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十篇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十篇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9:26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1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且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围绕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目标要求,用五年左右时间建立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以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公共信用为示范,以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关键,综合抓好诚信教育、信用制度、信用市场、信用服务、信用监管、技术支撑等环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信用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规范信用服务,加强信用监管。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推动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地建立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坚持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分步推进的方针。结合我省实际,周密制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以点带面,分阶段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坚持宣传教育与法治建设相结合的方法。一手抓诚信宣传教育,一手抓法规制度建设,依法强化信用监管,惩治失信行为。

坚持统一标准,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公共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着重从服务、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加强公共信用建设,提高政府机关的公信度。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精简机构和人员,理顺职能分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形成依法行政、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完善科学决策制度,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决策机制。建立公共决策咨询听证制度,完善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的履行制度,做事到位,承诺有度,承诺兑现。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防止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健全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改善行政复议、等制度,加强对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监督,及时纠正公共信用失信问题,特别是承诺不兑现、违法行政等问题。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加强社会监督。发展电子政务,加快全省政务公众信息网建设,推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公共服务、政策宣传等实现信息化,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公平、低成本的服务。

(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本意见所指企业包括企业法人、其他经营性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和征信机构

(1)整合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实现联合征信。依法组建省企业征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利用福建政务信息网,由省企业征信机构统一采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省级各单位要建立全省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管理对象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向省企业征信机构提供法律法规许可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支持该机构低成本、高效率地采集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省企业征信机构建立与省政务信息平台相连接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省企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和联合征信。

(2)省、市、县(区)实行联合征信。对于省级数据库内,已涵盖各市、县(区)的省级部门和单位,由省企业征信机构直接联通相应的省级部门和单位进行数据的采集;对于省级数据库与各市、县(区)数据库分别设置的部门和单位,由省级部门和单位负责采集各市、县(区)对口部门和单位数据,再提供给省企业征信机构。

(3)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必须支持省企业征信机构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以便征信机构定期、实时、方便、动态地采集数据。省企业征信机构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自主申报系统,拓宽信用信息渠道。数据存入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时,应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

2.依法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省企业征信机构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披露。对内为国家机关司法和行政提供依据,为在企业资质申请、政策审批等程序实施过程提供决策参考;对外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依法公示企业的信用信息,促进企业信用监督约束激励机制的有效形成。对于需要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个人,必须依照法律法规,通过相应形式进行无偿(指企业基本信息)或有偿(除企业基本信息以外的信息)查询。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各部门、各单位对其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需要披露时也应依法办理。

3.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企业信用评估(评级)机构与企业征信机构分离,实行总量控制、适度竞争、依法特许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开展专业、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估(评级)。

4.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发展各类信用担保公司,鼓励企业投保保证保险,以提升企业的社会信用度。

5.建立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统一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制定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之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运用数字安全认证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开放和共享的等级划分,实现授权查询和深度查询的权限设置。

6.加强企业信用自律。以增强企业防范能力,强化约束监督,促进诚信守法为目标,建立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用档案管理、分析评估和风险警示制度,有效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企业自身行为,在生产经营、合同履行、商品质量、经济鉴证、中介服务、税金缴纳、金融信贷、往来帐款、财务核算、数据统计等环节加强自律,不断改善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

7.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制定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行业内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和组织协调,指导业内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系统和树立诚信意识,改善业内信用状况。

(三)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以现有的金融系统信贷网络为技术载体,以居民个人在银行开立的个人基本账户为主线,归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信息,逐步整合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部门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实现联合征信,形成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案,结合我省情况,全面组织实施。

三、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法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征信管理、信用信息披露管理、信用评级管理、信用保险与担保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管理、信用服务从业人员管理、信用信息网络管理、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管理、失信制裁和监管等方面的法规。

(二)推行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分类管理制度。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在各自监管领域,根据管理的需要和特点,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定相关的企业信用分类和信用信息匹配办法,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指标。

(三)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建立由政府监管部门、各类授信机构、用人单位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共同参加的市场联防机制,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信用公示、警告提示、限制消费、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行政处罚等惩罚。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和个人,政府有关部门在工商年检、纳税服务、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给予优惠或便利,促使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四)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对于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征信、评估(评级)、担保、调查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应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对其执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失误或被滥用,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诚信建设舆论宣传、职业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和信用管理基础知识普及活动,树立“信用福建”形象。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教育单位,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信用宣传教育,增强公务员、企业员工和广大群众信用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诚信为本、诚信兴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六)培育信用市场需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开展管理工作,在登记注册、资质认定、年审年检、专项检查、日常监管、审批事项,以及财政支持项目等方面积极使用信用调查和评估资料,参考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等,要实行信用强制评估。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依法使用信贷信息数据。引导各行业扩大征信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在签订合同、合资合作、消费信贷、投放信用工具等商业活动中,更多地利用征信服务,降低交易风险。

(七)政府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国家相关各部门所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的数据库转换软件和硬件配套以及省企业征信机构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等必需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其余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筹集。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省直有关部门、省级各主要金融机构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方案,研究部署工作,协调有关事项,督促各部门、各地区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并相应成立公共、企业、中介机构、个人四个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各设区市和省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机构,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经贸委,与省整规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合署办公。

(二)加强部门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要积极履行职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开。有关分工如下: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媒体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工作;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参加,拟制我省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省经贸委、工商局、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拟制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中由省财政厅牵头,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参加,拟制我省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2

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

系,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

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且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围绕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

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目标要求,用五年左右时间建立全省社

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以建立社会信

用制度为核心,以公共信用为示范,以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

建设为重点,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关键,综合抓好诚信教育、信用

制度、信用市场、信用服务、信用监管、技术支撑等环节,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信用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

门分工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规范信用服务,加

强信用监管。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

方向,推动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地建立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坚持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分步推进的方针。结合我省实际,

周密制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以点带面,分阶段推进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坚持宣传教育与法治建设相结合的方法。一手抓诚信宣传教

育,一手抓法规制度建设,依法强化信用监管,惩治失信行为。

坚持统一标准,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采用现代化信息

技术手段,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公共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着重从服务、决策、执行、

监督等方面,加强公共信用建设,提高政府机关的公信度。转变

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精简机构和人员,理顺职能分工,深化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形成依法

行政、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完

善科学决策制度,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决策机制。建立公共

决策咨询听证制度,完善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的履行制度,做事

到位,承诺有度,承诺兑现。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

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防止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

主义。健全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改善行政复议、

等制度,加强对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监督,及时纠正公共信用

失信问题,特别是承诺不兑现、违法行政等问题。完善政务公开

制度,增加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加强社会

监督。发展电子政务,加快全省政务公众信息网建设,推动政府

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公共服务、政策宣传等实现信息化,

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公平、低成本的服务。

(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本意见所指企业包括企业法人、

其他经营性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和征信机构

(1)整合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实现联合征信。依法组建省企

业征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利用福建政务信息网,由

省企业征信机构统一采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全省企

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省级各单位要建立全省本系统、本行业、本

部门管理对象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向省企业征信机构提供法律法规

许可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支持该机构低成本、高效率地采

集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省企业征信机构建立与省政务信息平台相

连接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省企

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和联合征信。

(2)省、市、县(区)实行联合征信。对于省级数据库内,

已涵盖各市、县(区)的省级部门和单位,由省企业征信机构直

接联通相应的省级部门和单位进行数据的采集;对于省级数据库

与各市、县(区)数据库分别设置的部门和单位,由省级部门和

单位负责采集各市、县(区)对口部门和单位数据,再提供给省

企业征信机构。

(3)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必须支持省企业征信机构的

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以便征信机构定期、实时、方便、动态

地采集数据。省企业征信机构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自主申报系

统,拓宽信用信息渠道。数据存入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时,应

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

2.依法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省企业征信机构采集的企业信用

信息数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披露。对内为国家机关司法和行政提

供依据,为在企业资质申请、政策审批等程序实施过程提供决策

参考;对外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依法公示企业的信用

信息,促进企业信用监督约束激励机制的有效形成。对于需要获

取企业信用信息的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个人,必须依照法律

法规,通过相应形式进行无偿(指企业基本信息)或有偿(除企

业基本信息以外的信息)查询。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

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各部门、各单

位对其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需要披露时也应依法办理。

3.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企业信用评估(评级)机构与

企业征信机构分离,实行总量控制、适度竞争、依法特许经营和

市场化运作,开展专业、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估(评级)。

4.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

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发展各类信用担保公司,鼓励企业投

保保证保险,以提升企业的社会信用度。

5.建立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统

一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制定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实

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之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

运用数字安全认证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开放和共享的等级划

分,实现授权查询和深度查询的权限设置。

6.加强企业信用自律。以增强企业防范能力,强化约束监督,

促进诚信守法为目标,建立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用档案管理、分

析评估和风险警示制度,有效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企业自身

行为,在生产经营、合同履行、商品质量、经济鉴证、中介服务、

税金缴纳、金融信贷、往来帐款、财务核算、数据统计等环节加

强自律,不断改善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

7.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在企业信

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制定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

行业内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和组织协调,指导

业内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系统和树立诚信意识,改善业内信用

状况。

(三)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以现

有的金融系统信贷网络为技术载体,以居民个人在银行开立的个

人基本账户为主线,归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信息,逐

步整合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部门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

实现联合征信,形成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

案,结合我省情况,全面组织实施。

三、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法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

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征信管理、信用信息披

露管理、信用评级管理、信用保险与担保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管

理、信用服务从业人员管理、信用信息网络管理、经济鉴证类中

介机构管理、失信制裁和监管等方面的法规。

(二)推行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分类管理制度。政府各

行政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在各自监管领域,根据管理的需要和

特点,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

定相关的企业信用分类和信用信息匹配办法,建立科学的企业信

用指标。

(三)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建立由政府监管部门、

各类授信机构、用人单位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共同参加的市场联防

机制,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信用公示、警告提示、限制消

费、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行政处罚等惩罚。对信用记

录良好的企业和个人,政府有关部门在工商年检、纳税服务、政

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给予

优惠或便利,促使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四)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对于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

的征信、评估(评级)、担保、调查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应依法

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日常监管,

对其执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失误或

被滥用,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诚信建

设舆论宣传、职业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和信用管理基础知识普及

活动,树立“信用福建”形象。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利用各种新

闻媒体和教育单位,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信用宣传教育,增强公务

员、企业员工和广大群众信用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诚信为本、诚

信兴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六)培育信用市场需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

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开展管理工作,在登记注册、资质认定、年审

年检、专项检查、日常监管、审批事项,以及财政支持项目等方

面积极使用信用调查和评估资料,参考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对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等,要

实行信用强制评估。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依

法使用信贷信息数据。引导各行业扩大征信需求、发展信用交易,

扩大信用经济规模,在签订合同、合资合作、消费信贷、投放信

用工具等商业活动中,更多地利用征信服务,降低交易风险。

(七)政府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国家相

关各部门所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的数据库转换软件

和硬件配套以及省企业征信机构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

等必需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其余采取市场化方式进

行筹集。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省直有关部门、省级各主要金融机构

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我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方案,研究部署工作,协调有关

事项,督促各部门、各地区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并相应

成立公共、企业、中介机构、个人四个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协

调小组。各设区市和省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信用体系建设的领

导机构,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省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经贸委,与省整规领导小

组综合办公室合署办公。

(二)加强部门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中要积极履行职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

有步骤地推开。有关分工如下: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媒体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工作;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省政府法

制办等有关部门参加,拟制我省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省经

贸委、工商局、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拟制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中由省财政厅牵头,省民政厅等有关部

门参加,拟制我省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由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做好我

省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政府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起草我省社会信

用管理地方法规规章草案;

由省质监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建立我省社会信用管

理地方标准体系;

由省工商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建立我省失信制裁联

防机制。

(三)做好基础工作

1.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贯彻实施《公民

道德建设纲要》和普法教育,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2.做好信用分类管理和登记上报工作。各地行政监管部门和

执法部门要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结合各自工作

需要,对管理对象实行不同形式的内部分类管理,建立信用档案,

完善信用信息记录、收集渠道和内部评估机制,并做好信用信息

的上报工作。

3.加强信用监管。各地行政机关要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

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给予必要

的惩戒。

4.引导企业和个人加强信用自律。各地要充分发挥中介机

构、行业协会(商会)和工青妇等各种群众组织的作用,制订和

推行信用守则,规范企业和个人行为,形成维护信用的良好社会

风气。

(四)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高度

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目标责

任制,列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内容,做到管理机构、工

作方案和组织实施落实到位,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按时保质完

成任务。按照整规工作行政督查和责任追究制的要求,对社会信

用体系建设工作各项任务进行督查和责任追究,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本实施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注重实效、责任分担和依法征信、保障信息安全”的原则,以政府信用为引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社会中介机构为载体,改善和优化信用环境,培育信用需求,不断提高信用社会化水平,逐步建立起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全县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总体目标

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打造“诚信*”城市形象,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一个保障、两大平台和三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县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即建立和完善地方性信用规章;搭建企业、个人信用征信平台;构建政府、企业、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使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显著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个人的经济、社会活动的信用规则得到基本遵循,信用的监管、服务得到规范发展,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

二、工作任务和责任单位

(一)着力打造“诚信政府”

着重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商务等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信用体系,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打造现代化诚信服务型政府。

1.建立政府信用数据库和政府信用评价体系。制定政府信用管理制度、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并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

2.实行政府决策公示制、听证制、专家咨询论证制、预告制和通报制,推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政策宣传等信用化。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公平的低成本服务。

3.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责任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诚信*”的建设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政府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行政承诺和民心工程督办考核制度,深化对政府部门的评议工作,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严重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和依法查处。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发改委、法制办、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人事局、财政局、监察局等县直各有关部门以及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建立企业信用系统

以联合征信为突破口,逐步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企业信用资源,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逐步解决部分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建立企业信用规章制度。制定《*县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管理办法》、《*县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公布办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办法》等。

2.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工作。制定信用数据采集的目录和方法,提出分批征信企业名单和分批列入信用数据整合计划的部门,并按照分批征信企业名单和统一制定的征信目录,开展征信工作。

3.逐步健全企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企业信用激励约束制度、失信企业公示制度等各个行业(部门)的信用监管制度,使诚信企业得实惠、失信企业受处罚。对信用好的企业,在产品宣传、融资授信、证照年检、招投标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信用差的企业,特别是严重恶意失信的企业,要加大力度从严惩处。建立企业信用投诉举报制度,对有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录入相关数据库,实行部门间联网查询备案。

4.推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在中介服务行业推进信用建设是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信用中介服务市场,采取适当措施刺激市场信用信息需求,促进信用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以建立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扶持和引进若干以商务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信用中介机构,引导其高起点、市场化、规范性地自主经营。

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发改委、经贸委、国资办、国税局、地税局、商业局、粮食局、质监局、药监局、环保局、人民银行*县支行等各相关部门。

(三)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系统

逐步整合分散在人事、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公安、司法等部门或单位的个人信用信息,以从业经历、信贷消费、税费缴纳、违法违规和违约记录等个人信用信息为主要内容,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

责任单位:县公安局、人事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各相关部门。

(四)建立行业信用信息系统

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以县政府信息中心(网站)为枢纽,是全县信用数据库的信息源。行业信用系统应遵循全县信用数据交换方面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县政府信息中心通过技术规范、管理规范等方式指导、规范各信用系统建设。

我县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主要有:

1.政府信用信息系统,包括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信用信息。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建设。

2.工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包括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信息。由县工商局负责组织建设。

3.民间组织信用信息系统,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信息。由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建设。

4.纳税信用信息系统,包括企业、个人纳税情况的信息。由县地税局和国税局负责组织建设。

5.产品质量信用信息系统,包括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执行标准、名牌产品、免检产品、3C认证产品及企业产品质量状况等信息。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建设。

6.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信用体系系统,包括产品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建设。

7.劳动和社会保障信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劳动合同履行情况、劳动执法检查情况等信息。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建设。

8.外贸信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企业进出口数量、应纳关税、实纳关税、关税拖欠额等信息。由县外经贸局负责组织建设。

9.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资质信息系统,包括发证部门、资质等级等信息。由各发证部门、企业提供信息,由县经贸委负责组织建设。

10.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及居民身份证、户籍等信息。由县公安局负责组织建设。

11.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系统,包括法定代表人姓名、学历、工作、学习和培训经历、奖惩情况、职称、荣誉称号等信息。由县工商局、人事局负责组织建设。

12.公务员信用信息系统,包括公务员姓名、学历、工作、学习和培训经历、考核和奖惩情况、职称、荣誉称号等信息。由县人事局负责组织建设。

13.特定人群信用数据库群,包括注册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导游、拍卖、建筑、房地产等领域及特许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消费信贷对象等特定人群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由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提供信息并负责组织建设。

(五)建设信用数据交换中心和“诚信*”门户网站

以*县政府信息中心(网站)为承办主体,县直各相关部门配合,本着“统一设计,联合建设”的原则,建设*县信用数据交换中心。*县政府信息中心(网站)是全县信用数据交换的枢纽,是实现各部门(行业)信用数据交换的载体,是整个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平台从工商、质监、药监、国税、地税、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建设等部门归集大量的信用数据,采用信用数据征集和分析技术,按照统一的信用数据标准,全面整合各部门和行业的信用数据,形成覆盖全县绝大多数企业与重点人群的信用信息,通过“诚信*”门户网站向社会、各部门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委、财政局、工商局等。

三、实施步骤和进程安排

按照到2010年基本建成我县社会信用体系框架的总体目标,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1月—6月),为启动阶段。主要是制定出台*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着手制定我县相关信用规章及信用标准、细则。着手建设*县信用数据交换中心和“诚信*”门户网站,以企业征信为突破重点,选择重点行业部门试行推进。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征信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

第二阶段(2009年6月­­—12月),为全面推进阶段。重点是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我县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出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和信用监管等有关规章及实施办法、细则。整合各有关行业部门信用信息,建设同业征信、联合征信信息平台。以县信用数据交换中心为依托,基本建成全县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并联网运行。培育信用市场,促进信用服务机构发展。

第三阶段(2010年),为巩固完善阶段。重点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服务和信用管理机制,促进社会信用信息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初步构建起覆盖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推动全县基本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

四、保障机制和实施措施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信用规章制度。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加强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培育信用市场,发展信用交易。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信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开展管理工作,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资质认定、年审年检、产权交易以及国债、财政支持项目审批等方面积极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和评估资料、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提倡企业在签订合同、合资合作等商业活动中,更多的利用信用服务,降低交易风险。鼓励企业扩大信用销售,鼓励个人信用消费行为,积极使用信用信息数据和信用产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

(三)发展和完善信用中介服务业,推进中介服务业诚信建设。逐步建立以信用征集、信用咨询、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保险和商帐追索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管理,提高公信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信用市场,加强监管,促进信用行业有序发展。

(四)搭建征信平台,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建设*县信用数据交换中心,为全县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统一的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和应用技术支撑,对相关信用监管信息进行归集和有序。各部门要积极向县信用信息平台传送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实现联合征信。同时,建立政府特许、具有法定资格的信用管理平台,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披露、信用管理等提供规范的服务。公共的信用信息通过数据交换中心的门户网站向外和披露。

(五)加大对信用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信用数据库等公共基础项目,属公共财政支出范围,要积极投资建设,纳入财政统筹安排。对信用征信等服务机构的建立,应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信用体系基础设施项目涉及的行政性收费应给予适当减免,在土地使用、工商登记、运营性资产购置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对涉及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各重点部门的基础信息平台和重点征信机构的征信平台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六)依法征信,确保信用安全。严格依法采集和披露信用信息,确保政府政务机密、企业商务机密及其他相关信用信息不被随意泄露,确保公民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加强信用信息的安全防护,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和存储以及信用的查询公示、等级评定活动中,要建立完备的业务流程,严格规范操作,规避相关信用信息随意泄露风险。

(七)建立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要积极运用激励和惩戒手段,对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可在信贷、年检年审、资质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方面,给予相应优先、便利或一定形式的奖励,以促进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局面。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4

对具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社会法人,列入省、市、县信用信息系统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二、严重失信企业的认定

严重失信企业,由县级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认定,具体标准参照《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实施办法(试行)》(洪政办发〔2015〕6号)第九条执行。

三、“曝光黑名单”产生

(一)部门申报

1.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主要由县金融办、人社局、公安局、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住建局、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安监局、城管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负责审核汇总县各金融机构上报的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消防大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提供。

2.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于每季度初20日内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信用办)报送上季度“严重失信企业名单”及有关材料。

3.报送材料的主要内容:严重失信企业的失信行为认定材料、部门最终处罚法律文书复印件。

4.报送部门填写《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报送表》(见附件),由主要领导审批并加盖部门公章。

5.县信用办负责接收、整理、审核各部门报送的材料,审核后形成“失信企业黑名单”初稿。

(二)名单初审

1.县信用办牵头,定期组织专门评审小组对“失信企业黑名单”初稿进行评审,提出“失信企业拟曝光黑名单”。

2.评审小组人员主要由县法制办、县文明办、法院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3.评审小组初审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失信事实是否准确,过程是否清晰;处罚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恰当;评估失信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危害、后果,以及曝光后对失信企业的影响程度等。

(三)审核批准

1.县信用办将“失信企业拟曝光黑名单”及评审小组的评审意见报送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2.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按季度召开会议,审定产生“失信企业曝光黑名单”以及曝光的范围和时限等事宜。

3.“失信企业曝光黑名单”确定后,交由县文明办具体组织实施曝光。

四、曝光方式

1.县文明办和县信用办联合召开新闻会,公布曝光黑名单及有关信息。

2.在电视台、“中国”、“诚信”等县内主流媒体和县域公共场所户外大型电子显示屏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曝光台”,对确定曝光的黑名单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曝光。

五、曝光期限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5

工商局基层建设年度工作总结[精]2008年以来,在上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的基层建设年活动,以服务发展为主线,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素质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推进改革监管方式改革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按照年初省局召开的基层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地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商职能,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创新服务举措,改革监管方式,加大基层投入,推进“三项建设”,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四型工商”,狠抓“四种规范”,健全了监管执法网络,增强了队伍的依法行政意识,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五优机关”,荣获上级市级文明单位,被推荐为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各项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主要成绩今年来,我局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在局党组高度重视,全市工商干部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新的成绩。1、执法效能有了新提高。今年以来,查处案件数同比增长了12%,罚没款同比增长了10%,市场秩序明显规范。2、基层环境有了新改观。今年我局已投资了10多万元,为各基层单位配齐了计算机和打印机,改善了办公和生活环境,基本实行了办公自动化。拟投资70多万元,拟新建2个基层分局(所)办公楼,改建2个基层分局(所)办公楼,进一步改善基层办公和生活环境。3、严明工作纪律有了新成效。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铁的工作纪律,就不能做到政令畅通。从市局到分局(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2008年,我局一方面严格执行“三级禁令”;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做到了用纪律来约束人,工作纪律日益增强。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了令行禁止,政令畅通。4、服务发展有了新业绩。通过建设年活动,全系统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冲破了一切妨碍影响发展的陈旧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作法,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推进“三项建设”,实施“三大工程”,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意识,服务发展取得了新业绩。5、队伍形象有了新提升。在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我局打造“四型工商”,狠抓“四种规范”,通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办实事排忧解难,通过严格的组织纪律的约束,通过市场监管方式的改革,改变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秉公执法,工商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了新提升。具体做法我局深入开展的基层建设年活动,按照2008年年初省局召开的基层工作会议的要求,乘势快上,锐意创新,全面推进,狠抓落实。具体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建设规划1、成立领导专班。为了保证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确保取得新的成效,我局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组成工作专班,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基层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协作抓,工作专班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制定建设规划。为确保基层建设活动落到实处,我局制定基层建设五年规划,以市局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基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基层建设考核机制,明确了基层建设责任。3、广泛宣传发动。我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基层分局(所)相开了工作会议,层层传达,分析基层建设的现状,开展讨论,明确深入开展基层建设的重点,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在《督查专报》、《工商简讯》上开辟专栏,推广好的经验和作法,实行典型带动。4、加强督办检查。我局班子成员及工作专班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重点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对照考核目标一项一项抓落实。对在基层建设中落实不力,闹形式,走过场的,在全系统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二、加大改革力度,服务经济建设今年来,我局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三项建设”,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服务了经济建设。1、推进商品准入制度建设。今年来,我局在调研的基础上,由市政府出台了《商品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和“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大力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行商品准入制度,对市场的客体实施监管,实行监管关口前移。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净化商品流通渠道,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购物放心的消费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一是在经营者中建立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经营者做到查验两个主体,查验商品质量,记好商品进销台帐;二是在经营者中建立重要商品向工商部门备案制度,经营者按要求填写《重要商品备案登记表》,对重要商品提供有关的质量信息;三是在经营中实行销售商品质量承诺制度,经营者自觉向消费者出具《商品销售信誉卡》、发票等销售凭据;四是执行商品质量检查制度,按照国家赋予的职权,对商品市场经营者进行动态巡查和监管,对商品质量违法经营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五是实施商品质量信息制度,对查实的商品质量问题,定期向社会公开,进行消费警示;六是建立商品市场经营者公示制度,建立经营者信用档案,对经营者信用情况依照局《企业信用征信及公示管理办法》进行公示;七是实行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对抽检不合格的商品或其它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隐患的商品,经权威机构检测确认后,强制退出市场。2、推进企业信用公示建设。今年来,我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企业信用征信及公示管理办法》和《企业信用等级考核和分类监管办法》,实施了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制度,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对各类企业实行分类监管,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局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信用户口”。我局充分利用企业注册登记按17项内容建立的经济户口为载体扩容了企业年检、商标注册、知名(著名)商标、商品评比、合同履约率、重守企业评定、受奖励情况、其它部门信用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综合评定等级等九项内容,使企业的原始经济户口变成了企业信用户口,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也由单一的部门行为变为了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整体联动行为,使企业的信用状况更趋于公平、公正、公开,增强了企业信用的透明度。二是建立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为了及时、客观、系统、公正地公示企业信用等级,我局将企业的信用状况的综合评定分为5个等级。红牌企业(模范守信企业)、绿牌企业(守信企业)、蓝牌企业(警示企业)、黄牌企业(失信企业)、黑牌企业(严重失信企业),并制订了《企业信用等级考核和分类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信用分在120分以上的企业为红牌企业,信用分在90-120分的为绿牌企业,信用分在70-90分的为蓝牌企业,信用分在50-70分为黄牌企业,信用在50分以下的为黑牌企业,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行分类监管方式。在此基础上,为了明确责任,规定输入企业“信用户口”的任何信息须经科室负责人审核签字,综合评定等级由分管局领导签字后方可输入,以确保企业信用信息的真实性。三是推行企业信用公示。我局在认真构筑企业信用平台的基础上,定期向司法机关、税务机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收集补充信用资料,及时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据实推介企业的信用等级。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将企业信用情况分别在汉川红盾信息网和局域网上进行了公示。目前,在局红盾信息网上公示企业信用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近两届被省、市级评为“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51家;受各级政府表彰和相关部门评定为信用好的企业43家。推行企业信用公示既增强了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克服了盲目性,又提高了企业的信用意识,服务了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网上公示,今年来,我们为21家企业引来了48份订单,合同标的金额2835万余元。3、推进12315网络建设。今年来,我局围绕“诚信”、“维权”主题,加大12315网络建设力度,市局成立了12315指挥中心,各乡镇场成立了消协分会,实行24小时值班,将12315申投诉举报站从工商分局等延伸到社区、学校、企业、村组,在全市城乡各地建起12315公益宣传牌74块,建立了141个消费者申投诉联系点,做到在城区1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处理,其它乡镇30分钟内赶到现场调查处理,认真及时受理各类申投诉、举报,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成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110”,努力打造部门12315品牌形象。一是今年将成立红盾维权指挥中心。充分发挥12315申投诉举报网络作用,加强网络管理,确保准确指挥,快速反应。二是建立层级管理制度,按照“分级录入、分别处理、统一管理”的原则,实行实时跟踪、随时督办。三是建立信息处理制度。将全市各级12315申投诉举报及处理情况及时收录,定性分析,及时公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准确、便捷的信息来源。4、实施“调头工程”。针对当前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的实际,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我局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所提出的一项重要方略,以依法办案为重点,进一步改革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办案规则、程序和制度,理顺办案体制,明确办案职责,切实加大市场整规力度,实施“调头工程”,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抓规范,建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我局在制定《关于实施行政处罚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了“六制”。即案件审批制、文书规范制、重大案情报告制、案件处罚旁听制、案件评查制、集中办案制。通过建立“六制”,在我局年所办的百余起一般程序案件中,未出现一起复议改处或诉讼败诉案件。二是抓队伍,强素质,促进了依法行政。我局把3月作为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月,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思想作风素质;从3月份起,我们组织机关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制定了具体方案,面对面地帮助基层干部提高业务素质;制定了《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工作方案》,组织全员开展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并与职务的待遇挂钩;实行了“局领导分片管理、机关科室责任包保”的工作机制,并建立了问责制度,加强了机关科室对基层单位的督办指导。三是抓协作,促联动,提高了执法效能。我局积极推动局所协作、所所协作和部门协作,有效加大的执法办案力度,提高了执法效能。5、实施结对帮扶工程。今年来,我局加大对个私协会的投入,进行了个私协换届,在各乡镇场成立了个私协会分会,加大会员维权和服务力度,重点实施结对帮扶工程,把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着力点和着眼点,既把党的政策温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的心坎上,又将工商职能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之中。一是将个私协组织单独设立,单独办公,增强个私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鼓励个私业主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二是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办理优惠执照,目前已办理优惠执照587份。三是积极与劳动部门协作,举办再就业洽谈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平台。四是对特别困难的个体工商户实行重点照顾,体现党的温暖。如城区“一早点经营户黄某,拖家带口从农村来城区经营,不久即查出肾衰竭,换肾之后,原本殷实的家庭,被拖得一贫如洗。现在生活完全靠亲友借贷渡日,生意也举步维艰。今年3月,城区分局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市局作了汇报,我们很快免费为黄某办理了营业执照,并免收其一年的行政规费,令他非常感动。6、实施精品名牌工程。近几年来,针对我市精品名牌工作的现状,为了提高我市各类企业法人名牌意识,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努力培植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名牌产品,我局实施了精品名牌工程,开展了争创“名牌商标”和“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评选活动。截止目前,我市有5件商标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7件商标荣获地市知名商标称号,1家企业荣获部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一是宣传兴名牌。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告宣传、社会活动等手段,制定创牌措施,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商标活动。二是服务培名牌。通过建立商标管理联络员制度,采取驻厂驻店的办法,指导企业完善商标管理制度,积极协助企业制定名牌战略和发展规划,培育名牌。三是悉心保名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名牌。同时,帮助企业注册防御商标,为企业构筑“防火墙”,不给“傍名牌”者以可乘之机。三、坚持以学固本,提高队伍素质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我局制定政治学习计划,通过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十六大报告、科学的发展观等学习活动,全市系统干部职工坚定了政治立场,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政治敏锐性,提高了政治素质,强化了公仆意识、奉献意识,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焕发了与时俱进的工作热情。2、开展行政许可法培训。3月份以来,我局以规范执法行为为核心,以提高执法效能、转变工作作风为目标,围绕工作抓培训,抓好培训促工作,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在系统内广泛开展《行政许可法》培训,再次掀起了法规学习的热潮,队伍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部门形象明显提升。一是以会代训。召开局机关会、基层分局(所)长和全员会,按照统筹兼顾、分级负责的原则,统一布暑,分级分期培训,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行政许可法》原文,做到培训分步骤、有计划,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二是集中培训。聘请2名党校教师和4名系统内的办案能手授课,组织基层单位负责人和法制员到市局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和现身说法的方式,解答《行政许可法》实施中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划片培训。成立培训专班,在8个基层分局(所)分设培训点,对系统干部进行全员轮训,送法到基层。四是模拟培训。针对办案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培训办案能手和提高办案能力为目的,采取模拟办案和案件研讨的形式,由分管局长负责,在基层分局(所)中抽调人员,进行以案说法、岗位练兵,现场解决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系统内的执法攻坚力量。五是以考代训。为了检验和巩固培训成果,采取以考代训的方式,先后组织了闭卷考试,并现场阅卷,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增强了广大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是以赛代训。6月29日,在市电视台多功能演播厅,和市政府办公室、市司法局联合举办了全市各单位参加的《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经过三轮角逐,我局代表队勇夺三等奖。通过竞赛的形式,丰富了培训的方式,系统内掀起了学习《行政许可法》的热潮。3、加强工商法律、法规的培训。今年来,制定专业知识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学习、送法下乡的方式,开展了工商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进行了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形成了学法、懂法、守法良好氛围,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效能。一方面,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在基层划分培训片区,成立培训专班,购置电脑,购买培训教材,对基层单位全面实行送法下乡,送法到基层,强化岗位培训和法规培训,加强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基层执法办案水平,执法效能明显提高,系统内呈现出争做“办案能手”、“理财能手”、“微机操作能手”、“登记注册标兵”、“维权标兵”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开展执法资格等级考试。通过申报等级、强化培训、建立题库和严格考试等环节,确定了我局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等级,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4、开展党性教育培训。今年2月来,开展了党员轮训活动,加强党性教育和培训,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政治思想素质和党性素养明显增强,政治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执法水平和执政水平明显增强,党风党纪更加严慎,做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部门形象1、加强硬件建设。我局强化“抓基层、抓队伍”的意识,向基层倾斜资金,加大基层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办公生活环境。今年来,挤出资金,向基层加大投入,用于基层新建和改建办公楼,购买微机和打印机,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为基层创造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2、加强软件建设。我局制订了绩效挂钩制度、问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引咎辞职制度、考睡补充制度、进一步加强机关管理的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约束和激励干部职工的行为。一是推行绩效挂钩制度。根据干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表现,量化政治思想作风建设、工作态度、出勤情况、本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执行纪律制度和禁令情况等考核标准,将工资的前四项以外的补助工资、岗位津贴、烤火费、降温费、劳保费作为浮动工资,根据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每月实行百分考评计发工资,年终对考核分汇总,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方式,增强干部队伍的岗位责任意识,激发了工作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二是推行分管领导责任科室问责制度。对督办指导责任包保基层单位的责任科室,推行“分片管理、责任包保、限时办结”的工作运行机制,实行责任问责,规范包保行为,强化包保责任,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督办指导,提倡调研之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质量,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对督办指导闹形式、走过场,督办指导不力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责令挽回损失、作出书面检讨、调离工作岗位的问责处理。三是推行财务公开制度。今年来,我局在各基层单位设立财务公开专栏,将各自的财务收支等情况向干部职工公开,增强了收支透明度,提高了民主理财意识,合理地调整了支出结构,切实降低了行政成本,促进了境收节支。对不进行财务公开或公示内容不实的,第一次给予通报批评,第二次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纳入市局年终考核;对超支的单位一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额赔偿;对拖欠2个月以上,明盈实亏,弄虚作假,寅吃卯粮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律就地免职。3、创造执法环境。我局坚持“三个不变”,即坚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不变,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不变,坚持与地方各部门长期协作密切配合的关系不变,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部门的配合,变部门工作为政府行为。今年来,以政府和联合的名义出台了《市商品准入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既提高了执法权威,又提升了部门形象。今后打算今年来,我局深入开展基层建设活动,虽然取得了新的成绩,积累了新的经验,但与省局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年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基层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职能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抓住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把基层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1、围绕目标,进一步转变部门形象。继续坚持把基层建设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一项“窗口工程”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坚持把基层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格局。二是加大考核的力度。坚持细化、量化目标,强化责任意识,推动基层建设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大基层投入力度。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人力、政策和资金,加大基层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善基层工作、生活环境。2、围绕中心,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作风纪律建设,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自觉地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抓起,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执法为民,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围绕根本,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素质,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转变工作方法,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行为规范、举止文明,适应新形势下工商管理工作需要的队伍。4、围绕改革,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入开展监管方式改革,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在创新中抓落实,在创新中破难题,在创新中上水平。5、围绕服务,进一步转变工商职能。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执法为民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要牢固树立“服务经济发展是工商部门第一要务”的理念,定位大市场,实行大监管,创新服务举措,践行“三个代表”,提高执法为民的水平。6、围绕组织建设,进一步转变指导方式。按照“支部建在所里”的思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转变指导方式,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6

第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以下简称企业信用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科学监管观为指导,以法定职能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信用管理理念,整合系统行政资源,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励、限制、惩戒、教育等手段,对企业的市场进入、存续、退出全过程实施信用监管,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制度。

第三条企业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和监管职能的拓展、深化与创新。各所、分局和各科室应在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实施企业信用监管,逐步丰富企业信用监管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监管的完整体系。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应当遵循统一、客观、公正、效能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市局成立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企业信用监管制度;协调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解决企业信用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信用办),负责组织、落实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行信用监管制度;了解掌握企业信用监管情况,协调解决企业信用监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实施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的督查和考核。

第六条市局的企业注册、企业监管、市场合同监管、商标广告监管、经济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科室,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工商业务软件,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负责企业信用监管在本业务范围的各项任务的落实;指导各所、分局、队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信息办负责为企业信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网络安全保障。

第七条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各所、分局在日常监管中,运用工商业务软件,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及信用监管提示,实施企业信用监管。

第三章信用信息征集

第八条信用信息征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采集、整理、记录、维护企业信用信息的活动。凡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基础信用信息、信用积累信息、信用流失信息和信用能力信息,应当予以征集。

第九条信用信息征集,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实现;还可以通过与有关部门交换,组织企业自行申报等方式实现。

部门信用信息交换主要由信用办通过“企业信用监管信息共享中心”具体实施;企业自行申报信用信息主要由各所(分局)利用“网上年检系统”征集。

信用信息的征集,尽可能通过网络实现,由信息产生者直接输入。

第十条按照谁办理、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整、准确、动态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由工商业务系统形成的数据直接进入数据库;其他数据由业务经办人员录入数据库。

第十一条信用信息征集平台以省局软件为主,以区域性软件为辅。省局软件包括**省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系统,网上年检系统。区域性软件包括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网络经营行为监管系统和商标印制企业信用监管系统等。

第十二条各所、分局负责录入的

(一)、市场准入系统中的由其办理的个体工商户的注册、变更、注销登记信息,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个体工商户验换照信息,市场主体年检、验换照时所采集到的各类信用信息,个体收费信息,数字证书申领;

(二)、日常查检系统中的日常检查、工作提示、督办下达模块的信用监管信息;

(三)、市场管理系统中的市场经营者管理信息;

(四)、案件系统中的案件处罚信息。

(五)、利用“网上年检系统”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

(六)、负责录入“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中的食品检测信息、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商品质量定量检测信息,

(七)、“网络经营行为监管系统”中的网络经营主体监管信息,

(八)、“商标印制企业信用监管系统”中的商标印制企业监管信息。

第十三条各业务科室负责录入本科室形成的与企业信用有关的信息,运用信用信息、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和监管类别,开展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指导基层各所、分局开展与本科室业务相关的信用监管工作。

(一)注册分局负责录入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信息,名称预先核准登记信息及到期处理。省知名商号信息;运用信息提示功能开展业务工作。

(二)企业监管科负责录入黑名单解除信息,监督信用监管提示信息的落实。

(三)经济检查科负责在案件系统中录入案件处罚信息。

(四)、消保科负责录入商品质量的抽查信息等。

(五)、市场合同科负责录入市场登记变更信息、星级市场信息、经纪人管理信息、合同管理信息、“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信息、抵押物登记变更注销信息、拍卖活动备案、格式条款备案及其他特殊行业经营企业的监管信息;协助省信用促进会开展工作,完成促进会交办的任务;帮助年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建立信用评价和信用监管体系。

(六)、商标广告科负责录入商标印制单位及其信用信息、广告经营单位信息及其信用信息、企业的驰名商标信息、著名商标信息、知名商标信息和**市名牌商标信息。

(七)、信息办负责为企业信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网络安全保障。

(八)个民协、消费委、12315举报投诉中心负责录入各自工作职责内的有关信用信息。

第十四条业务科室和基层单位在信息录入有冲突时,由信用办作具体规定。

第十五条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只用于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不得擅自对外公开。

第十六条各所、分局、队经办的对不属于本市登记注册的本省内的市场主体做出行政处罚的,应将处罚文书上报经济查检科,统一抄送该市场主体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七条各所、分局和业务科室应当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录入、校对、确认制度,业务科室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的督查、考核,保证信用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非依权限、程序规定的,不得擅自修改、增删企业信用信息。各所、分局的公共帐号只保留查询。

第十九条不同单位、部门提供同一内容的企业信用信息,属于基本信息的,采用登记部门、审计部门提供的信息;属于荣誉性信息的,采用授予部门提供的信息;属于处罚性信息的,采用处罚机关提供的信息。

第四章信用监管评价

第二十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实现信用分类监管,以企业行为规范信息为主,信用能力信息为辅,对企业信用监管状况进行的综合量化评价。

第二十一条我局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标准按省局制定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辖区外的企业设在辖区内的分支机构,应当参加企业信用监管评价。辖区内的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单独进行信用监管评价。

第二十三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由计算机根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和信用监管评价标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

第二十四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分为aaa、aa、a、B、C、D六个等级。aaa级表示信用优异,aa级表示信用良好,a级表示信用稳定,以上三级用绿色表示;B级表示信用波动,用蓝色表示;C级表示信用低下,用黄色表示;D级表示信用丧失,用黑色表示。

第二十五条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对企业开展信用教育、赋予信用资产、实施信用激励和信用约束、确定监管类别、进行日常检查等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市局信用办在每年11月30日,对全局登记注册企业的信用监管状况作出年度评价。并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长期保存。

第二十七条年度企业信用监管等级评定之后,各所、分局和各业务科室发现并经证实企业在评价年度内有未记录的违法失信行为或其他信用信息,并足以影响其信用状况的,应上报信用办对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进行重新评价,同时相应调整该企业的监管类别。

重新评价结果作为该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二十八条年度企业信用监管等级评定之后,各所、分局和各业务科室发现企业有新发生的违法失信行为或其他信用信息,并足以影响其信用状况的,应对该企业的信用监管等级进行即时评价,同时相应调整该企业的监管类别。

即时评价结果仅作为调整监管类别的依据,不影响该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五章信用反馈

第二十九条信用反馈是将年度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及相关情况形成的信用评价报告内容告知企业,并据此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信用自律教育。

第三十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主要记载被评价企业的信用评价结果,包括企业信用监管等级、各项得分情况、主要信用积累情况、主要信用流失情况,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提示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只向被评价企业反馈,供被评价企业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不向其他单位、个人公开;但被评价企业同意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信用反馈的方式,可以是书式邮寄,也可以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传送。

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以书面形式反馈的,加盖实施评价机关的公章。

信用等级为aaa级的,必须以书面形式反馈;信用等级为aa、a、B、C、D级的,反馈形式不限。

反馈结果在7个工作日内录入。

第三十三条提倡采用短信平台进行信用反馈。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征集,建立完整有效的企业负责人手机号码数据库。

第三十四条企业可以直接向所在地各所、分局查询自身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拥有数字证书(Ca)的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自身的企业信用监管评价报告。

第三十五条企业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如用于评价的信用数据无差错的,不予重新评价;如用于评价的信用数据有差错的,且非企业责任造成的,企业可以重新提供同期、有效的信用数据,经有关业务科室审核其真实性、准确性后,予以重新评价,并调整企业当年的信用监管评价结果。

第六章信用监管提示

第三十六条信用监管提示是利用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和其它信用信息,依据特定规则由工商业务系统软件产生,指导和提醒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对相应企业予以注意或者采取相应措施的工作信息。

第三十七条依据省局制定的信用监管提示目录,信用监管提示分为关注提示、警示提示、限制提示三种类别。

关注提示,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予以注意或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予以重点审查。

警示提示,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根据情况,采取不予办理、巡查、告知、告诫、立案、予以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或取消已获得的信用资产等具体措施,并将处理情况予以记录。

限制提示,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进行严格的限制,不予办理相关的手续。工商业务系统软件在相应环节依据内容自动控制操作。

第三十八条信用监管提示信息,不能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的,根据信息类型,由相关业务科室负责录入、维护。

第三十九条可以办理的信用监管提示信息,管辖单位在一个月内予以办结。

第七章日常检查

第四十条各所、分局根据年终信用评价结果,合理设置监管频率,在每年12月30日前,制定下一年度的年度监管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运用信用提示功能开展日常检查,完成上级局交办的其他企业信用监管事项。

第四十一条各所、分局根据企业的监管类别、本单位的人员状况、管理区域的实际情况等,结合《**市工商局片区监管责任制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制作每周片区工作计划,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组织实施日常、专项和特殊检查。

无巡查户口或巡查结果的工作计划视为无效。

各所、分局的工作计划者应及时关闭或结转超期的工作计划。

第四十二条新增户口建档时限为三个工作日,因区域划分等原因需重新建档的时限为一个月。

第四十三条企业的监管类别,以信用监管评价结果为基本依据,综合行业特点、经营特点和其它监管要素确定。

按照监管要求的不同,监管类别分为a类监管、B类监管、C类监管、D类监管。

a类监管。实施低频率监管。适用于信用等级为a级以上、且未列入一级重点监控行业的企业。重点检查亮照经营、证照有效期、登记事项执行和变动、年检申报、被举报事项等情况;主要帮助企业提高遵法守信水平,获取更多信用资产;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aaa、aa级企业,实行重点企业走访制度。可实行跨年度检查。

B类监管。实施较高频率监管。适用于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B级的企业、当年新设立的企业等。除a类监管的检查内容外,重点是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新办企业的注册资本到位情况、登记事项的执行情况等。一般每年检查不少于一次。

C类监管。实施高频率监管。适用于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C级的企业、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和投资设立的企业、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属于一级重点监控行业的企业等。除a、B类监管的检查内容外,重点为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整改情况、需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等。一般每年检查不少于两次。

D类监管。实施按需监管。适用于企业信用监管等级为D级的企业。主要内容是吊销营业执照后,是否依法停止经营,是否依法办理相应事项等的后延监管。根据需要随时检查。

第四十四条日常、专项检查完毕,各所、分局检查人员应当根据检查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置,将结果及时、准确、正确录入相应业务系统;一年检查2次,上半年必须完成任务50%。其中C类监管企业上半年必须检查一次,新设企业成立6个月内必须检查一次。

第八章信用奖惩和服务

第四十五条根据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予以信用奖惩措施。

信用奖励措施包括: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a级以上的企业要优先赋予信用资产,多方宣传信用形象;其中aa级企业可申请年检免审查,aaa级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给予年检免审查。

信用惩罚措施包括: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等级B级以下者,在下一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结果产生之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主管的各类社团组织不得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广告信用单位等信用资格,或者知名商号、著名(驰名、知名)商标等信用资产;办理各项工商业务时要重点审查;其中C级以下的,已经获取的相关信用资格要取消;D级企业要予以公示。

同时,我局要通过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荐、建议等方式,扩大信用奖惩机制的应用范围和影响。

第四十六条各所、分局要采取教育、引导等手段,帮助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重建信用。并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为企业信用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

第九章信用修复

第四十七条企业信用修复是指因非主观故意因素,致使信用监管评价等级降低,在一定期限内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重建信用的企业,按一定条件,经规定程序,获准消除本评价年度违法失信行为对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的影响的过程。

第四十八条申请信用修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根据其违法失信行为制定、落实相应的整改方案,并有明显成效;

(二)自企业提出申请之日起,整改期限不少于三个月。

(三)企业在整改期限内未再发生违法失信行为;

第四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信用修复:

(一)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D级的;

(二)本评价年度内具有严重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的;

(三)本评价年度内同一性质的违法行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罚两次以上的;

(四)进入破产程序的;

(五)距上一次信用修复时间不到三年的;

(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不宜实施信用修复的其他违法失信行为。

第五十条信用修复的程序:

企业向所在地工商所、分局提出书面申请;

企业所在地工商所、分局审查企业信用修复条件,并提出意见,报送市局企业信用办;

由市局企业信用办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确认,并实施信用修复。在数据库保存违法失信记录的前提下,提前解除信用提示,同时相应调整企业的年度信用监管评价等级和日常监管类别。

第十章信用披露

第五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公开披露企业的信用信息,加强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信用自律。

第五十二条公开披露的信用信息包括:

企业基础信用信息:企业注册登记信息、企业年检信息。

企业良好信用信息: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广告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知名商号、驰名(著名、知名)商标。

企业不良信用信息:企业信用监管评价等级D级、严重违法处罚信息。

第五十三条公开披露之外的信息为限制披露信息。

我局与政府相关部门由于工作需要,在内部互通信息,不属于公开披露。

限制披露信息,当事人同意披露的,可以公开披露。

第五十四条各所、分局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办事大厅、所(分局)办公场所等设置企业信用信息查询设施,方便查询公开披露信息。

市局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方便查询公开披露信息。

市局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公开企业良好信用信息、企业不良信用信息。

第五十五条每年度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后,市局相对集中地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公示。

第十一章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

第五十六条个体工商户信用监管是对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各所、分局要结合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的要求,应用工商业务系统软件,全面开展个体工商户的信用监管。

个体工商户信用监管评价由市局企业信用办负责实施。

第六十七条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是市场信用建设的重要环节,各所、分局要充分调动市场举办者的积极性,在具备信息化条件的市场,大力推行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

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评价由市局企业信用办负责实施。

第六十八条在市场内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实行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不实行个体工商户信用监管评价。

第六十九条市场经营者的信用监管评价以市场为单位进行。在市场内经营的企业、外地企业设立在当地的分支机构,除实行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外,同时实行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本地企业在市场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

第七十条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信用监管评价采用全省统一的评价模型。信用监管评价的具体指标内容及分值,除省局统一规定的以外,市局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监管重点增加信用评价指标,并按规定向市局信用办备案。

第七十一条对查无下落的个体工商户,当年的监管类别列为D类。

第七十二条对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的日常、专项检查,参照企业执行。

第七十三条对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的信用评价结果的反馈形式参照企业执行(除书面形式外)。

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者的信用修复制度,参照企业执行。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七十四条本实施细则未提及到的信息录入时限,由各业务科室根据市局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各业务科室要结合本年度的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检查考核本实施细则所涉及的各类信息。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7

2004年以来,在上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的基层建设年活动,以服务发展为主线,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素质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推进改革监管方式改革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按照年初省局召开的基层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地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商职能,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创新服务举措,改革监管方式,加大基层投入,推进“三项建设”,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四型工商”,狠抓“四种规范”,健全了监管执法网络,增强了队伍的依法行政意识,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五优机关”,荣获上级市级文明单位,被推荐为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各项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

主要成绩

今年来,我局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在局党组高度重视,全市工商干部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新的成绩。

1、执法效能有了新提高。今年以来,查处案件数同比增长了12%,罚没款同比增长了10%,市场秩序明显规范。

2、基层环境有了新改观。今年我局已投资了10多万元,为各基层单位配齐了计算机和打印机,改善了办公和生活环境,基本实行了办公自动化。拟投资70多万元,拟新建2个基层分局(所)办公楼,改建2个基层分局(所)办公楼,进一步改善基层办公和生活环境。

3、严明工作纪律有了新成效。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铁的工作纪律,就不能做到政令畅通。从市局到分局(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2004年,我局一方面严格执行“三级禁令”;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做到了用纪律来约束人,工作纪律日益增强。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了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4、服务发展有了新业绩。通过建设年活动,全系统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冲破了一切妨碍影响发展的陈旧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作法,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推进“三项建设”,实施“三大工程”,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意识,服务发展取得了新业绩。

5、队伍形象有了新提升。在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我局打造“四型工商”,狠抓“四种规范”,通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办实事排忧解难,通过严格的组织纪律的约束,通过市场监管方式的改革,改变工作作风,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秉公执法,工商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了新提升。

具体做法

我局深入开展的基层建设年活动,按照2004年年初省局召开的基层工作会议的要求,乘势快上,锐意创新,全面推进,狠抓落实。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建设规划

1、成立领导专班。为了保证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确保取得新的成效,我局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组成工作专班,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基层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协作抓,工作专班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制定建设规划。为确保基层建设活动落到实处,我局制定基层建设五年规划,以市局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基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基层建设考核机制,明确了基层建设责任。

3、广泛宣传发动。我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基层分局(所)相开了工作会议,层层传达,分析基层建设的现状,开展讨论,明确深入开展基层建设的重点,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在《督查专报》、《工商简讯》上开辟专栏,推广好的经验和作法,实行典型带动。

4、加强督办检查。我局班子成员及工作专班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重点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对照考核目标一项一项抓落实。对在基层建设中落实不力,闹形式,走过场的,在全系统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加大改革力度,服务经济建设

今年来,我局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三项建设”,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服务了经济建设。

1、推进商品准入制度建设。今年来,我局在调研的基础上,由市政府出台了《商品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和“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大力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行商品准入制度,对市场的客体实施监管,实行监管关口前移。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净化商品流通渠道,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购物放心的消费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一是在经营者中建立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经营者做到查验两个主体,查验商品质量,记好商品进销台帐;二是在经营者中建立重要商品向工商部门备案制度,经营者按要求填写《重要商品备案登记表》,对重要商品提供有关的质量信息;三是在经营中实行销售商品质量承诺制度,经营者自觉向消费者出具《商品销售信誉卡》、发票等销售凭据;四是执行商品质量检查制度,按照国家赋予的职权,对商品市场经营者进行动态巡查和监管,对商品质量违法经营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五是实施商品质量信息制度,对查实的商品质量问题,定期向社会公开,进行消费警示;六是建立商品市场经营者公示制度,建立经营者信用档案,对经营者信用情况依照局《企业信用征信及公示管理办法》进行公示;七是实行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对抽检不合格的商品或其它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隐患的商品,经权威机构检测确认后,强制退出市场。

2、推进企业信用公示建设。今年来,我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企业信用征信及公示管理办法》和《企业信用等级考核和分类监管办法》,实施了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制度,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对各类企业实行分类监管,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局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信用户口”。我局充分利用企业注册登记按17项内容建立的经济户口为载体扩容了企业年检、商标注册、知名(著名)商标、商品评比、合同履约率、重守企业评定、受奖励情况、其它部门信用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综合评定等级等九项内容,使企业的原始经济户口变成了企业信用户口,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也由单一的部门行为变为了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整体联动行为,使企业的信用状况更趋于公平、公正、公开,增强了企业信用的透明度。

二是建立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为了及时、客观、系统、公正地公示企业信用等级,我局将企业的信用状况的综合评定分为5个等级。红牌企业(模范守信企业)、绿牌企业(守信企业)、蓝牌企业(警示企业)、黄牌企业(失信企业)、黑牌企业(严重失信企业),并制订了《企业信用等级考核和分类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信用分在120分以上的企业为红牌企业,信用分在90-120分的为绿牌企业,信用分在70-90分的为蓝牌企业,信用分在50-70分为黄牌企业,信用在50分以下的为黑牌企业,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行分类监管方式。在此基础上,为了明确责任,规定输入企业“信用户口”的任何信息须经科室负责人审核签字,综合评定等级由分管局领导签字后方可输入,以确保企业信用信息的真实性。

三是推行企业信用公示。我局在认真构筑企业信用平台的基础上,定期向司法机关、税务机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收集补充信用资料,及时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据实推介企业的信用等级。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将企业信用情况分别在汉川红盾信息网和局域网上进行了公示。目前,在局红盾信息网上公示企业信用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近两届被省、市级评为“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51家;受各级政府表彰和相关部门评定为信用好的企业43家。推行企业信用公示既增强了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克服了盲目性,又提高了企业的信用意识,服务了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网上公示,今年来,我们为21家企业引来了48份订单,合同标的金额2835万余元。

3、推进12315网络建设。今年来,我局围绕“诚信”、“维权”主题,加大12315网络建设力度,市局成立了12315指挥中心,各乡镇场成立了消协分会,实行24小时值班,将12315申投诉举报站从工商分局等延伸到社区、学校、企业、村组,在全市城乡各地建起12315公益宣传牌74块,建立了141个消费者申投诉联系点,做到在城区1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处理,其它乡镇30分钟内赶到现场调查处理,认真及时受理各类申投诉、举报,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成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110”,努力打造部门12315品牌形象。一是今年将成立红盾维权指挥中心。充分发挥12315申投诉举报网络作用,加强网络管理,确保准确指挥,快速反应。二是建立层级管理制度,按照“分级录入、分别处理、统一管理”的原则,实行实时跟踪、随时督办。三是建立信息处理制度。将全市各级12315申投诉举报及处理情况及时收录,定性分析,及时公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准确、便捷的信息来源。

4、实施“调头工程”。针对当前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的实际,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我局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所提出的一项重要方略,以依法办案为重点,进一步改革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办案规则、程序和制度,理顺办案体制,明确办案职责,切实加大市场整规力度,实施“调头工程”,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8

一、开发区网站概况

初,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开发区党工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决定整合两个开发区信息资源创建开发区门户网站。开发区网站建设核心思想是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以次提升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服务区内企业,促进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开发区网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改版,尤其是根据政府网站建设的规范和要求,重点完成了四个方面改进:一是增加并完善了领导信息、部门职能、内设机构、政策解读、工作目标、便民问答等9个栏目,充实并规范了政务信息公开内容。二是完善了公众参与类信息,对投诉信箱、办事纪律栏目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增加了民意调查网站互动栏目。三是完善了网站设计,增加了网站导航地图和多语言版本的链接。四是完善了网站管理服务。解决了网站系统漏洞,明确了“中国网站信息交换系统”、“便民问答”等栏目的职责部门和责任人。

二、开发区网站主要特点

1、开发区网站以中软公司resourceone开发工具作为中间件,以内容管理系统(cms)为核心构建整个信息管理和信息应用系统,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网站采用人性化的设计,力求页面风格淡雅,重点突出导航清晰,结构布局合理。

2、通过站内内容搜索引擎,使访问者方便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3、开发区网站覆盖了开发区信息化需求的各个方面,信息量大,更新及时。

4、在门户网站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多个专门服务型网站,形成了一个主网站、多个子网的开发区网站体系。

5、开发区网站不仅是信息集成的平台,也是开发区政府之间、政府企业之间办公应用系统的载体。如实现开发区网上办公系统平台。开发区与园区之间的网上办公、工作人员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等。

6、开发区网站系统由开发区数据中心提供完备的网络硬件平台作为运行平台,并通过宽带光缆接入互联网,同时通过防火墙及网络监控软件保证网站系统的安全。

7、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网站内容管理和管理采用全员建设和全员管理的模式。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既是栏目的信息者,也是栏目的管理者。信息化管理部门定期对网站的信息数量和信息更新频率进行统计,并纳入到开发区的目标管理系统当中。

三、开发区网站主要内容及功能

开发区网站主要包括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应用服务和政务监督等三方面内容。

(一)开发区政务信息公开

1、政务公开专栏。主要包括开发区概况、机构设置、部门职能、政策法规、办公地点、领导班子、政策解读、工作目标、便民问答等内容。其中开发区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投资环境、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政策法规分为10大类,包含开发区优惠政策、税务政策、财税政策、外商投资企业法规、对俄通道政策、高新技术政策法规等1300条政策法规,供企业在线检索、查询。

2、办公信息公开专栏。主要包括公告与通知、新闻快递、信息精选及热点专题等专栏。同时在显著位置设置开发区动态,主要包括招商引资、企业服务、高新发展、劳动人事、规划建设、党群生活等专题动态专栏。建立开发区多媒体展厅,包括开发区美景、开发区视频等。所有栏目实现动态管理和,企业可以及时访问。动态信息栏目实现动态更新,每月更新率在300条以上。

3、行政审批及办事指南。通过开发区网上办公系统的浏览者入口,企业无需注册即可浏览开发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申报说明、查询所需材料、下载材料空表及模版、查询行政审批人员的基本信息。

4、专业信息及专业信息数据库。

开发了具有七国语言的开发区招商网、对俄合作网、开发区人才网、信用体系网、中介网、医药工业园网、出口基地技术贸易网、环保网等10多个专业网站,形成了一个主网站、多个子网的开发区网站体系。

5、设置多种导航服务。站内导航以及连接“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政府网站”、“合作伙伴”等相关连接,为访问者提供查询便利。

(二)在线服务应用系统

根据开发区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创新的需要,开发区网站设置了多个在线服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网上办公系统、110企业求助系统、开发区企业信用网、企业联合年检等。

1、开发区网上办公系统。通过开发区企业“网上办公”,真正实现政府与企业零距离,全面实现了网上咨询、申报、审批、监控的“一网式”并联审批。企业可以在网上实现交互式办理各项网上审批业务。通过系统平台企业可查询到所有开发区与企业之间的办理事项,查询办事流程、申报说明、查询办理结果和办理状态、在线填报或下载和提交申报的材料、网上交互预审、查询办事人员等。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进行在线咨询,受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办理,给提问者满意的答复。现在开通的业务有:企业入区服务、企业变更服务、建设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企业运营管理服务、园区申办服务等五大类日常审批服务,共计70余项业务,约占开发区全部审批业务的95%,大大减少了企业办事的往返次数,节约了时间和开支,提高开发区政府的办事效率。

2、110企业求助系统。为配合服务型开发区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为业服务的层次,利用网络方便企业求助,开通了110企业求助网。开发区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110求助网,及时地反映给开发区企业求助中心。建立企业求助信息库,企业在网上可以随时查询各种事情的办理结果和办理时限,下载求助表单。现在已经已有近4000条求助信息及答复。同时,将110求助中心的服务承诺、工作理念、办事流程、机构职能在网上公布。开通了110求助信箱、监督信箱。

3、开发区信用体系专网。可以查询网站共包括信用时政消息、名家综述、国内信用建设动态、研究与探索、博览窗、重要通知、开发区信用体系简报、开发区信用等级公示、信用反馈热线、开发区信用体系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信用知识库近20个动态栏目。通过建立开发区企业信用等级数据库,为开发区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实现了企业信用等级、中介信用等级、企业经营者信用等级的在线查询;公开信用体系建设原则、组织机构、共建单位等各种信息,为信用开发区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4、企业联合年检系统。实现企业年检受理、网上咨询、网上预检、年检情况登记、综合统计查询等功能。

(三)政务监督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9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得到强有力维护;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得到保障;商业欺诈、传销活动基本遏止,侦破一批大要案;群众关心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继续保持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执法机制逐步健全,信息共享,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执法效能提高;全省范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建立,工作步伐明显加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责任制考核办法实施,整规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加大;群众维权能力提高,全社会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消除行政事业性乱收费行为,企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涉企行为规范化和法制化,非公有制企业平等待遇基本实现,全省公路基本无“三乱”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基本解决尚存的突出的增加企业负担问题,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依法依规进行。

经贸系统防范商业贿赂体系进一步铸牢。全省经贸系统治理商业贿赂意识显著提高,识别商业贿赂能力明显提升,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三、工作重点

(一)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突出抓好知识产权保护

(1)强化“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以下称‘中心’)”作用。积极为广交会、会和“重点联系企业”提供服务,在四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心”工作站,完善“中心”语音服务功能,深化与欧盟商会第二期合作。

(2)加大宣教力度。继续办好“宣传周”活动,以“中心”工作站人员和“重点联系企业”相关人员为主要对象举办专门培训。

2.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建立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4)办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5)推进经贸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3.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6)继续协调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打击商业欺诈、查禁传销及其他专项整治工作。

(7)重点牵头抓好猪肉质量安全工作。

4.建立健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

(8)强化案件督办台帐,建立通报制度,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9)出台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

(10)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积极探索综合行政执法。

(11)继续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

5.加强宣传与合作交流

(12)充分发挥互联网尤其是省整规公众网和保护知识产权网广东子站的作用。

(13)推进打破地区封锁,加强泛珠三角区域整规工作交流合作。

(14)重点加强与港澳的交流合作。

(二)强化企业治乱减负

(15)继续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工作。

(16)重点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不合理问题专项整治。

(17)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环境。

(18)加强案件督查和案件查处工作。

(19)配合开展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专项行动。

(20)创新企业减负工作模式和内容,探索长效工作机制。

(三)大力治理商业贿赂

(21)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相关处室职责。

(22)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营造反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

(23)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

(24)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四、主要措施

(一)继续做好办公室基础工作(综合组负责,保知、专项组配合)

继续认真做好材料报送工作,定期编写和全省整规工作简报,不定期起草领导讲话稿和上报有关材料,召开各种综合性会议。

1月:完成全省整规、保护知识产权、企业减负、信用体系建设、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结,提出今年工作设想。

3月:组织召开全省整规工作会议。

5月:组织召开全省整规工作主任会议和联络员会议。

7月:完成全省整规工作半年总结。

12月:部署全省整规、保知、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减负,委治理商业贿赂、食品安全工作及办公室机关工作总结。

(二)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保知组负责)

1.加强“中心”自身建设

首先是增设“中心”语音服务功能

1-2月:制定预算报国家保知办审批。

3月:组织实施。

5月份前,开通“中心”语音服务功能。

其次是建立“中心”工作站

1-2月:加强督促检查,做好开通前工作。

3月:28日,在四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通“中心”工作站。

5-6月:对工作站工作情况检查。

2.派员进驻广交会、会

制订工作方案和制度。

4、10月,派员进驻春、秋广交会,在为客商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9月:做好会期间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工作。

3.为“重点联系企业”提供服务

1-3月,制订服务规程,确定名单。

4月,举行授匾仪式。

下半年,走访部分“重点联系企业”,有的放矢提供服务。

4.深化与欧盟商会合作

按照国家保知办要求,组织实施与欧盟商会第二期合作。

5.办好“宣传周”活动

1-3月:准备阶段,进行活动的各项组织筹备和前期宣传。

4月:实施阶段,紧密围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活动主题,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5月:总结阶段,报送活动总结,并做好后续宣传工作。

6.举办专题培训班

以“中心”工作站人员和“重点联系企业”相关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开展专门培训。

3月前:制定方案和预算。

4月:举办第一期培训班。

6月:举办第二期培训班。

(三)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组负责,专项组配合)

1.建立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3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4月:组织召开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5-6月:督促指导各地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下半年:向省政府申请信用体系建设专项经费,组织省物价局等成员单位开展“诚信企业”评选活动。

2.办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7-8月:准备阶段,开展诚信兴商系列创建活动,筹备“诚信兴商宣传月”前期工作。

9月:实施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宣传活动。

10月:总结阶段,报送“宣传月”活动总结,并做好后续宣传工作。

3.抓好商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督促有关处室完善数据的录入,初步搭建我省商贸领域信息平台。

(四)继续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打击商业欺诈、查禁传销及其他专项整治工作(专项组负责)

具体安排按全国整规办要求,与全国同步进行。

重点牵头抓好猪肉质量安全工作。

(五)建立健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综合组负责)

1.出台全省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

2月:召开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课题组第二次会议

3-8月:开展调查研究;抓好东莞市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试点工作。

9-10月: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初稿)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并上报省政府。

12月:印发实施。

2.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

3-5月:沟通商讨阶段,对“东莞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平台建设经验”加以总结提高,搭建我省“两法衔接”平台。

6-10月:研究调查阶段,赴福建等“两法”衔接工作突出的省市学习宝贵经验,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完善相关规定。

11月:会议通过阶段,牵头召开第五次我省“两法”衔接联席会议,讨论通过。

12月:总结阶段,做好今年总结工作,报送全国整规办和省政府。

3.继续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

8-9月:准备阶段,确定合作单位,走访有关企业和工业园区,明确今年活动主题和重点,开展前期宣传和筹备工作。

10月,实施阶段,召开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第五次会议,配套开展各种宣传、咨询、服务等活动。

(六)加强宣传与合作交流(综合组负责,保知组配合)

1.充分发挥省整规公众网和国家保知网广东子站的作用,及时更新网页内容

3-4月:进一步完善省整规公众网,增加信息报送与统计等动态功能。

6月:举办省整规公众网培训班。

2.加强*、泛珠整规工作交流合作

2月:争取将*整规工作交流合作机制内容写入省委关于推进*服务业合作文件。

4-5月:参加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整规工作联席会议,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特别是*整规工作的交流合作。

下半年:召开首届*整规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确定合作重点,讨论通过《*整规工作联席会议意见》。

(七)强化企业治乱减负(综合组负责)

做好企业减负材料报送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优化企业经营环境、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及治理公路三乱等专项整治,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我省企业减负的新内容,认真处理好上级督办案件和群众投诉案件。

2月:按省领导批示,布置开展检验检测费问题专项整治,并做好跟踪督办工作。

3月:按国务院减负办要求,结合广东实际,部署*年重点工作。

4月:召开全省企业减负工作会议。

5月:召开全省减负办主任暨联络员会议,组织参观考察。

7月:将检验检测费问题专项整治情况报省政府。

11月:开展我省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督查。

(八)大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组负责)

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营造反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检查督促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1月:完成专项工作总结。

2月:召开委机关和直属单位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篇10

一、充分认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意义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惠民工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商务部和省政府继续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力度,要求今后两年每个行政村要建设2个农家店。省政府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继续纳入全省十项惠民工程之一,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自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年底,全市共建设农家店154家,其中农资农家店84家,日用消费品农家店70家,我市农资农家店建设的经验和作法得到了商务部和省商务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全国推广。襄樊市下达我市—年建设农家店目标任务230家,完成这一硬性任务,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

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任务

㈠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繁荣农村市场为目的,积极培育一批机制灵活、管理先进、面向农村的大型农村消费品和农资流通企业,初步形成以乡村零售网点和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连锁配送中心为骨干,以大中型农村流通企业为主体,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协调发展,城乡市场相互融合、内外贸易紧密联系,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㈡具体目标。到年,全市新建或改造乡镇级农家店、村级农家店400家,其中,年新建或改造70家,年新建或改造160家,使乡镇和村级农家店覆盖率达到100%。

㈢工作重点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流通主体。支持、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形态以及多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经济组织。鼓励农资企业建立销售网络,支持农资企业拓展农村市场。

2、加快建设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流通组织优势,建设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引导各类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利用品牌、配送、管理等优势,通过投资或加盟连锁的方式,新建或改造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以农家店为载体,送邮政、电信、药品、报刊、图书、文化用品下乡,逐步实现“一网多用”。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档次,为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提供途径。

3、加快培育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农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注册为企业法人,从事农产品运销。鼓励农民以农产品为纽带组织各类协会、商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

4、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信息化建设。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农业大户、大型农产品集散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构建乡村商业信息服务站和公共信息服务查询系统。整合我市现有各种农村信息化资源,建设宜城新农村商务信息网,使之成为收集和农业政策、农产品价格及供求情况、国际标准等“三农”信息的重要平台,为农民获取和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利用信息手段“引福致富”。

5、加强农村商品质量监管,确保消费安全。严格实行农村消费品、农资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消费品、农资的进销台帐制度,形成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覆盖农村的电子质量监管网络,保障消费品(特别是食品)、农资的质量安全。

三、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由副市长罗兴斌为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张道明、市商务局局长尚显合为副组长,财政、发改、行政服务中心、农业、工商、物价、卫生、质监、国土资源、建设、交通、粮食、金融、税务及各镇(办、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王志海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㈡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康发展。市公安、交通、城管、安监等部门要依法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配送运行提供通行便利。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安排农村市场网点建设用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配送中心仓储项目建设用地,由市政府在省切块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按国家政策优先安排,按仓储用地对待;属经营性用地,允许带招商引资项目进入当地土地市场以挂牌方式出让。市供水、供电、电信等部门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用水、用电、通信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帮助解决。市商务局要认真编制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规划,加强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的管理,教育引导其依规合法经营,健康发展。市农业执法部门在接到群众关于农药、种子的举报投诉后,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农资纠纷。市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要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环境建设,积极受理相关企业投诉,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㈢加大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丰富服务方式,对实力强、资信好、效益佳的涉农商贸企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多途径解决农村流通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