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8:23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1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人员素质工作体会

当今社会在经济、科技、医疗水平,医疗保障的快速发展下,现代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对医护的需求也在增加,对医护的水平要求在提高,在这种形式下传统的医疗模式发生改变,医疗服务逐步深入社区,形成了社区护理的体系。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将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新的学科。社区护理是一种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发展需要的新型护理模式,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实现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服务为中心的转变,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社会化服务[1]。社区护理模式是社会发展以及医疗水平发展的产物,是医疗卫生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以下是我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1社区护士的业务素质

家庭是社区护士直接服务对象,社区护理是一套完整的工作包括:执行医嘱,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宣传健康知识等。

1.1要有热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要求护理人员热心与患者以及家属交往,耐心回答咨询,细心照顾患者,用一颗责任心去要求自己工作。

1.2护理人员要具有全面的护理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能独立完成工作,精通业务,并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1.3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掌握沟通技巧,良好的表达能力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人。要具有敬业精神,吃苦耐劳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1.4仪表端庄、举止得体,行为规范,展示良好的护士风貌。

2输液注意事项

2.1输液有几率发生紧急情况,因此护士在出诊输液时必须随身携带必备的抢救药品和器械,如地塞米松、盐酸肾上腺素、非那根,还有通讯设施移动电话等。

2.2在每次用药前护士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如那些药物过敏,那些药物有不良反应

,药物效果等。刚开始输液速度要慢,每分钟1o~15~/min,并观察15min左右,确定情况正常,调节好滴数后才可离开。并在离开前叮嘱家属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电话通知护士。

2.3输液环境要求清洁,良好的输液环境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在输液前通知家属打扫输液地点,具体方法是:输液前20rain用湿拖把拖净地面,桌椅用湿布擦干净,避免干燥打扫,让灰尘满屋,清洁后窗通风20—30min,减少空气中灰尘、病菌,并通过日光照射,起到杀菌作用,对那些机体免疫力低下的肿瘤患者,要求家里装用紫外线灯,每天消毒2次,每次30—60min,并指导紫外线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避免损伤眼睛与皮肤。

2.4每位患者都留有联系卡片,并叮嘱放在显眼地方以便能及时的联系护士。要详细的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各种输液反应的症状以及注意事项,调节方法。具体有禁止随意加快滴速,以免短时间里大量液体滴入造成心脏负荷过重,如果有输液变慢,及时调整到正常滴数,防止输液时长过多,影响病人情绪,造成病人疲劳。家属在输液过程中不要离开,嘱咐家属应观察病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受,有没有胸闷、头晕、侵冷、发热等症状,观察输液管是否通畅,输液管有无受压、扭曲、注射部位有无胀痛等,如有异常及时与护士联系。在输液过程中,患者要下床小便,嘱咐家属要把输液瓶举高,输液的手要放松,保持平衡,否则会血凝固或针头穿破血管。

3服务对象广大,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社区护理工作服务人群多,任务繁重,服务的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健康人,服务内容不仅有家庭护理、执行医嘱和各种护理操作,还有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等工作。要出色地完成社区护理工作,必须要树立职业自豪感,热爱社区护理,吃苦耐劳,不计报酬,用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要求护士能独当一面,工作上尽职尽责,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要做到一视同仁。在于病人以及家属的长期接触中,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妥善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与服务对象打成一片,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顺利的展开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为我们广大社区护士赢得良好的口碑,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与支持。

4工作体会

在社区护理的工作中我认识到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精干的业务能力,高尚的职业操守。社区护理服务方便了广大患者以及家属,是社会发展,医疗水平发展的表现。在以后的社区护理工作中对我们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作为一名社区护理人员,我必须时刻提高自己,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目前我们的服务项目有:电话咨询、肌肉注射、插胃管术、皮下注射、褥疮护理、静脉输液、换药、拆线、导尿术、灌肠术、测血糖、抽血、临终护理、健康教育、吸痰术指导等我们的服务项目多,服务对象多样。这是我们的工作特点。社区护士不但要服务好患者也要维护好群众关系还要向广大群众做好健康宣传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知识全,业务精、能吃苦、会沟通、态度好。虽然社区护理的工作对我们的要求高,但我们对自我的要求要更高。我们要为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广大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在社区医疗护理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2

关键词:社区护理;发展现状;有效对策

社区护理主要由"护理"和"公共卫生"两大部分组成,有家庭护理、康复中心等多种形式,具有连续性、服务性、动态性等特点,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在我国社会文明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进步的形势下,社区护理逐步发展开来,并逐渐建立集护理、保健、医疗及健康教育于一身的综合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身体健康等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在分析社区护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社区护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社区护理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社区护理的建设力度,在各大城市相继建立集护理、康复、医疗、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乡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文化水平等,很多社区居民还是保持原有的健康观念:有病治病,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较少主动要求护理尽心健康预防,同时很多社区居民认为护士是给医生打下手的,不够专业,特别是社区护士,没有肯定护士的价值,不积极配合,社区护理工作自然难以展开。总之,对社区护理认识和重视不足是社会护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1.2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虽然我国很多地区相继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但由于护理人才匮乏、护理资源未有效利用、护理目标不明确等原因,导致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比较混乱,且主要是针对疾病进行护理,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我国现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2]。

1.3社区护理人才较少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我国向来重视临床护理,而相对忽视社区护理,社区护理中的康复中心、保健和健康教育较少涉及且水平不高,同时很多社区护理配置的护理人员一般为2~3名,且学历不是很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作中常出现一些问题,自然社区护理工作效率不是很高,因此要引进护理人才,加强护理人员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

2提高社区护理水平的发展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居民意识国家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等舆论工具加强对社区护理的宣传,提高社区护理健康知识普及率,让社区居民从思想上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利用社区护理资源[3]。同时社区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社区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区护理氛围,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此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定期举办讲座、免费量血压等活动,赢取社区居民信任和喜爱,便于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社区发展情况设立专门的社区护理机构,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构建合理的社区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行为,如医疗保险制度,既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指导护理工作,又能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要不断完善社区护理内容,真正构建成家庭护理、医疗、健康教育、康复中心、临终护理、预防等多层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此外,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护理的投入,合理开发并利用护理相关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护理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中的作用。

2.3培养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护理人员作为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其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社区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打造一支优秀的护理队伍。①要积极聘请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并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如心理学、管理学、医护知识、医疗技术等,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4];②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以一颗包容、关爱的心对待每位患者,帮助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保护患者隐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取患者及家人的信任,提升社区护理工作的形象;③实行考核及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好的护理人员给以一定的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社区服务。

2.4构建联合机制做好社区护理工作,除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能外,还需要社区、家庭和政府等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要构建联合机制,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具体来说,政府要加大社区护理宣传力度,不断完善社区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并积极开发护理相关资源,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家庭年轻成员要鼓励家中老人多参加体检等活动,及时发现疾病并尽早医治;社区要利用居委会等组织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并通过社区广播、宣传栏等营造良好的氛围;更重要的是,社区护理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提高社区护理水平。

3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社区护理建设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目前由于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社会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制约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加强宣传,提高居民意识,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构建联合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对策,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彩霞,孙立波,吕世晖.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7):4111-4112.

[2]尹萍.当前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3):38-40.

[3]王红.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8):4029-4030.

[4]吕晓红.浅谈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7):3336-3337.

[5]武静美.社区护士角色转变的探讨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0(17):3177-3178.

[6]王芳.社区护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北医学,2010(9):1114-1117.

[7]汪琳,问明瑶.浅析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574-1577.

[8]何友花.我国社区护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94-96.

[9]秦海霞.浅谈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J].家庭医药,2010(9):671-672.

[10]陈会兰.简议社区老年护理服务问题[J].中国乡村医药,2010(9):83-83.

[11]边竞.浅议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15):102-102.

[12]岳海鸥.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7):151-152.

[13]王晶晶,刘桂萍,马玲,等.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的实施及效果[J].全科护理,2013(22):2017-2019.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3

【关键词】医疗卫生;社区服务中心;护理

现代社区门诊护理是为适应现社会人们对健康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建立的,把健康讲座、干预护理、疾病防范、养生保健、心理调节和用药指导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有独特模式的社区服务行业。并且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快捷、亲民、全面的医疗服务中心。跟随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方向:经济、优质、快捷[1],社区门诊护理也在这些方面稳步发展。笔者通过本文陈述了在我国社区服务中心门诊护理方面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1讨论现代社区服务中心门诊护理存在的问题

1.1社区门诊护理的普及率低在我国,社区门诊护理的起步比较晚,并且起点也很低。而且因为地域性差距,社会门诊护理的在发展中的形式、深度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乡镇农村等相对偏僻的地区,几乎没有这种形式的服务行业。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社区服务还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所以当地政府对其经济支持是很有限的,而且社区服务站的技术设备等也是极度缺乏等等,这些不利于社会服务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设法解决的问题。

1.2社区门诊护理极度缺乏社会的支持和认可①在我国,对于医疗卫生的资金支持非常短缺,而且没有计划投入资金在建立社会服务方面,这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②现代社会,人们对保健养生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这与人们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人对保健的认识是很欠缺的,认为小病在家歇一歇,大病才去医院,平常的保养是一种严重的浪费,正因为人们这种主观意识,也阻碍了社区服务的发展;③对于社区护理发展的滞缓,和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度是分不开的,政府和群众还没有正确的认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和长期发展的必要性,并且社区护理的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等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以上原因严重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

1.3社区护理的人员配置缺乏专业性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仅有8万余人在做社区护理的工作,明显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架构主要是中专学历,且停留在初级和中级的水平,甚至在部分地区的护理人员还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和学习。由于这些社区护理人员的平均文化水平偏低和技术能力的不足,所以远远不能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从而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1.4社区护理的机制、体制和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对社区服务的认识不够,所以目前仍然处在一个初期发展阶段,没有建立良好的模式、机制和制度。具体表现在:曾经政府发过一个与社区卫生相关的文件,可是后期没有推出相关的政策支持,所以社区护理工作在政策方面没有相关的法规法条支持;由于重视不够,在当地组建的社区服务中没有规范性、独立性,并且没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在现代医学课程中还没有加入社区护理方面的内容等。

2解决社区服务中心门诊护理现有问题的方案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相关调研分析,对社区护理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2.1提高政府对社区护理的重视度和支持,是保障其发展的最基础手段社区护理工作是社区卫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大众的帮助很大,对于各地的文化建设也相当有益。所以应该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其各方面的支持,主要包括财务支持,政策支持。应该对社区服务建立专项的经费补助,以保障社区服务在建设中所需的人员配置和设施配置,保证其顺利的发展;并推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社区护理加以规范和法律支持,比如:医保的支持,教育支持,管理机制的建立等等。保证社区门诊护理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群众的信任下,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加快其发展速度。

2.2提高对优秀医护人员的培养和挖掘为了适应社区护理发展的需要,社区护理的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积极的培养优秀的工作人才,并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针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基础技能、医疗护理知识、疾病保健知识等等进行定去的培训,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社区护理发展打好基础[2]。

2.3针对以上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社区护理的支持。第一方面应从基础入手,加强医疗护理人员的培养,在各个院校中增加社区服务护理相关专业,并制定相关政策,全面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养挖掘,主要有几个方面:医疗知识、护理保健知识、医疗仪器等方面,还要增加各种相关专业,以便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保证了社区服务的根本核心,服务于大众的目的。②完善社会护理的相关设备,一方面是为工作人员和大众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医疗工作开展,并且提高了社区人们对保健的认识和他们本身的健康情况;③根据各个地区社区的不同情况,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服务,以医疗讲座、保健知识、预防疾病教育等几方面为主,并进行可上门随访等综合服务大众的模式[3],为各个家庭的健康做出努力,以打好群众基础;④社区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对待社区病人要做到亲切耐心,做好服务工作。

3小结

综上所述,社区门诊护理的发展与国家卫生事业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医疗方面是否完善和健全,在我国,社区门诊护理还是相对落后的,所以政府部门要对其有足够的认识,并大力支持促进它的发展。而且在健全社区服的同时,还要保证门诊护理服务的质量,以便发挥它服务大众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张芸,曹治叶.浅谈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20(1):29.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4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和加速进展,却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据2012年北京地区体检统计社区居民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1],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总数已跻身全球第5位,在常见疾病中位于第7位[2],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3],造成因病致贫致残,危害着广大民众身体健康,降低了中老年人生存质量;患者随着出院时间延长完全遵医行为越差[4],所以社区医院对骨质疏松症防治干预工作已成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区护士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和高危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使患者遵医率提高,改变既往生活陋习,具有健康行为,预防骨折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现阐述如下。

存在的问题

患者知识欠缺、遵医率不理想;社区护士知识老化,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医护患沟通不畅和协调能力是日常工作中遇到最突出的问题。

患者的知识欠缺,遵医率不理想: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高龄、认知能力下降对疾病认识不够,有些患者甚至认为驼背、身高缩矮、腰腿酸痛等是人到老年后的自然现象,并非疾病,不重视;由于骨质疏松症状的缓慢出现,使患者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机体功能差、营养缺乏、肌力减退一旦发生骨折经受身体和精神痛苦折磨,又极易使患者产生懈怠情绪;另有一部分患者在遵医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得遵医率较不理想。

社区护士知识老化和缺乏:社区护士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临床诊疗进展有较大差距,对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骨密度的意思,饮食中营养素供给比例及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严重后果及流行病学意义等没有完全掌握。医护知识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继续教育仍以课堂应试教育,没有联系临床实际。护士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脱离和不符合社区患者的需求,并且面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仅能作简单的解答,甚至文不对题;有些疾病相关知识不如老患者掌握的详细。

社区护士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亟待提高:健康教育是医疗卫生服务中最节省,效率最高的手段[5]。社区护士在面对不同年龄层次、民族、文化水平的患者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均略显不足,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存在着不自信,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其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亟待提高。社区居民在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运动处方、戒烟限酒、减肥等健康教育时个别不配合,对护士的工作不重视、欠尊重、缺信任。

社区护士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有待改善:社区医护患沟通不畅,护士对各个年龄层次、文化水平、民族的患者不能灵活应用沟通技巧,不能充分体现对患者文化与宗教的尊重,社区居民采集信息与传播知识不顺畅,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在争取广大社会支持方面特别是单位领导的支持时,协调能力欠佳,开展健康讲座和社区康体活动困难。

解决对策

强化社区护理干预,提高遵医率:骨质疏松症患者及社区高危人群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往往在家自己实施,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协助。社区护理干预中要注重指导家庭成员认识到疾病的严重危害,认识到患病与生活行为相关,如缺少运动、肥胖尤其是饮食结构有关。如能遵从医嘱服药,执行合理饮食控制、科学地运动或改变生活方式等医嘱,才可有效控制疾病,有质量的、幸福的度过晚年。社区护士主动上门送医送药,入户传播骨质疏松症知识,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预防常识。要在社区内开展健康讲座,最大限度地普及防病治病知识,帮助患病个体及高危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改变既往生活陋习,具有健康行为,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遵医率得到改善;提升了对社区医院信任度。

社区护士加强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作为健康宣教者,社区护士除掌握疾病医学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预防医学、心理学、营养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等方面,并不断加强业余学习,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指导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调节饮食营养、指导康复锻炼、进行心理咨询等,满足社区民众对骨质疏松症防治及保健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要在社区内最大限度地普及骨质疏松症知识,贯彻“三级预防”方针,帮助患病个体及高危群体树立健康观念。

社区护士提升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社区工作要求社区护士以端庄的仪表、和蔼的话语和亲切的微笑面容接待病患,创造愉悦、安全、可信赖的氛围,中老年居民对护士的举止、言行和服务态度极为重视。社区护士常常处于相对独立的、护患面对面的工作状态,经常遇到紧急事件,要培养面对各种突况临危不惧,具备一定应变的能力,对潜在的问题有预见性,保持稳定的情绪,迅速做出判断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并措施。

掌握沟通技巧:社区护士对社区高危人群、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时经常动员健康教育对象共同参与,要课前充分准备;针对不同年龄、病种、民族、文化和智力水平,交流时注意提问方式和语气,沟通中学会倾听,配合有效的肢体语言;注重反复性,要与社区居委会、单位离退办、老年大学等紧密合作,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取得社区居民的好感和信任。良好的语言修养可以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改善医护患之间关系,提高社区护士的社会地位,从而让对方从心理上接纳,使社区护士涉及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前在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社区医疗得到重视和加强,但社区护理体系仍需健全,通过对社区护士涉及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实施中所的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教育的经验教训,探索对策并将改进措施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有强化职业岗位培训、医学继续教育、护理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访谈技巧训练,不断提高社区护士的能力培养、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患者和高危人群增加卫生知识,改变不利生活行为,保证社区护理干预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张鑫,刘波,刘辉,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中医正骨,2012,24(3):193-195.

2薛延.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流行趋势与研究方向[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299.

3刘忠厚.刘忠厚谈骨质疏松症[L].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5

【关键词】临床实习;护生;护理;问卷调查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19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26-02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本研究对2006级护生100名进行相关社区护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06级护生100名。其中男性护生10名,女性护生90名,性别比为9:1,年龄介于17-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52±1.85)岁。

1.2试验方法:按事先制定表格,对2006级护生100名,对她们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内包括10个内容(社区护理的对象,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社区护理的目标,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社区护理的步骤,社区护理的意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每个题目按熟悉、了解与不熟悉3个等级给予10、5、0分,项目平均分越低表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本研究发放问卷100份。再对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社区护理的对象平均10分,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平均9.5分,社区护理的目标平均8.5分,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平均8.6分,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平均9.2分,社区护理的步骤平均8.0分,社区护理的意义平均9.6分,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平均7.5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平均6.6分。结果(见表1)。

表1100名护生调查后的统计结果(分)

项目平均分值

社区护理的对象10分

社区护理的涵义与特点9.5分

社区护理的目标8.5分

社区护理的工作地点8.6分

社区护理的技术与手段9.2分

社区护理的步骤8.0分

社区护理的意义9.6分

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7.5分

社区护理的重要性6.6分

注:两组比较,p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以及近年来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医疗费用的增长,健康保健已面临着新的挑战,仅靠现有的医疗机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治病就医的需求,因此,开展社区护理已成为中国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社区护士职责主要有社区护士只有在工作中切实落实好三级预防,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社区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护士在社区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包括:(1)保健指导通过健康教育,社区护士为老年提供各种保健指导,使其能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并避免危险因素的损害,从而达到初级预防的目的。(2)筛检通过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筛检,及时发现有异常的个案,从而实施二级预防,主要检查其血压、血糖或尿糖水平等,及时了解其心理卫生、居住环境等。(3)转介及追踪一旦发现检查有异常的个案,应及时转介就医并追踪就医情况,同时通过转介,护士可向有关机构或医师反映个案的情况,通过追踪又及时获知个案的进一步情况,从而保证个案获得连续的、高质量的医疗与护理。(4)个案管理即由一名护士负责一个病人的全面护理,可使患者获得连续的、整体的护理。在个案管理中,护士应在病人每次来访或探视病人时,评估其病情,了解就医、服药情况,同时对于接受个案管理的患者应有专门记录,记录形式与表格可根据病种及当地情况而定。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1]。本研究对我院2006级护生100名进行相关社区护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大多数社区护理知识熟悉,但少部较差。

我们应该从如下几点进行加强[2]:政府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逐步加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加强社会宣教,建立社区护理中心和网络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6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民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领域所形成的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一切社会活动均落实于社区,作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护士,不仅承担着在医院内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的任务,而且还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医院外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即社区护理。

1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有着较大的区别。社区护理,扩大了护理工作的职能,服务对象从患者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会,工作内容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群的生活与生命质量。其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以健康为中心:医院的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则强调促进健康而不是单纯的治疗、护理患者。它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整个人群的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

1.2以集体为主:医院的临床护理以单个的患者为主体,而社区护理的工作以集体为主,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个人群中主要的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到个人与家庭,也仅是帮助整个人群健康中的一项工作。

1.3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而社区护士由于工作范围广,而且要运用流行病学方法来找出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因而他们的工作更自主,独立性也较强。

1.4管案时间长:一般医院的患者住院时间短,护士只照顾他住院期间的需要,而社区服务对象长期居住于本社区中。因此,社区护士管案时间长。由于时间长,护士对此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了解深。因此,相互之间关系也比较融洽,有利于评估其身心、社会状况,给予适当的预防或保护、照顾措施。

1.5与各方面合作加强:社区中除医务人员之间要密切合作外,护士还要与当时政府、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等很多人联系,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社区卫生工作。

2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由于社区护理的特点,使得社区护士更应有着高素质的要求。

2.1良好的心理品质:社区护士不仅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2.1.1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认识现实的一种主动形式。正确地认识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称为观察力[3]。在治疗、护理等过程中,细心、耐心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眼神、举止、体态、手势等,提出并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或及时发现新的问题及潜在危机,把握疾病过程中的复杂因素及其变化,综合分析处理。

2.1.2准确的记忆力:古人云“不记则思不起”。准确的记忆是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患者疾病的性质及转归每天或多或少在发生变化,通过对患者的相貌特征、年龄、性别的识记,进而与患者所患疾病、护理诊断、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相联系,而后进行再认和回忆,并能记忆得准确、无误、牢固,这样有利于护患关系和谐。

2.1.3敏捷的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反映,使人对客观事物获得规律性和本质特征的认识[2]。护士对患者所实施的护理过程必须依个人病情制定护理措施,这要求护士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集中提出护理诊断、制定目标,为患者减轻病痛,所以护士的思维是独立的。

2.1.4丰富的想象:勤于思考、善于想象对护士来说举足轻重。正确的护理诊断,需要护士对患者有全面的认识,以做出切实的评估。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进行推测、想象、总结、归纳,才能达到对患者的身心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2.1.5良好的语言表达:言语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稳定患者心境,排除心理困扰。护士与患者交谈时,注意语言的严肃性,要端庄大方;注意语言的高尚性,不可随意贬低他人;注意语言的保密性,病情不向无关人员透露。

2.1.6强烈的情感感染:护士与患者都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护士必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不将自身的悲伤、忧郁等负性情绪带到病房,而应将乐观、和善、友爱的情绪带给患者,以自身的言行感染患者。

2.2丰富的综合知识:由于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要真正地理解人、帮助人,必须具有比较丰富的综合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1)具有比较系统的、完整的基础护理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2)具有比较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3)具有预防医学、公共卫生、营养学、康复医学、健康教育学等基础知识。(4)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5)具有现代管理学知识。

2.3与人有效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社区护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与辖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学会运用交流技巧,具备沟通交流能力。要获得各种信息,得到社区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社区卫生工作。

2.4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护士的服务对象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群,服务内容不仅是疾病的护理,而是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因此,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处理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健康指导能力: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护士要教给人们必要的知识,改变他们对健康的态度,帮助人们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同时,在社区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增多,教会患者或家属必要的护理技术,也是社区护士的工作且必备的能力。

2.6组织管理能力:社区护士应有一定的组织计划,定期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卫生知识讲座等活动。

2.7科研能力:具有科研的基本知识,能独立或与其他人共同进行社区护理科研活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推动护理事业发展。

3其他

由于社区护士均要上门服务,走家串户。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及热情、大方的处世方式等,均有利于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护理是一门关系着人类健康与卫生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科学。在21世纪的今天,社区护理向我们走来,她具有显著的特点,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护士走向社区,走进家庭,成为社区和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社区护理是人类健康需要的产物,她有助于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庭的劳动负担。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娴熟的业务技能,博才多学,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田民,马魁.社区护理实习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7

目前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社区护理只是初具雏形。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不断推广,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护理专业还不能独立运作,还要依附于医疗或其他社区卫生组织合作,社区护理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找好角色定位,不仅关系到社区护理工作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内的作用、地位,也在客观上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和服务体系。

1在调查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护理存在以下缺陷

1.1社区护理概念不清目前社区护士概念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通过社区护理转岗培训取得社区护士培训证书即称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偏重于以第二级预防为主的、较局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护理。把出诊、下社区量血压认为就是社区护理,与第一级预防为主的护理活动有一定差距。

1.2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分工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具体,社区护理质量考核无标准,社区护士配置不合理。

1.3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单调现在开展的护理工作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流于形式,为应付上面的检查突击建立个人、家庭健康档案,而且基本为死档。上门护理也仅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忽视其心理和康复的指导。下社区服务也仅是测血压,对于解决社区人群的健康干预有一定差距。

1.4社区护士知识老化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基本都是院校毕业后直接分配而来,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即可参加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由此无论从理论上、操作上、临床经验上都只能作为一个护士职业的起点。还有就是年龄大的,多年来接触的临床工作也仅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简单的临床治疗,所以显出了现有社区护士知识上的缺陷。

2社区护理的概念及职能

2.1社区护理概念社区护理也可称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以社区家庭健康为中心,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提供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

2.2社区护理的职能

2.2.1预防保健为主社区护理服务宗旨是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要工作目标。通过一级预防途径,达到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

2.2.2强调群体健康社区护理是以社区整体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家庭及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单位。收集和分析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

2.2.3社区护理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及服务的长期性由于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使得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更广,对交通的便利性要求更高。另外社区中慢性病人等特定服务对象对护理的需求具有长期性。

2.2.4综合性服务由于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社区护士的服务除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基本内容外,还要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从卫生管理、社会支持、家庭和个人保护、咨询等方面对社区人群进行综合服务。由此可见,社区护理的面很广、有一定难度,需要护理人员有高水平、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2.2.5可及性护理服务社区护理属于初级卫生保健范畴,其基本要求所提供的服务应是所有社区人群在需要时能得到相应的服务。这就要求护理服务具有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以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

2.2.6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广,而且要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发现人群中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在许多情况下,社区护士需要单独解决面临的健康问题,因此,社区护士较医院护士有较高的独立性,需要具有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区护理

发展对策根据以上社区护理的概念和职能特点,结合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护理工作,提出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石发展社区护理的建议。

3.1转变观念,调整社区护理人员结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服务有多种,涉及问题多且护理特点在于以预防保健为主,强调群体健康。护理观更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士具有诊断和处理社区居民对现有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而且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爱心,才能使社区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士不仅是完成本机构的临床护理,更应该跨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迈向社区,进入家庭,摸清管辖范围内居民的健康状态,对辖区居民的慢五病管理提出干预方案,对各级各类人群进行有效分类管理。以达到第一级的预防为主的护理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个性化、连续化、综合性的服务。

3.2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注重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根据以上社区护理职能特点及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护理人事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士应提高准入制度,建议由主管护师或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过三年工作经历,并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社区护理学专科培训证书的护士才能成为社区护士,以满足独立辨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区护理工作。或在现有基础上挑选具有敏锐的贯彻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身心健康的社区护士,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学科,通过严格系统的社区和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学历的全科型护理知识的社区护士,才有资格进入社区,解决并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对于那些资历较浅或脱离临床时间较长的老年资社区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社区健康评估、疾病人群、护士特点进行灵活实用的培训。学习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急救技术等,逐步推行培训和自学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传帮带的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护理技能,提高社区护士的职业素质,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才均衡发展。

3.3严格社区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具有高度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是由它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尤其在做家庭服务时,一方面因条件简陋操作难度大,另一方面,护士可能会因忙碌、疏忽等造成意外,所以,要特别加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不仅要求社区护士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技术,还要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绩效考核、监督与评价标准,根据社区护理的特点,考虑到影响社区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从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服务质量几个方面着手,运用多方面资料,综合制订出适宜的质量指标,建立可行的社区护理质量,以“以需要编制,以任务定岗,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按劳分配和贡献大小”为奖惩原则制定护理人员业绩考评制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构建开放、科学的护理模式。

3.4增强社区护理职能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服务职能仍定位在病人和疾病的普查、预防接种等工作上,对社区人群的健康少有了解、指导、促进作用。根据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社区护理应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善终服务等服务项目。社区护士职责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以对群体行为干预达到健康促进为最终目标。

3.5寻找政策上的支持社区护理是一门技术性服务,应当体现她的价值,在家庭护理、探视制度、健康教育等护理项目上有相应的法规,政策的保障以及工作价值的体现。鼓励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主管部门应根据地区情况,制订出诊项目、操作规程、意向协议等,使其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3.6加强宣传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就医、治疗及康复途径。

3.7加强社区护理的研究,拓宽社区护理领域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的新兴领域,健全社区护理必然经过一个长期的探索尝试过程。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市场定位,创造条件,利用资源,改变过去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单一,“医院化”的护理方法,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发展我们的社区护理事业。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新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已成为护理范围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综合而来的,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综合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为重点,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便捷的护理服务。目的是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满足其对护理技术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生命质量。服务对象是以社区的人群为主,面向个人、家庭提供服务。通过对社区护理现状的调查,发现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区护理人才匮乏,社会对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公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等。本文针对目前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一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动力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护理服务必须依靠相关学科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社区医护人员是党和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直接执行者,也最能发现预防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有个组织听听他们的建议以解决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二明确社区护士的任务和职责

1.明确社区护理工作者的重要性

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扩大,在护理实践中承担多种角色。未来大部分的初级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承担,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护士除了一般的护理工作外,还应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工作,如社区护理学、健康评估、康复护理学等。作为社区护士必须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角色,树立现代护理观,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及精湛熟练的护理技能,针对社区个人、家庭、群体和组织开展保护、预防和促进工作,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护理目标。这就要求应加快社区护理教材建设,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

2.优化知识结构:熟悉专业知识,提供正确的沟通信息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要求医院和社区护理工作者不但要熟练掌握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还必须深入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只有掌握全面的知识,才能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正确、科学的回答,取得患者信任。因此社区护理工作者对门诊常见病的基本症状、各种疾病的治疗、检查结果的正常值、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均应该有所了解。通过不定期的理论业务学习和理论笔试及朝会提问,使每个护士的专业知识有所提高,沟通中能提供正确的信息。

3.提高职业技能

由于患者对疾病专业知识的缺乏,就诊后迫切地想到有关病情的用药、治疗、预后和社区医生的业务水平等。若护士的理论知识不够丰富,操作技能不够娴熟,专业技术不够精湛,对患者的疑问解释不够准确,便易产生矛盾。熟练操作技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要求每个护理工作者技术操作必须娴熟,选择穿刺部位要准确,以减少护患矛盾发生。

4.增强职业修养

社区护理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待患者既要有职业情感,又要有护士的理智,切忌把不良情绪带给患者,增加患者诊治的心理负担,激化护患矛盾。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要求、不满,应积极主动予以解决,而不能轻视敷衍,更不能生硬地回绝。在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看作是需要帮助的朋友,以礼相待,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5.塑造良好个性气质

在道德意识的约束下,加强优良品质的培养,护理工作者应培养心灵、胸怀、个性真实、纯净、自然、质朴之美,感悟生命、精神饱满、生机勃勃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内涵,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号召力等人格魅力特征。对患者诚恳、正直、热情、有礼、乐于助人等性格特征,对工作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机智、果断、沉着冷静、作风严谨;对自己来说则是开朗稳重、自尊大方、自爱自强。

6.加强护患沟通

加强心理学、伦理学知识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护理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沟通,构建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多一句介绍,操作时多一句解释,疑问时多一点耐心,观察病情时多一点细心,工作时多一点责任心,焦虑时多一点关心,为安全多提醒一句,为康复多嘱咐一句,离开时多祝福一句。与患者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恰当的沟通,解答疑问,对缓解护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护患间通过沟通,相互理解,真心相待,少了猜疑和对立,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有些不足之处,也会得到患者的理解,不至于发生种种不愉快的事情。患者信得过,护理操作的机会自然增多,操作技能将随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可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尽快适应服务对象提出的各种需求,改变观念,将同情、关爱贯穿护理活动的始终。

三加大社区卫生的宣传

多渠道开展卫生保健宣教,提高公众的防病保健意识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力量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医疗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是有效而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社区护士的服务。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01-02

医疗纠纷在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和不幸的同时也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损失和危害、导致受害医务人员生理、心理及职业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离职倾向,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影响社会的治安和稳定。为了减少或规避医疗纠纷,给医患双方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笔者总结多年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同角度分析医疗纠纷潜在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1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医疗纠纷的隐患分析

1.1机构管理方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配备不足;少数工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医疗规章制度,无视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导致诊疗、护理中出现差错;部分社区医生将首诊负责制和个人英雄主义混淆,没能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及时会诊和转诊,以致耽误患者病情或漏诊、误诊:法定假期安排不合理。

1.2人员素质方面因全科医护人员严重缺乏,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社区医护人员多为专科医护人员转岗而来。存在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学历层次低、职称低、知识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隐患。

1.3医患沟通中存在的医疗纠纷隐患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工作人员主动走进居民家中,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顺利开展各项服务。若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差、医患沟通能力低,不仅难以开展工作,甚至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引起居民的不满和误会。产生医疗纠纷。

1.4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医务工作者法制观念不强,认为社区看的是小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大意。对常用的法律常识不熟悉。在执业中容易出现如药品使用不当、执行有问题的医嘱等违法行为,易引发纠纷。

1.5不良反应静脉输液是社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输液反应就是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难以预测和预防,极易引起医疗纠纷。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能治病但也可能出现有害的反应,如果患者对这种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意料之外药物不良反应不能理解和接受。便会引发医疗纠纷。

1.6医疗文书的书写社区卫生工作繁杂、琐碎,在医疗文书管理上缺乏严格的督促检查机制,易出现记录不及时、不连续,甚至漏记、错记。成为医疗纠纷中侵权责任的隐患。

1.7社区居民因素医疗服务科技含量高,业务风险大,具有不可预见性及技术水平的限制性,“钱到病除”不适于医疗消费。许多患者和家属仅从疗效判断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认为诊断不出便是误诊,出现并发症就是误治,如出现病情恶化。便一股脑地归罪于医务人员,一口咬定是差错、是事故,于是吵闹、围攻、殴打医务人员。到处投诉。

2 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2.1加强组织机构管理工作规范人员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参加由政府组织的相关培训,取得社区医生、社区护士资格才能上岗。严格执行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慎重对待熟人,以免破例惹祸,更不可因为是小病便麻痹大意,省略必要的检查和告知。造成漏诊、误诊或治疗不当。建立健全的首诊负责制和双向转诊制度,防止推诿患者及合理提供转诊、会诊。安排好节假日工作,确保节假日照常营业,确保社区责任医生24小时电话通畅,以便为居民提供帮助,确保治疗的连续。

2.2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认真抓好社区医护人员的基础素质培训,围绕“三基三严”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细则,有重点、有目的地组织社区医护人员学习,每月进行测试,并将测试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定期举办社区卫生知识讲座。努力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的安排社区医护人员到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全面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2.3加强医患沟通提倡主动服务,要求医务人员走出诊室,走进社区,随时提供呼叫服务、上门服务、电话预约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进社区医务人员与居民的感情和信任。加强医护人员医患沟通的技巧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和原则,做到医患之间有效沟通。培养医护人员的同理能力,使医务人员能对患者世界准确体察和理解,能向患者传达自己的理解,以及体会患者对自己的觉察和感知。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与重点对象如对医务人员有不满情绪、对治疗期望值过高、情绪偏激等患者的关注与沟通,将医疗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2.4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提高医护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和能力,严格依法行医,在投诉中占到有理可循的主导地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讨论当前发生的一些医疗纠纷案例,探讨案例中医疗纠纷早期表现、隐患及防范对策。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性和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常抓不懈。对患者及家属无理取闹导致医护人员人身或医疗机构财产受损者,要严厉交涉,懂得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

2.5规避不良反应严格检查药品及输液器材的质量,杜绝使用过期、变质、包装破损等的药物和医疗器材。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污染途径和差错事故。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加强病情观察,一旦发现输液反应早期变化,立即停药,并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输液反应的不良后果,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严把药品质量关,杜绝购进劣质药品。加强医务工作者对药品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药学知识,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强化防范药品安全患的责任意识,做到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给患者发药时,一定要详细告知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严格遵医用药。对非处方类药,注意提醒患者仔细阅读说明书,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及时告诉医生妥善处理。

2.6正确书写医疗文书认真仔细地做好医疗文书记录,门诊病历上眉栏项目填写齐全,过敏史、现病史、疾病诊断、用药情况等记录齐全,切不可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而忽略,做到准确、及时、记录完整。

社区护理的认识篇10

1原因分析

1.1护理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

1.1.1护理观念陈旧落后现代护理的进步,促使“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向“以人为本,以社会群体为中心”护理观的转向,也促使单一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扩展,因而,社区护理人员应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念,高度重视和积极尝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但在现实情形中,部分医护人员深受旧护理观和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延续重治轻防的陈旧观念,对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导致服务意识缺乏、教育方式单调,教育内容泛化,更无法进行积极的经验总结和合理的创新。

1.1.2工作角色认知片面随着护理观的演变和护理模式的扩展,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角色和职能范畴由单一趋向多元化,作为一名社区护理工作者,不仅仅要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的基本过程承担为患者康复所需要的医学教育工作,而且要扮演教师和顾问的角色,对社区相关群体,实施健康教育,护士有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患者等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但如果护理人员对自身角色和职能范畴的认识片面化、单一化,就必然导致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应采取措施的合理性,认识不足,执行起来就会缺乏自觉性、主动性。

1.1.3经验不足,技能匮乏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系交叉性应用学科,医学、护理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均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国社区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社区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当前社区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简单,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内涵产生误解,将其同临床健康教育,出入院指导等工作等同起来,无法针对患者和健康人群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1.2护理人员客观层面的原因

1.2.1时间保障不力当前特别是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护理编制不足,致使在社区护理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完成基本社区护理工作量的同时,难以保障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

1.2.2学习机制欠缺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学术交流、人员培训、参加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护理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技能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1.3社区管理层面的原因

1.3.1质量控制办法模糊我国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明确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管理滞后,在人员培训、规范实施、评价标准及方法体系上均不完善,亟需改进管理体系,发挥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1.3.2人才缺乏目前,社区的护理人员,大部份都是年龄偏高,临床工作有困难来到社区,知识老化是阻碍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原因。

2对策

2.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一方面,通过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礼仪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使护理人员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履行健康教育职责,使护士从被动地执行护理操作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预防保健和促进健康工作上来。

2.2鼓励学习,提高技能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知识和技能领域教育,社区护士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必备的技能和技巧,才能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社区要重视、支持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鼓励护士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及自考函授班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以致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知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2.3讲求技巧,营造和谐健康教育要实现内容具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化,护理人员要掌握知识灌输的技巧,以适当的教育方法,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居民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因人、因时、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保证有效的健康教育。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灵活机动,做好指导性工作,确实解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可通过举办沟通、交流等示范讲座来支持和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社区还可通过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开展主题活动日、举行健康教育讲座、有选择性的制作孕产妇保健知识、儿保相关知识、老年保健知识、慢性病、常见病、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等专题健康教育专栏,悬挂于社区中让社区居民阅读,每一个月更换一期,让社区居民受益,护士们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提高,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