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十篇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十篇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2:25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1

一、保持化学实验操作及其规范的重要意义

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也是有效而实用的经验总结.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要注重操作的规范性,这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环节.初中化学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他们的兴趣往往只是停留在那些具体而感官的实验器具上面,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缺乏理性认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加以指导,及时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这是实现学生操作规范化的关键.

二、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完善

传统的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化学教学与应用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代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基本操作规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习惯,从而实现对学生化学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化学基础实验的教学水平,初中化学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化学实验规范进行完善.由化学教研组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和研究化学实验规范,化学教师以此作为实验教学的依据.完善了化学实验规范,对于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其实验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大胆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素质,为培养化学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和要求

1.常用仪器用来加热的仪器有酒精灯;托盘天平用来称量;量筒用来量取,试管、燃烧匙、蒸发皿以及石棉网可以直接加热;而烧杯、烧瓶以及锥形瓶则只能间接加热.其中广口瓶用来存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来存放液体药品,而滴瓶一般用来存放少量的液体药品;集气瓶主要用来存放气体,镊子、胶头管和药匙用来取用药品;试管夹、坩埚钳以及铁架台属于夹持仪器;各种漏斗主要是为了添加液体;常用水槽用于收集气体.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2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试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前言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更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学生进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但是因为很多原因,无机化学实验存在这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多,但是给的学时很少;实验老师讲得比较多学生动手的时间很少。为解决以上的矛盾,培养出具有良好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无机化学实验课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一、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试验的方向

首先,无机化学实脸课教学,自成体系,独立于无机化学课程之外,自成一门基拙课秘开设,在地位上保证了教学质量。其次,加强实脸教学的组织领导、配备专职的实脸指导教师,建立实验教学小组,在组织上保证了教学质量。最后,建立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考查和考试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

无机化学实验课是化学系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多年来,该门课程一直处于无机化学课的从属地位,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验证无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因此,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成了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环节。由于没有把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放在应有的地位,结果造成教师不愿意教、不愿意学的竭面,影响了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的基本内容如下:

1、实验的基本知识

目的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包括玻璃细工、量度仪器(台天平、分析天平、比重计、温度计、量筒、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加热(水浴、砂浴、油浴)、蒸发、过滤(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热过滤等),分离(漏斗分离、离心分离)、分馏、萃取、烘干、灼烧、冷却、结晶、滴定,以及常用试液和试剂的配制,仪器和装置,pH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

2、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理论和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取,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生动的感性知识,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无机化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定律、物质结构、溶液和、胶体溶液,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络合物,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性质,制取等。

二、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步试验的步骤

1、完善实验课程体系

以往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以“理论验证、性质验证”为主要实验内容,并且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是固定的。这类单一验证性的实验,占用了大量的学时,操作却很简单,不但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还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更无从谈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改变了侧重验证性实验的状况,加强了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训练,增强了学生能力培养作用较大的无机制备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努力使体系和内容趋于完善和科学。

2、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占所开出实验的25%左右.对于无机化学实验的这些特点,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上培养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实验老师将基本操作的训练的两个实验通常放在实验课程的前部先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突出操作训练,尽量不牵涉或者较少的牵涉无机化学知识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学习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学生只有掌握好基本操作,后续课程才能顺利进行,才谈得上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根据我们的经验,新生实验能力与大学要求的差距,较之化学理论知识的差距更大.若像以往将基本操作训练与化学原理相结合进行实验,势必冲击基本操作的掌握,学生顾此失彼,收效不大。特别是近年来学生负担过重,预习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

3、合理调整及精简验证性实验

将验证性实验比例从所占开出实验的80%降至33%左右。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过多,不但不能真正发挥验证实验的作用,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另外,该类实验占用了大量的学时操作却很简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对此类实验不重视,实验操作草草了事,收效甚微。为此,我们通过合理调整、合并及精简将此类实验压缩为总学时的33%左右。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有了发展的空间。初步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意义

4、实验课总成绩

实验课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60%和40%.总成绩可用下式求算:

总成绩=a1+a2+a3+…+an/n×60%+B×40%其中a1~an为每个实验的成绩,n为实验个数,B为期终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法不仅能比较全面地评估学生对于技术操作、知识应用以及实验态度的情况,而且还能够综合的反映出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真实的实验技能水平,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按照教学的要求来很好的完成每个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全面良好的训练,达到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到以上改革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学会了初步的科学研究过程,满足了工科无机化学实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袁余洲,张宏志,包明龙.无机化学实验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72-75.

[2]薛来奇.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02).132-135.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3

【关键词】必备生活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49

化学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代新型学习中,化学实验操作被教育各界看好,所以,首先我们简要分析一下,在当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首先化学是一个奇妙、内容丰富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遇见各种自己不曾了解过的化学知识,初中所学习到的这些化学知识,是今后更多的化学学习中的切入点,但这些对于学生们而言,较为生疏的知识,在学生们一开始接触时会显得比较吃力。因此化学的学科内容,如果只是单纯的依赖于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在初中时代的学生们好奇心比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通过较课堂纯讲解更有趣的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简单易懂的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了解和掌握相对抽象的原理和概念,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化学,所以化学实验会是学生们更深入了解化学学科魅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不仅仅正确而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而且有效地刺激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并且将课堂讲解的课本知识及时地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复习和巩固,也是书本知识内容生动的再呈现。

二、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由老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起来的,所以两者的学习互动是必不可少对的。上文已经提到化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化学实验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在课堂讲解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实验教学让知识点更清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举例如,在金属探索一小章节中,老师们在课堂上演示铁钉在硫酸铜溶液中会生成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通过亲眼观察实验中化学物质的反应,学生们对该化学的生成反应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在课堂讲解后,老师可以设立实验课以提供给学生们可以自主、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在亲自参与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起课堂所学内容,这是一种复习巩固的形式,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成效。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实验操作是学生在老师模拟示范后自己参与的一个过程,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通过综合应用知识自己探究实验过程,并总结整理实验报告,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不仅局限于化学的一种实验方式,学生们可以充分的发散思维、开拓创新,可以考虑、设计多种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就是学生可以在化学实验操作中,提高创新能力的体现。最重要的是,化学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学习态度。化学实验操作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一个小的操作步骤的错误可能就会导致错误的实验操作结果,甚至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比如在利用排水法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正确的发生装置是试管口要塞一团蓬松的棉花团,如果错误遗忘了棉花团,可能会导致导管堵塞试管炸裂。同时在试管加热后实验结束时,学生们会出现先撤走加热的酒精灯的情况,酒精灯先撤走会使冷凝的水汽回流到囟冉系偷氖怨艿撞浚从而导致试管炸裂。这样的一系列实验错误,不仅仅需要学生们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同样要求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这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也对今后学生们出入社会后的处事态度有重要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再次明确认识到化学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所以老师们在化学教学中,则更需要重视化学实验操作。

首先,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是扎实的化学知识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要求。实验从猜想、设计、操作到最后的结果得出,都需要完整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内容认知。教学中要留意学生的基础功课和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只有掌握了实验相应的知识内容,学生们才可以综合利用与实验中。同样,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实验操作中,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和准则,熟练并且规范化的使用实验室中所有的实验器械也是基本要求之一。

其次,化学来源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小现象。如可乐中的气泡是由于可乐中的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所以才冒气泡。又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氢气球可以点燃、炸裂,这印证了氢气遇明火会剧烈燃烧。总之,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有趣的化学小现象。我们的学生应该被鼓励去积极发现、探索。同时,也可以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化学小实验,因为毕竟学生可以在学校掌握的化学实验时间有限,很多小实验也是有条件可以在家进行的。再如,学生们可以在家里利用白糖、果汁和碳酸氢钠(小苏打)来进行自制果汁。也可以通过将鸡蛋浸泡在家用食醋中,并在一定时间后观察鸡蛋壳的变化,从而印证了碳酸钙和水的反应生成。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实验都是简单明了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家里完成。

再者,教学中积极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延伸实验推论。教学中,主要以课本为主要讲解内容,但考虑到化学内容丰富且多变,所以,老师们的教学视野千万不可以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有限的实验内容,老师们可以根据课本知识提出更多地实验设想,也可以鼓励学生们提出大胆的实验设想,进而在实验中求证,并且通过实验操作的延展丰富实验得出结论的内容,不断地延伸实验推论,丰富实验操作内容的知识结构。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4

实验教学法初中生物教学实验能力实验是所有理科科目中必学的一部分,也是理科教学无法离开的工具。当然,生物也不例外。初中生物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知识和掌握生物科学方法的开始。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肯定离不开实验教学法的应用。笔者针对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一、实验教学法的涵义

实验教学法,是指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或实验仪器、药品试剂,根据实验要求的条件,对生物问题进行探究而开展的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进行操作的实验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直截了当地看到实验现象,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兴趣,更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实用的生物知识。

实验教学法通常的几种实验方式包括演示实验、课堂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其中,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的实验,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而使用的教学方法,这种实验对教师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为演示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课堂实验是侧重于对某些知识点的验证而进行的实验,重视的不是实验过程而是实验结论。分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操作实验,获得实验经历,锻炼实验能力的。课外实验是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的实验,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也可以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主要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首先,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初中生物一共会接触到58个必做实验,其中学生实验有47个,演示实验11个。这些实验是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本途径。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认识更进一步。

其次,实验教学法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实验能够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理论知识的推导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时,如果单纯地由教师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理解,不能想象单细胞生物体是什么样的。所以,我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实验来理解知识。学生通过观察,能清楚地看出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这样学到的知识很顺利地就转变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有效率,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再次,实验也是考查学生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中考中就经常会涉及一些实验的知识:显微镜的观察,观察种子的结构,探究口腔中的化学消化,叶片的结构等。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非常有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生物产生兴趣,那么对于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实验,所以对实验感到比较好奇,可以将这种好奇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对于生物教学的第一个实验,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堂课,使学生一下子就爱上生物课。第一个实验就是“显微镜的使用”,教师要首先向学生讲述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用途;其次教师边讲解显微镜的结构,边示范如何进行正确操作,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在理论知识和准备知识都讲清楚以后,就要让学生亲自来操作了。这个实验属于基础实验,也就是说,以后的几个实验都是需要用到显微镜来观察的,如观察单细胞生物,观察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的分裂等。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综合发展的目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学会了这一个实验,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己主动动手实践的习惯,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再次,可以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教学法的应用工程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在实验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促进能力的形成。

三、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一)注重实验关键点,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用实验教学法进行实验演示时,要注意发掘到实验的关键点并告知学生。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自己操作时出现同样的错误。例如,教学“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组对照实验来完成。这个实验操作的关键点就是振荡,通过振荡使唾液和淀粉混合,使实验能做出效果。如果振荡不充分,那么实验就可能没有效果,最后得出错误结论。

(二)将生产、生活实际与实验相融合,拓宽知识面

生物知识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就是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一些实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让水果保持新鲜的?并通过实验证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最终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总结:低温、少氧气、适宜湿度条件下水果能保鲜。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加了生活经验,可以回家和父母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豪感。

(三)注重教学中的合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实验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有一部分需要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锻炼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中要有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有实验的主要操作人和辅助者,实验结束后还有有人进行实验过程的总结,得出结论。这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有操作能力,又要有总结能力,还要会合作。几节分组实验课过后,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让学生学会了合作,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例如,教学“观察种子的结构”时,我就采用了分组实验的形式,让不同组间进行比一比,看谁观察得仔细、全面。结果,学生都积极地去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使用实验教学法,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且通过现场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的年龄刚好是对很多事物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的时候,抓住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喜爱,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恒.浅谈初中生物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02).

[2]郑桂芬,曹久虎.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新课程导学习,2012,(06).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就根本而言,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而在初中阶段,学生所接受的不过是一些基础性的生物知识,并未形成完全的体系。然而,尽管如此,教师还是有义务在初中阶段就培养起学生在生物学科尤其是实验学习中的探索精神和探索意识,让学生能够将这种探索意识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当中,从而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作用和存在意义方面而言,生物实验是将生物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动手操作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之中不断深化书本知识的学习,从而能够熟练地将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实验学习之中去。

一、当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概述

1.实验内容单一

想要提升学生的课程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首要的措施应该是重构实验教学的内容。然而现今许多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实则照搬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教学大纲和要求,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生物教学现状而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由此使得生物教学的内容往往显得枯燥无味,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能打压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的实验教学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常常事倍功半。

2.教学模式实效性不足

从模式和形式上而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相比之下,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还能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建构起实验性思维。然而,就目前所正在推行的初中生物教学来看,实验课堂教学的内容偏于空泛乏味,而且在实验操作中教师缺乏引导和指导,反而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示范操作,再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模式无疑只是一种模仿,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尽管也能参与其中,但本质上而言只是参照教师的操作,没能将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操作探索,由此产生的实验操作是没有意义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所谓实验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配合,解惑答疑,发现问题,课本知识实践操作的注意事项等,这不仅关系着实验教学的总体效果,还关系到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总体兴趣程度。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一次注意事项的讲解,还有实验仪器的说明,再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并解决。如在进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一课的讲解时,无疑会涉及到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具体操作,此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一些操作事项,再布置实验任务,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低倍物镜的使用不规范、玻片标本出现问题导致观察没有效果等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一一解答,并总结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情况,为学生们说明,由此便可达到一个课时的主要实验教学的整体流程。

2.改善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自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而,在生物实验课堂中,学生应是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课程安排应该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切实改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可以建立起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分配小组进行生物实验操作,并在动手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如在进行生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操作时,可由学生自主操作,并且要求,在遇到问题和难题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能力。而在课后,教师再根据之前的实验效果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动手操作和综合能力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探究水平。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交流

老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生物实践操作中,小组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说一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那么在小组合作中便可将个人的经验能力汇集成整体的能力,从而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如在进行“单细胞生物”的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比如一些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的相互交流,从而加快学生对于相关实验的印象和知识,提高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进行讨论和总结,课后随即回答,各抒己见,如此还可增长实验感悟,深化实验效果。在实验中回顾所学知识,调用所学知识,反思所学效果,提高思维能力,加强思维深度,从而逐渐形成有基础的实践性思维,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一种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

三、结语

学习的最高目的应该是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当中,最为应当关注的便是对于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的知识的传授,还应该侧重于实用性的强调和实践的比重。在此意识和理念的驱使下,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踊跃地参与小组讨论,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香.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娄平伟.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5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6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各界都关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化学,作为初中课程中的主要学科,其教学有效性为学校层面和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众所周知,化学学科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鉴于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不断地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通常意义来说,指的是实际实验操作的结果与实验前设想的相似程度。若是结果较为相似,其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较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其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相关。那么,这样来看,在提升课堂有效性教学方面,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着演示实验的问题

据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化学实验课程不太重视,随意减少实验课程的课时量,有的则会开设较为简单的实验课程。另外,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实验课程方面,将相关原理进行介绍后,也只是让学生自行操作,缺少着必要的演示实验与创新指导的过程。这样,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只是依靠书本上的原理、步骤进行操作,缺乏创新性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增强。

2.在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着重视实验程度不够的问题

中学学校对于化学学科实验课程的不重视性,使得学生对于操作化学实验不敢兴趣。有的学生由于不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担心化学实验的安全性,有着一些畏难与抵触的心理,在主观上不愿意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另外,有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对于所得到的结论,不能很准确与细致的描述实验结果,没有对整体化学科学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切实增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以兴趣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任何学习过程中,兴趣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来说,也同样如此。学生兴趣的提升,能够使得学生主动的思考相关的化学问题,并积极的参与到实验教学及与教师的互动中来,进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质量与效率。举例来说,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在实验课上演示白纸显字、玻璃棒点灯等有趣的实验,以提升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的兴趣。

2.深入调研,充分准备好组织教学工作

学生所掌握知识与原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当以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为教学的根本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在授课时,可以设置相应的情境,以方便学生接受新的化学知识。举例来说:在燃烧与灭火的讲授过程中,教??可以安排一场火灾模拟,让学生亲身感受如何在火灾中逃生,这其中需要教师在一旁给予必要的指点和补充。

3.不断钻研,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新方法

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指的是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以教师为主体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发的学习与探究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点与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等。另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勇于钻研的精神,最终不断的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4.做好总结,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系统

作为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师,应当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做好相应的教学总结。其中,包括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馈。化学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结果,及时的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以期能够使得学生很好的接受与消化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教师能够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最终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28-01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手段。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和目的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状态。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所以说,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认知的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运用实验组织教学是提供学生认识材料和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植物呼吸作用部分时,我指导学生进行了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分组实验、观察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和放出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且引导学生对各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对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更加自如。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大多数中学生物学实验都体现了这个过程。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每一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把这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认识橘子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最终总结出结论。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根据初二植物教材中根的向水性、向肥性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个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把植物的根培养成各种几何图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绞尽脑汁,展开大胆的想象,最终完成了实验。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不愿意为他人服务。并且缺乏一定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而我们的很多实验都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学生的操作都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在试验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必须一起探讨,一起研究。寻求解决方案。这样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会自然的培养他们的与别人的语言交流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还会体会到合作带来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

追溯远古,人们就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想而知合作的重要性,更不提发展迅速、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了。而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块重要领域,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学生们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进而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形成相互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意味着分工,充分发挥自身优点的分工意味着实验成功了一半,然而除了分工清晰,集体的意识还要明确。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相互配合,就能顺顺利利完成实验。再来说一说“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的实验,调查如何防止食物腐败时,教师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到一个课题(食物高温加热、高温煮沸、冷藏等),当然,每小组中每个人的分工不尽相同,有的观察,有的记录,还有的做实验,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完成任务。所有小组调查完成之后,各小组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家总结得出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全班聚集在一起,相互探讨交流之前实验的方式方法以及结果,探究过程中的心酸与痛苦似乎被实验成功的喜悦所冲刷,只留下发自内心的快乐。简简单单一个实验,学生们既增长了科学知识,又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六、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8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智库|专题]。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

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学困转化与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四、教研工作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总之,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本学期的计划,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尽力,做出好成绩!

初三物理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二)

一、本册要求

本册教材我们学习的知识一共包含四个章节,分别是简单机械和功、机械能和内能,以及电路及其基本规律的有关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包含了初中物理四个主要内容的三个,即力学、热学、电学。这部分的内容涉及更深层次的物质和运动和相互作用,将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这部分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对于本册的要求较为严格,对物理知识及现象由以前的认识到现在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对同学们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二、各章要求

1、《简单机械和功》:本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从最简单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夹子、螺丝刀入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标准。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功介绍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对于第一部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滑轮?能够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知道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来判断省力情况。第二部分首先要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能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题目,知道功率的概念和意义,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能够设计实验测定机械效率。

2、《机械能和内能》:本章从学生最容易上手的动能、势能入手,在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定性研究了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和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接着结合分子动理论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形式——热传递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最后,说明了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应用。本章记忆的内容较多,要学会理解和运用的就是一个热量的吸收和转移的问题。

3、《电路初探》:本章从观察手电筒入手,了解电路的基本结构;从设计房间电路出发,学习最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结合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探求,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电路的几种状态;学会画电路图、知道和了解电路的基本特点,能够正确使用两种电表,知道电路中的两种电流的规律。

4、《欧姆定律》:本章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探究的问题逐步引向深入,随着问题的展开,研究了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变阻器的用法。我们通过试验让学生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初步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研究,能够说出变阻器的构造和符号,理解和运用欧姆定律是本章的一个关键点。

三、教学计划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已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2、本学年我担任初三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三个班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就班级整体而言,2班和3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1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各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3、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4、课时安排:

第十一章20课时

第十二章14课时

第十三章18课时

第十四章18课时

共约十五周,剩下三周作为机动安排。

初三物理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三)

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初二全学年的学习获得了一定的物理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意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对实验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这对我们的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仍在实验时不按正确方法操作,态度目的盲目等现象。

二、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实验教学,无论是对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应提前做到精心准备,尽可能使大部分实验现象明显,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结论尽可能准确。

2、精心设计,正确指导,确保实验的成功率。

3、加强实验管理,规范操作,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确保仪器正常使用。

4、重视实验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尊重实验结果。

三、实验教学目标

初三物理实验是在初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的过度,旨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及通过实验获得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旨是:要有目的性。弄清观察者的实验目的,考虑相应的观察对象及其变与不变的条件。培养的实验能力有:动手能力,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设备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结论分析应用能力,同时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综合新《大纲》和《会考纲要》对实验考察的内容用以下要求:

1、实验操作技能:如对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程度。

2、实验原理和方法。

3、实验分析: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评价实验方法和结果等。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9

【关键词】高一新生化学实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39-01

化学科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高一新生刚从初中升学,由于初中的实验条件和知识水平有限,加上初高中化学知识的差别很大,因此高一新生在化学实验中常显得捉襟见肘。本文就高一新生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培养的能力与素质。

一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一年的化学课,学生从中学到的只是一些基本知识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由于初中学校的硬件条件限制和来自外部的升学压力,许多学生没有亲自做过多少化学实验,老师只是要求学生会用笔做实验题,而不是到实验室去做实验。这就使很多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首先表现在实验习惯不好。其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知识薄弱,特别是取用药品,有的学生认为越多越好。因此,要求我们在上高一新生的化学课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把实验的注意事项讲清楚,杜绝事故的发生。

二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不同的观察对象,应分别制定出不同的观察计划,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对那些原理较为复杂、现象又不甚鲜明的实验,可以制定观察计划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有一定预见性,从而确保观察目的的实现,提高观察反应的敏捷性,并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分清主次现象,提高观察的效果。如高一(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二单元中有一个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该反应从外观上看起来是很“热闹”,但是在实验做完后,我请一些同学总结一下该反应的现象,结果很不尽如人意。于是同一个内容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在实验前先向同学交代了观察该实验的几个要点,要注意钠块的变化、运动情况,从声音、颜色方面观察有何变化。结果在我做完实验提问时,同学们都能全面回答出该实验的现象。从这个对比可以看出,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制定出观察计划的重要性。

三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素质

开学初,我对来自各个学校的高一新生就化学实验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实验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只是靠原来老师的“讲”实验,自己记忆获取实验知识;有的学生只在课堂上见过老师演示实验,自己没有动手做过实验;另一部分学生则只做过初中化学中的部分实验;有的学生甚至没碰过实验仪器。我还对学生进行了简单实验操作考查,结果发现,有些学生因害怕而不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因心理紧张而手忙脚乱,出现种种操作失误,有些学生则能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组实验中,我采取的方法是:挖掘实验资源,采用双人编组、好差搭配,从实验基本操作开始,利用一段时间规范强化训练,对待每一个分组实验,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制定出安全、科学、合理、有效的实验方案,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教师先做好集中辅导,学生互帮互学,教师巡回指导,对掌握不好的实验要求学生反复操作练习。对仍不能完成实验的学生,教师要帮助,鼓励他们要胆大心细、勇敢地去探索,直至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这样经过高一时期的训练,学生对基本的实验操作都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提高了实验操作素质。

四借助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结构,可概括为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科学的精神与品德、科学能力。分组实验中,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是:针对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存有恐惧心理,他们认为实验药品有毒有害,会影响健康,甚至会致癌,有些化学实验会造成污染,发生爆炸、烧伤、烫伤。实验中他们不敢动手或敷衍了事,遇到上述情况,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学生,以自己准确无误的规范操作去影响学生,以鲜明丰富的实验现象去感染学生,并以科学家不畏艰险的献身精神去鼓励学生,只要能严格地按照实验要求,积极采取安全措施,每一位学生均能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在自己亲手装配好的实验装置面前,亲眼目睹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探索出化学的奥秘,增强自信心,锻炼心理素质,激发探索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它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前途,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篇10

关键词:实验能力;生物实验探究;生物实验设计;初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29-02

引言:生物实验规划设计是实验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实验性教学在生物课中的作用,探讨了实验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教师在设计性实验中的作用,并藉此指出了学校应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开放与利用程度等一系列改善建议,以期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实验性教学在初中生物课中的作用

生物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而初中生物主要是向初中生介绍基本的理论观点和基础的生物常识及生物现象。生物实验作为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地掌握生物的基本实验技术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重视实验细节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便需要在生物课中加入大量实验教学的环节。实验性教学所开展的实验规划设计是实验教学的更高要求,泛指对常规实验的改造和新实验方案的设计,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将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方法和生物基本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教学方式。

生物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记录、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在这一连串的实际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整个实验教学活动逐步趋于完善。

而生物实验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在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之余,学会更多关于生物实验的技术和方法,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体地说,生物实验设计以生物基础知识为基础,侧重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复杂知识、思维方法与实验技术,为其日后社会实践和深入学科研究奠定基础。

二、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应用现状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重点,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基础生物知识,还有培养初中生形成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改进:一是仍然存在“重理论知识讲授、轻动手实验能力培养”的问题。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学校因条件受限,实验设备难以满足生物教学基本需求,导致学生无法开展必要的生物实验,学习只能进行仅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生物课课时安排不合理。部分学校生物学科仍被视作副科,课时安排较少,每周仅有三节课,甚至更少。为完成教学任务,部分实验活动因没有充足的时间而被迫取消。三是初中生实验探究意识薄弱,多对教师形成依赖,缺乏自觉探究和实践的意识,鲜有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机会。

三、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性教学具体措施

1.预习实验和设计实验。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切实掌握实验的目的、要求和特点,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同时,学生也应学会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在对比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次实验的方案。而在实验进行之前,应先由教师讲述实验课程的具体要求,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并设定本次实验的方向;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及课外的知识、实验要求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学会如何凭借个人能力进行预习实验知识、验证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中教师必须强调并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每一实验步骤的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充分掌握实验过程的每个细节,以便于顺利完成本次实验。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之后,便进入实验方案设计阶段,对此,学生应详细地说明本次实验所对应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列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及仪器的型号、所需的实验试剂及其制备的方法,并结合实验室的现有条件,通过教师指导完成实验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工作。

2.实验实施和实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对于那些等待时间比较长的实验,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实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妥善地利用,以提高实验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实验教学所开展的实验是将大量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术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完整的、系统的研究过程。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使学生在学习先进实验技术的同时,也能练习、使用先进的实验仪器;确保学生对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得以将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器材操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掌握整个实验的设计方法及流程。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关于实验总结主要的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和方案、实验使用的仪器以及实验得出的数据和主要结论等。教师可引导同学就此总结进行实验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实验成果的平台,并通过交流与沟通,使其他学生对自己没有进行的实验也有一定的了解。

四、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教学思路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和学习,不断掌握更新的实验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动手能力。

1.明确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正如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所提及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初中生将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具体学情,有针对性的且合理的设置初中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目标。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知识点时,教师备课时可将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来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强化自觉探究的意识。

2.利用实验解析培养学生观察力。操作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一些结论或者观察一些现象。科学实验具有严谨的步骤,生物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其实验步骤同样需要高度严谨。通常,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总结交流等环节。而对于初中生物实验,实验教学标准只是要求初中生了解一般实验步骤,并能自主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藉此逐步培养学生实验中分析观察的能力。

3.侧重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创新力。在传统的生物实验中,课本上有实验原理、内容和步骤,而在实验规划设计中却没有现成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启发与引导,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觉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众所周知,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对“为什么”的刨根问底。而实验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解,应给予有益启发,为学生创造解决疑惑的条件。例如,有学生对种子萌芽的过程充满好奇,我们可以此为契机展开“种子萌芽条件”的探究活动,安排学生亲自培养绿豆、苦瓜籽等易发芽种子,观察其萌芽期并作记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解开心中疑惑,找出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不同植物种子的不同发芽周期等,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实验理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自行归纳、总结相关实验结论。归纳总结也是实验探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学生参与实验,根据在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归纳出实验理论或思想,从而使之对生物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通过实验能够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5.完善校内实验室及其设备配置。配套的实验室设备是生物课程实验性教学规划设计的物质基础。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共享程度不仅能够辅助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进一步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目标,还是开展高质量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基础前提。同时,学生是进行生物实验的主要人员,需要利用实验室反复操作实验以从中提高自身实验操作能力,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要依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作为支撑,也就要求实验室真正地做到实验室对学生的全面开放。与此同时,为确保学校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的使用效率的提高,亦需要实验室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一步开放,要在实验内容和设备仪器上进行双向开放,充分发挥出学校资本的效应,使之更好地为实验所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的内容方面,应有条件地允许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自身情况对实验方法进行修改和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而在实验的时间方面,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另外,实验室内所有设备都应在审批后向学生自由开放。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开展生物实验性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培养,对生物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记录等的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实验创新环境,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张海银.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教学探讨[J].生物学通报,2003,(10).

[3]王海娟.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研究初中生物工程实验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