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实验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9:43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1

关键词: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做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89

班主任在班级内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是每学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工作。然而,班级经验交流会的传统模式都是邀请达人(本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长学姐或本年级和本班成绩优秀的学生)围绕各科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学习计划等,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侃侃而谈。而其他学生则静坐恭听。听完发言热烈鼓掌,这样不断地重复。最后,班主任做总结,鼓励学生们大胆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殊不知,发言者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是自己学习的切身体会、是否是网络材料等疑问都无法验证。作为听者的其他学生是否真正受益?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又有多少帮助?

笔者认为既然是学习经验交流会,重点应该在经验的相互交流,发言者应该与听众学生之间互动、讨论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甚至更多的思想和启发。下面,笔者将介绍自己在召开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方面的做法。

笔者通常将学习经验交流会分三个阶段进行。现概述如下:

一、准备阶段

首先,要求全班每一位学生做好提问与被提问的准备。因为,不论是尖子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在某科目的学习方法方面都有各自独特的优点或合理性。学生们提问可以针对某一科或某几科,也可以针对某一科的某个具体问题。对即将提问的学习方法、考试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要写在笔记本上,并且根据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备注该问题需要哪位或哪几位同学解答,如果不确定让哪位同学回答,在学习经验交流会期间就向班会主持人(学习委员或擅长主持的同学)提出问题,在全班范围内寻求解决的办法。其次,充分利用好“托”,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内驱力。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学困生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而滞后。在准备阶段,班主任在中等生或成绩优异的同学中,确定几位信任可靠的同学作为“托”,向班主任事先指定的学困生提问该学困生擅长科目的学习方法或策略。这样,可以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并且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经验交流会,不要让学困生认为学习经验交流是尖子生和中等生的事,充满失落而置身事外。当然,此事一定要保密,否则会适得其反,严重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班主任要做好对主持人的指导,写好开场和结束串词。既要让学习经验交流会气氛热烈而和谐,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实施阶段

做好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后,学习经验交流会就应该适时召开。此时应该把班会课的舞台留给学生。开场时,主持人要简明扼要地说明本次班会召开的原因和目的,让同学们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学生们在班会过程中才能各抒己见、参与讨论和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考试策略、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紧接着,主持人要讲明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如班会期间要集中精力,认真聆听,做文明听众,积极投入,不得交头接耳,私开小会,不得随意走动,不得做与班会无关的事情、发言需举手申请等等。并要求同学们记录自己认为有用或受到启发的方法和做法。接下来,班会进入正题,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个同学解答,集思广益让更多的人受益、受启发。最后,主持人要根据班会召开的具体情况,对本次班会做总结,并号召学生们以本次班会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中,互帮互助、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方法,因为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进行内化与积累。

三、反思阶段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2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一般流程

提供场景―学生体验―理论概括―实际运用―提供场景―学生体验(新)―反思总结―理论概括(新)―实际运用(新)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设计教学体验环境的一般途径

1.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创设体验环境。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体验环境,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干电池、蓄电池、高能电池。

2.联系社会、新闻中的化学创设体验环境。学生要想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必须要在真实场景中获得这些知识。如,引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等发生的新闻事实,创设体验环境。

3.通过实验事实、实验制作、实验操作等创设体验环境。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事实、实验制作、实验操作等都能为教学提供丰富而有效的探究素材。如对月饼盒中的脱氧剂成分的探究。

4.通过合作创设体验环境。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如学习酸雨内容后,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怎样减少酸雨的产生。

5.利用家乡“化学资源”创设体验环境等。我们身处农村,具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如田野、树林、池塘、河流等我们在创设体验环境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化学资源”。

三、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的成功要素

1.创设出有价值的教学场景是体验教学成功前提。创设场景应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特色、问题性、情感性。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准备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表现等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四、高中化学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体验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每次的活动中,学生的亲身的动手体验和思维体验,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创设特定的场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体验。身临其境的学习可以消除教育痕迹,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提升了化学学习能力。

3.体验式教学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开展体验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过程中很多任务一个人无法完成,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增强了学生的互动和协作,弥补了教师一人面对全班全体同学教学的不足。

4.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学会了反思。反思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体验式教学以实践活动为基础,要求学生更加注重反思。各种体验活动后,学生逐渐学会了反思。通过实践反思,学生形成了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新的发现。

5.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注重细节。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生体验着各种成功和失败,让学生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更加注重细节。

6.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更加务实。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和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学生会更加尊重客观事实,会更加务实。

7.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质效得到了显著提高。笔者以学校2012级高一(18)班的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高一(19)班的52名学生为对照,实验班进行体验式教学,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从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得出了以下三个实验结论:

(1)高一历次考试成绩对比。月考、期中为校统一命题,期末为市统一命题。

第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各次化学成绩统计表

第二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各次化学成绩统计表

结论:学生高一刚入学,两个班为平行班,无明显差异。期中考试以后,实验班学生较对照班学生成绩有明显优势。

分析:学生刚入学,都充满热情去学习。但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会发生了变化。体验式教学可以吸引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过来。

(2)进行化学学习兴趣学生问卷调查。

结论: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分析:体验式教学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渴望学习。

(3)进行教师问卷调查。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3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表示教师能脱离这一建构过程,教师应当合理构建教学情境(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创设智力情境应当利用学生认知发展的同化和顺应机制激活学生思维,而非智力情境则是作用于心向情境及交往情境等。教师应当广泛收集,精心整理素材。在学科间协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构主义来实施,

一、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

在日常的备课活动中,同一学科组备课频率较高,涉及跨学科的备课在高三复习阶段才进行。但是在高一、高二时期教材所涉及的跨学科内容就已经存在,因此,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共有知识点进行综合性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各任课教师对其他科目课本编排并不熟悉、对其他科目教师上课进度不够清楚等原因致使讲解共有知识时不够协调。因此,可以以一学期作为大的时间段,开学时就组织同一班级理化生教师协同备课,找出各自科目中涉及其他科目知识的内容,然后再共同讨论如何实施涵盖各科目的课堂教学,并针对联系点和其他教师讨论讲解的深度。再将一个学期分为几个小的时间段内再次进行协同备课,主要是分析学生的现状和对综合知识点讲解进度进行细化。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在化学必修1、生物选修1、物理选修1中都有出现。当然,在备课中要突出各学科之间的协同性,而非学科间的主次分别。

二、教师课堂讲解的适度延展

针对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部分,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都要为其他科目教师教学进行知识的铺垫或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本着联系的观点对知识进行迁移,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学生会从这个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大统一,从而达到对现象本真的认识。但是对知识在学科间的延展应该注意尺度,特别是自身学科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其他学科。在涉及一些定义和概念时,学科间的理解不尽相同,此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对立统一性,不能让学生因为知识在各学科间的交叉而将知识混淆,因此,适时的学科间归纳和总结非常有必要。例如,对缩聚反应的理解,高中化学选修5中对缩聚反应的教学主要以酯化反应为桥梁,而生物学中则以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为典型。故而生物科教师在讲解氨基酸缩合为蛋白质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化学中缩聚反应的定义,告知蛋白质的形成是一种典型的缩聚反应,这种反应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有机化学中还会涉及。化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则可以以蛋白质的形成为例引出缩聚反应定义。

三、进行理化生综合性实验

我们知道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各科目的实验课内容也相互交叉,因此,可以针对交叉部分进行理化生的综合性实验。比如,高一化学必修2中涉及到对葡萄糖的性质进行的实验,生物上同样有类似的实验,因此可以进行化学和生物的综合实验。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葡萄糖性质实验的过程中可适时引入生物学中糖尿病的检验,糖代谢的过程和燃烧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点。又如,高二化学选修4中涉及电解质溶液与物理必修1-1中第一章第五节《电流和电源》有关,可以开展物理和化学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从物理电学的角度通过实验理解电解质的导电性,通过电解质让学生体会电化学产物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这些跨学科知识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引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观,进而达到对这些跨学科知识的本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各科目教师要联合进行实验课,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辅导。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练习

据建构主义理论可知,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是知识的获得者和获取知识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当积极的引导者。在进行理化生教师协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各科知识的紧密练习,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联系物理电学内容和电化学内容的相应练习,让物理和化学的交集部分在学生的练习中进行巩固,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可以针对物质的合成和物质性质内容设计练习化学和生物相关练习题,让学生感受生物和化学的相通之处等。

笔者在教研室工作的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都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条件。通过两年的时间对两个班级进行实验,a班和B班均为重点班,学生分科时整体理科成绩相近,以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进行了相关实验:a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6.9分、88.1分、85.4分;B班入学前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87.2分、88.4分、85.8分。一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4.1分、70.8分、74.5分;B班2012~2013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平均成绩为61.3分、67.3分、70.4分。两年后期末考试成绩:a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60.3分、63.5分、66.6分、190.4分;B班2013~2014学年期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平均成绩为56.2分、59.3分、61.5分、177分。

利用SpSS软件对a班和B班成绩进行分析,高一入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中考成绩分析Z检验值分别为0.202、0.196、0.224,其值分别小于1.96,表明入学时物理、化学、生物成绩差异不明显;对a班和B班2012~2013学年期期末成绩进行分析Z检验值,其中物理、化学、生物Z值分别为2.432、2.821、3.424,其值均大于1.96表明经过一年的协同教学后理科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对a班和B班2013~2014学年期期末理综成绩进行分析,理综成绩平均差距为13.4分,对其Z值进行检验,其值为5.326,5.326>1.96表明此时aB班学生的理综成绩差异明显。

协同教学在提高学生理科综合成绩上有较好的效果,在理科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研室考虑将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毕华林.化学新教材的开放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27.

[3]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46.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4

关键词:提升;班主任;素养;路径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引领班主任专业发展为学校管理者倍加关注的问题。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日益深入,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取向逐渐定位在搭建互动平台,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专业成L上。那么,有效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路径有哪些呢?结合笔者多年的班主任情结,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强化理论支撑

新时期班主任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学一点教育学:如《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等;学一点心理学:如《教育心理学》、《德育心理学》等;学一点班主任学:《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心理学》等;学一点中外教育名著:如《爱的教育》、《陶行知文集》、《和教师的谈话》、《教育漫话》等;学一点优秀班主任专著:如《班主任工作漫谈》、《班主任工作书简》等;看一点德育报纸杂志:如《德育报》、《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学一点名班主任管理方法:如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窦桂梅等。班主任还应该掌握一些工作的基本理论:如主体教育理论、赏识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等等。

二、注重实践反思

班主任有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就需要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反思提升。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事无巨细。班主任不但要教好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要“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组织班主任进行社会考察,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工作及研究能力”。通过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总结阶段性班级工作经验,剖析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研讨改进的措施和策略,引导班主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反思班主任的思想和态度,反思班主任的措施和策略,反思班主任的教学和管理。反思能够让班主任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更好地认识班级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反思最好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写教育随笔,让班主任静下心来梳理,总结经验,撰写成班级管理的小论文,何乐而不为呢?

三、开展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能成就班主任专业素养提高。班主任教育科研不再是简单的理论研究,而是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研究,着力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着眼于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难题。在班主任教育科研中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组建多元的研究团队,提供多样的合作平台,以便提高研究效率,丰富研究成果。

健全组织机构是班主任教育科研的前提。校长、主管班主任工作的副校长、德育主任、科研主任、团委书记、少先大队辅导员、全体班主任都是班主任教育科研的成员,参与班主任教育科研活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班主任教育科研活动。完善工作制度是班主任教育科研的保证。要制定和完善班主任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按照制度的规定,组织和管理班主任教育科研工作,使班主任教育科研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形式新颖多样是班主任教育科研的条件。班主任教育科研以班主任自主参与、同伴互助、问题探究、主题研讨为四个核心要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营造求实、民主、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尊重班主任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智慧,鼓励班主任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明思想,共同研究、探讨、分析和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使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班主任工作微博、博客等网络交流载体,帮助班主任进行多向、即时的研究互动。内容丰富充实是班主任教育科研的关键。班主任教研应该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生长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主任自我提升,成就于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与进步。

学校应组织优秀班主任外出深造和研究,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同时,扎实开展校本班主任培训工作,并把优秀班主任平时积累的教育案例、成长感悟等资料分门别类地收集和整理起来,编辑成册,并通过科研课题的引领,促进骨干班主任向做一名教育专家的方向努力。

四、倡导团队协作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学校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做法值得借鉴。工作室普遍采用自主研修和专家引领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内容有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主题论坛、课题研究、交流展示等等。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提高了育人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切实推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为骨干班主任持续发展创造相互交流的条件,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5

在担任六(2)班语文教学工作兼毛小学生借阅图书工作,从担任三年级和六年级共四个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兼毛小学生借阅图书工作。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端正,师德良好;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积极向上,服从安排,团结关心周围的同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了提高自己的思

想政治素质,我积极参加学校、党组织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提高了自身的思想素质,增强了依法从教的法制观念。本人热爱教育事业,服

从学校分配,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尽职尽责,为人师表,注重身教。

在班主任工作中,结合班级实际,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纪律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回顾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思德教育,培养好的班风,使学生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品德课,有针对性在开展多形式、生动活泼、丰富的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学生零钱

多,喜欢买零食,无上进心,不想读书,引导学生把零花钱用在学习,使学生认识至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他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用“小学生首则”、“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

,规范学生言行。

二、在班级学生转化工作中,要抓得准,做得细,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例如:好心办错事;出于好奇心而干了错事;受人唆使帮助别人打架、偷别人的东西;自我要求不严格而违反纪律;家庭

教育不良。为此要仔细分析,找准病症,区别对待,因事因人而异,力求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朝健康的方面发展。细指细心,任何学生都有闪光点,差生也不例外,只要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

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劳动、班级活动中闪现的亮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三、在教学上,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认真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课前,我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学生、学法,结合自身实际及现有的教学设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上,本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重“导”轻“灌”的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我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

动了课堂教学,优化了教学质量。由于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我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担任的六(2)班语文科中指导的学生敖弟彬在的遵义市第十三届小学语文竟赛中荣获一等奖,

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我撰写的语文科论文<<拓宽学生阅读空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各学科论文评选中评为三奖。

9月由于学校领导的安排,我担任三年级和六年级共四个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兼毛小学生借阅图书工作。一年以来,没有上过科学的老师可能不会知道,上好科学课有多么难:每天要花心思、花时间

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课前每一个实验要做很多次,一直做成功,才能教学生如何操作实验,书本上的知识点让人捉摸不定,学生做实验时总是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

的课堂,困惑着我的教学。正是存在着这些问题,我又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地方的缺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因此,我积极参加科学学科的各种活动,利用网络、等各种方式开拓自己的

视野,提高自身对于工作的认识,吸取优秀科学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精心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甚至和组里的老师一起自己掏钱为孩子购买实验需要的材料,尽可能让所有的孩子能参与实验、参与动手,为此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每次上实验课,我

都要请伍老师帮忙准备实验材料。

在科研方面,我也不甘落后,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历,认真做好反思,并将自己的反思所得整理成文,遵义县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评选中,我撰写的<<如何引导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探究科学>>

荣获二等奖。

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作方面,我从教材抓起,并延伸到开展各类科技实践活动。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桥的模型制作,学生参与非常积极,作品也非常精美和实用,学生老师家长反响都很好,使学生

的精彩构思能够以实物体现。

虽然在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小成绩,然而细细反思,依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曾看过陈桂生教授写的文章:教书就是要研究学生,“备课”不如“备学生”,要将现代课程真正转化成“学生经验的课程”。

二、与学科外教师交流不够。作为科学教师,科目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但难度不小,许多疑难点都需要从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得科学解答,和本学科教师的探讨也比较多,但是科学内容五花八门,内容

广泛,从其他学科老师身上我们也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一些优秀教师的班级管理方法、数学老师思维的严密性等等,美术、音乐老师多数多才多艺,从他们身上更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也多一

些爱好和乐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于从不同学科教师身上吸取他们的长处,能更快的促使我的成长。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真正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认识到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前的知识基础,细致的思考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教学设计步骤,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实践活动。

我相信,通过自己积极钻研、勇于探索、不甘落后、虚心学习,在将来一定能尽快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以上是本人任现职以来的一些工作表现,鉴于自身的条件,符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资格。因此,本人特此述职并申报小学高级教师,请各级评审小组和有关领导审阅。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职业学校的中坚力量,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的关键在班主任。新时期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学校德育质量的重中之重,而培养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则事关学生成长、事关学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当前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一,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专业素质与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许多班主任参加工作后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训练,班主任工作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专业技能比较欠缺,对学生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存在困惑和不理解,缺乏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常常出现工作滞后的现象,从而制约了班级和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队伍年轻化,新手型班主任较多。新班主任和年轻班主任在工作理念、班级管理、学生活动、学生个体的指导教育等各方面有欠缺,常常出现“事先不知所以、事后不知所措”的现象,开展班主任工作难度较大。

第三,班主任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还需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班主任大多是兼职,他们教学、科研工作繁忙,许多教师仍然存在教书是硬任务、育人是软任务的认识,当班主任不是出于自愿,有的是为了达到评定职称所规定的班主任年限、有的是领导安排了不好推辞,内心深处的想法是“能不干的时候就不干了”。既没有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思想准备,对本职工作缺乏激情,导致班主任队伍不稳定。

第四,对班主任的使用重选拔、轻培养。对于班主任的选拔,职业学校一般都是精挑细选,要求由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老师担任,但往往忽略了一位新教师如何成为一位班主任,一个普通教师如何胜任班主任工作等问题。“一年熟悉工作,三年站稳讲台,五年崭露头角”这些要求仅针对“教学业务”,不包括班级管理能力的过关和提高。于是,就出现了班主任“断档、难选”的现象。

二、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对策

(一)提高认识,强化制度建设

要解决以上班主任队伍中的实际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第一,育人工作与教书工作同样重要。从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同样重要的。班主任工作不应只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每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担任班主任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从而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第二,从事班主任工作,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是统一的。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组织开展的班级建设和各项教育活动,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有益的教育实践。同时担任班主任还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学工作,因此两者的发展是完全统一的。

其次,要强化制度建设。针对班主任队伍的现状,我们应从制度层面入手,一方面可通过学校职代会等形式明文规定“担任班主任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将班主任工作由教师的自愿动作变为教师成长的规定动作,并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校内外班主任培训获得相应证书或学分,作为教师任职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实行“班主任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做到持证上岗,激发班主任的岗位责任感;还要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逐步达成一个共识,即:只有能当好班主任的教师才能成为好教师。另一方面,对教龄一年以内的教师,实行“见习班主任”制度;对教龄2-3年的教师,实行“副班主任”制度;在现职班主任中实行“骨干班主任”评选制度。

“见习班主任”制度包括:阅读学校指定的班主任工作原理、经验介绍等资料,撰写心得体会;参加见习班主任培训班;与现职班主任一起参与家访;带一个“学困生”,帮助学生改变面貌;每学期在现职班主任指导下开一次主题班会;进行见习班主任结业汇报。

“副班主任”制度包括:跟班、分担班主任的部分工作;帮助班主任诊断学生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撰写一份班级学情分析报告;主持一次以上大型班级活动,接受班主任与领导的评判;每学期进行副班主任工作体会汇报;为将来的班主任工作写出工作方案。

(二)加强学习,建立系统、高效的校本培训体系

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班主任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才能成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与道德的专业工作者。班主任业务培训便是促进班主任快速成长的必要且高效的方式。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培训方式主要有:派出部分老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培训;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介绍经验或请专家讲座;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但由于这些培训方式具有短期、无系统、难预设的特点,专业化程度不够,它无法承担起让班主任快速地掌握系统知识、较好地拥有专业技能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建立一套系统、高效的校本班主任培训体系。

班主任成长的大致路径是:岗前培训――接受选聘――持证上岗――岗位培训――岗位高级研训,环环递进,螺旋上升。因此校本班主任培训也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分层培训,形成有机衔接的班主任培训体系。

第一阶段为岗前培训。这一阶段的培训主要是给初次走上班主任岗位的教师提供工作榜样,让他们学习和模仿,同时传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规范;参加相关的见习班主任培训班,接受正规系统的理论培训,确保教师走上班主任岗位之前做好知识、专业和心理的充足准备。

第二阶段为岗位培训。这一阶段的培训主要是让现职班主任对带班情况进行反思、提炼和总结,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中级培训。培训内容应切合班主任的需求、有助于班主任开展工作与专业成长,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培训重点应放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上,要帮助班主任突破认识瓶颈。

另外,由于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需要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教育目标,协调任课教师,对接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常规管理、学习指导和职业引领工作,因此,这一阶段还可以尝试分年级开展班主任培训以及进行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培训。

第三阶段为高级研训。这一阶段培训是班主任工作的高级培训,目的是让已经走向成熟的骨干班主任有所创新和超越。在这一阶段可以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参观交流,或者请专家学者来校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点评指导,同时可组织他们收集整理工作中积累的教育案例、主题班会设计、活动方案、教育体会等资料并进行研讨,从而把零散的工作经验转化成系统与理沦,从无形转化成有形。

为弥补班主任时间和精力不足的现状,使百忙中的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成为可能,我们应发挥互联网优势,创建“班主任网络培训平台”,使班主任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平台上便捷地学习、交流和探讨疑难问题、研究教育案例、设计主题班会、与同事分享经验甚至接受专家的在线指导等等。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校本培训的适应性,使培训更加高效。

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规划与继续教育考核之中,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选派外出学习等的重要依据。而且应对培训、考核的全过程详细记录,并据此设立学校班主任人才库,为建立班主任资格准入制度奠定基础。

(三)开展活动,重视引领促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因素,班主任工作需要多方面的能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班主任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磨炼、在反思中培养。而开展集体活动是提升工作能力的有效载体,因此职业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开展锻炼工作能力和展示个人魅力的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和技能比赛、由全体班主任参与探究的班主任论坛、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由年级领受任务和调动全年级班主任智慧和力量的主题班会观摩课等活动。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帮助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减少班主任自己摸索的时间,促使班主任迅速成长,学校应重视对班主任的引领。第一,通过设立“班主任带头人”、“年级德育组长”、“师徒结对”的方式,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优促劣,优化班主任工作的氛围,全方位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能力。第二,设立以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为引领的“班主任工作室”,由工作室负责完善班主任绩效考评方案,开展班主任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带领班主任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第三,成立系部“青年班主任研修小组”,小组成员为35周岁以下的青年班主任。研修小组主要是对青年班主任的思想积极引导、工作方法正确指导,让他们尽快成长为班级管理的能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注重反思,促进班主任自我发展,打造学习型与研究型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工作说到底,还是一种实践,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也要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反思是指班主任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产生新的认识,促进自己观念转化,进而提升教育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在工作过程中,班主任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和总结,再到实践中去检验,然后再反思升华,把“学习―反思―研究一总结―实践一反思升华”作为班主任自我发展的基本模式,提倡在学习中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教育工作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建议把“班主任月工作例会”改为定期的“班主任工作反思交流会”或“个案研讨会”,以引领每个班主任逐步成为反思型教师。

此外,受我国传统的“重普教,轻职教”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职业学校中对班主任工作的专题研究很少。许多人认为“科研”是教学的事情,班主任只要做好“琐事”就行。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和引导,更侧重于强调“盯紧学生”、“搞好活动”,忽视了对班主任工作的提升和研究。因此,需要强化班主任的科研意识,要努力摆脱传统的经验型教育管理模式,科学地研究学生群体和心理,探索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规律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途径。建议职业学校成立以年级德育组长为首的班主任教研组,它类似于常见的任课教师教研组。这种教研组可以把班主任团结在一起共同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选取相关课题进行系统研讨,特别是可以围绕疑难问题开展“研究一行动―总结―反思”的行动研究,将学、研、思、行紧密结合,可以促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满足班主任自我发展的需要,打造学习型与研究型的班主任队伍。

参考文献

[1]曲怀志.班主任队伍建设之广东模式[J].班主任,2009.9.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7

科学探究中蕴含科学本质,通过运用科学探究来提高学生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本质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中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科学探究对中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力求能对中学物理教育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1教学模式的设计

学生单是从“做科学”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该采用特殊的方法帮助学生反思探究活动,这是学生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种途径。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模式:科学探究(教学)―反思(其中的科学本质内容)―明示(科学本质内容)。

以“磁感应强度”教学内容设计为例,科学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研究磁场的强弱―设计实验方案―控制相关变量―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结论―比值定义磁场的强弱(B)。

科学本质教育内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以及科学知识建立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研究者的严密逻辑并富有创造性的思维。

反思环节:

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次探究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解释结果等等。

教师:对!这就是科学探究的一个具体的过程。那么,是不是每次探究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呢?这个过程是不是固定的呢?

学生:不一定!

教师:我们进行实验时运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呢?

学生:控制变量法。

教师明示:是的。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逐渐摸索、积累、归纳、总结出来的。但并非任何一种方法步骤都可以适用于各种科学探究中,也并非每个研究过程都要经历以上的每个步骤。科学研究的途径是多样的,不仅包含逻辑推理和实验的方法,还包含联想、想象等创造性思维方法,而且同一个问题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最终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探究的结果与科学家的创造性和主观认识也是分不开的,科学知识是人类智力的创造,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需要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研究对象

本次实验所有被试对象都是南京市金陵中学的学生,选择高一、高二及高三共17个班774位学生进行测量,收回有效问卷735份。在科学探究对学生科学本质观影响的实验中,选择高二(2)班学生作为实验班,高二(10)班学生作为对照班。

3量表的选择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量表――《了解科学及科学探究本质量表》是在美国拉萨尔大学的梁玲博士2005年开发的量表SUSSi的基础上改编的。其中包含6个方面的科?w本质内容,分别是:相对性,科学定律与科学理论,社会文化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结果的特征,科学研究的步骤。

量表共有3个部分,分别是24道选择题、6道开放题以及被试对象的背景资料。问卷采用五等级计分法,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l分。研究过程中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测量,得到量表的内在一致性alpha=0.7528,说明问卷整体具有比较好的内在一致性。本量表已在国内外许多关于学生及教师科学本质观的测试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具有较高的效度。

4高中生科学本质观现状的调查

在本次研究中一共发放《了解科学及科学探究本质量表》问卷774份,选择高一、高二、高三17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35份。研究主要对学生在量表中的得分进行量化分析,量表总分为120分,总量表得分80分、分量表得分13.5分为中间分数,得分超过中间分数就代表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1]表1分别是高一、高二及高三学生在总量表和各个量表上得分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的情况。

可以看出,各年级学生总分的平均值都超过了80分。通过对很多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不乏科学本质观非常清晰的学生。而通过对比,我们也可以看到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差异:高二、高三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科学本质观有所提高,而高三年级学生比高二年级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略微下降。

在“科学定律与科学理论”的分量表得分中,平均分最高的是高二年级的11.59分,其次是高三年级得到11.56分,第三是高一年级的11.1分,我们可以发现该分量表的得分明显偏低。

在“相对性”“社会和文化对科学影响”“科学研究的步骤”三个项目中,得分最高的是高二年级,其次是高三年级,最低的是高一年级。结合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科学理论的改变,如“科学理论会变化,如日心说到地心说”等等。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文化对科学研究存在很大影响,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科学进步就有阻碍”等等。许多学生在访谈中认为存在科学家通用的科学研究程序,不过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科学研究程序并不总是适用的等等。

在“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科学研究的影响”“观察结果的特征”两个项目中,高一、高二、高三是逐级提高的。结合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科学研究有较大影响,如“广义相对论对引力场、质能关系的阐释即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对同一事件不同科学家的观察结果可能有所差别,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观察结果是客观的,如“有很小的差别,观察结果是客观的”“可能有差别,因为科学家是客观的”。

5教学实验对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

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前后测,我们对对照班进行前后测并统计得分,然后进行了对照班被试前后测得分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的结果:无论是总量表的得分还是各分量表的得分,其检验结果[Sig.(2-tailed)]均大于0.05,说明对照班被试学生在前后测中没有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5.1实验班学生前后测得分情况

在实验教学之前对实验班通过《了解科学及科学探究本质量表》进行前测,与此同时选择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本质认识,之后对实验班进行“科学探究―反思―明示”教学模式融入科学探究的物理课程教学。在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验结束后,再次对其进行后测,并同时再次选择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其科学本质观的现状与改变情况,得分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对性”“科学定律与理论”“社会与文化”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分量表的得分有所增加,“观察结果”及“研究方法”分量表得分略有下降。

表3显示的是实验班被试前后测得分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由此表可以看出,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相对性”分量表检验结果[Sig.(2-tailed)]为0.046(

5.2学生前后测情况柱状图分析

为了使前后测情况更加一目了然,我们做了实验班学生前后测情况柱状图。图1是实验班学生前后测情况的柱状图,图2是实验班学生前后测情况的放大柱状图。由图1及图2可以看出“相对性”“科学定律与理论”“社会与文化”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分量表的得分有所增加,“观察结果”及“研究方法”分量表得分略有下降。总分增加了1.75分,增加比例为2.1%,与对照班的增加比例0.07%相比,增加明显。

6结论

(1)通过对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中774位同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对科学本质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2)通过对高一、高二及高三三个年级学生科学本质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高二年级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略高于高三年级学生,高二、高三两个年级学生的科学本质观高于高一年级学生。

(3)通过对实验班进行一段时间的显性的科学本质教学发现,融入科学探究的物理教学对于学生在“科学理论的相对性”方面的认识起到改善作用,但是并未使学生的整体科学本质观达到显著的变化。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是一个通过平时学习稳步构建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并非是线性的增强过程,可能会出现因为认知冲突或外界影响而引起的螺旋式进步。

7反思

7.1存在的问题

教学实验中的教学内容全部来自于经典物理,这对学生形成当代达成共识的科学本质认识存在一定困难。本次教学实验持续时间较短,期间学生由于小高考压力大,实验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由于课程进度的需要,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探究的机会不多,大多探究实验属于课堂演示实验,这可能是教学实验效果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8

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利用班级管理这一资源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呢?

一、敢于请教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在一个群体中,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班级管理的经验,向敢于向优秀班主任请教,要长期观察人家好的处理方式,悉心领会其教育思想和带班艺术。敢于请教,还包括以书信方式向一些有影响的教育专家请教,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使自己能从教育宏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从专家们的指点中受到鼓励。当然也要向学生请教,不耻下问,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他们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批评。

二、乐于思考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把握教育科研的实质。不去迷信权威,在尊重并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敢于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即使是向当今公认的教育专家学习,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而应经过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吸收。我们生活在学生中间,每天都会遇到并处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有的青年班主任对此感到心烦。其实,这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向我们源源不断地涌来,我们从中提炼、修正,提高自己的科研修养。

三、勤于阅读

班主任杂事多多,但对于想从事教育科研的班主任来说,广于阅读的意义在于既可以掌握科研的理论武器,又可以随时了解这一领域内的各种信息。因此,无论多忙,都不可忽视广泛的阅读。其内容可侧重于四个方面:一是经典教育理论书籍。二是杰出教育家的专著。三是反映国内外教育研究最新观点、最新动态的教育报刊。四是反映青少年学生生活、心理的各类读物,包括学生写的和写学生的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等。通过这些读物,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了解、认识我们的教育研究对象。

四、广于积累

材料的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班主任可留心这四方面的材料积累:一是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周记等书面材料。二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特优生、"双差生"、有明显特点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记载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化情况、学习状况、社会交往、家庭环境等等。三是班主任本人进行教育实践、实验的有关记录材料,包括班级重大活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四是对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包括各种数据统计等等。

五、利于其行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9

关键词:人文关怀;科研提升;机制保证

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压力大、要求高,新学年的班主任聘任工作往往让学校头疼。一些年轻教师不会当班主任,甚至不愿意当班主任,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一件苦差事;一些中老年教师也存在职业倦怠,不愿意总是当班主任。不过有人却把班主任当得兴致勃勃,精神抖擞。朱永新先生说过,做教师,就要做班主任。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学校要为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铺设道路,让班主任拥有荣誉感、成就感,乐于担任班主任。

一、人文关怀,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排忧解难

著名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关爱是管理之根,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关爱使人具有容纳百川的博怀,关爱能让情理融合,消除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关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对群体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走进班主任的心田,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让班主任知道学校是他们的心理支持者、情感交流者和困难解决者。

若班主任因工作上的疏忽,受到家长的责难,学校要在第一时间出面,通过与家长的座谈交流,得到家长的谅解,让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若班主任因病住院,学校知道事情后,要及时到医院看望,并临时安排教师管理班级,让其安心治病。对刚进城工作的新任班,若生活确实存在困难,学校要马上为其安排临时住房,解去其后顾之忧,一心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之中。急其所急,解其所困,排其所难,就会博得班主任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其自身的内在需求。

二、科研提升,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铺设道路

莎士比亚说:“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空的羽翼。”科研可以为教师插上腾飞的翅膀,科研兴教,落实靠教师。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科研是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对教学科研和班主任工作科研都给予高度重视。反思是研究者的重要特质,撰写教育随笔、札记等及时性教育反思,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常态,要鼓励班主任在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学校可建立立体教研网络,把全体班主任组织到教研中去,对他们的教研心得及时总结推广,成功一点,带动一片。班主任既充分体验了教育成功的喜悦,又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

有人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科研的一个平台。每学期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讨论,确定多个论题,让每个班主任选择一个论题进行实际研究,并写成经验论文,在交流会上交流。也可聘请省、市级各优秀班主任来校讲学,组织培训辅导。这样通过名师引领,课题带动,活动推动等,势必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三、机制保证,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保驾护航

1.建立班主任聘任机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好的班主任是一面旗帜,优秀班主任才能带出优秀的班级。

2.建立班主任培养、培训机制。根据不同年龄及成熟度把班主任分为不同类型加以培养。25岁以下的班主任为见习班主任,主要任务是观察、模仿、体悟、要求在工作时间中多观察、多思考,虚心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最后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25岁~35岁的班主任为青年班主任,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思考,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向书本学习,或外派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多思考、多研究,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向成熟班主任过度。35岁以上是比较成熟的班主任了,富有经验,对班主任工作轻车熟路,游刃自如。让这部分人成为学习型、科研型、智慧型班主任,指导和帮助见习班主任和青年班主任开展工作。40岁以上是指导型班主任,他们正年富力强,干事业的好年华,他们有经验,有科研能力,让他们成为指导型班主任,担负起班主任的科研与指导工作。现实中让班主任脱产外派培训指标有限,经费有限,最实用、最经济的培训方式是远程培训,既为一线班主任创造了便捷的学习环境,又克服了脱产集中学习时间上的困难。

3.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让班主任感受到工作是快乐的,劳动是神圣的。正如魏书生所说:“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查心域极宽。”要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精神;树立和谐发展氛围,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促进班主任专业知识积累。

大班科学实验反思篇10

罗 春

1 问题的提出

1999年高考改革“3+X”方案在广东省实施后,生物被恢复为高考选考科目之一。然而,“3+X”高考模式中选考生物可供报考的专业面既狭窄又冷门,导致了报考生物专业学生的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学生中既有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参加者,又有报考体育专业的,整体素质反差悬殊,导致了课堂教学安排的困难。笔者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试图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实施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有差异地参与、自助合作地学习,获得异步发展。

2 实验研究的依据

2.1 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 素质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能力层级目标和教学要求,并在安排教学的内容、教学进度以及采用教学方法上亦有区别,使之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2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直接经验联系的价值,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个人意见,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提倡加强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3 交往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价值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即要求教学尽可能发展个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最终达到成熟和具有独立的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本实验特别重视“个性化教学”,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自身的体验去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实验思路的设计与实践

3.1 实验课题的原则

3.1.1 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3.1.2 迁移性原则。目前,随着“3+X”高考改革的深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的渗透、迁移,进一步深入到跨学科的渗透和迁移。

3.1.3 因材施教原则。指因人而教、因契机而教、因时间而教。

3.1.4 自主性原则。就是从生物教学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从学习过程到检测评价,学生都亲自参加活动,亲自体验知识活动过程和智力的活动方式。教师处于指导者和促进者的地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3.2 实验设计

3.2.1 实验目的:探索高三生物“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验证实验假设:采用“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模式提高高三考生的生物水平是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效?

3.2.2 实验对象:本校高三(1)(3)班;各有学生45人。这两个班属于随机抽取。实验和对照班均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每周二课时,由一个教师讲授。

3.2.3 实验时间:2001年10月~2002年3月。

3.2.4 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本)《生物》(试验修订本)第一册和第二册。教学辅导用书是《高中生物优化设计》。

3.2.5 实验方法:对照班用传统的“掌握教学法”授课;实验班的课堂教学则始终贯彻“差异参与,自助合作”的教学思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

3.2.6 实验观测与数据分析:以教学班为单位,采用集体实施测试的方法,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同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以及生物水平笔试(其中实验后笔试为全市统测统评的模拟考试)。成绩评出后用数理统计法分析实验数据。

3.3 “差异参与,自助合作”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3.3.1 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新授课和复习课均采用以下基本模式(表1)。

3.3.2 教学基本策略。

3.3.2.1 差异参与策略:没有差异参与就没有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有差异地参与学习,为学习困难生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实施方法是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内由“异质”的学生组成,组内学生互相帮助。

3.3.2.2 先学后教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和《高中生物优化设计》每一节前的学习目标而制定“先学”的目标,让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权力。在“先学”的过程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分层给予不同的鼓励、揭示和引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学,都能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喜悦。在“后教”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先学”过程中暴露的疑难问题,点拨、引导学生不懂而且是教材重难点的内容;学生都懂的内容一律不教,部分学生不懂的内容可请学懂的学生去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得到异步发展。

表1

序号

项目

教 师

学 生

1

准备练习

多媒体分层展示、创设情境

独立完成,自我评改,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2

出示问题

多媒体展示:分层指导,促进和架设桥梁

确立重难点,自选学习角度和自拟思考题

3

独立尝试

提供条件:分层指导,促进咨询

动笔、动手、动口,自主探索

4

合作交流

分层引导、调动

相互检查、交流,及时完善

5

检查促进

促进、分层实施、纠正

学生代表接受随机抽样检查

6

评价激励

分层指导、促进、实施

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见解

7

迁移延伸

多媒体展示:指导、促进、咨询

不断反刍、单元延伸训练、拓展

3.3.2.3 自主选择策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变统一的教学内容为弹性的教学内容,变相同的学习方式为不同的学习方式,变布置相同的作业为只推荐有弹性的作业,变实施统一的评价为要求不同的评价。自始至终体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

式,享受充分的行动和思维自由。3.3.2.4 人际合作策略:含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具体方法是教师精心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搭配组员,调适好学习环境,安排好座位。小组长在初步培训后开始任职,适应后尽可能采用轮流制。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人人都要参与讨论、交流,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

3.3.2.5 探究性学习策略:在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在学习内容的切入点、研究氛围、案例、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研究和展示才华等方面给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是开放性的,根据“但求人人进步”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探究的过程。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寄予希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对有创新的观点给予奖励性的评价。

3.3.2.6 迁移反刍策略:重视迁移反刍式的教与学,主张环环相扣,不断迁移反刍,达到能力级别过关。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半年多的实验,依据实验设计中所确定的测试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卷面分为150分制,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显著性检验,以证实两个班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表2 前测实验操作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

变量n

平均分

标准差

d值p

实验班

45

89.13

8.49

-0.346>0.5

对照班

45

89.73

8.14

表3 后测实验操作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

变量n

平均分

标准差

d值p

实验班

45

102.87

10.81

2.7970.006

对照班

45

95.71

13.60

表4 前测笔试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

变量n

平均分

标准差

d值p

实验班

45

88.38

10.54

0.175>0.5

对照班

45

87.95

12.94

表5 后测笔试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

变量n

平均分

标准差

d值p

实验班

45

95.93

12.47

3.1090.002

对照班

45

87.40

13.81

从表2、表4的数据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操作能力考试、生物水平笔试能力上差别很小或没有显著差异。表3、表5的数据显示: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操作能力、笔试能力上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经过半年多的“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班学生在生物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5 讨论

5.1 实验成功的原因

上述阶段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学生物教学中采用“差异参与,自助合作”的教学模式实验是有效的。在后测的生物水平笔试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是普通中学的,但是总成绩平均分超过了某重点中学的平均成绩。从平时课堂观察的情况来看,实验班学生的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验操作中合作意识较强,动手能力高。笔者认为,实验成功的原因是:

5.1.1 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4个要素得到协调处理。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第三,使用了新教材,适应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要。第四,媒体的应用恰如其分。

5.1.2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个性化的实践来丰富自己的体会,结合实际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较快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除此之外,中学生正处在生动活泼的青春期,他们的好奇心和钻研兴趣,驱使其希望通过实践探索出独特的见解。“差异参与”创造了人人参与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学习意愿受到了尊重,思维活跃,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5.1.3 突出差异参与和分层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同一时间,面对同一群体讲解同一内容,是本实验最富挑战性的环节。笔者在实施中充分地利用媒体的高效性,把教师从繁忙的讲述中解放出来,主要时间落实到分层指导上,以“差异参与”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极力避免“一言堂”“一刀切”“表演式”等生硬的教学措施。尝试学生自拟思考题,同学间互做互评,以提高学生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的能力。

5.1.4 把探究性学习“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中。在生物学科知识中,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知识和问题学生都能探究或值得探究。在教学中的“导而有法”之一就是寻找探究的切入点,精心布置课堂情境,有的放矢地开展探究活动,体现“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

5.2 不足与建议

在实验中,笔者亦发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研究上的缺陷,提高了自己的认识。

5.2.1 “差异参与,自助合作”是一种理念,没有惟一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笔者认为只要是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的,不管是什么模式,都可以采取有限度的“拿来主义”,丰富“差异参与,自助合作”这一教学理念。

5.2.2 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评价亟待加强。

5.2.3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以博学多才、高超而别具匠心的教学技能驾驭课堂教学。

5.2.4 加强学生的思想、生活、身体状况的准确把握,提高学生“差异参与”的准确定位。

5.2.5 各校的设施、学生师资情况各异,因此,这一教学理念的应用研究仍有待引向深入。

参考资料

1 顾明远等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 古华明编.农业生物统计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