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十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十篇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4:21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1

一、财务共享中心在施工企业中的优势

即使集团公司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经过层层转报、执行之后,难免会出现工作流程的不一致,现存的制度也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尽管每个企业都会对所属单位进行财务检查,但无论是各类审计还是各类财务检查,都是出现在经济业务之后,后期若要追溯整改会有很大的困难。再者,问题的整改依赖于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不但会加重企业的负担,还影响企业标准化管理。

施工企业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通树在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隔墙,集中处理集团内部一些重复性的经济业务,加以整合。各成员之间像业务伙伴,为集团内的各个成员单位提供流程化、标准化的共享服务,实现法人管项目。由于财务管理结构发生变化,各财会部门的智能和人员管理也会相应低改变。

(一)实质上从流程再造视角,企业应逐步实现共享服务。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整个企业集团,包括各个分公司、各工程项目部的财务职能和财务组织结构有着颠覆性的影响。这是因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集中至共享中心完成,各财会部门的财务职能就仅仅限于财务管理职能,例如税务筹划、经济数据分析、政策制定与解读、预算控制等等,如此一来,工程项目部的财务主管则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税务协调、资金计划及预算的编制等工作中,大大节约人财资源,提升工作效率。

(二)在“同一平台、同一制度、同一标准”的指引下,企业所属各单位借助共享中心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制定出统一的作业的规章或指导书,就各审批流程、审批权限、审核标准统一化,为会计办理业务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宣传和执行业务标准。

二、财务共享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由于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将会严重影响财务职能体系、人员管理、业务标准、信息管理、法务及税务风险防范、资金等各个方面,必将遇到一系列的阻力。此外,财务共享中心兴起于西方国家,由于国内外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我们的财会人员在实际应用共享服务时,必须根据自己企业特色,依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进一些不适用的地方,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再者,由于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性,共享中心在建设中也存在多方面的重难点。

(一)系统和业务流程的统一问题

共享模式要求审批流程客观公正,内控制度严密。但施工企业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各个子公司根据自身的管控要求提出符合自身的个性需求,这与共享模式是相悖的。

在系统整合方面,共享中心依托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关系着共享中心的运作效率和运营效果。现存的各自分离的相关业务系统在集成时的连接口存在很多困难,这也是阻碍共享中心发展主要原因,如果整合不成功,可能会增加业务部门工作量。

(二)人员管理问题

共享中心建立后,对财会人员的管理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但能够完成基本会计处理,还要求工作人员在要求提供更多的产品服务,包括报表编制、数据分析、内控管理、资金管理、风险防范预警时,能有专业的从业能力。在共享中心的服务下,施工现场的财务工作人员将就能从会计核算中抽身,专注于项目管理。

但是,共享中心的办公地点固定,大量工作人员集中,长期以往会形成懒散作风,服务意识也大打折扣,这就有违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宗旨。同时,施工第一线的财务人员长期不接触会计核算工作,逐步丧失会计核算能力。

三、重点问题的解决研究

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将会是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的而一次重大变革,但“财务数据业务化”并不是财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共享中心工作得以开展必须有领导层对共享中心建设的支持,从而逐步推进并最终实现业务标准、流程标准、人员管理标准等的统一。

(一)制定业务标准

为提高工作质量,企业内首先要统一管理制度、会计科目使用标准、费用报销标准以及各级审批流程。最大程度地减少个性化和一些主观因素。其次,为保持沟通顺畅,方便共享中心与集团财务部、子公司财务部、各核算单位及时发现并处理日常业务,必须建立通畅的沟通反馈机制。并在平日的工作中不断汇总、整理问题,形成规范。

(二)固化以及优化操作流程

再造流程一定会涉及到利益问题。所以,在正式实施之前应有一个缜密的计划,才能实施。但是流程再造或固化不是

说明企业再造的结束。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下,企业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就要求再造计划方案应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不断地在固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

共享中心的建立带来了各种便利,但是工作人员却不能因此懈怠。企业应通过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强绩效考核,严格日常管理,执行淘汰制度,提高共享中心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2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共享服务概念被美国福特等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运用于日常经营管理中,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如中兴通讯、海尔集团等,也率先引入财务共享经验,解决了因分支机构众多导致的信息传递滞后,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极大的提升了企业融合度,强化了财务管控力度,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保障,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型向财务共享型不断推进。然而,财务共享概念也并非完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度依赖信息系统和流程标准化,共享中心人员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逐步显现,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探索研究的重点。

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背景及其特点

近年来,我们大中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适应全球化战略进程,大量企业积极布局外海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了总分式的管理模式,但经营范围的扩大,也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升高,经营风险加剧,管理难度加大,对此,借鉴众多跨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共享服务模式,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

共享服务一般是作为独立的组织实体,通过整合或者合并公司各项业务并进行重新集中配置,依据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契约服务水平协议收取费用,并为公司各业务单元提供服务的一种服务活动。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sharedservice,FSS),是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的落地运用,其核心是“专业分层、业务融合”,指将企业集团大量重复,易于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的会计核算从分散的业务部门分离出,汇总到一个新的独立运营的业务单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sharedservicecenter,FSSC)进行集中处理,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统筹资金收付等,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形成的大数据资料,来研判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为管理层决议提供支持。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推行,需具备以下条件:

1.高标准的企业信息系统eRp环境是基a

在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分公司的建立,往往需要总公司投入更多的资源,人力的扩充、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得管理成本增加,分散的财务信息,易出现信息滞后、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分公司业务拓展进程。广泛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将分公司财务业务借助财务共享平台提交进行集中的会计处理,就需要结合公司资源计划系统、人力系统、银企支付系统、影像处理系统等搭建完善的财务共享平台,实现系统集成,以保证不同国家、地区、分子公司之间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充分融合,使得各业务流程事前、事中、事后均得到有效控制。

2.严要求的企业标准化流程管理是保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分散的、业务量大、重复性与标准化程度高的分公司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一个流程化、标准化程度极高的平台上进行操作处理,最终分公司同一标准下产出的财务数据通过平台系统生成各类报表数据,并且该数据同步传递至总公司数据库中,便于进行大数据分析,促使公司做出正确决议,如某跨国企业在a国的分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提出资金追加申请,而B国分公司账户上有大量闲置资金,这时,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查找a国资金周转困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找出主要问题是回款周期过长?生产成本过高?测算将闲置资金拨给a公司用于缓解困境利益最大化,还是B公司内部将该笔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或扩大生产利益最大化,财务部门形成比较结论报董事会,供公司进行决议。

财务共享模式的顺畅运行,有赖企业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制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通过在每个操作步骤设定标准化流程及质量考核风险点,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标准化中,使得财务人员的每一步操作减少个人主观判断,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规避了潜在风险。考核风险点的设置决定了标准化流程的实现程度,标准化流程的设定决定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作业效率和输出成果质量,好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定是拥有一整套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准化作业流程,并且该流程要随着业务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其适用性、可操作性均是指标设置考量的重中之重。

3.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传统的财务人员审核-记账-结账-出报表-报税-决算等工作模式进行了一种变革,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一方面,业务人员要掌握本身岗位工作外的附加财务知识,以保证业务洽谈等工作形成的合同、票据等合规合法;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审核票据、记账等工作依据现有流程标准,已规范统一,预算系统、资金系统、财务系统之间密切衔接,从一笔业务开支到入账归档,通过电子影像系统流转传递,无需耗费更多的精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样的岗位对专业技能的特殊要求也有所降低,企业招聘员工通过培训学习,熟悉掌握岗位要点和工作流程就可胜任,原有的财务人员则需要努力提升,由基础财务人员逐步转向战略财务人员,在拥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提升处理复杂业务的能力,推动项目有序前进,将自身职业发展定位为区域财务总监等更高级别岗位。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过渡依赖系统管理,管理成本不降反升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一个方方面面都兼顾到的eRp系统做支撑,并且根据不同企业间一些个性化管控需求,eRp系统往往还有个性化定制部分,这需指派专人来负责设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时间成本和价值成本上,都对企业耗费巨大,更有甚者因为盲目推崇昂贵的国外大型信息系统而导致破产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前端分公司通过系统软件完成,中后端的工作大量集中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部,一般大公司的总部都设在经济发达地区,该类地区的运营成本昂贵,效率提高的同时,如何控制成本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企业标准规范流程可操作性不够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大中型企业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要求员工在日常操作中实行标准化的、固定化的操作流程,全套流程的设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泛的调研,不断的横向纵向比对,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员工群的统一标准,某国家分公司财经政策的改变,会影响该分公司原有标准化的适用性,如何应对突况,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及时性,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财务管控力度可能弱化,财务人员晋升通道变窄

依据我国现有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般会设置在集团财务部门领导之下,是一下属机构,组织级别较低,受重视程度不高,财务管控一旦弱化,易触发法律、税务等风险点,严重的话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加大企业机会成本。另外,底层财务人员工作技能要求低,其可替代性高,流程化的作业会让很多员工感觉枯燥、丧失工作积极性;位于总部的财务人员复杂业务集中,工作压力较大,越高层次可晋升职位越少,此两类财务人员如果长期处于原有岗位,晋升受阻,灰心丧气,久而久之都可能离职。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的建议

1.认真总结先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验,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和重视

我国中兴通讯等众多大型企业都已引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经过多年运行,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平台搭建之初,企业要多调研多学习,采用“走出去”、“引m来”的工作方法,汲取先进经验。对于企业而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场大的组织变革,必须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初,不可避免的涉及减少基础作业人员数量、权力重新划分、原有规则调整等事项,不可避免的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格局,也难免会遇到工作中的阻力和抵触,当各种意见反馈至管理层时,管理层的信心坚定,方向明确,方法得当,必将带领企业冲破障碍,取得成功。

2.开发建立完善的信息环境和量化指标体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其eRp环境,顶层设计一定要精益求精,运用战略思维视角,充分衔接各业务环节,解决原有的“信息孤岛”,进行端到端的优化整合,争取实现全流程最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是简单的流程操作与标准化管理,它需要不断检查和更新业绩指标,通过服务水平协议的量化指标,以最低成本提供高效率、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服务。这些指标必须能够清晰的描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业务总量、处理效率、处理流程、发现问题如何解决等全方位内容,有条件的还可专职设立相关机构,予以监督考核,督促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最大限度的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3.强化财务管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施行,将财务人员分级,专业技能较低,工作时间短、经验浅的人将成为中心工作的主力军,专业度较高的高知人才更专注于企业核心业务,加之废除部分冗余的业务流程,财务人员从原有模式中获得解放,跨地域、跨部门的汇总数据,将促使企业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极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企业内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强大的信息平台,通畅的沟通渠道,以驱动财务整体职能转型,从而提升企业管控水平,推动全面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庆龙.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案例启示于对策思考[J].会计之友,2015(22).

[2]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16(16).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3

关键词: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人员编制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现模型中,人员因素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构成、人员编制、人员获取、人员职业发展和绩效薪酬等方面的内容。人员的构成是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类岗位的岗位任职资格所进行的分析。人员的编制通常会采用基于历史数据预测的业务量所进行的数据测算、基于岗位性质所进行的业务分析以及和其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标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编制数量的核定。人员的获取是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招聘的渠道以及各渠道的人员招聘方式。人员的职业发展应结合人员的层次序列分别进行设计。人员的绩效和薪酬是人员管理的重中之重,绩效指标的设计应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战略定位导向一致并具有可执行性,薪酬结构和绩效结果的关系需明确清晰。另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项目团队也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需要组织不同专业的人士共同完成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建设工作。

本文以上海ZX集团为例来说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建和运行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海ZX集团成立于2004年5月,是为各通讯运营商提供无线信号的室内覆盖产品及相关工程服务的中小企业集团,下设多家子公司,并在各地设立了数量较多的办事处。该集团设财务总监,并在财务总监下设财务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建之前共有财务人员65名,其中办事处及子公司有财务人员49名,集团公司财务部有财务人员16名,其中有约55人从事会计及资金结算相关工作。财务人员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部分具有硕士学历。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合计达60%。从年龄分布来看,财务人员平均年龄29岁。财务人员学历水平较高,且年龄处于相对黄金的时期,在财务贡献服务中心建设中能够实现人员转型或提升。

近期上海ZX集团设计并开始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基于职责划分和管控关系的考虑,上海ZX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如下所述:上海ZX集团财务服务中心下设会计核算处、资金结算处、运营支持处和质量管理处,为所有办事处和子公司提供会计核算、辅助核算及管理控制、运营管理等信息。会计核算处下设应收业务组、应付业务组、费用组、总账及其他业务组和票据及档案管理组等五个组;资金结算组下设资金结算组和资金综合管理组两个组;运营支持处下设客户服务组、人员管理组、综合行政组、标准化管理组和系统需求管理组等五个组;质量管理处下设质量管理组和绩效分析组两个组。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人员的管理策略和组织架构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管理方案包括人员来源渠道、人员编制、员工考核、职业发展通道以及培训体系等多个方面,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方案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集团模式中,分治模式对于人员招聘渠道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地域分治集团来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在各地域分别设置,员工从当前工作地迁移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在地的迁移成本较低,顾虑较少。因此,内部招聘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而对于其他模式来说,内部招聘难度较大。

在人员编制方面,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大量作业型业务,对于作业类岗位可以采用量化测算的方式来进行人员编制的需求评估。而对于一些作业量小的岗位可直接采用分析法测定编制。

对于量化编制测算来说,需要采用标准单的概念。“标准单”是指某一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单据,将其作为基准,其他各类业务的业务量,均通过系数折算为标准单量。这样,在编制测算以及后续人员绩效考核中均能够基于同一尺度进行衡量。在具体测算中,ZX集团通过分析及对标方式明确了具体参数(见表1)。

在明确参数后,基于以下三个算式测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量:

算式一:每人日均标准工作量=日均有效作业时间/标准单基准作业时间;

算式二:日总标准工作量=平均日单据量×标准工作量系数;

算式三:人员编制=日总标准工作量/每人日均标准工作量。

通过采集2010年6月1日-2011年6月30日的业务量进行测算,以及对部分岗位进行定性评估分析后,在考虑未来业务增长的情况下,上海ZX集团2012年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编制。会计核算处的应收业务岗编制3人,应付业务岗3人,费用审核岗8人,总账业务岗5人,票据档案管理岗6人,复核岗5人;资金结算处的资金结算岗5人,综合资金岗2人;运营支持处的客户服务岗3人,人员管理岗1人,综合行政岗1人,标准化管理岗1人,系统需求管理岗1人;质量管理处的质量管理岗1人,质量稽核岗5人,共计50人。也就是说,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启动阶段,就可以节约财务人员编制15人。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财务人力资源相对节约的数量将会更大。

上海ZX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自上而下,由整个组织的绩效考核目标分解至各处室的绩效考核目标,再进一步分解至各岗位的绩效考核目标。上海ZX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及岗位绩效设置了包括效率、成本、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四个方面的具体指标(见表2)。

针对上述具体考核指标,分别设置了各组织、岗位的考核标准。基于考核标准,按月进行岗位绩效考核,并按季度进行组织绩效考核。

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参考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模型,上海ZX集团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置了三条职业发展通道,分别为作业通道、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这三条通道分别设置不同的纵向起点和终点。其中作业通道起点和终点较低,管理通道起点和终点均较高,而专业通道起点处于中间位置,终点和管理通道重点相同。处于三条职业发展通道中的员工,除了能够实现纵向的向上发展外,还能够在满足条件时,实现横向的跨越,从而给员工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培训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培训重点在于作业类人员。一方面此类人员任职要求较低,需要通过持续培训以提升其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此类员工流动性较大,需要能够以一套规范标准的培训体系快速的将员工培训上岗。针对上述情况,上海ZX集团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业人员设置了职业技能类课程和职业素质类培训课程。职业技能类培训课程主要是财务共享服务基础知识、财务总体情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及岗位职责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业务流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业务操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制度等与财务共享服务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上海ZX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心和处室层面都设立了人员管理岗,明确了持续培训的组织和管理职责,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一体化的培训体系。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项目团队策略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项目团队需要融合各方面的资源,方能够有效地保障项目的成功。具体来说包括了财务类人员、it类人员、人事行政类人员以及咨询顾问。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员互补配合发挥出协同作用。

财务类人员是项目团队的核心,需要负责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相关设计和推动。此外,未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最为核心的作业团队也需要由此类人员负责带领。在进行人员选择的过程中,财务类人员需要由集团财务部人员和办事处及子公司财务人员共同构成。集团财务部人员能够站在集团的角度考虑项目问题,但由于缺少基层工作的实际经验,难以充分发现业务中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而办事处和子公司财务人员的加入,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实现相互补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是重要一环,需要有it人员参与进来,与系统供应商一同完成相关系统的开发工作。这种方式下,一方面,能够明晰沟通需求,并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能够在项目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运维能力,以保障后续的日常维护。在人员的构成方面,it类人员由集团it部、财务部负责系统需求管理的人员以及系统供应商人员共同构成。

人事行政类人员主要负责项目中的人员招聘、办公场地及设备准备等后勤保障工作。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后成功的上线必须要依靠人员的到位以及办公场地和设备的准备到位。在项目人员招聘期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招聘难度非常大。因此,项目团队中,需要安排专职的人员招聘和行政保障人员,同时还需要协调人力资源部和办公室安排兼职人员予以配合,以提高相关准备工作的效率。

除上述人员外,外部力量的合理运用,能够加速项目的推进进程,并有效地控制项目风险。通过与咨询公司的合作,选择有经验的咨询顾问,能够快速的吸取外部的优秀实践经验,并考虑到更多的风险细节。咨询顾问的配备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专家,分别在组织人力、系统、财务专业流程等各方面实现支持。

与上述人员分类相匹配,项目团队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见图1),以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转。

在项目团队的组织架构中,业务设计及实施组是团队的主体,并进一步细分为组织、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三个模块。项目支持与业务设计、实施并行,重点落实人员招聘以及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等行政支持工作。质量控制负责项目过程中的质量的定期审阅和把控。整个项目团队设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由以财务总监为主导,it、人力资源及办公室分管领导作为成员构成的战略层面的领导组;另一个层面则由项目的执行项目经理及咨询公司项目经理共同构成,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整个项目团队的有机配合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的保障。

在财务人员职能方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出现使财务人员对于财务职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大多数的作业人员对于财务知识的需求已经远远不如传统财务模式那么重要。而团队中,需要出现更多懂得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并需要在组织策划、学习推广、协作方面形成相应的能力,财务人员职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著.组织协同――运用平衡计分卡创造企业合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及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6):19-27

3.李常青,卞晶晶.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J].当代经济,2011,(10):122-123.

作者简介: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4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财务信息化;一体化平台;财务职能转型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一)建设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支撑财务职能转型

依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的定义,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财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企业价值为目的,基于市场化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意味着企业财务职能的巨大转型,以及对原有管理模式、工作习惯形成冲击。因此,现代化的高绩效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应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再造,使财务人员从传统的财务运作职能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发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机会,成为企业的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同时,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将那些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放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整合,从而实现对企业管理成本的节约、知识能力的积累和内外部顾客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为企业集团内的不止一个业务单位(分、子公司或业务部门)提供明确的财务活动支持(moller,1997),有效推动企业财务职能转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公司”)顺应国内外先进财务管理变革趋势,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财务管理经验,基于历年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成果,结合公司提出的探索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想思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撑,通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升级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提升财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水平,实现系统之间的全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营。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运行的重要支撑

依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的定义,以流程再造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企业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重要支撑与保障。结合上海电力公司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目标依赖流程再造及信息化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通过整合、优化关键业务,应用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达到提升效率、释放人员、提高质量的目的,从而实现财务共享服务对业务的全面、高效覆盖。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变革需要信息系统同步调整。流程梳理是共享变革的关键,所以只要流程上有调整,必然会触及信息系统的同步调整以及相关系统权限的调整。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依赖信息系统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与传统核算集中的区别在于其“服务”的属性,其中对于服务质量、运营绩效的监督管理更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劣势需要依靠信息系统规避。传统模式下基层财务与业务部门在同一地点办公,在业务沟通等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企业选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需要以关键财务流程再造为基础,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电子化凭证、电子签批等技术)有效规避其劣势(如流程层级变长、共享财务与本地业务地域脱离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保障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行。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财务流程再造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因此,上海电力公司基于流程再造理论,对核心财务流程进行分析,分三阶段开展关键财务流程再造:第一阶段,通过梳理再造三大类标准化财务付款流程,分别为业务部门发起的基于订单的付款标准化流程、业务部门发起的一般付款标准化流程、财务部门发起的付款标准化流程,全面支撑包括购电与售电业务、收款与付款业务、成本费用业务、应付职工薪酬业务、物资管理业务、工程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与融资业务、税务管理业务、总账及其他业务等在内的12大财务日常管理业务。第二阶段,以标准化的财务流程为基础,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公司下属18家业务单位的全面覆盖。通过对标准财务流程的实践、管理与应用,在逐步实现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标准化财务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全面满足公司的集约化管理需求,从而进一步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夯实基础。第三阶段,实现财务标准流程的集中化统一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有效应用,建立适合电网企业运营、满足其管理要求的财务标准化流程。其中针对财务支付流程,通过设计支付全过程闭环流程,打通系统中支付业务的断点,实现支付全过程在线闭环,提升工作效率,并应用虚拟打印技术,生成付款凭证及银行回单影像,简化实物流转过程,有效监督流程进度。上海电力公司通过以上三阶段的财务流程再造及优化,实施标准流程与业务规范,将财务理念、财务制度延伸和固化到业务前端,有效提升了核算质量,理顺了各单位对政策、制度实际操作的多样性理解,规避了原来基层财务在账务处理上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通过集中化统一管理实现“同一业务、同一模式、同一流程、同一核算”,原始单据审核通过率由80%提高到95%,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夯实了业务流程基础。

三、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框架思考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财务核心流程再造,实现财务流程的标准化、集约化、集中化管理。根据上海电力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基于内部的需求分析及实地现状调研结果,从核心工具、管理工具、效率工具三个层面进行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核心工具由核心处理系统(包含企业级的Sa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以及资金管理系统)和报销及支付系统等构成;管理工具包括绩效管理工具、派工系统、服务请求管理工具以及问题管理和知识管理工具;效率工具包括电子影像工具(含电子档案)、电子签批工具、智能识别工具、自动化工具,以及工作流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公司的具体需求与共享规模,如派工分配、服务请求管理等一般是多职能共享中心(如财务、人力资源、it共享并存的后援支持中心)或全国性、地域性的共享中心才涉及的应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框架规划。上海电力公司以集团结算、Sap系统为基础,辅以相应的管理工具及效率工具,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框架,实现组织全覆盖、业务全范围、流程全在线,支撑财务共享业务及满足内部管理的需求。

四、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主要做法

(一)需求分析及总体评估

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评估,应从支撑共享变革需求和探索共享服务应用这两个层面出发,对企业的信息化基础、业务流程效率、流程结果质量、内部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上海电力公司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以此为基础,从基础前提、提升效率、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对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求进行分析及评估,并将需求总结如下:1.基础前提。这方面包括以下五项需求:统一基础信息标准、全面覆盖共享核算业务、建立统一报销及支付平台、满足权责发生制预算及月度现金流预算控制要求,以及支持“不见单”支付管理要求。2.提升效率。这方面包括实现电子单据全寿命周期管理、支持增值税集中认证、满足业务全过程在线处理、支持报表自动出具、实现业务集成自动生成、支持员工自助查询,以及建立高效集成的资金管理系统等七项应用需求。3.质量控制。这方面需满足以下四项需求:原始凭证在线及时追溯查询、规范前置业务与提升规范化水平、提高共享模式下的核算质量,以及降低共享机械化重复操作风险。4.内部管理。这方面需要满足共享运行绩效实时展示与监控,以及提高财务系统灵活性、支持业务扩展两项需求。经过近几年持续深入的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基于集约化管理背景下已有的信息化技术,上海电力公司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信息化基础。如在标准化方面,已经实现了会计科目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成本标准统一;在业务管理方面,通过推行“五集中”、“三加强”,财务管理集约高效,业财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在技术基础方面,公司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已经实现全覆盖,高效的报表合并系统能够一键式生成财务报表,通过全链条闭环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控制在线处理等。经过细致的分析评估,针对上述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上海电力公司已经基本具备支撑共享模式变革的信息化条件。

(二)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

上海电力公司基于上述信息化基础,提出了以现有核心系统(集团结算系统、Sap系统)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流程调整与优化,辅以影像管理及运营管理等功能开发以及与现有系统功能的全面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开展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如图2所示)。

(三)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结合原有信息系统功能以及新建的管理工具及效率工具,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主要具有以下10项功能:1.影像管理功能。上海电力公司的共享服务采用单据保存在基层单位的方案,如果没有影像管理系统,需要人为来回传递单据,存在传递不及时、丢失风险高、回退流程长、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公司将影像管理系统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通过与系统流程紧密融合,支持“不见单”支付的管理要求。2.二维码功能。为了满足线上线下融合,解决线上单据与线下单据无法有效关联的问题,公司引入“二维码+扫描枪”模式。在打印申请单时,便嵌入二维码作为唯一关键字,后续通过扫描二维码关联并查询所有信息,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3.oCR智能识别功能。在该功能上线之前,税务认证流程与核算流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核算处室完成单据制证后,需要把发票重新提交税务专责进行扫描认证,可能存在重复扫描、信息无法融合、认证结果无法在线记录等问题。因此,在扫描过程中嵌入oCR智能识别功能,有利于实时获取认证信息,并在影像管理系统的增票模块进行统一管理。4.电子签批功能。针对线下签字存在审批处理不及时、无法掌握审批节点、月度现金流预算无法准确预测等问题,上海电力公司上线电子签批功能,并将此作为支付融合功能的关键节点。只有领导审批后的支付业务,才能纳入下月月度现金流预算,这样大大提高了月度现金流预算的准确性,同时实现最后一步线下处理操作的线上处理。通过上线电子签批功能,上海电力公司进一步优化了业务流程,减少了流程步骤、简化了操作手续、前移了支付审批程序,全面提升了支付融合水平。同时,上海电力公司对签批管理功能的安全性进行了专项研究论证,签批管理模块支持电子印章与手写签名模式。具有双密码、可追溯、强认证、防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保障电子签批的安全性。5.运营绩效功能。通过影像管理系统实现对单据处理平均时间、审核通过率、单据处理及时率、提交订单数量、退单量、全流程业务审核流转天数、单据处理完成量等指标的统计,展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绩效,同时作为共享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加强绩效管理,提升公司运营水平。在二期优化过程中,公司在前期绩效指标的基础上开展财务综合监控平台建设,首先从“导向性、全面性、可比性”三个角度,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指标进行优化,最终共优化指标39个;其次将指标纳入财务综合监控平台,分大屏以及pC端界面设计,共设计一级展示界面7个,实现指标动态、实时、多维展示。6.质量管控功能。在平台功能建设过程中,从确保财务共享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借助信息系统功能,重点加强系统固化控制,防范由于机械性、重复性操作而导致的核算质量下降风险。具体包括:固化签批审批权限、固化审批节点控制;将原始凭证扫描嵌入流程,加强单据标准化;建立凭证交叉复核机制等。7.银行回单功能。在上线银行回单功能之前,上海电力公司从支付申请到资金支付已经实现全过程在线处理,但是银行实际支付结果尚未实现信息集成,全过程闭环存在缺口。上海电力公司将付款成功后银行返回的信息导入影像系统后,通过“虚拟化打印”生成电子回单,实现与支付申请单的自动关联。业务部门人员可以查询到回单信息、支付日期、对方公司的名称与账号。使资金支付链形成由始至终的闭环控制,实现了对资金最终环节的控制。8.电子档案管理。通过上线影像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电子档案全寿命在线管理:一是采集管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扫描和虚拟化打印)实现。在扫描方面,除了申请单、审批单、发票,上海电力公司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实现保函的电子化管理;在虚拟化打印方面,实现银行回单与会计凭证的虚拟化打印。二是建册管理。根据实物建册,在影像管理系统中同步进行建册,与实物档案保持一致。三是实现了借阅管理和移交管理功能,在系统中记录了借阅及移交的相关信息。9.银企直连功能。公司通过自行开发企业银行直连电子结算系统,和多家银行的主机系统相连,与企业内部的eRp等系统紧密集成,支撑了共享资金业务高效处理。在收入业务集成方面:一是支撑电费及用户工程业务集成高效处理。依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实现银行实时传递明细至CeSS系统,CeSS系统将明细包传递到营销系统,将汇总信息传递到Sap系统(如图3所示)。通过CeSS系统额外提供的银行信息,支撑营销系统实现一次消根。二是对于其他类收入业务,资金在本部直接归集,本部按单位分派后,各单位按实际业务进行清账处理。在支付业务集成方面:一是实现了所有业务本部集中支付,采用银行存款中间科目核算方式,提高核算、反映的及时性;基于银行存款中间科目余额即可区分已审批制证但实际未支付的业务。二是在工资支付方面,与人力资源紧密集成,通过加密方式实现带包业务在线支付,如图4所示。10.会计引擎建设。为了提升财务与业务集成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可配置化水平,上海电力公司开展了会计引擎建设,实现对各系统之间集成过程的统一监控,确保业务信息规范、透明地转换为财务信息,加强对集成数据的统一管控,并支撑未来业务管控,形成统一的集成标准及配置规则。

五、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特色与应用成效

(一)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特色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流程调整、功能优化和系统整合,特别是在原有系统和功能条件下,进一步融合了影像管理系统与电子签批等辅助工具,构建了集“存、通、融、智、询、转”为一体的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该平台的特色包括:①系统平台交互全贯通,通过影像管理系统与eRp系统、集团结算系统、税控系统进行贯通集成,实现一键申请,多系统流转;②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化,实现线上流程与线下凭证精确融合,财务凭证与前端业务有效融合;③软件硬件平台智能化,公司通过融合智能识别软件自动识别发票信息,使用高效扫描硬件实现单据快速扫描,通过双屏显示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④会计稽核查询便利化,将业务单据、电子影像、会计凭证形成全链式关联关系,以“二维码”为唯一关键字,实现快速查询、便利稽核;⑤原始凭证流转电子化,减少纸质单据流转的不可控因素,真正实现“不见单”制证,预计全年减少纸质单据传递近40万份,减少单据运输约3800车次;⑥原始凭证存储数字化,完善全生命周期电子化存储,实现凭证管理易获取、易归档、不易泄漏,提升财务规范化水平,丰富了内部控制稽核手段。

(二)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成效

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全面理顺了公司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实现了影像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流协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提升了公司经营水平。一是通过不见单支付,将原始单据保存在基层单位,减少纸质单据传递,大大节约了凭证的运输成本,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经济性。二是全面实现了不见单支付模式,减少了业务办理的不可控因素,提升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了业务流程的高效性。三是实现原始凭证在线追溯查询,自动识别相关关键点,确保业务合规,并通过在线签批,进一步固化审批机制,确保了业务管理的规范性。

六、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5

关键词:电信行业;财务共享;优点

中图分类号:f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60-02

一、概述

随着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提出进一步提高集团财务控制力的要求和电信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主要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大改革力度,实施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突出价值管理模式,进行精确化管理的操作实践,推进财务机制体制创新,向管理要效率,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下,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haredservicecenter,以下简称ssc),将企业的所有核算业务全部集中到ssc,按标准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统一处理,从而实现了财务职能的重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职能相分离,形成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服务三分天下的局面。财务共享服务是财务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财务管理体制对集中统一与灵活支撑如何进行有效结合的积极探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吸引了电信企业的注意力,财务共享服务成为了企业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崭新的制度,无论是管控力度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都使企业获益匪浅。

企业实行财务共享后,将不同分公司和事业部中基础性的、日常性的、重复的财务职能抽离出来,通过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独立地为企业各分公司和事业部提供专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服务。采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之后,企业内部的财务组织职能划分得更明显。首先,战略财务将更侧重于关注企业的总体战略,负责制定财务政策和标准,为各分公司设定目标,评价他们的经营成果,进行资源的分配和管控管理。其次,业务财务的产生,形成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与业务的交流有了更好的平台,业务财务更多地参与到业务经营中,从财务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大提高财务对业务的支撑。最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基础性、日常性、重复性的业务和流程进行梳理、整合,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提供更为精准、更为标准化、更为专业的财务服务。

目前,许多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都已经运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并获得了巨大收益。据统计,目前已有半数以上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的组织机构,90%的跨国公司已经在实施共享服务。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作为实现公司内部财务流程标准化和简约化的一种创新手段,已经演变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

二、电信行业实行财务共享在核算及管理方面的优点

(一)提升整体财务水平

提高财务核算质量。财务核算业务是财务工作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业务,电信行业业务类型繁多且较为复杂,特别是有很多的套餐、资费政策,准确地对各项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反映各项业务的经营情况至关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各类业务经营业绩的评价,以及对公司经营方向的引导。

实行共享服务中心前,不同核算地的会计人员对同类或相同具体业务可能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实行财务共享中心后,ssc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业务、新事项能够及时规范相关会计政策,统一会计处理,并且通过核算地的集中,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要求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执行力、及时性将大大提高。会计核算办法的执行有了高度的统一性,一经确定即可及时在ssc内部统一执行,避免出现不同地点对同类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造成人为判断的随意性,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甚至误导经营方向。实行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业务较之先前更趋于标准化、精准化,会计核算办法经过与经营业务及时紧密的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各项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在标准化作业情况下,无论业务处理效率还是业务处理质量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以前,由于电信市场竞争激烈,新业务不断涌现,财务内部上级与下级、财务与业务之间频繁的沟通和协调使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实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之后,首先原先分散在各地各分公司中的基础性、日常性财务工作集中起来,统一核算标准,使原先重复、复杂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简单,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大提高。其次,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上级单位能够随时调取分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随时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财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到事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财务信息内容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再次,由于财务基础性的工作由ssc集中处理,各级财务工作得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工作重心转向加强执行力、精确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与执行控制、提升信息挖掘深度等方面,及时、高效地为生产经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撑,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核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企业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当电信企业集团在新的地区建立分公司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新建的分公司提供财务服务,而不需要再另外配备机构、人员,达到在不增加人员的基础上适应公司发展,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增强了电信企业竞争力。

提高会计信息时效。由于历史原因,电信企业会计核算级次较多,会计报表的汇总时间过长;从会计信息传递的手段上看,采用传统的层层合并汇总报表方式,人为影响因素较多,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后,ssc可以先行出具汇总会计报表,及时提供整体会计信息,再根据基层管理的需要,出具分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及时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二)创造低成本竞争力

电信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创造低成本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实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之后,电信企业将分散在各分公司的基础性、重复性的财务工作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进行标准化处理。财务共享中心的一个财务人员可以处理几个相同岗位的业务,使得在业务量不变的前提下人员减少或者是业务量增加而人员不变,各分公司因此可以减少财务核算岗位、人员的设置。据资料显示,通过实行财务共享服务,企业可以获得可观的规模效益,使企业在人员数量上减少30%以上。其次,实行财务共享之前,电信企业各分公司拥有多套财务系统和自己的财务部门,多个独立的财务“小流程”使得统一协调变得越来越困难。实行财务共享之后,由于对业务规则标准化和业务流程优化,减少了多余的协调以及一些重复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分配到每一个工作的时间也会减少,间接地降低了成本。再次,实行财务共享之前,电信企业各分公司都设有财务部门,并且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较高,造成人工成本较高。而实行财务共享中心之后,实现了业务的细分,业务规则、流程和操作的标准化和流程化,使每个财务核算人员只需完成整个账目处理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大大降低了对相关核算人员的要求,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将大大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三)加强企业财务监控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一方面,电信企业各分公司的财务信息不能高效、精确地到达企业上级单位,上级单位无法对分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实时、动态性的监控,很多时候都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进行事后性的监控。另一方面,财务共享实施之前,各地分公司对业务核算维度、多级明细科目设置不统一,给统计、查询、分析带来很多不便,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控。

电信企业采用了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后,实现了标准化流程管理,加强了对分公司财务的监控。上级单位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实时掌握准确的财务数据,达到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监督、管控和预测,通过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上级单位能更快速、准确、完整地了解各分公司的运营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推动员工素质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结构,随着财务职能的重组,对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中心人员素质、技能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使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

三、进一步推进电信行业实行财务共享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6

关键词:竞争优势;管理;财务共享

1关于财务共享财务模式所存在的优势

财务共享,是赖于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规范流程、整合组织结构、提高流程效率、减少运营成本或者创造价值为目标,从市场的立足点为客户提供专业生产服务的管理形式。减少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处理业务的能力、提高客户满意程度、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目的的天然优势。面对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需要财务人员提供更多关于公司运营数据、预算管理、业绩分析、绩效管控等方面的决策支持,需要财务管理从传统的价值守护转向价值创造,推动财务参与战略的制定与推进,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也变成一种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和客户增值,助力企业快速成长。财务共享服务是财务转型的先行军,更是价值守护与创造的奠基者。建立财务共享的目的是把财务人员分散到业务中去,分散到经营中去,一方面把真实、完整的数据收集上来,另一方面,把财务理念带到经营中去,所以,财务共享模式具有为企业价值增值的优势。

2财务共享模式的价值

财务部门虽是信息的提供者,但不是信息的制造者,它只是信息的加工者,当不能及时掌握真实完整的一手信息时,财务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将财务职能大大前移,一方面为前端业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与支持,从而在经营环节控制风险,另外也为后台的财务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报告,实施管理提升和风险管控。财务共享中心的成立,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2.1有利于信息集成化

信息集成化是财务共享价值形成的基础。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由关系型数据库发展为数据仓库,再到关联化分析、数据利用和可视化处理,信息集成化的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结合集成化信息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完成一次质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拥有了信息集成化基础和技术手段之后,让预算分析、绩效分析、盈利分析等都变得简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这种模式下为更多的企业运营提供预算管理、业绩分析、绩效管控甚至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支持信息,以发掘财务更大的价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同时获取的影像资料,积累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的集聚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直指信息集成化的本源,可以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找到关联性,进而让企业得到更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2.2有利于流程标准化

流程标准化是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核心。建立财务共享,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传统企业单元中个性化的流程、制度进行标准化锤炼。财务流程经过再造,形成统一的任务管理,统一的流程管理,统一的岗位角色管理,进一步提高流程标准化水平,通过标准化提升降低成本和复杂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防范风险。如果说业务流程再造是一次革命,那么财务共享中心的使命就是去推动改革,以相对稳妥的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流程,推动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运作效率,有必要在降低成本环节的基础上,统一附件标准,对附件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消除多余信息,做到凭证附件的标准化,简洁化,提高附件信息的有用性,消除资源的浪费和舞弊的风险。

2.3有利于服务专业化

财务共享中心为集团内其他企业提供会计处理、资金结算、档案管理、费用报销等服务的过程。中心与它所有服务的企业或单位都签署详细的共享水平专业服务协议,明确每一项服务所应达到的标准。对于财务共享中心东营分中心,主要是为石油石化企业提供恰当的服务方案。统一并且集中的共享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拓展业务深度,积累专业知识。作为共享中心这样一个组织,加强组织内人力资源管理,维护员工职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建立长期员工培训机制,促进后备人才的员工队伍建设,保证企业员工熟练掌握操作专用财务系统的能力,使得员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这些都是财务共享中心的专业优势价值。

2.4有利于成本节约

财务共享的成本价值在于规模效应下的财务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等。主要从以下几点实现:

一是把财务数据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处理之后,一个员工能处理不同几个地区或者单位的相同职责业务,这样便可以在业务总量保持不变的同时降低了员工成本,或是提高了企业业务量但是工人数量不变。

二是对业务规则与流程的优化,剔除了非增值的、重复的部分作业,缩短分配到每一作业的时间,间接地减少了成本。

三是业务操作得到了标准化、细化,甚至被简化。这样部分低层次水平的岗位员工就任职,这样便降低了员工成本。财务共享服务并且完全能与业务中心分离,位置可以定在成本特别低的地方,这就很大程度地减少了企业运作成本。

2.5有利于企业业务的拓展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是支撑集团公司扩张发展战略的有力保证,有利于挖掘企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潜力。之后,企业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财务等职能集于共享服务中心,这样有利于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新业务,且不用考虑为新业务成立职能支撑部门,因此企业变得更有活力,更有扩张力。目前,随着中石化“走出去”的略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价值更加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9).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150-03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SharedServiceCenter,简称SSC)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共享服务中心按照企业中的各项职能划分,设立电脑系统(it)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HR)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采购共享服务中心、供应链共享服务中心等。福特公司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设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其就在欧洲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90年代初期,惠普、道尔、iBm和alliedSig-nal公司也相继采用财务共享服务。目前,道达尔油、Bp,诺华公司(novartis)、阿苏克一诺贝尔(akzo-nobel)、拜耳、陶氏化学、科勒、巴斯夫(BaSF)等全球500强企业都在中国设有亚太区共享服务中心。国内大型企业如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国网通、中兴通讯等也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根据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在欧洲的调查,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的财务运作成本。财务共享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工作的面貌,无论在财务工作的内容、服务方式方面,还是在财务工具的运用及财务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方面。

一、财务管理方式的比较

1.传统财务管理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按内部需要、外部需要及结算需要分成三块,如果集团公司或跨国公司下属很多的子公司、分公司的话,下属子、分公司也基本上根据业务内容的多少及其复杂程度也做同样的职能划分。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扩大与发展导致它需要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员,而这些财务人员在费用收入、支出、员工报销、资产折旧核算、薪金支付、凭证录入等方面都做着相同的、重复性的工作,唯一的区别可能仅是处理的时间、地点不同而已。

2.财务外包服务

财务外包服务(Financialoutsourcing),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节约成本是促使这种管理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企业将总账核算、往来账款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等模块中企业不擅长管理、基础而又附加价值低的部分外包给那些在该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准的专业机构代为处理,如将财务资金管理外包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将应收账款包给收账公司去管理,将票据处理外包给会计公司管理等。财务外包可以使企业集中力量于其核心财务管理事务,有助于强化公司治理能力,改进效率。近年来,外包的发展也逐渐从业务处理型外包转向决策支持型外包,这表明财务外包业务并不单纯强调分割的业务操作,开始注重各财务模块的连接,从而为发包方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财务外包虽然能够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但也存在诸多风险,如企业内部信息、商业机密外溢所造成的风险,企业自身丧失了财务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和改善的机会,因与第三方的沟通及信息传递环节增多可能导致沟能不畅、时效性差,从而影响服务的质量。对于跨国公司的离岸型外包,因各国的财务准则、法律标准、文化等存在差异,对接包公司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不能合理地处置,可能会使企业财务活动无法正常地进行,从而对其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反而会起到负面的作用。所以财务外包对企业来讲是一种“快速瘦身”方法,为实现短期目标可为之;但如果对其未来的核心控制能力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不宜实施外包的策略。

3.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SharedService),是在信息及网络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新型财务管理方式,企业集团将下属各业务机构所有与财务会计处理有关的工作,或将不同国家、不同地点重复的、业务量较大、附加价值较低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进行处理。与财务外包模式相比,共享服务中心仍属于企业集团内部,它服务于企业内部,采用企业通用的一种语言,为内部客户提供专业、标准化的高效服务,可有效地克服外包模式的不足;又可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财务职能重复投入而带来的运营效率低下的弊端,标准化的服务还可保证会计记录的统一性、规范性,通过市场运作的机制,通过提供服务来创造价值,使用其服务的业务单位需要支付服务费用,改变了传统模式中财务部属于后勤、属于非价值创造部门的观念,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则专注于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核算和经营决策分析等战略性的财务管理。

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整合专业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

1.集中服务,降低成本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各地分公司都设有自己的财务部门,要求每个财务人员都熟悉整套财务系统,能独立完成所有的账目处理。但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大量人力资源及人力成本被节约,每个财务人员只需完成整个账目处理中的一个或某几个环节。比如应付账款一项,对中国、美国、新加坡的分公司处理业务内容及方式都是一样的,一个财务人员就不需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全套账目处理的方法,而只需要处理某几个国家的应付账款一项。这有些类似工业化的流水线,将全套账务处理拆分成独立处理的模块,这种集中服务有利于资源的集中,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在规模中实现效益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2.服务专业化和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集中服务,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利用专业分工提供专业服务,减少和避免以前分散在各业务单元中的财务部门因会计处理业务工作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偏差,保证了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的服务也可以采用量化的计算,如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量、处理业务单位的查询所花费用时间、平均单笔会计记账的成本、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周期、开票失误率、平均服务请求响应时间等,从而制定合理激励制度,有助于员工的绩效考核,提高服务的质量。

3.提高效率,聚焦战略

共享财务服务中心集中了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因此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集团如新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中心也可随时为新公司提供服务,从而促使企业战略实施更迅速。企业整合能力大大提升。随着共享中心服务的日趋成熟,也可以发展成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有偿服务的独立公司,获得利润。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影响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信息技术是基础,因为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网络信息之上的。只有当应用信息技术能实现数据集成,使跨地域的远程服务与支持成为可能时,共享的管理模式才可能产生,所以说财务共享服务是顺应科技发展,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产生的。目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广泛采用的技术包括财务处理系统(以Sap和oracle的eRp系统为代表,国内用友及金蝶也有类似服务系统)、财务票据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网上银行与银企互联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消除了会计事件发生与核算之间的空间距离,而且还消除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时间冲突,即一张凭证不能多人同时处理。

enterpriseResourceproject,即我们常称的eRp系统,对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另外,eRp系统的集成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系统的实时性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财务票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如富士施乐的FaS财务管理服务,可以将实物票据e化,并根据时间、供应商名称、内容等核心信息设定检索关键字,存入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为每张发票生成相应的电子凭证后,便进入财务审批流程。电子化的发票归档后,可以实现便捷的管理并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并和电子报账系统对接,实现多人同时调阅一份凭证,异地借阅,且后期数据存储至影像档案系统作为电子档案管理,从而将发票作为一种资源共享起来。

网络报销系统是从eRp模块衍生出来的,是共享服务中心的一个热点。报销环节所涉及的人员最为广泛,发生的频率也最高,是导致财务审核的工作量巨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这个环节对时效和满意度的要求也颇高。网上报销系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它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实现了报销流程的e化,所有的费用支出、业务审批都可以通过网上报销系统,从而实现收集数据、规范数据、完成数据的共享和集成,当费用审批完成后,与该笔费用相关的所有信息同时进入资金账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银行接口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流程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存贷管理、总账、财务报告、财务支付和财务收款等多个流程,并不是所有的流程都适用于共享服务。通常企业会选择交易量高、重复频率大、占用人力资源多、处理过程中文件密集、且处理过程容易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的环节作为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据统计显示,企业有70%-80%的交易量集中在财务支付和财务收款上,合同、发票、订单、收货记录等附助的文件量也最多,这些文件在企业中一般都是以纸质方式存在,这些纸质文件在支付及收款前都会归拢到财务部门进行相关的处理。所以,企业财务共享受中心通常将其服务内容集中在财务核算业务方面,主要有应收账款服务、应付账款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以及费用支付服务(报销)。

我们以应付管理为例来看一下共享服务中心是如何提供服务,完成相应环节的会计处理的。应付业务流程(ap)是共享服务中实施最为普遍的业务流程,主要解决公司外部供应商的货款支付、供应商查询、信用管理等服务,在系统上主要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eRp系统、银企直连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支持来实现。应付款管理流程通常分为申报、业务审批、支付账款三大块。

应付账款业务带来的付款和发票信息在进行业务处理的同时系统形成的记账分录,会通过过账的方式进入总账业务循环中,总账业务作为核心和应收业务、应付业务、资产业务及费用报销发生紧密的交互。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对集团公司、跨国公司整体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将财务管理从职能部门向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型角色转换的过程。从项目论证、设计和构建共享服务模式到正式的实施、运营及时时更新与改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规划,并且在构建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变革的挑战

财务共享服务满足了高效、多维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它是对传统的分权式和集权式财务结构的融合,既避免了分权管理所造成的资源的浪费,流程与制度的繁杂;又避免了集权管理中的呆板、与实际业务分离的不足;既吸收了分权管理中以客户为导向的优势,又吸收了集权管理中的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所以作为一种整合的服务,势必也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变革。如原有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人员安排、操作流程、财务制度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原有组织和流程中某些角色和职能都将发生变化,且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原有内部利益格局和权责的分配。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中最复杂和最困难的变革是对组织和人员观念的转变。

2.信息系统的整合

实施共享服务,信息技术是基础。如果集团原本使用多种财务系统,那么必须先在集团内推行统一的eRp。统一的eRp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搭建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作用在于,将所有财务制度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由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设定,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与外包模式相比,建立一个共享服务中心的启动成本可能相当昂贵。

3.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的标准化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即使进行组织架构改革和系统整合,在提供共享服务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较大的风险及其控制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统一规范的财务作业标准,并把制度、政策的要求切入到系统中去,由系统保证流程的顺畅。因此,完善的标准与流程的制定是有效的信息系统整合的前提条件。此外,还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以保证与前端业务部门运营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4.共享服务中心自身的实务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8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企业集团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大,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子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一方面企业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其分散的、独立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导致其财务系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企业亟须改进财务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一、传统的分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散的、独立的财务组织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前,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实行的是分散独立的财务管理,即每个子公司都会设立自己的财务部门,包含财务经理、会计、出纳的岗位。财务部门处理自己公司内部的财务工作,各成员单位财务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之间并没有沟通。

分散式的财务组织处理的是自己公司内部的事物,不能进行跨公司工作,不同成员单位之间不能实现均衡负载。这样就经常会出现同一企业集团内部某家子公司财务工作繁忙,而另一家成员单位的财务却无事可做的情况。另外,由于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财务部往往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也意味着人工成本较高。

(二)无法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人员缺乏对企业的战略推进作用

分散式的财务组织也制约了财务人员的战略推进能力。成员单位的财务人员一方面需要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财务预算、经营分析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学习最新的财会政策,按时出具集团及企业内部要求的各种报表;另一方面,又要处理琐碎的、重复的、技术含量较低的报销、支付、记账等日常财务工作。财务人员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日常繁琐的事物占据,不能深入到业务实际,也就无法更好地进行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财务支持。

(三)企业集团无法真正实现对成员单位的管控

分散式的财务组织下,各单位财务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企业集团下发政策、规章制度到成员单位后,成员单位在具体执行时却不够积极。而且对于成员单位来说,财务人员与成员单位业务人员长期在一起工作,在工作中出现集团的政策法规与成员单位人员意愿不一致的情况时,财务人员往往碍于情面会向成员单位方面妥协。此外,对于分散的财务部门来说,由于他们的薪资发放和绩效考核都是由成员单位决定的,而集团对他们没有实际的约束能力。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坚持集团的政策制度而违背成员单位的意愿也很难实现。这样就导致企业集团无法真正管控成员单位,下属企业往往财务管理松散,乱象丛生。

二、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

正因为分散的、独立的财务管理组织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企业集团开始寻找解决办法,大力推进企业财务转型和流程再造,通过财务集中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加强监管企业财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共享中心这一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财务共享服务,是指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共同将大量重复的、附加价值较低的、业务量大的财务工作集中起来,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财务共享中心,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由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成员单位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标准化、流程化的共享服务方式。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解决了分散的财务组织面对的种种问题,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建设,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财务共享中心能够集中高效地处理企业集团的财务业务,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张和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财务人员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公司新增子公司时,共享中心人员也能够迅速处理新公司的财务工作,免去了新公司招聘财务人员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以一家拥有50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为例,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前,每家子公司至少需要3名财务人员(包括财务经理、会计和出纳),这样整个集团共需要财务人员150人以上。但在建立共享中心以后,预计50人就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人工成本节约近2/3。

在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地点的选择方面也是节约成本的一种表现。由于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通常都会选择在薪资较低的二线城市或发展中国家,这样也能够节约大部分人力成本。例如,诺基亚公司,其全球财务共享中心就建在薪资较低的中国和印度。

另外,在实施共享中心后,财务流程进行了优化,业务流程、规则进行了标准化管理,流程的优化消除了大量多余的、重复的工作,使得分配在每一地方作业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也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中兴通讯公司为例,经过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后,财务每一单据处理的成本由2005年的14元,下降到2007年的7元,财务流程处理的成本下降了近50%。

(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后,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费用报销流程为例,在实施共享中心前,各成员公司标准不统一,各地执行尺度不同,使得业务人员经常对财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出质疑,员工对财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低。实施共享中心后,一方面,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接口和界面面对员工的单据、流程和员工的提问,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人员相对集中,公司在为员工提供相关培训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费用。此外,财务共享中心人员长期专注于某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相关的专业技能较高,专业化的分工也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实现公司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后,成员单位的财务人员从繁杂的非核心的业务中解放出来,可以将精力集中于经营分析和战略规划等工作。公司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到业务实际,实现公司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共享中心也能为公司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计划经营管理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财务支持。以中广核太阳能各子公司为例,实施共享中心后,公司财务部包括计划经营模块、预算模块、资金模块和业务财务模块。这些模块的财务人员对自己所提供支持的业务领域有深入的了解,财务人员在集团相应模块的领导下进行经营决策,集团的各项战略和财务管理需求直接地与各个模块进行对接,各模块为企业提供战略管理方面的财务支持,这也就有效地推进了企业集团一体化的发展。

(四)企业集团能够对成员单位进行有效管控

在分散的财务组织下,公司内部环境和人际关系都会对财务人员的公正性产生影响,当集团的政策与成员单位的意见发生冲突时,财务人员大多会向成员单位妥协。成立共享中心后,因共享中心人员隶属于集团,与成员单位属于不同企业,相互之间没有利害关系。而且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的每一笔业务会随机分配给共享中心各个不同的财务人员手中,业务人员面对的不再是固定的财务人员,这样也就降低了企业内部人员串通舞弊的可能性。此外,成员单位所有的业务对集团公开透明,任何一笔业务均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查阅,这也为企业集团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

三、现代社会财务共享面临的风险与问题

财务共享中心建成以后,对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乃至整个集团的管理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这就需要财务共享中心发现这些风险,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

(一)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

我国目前在各地的财会政策总体上是沿用国家统一的标准,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中却千差万别。另外,各地在税务政策的相关规定也都不尽相同,对税务的执行标准也不统一。这样就要求共享中心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时,不能沿用统一的标准,应区别对待。另外,共享中心人员由于与业务单位分离,对前线业务缺乏了解,与业务单位缺少沟通,同时对各地的具体的财税政策也不甚了解,与各地财税人员缺少联系,这就导致其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易造成企业法律政策风险。

(二)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存在风险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创建的。从架构上看,这个平台由多个信息系统链接组合形成。例如,中广核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是基于集团内部Upm系统、eRp财务系统、影像扫描系统、银企直联系统等四部分组合而成。多系统的组合就存在系统衔接、兼容性的问题,而且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数据存储、安全性、产能、反应速度等问题。如用户密码的泄漏、数据遗失毁损、网络病毒侵入、网络安全技术不过关以及数据备份不及时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财务共享中心的效率和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三)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风险

共享中心人员终日从事大量的、重复性的、琐碎的财务工作。枯燥的工作内容,单一的工作流程,很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另外,长期单一的工作内容也制约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导致共享中心人员人心不稳,离职率高。如有些跨国大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会细分成不同的科目组,某个组专门从事某一具体科目的财务工作。例如,诺基亚公司,其财务共享中心下设收入组、付款组、固定资产组、总账组等。以固定资产组为例,其组员会负责诺基亚在全球的与固定资产相关的财务工作。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如该组的财务人员可能在工作了几年以后,只熟悉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账务处理,对会计其他科目的核算都不了解,更不会接触到预算、税务等其他工作,这样极大地制约了财务人员的职业发展,由此导致人员跳槽现象严重。据统计,诺基亚的财务共享中心2年内的离职率高达30%。

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保障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和问题,本人拟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

第一,首先通过在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标准和代码,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统一的会计核算流程,建立系统的对接。其次,应加强共享中心人员与业务单位的及时沟通与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业务单位应有专门的业务财务人员与共享中心人员对接,当共享中心人员对业务有任何疑问时,可统一至共享单位业务财务处,由业务财务联系相关业务人员予以解决。这样就可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最后,加强对各地财税法规的学习,必要时财务共享中心可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深入地学习各地的税务政策,并能够跟踪最新的税务政策法规,以避免由于统一的标准化的操作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第二,关于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首先,通过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和宣贯,增强个人保密意识。其次,通过控制访问权限,可以保证共享数据的安全性。例如,针对应收账款,设置查询权限,只有相关销售人员才有权查询,采购人员或其他人员没有访问其相关数据的权力。此外,财务共享中心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对系统进行定期查毒检测,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第三,人员流动问题始终是财务共享中心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避免人员流失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规避:

一是为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设置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健全其福利保障体系,加强其业务素质和个人发展的培训,提升个人价值。

二是定期轮岗,使财务人员接触不同的业务内容,以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三是定期组织团队活动,加强团队建设。团队领导人定期与本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实时掌握组员想法,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及困惑尽量协调解决。以此鼓舞士气,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四是建立一套适应行业特点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绩效管理,使得管理者和下属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和发展目标,保证员工齐心协力、心甘情愿地为企业效力。

尽管财务共享中心在企业控制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财务共享模式并不是万能的,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仍存在一些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寻找有效的途径加以规避。同时,并非所有企业内的所有业务都适用于财务共享这一管理模式。企业的预算管理、计划经营管理、财务分析、成本控制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都不适用于财务共享。而且财务共享中心只适用于大企业集团,一些中小企业,即使规模大,但涉及行业众多的企业集团,也不宜采取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模式。尽管如此,财务共享模式在推动企业流程管理和财务组织建设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最终发展成世界级的企业集团。

(作者单位为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文涛.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探讨与实践[J].财务管理,2011(10).

[2]隋玉明.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4(5).

[3]王德宇.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5)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9

BryanBergeron在《共享服务精要》一书中给出了共享服务的定义:“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结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该业务单元就叫共享服务中心(SharedServicesCenter,缩写为SSC)。

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理论依据和优势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建立在亚当斯密的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业务流程再造、扁平化等理论基础上。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效率,规模经济可以降低成本,业务流程再造剥离不创造价值和浪费资源的流程步骤,扁平化使得组织变得灵活、敏捷,沟通更顺畅,更快地响应外界变化和需求。

(一)降低成本,实现更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财务和业务流程,专业化的分工,统一的培训,操作流程标准化、固化,熟练操作简单步骤,所有这些特点使得共享中心在处理事务时更为快速和有效率,实现工作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人员减少,或是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人员不增加,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对于操作人员的学历和经验要求可以大幅降低,节约了人力资本。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发点。

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将高层次的财务人员从琐碎繁杂重复的核算工作中脱离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上,利于留住优秀、高端的人才。

(二)减少沟通障碍,降低舞弊风险

传统模式下,总部与各分子公司沟通费时费力,同样的财务信息,不同的分子公司理解上可能不一样,导致数据提供拖沓、来往沟通繁杂,不利于企业及时编制财务信息供决策者查看。而同样的业务,不同的分子公司在账务处理上也会有所差异,也影响了核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大大地提高了资料报送的速度、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直接联系减少,且由于共享中心中人员轮岗、离职等原因,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串通的可能性,舞弊风险降低。

(三)更快响应需求,助力企业战略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使得信息和决策传递更为迅速,同时也因为将优秀的财务人员从日常工作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做分析、比较,使得财务的分析、决策支持更为到位,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功能和目标,助力企业战略的实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展迅速,并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

三、财务共享中心的劣势与挑战

财务共享中心也有许多的劣势,主要表现在:

(一)人员离职率高,进而导致客户满意度差

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操作简单,对员工来说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可替代性高,很容易导致员工厌倦工作,对工作前景感到迷茫。同时,由于工作量大,需要频繁加班,导致员工压力较大,离职率居高不下。

人员的频繁变动交接工作,使得共享中心效率高和响应快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有时候反倒比传统模式下更差,导致了客户的满意度下降。

(二)税务风险

由于所有的财务核算和报销等处理都放在共享中心,分子公司在遇到税务稽核、申报数据等情况需要原始凭证时,就需要来回调取。同时,在税务局人员对某些业务有疑问时,可能会发现经手的共享中心人员很多,导致沟通繁杂,效果较差,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前期投入大,信息化系统建设花费不菲

共享中心建立,需要强大的it和epR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的购置、维护费用很高,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四)对管理人员的智慧要求较高

初期推广财务共享中心时,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否则模式得不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无法推广。共享中心建立完成后,管理人员需要平衡员工的心理,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做好沟通工作,方能发挥员工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尽量降低离职率,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智慧都是考验和挑战。

信息化建设,对传统签字审批的思维,是一个挑战,有些领导一时难以接受。而对于财务人员来说,电子界面看起来没有纸质的单据友好,电子流程处理之后,仍需要再整理、核对纸质单据,存在重复劳动。

(五)在做国际沟通时,会存在时差,导致沟通不及时

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增加沟通的难度。对于一些特殊性的问题,共享中心人员处理起来可能不如本地人员专业和妥帖。而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当地的专业财务人员,有些问题只能去咨询外部专业机构,需支付昂贵的咨询费,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

(六)管理人员脱离核算,财务脱离业务

财务部门无法深入了解业务前端情况,面对数字时,无法进行深度、准确的分析,导致对企业整体风险的把握和管控程度不够,影响了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战略的实现。同时,核算与管理的职责有时候划分不清,工作中可能会有很多互相推诿的事情发生,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比较多。

四、中国国情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难点

财务共享中心最早源起西方国家,中国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但是仍然有许多的问题,在市场环境、法律制度、人才储备等仍与西方国家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会存在一些特殊的难点,举例如下:

(一)高级管理人才稀缺

我国高层次人才稀缺,能够立足于国内,并放眼全球的管理型人才更是少有,对我国的共享中心建设与管理是很大的障碍。我们需要积极地培养高层次人才,吸引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并设法留住他们。同时,管理层应积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跟上企业发展、人才发展的步伐。

(二)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的员工,由于文化方面的原因,在交接工作时会有所保留,无法完全标准化。同时,在日常操作时,往往会有偷工减料,不按照标准完成工作。这样就会导致共享中心的“标准化”无法落实,产生问题。

(三)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较大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分子公司没有当地财务人员,即使有,也只是处理一些少量的必须当地操作的工作,这样总公司对分子公司的财务管控极大,处理流程也较为繁琐,分子公司的灵活度较低。因此,共享中心不太适用于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时期。

(四)税务风险增大

共享中心模式下,分子公司对于税务局稽查等无法及时响应,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大。

(五)中国企业执行力较低

中国企业普遍执行力较低,导致流程设计再好,如果实际操作中不按照流程操作,那么共享中心的优势也无法体现,效果会大打折扣。

五、对财务人员如何应对的思考

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人员主动学习,分享经验,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扎实打好基础,了解业务实务,同时不断自我提高,积极做好准备,往管理会计方向提升。

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篇10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使用财务共享中心,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创新型的财务工作方式,与传统财务工作相比,财务管理中心可以大大的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并对企业财务运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本文对财务共享中心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集团财务水平进行分析。

1财务共享的内涵和特征

1.1财务共享的内涵

我们将财务工作由单一形式转化为全国或者全球范围,对资源和流程加以整理,以此来发展经济规模化转变,这就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含义。这种模式可以将会计作业集中进行的优势,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效率以及质量管理效率上同时提高。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的优势得到了各界社会人士的认可。财务共享更加适合资金流动性比较大的企业,主要原因是企业财务共享的同时需要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这样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企业财务共享包括的内容非常多,除了普通的差旅费报销、应付工资之外,企业内部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以及企业的固定资产也都是财务共享的基本内容。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财务中心提起重视,而且利用财务共享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的主要方式,笔者相信,在未来,财务共享也一定会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

1.2财务共享的特征

第一,管理控制性。管理控制性职能实际上就是会计管理职能和报告管理职能,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监控执行。其中会计管理职能主要包含总账会计事务记录、结算和合并等。报告管理职能则是涵盖了企业预算标准化报告编制,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报告的制定。第二,基础操作性。基础操作性职能包含应收和应付账款的管理职能、固定资产管理和工资支付管理职能以及账单发票管理职能。其中账单发票管理职能包括对供需两端账单数据质量的检查和制作发送税务发票。而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职能则主要包含收付款的票据管理、合规审核和数据处理等职能。第三,战略规划性。主要包含了企业战略投资规划和投资预算、企业税收整体筹划、成本分析和现金流规划等部分。

2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2.1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财务共享中心,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而且对于提高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都将其分为了若干个组成部分,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分散,这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可以分别发挥财务核算部门与财务监督部门的不同职能与作用,但是如果企业逐渐扩大,这种分散财务管理的方式很容易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影响不佳。而如果将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运用到规模相对比较大的企业中,其优势尤其明显。首先,财务共享中心的运用,会促使企业各个部门建立各自的财务职能构架体系,相关的财务经理、会计和出纳都会包含其中。其次,财务共享中心的运用,会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集中到一起,对于解决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的财务管理沟通不畅问题十分有利。最后,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能够大大简化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对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自动化与集成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中之后,可以精简财务管理人员,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2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

财务共享中心在企业内部的建立,有助于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细分,不仅保证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而且也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其次,企业在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之后,会将全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在共享中心中进行,这样一来,财务共享中心就如同一个管理企业财务的工厂,便于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最后,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以后,企业的所有子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都采用相同的流程,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各种风险的出现。

2.3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和标准化

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完善了企业财物管理各项制度,也规范了财务管理各项工作流程,要求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信息更加真实有效,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进而使企业数据信息朝着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工作人员数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的财务控制与管理水平也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具有积极作用。此外,企业财务数据信息标准化与自动化的实现,为企业相关决策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这不仅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了保证,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利用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建立标准的财务数据信息系统,让相关管理人员有效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4强化财务职能和总部监控职能

大部分的企业虽然都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但是其对企业其他部门的财务状况并不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同时,企业财务状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旦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向前发展。可见,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而现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将各个部门的财务状况统一到该平台中,相关管理人员还可以对不同部门的财务数据统计工作进行随机分配,而这些财务管理人员与其他部门没有直接的接触,自然也就不会互相串通,从而减少了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记假账行为。而且,财务共享中心是为整个企业服务的,每个部门的财务信息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中找到,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真正透明化。当然,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某个部门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加大了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此外,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为相关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实际作用。

2.5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企业财务状况容易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能够对财务数据流进行集中处理,并能够对市场营销费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这对于企业运行营销风险警示作用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对某个风险进行警示后,企业可以利用该共享中心,将风险进行分解,通过对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分析,结合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对多起数据进行分析,降低企业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