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十篇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十篇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2:23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1

水利水电工程的堤防护岸工程是防洪的屏障,堤防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保护区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堤防线长面广,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及损坏,因此堤防护岸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堤防管理不仅包括工程技术层面的管理,还包括社会层面的管理,只有将这两方面巧妙的结合,才能保证堤防的安全性、稳定性、牢固性,才能发挥堤防护岸的实际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

讷河市;水利水电工程;堤防护岸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兴安岭山脉向平原过渡的山前高平原,嫩江中游东岸。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市总面积6674平方公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且干旱少雨;夏季温暖多雨,阳光充足;秋季低温,霜冻较早;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降水量450.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747.9小时。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嫩江、讷谟尔河、老莱河、南阳河、石底河,泡沼169处。截止到2012年,地下水总存储量约为2.2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全市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水利堤防护岸的建设管理,巩固并提高堤防防御能力,是水利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

水利堤防工程事关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城市堤防工程不仅具有防洪防汛的功能,还具有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景观美化等功能。要提高河流的综合利用效率,就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堤防护岸工程。水利堤防工程是防洪工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防御洪水的能力和防御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水利堤防的防洪抗灾能力是能使该防区免遭洪水危害的作用能力,减少因洪水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水利堤防护岸必须要具备很强的承受洪水威胁的能力,使其自身不因洪水的侵袭而出现溃堤、漫顶,保证堤防安全、防区安全、城市安全。

水利堤防护岸工程不仅具有抵御洪涝灾害的作用,而且在改善城市生态、水资源和居住条件,在美化城市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工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确保堤防工程安全,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工程的防御功能、生态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城乡居民提供优美、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服务。堤防工程在自然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下,其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工程的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必须要科学、合理、严谨、及时、到位。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如疏于管理、运用不当,极易给堤防工程埋下不安全因素,影响抵御洪涝灾害及美化城乡的功效。

堤防工程是由堤基、堤身、堤顶、防护工程组成。堤身是堤防工程的主体;堤基处于水下,起着防洪、防汛、抗洪、航运的作用;堤顶可用于交通运输。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包括堤身,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附属工程设施,护岸控导工程等,还包括管理单位的生产生活区建筑。护堤地范围,要根据工程级别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堤防工程或重点险工险段,应根据工程安全和管理运用需要,适当扩大护堤地范围,以保证工程安全和运用安全。

护岸工程管理范围,除工程自身的建筑范围外,还包括邻近堤防工程或与堤防工程形成整体的护岸控导工程,其管理范围应从护岸控导工程基脚连线起向外侧延伸30~50m。但延伸后的宽度,不应小于规定的护堤地范围。河势变化较剧烈的河段,根据工程安全需要,其护岸控导工程的管理范围应适当扩大。

水利堤防护岸工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要确保工程安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发挥出工程应有的功能和效益。对堤防,要做到“不渗漏、不滑坡”,防备出险和决口。堤防护岸工程出现隐患主要是在江河水位较高时。在水位正常期,由于缺乏巡视、维护和管理,使存在的小问题、小毛病、小隐患(如裂缝、孔洞、软弱带等)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修理和维护,使小毛病逐渐转变成大隐患,最终河岸出现险情,甚至造成决口决堤,导致巨大的危害和损失。产生隐患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建设堤防工程时多采用分段逐年填筑的形式,而且多是就地取材、施工技术差,使得土堤内部空隙裂缝多,碾压不实。堤防周围土地的开发利用,使得部分护堤林带或河滩也被利用,给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性也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进一步加强水利堤防护岸工程的管理,防止缺陷、隐患的发生和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强化对堤防护岸工程的管理,是促进河道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因此,水利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堤防护岸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相关部门、单位、各站所的工作人员切实认识到自身的任务和职责。彻底转变工作作风,严于律己、严格管护、认真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堤防护岸的安全及正常功能的发挥。另外,还要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并对人才结构和技术技能与实际工作、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组合、合理搭配。

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宣传手段,如报纸、广播、电视、条幅、标语、图片等多种形式加以宣传引导,不断提高防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市民的觉悟和认识,使人们真正认识到自身的爱护行为、破坏行为直接影响堤防的安全性、稳固性,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水利工程的公共性、公益性,使人们真正认识到爱护堤防、保护堤防的重要性,维护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还要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鼓励群众对故意破坏、肆意损毁堤防护岸工程的行为要适时制止、及时举报,在全社会营造出保护水利工程、维护堤防安全的良好的氛围,减少为了一己之利的个别企业、个别人的破坏堤防护岸工程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人或单位要严惩不贷,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结束语

堤防护岸是城乡防洪抗洪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长期以来在维护城乡社会的安全中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水利堤防护岸工程的管理,对堤防护岸工程的管理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保证堤防护岸工程的整体性、安全性、稳固性,保证防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确保一方百姓的平安,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对当地城乡经济、城乡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超,王馥丽.基于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民营科技,2012(6).

[2]刘伟业.水利工程中的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4(1).

[3]喻麒,朱睿婷.水利堤防工程软基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4]马以超,王鑫.平原生态河道设计思路.杭州: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3):51-52.

[5]钟菲菲,杨彦宇.基于某水利工程堤防土方填筑施工方法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4).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和影响。近年来,各种高科技的变化和发展,给计算机技术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计算机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安全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一、目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时代高速运转的今天,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技术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全防护技术的高低,也直接反映了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水平。对于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不仅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强烈重视的问题,同时,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计算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果,防护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依然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甚至带来了很严重的经济损失[1]。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比较低。这样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的安全质量,同时,我国的计算机防护制度相对来说还不是十分的完善,现有的计算机防护制度,在遇到实际的计算机安全问题时,根本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计算机安全防护制度形同虚设。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中,当计算机遭遇了黑客的攻击之后,技术防护人员,根本找不到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的路径,进而根本解决不了计算机真正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工作没有得到十分有效的开展。另外,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相对系统和完善的培训,导致计算机的技术人员安全知识薄弱,计算机防护工作能力不强,企业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上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时展需求,同时,也不能满足企业正常运转的实际需求,使得计算机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迟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十分不利于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的主要内容

在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信息安全的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计算机安全防护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很多的计算机防护技术人员在对计算机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这个问题,这也是大多数的计算机防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最常用的手段[2]。从我国目前的计算机发展情况来看,提高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才是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关键。这里所提到的技术,其实就是对计算机漏洞进行检测、分析、以及维修。当分析结果出现以后,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找到一个适合的、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形成一个稳定、安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系统。这个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防治恶性攻击的防护墙、对于网络病毒击杀的防护墙、扫描系统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对计算机的信息系统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安全防护制度,为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工作技术人员在进行参照的过程中,一定要严肃认真,不能有半点的疏忽。要提升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那就是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合理运用,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一定要保存完整,保证计算机系统信息保密性。

三、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

3.1计算机病毒的防护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也渐渐的出现了很多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其中,计算机病毒就是十分严重的问题,这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对于人们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是一种很严重的威胁。因此,计算机病毒一定要一起人们的重视,在对这种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护和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我国的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发展环境,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办法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治理,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安全,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的目的。从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发展阶段来看,在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中,有很多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了对计算机的系统中的病毒进行防护,而采取的防护软件功能也大不相同,要根据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具体的病毒类型,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杀毒软件,因此,在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通常可以采取信息过滤技术、计算机安全扫描技术、以及计算机安全访问控制技术来对计算机的病毒进行防护和治理,通过这样的手段进行治理和防护,能够有效的防治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恶性攻击,也加强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的安全性,使计算机在运行和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安全和可靠[3]。

3.2信息安全技术的加强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到今天主要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例如,防火墙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检测技术、病毒监控与研究技术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加强计算机的安全防护管理,就一定要强化计算机防护人员的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丰富计算机安全防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同时,企业的内部也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计算机管理制度与安全防护技术管理制度。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对信息数据进行及时的备份工作,对于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比较严密的信息要进行开机查毒工作,防止一些恶意的网站进行访问,全面提升计算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水平,对计算机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也要引起重视,要进行及时的备份和恢复工作,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的完整性。在防护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一些新技术进行辅助的防护,例如,公钥密码技术、单钥密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高科技的技术等,来对计算机的信息数据进行安全管理,保证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如果计算机系统已经全部被病毒感染,这个时候应该立即切断计算机的传播途径,并进行全盘的病毒查杀工作,防护墙的配置对计算机的安全十分的重要,这样就能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及时的扫描。通过防病毒卡的应用,对于计算机的网络文件进行访问权限的设置[4]。同时,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人员,在对计算机进行研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计算机的安全性因素提到研制日程上来,并把就计算机安全技术当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任务来完成,从而,保证计算机的使用安全,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法律也要进行落实。

3.3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人员的技术要提高

要有效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防护工作目标,不仅要从防护技术上下功夫,同时,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也是一项很关键的因素,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计算机法律进行完善,同时,还要制定一些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的管理制度,规范计算机安全防护人员的行为,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能。对于计算机相关的防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进行培训,使计算机安全防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企业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定期的对相关的计算机安全防护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上的培训,对计算机安全防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及时的丰富和更新,这样就更好的保证计算机安全防护人员在遇到突发的计算机问题时,可以快速的找到解决措施。保障计算机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5]。企业在这方面一定要予以大力的支持,加大对资金方面以及人员方面的投入力度,及时引进高科技的计算机安全防护设备,从而,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工作。

3.4建立科学防护体系

3.4.1横向防御体系计算机的安全防护体系,主要就是从计算的感知、应用、以及网络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通过感知,对计算机采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安全防护,保证计算机采集的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通过网络层的运用,进一步确保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计算机用户在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网络层进行相关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工作,这样就能保证数据和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不完整的现象,从而,营造可一个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数据传输环境;最后,应用层,主要是对主机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6]。3.4.2纵向防御系统横向防御系统的信息数据传递过程,就是计算机的纵向防御系统,纵向防御系统的建立,使计算机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安全的保护,避免了信息传递的风险。感知层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与网络层进行联系,最后,实现计算机数据和信息的有效传播,每个层级之间都设有相应的安全隔离墙。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也保证了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

四、总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被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应该要引起人们的重视。计算机的防护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安全防护,用科学的手段保证人们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群.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初探[J].电子制作,2015(10):156.

[2]白轶.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5(12):61.

[3]郭之琳.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分析[J].智能城市,2016(04):98-99.

[4]连惠杰.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9):181-182.

[5]孔昊.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研究[J].科技视界,2016(19):239.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预防性维护保养;重要作用;维护保养措施

引言

城市环卫设备的管理和养护,是城市卫生局物业部门相关工作的内容之一,做好这些设备的养护和管理对于城市的建设和美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一些设备只是在更新上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和钱财,而没有过多的关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尤其是没有做好预防性的工作。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的浪费了相关的资源,同时也给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带来极大的隐患,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物业部门一定要做好预防性的维护保养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科学的维护和保养,最终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1预防性维护的定义和目的

1.1预防性维护的定义

预防性维护的定义就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对于防止设备受到损害和磨损的一种手段。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设备运行前及时的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和不安全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在这项工作中,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应当制定一个比较全全面的预防维护操作程序,主要针对设备的声音、振动和相关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1]。同时,还应做好对设备的保养,利用剂、滤网等对易发生损坏的零部件和设备进行相应的修护和保养,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能。

1.2预防性维护的目的

在物业管理部安环科,预防维护的目的就是做好对设备的相关预防工作,在设备形影的安全问题没有产生之前,就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采取一些预防维护的修补办法,从而改善设备的运行情况。这方面的工作,在实际中主要有对相关运行的设备进行检查,更换相关设备的零部件和对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性因素进行预见等。预防性维护工作的开展,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杜绝设备运行时出现相应的故障,并有效的延长设备运行的寿命,时刻保持设备在一个全新的状态下。这样的话,城市的环卫工作就能够顺利的开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可靠有效的环卫设备,最终促进城市的生态化、科学化发展。

2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预防性维护保养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止相关事件的发生,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在实际的工作中,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效率

在城市环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环卫设备的安全性能关系着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所有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设备安全运行的维护和保养,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环卫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对设备运行的维护和保养,还有利于提高设备运行的寿命,减少由于设备故障方面的因素而造成的相关工作停止的现象。这样的话,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效率,最后提高了环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好的美化城市的环境。

2.2改善城市环卫工作的作业环境

城市的环境卫生最主要的管理者技术环卫部门,而环卫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设备安全运行这方面的因素。设备的安全、稳定和可靠,是文明建设的要求,更是保障相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内在条件。在现实的环境下,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环卫工作一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比如环卫车辆修理车间的环境卫生差,影响环卫工人的健康,相关的易燃物品乱堆乱放,都会影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2]。因此,加强对这些工作的管理,提前做好设备的预防维护保养的工作,就能够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环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有效的改善环卫工作的作业环境。

2.3强化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

在进行设备预防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相关的生产厂家,尤其是对于这些生产厂家设备安全性能方面的考虑。只要在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维护的过程中,发现设备的问题是出自于生产厂家的因素,难么就可以通过这个问题的反应,改善生产厂家设备设计和生产的情况,从而进一步的优化相关的环卫设备。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环卫工人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相应的影响,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自觉地做好相关设备运行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最终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3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相关措施

在进行对环卫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方面,主要涉及的设备有垃圾车、洒水车和吸尘车等较常用的设备,下面就针对其中的一些设备制定相应的措施。

3.1垃圾车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垃圾车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对于日常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各级维护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应当做好对设备的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的工作,尤其是对于那种运行时间较长的环卫垃圾车。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就应当加强在出车前、中、后车辆相关机构和部件的连接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保证机油滤清器、蓄电池和空气滤清器等设备的清洁[3]。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效的保证车容的整洁,防止相关的漏气、漏水和漏电现象的产生。

3.2洒水车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洒水车的预防性维护保养,与垃圾车基本相似,都主要注重相关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但是,洒水车最重要的一个维护保养设备就是发动机,其功能的发挥对于整个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相关的工作中,应当对发动机的机油平面、冷却液平面和水泵皮带等的检查,并定期的进行维修和保养。

4结束语

总之,预防性维护保养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效率,改善城市环卫工作的作业环境,并相应的强化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物业部门就应当确切的做好相关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一直处于一个安全运行的环境下,最终促进城市环境的美化,保障环卫工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廖雯竹,潘尔顺,奚立峰.基于设备可靠性的动态预防维护策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8).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4

相关热搜:信息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

论文首先简要概述了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并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指南,结合单位现状、需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人防、物防、技防、制防”四防并重的安全防护体系,并搭建一体化的信息安全管理平台,保障信息安全资源的最优利用,最大可能实现重要业务的可持续性。

 

1引言

 

现在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化,信息化已成为各单位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必要工作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然而在信息化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也在增加,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信息安全方面新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落后的安全防护与新技术快速应用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

 

2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在建设初期缺乏统一顶层设计和总体策划,诸如不同建设时期、不同需求导向、不同开发工具、不同系统架构技术路线等建设而成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形成了异构、复杂的系统状态,因此企业信息系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数据交换手段,造成的利用率不高、缺乏终端安全防护措施和完善的计算机入网监管手段以及防病毒和防木马的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

 

同时信息化建设是随着需求的改变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也是一个动态的体系,这就决定了任何技术或手段都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信息安全防护中的所有问题,想要打破以前,重新统一规划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以提升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能力的想法也难以实现。如何在现有复杂异构的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涵盖信息化各层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及时有效地保障当前的信息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3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是由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人、管理、操作等元素有机结合,能够对信息系统进行综合防护,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抗抵赖性”。传统的信息安全防护只限于技术防护手段上,普遍重技术、轻管理,甚至有的单位还存在以事故推动的现象。本文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指南,结合单位现状、需求和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并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以及安全体系特点,从人员、物理设施、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建设规范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的安全防护体系,突出“人防、物防、技防、制防”四防并重特点,并以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该安全防护体系搭建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流程化与规范化。

 

3.1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及安全防护设备等方面,重点做好主机房等场所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例如采用室内监控技术、用户访问登记以及自动报警系统等记录用户登录及其访问情况,方便随时查看。此外,对于主机房以及重要信息存储设备来说,要通过采用多路电源同时接入的方式,保障电源的可持续供给,以防因断电造成安全威胁。

 

3.2人员安全

 

人员安全主要是指建立适合自身各级系统的领导组织机构与责任部门,明确岗位设置与职责,完善培训制度,如图1所示,加强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意识。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业务交流、技术考核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各类人员信息安全和风险防范的观念,树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意识,确保在日常运行维护和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够将各类资源优先集中在等级保护级别更高的系统。

 

3.3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核心是对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发生的事情按等级分类并进行相应处置。根据信息系统级别的差异,有效规划安全产品布局,在信息系统中正确地配置其安全功能,通过身份鉴别、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完整性和保密性保护、边界防护、恶意代码防范、密码技术应用等主要技术保护措施确保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安全监测和灾难恢复机制,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监测、灾难备份措施,并不断梳理完善系统的运维监控体系和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各类信息安全资源能够按照信息系统等保的级别合理分配,优先监控和保障级别高的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4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策略、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指南、系统建设、安全管理、运维、安全检查与评估、应急响应等方面,同时将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测评、整改等工作纳入流程管理机制,确保等级保护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

 

4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本文以等级保护制度与安全防护体系作为基础,信息安全管理为主线,搭建信息安全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信息安全管理过程清晰,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高度集成、统一、规范、可追溯、可视化、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化、规范化。

 

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包含信息应用管理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和基础设施管理平台,主要涉及机房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安全风险管理、资产和设备管理、信息安全建设管理、数据及信息安全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监测管理、信息安全评估管理、备份与恢复管理、应急处置管理、密码管理、安全审计管理等功能模块,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通过信息安全管理平台,规范安全保护设施的建设,实现在规划新建、改建、扩建信息系统时同步完成对系统的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同时按照预定的等保级别规划和设计安全方案,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建设信息安全设施,保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加强信息安全评估管理,定期开展等级测评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在评估过程中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与单位的信息安全基线工作相结合,把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需整改的问题,纳入信息安全基线的范围,通过本单位信息安全基线的定期评估和整改,逐步提升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水平。

 

信息安全防护是一项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充分熟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对系统正确的定级,准确的风险评估,才能实现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的建设和运维。

 

5结束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有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并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指南,结合单位现状、需求和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制防”四防并重的安全防护体系,搭建一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平台,通过等级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优化运维管理机制,保障信息安全资源的最优利用,最大可能实现重要业务的可持续性。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护方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据统计,2012年7月份,单单一个月全国的建筑安全事故就非常多,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7月3日,云南省垃圾处理厂挡土墙施工中,用于施工者不当操作,导致山体滑坡,造成3人死亡,1人轻伤。7月20号,内蒙古自治区的村民自建楼房加层中,房屋坍塌,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还有安徽省3起事故造成30人死亡,8人受伤。山东省5起事故,造成7人死亡。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建筑业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建筑业市场比较混乱,建筑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都够强,安全技术与防护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建筑业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建筑业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实现建筑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1、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与防护方案概念

所谓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与防护方案,就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建筑的设计以及常规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和防护措施,以实现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安全施工,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与防护方案是以安全第一作为指导,以安全生产和施工为核心,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隐患及安全施工环节进行防护,从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方面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与防护方案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为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生命和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与防护方案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施工现场减少或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提高了建筑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有利于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化施工,有助于提高建筑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安全意识,促进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2、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2.1建筑业本身的特点

建筑业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危险性,首先,我国大部分建筑业都从事的高层建筑的建设,其高度决定了施工人员必须长期的进行高空作业,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有85%左右的都从事着高空作用,高空作业中施工人员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心理,再加上防护措施不足,导致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其次,机械化水平较低,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相对落后或者比较陈旧,甚至有很多单位的施工人员用手工劳动,这需要施工人员你的高度集中,时间一长,施工人员易出现疲惫、劳累、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最后,交叉工作较多,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固定的职责划分,一个工作人员可能要同时操作多项工作,各项工作的性质不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交叉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意识混乱,造成安全事件的发生。

2.2建筑施工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不断的增加,其中很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技术或者安全的培训,在施工过程中,技术水平较差、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操作设备的水平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不高,管理单位大都不直接参与到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设备的投入相对较少,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不严格,缺乏安全施工和安全管理的制度规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注意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自我防护,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3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及时

我国建筑业管理相对处于一种比较分散的管理状态,还没有形成正规性的建筑业安全是施工管理规范,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中缺乏对建筑业的安全事项的规定,形成了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法律的安全指导,相关监督和检查单位监督力度不够,监管不及时,对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更是缺乏管理,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安全性措施的重要性,很多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文字提醒,缺少根本性的安全防护措施,最终,造成了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

3、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技术与防护方案

3.1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的法人代表,作为安全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应该积极地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建筑业相关安全施工文件,对于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进行重点学习,重点防护,加大安全环节防护的资金投入,定期配发安全帽、防护带等基本的安全设备,另外,强制性的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之前的技术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施工人员做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安全操作,倡导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第一,实行责任分管,设立专门管理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的部分,时时刻刻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安全防护落实到位。

3.2完善安全施工的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管理方式,施工单位应该根据现有的关于建筑业安全施工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制度化管理,在施工之前,进行安全隐患的提醒,安全设备的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督检查安全防护措施,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些有着重大安全隐患的环节,要进行重点管理、重点检查,加强安全防护。例如施工单位建立安全施工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范;定期进行安全防护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制定安全检查制度,设备专职部门管理安全施工的各项工作;制定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及时的报告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总结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等等。

3.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建筑行业的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特点决定了其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其安全性除了要求施工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之外,还必须采取加强安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例如,进行岗前技术培训,使施工人员熟悉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的程序规范性地使用施工设备;配发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要求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对施工使用的设备进行及时地更新换代,采取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脚手架、吊塔、物料提升机等设备的监管,保证其安全使用。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施工是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高层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当前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施工个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严格要求和管理,加强施工设备的技术化、标准化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安全施工,从未为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技术保障,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安全施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飞勇,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04,318-319

[2]马宁,浅谈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实施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2011,02,55-56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6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摘要:当前,卫生高职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水平都亟待提高。本文通过对医务工作者安全意识及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结合卫生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提出职业安全教育要通过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加强、实习中的巩固和岗前再加强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关键词:卫生高职院校;职业安全教育;职业风险;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149-03

卫生行业职业安全关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生命健康。复杂的医疗工作、社会、环境、制度、职业自身特点、个体压力、情绪、职业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医务工作者个人健康及职业安全。卫生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让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顺利承担起职业责任,规避掉可控的职业风险,具备确保职业安全的职业能力。

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国卫生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但在医疗卫生机构仍会发生各种职业安全事件。职业安全既与职业环境密切相关,也与职业工作者本身的重视与防护有关。发达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较完善,综合执法机构独立且专业,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机构的层级监管体制和投资保障使得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现状远好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安全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卫生行业的职业风险医务工作者是高危职业群体,职业风险较大。卫生行业常见职业风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性因素等。(1)生物性因素指锐器刺伤,体液、血液、空气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所引起的病原体感染。其中,锐器刺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一直是威胁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原因。(2)化学性因素指抗肿瘤药物、化学消毒剂和汞污染等,尤其是肿瘤医院、病房、消毒供应室等地点对医护人员健康威胁最大。(3)物理性因素如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激光的光化效应,负重及运动性危害,高温、噪音危害等,在医护日常工作中如影随形。(4)生理及心理性因素源于医务工作者繁杂的工作性质、重大的工作责任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另外,随着新病原体的出现,高科技医疗设备和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疗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充满复杂性和多变性。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能力面对职业风险,我国的职业防护管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颁布十年之久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才被引入我国。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才由卫生部正式颁布。近年来,国家虽然对职业防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体制的诸多弊端,使职业防护中的软、硬件建设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务工作者防护意识、防护知识薄弱:工作环境、医疗器具及防护设备、用品等有效的职业防护保障不到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追踪困难,保险难以落实。

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卫生行业职业风险能够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应用防护措施得以规避。早在2000年美国CDC的评估报告中就显示,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

我国医务工作者防护知识匮乏是导致防护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国家已经认可职业防护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已融入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普遍预防”的策略。有报道称,在我国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上岗后也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卫生教育一直重视以患者为本,强调职业奉献精神,忽视了在“以人为本”理念中医务工作者同样有生命之重。现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增设了相关教育,如一些卫生高职院校设置了“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一些教师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也开始渗透职业安全教育。

在实习生职业安全认知与防护现状的调查中显示,98名学生中有40.8%的人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的教育,而掌握“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概念的人分别占41.8%和39.8%.说明学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尽管受到了重视,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SaRS流行期间,国内医务人员SaRS感染事件,以及诸多实习生及在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告诉我们,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需要,是医学生建立职业信心的需要,也是保障大众健康的需要。

关于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

卫生高职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授课比接近1:1。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短且科目多,难以再单独增设职业安全类课程,因此多学科渗透教育不失为好的选择。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渗透职业安全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是为医学生开启的第一扇职业之门,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安全知识的正确认知,养成实验中良好职业习惯。例如,通过“病原生物学”课,医学生既可掌握学科知识,又可了解卫生工作的感染风险,培养双重保护的意识——保护患者,保护自己。又如,讲授“细菌的传播途径”部分内容时,提醒学生临床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的重要性:在进行“医院内感染”内容介绍时,强调感染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让学生思考可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和防护才能防止污染和感染的发生,以指导实验操作:在“免疫学”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知道免疫力是最好的药,而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健康网络,所以身心健康是职业安全的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承受能力和面对风险时从容的职业素质……可见,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均可渗透职业安全教育,教师应细心挖掘。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形成专业知识、专业习惯和专业意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在本阶段的教学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除了讲授规范操作法外,还要加强标准防护知识的宣教,授课内容兼顾护理技术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技术,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与处理,疫苗预防内容和护士管理办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居安思危,重视防护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方法,从容应对职业风险。实践教学是理论转化为行为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恰当的情境教学、演示教学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更加有效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在实习中巩固职业安全教育实习是身临其境的历练,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意识、行为能否知行合一还取决于带教教师的规范指导、言传身教以及严格管理。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榜样,真实且复杂的工作情境和榜样的示范力量都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比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带教教师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得心应手的规范操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对职业安全的态度和职业信心。因此,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安全培训,以一带十的放大效应不但会使职业安全教育在实习中得以加强,甚至会影响整个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发展趋势。

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1)广泛性。学生在卫生行业上岗实习需要定期轮转,因此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岗位的职业风险,职业安全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都要具有广泛性。(2)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要因材施教。例如,肿瘤科护士常接触到细胞毒性药剂,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和使用该类药物,学习如何正确戴双层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再套一层乳胶手套)等防护措施。(3)实用性。是指根据岗位条件因地制宜,对职业安全知识活学活用。在我国,卫生行业职业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职业安全教育中要结合实际,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7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度融合,现代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与信息系统本身的动态性、脆弱性、复杂性、高投入性之间的矛盾日趋突显,如何有效防护信息安全成为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仍侧重于技术防护和基于传统模式下的静态被动管理,尚未形成与动态持续的信息安全问题相适应的信息安全防护模式,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效益低下;另一方面,资源约束性使企业更加关注信息安全防护的投入产出效应,最大程度上预防信息安全风险的同时节省企业安全建设、维护成本,需要从管理角度上更深入地整合和分配资源。

本文针对现阶段企业信息安全出现的问题,结合项目管理领域的一般过程模型,从时间、任务、逻辑方面界定了系统的霍尔三维结构,构建了标准化的iSm结构模型及动态运行框架,为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设备以及网络用户提供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面综合的前瞻性立体防护,并从企业、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提高整体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的相关建议。

1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概述

1.1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概念

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是指为保障企业信息的有效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提供覆盖到所有易被威胁攻击的角落的全方位防护体系。该体系涵盖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一般步骤、具体阶段及其任务范围。

1.2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环境分析

系统运行离不开环境。信息产业其爆炸式发展的特性使企业信息安全的防护环境也相对复杂多变,同时,多样性的防护需求要求有相适应的环境与之配套。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的运行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文化环境、政府政策环境、行业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指在企业信息安全方面的社会整体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行为习惯、道德准则等。政府政策环境是指国家和政府针对于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行业技术环境是指信息行业为支持信息安全防护所开发的一系列技术与相匹配的管理体制。

1.3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霍尔三维结构

为平衡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的时间性、复杂性和主观性,本文从时间、任务、逻辑层面建立了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的三维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

时间维是指信息安全系统从开始设计到最终实施按时间排序的全过程,由分析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改进四个基本时间阶段组成,并按pDCa过程循环[5]。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信息安全风险识别、危险性辨识、危险性评估、防范措施制定、防范措施实施五个步骤。任务维是指在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具体内容,如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该霍尔三维结构中任一阶段和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2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解释结构模型

2.1iSm模型简介

iSm(interpretationStructuralmodel)技术,是美国J·n·沃菲尔德教授于1973年为研究复杂社会经济系统问题而开发的结构模型化技术。该方法通过提取问题的构成要素,并利用矩阵等工具进行逻辑运算,明确其间的相互关系和层次结构,使复杂系统转化成多级递阶形式。

2.2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要素分析

本文根据企业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将立体防护体系划分为如下15个构成要素:

(1)网络安全:网络平台实现和访问模式的安全;

(2)系统安全:操作系统自身的安全;

(3)数据安全:数据在存储和应用过程中不被非授权用户有意破坏或无意破坏;

(4)应用安全:应用接入、应用系统、应用程序的控制安全;

(5)物理安全:物理设备不受物理损坏或损坏时能及时修复或替换;

(6)用户安全:用户被正确授权,不存在越权访问或多业务系统的授权矛盾;

(7)终端安全:防病毒、补丁升级、桌面终端管理系统、终端边界等的安全;

(8)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涉及安全风险的评估、安全代价的评估等;

(9)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包括安全措施的制定、实施、评估、改进;

(10)信息安全日常管理:巡视、巡检、监控、日志管理等;

(11)标准规范体系: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措施、安全操作等规范化条例;

(12)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配套规章制度,如培训制度、上岗制度;

(13)评价考核体系:指评价指标、安全测评;

(14)组织保障:包括安全管理员、安全组织机构的配备;

(15)资金保障:指建设、运维费用的投入。

2.3iSm模型计算

根据专家对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中15个构成要素逻辑关系的分析,可得要素关系如表1所示。

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和级位划分,确定各要素所处层次地位。在可达矩阵中找出各个因素的可达集R(Si),前因集a(Si)以及可达集R(Si)与前因集a(Si)的交集R(Si)∩a(Si),得到第一级的可达集与前因集(见表2)。

2.4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结构

结合信息安全防护的特点,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15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构成递阶有向层级结构模型。图2中自下而上的箭头表示低一层因素影响高一层因素,双向箭头表示同级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内容为四级递阶结构。从下往上,第一层因素从制度层面阐述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该层的五个因素处于iSm结构的最基层且相互独立,构成了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的基础。第二层因素在基于保障的前提下,确定了企业为确保信息安全进行管理活动,是进行立体防护的方法和手段;第三层因素是从物理条件、传输过程方面揭示了企业进行信息安全防护可控点,其中物理安全是控制基础。第四层要素是企业信息安全的直接需求,作为信息的直接表现形式,数据是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的核心。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四级递阶结构充分体现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整体性、层级性、交互性。

图2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解释结构模型

2.5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过程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它随着环境和信息传递需求变化而变化。本文在立体防护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结构进行扩展,构建了整体运行框架(见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过程按分析建立到体系保持改进的四个基本时间阶段中有序进行,充分体现出时间维度上的动态性。具体步骤如下:

(1)综合分析现行的行业标准规范体系,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人员组织结构和企业资金实力,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目标,并根据需要将安全防护内容进行等级划分。

(2)对防护内容进行日常监测(包括统计分析其他公司近期发生的安全事故),形成预警,进而对公司信息系统进行入侵监测,判断其是否潜在威胁。

(3)若存在威胁,则进一步确定威胁来源,并对危险性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能通过现有措施解决。

(4)平衡控制成本和实效性,采取防范措施,并分析其效用,最终形成内部信息防护手册。

3分析及对策

3.1企业层面

(1)加强系统整体性。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15个构成要素隶属于一个共同区域,在同一系统大环境下运作。资源受限情况下要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就必须遵循一切从整体目标出发的原则,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的整体布局,在对原有产品升级和重新部署时,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追求整体效能和投入产出效应。

(2)明确系统层级性。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各个防护层级上的管理。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涉及技术层面防护、策略层面防护、制度层面防护,三个层面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其中制度和保障是基础,策略是支撑,技术是手段。要有效维护企业信息安全,企业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体系间的纵向关系,在寻求技术支撑的同时,更要立足于管理,加强工作间的协调,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

(3)降低系统交互性。在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同级之间,相关要素呈现出了强连接关系,这种交互式的影响,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加快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建设,界定好每个工作环节的边界,准确定位风险源,并确保信息安全策略得到恰当的理解和有效执行,防止在循环状态下风险的交叉影响使防范难度加大。

(4)关注系统动态性。信息安全防护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它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安全防护时,应在时间维度上对信息安全有一个质的认识,准确定位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所处的工作阶段,限定处理信息安全风险的时间界限,重视不同时间段上的延续性,并运用恰当的工具方法来对风险加以识别,辨别风险可能所带来的危险及其危害程度,做出防范措施,实现企业信息安全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3.2政府层面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受制于环境的变化。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助于整体安全防护能力主动性的提高,有力的政策是推动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高效的行业技术反应机制是信息安全防护的推动力。因此在注重企业层面的管理之外,还必须借助于政府建立一个积极的环境。

(1)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文化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大力宣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提高全民信息安全素质,从道德层面上防止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政府应督促企业加强信息安全思想教育、职能教育、技能教育、法制教育,从思想上、理论上提高和强化社会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自律意识。

(2)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及其衍生问题。政府应加快整合和完善现有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建立多元监管模式和长效监管机制,保证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得到公平、公正、有效的实施,为企业信息安全创造有力的支持。

(3)加大信息安全产业投入。政府应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信息安全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支持信息安全服务行业的发展。

4结语

本文从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基本模型,为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落实提供有效指导,节省企业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上的投入。同时针对现阶段企业信息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汪应洛.系统工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齐峰.CoBit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0):282?285.

[4]肖馄.浅议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J].标准科学,2010(8):20?23.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实验;生物防护

【中图分类号】R446-4

0.引言

在我国相继出现的实验室感染事件中,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防护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实验室感染上要足够的重视,在实验室教学工作中,安全是首要位置【1】。由于医学检验实验教学课程的特殊性,实验的工作对象是病人的标本,都存在着生物传染的风险,如何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让操作人员不被病毒感染,环境不被感染,是每个医学检验学生的必修课。因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主业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问题

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学生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才能获得深刻的印象,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良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实验工作对象主要是病人的标本,包括人体的分泌物、体液、血液等。具有多种传播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风险。如果学生操作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将非常容易造成传染的可能。

2.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防护的现状

2.1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根据实践调查,有66%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职业暴露后,3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防护用具,有64%的学生对自我防护措施仅仅只是了解,而不知真正应用,73%的学生把课本带入实验台,不能脱离书本m行操作,64%的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经常玩手机,有24%的学生偶尔在实验室内吃东西。部分学生对无菌观念认识不足,参加实验课不认真,对理论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实验操作后的菌液直接导入下水道等,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防护观念非常淡薄。【1】

2.2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不足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多项实验室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对于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规则,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中生物防范的重要性,对于实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没有给出相应的标准,对医疗过程中废弃物没有做好相应的处理,临床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简陋。

3.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与解决方法

3.1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加强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的必要性,有资料显示【2】,有的医护人员中,大多数教师不了解防护知识的基本知识。这种现象导致我国学科建设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不够完善,导致很多检验人员没有专业的检验知识,对生物安全缺乏了解,对生物安全的危险性不够重视。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临床实习生对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不够熟悉,以及清洁工人医学知识的不够,导致自我防护意识缺乏,但是他们又是接触感染无最多的人员。因此,必须将培训工作放在他们身上。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补充,使他们重视生物安全的危险性,加强培养专业的生物知识,从而防止病毒感染的危害。

3.2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实验室应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对实验室中意外产生的事件,有效对培养医院人员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运用生物安全装备,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等。加强对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的培养。应当按照严格考核标准对人员进行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才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3加强技能培养。

在形成了基本防护意识之上,再加大力度,对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技能进行培养,让检验人员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清洁工人、临床实习等采取现场培训,这种培训形式有着事半功倍的结果。

3.4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清洁与消毒。只有这方面做到位了,才能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正常运行,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在购买仪器设备时需对生物安全性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设备仪器的安全,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生物安全的环境。

3.5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还需进一步的加强,有效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对人员的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必须严格落实。对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与应急处理的事项进行严格的审查,为了使制度取得有效的成果,应适时的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优秀的人员进行鼓励,从而使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制度,真正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6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规则,对一项检验项目的操作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规定。流程应根据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完善,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的环节实施协调。

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为血液、体液标本,也是试验中传染性最大的物质,需重视血液体液在检验中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乙肝与艾滋病等病毒的出现,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有着很大的威胁。因此,这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生物标准,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设备进行检验工作。避免产生间接性与直接性接触标本,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做好准备,在适时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防护意识,才能制度和防止传染源头。【3】

4.结语

医学检验试验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问题,是所有医学院所面临的严峻现象。应有效的实施相应的对策,加强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防护,保障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丽兰,全裔.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6:2094-2095.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战时条件国防交通设施伪装防护

中图分类号:U4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254-01

国防交通设施在战时必将成为敌空袭的首选目标和全程打击对象,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应加强其实体安全,运用各种先进的伪装防护手段,使敌精确制导兵器看不清、打不准或打假目标,以减少固定国防交通运输设施的毁坏程度,增强其生存性,是适应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研究战时条件下国防交通设施的防护措施就变得极为重要。

1国防交通设施防护基本对策

1.1注重防护理论研究,丰富完善防护技术

国防交通设施建设要依照军事斗争的新特点,把焦点放在信息化战争上,强化理论与技术研究,实实在在地往提高工程生存能力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视高新武器破坏机理、先进防护技术和毁伤效应的跟踪研究,对于防护技术攻关项目,应加大其投入,尽快提出国防交通设施体系以及战术技术要求,且与现代武器发展和作战样式相适应;二是对国防交通建设规划进行不断完善。制定国防交通防护工程建设与改造规划,加强对重要目标的保护以及重点地区、重要方向的工程配套建设,并与国家经济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提出合理的实施计划与建设规划。为了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工程防护标准也应予以提高;三是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构建的国防交通设施要能够适应联合作战,抓紧防电磁毁伤、防震、防高技术侦察和防精确打击等技术研究,同时积极组织进行高抗低耗实用防护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攻关,从而加强快速构建技术研究。

1.2采取措施隐真示假、做好隐蔽伪装工作

针对国防交通设施的实际情况与敌侦察特点,采取多种伪装方法,严密地组织交通运输线和其设施、设备的伪装[1]。一是将易暴露的如车站、码头、机场等目标进行隐蔽伪装,例如:设置不显著的栅栏遮障、水平遮障、设置干扰遮障、施放烟幕和铺设植被等;或是通过构筑假目标或改变目标外形进行实施。比如将目标伪装成使用价值不大或者已被破坏的状态;或对进行迷彩伪装、设置已破坏的目标模型与变形遮障;或将目标通过撒布伪装器材改变其外形。二是为达到隐真示假、以假乱真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移动式构件模型仿制假目标。三是将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进行改变,如激光、反雷达、红外探测隐形技术,可以使敌方探测系统发现距离缩短或不易发现的综合性技术。

1.3切实明确任务分工,确保指挥统一高效

在大型国防交通设施所在地区应建立由运输、防空部队、地方政府、交通、人武、通信、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战时大型国防交通设施防护抢修指挥部。针对战时条件下国防交通设施的防护抢修涉及部门多、保障范围广、组织指挥复杂、任务繁重等特点,要统筹好国防交通设施防护、抢修和协调指导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就必须建立高效、权威、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2]。例如指挥部内可设置的综合计划组其职责是拟制保障方案,参照运输和抢修任务调配保障力量,联合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防卫防护组主要负责本区内的空、地防空、防卫安全;运输保障组主要负责完成人员和物资的运输疏散任务;抢修抢建组其任务是组织各种专业抢修力量,对大型国防交通设施进行抢修抢建工作;交通管制组其职责是组织整个城市或局部道路的交通管制。

1.4重视工程实体安全,加强配套保障能力

应对各方面产生的安全问题时,应主要考虑工程实体安全,对多种安全因素共同作用下解决措施,需加大其研究;还要并重考虑工程生存安全以及发展安全。而解决自然因素所导致的破坏问题应着重研究,同样地,战时或平时军事火力打击和大型自然灾害对工程设施具有造成实体破坏以及短期内不能实现保障的共同特点。其灾害应急抢修保障应重点研究,加强抢修器材的研制、生产、储备及调拨使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保障预案的研究与制定。其次,要与相关部队担负的军事任务相结合,认清在未来战争中国防交通设施的地位作用,在战时条件下,国防交通设施的军事效能通过演练、演习检验,使其在新建、改建任务中能够满足军事需求。在国防交通设置配套保障能力建设中,应当坚持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并重,一是在设计、建设时,要坚持贯彻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强工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落实好国防交通建设资金,使国防交通能力确保得到发挥;二是要优化配置保障力量、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健全国防法规体系,国防交通设施的日常管理问题要妥善处理,保证配套保障工程可以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出的新要求。

1.5采取多种掩护措施,实施积极灵活的抗击

伊军国防交通运输设施在海湾战争中遭受摧毁的教训表明,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同时各种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进行抗敌打击,达到真正的防打结合,降低处于被动挨打困境的可能性。所以要更新观念,把着眼点转变成“积极灵活的抗击”,从而取代过去的“以防为主”,使各种保障及防卫力量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灵活应用防卫战术、及时实行强有力的防护手段抗击敌人。例如可利用天候以及气象条件,把握雨雪风霜、夜暗等对武器导航、侦察和炮弹、炸弹寻的目标有太大影响与干扰的时机,对国防交通设施采取必要的掩护措施,包括与作战部队保持通顺的联系,寻求作战部队可提供的保护力量及支援,比如可采取电子对抗和火力打击措施,从而采取积极的对抗性策略,并加强防护防卫能力。如对于火力防护,可利用合成军队的集中火力,压制敌人火力发射阵地与指挥系统,从而保证国防交通设施的安全,又比如实行电子专向掩护,针对重点国防交通目标可采取力量集中的电子干扰,或采取激光告警或干扰技术[3],致使敌转向“盲区”,达到干扰迷惑敌人的目的,从而降低其对重点工程目标侦察、打击的有效性。

2结语

现代战争中国防交通设施的生存问题凸显,其战场生存性对于取得战争胜利而言显得极为重要,新时期新阶段必须着力研究国防交通工程的防护工作。国防交通设施的防护工作贯穿于整个作战过程的始终,由于国防交通设施的安全关系着战争的成败,所以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重点加强防护理论研究,明确任务分工和指挥流程,采取多种手段切实提高国防交通工程的战场生存性。

参考文献

[1]董金炎,杨希锐.大型交通设施的伪装防护对策[J].国防交通,2009(4):30-31.

工程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篇10

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工作面对的三个层次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肩负着维护、管理堤坝设施安全的重任,把防洪保安、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其安全生产因工作所处的环境不同也各具特色。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性质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及承担的安全风险不同,笔者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堤坝设施、设备维护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堤坝的日常除杂、堤面平整、机械定期保养、林业管理、年度险工险段的观测与整治计划的落实,通过实施月工作检查考核,督促日常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以堤坝设施、设备操作运行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涵闸的开启与关闭作业、堤防通行设施的管理及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预防等,通过相关操作程序与规定的落实,防止人身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驻地机关日常性的人财物安全性防范。

2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事故常见类型综述

1)堤坝溃口安全事故。堤坝溃口属于重大安全事故,能导致一方区域群众生命财产出现重大损失。但这类重大安全事故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如高水位下的水库涵闸溃坝,或在汛期堤防高洪水位下的溃堤。从工程安全技术角度论证,这是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前是有预兆期的,也是可控可预防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早发现险情隐患,就能及时成功处置,避免险情扩大酿成溃口重大事故。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社会财富积累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溃口性水灾所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巨大的,因而也是淹不起的、竭力避免的。

2)堤防工程设施运行对人造成伤害的安全事故。如涵闸开启,不提前对下游河道进行公告,下泄高势能水流就可能对停留在河道中的人员产生危害;再如堤防土堤面晴通雨阻的拦车卡设施,因低位拦杆夜间放任不收回,就可能因警示信号不明导致行人与之相撞的情况发生,若是驾驶摩托车等通行,发生相撞致人伤残或死亡的可能性更大。

3)堤坝日常管护工作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这类一般性安全事故发生率了很低,伤害对象以个体为单位,如在操作机械劳动过程中不穿戴防护物品、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仍有可能发生眼睛及手脚四肢等部位受到物体伤害的事故发生。

4)堤坝在建工程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及竣工后安全隐患来清除导致的他人伤亡事故。在建工程因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导致有游人在附近河道游泳发生意外事故也是可预防的。但事故发生了,工程建设方或施工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安全事故发生,是通过追溯以往历史而形成的一种特别责任关系,如工程建设方或施工方在河滩上取土形成的深坑,在工程竣工后没有恢复原貌,到来年的某一时候,洪水来临或其它物体遮盖后,危害险表象消失,使不熟悉的人产生误判,可能误入深坑溺亡,导致人身伤亡民事诉讼产生,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往往成为了第一被告。

3运用安全生产法对常见事故的剖析得到的启示

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要加强。按照防汛、工程整治及日常堤坝设施维护的工作性质不同,工程管理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一是汛期堤坝安全责任。如防汛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库、堤防部门按预案要求要切实履行好技术保障、信息保障、指挥机关正常运行后勤保障等职责,安全工作不能缺位、失位。二是堤坝安全主体责任。如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工程管理单位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设施、设备运行安全的管理,防止对他人人身伤害的事故发生,同时,对基层一线劳动的工作人员,不论是本单位人员还是临时雇请人员,都要加强安全技术指导,打造较好的安全生产环境,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三是涉堤涉河在建工程的安全监管责任。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职责是管理、一般不承担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不是涉堤涉河工程项目类的业主,但是法律赋予其有监管、审批许可权限,因此,涉堤涉河工程无论是在建之中还是竣工验收之时,应把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实处,安全防护不到,工程不允开工;隐患不消除,验收不允过关。

2)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要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2013年,水利部针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出台了适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的标准,该标准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的核心要素为基础,共设置13个一级项目、44个二级项目和122个三级项目。2015年,湖北省水利厅出台《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河道堤防工程管理考核标准》,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堤防日常管理工作中现部署、同考核、同兑现。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广泛宣传发动阶段,计划在年底正式实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要重点解决安全生产存在的重形式轻实干、重措施轻兑现、重治标轻治本、重处罚轻教育、重静态轻动态、重事后轻事前等问题,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努力打造水利行业安全文化,持之以恒地培育、引导,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