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十篇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十篇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8:49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1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1.1、本项目位于长沙县黄花镇大路村、黄龙新村。该项目离长沙市区商业中心仅10分钟路程,项目两旁有高速公路,地铁线出入口距离本项目路步行10分钟、城际悬浮列车出入口距离本项目步行15分钟、私人飞机专用机场出入口距离本项目车程10分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项目面积

2.1、本项目的国有土地,S=643.2795亩的商住用地,国土证上的合计总面积为:428853平方米(折合643.2795亩)。

3、该宗号土地的实际现况

3.1、该宗号土地的现有使用权面积为:S=428853平方米(折合643.2795亩)。3.2、该宗号土地的现有规划使用指标为:

容积率为:1.491,建筑密度<35%,绿化率>40%,建筑物限高50米。

3.3、该宗号土地现有使用地的性质为:商业、住宅及别墅(以别墅为主,打造高端顶级小区)。

二、招标目的

1、本次招标活动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在对现状条件和规划布局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设计经验,寻求理念创新、技术先进和高水平的设计规划方案。

2、综合考虑整体的设计,在城市环境、交通、地下空间和室内外公共空间等部分,以及物业管理等因素,在满足招标人自需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该项目成为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及高端顶级小区,又具有现代城市地域特征的有影响力的超级综合小区。

3、本项目招标人的布局目标:独栋别墅、联排别墅,高档住宅,高档商务办公,配有酒店,会所及商业等高端顶级小区。

三、招标范围: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设计规划方案招标(即本阶段)

第二阶段:在已确定的设计规划方案基础上,对建筑方案设计修改完善。包括但不限于: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概算、招标及施工过程配合、提供设计技术交底、协助竣工验收、编制竣工图、建筑公共部位的精装修概念方案设计、园林景观方案设计、灯光设计、标识系统设计等工作,

四、设计规划方案招标要点

1、符合国家及长沙市长沙县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2、方案的理念创新:综合考虑项目的定位,在城市环境、交通、地下空间和室内外公共空间等部分,突出绿色建筑、节能、环保、人性化等因素;

3、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及规划要点;

4、方案的可实施性及造价控制;

5、方案的绿色节能技术;

6、设计机构的组织实施能力(通过方案本身判断);

7、对本项目的物理环境总体设计研究。

其他设计阶段要点: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依据各阶段的设计任务书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

五、资金来源:自有资金100%。

六、项目进度要求

1、根据项目的立项要求,本项目建设周期3年。

2、投标单位应根据项目进度要求,并结合自身经验对设计周期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设计周期计划在第二阶段方案设计竞标阶段递交招标人。

七、设计费

1、投标人结合当前的设计市场行情及水准,自主报价:第一阶段_____元;第二阶段元/平方米。

2、最终设计费按批准的规划指标计算建筑面积乘以该报价进行设计费结算。

3、设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方案设计修改完善、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概算、招标及施工过程配合、提供设计技术交底、协助竣工验收、编制竣工图、建筑公共部位的精装修概念方案设计、园林景观方案设计、灯光设计、标识系统设计等工作,并配合其他专业专项设计等工作。

4、中标设计机构须承担专项设计的设计审核及配合协调、确认工作,费用包含在投标报价中。

以上价格为含税价。

八、招标方式及投标要求

1、招标采用全球公开的方式。

2、投标条件:投标的设计机构应具有大型高端小区设计规划能力及实践经验的境内外设计机构或设计联合体,或事务所及个人组织(以下简称:设计机构)。

请有参加投标意向的设计机构于2014年10月26日下午5点前向“招标人及联系人”(详见第十二条)联系。通过邮箱领取:国家高程基准图(CaD电子版1:1),前期已作废的规划图,其它已建小区的别墅样板效果图,供设计方参考;长沙县黄花镇行政交通规划用地总图(pDF版本),供区域定位及高端小区规划参考。逾期不予受理。

3、投标成果要求:

(1)、提供甲方理想中的高端小区规划平面图(CaD电子版1:1),规划说明、规划要点及亮点,规划定位。

(2)、提供报价书及设计内容项目清单(纸质或扫描件均可)。

九、方案设计评审

1、方案设计评审方式:采用暗标的方式进行,本次竞标原则上不进行设计机构参加的方案汇报,如有需要,另行通知。

2、方案设计评审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有:

2.1方案的理念创新:综合考虑项目的定位,在城市环境、交通、高尚风格定位、人性化等因素;

2.2符合独栋别墅、联排别墅,高档住宅,高档商务办公,配有酒店,会所及商业等规划要点;

2.3方案的可实施性及造价控制;

2.4方案的绿色节能技术;

2.5设计机构的组织实施能力(通过方案本身判断);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2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1]。胥溪乾潭镇拥有葫芦飞瀑、七里扬帆、胥岭骑龙十里景区、子胥野渡等诸多旅游景点,乾潭镇的自然环境可谓得天独厚。为此,在未来的城镇规划中,乾潭镇专门划出近2km2土地打造旅游综合发展区。未来2年内,将通过园区的建设和实施,将园区所在地胥岭骑龙十里景区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乾潭旅游码头是乾潭镇唯一的驳船码头,七里扬帆景区的帆船和葫芦峡漂流的皮筏都停靠此码头,旅游高峰期船只拥堵,旅客长时间的滞留。为进一步推进建德市和乾潭镇的旅游业,需对乾潭旅游码头进行扩建。乾潭码头旁边有水面面积为0.12km2的子胥湖泊,如将之纳入旅游码头的建设范围,将会解决目前码头规模偏小的问题。但旅游码头的建设涉及到该段防洪堤堤岸线调整。鉴此,本文根据水利生态工程建设保持河流健康发展的原则[2,3],为不影响胥溪的行洪安全,又能使乾潭镇区达到防洪排涝标准,对该段堤防的生态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水利模型进行计算并做了比较,以精选出最佳方案。1 研究区域概况乾潭镇位于浙江省建德市东北部,处于杭州西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山的黄金旅游线中段[4],北邻桐庐,东北与浦江交界,幅员面积386km2。乾潭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乾潭镇的主要河流为胥溪,是富春江的支流,总流域面积194.8km2,主河流长度41.7km。富春江支流胥溪的左岸是本文生态建设研究范围,总集雨面积14.43km2,其中山区面积为13.2km2,占总面积的91%,平原面积占9%。2 生态建设方案拟定乾潭码头位于乾潭子胥公园东南角,码头所在胥溪河道宽为65m。随着建德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5]的推进,结合码头建设,对胥溪乾潭段堤防的生态建设[6]初选了5个方案,见表1和图2。3 生态建设方案比较3.1 构建水利模型由于富春江干流洪水及新安江下泄洪水都会对工程区内产生影响,因此将水利计算范围扩大至富春江水电站坝址处。对胥溪的防洪影响分析计算采用恒定流计算方法,根据各水利计算断面推算水面线,确定各方案对胥溪的设计洪水位的影响;同时计算富春江坝址洪水回水对胥溪的影响水位。对镇区防洪排涝的影响分析计算,采用恒定非均匀流计算方法和水量平衡法,首先采用恒定非均匀流计算方法对位于镇区西侧的撇洪渠进行水利计算,分析其排入镇区的水量。然后对镇区内的调蓄湖泊进行概化,采用水量平衡法演算模拟各方案对镇区排涝的影响,提出补救措施。(1)恒定非均匀流计算方法。胥溪河道坡陡流急,水力要素变化大,水力计算采用恒定不均匀流推求水面线的方法[7],基本方程为:Z1-Z2=(1+$)α(V22-V21)/(2g)+Q2ΔS/(K2)(1)式中,Z1、Z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水位;$为局部阻力系数;%为流速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V1、V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平均流速;Q为断面间流量;K为平均流量模数;ΔS为断面间距离。。根据已知下断面水位、流速、断面间距离、流量、与断面形状有关的局部阻力系数、流速系数、流量模数及上断面水位与流速的关系,采用试算法逐步寻优求解。(2)水量平衡法。将研究的河网视为一个蓄水湖泊,由于水闸开闸引水或排水,仅引起河网水面水平升降,不存在水面比降。水量平衡法河网蓄滞水量计算公式[8]为:p2=p1+Q1+Q22t-q1+q22t(2)式中,p1、p2分别为时段初、时段末滞蓄水量;Q1、Q2分别为时段初、时段末涝水流量;q1、q2分别为时段初、时段末排水流量;t为计算时段长。3.2 结果与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由表2可看出:①方案5由于未设置湖泊调蓄涝水,仅靠大流量排涝泵站,增加了排涝风险,不能满足镇区的防洪排涝要求。②方案3与方案4中子胥公园湖泊保留面积分别为30%、20%,又分别设置了15、22m3/s的排涝泵站,均能满足镇区的防洪排涝要求。对码头的湖泊长度和胥溪水域宽度提升空间较大,但由于湖泊面积偏小,使得泵站流量偏大,镇区排涝压力增大。同时对镇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较大影响。③方案1与方案2中子胥公园湖泊保留面积分别为70%、50%,又分别设置6、9m3/s的排涝泵站,均能满足镇区涝水的调蓄和排涝要求,总投资相差不大,方案2在满足乾潭镇排涝的基础上更能满足码头对泊位和水域宽度的要求。因此,推荐方案2为生态建设优选方案。4 结语通过对水安全建设、水经济发展和水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最终推荐方案为子胥公园湖泊面积保留50%(0.06km2),同时设置9m3/s的排涝泵站,以满足乾潭镇区的排涝和旅游码头建设的要求。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3

关键词:火电厂;综合管线;管架;规划布置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火电厂)综合管线规划布置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且根据管道的用途不同、介质不同、敷设方式不同等情况相互影响。因此,要做好火电厂综合管线的规划布置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对电厂工艺要有比较充分的解,加强与各专业之间的密切配合,掌握并熟悉各管线工艺特性,才能做出布局合理、安全可靠、操作性强的火电厂综合管线布置施工图。

本文结合邹平高新铝电有限公司魏桥一电4x330mw机组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对本人在该工程综合管线规划布置过程中所采取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类似工程有所帮助,也希望通过探讨能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的发展。

2准备工作

2.1分析总平面布置图。本工程总装机容量为4台亚临界参数自然循环煤粉锅炉,4台330mw亚临界参数抽汽式汽轮机,4台330mw空冷发电机,一次设计,一次建成,不考虑扩建。电厂总布置情况详。

由图1可以看出,本工程用地较小且不规则,总平面布置紧凑但稍显拥挤。熟悉电厂设计的人应该能看出,本电厂总图在设计过程中对厂区综合管线的走廊用地预留明显不足,特别是环主厂房四周。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方案。需要先了解下厂区管道的数量和种类。

2.2资料收集并分类。火电厂主要管线资料主要由水工、电气、汽机、锅炉、除灰、运煤、化水、暖通等专业提供。

根据各专业提供的管线资料,首先对每条管线的工艺要求、介质特性、管径大小、其它特殊要求等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本工程主要管道种类见表1。

3厂区综合管线初步规划

3.1建立框架。经过准备期对厂区管道的分析和分类。设计人员基本上能够达到对厂区的总平面布置和各专业管道要求的基本了解,即可开展厂区综合管线规划布置的初期工作。

首先应对各专业管道一一进行核对,主要核对各专业管道是否齐全并合理选择管道路径,将每一条管线按照最合理、最经济的敷设路径进行初步的平面规划,以便尽快建立起厂区管线规划布置的初步框架。

3.2确定初步布置方案。根据本工程厂区管线初步布置框架显示结果,环主厂房四周管线较为密集,交叉重叠,管道通廊严重不足。设计人员采取对厂区密集段管线逐条进行梳理。本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将厂区管线密集段分为5个区间段,分别为主厂房a排外区间段、固定端区间段、扩建端区间段、炉后区间段、烟囱后区间段。

主厂房a排外区间段:根据机务司令图布置情况,主厂房a排各种管道接口有56个,管道种类21种,且a排外6kV共箱封闭母线构架基础、变压器基础密布,管道走廊严重不足。设计人员应根据规范要求和管道性质、用途:先将循环水管、雨水管、汽机事故油管、主变事故油管、酸碱废水管(无压)、工业废水管(无压)、电缆隧道等必须直埋的管道埋地布置,剩余管道考虑全部采用架空布置方式。综合管架根据a排外空间利用情况紧贴主厂房平a排柱平行布置。

按照主厂房a排外区间段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整理出主厂房固定端区间段管道数量为23条;扩建端区间段管道数量为16条;烟囱后管道数量为19条。各区间段管道走廊均表现为严重不足。沿用a排外区间段管道布置原则,先将循环水管、雨水管、生活污水管、电缆隧道等必须直埋的管道进行埋地布置。剩余管道暂时考虑采用架空布置方式。特别注意,各密集管道区间在进行选择性的直埋布置中,要保证预留足够的综合管架基础用地。

4厂区综合管线详细规划

4.1首先确定a排外区间的管道布置。根据前一阶段初步规划布置方案结果显示,a排外区间已无可利用管道走廊,仅1#、2#、3#主变与a排之间剩余约1.65m宽的可利用空间。根据总平面布置情况,化水专业的凝结水废水池、酸碱储罐和凝结水补水箱布置在a排外,且两条管道均与主厂房相连接,综合比较空间需求和可利用空间后将两条管道直埋布置在1#、2#、3#主变与a排之间可利用的1.65m管道空间内。剩余管道全部采用架空布置方式,如图2所示。

4.2主厂房扩建端区间管道布置。根据前一阶段初步规划布置方案结果,为了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优化布置方案和降低综合管架的荷载,采取将两条较大管道SD、Sw1和两条小管道Se、Dw直埋布置在优化后的可利用空间内和循环水管之间的空隙。既不影响管道检修维护的要求,又大大降低了综合管架的工程量。剩余管道全部采用架空方式,综合管架结合油管架走向统筹考虑南北向布置在主厂房扩建端。

4.3主厂房固定端区间管道布置。根据初期固定端综合管线规划布置方案,结合前面两个区间段管道的优化方法和经验。首先将除灰渣管道支架与其它综合管道支架考虑合并为一个综合管道支架,再根据直埋管道优化布置后的结果将管径较大mw、mw1、SD和管径较小的Dw1、Dw直埋布置在优化后的可利用空间和循环水管之间间隙。综合管架靠近主厂房固定端南北向平行布置。

4.4烟囱后区间管道布置。本工程炉后用地空间仅24.5m(含道路),而管道数量达19条,且大部分管道管径较大,水工专业建议Dn600以上的管道不要采取架空方式,而炉后Dn600以上管道数量达6条。按照该要求,则炉后区间段管道将形成双层布置型式,也难以满足规范布置要求。经与各相关专业协商讨论,最总确定将循环水管布置在下层,将管径较大的mw、mw1、SD和较小管径的Fw、Dw直埋布置在上层。剩余管道全部采用架空布置方式,综合管架东西向布置在炉后冷却塔北侧。

通过以上各阶段和各分区管线布置的深入工作,经过方案的反复设计和反复比较以及采取的相关优化措施基本上确定了厂区综合管线的最终布置方案。

结语

火电厂综合管线布置虽然复杂,但通过整理,分析、分类后,能够较大程度的清晰设计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也使得方案在较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综合管线的最终布置成果是多专业参与配合的结果,也是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合理完整、清晰美观的图纸能够有效的指导施工,也是每个设计人员价值的体现。

本文仅代表的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思路,也存在不足和缺陷之处。但希望能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以后的相关工作中有所帮助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是公路建设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工作是建设项目决策的基础,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按程序做好前期工作是交通建设贯彻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交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有序发展,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保证。

一、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程序

根据我国公路基本建设程序,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即:项目实施前的一系列决策工作)一般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这样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研究重点不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重要依据,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经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初步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预可行性研究

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路网规划和公路建设五年计划为依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重点阐明建设项目的必要性,通过踏勘和调查研究,提出建设项目的规模、技术标准,进行简要的经济效益分析,审批后作为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本阶段技术工作主要是进行路线走廊带研究,所以从工程方面所有可能的走廊带均应研究全,从经济方面需对影响区域内所有地方政府的意见高度重视,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协调,另一方面设计部门要从经济、通道、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好解释工作,统一方方面面的思想与认识。

三、工程可行性研究

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级单位的委托书)为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通过必要的测量、地质勘探,在认真调查研究,占有必要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建设方案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综合论证,提出推荐的建设方案。本阶段主要是需要解决工程建设的标准、确定建设规模,基本拟定路线走向,并初步落实投资估算。工程一经批准,即作为下一阶段初步设计必须遵循的依据,编制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补充预可工作

现在很多项目由于工期较紧,往往省略了预可环节,这样的工可还得包含预可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建设方案的选择这一部分,必须进行多走廊带的研究,对所有可能的走廊带,进行技术、经济、产业带动、路网规划、环保等方面综合论证后,筛选掉不具有比较价值的走廊带,再对剩下的走廊带进行同精度的比较。

(二)资料的收集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注意完整收集对路线布局起控制影响的资料,如沿线城镇规划、矿产资源分布、基本农田分布、风景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饮用水源保护区、文物情况等,要完全掌握路网资料如铁路规划、公路规划、航道规划等,并且要十分清楚有的环节是一票否决或者是很难通过专项评审的,比如一级水源保护区是禁止修建建筑物的,除非修改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范围;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原则上是不允许进入的,且实际处理中往往是很难通过专项评审的,路线布设时必须考虑这些专项评估报告能否评审通过。

(三)路线地质调查

以往的工可报告编制中,由于受时间与经费等所限,地质勘探工作做得很少,有些甚至未做,导致有的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路线在某一段根本走不通,如有一个项目约有10km路线基本走在岩堆体上,处治费用很高,导致初步设计大范围改线。路线设计是勘察设计工作的龙头与灵魂,所以对项目有控制作用的工点,如特大桥、特长、长隧道等影响巨大的构造物应尽量做一些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大型构造物设计方案基本可行。同时还应加强现场地质调查工作,一些设计人员工可报告编制完了,但现场情况还不熟悉。地质调查不能简单的依靠1:20万区域地质图,应沿各路线走廊带逐一踏勘调查,应体现地质选线的特点。

(四)注意投资估算的控制

经验证明,现行投资估算指标比概预算指标偏低,一些工程估算不足以控制工程规模,导致概算超出,这就需要编制估算时必须要由设计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把关控制。

四、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以审查批复的工可报告作为设计依据,设计人员必须充分的消化吸收工可的成果,理解工可的意图。由于现在很多项目前期研究时间不足,导致深度不够,方案可能有遗漏,所以初步设计阶段做到不遗漏有价值的路线方案尤为重要。本阶段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继续加强资料的收集

部分项目工可阶段可能存在资料收集不足,或出现遗漏的情况,个别地方政府的主导性意见可能误导设计人员,如某项目某县希望高速公路能通过其境,并在某特定位置设置一个互通,而忽略了一个金矿的资料,工可线位倒是走过去了,初步设计一研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另外有的资料具有时效性,有可能在工可至初步设计这一个时间段内(有的项目这个时间段有可能拉得很长)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原来没有的、不对路线起控制的因素由于时间的变化现在出现了,影响了路线方案的确定,所以要继续加强资料的收集。

(二)加强地质勘察

项目在初勘时若深度不足,没有摸清地质情况,就会导致施工图改线,或者给施工造成巨大麻烦。如某项目一座刚构桥梁的主墩桩基施工后才发现一大型溶洞,只好硬着头皮进行处理,最终多投入了近两千万元。初步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基本确定路线、桥梁、隧道、互通、特殊路基等的设计方案,并以此编制概算,如果没有准确的地质资料作为支撑,则施工图阶段其可控性将出现异常。

(三)注重控制测量的检核

现阶段勘察设计的分工较细,若控制测量时未校核地形图测量的精度,设计人员又未及时检验,则可能出现衔接出错。曾经有个项目施工时发现水准高程不符合,差了两米多,导致挖方变为填方,挡墙变为桥梁了,根本无法准确施工,最后只有重新定线、测量、重新设计。所以初设中应重视水准点、导线点的复核工作,另外还应注意核对地形图的精度、控制性横断面的准确性等,以保证路线方案切实可控。

五、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是根据审查批复的初步设计作为设计依据的,是用来指导施工的,故必须便于管理和组织施工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涉农问题

现在农民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自我维权力度逐渐加大,从最近两年施工的项目发生阻工事件明显多于以前的项目可以看出这一点。修建高速公路某种程度确实给沿线农民带来了较大的不便,所以应更多的考虑一些人行天桥、人行通道,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有的地方还要考虑将来农村道路可能加宽改造,提升道路等级,我们不能为降低一点工程造价而致高速公路建设产生不和谐的现象。

(二)重视隧道进口

现在高速公路已经大举向山区进发,隧道越来越多,多个项目的施工经验告诉我们隧道进出口太重要了,隧道进出口的平纵面线形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必须高度重视,另外洞口必须尽量避开危岩、堆积体、大型滑坡体,并尽量避免偏压进洞,受地形所限时亦应尽量减短偏压长度,特别是地质不良路段更是应避免。

(三)重视特殊路基边坡设计

施工图设计要做较详细的地质勘探与调查,提出设计预方案,另外必须强调动态设计,加强后期服务,根据施工开挖所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工程措施该加强的必须加强,确保安全。地质条件较好的,该削减的就减,降低工程造价。

(四)采取合理的工程方案,尽量减少占用土地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大量用地,因此,除必须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外,还需要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做到既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又达到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设计阶段在节地措施上按以下几个原则执行:

(1)在选线时尽量利用荒地、荒山,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尽量利用山坡来布线。

(2)靠近城镇或者必须通过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区的高填路堤路段,应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路堤设计标高,最大限度的减少占用良田好土。

(3)适当增加项目中的桥隧比例,以节约土地资源。在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以桥代路、以隧代路可以节约较多的土地。

(4)在隧道进出口处,在隧道的设计与施工不增加较多难度的情况下,建议可采取小间距隧道进洞方式,尽量减窄上下行分离式路基间的横向距离,减少占用土地。

(5)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路基设计,尽量采用路肩墙、路堑墙、抗滑桩、护脚等防护形式,收紧填方坡脚与挖方坡顶,以节约用地。

(6)结合运行速度检算,不追求高标准,以减少占地。

结束语

根据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严格遵守前期工作程序,重视和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是多年来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和最宝贵经验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前期工作,才能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只有抓住前期工作,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只有不断加强前期工作,才能保持高速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建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5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方案比较

abstract:asamountainousareahighwayinterchangeisanimportantpart,isonthehighwayvehicletrafficconversionofimportantfacilities,itslocation,thetypeselectionofengineeringcostgreatly,mustpayattentiontothepreliminarydesignphaseinterchangetypeselectionandcomparison.throughspecificexamples,analysisofmountainoushighwayinterchangecharacteristicsandselectionprinciple.

Keywords:expressway;interchange;scheme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高速公路建设里程也不断增加,高速公路覆盖区域逐渐由平原向山区扩展,高速公路修建速度逐年提高,相对应的设计周期也逐渐缩短,某些地区的项目在追求硬性指标的指导下,高速公路设计出现“短平快”现象。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是控制工程规模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需要设计人员充分研究各种基础资料,提出各种可能方案以供比选,但目前不少项目都是为了比较而比较,简单化程序化进行初步设计,由此引发了施工图阶段重新进行方案比选的现象。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其位置和型式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建成后的使用效率、通行能力。

山区互通立交由于互通场区地形复杂,匝道布设受限因素多等原因,互通立交的不同方案造价差别较大,因此作为设计人员一定要重视山区高速公路初步设计中的互通立交方案比选。

2山区互通立交特点

山区互通立交由于地理环境,水系地质条件,原有路网布局的特殊性,有着不同于平原区互通立交的特点。

⑴转弯交通量较小

山区互通立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县区或乡镇级行政区域,这主要是受当地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转弯交通量较小,交通量对互通型式选择影响较小。

⑵互通立交布设场区狭长

山区高速公路主线往往沿河傍路,走廊带呈狭长分布,匝道布设受限因素很多。

⑶互通立交范围较小

由于互通立交布设前后常有大中桥、分离立交,或隧道等构造物,使得布设互通立交的范围受限,如果采用一般的型式往往不能满足长度要求。

⑷互通立交主线平纵指标较低

主线由于需要克服高差,纵坡往往选用较大值,互通立交不可避免的处于长下坡或小半径平曲线上。

3山区互通立交选型原则

(1)满足功能,适度超前

互通立交的型式要能满通量增长需求,在选用匝道技术指标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用30Km/h、35Km/h、40Km/h、50Km/h、60Km/h的匝道设计速度,在方案合理的前提下,可以选用较高档次的匝道设计速度。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已经具有了扩建六八车道的需求和远期规划,因此,在布设匝道线形时可根据需要适度预留改扩建的空间。某些地区的匝道宽度已经选用加宽硬路肩的单车道匝道宽度。

由于原有山区公路等级一般较低,线形指标和行车舒适性都较差,在新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时,可在匝道平交口附近和跨线桥处对原有公路线形指标的进行局部改善。在做跨线桥时,尽量考虑老路扩建升级的需要,为加宽预留空间。

(2)以人为本,安全至上

任何工程的基本要求都是以人为本。由于互通区域内车辆出入频繁,交通安全性较差,线形平纵指标应满足视距要求,尽量不采用极限值,在设计中要不仅以运行速度作为检验线形设计的指标,还要以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的重要指标,这样使得车速能够平稳过渡。特别是在变速车道出入口处必须运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采用满足安全性需要的技术指标。

(3)转换思路,因地制宜

山区互通立交所处走廊带是唯一的,高差较大使得匝道采用较低的技术指标,匝道长度为了克服高差一般较长,互通立交不能采用常规型式,应考虑环保、地形、占地、拆迁、造价等条件,灵活布置线形,选用变异后的一般互通立交型式。在布线中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占用农(水)田,也就是说在造价增加不太多的情况下,可以推荐少占农(水)田方案。

(4)综合比较,择优选择

在平原区一般互通立交方案比选中,造价是方案优劣的关键因素,但在山区互通立交方案比选中还应综合考虑环保、施工难易程度、造价、运营效益等因素,择优选用。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确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保通问题,尽量不要轻易对原有等级公路进行改线,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对原有道路进行改线。

4山区互通立交比选思路

山区互通立交一般常见型式为三路交叉的单喇叭型、t型和两者的变异型式。以下结合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方案比选介绍比选思路。

(1)互通立交方案一

方案一采用初设确定的半直连t型形式,并进行了优化,将平纵线型进行了适当调整,压缩了工程规模。该立交的匝道最小平面半径为70m,设计时速40km/h。

互通立交方案一平面图

该方案优点:平面线形流畅、简洁,克服了该立交地形地貌复杂的特点;主匝道纵坡较为平缓,也有利于收费广场的布设;将立交整体往主线大桩号方向平移之后,平交口与收费广场之间的平曲线半径调整为240m,有利于行车的顺适。

该方案缺点:由于e匝道和河头连接线与206国道平交口夹角比较小,交叉口显得比较畸形,对行车安全有些影响。a、D匝道在途中有交织段,虽然交织段长度超过100m,但是对行车安全和交通导向有些影响。匝道挖方数量较大,最大挖方深度在C匝道的CK0+180附近达到了37.5m,互通挖方总量达到了107.5万方;为尽可能控制挖方,aBCD各出入高速路的匝道均有一段大于的3.7%的纵坡,对行车产生一定影响,工程规模也较大;用地规模较大,由于C匝道的CK0+120~CCK0+420挖方较深,使得e匝道与主线之间的区域需要完全征用,增加了用地面积,该方案的总用地面积达到了327.86亩(含主线)。

(2)互通立交方案二

方案二结合立交选址的地形地貌,将该方案调整为半直连t型,并把收费站匝道平交口移到了靠近立交的位置,形成t型平面交叉,平交口设计较为简单。

互通立交方案二平面图

该方案的优点:采用直连式方案,对行车影响较小。

该方案的缺点:由于地形条件较差,BC两匝道挖方拉槽路段较长,增加了挖方的数量;立交匝道在前后400m左右的距离两次下穿主线、两次相互跨越,增加了主线桥梁的长度和布设难度。立交匝道挖方总量达到125.5万方。

(3)综合比较

该互通立交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方案一的通行能力较好、桥梁工程较少;方案二用地少,造价较低。综合考虑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推荐采用方案一。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6

【关键词】江汉油田;广华社区;工程造价;过程控制;投资效益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通过参与项目前期阶段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审查、优化方案,精细招标投标阶段造价管理、合理设置招标控制价,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实行全过程造价控制,广华社区各项工程投资控制效果明显,各阶段都在规定的限额内运行,避免了以往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被动局面,项目投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广华社区工程造价管理概况

2013年广华社区完成了广华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共计6项、广华游泳池安全隐患工程、华美展览厅改造工程、广华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维修工程、广华社区锅炉大修及管网、广华社区屋面大修工程、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工程等共计18项。为了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加强施工动态管理和协调管理力度,工程造价人员深入一线了解情况,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和施工过程,监督检查执行情况,2013年编制标底35项、审核项目62项,各种项目投资共2100万元,各项目竣工通过总体验收,办理竣工结算时,经造价部门审定最终结算,审减值449万元,有效控制了项目工程造价,节约了投资,确保了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效益目标的同步实现。

二、强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参与项目前期阶段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审查,为合理确定投资提供保障

1、参与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估算

在项目的可行性方案研究过程中,造价人员积极参与方案比选,跟踪方案了解方案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由概预算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讨论、审核。结合其他其他专业审核意见,调整工艺及设备选型,对初步估算进行调整,上报油田和中石化总部审批。

2、参与初步设计审查,确定设计概算

(1)优化设计,建立价格库,修正投资估算指标,做好设计概算,压缩投资。造价人员深入实际在详细摸查基础上提出抓住工程主要矛盾,精简非重点、优化工艺流程、细化设计方案,寻找压缩投资途径。此外积累了大量工程价格资料,为今后这部分投资估算指标补充、修正提供了可靠依据。

(2)通过施工图预算,能动影响施工图设计。合理编制施工图预算是客观评价施工图设计是否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工程造价是否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内的重要依据。根据上级批函,由油田概预算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结合初步设计,就概算指标的使用、工程计量和其他费用计算等进行讨论、审核。最终,将上报的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合理调整,将概算控制在批准的投资估算范围内。

(二)精细招标投标阶段造价管理,合理设置招标控制价

1、做精做细开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考虑各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并借鉴过去同类改造工程的经验,从招标文件入手,做精做细,充分预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计入招标费用中,除规定可以调整的因素外,其余因素均在报价中考虑,结算不予调整,以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现象发生。

2、合理设置招标控制价

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标底,并结合油田建设市场工程产品市场价格与定额价格普遍水平,合理设置招标控制价,规定高于招标控制价的投标为废标。

3、选取合理低价中标原则

评标程序分为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经初步评审合格的投标文件,评标委员会进一步对其技术、综合标和商务标进行评审和比较。各项目采取邀请招标,在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综合指标的基础上,选择合理低价中标单位。

结合油田建设工程产品市场价格及各工程实际情况,在预算价的基础上,将工程费用适当下浮,合理设置招标控制价。

(三)做好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由于施工阶段工期长、资金量大、设计变更多,影响造价的因素也较多。项目的投资控制要做好施工阶段投资控制工作,就必须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1、杜绝计划外工程,减少工程造价。在工程交底后,针对基层单位提出增加的工程量,亲自去现场了解情况,分类区别对待。或另外申请立项,或报请计划部门审批,或断然否决禁止施工,完备现场签证手续。

2、及时把握施工进度,及时核对现场实际工程量,与图纸核对,做好隐蔽工程资料收集。深入施工现场及时了解隐蔽工程情况,录取第一手资料,并与施工单位造价员一起对比,将录取数据与图纸对比,提高了点交、结算工作效率。

3、因地制宜,优选施工队伍,降低工程造价。针对江汉油田施工队伍情况,在招投标条件不足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优选施工队伍。为了降低工程投资,造价人员提出在严格考查施工资质和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考查筛选,工程由报价较低的施工队伍施工,降低了工程造价。

4、参与现场勘查、审核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压缩投资。造价人员积极参加工程现场勘查,与现场施工管理、监理、设计等人员共同进行图纸会审、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进行详细测算。在工程流程选线时,造价人员积极参加现场勘查、交底,优化流程走向,及时根据不同规格,不同方式、走向等变化进行造价测算,压缩投资。

三、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以精细管理为目标,努力实现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坚持方案优先、效益至上的原则,以“优化工程方案、细化工程运行、强化工程管理、严格投资控制”为指导方针,确实做到一系统一策略,不断调整优化方案。造价人员积极配合设计、技术部门等做好方案优化、工艺设计。不断进行材料、设备价格调研,及时做好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为方案优化、工艺设计、投资控制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程实施中,主要材料、设备实行招投标,严格执行甲供eRp价格。

地材执行地市造价管理部门定期的指导价格,新材料、新设备以调研价为标准。价格基本反映出市场实际变动情况,防止主材、设备价格虚增导致的工程造价不合理。

(三)将新技术与成熟技术做比较,找出最适合工程项目的工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新技术一般来说虽然工艺效率高但造价也较高,成熟技术考虑因素较全面,方案设计参考性强,设计效率高、造价低。各项工程本着“进度快、质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的科学理念,优化设计方案,优化地面布局,加强施工准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努力提质提效。

(四)加强施工现场跟踪,严格施工过程造价控制。

用定额定消耗,进行工程主要材料、机械的配置,并与工程技术部门充分沟通,通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签证,努力控制工程造价。对竣工工程逐项点交,核实实际工程量,审查每项取费,保证造价的准确性。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7

关键词:光缆;通信线路;线路路由;光纤;防雷电

abstract:the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technologysincethe1970sunceasingdevelopmentandprogress,theworldipbusinessgrowingatarateof100%everyyear,thiswillforceoriginallyisgivenprioritytowithvoiceservicestelecommunicationsnetworkbegantocarryontheprofoundchanges.Sparenoefforttomanycountriesandregionsheavilyopticalcab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anditsindustry,fiberopticcablecommunicationsgetunprecedenteddevelopment.thispaperfirstillustratesthegeneralrequirementsofopticalcablelinedesign,andthenanalyzesitsdesignstage,finallyindetailfromfouraspectsdiscussesthedesigningpointsofthe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lines.

Keywords:opticalcable;Communicationlines;Routinglines;opticalfiber;Lightningprotectionelectricity

中图分类号:tn91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光缆通信线路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线路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并进行多种方案比较,提出优选的方案。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经济合理,满足施工和使用要求。

2、在城镇以及路权资源受到限制的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电信管道、电信杆路等电信基础设施时,应考虑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统筹规划、联合建设、资源共用。

3、线路设计必须保证通信网整体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中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

4、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传输设备,应取得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未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5、工程设计中必须按照丁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款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

光缆通信线路设计的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工程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完成三个设计文件,即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报告。

1、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工程建设程序中最初阶段的工作,是投资决策前拟定该工程项目的轮廓设想。在建议书中主要阐述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和主要依据,初步分析工程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行性及能够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议书是有关部门进行工程决策的初步依据。

2、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议书通过审批后,即可进行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评估。所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项目建议书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工程规模、地点、方案的比较论证、技术条件、投资估算等;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及深入评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在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最佳方案确定建基本的建设文件,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明确阐述工程规模、地点、线路线路选择、投资成本与经济效益评估等。

(二)设计阶段

光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阶段的划分主要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但是对于大型、特殊工程项目或者技术上比较复杂而缺乏设计经验的项目,实行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合同或者设计委托书、初步勘测资料及相关的光缆线路设计规范要求编制。光缆线路工程设计文件主要阐述设计依据、范围、分工;工程量、技术经济分析;线路选择及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中继段距离的计算、工程预算等。

初步设计要绘出有关图纸,即光缆线路路由示意图、进局管道光缆线路路由示意图、光纤分配图、局内布线图等。

2、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编制工程的设计标准、技术要求及措施。

3、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编者的,用来指导工程施工。其施工图预算则是确定工作预算造价,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或者工程总承包合同)和办理工程结算的依据。它用来阐述光缆的路由、光缆结构、单盘光缆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光纤色标、中继段主要指标、光缆敷设安装要求、光缆防护要求及措施等。

光缆通信线路的设计要点

(一)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光缆路由的选择应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使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维护方便。

光缆路由沿公路敷设应做到顺路取直,不要随弯取线,以免增加线路长度。在一些地形复杂、障碍较多的地段,应考虑施工维护的方便,不要强求长距离的大直线,其隔距要求应根据规范或设计要求确定。

光缆路由应选择在地质稳固、地形平坦、自然危害少的地方。在平原地区应避开湖泊、沼泽、水塘、沟渠及排涝积洪等地带;山区路由应尽量避免翻山越岭,选择地质稳固、坡度较平、石方工作量少,便于维护施工的地带,避开沟渠和水土流失的地方等。山区选择路由时还应进行防雷调查,尽量避开落雷较多的地段。

(二)光缆通信线路敷设方式

市话光缆通信线路或长途光缆线路进入市区的部分,应尽可能采用管道敷设方式,只有在没有管道又无条件新建管道时,可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当直埋敷设也困难时,可采用架空方式作短期过渡。长途光缆线路在郊外一般采用直埋,遇到下列情况可以采用架空敷设方式:

穿越河沟,峡谷直埋特别困难的地段;

施工特别困难或赔偿费用过高的地段;

市区暂时无条件建设管道的地段;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8

关键词:管理科学;风险应对方案选择;混合型决策方法;城市生命线;关联性特征匹配

中图分类号:C931;F29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21(2015)02-0140-06

引言

由电力、燃气、供水、交通、通讯等系统构成的城市生命线是保障城市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运行安全性与公众社会生活的稳定性和便利性密切相关。近年来,由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引发的城市生命线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如青岛输油管线爆炸导致受灾区域出现停电、停水、交通中断),促使政府相关部门更加意识到加强城市生命线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选择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一方面,城市生命线各系统在空间布局上错综交织、在功能实现上相互依赖与影响,这种系统关联性导致风险应对方案往往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协同实施;另一方面,城市生命线运行环境具有高风险性和明显的风险传导效应,风险应对方案不仅要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还要有效规避风险传导效应引发的间接损失。因此,如何采用有效方法解决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选择问题已成为城市生命线风险管理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日前,国内外鲜有学者开展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选择的定量研究,仅有少数学者在进行城市生命线的风险分析过程中涉及了风险应对方案选择的定性描述。例如,Kjolle等基于历史数据和专家判断确定r城市生命线风险事件的频率和概率、受影响的人数等,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定性识别出最优的风险应对方案。在相关的项目风险应对方案选择方法研究中,学者们分别给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方法、广义决策树和蒙特卡罗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区间优化模型的方法、基于多因素优化模型的方法、基于模糊群决策理论的方法等。

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选择问题难以直接应用上述方法来解决,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由于系统关联性和风险传导效应,城市生命线风险事件的特征指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并有关联类型和强弱的差异。例如,特征指标“系统设施受损程度”和“衍生灾害的可能性”之问就存在较强的互补型关联,即设施严重受损会明显提高衍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由于风险事件的突发性及其后果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往往难以用精确的信息来刻画城市生命线风险事件的特征指标。例如,通常使用“不低于10万元”来描述直接经济损失,使用“较低”来描述衍生灾害的可能性。鉴于此,针对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选择问题涉及特征指标关联性和信息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本文给出一种考虑关联性特征匹配的混合型决策方法,通过衡量风险事件与应对方案在各个关联性特征指标的匹配程度以及综合匹配程度,进行风险应对方案的初筛和优选。

1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选择问题描述

为便于分析涉及特征指标关联性和信息形式多样性的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选择问题,采用如下符号描述该问题所涉及的集合和量。

R:城市生命线风险事件。

a={a1,a2,…,am}: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集合(m≥2),其中,ak为第k个应对方案,k∈m,m={l,2,…,m}。

C={C1,C2,…,Cp}:风险事件的特征指标集合,其中,Ci为第i个特征指标,i∈{1,2,…,n}。记C’={C1,C2,…,Cp}和分别表示指标值为区间数和语言短语形式信息的特征指标子集合,l≤p

w=(w1,w2,…,wn):风险事件特征指标的权重向量,其中,wi为特征指标c。的权重,且满足o

风险事件特征指标关联矩阵,其中,dij为特征指标Ci和Cj之间的关联系数(i≠j),dij∈[-l,1],该系数由风险应对专家小组协商后给出,用来反映特征指标之间关联的类型和强弱。dij∈[-1,o)表示特征指标Ci和Cj之间存在冗余型关联,即特征指标之间呈现出相互干扰或制约的状态,而且dij越接近-1表示冗余型关联越强;dij=0表示特征指标Ci和Gj之间为零型关联,即两个特征指标相互独立;dij∈(0,1]表示特征指标Ci和Cj之间存在互补型关联,即特征指标之间呈现出相互依赖或催化的状态,而且越接近l表示互补型关联越强。这里不考虑风险事件特征指标自身的关联,有dij=“一”,i∈{1,2,…,n}。

S={So,S1,…,Sg}:语言短语评价集合,其中,Sq为第q个语言短语,q∈{o,1,…,g}。

Y=(y1,y2,…,yn):风险事件特征指标决策向量,其中,yi为风险事件R在特征指标C,的指标值,i∈{l,2,…,n},该指标值由相关工作人员现场侦察后给出或由风险应对专家小组根据经验判定和共同协商给出,其可能为区间数或语言短语形式的信息。

X=[xki]m×n:应对方案特征指标决策矩阵,其中,xki为应对方案ak在特征指标Ci的指标值,k∈m,i∈{1,2,…,n},该指标值通常依据权威机构颁布的相关法规或管理标准而定,其也可能为区间数或语言短语形式的信息。

本文要解决的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选择问题是根据已知的特征指标权重wi、特征指标关联系数dij风险事件特征指标值yi和应对方案特征指标值Xki,如何从应对方案集合a中选择出应对城市生命线风险事件R的最优方案。

2考虑关联性特征匹配的风险应对方案选择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关联性特征匹配的混合型决策方法,其基本原理与主要步骤描述如下。

首先,定义实际域、设定域和公共域三个参数,其中,实际域侧重反映风险事件R在特征指标Ci的真实表现,记为;设定域侧重反映应对方案ak在特征指标Ci的预期承载力,记为;公共域则表明应对方案ak在特征指标Ci下应对风险事件R的可控区域,其为实际域与设定域面积交织的区域,记为。

其次,将风险事件特征指标值yi和应对方案特征指标值xki分别映射为实际域和设定域,并通过两者的面积交织确定公共域。

(1)当特征指标时,风险事件特征指标值yi的区间数形式表示为,其中,且为实数域,应对方案特征指标值xki的区间数形式表示为,其中为实数域,区间数形式特征指标值对应实际域、设定域和公共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当特征指标时,若对应的特征指标值为语言短语sq,则可以通过如下的转换公式将其转化为三角模糊数形式的Sq。依据公式(1),可分别将语言短语形式的风险事件特征指标值yi和应对方案特征指标值xki转换为三角模糊数形式的和其中,相应的隶属度函数分别为语言短语形式特征指标值对应的实际域、设定域和公共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φ为设定域与实际域的边界线交点在横轴上的映射。

然后,将fki定义为反映风险事件R与应对方案ak在特征指标Ci下匹配程度的信息量,根据公理设计方法的思想,可将fki表示为考虑到不同信息形式特征指标值对应实际域与公共域的差异,将公理设计方法扩展到混合型决策环境,并分别给出不同信息形式特征指标下fki的计算公式

(1)当特征指标时,有

在此基础上,以公理设计方法中的信息公理为依据进行风险应对方案的初筛。由信息公理可知,fki值越小表明风险事件R与应对方案ak在特征指标Ci的匹配程度越高。特别地,表示在特征指标Ci下风险事件R造成的后果已远远超出应对方案ak所能承载的范围,该应对方案将会被淘汰;表示在特征指标Ci下风险事件完全处于应对方案ak可承载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采用2-additiveChoquet积分算子将风险事件R与初筛后剩余应对方案ak在特征指标Ci的信息量fki与相应的特征指标权重wi、特征指标关联系数dij进行集结,得到风险事件与初筛后剩余应对方案的信息总量fk,其计算公式为这里,m’为初筛后剩余应对方案的下标集合。信息总量反映了风险事件与应对方案的综合匹配程度,其值越小则表明风险事件与该应对方案的匹配程度越高。相关监管部门决策者可以根据fk的大小对初筛后剩余应对方案进行排序,进而选择出最优的应对方案。

综上,给出考虑关联性特征匹配的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选择方法的主要步骤。

步骤1定义实际域、设定域和公共域三个参数。

步骤2将风险事件特征指标值yi和应对方案特征指标值Xki分别映射为实际域和设定域,并通过两者的面积交织确定公共域。

步骤3依据公式(2)~(6)计算风险事件R与应对方案ai在特征指标Ci下匹配程度的信息量fki。

步骤4根据公理设计方法中的信息公理进行风险应对方案的初筛。

步骤5依据公式(7)计算风险事件与初筛后剩余应对方案的信息总量fk,并据此选择最优的应对方案。

3算例分析

B市位于某西部大省内,当地政府结合当前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部署出台了城市生命线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重点关注风险事件在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住户影响范围等六个方面的危害,并针对不同等级的危害制定了五种风险应对方案,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某样区位于B市老旧城区内,建设标准不高、没施设备相对落后。假设某日该样区燃气管道泄露并导致爆炸的风险事件记为R,将目前可选择的应对方案集合记为a={a1,a2,…,a5},风险事件特征指标集合记为C={C1,C2,…,C6},即C1:人员伤亡(单位:人),C2:直接经济损失(单位:万元),C3:住户影响范围(单位:户),C4:燃气系统设施受损程度,C5:对其他生命线系统运行的影响,C6:衍生灾害的可能性,特征指标权重向量为w=(0.25,0.15,0.17,0.15,0.10,0.18),语言短语评价集为S={So:L(低),S1:m(一般),S2:H(高),S3:VH(很高),S4:DH(极高)},各应对方案在特征指标集合的具体信息可根据相关规定确定(见表2)。风险应对专家小组给出了风险事件特征指标的关联系数(见表3)。事故发生后,结合工作人员的现场勘察和专家小组的共同协商获取了如表4所示的风险事件特征指标信息。

依据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本次城市生命线风险应对方案的选择。首先,将表2和表4中的应对方案特征指标值和风险事件特征指标值分别映射为设定域和实际域,并通过两者的面积交织确定公共域。然后,根据公式(2)~(6)分别计算风险事件与应对方案在各个特征指标的信息量,结果如表5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风险事件在个别特征指标上已超出方案al和a,所能承载的范围,上述两个方案将被淘汰。在此基础上,结合表3中的风险事件特征指标关联系数,依据公式(7)计算风险事件与剩余应对方案的信息总量,结果为:f3=0.43,f4=0.07,f5=0.36。由此可知剩余应对方案的排序为:a4>a5>a3,a4为应对本次风险事件的最优方案。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9

为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作出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的规定。当前,各地须抓紧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尽快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的必要性

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努力下,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成绩显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实现了总体平衡。但在一些地方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还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质量问题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是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解决当前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履行法定义务,确保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必要手段;是贯彻落实中发[2005]1号文件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履行国土资源部门职责,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措施。

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是按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原则,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和方法,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挂钩并进行折算,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平衡。根据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受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的制约,不宜倡导用直接增加补充耕地数量抵顶质量;为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在现阶段,不允许以补充高质量耕地为由减少补充耕地数量。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应立足于“占一补一”,提高补充耕地等级;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补充耕地等级无法达到被占用耕地等级的,须按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

二、关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规划建设用地进行预测,从总体上掌握拟被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并对用于实施占补平衡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选址和布局进行统筹安排,以确保补充耕地和被占用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总体平衡。

(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规范,增加对项目补充耕地等级进行评定的要求。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须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成果或方法评定补充耕地应达到的等级,项目竣工验收时认定补充耕地等级。

(三)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优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增加资金投入,提高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努力提升补充耕地的等级。

(四)用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尽可能安排已竣工验收或初步设计已完成,补充耕地的等级已确定的项目。选定项目的补充或拟补充的耕地应与被占用耕地面积和等级相同,以保证补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确实无法实现等级相同时,应优先选择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接近的项目,并按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

三、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步骤

(一)拟定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决定》精神,全面、准确领会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的基本思路,发挥有关科研、事业单位的作用,制定开展按等级折算的研究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定时间进度,落实工作经费,提出保障措施。研究方案应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并报部备案。

(二)启动研究。参照部制定的《关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技术指导意见》(见附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抓紧启动有关工作。一是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方法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内的等级折算系数;二是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增加在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对补充耕地等级进行评定的要求。

(三)把握进度。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成果验收后半年内完成等级折算方法研究和项目初步设计规范修订完善工作;正在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地区,折算方法研究和项目初步设计规范修订完善工作与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同步进行,全部工作应在2006年上半年完成。部将选择部分重点地区作为联系点,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四)应用成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本行政区域内综合平衡后的折算系数及时报部备案。部审查后,如有重大问题,将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报部备案的折算系数可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地区试行后逐步推广应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修订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部将研究制定有关技术规范。

四、关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研究的相关工作

(一)加快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进度。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是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的基础工作,各地应认真落实部关于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部署,加快工作进度,促进成果尽快得到应用。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成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商有关部门,抓紧对耕地开垦费收缴标准的研究,区别耕地的等级,调整收费标准,逐步使耕地开垦费标准与被占用耕地等级相适应。

(二)完善补充耕地方案审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研究的工作进度,逐步完善报批的建设项目用地补充耕地方案内容,增加被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等级以及按等级折算的内容,强化对补充耕地质量的审查。

(三)加强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中对质量的考核。建设用地项目必须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并严格依据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初步设计、组织实施和验收。从2006年起,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时,如补充耕地等级低于被占用耕地等级,逐步实行按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以切实保证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数量、质量相当。

(四)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技术规范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抓紧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以现行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为基础,制定和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编制规程和规范。在此基础上,部将拟定和颁布行业标准。

附件:《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技术指导意见》

2005年7月6日

附件:

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技术指导意见

为指导各地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准确把握具体技术环节,提供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成果,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关于被占用耕地等级确定

(一)已有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查找被占用耕地的利用等。

(二)尚未开展或完成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的原理与方法,通过选择少量典型县与样点,建立省级农用地分等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被占用耕地的等级。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典型县与样点。按照地貌条件、耕作制度等划分区域,在各区域内选择1~2个典型县,再根据统计学原理确定典型县内的样点。

2.建立省级农用地等级序列。在对样点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等级评定,并对所有样点的利用等指数进行汇总,形成省级农用地等级序列。

3.确定被占用耕地等级。计算被占用耕地的利用等指数,根据省级农用地等级序列,确定被占用耕地等级。

二、关于补充耕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

补充耕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的有关技术环节如下:

(一)确定补充耕地的理论最高等级。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或方法,确定补充耕地项目所在部级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耕地的最高等级,以此作为补充耕地所能达到的理论最高等级。

(二)确定补充耕地实际能达到的等级。依据补充耕地项目所在部级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内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补充耕地实际能达到的等级。

(三)确定补充耕地项目的优化设计方案。根据补充耕地项目实际能达到的等级所对应的农用地分等因素及其分级标准,考虑当地的技术条件、资金投入状况等,提出各因素设计条件的最优组合,形成补充耕地项目的优化设计方案。

(四)补充耕地项目优化设计方案论证。组织有关专家对补充耕地项目优化设计方案进行论证。项目规模较小的,可根据实际直接确定优化设计方案。

三、关于补充耕地等级评定

补充耕地等级评定是修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规范的重要内容。评定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补充耕地等级评定是对补充耕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耕地条件进行评定,而不是对实际补充耕地进行评定。

(二)对补充耕地设计条件进行评定,要考虑设计的耕地达产生产力水平,即耕地熟化后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

对补充耕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评定的方法,应严格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的有关要求进行,在基本参数确定、评价因素选择、因素分级、权重确定等方面与被占用耕地等级评定保持一致。

四、关于等级折算系数制定

(一)已有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查找省级农用地利用等。当部级农用地利用等建立后,统一使用部级农用地利用等。

2.确定农用地利用等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对应关系。根据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调查所在等级的粮食生产能力,建立省级农用地利用等、利用等指数与粮食生产能力对应关系,原则上掌握标准粮产量750公斤/公顷为等级间距。已建立该对应关系的省,可直接查找。

3.制定等级折算系数表。根据农用地利用等—粮食生产能力对应关系表,制定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系数表,折算系数为被占用耕地等级所对应的粮食生产能力与补充耕地等级所对应的粮食生产能力之比,当该系数小于1时按1计。

(二)尚未开展或未完成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建立省级农用地利用等序列。根据前述建立省级农用地等级序列的方法,建立省级农用地利用等序列。

2.确定农用地利用等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对应关系。方法同上。

3.制定等级折算系数表。方法同上。

五、关于等级折算系数应用

当补充耕地等级等于或高于被占用耕地等级时,占一补一;当补充耕地等级低于被占用耕地等级时,须按等级折算系数确定补充耕地面积。根据补充耕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与否,具体折算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已验收的补充耕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1.确定被占用耕地等级。根据前述被占用耕地等级确定的有关要求,确定被占用耕地等级。

2.评定补充耕地等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时已确定耕地等级的,可直接获取;未确定耕地等级的,按照前述补充耕地等级评定的有关要求,评定补充耕地等级。

3.查找等级折算系数表。根据被占用耕地等级与补充耕地等级,查找等级折算系数表中对应的折算系数。

4.确定补充耕地面积。补充耕地面积=被占用耕地面积×等级折算系数。

(二)尚未验收的补充耕地开发整理项目

1.确定被占用耕地等级。方法同上。

2.评定补充耕地等级。在补充耕地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按照前述补充耕地等级评定的有关要求,评定补充耕地等级。

3.认定补充耕地等级。在补充耕地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达到初步设计要求的,即可认定补充耕地等级。

4.查找等级折算系数表。方法同上。

5.确定补充耕地面积。方法同上。

六、关于等级折算系数试行应注意的问题

在等级折算系数制定后先试行,一是检验通过应用等级折算系数是否能确保耕地占补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二是检验不同等级之间折算系数是否协调一致,能否构成等级折算系数体系。在具体试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试行区的确定。试行区应选择在被占用和补充耕地矛盾突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安排在土地生产潜力较大的区域。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篇10

abstract:thedecision-makinganddesignstageofcostcontrolisthefocusofthewholeprocesscontrolofengineeringcost.thisarticlefromthecharacteristicsofcostcontrolinthedecision-makinganddesignstage,clarifiesthekeyofthecostcontrolisinthedecision-makinganddesignstage,andputsforwardsomemainmeasuresoftheinvestmentinthisstage.

关键词:市政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技术经济分析;限额设计;造价信息

Keywords:municipalengineering;decision-makingstage;designstage;investmentcontrol;technicalandeconomicanalysis;quotadesign;cost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F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05-02

0引言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基础建设工程,在我国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筑物、设备等,其内容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园林绿化等诸多专业。在项目阶段中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达到70-90%。而设计阶段虽然费用只占工程全部费用的1%不到,但在项目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它对投资的影响高达75%以上。因此尽管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但决策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更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

1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主体

市政工程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以投资估算为主要研究对象。投资估算的成果文件称作投资估算书,是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不仅影响可研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更影响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所以全面准确的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是可行性研究乃至整个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我国市政工程的投资估算按阶段不同通常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①项目规划阶段的估算。此阶段主要指有关部门按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建设规划,粗略估算建设项目所需投资额,其对投资估算精度要求误差大于±30%。

②项目建议书阶段的估算。此阶段按项目建议书中的工艺方案、建设规模等内容估算建设项目所需投资额,是审批项建书和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其对投资估算精度要求误差在±30%以内。

③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估算。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较为重要,是对项目进行较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并比选出最佳投资方案的依据。此阶段的投资估算经审查批准后,即是工程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投资限额,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10%以内。

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主体

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一般建设项目设计可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简单的项目可以只进行施工图设计,技术上特别复杂的可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市政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一般以设计概算为造价控制主体,两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设计概算,三阶段设计必须编制修正概算。施工图阶段以施工图预算为造价控制主体。

2.1初步设计阶段

该阶段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关键,也是编制和审查的重点。概算一经批准即为控制拟建项目的最高限额,是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是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贷款合同的依据;是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的依据;是衡量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合理性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的依据;是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效果的依据。因此,初步设计概算是项目前期投资控制的重点。

2.2施工图设计阶段

该阶段是工程实施的依据,是对初步概算的检验。目前由于清单控制价的普及实施,施工图预算主要是由设计或咨询单位编制经建设单位报财政局进行支出预算的审计使用。

3决策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

尽管近几年市政工程越来越多地引入社会资本,但基本还是以使用财政资金为主,工程建设项目本身收益极少甚至没有,这就决定了在建设过程之中如何能够节约政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收益,是一个需要进行研究的重大课题。要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要坚持从前期入手,自决策和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造价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3.1通过技术经济分析优化方案实现控制工程造价

技术经济分析优化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技术方案的优选对项目的影响极其重要,所以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手段优化方案是决策和设计阶段实现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以某污水处理厂工程方案选择为例。该项目方案初期关于污水的进水方式的有两种方式:方案一是控制整体进水管道标高,在进水位置采用措施将进水水位抬高,保证后续的污水工艺流程,该方案后期运行成本低,但前期建设成本大;方案二不控制进水标高,增加二级泵房,将后续水位提高以满足工艺流程,该方案前期建设成本低,但由于二级泵房增加了设备投入和电费消耗,运行成本偏高。在决策和设计阶段,笔者应用技术经济分析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通过经济评价的方法对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尽管方案一建设初期的建设成本略大,但考虑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期长,方案二的运行成本高负担会对整个项目更不利,因此优选方案一。而后期该项目建成后的实际运行也基本印证了前期的方案分析,达到了不错的经济效果。

3.2合理应用限额设计控制投资

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工程决策和设计的各阶段。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复的可行性阶段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按各章节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把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实际工作中限额设计可分为外部限额指令与内部限额要求两种形式。外部限额指令即由业主向设计发出指令,是一种被动接收的形式。比如由于年度财政资金紧张,发改委在决策阶段发出限额设计的指令,此时限额设计在项目决策阶段已经确定,可以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的多个阶段,这种状态下的限额设计贯彻性强,效果也非常明显。内部限额要求则是设计单位内部由造价人员主动发出,通常是造价人员在接到设计资料在造价成果初稿已经编制完成与上阶段投资进行对比时,发现投资较上阶段有所突破,经过与项目负责人沟通而提出的反馈要求。这种状态非常被动,一旦遇到工期紧、任务重、设计期限需超前完成时则极有可能控制不了投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否有人提前发出限额设计的指令,造价人员均应保持限额设计的意识,动态地把握设计思路,随时与上一阶段的设计内容进行对比,防止在最后一刻出现超投资现象。

限额设计不是一味地调减投资,它是根据工作计划与实际情况的对比,由各单位、各专业全体参与、科学合理地决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实现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及经济合理条件下的技术先进。

3.3确保造价信息准确有效以利于决策和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要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在工程造价信息采集阶段就需要保证造价信息准确有效。工程造价信息具有区域性、多样性、专业性、系统性、动态性、季节性多种特点,想要正确采集有效信息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价格信息的区别与确认。

在建设项目前期的估算、概算、预算甚至控制造价的编制中,各类价格基本依据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的当地《材价信息》。

首先,由于市政工程材料的多样性、专业性特点,使《材价信息》不可能涵盖所有专业的各种材料价格。比如同样是钢板:在桥梁工程中区别一般的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异形钢构件中一般采用Q345D的桥钢、临时钢便桥桥面常使用花纹钢板、桥面装饰则使用拉丝不锈钢板,价格差异特别大。

其次,由于市政工程受客观环境影响施工方案变化大,相同方案中机械设备因信息不准确也可能引起投资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比如某地下车行地道工程,由于埋深较深、断面较大、地质情况复杂,采用Smw工法桩进行基础部分的围护施工,该部分占地下全部费用50%以上。其中在水泥搅拌桩施工时,为保证质量要求,采用三轴专用机械搅拌机,此设备市场价格每台大约8000元,水泥搅拌桩测算约340元/m3。若按定额中常规搅拌机设备测算后搅拌桩仅为260元/m3,差异较大。所以造价信息的准确是投资控制的基础,为保证后期不出现超投资现象,必须对非常规设备的市场价格有所了解。

②造价指数的收集、整理。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筹备时间长、建设周期跨度大,而工程造价信息的动态性、季节性又使得各种造价信息在不同时点、时段的变化非常大,这就使得建设项目在前期阶段特别需要注意收集和整理造价指数。

造价指数的种类较多,可供编制的方法和公式也较多,在许多著作中都有介绍,本文不展开说明。但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任何公式都有缺点,公式只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通过简单的线性关系进行预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仅几项变动幅度非常大的材料就有可能造成投资的预测偏离实际投资非常大。

③已完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反馈。

任何项目的造价的准确与否、投资大小、造价控制的效果好坏都是相对的概念,都是相同项目在不同时间段的比较。要保证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在决策和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造价,就应该持续进行已完工程信息的收集反馈,这是建设工程在后期的工作重点。我国在1991年就开始了造价资料的积累制度,但目前对于造价信息反馈与收集效果并不好,原因如下:1)同一工程在决策和设计阶段就至少分为三个阶段,有可能在各阶段为不同的单位编制,缺乏后续阶段的信息反馈;2)即使编制单位相同,业主单位在不同阶段也经常不同,参与各资料收集的意识不强,缺乏传承;3)现行资料累积制度大多在完工后整理,或为单项或单位工程的资料,较少整理,或粗或细,难以在下个项目的前期阶段直接利用,增加了资料积累的难度;4)没有组织者专门针对设计阶段资料进行整理。

由此可见造价信息的反馈收集虽是造价控制的举措之一,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缺乏实际操作,相信一旦该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后必将使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4结束语

市政工程的投资控制可有效节约政府投入资金,减轻财政负担,扩大服务社会的基础设施改造范围,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而决策和设计阶段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阶段,对前期各阶段的造价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造价控制,可切实推进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健康、长远发展。

⒖嘉南祝

[1]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中国计划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