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7:05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

[关键词]农机技术农机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9-0147-01

农机推广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农业机械的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农机推广被转变为生产力,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机化从单一的生产过程逐步向多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从原来的产前、产中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产后广泛地延伸,传统模式的农机化推广已成为过去,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实践,针对现行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农机推广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发展农业机械化扶植力度和地方财政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由于一些实际问题,如农田地形分布多样性及路况的复杂性,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地方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农机维修网点很少,导致了农机售后服务不到位。由此,加强农机推广势在必行。

二、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农机推广体制

由于城乡机制改革,部分乡镇农机技术服务中心的人员撤离,只留一两个技术人员进行农机推广工作,由于人员的减少,农机推广工作根本无法进行,对农机技术的指导以及培训等服务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乡镇专门的农机推广机构职能薄弱,无法承担过多的农机推广工作。此外,由于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偏大,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加之对新技术的了解不完善,知识结构不合理,年轻的技术人员较少,这种断层也是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

2.农机结构不合理

当前农机事业发展迅速,农机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但农机市场的大中型机械相对较少,大部分是小型的农业机械,这就使农机的服务领域相对缩小,同时也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此外,由于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种植业机械化无疑需要更加适宜的大型农业机械。然而由于小型机械过多,对农业的生产与增长起到的作用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人员素质低

农业机械的推广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是很高,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但由于农机推广的工作在农村,相对来说条件比较差,造成了人才的流动性大,也就是农机推广人员的门槛越来越低,对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自身素质的要求也就逐渐降低。使得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学历相对较低,缺少专业型人才,同时农机推广人员老龄化比较严重,其专业知识的水平相对落后,对新技术与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

4.对农民的作用不予以重视

农民是农机的使用者和受益人,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农民是主体。在农机推广中,农民往往被忽视。很多农机推广人员由于专业水平限制,对农机使用中的技术要点并不了解,对市场营销知识不了解,导致推广人员的市场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也是在农机推广过程当中忽视农民的原因之一。

三、对农机推广的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农机的宣传工作,就要加强对农机使用的宣传,引起广泛的关注。首先,应该努力争取政府对农机推广的支持以及政府资金的帮助,保障农机推广的经费充足。此外,应该把农业生产中的高新技术以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例如示范地、试验田等,让农民对新技术的效果进行充分了解。

2.利用国家的政策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农机具购置补贴投入力度的逐渐加大,农机的推广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推广规划,进一步引导农机的装备优化,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强化基础建设,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走向更高的台阶。

3.加强知识培训

开展农机具的技术培训战略。单独设立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并结合种植业新技术、新机具使用技术加强培训,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使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的农机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农机驾驶员的培训,在优化农业推广体系组织结构中,特别要拓展培训范围,加强对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

3.1吸收应届的毕业生。其专业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而且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快。由于毕业生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如:农业大学的专业与农农机推广的专业相符,既可以为其提供实践的岗位,又为农机推广吸纳了高新科技型人才。

3.2对农机推广的工作人员进行脱岗培训,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定时让其进修以及外出考察,使其对先进的推广方法予以借鉴学习,拓宽农机推广人员的知识面与视野,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相关能力,加强农机推广的工作开展。

3.3开展对农机设备知识的普及,可以在田间进行教学,加强农民对新型农机技术的了解,进一步的加强了农机的推广。

3.4培养管理型人才,积极推进农机的推广工作,培养一批学历高,经验丰富,懂管理方法,并了解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和对农机推广做出有效策划型人才,提高农机推广效率。

4.对推广模式进行创新

4.1由于农机的特点,对其进行推广的方式有很多种,推广人员应对农机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农机合作社中对农机的用途进行讲解,全面的促进农机的推广。

4.2在农机推广中加入高新技术,将农机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推进农机信息化的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机的发展,进而以此推动农机的推广工作。

四、结语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随着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我们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事业稳步快速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加大农村机械设备使用、维修技术的推广,同时不断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爱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8).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2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

2005年,我国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研究项目,经过多年的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该项研究共选择四川省郸县、河北省永年县、辽宁省辽阳市、湖南省南县等12个试点县,涵盖了西南、中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包括36个样本点,涉及48个乡镇、1030个行政村和46.89万农户。通过这些年的试点研究,已经了解了农民需求反馈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基本建立了相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制度,创新了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也需要在基层磨练积累足够的经验后,才能负担起农业技术推广这项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能及时培养新型人才,未来我国会出现农技推广人才断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没有充分被使用。

2.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我国农民收入提高和向新型农业科技转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合作社只是为了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仅有合作的形式,没有合作的内容,并且合作社的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地方带动能力不强;大多数合作社在运作服务上只局限于生产过程服务,对于如何提供经济效益,拓展产品销售提供配套性的服务较少。

3.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困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技术的态度保守,不敢尝试新技术,多数人采取观望的方式,并且学习能力不强,不能良好的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些都不利于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在推广工作的进行中积极性差,缺少热情,农民不能充分理解农技知识。并且基层领导不能对基层农技的推广提供足够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

4.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一些乡镇林业站、农技站、畜牧、农机站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理论基础不错,但是他们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在调整产业结构后,不仅要提高服务水平,而且也需要提高业务技能。现在很多的农技干部已经很少去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生产情况,而且组织培训学习也减少了,这就使得农技人员的知识已经过时,跟不上科技时代的变化。在对一些农技推广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农技推广人员中有52%的人员是中专学历,有17.0%的人员是初中以下学历,而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不足5%。从他们工作的性质来看,36.0%是从事管理的人员,43.0%是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21.0%是从事其他工作的,从事专门研究的为0.0%。而且十分缺少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特色产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解决对策

1.加强实用农业技术成果的研发

为了使基层农业技术符合新时期的农业生产需求,就要具备一定的实用和先进效果。应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相关农业技术科研人员要着重?c农民的交流,了解当下农业生产中,对农业技术需求的情况,并加大对实用技术的研发,解决农业技术成果的供给矛盾.

2.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规模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的工作。(1)要加大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并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加强支持与鼓励。(2)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设备,调动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并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地位。(3)利用融资手段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定期开展各项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农民的经济收入。

3.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只有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农业技术的必要性和时效性。广大农民只有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获得高效的农业生产成果。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科技兴农

可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安装宽带、配备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科技设备,利用便利的互联网,对一些新兴的农业技术进行了解学习,也可以对内部信息进行联网,收集、整理符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的先进的农业项目、农业种养方法以及农业实用设备,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把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放在网上,供人浏览学习。全面推动农业技术科技的普及,使农民生产经营的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我国农业的振兴。

5.加强农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技术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在服务方面下功夫,只关注获得的经济效益高不高,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都是每天和基层的群众打交道。因此,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服务水平等方面影响,所以尤其要重视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其次,政府可以与各个农业高校展开合作,在学校里培养专业的、稀缺的实用技术人才。再次,上级的业务主管部门,可以每年给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供考察参观先进典型以及业务知识学习的机会,免收参训人员的培训经费,减少基层经费紧张,积极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一些专业的研修班进行学习,使他们能够开阔见识,具有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3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353-02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连续6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农业部近日《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各地围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积极开展调研督导,出台政策文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建设力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兖州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步伐的加快,全球粮食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技推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农技推广体系已出现诸多问题,无法适应现代农业推广的现实需要,特别是无法对大多数相对缺乏技术的边缘农民(老弱病妇群众)进行有效的技术服务,将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3-4]。近几年,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职工工资有了保障,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农技推广体系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实质性矛盾依然存在,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1认识程度不足

由于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上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一是认为农技推广只有投入,没有直接效益,在财政困难、农村工作重点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先放一放、缓一缓[5];二是认为抓农业难度大,见效慢,不易出政绩,不能直接带来财政收入,使得领导不愿抓农业,更谈不上重视农技推广;三是认为农产品供求形势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农村政策已发生重大变化,农业问题已基本解决,农技推广队伍可有可无;四是忽视农技推广事业的公益性,片面强调农技推广机构的有偿服务,认为可以将其全面推向市场。

1.2管理体制不顺

国务院(2006)30号文《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07)97号文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财、物三权归属问题均没作明确规定。目前兖州市(县级)乡镇农技站实行的是由乡镇政府管理为主,县级农业局进行业务指导。因此,农技人员的工作由乡镇统筹安排,大部分人员均要围绕乡镇的中心工作,安排了包村,从事计划生育、稳定、社会治安及临时性事务与农技推广无关的工作,造成农技推广时间被挤占,加之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强,真正从事农技工作的时间不足1/3,大大削弱了推广力度。还有就是人员被抽调改行,直接从事其他岗位,存在混编混岗现象,造成队伍不稳,无法安心从事农技工作。

1.3运行机制不活

一是进人把关不严格。由于乡镇没有全面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制度,导致农技人员良莠不齐。二是考评机制不健全。没有将农民对农技人员的评价纳入到考评体系中,虽然也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但没有与技术推广和农民增收挂钩,考核不严格、不规范。造成扎根一线、服务农民与漂浮在上、蹲在机关的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真正解决按绩分配,奖勤罚懒的问题,难以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1.4推广经费缺乏

经费紧缺是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财政投入的资金达不到《农技推广法》规定的比例要求,除发放人员工资外,几乎没有给农技推广机构预算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业务工作开展主要靠上级主管部门从项目上支持解决,工作运转比较艰难。目前农技站处于一种能发工资,但业务经费少,推广工作难以开展的状况。由于经费紧张、待遇低,下村入户工作又比较辛苦,使得部分农技人员思想不稳,情绪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推广事业的发展。

1.5基础设施滞后

有的乡镇农技站没有专门的服务场所,即使有场所,标准也不高,甚至有的被承包出去;办公室也是几个人挤在一间屋里,更缺乏必要的土壤肥料速测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种子纯度鉴定仪以及电脑办公用品、车辆服务工具、教育培训设备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手段落后、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1.6农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文化层次偏低。目前乡镇农技人员中,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很少,虽然有的通过函授方式获得了大专以上文凭,但其含金量低,也没有进行过系统推广教育。二是人才出现断层。自2005年以来,已有4年未分配录用农技人员,而近几年中,有的农技人员被选调到乡镇其他非农技工作岗位,致使乡镇农技人才得不到补充,目前农技干部中最年轻的也接近30岁,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三是知识得不到更新。乡镇农技人员大多数不能进行横向和竖向流动(调动),大部分也不能外出参观和接受专门培训,加之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强,导致学习培训机会少,造成知识老化,所掌握的技术针对性、实用性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建设需要。

2对策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出台了更多优惠政策,已连续6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都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提升农业综合能力的重大措施来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要求,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因此,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贯彻执行好《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等涉农法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农技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2增加投入,保证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基本支出及履行职能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要根据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增加推广经费,确保严格执行好2006年省的规定。同时要增加乡镇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加强对原有设施的维护更新,尽可能改善办公条件,帮助农技部门逐步添置或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办公设施、培训工具等,提高服务农业的技术准备,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条件,使农技人员办公有场地、服务有设备、工作有保障。

2.3理顺管理体制

结合当前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为便于县(市、区)级农业主管部门整合县乡农业技术力量,加大对优势产业的培植,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应实行由当前的乡镇政府管理改为由县级农业局管理为主的形式,其人员和业务经费等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但在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等方面要充分听取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协调和监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配合县农业局共同管理好农技推广机构。具体业务工作,包括技术的引进、推广、试验、示范等由县农业局根据乡镇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和指导,资产设备也要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以确保乡镇农技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门从事农技工作,确保经费和资产不被挤占和平调或侵占,从而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2.4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人事管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实行聘用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签订聘用合同,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队伍。参加竞聘的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取得国家相应资格证书,严把用人关。二是考评机制。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探索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面共同考核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县农业局要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严格工作业绩考核,形成长效管理制度。要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对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三是收入分配。要落实按绩取筹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成绩大、推广效率高、群众反映好的要多奖励,或按增加的经济效益分成;对长期在乡镇工作,且成绩突出的,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职务晋升上要适当倾斜;对承担上级项目,参与课题研究,或取得科研成果的也要予以奖励。

2.5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制定农技推广人员培训计划,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农技人员的培训,每年应外出学习1~2次,省、市、县农业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专业性培训班,保证每年1次以上,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二是根据工作需要,最好每年接收1个以上农业大学本科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乡镇农技站,促进推广队伍结构优化,以避免出现人才断层。目前的管理体制(乡镇管理)下,乡镇(办)原则上不能安排人员到农技站工作,却因需要调入人员必须是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并经县农业局、人事局考核同意。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中、青年农技人员承担农业科研项目,参与课题研究,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6改进农技推广方式

充分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主导作用,在扎实履行好公益性职能的基础上,强化桥梁纽带作用,上联专家、下联农民,主动联系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及时反馈农民的科技需求,切实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7-8]。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求,及时筛选适合当地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重点农业项目为载体,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推广培训;建立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农技110)、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宽带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积极利用科技下乡,科技示范园(场)、流动科技服务车(科技大篷车)等方式,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技推广活动。

2.7培育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

按照构建多元化、多渠道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总体目标,在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管理,加快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场等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类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以及技物结合等服务,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参考文献

[1]曹德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78-381.

[2]袁勇.基层视野下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eB/oL].(2008-06-15)[2011-08-01].http:///article/2008/0615/article-10777-html.

[3]薛旭初.宁波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7(1):15-17.

[4]宋睿,谭金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156-159.

[5]景丽,韩蕴,苏永涛,等.关于农民参与河南农业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10(4):126-128.

[6]周贤东,林昌庭,潘晓青,等.农技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272-274.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4

摘要就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深化科技推广培训在基层的投入力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1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1.2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1.3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1.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1.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

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4]。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2.3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

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2.4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应当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当地的普及与推广。一要建立支持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并把宣传发动与经济补偿措施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二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如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现场讲授示范、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培训、函授和农民夜校等,把科学技术送到干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要积极引导农村逐步实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条件成熟时对农民实施“绿色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的培养。

2.5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筹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投融资体系。一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二要完善间接融资体制,设立科技推广培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到科技推广事业,使之逐渐成为继政府拨款之后的重要资金来源。三要鼓励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四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培训项目。

3参考文献

[1]杨小云.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与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问题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330-331.

[2]梁敏辉,吴磊.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集体经济研究,2007(05S):165-166.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5

 

关键词: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1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1.2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1.3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1.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1.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

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4]。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2.3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

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2.4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应当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当地的普及与推广。一要建立支持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并把宣传发动与经济补偿措施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二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如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现场讲授示范、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培训、函授和农民夜校等,把科学技术送到干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要积极引导农村逐步实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条件成熟时对农民实施“绿色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的培养。

2.5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筹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投融资体系。一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二要完善间接融资体制,设立科技推广培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到科技推广事业,使之逐渐成为继政府拨款之后的重要资金来源。三要鼓励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四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培训项目。

3参考文献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6

1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把科学技术向农业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技术推广,其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为确保农业技术可以得到有效推广,就要求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技术推广的项目费、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和农业技术机构的经济收入。由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改革中的包袱,减少了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使推广得不到发展。

1.2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推广效率低下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技术人员不多,基本都是由非专业技术的农民构成,这就使得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使技术在推广上难以实行,缺少有效的渠道,导致技术与产业分割开来。由于推广队伍素质偏低,在加上我国实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来,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使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很好实施,推广的服务质量不容乐观,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推广的速度和效果[1]。

1.3农业技术推广手段不完善

对农业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仅仅有技术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优质的物种,特别是产后的贮藏、运输和如何销售出去都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些地区,推广手段、方法等都满足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2.1改革用人机制,提高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在一些发达国家,会通过考试对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进行考核鉴定,颁发从业证书,我国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在招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时要求其有从业资格证书。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考虑将农技人员的学历稍微提高一些,同时可以进入岗位竞争和员工激励体制,对原来的推广人员责任权利分离的状态进行调整,使推广人员在工作中提高积极性,还可以对员工实现绩效管理。这样在提高推广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有效促进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将技术推广队伍进行细化,对于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明确每一个技术推广员的工作任务,形成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更有目的、更有效率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2.2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上有所调整,推广服务不能同之前一样只是重视技术服务,也要与生产的整个过程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一些有用的市场信息和有关技术方面的信息,指导农民寻找多样的销售渠道,避免发生产品滞销、贮藏致烂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所以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不要局限于粮食作物,也可以朝着水果蔬菜、树木花卉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发展。农业发展技术也要与农业产前相结合,可以对农民在技术、物种选优方面作相关培训[2]。农业推广机构要加强对推广人员的管理,对其业务上要做相关指导。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不应仅仅注重技术数量的推广,还应保证技术推广的质量,重视农业资源开发。

2.3对农业技术推广准确定位和分类

为了使农业技术得到更好地发展,可以对农业技术推广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管理。对于公益性的技术推广,对其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有所提高,本来投入的资金就非常有限,因此要充分利用每一笔资金,同时也要对其监督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使推广技术的应用性增强[3]。对市场型的农业推广要进行引导,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筹集一些工商资本及民间资本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来,一方面可以增加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和农民致富。加强公益与市场结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指导工作,使一些科研机构融入到农业推广技术中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型。

3结语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7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89-01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借此,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企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

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受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二是行政指令推广,服务对象难以接受;三是农民素质偏低,实用科技难以普及;四是服务环节单一,推广效果难以提高;五是技术人员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少,仅通过杂志、书籍、电视介绍的新技术、新品种,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没有实地感受,更没有实践试验;六是推广经费短缺,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二、强化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对策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1.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始终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提高农民科学种田。一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工作推广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二要加强舆论宣传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三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任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

3.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许多农村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形不成规模,其原因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应景式、走过场式的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村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帮助建章立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进行资金扶持,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加工、开发新产品等环节;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4.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县、乡、村)、三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5.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纳入全程配套服务内容。产前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6.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要合理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县一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乡镇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还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实际,确定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为产业服务。要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在农业科技运用上起到带头作用。二要发挥农业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培育更多的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融入到农业企业中去。要帮助农业企业建设农业基地,为农业产业企业提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以提升自身品牌;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自身的科研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新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8

1现存工作疑难

1.1专业技术单一

现今时段内,基层推广农技必备的人员仍没能提升水准,缺失整体素质。推广基层农技要面对着全体的农民,村民有着多方面的各异需求。然而,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技术仍偏单一,很难满足要求。基层队伍之中,非专业这样的推广人员占到了偏多的比值,他们没能熟识应有的技能,缺失推广技巧。现有成员之中,老龄成员仍偏多,很难快速去接纳新的认知,知识更新速率偏慢,与现有趋势并没吻合。

1.2缺失实际技能

推广新颖技术、新式农技产品,不可脱离实际状态下的操作。但从现状看,农技推广仍缺失可用的操作技能,缺失了操作性。针对基层部门,它们平日内的农技推广依循单一的路径,模式也很落后。农技推广常常借助创设培训班、询问以及答疑、分发农技资料这样的路径予以宣传。村民很难真正去接纳,没能达到满意。

1.3体系架构并不完备

农技推广配有的体系融汇了多层级,含有省市层面、县乡这一层面。在这之中,市县搭配着推广中心,乡镇配有必备的推广站。现有的难题为:乡镇范畴内的推广中心缺失了供应过来的足量金额,缺失金额保障。针对推广人员,他们现有的水准差异偏大。农技日常推广不可脱离成套的器材、交通类的用具,这些也没能齐备。

偏僻乡镇缺失了最为根本的这类办公场合,缺失配套仪器。这种情形下,推广流程没能真正予以深入,根基不够稳固,阻碍了长久态势下的技术进展。村民日渐递增的总需求凸显了这一缺失现状。村内构建起来的推广体系、服务类的网络都凸显了空白的倾向,仍旧凭借村内的合作社、村镇农机大户才能予以带动并辐射。因此,日常推广暗藏着断层。

1.4路径不够顺畅

乡镇配有的农技中心拟定了双重路径的推广管理。县级管理范畴的主体并没能调配人事,仅仅指引业务。人事彼此分离,推广宣传这类的人员兼任多样的细碎职责,影响发挥职能。基层没能拥有足量的划拨金额,金额投入递增的速率偏慢。缺失金额支撑,引入进来的新颖品种、新颖农技没能经由试验就予以推广,缺乏示范指引。此外,公益特性的调研很难予以深入,后续展开艰难。

2探析改进路径

针对现有状态,农技推广遇有的疑难还是偏多的。若要化解难题,应能探析本源的转变点。理顺现有体制,然后更新认知。农技推广应被划归为日常流程,确保真正增效、增添村民收入。对于此,应能照顾大局,接纳最新时段的思路,适应现今态势下的新农技。

2.1注重增设培训

针对农技推广,基层搭配着的站所应被着手完善,提升水准素质。构建基层站所,政府应当更为注重这一推广流程。为村民供应可寻找的农技站点,提升积极性。创设日常路径下的常规培训,供应优良条件。经由培训以后,农技人员接纳了新近知识、农技的新流程,适应进展趋向。在日常服务中,提升服务水准。日常培训应增添原有的针对性,针对常见难题。

基层接受培训,可以经由多样的路径以便拓展培训。例如:举办专门培训、科技类的赶集;邀请某一范畴的专家予以供应讲座。借助先进手段,还可创设远程路径下的广播讲座、设定网络教育。在偏远村庄内,村民现有的农技认知并不足够。对此,依循季节特性来增设现场示范,并开设培训班。二者彼此结合,增添科技认知,借助农技以便服务于自身。

2.2凸显带动成效

基层推广之中,应当善用示范。借助示范力量,带动并辐射这一范畴的村民,增添了感召力。经由亲手示范,带领村民实干,接纳新的技能。构建起来的示范基地含有最大潜能,增产成效最高,推广面也很大。要明晰侧重点,为村民供应最为形象的新颖样本,以便提供参照。变更偏旧的认知,借助科技以便真正致富。

依托科技入户,让村民接纳更大范畴的新农技。科技人员被指派至细分出来的农户,直接提供指引。拟定好的目标应被细分至个体,提快集约化特有的进程。区段内的农业预设了产业化这一总体走向,变更服务中心。科技应当入户,创设多元化态势下的新颖服务流程。指引农技进步,创设最为优良的推广氛围。

2.3整合多重的服务细节

农技服务依凭基站,凸显自身优势,有序衔接着各时段的细化服务。例如:筛选服务项目、指引日常技术、产后时段的配套销售。如上的服务应被融汇至成套服务以内,注重服务细节。针对产前流程,应能审慎推测这一时段的市场态势,供应精准信息;针对产后流程,则可联营及独营,延展农副产品特有的供应总链条。消解后顾之忧,凸显多层累加的增值,协助村民去售卖多样的农产品。

2.4构建农技推广体系的措施

一定要完善基层的机构设置,明确职能职责,真正的做到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已“精简、统一、效能”为标准进行清理和重新整合,县级要根据区域内的农业主导产业、资源特点和经济能力情况进行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各级政府要对农业公益性职能给与支持和保护,加强投入和管理,强化公益性职能。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9

关键词农技推广;问题;对策;安徽淮南;潘集区

中图分类号F3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2-0290-02

农技推广体系是为农民提供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科教兴农的主要载体和依靠力量。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直接影响潘集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落实“2012安徽省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年”目标的实现。因此,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服务“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潘集区共有乡镇街道11个,耕地6666.7hm2,下设11个农业技术推广站,乡镇农技站不仅肩负着种植业、畜牧水产业、林业等技术推广工作,同时还担负着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安全监测等重要工作。目前,全区乡镇在岗农业技术人员38人,且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及人员,2000年以来未新进工作人员。每666.7hm2耕地平均不到1个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全区只有高皇镇、贺疃乡等5个乡镇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认真对待,切实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和制约潘集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推广仍处于弱势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央已连续9年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但从事农业工作,特别是农技推广工作,接触的是农民和土地,日常工作环境限苦、农技人员社会地位较低、工资待遇低。而且由于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工作在乡镇,子女升学就业十分困难,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流动大、无法安心工作。

1.2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除人员基本工资外,农技站工作经费,试验、示范经费基本没有。技术人员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出现了“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尴尬局面[1-2]。

1.3服务条件滞后,服务与需求脱节

现有的服务条件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全区11个乡镇仍有6个乡镇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农技站无试验基地,缺乏常规设备。对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深入研究,技术服务与农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1.4知识更新慢,推广工作跟不上新形势农业发展的需要

基层农技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外出考察学习机会较少,与外界沟通不多,信息闭塞,知识老化,现有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

1.5科技推广队伍不稳定

现有的体制机制,使乡镇农技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较为频繁,大部分技术人员感到所学的农业相关专业得不到有效发挥和运用,使原本就薄弱的农技推广队伍更加不稳定。

1.6年龄、人才结构不合理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未能得到加强,近年来基本没有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出现年龄偏大、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加强潘集区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

针对潘集区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为切实解决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开展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思路,在农业发展的转型期,应从解决服务“三农”问题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的新模式,创造性地开展乡镇农技推广工作。

2.1充分改善农技推广条件,稳定推广队伍

2.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工作条件。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配备完善基础的设施条件,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拥有较好的办公场所、齐全的办公设备、先进的技术服务手段和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增强服务功能[3-4]。

2.1.2切实保障经费,解决待遇,稳定队伍。将公益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及各项社会保险中应由单位缴费的部分,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额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彻底解除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工作待遇,留住优秀人才,稳定推广队伍。

2.2逐步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

2.2.1推行农技人员岗位资格准入制,改革现有推广队伍。在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要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实践能力上综合考虑,设定岗位资格准入条件,严格把关,择优选聘公益性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改革,使公益性乡镇农技推广队伍,老中青人员搭配趋于合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不低于80%。

2.2.2及时补充新型专业力量,优化队伍结构。推广队伍出现岗位空缺后,要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聘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或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来充实队伍。

2.3综合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

2.3.1强化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要按照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文件精神,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长效机制,形成制度,保障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学习时间和培训费用,使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每年都能参加业务培训,以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乡镇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2.3.2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技能。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必须要注重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断提升自身农技推广技能,着重锻炼提高以下3种能力:一是会说。在工作中要自觉学习和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要宣传近年来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要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准确把握农民的心理,运用农民自已的语言,把话说到农民心坎里。要通过介绍典型事例,教育和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新品种;二是会干。推广新技术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干给群众看,用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要深入生产一线,创办示范点,影响、带动、辐射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掌握扎实的实践本领,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三是会写。在工作中要善于探索和总结农业生产的有效办法和宝贵经验,要善于把高深的科技理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拆除”、“组装”,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编写成科普读物,以便于农民接受和实用,造就“站着能讲、蹲着能干、坐着能写”的基层亟需的实用型农技推广人才。

2.4提高服务质量

明确区、乡2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职能;根据工作需要设岗定责,使每位农技推广人员都能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依责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在乡镇农技人员中全面推行“包村联户”农技服务制,推行服务承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以提升农民满意度。为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公布农技人员手机号,办公室设立服务电话,保证随叫随到,到田到户指导;二是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农技人员要上门指导,田头开出“处方笺”,告知农户按方施治、定点购药;三是利用电脑网络设备,并设立公告信息栏,为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及产品技术等信息服务;四是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加强与科技户联系。在全区范围内筛选出若干个种植业科技示范户,作为乡镇农技工作站在农业技术上进行重点指导的对象户。建档建卡,颁证授牌,常年跟踪服务。每位农技员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对他们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程技术调查研究和技术指导,每个科技示范户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再辐射到邻近的其他20个农户,以点带面,层层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将极大地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效率,将有效地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参考文献

[1]孙永峰,马再胜,董平金,等.狠抓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粮食连年丰收[J].中国化工贸易,2012,4(4):392.

[2]李静.我国农技推广的困境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2012(5):137.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0

关键词: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梁红军(1981-),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种植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2-04-12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志码 b

1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   在中国广大农村,农业的发展极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广。但是有些农村,经济条件落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指导,或者政府编制的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根本不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一些农民在遇到问题之后,请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由于有些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所以根本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达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农民也对一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失去了信心,所以,只能按传统的办法进行生产。

1.2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的沟通不足   中国许多事业带编制的技术推广人才,在拿了国家的稳定工资之后,根本就没有尽到技术推广人员职位的责任。他们往往只呆在办公室里,与农民完全脱离了联系。他们的知识也仅仅止于在学校学习的一些浅显的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还缺少多次的实践论证,因此,技术的含量还有待提高。农民是最需要农业技术的群体,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脱节,导致了农业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地推广利用。此外,一些农业技术人员,他们有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是他们的技术只是为了科研、评职称和加薪,而不是真正的为农业发展服务,所以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是不能够真正地推广到每家每户。

1.3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政府财政拨给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非常有限,所以一些农业技术无法真正地进行推广[1]。其次,由于有些农村地区,农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所以农业技术无法进行有效的推广,这些问题,都导致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无法与农民进行有效的结合,起到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作用。

2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培养一定数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完善技术人员知识结构   国家要根据每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当地的政府部门选拔和培养一批带有事业编制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并且要使选拔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和需要相适应。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中心,定期负责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然后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真正地走入基层,和农民进行有效的沟通。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让他们积极地为农民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亲自参加农业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解决具体农业问题的能力[2]。

2.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沟通   农业技术人员只有与群众真正的结合,才能够了解农民的需要,才能够真正地为农业发展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除了平常做好技术的科研之外,更多地要考虑怎样将自己的技术进行推广,真正发挥农业技术的效益。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亲自地参与实践,亲近与农民的关系,热心地帮助农民解决农业技术问题和推广农业技术。

2.3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要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引起高度重视,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拨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拨款,只有当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时,一部分农业技术才能进行推广。比如,要完善农村的道路设施、水利设施等等,确保技术能够更顺利的实施。

2.4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制度   农民是农业技术需求的主体,也是农业自主经营的主体和市场的主体。在新时期,政府要提高农民采纳新的农业技术的自愿性,建立农民采纳新技术的推广机制,将市场的需求和农业技术的推广进行紧密的结合[3]。要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利用市场的激励手段提高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也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使农业技术的推广真正落到实处。

农业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的增收,实现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在中国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由于农业推广技术人才缺乏,农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与农民联系不紧密和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不足等等原因,农业技术的推广并没有落到实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

通过政府部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多方的努力,将农业技术的推广进行到底,使农业技术的推广为广大农民服务,实现农民的增收,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刘少禹.农(牧)技推广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河南农业,2002(1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