业生产模式进行改造,采用规模化养殖模式,净化养殖环境,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规律的进行水产品捕捞,以保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植物和水生生物生态食物链的特点,利用生物控制的方法使各主体在循环中共生共利,互补互助。如利用滤食性鱼类(鲢鱼等)吃食分布在水域中的蓝藻会减轻水体富营养化,通过调节放养肉食性鱼类比例,减少浮游生物,改善水质。水域和陆地两系统互相配合,实现物质环境和能量流动,形成传统的桑基鱼搪,鱼牧,鱼禽综合经营等形式,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外,进行健康养殖,安全生产,使用无公害鱼药,根据东阿县的渔业特点,推出具有东阿县特色的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

2.3.5循环型林业

东阿县现有用材林面积3.3万hm2,林网面积3300hm2,丰产林面积1.3万hm2,以及数量较多的木材加工企业。东阿县林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该县树种较为单一,且密度较大,成片种植,导致病虫害等疾病容易迅速传播;木材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且不集中,较为分散;木材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没有很好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针对这些情况该县发展循环型林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树种种类,优化树种,积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预防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

(2)木材加工业分层次发展。应该重点发展中型胶合板企业,来生产装饰、建筑模板以及家具用胶合板等产品,在乡村发展小型胶合板和板皮加工企业,同时引进大型木材加工龙头项目,以带动当地加工企业的发展。注重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对可持续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关键技术的研发,以提高产量和加工利用率,要充分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和林业资源采伐的废弃物,

大力发展人造板和造纸的生产。

(3)建立木业工业园区。广开融资渠道,利用招商引资的有利政策,借鉴其他发展较好地区的成功的经验,大力建设木材加工工业园区,也可以在科技工业园里面划定一部分区域,用来建设园中园,从而带动木材加工业的发展。

(4)尽可能的节约使用资源,加强木质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在消费环节中提倡健康文明、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有利于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同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在生产环节中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加强木材保护;发展低毒、多品种和高效的木材产品,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材料来替代现有木材产品;同时,林木砍伐产生的木屑等物质,可以作为该县造纸厂、木炭场的原材料;树叶、树枝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燃料,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树木下面可以种植牧草等作物,牧草又可以作为驴、牛等牲畜的饲料,做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效益;该县果林面积较大,生产出的产品可以加工成多种种类的水果产品,如果汁、果片、罐头等,产生的果渣还可以用作牲畜的饲料,见图2。

2.3.6循环型加工业

东阿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同时构建生态保护、生态产品开发性的技术体系和技术先导、精品开发型的技术体系。可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生态工程、特色产品开发工程以及农产品产业化工程和高新技术应用生态工程等。因此,农产品的加工业,也将成为下一阶段东阿县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产品的最终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产出效益。东阿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主要是:(1)从简单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东阿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多数属于低级、初级加工,加工产品附加值低,造成物质投入的大量损耗和农产品原料的浪费,劳务投入比重偏高,因此,须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引进现代化技术,提高加工业的技术含量。(2)加工产品结构的调整。目前,东阿县的农产品加工主要以传统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特色不鲜明,须发展为以特色绿色农产品为主,宣传具有东阿特色的功能型农产品,提倡生态饮食理念,促进加工农产品结构的调整。

2.3.7建立“种养加”一体化循环型农业模式

东阿县种植业生产出的玉米、小麦、秸秆粉等可作为养牛、养驴等畜牧业以及渔业的饲料,而畜牧业和渔业产生的废弃物如动物粪便可以作为种植业、林业的有机肥料,林业的树枝、树叶通过发酵除了产生热能、电能外,废渣也可以作为种植业的肥料。种植业的粮食等作物、畜牧业的畜产品、林业的木材和果品以及渔业的鱼产品等都可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同时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出的产品通过消费后产生的垃圾、废弃物等也可以作为种植业、林业的肥料。这样不但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同时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并最终形成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之间的大循环。

2.3.8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

东阿县有丰富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棉花秸秆等,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主要利用措施是:小麦高留茬、青贮氨化、秸秆气化和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4项措施,下一步应加强沼气利用并引进技术利用秸秆发电,秸秆发电项目是再生能源项目,在当前能源紧缺的形势下,作为内陆农区开发秸秆发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他农业废弃物,也应该进行循环利用,如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就地利用,加工厂产生的废弃物可分为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可用作畜牧业的饲料、种植业的有机肥等;液体废弃物需要通过生化处理,其中的污泥可以作为有机肥,其余的则达标排放。

3东阿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3.1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县政府应制定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使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过广泛宣传,例如把有关循环经济法条制作成广告宣传牌,使有关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11-12]。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有关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还可以设定反馈系统,使下情可以上达,增强民众守法的自觉性,保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2提高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识和生产技能借助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各种适应本地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自觉按照农业循环模式进行生产;同时,借助各培训、教育机构对管理者及生产主体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及企业的生产技能,规范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体系。

3.3建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县政府应努力规范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激发他们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比如,对投资农业循环经济开发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提供信贷担保;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开发专项基金,支持各种农业循环经济项目的开发;对农业循环经济产品生产和销售给予减税让利等。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扶持和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生产经营实体,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13-14]。

3.4加快循环农产品的市场化步伐

进一步拓展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加强农业循环经济产品的营销策划。市场对生态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大,意味着农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应树立循环经济生态产品品牌,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实行循环农业产品品牌化的营销策略,加快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步伐,以更好的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5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发展循环经济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15]。可以考虑将农业循环生产实践与产学研结合起来,对于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要加快其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以此达到资源、技术的持续投入,维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与讨论

(1)县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增加了县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它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以东阿县为例,通过对该县农业经济总体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了东阿县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并从农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内部、农业产业间、农产品消费过程及过程后4个层次,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可参考的模式,构建了初步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网络共生模式。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6

周口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辖八县一市一区,国土面积1.19万平方千米,人口1060万。周口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截至2012年年底,周口市耕地保有量85.41亿平方米,其中基本农田面积72.02亿平方米,仅农作物秸秆每年产就达100亿千克左右,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每年的农作物秸秆被用于饲草、积肥等,利用率约为23%。农林秸秆剩余总量约为68亿千克,相当于34亿多千克标准煤,这些秸秆一部分被直接还田,大部分被焚烧或废弃。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合理开发和节约,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仅是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周口农村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结合周口实际,探索出了循环农业发展的好路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周口市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1.减量化生产形式。减量化既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也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理念。减量化原则是我国目前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理论思想,减量化生产形式要求节约资源与减少排放并重。减量化原则有两个方面的要求:源头控制或者输入端控制资源投入和消耗,控制的结果是减少资源消耗,节约资源;末端控制或者是输出端控制,控制的结果是减少废弃物生产和排放。对农业生产而言,减量化的关键内容包括对土地污染的减量、对塑料农业材料的减量等。目前全市每年的农作物秸秆被用于饲草、积肥等,利用率约为23%。农林秸秆剩余总量约为68亿千克,相当于34亿千克标准煤,这些秸秆一部分被直接还田,大部分被焚烧或废弃。我们算过一笔帐:如果把68亿千克农作物秸秆按60%青贮、氨化后喂牛羊,可减少粮食消耗近亿千克,可增加农民收入10多万元。如果再围绕我市的农产品、畜产品搞精深加工,办好近农龙头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那样产生的效益就更大了。最近,我们正计划搞秸秆发电,利用剩余农林秸秆燃烧发电,再把秸秆灰作为肥料返回大田,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相反,如果秸秆不能得到综合利用,或焚烧,或丢弃,或任意堆放,不但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将对大气、河流造成及其严重的污染。

2.生态保护模式。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循环经济利益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环境的整合。生态保护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治理污染和保护农业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包括要对养殖业的大量粪便及废水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加快对太阳能、风能、小水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得农村的生活环境进入到完全的生态能源利用的环境之中。

近几年,我们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强化生态功能,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达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使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协调同步。

3.再循环链接模式。再循环链接模式是将传统的农业单项目生产方式转变为多项目的链接循环模式,通过这种循环俩实现生态养殖、循环种植,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经济产业链条。例如: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成沼气――沼气液还田施肥;猪粪高温发酵后的肥水养鱼――养过鱼的水浇灌农作物――农作物的秸秆再用来饲养牲畜……这是周口市部分农村一种反复循环、对资源再利用的典型的“循环经济”。周口市融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微生物链”技术,开创三维高效生态养殖新路(三维生态技术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三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相互关系)。该公司将秸秆经过生产化转化为饲料喂养动物,动物所产生的粪便用来养殖蝇蛆和蚯蚓,蝇蛆蚯蚓转化成高档饲料蛋白,蝇蛆和蚯蚓粪便转化成有机肥返回大田,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通过物质的重复利用,使秸秆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沼气是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有效途径,其热能利用率比秸秆直接燃烧高3~4倍,沼肥肥效比秸秆直接还田提高1~1.5倍,秸秆燃气技术还可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节约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农村卫生条件。目前,我们全市已建沼气池4000个,计划今年再建2400个,我市商水县固墙镇万头猪场的猪粪通过发酵池高温发酵后,产生有机物――引入养鱼池,猪粪中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可供鱼食用――鱼池的水产生大量微生物,是很好的蔬菜灌溉水源――蔬菜的根叶秆又可喂猪……由于很好地利用了相互循环的“生物链”,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质优价高。

4.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户观念。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户观念转变困难,加上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全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宣传。宣传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循环经济利益的宣传,宣传当前绿色环保农业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以及相关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产业模式的调整拥有了主观能动性。其次,应用政府人力宣传工具。政府部门要利用村官、村技术人员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村进行相应的技术宣传,从农户依赖的人力方面进行思想转变工作。当然,光有宣传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应该在资金、技术、后续销售等方面进行引导和保障。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7

关键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经济;启示

中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历史原因和现实困难等多种因素,中国对农业的发展重视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比较滞后。同时,中国人口众多且耕地资源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数的一半,加上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也使中国农业在根本上处于较为不利的竞争地位[1]。目前,中国农业技术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和解决,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以及劳动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可持续与可集约化发展缓慢,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压力日积月累,造成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2]。在中国,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经济模式,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则是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系统,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技术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为指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物质投入、废弃物排放等,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3]。它是一种同时兼顾环境、资源、人口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较早地实行循环农业的做法,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功经验,有效地协调了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循环农业发展的经验,同时吸取一些教训,对中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而为提高中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1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1.1美国的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模式

在美国,虽然循环农业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但在美国农业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应用着循环经济的理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以生态和有机农业为基础,提出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最少投入来换取高产出和高效益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2]。对农业生产所需各种外来品包括农药、水、种子及化肥等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以此获得最高的产量以及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化肥和农药等施用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美国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进操作方式,实行免耕法。例如,在冬季农闲时节种植能够适应严寒气候的豆科类草,在春播前施用少量的生物除草剂来抑制其生长,而后直接进行作物播种,从而实现作物与豆科草间作。这样很好地保持了土壤有机结构,达到减少肥料及水土流失的目的,还能有效抑制土传病虫害的滋生。二是动物粪便处理,通过现代生物新技术处理粪便,如利用苍蝇产卵的方式处理大量的粪便作为一种优质蛋白饲料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多级利用;此外,对粪便集中加工处理,从而有效减轻有害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美国这种“减量化”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强调充分利用资源,而且强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并维护资源的自然属性。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经济效益与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维护,共同提高,而不是一味的提高产量。二是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对循环农业非常重视并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如设立专门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及信息服务体系。三是加大对各种新型技术在持续农业中的应用与推广,如新型肥水灌溉技术体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和保护性耕作体系。

1.2以色列节水农业模式

以色列由于超过50%的土地常年处于半干旱和干旱状态,发展无土和节水农业模式是其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①采用喷灌、微喷灌、滴灌和微滴灌技术。以色列使用压力喷灌技术历史悠久,同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微灌技术,能够满足坡地和远距离灌溉且能同时将水和肥料一起输送至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这种新型的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水及肥料资源,相对于传统的沟渠灌溉技术来说,它可以节约30%以上水和肥料,如今超过80%的农田应用滴灌,5%采用移动喷灌。②循环使用各种废水资源。为了扩宽水源,该国不断加大对废污水及循环使用的投入力度。作为世界上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3.2亿m3的废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农业生产,污水再次利用率达到了70%。③收集和使用雨水。淡水资源在以色列非常的珍贵,为了尽可能地收集雨水和局部淡水,以色列在全国各地修有百万个各类蓄水设施,每年能够收集大约1.5亿m3水并将其直接使用或者是注入当地的水库。

1.3德国绿色能源农业模式

德国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都独具特色,其重点环节就是发展可替代、可再生资源。德国的“绿色能源”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德国的一些相关的学者们发现可利用一部分的农作物,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提取和纯化出化工原料及矿物质能源替代品,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循环再利用。这些绿色无污染的生物质原料和能源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德国政府加大了对此类经济作物发展的力度,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专项款用于“工业作物”的研究和开发。2006年,德国政府给各个州拨付高达几亿欧元用于农业发展[4]。德国科学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对马铃薯、玉米及油菜等作物进行了定向性选育,从中成功研制出甲烷、乙醇等“绿色能源”。先后从菊芋和甜菜中制取了乙醇,从羽扇豆植物中获取了生物碱,从油菜籽中提取的可有效代替矿物柴油的植物柴油。

1.4日本低碳循环农业模式

20世纪60年代,日本为了使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与此同时,这种农业发展方式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农业、环境和资源有限,倘若不能很好地规划自然资源则会极大地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很快意识到这一点。随后,日本改变农业经营模式,使农业发展与环境友好同步进行,从而在循环农业中将自己逐步从“消耗能源大国”转为“能源型国家”。农业生产中只有低污染、低碳及高效才可能真正造福民众,因此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日本政府要求农业机械设施必须首先实行大面积的现代化。目前,日本低碳经济及循环农业的概念也越来越得到普通百姓的认可。到20世纪末,日本的能源使用率提高了近40%,农业能源的效率提高尤为显著。日本在全国范围内以低碳为核心发展循环农业,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和环保系数都达到了最高[5]。日本低碳循环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3方面的特点:一是安全性较高,严格控制化学农药及添加剂的使用,而且用“生态减灭”方式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与除去,从而对农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保健性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二是高效性,减少了化学制剂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三是社会和谐性农业,低碳农业的大力发展,减少了Co2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对温室效应产生的全球变暖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从世界环境来说属于社会和谐型农业。

2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对中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循环农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与发达国家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充足的财政支持、灵活多变的经济杠杆和高科技发展及应用是密不可分。中国循环农业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尽管发达国家较为成功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但各类不同的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和优势,这也为中国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学习和借鉴的内容。

2.1建立健全制度和法律保障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农业发展中,并设立相关的循环农业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实施和发展。从20世纪末,美国已经开始实行“绿色补贴”的试点工程,设置并利用强制性的条件来约束接受补贴的农民,并且相关的政府和组织对其所管辖的森林、植被及野生资源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调查,这样农民就必须随时随地审视自己的环保行为,这无形中提高了农民环保意识。日本东町把油菜多级利用作为其循环农业的核心,在此区域种植油菜的农户可以获得资助和补贴。日本在2002年先后制定了《可持续农业法》《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所以说日本农业循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以及机制健全的监督执行。中国的循环农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此外,受到立法水平及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两方面的制约,循环农业在法制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空白,尽管现行的法律法规包含有此部分但还不系统、不全面。因此,学习和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村污染、农民人均资源匮乏农业生态破坏严重等多方面都有借鉴意义。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并制定能够与之相对应的扶持政策和保障体系,从而使循环农业的规范化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加强农村宣传循环农业经济的理念,树立全民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意识

美国农民仅为其人口总数的2%,不仅养活了近3亿的国人,而且还是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农民高素质的普遍性,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高达12年。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小国,其教育体系非常发达,其国民受教育程度也很高,其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民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这为学习和应用新的农业知识、技术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历史原因,当前中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农业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在对待农业新技术和新技能方面理解能力差,兴趣不浓厚,把握的程度较低,这成为农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然而,农民作为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载体,只有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的掌握水平,才可能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利用各种不同途径对循环农业发展理念进行广泛宣传,对国外及国内不同地方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传播,不断强化农民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而在广大农村形成不断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把理论和常用知识结合起来,以村为单位,引导农民将生活垃圾、秸秆、沼液等再利用;介绍农村的农田、村落及农家的畜禽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关联性,对小空间尺度上循环模式的创造进行指引。

2.3加快农业科研技术创新和推广,不断提升能力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广泛存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同样需要科技的大力支撑[6]。目前,中国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转型期,依靠人畜力操作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内部间的物质转化循环还广泛存在,农业的基础设施及综合技术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差距还在不断加大。因此,中国应该重视对科研力量的加强,对重要的循环农业经济组合、工程和经济技术等进行重点攻关,不断加强农业各方面技术开发,从而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金量。开辟农业科技园区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有利条件,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足够转化和试验基地,为农业科研和生产相结合提供良好的切入点。加快循环农业立体种植和有机物多层次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养加生态良性循环组合、农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开发、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场粪便污水净化处理、农村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利用、农地改造和土壤污染修复等各种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4选择合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8

1从源头避免高碳排放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绝大多数产品的原料都有多种来源,同时也对应着多种不同的匹配性工艺过程。不同的原料和工艺过程对应不同的Co2排放,针对具体的应用对象开发和选择适宜的原料和工艺,能够从源头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Co2排放。这是目前Co2减排最有效的途径,主要通过国家政策和税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合理的能源定价机制和能源产品价格来引导实现。以燃煤发电为例,选择低灰精煤和合理的过剩空气系数就能有效降低烟气量,减少无效热量外排,从而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Co2的排放。同样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RGCC和多联产发电、超临界发电等均能达到上述目的。以合成甲烷工艺为例,选择褐煤和长焰煤采用燃气型的鲁奇炉气化和循环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要比合成型的气流床气化生产的合成气甲烷含量高(约10%左右)、氧耗低;合成甲烷时产生较难利用的低温热源减少10%以上。从整个合成甲烷工艺核算,前者煤的利用率高、能耗和氧耗低,同样规模的合成甲烷,自然就减少了Co2的排放。对于循环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固态排渣相对换热容易,水封用水量较低,加之循环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相对鲁奇炉气化合成气不含煤焦油,不会产生含酚废水,因此循环流化床分级热解气化合成甲烷的工艺过程能耗更低,更有利于避免高碳排放。另外煤化工发展含氧化合物燃料和多联产工艺、民用燃料采用天然气、大力发展核能、水电、风能和生物能、化工行业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纯电动汽车等均能实现从源头避免高碳排放。

2过程减少碳排放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开采、生产、使用和终端产品消费等各个阶段都需要能耗,都存在能源使用效率。我国目前万元GDp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物理能耗水平约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30%左右。例如2007年,我国每千瓦时供电耗煤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4g标煤,每吨钢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58kg标煤,每吨水泥综合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1kg标煤,分别高出14%、10%和24%。另外生产的产品利用率偏低,又变相地增加了能耗。通过优化设计,使用高效节能的工艺设备、高效适宜的催化剂和合理使用优质产品均能实现节约能耗,减少终端产品的使用量。减少终端产品的使用量就是相应减少了产品生产量,避免生产这部分产品产生的能耗。节能降耗自然就减少了Co2的排放,这是目前Co2减排最容易实现、成本最低并且具有较大收益的途径,在国家政策强制下均能通过企业自身调整和改造来实现。对于现代煤化工的龙头———大型煤气化来说,空分是投资和能耗均占气化工艺50%左右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其产品主要是液氧,副产的液氮只需使用部分产量,其余的均被低效利用或排放。如果采用深冷分离为主的梯级分离工艺,大部分氮气组成在低压端就作为产品气外送,无需经过空气压缩机高能耗加压,最终产品主要是液氧和部分液氮,工艺所需的高压氧气通过泵液体低能耗加压即可满足。这样大大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的处理量和能耗,从而达到降低气化工艺投资和能耗的目的。利用化石能源花费巨大的能耗和成本生产的氮肥,由于我国化肥产品落后、使用工艺不当和不合理施肥,利用率仅有30%左右,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如将现有的化肥改造为缓控增效肥料,并采用相应的耕作模式,就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化肥使用效率,从而减少了肥料的消费量和生产这部分肥料的所产生Co2排放。化工行业合理选择高效催化剂以及分离、反应、换热和泵送高效节能设备,采用调频技术等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蒸馏是化学加工工业中首选的均相体系分离技术,也是目前总能耗最大的化工分离过程。如将梯形垂直长条帽罩与规整填料有机结合的nS倾斜长条立体复合并流塔板用于改造F1浮阀塔板,阀孔动能因子高达34,开孔率高达40%以上(国内外目前塔板最大开孔率仅为20%左右),提高处理能力2倍以上(目前国内外最高提高70%)、降液管通过能力3倍以上,降低板压降30%以上,同时提高板效率30%以上,操作弹性为4倍,解决了塔器大型化塔内件结构和安装难题,这在国内外尚属首例。各行各业节能降耗技术和产品枚不胜举,这是目前我国实现Co2减排的最有效途径,仅需要相关部门和协会优化集成,加大推广力度。

3终端的固定与储存

经济活动只要消耗资源和能源,必然会产生碳排放,没有绝对的零碳排放过程。由于化石能源使用量剧增,自然界碳循环每年出现约257亿tCo2的过剩,逐年累计引发了日益变化无常的全球气候问题。目前国内外相关企业和学者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普遍关注、研发和实施Co2的捕集与封存,这是迫不得已和最终解决Co2减排的方法,也是实施起来成本过高,并且技术不成熟,存在诸多的风险和次生灾害。

实际上,解决人为排放的Co2过剩,除了被动地减少Co2产生量,更为积极的措施是加快碳利用,增加Co2消耗量,主动减少Co2的过剩,从而在碳循环中实现碳平衡。这是突破碳减排对经济发展影响,实现工农业同时快速发展的积极有效途径。这既是个技术问题,也需要建立国内碳市场,通过合理的碳交易,对企业间、行业间和地区间Co2排放的不平衡,找到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目前尽管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成为第二,但人均很低,仍处于发展中,经济还不完善,生活还不富裕,然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并逐年递增。发展经济与减排成为我国两难的选择,加之存在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耕地与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工哺农、三农问题和环境保护等战略性难题,被动采取减少Co2产生量的捕集与封存措施,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上述诸多难题的解决带来限制和障碍。

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的现状,结合国际碳减排的机制,不同Co2浓度的工业排放可采用不同的减排与固碳措施。现阶段,对于工矿企业主要排放源的低浓度Co2,可以采取低成本的异地生物固碳减排措施,加快碳循环和碳固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Co2实际排放量的减排,同时可以改良土壤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大量增加粮食和生物质能,从而在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低成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同时兼顾解决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耕地与城镇化、以工哺农、三农问题、淡水资源不足和环境保护等战略性难题,满足我国今后较长时间的减排要求,提高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能力和国际地位。

对于如煤化工和石灰等行业排放的高浓度Co2(90%以上),采用捕集技术回收,通过制造干冰、用作合成尿素、水杨酸、环碳酸酯和聚碳酸酯等的原料以及Co2驱采油、农业大棚Co2气肥等,都是成本和能耗较低、减排和经济效益较好的方法。对于数量多、分布广的如发电和中小锅炉等排放的低浓度Co2(小于16%),工矿企业现阶段无需采用集中固碳处理,可以利用国内碳交易实现异地化低成本固碳。根据我国目前的土地分布、土壤组成、农业现状和生物能源地发展,以及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和剪刀差等具体情况,对于低浓度Co2烟气,工矿企业可按照Co2排放量,将用于集中固碳处理的投资和操作费用,拿出来反哺农林业。政府或相关机构把这部分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物质产量;改良非耕地、盐碱滩涂、沙漠化和重金属污染等退化土壤,利用现代农业技术种植适宜的速生能源植物和农作物,发展碳汇林和牧草或改造退化草原,充分利用太阳能,加快碳循环,增加Co2消耗量,主动减少Co2的过剩,从而实现循环平衡。同时又大幅度提高有效耕地面积和生物质能源产量,热解生产生物原油,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降低了企业Co2减排的成本,从而实现工业、农业、政府和社会的多赢。这个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条工艺路线:企业出资形成碳汇基金———投资农林业———改良土壤、增强碳汇能力———增加粮食和生物质产量———通过工业热解生产生物质原油———多方受益。将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燃料时,无需考虑生物质作为食品时所需顾及的转基因和有毒有害微量物质问题,转基因物种在产量提高、种植地域和污染土壤修复中均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是最好的碳利用出路和产品,从而加快了碳循环,实现了碳循环平衡。

另外,利用生物质不到7d的快速腐化生产腐植酸,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腐殖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肥保水性,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将我国绝大多数土壤腐殖质含量不足1%提到2%左右,这也将是一个千亿吨级的土壤安全储碳方式。

4结语

(1)针对具体的应用对象和原料提出了开发和选择适宜的原料和工艺,从源头上避免产生Co2排放的措施,是目前Co2减排最有效的途径。

(2)提出在能源开采、生产、使用和终端产品消费全过程中节能降耗,从过程减少Co2排放的措施,是目前Co2减排最容易实现、成本最低并且具有较大收益的途径。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9

关键词:循环农业模式;经济;环境;双赢

中图分类号:F326.3: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5)10-0072-03

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依赖和使用,导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养殖业产生的粪便未能有效利用,农作物种植、畜禽散养造成的面源污染和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点源污染不断累积.污染了土壤和环境.直接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环境质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难题。未来农业发展应立足实际,树立循环发展理念,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广西通过试验,总结出一些发展循环农业的模式及形成的配套技术.成效显著,实现了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本文着重介绍6种应用成熟的循环农业模式。

1循环农业模式设计原则

根据循环经济内涵与农业特点,按照整体性协调、生物共存互利、趋利避害、土地资源用养结合、资源合理流动与配置、生态产业链接等原则,规划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的资源投入量和废物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2几种循环农业模式应用与分析

2.1猪+沼+果(菜、稻)+灯模式

该模式以户为基本单元,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养殖和林果、粮食、蔬菜种植业结合起来,每户建一座沼气池,养殖2-10头猪。猪粪尿排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能源,用于日常生活照明、煮饭:沼渣、沼液用作农作物底肥、追肥;在果园、菜园或稻田悬挂诱虫灯诱杀害虫。据统计,使用此模式,每户la可节约能源开支l000元左右,节约农药肥料开支300元,产出的产品品质好、价格高.667m2增加收入300-1000元。

模式集养猪、沼气生产、农作物种植、产肥为一体,农业资源在系统内循环利用,实现了农村养猪污染物零排放,解决了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和农民生活能源燃料问题,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生态效益明显,实现了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2.2蔬菜地综合利用模式

以淮山(套种瓜、豆)+灯+青蛙模式为例。该模式采用套种套养方式,种养结合,在不影响主栽作物基础上,利用主栽作物生长空余地面与空间.套种一茬或多茬作物,套养一批或多批动物.净增一次或多次收入,是传统耕作与现代科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的叠加农业、叠加产出模式,可解决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模式内生物彼此协作,相辅相成,农业资源在小系统内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模式操作:春季种植瓜类、豆类蔬菜,收获中后期,套种主栽作物淮山。利用淮山畦沟贮水放养青蛙,每667m2放养青蛙1万~2万只。田间悬挂诱虫灯诱杀昆虫,青蛙在作物间吃昆虫,配合适量饲料补给,3个月左右长成商品蛙。

此模式在不影响主栽作物产量和收入的前提下,667m2套种一季瓜类、豆类作物,可增加产量700-800kg;套养青蛙1万只,可收获300-400kg。

2.3桑园综合利用模式

以桑园+套养鸡+冬季套种蔬菜模式为例。根据桑园的生产特点,合理安排放养鸡的时间.使放养的鸡不影响桑园生产。桑园放养鸡时间以4-10月为宜,小鸡孵化后在鸡房饲养至半个月大后放入桑园放养,桑园用1m高的尼龙网圈起,桑园杂草和害虫作为鸡的主要饲料。每667m2桑园每批放养鸡100只左右,每只获利20元以上,667m2增收2000多元。需要注意,桑树剪枝后至抽条前不宜饲养鸡,以免鸡啄食桑芽影响桑园产量。

桑园冬季套种蔬菜品种以低秆类蔬菜为主,如白菜、芥菜、菜花、萝卜、葱蒜类、莴苣、马铃薯、豌豆等,一般在10月下旬秋蚕结束后翻耕土地.施足底肥,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或复合肥50kg。在桑园行间套种,追肥2-3次,注意浇水。翌年1月中旬可以收获,每667m2桑园套种蔬菜可增收1500-2000元。对蔬菜采收后剩余的菜头、枝梗、黄叶等废弃物进行压青,用作绿肥。

桑园养鸡.一是可以将鸡粪作桑苗和蔬菜的肥料,二是杂草和害虫可作为鸡饲料.这样既节省了锄草劳力,减轻了病虫杂草为害.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据统计,一般每年每667m2可节省农药、肥料成本约150元,桑园内因套种套养每年每667m2增收3000-4000元。

2.4果园综合利用模式

以果园+牧草+鹅模式为例。利用果树间隙种植牧草饲养食草动物鹅,鹅为果园除草,且鹅粪含丰富的氮、磷、钾肥,可为果园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1只鹅年排鲜粪150-200kg。一般每667m2果园养鹅100只左右,每只鹅获效益15元左右,667m2增收1500多元,既保证了水果的生产,又有额外收入。也可采取果园+鹅+鱼综合生产模式,即利用水面养鹅,并在果园树下草地放牧.以鹅粪喂鱼,各取所需。通过种养有机结合,形成农业系统内物质的良性循环利用。

2.5水田作物套养模式

水田作物套养采用水稻+青蛙、莲藕+青蛙、茭白+泥鳅、水稻+鸭、水稻+鱼等模式。利用水生作物田间空隙地养蛙、鱼、泥鳅、鸭等,使水田作物和套养动物形成互相利用、互相促进的生态循环系统,并用诱虫灯诱虫作为套养动物饲料,减少虫害。水田作物是套养动物的天然栖息遮荫场所.且水生物丰富,适宜套养动物生长,而套养动物则起到松土、肥田、除草、除虫作用。

以水稻+青蛙为例,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四周设1m高防逃网,挖“田”、“日”字形沟,沟宽1-1.5m、深0.5-1m。水稻选抗倒伏、抗病力强的良种,秧苗栽插5-7d后、气温稳定在20℃时放养蛙苗。田面水层保持5-10cm,防青蛙逃逸。防敌害,一般667m2放蛙苗2万只,可收获青蛙750kg左右。

2.6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以农作物秸秆(或林木加工剩余物)+食用菌+优质稻循环农业模式为例。该模式利用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桑枝条、中药渣和木材加工产生的木糠及边角料等废弃物,经加工后作为培养料生产食用菌,菌渣经特殊发酵后用作农作物肥料。模式应用效果:①生态效益好,资源循环利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②经济效益好,产值高;③社会效益显著。农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3讨论与结论

3.1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势在必行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农业在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应用循环农业模式十分重要。农业生产中应用循环农业模式能实现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生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选择模式应当从实际出发,可以选择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并用。

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篇10

关键词:农药企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农药产业是支农产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在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和改善农作物的抗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哥本哈根国际大会引领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建设节约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将成为“十二五”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低碳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农药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1]。

一、农药化工行业背景

(一)农药产业现状

随着对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药应用作了严格的限制,已逐步淘汰了高毒农药。我国农药行业在这种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发展高效、低残留、安全的新型杀虫剂及生物技术农药已成为农药杀虫剂工业的发展方向,高毒杀虫剂的替代产品迎来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前景。

高毒农药的替代产品丙溴磷的推广尤为明显。丙溴磷是中等毒性杀虫剂,被列入无公害农产品替代高毒农药品种推荐使用品种,主要登记防治棉花棉铃虫、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等。在高毒农药退市的大形势下,目前高效低毒的丙溴磷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都逐年上升,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市场态势。

山东科源化工有限公司自2007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溴系列农药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其产品丙溴磷原药的含量纯度,超过国家标准7个百分点,超过国际标准3个百分点,达到96%的纯度标准,更好地解决农药残留和污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际丙溴磷产品的新标准。

(二)农药行业循环经济程度

循环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使产业链上游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原料,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国内大部分农药原药生产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较低,生产过程中未反应的原材料和副产品回收率很低;大部分原药生产企业规模小;绝大部分农药加工企业没有“三废”处理装置。此外,农药包装物基本没有回收,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了危害[2]。

在这种背景下,山东科源化工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深知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应用到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自觉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三、科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循环经济模式

(一)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1、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产生

采用专利技术高纯度丙溴磷的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号:20120044233.2)

采用独创的新型结晶工艺、萃取反萃取、正压催化转位工艺,可将产品丙溴磷原药纯度由原来的89%—90%提高到95%以上,收率提高6%直接生产高纯度丙溴磷原药,利用同样多原材料,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消耗降低的同时,减少废物的产生。

2、废水回收,重复利用

运用独创的丙溴磷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发明专利号:201210044249.3),

可回收并循环利用废水中的三甲胺、三甲基乙基溴化铵、溴化氢、溴化钠、2-氯-4-溴苯酚等。此时将废水称为母液,首先把母液收集,储存起来,充分提取有用物质。通过萃取、分层等各种手段,进行回收,然后套用。这样降低了污染物总量,减少了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二)实施循环经济的工艺路线

1、废气达标处理的工艺实现

高纯度丙溴磷原药产生的废气产生环节主要为成盐排气、合成排气、副产物浓缩不凝气和脱溶不凝气;污染物为三甲胺和溴丙烷。三甲胺真空使用机械w真空泵,真空吸收效果加强;溴丙烷吸收增设密封的水封罐,保证溴丙烷的冷却回收效率。

①针对尾气特性,增设串联的车间预处理喷淋塔,后收集进入公司尾气集中处理站处理。

②尾气集中处理站: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结论,利用次氯酸钠强氧化性,对工艺尾气的处理效果及气味去除,效果最好。故针对各个工艺工段预处理后过来的尾气,保证尾气处理效率,设计多组尾气吸收塔,采用酸——次氯酸钠——水不同的吸收剂层层吸收,保证吸收效果。

③依据废气的产生量及废气中污染因子的特点,采取以“低温等离子体”为核心的处理工艺。

废气经过管道收集后,首先进入预处理单元,对收集后的废气进行混合、配风、除尘、除水等预处理。然后,废气进入主体设备——双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Co2和H2o等物质。

2、废水达标处理的工艺实现

丙溴磷原药产生的废水通过车间预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生化阶段,废水分别经过酸碱中和、初次沉淀、斜管隔油、溶气去油等工艺及设备进入高浓废水池,后经三效去盐,进入低浓废水池与生活污水进行混合后,进入厌氧(UaSB)进行厌氧处理,后经配水池,保证后续好氧生化的稳定,水经过二次沉淀后进入临时储水池。系统产生的污泥全部收集进入初次沉淀池,对其使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

①预处理段:与沈阳化工设计院及湖南化工科学院多次合作分析研究,针对废水特性,车间设置合理、处理效果最好的预处理工艺,达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可用物质:三甲胺、三甲基乙基溴化铵、溴化氢、溴化钠、2-氯4-溴苯酚等,降低废水的CoD,增大废水的可生化性。

②生化段:污水处理站由XX设计院设计并指导安装,在调试运行阶段又有XX大学进行运行改良,保证废水处理的达标。废水经治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GB8978—96)一级标准。

三、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应用

(一)物尽其用的理念

在科源公司建立“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的观念,并保障自然资源得到最有效和最合理的利用。在别的公司还对雨水放任自流的时候,在科源公司就已经建设了庞大的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厂区天然雨水用于替代自来水。

还在苯酚氯化产物上做到精细分配:苯酚氯化,同时会有2-氯苯酚32%,4-氯苯酚60%,2、4-二氯苯酚5%,2,6-二氯苯酚3%,如果以“物为我用”的观念,不同的公司可能只会提取其中某种成分加以利用,而科源秉承“物尽其用”的思想,提取2-氯苯酚用于丙溴磷生产,提取4-氯苯酚(通过再氯化转化为2、4-二氯苯酚),2、4-二氯苯酚,用于2,4-滴的生产,2、6-二氯苯酚用于2、4、6-三氯苯酚的生产,充分做到“物尽其用”。

在利用本地卤水资源上,也秉承“物尽其用”的原则,先利用卤水的冷能源,用于生产装置的降温,再提取卤水中的溴素资源,最后卤水达到盐池用于晒盐。保障自然资源得到最有效和最合理的利用。

(二)绿色消费的理念

所谓“绿色消费”,就是引导消费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并注重节约资源;在进行消费时,应当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无废物排放或少废物排放、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或可循环利用的产品,注意对产品使用后的处理、处置,不污染环境。

公司可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但科源公司坚持“绿色消费”,在使用商品即原材料购进使用,销售产品上,坚持“绿色消费”的理念,表现在成品包装上,只要能完成包装的功能即可,选用最简单的包装,而非像某些商品采取过度包装,哗众取宠;能用大桶包装,不用小包装,还尽量采取罐车发货,原材料也是采取这种模式,大桶包装还与供应商签订协议,回收包装物、循环利用,或者直接改为罐车运输,减少包装物的使用,避免浪费。

(三)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国内大多数生产经营活动并没有清晰的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提质降耗,更多的是从成本的角度出发,充其量只能算是客观上暗合了循环经济的意思,初步体现了保障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山东科源化工有限公司把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应用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生产经营活动自觉地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通过采用两项发明专利技术,减少废物的排出,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农药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构建适合自身的企业循环经济系统。科源化工有限公司将循环理念应用到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基础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多角度多方位的促进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搭建,开拓出在农药生产行业领域内的循环经济模式,为该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永奇,韩晨曦.农药工业发展五年回顾与未来五年展望[j].农药市场信息,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