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劣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5:36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1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含义和特点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含义

共享服务是指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将企业的运作流程从单一运营单位转移到全区域、全国的层面进行资源和流程整合,以实现规模经济的过程。通过设立专业的服务共享中心,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企业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共享服务是把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结算和报表编制业务通过流程再造使其标准化,并通过共享服务中心集中进行业务处理,从而达到不断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目的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既能集中的将分散的各业务单元进行整合与流程再造,又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多样化、灵活性地财务处理,因此具有一些特点。第一,财务管理人员规模较传统模式相比精简了很多;第二,结构性成本较低;第三,对客户需求的反应比较灵活;第四,能够较容易的监控各地的财务,!运作;第五,各地财务服务的水平不存在差异;第六,各项财务制度能够有效地向分支机构推行;第七,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完成监管与内部要求的各种财务信息汇总和披露要求都比较及时。

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分析

与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实施中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可以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由于同类业务企业进行集中处理,随着人员规模的缩减,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同时组织架构的扁平化减少了企业的中间管理层级,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其次,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会计核算是集中共享的,财务共享中心对各属地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标准化的处理,杜绝了各属地单位为完成上级制定的考核目标而进行的会计造假,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由于中心对各属地单元的财务进行了标准化管理,分支机构的财务标准是统一的,各项财务制度能够向分支机构有效推行,使得各单元的财务处理速度大幅度提高,差错率明显降低,企业能够跨部门跨区域的完成所需数据的整合,充分发挥数据的协同效应。而且,共享服务中心所拥有的专业人员较多,专业水平较高,能够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之更高效、更权威。

再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财务共享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比的优点之一就是业务扩张的管理容易控制,因而当企业扩张规模收购了其他公司,或是在新的地区建立了子公司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立即提供财务共享的专业服务,而且企业也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全方位培训本企业财务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使财务管理人员把精力集中放在本企业的核心业务上,从而使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二)劣势分析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比有一定的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2

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内部审计迎来政府、企业重视程度加大、审计职能多元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外部审计压缩内部审计空间的威胁。顺势而为,因势而变,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创新与升级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内部审计;Swot分析;转型

一、审计环境下的内部审计

社会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应的,审计环境的变化往往也决定着审计的发展和前进方向。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内审协会(2013)对内部审计进行了最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不同的审计环境要求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发展也受其审计环境的影响。在我国,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审计理念正在向治理、风险与价值转变,从单纯的“查错纠弊”的财务审计拓展到风险防范和增值服务的管理审计范畴。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Swot分析

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不断提出新的职能需求,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从财务导向和管理导向向风险导向的变化过程(冯均科,2013)。在此过程中,国外很多大型企业内部审计已经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入到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审计(广义的管理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转型方兴未艾,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业务、职能尚缺乏明确定位。面对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有哪些优势、劣势,面对哪些机会和威胁,下面将采用Swot分析法加以分析。

(一)企业内部审计优势分析

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确保现代企业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要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必不可少的地位。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着内控的运行,促进内部体系的改进,有助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增强性内部审计概念的提出,表明内部审计发展到新的阶段,出现了以服务为导向的新内容,内部审计在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相对于外部审计机构,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真实情况更为了解,可以及时获得企业业务活动和管理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进而能监督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相对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内部审计依附于特定单位,具有独特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轨迹,对渐进变化的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同时,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跨部门、跨区域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条,这一特点使其相比其他部门具有信息优势。

(二)企业内部审计劣势分析

独立性是审计发挥作用的基础,无论是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还是政府审计,没有相对独立性,审计工作将无法开展。独立性作为审计的基石,决定着审计未来的发展高度。然而,相比于外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上具有天然的劣势,审计结果的公正性、权威性也相对较低,往往不容易被被审人员接受。我国现代内审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和行业准入要求,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内审人员业务责任能力有限。企业内部审计限于“查错纠弊,堵塞漏洞”,增值型内审活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三)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

资源配置更多的交给市场,这是十八大以来发展经济的基本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以往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体现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则需要现代化公司结构和市场规律来保证。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中国,作为现代化公司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将越来越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处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隐蔽且不易控制,将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显现,承担的责任不断增加,同时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王兵等,2013)。

审计作为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审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内、对外职能进一步分化,界限更加清晰。2010年9月,iaSB和FaSB联合了概念框架联合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将“决策有用性”作为财务报告的唯一目标,而非旧框架“决策有用性”和“受托责任观”相结合的双重目标,强调信息使用者是现存和潜在的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他们在做投资决策尤为关注未来现金流量(王菁菁,2014)。财务会计准则的变化愈发强调决策有用性和面向未来,只要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不再强调是否已发生,这表明财务会计认定受托责任的职能进一步弱化,对外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成为主要目标,认定受托责任更多的由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承担(类似于离任审计、绩效审计的功效)。在我国管理会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技术环境的作用越发明显。信息化技术拓宽了内部审计业务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同时,非现场审计、持续审计和云审计技术出现,大大延展了内部审计的时间和空间领域。随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和转型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撑和科技助力,带来新的机会。

(四)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

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组织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业务也更加复杂,财务会计处理越来越以原则为导向,强调职业判断和反映经济实质,对会计、审计人员专业要求也更高。相比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在人员专业性、独立性方面都有明显劣势。在将财务报告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内部审计的外部化是必然的。对于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外部审计更是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而实施。在成本效益的考量下,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内审外包。一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强化,内部审计的财务审计功能将趋于弱化,企业内部审计空间将受到压缩。

信息化技术在简化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给内部审计信息化安全也带来了威胁。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数据信息从纸质形式转变成磁盘储存,审计可视性消失,会计数据能够被不留痕迹的修改、删除,增加审计风险。同时突发状况的出现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干扰容易造成信息丢失,给审计工作造成困难。其次,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对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舞弊的发现往往需要运用会计、计算机、审计的多种技能。最后,跨部门、跨区域的特点使得企业内部部门审计掌握企业的一手信息,一旦企业的商业秘密、客户资料在内数据泄露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威胁。

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跨国公司或国内大型集团兴起与推广。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将原来分散在不同业务单位的财务部门的人员、活动、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企业集团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打包财务服务。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使得企业的一般性财务会计核算成为重复性、事务性、程序性的工作,相关财务人员脱离业务,沦为辅助岗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将一般性会计核算业务外包,交给外部财务公司统一处理。随着以云计算代表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构建国家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设想也被人们提及。公共信息会计系统平台是微观会计信息生成与提取平台,在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多层次信息共享共用。微观主体通过输入口将会计信息连接到信息平台系统,实现各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的内部牵制,自动稽核和利益自制(赵西卜等,2013)。如果按照这一设想,会计主体之间会计信息的自动稽核将使得审计工作得到简化,部分财务审计业务将不再需要。无论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还是公众信息系统平台的设想,都表明企业的一般性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将成为重复性、事务性、程序性的工作。相对应内部审计中的财务审计工作也将大大简化,空间进一步压缩,这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将是极大的威胁。

(五)构建Swot分析表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升级与创新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内部审计空间压缩的威胁。顺势而为,因势而变,内部审计应利用优势、把握机遇、规避威胁,实现内审的转型与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是全方位的,它包括内部审计作用从现有的事后监督逻辑转向事前、事中控制,功能从查错纠弊转向企业增值,业务类型从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李曼,2013)。内部审计可以利用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优势,借助大数据的技术支撑进行准确的监督预测,为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风险预警。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参与企业组织战略,确认和管理第三方风险,拓展信息安全审计,实现其新的发展(王兵等,2013).

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由财务审计到管理审计的转型并不意味着对传统财务审计的遗弃。面对威胁,财务审计的升级创新将是其出路。在专业性财务会计处理愈发专业,一般性财务会计日趋简单的趋势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面临专业性财务审计做不来,一般性财务审计没的做的困境。此时财务审计的定位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内审的财务审计应定位于内部分权管理责任下的的财务自我保障和受托责任的绩效审计,并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财务审计的创新与升级。内审的财务审计应当以过程的实时性审计作为突破口,将时间节点前移,审计内容更新,鉴证职能异化(冯均科,2013)。内部审计工作向大额业务相关财务收支的实时控制,财务决策和风险全过程监控,财务绩效和管理制度的评价转移,从而与外部审计在时间、内容和职能上互补。

参考文献:

[1]冯均科.内部审计发展:边缘化还是回归?[J].审计研究,2013(2):52—57

[2]王兵,刘力云,鲍国明.内部审计未来展望[J].审计研究,2013(5):106-112.

[3]李曼.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挑战与对策—基于惰性理论的视角[J].中国内部审计,2013(7):32-37.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3

关键词: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关键问题

在现在这样一个重视知识带动发展的时代条件下,企业要想发展,就必然要走创新管理模式这条道路。推进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工作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改变原有管理体系中与现展不相适应的部分,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方面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简化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精简企业的人力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就目前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措施,希望以此促进此项工作的更好开展。

一、目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企业在加强企业整体管控、提高业务运行标准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需求。我国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转变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也开始着手进行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僵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一次对传统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但在企业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忽视了对财务管理体制的定期优化梳理,传统的管理思想深入人心,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加之,共享服务中心本身就是通过减少简单重复的工作环节、精简工作人员来提高企业整体效率、降低成本,这在管理体制转变初期必然会使企业内部许多员工的个人利益受损,各部门间的嫌隙增大抱怨增多。会有许多不配合建设实施的情况出现。再者,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刚刚建成的初期阶段,它自身的优势可能不能完全显现出来,这时就很有可能失去公司最高领导层的支持。这些都将成为阻碍中心建设工作发展的因素。

(二)国内缺乏标准化建设经验

近年来,我国的某些大型企业通过收购等方式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到财务共享这一新型管理方式。可是,我国因为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已经开展关于这一领域咨询服务的会计公司较少,影响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真正通过这一方式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成功范例较少,外部经验的引进又不足,所以即使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已经结束也有可能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运行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中心的运行效果变差。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

企业的职员是一个企业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部财务人员的整体实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将每个分公司琐碎、重复性强的报销等基础的财务工作集中起来统一完成。这就造成了中心的财务人员虽然工作内容枯燥单一但工作量却庞大的现状,这时如果财务人员缺乏职业素养与责任感就会产生较高的辞职欲望,过多老员工的离职必然会带来新员工的加入,但新员工对工作的熟悉度会大打折扣,这对服务中心的运行与发展十分不利。

(四)企业的事前建设计划不足

虽然财务共享服务是有利于企业运行发展的一种管理服务,但毕竟每个企业的主营业务、管理方式、企业文化与特点等都不尽相同。部分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清晰,盲目跟从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趋势,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企业结构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一管理方式,破坏了原本的发展节奏,更糟糕的可能会让企业因此陷入困境。所以,完全照搬国外中心建设方式不但不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积极影响,反而可能激化企业内部矛盾,降低工作效率。

二、新形势下有力推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面分析的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加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促进企业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构建全新标准财务管理流程,推进服务中心建设

对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构建全新的标准化财务管理流程是推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重新设计适合企业运行的科学的财务管理流程,细化到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自上而下进行变革。对每个主要业务的流程进行细致的描述,明确规定每个业务的运作流程。构建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共享财务信息,通过一个标准化极高的模式避免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所以,要减少传统管理模式中众多重复的财务岗位,分支机构中的重复性工作交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那些经营内容比较单一、对标准化要求较高、基本不需要与客户直接接触的业务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范畴。真正意义上做到跨组织、跨部门对相关业务进行处理,减少人力等资源成本,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二)积极引进国外成功建设经验,提高中心建设质量

上世纪80年代初,福特汽车公司建立起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它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简单重复的、标准化程度高的财务工作都交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提高了整个公司的运行效率。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目前国外许多大规模企业都建立起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国内近几年才逐步开始致力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建设经验的差距可想而知。所以企业要想成功建立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国外成功建设经验十分必要。但引进国外成功建设经验并不等同于完全照搬机构管理运行体系,企业需要立足于我国国情,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参考成功经验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三)严格把控服务中心选人流程,定期进行人员培训

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高效运行的必要因素,是整个中心的核心。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在共享服务中心项目上遇到风险时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帮助服务中心更好运转。所以,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至关重要,从招聘环节开始就要进行严格控制,因为无可避免的要涉及海外业务,对员工的外语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要多加重视。除此之外,由于共享服务中心自身运营项目大部分都为一些内容单一的流水化作业,这让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技术难度大大降低,可替代的人力增多,企业所给工资当然也就相对下降,员工的离职欲望增强,不利于服务中心的长远发展。企业应当将自身的企业文化推广到服务中心去,注重财务人员的思想建设。同时,也应当增强员工福利,定期进行财务、外语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为财务人员争取海外学习机会,既能让员工自身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发展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共享服务中心的长远发展。

(四)设计适合本企业的建设方案,明确企业自身定位

虽然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新型管理方式,但由于每个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固有的经营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在推进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之前,一定要明确企业自身的运营特点,自行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的建设方案,坚决杜绝盲目照搬国外成功建设模式的情况出现。认真研究本企业主营业务的内容与特点、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并结合我国经济当下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一个真正适合本企业运行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服务中心的管理优势,有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合理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三、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质上是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一次全面改造,将原来的单纯的财务会计细化成更加专业的多财务管理层次。实施财务共享是全球大规模企业集团共同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财务共享这一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能够使企业更加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真正建立起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的独特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财务的集中高效管理。能够让企业更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提高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张祖彬.探析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J].财经纵横,2013(01).

[2]郭高路.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与控制研究[J].新经济,2016(10).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4

危机前,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就已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成为中外银行竞相开采的“金矿”。危机发生后,因这一“金矿”储藏量并没有因危机而降低,持续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作为中资银行,能够识别自己的比较优势、劣势和难点,就会为在竞争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克服难点,以立于不败奠定良好的基础。

危机前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状况

2007年3月,中国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正式在上海、北京亮相,成为中资银行首家推出顶级高端个人服务的银行,开创了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先河。随后,中信、招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中资银行相继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业务区域主要为北京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心城市,门槛标准通常设为10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为了适应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和发展金融创新的需要,更是为了抢占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及与在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的迫切需要。2006年3月28日,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大陆首家私人银行部开业,客户目标直指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家。随后,法国巴黎银行,瑞银集团等国际知名银行先后在我国开展私人银行服务。美林、凯捷2007和2008年的财富报告中显示,2006年、2007年我国高净值财富人数增长率分别为7.8%、20.3%。另据波士顿咨询集团2007年的分析,从富豪数量来看,中国是私人银行业务最大的新兴增长市场;从发展潜力来看,中国将在未来5~10年成为世界上私人银行用户量最大的国家。

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相比外资银行拥有比较优势,但也存在问题。优势主要表现在:经营网点众多;对高净值客户市场较熟悉;开展个人理财和财富管理业务的积累,具有深厚的客户基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业务相关法律存在缺陷,如财产权的进一步具体化、服务定价缺乏法律依据、私人银行业务与反洗钱的矛盾等;经营经验欠缺;专业人才缺乏;多数银行因长期实行分业经营,在信托、保险、投资银行等方面存在短板;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普遍,相互模仿程度较高,缺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业务管理模式采取总行直管下,集团内资源共享,使不同地区和部门的业绩难以考核等。

危机后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优势

在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程度逐渐提高的前提下,竞争成为在华中外资银行成败的关键。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于竞争力,而竞争力源于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又源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商业银行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为高净值的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其业务范围较宽广,除包括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收规划等专业服务外,还可能包括客户的旅行安排、商务、子女教育、医疗等行政、生活服务,也可能包括企业托管、并购、改制、出售以及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等提供财务方案的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的比较优势最终在于是否能够从前述的服务中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而且比较优势受自身能力、客观的经济环境、金融形势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则市场竞争者的比较优势也相应发生改变。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私人银行市场参与者的比较优势也随之改变,在我国私人银行市场,相比危机前,中资银行具有如下比较优势:

信誉进一步提高。由于中资银行的国有成分比较高,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的是从严的监管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后,国有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体或股份制银行。它们长期以来实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经营策略,已经建立起极高的商业信誉,也拥有了显赫的声誉。这也是中资银行长期努力的结果。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资银行受到一些损失,但损失相比盈利水平较小,并不对它们的经营、发展产生实质影响。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损失巨大,包括在华的外资银行。如美国的花旗、美林、瑞银等金融机构均出现罕见的巨额亏损,“两房”(房利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aiG)先后被美国政府接管,百年雷曼一夜破产。对比之下,此次危机使我国的银行监管机制和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适应性得到充分的证明。这也从相反的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中资银行的声誉,客户对中资银行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这是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巨大财富和资本。

人才的易得性增强。相比西方先进的商业银行,总体上,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在全球经营网络、经营经验、资源共享、产品范围、服务质量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世界范围内竞争,明显处于劣势。在中国范围内,尽管中资银行相比在华外资银行拥有更加广泛的经营网络和更加深厚的客户资源基础,但仅此不足以形成比较优势,重要的是缺乏丰富的经营经验和高度职业化的专业人才。金融危机发生后,外资银行发生了巨额亏损,有的破产,部分人才不可避免会失业或重新选择更具发展潜力的银行,这就给中资银行带来机会,可以借机适量引进私人银行专业人才,以弥补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人才需求缺口。

资本充足率保证,凸显抗风险能力,客户重心偏向商业银行。在国内,除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外,证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等机构也开展金融理财业务。虽然,它们开展的理财业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但它们提供独立财务顾问、资产信托、私募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服务和产品会吸引和分流部分高净值客户。金融危机发生后,瑞银、瑞士信贷、花旗、高盛等银行遭受了巨大打击,而它们的强抗风险能力相反却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是对从严的监管体制要求银行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的回报。金融危机冲击使高净值客户对风险有更加全面、清醒的认识。以致他们在选择财富管理服务机构时,将更多地选择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

高净值增量客户瓜分,传统优势章显潜力。在前部分的叙述中,2006年、2007年我国高净值财富人数增长率分别为7.8%、20.3%,从发展潜力来看,中国将在未来5~10年成为世界上私人银行用户量最大的国家。虽然金融危机尚未消除,并且已经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影响,但中国拉动内需的投资规划的政策实施,为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预计创造富人的速度不会降低,则私人银行的潜在客户增长速度也不会降低。因中资银行所固有的地缘优势、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经营网络等传统优势会使中资银行在我国高净值客户增量分配上占有优势,即会赢得更高比例的高净值客户。

危机后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劣势和难点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更加激烈。2005年9月,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私人银行――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2006年1月,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在上海设立代表处;2006年3月,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私人银行部正式开业。随后,巴黎银行、瑞银集团、高盛、汇丰、渣打等国际知名银行也相继在中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尽管这些全能型银行在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时间不长,甚至有些刚获得批准,如瑞信在上海的私人银行部刚获批成立,但凭借它们显赫的声誉、广泛的经营网络、丰富的经营经验、集团内资源共享便利等,他们在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极可能迅速达到庞大的规模。这是中资银行短期内难以超越的,这也是他们在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坚实基础。金融危机使瑞银投资的次级债券损失达到380亿美元,其他前面提及的国际知名银行也受到较大的冲击,然而,危机并没有使这些银行丧失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优势。相比之下,在此方面中资银行处于劣势。另外,正由于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及商业银行带来影响,而我国应对危机的表现将使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地向前发展,会使这些全能银行加大在我国市场的开发力度,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这也就成为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难点。

道德风险案例将打击客户的信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林公司与其私人银行的一位印尼客户打起了口水仗。客户拟美林,要求美林付给他9000万美元的损害赔偿金;另一对印尼夫妇在新加坡瑞银,要求获得860万美元的损害赔偿金;香港商人曾裕也在香港对高盛提起等。这些案例证明了金融危机已经使部分私人银行的客户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私人银行的客户信心因金融危机遭受较大的打击。危机后,客户信心的恢复不仅成为中资银行业务拓展的难点,当然也是外资银行的难点。

分业经营的劣势显现。危机后,雷曼兄弟破产,它的次级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巨幅波动,让许多私人银行的客户吃尽了苦头,对风险的厌恶也随之增大。结果会使私人银行客户在配置资产时,更多地倾向于信托、股权投资、艺术品等。而我国因长期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中资银行在这些领域是弱项,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而也就成为中资银行在危机后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劣势。

跨文化管理成为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环节,存在考验。危机发生后,给中资银行引进高端私人银行专业人才带来机会。在前面的论述中,此为中资银行的优势,但这也成为中资银行的难点。主要表现在:由于存在文化差异,这些引进的专业人才能否适应中资银行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能否融入到中资银行本土专业人才队伍中。他们通常提出较高的报酬,在现阶段中资银行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定价还无据可依的前提下,中资银行能否承受较高的报酬。而且,如因这些专业人才的报酬与本土人才的报酬相差巨大,使本土人才的受偿感降低,存在如何使本土人才保持和增强积极性等问题。

关于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从管理学的视角看,在激烈的竞争中,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才能使自己保持较强的竞争能力。为此,结合以上分析,就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根据iBm咨询服务公司的调查表显示,私人银行客户选择财富管理机构的前10个理由排序中,客户服务质量多年一直排列第一,投资顾问质量及服务机构的形象和声誉排列第三、第四。因此,中资银行可以以持续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投资顾问质量、极力维护机构的形象和声誉作为自己服务工作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中资银行可以采取可控的手段来实现的。

第二,在人才建设方面,中资银行立足于本土人才建设为主,适量引进高端人才为辅。这样既避免了引进高端人才可能出现的适应性、文化交融问题等,也可降低因服务定价的不确定性和高端人才高薪酬而使经营成本上升的风险。

第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可借鉴中信、平安、光大、招商等集团管理模式,逐步解决其长期分业经营体制下,在信托、投资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等方面的弱项,逐步提高其集团内资源共享的程度。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5

第三方理财机构在面临巨大的市场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竞争时况,不断发掘自身优势,寻找并改进劣势,客观认识优势与劣势从而制定完备的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优势Strength

1、科学的理财方案设计理念和创新的理财服务模式

第三方理财强调以保证个人一生享受高品质生活为目标,长期、个性化的规划,以满足个人不同人生阶段的预期支出,细至教育计划、退休金计划、结婚计划、购房购车计划、遗产计划等的投资计划,而非追求短期的资产增值。

2、坚持第三方中立性、无偏见的立场

保持第三方的公平公正的独立性,诚实守信,一切以客户为中心,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遵守职业道德和依靠职业素质,为客户提供客观的咨询方案,决不会像其他金融机构推销和代销金融理财产品。

3、充分的市场层次细分

针对个人收入的地区差异、行业差异比较明显,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不同收入层次以及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对个人理财的内容、方案设计要求大相径庭,第三方理财进行了充分的市场分析和市场层次细分,提供客户最合适的理财方案,弥补了商业银行流水线式理财服务的不足。

4、无准入门槛的制约

默认的高门槛将成为普通百姓体验金融机构优质理财服务的拦路虎。据了解,国内商业银行都有设置相应理财服务的起点金额,如5万、10万、20万不等,而外资金融机构谋求中高端客户,开户金额低于20万的普通客户,将很难享受到外资理财的优质服务。

二、劣势weakness

1、在国内起步晚,专业理财人才稀缺

在亚洲,目前已有CFp约7000人,而香港、韩国、印度都是在2000年后开始引进CFp考试,随后个人理财业务才在中国民间蕴酿,理财金融师德培养才刚刚起步,其中上海、北京和深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三方理财机构在当地纷纷建立,但某些地区至今还较少人问津,做到全国理财市场普遍接受第三方理财尚需一段时间。

2、理财人员职业道德问题

金融业是一个容易让人浮躁的行业,从业人员成日面对大量客户资产,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保持平和的心态,抵挡不住某些机构不合理的佣金诱惑,易发生违背职业道德准则的事件,对第三方理财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三、机会opportunity

1、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近20年来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存量增长了200倍,年均名义增长率达到30%,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相关的理财服务市场将会空前地繁荣壮大。

2、国内个人理财服务尚未成熟

受制于国内金融机构不能跨业经营,银行等金融机构理财服务往往过于偏向某方面。如银行理财引导客户投资大多推荐购买开放式基金,因为代销开放式基金是银行业务。而第三方理财与金融机构无直接关系,选择投资可横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甚至创业投资等,填补了国内金融机构的空白。

3、理财师资格认证逐渐规范

近几年,金融理财资格认证制度的引进,加强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将不断促进我国理财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理财这个大蛋糕也将吸引更多具有职业敏感性的证券、保险、银行业等专业人士投入第三方理财行业,逐渐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理财规划师。

四、威胁threat

1、国内投资理财观念仍未转变

在北京、上海等地第三方理财发展迅速,但其他地区方兴未艾,人们的投资理财观念仍较传统,更信任商业银行、证券、基金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而对第三方理财认识度还不够。如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打造第三方理财的品牌信誉,赢得人们的普遍关注和信任,是第三方理财发展的一个关键。

2、外资理财机构介入

外资理财机构有在国际金融市场上100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优势,拥有卓越的财富管理能力和硬实的品牌形象,国际市场期权和期货挂钩的理财产品,成熟的客户关系管理,相比之下,国内理财机构都是明显滞后的,如何向外资理财机构取经,提高国内理财服务质量是迫在眉睫的难题。

3、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没有健全的模式条款保证理财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同时约束从职人员的法律法规也相当有限,应加快相关立法进程。

五、总结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6

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携手全球顶尖的财务专业机构特许会计师公会aCCa,以及风险管理领先专业机构华夏邓白氏,一同于3月10日在沈阳举办了主题为“经济增速下行时期的风险管理之道”的城市巡回沙龙。在此次沙龙上,aCCa的财务专家、华夏邓白氏的风险管理专家等业内知名专业人士,以及90多名来自辽宁各个行业的财务高管共同在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工具与实务等诸多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享。此次活动还得到了长江商学院辽宁校友会、沈阳市中小企业协会、兴中海集团辽宁分所的大力支持。

此次沙龙活动首先由东软集团CFo张晓鸥做风险管理企业实务案例分享,张晓鸥分享了他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风险的理解,从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企业内部的战略经营风险这5个方面结合东软集团的实务案例进行分享。紧接着,华夏邓白氏风险管理专家张渝阳做了企业风险管理新趋势的主题演讲,他从第三方风险管理的角度分享企业风险管理的新趋势。接下来,《首席财务官》杂志主编田茂永从德州扑克的视角谈当前风险管理策略。

在最后的topCFo高峰对话环节中,来自辽宁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霍春辉、东软集团CFo张晓鸥、前昂立集团CFo苏宇、aCCa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于翔天与现场来自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互动极为热烈,从企业运营发展及财务的角度,畅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

财务战略助力企业转型研讨会

2016年5月6日,《首席财务官》携手致同会计师事务共同举办“财务战略助力企业转型研讨会”。活动特别邀请到50余位财务高管走进北汽新能源公司,就如何谋求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财务管理效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活动伊始,嘉宾们兴致勃勃参观了北汽新能源的展厅、车间及监控中心,在研讨会期间,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张建勇先生首先就北汽在企业转型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财务战略做了分享,涵盖其“集团化”战略时构建的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实施“二次创业”战略时构建的精益成本管理中心;及实施“国际化”战略同时构建的海外财资管理中心。正是这些财务战略助力了北汽的发展,使北汽成为了一个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国际化自主品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世界级企业。

同时,首创股份CFo冯涛先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首创的财务管理工作及融资子战略。冯涛先生认为,财务工作的子战略就是与业绩评价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最顺流程、最少成本、最高效率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财务管理子战略的原则是全面准确反映财务信息、提升各业务点经营绩效、数据透视支持战略决策、保证需求降低资金成本、尽调估值判断项目价值、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效益、控制风险和标准化管理。

致同证券业务全国负责人郑建彪先生在会上指出,“作为专业服务机构,致同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意识到企业对于精益财务管理上的需求变化。正是北汽、首创等客户的每一次财务管理上的需求转变促使致同在服务内容、质量、行业经验、甚至合作方式上进行转变并进一步提高。”

会议的圆桌环节由《首席财务官》杂志社社长田茂永先生主持,北汽集团财务部部长叶小华、首创股份CFo冯涛先生、致同郑建彪先生共同就财务管理效能的提升进行了讨论。几位发言嘉宾表示,随着市场及服务的多样化,多数企业都在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企业未来更趋向寻找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这会促使服务机构转变自身的意识形态,只有贴近企业需求,才能达到双赢。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7

关键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96-02

一、前言

国库集中收付的含义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的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新制度的变革必然促使高校改进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认识我国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wot分析法是一种普遍运用的战略分析法,首先是把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罗列出来,然后依照一定的次序把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匹配,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从中得出一系列高校发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应战略。

二、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Swot分析

1.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势。(1)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前,高校资金拨付审批流程较长,并且存在资金多户头存放的问题,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弊端。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当高校发生购买业务时,资金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缩短拨付流程,改变支付程序烦琐的局面,有效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2)预算单位在财政系统上提交预算,尤其是政府采购额度一旦下达,预算执行中就不得随意改变其用途。而且,采购金额要编制准确,确保在财政采购平台上购买货品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增强预算意识,如实申报用款计划,促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3)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高校每笔资金支付的金额、时间、用途、收款单位及银行账号等信息都要在财政系统中录入,因此,财政部门可以对预算单位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督,提高高校收入来源与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避免高校随意挪用、挤占和截留财政预算资金的现象,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2.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劣势。(1)增加高校财务工作量和复杂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按规定,各单位自行开设的账户将全部取消,经批准设立的账户均应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拨付方式等方面的新要求,给财务工作带来新的要求。首先,高校增加新的资产类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务人员在高校账务系统中要录入额度,做相应的会计分录。其次,出纳岗位要在国库支付系统中录入授权支付信息,复核岗位要复核后方可打印授权支付凭证,完成支付流程,导致等待时间较长,会降低工作效率。再次,增加对账工作。高校财务人员要定期对银行对账单、日记账、国库支付系统的支付明细单进行三方对账,增加对账的难度,增加高校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和财务人员的工作量。(2)集中支付制度与现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冲突。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各项收入支出全部要纳入预算中,但收入和支出的统计口径不同,收入按来源划分,而支出按性质和用途划分。实施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财政资金拨款均被纳入其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而学校的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要在学校的基本账户中核算,这就要求高校辨别每笔资金的性质,容易造成两类账户的资金串用。(3)国库支付系统与财务系统信息不共享。目前学校财务系统是独立财务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是独立的财政支付系统,学校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和国库支付系统的信息不共享,使得财务人员要先在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中录入支付数据,然后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录入。两个系统都要维护,出错率高,有时会造成预算单位拨款科目总分额度不相符的现象。国库集中支付网络支撑平台不够,会降低工作效率。

3.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机遇。(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中央能够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防止资金滞留,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改变政府单一性和冗杂性的宏观调控,推进政府职能向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扩展,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宏观调控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社会反腐倡廉工作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反腐倡廉靠制度建设,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成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对于高校财政资金的去向实施实时监控,避免资金被挤占或挪用的情况,能够从源头上监管财政资金,防止财政资金在使用前就流出国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可以降低政府腐败的可能,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我国的经济稳定。

4.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挑战。(1)我国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缺乏实践经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财政资金规范化管理的普遍做法。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都普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国外财政管理的模式以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政治、经济、法律的客观条件与我国存在差异,导致国外的实践经验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2)高校预算编制不够精确、细化,申报和批复时差长。高校一般是当年7、8月报第二年的预算,经过寒假、春节到第二年3月开完“两会”才会被批复执行,制定预算时间与批复时间相差较远。高校教学、科研用款预算科目和金额编制比较粗糙,缺乏科学性,预算执行中变化大、调整多。财政直接支付的项目数额大,品种多,有些项目可能更改实施计划,又须再次申报、审批,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及时性及有效性带来挑战。

三、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效实施的策略

1.wt策略。(1)加强业务培训,积累工作经验,应对复杂的财务工作。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在申请、拨款程序和结算方式上发生很大变化。高校财务工作者应加强业务学习,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掌握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熟悉和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的操作程序,强化财务人员的操作技能,适应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2)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涉及的业务种类多、部门多、手续复杂、结算频繁,面对加大的工作量,高校应加快财政、国库、银行及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网络“接轨”建设。高校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把校内财务核算系统和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兼容,实现信息互通,使资金的缴入、划拨、清算等环节及时、畅通,实现信息共享,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系统的逐步完善,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从预算、核算到决算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高效率管理。

2.wo策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制改革也不断更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来说是新鲜事物,各高校应主动在使用中加强沟通,及时向上级财务部门反映发现的新问题。高校应该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有关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配套的资金管理制度及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运行程序。

3.St策略。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减少外部环境的威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由以往的资金总量控制转变为对每笔资金的预算指标控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算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高校要做好每一项指标的细化、测算,对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把关。其次,高校要明确各项预算支出的明细和用途,按照财政要求选择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努力做到支出进度与预算相吻合。

4.S0策略。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涉及财政部门、主管单位、预算单位、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对高校而言,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势在必行。首先,高校应建立健全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控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高校应明确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合理分工协作,工作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再次,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总之,通过制定政策、职责分工、定期督查等一系列跟踪监管机制,保障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建设。

四、结束语

当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财务和资金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要适应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推行也是一个逐步探索、日趋完善的过程。通过Swot分析法,高校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国库集中采购支付制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探讨和研究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克服劣势,挑战“威胁”,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从而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皓,焦琳.高校实行零余额账户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3):47-48.

[2]王伟英,方明.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2,(6):21-23.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8

关键词:peSt分析;河北农村;互助养老;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peSt方法的河北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1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北省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已经显性化,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农村养老面临巨大压力。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缺位的背景下,河北探索出了互助养老的新模式。

一、河北农村互助养老的含义、定位和特点

河北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首先出现在肥乡县。这种模式的含义是“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实现“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的养老愿望。这一模式主要解决子女在外务工、经济来源有保障、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农村自建互助幸福院,政府补贴保证运转,老人花费少。互助幸福院的建设和管理主体是村委会;政府补贴基本保证运转,每建成一套“互助幸福院”,配套措施由政府承担,住满20人的,每年给5,000元钱经费,入住的老人自带米面油就可以了,每位老人每月花销折合人民币不足20元;2、入住老人互助供养,自我管理,不需要服务人员;3、这种模式可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难题。

二、基于peSt方法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优劣势分析

peSt分析法是一个常用的分析工具。在peSt方法中,p(politica1)是政治因素,e(economics)是经济因素,S(Socia1culture)是社会文化因素,t(technologica1)是技术因素。这四个因素对某种养老模式定位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每一个因素的不确定性都会对某种养老模式的存续及发展构成严重阻碍。

1、政治因素。新时期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民政部李立国专程到肥乡进行调研,称这一养老模式是已经被实践证明,是群众需要的、村级组织有能力兴办的、政府有支持条件的新型养老模式。民政部已下发指导意见,在全国农村倡导互助养老模式。这种模式被河北省民政厅确定为“幸福工程”在全省推广。河北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了2012年“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覆盖率达到40%以上”的目标。从上述分析来看,由于高层政治的支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拥有很好的政治环境。

政治不确定因素:国家层面的支持还未出台;省政府的强力推动容易导致基层政府疲于应付,会出现敷衍现象,造成互助幸福院有名无实,老人得不到真正的养老服务。

2、经济因素。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紧密相关,受到经济因素的深刻制约。地方经济水平是搞好互助养老必要的物质前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费用低,村集体一次性投资建设外,每年水、电等费用仅几千元,入住老人每月只需花费几十元。这种模式村级组织有能力兴办,政府有条件支持。河北省将这种模式确定为农村养老“幸福工程”在全省推广,2011年省级财政列支8,00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利用闲置校舍、厂房、村委会房屋、民房等,推动“互助幸福院”建设。这些经济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互助养老幸福院的发展。

经济不确定因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各地互助幸福院建设的参差不齐。互助幸福院由村组织负责建设和维持运转,对于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农村来说,甚至难以筹措启动资金,何况还要维持长期运转。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公众对农村互助养老的支持和认同程度对实际工作的推动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搞好互助养老必须增强社会公众的感情投入和参与积极性。这种模式能够缓解代际养老压力,既给老人提供了集中居住、互相照顾、快乐生活的自由空间,也为子女赡养老人提供了平台,为孝道文化的发扬探索了新的形式;既解除了老人孤独寂寞,也解除了子女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

社会文化不确定因素:中国固有的家庭养老的孝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人们对于这种养老模式的认同,毕竟我们理想的养老模式是三代同堂、父慈子孝、儿孙绕膝、颐养天年。

4、技术因素。互助养老模式中低龄照顾高龄、健康照顾体弱,在开展工作时不可能不需要技术、技巧和方法。技术因素是这一模式的劣势,老人们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养老服务的技术、技巧和方法;农村卫生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脆弱,难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的建议

1、争取国家支持,提高建设层次。河北省的农村互助养老幸福工程已经得到国家民政部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示范互助幸福院的建设,争取把这一做法纳入国家支持的范畴,把这种模式作为国家养老体系建设主要形式列入支持范围,由此也能享受到各种政策。

2、政府分类补贴,实现均衡发展。由于各地农村发展不均衡,经济条件差异大,政府的补贴应加以分类,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地方自行筹资建设;对于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地区,给予适当补贴,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加大补贴力度,鼓励慈善资金捐赠。通过分类补贴,实现农村互助养老的均衡发展,使各地老人享受同等的养老待遇。

3、资金捆绑投入,提高使用效益。互助幸福院建设资金基本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房屋建筑改造费用,通过整合扶贫、财政、住建、发改、民政、残联等部门资金解决;另一部分是水、电、路、通讯、电视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费用及相关新农村配套项目建设费用,通过相关部门安排项目资金解决。这样既充分发挥各部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可以解决贫困地区互助幸福院的建设资金问题。

4、加强督查,保障建设质量。对不具备相应条件的互助幸福院重新规范,特别是对那些借互助幸福院建设之名而借机敛财的,相关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另一方面要对互助幸福院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严格把关,制止将一些不符合条件、设施老化陈旧或是不达标的场所充当互助幸福院,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5、完善公共服务,弥补技术劣势。一是把互助幸福院建设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由乡村医生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强化医疗跟踪服务,实现农村医、养结合;二是强化公共服务,把互助幸福院建设与老年服务站建设相结合,吸收、整合乡镇各类服务机构组织和人员组成农村老年服务站,与农村互助幸福院有机结合,免费为老人提供公共服务,维护老人合法权益,提高老人养老质量;三是创造条件吸引志愿者加入,改善互助幸福院的年龄结构,创造幸福氛围。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9

2007年6月,山东省14家城商行的最后一家泰安商行挂牌成立。当年年末,1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不良贷款率仅为2.25%,平均拨备覆盖率超过100%,2007年实现经营利润49.77亿元,财务状况良好。

在山东银监局看来,山东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比较均衡,并不适宜走合并的道路。山东银监局领导曾表示,就山东省实际来看,银行体系中缺少的不是为大客户服务的大银行,而是以中小客户为目标的中小银行,为地方服务、为市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社区银行。不适宜走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组建单一法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道路。

在山东银监局考察各种发展模式的同时,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合作基金会来中国寻找技术援助对象。经多方考察和交流,试点机会花落山东。

艰难的选择

据当时在山东银监局工作的黄鑫回忆,考察和交流后发现,德国数百家储蓄银行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非常相似,都是独立法人,有的相互参股,有的在业务上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it浪费,形成合力,数百家储蓄银行只有两家信息中心支撑。

在信息中心的整合过程中,也不是所有的储蓄银行从一开始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it系统交由信息中心统一维护和开发,有些储蓄银行直到现在也没有加入信息中心,自己成立了软件开发公司,多年来自行研发运维自己的it系统,但是在考察中发现,这类的储蓄银行目前也难以支撑自己独立的信息中心,准备加入统一的信息中心。

德国储蓄银行的经验表明,成立山东省城商行合作联盟可以节约大量计算机系统重复建设所需的费用,比如大型发电机、机房恒温恒湿空调、大型变压器、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电力滤波系统、计算机机房场地的建设资金,以及计算机各方面技术人员的全套配备等。

黄鑫认为,商行联盟打造的区域性银行中后台共享服务中心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为中小城市商行提供服务:一是促进联合发展提升区域性银行群体竞争力,全面支持区域性银行整体层面的业务拓展、产品与服务创新,灵活支持多种形式与多种模式的区域性银行之间的业务联合与共同发展;二是快速满足区域性银行的个性化业务需求,全面支持区域性银行作为独立法人行的业务运营与发展、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三是推动金融产品与业务的创新,跟踪研究国内外金融业务与产品发展趋势,结合城商行发展现状与客户需求,适时推出新产品、新业务;四是提供高水平的it与业务运营平台服务,发挥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为各城商行提供高效的运营维护服务。

成长的烦恼

平心而论,山东省内1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省份的绝大多数城商行一样,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优势和劣势一样明显。优势是在当地掌握着很多优质的客户资源,资产质量和股权结构也逐渐得到了改善;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地域性限制、规模不大、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强、业务特色不明显,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还有it能力不足导致对业务的支持不够,影响银行业务发展。

曾经在山东银监局工作过的黄鑫有着很特殊的感受,因为在山东地区,也有很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一进银行之后,看到他们的一些宣传架构,很多都是该行的相关创新产品,理财产品,但是到区域性银行看看,真正银行自己的产品可以说非常少。

区域性银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面临的一个共同趋势就是,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大,信息系统的扩张也势在必行。

而随着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不断建设,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区域性银行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多,it治理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同时,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自助服务渠道的建设,也是这几年区域性银行发展的重点。

伴随着高速增长,中小城商行等区域性银行开始出现成长中的烦恼:大量增加it投资,是区域性银行进行业务创新不得不做的选择,没有it系统,业务无从发展;没有it系统,跨区经营就无法实现;没有it平台的建设,可以说银行业务发展寸步难行。但与此同时,it风险却在不断扩大,夸张一些说,银行业正进入一个it风险的高发期。如何驾驭风险,保障业务的平稳发展?

很多区域性银行,尤其是那些资产规模在三、五百亿元以下的银行,缺乏强大的信息科技团队和投入,间接导致发展过程中遇到产品缺乏、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些是规模小的银行最头疼的问题。行里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一提到人才方面,一提到资金投入方面,各个行高管都非常谨慎和小心。资金制肘,如何保障业务的快速发展?国有银行动辄一个系统上千万、上亿元,很多新产品可以迅速推出,但是区域性银行怎么办?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之下,如何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系统?

说到it人才,规模较大的区域性银行有50到100人左右的科技队伍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是现在很多300亿元以下的区域性银行,科技人员的数量有的还处在个位数。这些人轮流值班,很多的工作完全是一种消防队员的“救火模式”,推动银行业务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那么,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出路在哪里呢?

共享模式发挥作用

区域性银行的it建设到底该何去何从?是自建,还是外包?还是共享?

外包,包括灾备中心的外包、研发的外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个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但是能不能彻底解决困扰中小银行it建设的长期问题?

对于自建,区域性银行建设it系统在更新换代的时期,可能各个行都非常重视,也舍得投入巨资,投完了系统上线之后,这些系统如何能够持续不断优化,持续不断维护,使它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系统上线后的工作就是能让系统平稳运行,对于系统如何支撑现在银行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如何运行?各个行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即使有心可能也无力解决。

从商行联盟的实践来看,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种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不光是基础设施、系统平台的共享,甚至是应用软件,也可以实现共享。

黄鑫表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的共享比较好理解,但是应用系统的共享可能就会存在一定的顾虑,担心自己的有价值客户信息或重要数据被其他同行获取。毕竟这没有先例,其实,在技术手段上、在风险防范上,应用系统的共享已经不是难题。

共享中心的最大作用是克服了单体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共享中心来实现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整个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实现各个行以低成本的投入,获得一个高水平的系统。通过共享中心,可以在技术和业务等多个层面高质量、高效服务于各家区域性银行,这是资源整合的效果。

统一it平台的建设,大家把一些区域性银行的投入集中起来,可以更好地建设一套高水平的系统,而且通过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能够为系统的升级完善提供持续性的it服务,这也是共享中心非常重要的工作。

共享方式不仅局限于it平台的建设,将来有了这种it共享的基础,还可以为区域性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支撑,为业务服务才是it共享的根本之所在。

大统一小差异

一个共享中心,面对十几家成员行,未来将支持几十家,甚至更多的成员行。虽然成员行都是中小城商行,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区域,它们的需求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实现既共享,又有一定的差异呢?

比如,共享中心在数据组织和管理上一定要满足多银行的支持,数据是各家银行独立的资产,不能说因为系统共享了,这些数据也共享,是绝对行不通的。如何在会计核算方面,用一个系统满足多家银行的差异化需求?伴随着整个系统数据的集中,对安全性和性能要求会更高,央行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如何满足?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要求如何满足?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如何满足?

在两年多的运行过程中,商行联盟一直在不断思考、不断解决统一和差异性的问题。为此,商行联盟提出了“大统一”和“小差异”的思路。对于大部分的同质化业务,前端的交易,业务处理的流程,风险的防控到后方核算的处理,没有差异化的必要,完全是可以统一的。

黄鑫介绍,联盟成立初期,的确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些问题在商行联盟的发展过程中已在持续解决。下一个难点和焦点问题就是业务的共享,就拿建流程银行来说,以单家银行的交易量、数据量来看,建立影像中心、单证中心、集中作业处理中心等大后台模式将又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庞大工程。如果通过共享中心的模式,大家建一套共同使用,这些东西都可以在共享中心,利用共享的资源来做的话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服务的共享,通过共享中心,可以真正实现各家成员行的网点共享,这点确实对处于弱势的中小城商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共享中心的方式,从理论上来说,营业网点就可以几何倍数地扩张,包括对公的业务,对私的业务,在共享中心下的各个成员行的网点都可以方便地实施。

财务共享服务劣势篇10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长征中,要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合理制定将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如参保不公平、筹集机制不公平等。因此,重构新型、和谐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和谐社会下的社会医疗保险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这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流动机制,既能为社会位置较低的弱势成员改善处境提供平等的机会,又能为优秀者的胜出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和谐社会也按照人们对社会经济各领域的贡献进行分配,恰如其分的回报有利于充分激发各阶层的潜能,调动积极性,推进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按劳分配的进程。最后,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各阶层之间保持互惠互利的公正规则,优势阶层利益的增进不能损伤劣势阶层的利益,而应改善劣势阶层的处境。

(二)和谐社会下的社会医疗保险的特征

医疗保险是现代国家依法建立、政府主导实施的旨在为社会成员在面对疾病风险时,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和谐社会下的社会医疗保险有以下3方面的特征:参保公平性、筹资公平性和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

1、参保公平性也称医疗保险的社会公平性,就是每个公民都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

2、筹资公平性。其主要涉及支付能力原则,也就是根据每个公民的支付能力筹措经费。

3、公平性。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是指具有相同卫生服务需求的人可以得到并同样地利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不论其性别、财富、种族、地理等方面的差异如何。

总之,健全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能充分保障参保人的就医权利和为参保人提供经济补偿,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有序的建设,使有限的医疗保险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促进定点医疗机构的和谐发展,满足广大参保人的医疗需求,因此也会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二、和谐社会条件下加强社会医疗保险建设的措施

(一)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社会医疗保险本来是为因病返贫遇到困难的群众解决困难的,是一个做好事、做善事的部门,理应为群众所拥护。但目前却有不少参保人员或参保单位对医疗保险有意见。究其原因是广大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对个人自付比例偏高的根本原因还不明白。因此,继续加大对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力度很有必要。主要应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张旗鼓、长期、全方位地进行宣传,让多数群众真正认识和理解医疗保险。

2、多出几本宣传册子,要多向参保人员宣传如何避免小病大治、如何做到既看好病又少花钱,让参保人员或单位也来充当“守门员”。

3、经常下到各参保单位去面对面讲授或定期开展大型现场宣传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建立科学的农村医疗基金筹集机制

目前,全国大多数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大部分农民还不太富裕,对医疗出资的程度十分有限。各级政府对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每年都要支出数额较大的费用,而对农民的医疗保障则没有或者很少资金支持,这也是造成城乡卫生水平差别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将政府对农民医疗保障资金的任务完全交由县乡两级政府负责,全国除了特别富裕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县乡的财力情况都难以对农民基本医疗保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应采取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集体补助分要根据当地集体经济状况而定,一般人应占筹集资金总额的20%左右;各级政府也应有适当的财政投入,吸引农民为自身医疗保障投资,农民个人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资金以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左右为宜。

(三)加大政府投资

在加大政府投入方面,首先是对社会医疗保险进行合理补偿世界趋势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按照服务量和工作绩效来进行补偿,体现促进效率的原则。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切实加强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政府公共财政加大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投入比例,合理测算和确定各种定额基数。对于不同等级和职能的医院、不同的病种制定相对应的合理的医疗保险定额。其次在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效率应体现公平优先原则,在城镇,政府应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同时也应加大对社区医院的财政投入,定期对社区医院的医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医疗水平,缩小与大医院之间医疗水平的差距。在农村,重点加强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重视和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要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医保政策,引入全面的监督机制,把政策执行的标准、考核的细则公开透明,主动接受广大参保人员、政府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监督。同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调整充实有专业能力的管理人员,引进公共卫生管理和保险精算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为整个医改提供医疗保险方面的人力保障。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的管理不是一种权利,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改变与公立医疗机构的结算方式,预付一部分并及时考核结算,减少公立医疗机构不必要的开支,从而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有一番积极的行政作为。

总之,国家发展要依靠社会安定,社会整体安定需要大多数以家庭为“社会细胞”的稳定来维系。积极利用社会医疗保险解决人们在就医治病上存在的问题,将创造一个更好更高可发展的人民生活空间的大平台,也就是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左学金.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府与市场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2005(2).

2、李凯峰.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5(6).

3、郑大喜.信息不对称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对策:基于经济学的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6(5).

4、王鸿勇,尹爱田,钱东福等.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体系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