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6:07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有的幼儿寡言少语,若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图片等简单教具,那么这样的活动环境使幼儿缺乏兴奋点。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具有感性的立体信息显示的动态情境,能直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有表达的欲望。多媒体技术用于故事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2

幼儿好模仿,他们学习语言,无论是发音、普通话、词汇、语法都是通过模仿成人和他们自己不断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的。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语言更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这对发展幼儿语言起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里,要发展幼儿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语言课。那么如何上好语言课呢?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每节课都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语言要求。有了具体明确的教学要求以后,其次就是紧紧围绕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上好语言课。现在来谈谈我是怎样上好语言课的。

1.落实学词、学句。

如,中班的看图讲述《小象回家》一课,要先教幼儿学习“蹲、趴、跪”等词。

教师可先让幼儿观察“他们是怎样找小象的?”指导幼儿模仿他们的动作,通过动作模仿使幼儿理解这几个词的含义,再教他们读词,并运用这几个词讲述图意。这样学就比较扎实了。

2.引导幼儿讲图意,注意说话有依据,不胡编乱造。

有的幼儿在讲述图片时,往往会脱离图片,随口编来。如不注意引导,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和语言表达力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选用恰当的词句讲清图意。

如:我在组织大班幼儿讲述《猴子过河》图片时,问:“天气怎么样?”幼儿说:“天气很好,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我马上指着图片问:“天空中有白云吗?大家要看清楚了再说。”幼儿看清了图片,就改说:“天气晴朗,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这样说就恰当了。当问到:“小猴们来到河边,看见什么?它们怎么样?”开始幼儿答:“小猴们来到河边,看见河对岸有棵桃树,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果子,它们想吃果子,口水都流出来了。”我马上指着图片问:“你看见哪只猴子的口水流出来了?”幼儿仔细看了看图片又改说:“它们想吃桃子,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这样培养幼儿有依据地说话,不但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也训练了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3.突出重点,围绕主题问答,舍弃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如,中班的看图讲述《兔子搬家》,要求幼儿讲述雨天小兔是怎样搬家的。一些次要的东西,如“小兔的房子怎么样,还能住吗?小兔只好做什么了?”就只要由教师讲述带过,不必由幼儿回答。这样围绕图画,扣紧主题提问,每幅图的重点就突出了。

我在引导幼儿讲述《兔子搬家》的第一幅图时,主要教幼儿学习使用动词:抬、抱、背;讲第二幅图时,教幼儿学习使用动词:钻、顶;第三幅图主要教幼儿讲清雨下个不停,小兔子们着急的心情和可以想什么办法搬家;第四幅图主要教幼儿讲清小兔是想什么办法,使他们既淋不到雨又能搬家的。

我这样组织教学,明确每幅图重点教什么,课后从听课教师反馈来的信息,教学效果不错。

4.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概扩力。

如,讲述《猴子学样》时,可先按以上方式指导幼儿逐步仔细观察和讲述,最后总结时,要求幼儿用四句话(每幅图一句话)概括出猴子是怎么学样的。这样训练,逐步培养幼儿的语言概扩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大力提高幼儿口语表达水平上,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两种方法。

1.看图讲述和情境游戏(或情境练习)结合。

2.听、记、练结合,改进复述故事的教法。其基本教法是: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听、练结合,全面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课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努力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质量。

幼儿一天在园时间较长,而课时有限,发展语言,单靠上课是不行的。幼儿的语言是在与人的交往和不断的听、说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时间练习说话,因此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对发展幼儿语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对日常生活中语言培养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先要求幼儿肯讲,再逐步要求讲得对,讲得好。为了使幼儿的语言生动、丰富,我能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示范——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时用规范性的语言生动地与幼儿交流。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

(3)鼓励幼儿讲得和别人不一样。

这样,幼儿学到的词句越来越多,语言也生动起来了。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3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

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

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讲述

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⑴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⑵示范时教师要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2.拼图讲述

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绘画讲述

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其他讲述

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四、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4

一、以文学作品为框架的幼儿语言教育课程的目标

1、让幼儿在接触文学作品中发展对阅读的兴趣。

研究表明,早在9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就对书籍的内容感兴趣了。一岁大的婴儿非常喜欢听含有大量重复排列的句子的故事。2岁的幼儿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试着对画册上的物体进行标志,有时还会出现假装“阅读”的现象。可见,在幼儿能够理解字、词意义之前,就已经开始学着“阅读”了。如果父母或者教师经常为幼儿阅读文学作品,即使非常年幼的儿童也会意识到口头语言能够用插图和书面文字来表示,这将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因此。让幼儿从小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加深其对文字、文学的浓厚兴趣尤为重要。同时,文学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力的同时,也会将真善美等优秀的品质潜移默化地播入他们的心田。

2、依托文学作品开展师幼对话。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提出了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要求,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以文学作品为框架构建的语言教育课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交谈将成为联系游戏活动和文学作品的关键,通过两者之间的对话,将示范、模仿(指双方而言)、纠正和解释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幼儿通过与教师的语言互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掌握有关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概念。正因为这个课程是基于文学作品的,教师和幼儿会有更多可以相互讨论的共同话题。教师还可以有意识让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故事,改编和讲述自己的故事,这将极大地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发挥幼儿对文学作品中的概念和语言的理解。

实施以文学作品为框架的语言教育课程,需要教师从幼儿喜欢的书籍中摘出某些插图和语言来计划相关的游戏活动。当幼儿在活动中对喜爱的故事熟悉之后。在自发性游戏和对话中会经常回想起故事内容以及其中的事件。对幼儿在自发性游戏中再现故事的研究已表明,再现故事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或在幼儿自发活动时,要不时地采集幼儿的活动信息,启发幼儿将当前活动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幼儿将有更多机会创造游戏活动以体现他们对作品中概念和语言的理解。

二、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幼儿语言教育课程的实施步骤

设计这个课程的步骤有四个:选择文学作品:互动阅读:通过游戏活动探究作品:通过活动再现作品的思想和概念。

1、选择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但并非每一个作品都适合于课程设计。既然是针对幼儿的语言教育,那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第一位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文学作品,关键是其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情景相近,因而在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时。需要参照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书中的故事和插图必须反映幼儿的日常生活。且故事的情节清晰、简单,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国外SFpCC(soldier'sfieldparkchil-dren'scenter)的幼儿教师们选择ShirleyHughes(1994)的《捉迷藏》进行语言教育课程设计。故事讲述了两个孩子在家中或者在户外“躲猫猫”的情境,线索十分清晰,情节非常简单,插图反映的情境也容易为幼儿模仿。这对我们的幼儿语言教育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

2、互动阅读。在选定作品后,可以先让幼儿分批小范围阅读。当他们熟悉了故事。渐渐对故事产生了兴趣,并愿意听了,便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给所有的幼儿阅读。阅读是互动的,教师可以坐在幼儿身边,指定插图让幼儿传看。在阅读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调整音调或配以动听的旋律等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表现故事情节,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唱歌、做游戏,营造一种师幼亲密无间的氛围。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幼儿可以试着让他们回忆故事中的一部分字词及短语。还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插图。

3、通过游戏活动探究作品。以文学作品为框架设计的课程存在多种水平:通过多次阅读把书面文字转变为口头语言:通过游戏活动模仿书中的插图内容或情节:通过设计其他活动(如手工、绘画)表现书中某些概念的衍生意义。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将真实生活转化为更高级的艺术形式,而课程设计则要促使幼儿主动地将自己喜爱的故事内容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比如用言语表达自己经验的能力,把这些经验表现在游戏中的能力。以及回忆故事的能力,等等。例如,若以《捉迷藏》为框架来设计游戏活动,可以在进行互动阅读后,通过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一些有关故事的图片等方式,创设与故事情节有关的教室环境;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与幼儿交流故事及插图的内容,使幼儿头脑中呈现出有关作品的生动的形象,头脑中有了故事中生动的形象,幼儿的模仿和创造便会随之而来;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与孩子们谈论作品中的某些情节。将作品中抽象的词汇或短语与真正的物体或者活动对应起来,这有助于加强幼儿对作品中某些概念(比如“藏”)的理解。在日常交流中,教师也可以提及与作品有关的某个概念,并加上生动具体的描述。这样会加深幼儿对词汇的理解,也有助于幼儿的词汇积累。由此,在以《捉迷藏》为框架设计的课程中,故事情节、游戏活动、口头语言以及书面语言都被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4、通过活动再现书中的思想和概念。以文学作品为框架的幼儿语言课程是探究性的课程,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关键的概念。并在日常的生活对话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比如针对“藏”这个词,教师可以利用道具演示小动物藏在沙堆里或者藏在一堆树叶中:利用毛毯和大硬纸板盒子,在教室中创设一个个小小的空间。为幼儿捉迷藏创造适宜的环境:还可以把一张或者几张照片藏在纸堆里或者压在玩具里。让孩子们去寻找、发现。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幼儿观察一些小动物。比如小乌龟,启发幼儿用语言描述“小乌龟把头‘藏’进了龟壳里。”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让幼儿自由发挥他们对“藏”这个词的理解。例如,有的孩子在做剪贴画时,把太阳“藏”在了云层的后面:有的孩子在画画时,决定把某些图案用颜色“藏”起来。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孩子们对“藏”这个词就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5

【关键词】语言教学幼儿校园文化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幼儿语言发展得如何,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对幼教工作明确提出“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的语言教学要求。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多年探索,笔者总结出必须采用灵活多样方式,强化语言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幼儿语言发展环境

1.美化校园环境,创设幼儿语言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来创设良好的幼儿语言教育环境。如在幼儿园内设立语言教育专栏,宣传丰富多彩的语言教育知识,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对园内、操场进行绿化、美化;在楼梯、过道等地方张贴“请说普通话”“讲文明有礼貌”等美观大方的宣传标语,让每一壁墙都会说话。另外,园内各种指示牌、标志牌等一律使用规范字,把语言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化教育氛围。

2.创设幼儿语言发展区域,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情绪处于放松状态,语言交往随着活动内容、角色、情节而进行,语言表达的概率大。

(1)创设活动区域,促进幼儿语言自主发展。在幼儿活动的场所中设立图书区、表演区、美术区、玩具区等区域。幼儿可以到图书区看自己喜欢的图书,边看边讲;可以到表演区戴上喜欢的头饰表演故事、朗诵诗歌;也可以在美术区粘贴、捏橡皮泥、画画,对作品相互讲述;还可以在玩具区搭积木或者交换玩具玩,相互合作、边说边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赞赏、表扬乐于其中的幼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增强自信心,这样他们就敢说、敢做、敢于表现自己。

(2)创设主题教育墙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语言相关的主题教育墙饰,如“好听的故事”“我会念儿歌”等,让幼儿进行看图识字或讲述,感知积累汉字,为幼儿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为了表达孩子绘画的意图,将幼儿的作品加上文字描述,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学习和交流。

二、以教学活动为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1.利用语言课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敢于说、有话说”

有目的、有计划的语言教学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通过组织幼儿看图讲述、听故事、朗诵儿歌、童谣、做语言游戏、欣赏文学作品、看教学光碟、改编故事等丰富的形式来学习书面语言。在语言活动课中,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鼓励每一位幼儿敢于说,有话说,让每位幼儿都得到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词汇量并会连续讲述及学会灵活运用,从而积累书面语言,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2.利用学科教育,培养幼儿语言发展

除语言外,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还包括数学、科学、艺术等。各学科有各自的语言特色,如数学中概念的描述(大、小、轻、重);科学中按顺序观察讲述结果;音乐活动中描述欣赏乐曲的感受;体育活动中对动作的描述(跑、跳、钻、跃)等。教师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和丰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

3.开展游戏活动,培养语言能力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语言教学时,多采用游戏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在游戏过程中,运用、练习语言的机会多,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显著作用。游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自选商场、医院、时装表演、故事会、小小广播站等,在游戏中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讲,为幼儿创设交往、表达的机会。教师注意引导,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使幼儿不但敢说、乐说,还能创造性地说。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培养语言能力

孩子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强。有时看过一次广告也能流利说出广告词。因此,选择一些合适的电视节目,特别是孩子喜欢的动画片让幼儿欣赏,能很好地发展孩子语言。在家里,可以选择播放带配乐的优美儿童诗,时间长了幼儿自然会跟着读。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三、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6

新《纲要》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可以看出,“说”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重要性,3-6岁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日常生活中,幼儿能“说”出自己基本的需求和想法,口头语言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怎样让幼儿的书面语表达得到快速发展呢?复述故事是打开幼儿书面语发展的快速通道。优秀的故事,除了情节的趣味性外还藏着许多优美规范的语言,幼儿语言发展应“复”占鳌头。

1关注“点”――语言因复述而达意

复述故事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语言经验,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巧用幼儿模仿特点,还可以加深文学作品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记忆、思维和连贯性言语的发展。

1.1丰富词汇,提升语言表达力

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但如果能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后,幼儿会对故事的主要角色和大致情节有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梳理故事内容。在帮助幼儿回忆时,可重点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好词和重复的句式。刚学复述故事时,教师只要求孩子复述故事中角色的主要对话,旁白由教师讲述。有了多次练习之后,教师逐步退出,将主动权还给幼儿。在幼儿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会出现“空白”的现象,教师应该给予幼儿等待、回忆和思考的时间,为每位幼儿提高语言表达创造机会。

1.2乐于模仿,提高语言表现力

好模仿是幼儿的学习特点,老师是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榜又一。因此,教师讲故事时,要多用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优美的音乐,不仅调动幼儿听与讲的积极情感,也让幼儿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于故事中,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如在讲述故事《母鸡和苹果树》时,母鸡的声音可以温柔一些,大灰狼的声音可以粗犷一点。最后得知是大灰狼时,教师可边讲边做出紧张、害怕的表情、动作等。这样,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另外,教师应多鼓励幼儿模仿故事里的这些声音、动作及表情,提高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及表现力,为幼儿今后绘声绘色的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

2题材“宜”――兴趣因复述而激发

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不同的故事内容和形式,教师选择的故事内容和讲述方式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2.1故事内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年龄小,可以选择幼儿熟悉喜欢的动物故事,那些情节简单、文字朗朗上口、句子短而重复的故事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如《三只小猪》《三只羊》《一起睡着了》等故事。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更喜欢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童话故事,但是在选择复述故事中也要注意多重复性和规律性的,这样便于幼儿记忆和讲述。如《皮皮鼠吃跳跳糖》《母鸡和苹果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2.2声情并茂地讲述

在讲故事前,教师先要做好准备,一定要先熟悉内容和情节,同时确定演示手段。这样,讲起来质量才高,效果才好。给幼儿讲故事,不仅要把人物、情节讲清楚,还要语言生动、表情逼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进入角色,故事才富有游戏性。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增强故事对幼儿的感染力,才能激发幼儿参与复述的兴趣。

3形式“活”――表达因复述而精彩

形式多样的复述过程是幼儿持之以恒的动力。第一,形象性。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提供鲜明的背景图和生动的角色形象,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内容,同时能使幼儿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帮助幼儿再现故事内容。第二,动态性。动态的影像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能唤醒幼儿表达的欲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用动态的影像吸引幼儿参与复述。第三,游戏性。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角色表演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幼儿们扮演角色进行复述,使原本枯燥的讲述活动变成了表演性的活动,避免了单调的口头复述,使复述活动富有情趣。

3.1原文复述

原文复述就是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情节顺序的基础上,对故事内容进行详述,如果故事内容偏长,也可以是概括性复述或重点复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可以选择简单重复的角色对话进行复述,旁白部分可以由老师讲述。能力较强的中大班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完整复述,在遇到复述困难时,教师可以用“首先”、“接着”、“然后”等语言提示帮助幼儿理清讲述思路,这样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理解,也将故事中的对话、词汇转化为自身语言。

3.2扩展复述

扩展复述是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扩展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行讲述,如在复述《秋天的雨》这篇散文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讲述:“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还告诉谁冬天快要来了?”这样幼儿不仅了解了原散文中小青蛙需要冬

眠,通过扩展讲述,幼儿能说出小蛇、熊、乌龟需要冬眠,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3.3想象复述

想象复述是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也可以让幼儿想象续编故事结尾,如故事《做大狗好还是做小狗好》,让幼儿在了解故事中大狗小狗的想法后,可以让幼儿创编“大狗和小狗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它们还坚持自己的想法吗?”在讲述的过程中,幼儿能灵活运用已有的词汇,发展幼儿想象的同时,语言表达得到了提高。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复”占鳌头,不仅能使幼儿深入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培养幼儿的语感、提高阅读水平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7

[关键词]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剪贴画手工制作

我们知道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独自讲述的能力、培养幼儿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等等.在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2.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2.1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

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2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

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看图讲述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2、示范1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2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3.2拼图讲述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

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3绘画讲述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4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4.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8

关键词: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210-01

幼儿期正是孩子良好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和孩子交流时,多给孩子们创造“说、讲”的环境和机会。

一、充分运用鼓励语言,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觉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但在现实活动中,很多教师的回应能力比较弱,教师应答的语句比较贫乏。对于幼儿的回答只是以“呃”、“对”、“你说的真好”“你说的真棒”等词来加以肯定,这难以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从而也难以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策略,我们教师要在幼儿表现出色时应用“好样的!”、“你真棒!”等积极语言给予回应,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

二、巧妙运用课堂教学,指导幼儿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策略,来引导和培养幼儿说完整话。如《不爱用手的小河马》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师:(出示图片)看,谁来帮助小河马了?幼儿甲:青蛙。师:对呀,是青蛙来帮助小河马。宝宝说一遍。幼儿乙:青蛙来帮助小河马。师:宝宝说的真好。谁再来说说?幼儿丙:青蛙来帮助小河马。幼儿丁:青蛙来帮助小河马......引导幼儿集体一起说。又如阳春三月,带幼儿散步时,和他们一起说说春天的变化,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晨间,准备一个孩子们都喜欢的话题,让幼儿自由表达讲述,如我喜欢的汽车,我知道的广告语等。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来和幼儿交流,家园配合,让家长多鼓励孩子和自己说说悄悄话。如说说在幼儿园的开心事、烦恼事,还可以说说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儿歌,讲了什么故事,中午吃的什么菜等等。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多和孩子开展讨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讲故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听故事,然后以故事中的内容向幼儿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如《快乐的六个宝》主题中的《六个好朋友》,让幼儿知道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还有小手和小脚。同时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表述六个宝的用途,幼儿从而懂得了要保护六个宝。这些都离不开故事这个重要来源,语言故事类的课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对事物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只要我们老师能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针对孩子的不同差异实施合理的教育,在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我们的幼儿语言表达将会有更大的提高,语言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四、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语言教学课中,老师不但要让幼儿听故事,还要让幼儿讲故事。幼儿在倾听完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复述训练,让幼儿慢慢地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习惯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9

一、布依族民间故事的概念及特点

(一)布依族民间故事的概念。

布依族人民根据生活经历和美好愿望,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其中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目前,民间故事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界定,大致上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黄涛在《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一书中认为:“民间故事属于民间文学的领域,广义的民间故事,泛指人民群众创作和传播的所有散文性民间文学作品;狭义是指除了民间传说、寓言、神话之外的,实现性较强的、幻想性、散文性质的民间文学作品。”[3]刘守华在《民间文学教程(上卷)》中认为:“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将民间故事分为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神话、传说、童话。”[4]本文提到的布依族民间故事指的是由布依族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和传播的,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俗、风土人情及思想风貌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机智人物故事、劳动生活故事、爱情故事、农民起义斗争故事等。

(二)布依族民间故事的特点。

布依族民间故事具有的几大特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种天然的结构契合,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深受幼儿喜爱。布依族民间故事的第一个特点是口头性。民间故事大多是本民族的人民口头集体创作的,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简单纯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本民族语言的载体,幼儿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简单的民间故事,了解本民族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本民族的方言。布依族民间故事的第二个特点是游戏性。民间故事中富有游戏性的事物比比皆是,如买鸡蛋、打赌、雀鸟唱歌等。不但使幼儿觉得好奇、新鲜、有趣,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游戏兴趣,符合幼儿好玩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布依族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是人民性。民间故事来自于民间,更来自于人民的劳动生活,为劳动人民所创作。许多民间故事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邪不胜正,描写的是热爱人民的英雄事迹,惩罚了为非作歹的坏人。这种正能量的故事表达出来真善美的价值观,使得幼儿在欣赏这系列故事的同时,可以与故事产生情感共鸣。这对民族文化素质和心理道德品质正在形成期的幼儿来说,是有深刻影响的。而且通过布依族民间故事的学习活动,幼儿可以真切感受本省世居民族——布依族的丰富文化,加深对家乡深厚文化的认知,提高民族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的美好情感,初步实现育人的目标,从而弥补国家学前教育课程对区域性人文关怀的不足。

二、布依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

第一,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书面语言发展萌芽时期,要提高幼儿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我们可以把布依族民间故事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育五大类型的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讲述活动获得独白语言、书面语言的提高,通过谈话活动培养幼儿的倾听行为和表述行为,通过听说游戏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通过早期阅读获得书面语言的提高、文学活动,给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掌握语词,培养艺术现象力。第二,有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塑造。《買桔子》《买鸡蛋》等布依族系列民间故事集中体现了主人公敢于斗争的伟大气魄和乐意助人的美好情感。他从来没有因处境的困难和地位低下而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帮助他人的决心,表现出坚韧不拔的人生意志。这些布依族民间故事对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向心力的作用,可以引导幼儿做正能量的人。第三,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教育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阶段开始抓起。《买鸡蛋》、《打贼》等布依族民间故事从不同侧面教育幼儿乐于助人、勤劳勇敢。这对克服幼儿自私自利、懒惰等缺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三、布依族民间故事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在幼儿园,老师如何选择布依族民间故事进行民间故事的教学,使民间故事教学效果最优呢?

(一)注意布依族民间故事文本的选择。

我们为幼儿选取的布依族民间故事的文本,必须是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的、最近发展区的内容,要从幼儿的角度选择故事文本。这就要求民间故事文字不宜过难、过复杂,情节要生动、有起伏、有趣,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由于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最好选择一些图文结合的文本,且图画和文字色彩要鲜艳、清晰,这样更利于幼儿理解,并且感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表达故事。

讲故事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将布依族民间故事应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导入,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图片、玩偶、剪纸,或者是与内容相关的儿歌或者音乐活动,还可以是日常的谈话导入。其次是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方式,如听阅读、图片讲述或者讲演结合等方式。听阅读是通过让幼儿安静倾听,老师可以用标准的普通话讲故事,也可以是放录好的故事音频,从而理解故事内容;图片讲述是教师以图片为媒介讲述故事内容,有了图片,会让幼儿更加直观感受、理解故事内容;讲演结合是相对将复杂的一种方式,对老师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表情、动作和声音相结合,但这种方式是会让幼儿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故事。

(三)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教师善于提问的前提基础是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设计要合理得当,问题的设计要以幼儿为本,从文本出发循序渐进进行设计。然后是提问,提问贵在巧、妙、恰到好处、刚刚好,教师要明白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不提问,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段,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当看到幼儿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提一个就近的问题,比如,在《祝寿》中,当讲到财主的女婿给财主祝寿时,孩子走神了,老师就可以就近原则提问孩子财主的女婿是怎样夸财主的呢?通过就近提问,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活动中,继续讲下面的内容。另外,在幼兒园教师的提问要以开放性为主,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

(四)注重师幼互动。

幼儿语言教育概述篇10

【关键词】听读游戏识字幼儿语言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幼儿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阶段的语言教育就显得益发重要。教育部在刚刚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说明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由于生活、游戏是幼儿一日的基本活动,因此,探索适宜幼儿语言的途径,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语言尤为重要。

一、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的概况

创设适合婴幼儿自然习得完整语言的环境,以语言(图画、符号、标志、和音效等所有信息)为载体,以文学作品和汉字教育为切入点,以完整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教育主线,通过听视、生活、听读和游戏四个途径,伴随其活动、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发展,引导婴幼儿在和字宝宝交朋友,在无穷多样“玩汉字”等语言游戏过程中,没有任何压力、负担和烦恼,轻松愉快地自然习得完整语言,并带动其各种能力协调发展。

婴幼儿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经过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两个信息,这两个过程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婴幼儿学说话(表达信息),是先能说单音节,尔后,双音节、多音节、单句、复句……一步一步发展。但是,学听话(接受信息)却与这个规律不同。孩子出生之后,绝不是先听单词,然后听双音节、多音节、单句、复句……事实告诉我们:孩子是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单句、复句同时都听,他们是在以自特有的认知能力与环境交互作用,大量汲取外界的有效刺激,进行认知结构的自我构建。也正因为如此,婴幼儿才不需要大人教他们词义是什么,语法是什么,而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了口语表达了。同样,幼儿学写字(表达信息)必须从笔画少的字开始,一笔一画地学些,但是识字(接受信息)却不能一笔一画地学,而是整字识认,并且单字的识认还要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婴幼儿的识字和写字能力也在不同的时期:识字能力在3岁时已达到高峰,写字能力在5岁时才开始。因此婴幼儿识字(只认不写)比学说话还容易。

二、听读游戏识字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

游戏是有效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捷径。幼儿在共同游戏和密切的相互联系接触中,有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从中可以学习理解他人语言和用语言表达自己。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智力活动水平提高。

1、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游戏时间内,有意识地进行教育,但不能喧宾夺主,让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从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活动区是幼儿园为孩子们“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活动区充分利用边角空间为幼儿提供操作和表现的机会,有利于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保证他们得到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有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观察和指导,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国际化社会,交往能力成为未来人材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友好相处、助人为乐、讲礼貌、守纪律、克服困难的能力,从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发展幼儿动手动脑操作能力,使幼儿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奠定基础。在幼儿掌握了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掌握了一定数量汉字基础上,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复习巩固,在实践中提高正确运用整体语言的能力,以满足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交往的欲望。

3、能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对什么样的交往者做出什么样的语言反应,这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个方面,如在阅读延续活动中,《蚂蚁和大象》《淘气的金丝猴》等动画片,均有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情节,幼儿在熟悉故事角色间对话的基础上,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三、听读游戏对幼儿识字教学的途径

1、利用主题性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由于教师在游戏中以角色的扮演出现在幼儿面前,利用角色与幼儿交往,并在游戏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既不会感到紧张感与生疏感、距离感,又能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学习语言,提高语言的能力。例如:中班开展的《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教师是从我—我的家----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小区-----我们的北京等系列小主题活动入手,通过查阅资料、搞调查、参观等方式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后,陆续建立了幼儿喜欢的系列角色游戏区域:《小蜗牛表演团》、《劲松建筑队》、《劲松汽车修理》、《劲松医院》、《劲松商店》、《麦当劳》、《邮电局》、《我们的大家》、《面食小铺》等,丰富了幼儿交往的空间,为他们语言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特别是他们的《主人介绍》这个角色游戏区,体现了教师在实践中的新观念,幼儿在这个区既可以以区域主角-----主人出现,又可以游客身份出现,使幼儿在以《我的爸妈》、《有趣的事》、《我所了解的劲松小区》、《家中的逗事》、《我的家》、《假如我有七色花…..》等有关幼儿平日根据主题的所绘画的画集,很好的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由于区域的游戏,幼儿是在相互自愿的基础上(愿讲愿听)进行的,使幼儿的语言表达、交往及概述等能力得到主动的发展。

2、利用游戏讲评开展“有主题的谈话”增加发展幼儿语言的机会

幼儿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因此,除日常生活外的语言培养外,游戏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的极好时机。通过幼儿间的游戏交流,促进幼儿间合作、交往、表达的能力。幼儿通过每日游戏后评价互谈活动,幼儿的概括能力、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其实,游戏中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玩具等,都能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打好基础。如:餐厅投放的写有西红柿、葱、油、盐、糖等卡片,餐厅厨师可以根据文字,为顾客准备一盘特殊的文字菜上给顾客品尝,做游戏中,幼儿及学会了《糖炒西红柿》的制作调料,同时,又有兴趣的学会了一些文字,为幼儿的阅读打下了基础。另外,餐厅中的菜谱,各种价码投放,都会提高幼儿对文字敏感性。

3、创设“口述日记”等分享活动来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口述日记”是幼儿在经过一天中的各种活动后对所发生的某件事或某个感兴趣的活动,有种主动向他人讲述的愿望,通过讲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这种口述日记实际是幼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口述日记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大班幼儿,这种语言运用能力,以一个学习和获得的发展过程。在实验中,大班的很多父母支持幼儿开展说日记活动,每天让他们喜欢的活动或身边所发生过的事情讲给家长听,再由家长笔录或打印成册后,定期交到班里,在每天的“讲述我的故事”活动中,由老师念给幼儿听。幼儿非常喜欢这种活动,争着让老师念自己的口述日记。幼儿在很短的时间得到锻炼,能口述2、3百字的作文能力。

总结

在采用游戏识字能够提高幼儿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才幼儿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幼儿园应让幼儿知道除母语外还有第二语言存在,利用游戏与日常为幼儿学习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外语的兴趣,不仅不会对幼儿的母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展.浅谈幼儿识字教学[J].安徽教育.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