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十篇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十篇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1:36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政策扶持融资难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166-03

一、中小微企业发展势态总体向好

截至2015年末,山西省朔州市中小企业单位数6744家,同比增长3.8%,净增245家。从业人员23.8万人,同比增长4%。累计完成增加值274.5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工业增加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现价产值744.6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工业产值完成380.1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11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上交税金50.8亿元,同比增长13.3%。中小微企业发展总体向好。

2015年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8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43.2%;比年初增加17.1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27%,增长16.2%,分别较大型企业和全部企业贷款增速低23.1和2.3个百分点。其中,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50.2亿元、70.2亿元和2.4亿元,占比为41:57:2,分别较年初增加11.7亿元、4.8亿元和0.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0.4%、7.3%和33.3%。近年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受经济金融发展环境、经济结构等因素影响,单纯从统计数据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增速仍然缓慢,可若考虑部分个人名义贷款用于小微企业,实际中小微企业贷款发展比较可观。

二、政银合力积极推进扶持政策落实

1.制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15年山西省政府针对省内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相继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省15条”和“金融12条”政策措施。朔州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人民银行、银监局连续多年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朔州中小企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朔州市经济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后,市中小企业局通过朔州电视台、朔州日报社等新闻媒体搭建宣传平台,开设宣传专栏专题、开展政策解读、组织系列专访等,有重点的针对中小微企业政策以及中小微企业地位、作用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

2.加大财税政策的正向引导激励力度。一是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如,扶持应县锦华科技公司成功申报山西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20万元;扶持右玉县图远公司等12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扶持朔州市绿源粮油公司等5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30万元;2015年共扶持近30家中小企业,获得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扶持资金近1000万元。二是通过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加强与税务部门协调配合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开展宣传服务、政策咨询,发挥税费减免政策的支持作用,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

3.健全中小微企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朔州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创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充分发挥创业基地带动、引领、提升工业园区,以及孵化、聚集、创新小微企业的作用。积极申报右玉县梁威工业园区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财政下拨资金140万元,用于创业基地建设。预计两年吸引100家中小企业落户、孵化200户小微型企业。二是建成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大厅和6个县级小微企业服务站,搭建政企沟通、会员交流桥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近两年来,共派出10多家企业参加省中小企业局及其他对小微企业主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实施了“清华大学・朔州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培训工程”。四是建成集股权交易、银行(信托)、担保、证券、私募投资等金融要素搭建的“五位一体”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平台内录入省、市重点项目,企业(中小微企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担保、评估等金融机构信息,实时政府支持企业的政策信息、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信息和融资方面的知识。

4.创新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是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全市各家银行积极贯彻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助保贷”、“玲珑透”、“信贷工厂”、“微小宝”等金融特色产品。特别是政府出资担保的“助保贷”业务快速发展,2015年,辖区怀仁、山阴、应县三县政府安排风险补偿金1550万元,带动银行为30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1895万元。农业银行建立了重点支持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库,涉及资金30亿元。晋商银行朔州分行累计为126户小企业发放贷款3亿元。二是成立政策性担保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中介。朔州市于2006年底正式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2009年陆续成立了6家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截至2015年底,市担保中心累计为129户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320笔,累计金额133440万元,其中,在保金额36124万元。三是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丰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主体。2015年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达80家,当年新增贷款7.2亿元,贷款余额38.37亿元。同时,晋商银行、晋城银行、大同商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大量进驻,市级银行较过去增长1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不断丰富,融资渠道逐步拓宽。四是开通“五位一体”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提供网上融资申请服务,实现政、银、企三方信息互通,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五是通过政、银、企对接会,银企洽谈会等形式,增进政府和银行、企业的信息交流,促进项目资金快速对接,实现三方共赢。

三、政、银、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1.政府视角。(1)缺乏统一的部门规划和机制约束。我国虽然在地方成立了中小企业局,但国务院层面并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服务中小企业管理制度,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往往涉及发改、财政、科技、商务、工信、人行、银监等多个部门,部门多头管理,各自政策侧重不同,难以形成合力,缺乏长远统一的发展规划。(2)上级资金扶持政策在基层受惠面小。近年来,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出台了多种资金扶持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如山西省陆续设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小微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补助资金、出口企业保费补助资金、开发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贷款贴息和补助资金、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支持资金、小微企业人才培训资金等。但多项扶持资金受政策门槛高、申报条件限制多、补助资金少、企业发展等制约,带动效应并不如意。据对朔州市20户企业调查,仅有两成企业获得过资金支持。(3)基层政府扶持配套资金难以做大。对于大部分资金扶持政策,上级政府往往要求基层政府配套资金支持,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是不愿意去支持,更多是自身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配套资金。如朔州市在煤炭行情较好时,要求煤炭企业一矿一企支持地面企业发展,政府财政收入也较可观,基本可以满足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但2012年以来,随着煤炭市场的走弱,煤炭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已有力不从心之感。(4)政府处于办法不多无计可施的境地。面对我国复杂的经济环境、宏大的中小微群体、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扶持中小微企业难度可想而知,由此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和能力,而基层政府在这方面的办法并不多,大多是跟着中央步子亦步亦趋,少有探索和创新,甚至处于不知如何入手,无计可施的境地。部分企业屡屡受助却扶而不长,甚至政府扶持反而助长了企业的惰性,靠扶持资金无忧度日,使政府处于无奈和困惑的尴尬境地。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2

10月25日,银监会下发了“银十条”的补充通知,内容涉及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金融服务机构准入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等多个方面;

11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新政不仅让小微企业看到了曙光,也令一些中小型银行更明确了发展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

同时,随着财政部在财政方面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货币政策也开始出现局部宽松的趋势。

减税空间

在外界看来,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扶持小微企业的“国九条”政策,减轻小微企业税负,给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国九条”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提出,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微企业。

其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体现在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另外,销售货物的增值税的起征点幅度调整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增值税起征点的幅度调整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提高为每次(日)销售额300~500元。

在营业税方面,按期纳税的,起征点的幅度提高为月营业额5000~20000元,此前为1000~5000元;按次纳税的营业税,提高为每次(日)营业额300~500元,此前为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对小微企业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将直接缓解这类企业生存难的状况,相信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业内人士分析说。

据接近财政部人士透露,财政部正在对全国的小微企业现况进行调研,不久将会有新的扶持政策颁布。

从10月中旬开始,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与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广东、福建等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后表示,加工制造业的微小企业利润率已特别低,各个环节的成本上升正在给传统行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他认为,“当前仍然有减税的政策空间。”

金融债疾行

除了财政支持之外,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10月25日,银监会下发了“银十条”的补充通知,即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十项措施中,目前成效最快的是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

目前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总计1100亿元的专项金融债已获银监会批准,正待央行的批准。据记者了解,在银监会排队等待审批的银行亦不在少数,其中不仅包括深发展这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包括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

据本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已经获批和等待审批的专项金融债,有望达到1500亿元的规模。

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在政策的通气会上表示,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不设额度上限,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即可申请发行。申请发行专项金融债的银行,除需满足金融债发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须达到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标准。

银监会要求银行发行金融债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对应单户授信总额在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威企业贷款在计算“小微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

这样的政策措施对存贷比压力较大的银行充满吸引力。以拔得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行头筹的民生银行为例,该行三季度服务于小微企业贷款的“商贷通”受制于存贷比偏高的影响,前三季度34.73%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明显低于上半年的50%。据华泰联合证券推算,民生银行三季末的存贷比已经超过75%的监管红线。

对于一些城商行来讲,尽管存贷比压力不大,但是信贷额度受控的流动性压力也限制了小微企业贷款。以包商银行为例,该行存贷比在50%左右,明显低于监管红线,但受贷款规模调整,该行小微企业贷款满足率只有50%。

虽然银监会出台政策允许符合要求的银行发行小企业专项金融债,而且金融债所对应的小企业贷款不占存贷比,但央行在贷款规模管控方面要求银行贷款增量不得高于上年同期增量的90%,这样即使是银行通过发行小企业金融债募集到了专项资金,但由于规模管控银行还是无法将资金投放给小微企业。因此,哈尔滨银行的上述负责人建议,希望允许银行在利用小企业金融债所募集的专项资金对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不受规模控制。

选择性宽松

除了从创新金融债的角度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央行亦开始有选择性地放松信贷控制,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供给。

央行公布的10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68亿元,同比多增175亿元,环比9月多增1100多亿元,创下4个月来的新高。

市场分析认为,往年10月新增贷款大都只有9月的一半,四个季度的信贷规模分布比例在3:3:2:2,而今年的分布比例可能会在3:2:2:3,这样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央行在年末放松信贷的信号明显,政策微调开始显现,不排除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已经开始从局部放松信贷政策了。据本刊记者了解,10月份,已有部分银行在监管指标合格的基础上,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放松信贷投放,但增加的贷款主要投向中小企业。

接近监管层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次对小微企业的定向宽松政策或将带来更多的对中小银行的定向宽松政策。

补充通知对于小型微型企业授信客户数占该行辖内所有企业授信客户数以及最近6个月月末平均小型微型企业授信余额占该行辖内企业授信余额达到一定比例以上,并且达到各银监局综合评估标准的商业银行,可允许其一次同时筹建多家同城支行。

“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点不足。”包商银行鄂尔多斯分行的一位负责人指出,该行在鄂尔多斯地区只有一家分支机构,但是服务的小微企业客户近8000户,柜台压力很大。

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务处处长张睿在某机构举办的银行业战略发展峰会上表示,中国金融体系中,大银行和高端市场不缺金融服务,应该大力发展微型金融和微型金融机构。并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市场定位一定要准确,二是产品设计要细分到极致,三是要具备信息优势。

但是,由于“银十条”对应的细则还有一些尚待落实,部分城商行在积极推进小微企业贷款的同时,亦抱有谨慎的期待。

银监会要求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在机构准入、资本补充、资本占用、不良贷款容忍度和贷款收费等方面,对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出了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

“其实我们最大的期待是对银监会称之为‘差别化监管’的这项政策。因为我们作为城商行,在网点扩张、资本金等方面一直存在压力,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与大型银行的差别化监管,那还是很值得欣喜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尽快落实下去。”包商银行战略规划处一位人士说。

在“银十条”中不乏一些“满足一定条件下”、“适当提高容忍度”这样的用语,被业界视为没有量化指标,较难测算具体的影响,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认为,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应该与其他公司类贷款分开来看,分开下指标,单独考核。但是目前还没做到这一步,要真正做到这一步是需要做很大调整的。这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思想上的转变,人员结构上的调整以及地方政府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

配套政策落地

解决小微企业经营困境是个长跑,国务院的发令枪响后,一系列的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配套政策也有待落实。

白景明表示,从财税来说未来还有更多财税政策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比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已经正式推出,2012年1月在上海实施,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部推开。届时对中小微企业甚至部分行业都有非常好的减负效果。第二就是扩大专项资金规模。中央和地方同时投入专项资金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同时,白景明认为,要考虑中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有和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策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度过难关和促进未来的发展,减税费问题也要根据国家的财力量力而行,同时结构性减税并不意味着大幅减税,毕竟还要支出,比如保民生等。

除了财税政策的减负之外,金融政策对小微企业的输血也需要更好的配套政策落实下去。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近日在山东、吉林两省调研期间公开表示,要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内,根据各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经营稳健性状况以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对调控参数进行调整优化,并对主要服务上述领域的中小金融机构适当倾斜,支持资本充足率较高、资产质量较好、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信贷政策执行有力的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发展。

对此,李子彬认为,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力度,还需要建立起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既需要商业银行本身的努力,也需要监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这方面,地方政府、银行、银监会在很多事情上药明确要求,督促考核。”

北大国家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的调研报告中建议,进一步扶持服务于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鼓励其进行经营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信贷技术和理念的创新。

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小微企业融资的大批量解决,需要当前国家完备的征信体系、银行先进的数据系统、相关监管法规制度等相配合。因为只有进行批量的数据挖掘,才能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成本,节省人力、物力,并最终提高效率,形成可持续的盈利增长。”符文忠指出。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3

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允许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创业可视为参加实践教育,并计入实践学分。将大学生创业扶持期由3年延长至7年,即毕业前2年和毕业后5年。外地高校毕业生在津创业的,准予落户,并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且租赁房屋的,据实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每月1800元,补助期为2年。

广东省:小微企业可获贷款达百万

广东省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大扶持补贴力度,对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其中个人最高20万元、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的,可按每人不超过20万元、贷款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性”贷款;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湖北省:单个孵化器可补贴100万元

支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按其新购置的通用、基础性的仪器设备费用的30%给予后补贴,单个孵化器补贴总额不超过100万元。从2016年起,省创新基金的50%专项用于支持省级以上孵化器内的初创期创新型企业。

重庆市:“助保贷”降低小

微企业融资成本

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尹华川表示,今年将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五大扶持政策,让中小微企享受更多创业福利:建立市级“助保贷”平台,降低中小微企融资成本。“助保贷”年融资综合成本在8%左右,市级“助保贷”平台成立后,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期限,将从之前最多1年延长至3―5年,最高可贷8年。

安徽省:试点无抵押青年

创业引导资金

安徽省正在合肥高新区试点青年创业引导资金计划,从资金源头,为青年群体创业带动就业,打通渠道,引来活水。截至目前,已有10家企业通过首批评审,发放贷款金额850万元。首批10家企业里,除了2家是有抵押有担保的“助跑贷”产品,其他均是免担保无抵押的信用类贷款,贷款金额在5―30万元之间。

贵阳:创客最高可享受100万元扶持

贵阳国家高新区全力打造部级众创空间――中国西部众创园。5月22日,高新区出台《创客十条》扶持政策,最高扶持金额可达100万元,支持入园创客创新创业。项目融资方面将给予10%的风险补贴,单笔补贴可达50万元;给予50%贷款利息及担保费用补贴,单年可达100万元。

河南省:1亿元投向众创空间

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统筹省级科技资金1亿元,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利用闲置楼宇构建众创空间,根据其改造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贴;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众创空间提供的宽带网络、公共软件服务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对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根据其新增孵化面积、新增在孵企业数量等因素给予运行费补助;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投入的种子基金按不高于20%给予配套支持;对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团队创办企业给予10万元的创业资助。

云南省:财政扶持微型企业

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支持培育众创空间。省财政安排资金4.5亿元,支持每年培育3万户微型企业;安排资金2.9亿元,设立省级微型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省财政从省级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调整2000万元,支持构建以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和微型企业“孵化器”等为重点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

江西省:开网店可申请小额担保

贷款、上市赣企补贴200万元

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按江西现行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规定享受政策。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以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按有关规定享受依次扣减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实体新招高校毕业生的,以每人每年5200元为定额,按有关规定享受依次扣减税收优惠政策。

江西省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商回乡创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对赣商回乡创业予以支持。对赣商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省财政分阶段的补贴可达200万元。

陕西省:将设立众创空间

孵化种子基金

3月26日,陕西省科技厅召开大众创新创业座谈会。安西印副厅长在讲话中指出,下一步陕西省科技厅将组建陕西省创新创业联盟,聚集全省孵化资源;依托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陕西“众创空间”,成立陕西创新创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设立陕西众创空间孵化种子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

青海省:1.5亿元创业扶持资金

建立省级创业扶持资金,今年安排1.5亿元,专项用于创业人员首次创业项目补贴、一次性创业奖励、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奖补及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补充。对创业成功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奖励,奖励标准由每人5000元提高到10000元。

成都:每年1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

四川成都高新区公布的《“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聚集各类科技创业人才5万人,孵化科技创业企业1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创新型企业1000家。为此,成都市高新区将每年拿出1亿元支持成长型科技创业企业发展,每年投入创新创业的各类资金不低于10亿元。

大连:5年投入1.5亿元

高新区新出台“众创十二条”,将带给高新区创新型孵化器更大施展空间。5年预计投入资金1.5亿元。推行高新区科技创新券制度,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无偿发放“科技创新券”,企业可持其向科技平台购买科研活动。

深圳:每年6月设立国际创客周

深圳已经明确提出打造国际创客中心的目标。据悉,深圳已经确定要把每年6月份专门设立国际创客周,吸引全球创客。深圳市政府还将着手搭建平台,让创造者与配套商对接,吸引企业支持甚至风投的关注,为创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助力他们将创新想法变成现实。

苏州:亿元补贴扶持中小科技企业

5月通过的《苏州市实施“创客天堂”行动发展众创空间若干政策意见》提出,对市级认定的众创空间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补,对获得省级、部级认定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市级每年安排1亿元左右的科技创新券支持中小科技企业购买研发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科技保险等服务。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大力推广科技金融产品,对众创空间推荐企业优先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30万元的科技保险费补贴和50万元的贴息资助。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4

关键词:小额信贷信贷机构

小额信贷是指对低收入的人群和微型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小额的贷款、存款、汇款、小额保险及其他方面的金融服务,它包括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小额信贷服务。在世界各地实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有多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孟加拉的格莱明乡村银行、印尼的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等。从事小额信贷

业务的机构包括正式的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

小额信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主要是为了满足穷人的信贷需求,贷款对象仅限于穷人,额度很小,无需抵押。自创立以来,小额信贷受到了穷人的热烈欢迎,迅速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小额信贷的发展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的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微型企业的小额贷款,进一步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追求商业可持续发展和贷款覆盖率为目标的小额贷款,目前,从国际范围来看,多元化模式的小额信贷正逐步融入正规金融体系之中。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的迅速兴起反映了对金融扶贫的思考,由于较高的操作成本和贷款风险,以及贫困人口的信用度极低,传统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对低收入阶层提供贷款。为了弥补这种对贫困人口金融服务的缺口,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发展机构建立了诸如国有的农业发展银行这类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并通过其发放大量低息的农业、扶贫贷款。由于政策、项目执行等方面的问题,加上对吸收存款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这类金融机构的扶贫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小额信贷的产生改变了原来由政府直接给贫困户补贴信贷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由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律运作。首先,从扶贫来看,小额信贷可以解决贫困人口资金不足的问题以及应付诸如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同时生产性的小额贷款服务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创造收入,从而最终摆脱贫困。其次,从微型企业的发展来看,小额信贷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部分初始资金,并提供长期的金融服务,较好的解决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最后,从发展金融市场来看,低收入阶层、微型企业为扩展金融服务提供了很大的潜在市场。如果能找到比较好的降低经营成本,减少金融风险的方法,小额信贷机构就可以把金融服务推广到低收入阶层中的一部分,并能维持其本身的正常经营及利润。

1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早在1993年,社科院农发所就引入了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至今为止,小额信贷在我国已经有十四年的历史,但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总体来说不尽如人意。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已达到300家左右。比较大的机构和项目的覆盖面达到5000左右的农户,小的不到1000户,在这300家左右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中,能正常运行的不到五分之一。目前真正达到完全独立运作、达到财务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机构微乎其微。

1.1缺乏有利于小额信贷有效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

长期以来,小额信贷主要被当作一种扶贫手段而不是一种产业或行业,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注册成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不能依法从事贷款和其他金融活动,也难以转成小额贷款公司或金融机构,只有部分小额信贷项目和机构得到了人民银行的允许进行试点,例如社科院的扶贫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小额信贷项目。非政府小额信贷的不合法地位极大地阻碍了机构的健康发展。另外,出于控制金融风险的考虑,央行政策对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实行商业银行现行利率水平和基准利率四倍的限制,而不是根据市场规律来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这也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2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从管理体制来说,对小额信贷的行政管理约束是小额信贷发展缓慢的重大障碍。目前我国大多数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并不是独立于地方政府的,而是在实质上从属于或受制于地方政府,例如政府办公室、农业局、扶贫办、妇联等机构。这一类小额信贷机构转化为完全独立机构的可能性很小,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资金所有权、管理人员和理事会等方面控制住了小额信贷机构。

1.3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问题

小额信贷机构产权不清晰和治理结构不完善被认为是阻碍小额信贷发展的瓶颈。产权不明晰直接与资金来源有关。我国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或项目的资金基本上完全依靠国内外捐赠,以国际捐赠为主;贷款本金、运作费用、技术支持费用基本依靠捐赠和部分地方政府投入,属于社会公益资金。而社会公益资金本身就没有明确的产权所有者,更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能对这些资金的运用效益负责。在治理结构方面,尽管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都建立了决策机构和监察机构,但大多流于形式,基本没有发挥正常作用。较普遍的现象是将行政管理方式直接套用到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中,理事长由当地政府官员担任,秘书长由国家工作人员担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难以对小额信贷相关人员建立激励措施和控制手段,另一方面,也使得小额信贷资金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使得决策权和控制权集中在一两个人手中。一些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在治理结构上带有明显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特征,容易出现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1.4运作模式单一

小额信贷特别是实行的贷款模式比较单一,没有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机构和贷款模式,目前的一些金融产品、组织制度安排并不适合我国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户。小额信贷无法通过市场方式自动瞄准最贫困农户,这种瞄准需要特殊的工具以及支付相应的成本。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小额信贷的瞄准目标已从贫困户向富裕户偏移。其原因一方面是低收入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信贷员和中心主任在机构可持续性的压力下,倾向于贷给有非农经营项目的农户。2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前景

2.1小额信贷机构的性质要明确

小额信贷是扶贫、发展和改善农村及城市低收入群体以及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和发展低端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可持续的小额信贷能够实现可持续的扶贫目标,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和微型企业获得急需的资金,实现投资机会,增加收入,从而改善目前我国广泛存在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因此,从根本上来说,

针对我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根本要解决的是小额信贷的性质及目标定位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是由于穷人缺乏控制资本的能力或者说现存的金融体系无法为穷人提供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具有生存技能的人也无法完成自营活动。因此,解决贫困问题需要金融体系能够触及到真正的低收入群体,为他们开展创造收入的简单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使他们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的收入来分期偿还贷款。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贫困人口当中,还有一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缺乏生存技能的群体,他们必须依靠政府的无偿的补助或一些国际扶贫基金的扶助,因为他们缺乏偿还贷款的创收能力,不能将对这一类特殊群体的扶贫目标混同于小额信贷的扶贫目标。

2.2多样化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

目前,有必要对现存的小额信贷机构进行综合治理,一种方式是通过吸引私人资本或商业资本来改善非政府小额信贷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增强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在资金使用、贷款发放及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透明性,加强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尽量减少政府干预,杜绝由于政府干预所形成的缺乏激励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将之逐渐培育成为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而针对小额信贷资金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专门支持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的批发资金,通过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小额信贷行业协会或直接通过央行下设的基金会,统一向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批发资金,同时可以制定较低的批发利率甚至在初期以贴息的方式运作资金,当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起来以后,再根据竞争的原则逐渐调整利率,同时也可以促进信贷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重组、联合来建立独立的、专业化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考虑到项目过于分散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偏远地区可将资金集中使用,形成规模比较大的项目。

2.3调整关于小额信贷机构吸收存款的政策

吸收存款是小额信贷机构扩大覆盖面和规模的关键,也是小额信贷机构能够在财务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关键。国际上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都按照正规金融机构的模式运行,既吸收存款同时发放贷款,并且贷款利率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的,存款、贷款利率差也比较大。而在我国,不仅贷款利率受到了央行政策严格的限制,而且小额信贷机构不允许吸收存款,这无疑使得小额信贷机构缺乏一种长期的财务上的可持续机制。如果我们希望将小额信贷机构作为独立的金融机构来运行,那么吸收存款就是维持其存续的基本保障,目前受这种政策约束所生就的金融机构是难以长期存续下去的。当然,在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初期,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避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制定这样的政策无可厚非,但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我们的小额信贷仍然是一种政府扶持下的金融衍生物,因此,笔者认为,在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运行初期,其贷款资金来源可以依靠机构的资本金,以及批发资金或者央行的再贷款,在今后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适当开放其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存款服务,从而将目前的小额信贷机构真正转变成专门为低收入阶层和微型企业服务的独立的金融机构。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5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环节中尽管国家有关方面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从中也颇具收获,但是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在金融领域所推出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方面,的确体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增多,融资辐射范围日益扩大,融资方式不断出新,融资条件逐步灵活和放宽,融资审批流程大大缩短,融资额度逐步增大,等等,这些都较从前有较大进步。但是,实际上许多中小企业除了通过金融机构上述政策的实施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融资外,其真正能够在金融优惠政策下所享受到的实惠却并不多,尤其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融资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紧缩政策的不断出台,企业的融资成本却随之不断增加。如:一些金融机构在目前我国贷款利率水平处于近年来高位运行的情况下,贷款利率政策不但没能对中小企业给予优惠利率的政策支持,反而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不约而同地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予以了大幅度的上浮,甚至有些金融机构对其实行了央行所规定的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70%的上限;或企业实际向银行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已达到这一上限水平。由于其中许多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并不很高,因此,在当前金融机构实际贷款利率大幅上浮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实际上也在相应上升。

二、对策建议

1.国家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帮助企业减轻目前融资成本过重的负担。国家可结合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办法,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给予适当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以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过重的负担。

2.地方政府可创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地方政府可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创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制定贴息办法,有针对性地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部分或全部贷款贴息。

3.建议央行对专业银行实行存款准备金率差别管理政策,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实行差别管理制度。央行可对专业银行中小企业的贷款,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贷款所对应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单独控制和分块管理,适当降低该部分存款准备金率;放宽中小企业特别是放宽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与银行存、贷比挂钩的比例限制并进行贷款规模单独分块管理制度,以相应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以减少金融机构对该领域信贷规模的压力,避免金融机构非正常竞争现象发生,进一步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4.国家可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出台明确的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对金融机构的综合收益进行限制。可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作出明确规定,尽量少上浮,或上浮最高不得超过10%-20%,或不上浮;也可考虑对一些国家重点扶植的产业,如对解决社会就业贡献较大、节能绿色环保、高新技术转化、新型能源、新材料、资源替代型,以及具有特色成长性的产业如优秀动漫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或朝阳产业的成长型企业等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制定范围和条件,实行贷款利率下浮的优惠政策,必要的可由央行推出“超低”贷款利率政策予以扶持。也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金融政策:

2011年,在面临金融危机、经济下滑及遭受地震和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于2011年6月14日宣布:为扶持日本成长型中小企业,刺激实体经济增长,央行新增规模为5000亿日元(约6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并同额增加贷款额度,以支持具有成长前景但缺乏不动产担保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新增贷款计划的期限为两年,而利率仅为零至0.1%。同时,日本央行还推出一项贷款措施:以年利率1%的低息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开拓成长性业务的企业进行投资贷款,贷款期限最高达4年。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6

一、预期目标

年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7%,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2%,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1%和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以内。根据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和全市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年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保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

二、总体要求

年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三大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金一体化进程,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积极扩大信贷投放总量,把握好投放的节奏与力度,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扶有控”原则,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拓展融资渠道,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促进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三、重点投向

(一)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把做大工业总量,提高运行质量,培育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作为信贷支持“工业强市”战略的出发点,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是围绕能源工业,支持煤炭、风电、光电等能源项目建设;二是围绕化工、材料产业,支持发展化工、冶金、碳基材料、建材等项目,延伸产业链;三是围绕制造业基地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装备制造、家电、光伏组件、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四是围绕食品工业改造提升,大力支持酿造、肉奶、果蔬和休闲保健食品加工生产;五是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力度,提升园区对产业转移和项目建设的承载能力;六是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推行“绿色信贷”,大力支持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始终把支持“三农”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节水高效农业的跨越,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提高涉农信贷投放比例,创新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一是大力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增加信贷投入,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春耕备耕资金需求状况调查,满足农户对春耕生产的信贷资金需求。二是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精神,选择产品科技含量高、效益佳、诚实守信的种子、种畜生产企业、种苗公司、农业科研和新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信贷支持对象,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利用转化。大力支持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培育,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大力支持市凉州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继续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危房改造、环境整治以及农村公路、小康住宅、沼气和安全饮水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四是加大对设施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通过信贷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设施农业,根据辖区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的营销模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减少中间环节。五是加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办发〔〕33号)精神,扩大贷款范围和放贷规模,放活审批程序,创新担保方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六是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从辖区实际出发,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等新型信贷支农模式,有效扩大农村抵押担保品范围,扩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

(三)继续大力支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要切实发挥好金融杠杆作用,助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将河西走廊列为部级节水农业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金融信贷作用,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以水源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等水利项目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对特色林果业的信贷支持。涉农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各自业务优势,大力支持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对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沙产业等给予重点信贷支持,实现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三是深化林业改革,探索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求的信贷产品,拓展林业金融服务范围,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为全市特色林果业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四)积极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握好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紧扣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强市、赶超进位的要求,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和项目建设的信贷服务工作,围绕国家、省、市支持的大项目、好项目,提供信贷保障。发改、工信等部门要积极协调,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抓好项目对接和项目筛选上报工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用足用活信贷政策,提高审批效率,积极主动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对资金需求规模较大的重点项目要充分利用开发贷款、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同业合作模式增强贷款能力,提高服务效率。

(五)进一步扩大对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加快信贷服务品种、方式、方法的创新,增加对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信贷支持,满足多元化、全方位的民生金融需求。一是继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人社、财政、妇联、教育等部门的有效联动,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对再就业、自主创业的扶持范围,加强贷后管理和风险防范,营造有利于小额担保贷款健康发展的信用环境。二是加大信贷扶贫工作力度。结合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积极落实扶贫攻坚目标,进一步完善信贷扶贫工作机制和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制度,扩大扶贫信贷规模,支持扶贫项目建设,确保扶贫贷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个人安居住房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六)加强对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小微型企业在创造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越来越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小微型企业信贷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小微型企业贷款的准入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对有信用、有市场前景、有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微型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提高小微型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确保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于上年同期贷款水平,切实缓解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融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同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配合与协作,落实任务,协调解决融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采取多种形式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有计划地组织银企洽谈会、重点项目推介会,促进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为资金供求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按照国家及省上有关规定,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融资机构,消除金融服务盲点。在规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担保、法律、会计、审计、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机构,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投资发展,借助中介机构实现多层次、多渠道融资的目标。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7

**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微企办的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协作下,全县的微企发展工作有序展开。现将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3年全县共通过微型企业创业评审250户,注册资金1327万元,带动就业人员共计1344人,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在发展的250户微型企业中,经营行业涉及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加工、文化旅游、特色食品加工、创意设计、种养殖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六大重点行业100户,占已发展数比重为40%。创业者人群中,创业人员共计290人,其中重点扶持对象158户(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8户,返乡农民工131户,退伍军人2户,失业人员7人),占总数的54.48%;其它人员132户,占总数的45.52%。从事农、林、牧、渔业109户,占43.6%;制造业78户,占31.2%;民族手工艺品16户,占6.4%;;特色食品加工3户,占1.2%;采矿业1户,占0.4%;服务业29户,占11.6%;零售业7户,占2.8%;创新设计3户,占1.2%;交通运输业1户,占0.4%;文化旅游3户,占1.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具体工作目标

按照省、州有关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要求,我县调整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创业评审委员会成员。同时,县人民政府召开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府专议〔2013〕34号),形成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九条意见,一是实行代办制;二是整合资源扶持微型企业;三是设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四是个体工商户转微企;五是组建创业指导机构;六是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七是委托乡镇政府(工商分局所在地除外)负责微型企业现场勘察工作;八是如何落实微型企业第二期财政扶持问题;九是落实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经费。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

此外,我县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有序开展,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扶持微企发展调度会,对上一季度微企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布置下一季度微企工作,截至目前,共召开3次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调度会,分管副县长亲自参会并安排工作,切实做到微企发展工作有部署、有提高。

(二)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微型企业创业激情

我县通过有线电视、宣传栏、撰写政务信息、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开展扶持微型企业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资料8000份,《微型企业创业指南》3000份。主要利用节庆日和赶场时机进行宣传,出动宣传人员40余人,宣传车辆6台次,分别在各乡镇政府、工商分局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接待群众咨询。“3·15”活动期间,设立咨询服务台4个,张贴宣传标语1幅,接待咨询1000余人次。撰写政务信息17篇,州级以上报刊发表6篇,网络媒体发表37篇(次)。县有线电视台播放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4期,在州电视台播放**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新闻1期。

(三)强化工作要求,落实和完善微型企业扶持政策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发[2013]**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办发[2013]**号)文件精神,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对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提出要求:一是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办理时限;二是进一步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和税收奖励兑现政策;三是进一步落实微型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四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助推微型企业发展。

此外,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年初与全县21个乡镇签订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责任书,规定乡镇扶持微企发展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明确各乡镇2013年微企发展目标任务。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为切实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县微企办组织基层分局负责人和注册登记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微型企业注册登记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于**年**月**日召开全县乡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培训会,对微型企业申请、初审、现场勘察等环节工作向各乡镇政府负责人员进行讲解。同时,利用乡镇召开村干会议的机会,开展微型企业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激发农村群众创业热情。

(五)统一微企标识,强化微型企业管理。为统一微型企业标识、加强和规范微企管理、突出微企的扶持效果,县工商局和县微企办以服务、便民、减负为出发点,从县政府核拔的微企工作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为今年发展的微型企业免费制作一块醒目的“微型企业”牌匾。现已为微型企业制作牌匾92个,并分发到各微型企业统一悬挂。预计总费用支出为2万元。

(六)加强工商分局微企工作经费支持,县微企办在年初制定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奖惩机制,各基层工商分局每发展1户微型企业补助工作经费200元,并要求按照上级的季度发展目标及时完成季度发展任务。先微企办分别有2013年7月和12月对各分局的微企工作经费按照发展的微企数量进行了核拨,共拨付微企工作经费4.3万元,确保了微企工作的有效开展。

(七)开展微企创业培训,增强业主创业意识。**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抽出部分资金作为微企创业培训经费,对参培人员实行免费教学、免费食宿,进一步减轻微型企业负担。截至2013年底,**县共举办了2013年微型企业SYB创业培训六期,参培人员190人。培训会分为专业教师授课,工商、税务、信合等职能单位政策讲解等环节。经过每批10天的培训,理清了微企业主的创业思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了微企的创业成功率。余下的60户微型企业的创业培训工作将继续组织开展。

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

1、2012年,全县共发展微型企业150户,截至2012年12月底,财政补助资金750万已全部兑现完毕。2013年办理的微型企业中,有187户微型企业已兑现财政补助资金,共计935万元。

2、财政补助资金的支付工作有序开展。我县的微企财政补助资金支付按照分批申请、逐批审核的方式发放。共分三批,第一批一万元、第二批二万元、第三批一万八千元(每户留二千元保企业账户)。截至日前,全县已有223户微型企业申请补助资金支付,共支付补助资金776.6万元(其中:2012年办理微型企业140户,共计568.8万元;2013年办理微型企业83户,共计207.8万元。),此项工作正在持续开展。

3、税收奖励政策落实情况。县微企办通过与国税、地税及财政局对接,于2013年初对全县2012年度微型企业税收入库及地方留存情况进行了统计上报。2012年度全县共有34户微型企业纳税,税收入库6.77万元,地方留存4.62万元。其中,申请税收奖励30户,申请奖励金额4.58万元。2013年11月初税收奖励已全部兑现到位。此外,按照“三年过渡,五年税收奖励”的政策规定,微型企业三年内比照个体工商核定税收征收,五年内在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十五万限额内等额奖励。同时,根据小微企业免税政策,对于月营业额低于2万以下的微型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进一步减轻了微型企业起步阶段的税收压力。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创业行业单一,不利于我县多行业发展的微型企业发展格局。

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群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全县已发展的微型企业行业结构单一,种养殖业占比重较大,六类重点行业中,又以原材料加工居多。科技创新、创业设计、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极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对市场经济波动的抗冲击能力较低,不利于我县微型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提高微型企业存活率任务艰巨

(1)微型企业创业热情与创业能力之间的差距凸显。各乡镇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普遍高涨,但从已开业的情况看,创业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存在部分创业者准备不充分,对市场考察不细,项目选择仓促,实际营业中遇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的情况,甚至出现一小部分创业者尚未开业就感到不适应所选项目要求转项目的现象,极大削弱了微型企业的存活能力。

(2)部分微型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缺乏发展潜力。从微型企业发展行业分类来看,从事信息和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少,从事传统经营行业的较普遍,与已经存在的经营户行业雷同,竞争力明显偏弱。

(3)部分微型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粗放。很多微型企业是家庭式经营,出资者参与劳动经营,没有正式的组织,企业运转基本程序管理知识欠缺,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周期。

(4)微型企业经营场所条件普遍较差,很多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使用的是被淘汰的生产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极大降低了其抗风险的能力。

(三)融资贷款难。

省州在实施意见中对贷款有很好的政策指导,由于我县民间资本弱小,部分创业者前期已将自有资金或贷款投入到其经营活动中,已无财产作为质押贷款,导致资金短缺却难再获得贷款支持。而由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由于相关手续尚在办理之中,使微型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财政补助资金兑现步伐

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对微型企业的现场勘查力度和审核力度,积极鼓励已办照的符合补助条件的微型企业申请财政补助资金,优化补助资金程序,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尽快完成财政补助资金拨付,真真正正让老百姓看到优惠。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对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宣传的资金、人力投入,增加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频率,将宣传延伸到全县各村、寨,进一步提高微企政策熟知率。充分调动群众创业激情。为2014年微企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全力打造微型企业“孵化园”

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房开商介入,利用新建成的商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立微型企业“孵化园”,引导微型企业集聚发展。我县已与房开商达成协议,并报请县政府批准,将新建成的民族风情园商贸街定位为全县微型企业“孵化园”,相关优惠政策正在沟通协调中。

(四)加快微企平台建设

微型企业资金薄弱,创业者的文化水平有限,逐渐成为制约微企发展的限制因素。为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瓶颈,解决贷款难、报税难等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督促县金融办按照政府扶持微企发展专题会议精神,尽快成立微型企业贷款融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筹备搭建记账服务平台,切实解决微企发展资金动力不足问题、记账报税不及时等难题,为微企发展添柴增火。

此外还将进一步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关注重点行业的创办期、生存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提高微型企业的“出生率”、“存活率”,确保微型企业落地有“升”。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8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小微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小微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的充分就业

小微企业发达的南方地区,城乡居民的就业率和财产收入明显偏高。小微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就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数据显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大概4000万户,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5%,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

(二)小微企业是经济技术改革的先锋队

小微企业通常是改革实验田。小微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相对较低,社会波动小、新机制引入迅速,还有经营方式灵活、进退市场便捷等优势,使它在经济技术改革时动作更快,效率更高,反应更迅速,改革的结果也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自我的需求,这是大企业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小微企业投资领域大多数是第三产业,贴近群众,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小微企业的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因此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革势必促进整个市场经济技术的改革。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在全球经济疲软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资金短缺依然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软肋,据有关学者统计,小微企业在争取外部融资时希望的融资选择为:向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民间借贷、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向供应商赊账等。可以看出向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希望的第一选择,但是很多因素却制约了其成功取得贷款。

(一)小微企业内部因素

从小微企业自身来说,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资本规模和经营规模小,信息观念淡漠,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这种产业属性决定了小微企业在竞争性较强的市场领域中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以上的种种原因导致小微企业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审查的要求,进而银行偏好于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向小微企业贷款。

(二)外部因素

1.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限制。(1)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不重视。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小微企业根本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抗争,也不具备和金融机构议价的资本,很难引起金融机构的“关注”。另外,正规金融机构分布范围窄,比如在乡村一级基本没有专业金融机构的身影。而小微企业的特点就是数量多分布广,所以很难进入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据统计尽管近些年来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度持续加大,但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仍然只占到约1%。(2)专业性小额贷款人员的短缺。就银行信贷人员自身来说,更愿意从事大企业、大项目融资。在对小微企业贷款时,银行的高层不直接参与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对借款人的信息,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具体资料掌握片面,主要还是靠信贷人员自己收集汇总,个人发挥的作用大,承担的责任也大,因此大部分银行员工不愿意从事小微企业贷款业务。2.国家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限制。政府针对小微企业扶持的很多政策因为缺乏政策细化和有效的配套措施而效果不佳。其次,小微企业所承担的税负较大。再次,稳健的货币政策势必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微企业的融资,也就是说,在信贷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源分配给大企业,从而引致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加剧。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一)继续强化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

对小微企业中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和经营状况看好的产业,应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向各类企业很好地发出政府在一定阶段特定意图的信号,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的转向。间接的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补充手段,调整市场产业结构。小微企业的繁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功能突出,应该继续深化政策性金融扶持体系。

(二)量身定制小微企业评级授信体系,实现贷款流程简单化

根据小微企业面广、量多、需求急的特点,对现行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内容作调整修订,量身定制一套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体系,并开发评级授信模块,对小微企业实行评级、授信、信贷审批和贷后管理“四合一”,简化信贷流程。

(三)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1.逐步扩大融资工具。逐步扩大小微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发行小微企业转向金融债。2.鼓励企业在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大力发展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上市,直接融资会大大的降低融资成本。在我国的直接融资市场,小微企业占比接近零。直接融资对一些走高科技路线的小微企业最为适合,如果操作妥当的话,会快速缓解资金压力提高生产水平。3.创新多层次的融资产品。商业银行要更多地了解、研究小微企业的特点,要根据各行业、各个生产周期阶段的小微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打造出更多适合的融资新产品。

(四)加大县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建议银行监管部门在商业银行机构准入审批时采用“城乡结合”的原则,引导各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新的分支机构,增加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缩小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县域金融机构,鼓励按照市场化、规模化、可持续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本金,批量布局,统筹管理,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快速健康发展。将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贷款户纳入全国统一征信系统;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对在县域设置atm、poS机等支付结算设备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补贴;降低银联在村镇银行的入会费或给予银联财政支持,推动村镇银行卡业务发展,便利小微企业主支付结算。

参考文献:

[1]余莉娟.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式的研究,[D].安徽大学科技出版社,2010.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9

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个体规模虽然很小,但数量多,在活跃经济市场,特别是解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很重视小微企业发展,近年相继出台了很多鼓励和扶持政策,小微企业的整体发展环境在逐步改善。但是,目前小微企业仍然面临一个老大难问题――融资。

小微企业融资难最突出的表现在两方面: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难主要是小微企业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困难,该问题过去一直被批评,说金融机构嫌贫爱富,歧视小微企业。但是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这一说法对银行不太公平。作为商业机构,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首先要考虑贷款的安全性,同时还要考虑贷款的收益性。从银行的角度看,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这两项指标都难以达成,小微企业的特点决定其单笔贷款额度小,公司财务信息标准不规范,又缺乏合格抵押物,因此大型商业银行为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运营成本高,外债风险大。

国内外实践表明,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国际性难题,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和新型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很多大型商业银行成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部门,还发展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有了新办法,以及民间借贷和互联网金融的日益活跃,使小微企业贷款难虽然没有根本解决,但有所缓解。

这是很大的成绩,就如解决人的生存问题,首先要吃到,然后是吃饱,最后研究如何吃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首先应该帮助小微企业得到贷款,在这个基础上再解决融资贵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近日我在贵州调研小贷机构和民间借贷发展情况,当地小微企业主反映,从小贷机构和民间借贷比从银行借贷方便得多,但借贷成本有点高,希望小贷机构在继续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尽量降低贷款利息。

而小贷机构负责人也很无奈,公司专做本地市场,服务小微客户,在风险把控方面做得很好,但是运营成本不低,特别是近年人员工资和房租等成本上涨较快,小贷机构的运营成本也难以降低。小贷机构的自有资金有限,从金融机构融资的机会不多,即使有些小贷机构也能够获得部分资金,由于小小贷机构自身融资杠杆比例偏低,投资利润不高,因此给小微企业降息存在困难。

中国扶贫基金会一直在为贫困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目的是解决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贫困农户面临的融资困难与小微企业类似,但是难度更大。18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累计在全国16个省的117个贫困县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总放款70多亿元。2014年1月至7月,共向13.7万农户发放贷款14.7亿元,平均单笔贷款10068元。

这其中面临的一个困难是给农户的贷款利率偏高,能解决农户贷款难,但是没有解决农户贷款贵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运营成本高,一个是融资成本高。根据从事农户贷款的经验,结合小企业贷款的特点,要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需要降低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的综合成本,包括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

其一,降低小微企业金融结构准入门槛,建立多层次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只有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多了,市场竞争加强了,才能提高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大型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允许和鼓励更多非金融机构加入服务小微企业的行列中,如扶持建立更多类似于小贷机构、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非存款放贷组织,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更便捷、透明的民间服务融资平台。人们把金融机构看得太神圣,审批很难,可以让门槛低一点,对非储蓄准金融机构放宽一点。

近期,贵州一批民营企业家在贵州省金融办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专业的小微金融服务超市贵州中黔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通过小微金融服务超市实现民间资金和小微企业直接对接,大大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效果,降低融资成本。

其二,放宽小贷机构的融资杠杆比例,提高小贷机构的投资回报能力,加大小贷机构的降息空间。现在监管部门规定,小贷机构从银行融资的杠杆比例是1∶0.5,最近有变化,部分地方已经放宽到1∶1,但这仍然不够。按照国际经验,如果小贷机构的融资比例能放大到1∶3,可以显著提高投资回报能力。

促进小贷机构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小贷机构降低对小微客户的贷款利息。比如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充足率最低为8%,银行的融资杠杆可以达到1∶11,即使银行向客户发放的贷款利息很低,但其自有资金的回报率很低,完全要靠自有资金,规模大不了,只能把利率提高。

其三,为小贷机构减免税收,降低小贷机构的运营成本。目前小贷机构仍然适用工商界税收政策,存在一定税务负担,如果国家能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减轻小贷机构的税负,鼓励小贷机构降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将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而小微企业发展起来了,会增加小微企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此消彼涨。

国家规定银行5万元以下的消费贷款免税,但是不是正规金融机构享受不了这一政策。在这方面,贵州省已经开始试点,贵州金融办和税务部门最近专门出台文件,为真正服务小微客户的小贷机构减免一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降低小贷机构的税务负担。

其四,利用财政资金为小贷机构融资提供支持,降低小贷机构的融资成本。对支持符合国家重点产业的小微企业,以及支持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小贷机构,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融资支持,并对小贷机构融资提供财政贴息。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10

一、河北省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现状分析

(一)内部融资环境现状具体有:

(1)企业规模小,融资成本高。企业规模是造成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多数行业企业员工人数10人以下或2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其余的为小型企业。本文调查了36家河北省企业,以员工人数来描述企业规模。其中企业员工人数10人以下的占比2%,20人以下的占比22%,100人以下的超过了60%,不到40%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企业多为小微型企业,规模较小。而小规模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低,信用水平不高,通常会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限制。因此,“低额度”、“高频率”、“高成本”成为当前河北省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特点。

(2)企业家精神不足。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但是许多小微型企业家往往对当前的经济发展信心不足,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表1是2010年河北省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家信心指数,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小型企业家信心指数高于标准指数100,但是明显低于中型企业家信心指数,且小型企业家信心指数在一年内波动较大,而中型企业家信心指数却在稳步增长。由此可见,小微型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信心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并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融资能力。

(3)企业所有制形式多为私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较大影响。小微型私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企业主通常雇佣其家族人员为其管理企业,管理经验不足,素质较低、管理技术水平不高,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相比,在融资方面经验不足,融资能力较差。表2是河北省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其中私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1.55%,大中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1.89%,比私营企业高出十个百分点。虽然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符合一般意义的标准,但是与大中型企业相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也表明了其较低的融资能力。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私营企业信用水平低,对私营企业发放贷款时“条件苛刻”、“审查严格”、“控制额度”,更使私营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

表3是对35个河北省小微企业所有制形式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河北省小微企业中比例最高的是私营企业,高达80%,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例均较低,由此使得河北省小微企业整体融资能力较差,融资困难。

(4)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在经济衰退时期,生产能力过强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造成资源以及资金等的浪费。虽然2008年的经济危机已经过去很久,但是经济危机的惯性依然存在。来自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GDp增幅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且2012年第一季度的GDp显示河北省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同时伴随GDp缓慢增长的还有国民消费水平。这两个指标增速放缓的背后就是企业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行业中聚集着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尤其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为了抑制过剩产能,2012年河北省从落后产能企业退出贷款7.66亿,这对生产能力过剩、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5)企业成长性较强。一般而言,企业的成长性越强,在生产经营以及研发等活动中越需要投入较多资金。而小微企业由于规模、信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并且成长中的企业几乎无法进行内源融资,只能通过负债融资。因此,成长愈迅速的企业,愈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负债比率、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把钱借给企业,从而使企业在快速的成长过程中陷入资金短缺的尴尬局面。根据2009~2010年河北省工业小企业的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数据搜集整理发现,河北省工业小企业2010年的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利润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19.9%、30.75%、47.05%,都表现出河北省工业小企业较高的成长能力。较高的成长能力使河北省小微企业在较高的负债比率下面临着融资问题。

(二)外部融资环境现状具体有:

(1)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市场化程度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作用的程度。对市场化程度的研究一般集中于企业市场化程度、政府行为的市场化程度、产品市场化程度、要素市场化程度等。本文主要从企业市场化程度这一角度研究河北省市场化程度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企业市场化程度可以通过衡量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估。本文采用三个指标来衡量2007~2010年河北省非国有经济的相对进程,包括:非国有经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非国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以及非国有经济占就业职工人数的比重。如表4所示,虽然2009年与2010年非国有经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都在下降,但是除去2008年缺失的数据之外,非国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与非国有经济占就业职工人数的比重均在逐年增加,这说明河北省市场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非国有经济的地位在市场化进程中逐渐提高,对增强小微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十分有利。

(2)金融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金融市场化是一个动态、多层面的深化过程,不仅指金融结构的变化,也包括金融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健全。金融市场化进程可以通过货币化与金融化程度、银行间的竞争格局、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指标衡量。当货币化与金融化水平较高时,金融市场化程度也较高。在存贷款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间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10年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13532.45亿元,占全部存款的61%,各项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额的53.77%,表明银行市场化进程还较缓慢,有待进一步提高。在2012年的6月8日,央行宣布降息,银行存款利率可上调到基准利率的1.1倍,降息还伴随着存贷利率浮动区间的微调,这次降息不仅被看作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一个重要信号,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也是降低资金成本的一个利好信号。

(3)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由于小微企业融资市场本身存在诸多无法克服的限制,因此通过自由市场机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当前金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阻碍了小微企业进入金融市场融通资金的可能性。因此,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政府扶持不可缺少。现实中,河北省政府也通过出台政策措施、调拨资金等方式扶持小微企业融资。但是,由于目前的基础设施、医疗保险等方面仍需大量资金,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的资金并不充裕,小微企业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仅就张家口市小微企业资金缺口就达60亿元左右。由此看来,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扶持程度也亟需提高。

(4)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随着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关注度的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国家政府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意见》,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河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五项金融财税措施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尽管如此,许多机构仍伺机钻法律的空子。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出台的政策中提到河北省各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50%。结果是多家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上浮了30%~50%,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总成本甚至高达13%。且有些银行还变相收取各种融资费用,增加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当前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5)市场中介发育不成熟。大多数市场中介机构在选择服务对象时,都要从成本、收益、风险三方面进行衡量。而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等无法向中介机构提供高额的报酬,往往被拒之门外。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都是一些规模小、资金、技术水平比较薄弱的机构,这类机构往往缺乏专业性,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服务。虽然近几年河北省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中介机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但是真正落实的却在少数。

二、河北省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现状成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企业信用风险高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河北省小微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小微企业都没有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可以详细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且小微企业一般不能发表公开交易的证券,因此没有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使得各利益相关者很难获取其所需的企业信息。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不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将资金提供给企业,一旦企业产生财务问题,无法偿还资金或提供报酬,就会产生信用问题,企业的信用风险提高。当企业资金不足时,再想筹集资金,这些资金供给者就很难再向企业提供资金。

(二)信贷市场不健全,贷款成本高近几年,河北省不少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推出“账易贷”“组合贷”“联保贷”等多种信贷产品。但是许多小微企业仍然得不到银行贷款。原因是很多银行将重点放在小微企业的贷款上,但最终能真正获得贷款的依然是实力雄厚、有较好资信背景以及能提供抵押物、质押物的企业。由于小微企业信用水平低,信用风险高,即使能提供不动产等抵押物、质押物,一般利率也比大中型企业高,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自2012年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疲软”,河北省小微企业面临着成本上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局面,使得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银行为避免风险,名义上在响应政府扶持小微企业的号召,实际上都在收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

(三)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受限制受规模、信用水平等限制,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一般都是小规模担保公司。小规模担保公司本身信用水平也不高,为了规避风险,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时更加倾向于抵押类或质押类贷款、对小微企业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服务认可度并不高。另外,虽然国家及河北省政府相继出台文件以规范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但是由于担保行业长期以来的管理混乱使得金融机构对其信用状况并不信任。调查显示:在张家口市的46家信用担保机构中,与银行合作过的只有18家,仅占39.13%。其他金融机构也只与由政府出资,规模较大的担保中心合作,而对企业与个人出资成立的则合作较少,限制了信贷担保机构的发展以及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并进一步限制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来源。

(四)市场利率不稳定,金融风险高市场利率不稳定使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或企业价值面临金融风险。市场利率分为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对于利率固定的债务,企业支付固定的利息。而浮动利率的利息支出在借款期限内是随借款期限变化而变化的。当企业的借款采用浮动利率时,短期利率的变化可能对债务利息支出产生重大影响。利率上升使企业借款成本增加,并可能使企业借款难度增加,限制企业的运行发展。在2011年上半年,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加息,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融资贷款的难度。数据调查显示:2011年的第二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74.4,环比下降1.7点,处于不景气区间。从行业看,只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景气指数为106.6,运行在“微景气”区间,其余的七个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均运行在“不景气”区间,尤其是住宿餐饮业和建筑业融资最为困难,景气指数只有55.2和57.5。

(五)政策法规不完善,银行乱收费现象严重虽然今年国家与河北省相继出台了多份旨在扶持小微企业的文件,并且河北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也已超过平均贷款增速,但是仍有许多金融机构寻找政策漏洞,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小微企业贷款利息之外收取高额融资费。例如,有些银行变相收取管理费、咨询费、顾问费、额度设立费、风险保证金、贷款安排费、贷款承诺费等,有些银行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额用于购买银行制定的金融理财产品等,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贷款成本。小微企业即使能贷到款,也无力承担各种费用,反而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问题。

三、河北省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政策

(一)完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小微企业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账务处理能力低等原因无法向外界提供合理准确的代表企业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的信息,使企业信用风险升高,信用评级降低,贷款难度增加。为了化解信用风险,提升企业信用评级,可以通过对河北省小微企业建立强制性披露的财务预测制度以完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财务预测制度提供的财务预测性信息主要反映公司未来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的财务信息。如果这些财务预测性信息质量可靠,将比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完整。投资者、债权人等可以通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预测性信息做出正确决策。这样不仅能解决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能化解企业的信用风险,提升企业信用评级,降低企业融资难度。

(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进政策落实近年来,国务院以及河北省均出台了多项旨在给予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措施。例如,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商业银行应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小微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关于河北省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的有效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包括信贷投放要向小微企业倾斜,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服务创新等政策。这些政策都旨在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政策一旦落实,对小微企业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当前河北省政府应尽快推进银行信贷政策的落实,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这是政府、银行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小微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一般由信贷担保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央与地方政府、咨询机构等组成,体现了新型的银、政、企关系。目前河北省小微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加强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信贷担保机构建设,鼓励政府设立信贷担保机构,建立信贷担保制度,完善信贷担保环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河北省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政府应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执行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政策,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高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对小微企业的担保收费。积极发展再担保机构,强化分散风险、增加信用功能。另外,还应鼓励小微企业间实行联保,只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实行联保的企业就都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联保贷款可以帮助规模小、没有抵押物、质押物的小微企业解决贷款融资问题。通过小微企业间的联保建立信贷担保体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四)加大小微企业财税支持力度河北省政府应提高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解决个别行业个别小微企业的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结合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研究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制度,解决小微企业税负过重的问题。另外,要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现有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专项资金要体现其政策导向,针对小微企业中的国家重点扶持项目以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并对各地区实施补贴的单位进行监督,使政策落到实处。针对当前许多企业反映的严重乱收费现象,各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减免涉企收费以及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合理不合规收费项目的进程,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主管部门已经取消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加大对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监督检查的力度,做到从根本上减轻小微企业的财务负担。

(五)完善政策法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市场的设置方式、组成结构、隶属关系、职能划分、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目标等。河北省政府应该完善政策法规,制约银行的乱收费现象,同时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机构,丰富和完善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机构在内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实施金融机构体系多元化,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并且积极推进金融创新。还应敦促银行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成立信贷专贷机构,加快推进金融机构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增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并控制融资风险隐患,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亚春林、沈春河:《高价吸存“倒逼”机制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再析》,《特区经济》2012年第6期。

[2]李宏萍:《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路径分析》,《时代金融》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