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十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十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0:29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1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定位风险控制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然而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效率低、成本高、财务信息质量差等问题成为了企业集团“大企业病”的重病区(Jackson,1997)。因此,一些跨国企业集团开展了财务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FSS,FinanceSharedService)应运而生。1980年美国福特公司最早建设FSSC-财务共享服务中心(moller,1997;Hammer,2001)。随后杜邦、美孚、壳牌、宝洁、强生、戴尔、海尔、中兴通讯等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能很直观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提高整体效益,但是其建设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整合了企业管理模式、财务业务职能、信息系统等多个纬度的资源,因此在实际建设中国内的企业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和困境,本文针对上述风险提出风险管控的措施,以期对我国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技术和知识上的支持。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使得其建设受到建设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资源的限制,面临较多的风险,包括模式定位、组织架构设计、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选址等风险。

(一)模式定位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选择是体系建设的起点,也是其他建设的出发点。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分为服务型和管控型,服务型致力于交易处理服务的平台搭建,管控型则整合了基础处理和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选择哪一种模式以集团公司整体架构体系规划安排为前提,并受到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而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容易脱离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按领导的主观意愿设定模式。比如,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较为薄弱,则希望新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直接支撑管控型模式,最终发现管控模式下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无法支撑模式定位,这是一种风险;或者最初选择了服务型模式,却没有为管控型模式留有升级缺口和路径,给未来转型升级造成巨大的技术障碍和成本。

(二)组织架构设计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定位后,需进行组织架构设计。服务模式的组织架构设计较为简练,以总账、应收和应付为主模块,其他模块作为支撑,其在组织架构设计上较为扁平且工作单元清晰。而管控模式的组织架构设计,必须考虑集团公司对于管控范围和深度的要求,进而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控职能模块。因此不同职能模块下需设置相应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单元。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和职能模块分析不明晰的情况下进行组织架构搭建,即没有进行职责界定和分析,最终导致组织架构无法支撑职能,或者部门之间权责利不清导致业务开展不顺畅。

(三)流程管理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化管理是通过对共享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标准化、优化和再造进行实现,实现共享所有业务流程的集成和优化,并通过it信息平台进行集成和固化,这一步骤是共享服务开展的基本条件。流程管理实施的复杂性在于对原有独立公司业务自主性的收权,因此容易受到独立公司的抵触。这源于在非财务共享模式下,各个分子单位都具有一定的业务独立管理权,同一业务的开展方式和管理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这种基于各个分子单位个性化的内容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下流程设计和优化必须考虑和兼顾分子单位在业务上的共性和个性。

(四)人员转型的风险

人员转型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软性要求,而且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其中大量涉及人员编制、薪酬和工作地点问题,容易引发员工情绪问题。相对于一般财务部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和要求显示出独特性,其对于员工的能力和素养有着与传统财务人员不一样的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岗位安排分为两大类,即块状和点状。在块状岗位情况下,一个员工负责整个模块的工作内容,如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业务量的大量增加及空间距离上的变化,会使员工容易陷入疲劳和沟通能力不足的风险。在点状岗位情况下,如中心通讯公司,员工针对单一的工作内容,进行长期大量的重复劳动,员工很难系统全面掌握财务知识,出现职业瓶颈,进而也将影响到员工对于自身未来职业规划的担忧,会形成员工归属感低、流动性高等风险。

(五)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相对于一般财务管理对于信息系统集成的依赖性存在较大差异,没有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开展将无从谈起。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是一个跨区域、多端口、多模块的大型集成系统,在规划设计、实施和培训使用上都是个系统性的工程。集团公司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各个分子公司已有的信息系统兼容和集成的问题,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各个分子单位的信息系统杂乱多样,在系统功能和流程上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在集团层面对所有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和统一规范就成为必要工作。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最大风险就在于对整体系统规划不准确、不到位。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控制措施

根据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所总结的实施经验,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及困难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的制约、业务流程优化程度、人员转型安置等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需要强大的模式与组织架构分析、信息系统和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

(一)模式选择的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应根据企业战略规划而进行。部分大型集团公司会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五年规划中集团应形成全面财务与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并认为应该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方式加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选择的控制要点在于其必须以企业战略发展为起点,分析企业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并进行研讨论证分析选择。

因此,一个准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在进行财务服务共享服务决策的第一个控制点应该是就集团公司战略规划、对财务共享服务目标和职能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在集团内部进行充分沟通讨论,明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选择。第二个控制点则是将集团公司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及模式选择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未来覆盖的子公司及业务单位进行充分讨论沟通,获得关联单位的反馈及认可,并以正式文件在集团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二)组织架构的控制

组织架构作为企业组织工作的基本框架,是流程安排的基础,因此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公司应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基础上,细化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和职责体系,并根据细化的体系进行流程划分和部门职责界定,并考虑公司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控制中主要涉及设计、调整和监督三个控制内容。首先,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初期,应根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定位进行职能分析,其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选择影响重大。如果定位为服务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则其部门职能主要为账务、资金和凭证单件管理。其次,随着企业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发展,其职能和模式,可能根据市场发展和管理优化,发生组织架构上变化的需要。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明确定期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部门和岗位职责进行评估的机制,并形成评估报告,纳入定期修订跟踪机制。最后,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中,不相容职务分离和信息系统管理岗位的权限管理是日常控制监督的重点。

(三)流程管理过程的控制

流程管理统一的前提首先是制度的统一,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政策,即使进行了架构或者流程上的变革也有可能会产生问题。因此,第一控制点是,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作业标准与流程,同时把制度政策开发嵌入信息系统,保证前端业务部门按照制度和政策去运营,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第二控制点是操作流程标准化的建设,在制度统一的前提之下,应对原来的各子分公司以及新接收财务业务的流程加以标准化,具体包括:对现有的子分公司流程差异化分析并将非标准流程单独收集;分析后对该非标准流程做内部改进或者作对外沟通协调,并最终消除非标准流程。然后,逐步实现集团公司各流程的统一。

(四)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员工胜任能力和培训体系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表现为员工应具备更全面的沟通能力和新技能学习能力,如新信息技术和物流知识应用。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控制集中在如下内容:(1)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定位出发,分析和编制五年及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人才引入、培养和保有安排;(2)明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岗位规划设计,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缺口,及时安排人事招聘工作;(3)建立系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培训体系,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学习和知识平台,为长期管理人才进行储备;(4)建立内部员工能力提升计划和职业规划辅助工程,做好细致的过渡方案,并与员工进行紧密的沟通,帮助原有员工适应新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平和过渡、情绪舒缓;(5)明确关键岗位的保密职责和轮岗要求,实现公司信息安全和反舞弊需求。

(五)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设强大的网络系统,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t平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必须要实现以下功能:建设系统数据共享接口和平台,符合集团及各业务单元对数据需求;同时业务集中在财务共享执行标准化操作将减少偏差及原有分散财务模式下各子分公司的暗箱操作,减少财务舞弊风险;让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信息;通过设置让系统自动提示例外和预警;通过建设信息系统客户化开发程序来满足企业对数据的特殊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的控制措施包括:(1)信息系统开发应服务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并具有一定前瞻性,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不应该直接购买,而必须立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定制和客户化开发;(2)明确信息系统应服务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需求,而不应该以it技术进行主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应以跨部门团队方式进行推进;(3)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管理需求开发报告和项目验收机制,并保证使用部门在验收过程中的参与度;(4)安排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信息备份、灾难恢复和信息密级管理制度,以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5)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账号的开设、调整、审批和管理权限,进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减少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性;(6)进行不定期和专项信息系统审计,以及早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改进空间,持续优化信息系统。

四、总结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目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多运用于跨国企业集团,我国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资源的限制,在实际建立时碰到了诸多问题。本文希望通过上述分析,厘清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成败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为我国部分有意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集团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陈虎,李颖.财务共享服务行业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童瑶.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要点研究[J].企业集团财务,2012(2):96-98.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2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财务转型财务共享服务

一、铁路运输企业财务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一)适应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在铁路体制改革中,取消了铁路分局,各站段经过调整归并后实行直管站段体制,形成了铁路总局、铁路局、基层站段的三级管理模式。在各基层站段的散点化分布和管理跨度较大的状态下,铁路运输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分散式的财务模式,将对企业的成本、经营效率、标准化以及服务的提生不利影响,增加企业的风险。传统财务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铁路运输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在转型中寻求突破。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反应灵敏、控制有力的财务管理体制,采用新的工作方法来解决财务业务标准化问题,即实现会计核算口径的统一化和业务处理的流程化,从而使总公司能够真实地了解集团内部成员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通过比较分析各站段、直属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识别潜在的风险,实时监控和预警各项风险信号,并对下属路局采取及时的控制,以便于指挥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优化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并防范风险,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实现财务管理精益化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在铁路局直管站段的新体制下,为实现铁路运输企业的稳步发展,其需要建立系统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从而在管理体制变迁的推进下促成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运营效率,使管理工作能适应企业的新变化。

对财务资源在集团范围内进行统筹安排是铁路运输企业在网络型组织结构下的必然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应从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出发,改进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实现规模效益的突破,进而增强铁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铁路运输企业虽然以计算机自动记账取代了手工记账,提高了账务处理的速度,但在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计划、预算和决策工具方面,尚未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决策支持作用。由于在各分散的铁路局、基层站段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人员机构,每个机构按各自的意愿和各自的工作标准行事,彼此之间缺乏f调、沟通,各个财务组织之间难以实现负载平衡,往往造成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为了提升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需要不断整合低附加值的会计核算业务,将以往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类似业务支持部门集中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使得资源投入到有价值的核心业务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四)完善财务职能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变迁和业务的扩张,伴随着下属站段的整合以及新业务单元的建立。如果继续实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则必须在下属的业务单元设置职能相同的财务部门,除了负责日常的财务基础工作外,还要考虑本业务单元的战略性事务,这样一来,财务部门将陷入重复、冗杂的基础业务中;同时在这种重核算、轻管理的财务模式下,财务人员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监督现场数据,只能停留在机械的记账层面。可见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大大忽视了财务数据的来源和质量,将财务工作的作用定位在低附加值的层级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将阻碍财务工作对业务的支持作用和对战略的推进作用的发挥,难以有效服务于决策者。

而实现以共享服务为基础的转型后,铁路运输企业不再需要为下属的众多业务单元重复成立财务部门,而是可以直接在既有的共享服务模式下提供相关业务支持,使得企业更能专注于整合核心业务。并将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应用于共享服务中,在实时监控中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成本管控水平以及财务报表管理的效率,实现财务工作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方面的职能的发挥。

(五)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铁路运输企业具有点多、线长、覆盖范围广、管理幅度宽、跨度大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同时也是企业业务分布广,下属运输站段、子公司多的原因,这样一来,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很难得到有效保障。首先,各下属运输站段的会计质量有待改善,特别是实施货运改革后,部分业务单元的财务人员从辅助产业转移回来,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不均衡,对运输主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相对陌生,缺乏基本的操作经验。其次,从各站段到集团总部的纵向链条的信息,以及各站段之间的信息缺乏沟通和整合。总部难以直接利用来自站段财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处理的信息,实际上相当于形成了一个个财务核算基础信息的孤岛,使得财务管理信息的转化加工被割裂开来。最后,集团管理的站段、直属单位数目多、分布区域的范围广,加之总部财务人员少,管理面大,工作任务繁重,导致总部财务一般难以充分了解下属单位的实际支出情况。同时,下属单位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存在预算松弛的现象,往往在支出增加时多报、支出减少时不报,这一问题导致企业整体的利益受损。

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改善当前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必须进行财务转型,确保在财务管理的各环节中,能够实现信息的正确收集、传递、汇总、加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改善会计信息处理与集成能力,满足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真正发挥承担集团财务战略的作用。

二、财务转型与共享服务之间的关系分析

财务共享服务是对传统会计和报告业务的创新模式,它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实体的会计业务集中至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克服了属地化会计管理模式的弊端。财务共享服务的产生和推行,是实现财务会计工作向管理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甚至可以说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

(一)财务共享服务是财务转型的一种模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等发展问题,相应地,财务工作也需要随着企业的变革经历转型的道路,并推进企业变革。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为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选择的财务转型的模式或方向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财务转型模式包括战略财务模式、共享财务模式和业务财务模式。(1)战略财务主要以预算、财务分析等管理职能为核心,将财务分析的结果应用于企业战略的决策中,为高层管理者分析不同战略对企业的长期财务影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支持公司战略决策。(2)共享财务是采用专业化运作模式,将公司(或集团)范围内基本财务业务整合后集中完成,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实现财务工作的简易化、标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建立良好的基础条件。(3)业务财务的主要方向是面向公司前端,即从财务延伸至业务,帮助业务部门提高效率、识别问题,最终实现经营目标。比如作业成本法是业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重要实践和应用。以上三种模式分别实现了财务职能在决策层面、控制层面及执行层面的转型。

(二)财务共享服务为财务转型提供数据基础

财务共享服务在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下,集中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可以统一业务处理流程、统一数据口径,确保所有的基础数据从源头上遵循统一的逻辑规则,在数据处理工程中大大减少数据转换和数据假设,为组织提供高完整性和低成本的数据信息,为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更专业和更具可比性的数据支持。

(三)财务共享服务为财务转型提供管理基础

财务共享模式下,能够为企业集团提供跨区域、跨组织的专业财务服务。降低了职能人员设置的重复性,避免企业走向单纯地以增加人员来支持业务的扩大和财务职能提升的低效路径,使得财务人员从分散、重复、单一的业务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决策支持、风险管控、提供专业支持等更重要的职能领域,为财务转型创建起管理基础。

(四)财务共享服务为财务转型提供组织基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提供财务基础服务为核心,实现了财务核算类岗位和财务管理类岗位的分离,划清了二者的职责界限,使财务转型的变革落实到组织职能的划分和员工职责的设置上。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财务组织通常承担战略管理和日常管理两个层次的职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数据传递模式逐渐弱化甚至替代了原先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中层管理组织。这种扁平化的财务组织,提高了整体的应变能力和财务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财务组织职能的转型激励财务工作者知识技能的提升与认知的转变,而财展ぷ髡咚刂实奶嵘反作用于财务职能的发挥,为财务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铁路运输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一)集团规模的可行性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是产生财务共享服务需求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首要条件。铁路运输企业集团近年来规模和业务范围都在不断地扩大,客观上具备了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规模条件。

(二)信息系统技术的可行性

财务共享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化作业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来传递相关的财务信息。建立适合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业务流、价值流和实物流的一致性和同步性,自动归集相关的数据,并生成管理用的报表信息。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前,可以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财务系统,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统平台。而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和应用,为铁路运输企业推行共享服务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标准化业务流程的可行性

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与财务共享服务相辅相成,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推行的重要因素,因为集中化的前提是系统化,而系统化又以实现标准化为条件。铁路运输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环节就是要进行流程再造,而流程再造后需要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这样有助于企业集团运用企业资源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前,可以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梳理各所属单位的业务流程并予以it系统固化,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避免造成财务数据失真,确保财务共享服务高质量运行。

(四)经济的可行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投资回收期比较长,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要结合集团的实际,考虑成本效益的可行性。而在我国常见的几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大宗物资、长途运输的主要途径,铁路运输在时间、价格、服务、成本等方面较其他方式更具备综合优势,这些竞争优势能够为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势必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五)风险控制的可行性

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中,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变革管理风险、组织架构风险、战略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和人员流动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铁路运输企业要事先做好应对措施,加强战略管理,准确核对执行的流程,搭建信息化平台,重视团队合作、加强各层次财会人员的培养,就能够很好地进行风险控制。

(六)组织的可行性

财务共享服务得以顺利推行离不开组织保障,建设一支高效协作的项目团队是一项重要课题。毕竟推进财务共享服务是个系统项目,不仅涉及财务领域,更与人力、营运、物资等部门相关联,这就需要各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同时建立由各部门人员参与的工作团队,明确职责及项目进度。在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启动阶段,可以建立项目组,从基层站段到总公司,均成立由各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参与的团队,并规定团队的沟通协调机制、职责分工、任务进度等,分工协作,高效运作。

四、铁路运输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思路与路径

(一)获得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与支持

项目的实施首先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得到高层管理者的认可与支持。高层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对企业的发展的价值所在,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推行,化解变革管理可能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还要识别项目建设的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一经成为未来的转型方向,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调各部门认真贯彻改革决策,坚定不移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高层领导要有足够的信心、前瞻性的眼光和敢于变革的胆识。此外,在前期的准备阶段,高层领导就应当全面客观地权衡财务共享服务给企业带来的利与弊,支持项目的筹备工作,认真做好战略布局和监督工作。

(二)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推行对企业而言是一项重大变革,管理层应积极宣传,做好员工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在建设前能够得到各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减少改革进程中的阻力。相关财务人员要摈弃传统落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快速适应标准化、信息化的工作流程。为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远程沟通交流的能力,企业财务部门和人力部门应当协作组织员工的培训活动,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线下培训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代替线上培训,为员工增设更多便利的学习通道,从而加强知识体系的构建。此外企业可通过外部招聘或业务外包的形式,减轻共享中心工作强度大所带来的管理压力。

(三)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进行

为了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企业集团内部稳步推进,可以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进行。

此前,应先考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问题。企业可以根据集团企业的分布情况初步筛选出候选城市,通常从成本收益、商业环境、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以及政策制度等维度进行评估。比如新员工的重新安置或培训费用、房租及办公成本、经济发展状况、通信设施建设、财务人员的素质、税收法律政策以及政府拨款及援助等。

然后,在企业集团内部选定财务基础较好或业务简单、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始试点,将底层子公司会计核算职能剥离出来。首先是建立财务模块,其次是预算体系,最后是人力资源与绩效考核。通过试点的实行,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优化建设方案,然后再分批次、分公司、分业务领域全面铺开,在此过程中,务必要保证正常的财务运行和整体风险可控。

(四)强化信息系统的支撑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构建网络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顺利运行的技术支撑。企业使用eRp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使得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克服了不同区域、不同组织之间的障碍,能够持续、及时地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所需要的内容。

基于以上前提条件,企业必须为财务共享服务搭建信息化平台,将分子公司的财务、业务等数据导入系统,以便得到事先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同时在平台上建立财务模板,实现业务数据向财务数据的自动转化。该信息平台应当保证运用系统标准执行后能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降低各业务单元潜在的暗箱操作的风险;通过平台的设置,能够实现例外情况的预警;可以搭建各数据之间的共享接口和平台,提高数据的集成与加工效率,从而满足不同人员的信息需求。当然,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设备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确保信息安全。

(五)改造财务组织系统

为顺利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企业必须进行组织方面的变革,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等方面。在进行组织架构的设计时首先要做到的是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总部财务、下属单位财务之间职责界限的划分,合理分配各方的业务范围。在组织设计过程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遵循职责分工专业化、管理扁平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的原则,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责按照流程职能分组,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组织架构。

为支持核心业务,下属基层站段的财务人员对共享中心传递原始数据;站段管辖的区间站、车间的原始资料也不再通过站段汇总,而直接由报账员传递至共享中心,将基层站段层级的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向集团总部层面集中。在这种模式下,大大减少了中间的传递环节,有利于避免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的现象,也有利于减少信息泄漏的风险。

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经过财务组织架构的设计改造及财务职能的合理划分,有利于实现会计信息收集、核算及处理的标准规范。此外,通过财务基础核算职能与核心职能的适度分离,对信息质量、风险控制、资源配置、管理水平等进行改造,利用财务共享服务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支持企业集团低成本竞争战略。

五、结论

财务转型是铁路运输企业财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共享服务是财务转型的基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高效地克服企业财务职能建设过程中的重复投入和低效率运作的弊端,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财务人员的精力和专业水平能够在企业核心业务中发挥作用,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高效性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它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诸多挑战。铁路运输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征程中,除了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还要加强自身的改革创新,向适合本企业经营特点的方向转型,从而在运输市场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J

⒖嘉南祝

[1]檀红春.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24):64-65.

[2]王启东.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信息共享中心诊断及改进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188-189

[3]陈虎.基于共享服务的财务转型[J].财务与会计,2016,(21):23-26.

[5]王运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流程探究[J].财会月刊,2017,(1):34-37.

[6]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会计,2015,(15):20-2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3

关键词:财务流程再造 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

一、引言

面对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流程重建的挑战,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财务工作流程已经不再适应网络时代财务运作信息化的需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席罗伯特・梅得理克(Robertmednick,2002)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塑自己将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因此,用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财会人员重建并控制财务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财务流程再造包括简化、标准化、共享服务和外包逐步递进的阶段,这也是世界级企业业绩改变的过程(CedricRead,2003)。当公司在集团范围内实现了简化和标准化两个阶段后,就朝着共享服务中心迈进了一大步,每一步都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变革和更多需要克服的障碍。财务共享服务是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也是企业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崭新的制度安排。交易费用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是企业实施财务流程再造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基础。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全球70%以上的500强企业正在应用共享服务,90%的跨国公司正在实施共享服务。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共享服务实现了显著的成本降低:在美国成本平均降低水平达到了50%;在欧洲成本平均降低水平则为35%―40%(aCCaReport,2002)。

二、共享服务与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界定

(一)共享服务 关于共享服务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RobertGurm(1993)等人最早提出共享服务的概念,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试图从分散管理和少的层级结构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提供服务时共享组织成员和技术等资源。DaveUlrich(1995)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将一些独立的服务活动进行重新组合或合并。DannaKeith&RebeccaHirsehfield(1996)认为,共享服务中心将原本分散于组织中的日常活动进行合并,成为―个独立实体,并对所提供的服务向业务单元收费。Donniels.Schulman、martinJ.Harmer,JohnRDunleavy、Jamess.Lusk(1999)等人认为,对分散的组织资源进行集中配置是为了向内部客户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价值的服务,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elizabethVanDenburgh(2000)等人则认为,共享服务的核心是一种增值战略,因为它将性质相同的内部事务集中到一个新业务单元,来为内部顾客提供所需的服务。BryanBergeron(2003)认为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刘汉进(2004)提出共享服务是在具有多个运营单元的公司中组织管理功能的一种方式,它指企业将原来分散在不同业务单元进行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it技术等事务性或者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的活动,从原来的业务单元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成立的独立实体提供统一的服务。通过对上述定义进行总结,笔者认为共享服务的定义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在具有多个运营单元的公司中将一些独立的服务活动进行组合或合并;二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专注于向内部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三是内部业务单元不再分别设立后台支持机构,统一共享“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四是目的在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价值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好处包括(cedricRead,2003):降低总费用和管理费用;更高质量、更精确以及更及时的服务;经营流程标准化;资本经营最优化等,其核心在于通过整合资源和流程达到规模经济。

(二)财务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前十项服务包括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差旅费、总帐和合并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和司库、员工福利和奖金、信贷和收款、财务分析和报告等(andersen,2001)。因此,规范、大处理量以及非关键的财务交易流程仍然占据着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大部分服务,同时共享服务中心也提供典型的非财务服务,如薪酬和收益、信息技术操作、供应或支持以及订单流程等。所谓财务共享服务是建立在财务组织深度变革基础上的管理模式,企业组织将依托于法人单位或者独立核算的财务组织进行剥离,使得分、子公司的财务组织归并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承担全集团成员单位共同的、简单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业务,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和集中管理(张瑞君,2008)。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李,2004)。财务共享服务从职能定位上强调的是集成服务而不是集中控制;财务共享服务从业务功能看并非是单一功能与服务的载体,其服务种类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合并精简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并且很有可能跨越传统责任中心的功能划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四类:一是会计账务处理,包括往来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等;二是现金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工资管理、现金存量和流量管理等;三是财务报告,包括公司内部管理报表、对外财务报表、报表合并等;四是其他会计业务,包括发票管理、差旅费管理、税务筹划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带来的益处包括(aCCaReport,2002):运营范围扩大至全球、减少审计成本、服务集中化、通用化标准、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及时获得跨事业部或跨地域的具备连续性与完整性的信息、为业务提供增值服务和支持等。

三、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

(一)共享服务中间组织 共享服务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快速发展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为这种新型组织形态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经济和管理理论的每一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理论与实践都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融合化、边缘化的现象日渐明显,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也开始大量出现,中间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外包等组织形式,以及企业内部形成的共享服务等市场化组织形式(刘汉进,2004)。中间

组织的采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中间组织的产生是组织转型下实现资源优化分配的有效形式。共享服务作为企业内部形成的市场化组织形式,不同于传统的集权化组织或完全分散的组织模式,其主要区别在于:作为一个独立实体为多个分支机构或多个公司提供跨公司和跨地区的专业服务;主导思想是减少重复工作以从事高增值活动;以内部客户(各业务部门)为导向;对所提供服务的成本和质量都负有责任;业务部门参与对共享服务的监督;服务提供方的选址取决于业务需要、运作成本和雇员情况等(andrewKris,martinFahy,2003)。共享服务与外包的比较优势则在于保持控制、业务衔接、长期内节约成本(BryanBergemn,2003)。

(二)共享服务的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分析,发现传统的组织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式的,即每一支持职能都服务于所有的业务单元或地区;另一种组织形式称之为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其结构是在分公司或者在一个事业部的层面上拥有自身所需的所有辅助支持部门,这种组织结构也称为分散式。而在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将能够共享的各个职能中的服务部分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的运营机构提供共享服务,这种结构创造了世界级,地区级的服务体系以满足企业特别服务的需求。在共享服务模式下,各个组织的职能在三个层面发生了变化:第一,从公司总部或者战略管理层面来讲,它所注重的是制订公司总体战略和政策,统一规划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分配,进行技术资源开发,设定各职能的标准以及公司总体绩效的管理;第二,在事业部或分公司层面,它所专注的是对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管理和绩效衡量,管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承担各自的损益,关注本事业部的战略以及自己的特殊职能;第三,作为共享服务中心,它所提供的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共享服务。实施共享服务的常见企业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三)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的实践进行总结,得出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如下:(1)实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目前公司通常采用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将企业内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财务人员集中到一个单一地点,即将财务人员集中在一个成本较低、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点,同时,为了适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提高其运作效率,需要同时进行财务流程再造。最终的好处是给企业带来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成本、信息系统成本的降低。在这种模式下,原本在企业中负责会计业务处理的人员将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共享服务中心仍然是企业的一部分,具有有限的自,成本一般会被分配回各个使用其服务的企业内部部门中。(2)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共享服务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internet的崛起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它不仅改变了整个生产经营方式价值链,也改变了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如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约翰・纳斯比特,1984)。这种组织模式不需要将财务人员集中到同一地点,而是通过信息和通讯技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和机构进行连接,运行全面电子化和网络化。(3)混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组织模式将财务的主要职能集中,如会计账务处理、现金管理等职能集中,其他职能分散,通过网络与主体连接。每一种组织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见(表1)所示,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和确定。

四、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要素和风险控制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要素 通过对国外实践进行调查表明,大多数组织实施财务共享需要1―2年的时间,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德国Sap功建立亚太区共享服务中心用了6年时间。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评估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完善阶段(CedricRead、Hans-DieterScheuermann,2003)。其中人员、流程和技术是成功实施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具体见(图2)所示。

(1)人员和文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内部辅助职能,需要对顾客(业务部门)负责。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从观念转型人手,营造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财务文化。财务理念决定了企业财务团队的角色定位和财务价值。随着观念的转变,财务角色及定位将从“账房先生”、“警察”向“业务合作伙伴”和“价值创造者”发展(martinFahy,2005),财务角色和定位的发展促使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基础工作,履行好核算、监督和控制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前瞻性地策略理财,深入到业务的商业机会与风险评估过程中,成为公司的业务伙伴和公司价值的创造者。财务团队成员诚实地进行开放的沟通,保持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建立适合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鼓励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形成动态的良性闭环循环管理系统。

(2)流程和组织。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先将原组织的分散流程进行集中,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进行流程再造效果颇佳(DonnielS.Sehulman。1999)。财务共享服务流程设计的重点在于按照顾客(业务部门)的需求重新设计流程,对共性流程尽可能简化和标准化,以确保服务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的最大化。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战略需求(如顾客满意、降低成本、集团管控、支持全球增长等)选择和设计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结构。引导管理活动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作业成本导向的评估标准以及共享服务记分卡等,绩效评估报告与服务水平协议共同保证财务共享服务达到预期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层除对内部运作效果进行评估之外,也利用市场调研、销售或费用分摊数据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研究客户行为,而集团公司管理层则关注评估成本、增长率和对业务部门需求的反应速度(BryanBergeron,200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运行后面临的主要任务不仅包括核算、监督和控制,更重要的是服务、支持和和价值增值,以保证流程、质量、时间与成本的持续改进。从财务共享服务实践来看,对流程和组织的持续改进会在运行阶段产生显著的成本节约,但在此阶段重点在于避免由于流程的变化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elizabethVanDenburgh。2000)。

(3)技术和系统。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信息密集的特征,因此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财务组织提供有效的服务活动是基础和保障。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和长期运营相关的信息技术包括三类:基本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系统)、一般目的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通信、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分析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共享服务流程特有的信息技术(包括能够进行一般性会计处理、工资支付处理、采购、税款处理和交易处理的软件包)(BryanBergemn,2003)。另外,一些突破性信息技术也已经改变了财务共享服务的运作方式,如语言处理、声音接口技术、无线系统等等。其中基本信息技术和一般目的的信息技术具有通用

性,而流程特有的信息技术具有专用性和提供支持高效性。技术和信息系统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大的资本投资,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投入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服务战略实施前后人员、流程、技术三大核心要素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具体见(表2)所示。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财务流程再造,实现人员、技术、流程(业务流程、会计流程、管理流程)的有机整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结合实际和公司战略对财务共享模式的选择;高额的初始投资,较长的盈亏平衡期;制定新流程和制度,通过服务合约进行规范化服务关系管理;冲击原有体制带来的企业文化风险,因为从行政等级制变为业务合作伙伴,一开始会受到抵制降低效率;工作交接过程中及之后对于员工的持续激励以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合理选择及集成运用;共享服务中心成熟后的控制等等。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应对策略之一就是预测风险区并尽早识别,与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相关的风险主要分为下面三个层次:

(1)战略层面的风险。变革管理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无论是理念还是运作模式对企业来讲都是新的,它将会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决策方式、企业文化甚至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冲击。因此,在推行初期,一部分人必然会采取消极态度。根据变革管理理论,一项大的管理变革在推行初期,一般有20%的人支持,20%的人反对,60%的人持观望态度。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使60%的观望者持转变态度。因此管理层对此项管理变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在企业内创造出管理变革的舆论氛围,形成变革的紧迫感,促使持观望态度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转变观念。选址管理风险。办公地点的选择标准一般包括通讯设施的发达程度和通信费用;劳动力的成本、质量和数量;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最终客户之间的距离;当地的环境等因素;办公地点的租金成本和可选择的范围;关键管理员工和职员的工作意愿(BarbaraQuinn,RobertCooke,andrewKris,1998)等等。选址的成功将会为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迈出重要的一步。服务关系管理风险。服务层次协议是服务关系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业务部门与共享服务中心之间达成的一项协议。服务层次协议将定义服务的范围、成本和质量,并将其书面化。服务层次协议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不同于单纯的职能合并,更加注重客户(内部业务部门)的满意度。服务层次协议的内容(BryanBergeron,2003)一般包括收费的频率和方式、定价模式、权变因素、质量标准、职责、提供服务的内容、时间期限、适用范围、自等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4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效率

一、相关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些年来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模式。具体指的是公司将不同地区,甚至在不同国家的实体会计业务都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来进行记录和报告,这样能够确保会计记录以及报告的规范统一,同时也可以减少会计工作量,节省人工以及系统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正逐步在大型企业以及跨国集团公司中推广,是企业集中式经营管理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通过财务集中共享这一有效的运作模式切实解决集团企业财务职能建设中的低效以及重复问题。跟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财务管理效率及效益提升以及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能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等。

目前中石化集团公司基于建设一流公司的目标,正在积极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模式探索,将集团内原来分散在各业务单位的会计工作从原业务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内部服务市场化,提供统一、专业、标准化的高效服务,从而实现组织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及管理内容分析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公司日常的财务管理效率,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和体系能够有效确定财务管理主体在处理财务关系以及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中所拥有的财务责任、财务权限以及物质利益关系等相关的基本制度。实施财务共享,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公司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效益新的管理模式。

应当积极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资产管理中心、资金调拨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分析预测中心以及效益控制中心等职能,除此之外,还应当将公司财务管理以及精算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重点在公司的财务分析防范上积极发挥财务数据共享的职能作用。而分公司则是作为费用中心以及销售中心,在此基础上总公司对分公司的业务结构和业务规模上进行考核,与此同时还要在费用上进行相应的盈亏考核。在具体的考核管理上分成两条线路,一种是对销售系统在进行独立的费用核算时按照销售单位为基础进行,并将其实现管理者收入与费用水平之间的有机衔接,超出计划部分实施有偿使用,在科学的费用预算计划基础上适度增加其费用使用的自主决策权。另外一种是由总公司对辅助系统以及业务支持系统进行严格的制式化管理,同时由总公司严格限制使用资产的配置、人员的配备以及相关的费用核算等。

公司进行财务共享在内容上包含了多个方面,主要涵盖了资金筹集管理、利润以及分配管理、投资管理等。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在市场环境下,对企业自身的资金运动以及相应的财务关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公司的资金筹集主要包括负债资金以及权益资金。权益资金是公司的资本金,应当依照公司需求,按照经济核算原则筹集资金,从数量上提高偿付能力,满足公司的经营管理需求,同时还应当减少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筹资的效率和效益。资金的投资大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即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的相关投资等。要求公司严格按照投资程序,充分论证投资可行性,确保资金使用的流动性、安全性以及营利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关注公司利润以及分配管理情况,重点关注利润总额、税后利润、可分配利润以及未分配利润等,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公司财务管理。

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就是要有效理顺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分公司应当执行总公司下达的相关财务计划,并严格按照总公司的利润分配制度、资金收支制度、财务监督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等来执行财务管理活动,对于分公司的经营成果需要依靠直接业务利润以及销售收入等指标来进行核算和反映。同时,分公司和销售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类似于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所区别的是只进行费用的相关核算。总公司和分公司、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则是,对于辅助部门的公司职工,其业绩跟收入情况相互挂钩,分公司、支公司以及其他的销售部门的财务负责人以及领导人员除了执行上述责任之外,还应当确保其收入与费用支出相关联。

三、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效率的建议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时共享服务本质上就是一种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所发起并推动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上的变革和创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财务领域的实施主要是基于公司实施统一的系统平台、统一的eRp系统、统一的操作流程以及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并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管理者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任何新生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巨大的发展压力和挑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是如此。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基于成本效益以及工作效率两个方面的因素来实施的,要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质量和效率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首先,要确保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功实施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管理者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切实有效的管理创新。这些要素的获取都需要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经理以及企业工作人员的强有力支持。要积极培养管理者的资源、数据共享意识,重视数据共享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依靠思维转变推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5

一、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技工院校引入财务共享服务的必要性

1.现行技工院校的财务机构设置无法满足校系二级管理下学校业务发展的需要。校系二级管理是指技工学校在校、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需要将部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将原来的以职能处室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改变为以系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系在学校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拥有一定的权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内部管理模式。在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系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开展校企合作、培训鉴定等经济业务时,需要财务部门提供相关的财务配套服务。同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部门亦必须对系开展的经济业务进行风险防控。但是,目前技工院校财务部门属于学校其中一个职能部门,按照传统的职责划分为核算和预算两大职能,财务人员主要工作仍然处于学校整个经济业务的最后一个环节,无法为系等主要业务单位提供优质的财务服务,同时也无法从业务最前端对经济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2.目前技工院校未进行成本核算,投入和产出无法相应匹配,无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技工院校的会计科目仍按照政府收支分类设置,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五类,没有成本类科目,无法对学校的教育服务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无法核算绩效考核便无从讲起。同时,在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系具有较大的采购自由度,其中对耗材的采购,学校财务部门普遍没有设置库存进行监管,也没有制订定额管理办法,导致学校耗材采购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3.传统的财务分工无法为财务人员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财务人员难以获得成长的机会。?S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在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系在教学、校企合作和培训鉴定等方面的自由度进一步加大,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进一步提升。过去,学校财务部门中大约2/3的人员进行基础的财务核算工作,剩余的人员专职或兼职财务管理,这样造成学校财务部门管理水平不高,无论是财务服务质量还是服务水平都无法满足系的要求。同时,传统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及工作分工让财务人员难以得到成长的机会,对技工院校财务部门队伍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二、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技工院校引入财务共享服务的可行性

1.财务共享服务在公司(或集团)内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并经实践证明是以后发展的方向,其在适当的条件下同样适用于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的技工院校。财务共享服务是将集团公司范围内的共用财务职能集中起来,高质量、低成本、规范化地向各个业务单元/部门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财务共享服务最早在企业集团公司管理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的时候使用,但笔者认为其同样适用于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的技工院校。首先,在新一届政府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技工院校在办学规模上得到不断壮大,且普遍采用校系二级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同时向各系提供财务服务,在财务人员编制一定的情况下,必然无法满足系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必须将日常重复性的工作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标准化服务完成。而使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把精力主要放在为学校的高效运转和高层领导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上。而系人员也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单位中心工作上,促进单位业务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当新系设立的时候,共享中心还能快速、有效地为新设立的系提供财务服务,提高资源整合的速度,达到资源最有效配置。

2.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大势所趋。2013年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指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项规定为大型集团企业探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财务共享服务在集团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其必然性。首先,财务共享服务适应市场化的要求。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其次,财务共享服务是资源集约化的要求,企业将财务资源和数据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实现共享,形成集团公司的数据一体化和财务资源集约化使用。而在本届政府简政放权、锐意压缩政府行政办公经费的背景下,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提供高质量财务服务的同时,节约行政成本是势在必行。

三、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技工院校引入财务共享服务应关注的问题

1.首先,财务机构(部门)设置及人员分工必须进行改革。原来技工院校财务机构根据核算和预算两条主线进行人员分工,在校系二级管理模式下难以满足系的业务发展需要。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财务人员将被划分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三种类型。这三类财务人员的工作目标、方法和职责各有侧重,对从事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专业素质要求也有较大差异。具体而言,战略财务人员所处地位最高,工作内容立足于源头管理和顶层设计,如制定技工院校的财务战略和财务目标、为学校重大决策提供财务意见,管控财务重大事项等。这就要求战略财务必须在精通财会专业、熟悉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更需要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好协调资源、推进战略的作用。业务财务人员需要深入各系开展工作,要求既通晓财务又了解各系业务,才能协助各系从投入产出角度来安排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形成业务财务体系,实现财务管控与业务运行有机结合和紧密互动。共享财务人员从事基础财务核算工作,包括基础预决算编制、账务核算及成本核算,需有相应财务基础和计算机基础,以及勤勉务实工作作风。同时,针对技工院校普遍存在没有核算成本的问题,建议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成本核算及管理中心,中心成员包括业务财务人员和共享财务人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建立耗材库存管理制度和耗材定额管理制度,构建耗材成本管理系统。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6

2013年12月,财政部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体现出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另一方面为大型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为分支机构较多的典型代表,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保险”)走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潮流的前端。2010年,成立仅五年的阳光保险开始酝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次年4月份项目正式启动,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全国范围的分子公司全部纳入共享服务中心。阳光保险财务部副总经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经理潘丽靖从2006年开始在外资企业搭建共享服务中心,加入阳光保险专门负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有着十年的财务共享经验,是国内财务共享领域的先行者。作为阳光保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开创者,潘丽靖强调,“阳光保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前进的每一步都是由内在管理需求推动的,而不是追随市场的引导。”

胜在执行力

阳光保险成立于2005年,作为目前国内保险集团的后起之秀,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了裂变式增长。成立三年跻身七大保险集团,成为全球市场化企业中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截至目前,阳光保险集团旗下已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融和医院、惠金所等多家专业子公司,运营着36家分公司和2300多家三四级分支机构。“对于数量如此庞大的分支机构,只有集中管理才能确保运营管控的有效性。财务共享模式是真正适合阳光保险的管理模式。”潘丽靖介绍说。

“集团成立之后,我们发现财务数据的可用性存在问题,统计上来的数据口径不一致,而且数据的真实性也存在值得质疑之处。当时集团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管理好近两千家分支机构的管理模式。”阳光保险从2010年开始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调研,确定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真正适合阳光保险的财务管控模式,于是在2011年正式启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

“阳光保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无论从架构上还是职能上都是比较完整和全面的。”潘丽靖对此自信满满。“财务共享下设八个职能处室,提供的后援支持职责非常全面,包括人员管理、内部财务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运营分析、项目管理、业务优化和管理创新等。”

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将所有产、寿险公司以及分支机构纳入其中,不得不说,阳光保险的执行力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潘丽靖认为,决定成功的最根本因素是包括董事长和总裁在内的集团领导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

“FSSC是当年集团制定的重大战略项目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项目很容易获得子公司的支持。但只有支持是不够的,操作层面上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一旦出现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员工仍会有所顾虑。”对此,潘丽靖带领自己的团队以策略争取子公司的配合。去任何分支机构进行调研、宣讲时,都会跟财务人员强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看重的是服务,只是把日常操作性的工作进行集中,管理权限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审批流程也不变,我们只是提供会计和资金的服务。”通过反复讲几个“不变”,反复强调“只做服务”,这一策略发挥了很好的效用。

此外,除了可行性高的实施方案之外,阳光保险在选择试点机构方面也着实花了一番心思。潘丽靖向《首席财务官》介绍,一方面,阳光保险首批选择的是将业务基础扎实的省份作为试点,为的是预防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对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避免试点公司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选择财务工作做得好、财务经理配合程度高的省份进行试点,根据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系统和流程逐步完善。与此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在同步进行招聘及培训工作,为共享服务中心的真正建成打牢基础。

事实证明,稳妥推进的策略对于共享服务中心的顺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阳光保险首先以浙江省分公司作为试点,随后逐步将两千多家机构分为七个批次纳入共享服务中心。潘丽靖谈到,“之所以选择浙江省作为第一个试点,是因为整个浙江分公司内部的产、寿险业务发展较为均衡,财务基础也相对稳固,所以推进会比较顺利。”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以每批涵盖几十家分公司的节奏稳步推进,用了近一年时间就把所有的分支机构的核算、资金等业务全部纳入财务共享中心。

持续优化

有了共享服务中心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该怎么管理?“在财务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只是扮演管理工具的职能。而集团化运营需要在集团层面用平台做管理的支撑。”潘丽靖解释说,财务共享中心首先把这些业务集中起来,总部财务部门对这些业务承担反馈的职责。“财务部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反馈给总部,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资金风险在降低,合规性也越来越强,这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整个集团管控层面发挥的作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以来,阳光保险看到了可喜的成果。首先,在人力成本方面,从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所有机构的财务人员数量没有新增。“我相信,如果没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五年的发展中,财务人员的增长肯定是惊人的。”另一方面,资金沉淀的成本得到大大降低。银行帐户分散管理时期,资金的沉淀既有成本又有风险。“有的帐户经常存在资金长时间停留在账户上的现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后,银行帐户得到集中管理,资金的划拨权也都在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经过测算,几年下来仅这种资金成本的节约就可高达近亿元,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得到很大提升。”

潘丽靖补充道,要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把它作为一个长效机制来建立。对此,阳光保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运营管理室,它所发挥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运营优化,包括流程的优化、系统的优化以及人员管理的优化。从上线的第一天起,阳光保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一直在强调优化的持续性。财务人员出身的潘丽靖解释说,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首先是实现工作的集中化,然后标准化,但标准化并不是目的,还要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要使系统识别这些需求,就要与技术相结合。这对于做财务共享的人来说,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管理是没有极限的,系统信息化也没有止境,所以,我们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也一直在进行。每年无论是系统的优化,还是新功能、新流程的上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而且集团业务流程发展速度非常快,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要保证效率在不断的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下降,系统和流程必须有持久的优化。”

可以说,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为财务工作带来了标准化、信息化以及降低成本的多方面改善。潘丽靖说,人员成本是最高的,如果财务工作只依赖人的话,成本是无法降下来的,所以阳光保险更多的还是希望让财务工作实现最大程度的自动化。得益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集团总部之间的密切互动,阳光保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共享服务中心和整个集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不能发挥好作用,是跟集团的管控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集团的管理要求要与共享服务中心的联动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集团和总部的财务人员结构越来越优化,高端人才能够从操作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管理性的工作,从而实现了良性的循环发展。”

探索轻量化众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7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把集团内部数量多,会计核算重复的作业都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这个平台,实现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模式,最终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流程化、标准化的服务。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集团内部服务工作流程标准化,为各种数据的统一和管理提供了平台,将各个单位的后台功能集中在一起,各单位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相互交流,从而使集团内复杂的工作变得标准而又简便,分工更加细致。在这种模式下,信息资源集中调度和共享,既控制了风险,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财务人员也可以让原来繁忙的工作变的得心应手,同时集团公司也能得到准确可信赖实时动态的财务数据。

2.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的不断降低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重要驱动因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在不增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本降低的优势会进一步的凸显。原来集团下属分子公司需要多人完成的业务,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只需少量人员完成,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另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也使得薪酬成本大量减少,进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3.增强企业竞争力

有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后,企业在开拓新领域时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新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角色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由原来的繁忙的财务工作转变为更多的决策支持,更加突出了财务人员的贡献和价值。另外,新模式下集团公司有了统一的业务标准和财务口径,获取的财务数据质量高,真实性强,财务数据在经营管理领域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功能,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首先,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的界定不清晰,导致其职能混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名称带有“服务”二字,应该发挥服务职能,服务于业务,从属于服务部门,但很多下属的分子公司看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管理部门,有些公司的财务部门和共享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更会让人理解成服务中心就是管理部门。这种理解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自身职能的界定也存在问题,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子分公司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存在较大的争议。另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需要企业信息部门的大力配合,有些共性的工作很难分清该由信息部门来做还是服务中心来做,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壁垒,协调出现问题。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不合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时需要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但由于不同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组织框架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都是要不断探索和磨合,即便是起初设置的较为合理,也会随着战略目标,新业务的开展而有所变化。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上执行不严,职能和流程存在部分重复,标准化程度不高,部门之间协调和共享机制不健全,这些都会影响到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还有一些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过程中对业务和流程的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流程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沟通不充分,基层人员无法有效参与到方案优化,流程管理人员单打独斗,大大影响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用的发挥。

3.财务共享服务人员管理和培养不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构建的过程和运营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素质和人员管理始终是重要课题。由于涉及范围广,特别是有些财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会受到影响,在构建和运营中又遇到一些阻力。困难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业务流程相对简化和标准化,所需要的岗位减少,很多人员面临着部门分流和安置问题,触动了部分人员的利益,造成变革的阻力。二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层岗位的人员,由于流程化,标准化的长期机械的工作,会使其担心业务能力的退化,晋升通道的不顺畅,基层工作待遇不高等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跳槽现象发生,造成基层工作人员的不稳定。

三、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策略

1.领导积极参与,营造共享服务文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涉及到不同部门和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改变原有的流程、组织框架、组织人员的变动,组织的?革都会影响到不同部门的利益,因此,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要得到公司管理层的支持,管理层的支持和推动是顺利进行构建的基本保证。首先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财务人员和员工都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和对企业价值的积极影响,消除部门员工的质疑,可以带部分员工到其他企业实地考察成熟企业的做法,真正了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其次,营造共享服务文化,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来建设,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和运用耗时长,投入多,不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很难顺利推进。再次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员工参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中,对有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和表彰,使员工在变革中得到实惠。

2.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初期以及后续的运营中,专业人才始终是关键因素。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到大数据,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系统的掌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沟通协调,逻辑分析,项目管理等实践经验。在人才的招聘和培训上,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选聘核心成员时坚持内部人员、同行业人员优先,外部适当的原则,综合考虑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沟通能力等因素。二是制定长期的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形成培训长效机制,让既懂财务、业务流程,又懂信息系统的人员参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断加强这类人员培养。

3.规范制度流程,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涉及到财务部门的整合,也涉及其他部门和职能的重组和整合,是将原来相对孤立,分散在不同层级的组织和职能再造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财务的集中处理,实现统一提供财务分析报告,统一口径进行业绩管理和评价,统一制定财务战略等。由于涉及不同的组织和部门,因此,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要制定规范统一的财务作业标准和制度,建立相关的组织保障部门,保证相关组织和部门的实际工作符合政策和制度要求,同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管理的需要对制度流程持续的改进和完善。从根本上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就是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的过程,在建成运行后也要持续的改善优化,使之真正实现稳定高效地运行。

4.优化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给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的推进:一是更好的解决集团公司与分子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加大综合管理门户共享平台建设。将财务人员使用频率较多的系统集成在综合管理门口上,实现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相关的系统。二是将业务系统进一步与共享服务系统整合,可采用当前较为先进的XBRL方式,基本实现数据的集成与最大化利用。企业还可以将?F有的软件进一步的升级和改造,开发通用的数据接口,减少信息的转换和丢失,让信息在不同部门交互使用时没有障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共享

一、企业财务共享建设的重要性的契机

共享服务比较权威的解释是布莱恩.伯杰伦在《共享服务精要》中给出的定义:“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供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

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传统的分散模式下,财务人员的数量就会变得非常庞大,分散在各地与各个机构。总部在统一调控时费时费力,各地人员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偏差,分支机构人员单独进行核算,管理控制,不同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共用,企业成本也迅速增长;财务人员还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基础核算工作,财务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都参差不齐。由于上述弊端,财务共享服务就应运而生了。

当然,财务共享服务的应运而生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分布式的办公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组织结构、规范了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才使得财务共享能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服务。财务共享服务将原分散到集团内部各基层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企业集团内不同地区的业务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财务共享的基本模式大致可分为服务型和管控型。服务型致力于交易处理服务的平台搭建,管控型则整合了基础处理和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目前结合本公司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了服务模式。按总账、费用、资金等为主模块建立财务共享中心。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共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共享职责划分不清楚

目前企业按会计工作的几个重点部分,将财务共享分为:总账中心、信用中心、收入款中心、费用中心等。而对于不熟悉财务分类的人员,例如业务员,如想知道报销何时能到账,就存在到底应该咨询费用中心还是收付款中心呢?想对应的对于费用报销不能及时到账的Kpi到底是由费用中心承担还是收付款中心呢?也有可能是费用中心已提交单据,付款中心也进行了付款,但由于总账中心做账时间的原因,造成了账面的记账延迟。此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各个中心间职责的划分问题及各自处理事务缺乏及时性。

因此,需要处理好财务共享机构定位和各个共享机构的职责划分,各个共享机构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不同分类既有区别又有很多方面需要相互配合,要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避免出现“真空地带”。

(二)财务共享缺乏激励机制

设置共享中心后,员工的工作变得相对单一了。在传统模式下,会计人员有机会从应收、应付、总账等方面进行岗位轮换。而设置了共享中心后,中心的人员的工作就会单一的变成仅应收或者仅费用审核等等的内容,相对于之前的分类,可能在员工的职业发展方面缺乏了吸引力,如费用中心人员整天在与各种报销、发票等打交道,工作繁琐又相对枯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注重如何建设激励机制,让财务共享的参与者更积极。

(三)财务共享机制流程未实现标准化

对于财务共享机制的新兴事物,企业缺乏可直接借鉴的内容。各个共享中心由于内容性质的差异,流程也会存在不同。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核算规则与业务处理流程,是成功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关键,应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续统一处理规则和流程。但是,财务共享中心在建成之初,仅仅是人员的集中,而人员由于前期的操作习惯等不同,难免在操作同类型的事项时,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

(四)财务共享缺乏考核机制

各个共享中心由于工作的内容缺乏可比性,每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独特性,很难用同一个考核标准去评定共享中心的优劣。例如如果只设置标准为100件,超过标准量享受浮动工资的方式作为考核标准。此种方式运用在付款中心可能很适用,但是在费用共享中心实际操作中,仅仅按件数去考核人员的工作,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或者附件比较繁琐的单据就会占用员工大量的时间,而因为件数少影响到操作人员的绩效。同样。在总账中心单单以每月完成凭证的多少去考核员工也显得有点脱离实际。

三、优化企业财务共享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企业财务共享中的职责分工

对于职责分工的具体划分,企业应定期检查各个共享中心的内容,避免工作的重复性。如果财务工作的内容需要不同中心进行合作,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流程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工作或无人提供相关内容的窘境。虽然共享中心分为总账、费用、资金等但其实各个共享中心都是有关联性的,增进大家沟通非常重要。每个月组织各个共享中心的管理人员开会集中处理中心协作问题。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应尽量多运用现代化的沟通工具,有问题及时联系沟通处理。根据公司目前现有的eRp架构,建议把各个共享中心与eRp架构中的内容相结合,例如付款中心、费用中心操作ap(应付)模块,信用中心操作aR(应收)模块,总账中心负责GL(总账)模块。例如当费用发生后,实物单据传递至费用中心,费用中心人员完成审核后在ap模块中完成凭证,业务单据通过影像扫描系统扫描生成,一张张影像单据携带条形码形成新的虚拟实物流,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到付款中心。付款中心人员在接收到影像单据后核对费用中心的凭证内容,进行付款。最后实物单据传递至总账中心进行统一装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三个共享中心的分工合作,各个中心人员要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传递至下一个环节。

(二)营造良好的财务共享激励机制

企业按共享中心不同性质,设置不同的激励机制与评分标准,引导员工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强化团队协作和沟通服务。虽然采用共享中心模式后财务人员很难能横向的发展其他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容,不利于财务人员的全面发展,但是可以通过激励员工对于本共享中心的内容进行纵向的思考而发展出某方面的专项人才。同时,企业出于人员成本的考虑,对于某些比较简单的共享中心的内容,在人员需求时可不必消耗太多的人力成本去招募高端人员,用更合理的人力成本去构建共享中心,同时给予较低层人员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励他们自我增值。

(三)加快标准化流程的建设

随着共享中心的不断发展需求,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每个岗位之间的接口更为标准,流程运转过程更加高效和透明。标准化的流程单元使得每个业务单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人员的培训能够迅速完成。首先,寻找关键流程,将关键流程运用专业工具表述出来,流程图与文字的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其次,对流程表述进行分析,此时除了实际业务操作人员还需要借助流程专家的建议实际操作人员对流程有深刻的了解但往往缺乏优化流程的动力和能力,此时流程专家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最后,流程优化后需要一个稳定期,在此期间需要加强对流程的检查和控制,以确保始终按新的流程方案进行运作。例如,企业费用报销原始单据从费用中心转送至付款中心的流程就是在变化后,形成了目前的影像传送模式。最初,使用快递方式进行传送存在原件丢失和泄漏的风险,而后改成了影像传送模式,然而,影像模式存在查询单据费时费力的问题,在后期运行过程中,费用中心增加了条形码识别和控制。这才形成了目前的单据流转模式。

(四)推进考核机制的建设

随着共享中心的人员磨合期结束,企业选用“卡普兰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进行绩效管理。各个共享中心在这四个方面的考核会根据自己中心的特点进行微调。例如,总账中心的考核侧重财务、学习成长方面;信用中心侧重客户方面等等

总之,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潜移默化第影响着财务行业的发展。优化流程是当前的新研究课题,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有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相信未来的财务,一定是共享服务的天下。

参考文献

[1]袁林华.《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问题探析》.《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36期.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9

【关键词】得力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轻资产;低投入;高成效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20-0039-03

一、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突破传统公司法人框架约束和地理空间的限制,将不同地区、不同法人和实体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地点进行记账和报告。集中产生规模效应,一方面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使不同实体之间会计核算和报告统一规范。目前,众多《财富》500强公司都已引入、建立“共享服务”运作模式。在国内,像中兴、海尔、华为等知名公司均较早成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能有效解决大型集团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因此受到大中型集团公司、跨国公司的青睐。

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财务结构调整、流程再造、软硬件投入,不仅初期投入成本大,而且公司高层需要有变革的决心。这使得“财务共享服务”贴上“高大上”标签,不够“亲民”,很多有条件实行“财务共享服务”的中、小型集团公司望而却步。其实“财务共享服务”不仅带来成本节约,更关键的是会带来财务管理思维的改变,以及管理水平上的提升。得力集团以“小投入、高效能”为原则,建立了“轻资产”模式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中小型集团公司实现“财务共享”提供了有价值的可借鉴实例。

二、“重资产”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中心统一核算政策、会计报告,需要将母公司与各分(子)公司之间运行在同一eRp平台之上。共享中心集中核算、集中支付,需保证时效性和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跨区域单据传递需要办公自动化平台和电子影像系统支持。因此,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前期需要较大的软、硬件投资。成立之后,电子影像系统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用于存储巨量的电子档案资料,后期运行成本也较高。因其成本较高,可以将其定义为“重资产”模式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本核算及资源配置见图1)。

国内早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公司,多是全球化大型集团公司,众多分(子)公司、办事机构分布在全球各地。效率提升、成本节约及对管理水平的升级,是大型集团公司首要目标。成立共享服务中心,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能显现,因此,前期的软、硬件投资及后续运营成本,相对于其原分散型财务模式下的成本支出,是具有成本优势的。但对于中小型集团公司而言,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是其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传统“重资产”模式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显然不太适合。

三、得力集团“轻资产”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一)得力集团简介

得力集团(以下简称“得力”)创建于1988年,从事办公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经过二十余年高速发展,得力已成长为国内办公用品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得力在国内拥有50余家销售子公司和10余家生产型子公司。近年来,得力大力推行海外战略,在东南亚、中东、欧美等相继成立海外子公司。新业态模式的转变以及组织结构的裂变,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围绕着“管理会计转变、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三个核心理念,得力财务中心于2013年进行“轻资产”模式财务共享服务建设。“轻资产”模式最大特点是前期投入及后续的运营成本低,但同时又能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

(二)财务中心架构调整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是集中核算、集中支付、集中出具标准报告,即将财务与经营决策无关的工作集中到共享中心处理,将更多的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事务中解放出来,参与到经营中去,为公司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和高层领导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因此,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首先要对现有的财务中心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得力财务中心依据核心职能不同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战略财务、业务财务、核算财务(详见图2得力财务中心组织结构图)。

战略财务职责是投融资、并购、税务筹划等集团高度集中的工作事项。业务财务即业务合作伙伴,肩负服务和监督双重职责,一方面与企业经营业务紧密结合,为管理者提供业绩分析、内部管控、经营决策支持;另一方面代表集团对业务单位进行监督。业务财务工作分布各业务单位中,是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由核算财务组成的财务共享服务部,集中了集团内所有子公司的核算、支付、会计报告等业务。组织结构调整后,得力共享服务部人数仅占财务中心总人数的15%。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职能分配

在对共享中心具体工作职能分配时,总体原则是重复类的核算工作、与经营决策关联度低的工作分配给共享中心。得力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将应收核算、应付核算、费用结算、资金支付、总账业务、对外报表、税务申报七个业务模块分配给共享中心。例如客户信用管理,由于得力采取集团制定信用框架,各销售子公司在信用框架内享有较大自模式,因此,将管理权限分配给各业务财务,未纳入共享服务范畴。同样,像成本核算,需要成本核算人员密切贴近业务,不同生产线的成本核算也比较复杂,不适宜共享,因此也没有将其纳入到共享中心。

(四)得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信息系统支持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需要依托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将跨地理区域的众多子公司整合到一个封闭的管理环境中。

根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各信息系统的依赖度,可以将信息系统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基础信息系统,包括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oa系统),这是组建共享信息平台的骨骼和脉络,不可或缺。此处的eRp系统不能理解成一个简单的财务系统,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将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销售、财务融合为一体的业务应用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系统应用是一个多系统的协同,eRp系统以其自身在数据库上的优势成为这个系统协同平台的整合基础[1]。

第二层级是提升效率、增强内控或支持决策类信息系统,如银企直联系统、商务智能软件、预算控制系统、影像处理系统等,这一层级系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管理需求进行选配。

得力“轻资产”模式就是在满足共享服务中心正常运作,并且在不影响其效率和内部控制的前提下,搭建了“实用简式”的信息平台。得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第一阶段,搭建了eRp平台和oa系统,经过一年多的有效运行,进行陆续的优化,先后对接了银企直联系统和商务智能系统。而影像处理系统,因其投入大,运维成本高,则未配置,而是通过设计有效的流程进行替代。

(五)制度标准化及业务流程梳理

子公司众多的集团企业,如果财务相关制度标准不统一,会对集中核算带来困难。比如,各子公司费用报销标准、审核权限不一致,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就需要对同一类业务搭建不同标准的流程,这将会使后续工作繁杂化。因此,集团内财务相关制度标准统一很重要。得力在应收结算、应付结算、费用结算、支付、总账、财务报表方面进行了规范统一,这为后续的各项oa流程搭建奠定了基础。如图3所示,得力oa平台贯穿应收、应付、费用、支付业务,这些业务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础工作,需要根据业务特性,逐一梳理流程,并搭建到oa平台上。需要注意的是,制定业务流程并搭建到oa平台,梳理财务权限非常重要。财务权限是从制度中提炼和升华,并结合具体业务制定,是业务流程固化到oa平台的大纲。得力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梳理出7类业务权限(详见表1:得力财务权限分类表;表2:本部财务管理关键业务审批一览表(部分))。

流程优化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这种持续改进需要来自一线业务人员的发起和专业流程管理人员的推动。业务人员处于生产一线,是流程的直接应用者,对流程的优劣有着最深刻的体会,最能发现优化流程的契机。但是,业务人员常常缺少综合优化流程的能力和动力。因此,当流程优化的需求提出后,需要专业的流程管理人员介入,负责推动流程优化需求的落地[1]。得力财务共享中心各小组负责人组成“流程优化专家小组”,负责搜集、评估、转化优化需求。值得注意是,“流程优化专家小组”在财务共享中心成立的初期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财务共享下的单据流转及内部控制要点

传统财务核算对单据流转非常重视,从业务发起一直到财务结算支付归档,实物单据流转贯穿业务流始末,可以说“见单审核”“见单支付”“见单入账”观念根深蒂固。共享中心通过oa系统实现业务审核流,同时利用“影像信息系统”将原始单据进行扫描,各节点对扫描的电子图片进行校验审核。而原件采取各子公司单独归档保管或定期快递至共享中心统一归档保管两种模式。如前所述,得力“轻资产”模式下的共享中心省略了“影像信息系统”,业务端在oa信息系统发起流程,同时将原始单据交给业务财务,业务财务依据原始单据在oa中进行审核。在后续的审核、结算、支付、账务处理环节中,原始单据不再随oa审批流同步流转,而是由各业务财务统一整理、保管,并在月末统一快递至共享中心归档。

“单据与审核”分离模式下,需要辅以其他措施保证内部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首先是业务财务责任制。业务财务是第一线的财务人员,将代表财务中心监督审核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业务财务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业务财务的审核质量是其绩效考核的重要维度之一,同时明确审核纰漏的第一责任人是业务财务。其次,发挥共享中心的复核作用。共享中心对月末归档的单据进行抽核,抽检比例高低取决于业务风险类型和以前发现的审核纰漏。例如抽检过程中如发现某业务发起人的业务有差错,则将其列入“黄名单”,即在半年之内,对其发起的所有流程进行复核;如差错性质是恶意的或有舞弊行为,则列入“黑名单”,移交内控部门。

(七)人员结构及人才培养

以财务会计为主的会计工作有70%的时间花在财务核算及报表处理上,20%的时间花在控制上,10%的时间花在决策支持上。而在以管理会计为主的实务工作中,企业会计仅花10%的时间进行账务核算及报表处理,30%的时间花在流程的重整和控制上,60%的时间花在决策支持上[2]。得力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仅保留原财务中心15%的人员,而85%的财务人员转型为管理会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数据加工厂”,共享中心员工成了数据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单一的工作使员工缺乏热情,离职率一度上升。得力的应对措施是,一方面将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人才的培育基地,应届学生通过1―2年的共享中心工作,再输送到其他财务部门。另一方面,对一些非关键岗位,适当降低招聘标准。这些简单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的稳定性。

得力“轻资产”模式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近3年,在工作效率、成本节约、业务规范化等方面优势明显,为中小型集团公司建立“低成本”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有意义的实践案例。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篇10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大数据;信息化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一)研究背景2013年12月,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中指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集团化企业已开始建立并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7年9月,财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2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指引》中指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遵循数据共享原则。管理会计发展高度依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管理会计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统一化,便于为管理会计分析提供更为准确、细致的数据。

(二)发展现状分析1.管理会计发展现状。管理会计是将会计和企业管理活动充分结合,利用相关数据信息,使管理会计职称充分渗透在企业战略规划、财务决策、执行控制、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是现代企业管理在会计领域运用的结果。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步早,运用比较广泛。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才逐渐与国际接轨,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发挥其应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对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也越发迫切,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建立了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标志着财务共享服务首次在企业经营中得到运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电子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众多企业跨国业务增加,加速了财务共享服务及外包业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进一步推广,使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纷纷开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期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21世纪初,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外资企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较于外资企业,中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发展起步较晚,2005年,中兴通讯成立中国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3年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中央企业已有50%已建立或规划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二、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基础数据信息化程度较低中国财务最初的计算工具是算盘,通过账本记录,形成手工账目。手工时代财务发挥的仅是简单的记录功能,记录下来的仅是与账务相关的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会计电算化替代了最初手工核算的方式,会计数据从记录到报告的速度和准确性有了质的飞跃。企业经营数据信息通过资金的收支在财务部门有所反应,但当前大部分财务报表数据只反映了其中10%的信息,90%与财务核算关联不大的数据则被隐藏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对财务数据的精度和覆盖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被称为财务数字化的元年,这意味着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将不再是核算,而是财务信息承载的数据的统计和挖掘。

(二)企业财务数据标准化程度不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依赖于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和企业内部控制健全程度。一方面,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各分子公司独立核算,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工作习惯不一致,导致部分会计信息统计口径不统一,从而降低了基础数据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将导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受到挑战。例如,评价系统的缺失将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力大打折扣。内部控制体系中管理环节调整和流程再造的缺失,会弱化管理会计的效果并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企业崛起速度较快。经济腾飞时代对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会计部门职能对企业而言更多是满足监管方面要求,如此大环境背景下,造成了中国企业会计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企业文化。企业重视程度不足也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会计人员水平不一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很少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管理会计职能通常是财务会计兼任。许多核算会计虽然核算水平较高,但仍缺乏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掌握并不扎实,同时受到经验所限,更注重财务会计事后核算、反映的职能,而忽视了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评价等功能。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贡献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的财务数据中心将大力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跨越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专业化提升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覆盖面管理会计与传统核算会计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如果说生产部门的产出是产品,销售部门的产出是销售额,管理会计的产出就是从经营活动中采集加工的数据、提供的信息。在传统会计核算中,各业务部门向财务传输数据的时候,财务记录的往往仅是会计科目,以及会计科目维度上的数据信息,大量数据被丢弃不用。财务共享中心不仅掌握企业经营过程中量化、金额化的信息,同时也掌握企业行为信息和交易信息等非财务化的信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使得企业财务信息拥有更专业的信息采集加工过程,更深入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从而扩大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覆盖面。

(二)标准化提升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标准化的集中核算模式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达到高效传递和处理数据的目的,能够有效降低终端运行的困难,将数据在服务端进行云计算,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标准化的表单进行信息的采集,有利于信息统计口径的统一,从而提升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口径不统一的原因,转化信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减少了统计的时间。

(三)自动化降低了管理会计信息的采集难度在财务传统核算采集数据的时候,受制于采集数据的能力和时间限制,采集的往往是大量的“小数据”,且费时费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引入财务机器人等先进数据采集分析的智能工具,将使管理会计的信息采集难度降低,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中国财务人员队伍虽然庞大,但结构存在不合理,同时偏重于传统核算的财务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具备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会计人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拔和培养财务人员,使其具备良好的管理会计知识、信息技术、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人才是做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必备条件。

(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动了财务向经营的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财务会计计量、记录、报告的智能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财务部门如果不能实现向数据中心的转变,就会在企业经营中逐渐被边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推动着财务向经营的转型,这也符合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要求财务部门充分参与到企业经营中,不仅要知道“我情”——自己的状况,除了事后核算记录的财务状况,还有事前预测、分析的情况,全方位了解自身的经营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客情”——客户的情况,以及与企业经营有关联的其他企业的情况。财务共享中心将会成为企业的数据中心,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相关的经营数据,助力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推动财务向经营转型。

四、结束与展望

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下,我们可以看到万物互联的世界,可以看到财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为财务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大数据时代对财务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在会计核算功能,企业经营决策更加依赖于管理会计预测、分析的功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企业标准化、流程化的财务管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更能集中企业经营数据,从中提炼分析企业经营相关数据,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用数据助力企业的发展。(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000)

参考文献:

[1]梅波,王焦.基于学生能力提升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分析[J].时代经贸,2018(13).

[2]吕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J].时代经贸,2018(20).

[3]韩向东.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J].财会学习,2014(11).

[4]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2015(4).

[5]布莱恩·伯杰伦.共享服务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