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综合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3:22

年度综合报告篇1

目前,报告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年度报告的填表人而言,规章要求更加广泛并具有挑战性。不断增长的复杂性还有超载的结果信息,一般而言会使投资者或股东处理年度报告以及提取相关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

企业应当交流哪一种信息,又该如何做呢?这个问题的产生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2010年8月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创立的iiRC(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提出“在21世纪交流价值”,iiRC促进了一个新概念,这个全新的概念是关于企业责任的“综合报告”。

未来促进综合报告的发展与接受力,iiRC最近了有关综合报告框架的讨论稿,由此而论,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检验综合报告的未来,综合报告是否可以改变与加强年度报告,需要一个恰当的回答。

二、介绍整合报告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与威尔士王子可持续会计项目(a4S)在2010年联合成立了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iiRC,其主要目标是为了追求综合报告框架的国际事业发展。然而,国际水平上的标准制定机构如制定财务报告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或制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他们是专门针对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发展,iiRC代表了一个合法的团体,iiRC则将这些元素全部集中于一体。

根据最新的综合报告框架,iiRC定义综合报告为:“它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即定期的综合报告显然会对组织形成有效的沟通。一份综合报告是一种简明的沟通方式,有关组织机构的战略、治理、绩效以及前景情况,其外部环境将会引起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价值创造。”

这种定义陈述了综合报告多维的性质,并且强调了显著的转变,即从集中的股东价值概念到公司战略、治理、绩效以及未来展望的连通性。此外,外部环境作为重要的因素涉入其中体现了当前的大趋势,即外部环境将会对组织机构的运营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全球化、人口变化、资源的缺乏、城镇化、环境挑战以及技术问题。综合报告通过突出绿色价值和伦理价值如何驱动长期增长而提升一家公司的价值。

三、改善年度报告的必要性

关于报告的结构,一份报告应该结合所有独立个体的必要信息,这些独立个体即所的财务报表、管理评论、公司治理和可持续性发展报告。这种结构体现了综合思维的中心思想,即不仅涉及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在一份报告中出版,它强调了对每一个决定所要考虑的非财务方面信息,以及这些非财务方面对整个公司的整体业务模式的影响。此外,公司对于其积极和消极方面信息的公开披露的动机正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从授权披露到自愿披露,如此将会导致公司报告具有更大的透明度以展现公司公平并真实的观点。

除了信息方式的改良,综合报告的另一个方面是对复杂性的处理。与鼓励使用现代技术这一点是密切相关的,现代技术的使用是因为它提供了额外的并且详细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利益相关者所需求的信息,例如通过链接的网页。大多数公司顺理成章地以打印文档的形式在线提供其公司的年度报告,目的是利用现代技术的全部潜力。

综合报告对于组织而言最主要的优势在于综合报告能够引导组织进行“综合思考”,综合思考方式对评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状态具有重要价值。将环境、社会以及治理数据与财务数据相整合,这种方式会促使企业考虑各种资本对决策的长期影响,而不是只是将目光停留在短期结果。通过上文分析,可以总结出综合报告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沟通优势

能够更好地调整报告的信息与投资者的需求;更准确的非财务信息可被数据供应商使用;提高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一个共同语言的发展;加强组织内部中不同职能之间的合作;使各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内部和外部报告存在更多的一致性与高效性。

(二)风险管理优势

能够获得关键股东的高度信任;提高识别和管理风险的能力;降低声誉风险。

(三)成本优势

拥有更好的资源分配决策;更好地识别经营效率、品牌差异以及创新机会,因为扩大了披露范围,提高了披露质量进而可以降低资本成本。

编制综合报告的目标在于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认为,综合报告终将成为报告主流。

参考文献:

[1]蔡海静.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谈“整合报告”对企业价值的贡献[J].会计研究,2012(1):81-85

[2]周蕊,吴杰.综合报告的实践之路―收获与挑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8):59-64

[3]刘海玲.一场综合报告的奇异旅行[n].中国会计报,2014.08

[4]鲍双双.综合报告:透视与展望[J].财务与会计,2014

[5]iiRC.《国际综合报告框架》[eB/oL].(20139),[2015-3].http:///wp-content/uploads/2014/04/13-12-08-tHe-inteRnationaL-iR-FRamewoRK-CS.pdf

年度综合报告篇2

一、广泛宣传,统一认识,让创安工作人人都有责任去管。

为进一步做好综治工作,切实加强综治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工作综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直接抓,副校长具体抓,学校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教务处、各科室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首先,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法制副校长与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党政合力,分工负责,协调统一,专门成立了中学安全保卫组织机构,以副校长为组长,以学校中年富力强、有高度责任心的青年骨干教师组建而成,做到有险必出,有难必上,能处理和解决学校的突发事件。此外,召开了综治工作会议,校长向全校教职工提出了具体要求,把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综治工作中来,认识到“安全无小事”,“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高于一切”,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创建“平安校园”,人人责无旁贷。学校倡导“首问责任制”,并在工作中得以贯彻落实,每位教职工发现不安全隐患,能及时处置。行政人员、党团员教师及名优教师更能率先垂范,带头做好,造就了创安工作人人都有责任去管的良好局面。

学校成立保卫组以来,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横幅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发动各班广泛开展知识讲座和竞赛,手抄报等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不断地把综治工作引向深入,使广大学生在认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齐抓共管,落实措施,让综治工作处处都有制度可循。

为使学校综治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根据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分解和落实了各科室的工作责任,使各线工作齐抓共管,形成了中学安全工作管理网络图,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师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财务室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24小时巡逻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体育课、校外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治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管理制度》等,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签定安全责任书,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让创安工作处处都做到了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三、精心组织,群防群治,让综治工作时时都有载体可托,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因此,一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针,认真做好做足以“育”促“防”文章。

1、加强教育,促进自护。学校对安全教育进行了专题部署,确定了以“健康第一,安全第一”和“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为主题,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手抄报,做到宣传与教育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全面抓和重点抓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校广播宣传阵地、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座、演示、训练、手抄报、等活动,对学生开展了安全预防系列教育,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接受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非典、防水痘、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突出重点,抓实开展

在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我们又确定了管理重点:住校生管理,食堂卫生管理,微机室、多媒体室防盗管理,家校联系管理。在住校生管理中,对住校生寝室卫生和纪律做到自律小组日常检查与政教处专项检查相结合,每日考核,每周总结评比,规范物品摆放,督促学生自觉遵守住校生纪律。此外,还创造性地开展寝室文化周活动,寝室美化设计,争创“星级寝室”,营造健康、文明的寝室环境。在食堂卫生管理中,服务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对每日购买的蔬菜抽样保存检查,成立由师生代表进行监督,总务处天天检查和记录有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微机室、多媒体室、都安装了防盗门窗。我们还将加强家校联系制度,推广“成长日记”,记录学生每天在校的学习、身体、思想表现,写上老师评语,反馈家长意见,“成长日记”架起学生、老师、家长之间每日沟通的桥梁,开通校讯通。

2、群防群治,常抓不懈。

为使各项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我们采用了“齐抓共管,全面出击”的群防群治方案。

一是依托社会,通力合作,我们积极与派出所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和保卫工作,还特地聘请了法制副校长。

二是设立校园内师生行为监督岗,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

年度综合报告篇3

今年以来,按照市局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要求,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四型工商,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树立了巫山工商新形象,社会反响好的良好局面,今年局党总支被评为先进性教育先进集体,被县人大评为行政执法模范,行风评议活动取得全县第二名直管部门第一名的好成绩。版权所有

一、增收节支,两费收入再创新高。按照应收尽收不乱收的原则,加大执法力度,超额完成两费预算任务。全年共收取“两费”万元,罚没款万元,在全县个体工商户仅余户,人口余万的山区国贫县基本做到了无“跑、冒、滴、漏”现象。在支出上,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倡导励行节约、勤俭办事的局风,集中资金偿还各种工程欠款余万元,巫山县工商局从年开始欠债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二、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取得新成效。按照市委县委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局参加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各个阶段的任务,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质量”,整个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在教育活动中,加强了领导干部、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学习,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各类培训,使全局呈现出班子团结,工作和谐,职工队伍积极性高涨,单位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反响好的良好局面;同时将先进性教育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开展了“×”帮扶、“走进三农”一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推出了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受益企业和职工自发送来““践行三个代表的模范人民的好工商”的锦旗;此外还协调多方矛盾,力筹资金万余元,解决了全市十大安全隐患突出的重点单位的神女市场消防安全整改,有力地促进了整个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被中共巫山县委评为先进集体。

三、认真履职,监管执法取得新突破。今年,通过法制员建设,办案制度建设,我局监管执法工作亮点纷呈,案件的查处范围、种类、行政处罚幅度都大大超过往年,案件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无一行政复议案件。全年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起,简易处罚起,处罚没款万元。被县人大评为行政执法模范单位。一是创新监管方式食品安全整治呈现亮点。组织了执法人员,食品经营企业负责人,以食品安全监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干部职工监管水平,增强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和抵制假冒伪劣食品的自觉性;制作印发了《工商所食品安全巡查记录薄》、《食品经营主体登记薄》,推行购销台帐、索证索票等制度;采取先易后难、先优后差、以点带面等方式分步骤进行,逐步落实食品准入制度。使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扎实开展。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各类食品和节日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查处了非法销售注水牛肉、骗销不质次价高的中老年食品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取缔非法食品生产加工窝点处,查封、扣押各类假冒伪劣食品余种,案值达万元,立案查处件。二是查处大案要案红盾护农行动呈现亮点。从维护农村消费者权益出发,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经营行为,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仅余光华销售不合格磷肥一案就查获不合格磷肥吨,罚款万,被列为全国十大案件之一;全年共立案查处农资案件起,查获假劣磷肥近吨,销毁假磷肥硫酸钙吨,劣质种子公斤,处罚款万元。三是严查掺杂使假煤炭行业呈现亮点。今年,加强了对高危行业特别了煤炭行业的监管,对辖区所有煤炭生产企业都建立了完备的经济户口档案资料和属地监管台帐,从规范市场主体入手,重点打击煤炭掺杂使假行为,全年共查获掺有煤矸石煤炭余吨,取缔黑窝点个,同时加大对高危行业无照经营查处全年共查处户,取缔户,处罚款万元。(四)在是开展广告专项整治和商标专用权集中行动,以及合同监管领域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严厉打击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违法广告,取缔非法广告条,立案查处擅自虚假医疗广告案件件;查验包括各种知名、驰名注册商标种,查获冒用“红蜻蜓”商标侵权案件。加强合同监管,严厉打击合同欺诈;对中介组织进行了全面清理,积极规范中介组织经营行为,加强外资企业监管,落实了经济户口工作机制和属地监管。

四、夯实基础,信息化建设取再上新台阶。为全面落实市局关于监管转型要求,原来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基础薄设备少配置落后的情况下,从夯实基础入手,努力实现与全市齐步走,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是投入余万元,对信息中心机房进行了改造,购置了性能好配置高的计算机?台;二是投入万元开展了计算机和业务培训,达到了人人独立操作的目标,同时积极推行各个业务软件的推广应用,使各项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公;三是加强信用信息录入工作,在业务工作繁忙的同时,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加班加点,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使我局的信息化工作又上了新台阶,监管版权所有手段得到了很大地提升。此外整合了举报网络投诉平台,制定了《工商所工作平台操作规范》,保证了综合指挥调度系统规范运行。

五、纠建并举,行风评议取得新突破。今年作为行风评议重点单位,我局坚持在以评促改上下功夫、在纠建并举上求实效,整出成效、改出形象、建出新貌。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坚持“”角制,民主集中制,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在行风建设建设上,对人次因迟到、早退、办事拖拉的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机关作风得到了很大地改善;在党风廉正建设上,深入贯彻惩防《实施纲要》,落实党风廉正责任书的签定,加强法制员制度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廉正数据);努力调和各种矛盾,加强排查,落实老干部两费待遇和政策的落实,全局内外无一不良反映,社会反映良好,由于成绩突出,今年的行风评议工作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直管部门第一名的好成绩。

年度综合报告篇4

一、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

对全县公共场所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100%,全年检测场所共205家,并对检测单位出具了检测报告。全年监督检查城区分宜银龙水务自来水公司4频次,18家供水站2频次,下达了整改文书,存在的问题责令负责单位短期内进行整改,并进行了“回头看”,确保监督成效。

二、医疗机构卫生监督

1、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监督检查,深入打击各种形式的非法行医行为

依法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检查,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出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人员300多人次,车辆100余次,监督检查医疗场所111家/280余次,发出监督意见书528份,行政处罚立案10件,均为非法行医案,取缔无证行医场所3家,没收药品7箱,没收器械25件。对于存在多年经多次处罚但拒不执行的3家非法行医场所,正式移交公安局同时抄送检察院。

2、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检查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水平和合理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已取得明显成效,各医疗单位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得到初步规范,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得以控制,确保了群众身体健康。

3、传染病防治和医疗消毒卫生监督

(1)全面开展传染病监督检查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趋势和特点,我局对辖区内的公立医院、社区服务中心、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和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了传染病防控措施的专项监督检查,主要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预防控制措施、是否建立健全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门诊的运作,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相关防控知识培训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做好消毒剂的采购索证、使用和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以过硬的保障措施和实际行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及患者的健康安全。

(2)贯彻落实《消毒管理办法》,加强消毒监督管理

一是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督检查,按照今年的专项卫生监督抽检计划,我局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灭菌效果专项监督抽检工作,对我县辖区内的医疗机构下达了消毒效果检测采样单106份,之后根据疾控中心提供的检测报告要求医疗机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二是加强消毒产品经营单位监督管理,监督覆盖率100%,今年对我县60余家药店经销的消毒产品全部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经营单位办理卫生许可证的延续手续,要求经营者必须提供索证资料,并在我局备案后方可销售,杜绝了消毒产品销售的乱象。

三、强化计划生育执法监督,开展打击两非专项工作

我县具有超声检查诊疗条件的医疗机构11家,经检查发现,各医疗机构不存在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也未发现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因此对检查单位下达了建议性的卫生监督意见书。承接卫计局移交计划生育超生处罚案件9件,现正在调查阶段。

四、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开展对学校的卫生设施、饮用水、学生健康档案等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档案

2017年完成13所城乡中小学校及22所幼儿园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53份;完善13所学校和22所幼儿园的卫生监督档案;现场指导城区学校直饮水安装调试,确保学生饮水安全;对13所中小学校学校开展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监督成效。

五、严格传染病防控

对分宜县辖区内的各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学校传染病与常见病防控、学校饮用水卫生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各学校基本都制定有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有晨检记录,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记录。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并有登记记录,辖区内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建有学生健康档案并每年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十一月份对城区5所中小学校检查指导流感防控情况,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六、强化餐饮具集中消毒监管

对“磴康餐具消毒服务中心”现场检查中发现其卫生条件及设施设备不符合餐饮具消毒卫生规范,执法人员当场下达限期整改监督意见书,该中心在规定时间拒不整改,我局在告知后下达责令关停的监督意见书,并处罚金2万元,现案件移交法院并已强制执行。

七、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培训,提高卫生监督员素质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学习方式,提升干部素质和执法水平通过学习使我局卫生监督员的思想受到很大触动和启发,一些平时工作中的困惑在沟通交流中得以解决,业务素质也得到提升。

八、开展创卫活动

按照政府要求,我局积极与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局等执法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管辖的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进行了全面的卫生监督检查,关停火车站附近出租屋5家,整改6家。

九、加强新闻信息宣传工作

积极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宣传我局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工作中的亮点,主动宣传卫生监督工作,2017年报送工作信息100余篇,并在新余日报、分宜晚报、分宜周报、分宜党建、微分宜、腾讯新闻等多家媒体发表工作动态和相关信息。

年度综合报告篇5

我们朝阳社区为做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完善了各项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分工明确,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实“稳定压倒一切”方针2020年度社区综合治理述职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朝阳社区为做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完善了各项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分工明确,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对照今年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状,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齐抓共管把社区治安作为社区建设的保证: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会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治安志愿者的活动中。社区动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主要街道、居民住宅区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和黑板报,使我们的创建平安社会活动宣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健全,今年全年,我社区共出动义务巡逻队50人次。义务巡逻队配备了小喇叭,通过播放喊话录音提醒居民加强防范,社区居民群众防范意识明显提高,防范力量建设显著增强,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4、社区为了更好地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降低发案率,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想方设法对辖区内居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没有围墙的小区要修建围墙,没有安装防盗门的单元楼要做好住户的思想工作,争取在单元楼的楼梯口统一安装防盗门。义务巡逻队员在小区门口值守,阻止闲杂人员进入小区,小区治安状况大大好转,车辆失窃现象减少,中午休息时间也没有收废旧的噪音出现,居民反映很好。

5、社区工作人员还做好了值班安排,每天分班分组地按照预定时间、班次、巡逻路线进行巡逻,保证24小时都有人值班,24小时都有人巡逻,并做好巡逻记录。同时与派出所加强联系,打防结合,保一方平安。

二、以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为突破确保小区发案率的下降:

1、加强流动人口、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每一户出租房屋业主均与社区签订治安责任书,社区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治安查验至少1次以上,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

2、对小区租赁户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为原则,管理好辖区的暂住人口与外来人口。辖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各项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份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督促辖区周边单位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

三、深入开展禁毒与反邪教警示教育、强化居民防范意识: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以“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为切入点,在社区内以禁毒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小区居民的禁毒意识。目前我社区无新滋生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警惕。一方面我们经常下到群众当中去,通过与群众的交流,从中了解是否有新滋生法-轮-功习练者,做到

“发现一个,帮教一个”;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向我们揭发、提供法-轮-功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在辖区内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发现有新滋生法-轮-功习练者及法-轮-功习练者发动的集体闹-事、集体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现法-轮-功邪教组织发动的非法活动。

四、围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两劳帮教、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预防调解工作:

1、社区居委会以板报、讲座、宣传栏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开展法制学习12次,学习《信访条例》、“四五普法读本”等,组织普法考试1次,我社区今年悬挂各类法制宣传横幅及海报12条,出各项普法宣传板报5期,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单700余份,参加司法局法制培训2次,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2、排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各类矛盾激化”的原则,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维护社会稳定。今年,调委会共接受调解纠纷5起排查率100%,调成率95%。社区

还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工作运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街道综治办的领导下,结合我们

年度综合报告篇6

一、认真做好前期组织准备工作

为提高对专题组织生活会重要性的认识,市联社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在党的五中全会、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2021年3月17日开始,市联社围绕党支部班子、班子成员和党员是否存在需要查摆的六个方面问题来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班子成员之间、党员之间开展谈心谈话。并按照要求,对照党性分析的标准,从政治纪律、思想认识、工作纪律、组织纪律、生活纪律、廉洁纪律六个方面,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认真撰写会上发言材料。

二、专题组织生活会严肃认真

(一)自我剖析全面、深刻。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召开2020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要求,会上,支部书记尹德堂同志代表支部班子做对照检查,并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联系班子存在的问题,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检查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检视、剖析、反思,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目标和整改措施。会上党员干部都充满真情的发言,确实经历了一个深刻并且触及灵魂的思想反省过程。大家的自我剖析普遍都很全面和客观,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认真、实在,有理论、有高度,有内容。

(二)批评坦诚、健康。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本着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原则积极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在批评中坦诚相见,既勇于剖析自己,又敢于批评他人;既充分肯定成绩,又重点指出问题;既有思想交锋,又有感情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有问题存在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勇于正视问题,摆正问题,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将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三、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坚持理论武装与增强党性相结合,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坚持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二者并重、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把党性分析作为学习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更加坚定维护的核心地位,更加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严肃庄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组织生活会坚持了自我批评、自我教育为主,提倡必要的批评帮助。会前准备和会上交流的环节,严格了质量标准,加大了把关力度,党员领导干部能联系个人实际深入剖析自己,摆问题、找差距,积极认真地开展自我批评,触及了思想,相互得到了启发,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年度综合报告篇7

当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企业和社会的良性治理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作为企业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公司衡量其竞争力的一项标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涉及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信息的综合报告应运而生。综合报告,是一种以更加清晰、简洁和注重使用者需求的形式来全方位提供有关企业业绩和运营状况信息的报告。相对于仅仅披露财务信息的传统财务报告而言,综合报告对于企业业绩解释的涉及面将会更广。综合报告能够加强和融合现有的报告框架和报告实践,使企业报告体系不断向前发展。

一、综合报告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单纯的财务报告信息已经无法完整反映企业价值,人们把专注的焦点投向企业的报告模式,包括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报告问题,对传统财务报告模式进行改进的呼声日益高涨。20世纪80年代中期,来自非政府组织的压力促使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企业行为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独立的环境报告也相继出现,这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真正兴起的基本标志。

2000年,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了第一份适用于任何规模和类型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02年修订后第二版,改版指南中指出一般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与财务报告同时,或者作为财务报告整体的一部分,至此,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的披露包括财务报告体系内的信息披露和独立于财务报告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2006年修订后的第三版发展报告指南即G3标准,是当前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报告指南。与此同时,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了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该标准的诞生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推动了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2011年,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在G3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G3.1指南,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信息进行了完善,包括发展战略、管理方针、公司治理、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会绩效、劳工绩效以及产品责任等内容。

由此可见,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非财务报告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日益重视,其内容和形式也逐渐丰富,出现了诸如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报告形式。但是各种财务与非财务报告的独立出现,使得各报告之间的内容重复、信息冗余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关键信息得不到有效整合,这不仅降低了企业报告的决策有效性,而且还加大了企业报告的编制成本,增加了报告使用者阅读和理解报告的困难,反而使信息使用者容易忽视重要信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全球环境气候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企业报告价值的担忧,如何改进现有企业报告体系已成为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人们认识到企业应在分析和整理现有财务报告及非财务报告的基础上,编制一份综合报告来披露综合信息,在分析财务、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以及公司治理等信息时,从它们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考虑,从而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应运而生并提出了“综合报告”理念。

2010年8月,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由英国查尔斯王子倡导成立的可持续性会计项目(a4S)、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等机构成立,其宗旨是构建一套综合报告框架,以期要求企业定期编制综合报告。委员会委员主要是来自全球会计师事务所、国际证监会组织、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政府、企业、投资者、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的代表。我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李勇是该委员会的委员。自委员会成立以来,委员会曾在印度、美国、中国以及巴西等多个国家举办会议来探讨综合报告的发展、综合报告讨论稿的制定以及综合报告试验计划的开展等等,还曾在哈佛商学院等高等院校、学术机构召开相关研讨会,对综合报告的内涵、报告框架的构建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二、综合报告发展的初步探索

2011年9月12日,委员会综合报告讨论稿—《迈向综合报告:在21世纪传播价值》(以下简称“讨论稿”),讨论稿中对采用综合报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提供了构建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的初步建议,并就综合报告的发展以及框架的构建等有关问题面向全球征集反馈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14日。

(一)关于综合报告框架的主要内容

委员会拟通过创建一套综合报告框架,来实现综合报告的编制。该框架将企业的财务、社会责任、环境和公司治理等信息联系起来,以清晰、简明、一致和可比的形式列示出来,目的是使这些更广泛、更易于理解的信息能够满足新兴的、可持续的、全球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

讨论稿中对综合报告进行了定义:综合报告是以一种可以反映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商业等背景的方式,对企业战略、治理、业绩和前景等重要信息进行整合并列示的报告制度。它将对企业如何管理以及如何创造并维持价值进行简明介绍。讨论稿中提到,综合报告最初应关注那些大型企业报告及其投资者的需求。综合报告应成为企业的主要报告形式。

该报告框架编制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其如何创造并维持价值。商业模式,常被看作是一种方法、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其创造并维持价值。企业会通过多种形式确定商业模式,因为价值的创造不仅仅是内生的,还会受到那些蕴含着风险及机遇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状况、社会问题、技术变革等;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创造,如员工、合作商、供应商以及客户等;会依赖于各种资源的质量、可用性以及可获得性等,这些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知识、自然及社会资源等。因此,综合报告框架体系致力于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信息: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因素;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以及企业为创造、维持价值,应如何使商业模式与外部因素及资源产生互动等等。

此外,在综合报告框架中,有六个主要的内容要素,即企业的商业模式及组织架构、经营环境、战略目标、治理状况、业绩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该报告框架将对这六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列示和介绍,从而使其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来。

(二)关于综合报告框架全球征求意见情况

委员会讨论稿后,共有200多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组织机构提交了关于讨论稿的反馈意见。除了少数机构(例如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综合报告不应取代财务报告,应将其中的非财务信息部分单独构成一份报告来作为财务报告的补充之外,大部分机构都对综合报告的制定以及报告框架的创建持支持态度,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意见。主要意见有:

一是建议制定通用语言、术语定义以及一致的计量原则。综合报告可以作为一个催化剂来推动当前企业报告领域的发展,然而,由于委员会需要向企业、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介绍综合报告的用途及价值,因此综合报告的推广需要一些时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指出,在综合报告获得广泛认可前,可能会出现综合报告与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共存的局面。对此,建议委员会应考虑制定通用语言、术语定义以及一致的计量原则,从而有助于未来不同报告的整合。

二是支持委员会最初重点关注大型企业报告及其投资者的需求。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等机构都认为大型企业具备全球化视野,并具有长期创造并维持价值的能力,它们的行为也能够影响全球资本市场上的其他参与者。委员会关注投资者的需求,有助于使得报告提供的信息更加简明清晰又有针对性,也避免了报告信息量大且冗杂的问题。

三是支持委员会构建全球一致的综合报告框架,但框架的制定需建立在其他相关领域完善的基础之上。南非会计准则理事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议,委员会应与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合作,尤其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共同合作来制定一套全球通用的报告准则、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共同推动下一代可持续性报告指南的出台,同时也应与其他国际机构以及各国准则制定机构不断联系合作,就报告实践以及相关信息的计量进行研究等等。

四是委员会应就综合报告的审计鉴证问题进行研究。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提到,委员会在讨论稿中并没有对综合报告的审计鉴证问题进行说明,例如外部审计鉴证程度、审计鉴证形式等,该问题应成为综合报告发展下一阶段需解决的问题。审计鉴证有助于提高报告的质量,但综合报告信息的多样性也会给其审计鉴证带来不小挑战。建议委员会应与相关机构(例如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等)就综合报告的审计鉴证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五是委员会应更多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多数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例如香港会计师公会等,都建议委员会在框架构建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投资者、报告编制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了解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得报告框架更加满足不同报告使用者的需求。此外,由于综合报告是一个新理念,建议委员会应针对其内涵、特点等方面,对企业、投资者、报告编制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

三、发展综合报告面临的挑战

目前综合报告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综合报告如何编制、其内容框架如何构建、非财务信息如何计量等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发展综合报告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非财务信息计量难度较大

综合报告要求企业全面披露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的编制、计量和报告,目前有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进行规范,但非财务信息包括社会责任、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等信息,涉及面较广,相关信息不易收集,计量难度较大,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如何对综合报告中包含的非财务信息范畴进行确定,由于综合报告的使用者群体非常多样化,一一满足这些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综合报告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哪些非财务信息应在报告中披露;二是如何对非财务信息进行计量,非财务信息表达形式多样,有些指标易于量化,例如市场占有率、雇员数量等,但是大部分指标难以计量,例如企业管理者素质、顾客满意度等。虽然理论界对环境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等非财务信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初步的计量方法,例如对社会责任信息计量采用指数法等,但非财务信息的现有计量方法种类依旧较少。目前的障碍在于如何使这些“无形”的非财务信息有形化、标准化、数据化、可计量化。

(二)综合报告编制成本较高

传统的财务报告仅需要财务人员在报告中反映财务信息,而综合报告将扩大报告编制人员的范围。综合报告仅靠财务人员编制是不够的,编制这样一套致力于向社会各界完全披露企业信息的综合报告还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销售以及市场等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最后再由相关人员对各部门信息进行整合。此外,相对于财务信息而言,相关人员对非财务信息的获取、分析、计量、加工的难度也较大。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报告编制成本的大幅增加。

(三)审计鉴证面临新的挑战

对于传统的财务报告而言,审计人员仅需要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审计鉴证。综合报告的推出,将马上面临对非财务信息进行审计鉴证的问题,这将给审计人员乃至审计行业带来不小的挑战。非财务信息的多元化且难以计量,将对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以及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鉴证机构的审计风险,容易引起相关审计责任问题。此外,综合报告的推出,也迫切需要审计行业加快推出非财务信息相关审计准则,完善综合报告的审计鉴证体系。

(四)综合报告信息披露监管较难

综合报告涵盖财务、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信息,信息的多样性也会对综合报告的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管及评价机制,再加上非财务信息的主观性较大,其真实性有时难以得到保证。为避免出现“监管漏洞”等问题,现实监管过程中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与统一,例如,环保部门对环境信息披露出台相应的监管规定、能源部门对节能减排出台相应规定以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对员工劳动环境和服务保障出台相应规定等。但即使在监管规定完善之后,还会面临到底是由一个综合性监管机构对综合报告进行监管还是多个部门分别对报告的不同模块内容进行监管等诸多难题。综合报告的监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五)利益相关方适应综合报告的能力还需提高

综合报告致力于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进行有意义的反映,以满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那些潜在的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因素,比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公司治理等信息,也会在综合报告中反映出来,但是其影响并不一定会迅速反映到当前利益相关方普遍关注的财务信息上,利益相关方可能不会敏感地捕捉到其中深层次的信息,导致其不能受益其中。因此,相关机构还应对利益相关方提供配套服务,通过培训教育、相关资料等途径,使其真正理解综合报告的内涵,从而清晰地把非财务信息纳入其分析框架之中。

(六)与现有准则标准以及其他组织的协调难度较大

目前,综合报告的理论及实践还处于初始阶段,在综合报告如何编制、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范畴选择、关键指标如何计算、是否应强制实施以及应当如何审计等方面,委员会并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此外,综合报告的推出,将财务信息与多类型非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势必需要国际标准以及各国相关标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订,这也需要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国际证监会组织以及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进行有力的沟通和有效的磋商,例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就综合报告涉及的财务报告准则问题进行沟通协调、与国际证监会组织就综合报告的监管问题进行协商等等,其协调工作量和难度之大不容忽视。

四、我国综合报告的发展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以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方式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形,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企业采用或者综合报告,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与不断完善,也体现出向综合报告发展的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总书记在200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的要求;总理在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讲到:“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张德江副总理也在2011年11月份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央企业要抓紧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主动社会责任报告。

2001年,中石油了我国第一份环境健康安全报告,这翻开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等相关信息披露的篇章。2006年3月份,国家电网了国内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随后一些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以及民营企业也相继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我国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工具。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统计数据,2010-2011年,我国共有898家企业(机构)了2010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截止到2012年4月20日,我国已有约540家企业(机构)了201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规和指引,主要有(见表1)。

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持续增长、报告质量有所改善、报告可信度逐步提升,但由于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处于起步阶段,信息披露、审计鉴证以及监管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例如编制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规范、报告披露不透明、监管制度不到位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五、国际综合报告的启示与我国的应对举措

综合报告的编制和发展,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也与相关部门呼吁企业提交可持续发展报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不谋而合。综合报告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界、会计界以及金融界等经济各领域而言都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等环节尚未成熟,远不能满足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参与国际综合报告相关问题的研究,做好有关标准、制度建设准备工作,从而推动我国企业报告体系的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密切跟踪综合报告领域最新国际动态,加强对综合报告的理论研究。我们应当广泛听取我国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关于综合报告以及在我国推行采用综合报告的意见,全面总结我国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基本情况、经验教训和特殊问题;加强对综合报告编制、非财务信息披露及量化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企业社会责任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是研究我国综合报告有关标准建设,完善综合报告信息披露。近年来,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涉及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综合报告的发展,将对我国包括财务报告在内的企业报告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应在国际综合报告框架发展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我国企业综合报告编制标准建设工作,完善综合报告的信息披露制度,并着手做好有关信息的计量、分析利用等环节的制度研究与配套改革工作,为综合报告在我国的发展做好铺垫。

三是加大综合报告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导向鼓励企业自愿披露非财务信息、履行社会责任。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等信息的披露有助于促进企业与投资者有效的沟通,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及公众对企业的信心,更容易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这种报告宣传及社会舆论导向也是很好的约束机制,社会公众对于综合报告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对社会责任、环境等问题不断重视,企业就会自觉完善非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年度综合报告篇8

一、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一)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背景。我国目前的政府财政报告实行以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决算报告制度,主要反映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结果,对准确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仅实行决算报告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无法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负债,难以对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无法完整清晰地反映政府资产,不利于强化政府资产管理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无法科学合理反映政府成本费用,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运行效率等。

从国际经验来看,近年来,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此外,还有其他很多国家也正在积极开展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已逐渐成为国际上政府财务管理的趋势。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正在开展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显示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比财政决算报告内容构成更为丰富(见图1),也更能反映出政府整体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等有关信息(见表1)。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建议我国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对政府会计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正是在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双重背景下,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63号文印发,以下简称为《改革方案》),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要求和新《预算法》关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规定落到实处。

(二)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现状。《改革方案》提出2020年前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在《改革方案》的指导下和试编的基础上,我国建立起初步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体系。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及其与决算报告对应关系具体归纳如下。

1、资产负债表及其与财政决算表的对应关系。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中包含财政决算相关信息,而财政决算表则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来源。其中,财政决算表中的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在途款、有价证券、预拨经费等对应到资产类的货币资金、对外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科目;暂存款对应到负债类的借入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等科目;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专用基金结余、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财政周转基金、净资产调整等对应到净资产(见表2)。

资产负债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原则上采用历史成本,在无法取得历史成本的情况下,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方法,以本级政府财政、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益性项目融资建设或运营任务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等实体的核算行为为基础,结合相关财务资料,根据经济事项实质进行抵销、调整、合并形成。

2、收入费用表及其与财政决算表的对应关系。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收入费用表中包括的财政决算相关信息(见表3)。一是收入类:收入费用表包括财政决算表中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政府间转移性收入,其中基金预算收入并入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列为待调整科目;二是支出类,收入费用表与财政决算表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等科目大体一致。

收入费用表中还包括财政决算以外的信息。其中收入类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投资收益。

二、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财务报告改革逻辑顺序颠倒。会计准则是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从各国经验来看,政府编制综合财务报告都以健全的政府会计准则和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为依据,而我国刚好相反,是在推进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建立政府会计准则。根据财政部《改革方案》内容,力争在2020年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而在政府会计规则尚未全面建立之前的过渡时期,在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暂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相关报告标准,编制出反映一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因此,在没有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缺乏科学合理的编制依据,不符合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数据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足。编制真正意义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需要将权责发生制原则引入政府的会计核算系统中,使政府财务报告能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来生成,保持严格的证、账、表关系及数据间的勾稽关系,从而保证数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目前的试编办法在对经济事项进行计量时,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年末再按权责发生制对报表进行调整,由此形成的政府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其来龙去脉难以厘清,因而数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政府部门财务报告难以合并,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难度较大。一是合并范围广,编制综合财务报告数据难度大。二是纳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合并范围的各单位会计基础不一致,如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结合,公益性国有企业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三是报告合并范围的相关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四)政府财务报告改革与预算管理改革不协调。现行政府会计仍主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而试编工作是此基础上进行的,即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并未改变,会计科目设置没有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重功能。因此需要对现行决算报表进行权责发生制的转换与合并,补充权责发生制的有关数据资料,所以试编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转换与合并,从而影响到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的推进。

(五)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不足。一是《改革方案》对报告审计和公开的规定不明确。按照改革方案,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包括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两个层面,规定政府部门综合财务报告应保证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规性,接受审计,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但对于如何接受审计及如何向社会公开在方案中并没有明确。二是从全国各地政府财务报告试编情况看,综合财务报告也没有对外披露,仅停留在财政部门内部使用。

三、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按照政府会计与传统公共预算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来划分,国际上一般将政府财务报告分为三大类:一是美国模式,以美国为代表;二是英国模式,主要被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所采用;三是法国模式,主要被法国、德国和大部分欧洲大陆国家所采用。上述三类模式的比较如表4所示。

从报告质量标准看,针对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完整性等五个特征,英国模式明显优于美国模式和法国模式,其他四个特征各国之间大体相同(见表5)。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上述三种模式的政府财务报告在改革力度、编制方法、报告内容等方面均有不同,但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方向和趋势的角度来看,有许多共通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报告目标主要是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明确提出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满足报表使用者确定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有助于使用者确定政府主体当期的运营结果,帮助使用者评判政府主体提供服务的水准及履行义务的能力。“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性”共同构成了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两个基本取向。而英国政府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使用对象与美国情况基本相似,比如,报告使用者不仅包括立法机关,还包括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员,报告也重在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和报告,而不是预算与实际的比较。三种模式中,只有法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立法机关的信息需求,没有考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执行机构的信息需求,“法律形式重于经济实质”是其政府会计报告的主要特征。

(二)遵循严格的会计准则,强调准则对报告的规范作用。发达国家政府会计规范多由立法机构、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政府或外部咨询机构制定,由政府、外部咨询机构或会计职业界以法律、准则、指南或建议等多种形式颁布或。如:法国执行的是《总会计方案》;美国的编制依据是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及美国联邦会计准则(SFFaS);英国遵循的是英国公认会计原则(UKGaap),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逐渐趋同,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兼顾政府部门的特点,并以此编制政府预算和财务报告,与国际接轨程度高。

(三)编制合并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营运和管理绩效。三种模式都要求编制包括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单位和机构以及政府控制的服务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合并报表。其中,英国根据《政府资源和会计法案(2000)》要求,财务报告主体包括每个履行公共职能及部分或全部由公共资金支持的实体。合并财务报告全面反映了政府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满足了政府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信息需求。

(四)注重政府财务综合报告改革与预算管理改革的协调发展。采用权责发生制是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发展的主流趋势。三种模式中,除法国采用收付实现制外,美国采用权责发生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英国则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在逐步开展采用权责发生制编制政府会计财务报告的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财政现金流量,并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财政政策。同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也为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提供了决策信息。

(五)加强审计,提高透明度,有效提高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质量。三种模式中,各国均构建了以强制审计制度为主体的政府财务报告质量保证体系,引入了强制审计鉴证制度,这对于增强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可信度与财政透明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推进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的研究制定,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提供依据。基本准则用于规范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以及政府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原则、列报要求等原则性事项。具体准则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用于规范政府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详细规定经济业务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实际应用做出的操作性规定。同时,要积极制定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对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编制要求、报送流程、数据质量审查、职责分工、具体方法等做出规定,提高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的规范性和质量。

(二)拓展信息反映能力,提升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数据相关性和可靠性。一是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在政府会计核算系统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科学完整地反映政府综合财务和预算收支。二是推进建立新的国库会计制度和会计体系。就人民银行来说,要与政府会计科目改革相对应,建立具有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的国库会计。三是继续发挥人民银行“快、准、稳”的预算收支反映能力,为国家预算管理提供服务。四是提高国库预算收支分析能力,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五是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供准确税收、非税收入等信息。

(三)建立从各部门到本级财政,再到各级财政的合并报告编制体系,提高合并报告编制效率。一是做好各部门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各部门财务报告是编制合并报告的基础,必须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框架内,合并本部门所属单位的财务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财务报表,确保本部门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二是做好本级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横向合并各部门和其他纳入合并范围主体的财务报表,编制本级政府财务报告;三是在本级财务报告基础上,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从纵向上逐步合并汇总,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四)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重功能,协调推进财务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政府会计科目设置要具有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其中预算会计科目应准确完整地反映政府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等预算执行信息,财务会计科目应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通过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效率。

年度综合报告篇9

新兴国家的参与度增强

笔者也参加了上届的会议,比较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此次80个参会国当中,参会人数前十名的名单中,有与主办国荷兰等发达国家排列在一起的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国家。例如,中国有将近60人的代表团队。会议的官方语言虽然是英语,但是也准备了中文、葡萄牙文的同声传译。在这一次作为新方案所设置的由各国主持的分论坛里,各国介绍了CSR及报告等的进展情况,吸引了许多参加者进行了热诚的讨论。例如,南非主持的部分,提及首次对综合报告进行了义务化规定,作为先行实践,这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以及台下的热烈提问。

这也是自上次会议之后变化最大的地方。在这3年里,南非规定上市公司必须综合报告;在巴西,证券交易所也开始着手制定以治理为主题的新指标;印度通过公司法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了规定;在中国,有超过1,000家的企业发行了CSR报告。短短3年中,这些新兴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像这样可以称得上是爆发性的CSR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就是信息披露;更进一层次,就是GRi。原本诞生于美国的nGo,成长在欧洲的GRi指南,现在已经不再是仅仅以欧美为中心了。

还有一点让笔者感慨颇深,那就是GRi所提倡的这样一个基准正在逐步改变世界。这也是nGo巨大贡献的典型案例。GRi的创建者们也许也没有想到,短短十几年,他们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发展成各个国家、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的事情。

关于“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两个提案

2010年的国际会议曾讨论了三个关于GRi的提案:到2015年,各国将可持续发展报告义务化;到2020年,综合财务、非财务报告;到下次会议之前开发G4。其中,G4已按计划在这次大会上发表。那么剩下的其他两个提案怎样了呢?

首先,报告的义务化进程正在各国推进。与此相关的,是在去年的“里约+20”会议成果文书“我们所期望的未来”中第47段所记录的、为推进企业信息披露政策制定即推进制度化,成立的国家间联合组织,由Unep(联合国环境计划)及GRi推动。以丹麦、巴西、法国、南非为中心,在此次GRi会议上,丹麦贸易、投资大臣皮娅·奥尔森·迪赫尔在演讲中表示,将会推动挪威、哥伦比亚也加入到当中。

企业方面也许会将义务披露非财务信息看成是一种新的负担。皮娅’奥尔森‘迪赫尔大臣表示,即便是在早期就进行了义务化规定的丹麦,当初受到来自企业的反对也是非常强烈的。丹麦采用了“遵循或解释”(∞mplyorexplain)这一在治理领域英国等国家常用的控制手法,并非一律地将披露信息这件事进行强制规定,而是给企业以选择权,如果选择不公开,则企业方面会被要求说明不公开的理由。这时,企业就必须有能够说服各利益相关方的主张;没有说服力的话就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的批判及市场的制裁等。

但是,原本无论有没有法律方面的规定,考虑到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作为企业都应该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必要的。2011年对CSR进行了新定义的欧洲委员会认为,CSR应该义务化还是依赖于自主性的长年讨论已经结束。企业从消极、积极的两个方面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承担起应付的责任也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信息披露也是理所当然的。对谁、怎样进行披露才是问题的关键。

第二方面,与综合性报告相关的讨论又如何呢?综合性报告在2010年GRi会议上已成为备受瞩目的议题,最近在CSR国际会议上,与综合性报告相关的分论坛也是人员爆满。去年,在“里约+20”的企业可持续性发展论坛中,也曾出现追加坐席供不应求、与会者需站着参与会议的场面。全球已有750家公司了形式各异的“综合性报告”,其中日本企业去年已超过50家。制定综合性报告全球标准的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ntemationalintegratedReportigCounci,以下简称“iiRC”),计划截至7月15日公开征求意见,年内将会首版。

就此形势,综合性报告看似会迅速普及,实则绝非简单之事。虽然各方都很关心,但是大家并没有正确理解此事,存在很多误解,例如:综合性报告就是综合报告、不需要再编制CSR报告、综合性报告是为投资家准备的报告等。现在已综合性报告的公司当中,仅仅将公司财报和CSR报告装订在一起的公司不在少数。但是,综合性报告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综合性报告和综合报告的含义是不同的。根据iiRC的定义,综合性报告绝不是单纯地将财务和非财务报告一体化,而是定期披露企业创造价值的“方法”。综合性报告的目的在于,通过编制报告将可持续发展与经营相融合,进而通过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意识为市场环境带来改变。

成立于香港的中电集团(CLp)参加了由iiRC主办的实验项目,其报告编制人员在GRi会议的综合性报告分论坛中分享了经验,指出编制综合性报告的最大好处在于促进与管理层以及公司内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对话。此外,丹麦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从10年前已开始着手准备编制综合性报告,公司高管的感想也完全一致,最大的效果在于使公司内部理解并普及综合性思考方式。

综合性报告正处于起步阶段,有人认为在各地出台不同标准造成混乱前,应尽快建立国际共通的统一标准;但同时也有人认为,理论过于先行、无法实践操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花时间,结合各类先进案例,不断完善标准,使之系统化、标准化。不过现状是,大家更关心如何编制报告,缺少对为什么编制报告的本质性探讨。上届GRi会议上提出将在2020年实现编制综合性报告,即便如此,时间仍然十分紧迫,这是一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推进的宏伟目标。

年度综合报告篇10

关键词:综合报告;必要性;问题

综合报告,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披露模式,与传统的财务报告不同,涉及到企业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信息。综合报告能够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评析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可持续,评价企业是否履行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的结构是否合理。综合报告旨在更全面地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业绩和运营状况等信息,以满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应该注意到的是,综合报告是一份单一的报告,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融为一体,而不是各个指标的单独披露。

一、综合报告披露的必要性

传统的财务报表已经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情况这些非财务信息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期待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融合,综合报告将使企业的信息披露迈向一个新台阶。

(一)综合报告的披露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惜破坏环境而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可以说人类的不正当活动是全球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失衡,气候恶化,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特别是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二)综合报告的披露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不仅应该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体,还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来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企业应该对政府、股东、员工、消费者以及生态环境承担责任。随着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保护环境、平衡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良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受社会公众喜爱的新型企业。综合报告中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可以彰显企业的价值,树立企业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相反,环境和社会责任不达标的企业,则会受到公众的指责,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都会受到影响。(三)综合报告的披露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的目的在于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单纯的财务指标,仅仅从财务方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这不利于全面综合评价企业业绩及发展前景,无法满足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虽然有些企业的收入情况良好,各项财务指标都很优秀,但是其从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更不重视环境保护与公司治理。由于传统的财务报告不能反映企业的综合情况,信息使用者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综合报告可以全面地向信息使用者揭示企业各方面的运营状况,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全方位地对企业做出评价,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综合报告的编制面临的问题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环境问题的突显,“综合报告”的概念应运而生,至今仅有不到五年的时间,对其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综合报告应该如何编制、应反映哪些方面的内容、报告的框架如何构建、非财务指标如何计量等问题尚未得到良好的解决。综合报告编制面临的问题有:

(一)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和量化难度较大

综合报告要求全面披露企业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财务报告信息的编制和研究比较多,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而非财务信息的编制则比较困难。首先是信息的收集方面,涉及的人员和部门多,涵盖的方面广,占据资源多,信息收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综合报告的编制成本较高

不同于传统的财务报告,综合报告的编制不仅需要财务人员,还需要销售、人力资源、行政、市场等部门人员的参与。有些指标例如环境,甚至需要到环保部门了解情况。这样一来,综合报告编制涉及到的人员多,成本也就相应提高。由于综合报告编制需要的初始信息比较多,如果各部门配合不好,不仅耗费过多的时间,也会额外增加编制成本。此外,如上面提到的,对非财务信息的收集、量化和加工的难度较大,这些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三)对审计行业提出了新要求

传统的财务报告仅仅需要审计人员掌握财务相关方面的知识,而综合报告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审计人员还需要了解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知识,推出相应的非财务信息的审计准则,设计全新的审计底稿,对非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这就加大了审计的难度,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综合报告的编制给审计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四)缺少高质量的综合报告准则

财务报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不断修改并完善的国际会计准则(iFRS)。综合报告由于发展时间短,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2010年才刚刚成立的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仅对综合报告进行了初步探索,2011年9月委员会了综合报告讨论稿,讨论稿阐述了编制综合报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国际综合报告框架构建的建议,还未形成包含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在内的综合报告编制准则。若要达到国际会计准则那样被广泛接受、具有指导作用、高质量的国际综合报告准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我国综合报告的发展现状

2001年,中国石油集团首次了我国第一份环境健康安全报告,拉开了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序幕。2006年,国家电网了国内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随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继了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建议国有企业自觉社会责任报告。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已经自觉地了社会责任报告。但是与国外公司相比,无论从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还是编制的质量上看,我国企业都处于落后位置。

虽然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在逐渐增加,报告的编制质量也日渐提高。

我国目前尚未有企业综合报告,不少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都是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分别提供财务报告与社会责任报告,未将社会责任指标与财务指标相融合。而综合报告要求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融合,来说明企业财务绩效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背景之间的联系。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建立综合报告制度应当:积极参与综合报告的理论研究工作,随时跟踪国际研究成果;在国际综合报告准则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编制适用于我国的综合报告准则;加大综合报告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的舆论压力,社会公众对综合报告的关注越多,企业编制综合报告就越积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尽快推出相应的审计准则;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保证信息披露质量;编制相应的法律法规,将综合报告纳入法制的范畴。(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敏,刘光忠,陆建桥和刘建鲁.综合报告国际发展动态及我国应对举措[J].会计研究,2012.9.

[2]沈洪涛.综合报告:社会责任与财务信息的融合[J].wto经济导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