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十篇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十篇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6:22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1

1.抵触情绪

近年来,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发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化学这一门学科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负面印象,人们谈化学色变,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科。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繁杂,题海浩瀚,高职学生不免会对化学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在药学、检验和护理专业中,由于护理专业以女生居多,部分学生更是产生了抵触情绪,只满足于课程考核过关,不愿意去了解化学实验的相关安全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个体差异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异地就学,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同,学生接受实验教育和训练的程度不同,造成入学后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点在新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高职院校校课程体系缺乏对化学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

在高职化学课程中,一般不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往往将其作为辅技能训练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由于课时限制,在实验课程编排中,教师更注重实验内容的完成和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训,并不系统讲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只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每次实验的具体项目和潜在危险有针对性地做提醒和示教。采用此方式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是零散、不全面、不连贯的,因此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差。当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惊慌失措,不能及时联想、调用过去所学及时处理。

4.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占课程考核比例低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理论课程的考核,对实验课程的考核在课程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约为10%~20%,其中对于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考核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过程性考核和评价是造成高职学生化学安全知识匮乏的原因。

二、对策

1.深化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加强实验考核过程性评价

为了让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增强化学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可根据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力求够用、实用,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学习纳入课程体系,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核评价纳入实验考核范畴。对于高职新生采用系统培训的方法教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对于老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定期强化安全意识。在实验考核的过程中,从实验态度、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程度、仪器使用熟练程度、安全设备的摆放地点和使用方法的掌握、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完成实验报告、课后反思总结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提高考核结果在总评中所占比例。

2.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更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科学。教师应联合学校其他部门的力量,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减少课程讲堂讲授、笔试这种传统的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教学考查模式,多邀请国内专家进院校开设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讲座;与院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联合举办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给予优胜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利用学校的微博、网站、微信等公众平台和推送相关化学安全知识;定期和院校保卫部门开展化学实验事故安全演习。

3.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2

【关键词】高效化学实验;安全;教育

0引言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索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由于化学实验经常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性试剂,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是危险性比较大的工作。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极其重要。

1软件措施

1.1安全考试

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应当“安全第一,处处以人文本”。实行安全教育和化学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规则选修与考试。设立包括一般安全、防火、逃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等在内的多个专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通过考试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考试不合格者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直至重修合格后才准进入化学实验室。例如,台湾清华大学在授课方面也尽可能以形象教育方式为主,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教育方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在讲解实验室灭火知识时,重点强调需要沉着冷静,及时判断火势大小、原因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局部着火,顺手用湿布、沙子等材料盖灭;火势较大时,依据着火原因和火情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断电关气,迅速离开并立即报警。

在讲解使用灭火器材时,可以把常见的各类灭火器向学生展示,同时用示范的方式给大家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系列课前安全教育与考试,让每名学生都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这不仅保障安全教育的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

1.2安全检查

实验室每学期均有一次定期安全检查以及不定期、不定次的安全抽查,现场普及和深化安全教育的,检查后各个实验室安全情况的优缺点都会被点评出来,并有相关工作人员具体指导如何去改进缺点和继续发扬优点,关键是平时还能保持监督。例如,台湾清华大学采取了一些很有特点的措施。例如在每间实验室门口都有危险提示标志,说明该实验室可能产生哪些危险,同时也提示禁止在该实验进行不恰当行为(如吸烟、带入磁性物体等)。每个实验室需要使用的危险试剂、药品都需要进行登记和专人保管使用,在实验室门口醒目的位置建立文件夹,放有该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药品的性质和预防、处理措施的资料,不断提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时刻进行规范操作和安全处理。他们还专门成立环安中心来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设施维护工作,往往每学期有多次的安全检查。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在进行每项化学实验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不仅要对实验机理和实验过程进行预习,而且需要查明实验中每一个用到的试剂与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避免发生事故。

1.3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教育

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课前的安全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为了能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安全觉悟,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安全监督。学生相互进行实验操作监督,对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提出安全意见,不仅使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而且让他们时刻具有安全意识,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提倡在实验前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安全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实验室以往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安全处理方式。这些安全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强化,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上强化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掌握实验安全技巧,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

1.4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安全教育效果

在课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引入学生对实验安全的自我总结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安全进行有效的总结,达到将安全教育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目的。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实验安全评价一项,让学生从安全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实验仪器装置是否按照要求搭建,原料称取时是否有撒漏,实验过程中废气是如何处理的,实验结束后的废料是否进行规范处置等,对每次实验操作进行安全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实验操作不规范、存在实验安全隐患的学生,虽然侥幸得到实验预期的产品和结果,但整个实验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通过实验后的安全评价能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自我批评和改正,真正在实验能力上得到提高。因此推行课后自我安全评价教育方式,能进一步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教育效果。

2硬件措施

2.1通风系统

完善的通风设施,除了有常规的通风橱设施,还有整个实验楼层的紧急排气系统。例如,某个实验室的煤气泄漏,在警铃通告后,所有实验室的人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安全撤离。当人员撤离后,相关工作人员对实验区域实行紧急通风换气,短时间内全部置换实验楼内空气,恢复正常工作,保证没有毒害。

2.2维护系统

化学实验室的空间都很高,而且采用外露的各种管道,各种标识警示很醒目,一目了然。出问题时能更直观更快地找到源头,方便维护;同时严格执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防患于未然,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3应急系统

实验室廊道等很多公共地方以及各个实验室内,有各种形式的报警系统:火警、毒气警铃,紧急撤离警铃等,同时有防灾害的各种醒目的警示和疏散标识等。除了这些专业的设施外,当出现紧急情况,有警铃响时,短时间内就会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前来处理紧急情况及判断是否需要人员撤离,如果需要会协助疏导大家更有效地快速撤离。

总之,许多高校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经费、师资等多方面限制,常常只能保证计划实验项目的开展,而忽略了相关安全知识和理念的教育,使实验课程教学存在安全隐患。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教育和实验教学融为一体,才能树立正确的实验安全理念。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安全教育要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实验中安全教育需要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实验安全教育方式可以多样化,其核心理念都是为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达到培养综合性合格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双妹.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5(02):67-68.

[2]李五一,滕向荣,冯建跃.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建设教学科研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3]代立志.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11

[4]孟凡盛.化学实验安全操作“八防”[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4(03):6-10.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3

关键词:实验安全知识调查教学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中经常要用到水、电和化学药品,而这些药品中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有的在空气中容易燃烧、有的在空气中能发生爆炸。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意外事故。所以,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要,绝对不能麻痹大意。入学以来,多次出现学生因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实验问题。还有,当遇到酒精灯被打翻,酒精着火等简单事故时,周围学生一片混乱:有的只顾逃跑;有的大喊大叫;有的呆在那里不知道如何处理。

为了解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导致现状的原因,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我们对新升入本校的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学生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建议。

二、调查方法

(1)实验现场调查法学生实验时观察实验现场进行调查

(2)问卷调查法[1]参加调查的学生共295名,收回问卷290份,有效收回率98.3%。问卷中编制了16道选择题和6道开放性简答题[2]。来自徐州市区及县区的新生刚入校不久,所以,此项调查基本能反映中学实验安全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实验室规则知识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室规则并不是很清楚。在实验室吃东西或者喝过水的学生仍占有不少的比例;有不少学生实验时往水池内乱扔一些火柴梗、纸张、水果皮等固体废弃物;做完实验后,也有学生不能按照要求清洗、检查仪器等;还有不少学生对于实验室的环境和设备缺少必要的认识。例如,不知道电源、水源的总开关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实验台上的塑料管是通风设备等。

表1实验室规则

经调查是实验员为了防止学生乱动电源开关,所以实验室的总电闸、水闸一般都是有实验员一人负责管理,上课前由实验员负责把水、电开关打开,学生是不能自己开关的。其实,真正出于安全的需要,进入实验室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总电闸、水闸开关在哪,以备应急之用。因此,开学初,教师要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和设备,认真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则,认识实验室的器材、危险品的存放和使用方法。强化安全知识教育,上好第一节实验课。

2.实验开展情况的调查

表2学生实验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不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四、五个人一起做实验;(2)也有少数学生害怕试剂有毒、有爆炸危险、担心弄脏了手和衣服等;(3)有些学生害怕损坏仪器,要赔偿等。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不怕苦,不怕脏,大胆动手,积极去探索。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进行一些规范操作的师范,让学生懂得只要规范操作,实验是没有危险的。据调查,本校化学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药品都能满足《化学必修1》、《化学必修2》和《化学与生活》的实验要求,座位数基本上能满足2人一组实验的要求。但是,有时因某次实验的工作量较大,实验员比较少,所以安排4、5个人一组做实验。这需要学校加强实验室管理,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

3.关于安全知识的调查

结合本校实验室的现有条件,从实验操作的防火、防毒、防灼伤、防爆炸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表3防火知识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酒精的灭火,学生的确都知道应该用湿抹布盖灭,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敢动手去做,有的跑开了,有的在那儿大喊大叫。另外,每次实验结束后,实验员老师都反映有学生乱扔火柴梗的现象。还有,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使用灭火器。这些安全隐患难道不值得我们教师深思吗,究竟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从学生走进实验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懂得在实验室乱扔东西,不只是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告诉他可能会造成的危险,使其改正做法。要严格要求,不能认为是小事就放纵他们。对于简单的突发事故,老师不仅要亲自动手演示处理方法,以便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还要训练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培养学生更高的科学素养。

表4防灼伤、防腐蚀知识

表5防毒知识

大专学校的学生与中学的学生相比,胆子大,喜欢动手做实验,但是实验技能较差,且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所以,难免会在实验课上发生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故(见表4和表5),例如,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温度计水银球弄碎了、皮肤被烫伤、划破等。对于这些简单的实验事故,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有的把现场留给老师处理,自己逃开;有的胡乱处理,使问题变得更糟糕等。

还有,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发现前几个班级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试剂有被严重污染的现象,结果使得后面班级的实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这正如表6中显示的,有些学生出于好奇曾随意将几种药品混合,想制备出新物质,感受创新的乐趣。但是,根本不清楚自己的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安全后果是什么。

当遇到突发事故时,大多数学生第一反应都是茫然不知所措,再者就是自救常识或技巧严重匮乏,最后,自我心理疏导能力不足,造成严重的恐惧阴影。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呢?经调查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应急能力训练,还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安全教育”学习上,并没有进行各种紧急事件的模拟演练。

四、教学建议

调查显示,实验中发生的安全问题,有的是因为缺少安全知识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存在心理或技能上的障碍造成的。实际上,在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既体现了他们知识和技能上的弱点,也暴露了教育模式存在着不足之处。希望各中学和高等院校的教师能重视安全知识的教学情况,将实验安全教育落实到实处。

(1)了解学生的现有实验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实验教学。升入大专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初三毕业生,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以及初三教育模式的特点,大多学生在初三年级只做过一两次实验,对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规则知道的很少,实验技能更是薄弱。而大专院校教师往往是根据教材组织实验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现状。因此,为保障实验教学的安全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础抓起,重视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

(2)采用多种形式,抓好安全知识教育。教材中的实验知识大多是关于基本操作的内容,对于实验安全规则、安全提示、实验室急救、安全警示图标等知识却很少涉及。因此,本校化学教研组结合学校条件对新生开设《实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事故案例分析、板报宣传和课堂教学[3]等教育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危险品的保存和使用,组织他们学习防毒、防火、防爆炸、防腐蚀的知识,既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安全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随着各类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培养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势在必行。2007年底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4]。化学实验突发事故应急教育尤为重要。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以个案的形式推行训练,拟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模式,实施现场模拟或仿真模拟,让学生体验整个处理过程,培训他们的应急能力,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调节,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例如,教师可以把洒落的酒精点着,让学生自己去灭火。事实证明,通过训练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火势的强弱,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镇静地把火扑灭。相反,如果老师代替学生去处理,就会削弱他们的安全意识,造成他们不负责任的表现。

总之,安全无小事,教师要从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对策等方面把安全知识教育落实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强世苍,熊严林,严增进.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报告.化学教育,2008(3).

[2]钮因安.大学新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3]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

[4]宋卉,郑晖,张艳美.培养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教育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9(1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4

【关键词】测定;实验教学;操作技术

一、化工实地培训

按照化工公司质量管理的培训,需要对原子吸收光谱室的安全做重点了解。例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所使用的乙炔气,由于乙炔气爆炸极限十分低,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在操作原子吸收光谱仪之前必须打开通风口。另一个则是原子吸收光谱室的几个氮气钢瓶。每个钢瓶有10mpa的压强。相当于100公斤的压力。也是十分危险的。这就要求员工在操作时必须认真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同时要注意实验室的消防安全。

在标准溶液室接受了标液配制的培训,以eDta标液的配制为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虽然简单,但应避免操作不规范。具体内容有洗涤玻璃器皿,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定容,络合滴定的具体操作。通过培训应对标准溶液的配制有一定的了解。

在水质分析室接受循环水各分析项目的培训。包括总碱度的测定,氯根的测定,总硬的测定,钙硬的测定,总磷的测定,磷酸盐的测定,总铁的测定,pH和电导率的测定。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学员对于酸碱滴定,络合滴定,pH/电导率/离子综合测试仪,分光光度计的分析步骤须有一定的认识。络合滴定反应慢滴定时要放慢速度。另外,滴定的过程也要先快后慢,在临近终点时,要能够用滴管控制每次半滴甚至四分之一的滴定速度。

在成品分析室接受钾碱成品,高纯盐酸和pVC成品分析的培训。由于工业液氯分析时比较危险,由于成品分析比其他分析项目更重要,分析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每次的称量必须精确。此外,在成品分析室应掌握一些新的方法,包括离心机,表观密度测试仪,机械振摆机和黏数测定仪。

二、化工企业安全培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化工厂安全的总方针,它时刻提醒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可忽视安全隐患的存在。要想把方针落实,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操作,把操作工六严格熟记于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严格进行巡回检查,严格控制工艺操作,严格执行操作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定。这不仅是遵守公司的安全规定条文,同时是对员工自身安全防护的提高。

公司级安全教育,车间安全教育,班级安全教育。应当熟练掌握,牢记于心,这是进入工厂的前提。安全教育不能存在半点马虎,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熟悉岗位操作法与工艺条件,熟悉设备结构与规格性能和各种物.管.线的来龙去脉,知晓责任制具体内容,知晓投产标准和开工措施。

通过培训员工能在正常和不正常情况下进行独立操作,能够熟练稳妥处理不正常现象与事故,能够熟练操作开停工,熟知一般设备维护保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工厂中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职责,以及一些安全消防知识,例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还有一些遇到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和逃生方法。

三、化工原理培训

实验指导教师要了解员工没有工程经验的事实,理解员工做化工原理实验时的畏惧心理,以员工第一次做工程性实验的角度,讲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和实验注意事项。并且,把“准现场”的概念引入实验教学,做到实验项目和实际化工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准现场”教学法,即以工程化视角来审视工程教育活动,用工程实践本身的本质、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而实现实验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准现场”教学法,营造出真实的工程环境,为员工提供了工程训练的平台,促进了对员工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的培养。

给员工提供了接触工程实际的条件,员工对工程实际有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员工实验的学习热情,并能主动地把实验项目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员工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项目多样化,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把实验项目分为三种:基础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竞赛型实验。第一种是基础实验,化工原理开发基础实验的目的是使员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训练员工化工实验技能,熟悉化工仪表的选择和使用,培养员工细心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基础层的实验有: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传热系数的测定、雷诺实验、流体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实验。第二种为提高型实验,主要指综合性实验。综合实验是指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掌握多步骤的实验过程原理和实验方法,并能够利用仪器测试每一步产物的物化性质;培养员工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处理实验各个过程的能力。实践证明,综合性实验的训练比单一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员工的思维能力。可以是单元综合,也可以是方法和内容的综合,各类方法又综合了基本操作训练、仪器测试训练和不同层次的问题解析训练,使员工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都得到提高。

化工原理的每个实验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完成部分基础实验后,员工已掌握了常用单元操作设备的使用并具备了实验综合能力。员工在该基础上做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和检验员工综合应用理论知识、仪器设备和操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恒压过滤常数测定、换热器综合实验、填料吸收解析塔传质系数测定实验等选做实验。第三种是竞赛型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竞赛型题目来源于化工原理课程和化工实际,并结合了科研项目中化工分离中的问题。在实验技能竞赛中,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考察实验重要步骤所涉及的理论背景,引导员工进行观察和分析,提供独立思考空间,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冯志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探讨[J].新疆化工,2010(003)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0引言

实验是研究解决问题途径的重要手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化学教学更有效果。然而,在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众多的因素导致了学生、教师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和不认同,化学实验多以“纸上实验”、“演示实验”为主,存在着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应用能力差、教学效果差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化学教学效果再提高的关键。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从学生方面分析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实践的核心,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发现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等问题。首先,教学中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难实现,大多数情况是老师拉着学生学、推着学生做实验,学生完全是一种教学承受者、学习压迫者的姿态,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其次,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弱,很多实验环节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对于整个实验的设计、实施也是跟着老师思路走,缺少自我设计、自我准备、自我学习、自发完成实验的能力,化学实验难以发挥其对化学知识直观的认知和理解作用,学生无法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实验实践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例如,气体的鉴别,对于鉴别方法大多是依靠老师总结、学生强记得来的,很少有学生在实验中总结各种气体的性质及鉴别方法。再次,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在化学实验教学参与中缺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面狭窄,又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也是模仿的多、照做的多,探究知识的精神太少,对于实验的理解也是浅尝辄止,不能深入、透彻的体会实验的目的、化学知识的应用等,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成了“走形式”、浪费时间,致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四,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效果不好,一堂实验课结束后,学生不会总结知识,对于知识的应用、理解很混乱,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保障。例如“钠、镁、铝单质金属活动性强弱研究”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实验也做了,反应现象等也看到了,可学生观察的不仔细,对于钠、镁、铝与水、与盐酸反应的激烈程度没有印象,对于金属单质活动性的强弱还需要老师带领总结,这样的学习效率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高度。

1.2从教师方面分析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一方面,在教师看来化学实验教学如同“鸡肋”,若不组织实验,一些知识点确实需要通过实验观察、认知、掌握和应用,学生就可能错过学习知识的机会;若用心组织实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学有效性差,该掌握的知识点还需老师强调、总结,可谓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还不如将实验知识点总结下来让学生去背。另一方面,化学实验会接触很多有毒、腐蚀性强、危险性大的药剂、试剂等,如醋酸、二氧化硫、浓硫酸等,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教师对于实验的组织需面面俱到,才能确保实验的安全、顺利和成功,但是即使教师对实验准备的很充分,但是一旦出现问题,教师也难辞其咎,这就导致了教师对于实验的怠慢心理,对于化学实验能不做的就不做、能自己动手做的就不让学生做,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其次,老师难以放下架子,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难以真正的将学生推向教学主体的地位。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的设计、准备等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直接将这个实验怎么做,对于实验的安全性、有效性考虑较多,对于学生实验主动性的激发、实验兴趣的培养、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考虑不足,不利于学生在实验中将化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行综合应用。第三,教师化学实验教学的传统理念难以彻底改变,大多数教师仍然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成绩,只要成绩提高就是教学有效性提高了,对于学生持续有效的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考虑不足。

综上所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能力差;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此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如实验室条件不足一些化学实验不能做,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张等因素,也影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将问题与实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总结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1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创新实践

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首先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并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促进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解决。第一,尊重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实验兴趣、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高一实验“乙醇的性质探究”教学,这个实验实质是演示实验,老师边做、边讲,学生观察理解就行,可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可结合高二的“乙醇的性质探究实验”内容对高一的知识学习、实验内容进行深化,一方面,以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意识,使其对动手做实验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为高二的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在高二实验教学中能够通过对高一实验情景的回忆体会化学实验教学参与的方式、途径,以促进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第二,准确定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将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等工作推给学生自己完成,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例如实验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气,避免其排放到空气中。第三,正确认识化学教学与化学考试之间的关系,纠正一切学习为考试服务的思想,将学生学习、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放到教学的首位,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钠、镁、铝单质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总结、归纳金属单质活动性强弱的特点,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拥着老师“教”而不是老师拉着学生“学”。

2.2“以学为主”降低教学压力

“教学”当中,当以学为主,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的效果得到提高。首先,变被动的强迫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在教学前后不给学生提供知识概念、理论总结等帮助,让学生通过教材自己预习、自己学,教师再针对学生没学懂、没学全的部分进行讲解、归纳,营造一种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的气氛,降低可是紧张对教学造成的压力。其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安排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实验,先提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再引导其有效的参与化学实验教学。例如“钠、镁、铝单质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学习钠的保存、切割等知识,在将铝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形式通过图片等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对其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进行思考,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将实验的有效性最大化。再次,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多动手、多思考,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很多化学实验都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将这些气体直接的排放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再结合学生的设计思路对实验进行点评、讲解等,鼓励学生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此外,还应重视化学实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用制度约束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中的行为,增强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有序性,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顺利。同时,注重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的更新、保管等等,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总之,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为题要认真对待、灵活解决,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逐渐趋于复杂化,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但知识学习的根本还是以基础知识为起点,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论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都要先要求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再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探索,这是学好化学的好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志亮,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09):65-65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6

[教师提问]结合生活经验谈谈:(1)家里有哪些化学用品?你们是怎么使用的?(2)有多少种煮沸开水的方法?(3)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或茶杯里的茶垢?(4)你或家长是如何洗碗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过渡]生活中的很多操作都用到化学知识以及化学中的相关实验操作,在化学实验室中这些操作都有专门的仪器和操作名称。设计意图:化学离不开生活,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不仅突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实验的影子,同时强调实验对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观念。

(二)生活视角关注安全

[师生互动]家庭和实验室中分别有哪些易燃、易爆?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表1的前半部分。[教师小结]这些易燃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远离火源,以免发生伤害!由于化学药品的腐蚀性和毒性,在实验室做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戴好护目镜、手套、穿好实验服。[教师提问]家里下水管道有没有堵塞经历,一般有哪些方法让管道疏通?[学生]思考。(主要是物理途径)[实验演示]展示管道疏通剂的商品,指出具有腐蚀性。[教师追问]清洁厕所可以用什么日化用品?是否可以和管道疏通剂混用呢?[教师实验]取四根试管,两根装有铁片,两根试管装有毛发油脂,然后每种情况分别滴加盐酸(或洁厕灵)和氢氧化钠(或液态管道疏通剂)溶液,请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小结](1)生活中和实验室里都有很多物质都具有腐蚀性;(2)不同化学药品腐蚀对象、腐蚀效果各异;(3)化学药品的腐蚀性需要使用时注意其安全性;(4)腐蚀性也可以加以应用,造福生活。[教师过渡]举例说明滥用日化用品可能造成的有毒物质。完成表1的后半部分。设计意图:中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往往局限地认为只有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是危险的,所以油然而生的畏惧心理不利于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所以这个环节从生活中的用品入手,指出其危险性,说明不止化学实验室才有这些安全问题,生活中同样处处需要留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学习化学,理解化学,才能科学、辩证地看待这些危险,才能在生活中趋利避害。这才是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意义所在。安全问题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问题,但是简单的规则说教比不上鲜活的案例,平铺直叙的灌输比不上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回忆。从身边的安全问题过渡到实验室中的安全,并非想单纯展现化学药品的潜在危险,而是试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同样存在,而且需要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学习化学有利于我们趋利避害。在实验学习中体现由生活走向化学,化学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化学学习意义,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体验药品的存放及取用规则

[教师提问]思考家里的厨房中存储白糖、食盐、碱面、酒以及醋的容器有何不同?为什么?(见图1和2)[学生体验]1.用宽口瓶喝水;2.用细口径瓶取固体[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补充纠正,并总结固体药品存、取、放的知识图(见图3)[学生]演示液体药品的取用。[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补充纠正,并总结液体药品存、取、放的知识图(见图4)。[教师过渡]那么对于一定量地液体药品如何取用呢?既然是一定量的液体需要用到什么仪器?为什么量筒要做成现在这个形状:底座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将量筒做得细长且均匀?能否用量筒来加热?量筒怎么读数?[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解]请每位同学用桌子上的量筒量取5ml的水,量取三次,分别平视、仰视、俯视量取,记录三次量取的结果(见表2)。[教师讲解]另外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读数,分别平视、仰视、俯视读数,记录三次读数的结果(见表2)。[学生实验]量筒使用。设计意图:应用生活类比和迁移,仪器设计的技术原理和对比正误方法的体验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而不是简单罗列种种条目去强迫机械记忆。

(四)液体药品的加热

[教师过渡]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用来加热的方法?[教师提问]你想探究酒精灯的哪些问题?例如:酒精灯火焰哪一层温度最高?酒精燃烧产生什么?熄灭酒精灯有什么方法?用酒精灯怎么加热液体?[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利用实验器材合作完成探究。[教师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并总结(见图5)。[学生讨论](1)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的量应为多少?(2)能否用手拿试管?(3)如何用酒精灯加热?(4)能否直接加热?(5)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5)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6)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教师讲解]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见图6)。[小组合作]利用所给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水)进行给液体加热的操作。设计意图:再次突出生活体验作为联系学生前概念和新认知的桥梁。介绍实验室中加热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时,在安全性保障前提下,教师可以做适当的错误演示,展现一定不良后果给予学生警示,这也是一种突出实验安全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在其他学科实验中多少对本环节操作有所接触,所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以期学生对酒精灯加热操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五)仪器认识及使用

1.仪器的连接[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连接仪器?怎么连接仪器?连接仪器不当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实验]仪器的连接和气密性检查。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仪器连接重要性的认识,再次将生活与实验室的注意事项紧密联系。2.仪器的清洗体验[教师过渡]生活中用完的碗、锅、杯子、茶壶等需要及时洗净,我们刚刚使用的实验仪器也需要及时洗净。[学生实验]让不同组同学采用不同程度的清洗,然后比较清洁的标准差异。[教师讲解]强调清洗实验仪器的相关规则。设计意图:“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仅仅成为很多学校同学只会背诵和在考试中填写的“洁净要求”,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并不能展现这一符合要求的试管,所以这一环节往往只是纸上谈兵的摆设。将这个机会还给学生体验,分组开展清洗实践,清洗时间、清洗力度和仔细程度各有差异,学生在过程中会发现什么叫“聚成水滴”、什么才是“成股流下”;而只有用心清洗之后,方能真正体验到这一清洁标准。3.仪器的分类[学生活动]对本节课所用的仪器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教师总结]举一种仪器分类的方法,如:仪器加热类型的分类(见图7)。其他分类方法由学生课后讨论完成。设计意图:作为本课的小结,从另一角度重新审视化学实验的载体——仪器,在整理分类过程中初步建构分类观——本应在具体物质学习过程中才接触到的分类观,在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已经开始提供指引,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六)板书展现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7

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必不可少的验证性实验,比如凝固点降低实验,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比表面测定,双液系相图的绘制等。熟悉常用仪器(如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旋光仪、振荡仪等)的操作技术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避免因实验技能欠缺而影响后面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总体来说,在该教学模块中,以教师的准备和教为主,同时使学生熟练使用origin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块对于综合性实验的课前选题特别关键,既符合专业理论知识,又与实际密切相关。在此模块中,我们将科研与实验融合在一起,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目前,食品安全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其中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大大超标已是食品安全中突出的问题,检测残留于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是监督食品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我们把检测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作为一例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觉得实验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更感兴趣。现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加以阐述。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实验前查阅相关文献,熟悉实验目的和原理。学生通过查资料,在了解了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常用检测方法,比如,比色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无汞盐比色法、蒸馏比色法、电位滴定法、酶光度分析法、萃取光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碘褪色法等),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滴定法(直接滴定法,即国标碘量法、蒸馏-碱滴定法、蒸馏-碘量法等),其他测定方法(示波极谱测定法、蒸馏重量法、蒸馏比浊法、毛细管电泳法等)等[10],在比较每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带课老师提出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新方法,即电导滴定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使学生体会到如何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同时学会创新,再引出电导滴定法还可以应用于环境评价中测定空气或水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等。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举一反三的乐趣,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共同选出一种经硫熏处理过的食品,如百合、、杏仁等。采用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测定食品中残留的二氧化硫含量,一种是同学们通过查资料选出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即蒸馏-碱滴定法[11],另一种用电导滴定法。这两种测定方法的共同点都分为两大步:第一步蒸馏,第二步滴定。这样,将一个班分为四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用蒸馏-碱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另外两个小组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每组的每位同学分工不同,在实验探索过程中要求每组队员之间必须合作交流,最后达成共识,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滴定法过程中记录下一系列的数据后,利用origin数据处理软件作图,经过拟合修正后得到拟合数据重新作图,找出滴定终点,换算出食品中残留的二氧化硫含量,重复几次实验,取平均值。实验结束后分析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测得的残留于食品中的二氧化硫量数据与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比较,使同学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意识到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危害。为新的绿色的洁净的食品安全储藏方式的改进提出建议。通过分析总结反思,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乐趣通过讨论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行实验后反思。例如,讨论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得到的测定结果不同,进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比如,若选用指示剂变色来确定滴定终点,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就是产生误差的一方面的原因;若用作图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所选的拟合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修正的结果等影响着滴定终点的确定。选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硫含量,作为新技术,新方法,操作过程简单,精确度高。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享受到实验的快乐。设计性教学模块该模块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实验题目的确定很关键[12,13],选题要难度适度,否则,不利于实验的实施,达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给出实验题目,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新知识,全面理解与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准备、实施实验过程、整理分析数据,最后撰写成实验论文,制作ppt参加答辩。出于上述考虑,我们从物理化学这门课的特点出发,紧密联系综合性实验模块部分的内容,结合学生在综合性实验阶段主动提出的问题,比如硫熏处理是否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含量有影响,如何检测出这些变化;为保证食品安全,人们提出的各种脱除食品中残留二氧化硫的方法,经脱硫处理后,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及含量是否有变化等。我们给出了设计性实验题目分别为:未硫熏食品、硫熏食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和超声浸泡脱硫后食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我们将一个班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进行测定硫熏和脱硫后食品中总黄酮含量的实验。为确保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我们要求每个实验小组参考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写出一份可行的设计方案。方案要求具体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预期结果、进度安排、实验数据的记录和结果以及分析讨论。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经过反复修改和审核才让学生进入实验阶段。实验阶段,我们要求学生每一个步聚都独立操作,遇到问题先自己解决或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不了的再向我们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实验结束后,学生不仅了解到人为行为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影响,更清楚的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模块化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评价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8

一、建立准入制度的必要性

有研究表明,在高校实验室事故中,超过九成的起因都是由于人的错误操作。也就是说,在人和物共同作用的前提下,人的因素占据了实验室安全的主导地位。可以从安全文化、行为准则、专业知识等三个方面开展实验室安全建设,从根源上对由人为引起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

目前,学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各分院重视度不一

各分院因学科不同或经费限制等各种原因,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一,投入更加偏向科研方向,存在侥幸心理和惰性思维。虽经过近年的发展,各分院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是投入仍显不足,安全体系还有很多问题,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二)部分分院体系不完整

部分分院虽对实验室安全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其安全工作可能涉及的专业知识超出该分院的专业范围,导致安全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三)师生缺乏主动性

很多高校师生被动消极地应对安全工作,缺乏主动学习和应用,影响了相关制度的实施,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不断滞后。

通过建立一定的准入制度,可以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并根据其学科的不同开展特定的技能培训,从而促使实验活动或日常管理的参与者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高校实验工作的有效进步。

二、准入制度的设计

实验室准入制度是指高校师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通过特定的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就能获得对应的访问权限。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促使师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深对规章制度的理解。

学校首先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各种实验操作准则,制定详细的安全规范细则,由各分院在安全细则基础上增加专业相关的安全知识,汇总形成全校安全知识库。准入资格安全考试的题库应该针对学科、安全需求的不同,结合安全知识库,形成多个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子题库。每位考生所面对的试题都是根据考试需求,从各个题库随机抽取的。

由实验室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统一的准入考试,促使相关师生学习关联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各类知识,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确保每一个在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的个人,在进入实验室前都经过合理科学的培训,并能持续学习,巩固安全知识。

三、准入制度的实践

学校针对准入制度建立专门的培训考试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全校师生提供安全知识的学习资料库和网络考试系统。考试由学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组织,由管理人员发起考试并通知各个分院,各分院操作人员将参考名单导入系统,只有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对应实验室的准入资格。参考人员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自主学习指定的安全知识并完成考试,具有较大的时间、空间灵活性,方便大规模开展培训考试工作。

培训考试平台包含有公告通知、安全培训、考试系统、管理系统等四个模块。

公告通知。系统管理员通过该模块与实验室安全培训或考试相关的信息,例如考试安排、参考人员、考试结果等等。

安全培训。此模块为参考人员提供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根据实验室专业不同,配备有不同的知识库。安全知识库全年开放,方便师生在任何时候学习或查询相关知识点。参考人员可以在学习后进行模拟测验,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

考试系统。考试系统配备有与实验室对应的试题库,由各分院管理人员导入参考人员名单后,自动匹配试题库。每个参考者的试题都是系统从对应试题库中随机抓住取,并根据知识点进行题目的互斥抽选,避免同一知识点的反复出现。参考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系统,就能参加考试,考试题目在人员登录系统时临时生成。考生信息在超级管理员设置好考试时间等安排后,由各分院管理人员按照格式批量导入。

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分为两级,超级管理员可以公告通知、设置考试参数、管理分院管理员;分院管理员可以导入考生名单、导出考试成绩。

四、实施效果

基于安全培训考试系统的准入制度在我校已经实施数年,全校师生都必须通过安全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考试结果的有效时间为两年,两年到期后还需要重新参加考试,确保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始终能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实验室工作的参与人员。每年有十余个院系,3400余名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考试,覆盖了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的全部人员。现将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降低了工作成本

由于采用的是网络化的培训和考试,任何参与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访问,完成全部过程,无须任何其他资源。同时,培训和考试工作的开展不需要将参与者集中进行,尽可能地减少了本项工作对高校科研等其他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了学习效果

准入制度的建立,使得所有实验室科研参与者都必须通过安全考试,而这又促使参与者主动地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并强化安全制度和知识点在参与者脑海中的印象。

(三)扩展了传统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覆盖范围

传统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安全培训工作因为各种限制,往往很难有效传达到每一个实验室相关人员。通过这种网络化系统的帮助,参与者能够较为自由地选择参与时间,较好地保持参与者的积极性,确保覆盖到每一个实验室相关人员。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9

一、个性手段,调动学生

(1)改进实验,拓展能力。教师要熟练把握教材,具有独立处理、活用、拓展教材的能力,大胆改进可见度不高、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受条件限制,个别实验需要改进。例如,研究磁体磁场,由于学校磁针数量有限且购买时间长久,已被磁化得面目全非,n、S极颜色不统一,同时小磁针易掉,安装也费时。因此,我发给每个实验小组一个大磁针、一个磁铁、一盒铁屑。条形磁铁放桌上不动,近距离移动磁针,看到磁针偏转,不同位置指向不同,快捷且效果显著。研究磁感线在装铁屑盒子上钻多个小孔,代替用手撒且不脏手,也达到了均匀分布的目的。学校条形磁铁足够做分组实验,而蹄形磁铁少,不够分组,演示磁感线时,学生看不清水平玻璃板上的铁屑,此时可以在玻璃板上铺上白纸,下面放磁铁,上面撒铁屑,利用平面镜改变角度,全班学生从不同方位可清晰看到磁感线。又如,学校搞建设剩几块三合板,将其钻眼固定,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特点,练习画电路图时派上用场。将实验室报废的零件重新组合,低成本制作,高实效拓展。做个有心人,处处是实验,能力皆拓展。

(2)重现实验,加深印象。初中毕业班总复习教学进度紧,需要掌握的内容多,所有实验再现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有些实验的重现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复习天平时,课堂上带着天平,没有浪费时间却使内容形象深刻。又如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部分学生已混淆或遗忘,安排各实验小组,由组长牵头,用适当的课余15分钟,再次粗略重现成像过程。第二天上课时,关于成像规律的总结及应用,各小组争先恐后,说得头头是道。很多实验的重现不会占用多长时间,却使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复习课的内容也鲜活起来,学习由难受变为享受。

(3)归纳比较,使知识结构系统化。不同物理知识对比讨论,形成清晰完整结构,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新课教学中,每进行新课传授时,对于研究方法和相似实验要善于归纳比较。如“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在初中应用最多,中考出题频率最高,每次应用时都归纳比较,学生在比较中易于掌握知识。再如,电学部分几个实验: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③伏安法测电阻值;④伏安法测灯泡电阻值;⑤伏安法测灯泡功率。对比分析总结出共性:电路图一样,滑动电阻器共同作用是保护电路,第二个作用却不同。在相同中找到不同,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归纳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具有系统性、规律性,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二、个性自我,促进学生

(1)个性经验,促进学生。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①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勤矫正的策略。不把学生想象得太优秀,对重点、难点内容,注意多层次、多方位、多梯度加以剖析,抓住关键问题处,有的放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学生错处及时订正,重复矫正。②实行“学讲计划”,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实施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竞相回答。在小组中培养“领头羊”,集思广益增进求知欲,互教互学,形成星火燎原之势。③兴奋学习,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利用下课前兴奋点及时领悟、总结当堂知识。④用巧妙的方式强化记忆。将错就错对待学生易错知识,有时假装糊涂,在错误中体验过程,如一道选择题,正确答案B,有些学生选C,我故意用鼓励的语气让选C的举手,稍后却说选C的是错误的,未举手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证明自己的智慧,更加认真听课;而举手的学生好奇错在哪里,非常关注教师启发。同时我又让答案正确的学生举手,他们找不到教师的规律,这样同学都非常期待老师的答案,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再遇到同类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2)个性风格,带动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眼神传达反对、赞成,用无声语言管理学生,引用熟悉现象,使用身边物品,解释常见问题,使物理真实自然贴近学生,随时调整灵变课堂,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启发、有感情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劳逸结合,合理把控教学节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个性评价,激励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只看分数,应开发其潜能,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标准,不可以追求完美答案,注意含蓄委婉更正;每个学生各自特点,亮点无处不在,扬长避短,及时表扬;对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不吝啬赞美语言,让其个性完美展示。给学生更多勇气和信心,老师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都可使学生由消沉变勤奋,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总结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创新教学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机会很少,并且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也很难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学生知识面窄,走上社会,交际、工作能力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结合、教室和实验室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三结合”法教化学,有利于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具体实施方案

1.教师和学生结合

教师和学生的结合是化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要使教学有计划地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转变教师角色,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要做到这一结合,就必须做到:

(1)教师备课,学生也备课。对教师来说,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能总是唱“一折子戏”,要根据不同学生状况,在组织教材和处理教材中做出相应的变化。由于化学教学有许多演示实验,因而教师在这上面更应花一点时间,使学生能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总结出结论来,真正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备课扎实,课堂上发挥得好,教学效果就好。作为学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应该懂得自己的“主演”角色,课前预习好,若有不懂的地方查资料,资料上找不到,课上听老师讲,若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单独请教老师。这样,通过“有问题查资料带问题听课还不懂单独请教问题解决”这一途径,学生真正解决了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若只是教师备课,学生无备而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学则很难顺利开展。

(2)教师讲课,学生也讲课。新课程改革,把更多的舞台给了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安排学生锻炼的机会,这不仅是对学生胆量的锻炼,还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不仅喜欢学习化学,而且敢在化学课堂上展现自己,会更加喜欢上化学。

(3)教师课后总结,学生也总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课后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在课后积极反思,每节课后都要坚持。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预定和本节课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总结不足和优点,使其成为以后教学的宝贵资料。学生也应该总结,根据老师的讲解和预习情况,发现自己的掌握程度及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理等。教师和学生课后反思总结,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室和实验室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实验,化学教学会成为“空中楼阁”。化学课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了解了化学基本概念等,而实验教学则使学生基本形成了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了化学知识,培养了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演示实验边讲边做,使学生具体认识了物质的外表特征、现象的变化。而学生实验课教学比演示实验课的要求高。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做好实验的预试,并给学生讲清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操作步骤等,特别对于那些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应重点强调,以免发生事故。对于由于条件等原因没有药品和仪器做实验时,教师应根据现有条件改进实验,合理安排实验。学生也可根据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改进教师提供的及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及反应原理,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课教学,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常用的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更浓的兴趣。

3.理论和实践结合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而教育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每一个实验,每次做都要谨慎、细致,并思考改进实验,应用于实际生活。要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也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通过在职培训、自我教育学历培训、参加进修班等,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非常重要。化学与生活、环境、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故事或小常识,如讲到二氧化碳时,可讲讲“死狗谷”和“吃醋”的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学生不仅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它不能供给呼吸,还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碳酸,而且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讲诺贝尔、拉瓦锡、舍勒等化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了化学后,纠正人们的错误观念,如“天火”“鬼火”等,还应为人们声张正义,揭开用化学知识欺骗老百姓的“魔术师”“神医”等秘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实际,尽量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性题目,比如调查当地水浪费及污染情况等,这样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化学本身是一门与材料、能源、健康和生命科学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化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化学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的同时,积极热情地关注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食品安全、能源节约、新能源开发、塑料降解、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并安排学生在课后做关于这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化学教师和学生、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人类会生活在更健康、更安全、更清洁的和谐社会里。

二、意义

“三结合”法教化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还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中学化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