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8:44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1

关键词社区护理特点存在问题解决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形式,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分析了社区护理的特点及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点解决对策:寻找政策上的支持,加强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形式,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习,结合多年的医院护理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理者,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解决意见。

社区护理的定义及特点

社区护理的定义: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社区护理的特点: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①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所以预防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②面向整个社区人群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③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社区护理过程中,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④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中国的社区护理在一些大城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整个国家来讲,还显得步伐慢,范围小,发展不平衡。原因主要有: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经费来源受限:在我国,虽然卫生部近几年也提到发展社区护理,但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上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倾斜。从政策上,虽然卫生部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尚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卫生部以下的各级卫生部门更是少有相关措施出台。全国仅上海、北京、天津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但也很不完善。在经费上,政府没有这方面的拨款,前几年由于多数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公费医疗仅限于医院服务,不包括社区服务,因此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区护理费。现在全国正在逐步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社区护理又不在保险报销之列,从而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居民保健意识不成熟,生活质量不高:大众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

社会对护理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在国人的观念中,护理从属于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社会上的人们有这种认识,就连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这种观念不仅远远落后于国外,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影响到社区护理的开创与发展。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对于护士的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认可,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因此,患者的从护性低,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解决策略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1-02

老年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同时心理上也会变得很脆弱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因此护士要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结合社区多例老年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谈几点护理体会。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孤独和失落感老年人因子女在外地或工作繁忙,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容易产生孤独感,老年慢性病人随着病程延长,家人对其健康的关注度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老人因相对的被忽视而产生失落感,情感淡漠,感到生活无望,这种孤独失落感,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2焦虑、恐惧、猜疑病人的焦虑主要来自慢性疾病的长期折磨,家庭开支增大等方面。恐惧主要来自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病人怕误诊、误治,怕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适。猜疑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重症、绝症,而其他人有意隐瞒他。

1.3自卑心理部分老年人常伴有听力下降、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等等都容易使老年病人产生自卑心理。

1.4依赖性心理老年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需要别人的照顾。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他人帮助。有的老年病人错误地认为:只有什么都不做,成天卧床不动才算养病。

2心理护理对策

2.1了解患者的心理,做知心人护士应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患者的个性、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与所在单位的关系及家庭关系等,都可引起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因此,只有成为患者的知心朋友,患者才能对你倾吐真情,以减轻心理压力,一旦了解情况,应立即给予精神上的帮助。

2.2尊重人格护士应尊重老年患者,护士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患者的心理波动,如果言行不当,势必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护士的言行举止都应慎重,对患者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对患者讲的事情要耐心倾听,要反映出护士对老年患者的一片诚心,并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提出的正常心理需求,这对稳定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

2.3注意语言交流在与社区老年患者交谈时,态度友善,尽量使用当地民族语言交谈,注意使用“您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称呼老年患者时,可以以下级或晚辈的身份称呼,会使老年人产生一种亲切感。给老年患者做各项检查或操作时,要耐心解释清楚,讲话要平稳,音调不高不低简明扼要,使老年患者能够听明白,消除其紧张情绪。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及时了解检查结果,明确治疗与康复过程及方向。护士在病人面前要表现镇定从容、耐心、处事果断,语言上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不应随意议论病人,以免病人猜疑。对老人的健忘和嗦给予谅解,对危重病人及癌症患者需实行保护性医疗,但应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收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2.4做好健康宣教针对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在家访时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的大致过程,内容不易过多,应使其有新鲜感和兴趣,宣教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医学术语,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些浅显易懂的例子,讲话速度要慢,语调应稍大,宣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病人疲劳。通过宣教,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稳定病人情绪,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意识。

2.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亲友来院探视,给患者提供精神经济保证,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使患者产生归属感。可以利用已经痊愈或好转、性格开朗的病友进行言传身教,使得同疾病病友之间的情绪相互感染,促进健康。还要告知家属、亲友不要在病人面前提起不愉快的事情,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建议和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疔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疔体制的变革、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疾病多样化的改变、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等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社区护理服务将在提高国民健康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社区护理也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疔护理地点更多地从医院病房移向社区和家庭;未来的护理人才也将由在医院工作的专科护士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因此,相应的社区护理学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革新也势在必行;中高职护理专业的社区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也巳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开展社区护理教育,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社区护理的教学实训和实习环节,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出适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高技能型护理人才,使护生毕业后很快找到工作,安心的在社区护理基层岗位上为民服务,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核心概念界定

2.1社区护理学

社区护理学是在护理学、临床医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为适应公众的健康需求,在护理实践过程中综合发展而成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学科课程。主要目标是使护生掌握为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目标人群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全科性的服务方法和手段。具体内容包括社区护理程序、家庭健康护理、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社区老年人保健、社区常见慢性病病人的保健护理等。

2.2社区护理

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等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服务对象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疔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是一种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它实现了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向以人群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增添了新的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范畴,使护理服务从医院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变封闭式的服务为开放式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护理的特点是: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主体;服务综合性;服务连续性;服务可及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分散性;服务自主与独立性。

3.社区护理教学和社区护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应着力负责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该文件的颁布,对社区护理的教学和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照该文件的要求,结合笔者多年的社区护理教学和实践经验体会,归纳出以下存在问题和差距。

3.1社区护理教学起步较晚;实践教学体系滞后;教材难以体现社区护理的特点;课堂理论授课学生参与性不强;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巳经开始将社区护理课程纳入护理教育大纲中。东南亚等国家的社区护理和社区服务从法律制度的制定及具体的工作实施,也早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开设此课程历史短暂,至今还没有一所学校单独设置社区护理的专业。从事社区护理教育工作的双师型专职教师极其缺乏,多为从事护理学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目前使用的教材也多为国外教材的翻译版本,部分章节理论性很强,内容却空洞。案例大多是国外所开展的社区护理工作,很多护理服务项目在国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开式,使得多数学生认为这些社区护理工作在我国还遥不可及,以后干这行了再学也为时不晚。另外,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的一些章节和内容与临床护理、老年护理课程重复,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巳经有所掌握,因缺乏新鲜感而造成学习兴趣不高,而教师也认为社区护理学的课程难讲。这种不完善的教学体系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2社会和各级政府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政策及财政支持不够;社区护理服务普及率偏低;社区护理人才严重缺乏;社区护士角色功能单一;社区护理服务缺少专业特色;社区的卫生服务现状也给社区教学实训和实习以及学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的社区卫生机构承担。各级政府尚无具体的社区护理规章制度和实施计划。社区护理机构均没有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政府和社会对社区护理的宣传、提倡力度不够;有关政策及财力方面支持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另外,社区护士角色单一,主要承担起了照顾者角色。而健康教育者、健康咨询者、健康协调者、康复训练者、研究角色者等社区护理的功能较少。再加之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偏低,社区护理服务又缺少专业特色,使得社区的特色护理开展举步维艰,社区护理工作只能求生存,不能求发展。

4.建议和对策

4.1重视并切实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教材和课程体糸;建立以全科护士为主体的社区护理服务专业技术队伍,推动社区护理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护理教学中把培养适应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作为长远的培养目标,在中高职院校开办社区护理专业,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4.2建立校内社区护理实训场地和校外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家庭,直接参与社区护理工作的设计、实施,加深学生对社区护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社区护理素质。使护生真正做到四个转变:服务功能从医疔护理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服务对象从为病人服务向为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边缘性学科转变;工作方式从医院院内护理转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的转变。

4.3转变观念,提高政府各级社区管理人员对社区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财力支持,改善社区护理工作环境,以吸引护理人员投身社区护理工作。

4.4大力加强现有社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转变社区服务理念,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社区护理相关理论的研究,借鉴国外社区护理工作先进经验,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教学和实践操作模式。

[参考文献]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4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所谓管理就是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中的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的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社区护理管理就是运用管理的原则,研究社区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达到控制社区护理系统、激发社区护士潜能及优化社区护理效应三方面的统一,从而确保社区护理质量的过程。社区护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活动,充分运用社区卫生资源,以发挥最大效率、取得最大效益,实现社区护理服务的目标[1]。

1社区护士的基本条件和职责

卫生部印发的《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量设总护士长或护士长,负责中心内部和社区的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护士长(或组长)负责护理管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护士数量应根据开展业务的工作量合理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部除负责中心的临床护理工作外,也负责对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监督应由其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省市护理学会也应将社区护理纳入学会的其中专业组,定期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活动[2]。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现状

传统的护理质量控制以终末质量评价与反馈为主,通过信息反馈间接控制下一个护理环节,不利于很好地预防护理缺陷。与医院护理相比,社区护理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①服务对象:为固定的社区内人群(健康人或慢性病患者);②服务场地:家庭、社区生活或工作场所等;③服务内容:除了门诊常见疾病治疗护理外,主要为健康人群服务和慢性病监控管理,并有大量数据分析和统计工作;④服务方式:主动上门的方式,与被服务对象建立起朋友或家庭成员似的关系;⑤服务性质:社区卫生服务以公益性为主导。为此,社区护理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门诊护理服务主要在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内给患者测血压、测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输液、注射、吸氧、雾化吸入、导尿、灌肠等。②咨询服务责任护士公开电话咨询、热线咨询及中心网络咨询、义诊咨询、电话回访咨询等。③下社区服务事先告知,定时定点到社区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调查、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④上门服务家庭病床服务、慢性病上门访视、出诊服务、临终关怀、居家护理、高寿老人及孤寡老人和特困人群慰问帮助、上门健康调查与健康指导等。社区责任护士的工作以责任医护团队的形式,并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有计划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护理服务[3]。⑤护士数量不足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社区医护比为1:2或1:4,我国医护比为1:0.5,存在严重缺编情况。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对策

3.1制定社区护理管理的管理制度

3.1.1确立社区护理管理标准应确定社区护理控制对象、选择控制的关键点,并注意将计划的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具体操作的控制标准。控制对象应选择那些对实现社区护理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社区护理控制关键点的选择应考虑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事项,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选择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以便社区护理管理者对组织总体状况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社区护理控制的关键点包括社区制度、社区护士、社区重点服务对象、器材设备和药品、社区部门及社区时间等[4]。

3.1.2衡量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绩效通过适宜的衡量方式、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对实际工作的情况进行衡量。

3.1.3评价社区护理管理偏差并纠正偏差判断偏差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程度,根据判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在此过程也要对标准进行再次判定,若标准不够合理,则修订标准,反之则应注重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2建立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质量是在护理服务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要使社区护理服务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必须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规定每一个社区护理人员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护理管理活动,保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包括护理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质量职能、质量职责以及机构之间的纵向、横向关系,质量工作网络与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②包括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过程。如活动的目的、范围、做法、时间、进度、执行人员、控制方法和记录,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每一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结果),护理质量管理是通过对各项护理活动的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③包括人员和物资。这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硬件,是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3.3加强对社区护士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社区护士的角度了解其对业务培训的需求,并深入社区调研社区人群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的需求,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的社区护理与社区护士对相关社区护理技能培训的要求进行由高到低排序:慢性病用药知识、社区急救、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知识、与患者有效沟通技巧、临终关怀等[5]。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开展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个性化的方式,为社区护士创造足够的培训机会,并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尽早尽快适应社区护士角色的转变。

3.4提升护士长管理能力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社区护士的知识需求,结合社区护理的工作特点,定期监督、指导[6]。护理部坚持每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月查相结合,每月定期召开质量控制通报会,对发现的问题或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学习,修改工作流程,制订解决方案,坚持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社区护士培养机制,合理利用社区护理人才,明确社区护士分工,各尽其长。

4结论

总之,通过社区护理管理可以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社区的个体、家庭以及整个社区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和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社区护理管理涉及的学科多、内容广、范围大,它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和科研教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孙伟,钟宁,郑家萍,蒋中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门诊服务的设立及实践[J].上海护理,2013,03:77-79.

[2]袁改霞.浅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44-4045.

[3]卢蓉,姜润生,黄丽,等.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3,06:436-438.

[4]王春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3,29:2767-2768.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5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教学方法;体会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中国将有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1],因此,培养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社区护理学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面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时间短、带教师资力量薄弱、社区护理实践资源较少的特点[2],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趋于合理,培养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笔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社区护理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素质,深受学生欢迎。

现报道如下:

   1教师讲授法

   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学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照顾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抓住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要传授的知识讲清楚,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本门课程中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社区护理概论,使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 

   2体验式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实践主题不同,安排学生到西来寺社区、南街社区、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进行社区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织结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布局、服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病案教学法

   社区护理中居家病人的护理、社区灾害及其护理管理部分内容多,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内外妇儿知识,还包括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的知识。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医学知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领悟,根据临床资料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并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案例,运用临床病案的导入引出本次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不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对以后的临床工作也有借鉴意义[3]。

   4pBL教学法

   为突出社区护理岗位能力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激发护生学习的动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如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每一组以一种社区常见慢性病典型案例展开学习,动态评估护生知识学习的关注点,在点评时以案例为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护理专业学习的侧重点,结合案例突出系统疾病护理的共性和不同,总结归纳各种社区常见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健康教育技术,使实践教学更突出实用性。根据每次讨论会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进行综合评估,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进行客观性考核。pBL教学法的开展使学生善于探索、概括,能娴熟应用现代图书网络信息,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学生可在讨论中分享他人的意见和见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胆量。除此之外,pBL教学使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择业意识。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6

1.1缺乏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培养体系尚不够完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以高等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社区护士的学历已经达到本科甚至硕士水平。而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仍然以岗位培训和社区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为主,虽然一些院校开展了社区护理课程或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方向),但本质上缺乏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体系。

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学校学习阶段授课教师缺乏社区实践的工作经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不能将社区护理的理念、实质传授给学生。社区实践阶段由于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太健全,从而影响了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准确理解,很难达到在社区实习的预期目的。

1.3缺乏符合我国社区卫生工作特点的社区护理教材

由于我国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的严重缺乏,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其社区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均不够丰富,社区护理教材的编写主要借鉴国外、预防医学的教材,所学内容有许多与原有的其他护理教材重复,难以突出“社区”、“护理”的特点,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高职高专社区护理教育教学的思考

2.1加强师资培训

目前在一个以临床护理教学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下,临床带教老师自身观念的转变和社区护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我国现阶段社区护理教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带教老师应充分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与社区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中涉及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社区保健内容及保健制度、社区健康与健康促进以及社区重点人群如老人、儿童、妇女、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的保健及护理知识等。

2.2利用多种途径开展社区实践教学

以整合优化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为指导,着眼于护理岗位需求,从一年级开始到三年级,利用暑期个人实践、社团活动、家庭访视、社区见习、社区实习等,深入社区,早期接触社区护理工作,开展具体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并要求在活动结束后要写出详细的体会,然后进行交流,共同讨论,不断升华,有效地提高了人际交流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能够认真理解社区护理的真实含义,以利于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她们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兴趣。

2.3加强学生的基本社区护理技能培养

社区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社区护理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在注重临床护理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特殊人群护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三、结语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7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逐渐认可,以及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社区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社区护理工作面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这一特殊的服务群体。近年来人民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加,对医疗护理行业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危机与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护士长如何抓好质量管理,把社区六位一体的工作做好,最大限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切实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社区护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1社区护理的定义

是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人、儿童、妇女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

2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特点

2.1工作中心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

2.2服务对象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健康人群、部分高危人群和少部分病人及家属,是个体与群体的结合,相对较固定。

2.3服务范围包括个人、家庭和各种社会群体,如社区内的居民、幼儿园的儿童、学生。

2.4护理时间对护理对象的照顾是长期的,服务是全程的、连续的。

2.5护理目标鼓励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自我管理,可针对社区、人群、家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

2.6服务方式社区护士走进社区、迈进家庭,将服务送到千家万户[1]。

3目前制约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3.1社区护士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社区护士的来源仍以医院护士转岗为主,这些转岗护士年龄偏大,多以中专学历为主,虽然经过国家多年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但因岗位培训不完善,加之年龄偏大,无学习动力,其知识结构普遍陈旧、老化,缺乏创新精神。

3.2上级领导重视不够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大部分由综合医院承办,社区大部分工作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比医院其他临床科室差,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长期处于亏本状态,靠医院发工资和奖金。因此,上级领导对社区重视不够,给社区配备人员偏少,年龄偏大或身体状况稍差的护理人员;社区奖金普遍比医院其他临床科室少,护理人员积极性低,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3.3社区护士任务重,居民的健康管理流于形式有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不足10%[2],wHo提出社区医护比为1:2或1:4,我国医护比为1:0.5[3],施永兴和贺金仙对上海3所医院、10个社区的调查显示,每名社区护士服务的社区居民数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我们社区卫生站4名社区护士,2名医生要负责大约4万多人,很多社区工作流于形式,工作中心主要以医疗为主。社区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建立大量个人、家庭健康档案,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建立一批备查的死档案。上门护理也仅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其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社区护理的目标差距还很大。

3.4社区护理工作模式单一,护理对象局限目前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仍以第二级预防的护理活动为主,如:静脉点滴、家庭访视、测血压、肌肉注射、送药、健康教育等。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护理可为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人提供以病因预防为主的护理服务。

3.5社区护士工作定位不清,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卫生部尚无专门的立法,统一的规章制度,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无考核标准,有的社区卫生站人员配备不齐,社区护士身兼数职,除护理工作外,还担任药房和财务工作,完成大量非专业工作,无考核标准。平时离医院较远,缺少医院护理部和院感科的有效监督,对提高护士素质和社区护理的发展不利,缺乏法律保证[4]。

3.6社区护理设备简陋,护理涉及的学科较多,护理面对的人员特殊大部分社区卫生站设备简陋,社区护理工作面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这一特殊的服务群体[5],护理涉及的学科较多,遇有特殊情况无法开展有效的抢救。另外,外出产后访视或家庭输液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以1名护理人员独立完成风险较大。

4社区护理管理的建议

4.1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区服务队伍针对社区老同志多,知识老化,主动学习性差,护士长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安排学习、培训。组织学习全科护理理论,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监测、管理知识的学习,护士长应制定每周学习计划,抓重点学习,并进行理论或操作考核,做到学习有系统,考核有重点、实效。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急救、外伤清创等技术操作。还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和处理等。科室派外学习的护士要负责回来组织大家学习,同时还要加强财务、药品、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社区护理的发展服务需求。

4.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职责分工,责任明确护士长应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职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登记、记录、统计制度,制定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社区护理操作规程;制定社区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并组织大家学习,让大家知道考核标准、细则。根据人员情况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病访视、疫苗管理、药品管理、一次性物品及医疗废弃物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和处理等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包括资料的整理、补充和登记工作,做到科室人人参与管理,各负其责的好局面。

4.3社区服务做到依法执业护士长强化社区护士职业风险意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恪守行业规范,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如我们社区在每个儿童接种前护士行告知义务,告知内容有接种禁忌证、注意事项等,并要求家长在告知书上签字,科室保留。在急危重症患者,社区与医院实行双向转诊,要求护士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并告知其病情,书写护理记录单与医生的抢救记录单、转诊单一同转往医院;对患者拒绝转诊的,应详细记录其病情、转归及离开社区的时间,并请患者签字。对外出访视或出诊,安排两人参加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以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对外带药输液治疗的患者,社区卫生站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降低护理工作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一次性用品和医疗废弃物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4.4抓好质量控制是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由于社区卫生站离医院较远,考核和监督工作主要靠护士长负责。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护理质量检查坚持每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月查相结合,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科室质量控制通报会,对发现的问题或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学习,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坚持质量持续改进,并与科室奖惩制度挂钩。护士长对安全管理要着重抓好关键点,即有可能影响全局或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善于识别,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6]。

4.5加强社区护理的研究,拓宽社区护理领域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市场变化,并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条件,利用资源,改变过去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单一,“医院化”的护理方法,要在社区护理的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科研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促进社区护理工作健康的不断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5]。

参考文献

1罗敏,杨玉桃,关波.社区护理的缺陷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77-78.

2叶杰,潘雨利,杨秀娟,等.在社区护理发展中护士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56.

3余晏虹,徐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1.

4杨雅娜,罗羽,刘秀娜,等.我国社区护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25.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8

【关键词】社区护理;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更新,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老龄化和医疗制度的改革,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促进和保护人们健康生活的社区护理其内容也发生改变,从单纯的预防和治疗扩大到多因素的综合防治,研究范围日益扩大。这一切给社区护理工作者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发展社区护理提供了很好机遇,社区护理将是一个能为所有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健康,保健服务的基层机构,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

1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

1.1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采用直接的护理方式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的健康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1]。社区护理是有组织的社会力量,提供给个人家庭社区的一种服务。

1.2社区护理的特点

1.2.1以健康为核心

医院护理主要以疾病护理为核心。社区护理除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以外,还包括心理咨询,健康指导等,重点是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核心是健康促进。

1.2.2以集体为主

医院护理是以医院为依托,以病床为单位,以单个病人为主体。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单位,以集体为主,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解决这个人群中主要健康问题。

1.2.3管案时间表

一般医院的病人住院时间短,护士只照顾他住院期间的需要。而社区服务对象长期居住于本社区中,因此社区护士管案时间长。

1.2.4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而社区护士由于工作范围广,而且要运用流行病学方法来找出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工作更自主,独立性也较强[2]。

2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2.1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2.1.1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社区护理应以社区内弱势团体为优先服务对象,我国社区护理应以老幼妇残及慢性病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但目前只有老年、儿童、慢性患者是社区护理的重点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只参与了部分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服务的工作[3]。

2.1.2社区护理服务工作

社区护理人员工作量满负荷程度高,日常完成的操作项目多,责任重,但工作效率低,家庭护理服务仅占工作量的15.42%,74.17%的时间是在社区服务站工作[4]。

2.1.3社区护理服务内容

调查显示居民最希望社区护士开展服务项目是社区紧急救护,上门基础护理,老年慢性病护理及预防,口腔卫生宣教。而社区护士经常做的是老年慢性病护理,上门基础护理[5]。已经开展的护理项目有健康指导、门诊(包括输液,肌肉注射)、家庭病床[6]。综上所述,社区护士主要是停留在疾病护理,要真正实现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六位一体”的宗旨是远远不够的。

2.1.4社区护理服务范围

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广大农村尚未建立社区服务机构[7]。

2.1.5社区护理技术队伍建设需要得到重视与加强

在对社区护理进行调整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因护理人员较少,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护理的特色。一个社区服务站服务一个街道,一个街道居民有3000~5000人,护士只有1~3名,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内容和质量[8]。社区护理需要一支以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为主组成的素质优良的技术队伍。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可以说还是一项薄弱环节,缺乏学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当前急需培养在职人员或高级护理人员,开展社区护理的继续教育,满足不断发展的社区护理的需要[9]。

2.2社区护理面临的挑战

2.2.1人口老龄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加强社区老年保健的研究,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2.2.2现代化生活对健康生活的负面影响

现代化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如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使用空调,过多使用代步工具及环境污染等,使得各种新型疾病不断出现,健康生活质量面临严峻挑战。

2.2.3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据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精神疾患严重影响人类的世纪,社区精神卫生状况调查中也发现,心理紊乱的症状非常严重[10]。

2.2.4现代社会所产生的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吸毒、性乱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如何纠正和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和行为是社区护理研究的新课题。

3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3.1社区护理发展潜力大

我国目前大部分社区护理服务是由医院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医院派出的社区护理人员负责提供的[11]。多数居民甚至部分学者常常把社区护理仅仅化为医院护理的延伸[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势在必行。城市居民80%以上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13]。社区护理发展潜力很大,是一个新的护理领域,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成分,是21世纪国内护理发展的趋势。

3.2精神心理行为因素更加得到重视

知识经济时代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消除和减轻这些压力,密切关注人群的心理问题,大力开展诸如戒烟、戒酒、心理咨询等一系列健康服务活动,是人们不断壮大自己防御系统以抵抗不良情绪的产生,成为社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3.3社区护理由相对独立的系统向社区护理网络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地区。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社区护理工作和研究方式。应用微机建立健康档案,存储和编辑医学资料,利用医学信息网络进行文献检索、信息交流、专题讨论等为社区护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社区护理网络实现家庭-社区-医院-社区-家庭的无缝式管理[14],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或提供服务对象的准确信息,使护理工作更加迅速而有效。

3.4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得到加强

能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4年的“禽流感”都警示各级政府,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而国家之间,地方之间以及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对于准确快速有效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将是非常必要的[15]。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将逐步得到调整,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低成本、高效益、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6],这种完善的体系将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在最基层的水平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

3.5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教育更加科学和规范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护士能够用护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模式去设计执行和评估他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服务。同时也应具有人工统计,数据分析,评价,结论,研究和成本效益核算的能力。目前国内的社区护理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设置,学员培养,岗位培训和再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社区护理发展需要一大批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卫生技术骨干队伍。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培养制度,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是社区护理教育发展趋势人类未来的医学是预防医学,随着人民群众经济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不仅是治疗者,护理者,也是卫生保健指导者。同时,社区护士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敏予,肖水源,周昌菊,等.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设想.山西护理杂志,1997,11(2):57-58.

2高湘妃.浅谈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9(2):36.

3李曼春,常亚萍,张晓琳.社区护理服务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0):635-637.

4施永兴,贺金仙.社区护理工作有效工时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635-637.

5张玉梅,冯玉仪,夏海欧,等.社区护理需求和工作内容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32-234.

6李春玉,戴蕴成,李铉万.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1,4(3):230-231.

7牛素霞,宋剑英.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2(4):1.

8武英.开展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0,16(7):55.

9王春生.护士永远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

10丰维加.心理卫生-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3):87.

11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7.

12王菊芳,孙伟芳,陈丽红.对上海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66-69.

13绳宇,郭迎春,刘淑香.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0):626-628.

14mondoyC,CardenasD.theroleofanadvancedpracticepublichealthnurseinbiorerrorismpreparedness.publicHealthnurse,2003,20(6):422-431.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9

【摘要】: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和人口结构状况分析,社区护理势必成为了新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目前社区护理的现状还不容乐观,仍存在着护理队伍不合理、护士水平不高等问题,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国情,社区护理应得到更多的社会重视和投入,必须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服务内涵的提升,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全面提升社区护理的整体水平。

一、社区护理概述

社区护理的服务宗旨就是维护和促进人群的身体健康且提供持续性的全科性质的动态服务。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共同构成了社区护理的主要内容,其主要职责就是将人群视为一个整体,且不限于某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或者某一种特殊的疾病,而是直接针对社区内的群体、家庭和个体,利用健康教育、管理、维护、协调、促进以及连续性的照顾等方法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社区护理内涵广泛,包含健康和护理两个方面的内容,更确切的说,社区护理是将社会力量组织起来,以提供家庭、个人和社区服务的一种。其实践范畴不仅包括个人的健康,还包括着社区整体的健康;既包括预防疾病工作,又包括促进健康的工作。

二、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1、人才缺乏

我国在护理人力资源方面一直呈现短缺状态。截止到目前,我国人口十几亿,护士的人数却仅有130.785万人,尤其短缺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扎实的医学知识以及丰富的护理技能,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具备独立判断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出来的护士,即使能够掌握护理的基本技能,但距离社区护理的要求还要存在着一定的要求的。

2、组织不健全

社区护理的相应组织机构还不甚健全。无论是对卫生机构的管理还是在经费的预算上,社区护理所占据的份额都非常少。在政策上,国家也仅仅是颁发了社区护理的相关发展文件,并没有明确的实施计划和规章制度,国内的大城市当中只有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才配备有相关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但在设施和管理上还不完善。在一些小城市,一个社区的护理工作只有1-2名医生和3-4名护士就全包揽了,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组织。至于经费的分配,城市居民虽享有公费医疗,但大多数情况下只限于在医院,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农村居民中,由于不完善的社区医院组织,加上路途遥远,所以就出现了小病不在意,大病才就医的误区,直接导致了居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下降。近年来所倡导的医疗制度的改革,大部分仍局限在医院治疗上,造成了社区护理发展的障碍。

3、保健意识不高

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数量多、密度大的特点,在大城市中尤为突出。以前由于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导致人们的保健意识较为淡漠,即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对于定期体检预防疾病发生及早发现早治疗的积极性较差,饮食上不注意科学营养,而是停留在吃饱或者是以个人的爱好为主,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4、缺乏信任

由于先前观念的先入为主,大部分人对于社区护士的工作还停留在打针包药的层面上,认为护士是医生的腿,是附属品,并未将护士的价值提升到促进人的疾病康复和维护身心健康的高度上,尤其是对护士能否独立地完成护理服务还持怀疑态度,导致了患者的从护性较低,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前进发展。

5、缺乏相应标准

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主要由计划、实施和评价三个环节构成,其中评价这一环节用来测评社区护理人员的绩效和护理质量的优劣。在我国,由于社区护理尚在起步阶段,相对应的制度还不健全,可以说当前的社区护理是处在无评价、无规范的自发状态,缺少科学可行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社区护士的具体工作无法通过绩效量化,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三、社区护理发展趋势

1、重视人才培养

加大对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力度,在工作之余对护士提出学习先进护理知识和技术的要求,参加社区组织的卫生宣传,同时加强对社区护士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

2、完善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区护理工作,因此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早日建立起来一套完善的、独立的管理体系。不同地域要做到因地制宜,统一规划、设置和管理社区护理管理机构,尤其以社区护理为重点,促进其健康发展。

3、提高公众保健意识

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健康宣传,例如广播、电视及新闻媒体等,进一步具体的普及健康知识;护士可以运用举办讲座的方式方法达到宣传保健知识的目的。在社区中,树立榜样的力量,邀请平日里保健意识强的老年人现身说法讲解保健知识和预防的好处,以此来提高公众保健意识。

4、纠正护理偏见

社区护理人员通过不断的提高服务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在社区中树立起来良好的形象,获得居民和社会的认可;同时通过媒体等宣传渠道加强对社区护理的宣传,使人们更加了解护理的范围、性质和目的以及从此可以产生的效益,改变过去对护士不正确的看法,可定护理人员的价值。

5、制订评价制度

结合社区护理服务的特点制定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到社区护理的服务方式、对象以及条件和时间等因素,从环节、要素和终末质量三个方面着手,运用多方面的资料来确定最为合适的评价质量指标,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对社区护士的工作实行绩效制度,以激励其工作热情,促进社区护理的健康发展。

结语:社区护理工作关系大众民生,结合我国国情及人口结构特点,在今后社区护理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变人们对社区护理的旧有观念和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侯淑肖,尚少梅,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5,

[2]田永峰.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思考[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

[3]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教育,2004

社区护理的特点篇10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人员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体居民的健康为目标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它是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笔者在基层从事多年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发现在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提出个人的看法、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与大家探讨。

1存在的问题

对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42名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法和个别谈话法。经汇总结合笔者个人从事多年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会,总结出存在以下问题:

1.1社区护理人员知识老化社区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在实施前要对健康教育对象进行评估,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且面对健康教育对象是健康人、亚健康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病的全体居民,因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及健康水平不同,所以健康需求也不同,社区护士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供其所需要的健康知识,而且教育方式要灵活,这就要求社区护士不仅要有专业理论、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技巧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护士有时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不符合居民需求,可行性较差,在面对一些居民提问题,解答不上来或作简单的解答、或解答的不够仔细,其知识水平不能跟上居民的需要。

1.2 社区护理人员能力素质的问题社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争取社区领导和居民的支持,逐步形成健康促进的氛围,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信息和资源,因此按要求社区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合作能力:社区护理人员在争取社会支持特别是领导支持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协调能力欠佳。同时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有妇女、儿童、青少年、老人病人、残疾人甚至精神病人等,社区护士需要与健康教育对象关系融洽,要动员其共同参与,这就要求社区护士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亲和力,以迅速分析判断不同居民的需求,并取得居民的好感和信任,使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社区护士在从事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亲和能力也存在不足。

1.3社区护理人员角色定位不准目前社区护士的角色偏重于以提供直接的照顾者为主,对其担任的教育者、被咨询者、协调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不重视,一些社区护士其工作习惯、思维方式还保留在临床护理阶段,一时还不能适应社区护理、特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需要。

1.4社区居民观念问题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大部分人群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要求,但社区护士在对部分居民对讲解要培养良好健康生活方式,要戒烟戒酒、减肥等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时置之不理,不配合,认为护理人员不过是打打针、送送药,什么都要听医生的,甚至对护理人员不礼貌,这大大挫伤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给进行社区护理建康教育带来一定的阻力。

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护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够在我国社区护理特别是社区健康教育是个新生事物,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特点,社区护理人员掌握针对临床护理和对患病人群的护理知识较多,对健康人群和病后康复人群的护理和指导的知识掌握的不多,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2.2社区护理人员全面能力培养和锻炼欠缺我国的护理教育对护理人员注重基础护理急救护理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协调能力培养欠缺。

2.3护理人员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大多都是从一、二级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上转出来的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习惯、思维方式还保留在临床护理阶段,转到社区护理工作没有进行岗前培训或岗前培训效果欠佳。

2.4社会的重医轻护和护理人员的不自信阻碍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进行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存在重医轻护的观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不尊重,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不信任,大大挫伤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这是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同时因各种原因导致社区护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自信,在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是往往依赖医疗人员,其头脑里深深知道护理工作有其独立性,也很少付诸行动上,这是阻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乃至整个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瓶颈。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社区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变化日新月异,社区护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加强护理领域新知识的学习,从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要学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知识。可通过参加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自学、阅读医学杂志等方式更新知识,以适应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3.2要开设社区护理本科及以上专业的教育据资料显示至今国内尚无医学院开设社区护理本科及以上教育课程,开设中专及大专教育的也十分稀少。而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且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其重要职责之一,由于其工作目标和服务对象都很有特点,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有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建议开设社区护理本科及以上专业而且开设课程最好加上公共关系这个专业。以便社区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具有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