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十篇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十篇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2:38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1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融合路径;对策建议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于中共会议中提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得积极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主要为:其一,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较低、提升较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显著差距;其二,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依旧明显,农村劳动力普遍外出进城务工,导致部分农村出现“人口空心化、空巢化和留守儿童普遍化”及耕地抛荒等社会现象;其三,农村河道砂石等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和环境问题破坏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其四,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依然以农业传统种植业为农村家庭支柱性产业,缺乏二、三等高附加值产业支撑,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因此,社会各界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中共会议之后,颁布了旨在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求把构建农村第一、二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作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路径之一。其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适时颁布,成为指导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学界研究来看,姜长云认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大产业融合的特征是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持续转型的过程[1]。马晓河研究则进一步认为,农村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以农业为根本依托,要跨产业优化配置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要以三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在农村区域全面铺开为核心要义,以促进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与“生活富裕”的目标追求基本一致,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2]。另外,周立等发表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大产业发展”的观点,认为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3]。张红宇则从乡村振兴与企业角色定位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认为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企业应当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联系农民群众、服务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积极主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4]。关于农村三大产业为何需要融合的研究,陈学云和程长明从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分配的弱质性、消费的弱质性及交换的弱质性四个方面展开,认为上述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因难以创造超额利润而发展较为缓慢,所以为了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劳动要素投入,必须实现三大产业深度融合[5]。从既有研究文献来看,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要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基本形成共识,对必须推动农村三大产业融合的原因解释,学界也已提供了较强的经济学理论支撑。但是,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以及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尚需深入挖掘。因此,本文研究有利于科学指导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及“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追求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本文在紧紧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下,聚焦农村产业繁荣发展主题,审慎理性地分析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依赖,具体如下图1所示:

(一)传统农业和原材料生产制造业深度融合林毅夫等研究表明,尽管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强盛才是支撑其高竞争力和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支撑[6]。就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而言,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产品原材料的外生禀赋优势,以农业种植业生产为基础支撑,积极拓展农副产品原材料密集型轻工业和农副产品制造业的生产,形成粮食等初级原材料生产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在此传统农业和原材料生产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其一,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此,构建一支廉洁、高效和能力突出型的农村支部领导干部团队必不可少,这是农村产业融合能否成功、乡村能否真正实现振兴的关键;其二,农业粮食生产的繁荣发展是农村产业融合的根本支撑,必须牢固树立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的发展理念;其三,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期,集体经济成分是农村建立日趋完善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体系的突破口。

(二)农业生产与相应消费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庞春(2013)研究发现,服务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润滑剂”,有利于降低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交易成本和提升其交易效率,从而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生产和交易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最终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繁荣发展[7]。本文认为,发展农村消费性服务业是农村实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推动农村当地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其一,要以方便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为根本,积极对接服务当地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体系,降低整个农村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其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可由集体经济成分牵头推动,同时依靠个体、村民自有或民营企业等非集体经济成分来合法合规经营,这有利于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盘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市场;其三,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农副产品纵深加工业企业及其他附加产业之间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财政资金等资源要素要及时优化配置。

(三)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特色种养庄园体系陈学云和程长明研究认为,传统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分配弱质性、消费弱质性及交换弱质性特征决定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因难以创造超额利润而发展较为缓慢[5]。因此,如何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其与城市现代化产业消费终端进行服务对接,是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其消费日趋绿色健康化、偏好多样化,所以农村传统农业生产要适时对接城乡居民消费新特征,积极将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特色种养庄园体系转变。在此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庄园种养体系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四点:其一,要紧密对接城镇居民终端农副产品消费结构特征;其二,粮食生产、水产和畜牧业养殖要尝试进行绿色认证;其三,积极成立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组织内要分工明确,成员要各尽其才;其四;科学的农业种养技术指导必不可少。

(四)农村自然人文与现代休闲观光旅游融合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是依托农村既有自然和人文资源,积极探索传统农业和农村文化与休闲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是利用农村自然、人文景观和传统农村风貌来吸引广大旅游消费者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发展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不仅可以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以此挖掘传统农业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且可以通过现代旅游产业广泛的带动作用来积极发挥各类产业的联动效应。在推动农村自然人文与现代休闲观光旅游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五点:其一,要积极挖掘村落的传统文化价值底蕴,以文化底蕴为内涵,积极打造人文旅游村落旅游景点;其二,要依托当地农业资源特色,积极培育农业生态自然风光;其三,要配套方便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业开展的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其四,要人文、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人文环境保护并重,走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其五,传统种养殖农业与生态特色小镇旅游业要有效衔接,是发展农村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重要突破口。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发现,学界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要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基本形成共识,对必须推动农村三大产业融合的原因解释已提供了较强的经济学理论支撑。但是,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及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尚需挖掘。对此,本文从如上四个方面总结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产业融合路径。同时,针对每类农业产业融合路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均做了归纳总结。对此农业产业融合路径依赖,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具体如下所示:

(一)积极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工业制造业是支撑地区高竞争力和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动力,因此农村产业融合的第一步就是要立足当地既有农业资源外生禀赋,积极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对此,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六点着手:其一,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着力构建一支廉洁、高效和能力突出型的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导干部团队,要加强其政治站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仰,要真抓实干,全心全意发展农村产业;其二,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期,要积极借鉴农村集体经济成分发展较为成功地区(譬如华西村和南街村)的经济发展经验,以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其三,要立足当地经济综合实力,积极引进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配套的物质资本设施和人才管理团队,推动农副产品制造企业管理现代化;其四,积极搭建“互联网+”的农副产品生态供应链产业体系,以此做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生产”与“卖的出”的有机结合;其五,积极和农业类高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农副产品新品种拓展和研发的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开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品类;其六,要积极做好农副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化质量体系认证,走农副产品生态产业链加工体系的绿色健康化发展道路。

(二)建立便捷农业生产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产业发展农村消费性服务业是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必经阶段。本文认为,在构建农业产业融合路径过程中,要建立起便捷农业生产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生态链体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要积极构建各类副食零售、食宿住行、健康医疗及文化娱乐等农村消费性服务产业生态体系;其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可由集体经济成分牵头推动,同时依靠个体、村民自有或民营企业等非集体经济成分来合法合规经营,同时要发挥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监督职能,防止非集体经济成分违法违规经营;其三,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和商品流通平台,借助“互联网+”的战略发展思维,积极引导当地农村消费性服务业向智能化转换,抢占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型服务业发展的先机。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2

一、重视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以史为鉴,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打牢乡村文化振兴“火炬”根基强理论,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全镇各村以党史学习为契机镇领导班子成员及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讲“党史”专题党课,结合“三会一课”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我镇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37场次,集中自学32场次,党史教育专题学习交流会2场次,参会人员均撰写发言材料、心得体会。切实增强党组织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扎实开展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结合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开展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了机关干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学习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为建设特色小镇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二、把握正确导向,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把握社会舆情。坚持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原则,提高应对各类舆情的能力。密切伊犁组工、霍城零距离、霍城先峰、霍城文创等主流媒体网站。及时搜集整理疫情防控出现的各类舆情信息,扎实做好宣传引导、舆情应对处置等工作。充分利用各村现有的宣传平台和舆论工具,广泛开展防控知识宣传。从严从实从快抓舆情管控。

二是重视信息报送。将新闻外宣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要求各村确定一名信息员,负责本村的信息撰写、报送工作,信息由村负责人审核后报送至镇宣传办,由宣传办统一把关、审核。今年我镇创新考核机制,改变原来扣分制为保底加分制,变被动撰稿为主动撰稿。每个村信息考核在保底分数的基础上,月信息上报数量超过8条、每个村每周内宣采用任务为每周1条,外宣采用任务为每月1条;根据信息采用情况给予加分鼓励。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萨尔布拉克镇良好形象

一是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开展县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新增文明实践站11个、文明实践所1个。文化墙5处,宣传栏11处,发放群众读本5052余份。村级农家书屋11个,全部建成并正常开放运行,农家书屋标牌、标识都悬挂到位,村内专(兼)职管理员都在岗,出版物都已分类、上架并造册登记,“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都已上墙,借阅登记符合规范,开放时间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并组织开展了阅读活动37场次,其中读书、故事会9场次,讲座28场次,线下参与读书活动500余人。

二是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各类学习宣传、实践活动635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将民族团结与丰富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有机结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愿更加强烈。

三是扎实开展审读工作。建立审读领导机构、压实审读工作责任、完善镇村审读机制。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对各类材料进行鉴别、评审、把关。截止目前,对汇报类、经验典型类、文化类、精神类材料,通过“三审三校”审核共计500余份。

四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传承红色革命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革命诗歌(文)朗诵比赛、“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通话演讲、“党的光辉照我心·霍城人民心向党”普通话演讲比赛、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我的书屋·我的梦”阅读活动、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活动。

四、坚持深入浅出,在用情“讲”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主题鲜明,创新宣讲模式。通过“行走的红色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巡回宣讲团,开展红色宣讲、现场教学、宣讲团讲解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打破了宣讲场所的“固定化”、宣讲内容的“同质化”、宣讲形式的“单一化”,为基层群众打造一堂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公开课。

二是坚持“理论+文艺”宣讲接地气。组织宣讲员和返乡大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11个村进行巡回宣讲11次、受教育群众达1200余人,霍城县巡回文艺宣讲团演出1次,到场观看群众75人、接受融媒体采访1次。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形成共庆百年华诞、共享伟大荣光的浓厚氛围。

三是坚持“文艺+宣讲”聚人气、有活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优美的阿肯弹唱和激昂的爱国歌曲,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草根艺人吾木尔别克·沙德尔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他用自己对本民族乐器的热爱和执着让哈萨克这一传统乐器得到了传承。目前,吾木尔别克·沙德尔拜和他的伙伴们已经以“文艺+宣讲”的形式向牧民们演出5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800余人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打造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合理安排农村电影,应该引导各村积极组织各类集体文化活动,如球赛、联欢会、文娱演出、戏剧表演等,将村集体文化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等相结合,生出各类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合理利用村文明实践站,举办各类宣讲;宣扬文明风尚、道德礼仪或是在文明实践站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如包粽子、做元宵、挂彩灯等:或是村歌比赛、农民画培训、刺绣比赛,剪纸比赛等。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3

 

一、全乡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一)主要成效

 

一是产业帮扶。全乡152户贫困户中,安装光伏或享受众筹红136户,金融扶贫74户,资产收益带动47户,土地流转31户,种植尖椒7户,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且100%的贫困户达到了两项产业,三项产业以上的有81户,占比52.3%。

 

二是就业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181人,有就业意愿的124人。截止目前,108人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16人参于公益性岗位增收。同时通过举办手工艺品制作(手工串珠)培训、保健按摩培训、手工刻画培训、种养殖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共计六期,接受培训贫困人口110余人。

 

三是政策帮扶。教育扶贫:2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享受中小学补助政策;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到“雨露计划”资助,6名二本B类以上大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享受第一年5000元补助和之后每年3000元资助。健康扶贫:加强对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家庭给予医疗救助,并全面覆盖全乡152户贫困户政府资助兜底购买医疗保险,并办理健康扶贫联系卡,目前健康扶贫双签约率100%,体检率100%,办理慢病人数115人,做到应办尽办。危房改造:2016年至2020年共解决39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申请危房改造27户,区乡村自筹资金解决12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确保了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

 

四是爱心帮扶。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为困难群众献爱心。税务局、供电公司、农行、工商联、公路段、统计局、档案馆7个区直帮扶单位以及乡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为贫困户送去了关爱和温暖,组织举办消费扶贫3次,累计消费10万余元,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动力,为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上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稍显不足。有的干部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关系认识还不到位,对于如何协同推进没有明确思路,在具体工作中,基本上还是就乡村振兴谈乡村振兴,就脱贫攻坚抓脱贫攻坚,没有做到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统筹安排。有的村干部和农村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的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出现“上热下冷”,全社会参与支持乡村振兴的氛围也需要进一步营造。部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愿不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是农村发展后劲乏力。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主要以贫困户为对象进行投入,如产业扶贫、小额信贷等。精准的帮扶政策,准确高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的温饱和增收问题。对于脱贫户而言,由于生产条件和发展能力的改善仍在进行之中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脱离外部帮扶资源之后,可能出现发展后劲乏力的问题。

 

三是体制机制衔接不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整体联动、协调推进的系统性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导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衔接度上出现一定程度的“错位”。比如在社会救助方面,当前已经实现社会保障为主要项目的制度全覆盖,但保障水平仍然不够,因病致贫、返贫等隐患始终存在,如何建设一个广覆盖的有效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保护网络、有效防止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给乡村振兴留下的一个重大挑战。在强化社会救助的同时,如何激发被救助对象的内生动力也存在困难。

 

四是农村科技人才短缺。人才缺失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制约因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乡村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普遍存在“老龄化”、“空心化”现象。而当今农村“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少之又少,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大部分村支两委的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年轻后备干部严重不足,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块“短板”。缺乏管理能力和发展思路,能够承接信息化、现代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二、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一)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扶贫:一是实施品牌提升工程。突出重点、扶强扶优、着力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农业企业知名品牌,制定品牌农产品地方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品牌监管和保护。强化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主要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收收益率。二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围绕打造粮食、蔬菜、水果、旅游、中药材等产业链,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

 

(二)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升级。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

 

(三)抓好“两委”建设。要以提升基层党支部战斗力为核心,不拘一格多形式选拔人才充实到基层“两委”班子,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依靠党支部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教育,开展群众性感恩教育,不断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提升村民委员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支部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创建和谐安定、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4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

1、体验自然风光,畅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去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的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感情,多数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相反!--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诉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很难体现出真情实感。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

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发振奋之情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小麦玉米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富饶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扬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之苦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农活"就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5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从抗日战争到越南反击战,我们镇上就有一百三十多位英雄烈士(在我镇烈士事迹陈列室都有介绍),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去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多数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的心灵。

3、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临海的我们还可以去跳“海上迪斯科”,品尝文蛤之类鲜美无比的海鲜。使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体验家乡飞速发展,抒振奋之情。

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中天工业园区、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蚕桑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5、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6、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校于“班级责任田”大显身手。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地,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如,有一位同学在《喂羊》的一片习作中写道:“……我那羊儿吃草时总是渐渐有味地反复咀嚼,就像我嚼口香糖那样……前天,我参加了运动会,放学回家感觉累死了,倒床便睡,直到吃夜饭时才被妈妈喊醒。当我捧起饭碗时,我突然想起来:羊儿还没吃晚饭呢!它这时一定像我一样,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呢!这羊儿可是我一手养大的呀,从来没有挨饿过,要是今天饿坏了咋办?想到这儿,我就放下饭碗……”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6

 

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

 

再过几日,秋分将至,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随之到来。在丰收节之前,身为选调新人的我将自己的工作收获进行盘点总结,念过往为更好地走向未来。

 

一是绷紧心弦,管住神弦,夯实政治之基,把准思想之舵。

 

“你为什么选择选调生”,面试时的这一灵魂叩问言犹在耳。如果说疫情之前更多的是受黄文秀、廖俊波等榜样的精神鼓舞,被其优秀事迹感动,那么疫情之后就是亲身经历,有所参与,深悟“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要义。“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句贴在九楼电梯口的标语,时刻提醒我勿忘诺言,始终如一,定要扣好“第一颗纽扣”。通过研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参加每周夜学、组工学堂,打卡学习强国,学懂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市区重要工作部署,掸去心灵尘埃,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参与整理机关半年度台账、内部风险防控清单,把自己、职责、工作摆进理论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参观市监狱,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反面案例,坚定守底线、禁止踩红线的决心。

 

二是摆正心态,务实正派,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想象中的组织工作与真正接手的组织工作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摆正心态,找准定位。虽立志做大事,但日常做的多是小事、简单事,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小事不上心,对简单事不留心。从一字一标点的规范使用,到台签、材料的合理摆放,从文件的有序存档到信息的准确输入,都能培养严谨端正的工作品质,做好这些小事,积累锤炼做大事的能力。不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姿态融入工作之中,擦亮自己的“小窗口”的同时为组织发展出谋划策。由于组织工作较为特殊,在工作中,要有保密意识,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慎独慎微慎初,在无人监督之时更应自觉自律,敬畏法纪。此外,要少喊口号多付行动,既要拿得起笔杆子,也要走得了泥路子,多在基层走走看看唠唠,如在近期参与卫生文明创建活动过程中,与社区群众交流时发现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与社区积极沟通,努力解决群众困难。既要提高调研走访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又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以及在聚光灯下工作的能力,经得起组织、群众的检验。

 

三是敏而好学,总结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化平凡为非凡”。

 

在我到办公室的第一天,领导就问我,在学校学了什么,有没有把该学的东西学到心里去。为了有说出“我能行”的底气,决心多思考多积累。写不好网评就找来核心刊物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怕忘了新方法就笔纸不离手,边总结边记忆;坚持任务做完常总结,一周结束要总结。在办公室经常接触的是平时一直做、司空见惯的工作,比如校对每天的微信推文、帮助各科室打印材料、每月都要完成的网评任务。推文校对多了就总结出了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校对过程中便有了重点,遇到一些拿不准的细节,请教多了也就搞得定了;从一个打印小白到逐渐熟悉排版要求,处理机器故障,打印特殊格式的文件,感受到“一切皆学问,处处需留心”;网评写多了,思路更清晰了,但是审美疲劳的苗头也有了,为了避免“安贫乐道”,我给自己定了新要求:少模仿忌抄袭,不做文字的搬运工,做真情实感的抒发者,做善思有心的发声人。在没有下乡之前,除了多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还可以多向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同志学习,与先进一流找差距,拓宽自身眼界,立志变跟跑为领跑。

 

四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永葆满腔热血,开启奋斗新征程。

 

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经历过自以为写得不错的文章得不到编辑的认可的失落;经历过一时摸不透工作思路但需快马加鞭赶工的困顿;也经历过因为工作细致被领导肯定赞扬的喜悦。喜悦幸福值得追求,失落困顿在所难免。经历这些以后,我更能理解“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的深意。在前进奋斗的路上,要有“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勇气,坚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不自怨自艾,怨声载道,无所作为,保持工作韧劲、昂扬姿态,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中国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2

 

今年农历秋分(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后迎来的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从此,全国亿万农民有了专属自己的节日。我市为庆祝改革开放_周年,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主题,坚持农民主体因地制宜节俭热烈开放搞活五大原则办节日,通过各种形式隆重组织开展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在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0_年是贯彻党的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以农村改革发端的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协调,创新形式和内容,确保把我市“庆丰收”系列活动办成精品盛会。市农业局(市委农办)联合市直有关部门,成立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指导委员会,协调组织市委文明办林业渔业商务司法文广新旅游教育民宗体育以及团市委妇联工会文联等有关部门,做好对各地的指导支持和组织协调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各部门通力配合。

 

农业工商粮食供销社卫生计生气象等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各自部门职能与工作实际,制定周密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各责任单位对所牵头的活动任务负总责,强化责任意识和保障措施,确保活动过程中不发生意外和事故。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从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农民生产生活巨大变化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当代农村新风俗新时代“三农”先进人物事迹等多视角切入,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持续性宣传报道,使“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最有特色最有人气最为丰富最有影响的农民自己的节日。通过农业信息网农业微信公众号线上等方式为节庆活动宣传造势营造浓厚氛围。

 

三精心谋划各项主题活动

 

(一)晒丰收,产销对接红火热闹。“大同好粮”与京东集团签署“互联网+”乡村振兴合作创新框架协议;右玉县马营河村,金黄的玉米棒挂在粮屯上闪着金光,晒秋活动和手机摄影赛引得大家踊跃参与;偏关县组织农民现场观摩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片高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阳曲县清徐县农产品展销会在山西省展览馆举办,阳曲县展销会两天就销售260万元,签订意向订单8000万元;阳高县“西红柿红了农业嘉年华”活动20多个展台将今秋塞北的丰收盛况充分展现,北京新发地蔬菜供应基地在阳高揭牌;原平市农委以“赶集”的形式展销农副产品;平顺县举办绿色有机旱作蔬菜种植交流活动;保德县特色花卉特菜栽培南果北种等特种项目花样展示。

 

(二)话丰收,农耕文明永久话题。长治市举办炎帝农耕文化论坛,展示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和上党文化的独特魅力;晋中市榆次区举办乡村振兴战略论坛暨什贴特色小镇蓝图绘就研讨会;阳曲县召开第二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平遥县农业生产托管秋收现场会上,合作社整合的旋耕播种施肥收割秸秆返田等新型农机一一亮相!

 

(三)颂丰收,华彩乐章精彩呈现。晋城皇城相府农民《夸夸咱的新农村》等节目用最质朴最生动的表演展示了农村的变化;阳泉市鼓舞《五谷丰登》表达着农民的喜悦之情;翼城县《挂画》等蒲剧经典唱段让农民朋友大饱耳福;柳林县《枣乡八月歌如潮》等节目抒发着农民的喜悦与幸福;朔城区举办“塞上绿洲·月圆神头”系列活动;首届“赵树理杯”山西省曲艺说唱优秀节目展演在沁水举办,农民作家写农村,农民演员演农民,用特殊方式弘扬文化振兴乡村。

 

(四)庆丰收,花式呈现趣味横生。丰收节上,舞龙舞狮割禾比赛等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活动相继登场,营造出浓厚的丰收欢乐氛围,展示了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好多地方举办农民趣味体育比赛书画摄影作品展诗歌朗诵会特色美食节农机具展等特色活动,全方位展示农村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新时代农业新业绩农村新面貌农民新风尚。曲沃县在史村镇西海村磨盘岭介园广场举办厨艺展示;潞城县“摸石头过河插秧苗”趣味比赛,加油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吉县“巧手都来削苹果”,闻喜县“美丽乡村收获忙”等赛事紧扣农事农趣农情,不仅展示了农耕生活的乐趣,更展现了当代农民昂扬向上的干劲。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7

是坚决保质保量、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风雨无阻向前进,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收看两会心得体会材料参考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收看两会心得体会材料一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蕴含希望的季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齐聚“两会”,共同告别极不平凡的20xx年,踏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1年。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嫦娥五号”上九天揽月取土、“奋斗者”下五洋破纪录、新冠疫苗全民免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等各种成就争相奏响“两会”时代最强音,让扬帆起航、梦圆中华的信心,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共识,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豪情,在中华大地上升腾和奔涌。

举措无声,却暖人心扉,唱响“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不惜一切代价”——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讲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时说的这六个字,掷地有声,令人动容。人民才是时代的创就者,是党和国家赖以为继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以为政于民、勤政为民、廉政亲民的施政理念,不断在思想上抓纪律,在行动上抓落实,在责任上抓担当,才能当好“老百姓的官”。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教育、科研、就业、收入、医疗、防疫、吃穿住行等方面一一作出了利民为民的详细规划和安排,不断彰显我党坚定不移的为民情怀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沧海桑田,不移发展之志;筚路蓝缕,不坠为民之心!

爱国无声,却催人泪下,唱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几位政协委员用手语“唱”着国歌,用“无声的力量”诠释出坚毅的爱国情怀。全国人民都在用着各自的方式关注着“两会”,然而一位新疆人大代表却“缺席”了这本该属于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新疆喀什地区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了救一名掉入冰窟的小孩,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正是这样的人民代表,用“无声”的行为奏出最响亮的爱国之声。“两会”的背后是全国各地的代表,亦是全国人民。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数百名抗疫工作者英勇献身。正是在过去一年无数人民的爱国担当、拼搏奋斗下,才促成了此次“两会”的顺利召开。每个人都了不起!

时代无声,却动人心弦,唱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艰难岁月时方显勇毅,时代洪流中才能见证华章。极不平凡的20xx年,面对百年不遇疫情、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和外部环境巨大挑战,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交出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这次两会,全国全军各族各界代表欢聚一堂、共商国是;“两个一百年”交汇重要历史节点,赋予了今年两会新的内涵。脱贫攻坚现已取得全面胜利,如期兑现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外防输入落实、内防反弹举措,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经济主体正不断向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加快等一系列表象都彰显出今年“两会”对擘画“十四五”规划蓝图,逐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着更加充足的坚实力量!

说过: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两会”无声的力量,是坚决保质保量、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风雨无阻向前进,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收看两会心得体会材料二

近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先后来到内蒙古、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看望了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了联组会。期间,他和代表、委员一起谈教育、问民生、说反腐,有力话语的背后藏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深牵挂,藏着对党员干部的指引指示。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执政理念,永葆“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责任意识,涵养“清风两袖腐风离”的清廉品格,才能守得住初心,担得起使命。

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执政理念,书写“人民至上”的民生答卷。在“下组团”中,询问交通、就业、教育等问题,问的仔细问的实在,问的都是咱老百姓的事,折射出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最深切的牵挂,对群众冷暖最深挚的惦记。作为人民公仆,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看待问题的,要把人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治国有常民为本,若想要国家长足发展、经久不衰,最根本的是要让人民获利,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应当在传承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中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执政理念,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血肉联系,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放心上,将老百姓的所需所求放心里,以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吃苦耐劳的精神书写“人民至上”的民生答卷。

永葆“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政治意识,书写“敢于担当”的使命答卷。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员干部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是要敢于担当、敢于为民做主的。敢担当是几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却越来越缺乏,生活中很多干部“以不出事”为职业追求,不求丰功伟绩,只求安然无恙;不求鞠躬尽瘁,只求以逸待劳。有群众来办事问事,不是“不知道”就是“你问别人吧”,这样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职,会寒了群众的心,会有损共产党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样的干部不如回家卖红薯。敢担当是检验干部是否对党忠诚的“试金石”,是衡量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尺”,党员干部只有敢担当、善作为才能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才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涵养“清风两袖腐分离”的清廉品格,书写“廉洁奉公”的初心答卷。在内蒙古代表团上讲到,“当共产党的官,当人民的公仆,拿着国家资源去搞行受贿,去搞权钱交易,这个账总得算的。”不少反腐纪录片中看到很多落马的高官表达悔意,归根结底是因为在金钱利诱面前丧失了党性、触碰了底线,我们手里的权力取之于民,也是要用之于民,而不是个别人官商勾结的交易、行贿受贿的资本,这种欠给人民的账、欠给国家的账迟早是要还的。党员干部是共产党的官,不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当初为了什么而出发,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正气一身官气扫,清风两袖腐分离。”坚定为民初心,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需要用一生学习的课题。

收看两会心得体会材料三

在“组团学习”中领悟发展“大趋势”

近日全国两会组团时间中,曾三次参加审议讨论,而讨论的内容不仅引人深思,更是包含着深刻的发展信号,点名了建设发展的正确导向。

今年两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打造“开局”。过去的一年中脱贫攻坚的事业顺利完成,稳定发展的工作也稳中有进,今年时间来到了一个全新的节点,那就是创设开局,扩大创新发展,提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走势,要抓稳发展的方向。

持续不断的“高效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不断进步的“价值观念”。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持续不移进行努力的,但这个进程之中,也要始终贯穿着一丝“新意”,这个新意来自于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用全新的思想来助力建设的脚步,唯有不断根据现实情况去调整发展的步伐,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发展效果。高效高速高质量的发展对于目前的形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面对飞速变化的外界环境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果决,更要有稳扎稳打、创新进取的实际行动。创新的思维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始终不渝的“为民情怀”促进民众生活全面升级的“幸福路径”。发展的脚步永远向前不停歇,但是为民的情怀却应该是永恒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人们民生活水平和满意程度,因此在这个过程里,人民的需求是重要的发展“风向标”,只有将人民摆在首要位置的发展才是合适的,才是有价值的。因此的团组讨论发言实际上也是在强调,要以民心所向为发展的方向,以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建设的最终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基础的建设着手,将切实与人民利益相关的项目落到实处。

坚定不移的“正确道路”共筑坚不可摧信念不变的“发展内核”。发展的过程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的特色、也是因地制宜适应我们的基本国情的,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把握好正确方向,用广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坚定信念去创造更加蓬勃的发展盛况。这是发展的内核,只有全体组织工作者团结一心,坚定方向,共同奋进,发展的步伐才能越来越快。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从党史和党的思想理论中找经验、提素质,用牢固的思想情怀来保障建设的高昂斗志和热情。

的讨论发言为广大干部点明了发展的趋势和信号,更是深刻解答了如何走、走什么、怎么走好的复杂问题,为建设的进程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指导。

收看两会心得体会材料四

开局之年看“两会”洞察民心品“热词”

居庙堂之高的两会,“眼睛”始终盯着江湖之远的乡野;普通民众的困境,正是代表委员的议题。依法治国、社会保障、乡村振兴、教育改革、住有所居……2021年“两会热词”新鲜出炉,时代变迁,热词也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的热烈期盼。读“两会热词”要读懂“民生关切”,更要读懂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

透过“两会”的窗口,我们可以看到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等民生问题,仍然是百姓最关切的事情。百姓要经济红利,也要蓝天白云;要安居乐业,也要公平正义;要学有所教,也要劳有所得;要病有所医,也要老有所养;要稳就业,也要强化基本生活保障;要5G便利,也要信息安全。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答好“全面”的民生命题,回应民众关切重点,让“民生红利”溢出群众心里,让获得感写在群众脸上。

聚焦“两会热词”,做依法治国的“代言人”。今年高居热词榜首的是“依法治国”一词,展现出过去一年我国一系列法治建设举措深入民心,也同样看出人民对法治的期待。党员干部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执行者,更是依法治国的“形象代言人”。要常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忠于法律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正确使用权力,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要涵养法治思维,处处以法律为准绳,事事以宪法为依据,做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学习者、坚定践行者,带动群众,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聚焦“两会热词”,做乡村振兴的“打工人”。“乡村振兴”成为热词是群众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最好回应,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党员干部要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把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真正扛起来,做一名乡村振兴“打工人”,扎根基层,向“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一大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披荆斩棘的优秀榜样学习,把群众装入心里,用双脚丈量乡村沃土,苦干实干,把忠诚和信仰书写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确保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让时代满意的乡村振兴“满分答卷”。

聚焦“两会热词”,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民生向来就是每年全国两会的热点。“十三五”时期,我国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充实。展望2021年,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清单”不断被拉长和扩容,教育、就业、住房、文化、生态等需求,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党员干部要秉持为民服务初心,用贴心服务回应百姓关切,让“民生红利”溢出群众心里,让获得感写在群众脸上。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8

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1〕1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按照统筹规划、精准施训、务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养,打造适应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21年培养高素质农民3300人,在线评价学员覆盖面、测评满意度均达98%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精准安排培训任务。根据人才发展需求,结合农时农事,开展分层分类和分时段培训。市级全年培训200人,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学校)承担实施,重点面向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业经理人等示范性培训;区(市)全年培训3100人,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基层干部等,开展生产管理服务、技能水平提升和乡村治理能力培训。2021年11月26日前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二)精准制定培训计划。各级农广校要组织开展培训需求年度或专题调研,摸清农民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方面的实际需求。采取自愿报名或组织推荐的方式开展培训,将有明确需求的培训对象优先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根据农民对技能提升和转移就业提出的培训需求,确定一批“订单式”培训计划。根据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确定一批“菜单式”培训计划。联合妇联、共青团、科协等群团组织,确定一批女农民、创业创新青年、乡村规划师、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等特色班培训计划。

(三)精准设置培训内容。聚焦粮食安全,开展主要粮食作物防灾减灾、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集成高效生产、质量安全等技术培训。聚焦畜牧发展,开展生猪、牛、羊等畜禽健康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控培训。聚焦绿色发展,开展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土壤培肥改良等技术培训。聚焦农民增收,开展果、菜、茶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聚焦农民本领,开展良种识别选购、电商营销、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培训。聚焦农民技能,开展农机手、无人机等操作培训。

(四)精准确定培训方式。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训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综合采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线上培训、案例观摩、跨区域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优选授课教师和精品教材,提高培训针对性和质量效果。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实地学习外省市先进典型和模式。培养用好农民讲师,提高实习实践在培训中的比重,生产技术培训以实训为主。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在线学xxx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考核,加强在线课程开发和规范化建设。

(五)精准搭建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作用,开展摸底调查、组织实施、系统管理、项目指导等工作,协助做好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训基地、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返乡下乡创新创业群体和专业种养加能手提供培训基础平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发挥科技优势,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市场化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培育工作,规范市场主体培训行为。严格落实行政主管第一课制度,组建“处长讲师团”,构建乡村振兴政策法规宣讲直通平台。

(六)精准落实培训服务。强化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积极争取高素质农民扶持政策,在资金、项目、技术等给予倾斜,促进高素质农民更好发展。指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作用,帮助农民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互补发展。系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继续遴选推介优秀学员、优秀教师、优秀机构和优质教材,深入开展成果展示和典型交流。继续组织农民职称评审,培育高素质农民带头人,引导学优争先,实现由“干得好”向“带得好”提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系统部署。加强与妇联、共青团、科协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培训工作合力。

(二)严格资金使用。要严肃财经和培训工作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资金主要用于培育对象的教育培训、实践实训、创业指导和孵化、认定管理、跟踪服务、信息化手段等支出,要确保培训资金专款专用,杜绝违纪违规问题。

(三)保障培训成效。要规范建立培训档案,确保内容设置、课堂讲授、互动交流、实践观摩、考试考核和签到登记等环节完整真实。落实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在线监管、信息统计和发展情况监测,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四)加强工作监管。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工作要求,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训对象,定期督导培训进度,随机抽查培训执行情况。市局建立项目监管、预算资金管理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将农民教育培训指标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任务管理,作为下一年度评优奖励、培训任务安排指标。

(五)加强宣传推介。各区市请于5月30日前报送培训实施方案,每月20日前报送工作进展情况、2篇农民培训宣传材料(包含但不限于宣传推广、成果展示、培树典型等内容),11月30日前以正式文件报送全年工作总结,12月20日前以pDF版形式报送项目验收报告。

相关材料请按时限要求报送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市局创办《科教工作动态》期刊,每月对各区市报送的宣传材料进行遴选刊登,并向部、省级相关部门和主要媒体宣传推介。

 

附件:1.2020年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分配表

2.市农业农村局处长讲师团成员名单

3.工作进展情况月报

 

 

 

 

 

 

 

 

 

 

附件1

 

2021年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分配表

培训层级

培训类型

参训人数(人)

崂山

城阳

西海岸新区

即墨

胶州

平度

莱西

小计

市级

经营管理型

5

25

40

50

40

40

200

区市级

经营管理型

110

150

150

150

150

710

专业生产型

25

200

260

260

220

210

1175

技能服务型

200

200

200

315

300

1215

小 计

25

510

610

610

685

660

3100

全市总计

30

535 

650 

660

725

700

3300

 

 

 

 

 

 

 

 

 

 

附件2

 

市农业农村局处长讲师团成员名单

姓名

职务

宣讲内容

兰大彭

农办秘书处处长

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苗宇慧

人事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乡村人才建设政策解读

赵 瑞

发展规划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十四五”发展规划、“三农”政策宣讲

于琛琛

法规处处长

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建设

赵明玺

财审处处长

“三农”领域扶持政策

宋 辉

乡村产业处处长

乡村产业发展政策导读

宋 晓

政策改革处处长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

杨 斌

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

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

张正杰

市场配置促进处处长

农业数字化建设、农业品牌打造

魏 明

科教处处长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生态发展路径

朱建新

质监处处长

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质量提升

刘方金

种植业处处长

种植业发展政策、高效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王福丽

畜处业处负责人

畜禽养殖政策、标准示范场创建

刘 宁

防疫处处长

动物防疫政策

陈言智

农机处处长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左强志

农田处处长

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园综合体创建

赵秀磊

投入品处处长

农药管理、现代种业发展政策

徐 华

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中国共产党党史宣讲

附件3

 

工作进展情况月报

(  月份)

 

一、工作开展情况

 

二、资金使用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四、下步培训计划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亮点是“新”,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全面小康目标增添了新内容、畅想了变革创新的主旋律。“新”也是人们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政策造福百姓、创新创造的源泉涌流。变化靠改革催生,发展与创新相联。站在新起点上,中国仍面临各种挑战,行至更加美好的未来,仍然寄望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求新求变,就是求发展。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为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当前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面对改革的方针政策,作为一名供销工作者,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觉得应作好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

供销社综合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通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根本方向,这是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的明确指示。回顾供销合作社60多年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在坎坷中走过并壮大起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供销合作社始终在围绕“农”字做文章。供销合作社长期从事为农服务实践,在农村有经营网络、有群众基础、有服务优势、有品牌声誉。可以说,农业是供销合作社最熟悉、最擅长的领域,更是供销合作社安身立命的本业。必须坚守为农服务初心,坚守农村服务阵地,坚守我们的优势,集中力量,发挥特长,努力在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开创一片新天地。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将供销合作社作为“三农”工作重要抓手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具有与其他行业或企业不同的艰巨责任,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在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互通、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应有的独特优势与作用,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意识,培养“三农”情怀,更加自觉投身“三农”事业。坚定事业发展信心,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切感受全社会关注支持“三农”的浓厚氛围,清醒看到农业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产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抢抓发展机遇,发挥传统优势和新增优势,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主动作为。谈到改革说到底就是变与不变的问题。对于供销人而言,不变的是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背篓精神、扁担精神。变的是: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精神、拓展的勇气、创新的动力。过去我们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一统天下,无人可与匹敌。现在是全民皆商,百柯争流,快捷方便,优质服务。以往我们是等客上门,做的是柜后生意,群众有需求你来找我,今天是柜前买卖,深入一线,找市场,找客户,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市场。

二、积极主动谋划,找准综改发展的切入点

目前,我县全国农业公园建设初具规模,农林文旅康试点全面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方兴未艾,乡村旅游遍布城乡,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我们一定要找准战机,跻身乡村振兴,赢得站位发展。我们要立足服务农业生产,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服务领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准切入点,创新经营,创新服务,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要聚焦农民增收,加快打造农产品市场网络,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聚焦资源,担起乡村振兴重任,让农民真正能种能卖能富;要顺应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优化服务网点布局,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前段时间下乡,和一些乡镇领导、农村两委班子及种粮大户进行了走访交流,从他们口中得知,现在农村留守人口多数为三八、六六、九九人员。以我们所包的驾岭苑河村为例,全村8个自然庄480口人,1300亩地,仅剩主村90户260口人,并且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村里常住人口仅有不到50人,且60岁以下的仅有7、8个人,种地就靠这些人。在农村50岁以下没人种地,因上学,打工生存的需要,农村人口还将进一步流失,农村将妯现人走了地没人种的状况。现在的情况是耕地一亩是60元,播种一亩也是60元,收割一亩小麦或玉米为100元,仅耕种收三个环节的成本就是220元。又如东冶某村庄稼地里发生病虫害了,在太原打工的农民就打电话请在村的亲戚朋友邻居,帮忙给打药,自己付钱。农忙时自己赶不回来,也是打电话求救,自己掏钱找人帮忙。假如我们能够把服务平台搭起来,把农机专业户发动起来,把农民的需求连接到一起,那么商机就在眼前,何愁没有钱赚,何愁没事干,仅此一项就可有个好收成。再加上我们传统的种子、化肥等农资服务及农业技术推广等等,心动不如行动,只要你行动,一切皆可为。再如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农伤保险及其他金融服务)、快递物流超市都是增收的好途径。

三、合作共赢共享,以钉钉子精神把综改任务落实到位

乡村文化振兴发言材料篇10

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愿,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党史不同视野总结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学党史不同视野总结一

谷雨节。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加快回升,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党员干部要从谷雨节气中深悟为政之道,以“谷”之风,务“雨”之实,以过硬的自身素质服务群众、干事创业。

以“虚怀若谷”之心爱民,“春风化雨”促和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否倾听他人的逆耳忠言,往往成为人生成败的一大关键。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有些听起来很不“顺耳”的真话,党员干部一定要听得进去,自觉涵养虚怀若谷的博大胸襟,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走弯路,避免被假话假象蒙蔽视听。要推动形成敢讲真话、善听真话、杜绝假话的融洽氛围,对个别说错话的群众要理解包容,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怀着深厚的感情开展群众工作,以春风化雨般的作风,赢得群众支持和配合,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以“空谷幽兰”之德立身,“风雨同舟”干事业。“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事实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的力量源泉,忘记了人民,脱离了群众,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涵养真挚为民情怀,时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站稳人民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始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以空谷幽兰的品质和高风亮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只有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愿,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以“如临深谷”之慎做事,“未雨绸缪”谋发展。治大国,如烹小鲜。党员干部只有以如临深谷的谨慎,去对待服务群众的每一件事情,才能时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做到在小事上、小节上不放纵自己,时刻慎独慎微,才能更好地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率先垂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党员干部只有时刻坚持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干在实处,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自觉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团结带领群众奋发向上、一往无前。

以“梯山栈谷”之志攻坚,“栉风沐雨”谱新篇。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些难题绕不过、等不起,必须迎难而上、彻底解决。党员干部要拿出梯山栈谷的精气神来,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开辟出一片广阔天地来。要常怀本领恐慌,增强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矛盾的能力。要紧盯“硬骨头”,瞄准“老大难”问题,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在栉风沐雨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反复抓、抓反复中历练成长,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中,勇当干事创业的“主力军”。

学党史不同视野总结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我已走上工作岗位一年有余,从刚开始接触网评工作的小白,在迷茫、失落、痛苦中逐渐蜕变,逐渐成长为会写一点网评的组工干部,掌握了些许写网评的心得和体会。现将这些心得体会整理成“三把钥匙”,分享给刚刚接触网评工作的新人,愿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愿能“扶君上马,送君一程”。

钥匙一:角度新颖。共产党员网作为全国网评工作者的集中营,编辑老师每天需要审阅的稿件成百上千,而真正获得编辑推荐的只有寥寥百余,加精的更是少之又少。写稿上稿其实是和编辑老师“斗智斗勇”的过程,要想获得编辑老师的青睐,文章除了文笔极佳外,寻找绝妙文章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当下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为例,绝大多数稿件的切入点集中于直接论述在学习党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编辑老师审阅多了不免产生审美疲劳,若能改变文章的切入点,从小物件、小故事展开,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或能一下抓人眼球,让人眼前一亮,给编辑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得文章在茫茫“稿海”中脱颖而出。

钥匙二:紧扣热点。网评文章是对当下热点表达看法的有效途径,和信息一样,都具有时效性。网络舆情会随着时间呈现递减效应,在特定时间段的相应主题容易得到编辑老师的青睐,上稿的概率也会提高不少,过了这个时间段可能会被其他话题掩盖,因此,把握当下热点进行网评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时政热点敏感度,加强理论学习,是一名网评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通过浏览共产党员网等网站,涉猎《半月谈》《党员文摘》等书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练就对热点焦点敏锐的嗅觉,同时抄录下词藻雅丽、妙笔生花的佳句,学而时习之,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紧扣时事的文章中,写出的文章才“有里有面”“有骨有肉”,才让人印象深刻。

钥匙三:情真意切。文章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在笔者看来,写网评也是一个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也是一次与内心中另一个自己的对话,心有所想,情有所系,一词一句都会跃然纸上。即便没有妙笔生花的文采,没有角度新颖的构思,也可以另辟蹊径,用最朴实无华、最情真意切的文字,来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能获得读者喜爱,从而被编辑推荐。我们去可以记录扶贫路上的几件小事,可以去报道抗疫战场上的感人瞬间,可以去描写人口普查中的感人故事。最昂贵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而最真挚的情感只需用最朴素的感情来表达。情以实为上,文以真为贵,最朴素的才是最动人的,同样能让人感同身受,并让人为之动容。

学党史不同视野总结三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西省xx乡坚持以学促进,营造浓厚党史学习氛围,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英雄模范、先进典型的故事中汲取前进力量;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力,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狠抓项目建设,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用好基层阵地资源,创新形式讲党史。阵地是组织的战斗堡垒,基层阵地最贴近广大群众,最能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xx乡充分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涂山村村史馆等基层阵地资源,丰富普通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形式,营造浓厚党史学习氛围。以横幅、标语、村村通广播放红歌等形式,营造全民学党史的良好氛围;以组织参与党史问答的模式,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英雄模范、先进典型的故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奋勇向前的热情。

二是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党建引领聚合力。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xx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党组织合作助力的方式,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4月15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管理系党总支助力“乡村振兴”驿站在xx乡花园村成立,此举为花园村“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农大商学院将充分利用专业特长,融合花园村农副产品、村容村貌、乡村文化等地方特色元素,多渠道拓展宣传,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花园村将为农大商学院管理系党总支提供学生社会实践平台,配合相关课题研究,同步提升,奋力实现“乡村振兴”。

三是聚焦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建设开新局。xx乡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近年来,xx乡党委立足“以发展旅游 促乡村振兴”,引导传统农业产业向农旅产业转型,培育了金牛生态园、朝阳人农庄、中堂山庄等一些列农旅产业。为全力唱响“乡村振兴”号角,xx乡党委对各类文旅资源进行推介,以招商引资促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4月16日,落地中堂山庄的潘家湾研学旅行项目成功签约,项目将按研学营地标准建设,打造集研学旅行、休闲观光、户外体验、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4a级景区。项目建成后年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将提供300余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