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7:45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1

一、加强领导,为“挂包帮”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党工委结对帮扶镇村。“挂包帮”任务确定后,党工委及时成立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挂包帮”活动实施方案,科学规划,责任到人,构建起了齐抓共管“挂包帮”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真正把“挂包帮”活动纳入党工委工作总体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了“挂包帮”活动思想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

党工委多次召开“挂包帮”活动专题会议,对“挂包帮”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挂包帮”的责任感、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了“四个明确”即明确“挂包帮”活动的指导原则、目标要求,明确“挂包帮”活动的总体安排、方法步骤,明确“挂包帮”活动的工作重点、任务、目的,明确“挂包帮”工作联系人。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编制“挂包帮”工作规划

为摸清镇村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党工委与镇党委政府、村多次进行座谈,开展详细的调查摸底,制定了“挂帮包”活动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既符合上级的方针、政策,又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党工委量力而行,为村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三、深入群众,大力开展帮扶活动

从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盼入手,党工委帮助村两委争取带动经济发展的资金和项目,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是党工委领导积极带头帮扶。党工委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亲自带队,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及结对帮扶工作,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召开干部座谈会,认真了解村情、民情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的调研指导。帮助制定帮扶措施,号召当地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信心、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二是派出干部驻村帮扶。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选派县工管委干部驻村开展“挂包帮”活动,加强与村两委的常态化沟通、协调,落实具体帮扶项目。

三是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了村15户困难户作为结对帮扶对象。采取干部“一帮一”的方式对15户困难户进行结对帮扶。县工管委全体干部分批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了解困难户的家庭情况,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圆满完成了帮扶任务。今年9月,党工委为村小学校学生送去价值6000元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以此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努力上进,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党工委高度重视结对村的村级组织建设,自筹资金1.8万元帮助村两委进行活动室的扩建、改建工程。组织两委干部和群众进行致富技术的学习,帮助提高村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群众的致富能力,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帮助群众整治和维修村内公路,解决“行路难”的问题;支持和帮助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解决“种田难”的问题;支持和帮助解决增加变压器容量的“用电难”问题。

六是积极指导配合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今年初是村委进行换届的一年。村委换届的各项工作十分繁忙,为了减轻村委换届工作的负担。党工委积极努力,帮助、指导村委换届的各项工作,并成功完成了村委的换届任务。

四、工作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党工委2014年度的“挂包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相对于群众众多的扶持项目要求,单位融资能力有限,帮扶资金投入偏少。

2.提升、调整产业结构困难,群众致富项目偏少,发展路子不宽。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2

一、帮扶指导思想

以《扶贫论述摘编》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县委、县政府2020年度脱贫攻坚总体部署为统领,以促进贫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增收为目标。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促使贫困村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途径,切实提高贫困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和素质,动员和组织全局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为该村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二、帮扶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工作。我办经常深入贫困户开展帮扶活动,既当服务员,又当联络员,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加强与镇、村和原单位的沟通联系,推进精准帮扶取得实效。

2、继续做好干部包户工作。我办建立帮扶责任人帮扶台账,帮扶责任人坚持每月到贫困户走访慰问,通过走访慰问、谈心交心、加深感情,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和信心,进一步加强对帮扶责任人的管理和要求。

3、继续做好入村调研工作。办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每两个月到包保的贫困村进行调研,宣传扶贫政策,认真听取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扶贫专干及村两委的工作汇报。认真落实《开展五级书记遍防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制定可行的每月遍访计划,配合村委会制定好乡村振兴规划,重点在产业就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双基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开展遍访调研,将五级书记遍访工作落到实处。

4、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帮扶工作。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突出“土地”扶贫,对该村“散、乱、空”村庄进行摸排后,优先按增减挂钩组卷上报,及时拨付增减挂钩经费。对该村的村民广场公共设施用地,采用2018年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报批,消除违法占地。对该村的养殖业、种植业等设施农用地及时组卷报批。

三、帮扶工作措施

1、压实压紧责任。帮扶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在帮扶走访工作中要亲自部署,带头落实,全面推动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3

一、帮扶村、户基本情况

(一)勐腊镇曼旦村委会是全省扶贫工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委会。距离镇政府15公里,距县城16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属于半山区。全村辖5个村小组,我校挂钩负责的五个村子曼旦、曼朗、下南蚌、南蚌、南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现已脱贫77户,无新增户和返贫户。曼旦村:总户数90户,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2016年4月已全部脱贫,无返贫户。曼朗村:总户数66户,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2016年4月已全部脱贫,无返贫户。下南蚌村:总户数36户,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我校挂钩帮扶20户,已脱贫15户,未脱贫5户。南浪村:总户数80户,建档立卡45户,我校挂钩37户,现已脱贫35户,未脱贫2户。南蚌村:总户数74户,建档立卡36户,我校挂钩27户,现已脱贫19户,未脱贫8户,截止现在我校挂钩勐腊镇曼旦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已经脱贫77户,未脱贫15户,主要居住哈尼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主要收入靠橡胶、粮食、砂仁、蔬菜种植和捡拾野生菌等方式。

(二)勐伴镇勐伴村委会城子五组。属于2014年双推进挂钩村小组,该村距离镇政府1公里,距县城39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属于坝区。党校结对挂钩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户,典型傣族村寨,村民主要收入靠橡胶、粮食、蔬菜种植和外出务工等方式,2018年三月已调整由勐伴镇政府统筹安排结对帮扶。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2016年开展工作情况

1.职业技能培训呈现新特点。为筑牢基层服务发展的“基石”,大力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知识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党员引领经济发展的本领,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发展能力建设。目前,我校职业培训学校已经形成了由农业、科技、文化、卫生为一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结合新一轮脱贫攻坚的精神要求,围绕“新农村,新经济,新服务”的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抓好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县就业中心的支持下共举办农村农民初级割胶工和家禽养殖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累计60天,192人获得了国家初级割技能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为曼旦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奠定了基础。

2.结合自身职能特点为帮扶村办实事。为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我校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和行业特色,紧紧围绕“教育扶贫、技术扶贫和整合社会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帮扶。一是分期对村干部及村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二是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结合实际特点我校积极与养蜂协会联系争取到了216个蜂桶,并于2016年3月18日提供给贫困户价值34560元。三是开展“暖冬”扶困行动,上门送温暖活动。为巩固并扩大帮扶成果,我校积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扶贫济困活动,组织县委党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员工心系农民,所有的帮扶责任人都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于2016年给每户贫困户送去一床被子和一桶食用油,共计被子33床,食用油33桶,价值5940元,水泥4吨、价值2000元,还给帮扶户送去电视机一台。四是根据扶贫实施方案,经常性开展入户了解家庭变化及发展情况,帮助解决一些紧急性和突发性问题和困难。2016年,根据贫困户需求,资助勐伴镇城子村五组贫困大学生一名,金额为2000元,顺利完成了孩子的大学梦。并通过实地详细调查,根据村民的需求,资助了一批体育器材,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二)2017年工作开展情况

1.基础设施帮扶。2017年曼旦村委会南浪村小组得到了县政协的大力支持,提供水泥120吨,价值60000元;琉璃瓦10000片,价值28000元;县委党校协调勐腊佳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南蚌、下南蚌建造水中桥所需涵管18根,价值23000元。

2.产业帮扶。为曼旦村委会南浪村小组砂仁苗3000株,价值3000元。

3.捐赠帮扶。2017年县政协、县委党校、市场监督管理局挂包帮单位个人共对曼旦村委会挂钩户生活用品帮扶(大米、食用油、水果、衣物等方面)共计价值19400元。

(三)2018年工作开展情况

1.基础设施帮扶。2018年县委党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支持扶贫工作,得到县政协支持的50000元,加固修缮了南浪村小组公房;得到上海松江区支持100000元,建造南蚌村生产道路水中桥,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村的办公和生产条件。

2.捐赠帮扶。2018年挂包单位个人共对曼旦村委会挂钩户生活用品帮扶(大米、食用油、水果、衣物等方面)共计价值4000余元;个人资助水泥:8吨,价值5000余元;个人慰问金:3000余元。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近三年来,党校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扶贫攻坚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现在我校共挂钩勐腊镇曼旦、曼朗、下南蚌、南蚌、南浪5个自然村,建档立卡户:92户,未脱贫户:15户;目前人均基本都挂到5—6户,最多的7户,因人少挂户过多,致使脱贫攻坚中单位及个人在物力、财力、精力、时间等的投入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扶贫成效。

(二)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个别贫困户不仅物质贫穷,而且思想更贫穷,没有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作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动力,有的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不思进取,处处等待观望,部分村小组陷入了“福利陷阱”,盖好新房同时要求提供足够的家庭设备,否则就不入住不签字索要无度,脱贫愿望不强烈,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偏弱,后续发展动力不足。5个村小组中,除曼旦、曼朗两个寨子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外,南蚌、下南蚌、南浪三个村寨由于受交通条件和特殊地理环境制约,产业发展单一,导致村经济基础薄弱,造血能力不足,集体经济增长点匮乏,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带动贫困户长效脱贫能力不强。

(四)单位资金困难,无法筹集和投入更多资金来帮扶。由于党校不同其它行业部门,仅有的办公经费也很难维持党校各项正常开支,在单位经费紧缺的情况下难以给贫困户更多产业及经济上的支持,只能由帮扶责任人自发的给予适当的帮助。

(五)人居环境改善及文明卫生意识有待提升。自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以来党校都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经常性深入到挂钩村及贫困户家里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相关政策宣传、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还存在垃圾乱到、乱丢的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后期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党校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对村委会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充分利用党校的资源优势,继续加大对曼旦村委会党总支及5个村党支部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学促做,以做践学,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大力开展扶贫、扶志、扶智工作。下一步党校将继续发挥职能优势,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继续激发内生动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宣讲活动,持续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加强村寨文明建设、抵制陈规陋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家庭观、消费观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彻底摒弃“慵懒散”和“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让贫困群众树立自强的意识,切实增强自主发展意识、脱贫致富意识,告别贫穷落后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三)提升人居环境,强化卫生意识的提升。人居环境提升是落实国家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党校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脱贫攻坚百日行动暨冬季冲刺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要求,按照时间节点抓好所挂村寨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场改变传统陋习的革命,重点加大对村民落后思想观念教育的转变,充分发挥村小组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村规民约制度及各村小组保洁员的作用,积极动员村民推进“扫地种树”两项工程,加强改进各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切实改掉不好的生活起居和卫生习惯,真正让农村美起来、亮起来。

(四)提高脱贫攻坚的宣传广度深度。充分发挥党校理论政策宣传优势,从村委会到村小组再到挂钩户,采取集体和一对一的讲解宣传方式,继续加大对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及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并通过粘贴各类扶贫宣传画、悬挂横幅标语、制作广告牌匾、广播电视等方式在各村寨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同时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励志脱贫户案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局面。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4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分析当前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形势,确定“十一五”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安排部署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打好“十一五”扶贫攻坚战,努力开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五”以来的六年,我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贫困地区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良好局面,扶贫开发工作总体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为取得了“三个新突破”,实现了“三个新变化”。

取得了“三个新突破”:一是贫困农民在增收致富上取得了新突破。六年来,我县共投入扶贫资金7000余万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5.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10元,贫困群众吃饱穿暖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农田水利化程度提高了3.78%、行政村通车率提高了33%、农户通电率提高了23%,9412户贫困农户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长期困扰贫困乡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灌溉难、用电难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三是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贫困群众读书难、就医难、通讯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贫困群众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实现了“三个新变化”:一是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新变化。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贫困农户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一些高寒、边远、贫困的村组,通过实施扶贫开发,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住房改善了,吃水、行路、就医、上学方便了,进而改变了愚昧、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风尚。二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生了新变化。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层干部得到了培养锻炼,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选拔培养了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基层执政能力。三是农村产业发展发生了新变化。在扶贫开发中,始终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蚕桑、畜牧、林果、劳务输出为主的产业规模不断增大,产值不断提高,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过去六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市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市两级定点帮扶单位真诚援助的结果,也是我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多年来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给予极大关心、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战斗在扶贫开发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

“十五”期间,我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五个高度重视”:一是始终高度重视把扶贫开发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安排部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落实政治责任,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始终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致富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狠抓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基础扶贫,坚持标本兼治。三是始终高度重视立足于贫困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落实增收措施。四是始终高度重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与扶持并重,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五是始终高度重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各方力量,整合一切资源,形成攻坚合力。

“十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与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贫困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2.28万人,而且绝对贫困人口仍有4.07万人。二是农民增收缓慢,收入不稳定。相当数量已经解决温饱的农民群众,收入还很不稳定,一遇天灾病患,很可能暖而复寒、饱而复饥。三是扶贫开发难度明显增大。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加之扶贫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扶贫开发难度明显增大。四是厌战和畏难情绪有所抬头。一些地方工作不适应扶贫开发形势的变化。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懈、厌战和畏难情绪,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工作力度减弱,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效果不理想。五是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向群众公开扶持对象、物资发放、补助标准等不及时,群众对扶贫项目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项目实施难、管理难、效果不理想。

在正视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努力抓好新时期扶贫工作,我们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中央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扶农、促农的政策措施,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二是在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一些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在建设基本农田、劳务输出、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有很好的典型经验。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这些有益的经验,对扶贫开发将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国家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强盛,今后中央和地方都将不断增加扶贫投入,为加快扶贫开发提供更有力的资金保障。四是社会各方面广泛支持。扶贫济困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参与扶贫的社会力量不断扩大。五是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业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的积极性高涨,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这些有利的条件,为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扶贫开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贫困地区人民的热切期盼,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打一场扶贫攻坚战,不断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开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二、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切实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为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扶贫开发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通过努力,力争到201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解决4万绝对贫困人口的基本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提高8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达到稳定脱贫。实现“五通五有”,即:村村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每个村有1至2个特色产业,户均有1名劳动力转移输出或从事二、三产业,人人有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喝,户均有1名初中生,每个村民小组有1名高中生。贯彻这一基本思路,必须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打牢增收致富基础。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并逐步致富的根本途径。要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宜果则果,宜蚕则蚕,宜菜则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产业格局;要尽快把贫困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在脱贫致富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从实际出发,大力提升创新畜牧、烤烟、蔗糖和蚕桑等传统产业,扩大原料基地面积,在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提高单产和品质。积极培植壮大经济林果、返季蔬菜等产业,在技术进步、集约经营上下功夫,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要落实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增强企业对贫困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农户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为农民稳定增收打好基础。要进一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组织到贫困山区开发优势资源,带动产业建设,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原料生产,增强就业机会和务工收入。

(二)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过去,我们在扶贫工作上很少进行“全身检查”,存在“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那种“撒胡椒粉”式的扶贫投入方式治标不治本,收效不明显,一些地方确实是花了冤枉钱,走了弯路。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一项最有效的扶贫开发方式。“十一五”期间,要坚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模式,通过五年的努力,实施286个自然村的整村推进扶贫,使极端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越过温饱线,基本解决特困户住茅草房、杈杈房问题和人畜饮水困难,全面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和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基本实现村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寨内道路硬化,真正做到扶持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发展一个村、稳定致富一个村。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户综合素质。

劳动者素质低,缺乏脱贫致富技能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训农民,让务农的掌握农业技术、务工的掌握相关技能,改变在家务农不懂农业科技、外出务工没有技能的普遍现状,使贫困山区农民逐步从“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十一五”期间,全县要完成贫困山区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2.5万人,通过培训,使每个受训人员掌握1—2项劳动技能。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对口培训,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强与输入地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拓宽就业渠道,搞好维权服务。鼓励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渠道,搭建好劳资双方的互动平台,不断提高劳务人员输出的数量和质量,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劳动力转移机制。

(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村容村貌整治是贫困山区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县要基本解决贫困群众住茅草房、杈杈房的问题,同时配套建设人畜饮水、沼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五)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要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针对贫困地区农民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的实际,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集中力量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制定项目计划、安排资金投入时,要向基础设施最薄弱的贫困村倾斜,做到最贫困的地方优先安排项目、优先投入资金、优先解决问题。要加快贫困山区的公共事业发展,加大财政的公共投入,扩大覆盖范围。强化“两基”巩固措施,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建立健全贫困山区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改变缺医少药的现象。要努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乡村文化站(室)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要完成“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成果,继续扎实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抓好以创建“五好”村党支部和“六好”乡镇党委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软弱涣散、作风不实等问题,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实现新跨越

要完成“十一五”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事关大局,责任重大。能否打好这场硬仗,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检验。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上来,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强化督查,狠抓各项扶贫开发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县负总责、乡(镇)抓实施、村组抓落实”的要求,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继续将扶贫开发作为“争先创优”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委、政府扶贫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

(二)整合资金,保障投入。

要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和整合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在集中财力上下功夫。各乡镇、各部门要树立大扶贫观念和扶贫开发“一盘棋”的思想,按照“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发改、交通、农业、水利、电力、教育、扶贫、林业、卫生、农综开发等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尽量整合起来,集中用于扶贫开发。

(三)强化督查,提高效率。

严格实行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公平、透明的奖惩制度。对提前实现脱贫目标的乡(镇)、村,原定扶贫期限内的扶持政策不变;对扶贫开发多年不见成效的乡(镇)、村,要给予通报批评,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改进。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加强和完善对新时期新阶段的贫困统计检测,认真采集、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为党委、政府制定扶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审计监督,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统筹兼顾,重点突破。

扶贫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工作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平均主义。要明确工作方向,瞄准扶持对象和重点区域,对症下药,重点突破。瞄准最贫困的自然村和贫困农户,把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准确界定贫困户,摸清家底,搞清情况,建档立卡,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将扶贫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重点村、贫困户。对脱贫条件较好的贫困山区,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扶持规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和农民增收机制,巩固扶贫成果。

(五)广泛动员,形成合力。

社会参与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要认真借鉴镇雄“百千万帮扶工程”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百千万帮扶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要扩大帮扶范围,完善挂钩帮扶制度。一是实行部门定点挂钩帮扶。目前,省委、省政府在省统计局、省保监局、昆医附一院、红云集团挂钩我县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云南物流集团公司和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挂钩帮扶我们*,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市委、市政府调整了市直17个单位挂钩帮扶我县17个贫困村,我县也安排了109个单位对100个贫困村实行定点挂钩帮扶。要进一步明确省、市、县挂钩部门的挂钩点,对县级一些新成立、原来没有确定挂钩点的部门,要尽快确定挂钩点。二确了县处级领导干部挂钩的乡村,要将扶贫工作与其他挂钩工作同思考、同协调、同检查、同落实。三是实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经县委研究,决定对我县的结对帮扶工作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县、乡财政供养的在编人员(含差额拨款单位)和中央、省、市属驻巧单位干部职工全部纳入包扶范围。处级干部每人包扶2户,科级及一般干部职工每人包扶1户,差额拨款单位职工2人包扶1户。结对帮扶贫困户主要以资金帮扶为主,户均每年投入不少于200元,再辅之以其他扶贫措施。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5

近年来,我县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纷纷深入乡村与农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做好今年党员干部“1+1”帮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开展党员干部“1+1”帮扶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今年,省里又将组织党员干部开展“1+1”帮扶工作列入了对市、县目标考核的一项内容,下达了目标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县在年初已作了安排部署,并纳入了县直单位2008年度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也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挂点帮扶“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单位,积极组织本单位的党员干部与所挂点村的贫困户开展“1+1”帮扶活动,建立健全相关档案资料,及时上报《全县党员干部“1+1”帮扶情况登记表》。据了解,今年大多数挂点帮扶单位已在挂点村开展了党员干部“1+1”帮扶活动,但也有一些单位至今尚未开展这项工作,并有不少单位没有及时将相关表格报送县委组织部和县扶贫办,从而影响了全县情况的汇总上报。

二、明确帮扶对象

党员干部“1+1”帮扶的对象是各重点村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全县每一位副科级以上干部至少要包扶一户贫困户,机关其他党员干部也要积极参与帮扶活动。各挂点单位要动员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驻点村的贫困户结成对子,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结合当地实际和贫困户的实情,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给予贫困户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力争通过2-3年的帮扶,使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有所增加,生产技能有所提高,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精神面貌有所转变,达到甚至超过当地普通群众的生活水平。各乡镇也要组织动员乡(镇)直机关党员干部与各重点村的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开展“1+1”帮扶活动。各扶贫开发重点村要积极协助挂点单位的党员干部,确定帮扶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各帮扶单位(已上报的除外)务必于8月20日前将《全县党员干部“1+1”帮扶情况登记表》(见附1)分别交县委组织部和县扶贫办汇总。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6

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加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勇挑重担,为困难群众办实事。由于**镇经济发展滞后、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群众增收难,部分群众很难摆脱贫困,镇党委政府通过研究决定,在这些困难群众中,认真筛选对象,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宣传惠民政策、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科技致富信息、筹措资金、为贫困户购买生产资料、扶贫开发等方式,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步入康庄大道。

二、加深对帮扶群众的感情,提高认识,踏实工作,树立镇直单位干部的良好形象。

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时间紧、担子重、要求高,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就得全心全意投入到三农工作中去,就得舍小家顾大家,哪怕自己有困难,也要心系群众,努力为群众办事。有人说,村里的困难户还有那么多,你们能帮得了吗?我就想:我们的能力虽然有限,也要尽力去做,能帮一户算一户,先帮最贫困的,为他们解决点实际问题,同时也倡导社会各界投入到帮扶助贫中来,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能让贫困户摆脱贫困,过上和谐幸福生活。只要我们心更细一点,工作更实一点,方法更多一点,尽力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通过一对一帮扶,带动群众提高认识,树立自信。我时刻牢记,只有把各项工作做好了,才能争创团队氛围好,办事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事业单位。

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7

201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横山村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扣“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基础设施、精准脱贫、民生保障”等重点,强化落实扶贫责任,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一、基本村情

(一)村情概况

横山村位于瓦窑镇西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4.31平方公里,耕地1400亩,林地11263.5亩,林地覆盖率96.52%。属温凉山区,降雨量适中(年均降雨量900毫米),海拔2117米,年均气温20℃。现有泡核桃种植面积5865亩,中药材种植面积940亩,黑山羊养殖2000只。2019年末村民经济总收入1079.6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498.72元。下设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56户635人。                      

(二)贫困现状及贫困人口脱贫情况

1.贫困发生率情况。横山村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户438人,现已脱贫101户433人,未脱贫1户5人(其中:2014年脱贫13户62人,2015年脱贫19户82人,2016年未有脱贫户,2017年脱贫68户286人,2018脱贫2户8人,2019年返贫1户5人),目前贫困发生率为0.82%。

2.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截至2019年底横山村建档立卡人口数为102户438人,其中:已脱贫户101户433人,未脱贫户1户5人。主要致贫原因为:缺技术、缺劳力、因学、因病。其中:缺技术61户,占59.80%;缺劳力29户,占28.43%;因学10户,占9.80%;因病2户,占1.96%。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贫困退出情况

1.贫困村出列指标完成情况

贫困发生率:横山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户438人,其中已脱贫101户433人,未脱贫1户5人,贫困发生率为0.82%。

贫困村通路:2013年,投资262万元硬化进村道路6.4公里;2017年,投资54万元实施安防设施1.8公里。2017年投资600多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6.8公里。

贫困村通电:2014年实施农网改造项目,2015年2月全村通10千伏的动力电。

通广播电视:2012年实施村村通项目,广播电视覆盖49户。2013年,实施户户通项目,广播电视及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

通网络宽带:2016年,横山村实施光纤入户项目,网络覆盖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

标准化卫生室建设:2017年,投资21.1万实施浦发银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配备乡村医生1人,已投入使用。 

公共活动场所:2010年,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场所1个;2017年,实施浦发银行活动室建设项目建设活动室3个,分别位于横山、四棵树、土官山3个自然村。

2.贫困户退出指标完成情况

两不愁:截止2019年底横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38人中人均纯收入都已稳定超过3750元,有足够的口粮,有四季换洗衣服,达到不愁吃不愁穿。

住房安全有保障:截止2019年横山共实施“四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改造45户,(其中C级31户,D级14户)。2017年,完成危改42户(共中C级加固31户,D级加固3户,重建8户)。2018年,完成了2户D级重建以及1户无房户新建,现已全部入住,并通过了区级验收。

适龄青少年就学:2019年,建档立卡户中共有在校生75人,其中学前儿童12人、小学生32人、初中13人、高中6人、大专及以上12人,其中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基本医疗保障:2018年,由云南省财政帮助每人代缴180元,其余40元/人均已收齐入账。

2019年,由云南省财政帮助每人代缴180元,其余70元/人均已收齐入账。

饮水安全保障:2010年,投资16.5万元解决四棵树自然村人饮。2017年,投资193.61万元解决横山、土官山两个自然村405人的人饮,强有力保障了横山村每户村民生产生活。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攻坚责任。横山村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联动体系,压实攻坚责任,作为抓好扶贫工作的根本。一是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逐一销号。进一步明确镇挂村领导干部、村干部与工作队员各自扶贫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实现31名挂包单位干部职工到村到户结对帮扶。构建联动体系,组建区、镇、村、组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建立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做到职责明晰,形成了职责清晰的领导体系和指挥体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扶贫工作例会,研究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2.强化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工作要求,我村成立了以镇挂村领导为组长,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为副组长的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办公室。多次组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学习上级下发文件,特别是对《中共瓦窑镇委员会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瓦窑镇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的通知》(瓦发[2019]5号),《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瓦窑镇2019年控辍保学工作施方案的通知》(瓦发[2019]38号),《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工作的通知》(瓦发[2019]63号),《中共瓦窑镇委员会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瓦窑镇2019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实施方案的通知》(瓦发[2019]84号),《中共瓦窑镇委员会瓦窑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瓦窑镇贫困退出后续帮扶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瓦发[2019]120号),《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阳区2019年脱贫攻坚政策兜底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隆政办发[2019]21号)进行了反复学习,切实提高对精谁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为进一步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横山村村干部、工作队,沉下心、扑下身,扎根农村,贴近群众,积极思考全村脱贫规划,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了脱贫规划。让精准扶贫工作得到合理、有效推进。一是掌握村情民情,精准制定脱贫规划。了解基层,为真正掌握村情民情,深入各自然村小组,走访党员、群众,实地查看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等情况,多次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充分听取党员及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制定了《2019年横山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2019年横山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二是建立民情台账,精准实施接对帮扶。深入各家各户,与群众交心谈心。在前期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完善的民情走访表,走访内容涉及家庭成员结构、耕地、林地、房屋建设、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主要收入、具体困难和民生诉求等方面,切实掌握家庭实际情况,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全面分析群众致贫原因,为脱贫攻坚打下基础。

4.强化党建引领,破解攻坚难题。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脱贫攻坚宣讲18场次,业务培训8场次,建立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领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闯出一条脱贫致富道路;把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着力开展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培养储备基层后备力量,切实发展一批学历高,能力强,有公心,听指挥,政治清的年轻党员,为加强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3名驻村工作队员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横山村党支部。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与瓦窑镇党委政府签订脱贫攻坚承诺书,压实责任,确保干部沉下身子,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严格遵守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制度,认真在岗和履行工作职责。

5.强化资源整合,聚集攻坚合力。深入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整合各级扶贫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按照区级领导挂镇包村,部门主要领导、乡镇领导、工作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挂村包组,部门班子成员、乡镇干部、工作队员、村干部挂村包户,区直部门干部包户的“三挂四包”工作要求开展挂包工作。镇宣传委员杨建桂为挂村领导,镇干部杨林森、李红娇为挂村干部,共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3人,分别是隆阳区司法局单位派驻1人,隆阳区农业农村局单位派驻1人,大学村官1人。隆阳区司法局27名干部挂包我村82户贫困户,金六交警中队4名干部挂包我村20户贫困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挂包全覆盖,深入一线做好扶贫政策宣传、扶贫项目协调、各类帮扶措施落实,做到联系群众“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帮扶单位隆阳区司法局协调投入资金23万多元,一是按时走访贫困户,入户调查贫困户现状,查找是否存在影响脱贫的问题,为贫困购买生活必需品共计2万多元;二是建设墙体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图书角和法治宣传专栏约5万元;三是帮助张家后山小组拆除残垣断壁、修建土官山小组和横山小组排污沟、购买和种植行道树等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出资16万元。

6.强化查缺补漏,确保扶贫对象更精准。认真开展“回头看”、“动态管理”等工作。把精准识别作为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通过组建乡镇挂村领导为队长,村党总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为副队长,村干部、挂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为成员的动态管理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信息采集、贫情分析、实地调查、信息复核等程序,对全村农村农业户籍人口进行多次排查筛查,全面摸清贫困人口现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各领域和全过程。通过开展工作,截止2019年底现有建档立卡户102户438人,已脱贫户101户433人,未脱贫户1户5人。

7. 强化户户清工作,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成立项目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培训会,组建户户清工作组,严格按照项目库建设工作流程,认真开展帮扶措施分析、入户核实协商、公示核实协商结果、村级评议申报、乡镇审核汇总等工作,完成了村级施工图2018—2020年方案编制工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制定因人因户的具体帮扶措施,逐项梳理到户项目,做到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六清”。横山村2018—2020年脱贫攻坚施工图建设涉及7个村民小组,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38人,项目入库31个,累计投入资金1229.92万元。其中:2018年1049.92万元,2019年173.8万元,2020年6.2元。

8. 强化产业扶贫,促进群众增收。根据“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想,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充分考虑本村、贫困户实际,合理安排扶贫项目资金,确保各项措施进村到户。全村共有泡核桃面积5865亩,但近几年来,由于受气候及市场影响,泡核桃行情一直低迷,为了改变横山村产业单一现象,横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转变方式,创新思路。一是黑山羊推动。目前全村共有黑山羊1600多只,年均出栏600多只,增收80多万元。二是林下中药材拉动。在管护好原有泡核桃面积的前提下,采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发展种植党参350亩、木香500亩、重楼30亩、白芨10亩。三是合作带动。2011年,成立了隆阳区横山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泡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几年以来,合作社带头发展泡核桃产业,实行上门收购,二次返利,吸纳村内闲置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0.43万余元。四是扶贫车间牵动。2019年,实施了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建占地2.5亩、厂房860㎡的车间1座,并引进泡核桃烘烤设备4台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6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115万元,可壮大村集体经济15万元以上。五是资金互助促动。2011年,成立了横山村扶贫互助社。互助社目前本金38万元,主要面向本村贫困户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发放扶贫互助社贷款。村“两委”成员兼任村互助社管理人员,严格把控风险,互助社资金占用费2万元可纳入集体经济收入。

9. 强化就业扶贫,促进稳定就业。一是统一思想,上好民生课。2018年横山村共参加瓦窑镇举办的促进就业现场会2次,达成就业1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人,并制定了《横山村促进就业精准脱贫工作方案》。二是澄清底数,建立包保责任制。2019年对全村255个贫困劳动力进行摸底。对已就业的进行跟踪,建立务工带动人,动员务工人次20人次;对未就业的制定包保责任制,将村组干部、挂村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挂包帮”单位定为责任人。省外输出21人,就近就地就业54人,公益岗就业8人。三是培训覆盖,提升就业能力。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思路,针对需求开设技能培训班,共计培训151人次,着力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四是合作社搭台,促进就业。通过遍访区分出“居家就业”群体和劳务输出群体,合作社吸纳闲置劳动力30多人,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截至2019年11月19日,横山村贫困劳动力年龄段286人,实际贫困劳动力255人,实现户均一人就业99户207人。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123人,其中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41人,占33%,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117人,占95%。

10. 强化村庄治理,展现新风貌。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并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打基础,横山村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充分利用好道路保洁员,确保道路时刻干净整洁,以进村公路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辐射带动全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村组道路责任到户,制定门前“三包”责任制。人居环境提升,村干部、党员先以身作则,作表率,再从自家亲人和亲戚开始做通思想工作,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打扫门前庭院的卫生,整理好厨房卧室,处理好家禽粪便排放问题,逐渐形成村道村巷的对比,带动邻居共同参与。整治是基础,落实长效机制才是关键。成立环境卫生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树立典型,带领党员、户长到环境卫生好的农户家参观学习。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11. 强化流程管理,把握退出标准。认真组织开展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严格识别程序,扎实开展年度动态管理工作,对建档立卡户收入、住房、医疗、就学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锁定重点目标,确保每户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保障。经过多次评议、层层审核、信息公示后,审定2014年脱贫13户62人,2015年脱贫19户82人,2016年未有脱贫户,,2017年脱贫68户286人,2018年脱贫2户8人,2019年返贫1户5人,现剩余未脱贫1户5人。

12. 强化宣传力度,营造攻坚氛围。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和“宣讲”主题实践活动,镇挂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讲政策讲变化讲发展,引导群众树立脱贫光荣、守贫可耻的观念,全面提升群众素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采取广播、标语海报、宣传栏、主题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2017年以来,横山村和挂包帮单位制作、刷写宣传标语80多条,村组道路沿线、村委会、村民小组制作宣传栏8块,建档立档户家中张贴宣传画、海报510多张,广播刊播40多条,主题宣讲7场300多人次,政策宣传9场400多人次。积极挖掘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2018年横山村党支部评为市级脱贫攻坚红旗村、支部书记王忠林评为市级扶贫标兵,2019年横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忠林评为省级扶贫好村官。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声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三、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上级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农村交通路面等级和保通条件不断改善,横山村从2013年开始硬化进村公路,2017年实现公路硬化到小组,2020年1月完成公路硬化到户。

二是全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村已经实施了人饮工程1个,架设管道1716.22米,建成小水窖7个,覆盖15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已实现全村所有农户饮水安全有保障。

三是全力推进电力、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实施农网改造项目,2015年2月全村通10千伏的动力电。2016年,横山村实施光纤入户项目,网络覆盖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2019年架设信号扩大器1个,架设在信号薄弱的地方,达到通讯覆盖全村。

(二)产业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富村”战略。全力抓好“1棵核桃树”产业,累计种植核桃树5865亩,打造“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合作社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种植管理技术,积极邀请区林业局到村开展泡核桃扶壮培训,参训农户151人。同时印发核桃信息、技术资料300多份,大力提升农户的种植水平。实施品牌战略,2015年,成功注册了“横山”牌泡核桃商标,并推出了泡核桃干果、蜂蜜+核桃礼盒、核桃仁等产品,进行统一生产加工、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包装销售,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019年,实施扶贫车间项目,对泡核桃进一步加工,计划推出核桃油产品,为全镇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典型和示范。积极找销路,合作社积极参加昆交会、广交会等,为核桃跑销路。2017年参加云南省第一届核桃博览会并获铜奖,2018年参加云南省坚果博览会获铜奖。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让地方农特产品触网出深山。2019年,泡核桃产业产值达80多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全力抓好“1棵中药材”产业,2018年投资180多万元种植重楼30亩,白芨10亩、桔梗100亩、党参350亩,2019年种植木香500亩。利用公司加基地模式,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产前,因地制宜结合农户种植需求,发放中药材种苗数量,降低种植风险和自然风险;免费为农户提供苗种、地膜和每亩一袋复合肥,真正做到让利于民。产中,管护好中药材发展,邀请保山市中药材种植协会到村进行实地指导,村干部加入协会交流群探讨种植经验,合作社聘请闲置农户定期拔草施肥,进行中耕管理。产后,积极为中药材找销路,与保山绿色畅通林农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保障中药材销售有渠道。2019年中药材产值11万元,带动83户贫困户增收。全力抓好“1只黑山羊”产业,横山村气候温凉,草地丰富,适宜黑山羊养殖,目前全村共有黑山羊1600多只,年均出栏600多只,产业效益80多万元,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立村”战略。全面落实天然林停伐保护、退耕还林等政策,横山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6.52%,2019年以来,聘用有劳动能力的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每户每年平均增加收入1万元。积极实施国家天然林停伐保护项目,发放补偿金5.6705万元,其中: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偿金3.1943万元。让贫困户通过获得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护林员报酬等途径拓宽增收渠道,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融合中受益。

(三)社会民生保障翻开新篇章。

一是在教育扶贫方面。全面落实教育惠农、两免一补等各项政策,坚决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2019年为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4人3万元,实施“雨露计划”扶贫助学工程,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17人2.75万元,实施困难大学生资助项目,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1人1.5万元。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协调挂包单位改善学校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资助学生学习、生活物资。落实控辍保学“四包”管理制度,实行镇、村、组、学校四级包保,2019年全村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

二是在医疗救助扶贫方面。落实医疗保障各项措施,完成贫困户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缴纳、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构筑起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三道防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为建档立卡户438人进行个人缴费财政定额补贴7.884万元,对患有9类29种大病的3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救助政策,大病专项救治率100%。医疗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建有横山村标准化卫生室,群众看病难、负担重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在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方面。制定了横山村精准推进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等,成立領导小组,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工作。2019年,召开了两场培训会共培训16天,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15人,通过培训53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

四是在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方面。坚持把住房安全稳固作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性条件,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补齐精准脱贫的最大短板。2017年至2019年实施了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四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改造46户,累计投入资金131.24万元,2019年摸排出四类对象结构性住房5户,四类对象厢房石棉瓦8户,四类对象住房需提升16 户,四类对象危房2户,非四类对象住房需提升1户,通过实施扶贫安居房建设,全村102户建档立卡户住房全部达标,完成了危房改造任务。

五是在社会兜底保障方面。全面推进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对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农村低保对象给予政策扶持,已有建档立卡户37户70人享受低保政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及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重点户,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四)提升人居环境建立新村庄。

通过实施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拆零整乱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硬化了入户道路21户,建成了排污沟3条,建立了垃圾焚烧炉9座,拆除了张家后山小组断壁残垣,建盖了公厕2个,文化活动室3个,文化墙1面等,解决了村组的脏、乱、差的问题,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美丽农村逐步形成。

(五)减贫成效取得新成绩。

通过实施危房改造、产业带动、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生态扶持等帮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截至2019年底累计脱贫101户433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68.98%下降至2019年0.82%,如期完成了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

(六)激发内生动力展现群众新风貌。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调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挂包单位、驻村工作队等工作一切力量参与帮扶工作。通过组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系列主题教育,入户宣传政策,扶持发展等行动。群众收入增加,感到“日子有盼头、生活有奔头”,增强他们“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志气和自信,强化“小康是干出来的,劳动最光荣,脱贫最光荣”的意识,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实现,群众的普惠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普遍增强。

四、脱贫攻坚主要经验

(一)强班子、明责任、促引领。横山村始终把党建与扶贫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牢牢扛在肩上,成立了村脱贫攻坚指挥部,由挂村领导瓦窑镇宣传委员杨建桂任指挥长,横山村支部书记王忠林、驻村工作队队长徐国卿任副指挥长,负责全面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所有村干部、工作队员负责具体落实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的责任。注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强培养、把握政策,确保村级两委班子能履职、会履职、履好职,能够综合研判每户农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不等不靠,及时敲定方案,及时跟上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二)严标准、找问题、夯基础。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地毯式排查村内群众存在的问题,逐户对照,脱贫户看是否存在错退,卡外户看是否存在漏评。挂村领导、支部书记和工作队长遍访本村所有农户,找准影响脱贫退出的问题症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兜底保障、民政救助、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持政策,针对村内所有群众存在的短板,对应完善农户政策支撑;充分利用好挂包帮单位资源、人才、资金等优势力量,针对贫困户的弱项进行补强,确保退出达标;充分利用挂包人员力量,针对户内缺项开具短板清单,明确帮扶事项,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重氛围、强引导、促动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广泛树立先进典型,激励群众比学赶超;通过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鼓励群众树牢用双手勤劳致富的观念,增强劳动技能,强化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凝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分类处理、属地负责、快办快结,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赢得群众的信赖、认可和支持,形成万众一心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问题整改情况

横山村各级反馈及自查发现问题78个,其中云师大专项调研1个,市委督导6个,区委巡察9个,区级遍访18个,自查发现44个,现已全部整改结束。横山村针对问题整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每一个问题横山村都制定详细的解决措施,都有相应的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按照村组认领一批、瓦窑镇党委、政府认领一批、区级主责部门认领一批、挂包单位和帮扶干部认领一批、多头整合资金认领一批、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一批分级认领销号。从6月开始,挂包单位领导干部、镇挂村领导干部驻村开展工作,扎实开展遍访及问题整改,全面发现问题,切实研究解决销号。

五、存在问题及后续帮扶巩固提升工作计划

横山村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水平还需提升,人居环境还需加强,部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

下一步工作中,横山村将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按照省、市、区、镇的安排部署,持续开展后续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成效。根据1户5人未脱贫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家庭情况精准制帮扶计划,把帮扶责任和具体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确保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一)进一步抓实产业发展。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硬仗”,充分发挥我村原有的产业优势,坚持创品牌、带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销衔接。对标现代农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利用好扶贫车间,对泡核桃进行深加工压榨成核桃油。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现培育重楼苗200万株,计划户均免费发放1万株种植,可产生1000万元左右的价值;与广东汉麻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工业大麻种植合同,计划2020年以横山村张家后山小组为试点种植工业大麻500亩,每亩产值4000元左右;隆阳区水务局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小水网工程,覆盖1500亩的中药材种植地,解决了中药材种植灌溉难的问题,预计2020年5月底完工。进一步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二)进一步做好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一是将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常态化,纳入村规民约管理,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二是树立榜样,每周在村内进行卫生文明户的评选,对评优的农户年底给予资金奖励,以点带面,带动全村在提升人居环境工作中行动起来;三是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环境卫生政策知识宣讲工作,让农户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转变并行动起来。

(三)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宣讲农村农业各项惠农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引导广大村民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提高村级治理水平。做好脱贫典型的选树和宣传,让贫困群众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真正从思想上生活上同步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

总之,横山村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昂扬斗志的作风,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合力攻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横山村支部委员会

横山村民委员会

横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8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旧府街道办事处南部,下辖31个村民小组,

2017年脱贫出列。截至2020年末,全村总人口2798户11013人,其中劳动力人口5821人;全村贫困人口405户2095人,全部实现脱贫,其中,2014年脱贫61户342人,2015年脱贫41户238人,2016年脱贫16户87人,2017年脱贫226户1147人,2018年脱贫29户131人,2019年脱贫20户98人,2020年脱贫12户52人;边缘户3户17人(通过动态落实帮扶措施,已全面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点);有驻村扶贫工作队1支3人,帮扶干部48人。

二、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责任。深入开展遍访,吃透村情、民情、贫情,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因户施策落实低保、残疾人补贴、教育扶持等帮扶措施。定期组织群众召开“三讲三评”及自强诚信感恩专题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推动形成“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蜕变,贫困户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一年来,转移就业970人,其中,省外就业200人,县外省内就业189人,县内就业581人。贫苦户种植养殖实现纯收入131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776人,其中城市低保813人、农村低保96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32户780人。

(二)加强动态管理。组织帮扶干部及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摸排致贫原因,核实扶贫数据。加强国办扶贫系统管理,全面清洗问题数据,及时更新变动数据。统筹挂片干部、帮扶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力量,加强家庭档案建设,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完善家庭档案405份。

(三)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健全驻村扶贫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建设一支讲政治、守规矩、业务精、作风硬的驻村工作队。定期组织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听取扶贫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每天通过“云岭先锋”app签到,保证名在人在、人在心在、心在力在,全面压实驻村责任。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9

“五方挂钩”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南北园区共建”等一项项具有江苏特点的举措,让开发式扶贫得到探索。

苏宁云商集团、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等一个个团体,让扶贫的社会责任充分彰显。

苏陕挂钩扶贫协作、对口支援,让“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逐步实现。

2016年“扶贫日”期间,江苏设计制作了20万份扶贫公益广告,通过媒体宣传和各级各方面广为张贴,大力弘扬“两个光荣”(扶贫济困光荣、脱贫致富光荣),将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推向了高潮。

这些长期不懈奋斗的实践,让扶贫开发凝聚了力量,缩小了区域间贫富差距,促进了经济薄弱地区发展,也让江苏走出了一条协同互助、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五方挂钩”帮扶单位与苏北经济薄弱县挂钩帮扶。2012年至2015年,247个挂钩帮扶单位投入各类帮扶资金74.4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397个,成为江苏扶贫开发工作的主力军,帮扶效果鲜明实际。

近十年来,苏宁云商集团在扶贫济困、资教助学、抗灾救灾等方面累计捐赠9亿多元,并与盱眙县、泗阳县的两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由张矾牵头发起的春晖民间助学协会,聚集1400多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捐资和募集社会捐赠资金上百万元,资助300多名农村贫困学童圆了读书梦。

2015年6月,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要健全东西部协作……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国有企业要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

在贯彻落实总书记加大社会扶贫力度指示精神的同时,江苏全力以赴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时期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成立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统筹安排全省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对苏陕扶贫协作的组织领导,并于每年初组织召开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以政府援助为基础,以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重点,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江苏有10个省辖市、51个县(市、区)与陕西9个省辖市、56个县(区)建立扶贫挂钩和友好协作关系。“十二五”期间,江苏投入无偿援助资金18254万元,实施扶贫援建项目570余项。全省社会捐赠资金340万元,捐赠物资折价461余万元。

“西洽会”是苏陕两省推动东西合作的一大亮点。江苏每年作为主办省份组团参加“西洽会”,与陕西等西部省区共同打造东西交流合作的平台,截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

挂包帮扶贫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近几年,在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政府、党委以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狠抓农村各项增产增收措施的实施和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促使农村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但仍有部分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对此,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

一、精准扶贫概述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来说的,是指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状况、不同农户的贫困情况,利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方式。精史銎蹲钤缡怯上敖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的。2015年6月,在贵州省调查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工作,保证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提出扶贫工作要“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目前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一)劳动力问题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据有关调查显示,专职务农的农民一年中真正用于务农的时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去除节假日和周末的天数,也就剩于二百多天)还不到三分之一,而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其他事情上。对于农村人口中的打工人员,虽然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保护,但因农民工缺乏技术特长,工资待遇仍然比较低,返乡后很长时间也处于闲置状态。

(二)基础设施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有些地方还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虽说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现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通讯、气象、水利、能源等方面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各种需要。

(三)消费及教育问题

首先,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还未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仍需到很远的县城去消费,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即便一些农民有了自己的车辆,但也会因为燃油费用相对较高而不被使用。另外,当前市场上的消费产品很少考虑农村群众需求,也是导致农村消费市场未能得到有效开发的重要原因。

其次,农村教育也处在相当落后的状态,亟需进一步改善。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因为父母不在家乡,只能由爷爷、奶奶来照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出现畸形人格等缺陷。与此同时,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不均衡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严重的可能会给国家安全稳定和农村治安带来隐患。

三、如何通过精准扶贫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层的重视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民生工程,因此领导重视是关键。下面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讲解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相关措施:

一是健全组织。该县扶贫开发项目启动实施后,立即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精准扶贫领导专项工作小组,实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而在全县形成了各部门全力配合、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是明确县、乡各级“挂包帮”责任单位,召开专题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县的“挂包帮”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动员全县范围内各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组织4852名干部职工,对全县包括2个省级贫困乡在内的13个乡(镇、街道)和纳入建档立卡的20个省级贫困村,9696户贫困户,32865名贫困人口实施挂乡包村结对帮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了强大的帮扶合力,实现了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挂包帮”的工作格局。

(二)科学制定精准扶贫规划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因此结合各地实际,科学制定精准扶贫规划是重点。

一是搭建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为确保脱贫摘帽攻坚战取得实效,并及时反馈脱贫攻坚战动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紧密结合当地扶贫工作实际,在脱贫摘帽指挥部搭建精准扶贫脱贫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握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为精准扶贫脱贫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省、市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及时制定出台《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加强农村贫困户宜居农房建设,改变贫困群众的住宿条件和生活习惯,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

三是顺利建成红色乡村幸福家园。红色乡村幸福家园围绕“红色民生、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四为一体进行规划设计,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基层队伍为重点,以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促进红色旅游线路周边基础服务的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了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红色旅游雏形。

(三)完善各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制定相关保障性政策。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促使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研究制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驻乡(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办法(试行)》和《禄劝县“挂包帮”结对帮扶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的工作氛围,既充分调动了驻村工作队员和挂包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县委、县政府结合“六个百家”,即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结百家情、解百家难、励百家志、圆百家梦的“百千万工程”,把“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扶贫驻村工作队员能够下得来、留得住、起作用,让他们体验到帮扶的快乐,感受到帮扶的成就。

二是整合资金,实施产业扶贫,促进农户稳定增收。按照县委、政府促进农户稳定增收的工作部署,投入整合资金4848万元,扶持全县9696户共32865人发展农业产业、养殖业,有力促进了贫困农户的稳定增收。

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按照“四到县”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开设了家畜饲养工、农艺工(花椒种植)、钢筋工、果树栽培、砌筑工、家政服务、中式烹调、蔬菜园艺等多工种培训。

四是发放小额贷款,助力贫困农户增收。围绕实现扶贫到户贷款“直接发放到户,解决温饱到人”和“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这一目标,按照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选择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农户发放小额贷款,鼓励他们积极创业,并带动当地人员实现就业。

四、结语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顺民心、应民意的重要民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下大力气,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将实事办好,将好事办实。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实施各项扶贫项目,按照精准扶贫要求,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以此为基础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精准扶贫措施,精准发力,精准扶贫,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适合各地发展模式的扶贫路子,为实现全面脱贫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曹永芳.精准扶贫与农村经济的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8).

[2]李超.精准扶贫背景下沙市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时代农机,2016(09).

[3]张芬.精准扶贫视角下金融创新支持农村经济问题研究――以赣鄂湘三省集中连片区特困地区为例[J].武汉金融,2016(07).

[4]余正茂.农业产业扶贫如何“精准”到位的几点体会[J].农家致富顾问,2016(14).

[5]朱建华.金融扶贫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