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十篇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十篇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6:46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1

关键词:建筑艺术,建筑文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产品形态大多采用几十年一贯制的面孔,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力提高,物产丰富,许多日用产品已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许多产品不仅以“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去争取市场的份额,而且在外观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家电、服装、家具等产业。

其实,从人的本性来看,人的感性要更多于理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冰冷而机械味十足的“不友善”的产品可以说是生产者强加于人们去使用的,是违背了人的本性而不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习惯的。在众多种类的产品中,作为制造和修理产品的手工工具更具特殊的地位。因为,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进化史就与手工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息息相关。手工工具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猿人时代,因此手工工具比其它产品与人关系更密切。而现代人使用的手工工具中,基本沿袭历史流传的尺寸式样为数不少,普遍存在使用不便、制造粗劣、工效不高、容易致伤或长期使用将引起疾患等问题。这些缺乏科学运用人机关系研制的产品自然与人是不“友善”的。

因此,研究开发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感性”产品、“爱不释手”的感性工具是很有必要的。但在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中,与产品功能、制造工艺相比,产品的感性设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为捕捉人类感性领域的物理量及感觉量是个难以定量的系统。

对此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分析研究。

一、感性设计首先应表现出使用产品时的指示性。即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程序等。

(l)通过造型形象相似性暗示使用方式。如裁纸刀的进退刀按钮设计为大拇指的负形并设计有凸筋,不仅便于刀片的进退操作而且暗示它的使用方式许多水果或切菜刀把设计为负形以指示手握的位置。

(2)通过造型的因果联系暗示使用方式。如旋钮的造型利用周边侧面凹凸纹槽的多少、粗细这种视觉形态,传达出旋钮是精细的微调还是大旋量的粗调;容器利用开口的大小,暗示所盛放东西的贵重与否、用量多少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

(3)通过产品的表面肌理和颜色暗示其使用方式及提醒人们的注意。人们早就发现手指尖上的指纹使把手的接触面变成了细线状的突起物,从而提高了手的敏感度并增加了把持物体的摩擦力,这种称为肌理设计的设计使产品尤其手工工具的把手获得有效的利用并作为手之用力和把持处的暗示。色彩在感性设计中更具重要性,如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表面,显示其不透光性,同时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性的精密严谨感。

二、感性设计还应表现出产品的象征性。这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及趣味性等方面。

(1)通过造型语言体现出产品的技术象征。技术象征是产品功能和内在品质通过产品形态表现出来以体现产品的优异品质、精湛工艺,使人感到技术的精确。具体到产品设计上就是要处理好零件之间的过渡、表面肌理、色彩搭配方面的关系,并要把握好产品的感知精度。

(2)通过造型语言把握好产品的档次象征。档次表现某一产品的等级和与众不同,这往往通过产品标志,常用的局部典型造型或色彩手法、材料甚至价格等体现。如标志“布劳思”象征剃须刀无以伦比的档次,还有象征物主的富有和地位但仅作计时用的金表。

(3)通过造型语言体现产品的安全象征。安全感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感体现在使用者的心理及生理两个方面:著名品牌、浑然饱满的、整体造型精细的工艺、沉稳的色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无意触动的按钮开关设计等会在生理上绘人以安全感。

三、感性工具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人机工学和美学的成果,科学地增加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

(l)通过恰当的人与工具之间关系设计来体现产品的感性。如良好的工具把柄设计使对受压不敏感的手掌和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处来承受力的冲击,这样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工具而引起手指麻木与刺痛感,并减小了局部压力强度;有些工具的握柄上做了指槽,这种固定了手指位置的指槽反而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恰当”的人机工学设计不仅令人视觉舒适而且“手感好”。

(2)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大产品的感性成份。在选择材料制作产品与人直接接触的部件时,不能仅以材料的强度、耐磨性等物理量来作评定,而且还应从所选材料与人情感关系的远近作为尺度来评价。研究指出,与人类情感最密切的材料是生物材料(如棉、木等),其次是自然材料(石、土、金属、玻璃等),然后才是非自然材料如塑料材料。一般来说,与人类越接近的东西,越令人感到亲切,更多一份感性因素。

(3)通过研究现代人的审美方式来表现产品的感性。产品之美体现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由合理的人机关系而产生的内在美和由外观形态产生的外在美。人的审美观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产品的外在美更是如此。“造型优美”其丰富的内涵也包括了变化中的审美因素,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劳动中通过与产品视觉形象的和。谐化为审美因素。了解现代人不断变化的审美观有利于把握产品中的感性因素。

(4)通过对物的生命现象与形态关系的研究来探索产品感性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方法。物体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该物体的形态是否富有生命力,物体形态的生命力实际上是物体本质的外泄形式。

在产品的感性设计中,设计的产品不仅要功能明确、材料合理,而且产品的形态要有如自然界生物的内在生命之神韵。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探讨:

(l)研究并理解有机物及无机物的形态特征与其生命循环过程(即孕育、出生、成长、死亡、再生、转化)及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2)掌握创造富有生命力的物体形态的方法: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2

关键词:建筑表皮;材料语言;形态;色彩;材质

abstract:modernmaterialsarethematerialfoundationforbuildingskin,competentunderstandingandknowledgeofthelanguagematerialscaneffectivelypromotethedesignofepidermis.inthispaper,theconceptofmaterial,layerbylayeranalysisofthepatternsfromthematerial,colorandtextureanalysisofmaterialsintermsoflanguage,thefinaltestsummar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withaviewtobuildingdesignoftheepidermis.

Keywords:Buildingskin;Languagematerials;Shape;Color;material

中图分类号:tU5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87-04

在建筑领域建筑师们一直注重对材料的创新性使用。他们提倡从自然材料和有机形态上探索新建筑的可能性。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曾说,“我并不需要高价或稀罕的材料。因为任何一种材料只要正确运用就能够烁烁生辉,同时揭示出材料的真实特性。”只有当建筑师构思出材料的本质特性时,他才能去塑造,并提炼所需要的物质形态。

材料的视觉属性是指材料由于其特定的组成和生产加工方式等所导致的特定外在视觉特征。视觉是人体各种感觉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人们依靠眼睛获得87%的从外界来的信息,并且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主导的。研究建筑表皮创作的材料语言,必然离不开表皮材料的表现力,也就必然离不开材料的视觉属性。正是由于材料丰富的不同的视觉属性,才形成了我们周围多姿多彩的建筑和环境。本文中笔者从材料视觉属性中的形态、色彩及质感来分析材料的语言表达。

1表皮材料的形态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描述,“立方、圆锥、球、圆柱和方锥是光线最善于显示的伟大的基本形式”,从古埃及、希腊到罗马的建筑形体,从金字塔、鲁克索庙到大角斗场,它们的建筑形式就是以上几种基本形的应用。在创新科技的支持下当代建筑的形往往突破以上基本形的限制,表现为基本形的变异,原来明确的界线也开始变得模糊、不确定,甚至不可数。

1.1材料形态的变化

1.1.1量度的变化

建筑始于基本形体,改变一个或多个量度,一种形式就会发生变化,但是作为某一类的形式而言,变化后的形式仍能保持其特性。例如,一个立方体可以通过在高度、宽度和长度上的连续变化,变成类似的棱柱形式。它可以被压缩成一个面的形式,或者被拉伸成线的形式。(图1)

1.1.2削减式变化

容积作为形式的量度之一,通过对容积的削减可以得到不同的形式的变化。根据削减程度的不同,形式可以保持其最初的特性,或者变成另一种类的形式。例如,随着一个正方体的削减,它最初虽然能保持其特性,到最后则变成逐渐接近球体的一系列规则多面体。(图2)

我们的视觉总是不自觉的寻求形式的规则性和连续性。当我们的视野中,有任何一个基本实体的一部份被遮挡起来,我们的思维总是习惯性的把它们填补起来使其形式完善并视其为一个整体。同样,当规则的形式中有些部分从其体量上消失,如果我们把它们视作不完整的实体的话,这些形式则仍保持着它们的形式特性。我们把这些不完整的形式称为“削减的形式”。

1.1.3增加式变化

形式的变化同样可以通过在其容积上增加要素的方法来获得。这主要是由增加过程的性质、添加要素的数量和相对规模来决定原来形式的特性是被改变了还是被保留下来。(图3)形式的削减和增加归根结底是从本体容积上的削减和增加而得到。

在建筑形态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基本可能性是:空间张力,这类关系需要形式彼此之间相互靠近,或者具有共同的视觉特点,比如形状、色彩或材料相近。边与边的接触,在这类关系中,形式具有共享的边,并且能够围绕此边转动。面与面的接触,这类关系要求两个形式具有相对应的、互相平行的表面。体量穿插,在这类关系中,形式互相贯穿到彼此的空间中。这些形体不需要具有共同的视觉特点。

增加的形式来自独立要素的积聚,其特征是由它的增长能力及与其他形式合并的能力决定的。对我们而言,要把增加式组合作为形式的统一构图,作为我们视野中感受的形象,各组合要素必须以一种条理分明的方式彼此相连。

1.1.4形态的扭曲

基本形体在整体或局部上进行弯曲,使平直刚硬的几何体具有柔和、流动感,其中包括顶面和侧面的扭曲。

1.1.5形态的旋转

形体依一定方向旋转,一般在水平方向旋转的同时,也可作垂直方向的上升运动,使之产生强烈的动态和生长感。(图4)

1.1.6.界面的虚实变化

现代建筑的表皮与支撑结构的分离使表皮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膜,并随着人们对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附加在表皮上的技术越来越多,其规范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建筑表皮已分解成具有多种功能层构成的多层表皮,以满足一系列有时相互矛盾的功能(通风、采光、隔声、热隔绝、防火、安全和美学等)。建筑师在材料的选择上有了极大的自由,表皮材料从不透明到全透明再到半透明。使的表皮表现上逐步实现了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

1.2表皮的解放

古典时期,建筑表皮由于担当了承重和围护的双重任务、包裹在建筑规则体块之外,因而表皮总的形总是被动地由体量决定,并显示这些体块的个性,表皮更没有超越体块而独立地展示自身的形。这一时期表皮形的基本特征是确定的、规则的,通常表现为垂直四面墙体和屋顶的正交。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表皮从建筑的支撑结构中分离出来,为表皮的形态和材料的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3表皮的断裂

建筑表皮的断裂,是指四维分解法提出后使建筑表皮的连续性受到冲击,原来封闭的盒子被打开了,两个或多个表皮界面之间可以是扭曲、变形的实接,也可以是虚接即“皮‘的断裂——界面不直接相交、连续,其间加入第三个元素,如空气或其它物质,界线突破了原来一向隔断建筑内外空间的界限,内外空间交融,并使表皮获得了自由。

2表皮材料的色彩

色彩是建筑的重要的视觉要素,是表达建筑心情直接的方式。建筑大师们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既有建筑物轮廓的变化,也包括外表面色彩的丰富性。一个建筑物外表面颜色的设计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它是否能与传统的建筑物之间的色彩协调起来。

在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时,有意识地延续地方主色调,将地方传统色彩构成方式包括色彩的比例配置、运用的位置等抽取出来,作为现代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时的色彩构成的依据,有助于使现代建筑获得地方民族特色。如图,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元素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图5、6)

2.1材料的固有色

材料的固有色即材料本身的颜色。现代建筑表现中,对材料的自然属性的表现是表现重点之一。在设计中有效的利用材料的自身色彩可以对建筑信息的表达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图7)

2.2材料的环境色

随着高反射性材料的广泛使用,建筑表皮在色彩表现上不再一味呈现材料的物理色。玻璃等表皮材料往往能倒映周围环境色彩,把建筑融与环境之中。(图8)

2.3材料的设计色

2.3.1不变设计色

建筑表皮色彩的设计色是指强调色彩的独立性、自由性,突出其渲染气氛、烘托建筑形态的作用。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的学者拉斯金认为自然界的色彩从来也不是随形状而来,而是按照一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安排的,在他所著《建筑七灯》一书中就写到,“色彩总是由上帝安排成简单的或不成样子的形状……建筑上色彩的第一条重大原则就是让色彩看上去与形状无关。”在实践中,拉斯金建议将建筑物的色彩限定于不规则的形体和部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点、限定于棋盘格和齿形饰。本文研究现代建筑表皮的设计色更多反映为色彩的突变。(图9)

2.3.2变幻设计色

在建筑领域,色彩的变幻主要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完成的。色彩甚至能在极微小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例如,被涂上简单不透明色彩的光滑物体,白天随着光每时每刻的改变,其色彩也经历了变化。色彩的这种特性给建筑师带来了灵感,在建筑表皮的色彩设计中,利用先进科技和表皮材料,加强色彩的变幻,给建筑表皮增添无穷魅力。(图10)

3材料的质感

质感(quality)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则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称为质感。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竹木等;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璃、布匹、塑胶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

3.1不透明

表皮的不透明顾名思义是指表皮材料的视觉不可穿透性。古典建筑的表皮材料往往和建筑结构材料相同,同时受到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材料不可以用透明材料。即为不透明的表皮。(图11)

3.2半透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师在充分表达了透明材料与透明材料(如玻璃)的物质视觉特性之后,转而注重表现那些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半透明物质视觉特性。通过对玻璃表面的处理,如磨砂、丝网印刷、雕刻或用多层玻璃的重叠;在建筑表皮的外层叠加、悬挂各种孔板或编织网;直接利用半透明的聚碳酸酯纤维板或薄膜作为建筑表皮等,我们得到了介于不透明与透明之间的无数种半透明层次。(图12)

3.3透明

表皮从结构中解放以后,透明性材料得以在建筑表皮上广泛应用,直接导致透明建筑或表皮的出现。英国的水晶宫是玻璃在建筑上大规模使用的开始,同时也预见了透明建筑的未来。(图13)

4表皮材料的形态、色彩及质感之间的关系

4.1形态与色彩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态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和意识形态下的文化产物。这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如果没有建筑形态,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态就没有增饰。它们都是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而构成建筑美学的基础。当然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1.1形状的调节与再造

由于受到实际应用要求、施工技术水平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建筑的形状往往较简洁,而色彩为建筑提供了形状再造的可能性。用色彩对比的方法可以在平板单调的形体上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形状,使建筑造型丰富起来。

建筑物的形状主要由建筑边缘的轮廓反映出来,建筑的边线包括屋顶轮廓线、竖向转角和地面线,用色彩强调建筑的外轮廓能使建筑的形状得到突出的表现。建筑的内轮廓反映建筑的局部和小型构件的形状,如楼梯、门窗、台阶、雨篷、柱廊,等等,也可用色彩来加以强调。(图14)

4.2形态与质感

4.2.1材质与形体的矛盾修辞

人的思维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有一定的规律。过多的视觉信息会引起思维处理上的混乱。一般而言,一个造型复杂建筑的外表不宜采用过多的材质。一二种材料的简朴效果可以将形体变化有效的统一起来,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盖里的许多作品正是如此,他以其独特的设计手法,用几何形体和自然光线塑造出一个个新颖奇特、充满动感、复杂多变、相互穿插而又相互扭曲的“建筑雕塑”。但纵观这些作品,其表面材质往往简化为1~2种,突出形体的魅力。这样,由于材料的一致,如此错综复杂的形体,依然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形象,相反,对于形体简洁的建筑,可以通过多种材质平面化的拼贴或者细部构件材质的变换来达到丰富建筑形象,标识建筑尺度的效果。当然,简洁的形体不一定要饰以多样的材质。单一的材质也可以形成凝炼、浑然一体的形象,如安藤、赫尔佐格的许多作品。但在多数情况下,对于形体简洁的建筑外表饰以多种的材质更能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4.2.2材质对形体的调节

材料的质地、色彩、纹理等方面的物理特征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影响下,会与客观实际情况产生偏差。设计综合考虑这些材质表现的特征,并在设计中予以利用,能够起到调节形体的比例、尺度与视觉重量的作用。(图15)

4.2.3形体表现的材质化

经过对现代建筑和后现代建筑的反思,当今建筑实践更趋活跃、成熟和冷静,在对经典现代建筑空间理论予以肯定的基础上,形式被作为特殊的要素成为设计者追求的目标,而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不仅仅是建筑师创作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其本身已经成为设计者力求表现的建筑的一部分。建筑形体的材质化materialization表现成为当今建筑的一种倾向。经典现代建筑中形式构件发展为“有质感的盒体”。盒体内部是功能空间,材质的对比往往是不同功能体个性的表现。不同质感的盒体相互组合构成建筑的形式。此种形式的意义取决于材质的建构、组合

的含义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材质化的形体表现结合精美感人的建造技术,触及了建造艺术的本质意义。

5结语

现代建筑形式的千变万化离不开表皮材料的支持,充分认识材料的表达语言对建筑表皮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对于其它的建筑概念而言,表皮材料语言显得十分模糊不清。这里对材料语言的分析和把握主要是从材料的视觉属性上进行的,从形态、色彩和质感角度对材料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进而了解它们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在材料语言领域必然会出现新的认识方法和理论,为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季翔,刘海波.建筑形态与构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7).第1版.

[2]魏晓.现代建筑表皮的材料语言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5).

[3]王筱倩,杨茂川.扬州职业大学学报[J]第十一卷第二期,2006(06).

[4]孙超法.半透明的金属建筑表皮.[J]华中建筑,第29卷2007(09).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压力容器;缺陷锅炉;安全评定

中图分类号:tm6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2-0130-02

在电厂生产的过程中,锅炉是一类特殊的生产设备,由于锅炉承担着过大的压力而使得这一类压力容器对电厂的安全稳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很多电厂,尤其是火力发电厂,锅炉大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超标缺陷,由于超标缺陷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该故障,因此很多火力发电厂都是将锅炉带缺陷运行,这就为电厂的安全稳定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一旦压力锅炉因为超标缺陷而发生故障,轻则停炉影响生产,重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火力发电厂而言,锅炉的定期维护和安全评定成为锅炉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锅炉这一类的压力容器而言,其安全评定工作是十分复杂的,这需要非常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各种复杂的监测检测仪器和设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于锅炉的安全评定工作也逐步发展到利用智能仪器和计算机系统开展实施,极大的提高了锅炉安全评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评定工作的可靠性。本论文主要结合含缺陷锅炉的安全评定需求,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对锅炉的安全评定工作,并对含缺陷锅炉安全评定系统展开分析设计与研究,以期能够从中找到符合技术应用需求的安全评定系统应用模式,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1含缺陷锅炉安全评定工作的现状

目前,对于锅炉这一类特殊的压力容器,普遍应用的安全评定法则是英国人提出的“合于使用”原则。“合于使用”原则是针对“完美无缺”原则而言,所谓“合于使用”原则,就是指锅炉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允许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但是通过合理的数学建模、力学分析、材料试验、质量检查等手段,能够确保含缺陷锅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已知机制的失效事故。该原则明确承认了锅炉在日常应用过程以及故障返修过程中,各种外力的作用有可能导致锅炉材料性能下降的事实,并不是发生超标缺陷立即返厂维修就算安全生产,恰恰相反,“合于使用”原则能够有效的避免锅炉容器在生产、质量检查、验收、维修和报废过程中的不必要的过度检测和维修,确保锅炉处于良好的安全工作状态。

尽管“合于使用”原则在锅炉安全评定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受限于“合于使用”原则,在锅炉安全评定工作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健全的安全检测手段,导致锅炉存在“假性安全”。受限于“合于使用”的原则,导致很多操作工人直接轻视甚至忽视锅炉的安全检测,总认为锅炉只要能够运行就不会存在大问题,锅炉存在较大问题自然会停炉。这种观念并不在少数,也正是因为此,缺乏健全的安全检测手段,直接导致了很多锅炉压力容器存在“假性安全”,一旦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②锅炉安全评定需要大量数据积累,劳动率较低。对锅炉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评定工作,需要借助于以往的大量锅炉运行数据以及锅炉维护、保养和返修的数据,才能够较为可观的对锅炉的工作状态进行安全等级评定,但是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劳动率也不高,久而久之,难免会存在安全漏洞。

③缺乏综合性安全评价系统,锅炉安全评定难以客观全面。目前对锅炉的安全评定工作,很多还是建立在纸质文档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的,缺乏综合性的安全评价系统,这样就无法借助于计算机系统的优势客观全面的对锅炉实施安全评定工作,因此目前很多锅炉安全评定都没有做到全面客观。

2基于计算机专家系统的锅炉安全评定系统设计研究

2.1专家系统概述

专家系统,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一个计算机程序系统,因为该程序内部集成了大量某技术领域内的各种专家级的知识和经验,因此称之为专家系统。将人的知识和经验储存在计算机程序系统中,对控制对象或某个设备进行专家系统诊断,就好比专家对该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一样,而且由于计算机程序系统只依赖于传感监测数据进行专家诊断,因此其可观性和可靠性更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2.2锅炉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①材料性能。毫无疑问,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锅炉的“先天条件”,为此,在生产制造锅炉容器时,必须要先明确锅炉的应用场合,以及所承受的载荷等级,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材料,倘若材料应用不当,则锅炉安全评定无法实施。

②施工工艺。众所周知,对于钢铁材料而言,不同的加工工艺对材料的性能有着天壤之别,例如奥氏体合金、马氏体合金的淬火工艺就能够导致材料的脆性和断裂性能的不同。因此,锅炉生产制造的加工施工工艺对于锅炉的寿命和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③应用状态。锅炉长期工作在超压超负荷的状态下,锅炉的安全性自然就会很低,倘若锅炉在日常应用中能够坚持对其状态进行监测,坚持定期保养维护和状态检修,则锅炉的使用寿命也会相应增加,这表面,锅炉的应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影响着锅炉的安全等级。

2.3锅炉安全评定专家系统设计

上文分析了锅炉安全的影响因素,下面就结合这些安全影响因素,对常见的锅炉故障建立知识库,从而借助于计算机程序系统,根据相关仪器仪表检测到的锅炉状态,智能的判定当前锅炉的安全等级,给出相应的警告或者保养建议,以及对相应故障类型的存在度给出合理性建议,从而为锅炉的安全评定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根据上文分析的锅炉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的锅炉故障,基于计算机专家系统的锅炉安全评定系统知识库应当集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安全评定知识模块,他们分别是:

①缺陷复合专家知识模块。锅炉常见的缺陷主要包括非公面缺陷,角焊缝和共面缺陷三个类型,非共面缺陷又包含临近埋藏裂纹和表面裂纹;共面缺陷主要包含表面裂纹、埋藏裂纹以及二者的结合。对于每一种缺陷,根据该缺陷的主要特征参数,如裂纹深度、裂纹宽度等,根据这些主要特征参数设定专家知识法则,给出相应的安全评定等级和锅炉管理建议与措施,从而有针对性的避免了缺陷复合故障类型。

②断裂评定专家知识模块。断裂故障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形成,一方面是缺陷复合综合作用形成断裂故障,另一方面是因为角焊缝产生内应力而导致断裂故障。因此在实际设计断裂评定专家知识模块时,应当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专家知识法则库的建立:对于由于缺陷复合综合作用引起的断裂,需要结合缺陷的种类、缺陷的方向、缺陷的位置等因素设计智能算法,智能的给出相关断裂可能发生的部位和时间;对于是由于角焊缝产生内应力而导致的断裂,则需要结合角焊缝的工艺详细分析计算内应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从而科学的给出断裂可能发生的部位和时间,进而避免锅炉发生断裂故障。

③疲劳评定专家知识模块。锅炉在长时间超标或者缺陷状态下工作,难免会产生疲劳,而疲劳故障类型也是所有故障类型中危害性最大、最不易实施监测的一种故障类型。为此,疲劳评定专家知识模块在设计时,应当结合缺陷描述、材料性能、工作条件、疲劳载荷等要素进行合理分析和计算,依据不同的疲劳程度给出不同的安全评定等级,真正实现专家级的智能评定。

3结语

锅炉是火力电厂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关节,锅炉的安全评定工作也直接影响到火力电厂的安全生产。针对过去一直缺乏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锅炉全面安全评定系统,本论文系统深入的探讨了基于计算机专家系统的安全评定系统,对锅炉安全评定工作展开了分析探讨,对于锅炉安全评定系统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际应用方面来说,本论文的研究都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因而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当然,影响锅炉安全的因素很多,本论文所设计探讨了专家系统也未必能够囊括全面的锅炉安全评定因素,更多客观全面的锅炉安全评定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还有待于广大压力容器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架春远.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J].压力容器,1998,(1).

[2]邱忠宇.基于知识和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技术[J].热能动力工程,2006,(9).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公路桥梁;桥梁设计

1.前言

(1)具体的设计过程按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来进行。前者是控制结构在丧失服务能力临界状态时的承载能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利用荷载安全系数、材料安全系数及工作条件系数来考虑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总体的安全储备,是一个半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可以认为是对安全性要求的保证。后者控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应力、裂缝和变形小于一定的限值,对应于适用性的要求。

(2)暂且不论这些控制方程和计算理论是否完全合理,它们至少从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上保证了安全性和适用性两项要求,而对于经济、美观的要求则没有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当然,在方案设计和评审阶段会考虑到经济和美观的要求(中小桥梁主要关注经济性,而大型和特大型桥梁对美观问题越来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对经济性的评估往往是只注重考虑建设成本,而对于后期的养护、维修等的长期综合成本缺乏考虑,因此这种评估经常是比较片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斜拉桥的换索问题。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斜拉桥拉索的平均使用寿命在20年到30年之间,也就是在其服役期期间至少要进行一次换索,如果考虑到后期换索的巨大投入,那么在跨度1000米以下的桥型竞争中,悬索桥与斜拉桥在经济性方面的差距将大大减小。

(3)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从材料、结构措施及设计程序上上保证耐久性,并明确声明在何种维护和使用条件下,桥梁具有哪种程度的耐久性)。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工程事故频发、结构使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不良后果;也与国际结构工程界日益重视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结构动态和综合经济性(考虑结构建设、使用、维护等整个周期的费用)的要求。

2.桥梁安全性、耐久性差的主要原因

2.1施工和管理水平低。

(1)国内外多座桥梁的突然破坏与倒塌,已使工程界对桥梁安全性问题倍加关注。一般的看法认为当前的工程事故主要是野蛮施工和管理腐败所导致。对于短期内发生的诸如突然破坏与倒塌,多是由于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典型的问题包括材料强度不足和施工工艺不合格等;也有个别桥梁存在诸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严重的管理问题,更是对桥梁安全造成致命的损害。

(2)而大量的桥梁在远没有达到预期使用寿命时,出现了影响正常使用的病害与劣化;特别是一些桥梁在只使用了几年、甚至刚建成不久就出现严重的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这也与施工质量低下有重要关系,典型的问题有钢筋保护层不足及目前广泛存在于施工现场的严重的构件开裂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水泥选用、混凝土配合比、振捣、养护不当及预应力施加不合理等)。这些施工上的缺陷虽然短期不会对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却会对结构的长期耐久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危害。

2.2设计理论和结构构造体系不够完善。

(1)在承认施工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在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桥梁施工和使用期安全性的问题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其次是结构分析与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并取用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性指标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2)许多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去加强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有的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冗余性小;有的计算图式和受力路线不明确,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这些都削弱了结构耐久性,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不少桥梁、虽然满足了设计规范的强度要求,仅用了5~10年就因为耐久性出了问题影响结构安全。结构耐久性不足已成为最现实的一个安全问题,设计时要从构造、材料等角度采取措施加强结构耐久性。

(3)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不同的设计对象都会对结构体系提出不同的布局和构造等方面的要求。规范再详细也不能包罗本应由设计人员解决的各种问题、规范更新得再快也适应不了新认识、新技术、新材料快速发展对结构提出的各种新的要求。因此,合理可靠的结构设计除了满足规范的要求外,还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对结构本性的正确认识、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3.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3.1应该更加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1)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在大跨桥梁领域,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修建了大量的斜拉桥;虽然迄今为止出现倒塌或严重损害的例子很少,但已经有多座桥梁因为拉索的耐久性问题而不得不提前换索,既影响了使用又增大了经济损失。

(2)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这类问题与没有进行合理的耐久性设计有关,这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大量的病害实例也证明,除了施工和材料方面的原因,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决定性因素是来自构造上(也即设计上)的缺陷。

(3)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及如何以设计和施工人员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方式来改善桥梁耐久性却很少有人研究。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偏重于结构计算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总体构造和细节处理方面的关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常规的结构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目前需要努力将耐久性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4)国外的桥梁设计有鉴于耐久性不足导致的严重损失,近年来十分重视提高结构物的耐久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统一考虑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构造细节,强调使结构易于检查、维修,以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尽可能地减少维修费用,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实际上,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结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3.2重视对疲劳损伤的研究。

(1)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会在结构内产生循环变化的应力,不但会引起结构的振动,还会引起结构的累积疲劳损伤。

(2)由于桥梁所采用的材料并非是均匀和连续的,实际上存在许多微小的缺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这些微缺陷会逐渐发展、合并形成损伤,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观裂纹。如果宏观裂纹不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会引起材料、结构的脆性断裂。早期疲劳损伤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3)疲劳损伤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钢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由钢结构疲劳引起的钢材开裂案例较多,亦有不少因疲劳断裂引起桥梁垮塌的例子。近20年来,疲劳损伤的研究已进入混凝土结构,但对于使用期受腐蚀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态性能和疲劳性能的研究还需加强。

(4)对疲劳损伤的研究不仅仅指对整个结构而言,事实上桥梁结构常常由于某些关键部位的局部疲劳失效而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例如斜拉桥拉索锚固端的疲劳损害。

3.3充分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

(1)汽车超载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是早期修建的老桥超龄负载运营;其二是桥梁通行的车流量超过原设计;另一种是车辆违规超载。前两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荷载的变化和交通量的增加;后者是车辆使用者违法超载营运,后两种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普遍。

(2)桥梁的超载一方面可能引发疲劳问题。超载会使桥梁疲劳应力幅度加大、损伤加剧,甚至会出现一些超载引发的结构破坏事故。另一方面,由于超载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不能恢复,将使得桥梁在正常荷载下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危害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例如,混凝土桥梁一直被认为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但在汽车超载作用下,可能发生开裂;裂缝即使在荷载卸除后能够闭合,但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已经受到损伤,构件的开裂弯距降低、刚度下降;于是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本来不该开裂的结构产生裂缝或本来较小的裂缝成为超出规范允许的裂缝或产生较大的变形。这些都会对结构长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除了交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外,也需要对超载带来的后果进行研究、分析。

3.4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成果。

(1)国内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正常使用性能差(指与设计期望相比,可归结为适用性能差,包括桥梁的过大振动、线形不平顺、接头跳车、结构开裂和过大的变形等)、耐久性和安全性差(包括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安全事故较频繁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目前国内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有关,但平心而论,既然这种现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那么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就应该在正视这一问题的前提,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的施工和管理水平和材料工艺水平,采用适当的安全度、适当的设计方法来保证桥梁使用性能的达到,这才是更为主动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桥梁存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问题很多与结构体系或使用材料选择不合理及结构细节处理不当有关。

(2)在欧洲国家(如德国、丹麦等),非常重视对结构物进行性能设计(即pBD,performanceBasedDesign),内容包括结构的变形、裂缝、振动、强健性、美观、耐久性能、疲劳性等。pBD研究主要是为了使结构在运营过程中除了保证最低的安全性要求外,尚应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包括寿命和耐久性、抗腐蚀、耐疲劳性、美观等)。就其本质而言,欧洲国家的pBD理论,主要研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服务性能,分析使性能受到弱化的原因和其发生的机理、规律,寻求新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方法。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K87F29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0-001-10

引言

伴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的大幅度迈进,我国从经济到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经济兴起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民用建筑。由于民用建筑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在民用建筑管理及施工过程中,都要特别留意,特别用心,努力保障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建立丰碑式的民用建筑工程典范。

一、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突出

工民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使得施工过程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下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施工进度延迟,更加使得成本控制工作效率连续下降。具体的说,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节省成本费用,往往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安全隐患,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其二,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安全意识,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也就难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其次,很多企业都忽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员工无法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就给工程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施工设备与材料问题凸显

现代化建筑工程不仅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的质量性能、设备的高效能等功能等都是组成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而在激烈的施工经济形势的冲击下,需要材料供应商为了在短期累积巨额利益,铤而走险漠视法规,在材料生产中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性质不符合要求。而施工企业内部也存在各类问题,材料专款未能如数的投入到材料的选购当中,而是雁过拔毛中饱私囊。在材料的管理方面也具有多项漏洞,材料的堆放及存储不科学,导致材料变质发霉。没有按照行业、国家标准与规范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让不符合标准的材料投入了施工,带来难以想象的负面后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问题现已收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材料问题会得到质的改进。

3、成本管理的相对不足

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不够重视,在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忽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并且相关建筑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不合理等,缺少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动态管理,导致经常出现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这样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二、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策略

1、加强安全控制管理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是多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相当的重要。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一个动态管理。

(2)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标。

(3)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能力。其次,还要注重施工安全的检查工作,重视安全施工,拟定科学的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要重视施工细节的安全管理,注意防火措施是否做好、员工是否佩戴安全帽、员工是否安全施工等,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施工标语,时刻提醒员工注意安全施工。还要成立安全施工管理的小组,对员工的施工进行时安全检查,以此来确保施工的安全。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点,通过措施,将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提上新台阶。

2、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控力度

前面已经详细阐述了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意义所在,施工单位内部针对材料设备的管理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专门从事材料设备的管控工作,以此来不断提高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加强施工材料、设备的选购管理,坚决杜绝其中损害企业利益的现象发生,对材料供应商的产品性质、质量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设计部门应对原材料的要求准确描述并与采购人员保持良好沟通,保障材料选购的准确性。

3、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是衡量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的重要条件。作为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时要从多方面出发,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效果。具体而言,一是要坚持质量标准,这其中包括国家和企业的质量标准,从大方向上保障建筑工程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要求;二是要建立健全检查制度,设立施工班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不定期的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检查、抽检,同时邀请建筑监理人员进行验收,形成多级覆盖的检查监督体系;三是要落实好技术交底工作。四是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需要共同努力配合的综合性管理,必须坚持以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各个标准为行业规范,不断探索新的管理路子和管理方法,才能使现场施工管理“管”出成效。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6

关键词:纤维艺术纤维材料美感

纤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图案美,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席拉•希克斯认为:在做纤维艺术作品时,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意图,不需要临摹平面绘画的模式,而应该在编织过程中求开拓、求创新。当她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新异的作品对看惯了墙面壁挂的人来说是非常吃惊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艺术家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其实,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鲁的编织技艺而且还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编织方法,比如:带子的编织技艺。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传统因素与现代语境的关系。在1967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希克斯参展的一件壁挂的装饰手法是用包芯经编纱线编织而成的。该技艺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礼服采用的技艺(paracas,帕拉卡斯半岛,在今秘鲁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岛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间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绣织物包裹尸体或作为随葬品,织物图案与纳斯卡彩陶有关)。席拉•希克斯由钻研传统织物出发,在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当代背景下,展开了她对织物蕴含物质与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7

关键词电缆绝缘;绝缘老化;诊断方法

中图分类号tm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65-0130-02

0引言

电气电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绝缘技术的支持,而绝缘技术为电气电子技术提供安全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高电压、大容量、高海拔、湿热带和核电站都慢慢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电力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高温、高频、航天、激光、辐射等现象,都对电气设备提出了挑战,因也对电气电缆的绝缘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绝缘不到位,整个电气设备都会受到伤害,轻者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害,重者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1电缆绝缘材料及绝缘老化原因分析

1.1电缆绝缘材料

电缆的绝缘材料主要分三大类:气体、固体、液体。气体绝缘主要采用空气和SF6等做为绝缘气体。固体绝缘材料主要可分为:有机、无机两类。液体绝缘材料主要分为:矿物绝缘油、合成绝缘油二大类。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电气设备电气性能、电流、产生的热量等都不一致,因此需要严格的按照电力设备的绝缘等级进行选择绝缘材料。目前使用比较多的集中绝缘材料有:

1)云母绝缘物是无机固体绝缘的一种常用材料,云母绝缘物的性能,是由云母的性能来决定的,主要是击穿电压和击穿强度等电气性能;

2)油浸绝缘物是一种液体绝缘物,主要的成分有绝缘油和固体绝缘物。其中绝缘油主要是矿物油及合成油,固体绝缘物包括了绝缘纸、半合成纸、薄膜、层压纸。其主要的特性有液体绝缘、高电压绝缘、高耐电场、无气孔等。

3)气体绝缘物主要有SF6,主要特性是气体绝缘、高耐电场、高消弧性。

另外还有一些新型的环保材料。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环氧酸酐型无溶剂浸渍树脂材料。主要成分是由纯环氧树脂和酸酐组成Vpi无溶剂浸渍树脂,主要环保特性是低毒、无挥发、低温快固化的环保型绝缘产品;

2)无溶剂多胶粉云母带。这种绝缘材料的主要环保性能是适合长期储存、低温快固化、无溶剂挥发;

3)少胶云母带。其主要成分是单面补强材料、高定量鳞片粉云母纸和粘合树脂,主要环保特性是树脂含量小,挥发性极低,基本无毒、无味、无飞粉,环境污染极小。

1.2电缆绝缘老化的原因及表现

常见的老化原因有热老化、机械老化、电压老化等,下面对导致电缆绝缘老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1)热老化

热老化通常是指热量使得绝缘介质的化学结构发展了变化,导致其绝缘性下降。其本质是是热量使得材料结构发生变化,这其中是在化学反应下,物体的绝缘性能发生了变化,因此热老化也可以称为化学老化。热老化的发生机理是,随着绝缘材料周围的导热体的热量增加,绝缘材料的内部结构就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就会发生氧化反应,导致了材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材料的电气和机械性能都发生了变化,表现最明显的现象是材料的伸长率、拉伸强度发生变化。

2)机械老化

电缆在生产、运输、安装、运行的过程,因为外力作用,导致电缆绝缘层局部损伤,形成机械老化。机械老化主要是针对固体绝缘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发生一些很细小的缺陷,而这些缺陷会随着时间的积累,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变成一种致命伤,当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之前收到损伤的部位就会表现出来其致命性,常见的有“电-机械击穿”现象。

3)电老化

电老化是在电缆的绝缘材料长期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缆的绝缘材料会发生老化的现象。电缆电老化一般包括了放电引起的物理化学反应。这种绝缘击穿的机理有: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电子数量增多,导致绝缘材料被击穿,这种机理是“电击穿”,还有一种是“热击穿”,主要是由于导线通过电流会产生热量,热量使得材料发生击穿破坏现象。

2电缆绝缘诊断技术

电缆绝缘诊断技术就是对电缆进行绝缘性测量,通常情况包括了静态诊断技术和动态诊断技术,静态诊断技术是在电缆停止运行时进行的诊断技术,动态诊断技术是指在电缆工作时的诊断,这种情况也可以成为在线诊断。

2.1静态诊断技术

静态诊断技术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测绝缘电阻法、测直流漏电流法、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法、电位衰减法、逆吸收电流法等。

1)测绝缘电阻法。测量绝缘电阻是最直接的判定绝缘故障的方法,其判定标准因电缆的种类、电气性能、应用环境等有关。在民用供电线路中,绝缘电压判定一般为:500

V电压下,通过用兆欧表测量对地绝电阻不小于0.5m。

2)测直流漏电流法。就是通过对电流-时间曲线进行测定,曲线反映了绝缘的受潮、老化和脏污状态。

3)测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法。它反映了绝缘老化状况。

4)电位衰减法。这个方法就是给电缆通过一定的电压,看电压的衰减,因为衰减快慢与材料的老化程度有关系的。

5)逆吸收电流法。对电缆施加直流电压后,检测导体对屏蔽层短路时的电流。它反映绝缘介质局部缺陷、发生水树枝等老化程度。

2.2动态诊断技术

动态诊断技术即在线诊断技术,就是在电缆在工作时对其进行绝缘诊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流分量法、直流叠加法、低频叠加法等。

1)直流分量法是在给电缆施加一定电流之后,在电缆的屏蔽层与导体之间会产微弱的直流电流,通过对直流电流的测量,判定电缆中树枝化绝缘缺陷。2)直流叠加法的测量原理是通过对接地的电压互感器中性点加直接50V直流电压,使该直流电压与施加电缆绝缘的交流电压相互叠加,通过检测电缆的屏蔽层微弱纳安级直流电流,将其换算成相应的绝缘电阻。3)低频叠加法。在电缆上面施加一个低频电压,通过电压再求得一个绝缘电阻。从而能够反映电缆的绝缘情况。

3结论

电缆绝缘是保证众多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条件。本文简单的分析了电缆绝缘材料的类型及电缆绝缘老化的原因,最后有分析了电缆绝缘的静态诊断技术和动态诊断技术,目的是能够通过分析能够认识对电缆绝缘常见技术。

参考文献

[1]成永红.电力设备绝缘检测与诊断[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8

1家具设计的视觉语言

家具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器物,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传达人文精神,作为一件商品的同时还体现了设计师的风格、理念,以及寄托于家具之上的情感。中国传统家具起源和发展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受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家具展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好的家具还是一件艺术品,是表达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就像人的交流依靠语言与文字,设计师通过设计作品传达信息也需要语言,而家具自身的造型则是所要表达的信息的载体,这些信息具体体现在家具的形态、结构、材料与工艺等方面,由这些元素综合表达出来。

1.1家具设计的视觉语言的形式

设计师通过家具传递信息所依靠得视觉语言首先传达家具的物理性和功能价值,体现在家具的造型表达、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结构组成,工艺应用等方面,通过用户的视觉感受和体验直接传达家具的类型,作用、使用方式、性能、舒适性与可靠性等这些让设计师无法直接口头传达的概念。

1.2家具设计视觉语言的内涵

视觉语言的内涵是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精神层面的意义,比如家具的风格,情感、文化属性等,所要传达的是家具内容本身之外的信息,即所谓象征意义,受社会文化与个人主观经验、情感、联想的影响,通过家具设计的综合特征表现出来。家具的形式与内涵分别以传达使用内容和象征意义为目的,物质层面通过外在形式,材料结构等直接表现出来,精神层面表达的是抽象信息,是家具的象征意义,两者同时存在,处于此消彼长的对立统一之中,形式的象征功能必须在确保实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去显现家具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2半木家具视觉语言的构成形式

家具形态是一个由线条、图形、色彩、材质等造型因素所组成的结构系统,它与家具形态所传达的信息,如功能、使用方式、观念、意义等在社会约定俗成的基础上产生表达意义的作用。家具视觉语言由其基本的形态、结构、材质、色彩等视觉构成元素的组合表现出来,传达实用功能也传达一定的象征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相比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汁原味的古典家具的仿制品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人的生活习惯了。因此,设计意匠应从外观造型、装饰题材、家具尺度、人体工学舒适度等多方面与时俱进,融入时代气息,体现中国传统家具的当今时代特征。

2.1造型与色彩

家具设计中的造型是一种兼具感性与理性、秩序与自由的视觉因素,理性体现在造型首先要实现家具的功能性,即造型的设计受到功能,人体工学等因素的限制。感性体现在家具是信息载体,设计师通过造型语言与使用者建立起沟通方式,传达设计思想与理念,这种感性传达信息的魅力就在于它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开放的语义空间,使用者可以对形态产生无尽的联想。片舟凳几是设计师在徽州泛舟湖上之时灵感不期而至的设计作品,造型取自一叶扁舟,简洁轻盈,灵动优美,桌面的弧线与腿部支撑骨架的曲线产生细腻优雅与刚性硬朗的对比,韵味无穷,仿佛在安静的外表下蕴含似乎爆发在即的力量,内敛中感受到一触即发的张力,既是生命力的表达,亦是刚柔相济的东方哲学的表达。片舟凳几桌面运用的是桃花芯木这种质感坚硬轻巧,华丽纯净的木材。木材本身具有生物的生气与灵性,它的自然色彩对于家具设计是最为珍贵的色彩。桃花芯木的自然色彩美不仅在于它颜色类如桃花,花纹绚烂,更在于其木材纹理的丰富变化,个性与不确定性。木材的自然色泽还具有温馨典雅,含蓄内敛的天然色彩语义,桃花芯木尤其特殊,洛可可时代,这种木材是浪漫情怀的代名词。片舟凳几的支撑结构运用现代工业材料不锈钢,它具有高强度、延伸性,外表硬朗冰冷,还具有接近镜面的光亮度,肌理能够反射其它物体形成独特效果。木材的自然色泽与工业材料的材料固有色形成细腻与粗犷的对比,粗犷有力的材质倾向于庄重,朴实、稳健视觉语言,与木材精细华贵产生强烈视觉反差。

2.2材料与结构

家具的造型与色彩直接传达其功能与外部构造、使用方式的等信息,而所有这些信息都必须通过材料和一定加工工艺来实现。材料是家具的血肉,在家具中起着支撑、充实的作用,通过设计师的支配来展现材料的魅力和灵性。木材质轻,富有弹性,生长方向上强度大,是优良的结构材料,木材还具有鲜明的纹理,温暖舒适的手感,传统木材根据种类、地域特征的不同而展现不同特性与品格,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材料是家具视觉语言表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完全不同的质感,相同种类不同材料也因材料的具体物理特性而呈现出不同的感觉。不同材料质感对比可以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能够丰富视觉语言。苏州椅座面材料是木材与皮革的搭配,它既是视觉装饰的需要,更是功能结构上的需要。皮革与织物材料拥有柔软舒适温暖的触感,但它不能起到椅子座面所需的独立支撑的需要,即无法实现刚性需求,而椅座的木材座板可以实现刚性的支撑需求,两者一上一下、一柔一刚的组合,既满足作为椅座的弹性需求亦满足结构支撑的刚性需求。在触觉上,木材的坚硬感与织物的柔软感形成层次的对比,木材的光滑与织物的表面防滑特性形成触觉上的对比,木材传统特征与织物现代感又形成座椅视觉语言上丰富性。徽州大班台桌面方正对称,传达平衡、中正的感觉,桌面下方的两个抽屉和两个储物柜,一大一小,一明一暗的设计是在平衡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寻求沉稳,追求一种平等交流的人文气息。方形桌腿内侧及桌面下面运用连续的的圆弧内切造型,减少桌子的笨重感的同时使设计方中有圆,抹去棱角的细节设计既是防止腿部碰伤的安全考虑,又体现了圆融的儒家思想。内凹的圆弧造型从侧面观看犹如书卷,人坐进去时被书卷气息包容与吸纳进去,简单的互动巧妙地传达了这张桌子典雅的文人气质。桌面漂亮的大山纹是树木弦切面获得的自然纹理,弦切面纹理表现为同轴抛物线,既生动活泼又协调统一,亲切而富有生命力,拥有大自然的秉性。木材大山纹纹理和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缓慢改变,用细腻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变。整体看来,桌子的设计是节制和内敛的,但它表现的空间是无限和开放的。桌子不明确功能,设计师甚至不愿在上面放一本书、一盏茶,放一本书也许会有它是书桌的暗示,放盏茶可能它就是茶桌,放纸笔那就是书画桌。以“无”为“有”,以“少”胜“多”,庄禅之道常将世界万物归纳为“无”、“空”,其实这“无”“空”并非指没有,恰恰相反,其可以理解为“一切”,它是以最少最本质的表现手段来反映大千世界。一张桌子看上去没有那么满和充分,它的价值才是最大化的,因为它能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3结语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9

[论文摘要]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不断建造出社会认可,业主满意的建筑产品,而施工现场管理则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对施工现场实施科学的管理,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二、土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主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在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标。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预防为主,首先是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检查因素的认识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坚持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区及环境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从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要有完善的文明施工方案,包括有健全的施工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制度,工序衔接交叉合理,交接责任明确;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是该工地乃至所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以上措施,能将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安全管理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使用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

三、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因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转贴于

1.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2.材料采购。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材料分类堆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4.材料发放。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四、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1.测量控制,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2.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

3.实验控制,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

4.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建立人员。

五、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2.

安全生产表态性发言材料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buildingindustryincreasinglymorecolorful,makingthecompetitionistheconstructionindustryshowmorestrong,sototheenterpriseisconcerned,theonlywhentheconstructionmanagementsystem,asfaraspossibletoreducethegenerationofsafetyaccidentsandimprovethequalityofprofitsandsecurityproject,isathefundamentalbusinesssurvival,inthispaper,accordingto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oftheproblemsandtheproposalputforwardbytheauthor.

Keywords:civilengineering;theconstruction;management;quality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让现下的工程建筑市场的竞争意识逐渐的具体化,并且不断扩大。但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而且存在许多问题。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

1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整体上缺乏安全意识

无论对于哪一个行业而言,安全都是建筑生产的基础,亦是施工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安全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影响到企业的施工形象和利润。不过环顾当前的工程施工现场,对于很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还很薄弱,往往是怎么方便施工怎么操作。

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施工管理工作的实施中,缺乏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对建筑施工安全重要性的意识还不够;2)缺少专职安全员定期参加安全培训的组织活动,导致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落后,国家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很好的传达下来,引起施工现场管理中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管理措施的滞后;3)上级相关部门对工程的施工现场缺乏业务指导,安全管理指导流于形式,仅是走过场,对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往往导致下面的施工部门对安全的认识更为淡薄,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缺乏团队合作建设的意识

近年来随着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提升,大型项目也随之不断地涌现出来,大型建设项目往往需要多家企业共同来完成,因此,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团队合作建设的作用也愈发突显出来。而参与进来的不同成员在施工方法和施工管理上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各有各的特色与个性,加上技术能力上的差异,施工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很难细化到每一个操作人员。而在具体的工程实施中,项目经理通常是独断专行,各个成员之间交流的平台有所缺失,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和谐共赢的合作氛围难以营造。

(3)质检制度不够完善

一个工程要求优质的施工质量,离不开完善的质检制度。放眼目前的建筑施工实际,由于质检制度的不够完善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

1)在对施工质量的管理过程之中,对建筑材料和建筑阶段性成品的检测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缺乏真实性,这一问题导致了对物料的控制出现了片面性,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2)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三检”制度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有部分施工项目负责人未能严格地对每一道施工物料的检测,留下了质量隐患,影响了后期的正常施工。

(4)物料管理力度的匮乏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材料费用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环顾当下的建筑施工实际,一个建筑工程上涉及到的物料繁、多,管理上稍不到位,容易出现疏忽物料供应和采购的问题,具体有如下问题表现:1)所需物料的材质和数量没有事先确定好;2)物料堆放位置不科学;3)物料的进场时间安排不合理;4)缺乏对物料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测或是走形式和过场而已;5)对物料管理上的松懈导致物料的浪费甚至丢失。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来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应该做到项目成本、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三者的统一,即应重点从项目成本和工程质量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

(1)对建筑项目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而言,利润率的大小是反映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目前的土木工程市场,竞标以后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收入是相对固定的,那么利润率的提升自然就在于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个:1)成本最低化的原则;2)、全面控制成本的原则;3)动态控制成本的原则;4)目标管理的原则;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2)有效地跟踪控制进度

从施工管理经验来看,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1)在工程具体实施之前应科学计算工程量,认真分析具体的施工工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2)确定计划工期,这一过程是参照业主提出的标底工期,综合考虑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实际,科学调配资源,确定最终计划工期的过程;3)对计划工期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是一个将编制完的进度计划实效性充分发挥的过程,通过实时的监控保证工程按照计划有序地开展。

(3)加大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力度

质量是企业得以生存的生命线,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在施工管理上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应加大力度。具体的应从体制体系、人员教育、材料管理、过程管理和竣工验收几个方面加强管理:1)施工企业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企业至上而下应该有一整套质量责任制度,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重要依据,将质量责任细化、量化,层层落实、道道把关、人人有份;2)实践表明,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宣传和教育强化所有的施工人员质量至上的意识;通过企业建立质量激励制度,从物质和精神上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进行考评和奖励,帮助员工树立质量风险意识;施工企业要严格地选择施工队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3)把好原材料采购质量关。没有原材料质量的保证,工程质量势必走向劣质。为此,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诸多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4)实施监控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必须做到事事派专人负责,及时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行为,把不安全性降低到最低,从而确保工人有利的、安全的工作环境,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还要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范,加大监督管理工作。

3结束语

据以上而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先进的管理科学和哲学的深入发展和演进必然要求施工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变革与创新,我们必须将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工程土木建筑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不遗余力的提高企业土木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以使企业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